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第一课时教案-人教版初二数学第十一章11.2

时间:2019-05-12 16:57: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第一课时教案-人教版初二数学第十一章11.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第一课时教案-人教版初二数学第十一章11.2》。

第一篇: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第一课时教案-人教版初二数学第十一章11.2

6页

第8页共

第二篇:七年级数学下册 7.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第2课时)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7.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7.2.2三角形的外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了解三角形的外角的两条性质 2利用学过的定理论证这些性质

3能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1)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2)三角形外角和定理 难点:三角形外角的定义及定理的论证过程

一、想一想

1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什么?

二、做一做

把ABC的一边AB延长到D,得ACD,它不是三角形的内角,那它是三角形的什么角?

它是三角形的外角.定义: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想一想:三角形的外角有几个?

每个顶点处有两个外角,但这两个是对顶角 议一议

ACD与ABC的内角有什么关系?

(1)ACDAB

(2)ACDA,ACDB

再画三角形ABC的外角试一试,还会得到这个性质吗? 同学用几何语言叙述这个性质: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你能用学过的定理说明这些定理的成立吗?

已知:ACD是ABC的外角 说明:

(1)ACDAB

(2)ACDA,ACDB

用心

爱心

专心

结合下面图形给予说明

三、练一练:课本练习

四、作业:课本6,7,8,9

五、备选题 如图,1,2,3是三角形ABC的不同三个外角,则123

2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中最多有 锐角,最多有 个钝角,最多有 个直角

ABCA523的两个内角的一平分线交于点E,则BEC

4已知ABC的B,C的外角平分线交于点D,A40,那么D=

5如图,BDC是 外角,BDC +,EFC是 外角,EFC= +,BFC是 外角,BFC= +,BFC> , BFC> 6在ABC中A等于和它相邻的外角的四分之一,这个外角等于B的两倍,那么

A,B,C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三篇:人教八上数学11.1.2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教案

11.1.2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定义.2.会画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3.掌握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三条中线与三条角平分线的有关性质.【过程与方法】

对学生进行操作训练,边训练边讲解,然后学以致用.【情感态度】

训练同学们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教学重点】

画三角形的高线、中线与角平分线.【教学难点】 画钝角三角形的高线.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1 如图,已知△ABC,画它的三条高.问题2 如图,已知△ABC,画它的三条中线.问题3如图,已知△ABC,画它的三条角平分线.【教学说明】对问题1,对于钝角三角形的作高要给予集体指导、分类指导,甚至要进行个别指导,以便让绝大部分同学过关.教师讲课前,先让学生完成“名师导学”.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思考 1.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位置有何不同之处?

2.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各自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归纳结论】1.定义:

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所得的垂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一条高.三角形的中线:连接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一条中线.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对边相交;以这个顶点和交点为端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2.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这一点有时在形内,有时在直角顶点上,有时在形外;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的区别是: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线段,而角的平分线是一条射线;它们的联系是都是平分角.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如图,AD是△ABC的中线;BE是△ABC的角平分线,CF是△ABC的高,填空:

1(1)BD= = ;

1(2)∠ABE=∠ =∠ ;

2(3)∠ =∠ =90°.2.如图,△ABC中,∠A是钝角.(1)画出AC、AB上的高BD、CE;(2)画出∠ABC的平分线BF;(3)画出边AB上的中线CG.3.已知,如图,AB⊥BD于B,AC⊥CD于C,且AC与BD交于点E.那么(1)

9△ADE的边DE上的高为,边AE上的高为 ;(2)若AE=5,DE=2,CD=,5则AB=.4.如图所示,等腰△ABC中,AB=AC,一腰上的中线BD将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分成15和6两部分,求这个三角形的腰长及底边长.5.学完“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后,我们知道“三角形的一条中线将原三角形分成两种相等的两部分”.课后余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这样一道思考题:有一块三角形的厚薄均匀的蛋糕,要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要求只切3刀,请你在图中把你的方案画出来,并说明理由.【教学说明】题1、2、3可让学生自主完成,题4、5教师可给予相应的指导

当已知三角形两条高求其他边长或已知一高与其他边长求另一高时,常用面积作为中间量.涉及等腰三角形边的问题时,常要分情况讨论,然后看它们是否满足三边关系,不满足的要舍去.【答案】1.(1)DCBC(2)CBE ABC(3)CFA CFB 2.图略.93.AB DC 解析:△ADE是钝角三角形,在三角形外部它有两条高:边2111DE上的高AB,边AE上的高为DC.又S△ADE=DE·AB=AE·DC,即×2×AB=

22219×5×95,AB=.224.解:设AB=AC=2x,则AD=CD=x.(1)当AB+AD=15,BC+CD=6时,有2x+x=15,所以x=5,2x=10,BC=6-5=1.(2)当BC+CD=15,AB+AD=6时,有2x+x=6.所以x=2,2x=4,所以BC=13.因为4+4<13,故不能组成三角形.所以三角形的腰长为10,底边长为1.5.略.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定义与性质.请若干名学生口述小结,老师再利用电子课件将小结放映在屏幕上.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11.1”中选取.2.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练习的“课时作业”部分.本课时教学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体形式,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提供学生创新的空间与可能,再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第四篇:四年级上数学角与三角形的教案

三、繁忙的工地——角与三角形的认识

信息窗1:角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课件)播放:繁忙的工地上,五台挖掘机在紧张的工作着,铲斗臂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角„„

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1:画面上有5台挖掘机。

生2:工人叔叔工作非常繁忙,非常辛苦。生3:铲斗臂上形成了很多角。生4:铲斗臂上的角不一样大。……

师:我非常欣赏这位同学,她已经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了!(课件演示:铲斗臂上形成的各种角)

师:铲斗臂在工作的时候,能形成什么样的角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角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平角、周角

1、学生做各种活动角。

师:老师课前让大家准备了活动角,请大家把活动角的两边重合,一边不动,另一条边开始转动,就可以得到一个角。然后把你得到的角沿边画下来。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折的是什么角。(小组交流):

师:哪组的同学愿意上台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小组折的角?

