第一篇:请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学习课程后对你进行物理规律教学设计有什么启示
、请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学习课程后对你进行物理规律教学设计有什么启示?
学习课程后对我进行物理规律教学设计带来了下面几点启示:
1.实施好规律探究的教学,应注意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合理整合。
一是要充分运用好知识与技能这一载体。传统的规律教学中的经验和方法有可取之处,应继承和发扬。在此基础上,我们更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往
教师“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记”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主动学习。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教学倾向,但不是不要知识技能,而是要关注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关注能力发展和情感培养。知识技能仍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不容忽视。
知识技能是落实过程方法的载体,脱离了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方法就变得空洞和流于形式,同时,知识技能仍是课程的重要目标。在教改实验中,许多老师在课堂上片面地追求活动热热闹闹,知识技能得不到应有的落实,这也是应该加以纠正和预防的。
二是要注意过程与方法,不要搞成模式化。探究的七个要素不是在每一个探究中都全面要求,根据实际情况能进行几个就进行,要做到恰到好处。《标准》中有规律探究要求的内容必须要探究。就某一个科学内容而言,可以突出科学探究的某一要素或几个要素,也可以包含所有要素。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老师总是把科学探究的每个环节和盘托出,反之,每次遇到科学探究,就片面强调实验方案设计或分析论证环节,不给学生提供对其他环节的体验的机会,这都是不科学的。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落实好。它体现在学生参与的活动中,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及时点评。如:进行实验探究时,不要一人一组,最好是两人一组,可以互相协作,便于讨论。各组设计不同的实验在课堂中交流,遇到难题时同学之间可以互相提示、补充……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建立团队精神、协作意识,在学生动手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2.实施好规律探究的教学应注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探究的内容应由简单到复杂,探究的程序应由只包括部分要素的不完整探究逐步过渡到包括所有要素的完整探究。对科学探究过程的学习,先从部分的环节、简单的探究入手,有计划地让学生对探究进行逐步深入和全面的认识,教师的指导应从着重加强到逐渐减弱。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环节在探究学习开始时要着重强化(感性的、形象的思考的成分多一点),随着探究教学推进,方案设计、分析论证要着重深入培养(理性的、抽象的成分多一点)。
例如,探究声音的音调和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色光的混合规律,并不要求对探究全过程各要素的学习,这两个例子猜想与假设的意义就不是很大。声的探究(简单的探究)、光的探究(操作观察与收集数据)、热的探究(图像的分析处理)、电的探究(探究方案的设计)要求逐步提高,教师自己要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3.探究的程序性知识和基本方法不能简单地反复说教,要在探究实践中逐步认识。
教学活动中的科学探究是对科学研究过程的一种模拟,其探究结果不是一目了然或带有很强的必然性的,教材编排上对探究结论也特地不给出或是在另一页写出。新课程的特点就是知识、技能和方法等不是给予,而是发现(探究教学的早期表现形式就是“发现法教学”和“问题解决法教学”,强调在做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没有丰富的体验,这就不是真正经历探究过程。
同时,教学活动中的科学探究是对已具有科学结论的问题探究,应引导学生根据经验作出指向性的判断。毫无目标的探究活动只会困难重重,不会有强烈的成功体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探究问题的兴趣。
4.科学探究教学中既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又要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
科学探究中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得越好,创新精神和能力越能得到培养。因此,要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讨论、操作的机会和时间;引导提问、讨论和发言时,多征求学生的意见,多对学生提一提你想到什么、你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等。
在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给予及时的引导与评议。尊重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自主性,也不是对学生想的、说的和做的不管不问。如果教师缺乏引导,学生提的问题与探究课题没有足够的相关性;如果教师不注意组织管理,学生的活动参与缺乏目的性;如果教师不重视及时的评议总结,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甚至对科学的结论在认识上含糊不清,这些都是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出现的不良现象。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其实只会使教师的指导作用变得更有价值,要求更高。
第二篇:请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学习课程后对你进行物理规律教学设计有什么启示
请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学习课程后对你进行物理规律教学设计有什么启示?
