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除法的初步认识》参考教案
《除法的初步认识》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除法,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
2、能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对学生进行团结互助的教育。
4、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教学难点:
体会除法和平均分的联系。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展台、小棒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新知
男女分组,充分感知连环画的两幅图,编一个数学故事,每组各选一个代表,评出优胜者。
二、探究新知
活动
一、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仔细观察图画,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要求学生能完整地提出问题。①有15只小鹿,每条船能坐3只,救小鹿需要几条船? ②平均每组几只狮子?
③有8只熊,每条船能坐2只,救熊需要几条船?
3、重点解决第1个问题。
①动手操作:学生独立用学具摆一摆。②小组内交流。③全班展示交流。
④对学生的分法和结果表示肯定,引出除法算式,表示:15÷3=5(条)
4、板书算式,介绍除号:÷。这个算式读作:15除以3等于5。
请学生读一读这个算式。并介绍除号是怎样产生的。讲解除号的写法和意义:用一根线把两个圆点分开,就是除号。线的上面和下面都是一个点,表示平均分,所以除法算式是平均分的数学表达。
5、想一想,这个除法算式是怎样表示刚才分的过程和结果?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明确:15表示15只小鹿,除号表示平均分,3表示每条船做3只小鹿,5表示需要5条船。
学生与同桌互相说一说。
6、解决第2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把信息连起来说一说。
①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看一看与第1个题有什么不同? ②列出算式:10÷5= 想一想怎样写得数?引导学生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10是被除数,5是除数,得数2是商。
③结合刚才的问题说说这个算式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交流:被除数10表示10只狮子,除号表示平均分,除数5表示分成5组,商2表示每组有2只狮子。
7、独立解决第3个问题。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第1题:先分一分,再填一填,要注意分的要与算式相符。指导学生做第1个,其余的学生独立作并填写在书上。
第2题和第3题:学生独立分一分,集体订正,指名说算式的意义。思考:这两种分法,结果都一样吗?
第4题:分鸡蛋。看图列式题,渗透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先读图,理解题意,再列式。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篇: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回顾整理》参考教案
《回顾整理》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整理乘法口诀表,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
2、通过学生自己探索感悟,发现乘法口诀的奥妙。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
整理1—9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
发现乘法口诀表的规律,为记忆口诀提供帮助。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这个单元我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
我们不但学会了剪纸,缝沙包还学会了乘法口诀。出示乘法算式卡8×6和6×8等类似这样的算式。老师出示乘法算式卡开火车练习。(强化学生对口决的熟练)同为互相出示口算卡练习。
1、出示乘法口诀表,先让学生在课本中自主完成。全班总结。
2、让学生从口诀表中找出规律。6的口诀有6句,7的口诀有7句,······
几的口诀就有几句。
横着看一行比一行多一句,竖着看一列比一列少一句,全表一共有45句口诀。
9的每一句口诀,积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加起来都得9。
除“一一得一”和每行最后一句口诀外,用其余的口诀都可以算两道乘法题。(这些规律有的学生能自己发现,有得需要引导着让学生来说。)还有学生能发现一些规律只要符合实际情况就应该鼓励!
二、自主练习
补充练习题让学生尝试做各种不同类型的题!
1、数学儿歌。
(1)1只七星瓢虫6个点,2只七星瓢虫()个点,3只七星瓢虫()个点,4只七星瓢虫()个点,5只七星瓢虫()个点,……
(2)1只螃蟹8条腿,2只螃蟹()条腿,3只螃蟹()条腿,4只螃蟹()条腿,5只螃蟹()条腿,6只螃蟹()条腿,7只螃蟹()条腿……
2、对口令
我说算式,你说口诀。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限时作业: 默写口诀。
第三篇: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评课
《除法的初步认识》评课
本节课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巧妙设计,教学过程中既重视了知识生成的过程,又强化了学生的技能。突出表现以下几点:
一、重视学生的操作
本节课以学生操作为主。虽然是学生操作,但每一次操作之前,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知道本次操作的内容及操作后的要求,因此课堂上学生操作不是无序的,而是紧张有序地在进行,这就使操作具有了实效性,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带着问题,动手中又积极地思维,达到动与静的结合,观察与思考的有机结合。
二、重视练习设计
当学生通过操作思考理解了这种分法很公平之后,就及时地放手,让学生用这种公平的方法再帮小熊分一分,学生通过练习,再一次感受到公平的分法,从而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最后让学生用平均分的方法,将6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3份,脱离了生活情境,学生再进行操作练习,由生活到数学,学生的思维上升了一个空间,对平均分的理解也相应地上升了一个阶层。
三、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
数学是严谨的,课堂中的数学语言更要注意准确性。这节课中,注意数学语言的准确运用。如:用10根小棒代替竹笋,分给2只小熊,你能试着分一分吗?象这样的语言有很多,孩子们在无形中就受到了老师的影响,他们在表述时就会不自觉得使用数学语言,并力求语言的准确与精炼。
学生对生活中的平均分是比较熟悉的,但作为数学概念而言,学生要理解平均分应把握每份数与份数,这样在分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明确要把它平均分成几份,然后通过操作得出每份是多少。曲老师重视了每份数而忽略了份数,导致个别学生分的时候略有迟疑。另外,:“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这并不是数学课堂上的经典语句,有些时候需要学生提出,有些时候不需要学生提,老师直接将问题提出也不是一件坏事。
第四篇:二年级数学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水中救援教案
除法的初步认识 水中救援
教学内容:课本第56——58页,除法的简单应用。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
2、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会平均分,会列除法算式。教学难点:会平均分,会列除法算式。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仔细观察画面,看看谁能编出一个数学故事来。
