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大纲(定稿)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8256065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 实验学时: 16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的部分设置了8大类共11个实验,内容包括办公软件Office以及一些常用软件如Flash、Photoshop、Dreamweaver的操作实例与相关实验内容,通过指导学生实践,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应用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实验分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两种。其中验证性实验提供了详细操作步骤,每个实验均可按步骤完成相关操作,得出实验结果;设计性实验需要根据题目要求设计完成,同时提倡创新和自我发挥,并作为实验考核成绩的重要依据。本实验课程使用自编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Word验证性实验1(一)实验类型:验证性(二)实验类别:基础(三)实验学时数:1学时(四)实验目的
(1)掌握Word文档的基本编辑操作。(2)掌握页面设置操作。(3)掌握设置段落格式操作。
(4)掌握修改字号、字体、对齐方式操作。(5)掌握插入图片、背景操作。(6)掌握页眉页脚操作。掌握表格操作。(五)实验内容
根据实验指导书内容练习在Word中创建基本文档、设置页面、设置段落格式、修改字号、字体、对齐方式、插入图片、插入背景、添加页眉页脚、设置首页不同、设置页眉边框和底纹、插入表格及表格处理等。
(六)实验要求
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七)实验仪器、设备
硬件设备:CPU: P4以上处理器;
RAM:1G以上;
1024×768 真彩色显示器; 软件:Microsoft Windows XP、Office2003
实验二: Word验证性实验2(一)实验类型:验证性(二)实验类别:基础(三)实验学时数:1学时(四)实验目的
(1)掌握Word文档的基本编辑操作。(2)掌握查找和替换操作。(3)掌握设置段落格式操作。(4)掌握设置大纲级别操作。(5)掌握设置列表样式操作。(6)掌握使用格式刷操作。(7)掌握段落编号操作。(8)掌握插入分页符操作。(9)掌握表格操作。
(10)掌握设置单元格对齐方式操作。(11)掌握插入特殊字符操作。
(12)掌握插入艺术字及设置艺术字位置操作。(13)掌握插入文本框操作。(五)实验内容
根据实验指导书内容练习在Word中创建基本文档、查找和替换、设置段落格式、设置大纲级别、设置列表样式、使用格式刷、段落编号、插入分页符、设置单元格对齐方式、插入特殊字符、插入艺术字、插入文本框、插入表格及表格处理等。(六)实验要求
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七)实验仪器、设备
硬件设备:CPU: P4以上处理器;
RAM:1G以上;
1024×768 真彩色显示器; 软件:Microsoft Windows XP、Office2003
实验三: Word设计性实验
(一)实验类型:设计性(二)实验类别:基础(三)实验学时数:2学时(四)实验目的
(1)掌握Word文档编辑的综合应用。(五)实验内容
根据实验指导书内容编辑一个表格式多功能的Word文档,掌握各功能的应用。可根据实验指导书要求完成基本内容,并提倡自我发挥。(六)实验要求
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七)实验仪器、设备 硬件设备:CPU: P4以上处理器;
RAM:1G以上;
1024×768 真彩色显示器; 软件:Microsoft Windows XP、Office2003
实验四: Excel验证性实验1(一)实验类型:验证性(二)实验类别:基础(三)实验学时数:1学时(四)实验目的
(1)掌握创建基本文档操作。(2)掌握工作表改名操作。(3)掌握插入行和列操作。(4)掌握合并单元格操作。(5)掌握对齐方式操作。
(6)掌握调整行高和列宽操作。(7)掌握填充数据操作。(8)掌握复制单元格操作。
(9)掌握使用直接输入编辑公式操作。(10)掌握使用公式编辑栏编辑公式操作。(11)掌握绘制表格线操作。(12)掌握排序操作。(13)掌握高级筛选操作。(14)掌握插入图表操作。(五)实验内容
根据实验指导书内容练习建立工作表,编辑工作表,处理数据,数据排序、数据筛选、作统计图表。(六)实验要求
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七)实验仪器、设备
硬件设备:CPU: P4以上处理器;
RAM:1G以上;
1024×768 真彩色显示器;
软件:Microsoft Windows XP、Office2003
实验五: Excel验证性实验2(一)实验类型:验证性(二)实验类别:基础(三)实验学时数:1学时(四)实验目的
(1)掌握创建基本文档操作。(2)掌握合并标题单元格操作。(3)掌握调整列宽操作。(4)掌握绘制表格线操作。
(5)掌握修改单元格数据显示格式操作。(6)掌握绘制表头操作。(7)掌握条件格式操作。
(8)掌握设置数据有效性操作。(9)掌握分类汇总操作。
(10)掌握调整表格文字样式操作。(11)
(五)实验内容
根据实验指导书内容练习建立工作表,编辑工作表,表格设置、数据格式设置,数据分类汇总。(六)实验要求
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七)实验仪器、设备
硬件设备:CPU: P4以上处理器;
RAM:1G以上;
1024×768 真彩色显示器; 软件:Microsoft Windows XP、Office2003
实验六: Excel设计性实验
(一)实验类型:设计性(二)实验类别:基础(三)实验学时数:2学时(四)实验目的
(1)掌握Excel电子表格的综合应用。
(五)实验内容
根据实验指导书内容设计一个集数据、图表一体的Excel电子表格,并完成相关数据的处理,掌握各功能的应用。可根据实验指导书要求完成基本内容,并提倡自我发挥。(六)实验要求
