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时间:2019-05-13 06:06: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第一篇: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一、说明

㈠ 课程性质

计算机基础教程是广西幼儿师范学校大专班各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课程。该课程的设置及教学内容的选择以普及计算机技术和应用为主,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对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兴趣,建立起计算机应用意识,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计算机及其常用办公集成软件、Internet的基本操作与使用方法,能够正确地选择和应用计算机软件。为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并在综合思维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及综合设计能力诸方面均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本大纲根据广西幼儿师范学校教学计划和关于计算机基础教育实施分级教学的要求,贯彻教育部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几点意见”及教育部高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精神,参考全国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关于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方案,以及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和高等学校计算机考试一级考试大纲制订。

㈡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从使用角度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正确理解信息技术领域基本名词术语的含义并学会使用它们,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理解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掌握微机系统的基本构成,理解计算机病毒的防治与计算机安全,熟练掌握Windows2000操作系统、Microsoft Office办公自动化集成软件中Word、Excel、PowerPoint Access2000等组件的使用方法,并能处理实际问题,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Internet提供的服务如WWW浏览、电子邮件等的设置和使用,理解多媒体技术基本知识。

㈢ 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有:计算机基础知识,PC操作系统、Windows2000操作系统,Microsoft Office2000办公自动化集成软件中Word、Excel、PowerPoint等组件,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与Internet应用,数据库管理系统:Access 2000。多媒体技术基本应用等。㈣ 教学时数

本课程的教学总学时为70学时,其中课堂教学34学时,实验教学36学时。其中讲课为30-40学时,计划上机时间为26~36小时,自由上机不应少于40学时

㈤ 教学方式与手段

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室演示教学,边讲,边操作,边演示、边练习,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方式组织教学内容;积极采用新型电化教学形式,将课件、演示与讲解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提倡“精讲多练”,突出计算机应用;提倡学生自学,部分内容不在课堂讲授;加大学生自行上机时间。

二、本文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教学要点: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分类、特点和应用;掌握计算机中信息表示方式;掌握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构成。

教学时数:4-8课时

教学内容:

1.1 计算机概述

1.2计算机的数字与编码

1.3 计算机的系统组成第二章 PC操作初步

教学要点:

了解有关PC的基本知识,PC操作安全注意事项;理解PC的基本工作原理,熟练掌握PC的基本操作。掌握Windows2000操作系统的特点和运行环境;熟练掌握Windows2000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熟练掌握文件(夹)的管理方法;掌握Windows2000系统设置方法。

教学时数:6-10学时

教学内容:

2.1 键盘、鼠标器和PC机的操作系统的启动和关闭

2.2磁盘文件极其标识

2.3磁盘文件目录结构和路径

2.4 Windows2000的“桌面”

2.5 Windows2000的基本操作

2.6 Windows2000的资源管理器

2.7多媒体技术与WINDOWS2000的媒体播放器

第三章 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

教学要点:

理解计算机文字处理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方法。理解中文Word的主要功能;掌握Word的启动与退出;熟练掌握Word文档的新建、打开、保存、文档录入与编辑方法;熟练掌握Word文档内容的排版设置、格式设置、打印等操作;熟练掌握使用Word进行表格及图形的处理;掌握常用的Word拼写和语法检查等操作;掌握样式和模板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时数:12-14学时

教学内容:

3.1文字处理软件Word2000的基本知识

3.2文本编辑的基本方法

3.3文本编辑的技巧

3.4排版

3.4打印输出

第四章 电子表格处理软件的使用

教学要点:

掌握Excel2000的启动与退出;理解Excel2000窗口的组成与操作;理解工作薄、工作表、单元格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工作表的建立和编辑方法;掌握工作薄的管理和编辑方法;熟练掌握图表处理方法;掌握数据管理和分析;掌握工作表的打印。

教学时数:4-8学时

教学内容:

4.1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2000 的基本知识

4.2工作表的建立和数据的编辑

4.3工作表的编辑和格式化

4.4数据图表化

4.5数据的管理和分析

4.6页面设置和打印

第五章 Access2000数据库使用初步

教学要点:

了解数据库的概念和发展历史及Access 2000 的新特性;理解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Access 2000 的6种对象及它们间的关系;掌握Access数据库的启动和退出,熟练掌握Access 2000的基本操作。

教学时数:14-16学时

5.1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

5.2数据库和数据表结构的建立

5.3数据表数据的编辑和使用

5.4数据库的查询

5.5创建实用报表

5.6管理数据库

第六章 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与信息安全知识

教学要点:

理解计算机使用道德规范,计算机安全操作,计算机病毒概念及其特点,计算机病毒的分类、传播途径和防治措施。掌握计算机网络和INTERNET的初步知识,具有使用WWW浏览器、收发电子邮件(E-mail)、文件传输(FPT)、BBS的初步知识和操作能力.教学时数:6学时

6.1计算机网络极其应用

6.2多媒体技术极其应用

6.2计算机病毒极其防治

6.3计算机信息安全知识

第七章 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2000

教学要点:

掌握利用PowerPoint2000创建演示文稿的基本过程;掌握文稿中文本编辑和文稿美化的方法;掌握动画效果的设置;理解超级链接的概念,掌握演示文稿中超级链接的应用;掌握演示文稿的放映和打印。

教学时数:8课时

教学内容:

7.1 PowerPoint2000的基本操作

7.2编辑演示文稿

7.3放映演示文稿

7.4美化演示文稿

7.5动作按钮与超级链接

7.6打印演示文稿

三、考核方式

.机考和笔试相结合2.参加全国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试

编写人:罗传蕙审计人:魏星成1

第二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自我介绍、点名

了解同学的计算机基础

提问:平时都使用计算机吗?

一般使用计算机干些什么?

可能有的同学会觉得这门课程的内容太基础了,开机关

机、上网打游戏,使用word、excel等这些内容每天操作好几遍,甚至几十遍,有什么好学的。那我问一下: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谁发明的?计算机由那几个部分

组成的?

经常使用excel的同学,怎么进行数据的函数计算、数据

筛选和分类汇总、作图?

《计算机应用windows and excel》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地位及任务

计算机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项基本技能。就像从前普及汉字,消除文盲一样,现在计算机盲也是不被社会所适应的。

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普及计算机文化教育的一门公共课,是大专院校各专业的必修课程。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结构、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文字、表格处理的能力,具有初步的Internet网使用和计算机安全知识,为学习计算机编程语言和计算机技术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打下基础,为将来运用计算机从事文字、表格处理和常规的网络信息检索、电子邮件收发、办公信息处理、和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书上的10张内容: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

今天稍后我们要讲述的第一张内容的知识点主要包括: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的分类和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数据与编码:了解计算机中的数制及其转换。

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掌握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的基本组成;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了解微机的基本配置及性能指标

计算机系统安全概述:了解计算机系统安全的意义、了解计算机系统安全的立法情况、掌握常见的病毒种类及防治方法。

如果时间容许的话,我们今天还要介绍Windows基本操作。

接下来每张内容的知识点我们都会在每次课前介绍。

三、课程学时分配

十章内容、根据你们的掌握情况进行详略设置,最后一节课考前指导和答疑。

讲课过程中也将根据你们的兴趣安排其他的内容:如word、ppt制作等。前提是书本的内容的掌握。

四、课程练习及作业要求

课程习题分为理论课习题和实验课习题。理论课习题根据当节课授课内容进行布置,使学生能够及时作到复习,要求学生独立、高质完成。

实验课习题应根据课堂讲述内容,在课后回家进行练习,最终达到熟练操作的目的。

五、考试形式及要求

平时成绩+考试成绩(笔试)

平时成绩:出勤、随堂考核、提问、课堂纪律等

六、说明

本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也就是说上机的练习非常关键。但是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无法解决你们的上机问题,所以请你们回家后务必将本节课所讲的知识在电脑上联系一遍。另外,本门课程的讲授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或计算机室进行直观教学或现场教学,讲授操作方法、演示操作步骤和操作效果,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目前组织单位正在积极协调,但如果不能满足多媒体,也请同学们谅解,并积极配合。

