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教学设计]
汤阴县2011年高中历史优质课教案
世 界 经 济 的 区 域 集 团 化
胡玉莹2011年5月17日
课题:
汤阴一中 第23课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汤阴一中 胡玉莹
【课标要求】
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欧盟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其意义,分析北美自由贸易区与欧盟的异同;概述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的过程,探讨亚太国家加强合作的途径与方式;探究在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下,各国应如何面对历史与现实消除隔阂、加强合作;各国应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西欧经济在二战后进入“黄金时代”的共同原因,进一步思考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应如何借鉴其合理的方法与正确的经验,学习用联系的方法看问题,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通过分组学习,梳理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形成相关资料,认识当今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学习和了解,体会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当今国家间加强合作、竞争与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合作与竞争的意识。【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了解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难点:如何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备】
教材;多媒体教学设备;相关图文资料。【教学方法】
以“自主感悟、互动创新”教学模式为主,辅以其它教学方法。【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围绕战后世界经济中出现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重点介绍了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出现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主要是由于: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关系中经济因素迅速上升;各国之间围绕综合国力的较量日趋激烈;国际经贸领域的竞争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于是,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了走经济区域化的道路。这说明,在共同的机遇和利益的驱动下,地理位置相近、政治意愿趋同,但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组成区域性经济集团不仅有可能,而且还有一定的内在动力。
由于这课内容与现实联系非常密切,在教学时应适当补充一些图片文字与影视资料,增加学生对当今世界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感性认识,加深了解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趋势和特点。本课涉及一些重要的概念如经济区域集团、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甚至包括教材没有涉及的东南亚国家联盟等区域经济集团,需要利用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向学生讲明这些组织的性质、特点及其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过程】 导入:
多媒体:循环展示图片——欧洲各国名胜照片、欧洲之星、欧洲火车通票、欧元、签证、欧洲身份证,背景音乐——欢乐颂(欧盟盟歌)导入语:漫步在美丽的赛纳河边,来到巴黎圣母院前祈祷,惊叹于艾菲尔铁塔的壮观,感慨于罗马竞技场的宏大,在凯旋门前领悟历史的沧桑,到水城威尼斯去体验异国风情。同学们,看着这一幅幅欧洲美景,听着这美妙的贝多芬交响曲,你们是不是和我一样,想去欧洲旅游一番呢!现在只要你办一张其中任何一个国家的签证,带上欧元,手持欧洲火车通票,乘坐欧洲之星,即可随我一起体验这无限美妙的欧洲之旅„„而这一切的便利,很大程度上都应该归功于一个组织,那就是欧洲联盟,是它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统一的“大欧洲”,是它让欧洲实现了经济政治一体化,走在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前列。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历史展馆,去触摸历史。第一站我们走进欧洲联盟。新授课:
第一目:欧洲联盟(EU)(板书)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多媒体展示——早在200多年前,法国文学家雨果就曾经说过:“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多媒体图片展示——不同时期的欧洲版图的变化,从罗马帝国到法兰西第一帝国、从工业革命到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西欧经济、政治形势示意图,使学生了解欧洲历史的荣辱兴衰,进而启发学生思考。
然而在千余年的发展中,像拿破仑一样的统治者曾经试图使用最强大的武力来统一欧洲,却都失败了。虽然从新航路开辟到两次工业革命,欧洲在近代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为了世界的中心,但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剧烈厮杀后,留给欧洲人民的,是一个充满仇恨和痛苦、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单独同强大的美国相提并论。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这样感慨他在二战后的尴尬地位:“我的一边坐着的是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的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儿”。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讨论探究】通过以上材料,我们可以分析总结出战后欧洲开始一体化探索的原因?
一、原因:
1、必要性:
(1)二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在美苏争霸中面临危机,美国进行经济渗透,苏联进行政治威胁,而西欧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单独与这两个超级大国抗衡,因此,要摆脱两个超级大国争霸带来的威胁,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只能走联合的道路。
(2)战后西欧经济的发展,需要在政策上加以协调:为了更好的利用欧洲资源,更好的促进欧洲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2、可能性:
(1)西欧经济发展水平接近,贸易联系紧密,有利于联合;(2)文化和价值观上具有认同感;
(3)近代欧洲国家战争和冲突不断,给人民造成了无穷的灾难,人们渴望统一。【趣味探究】怨恨极深的法、德
为什么曾经是世仇的两国能够密切地合作?
(1)美国的推动——为了实施遏止苏联的战略,决心复兴联邦德国,支持欧洲一体化,形成一股与苏联、东欧抗衡的力量。
(2)德国的诚意——战后的联邦德国百废待兴,审时度势,采取主动争取法国谅解的姿态,换取法德和解。
(3)联合自强,摆脱美国控制的愿望——战后初期的欧洲,风雨飘摇,经济凋敝。昔日的世界强国,不能忍受这种尴尬的境地,力求东山再起,选择了与德国联合自强的道 路。
(4)经济发展的互补性——长期战争的根源就是两国边境阿尔萨斯、洛林的煤钢资源,反思历史,何不优势互补?
1950年,在法国外长舒曼的推动下,从煤钢资源的共享方面,法德两国迈出了西欧联合自强的第一步,开始了西欧一体化进程的探索。
二、形成过程:
多媒体播放欧盟形成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从中提取欧盟形成过程中重要的时间、相关事件、性质和特点等。
1、欧共体
(1)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等六国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2)1957年,六国又签订《罗马条约》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3)1967年,3个机构合并,建立了“欧洲共同体”。
2、欧盟
(1)1992年,欧共体12国首脑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欧洲朝着政治和经济一体化的方面又大大迈进了一步。
(2)1993年,欧洲联盟宣布成立。欧盟的盟旗是蓝色底上的十二星旗,普遍说法是因为欧盟一开始只有12个国家,代表了欧盟的开端。实际上这个十二星旗代表的是圣母玛利亚的十二星冠,寓意圣母玛利亚将永远保佑欧洲联盟。
【练习巩固】
1、欧洲联盟的形成,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重要表现,它的形成过程是(B)A、欧洲共同体—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联盟条约》 B、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条约》 C、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条约》—欧洲煤钢共同体 D、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联盟条约》—欧洲共同体
2、右图中的情景出现的原因是(A)
A、欧洲开始一体化的进程
B、世贸组织建立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D、欧洲联盟建立
3、扩大:欧盟成立后,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及国际地位的提高,因此不断有一些其它的国家要求加入,从最初欧共体6国,到欧盟12国,视频中2004年第五次扩大达到25国,教材地图中提到今天27个成员国。2007年1月,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两国又加入欧盟,使今天的欧盟成为一个涵盖27个国家、总人口超过4.8亿的当今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政治集团。
4、特点:经济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
5、性质:经济政治联合体
过渡:在欧洲走向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标志——欧元
6、发展:欧元的出现(1991年)
多媒体展示——欧元样式、图案(结合教材)
同学们从一张张欧元纸币的正、反面的建筑样式可以看出什么吗?