通过课程学习后使我懂得物理规律教学设计过程,一般来说应当经历一个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习物理规律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得出结论,然后将得出的结论运用于实际,使知识从弄懂到会用。物理规律教学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完成上述认识的过程。因此,物理规律的教学设计过程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一、创设物理情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科学探究始于问题,物理规律教学过程要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物理规律的内涵,首先必须确定需要研究的科学问题。为了形成科学问题,教师需要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即充分展示相关的物理现象,激励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启发和引导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筛选问题,确定出所要认识和解决的科学问题。所创设的情境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环境,真实、可感,尽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问题提出的方式也应该灵活处理,即可由教师基于现象或理论提出,也可以是教师启发学生提出等方式。
例如在探究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受到浮力的作用、在什么情况下不受浮力,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轻重、大小、形状、材料是否有关?首先教师手拿乒乓球浸没在水中,然后松开手,乒乓球立即上浮到水面;换用皮球,结果相同;换用玻璃球,玻璃球下沉。教师紧接着提问:“为什么乒乓球、皮球能上浮?玻璃球下沉?”
学生猜想:
1、乒乓球、皮球能上浮是因为水对它有浮力。
2、玻璃球下沉是因为没有受到水的浮力。
3、玻璃球因为比乒乓球、皮球重而不受浮力。
4、玻璃球因为比乒乓球、皮球密度大而不受浮力。
5、因为玻璃球是实心的,所以不受浮力。
6、因为乒乓球、皮球是空心的,所以受浮力作用。
通过设置实验情境,让学生经过仔细观察,比较乒乓球、皮球、玻璃球的浮沉,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这三者的密度大小、重力大小、空实心情况等进行猜测,这些猜测应该说是基于生活经验基础之上的,不是瞎猜乱想。当然,猜测不一定正确,因而要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二、引导学生探索物理规律,促进知识构建
物理规律教学设计中科学探究的组织,首先要确定建立规律的基本途径,即“实验归纳”或“理论演绎”,并在探究过程中恰当地体现科学探究的要素,灵活设计和安排学生的猜想、计划、操作、推证、评价、交流等活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探究-建构”过程,不宜一味地强求探究模式的完整。对科学问题的研究要重视定性探讨,这对学生深刻理解规律的物理意义是十分重要的。同时,规律教学要尽可能结合物理学史作一些拓展,并在评价环节反思探究过程中的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学生在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个探究要解决多个问题的情况。这时教师应让学生先分析、讨论该探究要解决哪些问题,每个问题有哪几种解决的方法,根据现有的条件和探究的要求,各应选择哪几种方法为好,然后根据这些被选中的方法确定需要什么实验器材,按这些方法的逻辑关系构思出操作步骤。
例如,设计“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实验方案时,推理得出“电磁铁的线圈匝数越多,通过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将越强”的假设后,通过逻辑思维,很容易分析出实验要解决的问题有三个:怎样测量磁性强弱?怎样改变和测量电流?怎样改变线圈的匝数?这时就可以发动学生来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如:(1)怎样测量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生A:看它能吸引起多少根大头针或小铁钉。生B:看它能吸引起多少铁屑(用天平称)。
生C:看它对某一铁块的吸引力(根据把被电磁铁吸住的铁块拉开的弹簧秤的读数)有多大。(2)怎样改变和测量通过电磁铁线圈的电流?
生D: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大小。
生E:用增减电池来改变线圈中的电流,用串联小灯泡的亮度来比较电流的大小。(3)怎样改变电磁铁线圈的匝数?