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七)实验仪器、设备
硬件设备:CPU: P4以上处理器;
RAM:1G以上;
1024×768 真彩色显示器; 软件:Microsoft Windows XP、Office2003
实验七: PowerPoint验证性实验
(一)实验类型:验证性与设计性(二)实验类别:基础(三)实验学时数:2学时(四)实验目的
(1)掌握设置母板页操作。(2)掌握插入图片操作。(3)掌握插入表格操作。(4)掌握插入图表操作。
(5)掌握插入组织结构图操作。(五)实验内容
根据实验指导书内容练习使用内容提示向导新建文稿,文稿中输入和编辑,增加图表和表格幻灯片,增加注解和图饰、设置母板页、插入组织结构图、自定义动画、定义幻灯片切换、观看放映等。(六)实验要求
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七)实验仪器、设备
硬件设备:CPU: P4以上处理器;
RAM:1G以上;
1024×768 真彩色显示器; 软件:Microsoft Windows XP、Office2003
实验八: 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的使用
(一)实验类型:验证性与设计性(二)实验类别:基础(三)实验学时数:2学时(四)实验目的
(1)建立图像处理的正确观念,强化图像美学的设计理念。(2)了解图像处理软件的相关知识,掌握图像处理的基本方法。(3)了解图像处理的机理,熟悉图像高级处理的手段。(4)掌握图像处理的高级技巧,提高实际动手制作的能力。(五)实验内容
根据实验指导书内容练习图像的一般处理,图层的使用,效果滤镜的使用。
根据实验指导书要求完成Photoshop图像处理设计性实验题目,提倡创新和自我发挥。(六)实验要求
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七)实验仪器、设备
硬件设备:CPU: P4以上处理器;
RAM:1G以上;
1024×768 真彩色显示器;
软件:Microsoft Windows XP、Adobe Photoshop cs 实验九: 动画制作软件Flash的使用
(一)实验类型:验证性与设计性(二)实验类别:基础(三)实验学时数:2学时(四)实验目的
(1)了解Flash动画的特色及基本原理。(2)熟悉Flash软件的基本功能。(3)掌握Flash绘图工具的使用。(4)掌握Flash动画的基本制作方法。(五)实验内容
根据实验指导书内容练习制作简单的帧动画,制作引导线动画,制作变形动画,为动画添加声音。根据实验指导书要求用Flash制作一个动画,完成设计性实验题目,内容自定,提倡创新和自我发挥。(六)实验要求
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七)实验仪器、设备
硬件设备:CPU: P4以上处理器;
RAM:1G以上;
1024×768 真彩色显示器;
软件:Microsoft Windows XP、Macromedia Flash 8 实验八: 用Dreamweaver MX 制作个人网页
(一)实验类型:验证性与设计性(二)实验类别:基础(三)实验学时数:2学时(四)实验目的
(1)了解网站的制作过程,会收集、制作网页素材。(2)熟悉Dreamweaver MX的基本功能。
(3)掌握网站设计工具Dreamweaver MX的使用。(4)掌握简单网页制作的步骤与方法。(五)实验内容
根据实验指导书内容练习制作简单的网页。
根据实验指导书要求用Dreamweaver MX制作一个网页,完成设计性实验题目,内容自定,提倡创新和自我发挥。(六)实验要求
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七)实验仪器、设备
硬件设备:CPU: P4以上处理器;
RAM:1G以上;
1024×768 真彩色显示器;
软件:Microsoft Windows XP、Office2003、Dreamweaver MX
实验九: 网络配置与连通性检查
(一)实验类型:验证性(二)实验类别:基础
(三)实验学时数:选做(不占学时)(四)实验目的(1)掌握检查主机名的方法。(2)掌握检查网络设置的方法。(3)掌握测试网络连通情况的方法。(4)了解局域网下双机互相访问的方法。(五)实验内容
根据实验指导书内容检查主机名,利用ipconfig命令检查网络设置,利用Ping命令检查网络连通情况,设置两台局域网计算机的相互访问。
根据实验指导书要求利用ipconfig/all命令以及ping命令完成验证性实验操作。(六)实验要求
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七)实验仪器、设备
硬件设备:CPU: P4以上处理器;
RAM:1G以上;
1024×768 真彩色显示器; 软件:Microsoft Windows XP
撰写人:徐东风
审核人:
第二篇: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8251101 学时总数: 32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 理论学时: 32
学
分: 2.0 实验学时: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大学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学习其他计算机相关技术课程的基础课。授课对象为全校各专业本科生,课程类别为通识教育中的计算机类。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根据教育部的教学基本要求,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有效结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科学性和前瞻性的研究,体现以有效知识为主体,构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该课程力求将“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作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主线,尽可能多地阐述计算思维的核心概念,把现有教学内容紧密偶合或串联起来,强调信息素质的培养,侧重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讲解。特别要以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应用性、实践性为重点。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软件设计与信息处理的基本过程,掌握典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具备安装、设置与操作现代典型计算环境的能力,能够“自觉”地学习计算机的相关技术和知识,以达到有兴趣和会用计算机来求解问题。为后继计算机技术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2.掌握计算机硬件方面的相关知识。
