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和与差》教案-第2课时(5篇)

时间:2019-05-15 02:45: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角的和与差》教案-第2课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角的和与差》教案-第2课时》。

第一篇:《角的和与差》教案-第2课时

角的和与差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进行角的和、差运算,会表示方位角.

2.能说出余角、补角的定义及其性质,会求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 3.能用角描述物体相对于某点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

1.创设恰当的情景,认识一个角表示两个角的和或差,可以用等角表示角的和差关系,结合角的度量,进行角的和差运算.

2.通过演示和讨论,归纳总结出互余、互补的定义,通过求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的度数,巩固互余和互补的概念及角的运算.

3.通过探究同角(或等角)的余角(补角)之间的等量关系,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实际情况认识角的运算的必要性,培养方向感,增强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角的加减运算,互余、互补的概念与性质 难点:角的度、分、秒经过换算后再进行运算 教具准备: 多媒体,一副三角板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两节课都用三角板引入,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包括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从而构建对数学的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课时

一、引入

同学们,我们所用的一副三角板中,每块都有一个角是90 °,而其他两个角,一块是30 °与60 °,另一块的两个角都是45°.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三角板拼一拼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二、探索

345,4135在图1中,130,260,看一看,是否也有这种特殊关系?

1122的余角,9090,1,2也是90,1290数量关系:如1290,则是的余角. ,3418033441801803418034180130,2260,345,4135,它们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在图中,图2

11229090,,1290,1290,1290,3344的补角,18018034也是18034180数量关系:如34180,则是的补角.

三、谈一谈

在图⑴中,AOB90;在图⑵中,DSE180.

1.在图4—24中,哪两个角互为余角?哪两个角互为补角?COB的余角是哪个角?COB的补角是哪个角? 2.如果一个角是49°,那么它的余角是多少度?它的补角是多少度? 例3 已知6318,是的余角.(1)求的度数.(2)求的补角的度数. 四、一起探究

1.如果1和2都是的余角,那么1和2相等吗?试着说说理由. 2.如果3和4都是的补角,那么3和4相等吗?试着说说理由. 学生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第二篇:《角的和与差》教案-第1课时

角的和与差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进行角的和、差运算,会表示方位角.

2.能说出余角、补角的定义及其性质,会求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 3.能用角描述物体相对于某点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

1.创设恰当的情景,认识一个角表示两个角的和或差,可以用等角表示角的和差关系,结合角的度量,进行角的和差运算.

2.通过演示和讨论,归纳总结出互余、互补的定义,通过求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的度数,巩固互余和互补的概念及角的运算.

3.通过探究同角(或等角)的余角(补角)之间的等量关系,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实际情况认识角的运算的必要性,培养方向感,增强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角的加减运算,互余、互补的概念与性质 难点:角的度、分、秒经过换算后再进行运算 教具准备: 多媒体,一副三角板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两节课都用三角板引入,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包括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从而构建对数学的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预先要求每人准备一副三角板.含一个等腰三角形和一个30°角的直角三角形)1.实践活动:

(1)学生用自己准备的三角板拼出下列特殊角. 75°,105°,15°,120°,150°,180°,135°.

(2)提问:能拼出大于180°且小于360°的角吗?(如210°,270°,195°)(3)能做出50°+20°吗?89°15′-32°10′吗? 2.从特殊到一般提出问题.

从刚才大家的实践过程中可以看出:我们可以根据两副三角板中的特殊角,做出它们的和、差等,但对于任意角的和、差的运算就没有办法进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一起探究

提问:如图4—19,这里有三个角:AOC,COB,AOB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

AOBAOCCOBAOCAOBCOBCOBAOBAOC

这就是用两个角的和或差表示第三个角.

在图4-19中,如果知道任意两个角的度数,那么第三个角的度数就可以通过运算求出来.

师:遇到减法的借位问题,因为角度的进制为60进制,所以借位时,借到的应该是60,即借1°为60′,借1′为60″,或者说“借一当60”

计算时师生共同总结注意事项:

(1)关键问题是牢记角度制是60进制,“逢60进一,借一当60”.(2)减法的运算过程要防止借一当十.

三、做一做

如图4-21,射线OA表示一艘轮船的航线.经测量,射线OA和表示正北方向的射线的夹角为60°,我们把这艘轮船航行的方向描述为:北偏东60°

请同学在图4-21中,从O分别画出表示“北偏西30°”和“南偏东45°”方向的射线

四、练习

1.计算:(1)67°35′43″+23°8′12″;(2)45°3′23″+2°58′57″;(3)53°34′5″-23°55′17″ 2.小明坐在学校的凉亭(A)中,绘制了学校的一张简图(如图所示).体育馆在凉亭的正北方向. 测得: DAE10935 EAF6135

求实验楼在凉亭北偏西多少度的方向上.

