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智子疑邻》《塞翁失马》教案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教学设计
山东省昌邑市北孟中学
郝朋
教学目标
• 知道什么是寓言,能够说出几个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 • 积累文言知识,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故事内容
• 能用自己的话从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培养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重点
积累文言知识,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故事内容 能用自己的话从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
教学方法 1.力求做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学习方式进行。
2.采用多种有效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用具 准备多媒体课件,内容切合实际,精简实用。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两则中国古代寓言《智子疑邻》和《塞翁失马》 第一环节
板书:《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展示学习目标PPT2(学生读)寓言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呢?他有什么特点呢?看自学指导
(一)PPT3,看明白了吗?给同学们一分钟时间,举手回答。
„„
好,看来同学们知道很多中国寓言故事,学习热情也很高涨。俗话说:文言文,七分在读,三分在品。下面我们就读课本上的两则文言寓言。先看自学指导
(二)PPT4,看明白了吗? 第二环节
目标有两个的内容,一是读懂课文,积累文言字词,特别注意课文下面的注解;二是用自己的话力求生动地复述故事内容。时间是10分钟。行不行?
学生读书„„
(教师巡视,学生读书,查资料„„)能够准确地读出课文的举手。2人读书,其他人评价:包括读音、节奏、语调„„
检查字词,先给大家几分钟,结合注解,自己先试着翻译原文,看看还有那些字词不知道什么意思。不知道的可以求助于同桌或者前后桌。
展示PPT5,把书合上,全会的举手,2人回答,其他评价。(教师评价,明确学习方法)展示PPT6,要求学生背诵。第三环节
展示PPT7,组织学生进行寓意的归纳。两篇寓言,在同一个事件中各有不同的人物,他们怎么看待事情的,他们又各从什么角度思考的呢?这些故事意在告诉我们什么呢?
先自己思考,再与同学交流一下。说出自己的感悟。时间3分钟。同学们展示,教师板书归纳
„„
补充:
一、《智子疑邻》两人的意见都一样且都正确,但富人却对这两人有截然不同的态度,调查了解了整个事情经过后,你会对这个富人说些什么?
积极方面: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消极方面:要注意自己与听话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
二、《塞翁失马》思考的角度:从寓言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从塞翁对这件事的态度来看,从坏事和好事之间的关系来看。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分组合作讨论来探究寓言的寓意。寄托了这样一个寓意——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世上的任何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 第四环节
谈收获。让同学自己谈,今天学到了什么(寓言、字词、故事、寓意„„)。《智子疑邻》告诉我们,判断事情的是非,不能受亲疏感情的影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塞翁失马》告诉我们: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世上的任何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生活就是一本书,让我们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阅读、去领悟生活这本大书吧!
作业展示PPT8 下课。
第二篇:《智子疑邻》《塞翁失马》公开课教案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学会直译课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寓意。
2、加深对寓言的认识,尝试续编和创作寓言。
3、培养学生对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教学难点】
对“祸福相倚”的认识,即在一定条件下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的哲学思想的理会。并能举出生活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例子来。【教学重点】
1、学会查字典注音释词,学会用多种方式读懂文言文,积累文言词汇。
2、掌握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文言文翻译方法。
3、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教学方法】
1、力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
2、采用多种有效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用具】
准备多媒体课件,内容切合实际,精简实用。【课时布置】
一课时。【教学步骤】
一、《智子疑邻》学习
1、全班朗读《智子疑邻》。
2、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其他学生补充修改,个别问题老师解释。
3、再读寓言,教师出示句子,全班齐读并解释加点的词。
4、问题讨论:对正确的意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如何正确对待他人提出的意见或建议?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试概括。
二、《塞翁失马》学习
1、说一个生活中的故事,引出《淮南子》里《塞翁失马》。
2、讲解课文出处,由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门人编写的《淮南子》,故事精短,有较强的思想性,哲理性。
3、教师范读课文。提出背诵要求。教师可亲自背诵课文,以作示范。以激励学生背诵课文的信心。
4、学生分组研读课文,屏幕投影打出生字注音,重点词语的释义填空题。
学生查字典后,在讨论的基础上弄清字词音义,为下步分析和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屏幕上投出故事原文抽掉标点的《塞翁失马》,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这样的好处,叫同学用心记住课文的停顿,并学会文言文句读,感悟文言虚词作为停顿标志,揣测句意。
5、请一个同学上台来主持,全体同学做图配文活动。
电脑屏幕打出十幅剪纸《塞翁失马》图片。每打出一幅,请一个同学根据原文和画面,配套写出有关解说词。时间10分钟。
6、学生在答出原文之后,主持人要学生口头翻译文言文语句。假如有困难老师和同学们可以协助之。要提醒同学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语句要通顺,字字落实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要训练学生字字对译的能力。
7、引导学生初步理清文意,概括《塞翁失马》的寓意。明确:在一定的条件下,事物的祸与福是可以转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能变成坏事。
8、课文内容分析:
这篇文章的主要线索是:失马──将马──堕马──保马(父子相保)情节一波三折,失马──吊之──此何遽不为福
将马──贺之──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堕马──吊之──此何遽不为福乎?