四到五名学生讲述数学故事。通过讲故事、听故事,进一步理解图意。
二、探索新知:
(一)学习“知道一份是多少,求一个数能平均分成几份”的除法
问题:救小鹿需要几条船?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想法表达清楚。方法⑴:用学具摆一摆。
方法⑵:用算式表示 15÷3=(条)小练习: 1、28个枣,每个盘子放7个,需要准备()个盘子。2、16个桃,每人分8个,可以分给()人。
(二)学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除法
提出问题:把10只狮子平均分成5组,每组几只? 方法⑴:用学具摆一摆。
方法⑵:用算式表示——10÷5=(只)小练习: 1、14个橘子,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个。2、8个西红柿,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个。
三、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1。
先让学生实际分一分,在圈一圈,然后再做一做。
2、自主练习2。
先引导学生摆一摆,在练习。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板书设计:平均分
教后反思:学生在计算方面没有掌握技巧,不能熟练地利用口诀来求商。
第五篇:(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除法的初步认识 1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3.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情感,并进一步学习与同学的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写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除法的概念,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6个桃、3个盘子的图片,每个同学还要准备8个小正方体,12根小棒和15个小三角形。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师生合作进行实物演示,揭示“同样多”的含义。教师和3名同学做分铅笔的游戏。教师先说明游戏的要求:要把这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得同样多。
2.让学生观察教师是怎么分的,手中的笔分完没有。使学生知道:老师一个一个的分,每人又分给1支。手中的笔分完了。
3.教师引导全班学生观察: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得几支?每人分得的铅笔数怎样?引导学生明确:每人分得2支,每人分得的铅笔数同样多。板书:“同样多”.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8个小正方体放在自己的课桌上。
(2)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刚才分铅笔的方法把8个小正方体分成4份,每份要分得“同样多”。学生自己边说边摆,实际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操作过程。
(3)教师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
(一)”。
(4)教师请学生观察分得的结果,每份分得的正方体同样多吗?每份是几个?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平均分”,教师板书:“平均分”。
(5)教师出示“8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
教师让学生理解一下“平均分成4份”是什么意思?“每份是几个?”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议一议。使学生明确:(1)平均分成4份就是指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要分得“同样多”。(2)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板书:2)
2.教学例2,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1)教师继续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
(一)”,出示题目:6个桃平均分在3盘里,每盘几个?(板书)
(2)教师提问:“平均分在3个盘里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知道:把6个桃放在3个盘里,每盘要放得同样多。
(3)师生合作分桃子。
① 教师让学生回想分正方体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应先怎么分,再怎么分.在独立思考后同桌讨论。
② 学生用学具自己试着分一分。
③ 学生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同时继续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
(一)”。学生的汇报可归纳为:先把桃每盘放1个,没分完,再把剩下的桃,每盘放一个就分完了。分得的结果是每盘放2个。
④ 师生小结:6个桃,分在3个盘里,每盘分得同样多就是把6个桃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是2个。(板书:2)
(4)归纳概括除法含义:
教师讲述:像上面把8个小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把6个桃平均分在3个盘里,都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里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除法)
3.结合例2,学习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除法的符号是“÷”。(板书:写除号时,先画一横线,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两点要对齐。)
(2)教师问学生“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 这道除法算式怎么列呢?
① 要分的桃是几个?(6个)把“6”写在除号前面。(教师板书:6÷)② 把6平均分成几份?(3份)把“3”写在除号的后面。(板书:3)③ 每份是几?(是2),教师把“2”写在等号后面。(板书:2)
教师让学生对照算式6÷3=2说一下,这道除法算式是怎么列的?可以让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
(3)教师指着“6÷3=2”向学生说明:这个算式叫除法算式,它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这个算式读作:6除以3等于2(板书)。
(4)同学之间互相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并读出算式。
4.教师出示“8÷4=2”,让学生读算式,说算式表示的意思,使学生知道:这个算式读作“8除以4等于2”,表示把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教师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
5.学生自己读书,并完成分桃图。
(1)学生自读教材第40页内容,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学生讨论,师生答疑。(2)引导学生看第40页上小朋友分桃图,可以先说说图意。左图表示一个学生要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右图表示分的过程,虚线表示已经分了的,实线表示没分的。再指导学生用连线的方法,把右图剩下的桃分完。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的方法,还学习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希望同学们课下认真复习,理解掌握本节所学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打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