五、课堂小结:

1.角的运算包括两种情况:(1)对两个角的度数进行加,减运算

(2)从位置上将一个角表示为另外两个角的和或差 2.角的运算应注意:切记度,分,秒的换算是60近率

3.列竖式可以帮助我们准确计算,但要注意:度,分,秒分别对齐;结果要化为最简形式 4.方位角表示要求一是南北在前,二是角度在0 °到90 °之间

第三篇:2.7 角的和与差教案(最终版)

2.7角的和与差

数学备课组

主备人

李瑛

2014.10.20 知识、能力目标:

(1)结合具体图形,了解可以用一个角表示两个角的和或差,会用等式表示角的和、差关系。

(2)会进行较的和、差运算,能用角描述物体相对于某点的方向。(3)了解余角与补角的概念,理解互余、互补反映的是两个角之间的数量关系。

(4)懂得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1.进行角度和、差运算。

2.余角与补角的性质A 难点:1.进行角的和、差运算时,进行进位和借位。

2.余角与补角的性质的应用 节前预习:

如图:∠AOB=∠

+∠,∠AOC=∠

-∠

∠COB=∠

-∠

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知:

O C B

1、角的平分线

1)、如图,如果∠AOC=∠BOC,那么射线OC是∠AOB的角平分线。角平

线的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符号语言:∵OC平分∠AOB ∴∠AOC=∠BOC(∠AOB=2∠

或∠AOB =2∠

;或∠AOC=∠

,∠BOC =∠_____)2)、请画出下面两个角的角平分线,AA1212OBO B

3)巩 固 新 知

a、如图⑴所示:⑴∠DAB =∠DAC+

⑵∠ACB =∠DCB –

b、如图⑵若∠AOB =∠BOC =∠COD,则OB 是

的平分线,= 111∠AOC,∠BOC = =

=

= 22

213想一想:(1)时钟由2点30分走到2点55分,时针、分针各转过多大的角度?

(2)钟表上2时15分时,时针与分针所成的锐角是多少度? 1).角的加减运算:

如图,∠AOC=45°35′, ∠BOC=30°15 ′

∠AOB=∠

+∠

=

+

=

O

3、例题分析:

例1 如图,已知∠1=103°24′28″,∠2=30°54″ 求∠1+ ∠2和∠1-∠2的度数。

请你通过预习和合作学习,完成下面的填空:

解:∠1+ ∠2=()+()

103°24′28″

+()

(=)

()A C B

所以,∠1+ ∠2=()。

∠1-∠2=()-()

()

(=)

30°

54″

()

所以,∠1-∠2=()角的互余和互补:

O(1)A C B F

D S(2)

E 在图(1)中,∠AOB=90°;在图(2)中,∠DSF=180°,显然有

+∠

=∠AOB=90°;

+∠

=∠DSF=180°.①如果两个角

,我们就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

。其中一个角叫另一个角的。

②如果两个角

,我们就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

。其中一个角叫另一个角的。大家谈谈:

1在图(1)和图(2)中,哪两个角互余?哪两个角互补?∠COB的余角是哪个角?∠DSF的补角是哪个角

2如果一个角是46°,那么它的余角是

度,它的补角是 度。例3 已知∠α=63°18′, ∠β是∠α的余角。

(1)求∠β的度数。

(2)求∠β的补角的度数。

通过合作交流、学习,相信你一定会完成得很好: 解:

2.同角(或等角)的有关结论:

一起探究:①如果∠1和∠2都是∠α的余角,那么∠1和∠2相等吗?试着说明理由。

解:因为∠1和∠2都是∠α的余角

所以∠1+∠α=

°,∠2+∠α=

°

所以∠

+∠

=∠

+∠

所以∠

=∠

.②如果∠3和∠4都是∠β的补角,那么∠3和∠4相等吗?试说明理由。由此得出结论:

。数学语言表示为:因为∠1+∠2=90°,∠1+∠3=90°

所以∠1=∠3

。三.课堂训练:

1.计算:(1)90°-78°19′40″(2)18°46′55″+27°17′24″

D C B

O A

2.如图,填出符合下列等式的角:(1)∠AOB+∠BOC=

;(2)∠BOC=∠BOD-

;(3)∠AOD=∠AOB+∠COD+

;(4)∠BOD=∠DOA-∠COA+

.3.如图,OC和OE分别是∠AOD、∠BOD 的平分线,且∠BOD=72°,求∠COD、∠DOE、∠COE的度数,并比较大小 C D

C

E

A O B 4.若∠A=34°,则∠A的余角的度数是()。

A.54°

B.56°

C.146°

D.66° 5.已知∠A=72°34′,那么∠A的补角=

。6.已知∠α的补角是131°32′33″,那么∠α=

。7.一个角的余角加上90°,就等于()。

A.这个锐角的两倍

B.这个锐角的余角

C.这个锐角的补角

D.这个锐角加上90°

8.如果∠AOB+∠BOC=90°, ∠BOC与∠COD互余,那么∠AOB和 ∠COD的关系是()。

A.互余

B.互补

C.相等

D.不能确定 9.一个角的余角比这个角的补角的少20°,则这个角为()。

A.30°

B.40°

C.60°

D.75°

10.若∠A有余角,则∠A一定是

角;若∠A有补角,则∠A的范围是。

11.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是128°37′,那么这个角的余角是()

12、如图,OB是平角∠AOC的角平分线,OD平分∠BOC,求∠AOD的度数。

AOBD12C13、如图,OB是∠AOC的平分线,OD是∠COE的平分线。⑴如果∠AOB=40°,∠DOE=30°,那么∠BOD是多少度? ⑵如果∠AOE=140°,∠COD=30°,那么∠AOB是多少度?

拓 展 题

14、如图,∠AOB=90°,∠BOC=30°,OM平分∠AOB,ON平分∠BOC,⑴求∠MON的度数,⑵若∠AOB=∠α,若∠BOC=∠β(∠β为锐角)其他条件不变,求∠MON的度数。(用含α、β的式子表示)⑶探究:从⑴⑵中你发现有什么规律?

四.小结:

1.知识方面:

2.方法、技巧方面:

。五.作业布置:

第四篇:2.7 角的和与差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角的和差的概念。

(2)会表示两个角的和、差,会在图形中辨认角的和差,会用量角器作两个角的和差。

(3)理解角平分线的概念,会用量角器画一个角的平分线,会进行有关的角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运算。

2、能力目标: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能力,使学生逻辑逐步清晰,过程逐渐规范。并且培养学生图形语言与符号语言的转化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与发现,主动探索、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及合作精神。

2.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角的和与差、角平分线及其意义。

2、难点:例题涉及角的和差、角平分线等诸多概念,包含了较多角的数量关系,是本节教学中的重点。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激愉引趣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生活的抽象,数学与生活紧密相关,由此活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层层设问,类比发现

1.如图,引导学生得出图中各角之间的关系:

2.对两个角赋值。

答案: 1、100°; 2、40°;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重点研究的两角的和与差的运算。

同学们先在练习本上运算,请同学代表做板演。

请一名同学代表到讲台讲解。

当射线OC在角内部时,就是上题∠1-∠2的度数,当射线OC在角外部时,就是∠1+∠2的度数。

已知,如图,∠AOC=118°,∠AOP=59°, 则∠POC=_____

动手实践,猜想验证

教师引导,得出角平分线的定义。

OP平分∠AOC

折纸游戏

同学拿出画好角的白纸,不借助任何工具,能把这个角平分成两个相等的角吗?

一名同学展示自己的做法。

l flash演示辅助。

动手动脑

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OM、ON为折痕,猜测∠MON的度数.两个角的和等于90°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操作:剪纸

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互补。

邻补角的概念。

一名同学讲解。

相等

∵∠1 + ∠2 =90 °

∠1 + ∠3 =90 °

∴ ∠2 = 90°-∠1

∠3 = 90°-∠1

∴ ∠2 = ∠3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最后一问及追问,教师要注意铺垫与分析。

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讨论总结,分享你的收获!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收获了哪些知识?运用哪些数学方法?

课后习题

A组1,3(作业本)

2。操作探究:

用一副三角板,能拼出多少种不同度数的角。

板书 2.7角的和与差

第五篇:角的和与差说课

说课教案

2.7 角的和与差

时间:2012年11月14日

教材:河北教育出版社《数学》七年级·上册

开场:各位专家、各位老师上午好,我来自„„中学,我叫„„,我说课的题目是《角的和与差》。本节课选自冀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7节。我的说课内容共五分部分。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已经学习了角及角的度量后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前面知识的深化,是今后论证“两个角相等”的重要理论依据,为研究三角形全等、四边形的相关知识做好准备。所以本节知识十分重要,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

1.角的和与差。赋予度数角的和差计算、角平分线的定义及性质、互余互补的概念及性质。

2.渗透一般到特殊的辩证思想、数形结合、分类讨论以及类比的数学思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1、会进行角的和与差计算、理解角平分线及其意义。