3.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技术基础、数据库应用方面的基本概念。4.掌握多媒体技术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5.掌握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6.掌握信息安全方面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知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信息在计算机内的存贮形式、计算机中各种硬件的功能及特点、操作系统、软件技术基础、数据库应用方面的基本概念、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计算思维概念信息在计算机内的存贮形式、计算机指令系统、操作系统构成及基本功能、算法的概念、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模型概念、多媒体音频、图像的处理方法及网络体系结构及计算思维概念与本课程内容的联系与应用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以讲授方式为主,对培养综合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环节可辅以必要的课堂讨论,并充分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强化科学思维的训练。2.教学手段---授课材料及讲义均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准备课外相关材料和读物,供学生课外选读或自学;结合专业的特色,选取合适的案例和系统进行教学。
四、教学内容与目标
教学内容
1.计算机与计算思维概述
(1)计算机的发展、特点、分类和用途(2)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3)信息技术基础知识(3)计算思维概述 2.计算机及信息基础
(1)计算机数据的表示方法与数制转换(2)整数的原码、反码和补码(3)二进制运算的物理实现(4)计算机中的数据单位
(5)信息编码(ASCII码和汉字编码的基本知识)(6)编码运算
(7)多媒体信息的数字化 3.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
(1)计算机硬件系统及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结构
(2)CPU、控制器、运算器的组成与功能、指令与指令系统概念(3)内存的工作原理、分类及特点(4)总线的定义及分类
(5)接口的组成与功能、主板的功能及特点(6)系统总线与外部总线的标准
(7)硬盘、光盘的工作原理、内存与外存的关系(8)硬盘的特点与格式化(9)光盘的分类(11)常用输入输出设备
(12)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性能指标
(14)微型计算机选型、初始设置、故障排除 4.计算机操作系统(1)操作系统概述(2)操作系统存在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课时分配(学习层次)(32学时)
了解
了解
了解
理解
掌握
掌握
了解
掌握
理解
理解
了解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了解
理解
理解
了解
了解
掌握
了解
掌握
了解
(3)进程的概念(4)多道程序设计的概念
(5)进程的状态及状态转移、进程的同步与互斥、死锁及处理方法(6)内存的物理地址与逻辑地址、地址映射(7)内存的分配(8)虚拟内存的基本思想(9)设备驱动程序、缓冲区管理(10)文件概念、文件的目录结构(11)用户接口
5.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1)软件的概念与特点(2)软件的分类
(3)程序设计语言的分类及特点(4)程序设计语言的构成(5)算法 6.数据库技术
(1)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基本概念(2)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3)数据模型(4)关系数据库设计
(5)数据库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数据挖掘 7.多媒体技术
(1)媒体的分类、多媒体的及多媒体技术的定义及特点(2)多媒体硬件系统(3)多媒体软件的分类
(4)音频信号的数字化及音频文件格式(5)数字声音的采集和编辑(6)图像与图形的区别(7)颜色的基本概念(8)图像信息的数字化(9)图像的属性
(10 数字图像的文件格式,图像信息获取方法(10)动画与视频的概念、文件格式
(11)多媒体数据压缩的概念、压缩的必要性及可能性(12)多媒体数据压缩的主要方法,多媒体的主要压缩标准
掌握
理解
了解
掌握
理解
掌握
掌握
理解
了解
了解
理解
掌握
理解
理解
掌握
了解
理解
了解
了解
掌握
了解
了解
理解
了解
掌握
了解
理解
掌握
了解
了解
理解
了解