它标明的是在一定条件下的祸福可以转化的。
明确:文章可以分为四层。分别在其父曰“此何遽……乎?“之后,和最后。层意如线索而所归纳的,可以允许学生有自身的概括。
⑴ 下面请几个同学谈自身在生活中碰到的“塞翁失马”,可以放开来谈。不要局限于学校生活。可以是自身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耳闻目睹的事。
这是一个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活动。教师要尽量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给学生们。让学生们充沛享受发言的乐趣。不要把学生思维固定在坏事变好事,好事变坏事这一个思维模式上。
⑵ 讨论后,叫学生写寓言。
教师要引导学生概括学了寓言四则后,寓言的特征。
提供几个参考题目:
塞翁新传──可以发挥同学们的想像,写出课文之外的故事来。
塞翁之子──可以塞翁儿子的身份,联想其后来跛腿之后的生活,他有没有继承塞翁的衣钵。也成为了一个“善术者”呢?他是不是也明白了生活中的祸福关系呢?
也可以写其他的寓言故事.但是要求写出“祸福相倚”这样大致相当的主题。
三、安排作业
1、可以让学生做一些考虑和练习题,然后,课外阅读一本书《中国寓言作品选》可向学校图书馆借。
2、收集学生作品归类整理,以便向学校推荐。
第三篇:寓言四则之《智子疑邻和塞翁失马》讲学稿
2011——2012学佛山十中语文讲学稿
班别: 学号: 姓名: 教学案编号: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科
课题:《寓言四则》 主备: 黄丽 审核:初一备课组 授课:唐华勇
班级:初一(7)班
学习目标:
1、了解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基本特点。
2、理解寓言四则的故事内容,深刻把握寓言的寓意。
3、学习文言文中的词意、翻译、断句
学习重点:文言文字词翻译,了解寓言的特点,理解作品深刻的思想意义。学习难点:学习阅读寓言,掌握多角度领悟其中所包含的深刻道理。资料链接:
1.寓言
一、导语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昨天,我们学的是古希腊的寓言,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国古代寓言两则。中国古代有许多这样的寓言,它们就像珍珠一样散布在古代思想家的作品中,它们作为论据来阐明事理,非常具有说服力。如:《智子疑邻》选自《韩非子》。《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学生齐读两则。
1、翻译句子并解释加点字(1)宋有富人,天雨墙坏()。.(2)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3)其邻人之父()亦云()。..
一共5页,第1页 2011——2012学佛山十中语文讲学稿
(4)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5)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马无故亡()而入胡。...(6)人皆吊()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为福()乎?” .....(7)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8)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9)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10)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11)近塞之人,死者十九()。..(12)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分别朗读与翻译:找学生串译(教师展示)
二、研讨·探究
三、学生朗读课文。订正断句。
四、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五、《智子疑邻》
⑴ 宋人家被盗的原因何在?(用原文语句回答)
⑵ “其邻人之父亦云。”中“云”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⑶ 被盗后,宋人对两人有何不同的态度?