第三篇:《计算机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计算机设计基础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 开设学期:二(本科)总 学 时:64 计划学分:4 先修课程:《三大构成》、《设计素描》、《设计色彩》 讲授语言:普通话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该课程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应了解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知识,掌握Photoshop、Coreldraw软件的所有菜单、选项、工具操作,具有综合运用软件进行图像处理的能力,并能够将个人的设计创意与所学专业有效的实现较好的结合。

三、推荐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服装电脑绘画教程

江汝南

编著

中国纺织出版社 参考书:中文版PS5完全自学一本通 李万军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Photoshop基本教学内容

1.Photoshop基础理论、选区的选取与编辑

(4学时)(1)Photoshop概述

(2)Photoshop的基本操作

(3)选区工具组(4)套索工具组

(5)使用魔术棒工具建立选区(6)使用选择颜色范围建立选区

(7)控制选取范围

(8)载入和保存选取范围

教学重点:对Photoshop的工作方式有一个总体认识。教学难点:各种区域选择工具,移动工具和裁剪工具的应用技巧,能对图像进行一定的处理。2.Photoshop图像编辑、图像的工具与绘图

(4学时)

(1)图像的尺寸和分辨率(2)基本编辑命令

(3)旋转、翻转和自由变换(4)还原和重做(5)填充和描边(6)画笔的应用(7)绘图工具

(8)文字处理(9)历史面板

教学重点:图像编辑、图像的工具与绘图。教学难点:图像的工具与绘图的应用。

3.Photoshop的图像色彩和色调的调整、图层的应用与编辑

(4学时)(1)关于颜色的一些基本概念(2)图像颜色模式之间的转换(3)控制基本色调(4)控制特殊色调

(5)控制图像的色彩

(6)图层简要概述(7)多种类型的图层

(8)图层的编辑操作(9)设置图层样式(10)图层混合

教学重点:图像颜色模式之间的转换。图层蒙板的使用,调节层的应用范例。教学难点:图层的应用。

4.Photoshop的路径

(8学时)(1)路径的功能和特点

(2)建立路径的组件

(3)建立路径

(4)绘制形状

(5)编辑路径

(6)路径的应用

教学重点:路径工具的功能和特点:使用钢笔工具绘制路径;使用路径进行描边处理;路径与选择区域间的转换。

教学难点:实现路径与选择区域间的转换,路径的描边应用技巧。5.Photoshop的通道与蒙板

(12学时)(1)通道的基本功能(2)通道控制面版组成(3)通道的操作(4)Alpha通道

(5)蒙版的基本功能(6)蒙版的产生和编辑(7)图像合成

教学重点:通道的操作;蒙版的基本功能。教学难点:蒙版的产生和编辑。

6.Photoshop的滤镜特效(1)

(8学时)(1)【液化】滤镜

(2)【抽出】滤镜

(3)【图案生成器】滤镜

(4)【风格化】滤镜组(5)【画笔描边】滤镜组(6)【模糊】滤镜组(7)【扭曲】滤镜组(8)【锐化】滤镜组(9)【素描】滤镜组(10)【杂色】滤镜组 教学重点:【模糊】滤镜组。教学难点:【扭曲】滤镜组。

7.Photoshop的滤镜特效(2)

(8学时)(1)【渲染】滤镜组(2)【像素化】滤镜组(3)【纹理】滤镜组(4)【艺术效果】滤镜组(5)动作功能简介

(6)动作控制面板

(7)创建和使用动作

(8)引入已有的动作

(9)使用自动菜单

教学重点:【艺术效果】滤镜组。教学难点:动作的创建和使用动作。

二、CorelDRAW基本教学内容

1.CorelDRAW X6简介

(6学时)(1)初识CorelDRAW X6(2)CorelDRAW X6的工作界面(3)CorelDRAW X6的基本操作(4)悉CorelDRAW X6绘图工具(5)认识绘图工具(6)常用快捷键