处处留心皆学问(欧洲的发展历程、深厚的文化底蕴;正面门和窗—象征着欧盟所推崇的合作和坦诚精神;反面桥梁—象征着欧盟各成员国间及与其它国家间的联系纽带。)
随着2002年新年钟声的敲响,欧元区12国的3.04亿民众将告别他们祖祖辈辈使用的法郎、马克、里拉等货币,开始使用统一的法定货币——欧元。
B、意义:欧元的诞生,对欧洲经济一体化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质的飞跃
(1)有效消除区域内贸易和资本流通的风险,降低区域内的交易费用,使商品、资 本、人员、服务往来更加便利,有利于欧元区国家和欧盟经济的发展;
(2)淡化了欧洲地区的疆域和国别概念,它巩固了过去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成果,促进欧洲国家走向联合;
(3)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对美元产生了冲击。一个真正统一的“大欧洲”出现了
四、影响:
一个统一的“大欧洲”的建立给欧洲人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 【情境体验】
多媒体展示——材料欧洲新变化
学生讨论发言,如果你今天生活在欧洲,生活会有什么变化?(畅想今日欧洲新生活)多媒体展示——体验今日欧洲新生活卡通图片组合
(1)欧盟的出现有利于欧洲各国经济合作,促进了欧洲各国经济的发展。
(2)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动摇了美国的霸主地位,加上日本的崛起,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推动国际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第二目: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
(知道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仿效欧洲联盟自学,提问巩固)
一、背景:
(1)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欧和日本的崛起对美国的霸主地位提出了挑战,美国认识到:要与西欧、日本角逐,攫取世界经济领导权,必须建立以自己为核心的区域经济集团。
(2)美、加、墨三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本原因。
二、形成过程:
(1)1992年,美、加、墨三国正式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2)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诞生。
三、宗旨:
决定自协定生效之日起在15年内逐步取消关税及其它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劳务、资本等的自由流通。
四、特点:是世界上出现的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自由贸易区。突破了欧盟仅在经济水平相近的国家间形成的传统做法。
五、影响:
(1)加强了三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交流,三国间优势互补、推动经济发展,增强了国际竞争力。
(2)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六、发展趋势:向中南美洲推广,美洲国家酝酿建立纵贯南北美洲以美国为中心的美洲自由贸易区。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最富有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贸易集团。成立后,很多拉美国家很快仿效,为实现美国“所有拉美国家贸易自由化”,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倡议计划,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然而进程却十分缓慢,在当今大国主导下的世界经济秩序中,究竟区域集团化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通过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十年间发生的变化来分析这个问题。【讨论探究】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多媒体展示材料——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十年间的发展历程 材料一
1、从1993年到2002年,墨对美国出口增长234%,达到1360亿美元;同期墨对加拿大出口增长约203%,从29亿美元增长到80亿美元。
2、从1994年至2001年,美国共向墨投资700亿美元。
3、协定给墨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特别是在制造业部门,并使墨职工的收入有所增加。墨出口部门的职工收入要比工业部门其他职工高40%。4、2004年墨西哥经济规模达到5940亿美元,世界排名由第15位上升到现在的第9位。学生阅读并从中找出关键词
利——刺激出口、吸引外国资本和先进技术、扩大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带来更多参与国际贸易的机会等
材料二 1、2002年,墨西哥经济部部长德韦斯表示,墨西哥将明确反对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制成品自由进入墨西哥,保护墨西哥本土公司倒闭以及避免关税升级。
2、农牧业是协定消极影响最大的领域。协定生效10年来,墨从美、加进口农产品大为增加,农产品贸易逆差扩大。按照协定规定,墨从2003年1月1日起对26种农产品取消进口关税,这就为美、加农产品更多地进入墨市场打开了方便之门。缺乏竞争力的墨农业处境更加艰难。
3、两幅农民抗议的图片
图一:墨西哥农民把玉米秸堆放在独立纪念碑前,表示墨西哥农业抵挡不住美国和加拿大农产品的竞争。
图二:为了抗议政府的乳制品进口政策,一位墨西哥农民将一头母牛挂在了墨西哥经济部门入口的旗杆上。
弊: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掌握知识 【练习巩固】
3、假如你是一位墨西哥的农民,参加这次游行示威的主要理由不包括(C)A、发达国家把利润高、污染重的企业迁往墨西哥,造成环境污染
B、墨西哥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底子薄、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常常处于劣势地位 C、在北美自由贸易区中,墨西哥凭借经济实力优势,掌握着主动权、往往是获利者 D、发达国家对墨西哥的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引发生态危机
有人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是使墨西哥迅速进入发达国家俱乐部的灵丹妙药,也有人说它是可能给墨经济带来灾难的“特洛伊木马”。通过以上材料和习题,我们可以看到,加入区域经济集团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重大的发展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我们既要善于利用机遇,又要勇敢迎接挑战,适时调整发展性战略。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此加入了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第三目:亚太经合组织(APEC)
一、背景:
通过谈话法让学生明确亚太地区的地理概念。
分析特点:当前规模最大的多边区域经济集团化组织
二、过程:
(1)1989年,12个国家的外交部长和经济部长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了“亚太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的首次会议,标志着亚太经合组织的问世。
(2)1991年,汉城会议通过《汉城宣言》,正式确定其宗旨和目标是:“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性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贸易壁垒。”
(3)1991年,中国同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一起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三、评价:
2、积极——促进了亚太地区经济的发展,在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和经济技术合作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
3、不足——差异较大,合作程度较低。
亚太经合组织既包括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也包括大量发展中国家,各成员国在实力大小,经济发展水平高低、文化和风谷习惯以及社会经济制度等方面均有不同;各成员国之 间又不互相连接。
4、性质——官方经济论坛
经济技术合作只是停留在会议和研究上,真正的经济技术合作进展非常有限。
新世纪的APEC应始终站在全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沿,充分尊重各成员的多样性,承认成员间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上的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同利益与需求,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遵循平等互利、协商一致、求同存异、自主自愿原则,增强凝聚力,缩小成员间的差距,实现各成员国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四、APEC——中国的舞台
于1991年加入APEC以来,始终本着“积极参与、求同存异、全面合作”的原则,活跃在APEC的舞台上。中国领导人参加了历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于2001年在上海曾经成功召开了第9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所提出的主张为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尽管中国的对外区域经济合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同时也要看到迄今为止,中国对外区域经济合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从维护本国利益出发,还是从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角度出发,我国都有必要参与或倡导成立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并将其作为我国发展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在世界经济的汹涌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练习巩固】
