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沭阳如东中学选2课程教案
沭阳如东中学文科类校本教程《宋词鉴赏》------选Ⅱ教学内容
课题:词简介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相关内容和宋词的流派;了解词人柳永、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的词作代 表及各自的风格特征。
2、背诵这四首词,感受豪放派词与婉约派词的不同风格特征。
3、掌握《雨霖铃》情景交融的写法,能够赏析名句。
4、体会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景物描写和人物形象反映出来的豪放性特征。
5、掌握《声声慢》词中意象的特定含义和叠字连用所渗透出的感情。
6、体会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典的写作手法及其意义。教学过程:
一、词的发展脉络
词,产生于唐,而大盛于宋,作品如云,名家辈出,派别繁昌,风格各异,被后人尊奉为能喝“秦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文、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并驾的一代文学。
词的产生
词是唐代民间新兴的一种歌诗,即唱辞。在唐代,原产于西域的“胡乐”尤其是龟兹乐大量传入中原,与汉族原有的以清商乐为主的各种音乐家相融合,产生了一种新的音乐——燕乐。燕乐曲调繁多,有舞曲,也有歌曲。歌曲的歌辞就是词的雏形,当时叫做“曲子词”。唐代的燕乐歌辞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显著的特点,即严格按照乐曲的要求来创作歌辞,包括依乐章结构分片,依曲拍为句,依乐声高下用字,其文字形成了一种句子长短不齐而有定格的形式。到了中唐以后,众多文人用这种制辞方式进行创作,这种新体歌辞,就是后来通常所称的“词”。
(宋词是在唐五代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最初词被称为曲子词(因为词与诗歌不同,它一般是先有乐,然后按乐填词),作为俗乐的一种。有一个传统的说法“词为诗余”,诗作为正统的文学形式存在,而词则是从民间的俗曲转化而来。诗歌可以用来批评朝政、促进社会发展,在孔子那里就有“兴、观、群、怨”的说法。而词主要用于娱乐、消遣。一般认为,词的渊源是胡夷之曲和中原里巷之曲融合而成。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胡夷音乐深受人们的喜爱。刘禹锡在朗洲作司马时,当地人所唱的竹枝曲被刘禹锡改成了竹枝词。杨海明先生在《唐宋词史》中认为江南的地域、民情风俗以及政治状况对词产生了很大影响:(1)江南多水,帮助造就了词境的柔媚(2)斜桥红袖帮助造就了词情的香艳(3)江南小气帮助造就了词风的软弱。)
词牌
词为曲而填,因而词的体式受曲体的影响。词的分片、句式的长短、节奏的缓急、音调的抑扬等都依曲而定,因为曲有曲调,所以词也有词调,词调的名称就是词牌名。其实,刚开始的时候,一方面我们可以根据词牌名看词的格调,比方说满江红就是激昂的格调,临江仙谈的是游仙之事,渔歌子写的是打鱼之事。另一方面,作者在填词时虽按乐谱填写,但在某些音节,可以你多填上几个字,我少填几个字,在个别音律处还可以略变一下平仄韵律,使演唱更为悦耳动听。可是“宋代以后,乐谱逐渐散失,再加上多数诗人本来就不懂音乐,他们填词意在作诗而不在演唱,于是干脆不去理睬曲谱,只按前人已经填了的某调,一字字、一句句地照填下去,‘依样画葫芦’——你叫《更漏子》,我也叫《更漏子》,你开头三字的格式是‘仄平平’,我也照填‘仄平平’。这样一来,格式反而固定了,严格了。明清两代更有人归纳旧词,厘
沭阳如东中学文科类校本教程《宋词鉴赏》------选Ⅱ教学内容
定词谱,使填词者有所依据。于是词便成了一种纯粹的文学样式,一种格律十分严格的诗体。”(陈振寰《读词常识》,沭阳如东中学文科类校本教程《宋词鉴赏》------选Ⅱ教学内容
水平之高为其它朝代所罕有,她们和宋朝的才子们一起共同推动了词这一新兴艺术形式在民间的广泛流传。
“别是一家”含义:词就是词,词与文、诗都不同,词有自己本身的特点、性质或本质。结合《词论》,概括出三方面:协音律,尚典雅,重铺述。
宋词派别
1、婉约派
代表人物:柳永、晏殊、周邦彦、李清照、姜夔 代表作: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婉约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窄狭。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代表了这种看法。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
2、豪放派
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张元干、张孝祥等。代表作: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江城子•密州出猎》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北宋黄庭坚、晁补之、贺铸等人都有这类风格的作品。南渡以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蔚然成风,辛弃疾更成为创作豪放词的一代巨擘和领袖。豪放词派不但屹然别立一宗,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沾溉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但是,随着词在宋代的文学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词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充实和提高。“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奠定了边塞词在宋词中的地位,使只闻歌筵酒席、宫廷豪门、都市风情、脂粉相思之类的世人一新耳目。到苏轼词首开豪放词风,宋词已经不仅限于文人士大夫寄情娱乐和表达儿女之情的玩物,更寄托了当时的士大夫对时代、对人生乃至对社会政治等各方面的感悟和思考。宋词彻底跳出了歌舞艳情的巢窠,升华为一种代表了时代精神的文化形式。
宋词不像唐诗与宋诗往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就有不同的诗歌流派,但对宋词风格划分自古有之。明代张綖在《诗余图谱•凡例》后的“附识”中说:“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此论一出,词分婉约、豪放即不绝于耳。然而宋代词人并没有有意识的词派,词人中有纯粹的婉约词人却没有纯粹的豪放词人,写豪放词的人往往多有婉约之作。晚清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细分宋词的流派,有十四体之说;近人詹安泰在《宋词风格流派略谈》一文中提出八派之说;今人刘扬忠在《唐宋词流派史》中按照宋代不同的历史时期作了划分。宋代发达的原因
就历史因隔考查,诗在唐人笔下已臻于至善,难乎为继了,富于床此乃精神的诗人们便抓住词这种轻灵活泼、委婉延长的新诗体继续驰骋他们的天才。但是唐五代基本上仍是诗的天下,词这块领域还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岁给送人留下了充分空间任其飞跃,在这得天独厚的土壤中,送人稍加耕耘就会解除累累果实。
就美学因素考查,诗这种题材,由于形式过于整齐,尤其受到起承转合的限制,有时难免影响他的
沭阳如东中学文科类校本教程《宋词鉴赏》------选Ⅱ教学内容
变现力。词以其特有的抑扬顿挫的音乐美、错综变化的韵律、长短参差的句法以及所抒发的浓烈深挚的感情,成为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文学体裁。
就认识原因考察,词初起时,多被当作言情的诗体加以应用,且多局限于男欢女爱的范围,文人词尤为明显。
宋词发展历程
宋词的发展共分为三个阶段。
沭阳如东中学文科类校本教程《宋词鉴赏》------选Ⅱ教学内容
【导入语】
宋词和唐诗一样,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臻于完善,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宋词的天地,去细细品位它们的动人之处。【词和宋词介绍】