(4)对相同的正确的意见,宋人为何智子疑邻?
(5).请归纳出本文的寓意?(提示:注意从多角度归纳)
一共5页,第2页 2011——2012学佛山十中语文讲学稿
六、多角度归纳寓意
1、先引导学生读课本188页钱钟书伊索寓言新解,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发表见解。
《智子疑邻》
就其父的角度而言,寓意是凡事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能凭主观感受(偏见)去判断是非;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提醒我们要善待给自己提意见的人。
就其子的角度而言,寓意是向别人提议要注意关系的疏密,关系不够深,则正确的建议也不会得到好的结果;
就邻人的角度而言,寓意是向别人提意见,要注意自己与听话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
《塞翁失马》
(1)感知文意。
事件 邻人 其父
失 马── 吊 之──此何遽不为福
马── 之──
马── 之──
(2)这则寓言寓意是什么?
(3)好事坏事能转化吗?举例说说好事、坏事在什么条件下转化?
这位失马的塞翁,不以众人之“吊”为忧,不以众人之“贺”为喜,在复杂的现实面前,沉着冷静,方寸不乱,既看到了“祸福同门,利害相邻”,也看到了“祸福相转而相生”,充分地体现了道家“淡泊无为,蹈虚守静”的心态。这种祸福相依、利害相伴、且能“转而相生”的观点是符合辩证法的。
好事与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要辩证地看待事物。
教育人们看事物要有辩证的态度,努力将坏事变成好事。遇到事情要有平常心态,遇祸遇福都要沉得住气。
一共5页,第3页 2011——2012学佛山十中语文讲学稿
五、扩展阅读
课件打出成语:郑人买履、买椟还珠、画蛇添足、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等,让学生讲讲这些故事及寓意。
课堂检测:
1、解释加点字 天雨墙坏()不筑()..
2、断句
3、翻译句子
课外拓展: 疑邻盗斧
原文:人有忘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俄而,掘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翻译:有一个人丢了一把斧头,心里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去了。看他走路的姿态,像是偷了斧头的样子;看他脸上的神色,也像是偷了斧头的样子;看他讲话的神情,还像是偷了斧头的样子。
不久,这个人到山谷里去掘地,找到了自己丢失的斧头。隔了几天,再看邻居的儿子,一举一动,面目表情,都不像偷斧头的样子了。
含义:这则寓言说明,主观成见,是认识客观真理的障碍。当人以成见去观察世界时,必然歪曲客观事物的原貌。
寓意:做人处事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不能凭空猜想。
指因为出于对人对事的胡乱猜疑,而觉得他人的一切行为都与所怀疑的事情相吻合。
三、课后作业 自编寓言故事:
(提示:情节要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要一致,寓意能揭示一种生活道理。)
(参考题目:眼睛与嘴巴 树与斧头 蜜蜂与花朵 画笔与颜料 猫和老鼠„„)
一共5页,第4页 2011——2012学佛山十中语文讲学稿
原文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读第三声)。
——————选自《韩非子·说难》
译文
宋国有一个富人,天下大雨,他家的墙被毁坏了。富人的儿子说:“要是不修筑,一定会有盗贼来偷东西。”邻居家的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果然丢失了很多钱财。结果,那个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却怀疑邻居家的老人偷了他家的东西。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编辑本段翻译
靠近长城一带居住的人中有一个精通道术的人,他们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邻居们都为此来慰问他。那个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邻居们都前来祝贺他们一家。那个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坏事呢?”他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得大腿骨折。人们都前来安慰他们一家。那个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境一带,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战。边塞附近的人,死了绝大多数人。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保全性命。
一共5页,第5页
第四篇:《智子疑邻》《塞翁失马》教学设计范例
【教学目标】
1、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2、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
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
4、学会在生活中体验与感受寓言所阐明的哲理。
【教学重点】
1、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
2、用自己的话概括寓言的寓意。
一、导入
由复习上节课学习总结的寓言的特点导入。
二、自主学习
根据注释,试译课文:
1、在翻译中,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你能跟大家来讲讲这个故事吗?