4、2007年9月8日,APEC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澳大利亚举行。下列关于APEC说法不正确的是(B)
A、APEC成立于1989年,澳大利亚是创始国之一 B、APEC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 C、中国于 1991加入了APEC D、APEC是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主要表现 多媒体表展示——表格(三大经济区域集团比较)
【练习巩固】
5、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的不同点有(B)
①既是区域性经济集团,又是政治联盟
②第一个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区域集团 ③当今世界上合作水平最高的区域集团 ④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这些区域集团的出现,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什么趋势? 经济区域集团化—— “是指同一区域的一些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通过正式协议,在诸成员国或地区之间相互消除人为的贸易壁垒,统一贸易规章,形成内部统一的市场机制或贸易体系的过程”。
其它区域经济集团——上海合作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独联体经济联盟、海湾合作委员会、西非经济共同体等。【本课小结】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加强了集团内部各国相互之间经济关系,也增进了世界经济中的相互依赖性,使各国经济逐渐参与并融入世界经济关系中,集团与集团、集团与国家间形成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每个集团实际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环节、一个中介、一个过渡,所以说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经阶段或初级形态,经济全球化是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发展中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对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重大影响。下节课我们再来探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另一大趋势——经济全球化。【当堂测验】(导学案)(根据时间灵活安排)
【课后思考】在世界经济发展中,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他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答案提示见导学案)【板书设计】
第23课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一、欧洲联盟(EU)——一体化水平最高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发达和发展中
三、亚太经合组织(APEC)——最大、合作程度低
第二篇:区域集团化教案
第23课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课标要求】
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欧盟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其意义,分析北美自由贸易区与欧盟的异同;概述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的过程,探讨亚太国家加强合作的途径与方式;探究在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下,各国应如何面对历史与现实消除隔阂、加强合作;各国应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西欧经济在二战后进入“黄金时代”的共同原因,进一步思考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应如何借鉴其合理的方法与正确的经验,学习用联系的方法看问题,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通过分组学习,梳理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形成相关资料,认识当今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学习和了解,体会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当今国家间加强合作、竞争与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合作与竞争的意识。【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了解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难点:如何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备】
教材;多媒体教学设备;相关图文资料。【教学方法】
以“自主感悟、互动创新”教学模式为主,辅以其它教学方法。【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围绕战后世界经济中出现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重点介绍了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出现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主要是由于: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关系中经济因素迅速上升;各国之间围绕综合国力的较量日趋激烈;国际经贸领域的竞争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于是,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了走经济区域化的道路。这说明,在共同的机遇和利益的驱动下,地理位置相近、政治意愿趋同,但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组成区域性经济集团不仅有可能,而且还有一定的内在动力。
由于这课内容与现实联系非常密切,在教学时应适当补充一些图片文字与影视资料,增加学生对当今世界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感性认识,加深了解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趋势和特点。本课涉及一些重要的概念如经济区域集团、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甚至包括教材没有涉及的东南亚国家联盟等区域经济集团,需要利用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向学生讲明这些组织的性质、特点及其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过程】 导入:
多媒体:循环展示图片——欧洲各国名胜照片、欧洲之星、欧洲火车通票、欧元、签证、欧洲身份证,背景音乐——欢乐颂(欧盟盟歌)
导入语:漫步在美丽的赛纳河边,来到巴黎圣母院前祈祷,惊叹于艾菲尔铁塔的壮观,感慨于罗马竞技场的宏大,在凯旋门前领悟历史的沧桑,到水城威尼斯去体验异国风情。同学们,看着这一幅幅欧洲美景,听着这美妙的贝多芬交响曲,你们是不是和我一样,想去欧洲旅游一番呢!现在只要你办一张其中任何一个国家的签证,带上欧元,手持欧洲火车通票,乘坐欧洲之星,即可随我一起体验这无限美妙的欧洲之旅„„而这一切的便利,很大程度上都应该归功于一个组织,那就是欧洲联盟,是它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统一的“大欧洲”,是它让欧洲实现了经济政治一体化,走在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前列。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历史展馆,去触摸历史。第一站我们走进欧洲联盟。新授课:
第一目:欧洲联盟(EU)(板书)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多媒体展示——早在200多年前,法国文学家雨果就曾经说过:“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多媒体图片展示——不同时期的欧洲版图的变化,从罗马帝国到法兰西第一帝国、从工业革命到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西欧经济、政治形势示意图,使学生了解欧洲历史的荣辱兴衰,进而启发学生思考。
然而在千余年的发展中,像拿破仑一样的统治者曾经试图使用最强大的武力来统一欧洲,却都失败了。虽然从新航路开辟到两次工业革命,欧洲在近代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为了世界的中心,但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剧烈厮杀后,留给欧洲人民的,是一个充满仇恨和痛苦、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单独同强大的美国相提并论。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这样感慨他在二战后的尴尬地位:“我的一边坐着的是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的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儿”。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讨论探究】通过以上材料,我们可以分析总结出战后欧洲开始一体化探索的原因?
一、原因:
1、必要性:
(1)二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在美苏争霸中面临危机,美国进行经济渗透,苏联进行政治威胁,而西欧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单独与这两个超级大国抗衡,因此,要摆脱两个超级大国争霸带来的威胁,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只能走联合的道路。
(2)战后西欧经济的发展,需要在政策上加以协调:为了更好的利用欧洲资源,更好的促进欧洲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2、可能性:
(1)西欧经济发展水平接近,贸易联系紧密,有利于联合;(2)文化和价值观上具有认同感;
(3)近代欧洲国家战争和冲突不断,给人民造成了无穷的灾难,人们渴望统一。反思历史,何不优势互补?