2、小组汇报交流

师:展示你们折的角,并告诉同学们它的名称。(实物投影展示,再把角贴在黑板上)(学生已经认识了直角、锐角和钝角,很容易说出名称。个别学生可能还会说出平角和周角。)

3.分类。

师:这么多角,看起来太乱了,能不能把他们分类整理一下呢?(小组活动):

师:把你们小组折的角放在一起,分分看。(一组同学在台上分)师: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学生上台展示)

生1:我们把直角分为一类,把锐角分为一类,把钝角分为一类。师:这位同学分的非常合理,有不同意见吗?

(个别学生可能会按平角和周角分类,如果说不出,教师再启发、演示。)

4、认识平角。

师:手拿一个活动角,从两边重合开始,一边不动,另一条边怎样转动,当两条边成一条直线时问:

师:这是角吗?为什么?

生1:是,因为他仍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生2:我认为不是角,因这里是平平的,不尖了。生3:我也认为不是角,因为它看上去是一条直线。

生4:我反驳他们的意见,请问两位同学,角是怎样形成的? 生5: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生6:那么请问你看到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了吗?角还可以怎样形成?

师:我非常欣赏这位同学,他能自觉运用已经学过的角的定义来解决今天的问题。还有不同意见吗?

师:(演示平角的形成过程)同学们请看,这个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了,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平角。(板书)

(画平角):

师:好,跟着老师画平角。(示范平角的画法)。

5、认识周角。

师:我们轻松一下,一起来做个游戏:

⑴老师先说出一种角,你们利用活动角转出这种角:开始!锐角!直角!钝角!⑵老师转动活动角,你们说出它的名称。开始!

师:(老师转动一周,两条射线重合),这是角吗?为什么?

生1:我认为是,从刚才的讨论中我发现这个图形也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形成的,而且是旋转了一周,所以,我认为是角。

生2:我认为不是,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而这里只有一条射线,所以不是角。

生3:我补充,因为这两条射线重合了,其实是有两条射线的。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精彩!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周角的形成过程),这是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一周组成的图形,我们给它叫周角。(板书)(画周角):

师:好,跟着老师画周角。(示范周角的画法)。

(二)角的表示方法: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角,角应该怎样表示呢?谁有好方法?(两生上台板演)

师:角可以这样表示: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组成一个角。通常用符号“∠”表示。记作“∠1”(或“∠2”等)。读作“角一”

(三)探索三种角的关系

师:直角、平角、周角这三种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材料研究一下。(小组汇报):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结论? 生1:我们发现:平角是直角的2倍 生2:周角是直角的4倍 生3:周角还是平角的2倍

师:同意吗?(学生都点头同意,师板书)

三、回归生活 1.解决情境中的问题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铲斗臂在工作时都形成了哪种角?(课件播放,学生回答)2.找出身边的各种角

师:同学们,你在生活中见过这些角吗?(生举例)3.播放生活中的各种角

师: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角,请看大屏幕(播放:生活中的角画面:斜拉桥、路灯、篮球架、滑梯、起重机、各种扇子、自行车等等)

师:看到生活中这么多的角,你想说什么? 生1:角有很多用处 生2:生活离不开角 生3:角的作用很大 生4:学数学很有用 „„

四、总结

师:同学说的真好!是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角,书包里、教室里、家里、校园里、上学的路上„„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角,角的世界丰富多彩,角的知识奥妙无穷,就像大海,我们学的只是大海里的一滴水。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到知识的海洋里去遨游吧!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了以下四点:

1、本课的教学,从挖掘机工作的生活场境入手,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角,从而来复习角的知识,进一步研究角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养成注意观察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的习惯。在研究学习中对于平角、周角的认识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得用对活动角的操作来感受各种角的形成,进而形成一个新的角的特点讨论,来认识平角、周角,掌握其特点。我感觉对于学生来说知识的形成过程比较自然,并变抽象为具体,有利于学生的很好把握。

2、多媒体直观教学,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对平角和周角的画法以及表示方法上,使抽象的概念更加形象化,具体化。另外,在运用展台的展示功能认识平角和周角时效果清晰明了,便于学生的整体认知学习。

3、难点的突破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学生对角认识的基础上,先从最熟悉的直角、锐角、钝角入手,最后认识平角、周角。平角、周角的认识是本节课难点,虽然学生已经认识了直角、锐角、钝角,但是平角、周角的出现仍然与学生的认知经验相冲突,为了突破难点,我抓住这一认知冲突,精心设计了两场辩论赛,力图在辩论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形成相互碰撞,使整个辩论过程成为学生认真思辨、积极探索和自我建构的过程,也力图教给学生从定义出发分析问题的方法。

4、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一直认为日常生活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并且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因此本节课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从繁忙的工地上,挖掘机工作时铲斗臂形成的各种角入题,到课末让学生找身边的各种类型的角,到最后演示各种生活中角的例子,肯定能激发出学生到生活中找角的欲望和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积极性。

第五篇:人教新课程数学第二册教案2

第一单元、位

置 第一课时

上、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编书的叔叔、阿姨们给我们带来了两位朋友——聪聪和明明。他们可是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噢,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他们就会跳出来帮忙的。同学们愿意和他们成为朋友吗?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2、揭示课题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

同这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板书课题:上、下)

二、探究新知

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吗?