8.计算机网络技术(1)计算机网络定义、分类(2)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
(3)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ISO/OSI模型与TCP/IP模型(4)计算机网络的通信介质
(5)计算机网络服务器、客户、机网卡、交换机、路由器特点及功能(6)计算机网络软件(7)网络IP地址、域名系统(8)Internet接入方式(9)Internet常见服务
(10)网络发展的趋势(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9.信息安全(1)信息安全技术(2)数据加密基本概念(3)黑客与黑客工具(4)网络攻击及应对策略(5)防火墙的基本概念与分类(6)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7)计算机病毒的类型与危害,计算机病毒的预防(8)恶意软件及防治 12.总复习
五、考试范围与题型
1、考试范围与分数比例
(1)基本概念
70%(2)应用与分析
30% 2.考试题型与分数比例
(1)判断题
20~30%(2)单选题
20~30%(3)填空题
0~10%(4)应用题
30~40%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徐东风等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 2.参考资料:
(1)陈国良.计算思维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0
掌握
掌握
理解
了解
掌握
了解
掌握
了解
了解
了解
了解
了解
了解
了解
理解
掌握
了解
了解(2)唐培和,徐奕奕,王日凤.计算思维导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3)陈跃新.大学计算机基础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8(4)王移芝.大学计算机基础(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5(5)顾刚.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8(6)张丽,李晓明.计算机系统平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7(7)李忠.穿越计算机的迷雾[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1(8)Tim Bell著, 孙俊峰,杨帆译.不插电的计算机科学 [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11(9)谭浩强.C程序设计(第四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6(10)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五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1(11)张乃孝.算法与数据结构-C语言描述(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12)高阳.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第二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9(13)阮文江.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8(14)高敬阳.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三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6(15)[美] Abraham Silberschatz, Henry F.Korth, S.Sudarshan著, 杨冬青,唐世渭 等译.数据库系统概念(翻译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16)杨青,郑世珏.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1(17)张艳,姜薇.大学计算机基础[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9(18)鄂大伟.多媒体技术基础与应用(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20)吴功宜.计算机网络(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21)蒋加伏,沈岳.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三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6(22)[美] J.Glenn Brookshear著,刘艺,肖成海,马小会译.计算机科学技术概论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9(23)[美]William Stallings著,陈向群,陈渝译.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第六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9
撰写人:徐东风
审核人:
第三篇:8251014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8251014