1950年,在法国外长舒曼的推动下,从煤钢资源的共享方面,法德两国迈出了西欧联合自强的第一步,开始了西欧一体化进程的探索。
二、形成过程:
多媒体播放欧盟形成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从中提取欧盟形成过
程中重要的时间、相关事件、性质和特点等。
1、欧共体
(1)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等六国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2)1957年,六国又签订《罗马条约》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3)1967年,3个机构合并,建立了“欧洲共同体”。
2、欧盟
(1)1992年,欧共体12国首脑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欧洲朝着政治和经济一体化的方面又大大迈进了一步。
(2)1993年,欧洲联盟宣布成立。欧盟的盟旗是蓝色底上的十二星旗,普遍说法是因为欧盟一开始只有12个国家,代表了欧盟的开端。实际上这个十二星旗代表的是圣母玛利亚的十二星冠,寓意圣母玛利亚将永远保佑欧洲联盟。
【练习巩固】
1、欧洲联盟的形成,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重要表现,它的形成过程是(B)A、欧洲共同体—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联盟条约》 B、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条约》 C、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条约》—欧洲煤钢共同体 D、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联盟条约》—欧洲共同体
2、右图中的情景出现的原因是(A)
A、欧洲开始一体化的进程
B、世贸组织建立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D、欧洲联盟建立
3、扩大:欧盟成立后,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及国际地位的提高,因此不断有一些其它的国家要求加入,从最初欧共体6国,到欧盟12国,视频中2004年第五次扩大达到25国,教材地图中提到今天27个成员国。2007年1月,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两国又加入欧盟,使今天的欧盟成为一个涵盖27个国家、总人口超过4.8亿的当今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政治集团。
4、特点:经济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
5、性质:经济政治联合体
过渡:在欧洲走向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标志——欧元
6、发展:欧元的出现(1999年)
多媒体展示——欧元样式、图案(结合教材)
同学们从一张张欧元纸币的正、反面的建筑样式可以看出什么吗?
处处留心皆学问(欧洲的发展历程、深厚的文化底蕴;正面门和窗—象征着欧盟所推崇的合作和坦诚精神;反面桥梁—象征着欧盟各成员国间及与其它国家间的联系纽带。)
随着2002年新年钟声的敲响,欧元区12国的3.04亿民众将告别他们祖祖辈辈使用的法郎、马克、里拉等货币,开始使用统一的法定货币——欧元。
B、意义:欧元的诞生,对欧洲经济一体化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质的飞跃
四、影响:
一个统一的“大欧洲”的建立给欧洲人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 【情境体验】
多媒体展示——材料欧洲新变化
学生讨论发言,如果你今天生活在欧洲,生活会有什么变化?(畅想今日欧洲新生活)多媒体展示——体验今日欧洲新生活卡通图片组合
(1)欧盟的出现有利于欧洲各国经济合作,促进了欧洲各国经济的发展。
(2)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动摇了美国的霸主地位,加上日本的崛起,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推动国际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第二目: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
(知道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仿效欧洲联盟自学,提问巩固)
一、背景:
(1)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欧和日本的崛起对美国的霸主地位提出了挑战,美国认识到:要与西欧、日本角逐,攫取世界经济领导权,必须建立以自己为核心的区域经济集团。
(2)美、加、墨三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本原因。
二、形成过程:
(1)1992年,美、加、墨三国正式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2)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诞生。
三、宗旨:
决定自协定生效之日起在15年内逐步取消关税及其它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劳务、资本等的自由流通。
四、特点:是世界上出现的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自由贸易区。突破了欧盟仅在经济水平相近的国家间形成的传统做法。
五、影响:
(1)加强了三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交流,三国间优势互补、推动经济发展,增强了国际竞争力。
(2)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六、发展趋势:向中南美洲推广,美洲国家酝酿建立纵贯南北美洲以美国为中心的美洲自由贸易区。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最富有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贸易集团。成立后,很多拉美国家很快仿效,为实现美国“所有拉美国家贸易自由化”,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倡议计划,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然而进程却十分缓慢,在当今大国主导下的世界经济秩序中,究竟区域集团化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通过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十年间发生的变化来分析这个问题。【讨论探究】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多媒体展示材料——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十年间的发展历程 材料一
1、从1993年到2002年,墨对美国出口增长234%,达到1360亿美元;同期墨对加拿大出口增长约203%,从29亿美元增长到80亿美元。
2、从1994年至2001年,美国共向墨投资700亿美元。
3、协定给墨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特别是在制造业部门,并使墨职工的收入有所增加。墨出口部门的职工收入要比工业部门其他职工高40%。4、2004年墨西哥经济规模达到5940亿美元,世界排名由第15位上升到现在的第9位。学生阅读并从中找出关键词
利——刺激出口、吸引外国资本和先进技术、扩大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带来更多参与国际贸易的机会等
材料二 1、2002年,墨西哥经济部部长德韦斯表示,墨西哥将明确反对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制成品自由进入墨西哥,保护墨西哥本土公司倒闭以及避免关税升级。
2、农牧业是协定消极影响最大的领域。协定生效10年来,墨从美、加进口农产品大为增加,农产品贸易逆差扩大。按照协定规定,墨从2003年1月1日起对26种农产品取消进
口关税,这就为美、加农产品更多地进入墨市场打开了方便之门。缺乏竞争力的墨农业处境更加艰难。
3、两幅农民抗议的图片
图一:墨西哥农民把玉米秸堆放在独立纪念碑前,表示墨西哥农业抵挡不住美国和加拿大农产品的竞争。
图二:为了抗议政府的乳制品进口政策,一位墨西哥农民将一头母牛挂在了墨西哥经济部门入口的旗杆上。
弊: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掌握知识 【练习巩固】
3、假如你是一位墨西哥的农民,参加这次游行示威的主要理由不包括(C)A、发达国家把利润高、污染重的企业迁往墨西哥,造成环境污染
B、墨西哥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底子薄、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常常处于劣势地位 C、在北美自由贸易区中,墨西哥凭借经济实力优势,掌握着主动权、往往是获利者 D、发达国家对墨西哥的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引发生态危机
有人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是使墨西哥迅速进入发达国家俱乐部的灵丹妙药,也有人说它是可能给墨经济带来灾难的“特洛伊木马”。通过以上材料和习题,我们可以看到,加入区域经济集团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重大的发展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我们既要善于利用机遇,又要勇敢迎接挑战,适时调整发展性战略。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此加入了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第三目:亚太经合组织(APEC)学生自主探究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这些区域集团的出现,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什么趋势? 经济区域集团化—— “是指同一区域的一些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通过正式协议,在诸成员国或地区之间相互消除人为的贸易壁垒,统一贸易规章,形成内部统一的市场机制或贸易体系的过程”。