词,本来是配乐的歌词,所以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又称长短句。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有词牌,又称词调。词牌,是原来乐谱也即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长调又叫慢词。词可以分段,分2、3、4段的依次叫双调、三调、四调,不分段者叫单调。词有四个特点:a 句子长短不齐,又叫“长短句”;b 有固定的词牌,字、句数、声韵固定,“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c 结构多为两片或两阙;d 押韵要么全押平韵,并一韵到底,要么全押仄韵,一韵到底,中途换韵不多。
词始于南朝,定形于中晚唐,盛行于宋代。宋代词的创作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北宋初年,词人不多,所作限于小令和中调;到柳永、苏轼,词才发展到全盛时期。柳永被认为是婉约派的创新者;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开宋代豪放词的先河。南宋初年,词人目睹中原沦陷,欲图收复而不能,词中常含愤激之情,代表作家是辛弃疾。待到局势稍定,一部分词人又把精力放到音律和辞藻上来,代表作家是姜夔。
宋词分为两种风格: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主要词人有柳永、周邦彦、李清照、姜夔等,他们认为“词为艳科”“诗庄而词媚”,多写情愁别绪、个人遭遇,特别讲究音律格律,风格清丽婉媚。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主张“以诗为词”“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不肯损害意思以迁就音律,“故为豪放不羁之语”,格调高昂,取材广泛。【柳永介绍】
柳永:北宋词人,原名柳三变,字耆卿,排行老七,世称柳七,福建崇安人。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少年时代到汴京应试,流连于秦楼楚馆,常为歌妓填词作曲。由于流传的轶事和词中所表现的内容,人们都把他看作是一个风流浪子,以至不为时人所重,潦倒一生,功名不扬。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宋仁宗闻而使之落榜,曰“何要浮名,且去填词”。由是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死之时,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而葬。柳永是北宋
沭阳如东中学文科类校本教程《宋词鉴赏》------选Ⅱ教学内容
雨停了,船家催行了,此时,恋人不愿离别而不得不离别。“歇”字说明了离别在即的紧迫。所以这些景物描写突出了离别环境的凄凉冷落,渲染了离别时的悲伤气氛,融情入景,以景衬情,造就了离别的情调和气氛。
师:“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两人本来难舍难分,留恋不已,偏偏又“催发”,从“留恋”这一主观感受与“催发”这一客观形势的矛盾冲突中,使别情达到了高潮。这前面两句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就要分别了,作者怎样写分别时的情况?
生:“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师:只是一个镜头,写得很简洁,称为“白描”的手法。接下来,“念”是想到的意思,那么,念字后面的景物描写,跟前面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不同呢?
生:①景象阔大,比较有气势。②感情仍是饱含愁绪的,“烟波”说明作者前途渺茫,“暮霭沉沉”与作者心情的沉重压抑相似,楚天辽阔,含有虽空阔辽远,却没有他容身之处的意思。③此处写的景是想象的,是虚写。说明本首词在写作手法上虚实结合。
师:后面这两句写离别时刻,重在描写情态。由上阙分别时的时间、地点、环境、情态来看,整体上来说,是写的什么内容呢?
生:写一对恋人难舍难分、依依惜别的场面。师:“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伤离别”点明这首词的主题,“更那堪”推进一层,离愁别恨,本已不堪,离别的时刻,偏又在冷落凄清的秋季,就使人更加忧伤。注意此句在结构上的意义:长调的过渡最不易,既不能“全脱”,又不能“明粘”。这首词上片的“念去去”句用的是半虚半实的写法,由此过渡到下片的虚写。既不“全脱”又不“明粘”。下片开头“多情”句先宕开一笔,说离别使人伤心,自古而然;忽然又转到现实中来,说在这“冷落清秋节”中离别更使人难以忍受,更深地开拓了诗的境界,下面再说别后生活的设想就显得顺理成章了。接下来是写景,写了些什么景物?这些景物与上阙的比较起来,有什么不同?
生:写了杨柳、风、残月。这些景物是虚写,是设想次日酒醒后的景况。
师:这一句是千古名句,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呢?为什么作者要写杨柳、风、残月而不写其他的景物呢?
生: 这些景物包含着中国传统的文化内涵,它们都与离别有关,都表示离别。作者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关于杨柳和残月,如“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关于风,如“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这样一幅凄清的画面会使离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再次团聚。
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设想别后的景况,词人百无聊赖的心绪和执着缠绵的情思溢于言表。从下阙的整个内容来看,是写想象中的别后相思。
【小结】
全词既写了眼前的离情,又写了未来的伤感,处处以景物衬托离情,情景交融、虚实相济。在情与景的交融中,演绎了一曲缠绵的离情之歌:“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相关内容和宋词的流派;了解词人柳永、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的词作代 表及各自的风格特征。
2、背诵这四首词,感受豪放派词与婉约派词的不同风格特征。
3、掌握《雨霖铃》情景交融的写法,能够赏析名句。
4、体会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景物描写和人物形象反映出来的豪放性特征。
5、掌握《声声慢》词中意象的特定含义和叠字连用所渗透出的感情。
6、体会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典的写作手法及其意义。
沭阳如东中学文科类校本教程《宋词鉴赏》------选Ⅱ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念奴娇•赤壁怀古
【导入语】
传说苏轼曾问一个善于唱歌的幕士:“我词何如柳七(柳永)?”这个人回答:“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由此大家可知这两个流派的不同特点。前面我们领略到了柳永的温婉缠绵,今天我们要一起来体会苏轼的豪迈奔放。
【写作背景介绍】
“念奴娇”词牌名,念奴为唐天宝中著名歌女,音调高亢悦耳,据说唐玄宗很喜欢听她演唱,这个词牌是为了纪念她而创立的。又名“百字令”“大江东去”“酹江月”“壶中天”等。双调,一百字。本文是作者中年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时所作。在此期间,他写下了四篇有名的文章:《前、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及本文《赤壁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游赤壁时写的,这时作者47岁,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就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抱负。【赏析】
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的意思是不是——滚滚的长江水一直向东流去,大浪淘洗尽了千百年来江水中的杰出英雄人物。
明确:“大江”和“浪”是两个比喻,不能简单解释为长江和波浪,它们比喻“时光”,即“历史的长河”。这句意思是说“千百年来,许多英雄人物的丰功伟绩都随着历史长河的流逝而变得烟消云散,灰飞烟灭了”。
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用水比喻时光的例子呢? 明确:“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师:苏轼劈头一句,非常有气势。江,直接用一个“大”字来修饰,有一种横空而来的磅礴气势,突出了空间的广阔。那么,千古呢?又突出了什么?