学时总数: 56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 理论学时: 32 学分: 3.5 实验学时: 24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大学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学习其他计算机相关技术课程的基础课。授课对象为全校各专业本科生,课程类别为通识教育中的计算机类。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根据教育部的教学基本要求,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有效结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科学性和前瞻性的研究,体现以有效知识为主体,构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特别要以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应用性、实践性为重点,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软件设计与信息处理的基本过程,掌握典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具备安装、设置与操作现代典型计算环境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信息系统安全与社会责任意识,为后继计算机技术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掌握计算机硬件方面的相关知识。
3.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技术基础、数据库应用方面的基本概念。
4.5.6.7.掌握多媒体技术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了解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的使用。了解信息安全方面的有关知识。了解常用软件的使用。
8.掌握在WINDOWS环境下操作使用应用软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信息在计算机内的存贮形式、计算机中各种硬件的功能及特点、操作系统、软件技术基础、数据库应用方面的基本概念、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信息在计算机内的存贮形式、计算机指令系统、操作系统构成及基本功能、数据结构、算法的概念、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模型概念、多媒体音频、图像的处理方法及网络体系结构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以讲授为主,以讲授理论为主,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教学内容;实验部分由学生独立完成。
四、教学内容与目标
教学内容
1.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概述
(1)计算机的发展、特点、分类和用途(2)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 2.计算机及信息基础
(1)计算机数据的表示方法与数制转换(2)整数的原码、反码和补码(3)计算机中的数据单位
(4)信息编码(ASCII码和汉字编码的基本知识)3.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
(1)计算机的硬件五个基本组成部分(2)CPU、控制器、运算器的组成与功能(3)主板的功能及特点
(4)内存的工作原理、分类及特点(5)总线的定义及分类
(6)系统总线与外部总线的标准(7)接口的组成与功能
(8)软盘、硬盘、光盘的工作原理(9)硬盘的特点与格式化(10)光盘的分类(11)常用输入输出设备(12)指令与指令系统概念(13)指令的执行过程
(14)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性能指标 4.计算机操作系统(1)操作系统概念及构成(2)进程的概念
(3)进程的同步与互斥概念(4)进程的死锁概念及处理方法
(5)内存的物理地址空间与逻辑地址空间概念(6)分页内存的基本思想(9)虚拟内存的基本思想
教学目标 课时分配(学习层次)(56学时)了解了解4 掌握掌握掌握理解5 掌握掌握了解掌握掌握了解掌握了解了解了解了解掌握理解掌握5 掌握掌握掌握掌握掌握理解掌握
(10)文件概念、文件的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11)文件的访问方式,目录结构(12)I/O控制方式,设备驱动程序 5.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1)软件的概念与特点(2)软件的分类
(3)程序设计语言的分类及特点(4)程序设计语言的构成(5)数据结构与算法(6)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 6.数据库技术
(1)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基本概念(2)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3)数据模型(4)关系数据库设计
(5)数据库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7.多媒体技术
(1)媒体的分类、多媒体的及多媒体技术的定义及特点(2)多媒体扩展设备的特点及功能(3)多媒体软件的分类
(4)音频信号的数字化及音频文件格式(5)图像与图形的区别(6)颜色的基本概念(7)图像信息的数字化(8)图像的属性
(9)数字图像的文件格式,图像信息获取方法(10)动画与视频信息
(11)多媒体数据压缩的概念、压缩的必要性及可能性(12)多媒体数据压缩的主要方法,多媒体的主要压缩标准 8.计算机网络技术(1)计算机网络定义、分类(2)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
(3)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ISO/OSI模型与TCP/IP模型(4)计算机网络的通信介质
(5)计算机网络服务器、客户、机网卡、交换机、路由器特点及功能