其它区域经济集团——上海合作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独联体经济联盟、海湾合作委员会、西非经济共同体等。【本课小结】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加强了集团内部各国相互之间经济关系,也增进了世界经济中的相互依赖性,使各国经济逐渐参与并融入世界经济关系中,集团与集团、集团与国家间形成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每个集团实际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环节、一个中介、一个过渡,所以说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经阶段或初级形态,经济全球化是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发展中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对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重大影响。下节课我们再来探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另一大趋势——经济全球化。
【课后思考】在世界经济发展中,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他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板书设计】
第23课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一、欧洲联盟(EU)——一体化水平最高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发达和发展中
三、亚太经合组织(APEC)——最大、合作程度低
第三篇:高一历史教案 8.2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1(人教版必修2)
第23课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用三个子目向学生分别介绍了欧洲联盟的历程、特点及其突出成就,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发展的过程及特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欧共体成立;欧盟成立;欧元问世。北美自由贸易区以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理解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的背景和欧盟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学习,收集“欧共体”及“欧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的资料,认识当今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趋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欧洲走向联合这段历史的学习,认识当今国际社会国家间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树立国际意识。通过对欧洲走向联合的史实的归纳,并结合我国实际,进一步探讨我们可以借鉴哪些做法,并树立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过程
2、难点:区域经济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
对于本节课学生虽然平常有所接触,但是学生深入了解的不是很清楚。因此应该从讲清三个组织发展的过程为线索,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应该作为我们授课的重点。
五、教学方法
通过大量的历史图片,指导学生运用注意归纳鉴赏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运用历史材料引导学生归纳区域集团发展的基本特征,抓重点内容进行精讲,注意详略得当,剖析与讲解相结合。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知识,完成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练习。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新课导入〗
1.导入:从欧共体旗帜导入(12颗星,围成了一个圆,形欧洲的团结、统一): 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如此惊心动魄的鸿篇巨制——欧洲联合。
回顾欧洲历史,从统治者、思想家角度了解欧洲人对欧洲统一的认识。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欧洲联盟(简称欧盟,European Union--EU)由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munities)演变而来,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一)阅读课本教材知识并思考:
1、分析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2、以小组为单位,由学生整理从欧共体到欧盟的发展脉络,了解欧洲一体化进程,并从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中,分析探讨其原因及影响。
3、欧盟成立后是如何进一步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欧洲一体化的加强产生怎样的影响?
4、分析欧洲统一进程的特点。
5、探究:从欧共体到欧盟的发展,你看到欧洲的联合有哪些实质性的变化?
(二)教师讲解
1、原因:⑴历史原因:文化传统相似,在文化和价值观上有认同感。近代欧洲各国的冲突和战争不断,给欧洲人民造成了无穷的灾难。
⑵地理因素:欧洲国家地理疆域相联,国家林立而面积狭小,都存在国内市场狭窄、资源短缺的问题。
⑶经济因素:二战后,西欧各国经济迅速恢复与发展,既为各国的联合提供了条件,也要求加强各国之间的联系和走向联合;经济水平相近,经济结构大体一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生产、社会分工和资本的国际化大大加强,欧洲各国相互依赖程度加深。
⑷政治因素:①抵御美国经济上的渗透和政治上的控制;抵御苏联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苏联势力在欧洲的影响急剧扩大,欧洲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下降。只有联合,才能重新树立欧洲的新形象,才能有利于各国的共同发展。②渐入“黄金时代”的欧洲人民从惨痛的历史教训与严酷现实中不约而同地得出这样的结论:为了使欧洲摆脱轮番而至的血腥冲突的威胁,缓和民族仇恨,防止历史的悲剧重演,必须重新组织欧洲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③配合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2、⑴欧洲共同体的成立:①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6国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②1958年6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③1967年7月1日,三个机构合并,建立“欧洲共同体”。
⑵欧洲共同体的发展:①到1986年,欧共体拥有12个成员国,总面积225.43万平方公里,人口3.4亿。②强调一个声音说话,不断推行共同体的政治一体化。
⑶欧盟的成立:①1991年12月欧共体12国首脑签署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影响:使该组织朝经济和政治一体化的方向大大迈进一步。
②1993年11月1日,马约生效,欧盟正式成立。意义:标志着欧共体由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转变为主导欧洲有经济和政治双重合作的组织 ⑷欧盟的东扩(教师补充)
第一次:1973年,英国、爱尔兰、丹麦加入。开始了政治合作,进行外交和安全政策的协调。
第二次:1981年,希腊加入
第三次:1986年,西、葡加入,由于西、希、葡位于地中海地区,所以称之为“南扩” 第四次:1995年,奥地利、芬兰、瑞典入盟,成员国增至15个。欧盟的政策协调范围扩大到内政事务、移民和国内安全这三个以前属于国内事务的领域。
第五次:2004年5月1日,欧盟正式接纳10国入盟,是规模最大的扩大,10新成员中,有8个均为中东欧国家,所以称为“东扩”,它标志着欧洲结束了“二战”后的分裂局面。
3、影响:欧盟与美国、日本并立为世界经济三强,对世界经济何政治格局有着重要影响。对中国:欧盟的关税、规则、壁垒,包括手续都是统一的,中国如进入其中一国,也就进入了欧盟各国,减少了入关和流通成本。同时,欧盟各领域都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这对中国不利。政治上,中、欧在国际上能更多地进行合作,有效地牵制单边主义。
4、特点:⑴由武力统一到和平统一。⑵由局部到整体的经济一体化。⑶由经济统一到政治统一。⑷规模由小到大。
5、性质上:由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转变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内容上:由经济合作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North America Free Trade Area)
简介:北美自由贸易区在世界各大区域贸易组织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拥有4.21亿人口,包含两个发达国家(美国和加拿大)和一个发展中国家(墨西哥),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集团。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一个以美国为核心的南北区域性经济组织,美国在北美自由贸易区内有着绝对的主导作用。美国不仅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倡导者,而且是该自由贸易区的主导国,它在贸易区的运行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和支配地位。
(一)阅读第二目,探究:
1、分析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的背景。
2、简述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的过程
3、简述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主要活动。
4、特点是什么?