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的含义

(1)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

(2)出示主题图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

1(3)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 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

3、看书第1页,完成书上的填空。指名口答订正。

三、活动

1、拍手游戏

(1)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

(2)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2、小组活动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

3、画一幅自己喜欢的能够表示上下关系的画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

前、后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页,做一做的第2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前、后”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使学生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三者相比的相对性。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做个游戏。咱们玩“老鹰捉小鸡”好不好?(师做母鸡,一生做老鹰,其他生做小鸡)

二、学习新知:

1、师生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2、师提问:我的后面是谁? 生1:是xxx。

生2:是班里的很多小朋友。„„

我在谁的前面?我前面是谁?我后面的3位小朋友是谁?

3、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4、出示第2页主题图。(1)自己根据图画提出问题。(2)小组内解决问题。(3)在书上填写。

三、练习:做一做第2题。

1、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问题。

2、小组解决问题。

3、在书上填写。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第三课时

左、右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页内容、2做一做第1题,练习一第6题。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二者相比的相对性。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一位老朋友,想知道是谁吗?(课件演示米老鼠智慧交通)指挥交通干什么?我们平时走路靠那边走?由此引出左右。

二、学习新知:

1、分辨自己身体的左右。

(1)你能指出你的左边、右边吗?

(2)其实我们身上有些部分也左右,你能找出来吗?

(3)米老鼠想做健身操给大家看一看。(课件演示,学生跟着一起做)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肩抖一抖。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肩抖一抖。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脚跺一跺。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脚跺一跺。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右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左手伸出来。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放下来。(4)出示手模型板帖。

2、进一步认识左和右。

(1)你会用左和右说一句话吗?

(2)在日常生活中左手和右手可以做些什么事?(3)说一说你现在坐的位置(左右、左边几个人),3、左右的相对性。

(1)准备好你的各种学习用品。同位两个合作,动手摆一摆。(2)提出要求:

① 把数学书放在课桌的中间。② 铅笔放在数学书的左边。③ 尺子放在数学书的右边。

④ 橡皮放在数学书的左边、尺子的右边。⑤ 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

(3)小组内打乱顺序摆一摆、说一说,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我的左边有什么,你的左边有什么?)

(4)师生共同活动:我举右手,小朋友也举右手,发现了什么?

三、练习:

1、第4页做一做第2题。

你的前面是(),后面是(),左边是(),右边是()。

从前往后数你是第(),从左往右数你是第()。

2、完成练习一第6题。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认识左、右 左

右 右

左 第四课时

位置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实际,根据行、列确定物体位置。

2、学会确定物体位置。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结合实际正确描述物体位置,理解相对性。教学难点:理解相对性。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有一位小客人来到我们班里,首先让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二、学习新知:

1、这位小客人坐在哪里呢?他坐在第1组第2个,谁能很快地找出他来?(出现四种找法,分别从前、后、左、右找起)

2、我们一般都是怎样找?(使学生明确一般第一排是从前数,第几个是从左边开始数。)

3、在自己的书上找出第1组第2个小朋友,他就是我们的小客人。

4、教师提问学生指:(1)第5组第4个。(2)第2组第3个。

5、学生小组活动:互相提问并在书上找出相应的小朋友。

6、先说一说你自己的座位,再填空。

你的座位是第()组第()个。

你前面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你后面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你左边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你右边的同学是第()组第()个。

三、练习:

(一)第6页做一做。

(1)教师提出问题:第1行第2个是(),狗在第()行第()个。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3)解决问题。

(二)完成练习一

1、第1题。

(1)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坐成一排,教师提出要求,如:从前往后 第4位同学请站起来,请xxx后面的同学举起右手。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做。

(2)学生自己提出要求,其他学生根据要求做。

2、第2题。

(1)教师提出要求:我们来做拍手游戏。两个小朋友一组,做你拍

一、我拍一的游戏。

(2)学生分组活动。

3、第3题。

(1)教师出示第三题图画,提出要求:请帮小明布置房间。说一

说东西放在什么位置合适。

(2)学生先在小组中说,指名在图画板上贴。(3)教育学生要养成自己整理房间的好习惯。

4、第5题。

(1)看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

(2)你能根据图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3)学生自己解决问题。(4)在书上填空。

5、数学游戏:听反话

(1)教师提出要求:听老师说位置,小朋友做出相反的动作。(2)教师说学生做。(3)学生在小组里活动。

四、生活中的数学。

1、上下楼梯靠右边走。

2、自行车、汽车都是靠右行。

3、北京的公共汽车停在马路右边。

4、香港的公共汽车停在马路左边。„„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第二单元

20以内退位减法

第一课时

十几减九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教学难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

9+4=

9+8=

9+6=

9+2= 9+9=

9+5=

9+3=

9+7=

二、学习新知:

1、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玩吗?有一些小朋友也喜欢到公园来玩,他们在干什么?(课件出示公园情景图,先突出气球部分)

2、你能不能根据气球部分提个问题?风车部分呢?

3、气球图列式:15-9=

风车图列式:16-9= 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提出了问题,并列出了算式。

4、公园另一角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猜谜、套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列式:13-9=

14-9=

5、观察所列出的算式,引导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十几减9(板书课题)

6、(1)15-9用手中的学具(小棒)摆一摆怎样计算?还有没有其它方法?(2)小组交流自己的方法。

(3)学生汇报,教师把各种方法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方法,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在小组众说一说为什么?

(4)小结:小朋友们都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计算方法,那你能不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剩下的式题,并说一说你的想法。

(5)你还知道那些十几减九的算式吗?