2、掌握互余、互补的定义及其性质推导的过程。

教学难点:互余、互补的性质的理解及简单的说理。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我确立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图形,了解可以用一个角表示两个角的和或差,会用等式表示角的和差关系,会进行角的和差运算,了解角平分线的定义;

2.了解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的概念,会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进行简单的说理。

数学思考目标:

1.通过角的和、差运算,提升运算能力;

2.经历“余角、互余、补角、互补”的学习,初步形成几何直观;

3.经历“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这一性质的推导过程,发展演绎推理能力;初步体会简单推理的思维方式。

问题解决目标:

1.初步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何图形;

2.初步体会操作(折纸)在解决几何问题中的作用;

3.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交流、表达,以及培养与同学合作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目标:

1.通过实际生活中的角度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喜欢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结合之美;

2.通过角的计算,养成学生细心的心理品质;

3.在学习探究活动中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分析: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以一条清晰的主线来组织本节课内容(激愉引趣-层层设问-猜想探究-动手实践-内化新知-建构延伸),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折纸剪纸直观的展示,突出知识的产生过程,使知识的得到发散和提升。我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情推理能力打下基础。

学法分析:学生主要是通过观察、猜想、动手、探索、验证等学习环节,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引入,激愉引趣

首先课前学生观看F1的方程式比赛视频,(视频)在赛车行进中看仪表盘指针的变化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引出本节主题角的和与差。让学生同学带着兴趣愉悦的投入课堂学习。

(二)层层设问,类比发现

接下来共设置了4个问题:

问题一:如何进行整度数角的和差运算? 意图: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和差计算,然后增加难度,提出问题二。问题二:如何进行任意角的和差计算?

意图: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在进行整度数角的基础上,会进行角的六十进位制进位和借位,这恰恰是学生的易错点。(独立完成----同学讲解---总结提升—注重落实。)

学生代表板书讲解,(视频)

此时,对和差计算进行总结提升,提出问题三。问题三:“在进行角的运算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学生是这样回答的(视频)考虑了初一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特点,应该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留出时间完善自己的解法和书写,落实到笔头上。(照片)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四。

问题四:如何根据图形进行角的和差计算?

目的:借助画图渗透分类讨论思想。使学生思维得到充分发展,能力得到提升。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容易出现漏解情况,只考虑射线OC在角内部或外部的一种情况。为突破难点设计了合作交流环节,学生组内互相质疑、互相辨析,互相补充,主动有效的进行合作学习。学生是这样解决的(视频)。“教贵在度,学贵在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都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角的和差计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而是通过层层铺垫与设问,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积累。

(三)动手实践,猜想验证

共三个环节

环节一:问题引出角平分线定义。

借助前面角的运算,通过学生自我检测自然的引出角平分线定义,同时类比前面线段中点定义,来理解角平分线定义。强调角平分线是一条射线。理解图形语言与符号语言的转化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设计了两次折纸环节。

环节二:动手实践,两次折纸。

意图:为了初步让学生理解角平分线定义,我设计了第一次折纸。提出问题:不借助任何做图工具,你能把一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吗?(照片)达到了全班同学参与的效果。目的是使学生直观感受角平分线。

同时利用flash形象展示角的轴对称性。为了进一步研究角平分线设计了二次折纸。在教学中学生出现两种解法。(视频)

单纯的讲授和模仿不能帮助学生形成真正有效的活动经验。而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得到了极大发展。

环节三:互余互补定义及其性质

学生继续观察图形,引出互余定义。本环节设置了两个活动,活动一:为了让学生理解互余互补定义,此环节安排了二次剪纸。(视频)

让学生明白:互余互补是两个角之间的关系,他们成对出现;互余互补只考虑数量关系,与位置无关。类比互余,理解互补定义。

活动二:探究互余性质

主要由学生观察分析得出互余性质,体会简单说理。(视频)类比得到互补性质。

(四)总结收获,畅谈体会。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收获了哪些知识?运用哪些数学方法?