生F:使用中间带抽头的、能改变线圈匝数的现成电磁铁产品。生G:临时制作电磁铁线圈,边实验,边绕制。
当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法找到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方案的可行性,如实验是否精确,器材是否普及,操作是否简单等。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可对这些方案进行合理组合。另外在讨论中应当注意针对学生在理解和运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便使学生对这一物理规律获得比较正确的理解。
三、指导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物理规律之后,要及时将规律教学导入深化、活化的阶段,指导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教师需要选用一些难度适当、与实际相联系的问题,以及一些适当的新情境问题,通过示范、师生共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来,丰富和发展对物理规律的意义建构。同时,教师要认识到,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根据规律的重要程度以及问题解决的难度,与后续的习题教学、复习教学统筹规划,有序安排。
例如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这一内容,学生通过实验得出“流速越快的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慢的地方压强越大的规律”从而使学生能知道飞机为什么能上天,火车进站时人为什么要站在安全线以外等。
第三篇: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学习课程后对你进行物理规律教学设计的启示
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学习课程后对你进行物理规律教学设计的启示
学习了《物理规律教学设计》的课程后我对物理教学有了更高层次的理解,我很受启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逐渐以这种新的物理教学理念为主并加以利用实施,在学习中,我有以下启示
一、要改变以往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首先应该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让我们教师淡化以往的学科观念,用现代科学教育的理念来指导物理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书本。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我们教师不能像以往那样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机器,而要把学生看成一个有自己的思想和想法的独立的个体。
二、要改变以往的物理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传统的物理教学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题海战术,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方法和技能,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践性和理论性都很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也必须体现物理的这种实践性。物理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活动。
三、要增加物理学习的灵活性,让学生自身能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本领。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和选择研究问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的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性学习对学生的学习内容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学生仍然以过去那种看课本,学课本的方式进行学习的话,就可能成了新的“书呆子”,而不能培养实际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分析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教材会发现,新的物理教材一改传统教材知识间严密的逻辑顺序,尽力突破学科本位的观念,注重生活中的现象及经验,努力体现出要在生活中学习物理知识,“从生活走向物理”。教材内容既面向全体学生又针对不同个体,提供给学生最基础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确保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四、要积极探索物理教学的新方式。在现代科学教育的理念下,应该探索新的评价体系,来适应新的教学改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课程获得科学知识,仅仅是物理学科教育中的一个方面;而通过物理课的学习掌握知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才是物理学科的主要目的。
第四篇:物理规律教学设计学习后的启示
物理规律教学设计学习后的启示
物理规律教学是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形成规律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十分复杂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能力将得到充分发展如何对物理规律教学进行设计,只有掌握了物理规律,才能遵循这些规律去分析、处理千变万化的物理问题。通过学习让我懂得欲施于人必先自悟,很受启发,一、加深了对新课程物理规律教学设计的认识;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把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理念。
二、改变传统的物理规律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了解规律教学设计要素与具体环节:知道具体环节包括:
1、教学任务分析,2、学习者分析,3、教学目标设计,4、教学内容设计。