(6)教师板书算式,指名口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刚才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了这些题。下面我们来做分水果的游戏。

三、练习:

1、做一做第2题;练习第2题。

2、课件练习:跳木桩比赛(用树桩上的数减小白兔身上的数)。

3、课件练习:帮小蚂蚁回家。

四、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15-9= 6

16-9= 7

13-9= 4

14-9= 5 11-9= 2

18-9= 9

17-9= 8

12-9= 3

第二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

练习二1~6题。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十几减九的内容。教学重点:注意对学困生的辅导。教学难点:掌握十几减九的算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二、练习:

1、第1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学生自己看图,同位两个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2)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口算得数。(3)在书上填写。

2、第2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教师读要求:得数是几就圈上几个。(2)根据算示圈相应的水果。(3)根据自己圈的写出得数。

3、第3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计算题。(1)看图,明确图意:帮小鸟回家。(2)快速口算得数,说给同位听。(3)连线,小组订正。

4、第4题:这是一道口算十几减九的题。

学生独立口算,订正。

5、第5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1)明确要求:根据两个图形口算得数。

13(2)同位两个互相检查,看谁算得又对又快。(3)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算式。(4)教师面批面改。

6、第6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1)学生自己看图,明确图意。

(2)同位两个互相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3)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写在书上。(4)全班一起订正。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九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四、作业布置:

第三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

练习二7、8题,课堂巩固练习。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十几减九的内容。熟练掌握十几减九的内容。教学重点:学生能根据第8题提出多个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想一想,填一填。

9+()=12

9+()=18

9+()=15 9+()=11

9+()=13

9+()=16 9+()=14

9+()=17

9+()=19

二、课堂巩固练习:快速写出得数,比一比谁写得又对又快又好(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9+4 =

12-9 =

13-10 = 14-9 =

18-9 =-9 = 17-9 =

11-9 =-9 =

三、练习二7、8题。

1、第7题。

(1)明确要求:快速写出得数,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学生自己练习。(3)全班一起订正。

2、第8题。

(1)引导学生看图,明确图意。(2)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

(3)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列算式解答(口头)。(4)学生在书上填写。(5)全班一起订正答案。

四、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九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12-9=3

16-9=7(个)15-9=6

第四课时

十几减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页例2,练习三第1、2题。教学目标:

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2、能根据自己的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卡片出示):

8+5 =

7+8 =

7+6 =

15-9 =

6+8 =

5+7 =

5+9 =

13-9 =

18-9 =

14-9 =

17-9 =

16-9 =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识。

1、出示“鱼缸内金鱼游动、鱼缸外两只小猫走动观看金鱼”的画面。首先请学生说明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描述这一生动景象,调动学生的兴趣。

2、多媒体发出声音,同时在左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花的8条,黑的有几条“的文字。然后,多媒体再次发出声音,同时在右边小猫的嘴边出现“有13条金鱼,黑的5条,花的有几条?”的文字。

3、引导学生讲述两只小猫对话的意思,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4、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想象自己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

5、组织小组讨论,广泛发表自己意见。小组内可能出现如下意见。(1)两只小猫的对话中,已说出了花金鱼8条,黑金鱼5条。(2)求黑金鱼的条数,10-8=2,2+3=5,5条黑金鱼。求花金鱼的条数,10-5=5,5+3=8,8条花金鱼。(3)我一条一条仔细数的,花金鱼8条,黑金鱼5条。

17(4)这样算得快,8+5=13,13-8=5,13-5=8,5条黑金鱼,8条花金

鱼。

……

6、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对各种方法进行评议。

在各组讨论的基础上,广泛反映出各种方法。教师要表扬同学想的方法多,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在解决问题时喜欢那种方法,并说明理由。

7、教师有导向性的小结。

教师以参与者的语言,表明自己根据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乐意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也要肯定“破十减”等方法的合理性。

三、巩固计算方法。

1、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1题,先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它同学。一方面扩大练习量,另一方面提高兴趣。

2、为变化方式,课把“做一做”第2题做成卡片,以二人“找朋友”的方式,先说加法题后说减法题,互相练习,活跃气氛,提高练习的速度。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练习三第1、2题完全放给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分别说说解题时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分小组,由组长组织同学们交流,交流时要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特别是差一点的同学。教师应加强巡视,主动参与一些小组的交流,了解情况,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13-8=5

13-5=8

第五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课堂练习。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口算达到一定熟练程度。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来做课堂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书写工整。

二、复习:

1、出示:

6+5=

7+8=

4+8= 11-5=

15-7=

12-8= 看到这些题,你想到什么?你发现每一组题有什么特点吗?

2、填空,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8+()=11

8+()=16

6+()=15 11-3=

16-()=

15-6= 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课堂练习:

1、两步运算:

11-9=

15-7=

17-6=

12-6=

15-9=

14-7=

18-9=

12-5=

11-4=

16-8=

13-6=

17-8=

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7+8-9=

16-8+4=

10+7-9=

14-6+5=

11-7+9=

13-6+10=

18-9+2=

14-7+6=

15-8+10=

12-3+7=

11-6+3=

17-8+9= 19

13-8+7=

15-6+8=

12-9-3=

6+8+5=

19-7-6=

13-5-3=

3、教师面批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小结:

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8+(3)=11

11-8=3

十几减几

8+(8)=16

6+(9)=15 16-8=8

15-6=9 第六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三3~6题。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教学重点:对学困生的辅导。教学过程:

一、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谁能来说一说?