理解理解理解2 了解理解掌握理解了解了解2 掌握了解理解了解了解4 掌握了解了解理解掌握了解理解掌握了解了解理解了解4 掌握掌握理解了解掌握
(6)计算机网络软件 了解(7)网络IP地址 掌握(8)Internet接入方式 了解(9)Internet常见服务 了解 9.信息安全与社会责任(1)信息安全技术 了解(2)数据加密基本概念 了解(3)黑客与黑客工具 了解(4)网络攻击及应对策略 了解(5)防火墙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理解(6)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掌握(7)计算机病毒的类型与危害,计算机病毒的预防 了解(8)恶意软件及防治
了解(10)网络道德建设与社会责任 了解 10.常用的应用软件介绍 了解 12.总复习13.实验
五、考试范围与题型
1、考试范围与分数比例
(1)基本概念70%(2)应用与分析30% 2.考试题型与分数比例
(1)判断题20~30%(2)单选题20~30%(3)填空题0~10%(4)应用题30~40%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徐东风等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 2.参考资料:
(1)顾刚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2)高敬阳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9
(3)阮文江编著.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等。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安排1 24
撰写人:徐东风
上课学时数:32实验学时数:24 教材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
适用范围: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公共课
一、课程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下面是教学学时的参考建议,具体学时分配各位老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度调节。
第5章和第6章暂不列入考试范围,教师可根据情况适当介绍.第1章 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概述(课堂教学2学时)
本章从信息与计算机文化角度介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定义、分类、基本组成及计算机的应用。总之,通过学习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为后续计算机技术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2章计算机及信息基础(课堂教学4学时)
主要介绍计算机内部信息的描述,计算机所使用的数制及数制转换、信息表示与编码、计算机中的数据单位等,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中信息表达方面的基础知识。
第3章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课堂教学6学时)
本章主要介绍计算机硬件结构,另外还着重介绍了微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微处理器、内存储器、主板、总线、接口和常用的外部设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构造、计算机工作原理、核心计算机硬件设备,以及计算机指令的基本概念,熟悉和掌握微型机硬件方面的有关知识。
第4章计算机操作系统(课堂教学6学时)
本章主要介绍操作系统概念、构成及分类及操作系统的各项管理功能,了解典型操作系统的特点与使用。重点掌握操作系统各项管理功能涉及的基本概念,第5章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堂教学2学时)(暂不列入考试)
本章学习重点是理解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的分类、特点及构成,了解基本数据结构与常用算法、软件开发方法。
第6章数据库技术(课堂教学2学时)(暂不列入考试)
本章主要介绍数据库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数据库系统的特点,重点掌握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模型等相关概念、了解关系数据库的设计方法。
第7章多媒体技术(课堂教学4学时)
本章主要介绍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音频、图像信息的获取与处理、动画与视频信息、多媒体数据压缩原理与方法,重点掌握媒体的分类、多媒体的及多媒体技术的定义及特点、声卡功能及特点、数字音频处理、图像处理及多媒体数据压缩的概念、压缩的必要性及可能性。
第8章计算机网络技术(课堂教学6学时)
本章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组成、网络拓扑结构与体系结构、网络硬件与软件,以及Internet技术的基本概念、典型应用、接入方式等。重点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
第9章信息安全与社会责任(课堂教学2学时)
本章主要了解信息安全、网络安全、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攻击与防范等相关知识。重点掌握网络安全、网络黑客、计算机犯罪、防火墙、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及定义。
第10章常用的应用软件介绍(课堂教学1学时)该章由老师自行安排讲解,不做考核内容。课程总结(课堂教学1学时)