(五)内化新知,构建延伸

通过不同形式的作业,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本节课在一次次由数到形,由形到数的思维活动中,让学生运用观察、猜测、归纳、表达等多种方式,认识角的和与差的数量与图形之间的联系,充分感受数学问题研究中数与形两种方法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五、教学过程反思

在10月19日参加了初中青年教师优质课活动,拿到课题后,40中数学备课组和我进行了精心的准备,研究课标,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制作课件等。下面谈一谈我们备课组对备课、作课过程的回顾与反思。

第一,确定主线,贯穿始终。

这节课内容较多,知识点也多,我们备课组集体备课,当务之急是找出一条清晰的主线把这些知识联系在一起。经过大家的研讨,发现这节课的主线就是基本图形,具体地说就是∠AOB内有一条射线OC,图中有三个角∠AOC、∠COB、∠AOB,这就是基本图形。然后由一般位置赋值引出角的和差计算,特殊位置引出角平分线、互余互补的概念及性质。(幻灯—图形主线)。

第二,导入简洁、开门见山。新课引入

方案一:一组建筑图片引入:我找到很多建筑图片,但是对于体现角的和与差这一课题不明显,有些牵强。

方案二:一副三角板拼图引入,学生需要先构造出拼角图形,再运算出构造好的图形的角度。而我想从学生感兴趣的情景中抽象出几何模型,进而把图形语言转化为几何语言。因此,我把“三角板拼图”以操作探究性作业的形式出现。

(幻灯—用一副三角板,能拼出多少种不同度数的角)。

方案三:上课前观看赛车视频以及汽车仪表盘指针的转动形成角的图形,这样的设计让同学们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基于以上原因,我选择了方案三引入。第三,钻研教材,整合提升。

1.方案一:采用教材82页“一起探究”中第二题.此题是考察角平分线的应用。缺少直观性。方案二:采用flash动画演示。有了直观性,但不能引发学生思考。

方案三: 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OM、ON为折痕,猜测∠MON的度数.首先,折纸使学生直观的猜想出90°,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又借助第一次折纸获得的活动经验水到渠成的应用角平分线,进行简单的推理验证。

基于以上原因,我选择了方案三。

2.方案一:采用教材82页“一起探究”中第一题。此题是利用等式性质完成说理。方案二:改编后的题放在互余互补的背景下,不仅用了等式性质,而且很自然的得到了互余的性质。从而使知识的形成过程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

已知:∠1 + ∠2 =90 °∠1 + ∠3 =90 °那么∠2和∠3有什么数量关系?

基于以上原因,我选择了方案二。

3.方案一:以两道练习题形式出现,虽然能帮助学生理解概念,但引不起学生兴趣。

方案二:利用教师剪纸活动,学生对概念进行辨析,形象直观。起到了深挖概念,内化思维的作用。

基于以上原因,我选择了方案二。第四.群策群力,注重细节

1.备课组细究每一个字,词,反复斟酌,力求语言准确精炼。如开场“边欣赏,边观察,汽车仪表盘指针的转动形成了角的几何图形,图中有几个角,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对幻灯片精益求精,力求完美,在确定好思路后,细致到幻灯片的版式、背景、设计、字体、字号、颜色、动画效果等。

3.数学组的所有老师们都参与进来,给予我全方位的支持和鼓励。

课后反思:课前我一直思考如何把每个环节处理好,课上完了,但我的思考还在继续。如果把开始上课的情景用折纸、剪纸的方法引入,引出主题角的和与差,对折叠或剪纸得到的任意角赋值进行和差计算,特殊角通过两次折纸两次剪纸活动来完成教学,这样可以以“纸”为一条暗线贯穿始终。这是我现在的一点想法,与大家一起交流。

利用这个机会,感谢我的同事们,给与我的帮助和鼓励!不足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感谢大家!

学有所思,思有所得,得有所悟,悟有所获。

下载《角的和与差》教案-第2课时(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角的和与差》教案-第2课时(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2课时电动势(教案)

    第二章 恒定电流 第2课时 电动势(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电动势的的概念及定义式。知道电动势是表征电源特性的物理量。 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理解电动势的物理意义。 3.通过类......

    尊严第2课时教案

    《尊严》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 2、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品质。 3......

    《比一比》第2课时教案

    1、比一比(第二课时) 萧山高桥金帆实验学校 方卫卫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边、多、少、群、颗、堆”,学会书写生字“小、少”。认识1种新笔画“竖钩”和1个新偏旁“提土旁......

    《匆匆》教案(第2课时)

    《匆匆》教案设计(2) 第二课时 一、问题引入,整体理解 1.一种无奈,一声叹息,时光老人总是来去匆匆,朱自清已在课文中写到: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思考:日子为......

    象棋教案:第2课时

    象棋教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入静; 2、复习棋德; 3、复习棋盘的构成和摆棋;4、学习走棋与基本胜负和的判定; 教学准备:立式中国象棋一副,书写板一块。 (先点人数,再点名,防止......

    《中庸》第2课时教案

    《中庸》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天命之谓性,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2课时教案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读书和心灵交汇为主要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情;使学生在角色朗读中流露真情;帮助学生......

    《线段、射线和直线》教案——第2课时

    《线段、射线和直线》第二课时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直线的性质; 教学难点能用性质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时间2分钟) 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 线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