二、完成练习:

1、第3题:这是一道计算题。(1)明确要求:先说得数,再写算式。

(2)同位合作,互相检查,看谁说得又对又快。(3)全班用开火车的形式练习。

(4)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算士并算出得数。(5)教师进行面批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第4题:这是一道计算题。(1)明确要求:看谁都能算对。(2)学生练习,在书上填写。(3)对速度特别快的学生要提出表扬。(4)全班共同订正。

(5)对全部做对的学生提出表扬。

(6)请做错的同学讲讲自己错在那里,改正错题。

3、第5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计算题。

(1)明确要求:帮小朋友坐椅子。五个小朋友各拿一张卡片,卡片上有算式;他们前面有五把椅子,上面有得数,请帮助小朋友坐到相应的椅子上去。

(2)学生口算得数并连线。(3)全班一起订正答案。

4、第6题:这是一道连线题。(1)明确要求:找朋友。

(2)学生根据给出的算式和得数连线。(3)全班共同订正答案。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四、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11-6=5

13-7=6

第七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三7——13题。教学目标:

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知识。教学重点:对学困生的辅导。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14-7 =

11-5 =

11-8 =

16-7 =

15-6 =

12-6 =

14-8 =

17-9 =

13-6=

二、练习:

1、第7题:

(1)明确要求:看谁全都能做对。注意看清运算符号。(2)学生独立完成。(3)订正答案。

(4)对全做对的学生提出表扬。

2、第8题:小动物爱吃什么?

(1)明确要求:各种水果和蔬菜的旁边有算式,小动物旁边有得数,算一算,看看这些小动物喜欢吃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连线。(3)订正答案。

3、第9题:渗透函数概念。

(1)明确要求:先算出得数,再看看被减数、减数、差有什么特点。(2)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得数。(3)小组讨论。

(4)教师小结:被减数不变的情况下,减数增大,差随之减小,相反减数减小,差随之增大。

4、第10题:在里填上“〉”、“〈”、“=”。(1)明确要求。(2)学生独立完成。(3)全班一起订正。

5、第11题:

(1)看图:说一说图上画的什么意思?

(2)提出数学问题,学生提得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

(3)引导学生读一读图中对话框中的内容,根据此内容列算式解答。(4)订正。

6、第12题: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7、第13题:

(1)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意思?(2)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3)列算式解答,订正。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四、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12-5=7(只)

7+6=13(只)13-7=6(只)

13-6=7(只)

第八课时

用数学

教学内容:教科书19页例3,20页做一做。教学目标:

1、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内容。

2、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根据图意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开火车练习口算):

12-5=

11-8=

8+3=

18-9=

13-7=

11-3=

18-9=

11-9=

15-8=

11-7=

8+7=

16-8=

15-6=

17-8=

16-7=

17-9=

14-6=

9+5=

13-4=

12-6=

13-6=

9+9=

11-2=

16-9= 12-7=

6+8=

15-9=

14-9=

二、探索有关例3的知识:

1、出示例3情景图:

(1)请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由图上的内容你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想提数学问题。(3)教师提问:根据图上所画内容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先自己进行独立思考。

2、小组活动:

(1)在小组里把自己的数学问题说给小伙伴听,看谁提得问题多,不合式的其它

同学给他指出来,并讲清原因。(2)学生在小组中提数学问题。

25(3)教师巡视。

3、全班共同提数学问题:只要提的合理的都予以肯定。加、减法均可,重点研究减法。

4、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并解答,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三、练习:做一做

1、出示情景图:

(1)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2)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请你在小组中互相提问并列算式解答,我们比比看那个小组提得问题最多。

2、学生小组活动。

3、学生列式解答,并说一说算理。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用数学

13-6=7(人)

8+6=14(个)

16-9=7(人)

第九课时

练习

课型:练习课

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四的练习题。教学目标:

巩固用数学的有关知识及十几减几的内容。教学重点:能用所学数学知识熟练地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四:

1、第1题:

(1)看图,读题,明确题意。(2)指名说图意。(3)列算式解答。

2、第2题:(1)读题明确图意。

(2)根据问题列算式并解答。(3)订正答案。

3、第3题:看谁都能算对。(1)明确题目要求。(2)学生独立算出得数。

(3)订正答案。(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

4、第4题:(1)看图明确要求。

(2)读题,同位两个口头列算式解答。(3)在书上填写。

5、第5题:

27(1)明确要求:找朋友。(2)口算得数并连线。(3)订正答案。

6、第6题:在()里填上“〉 ”、“〈

”或“=”。(1)明确要求。(2)学生独立填写。(3)订正答案。

7、第7题:

(1)看图,明确图意。(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3)学生根据图意提问题。(4)列算式解答。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四、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用数学 1、15-7=8(只)

15-6=9(只)2、15-6=9(个)

15-7=8(个)4、13-6=7(人)

第十课时

整理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23页退位减法表。教学目标:

初步感知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引导学生找规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重新排出一个减发表。

教学重点: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教学过程:

一、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 11-9 12-9 13-9 14-9 15-9 16-9 17-9 18-9 11-8 12-8 13-8 14-8 15-8 16-8 17-8 11-7 12-7 13-7 14-7 15-7 16-7

11-6 12-6 13-6 14-6 15-6

11-5 12-5 13-5 14-5

11-4 12-4 13-4

11-3 12-3

11-2

二、引导学生找规律:

1、仔细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看看算式是怎样排列的,一共有多少个?

2、小组活动:请小朋友们在小组中互相商量商量,看看这个表有那些规律?