5、分析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的影响。(二)讲解
1、成立原因:
⑴美国受西欧、日本崛起和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严重挑战
⑵美、加、墨三国发展的内在需要。
2、成立过程:
⑴1992年三国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⑵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诞生。
3、主要活动:
⑴逐步取消贸易壁垒;⑵保护知识产权;⑶促进三边和多边合作;
⑷建立执行和解决贸易争端的有效机制。
4、特点: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集团,(只是一种贸易伙伴关系;南北合作和大国主导是其最显著的特征)
5、影响:⑴弥补了三国经济发展中的不足;
⑵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贸易区;
⑶最终将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美洲自由贸易区,对整个美洲、乃至世界产生深刻影响。
三、亚太经合组织
(一)阅读第三目,思考:
1、分析亚太经合组织成立的原因。
2、简述其成立过程、主要活动。
3、分析亚太经合组织的特点和影响。
4、分析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的意义。(二)讲解
1、成立原因:
⑴亚太地区经济迅速发展;⑵欧共体和北美贸易区建立对亚太地区的刺激。
2、成立过程:
⑴1989年堪培拉会议,标志APEC的成立;⑵1991年11月中国同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正式加入;⑶1998年11月APEC成员达21个。
3、主要活动:
⑴1993年美国首次举行了APEC领导非正式会议;⑵2001年中国举行了第九次APEC领导非正式会议;⑶截至2004年,APEC领导非正式会议共举行了12次;
4、主要特点:
⑴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⑵经济结构上有很强的互补性;⑶性质:是一个经济贸易合作论坛;⑷原则:相互尊重和平等;开放的地区主义;协商一致和自愿;实施目标渐进; ⑸合作方式的创新:APEC方式。
5、影响:
⑴促进了本区域的共同发展;⑵适应各成员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和经济运行模式。
6、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意义:(1)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走向世界,向世界表明,我国改革开放的决心是坚定的。(2)有利于加强我国对外融资和经济交往与合作,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的前进步伐,提高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3)进一步完善我国外经贸管理体制,促进外经贸事业的稳步发展,这对于确保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4)有利于加强反恐合作,为本地区的发展和繁荣创造和平与安全的环境。
(四)反思总结
世界经济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欧洲国家逐渐走向联合,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亚太经合组织80年代成立。中国90年代加入。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加强。
当堂检测:
1、右边左图是下列哪一组织的旗帜
A、欧共体 C、东盟 B、欧盟 D、亚太经合组织
2、右边右图货币正式问世的时间是
A、1999.1 B、2000.6 C、2002.7 D、1998.1
3、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区 域经济集团诞生在A、1988年 北美 B、1994年 北美 C、1967年 西欧 D、1993年 欧洲 4、2001年第9届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会议召开的地点是 A、美国纽约 B、中国上海 C、印尼茂物 参考答案(BABB)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世界经
D、日本大阪
济的全球化趋势,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课后练习。
九、板书设计
(一)、欧洲联盟
1、原因: ⑴历史原因 ⑵地理因素 ⑶经济因素
⑷政治因素
2、建立过程
⑴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① ② 1951年4月,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
1958年6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③ 1967年7月1日,三个机构合并,建立“欧洲共同体”。⑵欧洲共同体的发展: ⑶欧盟的成立
⑷欧盟的东扩(教师补充)
3、影响:
4、特点:⑴由武力统一到和平统一。
⑵由局部到整体的经济一体化。
⑶由经济统一到政治统一。⑷规模由小到大。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
1、成立原因:
2、成立过程:
3、主要活动:
4、特点:
5、影响:
(三)、亚太经合组织
1、成立原因:
2、成立过程:
3、主要活动:
4、主要特点:
5、影响:
6、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意义:
十、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了欧洲联盟的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以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的影响。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教学中的不足,以后应该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以便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十一、学案设计
第四篇:《世界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世界历史》。本课属于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中第三节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一课,其主要内容是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的趋势及影响。
二.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是初三学生。由于学生已在前两节课:冷战中的对峙、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所以在学习本课时对于战后世界的局势以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不叫熟悉,接受较快,容易进入新的学习,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思考会比较深刻。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掌握冷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具体表现,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这一难点。
2.通过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教师通过搜集、整理有关历史资料并和同学一起分析有关实例、阅读教材,使同学明确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总体趋势,理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可以播放有关视频,有关新闻等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的意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认真自主的学习态度。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中国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应抓住机遇,勇于挑战,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世界的和平安定奉献一份力量。
四.教学重点
掌握冷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具体表现。
五.教学难点
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六.教法设计
历史情境教学法
历史情境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理论、初中生历史学科特点和初中生学习历史的认知规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针对具体教学目标和内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创设特定的
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大脑综合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建立愉悦的表象优化认知过程,掌握历史知识,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播放视频,引入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利用语言情境,有助于渲染气氛,陶冶情感。(激情讲课)
七.学法设计
根据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基于这一理念,将学生的学法设计如下:
1.自主学习法:在导入新课后,教师通过播放有关视频,在此基础上使学生了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具体表现。
2.协作学习法:在教师出示材料讲解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情境影片、小组讨论的方法,了解掌握冷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具体表现,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这一难点。采用分组讨论、探究启发式教学给学生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培养协作学习,并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八.教学环境
硬件环境:带有多媒体教具的教室 软件环境:世界经济“全球化”课件
九.主要教学过程说明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先看一段视频。(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历史片断)地点:
卡塔尔多哈,时间:2001年11月10日晚18时39分,随着WTO第四届部长会议主席卡迈斯手中的一声木槌响,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决定》。13亿中国人翘首以待的梦想瞬间化为现实,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轮回。请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体现了经济发展的一个什么趋势?(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全球化的趋势。在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展与冲突并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6
课时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二)上.节回顾,开始新课教学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前两节课,了解世界经济全球化是在什么样的的大背景下发展的。
(提问学生)请同学试举例我们身边的经济全球化现象(如:商店里的耐克运动服其实不一定产于美国;一台康柏电脑的部件很可能来自美国、中国和新加坡。一部诺基亚全球通,已经同时在另一种意义上把世界各地的人连在一起。)