三、增加物理规律学习的灵活性,让学生自身能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本领。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和选择研究问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的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进一步明确新课程对于物理规律教学设计的要求;积极探索物理规律教学评价的新方式。
五、掌握初中物理规律教学设计技术,提高教学设计质量,使教学设计成为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并促进高质量教学的开展。
六、通过学习对于改进我的教学策略、革新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明确初中物理规律的基本特征;
2、了解新课程物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3、明
确初中物理规律教学设计的阶段与具体环节;
4、知道实现以“学”为主的物理规律教学设计的教学策略。
今后本人教学策略设计应注意的三类问题有:
1).设问明确、留白:提示学生需要思考、回答的问题。
2).追问准确、启惑:针对学生回答的含糊点、疑惑点、错误点,提出更准确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准确、科学的规律、结论。
3).补问恰当、补空:针对学生的思维空白,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补充完整科学的物理规律的内涵。
总之,在物理规律的教学过程中,要认真研究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充分展开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经过教学任务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评价的设计,辅之以设疑引入、直观演示、理想化模型、推理概括、复习巩固等教学手段,使概念、规律的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如此方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五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你是如何进行识字、写字教学的?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你是如何进行识字、写字教学的?(注意体现新课标精神和实效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搞好识字、写字教学,我觉得,首先要吃透新课标精神,准确把握新课标关于小学语文识字、写字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和认知规律出发,采取灵活适当而又有效的方法、措施,积极改进课堂教学,努力提高学生识字、写字的实效性。
结合我班学生学习实际和课标精神,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开展识字、写字教学的:
第一,我通过讲故事、做示范、搞竞赛、做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汉字之美,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并主动识字,乐于写字。
第二,我注重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良好习惯,特别是教给学生方法,借助字典自主识字、借助字帖自觉练字、认真写好每一个字。为此,我要求每个学生上语文课前准备必须在桌面上摆放一本新华字典,一本名家书法字帖。遇到生字,谁能利用字典快速查出来,谁查找得有准又快会得到老师的表扬,谁写得字工整、规范,会受到老师的鼓励。
第三,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个别辅导、同学帮扶的措施,及时纠正学生在识字、写字方面存在的问题,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识字、写字方法和技巧,树立读万卷书,识更多的字,勤学多练,写一手漂亮字的目标,积极开展班级个人和小组竞赛,营造识字、写字的文化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更自觉、更主动地开展识更多的字、写更好看的字的活动,让学生高高兴兴、轻轻松松地投入学习,不断提升学生自主识字、自觉练字、写字的能力和水平。
我们班是我从三年级开始接手的,识字写字教学要针对自己面对的学生的具体情况,随时进行自我调整。同时,要实现“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完成识字写字教学任务”,并不是靠教师一朝一夕的努力钻研就可以做到的,而是需要教师长期的对自我课堂教学实践的调节、对学生识字写字能力的点滴养成、对学生主动识字写字兴趣的精心培养。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地了解自己学生的识字写字水平,把学生识字写字的大部分时间放在课前的预习,而在课堂上解决的是学生不易把握的一些知识和学生对一些字词的有效的运用的趣味训练。这样,课堂上教师教起来轻松,学生学起来愉快,从而才能真正地实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布置有效预习,减少课堂识记时间,为学生练写生字赢取较充足的时间。
新课前,我要求学生预习生字。
首先,布置预习课文,借助字典解决生字。粗读课文。在学生预习完生字后还有些字不认识时,可以让学生读读课文,然后从课文中找出生字所在的位置,再结合课文的句子认识生字。经过这样的反复练习,久而久之,学生在学习生字时,遇到不认识的字,很自然地就会运用这一方法进行识字。
布置了预习,并不代表学生就能够真正在预习中学会了,所以教师就要利用早自习时间,组织好各小组的预习检查工作。由小组长的报告了解到学生预习的效果,从而针对学生的学情找准本次课要解决的重难点,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这样,上课时教师就不用做一些费时的工作,从而使预习真正地起到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减少了课堂上用于生字识记教学的时间,从时间上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引导学生探索汉字构字规律,利用多种有趣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写字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在识字教学中,能否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保持旺盛的求知欲,这是识字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令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因为低年级识字量大,课时紧,教师要想在一堂课中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学会,的确很难完成。那么,如何提高学生识字的速度和质量,如何把枯燥无味的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呢?下面将我在教学中应用效果比较好的几种方法介绍如下:
1、形声识字法(这节想不要)
汉字是属于表义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声字。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在形声字的学习中,一定要注意形旁表意,声旁表音。形声字的这一特点能比较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字形。因此掌握好这类字的造字规律将对今后提高生字的识记效率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一年级下册《识字4》,要求认识的动物名称全部都是形声字,我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就引导学生如何去辨别形声字,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形旁(表义),声旁(表音)。教学时,要将汉字音、形、义三者结合起来识记。其次,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些形声字中,哪些是形旁,哪些是声旁?如教学“青、请、清、睛、情”,告诉孩子们“青”是声旁,所以这几个字的韵母都是后鼻韵母ing, “请”跟语言有关,部首是言字旁,“清”跟水有关,部首是三点水,“睛”是眼睛,所以部首是“目”字旁,“情”与心情有关,所以是竖心旁。运用这种方法能使孩子牢固建立音、形、义三者之间的联系,有效地提高识记效率。
1、归类识字法
从汉字的造字法来看,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几种,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教学时,如果能够帮助学生进行适当的归类,既对学生提高识字效果有很大的帮助,又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扩大识字的范围。因此掌握好这类字的造字规律将对今后提高生字的识记效率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识字4》中,要认识的“蚯、蚓、蚂、蚁、蝴、蝶”等字都是形声字,都带有“虫”。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观察,从而发现这些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使学生得出结论“这些生字都带有‘虫’,都跟昆虫有关系”。同时进行拓展,让学生想一想还认识哪些字带有‘虫’的字,然后进行了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而且还认识了一些课外的生字,拓宽了识字面。又如,在《识字5》一课要认识的字中,我把“请、情、晴、清”这四个生字一起拿出来让学生进行识记,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的回答还真的很出彩。有的学生说:“这三个生字都带有‘青’,“请”跟语言有关,部首是言字旁,“情”与心情有关,所以是竖心旁,“晴”与太阳有关,所以是日字旁,“清”跟水有关,部首是三点水,这样把一些带有共同点的字进行人为的归类,通过比较,提高了识字的效果,也有利于学生区分形近字。归类识字法在学生识字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既有助于学生新旧知识的衔接,形成一定的识字结构,又有助于学生触类旁通拓宽识字面。另外,归类是识字教学中巩固生字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对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有很大帮助。
2、猜字谜识字
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的特点,还可以在课堂中利用猜谜语来帮助识字,不仅可以让学生记得牢,而且学生的识字积极性很高。老师可以先给出谜面,让学生说出字形,也可以和学生一道编字谜。例如:讲“告”时,让学生猜,一口咬掉牛尾巴。讲“生”时,出谜语“一头牛站在一个木头上”,讲“团”时,让学生猜,国字玉出门,人才进了门;讲“量”字时,让学生猜,元旦到家里真热闹;讲“忘”字时,出示谜语“有心记不住”,又如:“二小二小,头上长草”(蒜),“一家十口住草房”(苦),“远看像头牛,近看牛没头,要问是啥字,看看日当头”(午); “上村十一口,下村二十口,两村合一起,欢乐不发愁”(喜)等等,这些有趣、诙谐的字谜形象地描绘了汉字的形体,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开阔了学生的思维,使每个学生在读、听、思中,轻松记住生字,智能又得以培植。
3、编顺口溜识字
遇到难字、易错的字,借助顺口溜教学。顺口溜是口头语言,利用学生与生俱有的口头表达能力识字,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识字的难度,学生碰到难记、易错的生字可用顺口溜来记。例如教学以“青”为声旁能组成“清、请、精、情、晴、蜻、倩、睛”,可编成一个顺口溜来记:“有水方说清,有言去邀请;有目是眼睛,有心情意浓;丽人留倩影,日出天气晴;有虫是蜻蜓,有米人精神。”又如教学“美”字: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金”字: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块糖。如学“爱”字念:“爪字头,平宝盖,小朋友真可爱。“小小铅笔尖尖头,上小下大要记牢(尖);小朋友们要坐直,身体不正就要歪(歪);顺口溜识字教学,幽默风趣寓教于乐,琅琅上口,易学好记,学生印象深刻,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又能展现语文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识字效果。
4、随文识字 儿童阅读是提高智能素质的培植源点。识字本身不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它应当为建立语境、发展语言服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强调随文识字,采取放录音、范读、领读、指读、默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多进行听、看、想,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的有意识识记与无意识识记相结合,从而掌握汉字的读写,也为课外识字积累了材料,奠定了基础。