学生可能找到横、竖、斜等各种规律。

3、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启发: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三、各小组用事先准备好的算式卡片重新排一个表,以展示各组的新发现。

四、利用退位减法表复习:

1、把差是6„„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说一说差是6的算式有哪几道?除了表中算式,还有哪些?生答,师板书。

2、看一看这些算式,哪些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哪些是我们刚刚学习的? 29 哪些是以后要学算式?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11-9 11-8 11-7 11-6 11-5 11-4 11-3 12-9 12-8 12-7 12-6 12-5 12-4 12-3 13-9 13-8 13-7 13-6 13-5 13-4

14-9 14-8 14-7 14-6 14-5

15-9 15-8 15-7 15-6

16-9 16-8 16-7 17-9 17-8

18-9

第十一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五1~7题。

11-2 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

1、第1题:把差是6„„地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小组合作完成。

2、第2题:

(1)看图,明确题意:一图四式。

(2)学生同位两个互相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3)根据图意和问题列算式解答,写在书上。(4)订正答案。

3、第3题:

(1)明确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学生独立完成。

(3)订正答案(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

4、第4题:

(1)明确题意:根据图写算式。

(2)学生自己尝试读题,并提出数学问题。(3)列算式解答,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5、第5题:

(1)明确要求:先算出得数,再仔细观察竖着每一组的三个算式有什么联系。

(2)学生书写得数。(3)订正答案。

31(4)说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6、第6题:小松鼠采松果。

(1)故事形式引出:有一天,松鼠妈妈对松鼠哥哥和松鼠弟弟说:“孩子,你们已经长大了,要帮妈妈做事了。今天,你们就去森林里采些松果来吧!”小松鼠愉快地答应了。过了一会儿,两只小松鼠回来了,松鼠妈妈看到孩子这么能干,高兴极了。一个劲儿夸奖他们,说:“你们真能干,一共采了12个松果。”松鼠弟弟说:“哥哥猜得多,我只采了5个。”亲爱的小朋友,你知道松鼠哥哥采了多少个吗?”

(2)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说答案,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3)口头列算式解答。(4)写在书上。

7、第7题:旅游公司汽车出租情况。(1)看统计表,明确要求的是还剩多少辆?(2)学生根据题意自己解答。

(3)订正答案,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四、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4、16-9=7(只)6、12-5=7(个)

第十二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五8~11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

1、第8题:这是一道计算题。(1)明确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学生独立完成。(3)订正答案。

(4)有错的学生,说一说计算顺序是怎样的,每一步的计算结果是多少?

2、第9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看图,同位两个互相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2)根据问题列算式解答。(3)订正答案。

3、第10题:比一比。

(1)明确要求,看谁先夺得红旗。(2)各小组派代表参加比赛。

(3)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并奖励给一个小标志。(4)再加入几组比赛题,尽量让学生多参与。

4、第11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1)看图,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2)列算式解答,指名板演订正。(3)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5、思考题:小组讨论完成。

一共12人,每两人之间插入一个女生,一共能插入11人。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四、补充练习

1、在○

里填上“〉 ”、“〈

”或“=”。

5+6 ○8

15-7○ 6

12-6 ○15-4

五、作业布置:板书设计:

13-6 ○6

12+2 ○15

16-8○ 8

11-2○ 7 10+5○ 13-7

17-9 ○18-10 整理和复习

11-5=6

13-4=9 第三单元

图形的拼组

第一课时

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教科书27页例

1、例2,28页做一做,练习六1、2题,30页折纸飞机。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

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老师知道大家平时特别喜欢折纸,今天我们一起来折一折好吗?

二、学生自主探索有关平面图形相互转换的知识:

1、做小风车:

(1)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风车。

(2)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和一张正方形的纸根据例1要求:沿虚线折一折。(3)汇报交流自己折后的发现,教师小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4)做小风车,使学生既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把长方形纸折成正方形利用了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把正方形纸剪成四个三角形时,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转动风车时,又看到了风车所转动的路径是一个圆。

2、平面图形的关系:

(1)学生准备好学具(各种平面图形的卡片)。

35(2)教师提出要求:能不能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能不能用几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学生独立操作。

(3)用你手中的图形拼组,可以拼学过的图形,也可以拼没学过的图形。学生独立操作。

(4)小组互相交流:用了几个什么图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5)全班共同交流,学生到黑板上演示。

(6)说一说你通过这些平面图形的拼组有什么收获?

三、练习:

1、完成28页做一做:你会剪出一个吗?(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想各种办法。(2)教给学生最简单的方法。

(3)让学生说一说通过用圆形纸剪成一张正方形的纸,你发现了什么?使学生看到有时圆和正方形是可以转化的,从而学习用变化的观点来看问题。

2、完成练习六第1、2题。

4、自己想想还能用什么拼成什么?

5、30页教你折纸飞机。

四、小结: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

2、谈一谈你的收获。

五、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

平面图形的转换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 教学目标:

1、创设探究式的教学氛围,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充分感知长 36 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将它描述出来。

2、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引导学生探究各种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乐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咱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让我们用掌声将它请出来!

演示:小鸡豆豆自我介绍:我叫豆豆,是图形王国的向导。如果你想到图形王国去游玩,就得先说一说图形王国里面有哪些图形是你学过的?(演示:引出四种平面图形。)

这些图形,已经是我们熟悉的朋友了,今天呀,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将它们进行转换。(板书课题:图形的转换)

二、动手操作,感知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演示:豆豆送来长方形和正方形。

瞧!豆豆给我们送来了什么图形?(长方形、正方形。)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

你们说,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几条边呀?(四条。)演示:四条边分别闪烁,变色。

请大家先拿出长方形的纸,我们一道来摸摸长方形的四条边。(师生同步操作)再拿出正方形的纸,摸摸它的四条边。(师生同步操作。)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的两组对边。

好!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豆豆!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 豆豆: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有什么特点?