教师问:那“全球化”的含义是什么?请同学们依据教材内容结经济全球化这一概念下一个定义。(学生回答,老师进一步补充,进而阐述“全球化”)“全球化”一词最早于1985年提出,用来概括此前20年间国际经济的巨大变化,即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在世界性生产、消费和投资领域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指世界各国、各地区通过密切的经济交往与合作,在经济上相互联系和依存、相互竞争和制约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使全球经济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结果。
老师出示有关材料,“那么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及具体表现在哪儿?”学生分小组讨论。
(老师)经济的全球化趋势: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经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下去。于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199年5,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这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老师)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主要表现在:(1)国际贸易的绝对量和相对量迅速增长。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外向型经济的行列,世界贸易有增无减。贸易往来的大幅度增加,把世界各国经济有机地联系起来。(2)生产国际化程度大大加深。生产的国际化主要体现在跨国公司的发展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只有少数发达国家在其他国家利用当地资源和劳动力投资建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种现象开始普通化,跨国公司遍及世界各地。近年来,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民族经济的发展壮大,也纷纷积极对外投资,兴办自己的跨国公司。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12~113页的一段小字。(指导学生看书,以加深对跨国公司的理解)(3金)融国际化程度大大加强。二战后,一些新型的国际借贷资本市场出现。这些借贷资本市场的活动完全脱离了各国的借贷资本市场和外汇法的管理;而且出现了多国银行资本的联合,加速了全球范围内的吸收资金和贷款能力。(4经)济管理制度与经济习惯的国际化。当代许多国家认识到,要保持本国经济的活力,就必须学习和吸收他国合理的经济管理制度,使本国的经济运行有效程度尽可能地接近国际水平。
请学生自己举例说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学生讨论。
教师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美国南卡罗来那大学的经济学家们以可口可乐公司为个案,运用科学手段进行了量化分析,评估了这个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总体意义上真正的影响。该调查是中国首次尝试评估一个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该调查发现,可口可乐的生产和销售对中国的就业、税收和产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口可乐在中国直接或间接地创造了41万多个就业机会;1998年可口可乐制瓶商向中国政府缴税3.87亿元。投入??产出分析结果显示可口可乐在中国的运作为中国创收12亿元。可口可乐灌装系统在1998年为中国经济注入81.6亿元。投入——产出分析显示中国为此获得大约217亿元的收入。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平新乔教授是该调查报告的撰稿人之一,他说:“当我们刚获得可口可乐会间接支持近40万个就业岗位时是很惊讶的。于是小心翼翼地运用3种不同方法去检查这个数字。最后还是证实该数字比较可信。它说明,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就业的支持潜力是巨大的。”
学生分析材料,得出结论: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中国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东南亚金融危机历史片断。东南亚金融危机说明了什么?
学生观看录像资料,分析得出结论:世界各地区经济的相互依存和一体化,使一个地区和国家的经济波动往往影响到别的地区和国家,国家不再是控制本国经济的单一力量。
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总结。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有利方面是: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先进技术、参与国际竞争、发展本国经济无疑是一个良好的机遇。不利方面有三点:(1由)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过快,市场的破坏作用膨胀;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和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实力不足,造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贫富差距拉大。(2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有些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不仅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原料和劳动力赚取高额利润,还将本国不允许生产、又容易产生环境污染的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这是非常不公平的。(3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发展中国家如何在竞争中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采取相应的经济政策,兴利除弊,需要做出很大的努力。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和对外经贸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使我们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应当抓住机遇,迎头赶上。
在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不断扩张的浪潮面前,如何加快发展本国经济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在新世纪面临的严峻挑战。针对这种挑战,各国需要适时调整经济结构和政策,趋利避害,抓住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保持经济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以此规范跨国公司的活动,使之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实现各国经济的共同发展,也是新世纪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形成的B.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来说有利也有弊C.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跨国公司D.经济全球化使人们面临诸多问题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A.C.D三项分别是对经济全球化形成的原因、因素、带来问题的准确分析表述,B项则是错误的观点,这是由于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下进行的,不合理的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使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扩大了与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
答案:B
2.材料解析题
阅读材料:目前全球大跨国公司有5.3万家,其子公司达45万多个,它们控制着世界生产总值的1/3.投资总额的10%和贸易总额的2/3,而绝大多数母公司设在少数发达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归纳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2)你怎样看待跨国公司在当代的作用与影响?
答:(1)目前全球性的跨国公司在急剧发展,在世界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跨国公司主要来自少数发达国家。
(2)作用:推动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促进了世界的发展,但跨国公司也使世界财富垄断在少数人和少数国家手中。能言之成理即可。
十.教学评价 1.前置性评价
大部分学生已经课本进行预习,学生思维活跃、协作能力较好,因此,教师在该节课上采用历史情境教学法,指导学生以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为主的学习并掌握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具体表现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
2.形成性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问题、请学生回答问题、小组讨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个别指导和整体激励;通过小组内学生间的协作归纳整理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创设问题和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3.总结性评价
通过巩固练习和拓展延伸来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充分理解和掌握扎实的知识的前提下,请同学们课后思考经济全球化趋势在中国的的具体表现,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历史学科的学习不仅仅只是课堂45分钟,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主题学习,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第五篇:世界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经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及其特征,理解其形成原因和发展过程。
2、理解科学技术和跨国公司对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作用。
3、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地理意义。能力目标
运用大量的文字材料,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归纳能力。德育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明白世界经济全球化是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教学重点、难点】: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及其特征,理解其形成原因和发展过程。
2、经济全球化的地理意义。【教学方法】
阅读法、讨论归纳法,启发式讲述法 【教学手段】 投影仪、挂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必然是世界经济全球化。讲授新课:
一、经济活动的空间扩散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特征及其分布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异
按照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把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种类型。其差异如下: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国家
欧洲绝大部分国家,北美洲的美、加,亚洲的日本,大洋洲的澳、新,非洲的南非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的绝大多数国家
颁 北半球(所谓的北方)
北半球南部、南半球(所谓的南方)