另外识字教学的拓展、巩固在生活情境中效果更佳,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生活处处有学问”的观念,开阔阅读的视野。学校的校名、校训、宣传标语、黑板报等,放学路上的标牌、店名,逛商店时,各种商品的名称、广告单,电视中的节目名称、台词、广告语等都是阅读的材料。这样在广阔的生活空间识字,有利于学生语言智能的培养。
三、设计形式多样、有趣有效的练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想不要这节)
因为学生识字写字,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会用,所以设计多样有趣的练习,非常重要。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尽量做到多样、有趣,可以使学生意犹未尽。在识字教学中,我注重课课、字字落实,注重复习巩固,经常进行多样的认读、听写,每课后面的练习题基本是读写词语以及运用词语说话,偶尔也让学生试做串词成句、串词成段这样的练习,并针对学生作业的反馈情况,对新学的几课生字或易错的一些生字要通过编故事、说儿歌等有趣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并且要针对不同的情况设计不同的检测方式,这样使学生感觉到新鲜有趣,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挑战性。
如一年下册第30课《棉花姑娘》,我就利用生字把课文内容连成一句话,如1.棉花姑娘的叶子上有许多可恶的蚜虫。
2.棉花姑娘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3.啄木鸟只会捉树干里的害虫。
4.七星瓢虫的身上有七个斑点。
5.请你帮我捉害虫吧!问题二:学生学得快,忘得快,如何地解决生字回生的问题? 低年级学生识字还存在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学得快,忘得也快。识字回生的现象相当普遍。其实这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过程。只要我们多去探索,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去挖掘汉字中的奥秘,通过各种教法,各种途径,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生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识字教学会变的很容易,学生必定能够越学越轻松的。
一、“生字回生”现象分析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为达到尽早提前阅读的目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第一学段的规定识字量约占小学阶段识字总量的50%。
新课程的识字要求是:强调多识字,少写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减轻其学习强度,以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这种识字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它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与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然而,新课程所实施的多读少写的教学方式从另一角度又给识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识字,要求学生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意,但如果只动嘴不动手,学生就会学得快,忘得也快,渐渐地就会出现“生字回生”的现象。往往学了这一课的生字,就忘了前一课的,复习了前一课的生字,却又会忘了后面的生字。
二、防止“生字回生”的策略
1、第一次认字时要给学生以强刺激,加深对生字的第一印象。2.营造轻松的识字课氛围
在课堂中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多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低年级学生思想单纯,爱听好话,只要教师一表扬,便劲头十足,往往会有出色的表现。特级教师高林生说过:“要学会‘哄’孩子”,“要准备一百顶高帽给学生戴,要真心实意地给他们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表扬为主。以增强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3、教师幽默诙谐的教学语言,也会提高学生学习生字的效率
4、课后巩固,提高识字效率
(1)课外阅读,巩固识字。但效果不太理想。
但是由于低年级学生识字量有限,致使阅读起来困难重重,兴趣不足。另外一般本节课所学过的生字不能都出现在一篇读物中,一些未能出现的生字会因为不能及时巩固而被学生迅速遗忘。
(2)把新学的汉字组合成短小有趣的儿歌或是编在一个简单的故事中,让孩子们多读多练,使学生大脑对这些汉字产生反复刺激,达到不断强化的目的。
但是这样做偶尔为之可以,但要课课如此,显然很不符合教学实际,老师不可能有那么多的精力,那仅是一种理想化的巩固方式。
(3)设计每一课的课后词语积累表,给本课所学的生字组一些常用的词,一般三到四个左右,并给词语中所出现的没学过的字注上拼音,打印出来分发给每个学生;让其读读每课所学生字组成的词,圈圈还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
生字回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正常的现象。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没有捷径,只有不断地巩固、不断地复现。达到“一回生,两回熟,三回四回成了好朋友”。
问题三:如何有效地指导写字,保证学生的书写质量? 写字也是一项很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也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手段。它不仅直接关系到识字教学的效果,而且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注重学生的书写,要指导好学生写字,搞好写字教学与识字教学的结合。
“书写质量”应该涵盖三个方面: 第一是字写得是否正确;
第二是字写得是否规范(“规范”指的是字的间架结构、字的笔顺、每一笔的占位等等);
第三个方面就是写字的习惯怎么样。
许多老师在批阅作业及试卷时,埋怨现在的学生书写水平太差,字写得潦草马虎、歪歪斜斜。而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写字的要求和地位大为提高,要求学生一出手就要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所以,老师们在识字教学应该要做到“三当堂一保证”。
三当堂──当堂指导、当堂书写、当堂反馈
一保证──保证在课堂上有充足的书写指导、书写时间 如何培养学生写好字呢?