明确:时间的无垠。
师:因此这一句一开始就把赤壁怀古之情置于无限广阔的空间、时间中,长江浩荡,广阔无垠,往昔风流人物也被这滔滔江水冲逝不见。这两句似乎很熟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三国演义》的片头曲,这段歌词就在小说《三国演义》的开篇。大家看看,这两句,跟苏轼这两句几乎完全一样,“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是“大江东去”,“浪花淘尽英雄”就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样不一样?咱们就用《三国演义》的这两句来代替、来改写苏轼这两句吧,看看行不行。把“风流人物”换成“英雄人物”,大学觉得可以不可以?如果“风流人物”就等同于“英雄人物”,那么,苏轼何必不干脆用作“英雄人物”呢。在苏轼的心中“风流人物”就是不同于“英雄人物”,究竟怎样不同,我提醒接着往下看。“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里已经把前两个句子具体化了,怎么具体化的?分别看看。
明确:“大江”具体化为“故垒”,“千古”具像化为“三国”,“风流人物”具像化为“周郎”。
师:如果说,前面是大场景、远景,而这里就是„„
明确:小场景、近景了,如同镜头拉近了。师:“故垒”是“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赤壁”就不是周瑜跟曹操打仗时的那个赤壁了。那个“赤壁”在哪里?请同学们看课后注释①。明确:在湖北蒲圻。
师:也就是说,苏轼游览的不是真赤壁。不是真赤壁,苏轼还怀想什么古人呀,这不有点做伪吗?不对,实际上,苏轼是知道他所游览不是真正的赤壁的,“人道是”三个字就特意说明“是人们说”,不是“我以为”。大家再考虑,这个地方能不能改成“周瑜赤壁”? 明确:不能,“周郎”给人一种年轻的感觉。
师:“郎”字,显得特别年轻潇洒。大家再想想,人名与地名相提并论,即“周郎赤壁”,有什么特别意义吗?赤壁在赤壁之战前闻名吗?不闻名。赤壁是因为周瑜才闻名的。反过来说,周瑜因为在赤壁指挥了赤壁大战,才名垂千古的,是赤壁让周瑜留名的。那么,“赤壁”是一种什么景观呢?接下来就进行具体描
沭阳如东中学文科类校本教程《宋词鉴赏》------选Ⅱ教学内容
写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大家考虑,这三句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譬如,“乱石穿空”是从形角度写的,写出了石头那种奇形怪状,那种参差交错。只有这样来写石头,才能写出战场的景观特点。
明确:“惊涛拍岸”是从声音的角度来写。“驚”的意义,是“驚馬”的意思,如惊马一样的波涛,拍击着岸边,非常凶猛,非常暴烈,翻江倒海,这是一江怒涛。师:考虑,这两句分别从什么视角来写的。明确:“乱石穿空”是仰视,“惊涛拍岸”是俯视。
师:一个往高处写,一个往低处写。而“卷起千堆雪”是往深处写,写颜色。穿空、惊马一样的波涛、浪花如雪,都是往极处写。这样,由岸边到江面,由江面到大江深处。“赤壁”古战场的雄伟、壮丽、波澜壮阔的画面就形成了。所以,紧接着一句――“江山如画”是对前三句的概括,“一时多少豪杰”是对下阕写人的开启。“如画的江山”是一个舞台,是风流人物活动的一个舞台,在某种程度上,是如画的江山蕴育、塑造了风流人物。“一时”,指的当然是三国这段时期,而下片就集中笔墨描绘周瑜。上片描绘了一种雄奇壮丽的景观,下片主要塑造的是周瑜这个人。
师:试着修改一下原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我们能否把“公瑾”换成“周郎”,能否把“初嫁”换成“出嫁”。
明确:不能换。公瑾是字,这里带着尊敬的态度去写。而且再用“周郎”就与前面重复了。初嫁,是刚刚出嫁,而“出嫁”则没有这种刚出嫁的意思。
师:有句话,新婚燕尔!这里就突出强调小乔的年轻,刚刚嫁给周瑜,周瑜还在度蜜月呢!如果用“出嫁”,那就体现不出是小乔,而是老乔了。可是,这里,苏轼是真的“错”了,在指挥赤壁之战的时候,小乔并不是刚刚嫁给周瑜,而是已经嫁给周瑜十年了。赤壁之战是建安十三年发生,而小乔嫁给周瑜是建安三年。已经真的不是小乔,的确是老乔了。大家主要考虑一下,此处,苏轼恐怕不是真的不知道小乔已经嫁给周瑜十年了,那么,苏轼为什么非得那样写不可呢?是不是还是强调周瑜仍然沉浸在热恋当中?情感如火,十年依然,十年不减。这种理解,贴近但是不准确。其实,苏轼这里是故意做错,有意如此去写。大家是否忘了开头我提的4个字,为什么苏轼偏偏用“风流人物”,而不用“英雄人物”。
明确:“风流人物”就是跟美女与英雄有关,是用美女来陪衬英雄,说明周瑜是特别懂得情感的,是懂得爱情的。
师:在苏轼心目中,只会冲冲杀杀的,不能算作“风流人物”,“风流人物”须得有儿女情长,懂得感情,懂得爱情,他不但要有武胆,还得要有柔肠。也就是美女陪衬英雄。所以,苏轼这里故意把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战,跟十年前的周瑜的燕尔新婚放在一块来写,突出自己所敬佩所向往的周瑜“风流人物”那“儿女情长”的一面。“英雄人物”似乎只让人们想到了英勇顽强、刚毅果决、坚忍不拔,那样一种豪气,一种气概。就如同词中四字写英雄气概。哪四个字?