面积
40%
60%
人口
25%
75%
财富
75%
25%
贸易
75%
25%
技术
先进
落后
人均收入
高
低
经济结构
工业产值比重高,制造业比重高
工业产值比重低,采矿业比重大从上表可以看出,发达国家技术先进,人均收入高,向发展中国输出产品、资本和技术,在上处于核心地位;发展中国家技术相对落后,人均收入低,向发达国家提供原料和燃料,在世界经济中相对处于边缘。说明:①核心和边缘反映各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经济中地位和作用的不同。核心指经济发达、工资高、技术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剥削其他国家和地区;边缘国家则经济落后,技术简陋,生产单一,经济上遭受先进地区的剥削。②发展中国家内部也存在分异。大致可分为三类:
a高收入的石油出国,如海湾地区的科威特、东南亚的文莱等,人口少,人均财富多,产业结构比较单一;
b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如亚洲的新加坡、韩国、我国的台湾、拉丁美洲的巴西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接近或超过10000美元;(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
发达国家即所谓的北方,主要是一些欧洲国家和北美国家(美国、加拿大)以及部分亚洲国家(日本)和大洋洲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此外还包括非洲的南非。发展中国家即所谓的南方。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注意:世界经济格局以南北两类国家为代表,这种发达国家集中在北部,发展中国家集中在南部的世界经济事实状分布现象(或称空间格局)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的结果,经济发展不平衡则表现为国家间的贫富差距。
2、世界经济核心和边缘格局的形成
世界经济的核心地区首先出现在西欧。15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人开始对掠夺和殖民扩张,欧洲经济开始向外扩散。欧洲人的经济活动逐步扩大到拉丁美洲、非洲、北美、印度、东亚、大洋洲,到20世纪扩展到全球,形成一个欧洲人的世界经济。在欧洲经济向外扩散的过程中,北美、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地也加入核心地区。在欧洲经济向外扩散的过程中,拉美、非洲和亚洲广大地区相继变成边缘地区。注意:(1)世界经济核心和边缘地区的形成过程,实质就是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对外进行掠夺和殖民扩张的结果。(2)当代世界经济地理格局以经济发达国家为核心和以发展中国家为边缘的特征,是欧洲经济活动向外扩用的结果,其实质是长期的武力征服、殖民掠夺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在经济上处于剥削和不平等的地位,经济相对落后。
(3)第一次技术革命后世界经济的核心在欧洲;第二次技术革命后扩大到北美;第三次技术革命扩大到日本。在经济活动的空间扩散过程中,世界经济活动的范围在扩大,核心区在扩大,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欧洲、北美、日本、澳大利亚等核心区,亚洲、拉美、非洲等边缘区。由此可见,经济活动的空间扩散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世界经济出现全球化趋势。
思考:当今世界经济地理格局中的南北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主要原因是殖民侵略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二、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
1、经济全球化及其发展 经济全球化一般是指资本、商品、服务、劳动、信息和人员超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扩散的现象。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浪潮洋洋而来,进入21世纪,全球化的洪流更加汹涌,全球市场化、全球信息化、生产全球化和国际资本迅速流动这四大特征将表现得更加充分。说明:(1)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蓬勃发展,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国家离开了国际市场,都将寸步难行。因此,加强国际经济联系,进入世界大市场,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自身经济的重要手段。
(2)经济全球化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具体来说,当前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有以下几个:①高科技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②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对外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边界控制减弱,是经济全球化的政策保障;③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动因;④企业经营国际化,特别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的迅速扩张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教材重点介绍了科学技术和跨国公司两个因素。
2、科学技术对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科学技术最具世界性,也最早实现全球化。科学技术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促进世界统一的生产体系和技术体系的使用,使产品能够大量生产和销售。科学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扩大产品市场范围,使产品和服务能迅速在全球普及;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也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来占领的市场。这些都说明,科学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器。
(2)改进货物运输和信息交流的工具,大大缩短世界的距离,加强了经济活动的全球联系。
3、跨国公司对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上或更多国家内控制有工厂、矿山、销售机构和其它资产的企业。跨国公司作为世界性生产的基本组织方式,不仅有相当大的能力左右一些产品在全球的生产和销售,而且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经济格局。
跨国公司在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2)促进技术的空间扩散。在新技术扩散过程中,跨国公司通过知识产品的内部化,解决了国家之间、公司之间交易费用昂贵的问题,促进技术进步和国际技术交流。
(3)扩大贸易量,提高国际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益。例如,在拉美地区,90%的小麦和玉米贸易、85%的咖啡贸易、80%的茶叶贸易、60%的糖料贸易是由跨国公司完成的;在美国,80%以上的进出口额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跨国公司还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力量。
(4)促进各国经济政策的协调和融合。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强,也迫使东道国政府关注别国经济政策,以求得吸引对外直接投资和创造就业岗位上的优势。
注意:跨国公司实行全球化的经营方式,促进了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方式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带动了相对落后地区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但是跨国公司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的,可能压制地区竞争,形成世界性垄断,势力强大的跨国公司甚至可能对一个国家的政府行为产生影响,冲击该国的国民经济。
三、经济全球化的地理意义
1、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发达国家具有制造业和金融业发达、科技基础雄厚、基础设施完善、法制健全等优势,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能够主导世界贸易和国际金融市场,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例如:一半以上的世界贸易是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的,全球直接对外投资绝大部分集中在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活动及其地理分布,也相对集中在这里。
说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达国家对世界市场的依赖程度加大。据统计,近几年美国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占40%,说明美国越来越依靠对外经济来维持本国的繁荣。
2、发展中国家面临挑战和机遇(1)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机遇
(2)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和风险 发展中国家由于比较弱小,在世界贸易中是相对被动的一方,经济全球论既能带来发展机遇,也伴随着巨大风险。一方面,南北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也会拉大,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更加突出。(1)经济全球化使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 p106表5.1“南北主要指标对比”
(2)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见下表)
区域
经济全球化状况
拉美
持续的国内改革为提高竞争力奠定了基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墨、阿、智等国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区域一体化,改善投资环境,吸引了众多外资,贸易也有较大发展
亚洲
东亚和东南亚
①有效的产业政策和高水平的教育投入,吸引较多外资;②亚洲新兴工业化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了经济发展
南亚
通过实施开放经济政策,已发展成为世界市场劳动密集型产品(尤其是纺织品)的供应地
撒哈拉以南非洲
①工业基础薄弱,竞争力低,吸引外资条件较差,国家财政严重依赖外援;②一些国家政治动荡,经济发展波动明显
西亚和北非 思考:(1)为什么说世界经济的南北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扩大?(①发展中国家需要从发达国家引进资金和技术,从而对发达国家形成依赖,容易被发达国家控制;②由于规模小、水平低、基础差、发展中国家的许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③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输出的是先工业产品,发展中国家则多是农矿产品,在产品交换中,始终处于不等介状态;④发展中国债务沉重,有些国家政局动荡,社会不稳定,给经济发展带来很多困难;发达国家为了维护自身既得利益,有可能在贸易和环保等方面提出苛刻条件,给发展中国家进入世界市场设置高门槛。)
(2)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什么不同影响?(世界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地区影响不同。①持续的国内改革为拉美国家和地区提高竞争力奠定了基础;②有效的产业政策和高水平的教育投入,使东亚和东南亚成为吸引对外直接投资较多的地区,从而带动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③撒哈拉以南非洲工业基础薄弱,竞争力低,吸引对外直接投资条件较差,国家财政严重依赖外援。一些国家由于政局动荡,经济发展波动比较明显。④北非和西亚制造业技术水平低,技术工人短缺,一些国家内部及国家之间政治冲突不断,吸引对外直接投资的能力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