2.服装款式设计基础

(6学时)(1)人体的整体结构和比例(2)服装款式造型设计(3)服装配件

3.男女服装款式绘制

(12学时)(1)女士服装款式绘制(2)男士服装款式绘制

五、考核方法与要求

(一)考核方法

1.考核类型:上机 2.考核方式:实操

3.考核时间:第8周随堂

(二)成绩评定

1.基本知识、应知考核(书面、闭卷)成绩:占 70 % 2.上课的出勤率、学习态度:占 15 %

3.平时实践(实验、实训)操作情况:占 15 %

六、编制与审核

编 制 人:

编制时间: 教研室审议: 系 审 核:

第四篇: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8251101 学时总数: 32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 理论学时: 32

分: 2.0 实验学时: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大学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学习其他计算机相关技术课程的基础课。授课对象为全校各专业本科生,课程类别为通识教育中的计算机类。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根据教育部的教学基本要求,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有效结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科学性和前瞻性的研究,体现以有效知识为主体,构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该课程力求将“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作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主线,尽可能多地阐述计算思维的核心概念,把现有教学内容紧密偶合或串联起来,强调信息素质的培养,侧重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讲解。特别要以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应用性、实践性为重点。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软件设计与信息处理的基本过程,掌握典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具备安装、设置与操作现代典型计算环境的能力,能够“自觉”地学习计算机的相关技术和知识,以达到有兴趣和会用计算机来求解问题。为后继计算机技术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2.掌握计算机硬件方面的相关知识。

3.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技术基础、数据库应用方面的基本概念。4.掌握多媒体技术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5.掌握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6.掌握信息安全方面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知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信息在计算机内的存贮形式、计算机中各种硬件的功能及特点、操作系统、软件技术基础、数据库应用方面的基本概念、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计算思维概念信息在计算机内的存贮形式、计算机指令系统、操作系统构成及基本功能、算法的概念、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模型概念、多媒体音频、图像的处理方法及网络体系结构及计算思维概念与本课程内容的联系与应用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以讲授方式为主,对培养综合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环节可辅以必要的课堂讨论,并充分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强化科学思维的训练。2.教学手段---授课材料及讲义均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准备课外相关材料和读物,供学生课外选读或自学;结合专业的特色,选取合适的案例和系统进行教学。

四、教学内容与目标

教学内容

1.计算机与计算思维概述

(1)计算机的发展、特点、分类和用途(2)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3)信息技术基础知识(3)计算思维概述 2.计算机及信息基础

(1)计算机数据的表示方法与数制转换(2)整数的原码、反码和补码(3)二进制运算的物理实现(4)计算机中的数据单位

(5)信息编码(ASCII码和汉字编码的基本知识)(6)编码运算

(7)多媒体信息的数字化 3.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

(1)计算机硬件系统及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结构

(2)CPU、控制器、运算器的组成与功能、指令与指令系统概念(3)内存的工作原理、分类及特点(4)总线的定义及分类

(5)接口的组成与功能、主板的功能及特点(6)系统总线与外部总线的标准

(7)硬盘、光盘的工作原理、内存与外存的关系(8)硬盘的特点与格式化(9)光盘的分类(11)常用输入输出设备

(12)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性能指标

(14)微型计算机选型、初始设置、故障排除 4.计算机操作系统(1)操作系统概述(2)操作系统存在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课时分配(学习层次)(32学时)

了解

了解

了解

理解

掌握

掌握

了解

掌握

理解

理解

了解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了解

理解

理解

了解

了解

掌握

了解

掌握

了解

(3)进程的概念(4)多道程序设计的概念

(5)进程的状态及状态转移、进程的同步与互斥、死锁及处理方法(6)内存的物理地址与逻辑地址、地址映射(7)内存的分配(8)虚拟内存的基本思想(9)设备驱动程序、缓冲区管理(10)文件概念、文件的目录结构(11)用户接口

5.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1)软件的概念与特点(2)软件的分类

(3)程序设计语言的分类及特点(4)程序设计语言的构成(5)算法 6.数据库技术

(1)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基本概念(2)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3)数据模型(4)关系数据库设计