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又有什么特点呢?你们谁知道?(指几名学生口答。)他们说得对不对呢?下面,我们分组来动手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

2、合作交流。探究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大家看一看,红盆中都有哪些东西?(毛线、直尺、笔。)待会儿,你们在找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的时候就可以用它。当然了,如果你有别的方法,不用这些东西也可以。学生操作、探究、交流,教师指导。

谁愿意把你找的结果告诉大家?

三、探究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刚才,大家用很多方法知道了长方形的长边和长边一样长,短边和短边一样长。也就是说长方形对边相等。(板书:对边相等)

还知道了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板书:四边相等)

现在,豆豆要来考靠大家。

1、长方形转换成正方形。(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

你能将这个长方形变成正方形吗?拿出长方形纸试试看。把你的方法说给同组的小朋友听。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学生边做边讲。)

2、正方形转换成三角形。(出示一张正方形纸。)

怎么样才能将这个正方形变成两个三角形呢?你来试试看!(学生边做边讲。)

3、圆转换成正方形。(出示圆和正方形。)

圆和正方形是一对好朋友,你想知道怎么样才能把圆变成正方形吗?好,我们先来看看书上的方法。看明白了,就可以动手来折一折、剪一剪(学生操作。)

4、不规则图形转换成规则图形。

蓝色学具盆里,还有很多不规则图形,拿出来看一看,能不能将它们变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图形王国中还有很多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下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

作业布置:

第三课时

立体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教科书28页例3,28页做一做,练习六3——7 教学目标:

1、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立体图形之间、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拼面图形的拼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立体图形的拼组,看看立体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学生活动

1、教师提出要求: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积木块,请你选择一些自己拼组看看发现了什么?拼完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

2、学生进行拼组活动。

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

4、全班共同交流。总结出立体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三、练习1、28页做一做:这是一个由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的转换的活动。用一张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纸做一个圆柱,学生独立操作即可。做完后谈谈自己的体会。使学生看到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

2、第3题:这是一道数小正方体个数的题。数正方体的个数。

3、第4题:这是一道连线题,考查学生的空间感。

给出了一个长方体,另外给出了它的三个面,让学生判断这三个面哪个是它下面的面,哪个是左边的面,哪个是后边的面。

4、第6题:这是一个拼图的活动。

5、第7题:

四、小结: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

2、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立体图形的拼组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

数数

数的组成

教学内容:教科书31~33页,练习七2、4题。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物体的个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 41 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能力,在各种数数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渗透数与实物对应的思想。

3、培养学生对100以内数的兴趣,养成在活泼氛围中进行合作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是多少。教学过程:

一、利用旧知引入,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今天是我妹妹的生日,这儿有一块插了蜡烛的蛋糕(20根),猜猜看有多少根?

2、谈话:老师把蜡烛变成了小棒,在你的桌子上,请你数一数到底有多少根?

3、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小棒怎样表示能使人一眼就看出是20根?

4、小结:10个一是一十,2个十就是二十。

5、以这二十根小棒为标准,估计桌上的小棒总共多少根,引入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提出问题:你们想学些什么呢?

二、重视学法探究,解决问题

1、在尝试和思考中学会数数:你们会数20到100之间的数吗?(学生试数)

(1)同位配合,一人拿小棒,两人一起数:从21数到30。(2)一根一根地试数小棒,从31数到100。

(3)10根10根地数100根小棒,归纳:几个十就是几十,10个十是100。

2、在观察和游戏中掌握数的组成:(1)观察三张卡片:

用小棒表示64、22、42的组成、用汉字表示三个数的组成。(2)看图回答问题:

① 出示6捆小棒(每捆10根)和4根小棒,它是怎样组成的?一共是多少?

② 出示2捆小棒和2根小棒,一共是多少?它是怎样组成的? ③ 出示数(四十二),用小棒表示,说说它的组成。

④ 小结:几十就是由几个十组成的,几十几总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师生“对口令”:

师生

2个十9个一

4个十8个一

6个十

七个十9个一

…… 学生当小老师,出题考大家。(4)33页做一做:独立完成。

三、体验成功愉悦,独闯难关:

让学生独立解决智慧爷爷在各个难关中提出的问题。

1、与七十相邻的两个数是()和()。一百里面有(里面有()个一。

4个一和6个十组成()。

数出三十二前面的五个数:

.2、接着数:

九十四、九

十五、()、()、()、()、()。()、()、()、()、八十一、八

十二、()。

3、练习七第2题:百球图(估一估,数一数)。

4、练习七第4题:帮小动物回家。

四、总结:

43)个时,一百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那些收获?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数数

数的组成

10个 十是100,10个一是10,2个十是20 64由6个十和4个一组成 22由2个十和2个一组成 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第二课时

读数

写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34~35页。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2、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3、进一步尝试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获得新知。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数位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十个十是(),一百里面有()个一。2、6个一和3个十组成()。3、7个十和6个一组成()。4、89里面有()个十和()个一。5、62里面有()个一和()个十。

二、学习读数、写数:

1、教学例4:

(1)同位两个一组摆出24根小棒。先说一说它的组成,然后想一想,2捆(即20根)应摆放在计数器的那个数位上?4根呢?

(2)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24。边拨边叙述:2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柱,4个一在各位上拨4颗珠。

(3)在数位板上用数字卡片摆出24,并读出来。提问:“2在哪个数位上?4在哪个数位上?”

(4)教师再摆出42根小棒,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以上过程。当学生写出并读出42以后,让学生对比24与42中的“4”、“2”的意义,加深对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

2、教学例5:

(1)学生独立写出例5中上面一组数,写完后轻声读一读。教师将写得又整洁又美观的学生作业进行展示,并抽出其中一个数(如67)提问:6在哪个数位上?它表示什么?7呢?”