二、实验课教学安排
实验课安排在理论课教学开始后的第三周进行。
实验教学以实验指导书提供的实验为主。要求学生在实验指导书上填写实验报告;
具体实验内容可由教学任课老师和实验指导老师酌情安排。学生学期结束前将实验指导书 “实验篇”中的“实验报告”上交实验指导老师(自定)。
四、课程的考核
评分标准:笔试70%+平时(实验)30%= 100%
注:部分笔试内容采用填涂标准答题卡方式。试卷样式可参考实验指导书。
考试试题基本来自实验指导书“习题篇”部分,题型可能略有变化,但不会超出范围。应用题部分的内容不超出教材每章最后的习题(部分习题在实验指导书中有答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参考习题内容,以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与取舍。
审核人:
第四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层次与学制:本科,四年制(含五年制)
二、教学时数:56学时/68学时,一年级(上学期或下学期)开设;周学时:4
三、适用专业:全院各专业
四、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公共必修课程,是大学各专业计算机教育中第一层次的课程,是当代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本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机应用技能,以满足和适应信息化社会对大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
五、课程目的和基本要求
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基本要求制定教学大纲,学生通过学习该门课程,能够熟悉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掌握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及Internet的基本操作,了解多媒体的应用和网络的基本知识,以及数据库和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本课程的具体要求是:
(一)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二)掌握计算机中的数制与编码。
(三)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
(四)熟练掌握Word文档的建立、编辑和排版等基本操作。
(五)熟练掌握Excel工作簿的创建、工作表的编辑和数据分析等基本操作。
(六)熟练掌握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
(七)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应用。
(八)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熟练掌握Internet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操作。
(九)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简单应用。
(十)了解程序设计的思想和基本方法。
六、教学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 计算机的概念、历史、发展、应用;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计算机中的数制转换、数据表示与信息编码。学时分配: 4学时(理论)第2章
计算机系统
主要内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各部件功能及主要性能指标;计算机软件系统中系统软件的概念(操作系统、实用工具程序、语言处理程序),应用软件的概念。学时分配:第一学期2学时(理论)/第二学期4学时(理论)第3章
操作系统概述
主要内容:Windows界面及基本操作;利用Windows进行文件管理、程序管理、磁盘管理、用户管理、系统管理。
学时分配:第一学期4学时(实践)/第二学期6学时(实践)第4章 字处理软件
主要内容:Word工作界面及文件的基本操作;文字的录入和编辑;文档的格式设置和排版;表 格的制作和处理;对文档进行图文混排;打印输出及其它功能。学时分配:第一学期14学时(实践)/第二学期16学时(实践)第5章
电子表格软件
主要内容:Excel工作界面及文件的基本操作;数据的输入和编辑;工作表的格式设置;公式和函数的使用;图表的制作;数据分析;工作表的打印输出。学时分配:第一学期12学时(实践)/第二学期14学时(实践)第6章
演示文稿制作软件
主要内容:PowerPoint工作界面;演示文稿的基本制作;在演示文稿中加入各种对象;对幻灯片进行格式设置;幻灯片动画效果;设置幻灯片切换方式和交互功能;演示文稿的放映、打包、打印。
学时分配:6学时(实践)第7章
计算机网络与网络安全
主要内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及数据通信基础;局域网的基本组成和组网技术;Internet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网络安全基本常识。学时分配:2学时(理论)+4学时(实践)第8章
数据库基础
主要内容:数据库相关基本概念;利用Access完成数据库的建立、修改、查询等基本操作。学时分配:第一学期2学时(理论)+2学时(实践)/第二学期2学时(理论)+4学时(实践)第9章
多媒体技术基础
主要内容:多媒体基础知识;图像处理基础;声音处理基础;动画处理基础;视频处理基础;与多媒体相关的应用程序的使用方法。
学时分配:第一学期2学时(理论)/第二学期3学时(理论)第10章
程序设计基础
主要内容: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与算法结构;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学时分配:第一学期2学时(理论)/第二学期3学时(理论)