明确:雄姿英发。师:“雄姿英发”描写的又是风流人物的另一面,即英雄气概的一面。那么“羽扇纶巾”说的是“风流人物”的哪一面呢?“羽扇纶巾”实际不是武将的装扮,而是文臣的装扮。
明确:表面上写周瑜的外在装扮,其实以此来写周瑜智慧与聪明的一面。如果说,前面两句“雄姿英发”和“小乔初嫁了”,写周瑜既有刚,又有柔的话,那么,后面两句,“雄姿英发”与“羽扇纶巾”,就是写周瑜什么呢?
明确:既能文,又能武。
师:这样,我们就已经把“风流人物”解释清楚了。苏轼心目中所敬仰、所向往的,就是要做周瑜那样的刚柔相济、文武双全“风流人物”!一个真正的男人就应该像周瑜那样有很多面,七匹狼男装就这样说了:男人不止一面,有英雄面,童心面,领导面,温柔面等。在座的男生们,今天,你们要秀哪一面呢?接下来,苏轼仍然围绕着周瑜进行细致描写,“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如果说前面几句属于正面描写的的话,那么,这一句就应当属于„„
明确:侧面描写。用“樯橹灰飞烟灭”来衬托他的指挥艺术。“谈笑间”与“樯橹灰飞烟灭”是对比。前面十分轻松,跟玩似地,后面就出现了那么强烈的效果。
沭阳如东中学文科类校本教程《宋词鉴赏》------选Ⅱ教学内容
师:回顾历史,回到现实,作者却说“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体会呢?请大家结合写作背景来分析。他笑,笑的是什么呢?
明确:笑自己老大无成,居然与周瑜相提并论。
师:周瑜那么年轻就建功立业了,使作者联想到自己壮志未酬,贬官黄州,两鬓斑白,无所建树,不免感慨万分。于是悲从中来,发出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感叹。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相关内容和宋词的流派;了解词人柳永、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的词作代 表及各自的风格特征。
2、背诵这四首词,感受豪放派词与婉约派词的不同风格特征。
3、掌握《雨霖铃》情景交融的写法,能够赏析名句。
4、体会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景物描写和人物形象反映出来的豪放性特征。
5、掌握《声声慢》词中意象的特定含义和叠字连用所渗透出的感情。
6、体会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典的写作手法及其意义。教学过程:
声声慢
【导入语】
在中国词坛上,有一位才情出众的女词人,她的词作哀婉凄美,打动了无数后人,她就是李清照。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她的杰作《声声慢》。【李清照介绍】
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天资卓越,不到十一岁,她的诗文已被父辈晁补之等人所称赞。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母王氏也工文章,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她与丈夫都喜好读书。他们节衣缩食,省下钱来买书。他们起书库,造书橱,收藏之富,冠绝一时。于是买书、藏书、校书,几乎成了书痴。李清照结婚之初,北宋已濒临危亡的边缘。钦宗靖康元年,即李清照42岁时,金兵攻下汴京,徽钦二帝被俘后,朝廷南迁,北宋灭亡,赵明诚时在山东做官。
沭阳如东中学文科类校本教程《宋词鉴赏》------选Ⅱ教学内容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瑞脑:香料 金兽:香炉 纱厨:纱帐”。【写作背景介绍】
《声声慢》是她晚年的名作,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
【赏析】
师:李清照的《声声慢》这首词非常有名,不仅在国内得到了极高的评价,还流传到国外,被法国诗人克洛岱改写为《绝望》。在我板书这首诗时,请同学们将课文自由诵读两遍。
绝望
(法)克洛岱
呼唤!呼唤!
乞求!乞求!
等待!等待!
梦!梦!梦!
哭!哭!哭!
痛苦!痛苦!我的心充满痛苦!
仍然!仍然!
永远!永远!永远!
心!心!
存在!存在!
死!死!死!死!
师:请大家齐读一下。这两首诗都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呢?
生:痛苦,绝望,悲伤,忧愁,寂寞。
师:这两首诗词表达的情感是相同的,但表达的方式(或抒情的方式)很不相同。能说说有什么不同吗?
生:《绝望》直露,号叫,直抒胸臆,声嘶力竭,未选取任何意象。《声声慢》较为含蓄,多避免直接抒情,借事借景抒情,讲究言外之意,言外之旨,讲究意象的选择,含蓄蕴藉„„
小结:改写的诗,完全抛开了原作所有的自然意象而只剩下抽象概念的声嘶力竭的呐喊,显得直白浅露,并显得情感“泛滥成灾”。尽管痛苦绝望的情感(愁绪)是相同的,但已面目全非了。倘若李清照知道了,一定不会承认这是自己作品的改写。
师:一般地说,诗歌讲究含蓄蕴藉,讲究把所要表达的情感艺术地表达出来。而到了情感最深最浓的时候,也可以极明确、极直接地表达。《声声慢》里词人要表达的情感是愁(痛苦、绝望),这在词里也有极明确、极直接的表达。那么本词哪一句直接表现了词人的愁绪呢?词眼是哪一个呢?
生:这次
沭阳如东中学文科类校本教程《宋词鉴赏》------选Ⅱ教学内容
明确:晚风急,说明风劲、风猛,给人一种非常凄寒的感觉。
③过雁:为何说是旧相识?在李清照的哪首词中也写到雁?为何是“正伤心”?
明确:秋天大雁由北往南迁徙,而李清照也是由北方人流寓南方,所以说是旧时相识,这里抒发了对家乡的怀念(大雁是从北方飞来的,是从她故乡的方向飞来的,看见大雁,很自然的就会想起故乡)。李清照在《一剪梅》中写过“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以前尚可鸿雁传书,现在丈夫已死,家人疏散,就算是有千言万语,也无人可托,无处可传,内心已是永远的绝望。在急风、淡酒,愁绪难消的情景中,本来就正在伤心之中,偏偏“旧时相识”在异地相逢,更增加了词人的天涯沦落之感。
④黄花:黄花是什么花?写黄花要表现什么?