(5)数据库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数据挖掘 7.多媒体技术

(1)媒体的分类、多媒体的及多媒体技术的定义及特点(2)多媒体硬件系统(3)多媒体软件的分类

(4)音频信号的数字化及音频文件格式(5)数字声音的采集和编辑(6)图像与图形的区别(7)颜色的基本概念(8)图像信息的数字化(9)图像的属性

(10 数字图像的文件格式,图像信息获取方法(10)动画与视频的概念、文件格式

(11)多媒体数据压缩的概念、压缩的必要性及可能性(12)多媒体数据压缩的主要方法,多媒体的主要压缩标准

掌握

理解

了解

掌握

理解

掌握

掌握

理解

了解

了解

理解

掌握

理解

理解

掌握

了解

理解

了解

了解

掌握

了解

了解

理解

了解

掌握

了解

理解

掌握

了解

了解

理解

了解

8.计算机网络技术(1)计算机网络定义、分类(2)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

(3)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ISO/OSI模型与TCP/IP模型(4)计算机网络的通信介质

(5)计算机网络服务器、客户、机网卡、交换机、路由器特点及功能(6)计算机网络软件(7)网络IP地址、域名系统(8)Internet接入方式(9)Internet常见服务

(10)网络发展的趋势(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9.信息安全(1)信息安全技术(2)数据加密基本概念(3)黑客与黑客工具(4)网络攻击及应对策略(5)防火墙的基本概念与分类(6)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7)计算机病毒的类型与危害,计算机病毒的预防(8)恶意软件及防治 12.总复习

五、考试范围与题型

1、考试范围与分数比例

(1)基本概念

70%(2)应用与分析

30% 2.考试题型与分数比例

(1)判断题

20~30%(2)单选题

20~30%(3)填空题

0~10%(4)应用题

30~40%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徐东风等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 2.参考资料:

(1)陈国良.计算思维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0

掌握

掌握

理解

了解

掌握

了解

掌握

了解

了解

了解

了解

了解

了解

了解

理解

掌握

了解

了解(2)唐培和,徐奕奕,王日凤.计算思维导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3)陈跃新.大学计算机基础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8(4)王移芝.大学计算机基础(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5(5)顾刚.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8(6)张丽,李晓明.计算机系统平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7(7)李忠.穿越计算机的迷雾[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1(8)Tim Bell著, 孙俊峰,杨帆译.不插电的计算机科学 [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11(9)谭浩强.C程序设计(第四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6(10)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五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1(11)张乃孝.算法与数据结构-C语言描述(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12)高阳.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第二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9(13)阮文江.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8(14)高敬阳.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三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6(15)[美] Abraham Silberschatz, Henry F.Korth, S.Sudarshan著, 杨冬青,唐世渭 等译.数据库系统概念(翻译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16)杨青,郑世珏.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1(17)张艳,姜薇.大学计算机基础[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9(18)鄂大伟.多媒体技术基础与应用(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20)吴功宜.计算机网络(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21)蒋加伏,沈岳.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三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6(22)[美] J.Glenn Brookshear著,刘艺,肖成海,马小会译.计算机科学技术概论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9(23)[美]William Stallings著,陈向群,陈渝译.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第六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9

撰写人:徐东风

审核人:

第五篇: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大纲

舞蹈方向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基本要求 1.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

舞蹈是幼儿师范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幼教专业舞蹈技能,掌握训练方法,提高舞蹈素养,毕业后能胜任幼儿园的舞蹈教学工作,成为合格的幼儿园教师。

2.教学任务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有适应舞蹈需要的正确身姿、完整、流畅、正确、优美地表现各种风格的舞蹈,掌握舞蹈的基本理论,具有创编幼儿舞蹈、组织幼儿舞蹈教学的能力。

3.教学基本要求

舞蹈技能是一门规范性、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应按照幼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对教学内容全面掌握,融会贯通,达到培养目标的规定。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关系

本课程应以舞蹈基本理论、舞蹈技能训练为基础,与幼儿园音乐教学法相配合。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建议:

1 1.教学方法:

本课程不是纯理论性课程,其核心是解决实践的问题。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幼儿园工作的要求,加强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同是,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实践环节,组织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参观,提高感性认识。

2.教学形式:

为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形式以教师讲授、示范为基础的同时,针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进行小教学和个别指导与之配合。

3.实践环节教学要求:

本课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学中要结合课中内容,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参观,熟悉律动、幼儿舞蹈的教学过程,有条件的要参与具体教学活动。部分边远地区如不具备条件,应组织学生认真观看教学录像带中的案例部分。结合案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四、特殊说明

1.课程的教学要求层次:

教学要求中,基本概念和内容按“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要求,有关具体的舞蹈技能技巧,按“了解、掌握、会、”三个层次要求。2.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本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性、规范性、实践性较强,为保证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启发式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多举实例,善于借助录像课,引导学生互看互学,启发和调动学

2 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②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幼儿园舞蹈教学也在改革中不断发展,教师在组织本课程教学时,要经常关心这些变化,注意适时地吸收有关的教育新信息,以丰富教学内容,更好地教好教活本课程的内容。

③我国幅员广大,各个地方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和要求,教学中,既要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实际出发,又要从本地实际出发,突出舞蹈的民族特点和地域特点,增强学生毕业后工作的能力。

第二部分

大纲本文

第一教学单元

Ⅰ.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通过本单元学习,要求初步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的身体姿态,通过舞蹈技能训练,提高学生舞蹈节奏感、韵律感、协调性和柔美度。

Ⅱ.教学内容

一、理论课

1.掌握舞蹈的概念、种类,了解中国舞蹈发展简史。2.幼儿舞蹈与幼儿教育的关系。

3.了解舞台平面、空间、方位,懂得常用舞蹈术语,学会做简单的舞蹈记录。

二、舞蹈的基本训练

3 1.学习中国古典舞基本手位、脚位、手臂动作。古典芭蕾舞的基本手形、脚形、脚位、手位。古典舞训练:勾绷脚、擦地、蹲、小踢腿、腰的训练、大踢腿的节奏变化训练,训练学生的反应力,动作的灵敏性、柔韧性。

2.中间动作:基本姿态、舞姿训练。舞蹈技巧(跳、翻、转)的训练。

3.身段组合训练。(1)提、沉、冲、靠组合(2)手位、步伐组合(3)云间转腰组合(4)风火轮组合(5)旁提、漫步组合

三、幼儿舞蹈基础

1.了解幼儿舞的特点 2.幼儿舞蹈的分类

3.掌握幼儿舞蹈中的律动、集体舞、歌表演、即兴舞、音乐游戏。4.学习幼儿基本舞步:走步、小碎步、娃娃步、进退步、错步、十字步、踵趾步、点步、踏垫步、交替步、小跑步、后踢步、跑跳步、滑步、长跑步、蹦跳步、前踢步、踏踢步、踏踢步、跳颠步。

5.组合训练3—4个。Ⅲ、教学建议

基本功训练中,可组织学生成立互助小组,让能力强的学生

4 与能力弱的学生共同训练。

第二教学单元

Ⅰ.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1)通过本单元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华民族民间舞的风格与动作特点。基本舞步,舞姿造型、动律特点等,以及在幼儿舞蹈中的运用。这将扩大学生的舞蹈视野,丰富舞蹈知识,提高舞蹈表现力和鉴赏能力。

(2)通过外国民间舞与现代舞的介绍、学习,增进对外国民间舞蹈的了解和感受,初步掌握部分外国舞蹈的基本动作,进一步提高学生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舞蹈的表现力,增进舞蹈中的合作和交流,使学生更广泛地积累舞蹈动作素材,提高自身舞蹈素养。