七、作业设计
要求教师根据课堂内容,结合教材,配套相应的实验指导书,统一布置4次实践性作业,要求学生课后独立完成。教师要对每次的作业进行批改并有记录,作为平时考核成绩的主要依据。
八、教学策略
(一)精讲多练,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充分结合“启发、互动、实践”为主线的教学方法,计算机课程全部在机房授课,学生人手一台计算机,形成“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化教学模式,根据课程需要可以“边讲解、边操作、边辅导、边练习”,注重实例引导,任务驱动,讲练结合。
(二)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熟练运用各项计算机操作技术的同时,也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针对不同专业设定对口的相关课程体系,提高专业能力。
(三)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及时分发教学文件,随时监控学生的上课情况,同时利用局域网和校园网上交作业;教师随时在学生中走动,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监督学生听课,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整个机房上课过程实现多媒体和局域网的网络化教学。
(四)加大学生课后自由上机练习力度。学生对计算机掌握的熟练程度还需要课后学生自己自由练习。为学生全天开放免费机房,教师对后进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五)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不能只局限于课内的辅导,还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竞赛等,以便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九、考核方式
(一)考试课,上机考核,由计算机在题库中随机抽题,计算机自动阅卷并给出成绩。
(二)试题类型:选择题 + 中、英文打字 + 操作题(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
(三)成绩比例:满分100分,平时成绩30% + 期末成绩70%。
(四)平时成绩的评定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打字情况、测验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堂综合表现而定。
(五)命题原则:结合课堂内容,重点突出,难易得当,重在考察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十、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何桥主编,高教出版社,一般教材。
参考书:《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指导与习题集》,尹相
一、王北星主编,中国铁道出版社;
《办公软件应用试题汇编》,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计算机委员会,红旗出版社。
十一、质量标准
(一)修完本课程的学生,英文打字120字母/分钟,中文打字30汉字/分钟。
(二)能够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完成各类文档的排版、数据的管理、幻灯片的制作等。
(三)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能够熟练的浏览网页、下载和上传文件等。
(四)学生能够使用数据库管理软件完成简单的信息管理。
(五)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
十二、教材的删减与增补
根据授课内容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对每章的课后部分习题进行了适当的删减,同时适当的增补了上机操作实验。
执笔人:韩智颖 2008年10月
第五篇: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三
《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
实验报告手册
学院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 年级2013 专业 物理师范
姓名钱爽 学号 2220***
任课教师 陈汉蓉 上机地点 25教602
(以上由学生填写)
实验教师(签字)
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计算机基础教育系
年 月 日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报告三
实验题目Excel中数据计算与数据统计分析
一、实验目的:
掌握Excel中数据处理的相关操作
二、实验主要内容及过程(实验主要内容的介绍、主要的操作步骤)
1.实验1-5-1:工作表的建立、编辑和格式化:学会建立工作表,单元格的选择,会工作表的内容录入。掌握公式和函数的引用,区分相对引用、绝对引用、混合引用,掌握工作表的格式化
实验样张
2.实验1-5-2:数据管理及图表化:学习数据的图表化(创建图表、编辑图表),编辑图表,学习excel的数据管理,包括数据排序、数据筛选(自动筛选、自定义筛选、高级筛选)、数据的分类汇总。改标签名,创建嵌入图表,图表的格式化
实验样张如下
3.实验2-3-1:数据有效性和圈释无效数据的设置:设置单元格的数据有效性,圈释无效数据的标识圈。实验样张如下
4.实验2-3-3:数据透视表及数据透视图:掌握数据透视表及数据透视图的使用方法
实验样张如下
三、实验完成情况与小结 操作简单,完成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