明确:菊花,菊花憔悴得很,就好像她自己一样。她在《醉花阴》里曾写过“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从“有谁堪摘”我们可以推想,以前她和丈夫或亲人是曾经共赏过菊花的,而现在黄花都憔悴了,还是无人与自己摘花共赏,这里表现的是孤独、忧伤。
⑤梧桐细雨:梧桐细雨在一起通常象征着什么? 明确:“梧桐雨”是一个引发愁思的事物,点点滴滴,虽然细碎却始终不断,落在梧桐树叶上,也深深打在词人的心上。如温庭筠的《更漏子》有“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小结:作者选取的“淡酒”、“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意象,文化底蕴都非常的丰厚,表现愁绪都特别的典型。这些意象的运用使她的愁绪具体化,形象化了,比之克洛岱声嘶力竭的呐喊,能带给人更多的艺术想象,更美的艺术享受。
师:这首词中,有一句形式很特别,是哪一句呢? 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师:寻寻觅觅,诗人在寻什么?联系我们前面介绍的她晚年的生活状态思考一下。
生:她在寻找年轻时的美好生活和精神的支柱。因为她晚年境遇非常凄惨,国破家亡,丈夫死了,独自寡居,大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也丢失了。
师:那么,她寻觅到了吗? 生:没有。
师:她不但没有收获,反而更觉得周围冷清,这是她寻觅的结果。那么“凄凄惨惨戚戚”呢?又是写她的什么?
生:是她心里的感受,觉得自己非常凄惨悲伤。
师:所以这三句依次写动作、结果、感受,词人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东张西望,要找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凄凄惨惨戚戚——是“寻寻觅觅”的感受,奠定了全词悲苦愁绝的感情基调,同时与末句呼应。由此可见,本词开篇就见愁,结尾又点愁,愁绪满溢于全词的字里行间。可以说,愁这份情感,从古至今,诗人们在不断体味它,他们运用夸张的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李煜将愁变成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江城子》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愁已经物化,变为可以放在江中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照又进一步把愁搬上了船(只恐双溪舴艋zé měnɡ舟,载不动许多愁,董解元则把愁从船上卸下,驼在马背上(《西厢记诸宫调》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驼也驼不动),到了王实甫,又把愁从马背上卸下来,装在车子上(《西厢记》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相关内容和宋词的流派;了解词人柳永、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的词作代 表及各自的风格特征。
2、背诵这四首词,感受豪放派词与婉约派词的不同风格特征。
3、掌握《雨霖铃》情景交融的写法,能够赏析名句。
沭阳如东中学文科类校本教程《宋词鉴赏》------选Ⅱ教学内容
4、体会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景物描写和人物形象反映出来的豪放性特征。
5、掌握《声声慢》词中意象的特定含义和叠字连用所渗透出的感情。
6、体会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典的写作手法及其意义。教学过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导入语】
在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们说过苏轼是豪放派的开山之祖,和他齐名的另一位豪放派词人是辛弃疾,合称“苏辛”。而且在本课所选的四首宋词中,我们学习了两首婉约派的词作,一首豪放派的词作,现在再学习一首另一位豪放派代表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济南人,在宋代词坛上,和李清照(易安居士)合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已经被金人占领,他从小就立下抗敌救国的雄心壮志,21岁时组织了一支二千多人的队伍起义抗金,后率众加入耿京的起义军,并任“掌书记”。辛弃疾建议耿京主动与南宋联系,在奉命去南宋期间,叛徒张安国杀害了耿京挟众降金。辛弃疾北归以后,率众勇闯敌营,活捉张安国,并号召了上万名士兵一起投归南宋。归南宋后,辛弃疾历任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的安抚使。在任上,实施了一些利国利民的措施,但屡遭当权者疑忌打击,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一带近二十年。晚年曾任知镇江府,在此期间,积极为北伐做准备,反对轻举冒进,因与当权者不合而落职,1207年病逝,据说临终时,还大呼“杀贼”。辛弃疾的词作数量居两宋之冠,留存六百余首。题材广泛,其中抒写抗金复土、倾诉壮志未酬的愤慨作品,是其精华部分。【写作背景】
本词作于1205年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此前,他已被闲置了近二十年,后来,宰相韩侂胄用事,重新起用辛弃疾。辛弃疾本以为终于有机会一展抱负,实现雪耻复国的愿望,但这位裙带宰相是有目的的,就是急于北伐,起用主战派,以期通过打败金兵而捞取政治资本,巩固在朝势力。精通兵法的辛弃疾深知战争决非儿戏,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他派人去北方侦察后,认为战机未成熟,主张暂时不要草率行事。哪知,韩侂胄却猜疑他,对他的正确主张不予采纳,并且贬他为镇江知府。作者对此看在眼里,忧在心里,登亭怀古,忧虑当前局势,感慨自己到老还不能施展才略为国效力,字里行间充满着抑郁不平的苦闷和愤慨。【赏析】
师:本词与其他词作相比,在写法上最大的特征是什么? 生:用典。
师:那么,什么叫用典呢?它有什么好处?
明确:典故就是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和事物,典故在诗文中会启迪大家一些人生道理和做人方式!它总是蕴涵着很深沉的文化内容,它的背后,常常牵涉着一股深沉的底蕴——深情的,或者哀惋的,或者壮烈的,或者凄惨的故事。使用典故必然地将唤起词人与典故蕴涵相应的感情的共鸣,可使诗文文情隽永,含蓄深刻,从而更能增加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感人效果。
师:本词用了几个典故?词人运用这些典故的用意是什么?
①孙权:对孙权的追慕和钦羡,实际上是慨叹南宋没有英雄,表达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和对他们昏庸无能的讽刺。
②刘裕:向往刘裕的英雄业绩,慨叹南宋政府苟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明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
③刘义隆:借古讽今,讽刺统治者急于战功而导致失败,也含有委婉劝阻的作用,暗指伐金要做好充分准备,不能草率行事,否则重蹈前人覆辙。
④佛狸祠:表达了对统治者长期“和戎”媚敌的不满,流露出自己的隐忧——江北各地沦陷已久,如果不迅速谋求恢复,沦陷区人民就会安于异族统治,忘记自己是宋室臣民。
⑤廉颇:作者以廉颇自比,表示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忠。但朝廷一味屈膝媚和,又有谁会想到自己呢?