教师要非常重视笔画的教学,还强调正面引导的作用,第一印象要正确深刻,可以减少学生以后出现毛病。学习“点画”的写法,要要求学生做到四会:会看、会画、会说、会写。即会看笔画的外部形状,会勾画笔画和填写笔毫运行的轨迹,会说运笔过程,会写出几种形状,起、行和收笔完整。根据这四会,我想在教学中还应做到“三结合”:
1、“眼看”与“手写”结合,重视观察过程
眼力的高低往往决定写字的优劣,所以教学生写字不能忽视“看”这一活动,如果只孤立地强调“写”,就违反了写字学习的规律。宋代书法家黄庭坚说:“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下笔时随意。”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均等训练学生观察。
(1)学会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田字格中的字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范本,我们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这些字的笔画、结构,以及各部分的位置,并努力记住它。
(2)学会对比观察,能自己区分形近字的细微差别
这一点是学生掌握好字的关键所在。学生错字主要就错在形近字、笔画多的字上,而要减少这种错误,就必须培养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
(3)仔细观察教师的范写
教师的范写是最直接的指导,要引导学生看清第一笔的运笔方法,并试着这样写。这既是指导书写的过程,也是巩固识字成果的过程。
(4)仔细观察同学的书写,学会评价。
评价是一个有相当难度又相当重要的学习过程。要做到正确评价,必须以观察为基础,只有观察到位,评价才能恰如其分,也才能起到提高自己的作用
2、“脑思”与“手写”结合,重视思维过程
用心识记单个汉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用心,识字、写字当然也如此。我们要扇于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字形通过大脑的加工与生活经验、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得出最好的记忆方法,储存在大脑中。这里要特别强调与生活经验的联系,经过这种联系,字就记得特别牢
3、“口说”与“手写”结合,重视表达过程 表达是小学生相对薄弱的环节,因为表达要经过几个过程。首先,表达要以观察为基础,没有观察得到的表象,表达就无从进行;其次,表达要有思维的基础,没有头脑的加工、整理,表达就不可能全面、有条理;最后,未必就是掌握得不好,但表达得好,则肯定掌握得好。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我们往往忽视表达的作用,这是识字教学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识字、写字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训练学生。
(1)说字形
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说时要学生按一定的格式(2)说写法
教学时我让学生讨论“写这个字时哪一笔最关键”“写这个字哪一笔最容易写错”或“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等问题,整体把握写字的规律,这样他以后每看到一个新字就会下意识地去观察,那我就可以省一些心,少说一些废话了。激发了学生写字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写字的技巧。
(3)及时评价。
每次孩子写完了,我就拿个两本比较好的放到投影仪上,让孩子来打星,哪个比较好的,哪个不够好的,哪里需要改正,然后再看自己的,自己订正。这对于大部分孩子还是有效的,他能自己发现哪里不好,赶紧改,但是一年级的孩子或者说2年上的孩子,我感觉他的意识书写和实际书写还是有差距的,他知道该怎么写,但是真正写出来还是会有问题。例如(书写土)还是需要一个一个的指导。以前,每次学生错了我都把他们叫过来,在教室前面大声地批评,怎么这个地方又写错了?你看,还擦破,这么不小心,后来,我看到办公室的郭老师,她从来不这样批评学生,如果学生错了,她就到学生的座位边或叫到办公室,蹲着或着抱着,轻轻地讲,哪怕是批评她也轻轻地批评,噢,我学了一招,如果要改的学生不多,我就到座位上一个一个说,如果错的多了,就到讲台上,轻轻地说说,孩子改得也挺快的。这样一个一个指导,虽然花时间,但是孩子书写提高还是比较快的。
4、利用竞赛调动学生练字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和同学之间互相合作的集体意识。如:每次作业面批时,让学生把写的字与范字进行比较,与上次作业进行比较,并给出相应红星,学期末评出星级作业,并给予奖励;每个星期五的写字课上,进行写字比赛(包括写字的姿势),评选书写闪耀明星,对获得进步奖的学生将得到一朵小红花,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定期办作业展览,将写得好的学生作品放进学习园地,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对写字的兴趣。
总之,识字写字教学要针对自己面对的学生的具体情况,随时进行自我调整。同时,要实现“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完成识字写字教学任务”,并不是靠教师一朝一夕的努力钻研就可以做到的,而是需要教师长期的对自我课堂教学实践的调节、对学生识字写字能力的点滴养成、对学生主动识字写字兴趣的精心培养。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地了解自己学生的识字写字水平,把学生识字写字的大部分时间放在课前的预习,而在课堂上解决的是学生不易把握的一些知识和学生对一些字词的有效的运用的趣味训练。这样,课堂上教师教起来轻松,学生学起来愉快,从而才能真正地实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