(2)例5下面一组数的教学过程与上面一组数大体相同,应强调的是:当个位上一个也没有时,要用0占位。

3、教学例6:

45(1)让学生利用计数器拨珠。先一个一个地拨,在个位上拨9颗珠后提问:“再拨上一颗是几颗?”“10个一是非颠倒多少?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

(2)在十位上,一个一个地拨,拨出9颗后提问:“这9颗珠表示多少?”“再拨一颗表示几个十?”“10个十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怎样读写?”

(3)学生在课本上尝试写出一百,并轻声读一读。

(4)教师在黑板上展示100的写法,让学生将自己写的和老师写的比一比,看谁写得整洁、美观。对写得不美观的在练习本上再写一次。

(5)请学生对着数位表,同位互相说一说,从右边起,第一、二、三位各是什么数位?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然后在数上填空。

(6)让学生再回头看例

6、例6中自己写的数,并读一读,然后想一想,写数和读数是从哪边(左边和右边)开始的?最后引导学生概括出小精灵聪聪说的话:“读书和写数,都应从高位起。”

三、练习:35页做一做1、2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订正。

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第三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七的练习、生活中的数。教学目标:

1、巩固前面所学的读数、写数的知识。

2、熟练地读写100以内各数。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你按要求数数:

46(1)从31数到42。(2)从89数到100。(3)从99数到90。(4)数出50后面的7个数。(5)数出66前面的8个数。

2、听老师读数写数:

二十八

三十七

四十九

百 七十七

五十四

三十二

二十一 六十八

五十一

三十三

九十六

二、练习七 :

1、第1题:这是一道数数题。指名让学生数出本班同学的人数。

2、第2题:这是一道估数题。

先让学生估计一下一共有多少个皮球,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再让学生数一数,看看自己估计的差多少,并说一说怎样数比较快?

3、第3题:这是一道数数题,数出指定数的后面的五个数。让学生同位两人合作完成,教师抽查。

4、第4题:这是一道以游戏形式复习数的组成的练习题。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的要求。独立连线,指名说一说怎样帮助小动物找家的?

2、第5题:找出数学课本的第23、36、50、79、87、100页。先摸摸50页有多厚,再摸摸一百页有多厚,以增强学生的数感。

3、第6题:这是一道写数的题。教师读数,学生独立写数,指名板演。

4、第7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

要求学生先想一想数序列化,再填数。口答订正。

5、第8题:这是一个猜数游戏。猜一猜,我卡片上的数是几?

三、生活中的数:

1、2000年奥运会我国取得28枚金牌。

2、今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3年。

3、公共汽车准乘56人。

4、想一想: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的数量能用100以内的数来表示?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读数

写数 10个 十是100 10个一是10 2个十是20

第四课时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教学内容:教科书38~40页。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能根据数位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学重点: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77数到100;从63数到56。

2、写数:三十六

四十八

五十二

七十五

二、自主探索:

1、数的顺序。

(1)观察100以内百数图(课本上),想一想这些数的排列有那些特点?(2)学生独立填满表中空格,重温100以内各数的顺序。然后两人一组,进行找数活动。可模仿小精灵聪聪和明明的提问,采用互问互答的方式找数。

(3)按第1题的要求给指定的数涂色。在涂色活动中加深对数位意义的理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进一步探索百数图的排列规律。让学生4人一组,利用手中的其它百数图进行。找出规律后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2、比较大小。

(1)出示39页主题图:左边母鸡一个月下28个蛋,右边母鸡一个月下26个蛋,比一比,哪只母鸡下蛋多?

让学生交流不同的比法。

(2)比较学生的各种比法,引导思考:“如果没有鸡蛋图,怎样来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能不能找到一个比较方便的比较方法呢?”由此引入比较用计数器表示的两个数的大小的问题。

(3)学生四人一组,用计数器摆出例8左图中的两个数38和45,然后想一想:怎样比,就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再用同样的方法比较右图中32和30的大小。

(4)引导学生归纳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一般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三、练习:

1、39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应用学到的方法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在圆圈里填上“>”、“<”、或“=”。订正时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2、39页的思考题。

讨论一下,小兔手里的卡片应该怎样放?为什么?指名说一说。答案:38 <58< 60< 79< 98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28>26 39<45 32>30

第五课时

比多少

教学内容:教科书40页例9,练习8第4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2、使学生从活泼可爱的小金鱼身上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准确的语言描述100以内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过程:

下载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第一课时教案-人教版初二数学第十一章11.2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第一课时教案-人教版初二数学第十一章11.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三课时》教案

    数学使人高尚——培根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二课时》教案

    数学使人高尚——培根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会......

    11.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教案(精选五篇)

    11.2.1三角形的内角 教学目标 1 经历实验活动的过程,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能用平行线的性质推出这一定理 2 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三角形内角......

    角与三角形的认识 教案(五篇模版)

    三、繁忙的工地——角与三角形的认识 信息窗1:角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2~33页。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

    角与三角形的认识(第三次教案)

    三、繁忙的工地——角与三角形的认识 信息窗1:角的认识(第三次教案)葛浩响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2~33页。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

    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教案)[精选五篇]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熟练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外角性质 数学思考 1. 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外角性质 2. 培养学生分解基本图形及添加辅助......

    元、角、分与小数第一课时教案(最终版)

    同课异构课教学设计: 认识小数教案 开化县华埠镇中心小学:姜莹 一、教学目标: 1、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2、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角边角)参考教案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林东六中初二数学备课组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掌握三角形全等的“ASA和AAS”条件。 2.能初步应用ASA和AAS”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数学思考 1.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