沭阳如东中学文科类校本教程《宋词鉴赏》------选Ⅱ教学内容
表达了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小结】
这首词追怀了英雄孙权、刘裕,表达对英雄业绩的向往和对苟安偷生的南宋统治者的愤慨;又陈古警今,借刘义隆失败的历史教训,警告侂胄不应草率对敌用兵;借廉颇自况,抒发对南宋统治者的愤懑。词中多用典故,所有选用的典故,都和词的思想感情密切相关,贴切自然,使词义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含蓄深刻,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第二篇:沭阳如东中学体检工作方案
沭阳如东中学高考体检工作方案
一、成立体检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樊志瑾
副组长:洪兵、郭永生 成员:各班班主任 车辆安排:高安军
飞行员体检负责人:姜鹏松(3月1日)
二、明确体检时间、地点
2月29日上午(420人):1、2、3、4、5、15、16班(上午6:40到达,6:10上车)
2月29日下午(359人):6、7、8、9、17、18班(下午12:30排好队,12:00上车)
3月1日上午(427人):10、11、12、13、14、19、20班(上午6:40到达,6:10上车)
地点:仁慈医院
各班上车的车牌号,待定。
三、熟悉流程
1、学生到达医院后,在医院前排队(事先班主任要分组,20人左后,男女分开)。每位学生手上拿一张填好学校、班级、考籍号、姓名的体检单(小),小组长拿体检信息卡(大),学生根据组长手中体检卡的上下顺序排队(然后体检过程中一直是这个顺序,各小组学生要记住自己的小组长,体检过程跟着组长走。)
2、在教育局办事员的组织下,进入一楼抽血,结束后到二楼透视。
3、再回医院前集中整队等待。
4、在医护人员的安排下,进入七、八、九楼领取送检证,进行体检(班主任要维持纪律,提醒学生不得漏检)。
5、各科检查结束后,到二楼主检室,进行全面审核,医生根据体检表清点人数,学生被点到名字后体检才结束,方可离开。
6、学生回医院楼前集中,班主任清点人数回校。
四、班主任要做的几件事情 体检前:
1、组织学生学习《考生体检守则》,务必要告知学生注意的事项。见《沭阳县2016年高考体检工作备忘录》第2页。
2、体检前几天提醒学生开始不吃油炸食物,饮食要清淡。
3、分好小组,安排小组长。上车前,小组长将组内学生的体检信息卡(大)拿手上。体检信息卡中的既往病史,要求学生事先填好,其中有残疾证的,或者肉眼能看出来的病填一下,其他不填。
4、体检表(小)上写上学校、考籍号、班级、姓名等信息,体检时每人拿一张。
5、不通知家长体检一事,不需要家长送检。
6、提倡带一本书去看看。
7、纪律教育:文明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乱走动,不在医院门口买吃的东西。安全教育:乘车安全问题。体检时
清点人数,维持纪律,校核身份,处理突发事件。全程参与管理,不得请假,处理私人事情。体检后
1、清点人数安全送回。
2、有问题的,复检听通知。
3、关于残疾生。详见《备忘录》第4页。
沭阳如东中学体检工作总结
一、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为确保体检工作的有序、顺利、安全开展,学校成立了以樊书记为首的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责任,分工到人,责任到人。会议结束后,工作方案、车辆安排等各项工作相继落实。
二、培训到位,思想重视
一是抓班主任培训,学校利用晚自习时间专门召开班主任会议,将各种材料复印后发给班主任,并进行了细致的体检工作培训,认真学习了《沭阳县2016年高考招生体检工作备忘录》《体检会议强调的有关事项》《沭阳如东中学体检工作方案》《送检注意事项》等文件,让班主任熟悉工作流程,掌握体检工作中的注意点,同时强调了工作纪律,签到了工作责任状,让班主任首先重思想上重视这项工作。二是抓学生培训。各班按照学校要求,召开专题班会,班主任带领学生学习了《考生体检守则》,将遵守纪律、服从管理作为第一要求来强调。
三、落实到位,工作有序
我校在体检工作中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年级领导全程在岗,班主任全程在岗,陪同学生,按照要求管理学生,协助体检工作人员开展工作,体检工作得以有序开展,圆满完成。
存在问题:
1、早晨时间比较紧,学生这种时间观念不强,而从宿舍区到上车地点距离有点长,所以导致第一天到达医院迟到了10分钟。
2、第二天一个班级班主任理解有误,小组不超过20人,理解为20人左右,导致有一个小组人数过多,达到27人,没有分成两组。这些问题说明,我校在明年体检工作需要更加细致更加严谨的态度去对待。
第三篇:沭阳如东实验学校家委会成立大会主持词
沭阳如东实验学校
家长委员会成立大会主持词及会议程序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家长、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金秋十月,处处丹桂飘香;魅力校园,令人神清气爽。在这秋意正浓,收获正旺的美好时刻,沭阳如东实验学校迎来了最真诚、最珍贵的公安派出所领导和家长朋友代表!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在主席台就坐的各位领导和家长代表。
沭阳县公安局园区派出所所长杨红霞同志 山东商城副总经理周向群同志 沭阳县城管局副局长王震同志 沭阳第一实验小学舒静老师 沭阳县妇联巾帼志愿队队长徐艳同志 沭阳县庙头镇规划办张士东同志 沭阳县南关幼儿园园长桑锦丽同志 沭阳县第二实验小学石丽老师 沭阳如东实验学校校长康承满同志 沭阳如东实验学校副校长缪小健同志 沭阳如东实验学校副校长于晓红同志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领导和家长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在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和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家长的关心支持下,我校于9月1日正式开学,一个多月来,工程建设进度加快,教学教学秩序井然,全体师生精神振奋,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正在努力放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效应,为推动沭阳初中教育加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为了进一步实行依法治校,不断拓宽办学渠道,增强多元办学的质量与效益,创新搞活“家校共育”的模式,将学校办成“百姓满意的学校”、“学生喜欢的学校”,我们于2011于9月20日正式筹备聘请法制副校长和成立沭阳如东实验学校首届家长委员会,这是我校走多元化办学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学校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发展的新起点。
今天,在座的各位家长代表,都是由班主任推荐,学校审核通过的,有思想、有爱心、有责任心和很高素质的家长。可以说是我校2000多名家长朋友中的巾帼豪杰!我们今日的相聚,正是为学校明日的勃发蓄积能量;我们今日的集会,恰是为学校师生的成长助一臂之力。
下面我宣布,沭阳如东实验学校家长委员会成立大会及法制副校长聘请仪式正式开始:
第一项:请我校于校长宣读《沭阳如东实验学校家长委员会工作章程》,《沭阳如东实验学校家长委员会选举办法》。
第二项:请缪校长说明家长委员会产生过程,宣读成立家长委员会文件。
第三项:有请学校领导为家委会成员颁发聘书。
家长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沭阳如东实验学校:打开大门,用积极正视的方式欢迎家长的监督和检查;敞开心扉,用诚心实意的态度换取家长的理解和拥护,努力实现家校联手,共育英才的战略目标!下面进行会议第四项议程:请家长委员会代表周向群同志讲话。大家欢迎。
谢谢家长们对我们的理解和支持,有了你们的理解,我们的各项工作才更有活力;有了你们的支持,如东实验学校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加大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力度,不断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按照上级要求,我校还特地聘请了园区派出所领导为我校的法制副校长。
下面进行会议第五项议程,请康校长为我校法制副校长杨红霞所长颁发聘书。
会议第六项议程:有请法制副校长杨红霞同志讲话,大家掌声欢迎。谢谢杨所长。相信在杨所长的鼎力支持下,在在座各位的密切配合下,我校的法制建设工作定会登上新台阶,创造新特色。
会议最后一项议程:请我们沭阳如东实验学校校长康承满校长讲话。大家欢迎!