Ⅱ.教学内容——中华民族民间舞 1.壮族民间舞

(1)了解壮族民间舞的风格与动作特点。

(2)常用的壮族手位,脚位。(3)舞蹈动作基本动律练习。(4)讲解示范动作,并掌握方法。(5)组合练习3—2个。2.藏族民间舞

5(1)了解藏族民间舞的风格与动作特点。

(2)学习弦子基本舞步,平步、靠步、撩步、拖步、退踏步、滴嗒步,以及常用手臂动作、撩袖、摆袖、晃袖,献哈达、敬礼。

(3)学会组合3—4个。

(4)讲解、示范动作,注意动作与音乐的协调。3.蒙古族民间舞

(1)了解蒙族的风格与动作特点。

(2)常用手位1—7位、基本舞步、平不、马步、跑马步、摇篮步、刨步。

(3)硬腕、硬肩、柔臂。

(4)讲解动作特点,并掌握方法,注意动作与音乐配合协调。(5)组合练习2—3个。4.汉族民间舞

(1)了解东北秧歌的风格与动作特点。(2)舞蹈动作基本动律练习。

(3)动律练习,单一动作训练。单臂花、交替花,盖分花、蝴蝶花、展翅花,扬臂花。

(4)基本舞步:秧歌后踢步、秧歌前踢步、垫步、墩步、十字步。(4)组合训练2—3个。5.维吾尔族民间舞

(1)简介维吾尔族民间舞的风格和动作特点。(2)舞蹈的基本动律练习。

6(3)常用手位1—7位。

(4)基本舞步:横垫步、进退步、三步一抬。(5)讲解动作特点,并掌握方法,注意情绪配合。(6)组合练习2—3个。6.傣族民间舞

(1)了解傣族民间舞的风格与动作特点。(2)舞蹈动作基本动律练习。

(3)基本手型、冠形、嘴形、叶形、曲掌、基本手位、低展翅、高展翅、基本舞步、平步、踮步。

(4)讲解动作特点,并掌握方法,注意音乐与动作的协调。7.胶州秧歌民间舞

(1)了解胶州秧歌的风格与动作特点。(2)舞蹈动作基本动律练习。

(3)基本舞步、丁字拧步、丁字三步小嫚扭、丁字碾步、基本手位。(4)讲解示范动作,注意情绪配合。(5)组合练习2—3个。8.云南花灯民间舞

①了解云南花灯民间舞的风格与动作特点。②舞蹈的基本动律练习。

③体态动律:崴、小崴、正崴、反崴。④扇、握扇、扣扇、团扇、别扇。

⑤讲解示范动作,注意动作与音乐的配合。

7 ⑥组合训练2—3个。9.外国民间舞、现代舞训练

1.初步学习掌握波兰、乌克兰、匈牙利等国家的民间舞蹈基本动作。2.组合训练3-5个。3.现代舞基础训练

4.组合训练(1)活动组合(2)手位组合(3)脚位组合(4)综合训练组合

Ⅲ.教学建议

本单元教学重点是民族民间舞、外国民间舞、现代舞的训练,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一些录相资料,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民族有不同的风格特点,使学生正确的掌握各民族舞蹈动作的风格。

第三教学单元 教学目标: 通过前二年的舞蹈的学习,学生们基本具备了身体基本的松弛、协调能力,教材、教学均已经进入教育学生不仅只是学会几种舞蹈,更重要的要学习如何运用身体去适应音乐的节奏与节拍,在各种不同舞种中的表现力,在中年级的深化阶段,要求学生进一步提高舞与音乐、节奏的关系,无论是缓慢还是快速,都要把动作贯穿于每一个音符、节拍中.初步要求气、韵要贯穿与身体的各个部位,形神一体.了解儿童舞蹈教学的概念、学科特点以及研究对象、范围和方法,明确儿童舞蹈的教学目标与任务。结合实践练习,掌握幼儿园韵律活动教

8 学的方法(一般步骤及注意事项)。

Ⅰ.教学内容:

一、幼儿舞蹈的基本常识:掌握幼儿舞蹈教学法、幼儿舞蹈的创编和幼儿舞蹈的教学实例。

1.掌握幼儿舞蹈的创作,编排原则和方法。

2.理解幼儿舞的特点,学习基本步法,手位。3.组合训练3—4个。4.学习歌表演,创编歌表演。

5.学习情绪性舞蹈创编的方法,创编情绪性舞蹈。

二、幼儿舞蹈教学法

1.幼儿舞蹈教学法的基本办法:(1)示范法(2)练习法、(3)观察模仿法、(4)分解组合法、(5)游戏法、(6)语言提示、讲解、口令法、(7)个别教学法。

Ⅲ.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创编舞与幼儿舞蹈教学法。创编舞教学一定要

9 结合幼儿不同年龄、班级特点和不同表演形式进行,舞蹈教学应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观摩舞蹈教学过程。同时指导学生进行舞蹈教学模拟课。有条件的参与幼儿舞蹈教学实践,提高学生毕业后的教学能力。

第三部份

课时总设计

一、课程教学总时数与选修课程设置及实践课。

课程教学总课时:

1.第一单元:基本功及古典身韵训练,每周5节课。一学期20周共100节。全年40周,共200节。

民间舞训练,每周2节课。一学期20周共40节。全年40周,共80节。

幼儿舞蹈基础,上学期每周3节课,一学期20周共60节课。下学期每周2节课,一学期20周共40节课。全年40周,共100节课。

2.第二单元:基本功及古典身韵训练,每周3节。一学期20周共60节。全年40周共120节。

民间舞训练,每周2节课。一学期20周共40节。

外国民间舞、现代舞训练,每周3节,一学期20周共30节。全年40周共120节。

3.第三单元:基本功及古典身韵训练,每周3节。一学期20周共60节。

幼儿舞蹈教学法:每周4节。一学期20周共80节。选修课程设置

10 1.幼儿舞蹈考级教材培训,每周2节课,一学期20周共40节课。全年40周共80节。

2.幼儿舞蹈创编与技法,每周2节课,一学期20周共40节课。全年40周共80节。

实践课

舞蹈表演实习,二年级上学期1周,下学期2周,三年级上学期2节,下学期8节。

舞蹈毕业创作,三年级下学期3周。

二、教学媒体的使用说明

1.教学媒体的界定:本课程有两种媒体、即文字教科书、录像教材。2.两种媒体中必须以文字教科书为主,力求内容科学,重点突出,知识准确,叙述繁简得当,录像教材能突出重点,难点和实践环节以及不易文字、口头说明的知识点和问题,图示配合文字教材。二者相补相辅,缺一不可。

第四部份

主要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一、幼儿师范教科书《舞蹈》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二、《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一、二、三级)

北京舞蹈学院编、孙光言主编

人民音乐出版社

11

三、《幼儿表演舞编导技法及实例》

李娟、陈惠琦、阎桂元编著

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师范教育处组织编写

四、《幼儿园舞蹈律动》(大、中、小班)

幼儿师范学校舞蹈教育室编写

五、幼儿歌舞创编实用教程

复旦大学出版社

12

下载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大纲(最终五篇)

    江西省精英技工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大纲 一、专业概况 学前教育专业是我校201616年创办的新的专业。根据专业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选编教材和教学大纲,严格教学管理,保......

    学前教育专业《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定稿)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大学语文》是为提高学生语文知识和写作能力而设置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是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A》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A》课程教学大纲 (2015-2016-2) 课程代码: 1571002 课程学科类别: 理工科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必修 开课时间:第2学期 课程类型: 公共基础课 适应学科专业......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大纲(定稿)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8256065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 实验学时: 16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的部分设置了8大类共11个实验,内容包括办公软件Office以及......

    <计算机艺术设计基础>实践教学大纲(范文模版)

    重庆邮电学院传媒艺术学院 《计算机艺术设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 120201 二、课程类型:必修课 适用专业:动画、广播电视编导、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 实践教学......

    计算机基础及程序设计二教学大纲

    《计算机基础及程序设计(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非计算机本科专业 学时数:32 学分数:2 执笔者:马味 编写日期:2014年7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

    8251014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课程代码: 8251014 学时总数: 56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 理论学时: 32 学分: 3.5 实验学时: 24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大学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学习......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大纲(理科)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大纲(理科) 课程编号:63003903 总学时数:108学时(其中含实验或实践教学54学时) 学分:3学分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我校非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