刚才康校长为我们介绍了学校举办家长委员会的目的、意义以及我们学校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规划等。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已不仅仅只是学校社会的责任,也是每一位家长应该重视的问题,只要我们学校家庭能互相沟通、互相合作,用科学的方法,智慧的方法教育我们的孩子,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一定会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各位领导、各位家长、各位老师、同学们,沭阳如东实验学校是一片智慧的热土,在这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学校,我们将秉持“老师幸福工作,学生快乐成长” 的办学宗旨,瞄准“全省领先,苏北一流”的办学目标,大力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讲奉献、特别善协作、特别肯钻研”如东教育精神,凝心聚力谋发展,开拓创新树品牌。让我们共同努力,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将学校打造成为环境优美、安全和谐、设施齐全、师资优质、管理精致、质量一流、特色鲜明的全省领先、苏北一流的现代化实验学校。
今天的会议到此结束,祝各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
第四篇:地方课程教案2
地方课程教案——可怕的火灾
一、课名:可怕的火灾
二、类别:地方课程
三、探究性地方课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围绕问题开展探索性的活动,从而培养学生质疑、探疑、解疑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手段去收集、查找、选择、组合信息。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实践能力
四、探究性地方课准备
教师、学生借阅相关书籍,准备上网查找资料等
五、学习实施方案
学习内容:可怕的火灾
组织形式:质疑——探疑——交流
评价方法:目标评价——师生互评——小组交流评价
六、探究性地方课操作过程
第一阶段 质疑——问题的提出与产生
时间:1课时
目的:
1、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2、引导学生搜集信息的各种方法
组织形式:教师启发引导、讨论、填表、归纳问题
七、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
引导学生提出自己关心或想了解的问题,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
1、老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特殊的号码,它们都有什么作用?
2、出示卡片:“114、120、110、119”,引出“119”火警电话。
3、老师:消防叔叔接到“119” 火警电话,就会立即赶赴火灾现场施救,下面请看一段录像片(看课件)看完后,请说说你的感受。
4、先充分谈有关火灾的危害性,随机板书:“可怕的火灾”。
(二)学生质疑,成立研究小组
1、老师:你们想进一步了解火灾哪些知识?
2、分组交流讨论。
3、集体交流。
4、老师疏理学生问题。
归纳:(1)火灾发生的原因?(2)有关灭火的方法。
(3)怎样自护自救。(4)怎样预防火灾的发生。
5、老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关火灾的问题,能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6、老师:现在我们就成立908研究所,你们就是小研究员,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小组。
(三)合作讨论,引导学生学习搜集信息的各种方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1、学生自由组合,合作讨论准备研究的问题,填写研究计划表,定小组长。
2、分小组汇报讨论的情况。
3、学生讨论平时获取知识的方法。
4、集体分流,先说出各种方法。
5、老师小结:搜集资料,获取信息方法有很多,同学们刚才所说的参观、访问、做实验、上图书馆、书店查找相关读物,上网站查资料。另外,我们还可以从报纸、杂志、广告、电视、电影中搜集信息。
6、老师介绍两种方法:①问卷调查法。②表格填写法。
(四)总结研究,布置任务
1、老师:通过对火灾的研究,大家掌握哪些学习方法?
2、学生:(1)如何提问题。
(2)如何制定计划。
(3)如何与其他人合作。
(4)寻找相关的科学知识的途径和方法。
3、老师:这就是老师给你们的一把金钥匙,有了这把金钥匙,平时你们学习和生活中观察到的并且感兴趣的现象或问题都可以去研究并得到解决。
4、老师:下课后,请大家利用课余时间,小组合作把资料袋封面,设计出自己的特色,我们将在下个星期开个“信息交流会”,同学们从各个渠道搜集的信息进行交流、选择、整理。
教学反思:
地方课程,它是以“学会生存,学会学习”为目标,以学习者的兴趣与关心等内部动机为基轴,在课题学习中不受学科分科束缚。通过实地调查,亲身体验,信息技术的应用等过程综合运用各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开展问题解决活动,通过交流、协作等活动,促进问题解决能力和信息活用能力的伸展,使得学生学习得到深化、扩展,创造与他人的协作化和共有化,实现学习者的生产性学习。
在本节课中,根据综合学习具有的特征,培养学生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信息资料的收集和处理能力,参与意识、探索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唤醒。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心、动行,并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寓于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探索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发展;通过主体的、实践的、探索的、体验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达到一个整体的综合教育。培养学生在新时期环境下的新学习品质,从而提高学生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通过实践,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在“开放”中锻炼自己的体力;在“开放”中开阔自己的眼界,在“开放”中实践着学习做时代的主人。让孩子既有书本的知识,又有实践生活中取得的知识;既有掌握知识的能力,又有运用知识的能力;既有自己的“主见”,又善于吸取别人的“他见”,富有活力。强调尊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每个孩子在选择中获得成功,给学生带来真正自主训练、自主设计和自主活动,带来了任“雏鹰”自由飞翔的广阔天地。在本节课中,根据综合学习具有的特征,培养学生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信息资料的收集和处理能力,参与意识、探索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唤醒。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心、动行,并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寓于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探索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发展;通过主体的、实践的、探索的、体验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达到一个整体的综合教育。培养学生在新时期环境下的新学习品质,从而提高学生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第五篇:校本课程教案2
初唐四杰2
一、卢照邻
卢照邻年少时,从曹宪、王义方受小学及经史,博学能文。高宗永徽五年(654),为邓王李裕府典签,甚受爱重,邓王曾对人说:“此吾之相如(司马相如)也。”高宗乾封三年(668)初,调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秩满,漫游蜀中。离蜀后,寓居洛阳。曾被横祸下狱,因友人救护得免。后染风疾,居长安附近太白山,因服丹药中毒,手足残废。由于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及长期病痛的折磨,他终于自投颍水而死。
最著名的作品是《长安古意》,这篇歌行通过对汉代长安的描写,反映了唐代长安的盛况:大道小巷纵横交错,官禁侯府比宅相接,玉辇宝盖川流不息,帝室王公竞争豪奢。全诗辞藻艳丽而能厕以清词,并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叠字、顶针格、复沓层递句式等,加强了音韵铿锵的节奏感。读来声调圆转,“抑扬起伏,悉谐宫商”,气势充沛,力量雄厚,可称其言长篇之极致。
长安古意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百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啼花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梁家画阁天中起,汉帝金茎云外直。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双燕双飞绕画梁,罗纬翠被郁金香。片片行云著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幰没金堤。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唯见青松在。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昭君怨
合殿恩中绝,交河使渐稀。肝肠辞玉辇,形影向金微。
汉地草应绿,胡庭沙正飞。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归。
这首五言律诗以琴曲旧题写,属对工整,音韵和谐。“汉地草应绿,胡庭沙正飞。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飞。”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诗人构思精巧,用词准确而贴切。卢照邻一生怀才不遇,屡屡遭受谗言和诽谤甚多。此诗明里哀叹昭君之不幸,实则是对自己郁郁不得志的一生发感慨
二、骆宾王
骆宾王诞生于浙江义乌的一个书香之家。骆宾王7岁能诗,有“神童”之称。
据说咏鹅诗就是此时所作:“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的一生是充满悲剧的。“少年落魄,薄宦沉沦,始以贡疏被愆,继因草檄亡命”。这四句话可以概括骆宾王的一生。骆宾王对自己的遭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更使得诗人陷入了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于易水送人》就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这种心境。
于易水送人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诗歌的前两句描写的是燕太子丹送别荆轲的画面。“壮士发冲冠”,用来概括那个悲壮的送别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荆轲的深深敬佩之情。后两句是全诗的中心,它寓情于景,景中带比,不仅意味着荆轲那种不畏强暴的高风亮节,千载犹存;而且还隐含了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整首诗读起来给人一种荡气回肠之感,抒发了一种抑郁难申的悲痛。
公元678年,骆宾王时任侍御史,因为他对武则天相当不满,所以屡次上奏批评她,把武则天惹怒了,结果便以贪赃罪名使他下狱。在狱中骆宾王写下了一首传唱千古的名诗《在狱咏蝉》:
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在我国古代,蝉被视为高洁的象征,因为它高居枝上,餐风饮露,与世无争。因此古代很多诗人咏蝉,有的借以歌颂高洁的品格,有的寓意感慨身世的凄凉。如“清心自饮露,哀响乍吟风。未上华冠侧,先惊翳叶中。”(李百药《咏蝉》)“饮露非表清,轻身易知足。”(褚澐《赋得蝉》)“ 烦君最相惊,我亦举家清。”(李商隐《蝉》),在不同身世经历的诗人笔下,平凡常见的蝉各具性灵,仿佛是品格高尚的高士形象的化身。而在历代鳞次栉比的咏蝉诗中,最受称颂、广为流传的就数这道《在狱咏蝉》诗了。
公元684年,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图谋推翻武则天的统治。骆宾王对武则天素有恶感,当然是参加了武装斗争,而且还为起兵写了讨伐檄文,即《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后来武则天镇压了徐敬业的起义,把追随徐敬业的骨干分子都杀了,但却没有消灭骆宾王,因为他奇迹般地躲过了追捕。之后唐政府一直在缉拿他,但却始终不见他的踪影,甚至到现在还是下落不明。
骆兵败后骆宾王的下落,传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被杀。《旧唐书·骆宾王传》,《资治通鉴》卷二O三,都持此说。
(二)逃亡。郄(qiè)云卿《骆宾王文集序》,《新唐书·骆宾王传》,都说兵败逃亡。
(三)投水而死。
张鷟(zhuó)《朝野金载》卷一,说“宾王后与敬业兴兵扬州,大败,投江水而死”。
三、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1、内容的充实与拓展:他们拓新了诗歌的主题和题材,面向广阔的时代生
活,用现实的人生感受恢复了诗中清醒而严肃的自我。
①以寒士的不平批判上层贵族社会,否定了贵族社会秩序的永恒价值。②以匡时济世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为诗歌注入了高情壮思和倜傥之气。③拓宽了诗歌的视野,使之从宫苑台阁走上江山与塞漠,从而便于容纳更为丰富的感情内容。
④在前人偏于游戏性和应酬性的题材中注入人生热情,表现出自我的个性。
2、形式的创新与完善:他们以新的章法和节奏表现出新的情绪,在诗歌语言形式上努力向生活靠近。大体而言,卢骆喜作五七言长篇,尤擅七言歌行一体。卢骆创造性的发挥了七言歌行工丽整练婉转流走的风格,并大大加强了它的抒情性,丰富了表现力,使之成为“极能发人才思”的新体制。王杨则以五言律绝取胜,在语言上更加明净凝练,进一步洗涤了六朝以来繁缛的格调。
四、小结
《旧唐书·杨炯传》: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炯闻之,谓人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当时议者亦以为然。……
杜甫《戏为六绝句》:“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五、板书设计:
初唐四杰————王杨卢骆 王
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诗》 杨
炯——《从军行》 卢照邻—— 《长安古意》 骆宾王——《在狱咏蝉》
六、作业布置:
何谓“初唐四杰”,他们在唐诗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