三、寓意探究(《智子疑邻》)
1、自主回答以下问题:
⑴ 宋人家被盗的原因何在?(用原文语句回答)(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⑵ 在宋人家被盗前,可有人向他提出有关建议?(其子;其邻人之父亦云。)
⑶ 被盗后,宋人对两人有何不同的态度?(智其子而疑其邻。)
⑷ 你认为不筑,必将有盗这个建议正确吗?
2、合作回答下列问题:
⑴ 宋人为何对两个提出相同建议的人产生不同的态度呢?
宋人与儿子的关系亲近。相信儿子不是盗贼,那么邻居必定是盗贼了,因为邻居提出了一个与其儿子一样的建议。
⑵ 读罢本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寓意探究(《塞翁失马》)
1、自主回答下列问题:
⑴ 本则寓言讲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事?
⑵ 在一般人看来哪些是祸事,哪些是福事?在其父看来哪些是祸事,哪些是福事?
2、合作回答下列问题:
⑴ 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⑵ 有一个成语出自本文,你知道是什么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五、小结
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严文井)
六、拓展与延伸
1、请你诊断:
考试成绩公布了,小明是最后一名。得知这一消息后,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因为小明相信坏事会变成好事,下次一定能考好。他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2、走向生活:
⑴ 说说现实生活中的智子疑邻和塞翁失马!
⑵ 把你们刚刚说的某一个故事写下来吧!
第五篇:智子疑邻教案
《智子疑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背诵、翻译文言文,积累文言文字词。
2、从人物出发概括寓意。
3、理解寓言的寓意,正确认识,事物的两面性。教学重难点:
重点:背诵《智子疑邻》。
难点:多角度理解寓意,用自己的话概括寓言的寓意。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
一、导入
昨天老师读了一篇文章觉得很有意思,今天咱们来学习这篇文章,《智子疑邻》,(板书课题)作者韩非,战国末期很国人……PPT出事韩非资料。二初读感悟
<1>
1、自由读寓言,读三遍,要求读准字音。
2、抽生读,师听字音,指导重点字读音。雨字音yù,下雨,词类活用,名字作动词。父字音fǔ,老人。
3、抽读,读准字音,注意断句。抽一到三个,检查是否完全掌握。
4、齐读。<2>
1、其实这是一个盗窃案,我们来破破案,你是小警官到案发现场你会对当事人询问哪些情况?根据课文找答案
案发时间
丢失物品
失窃原因
嫌疑人
暮
大量财物
不筑墙坏 富
? 根据学生回答,疏通字词
坏:毁坏
筑:修筑
盗:盗贼(古意:盗贼 今意:贼窃)亦云:也这样说
亡:丢失
智:认为…...聪明
2、富人家丢失了东西,夫人却怀疑上了自己的邻人,他的依据是什么?(从文中找出答案)
其邻人之父亦云
亦云,也这样说
3、富人的儿子也知道他家的墙坏了,且叫他筑墙,为什么就不怀疑自己家的儿子呢?为什么富人会有这种态度?
(富人与儿子关系亲近)
4、两个人意见相同但富人却对这两个人有截然不同的态度,调查了整个事情的经过之后,你会对这个富人说些什么?
对人不应该有偏见
听取意见不管是谁提出的都应该听取
要根据事情去判断不能以自己的意见去评估
5、寓言以劝喻性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体裁每一则寓言都有寄托或隐含的某种寓意,谁来说一说这则寓言的寓意。
PPT出示寓意
积极方面: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消极方面:要注意自己与听话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齐读)<3>
1、巩固文言字词,PPT出示,开火车形式检查落实情况。
2、自由读,试背课文。
3、能背的合上书背,不能背诵的同学翻开书跟读。
三、拓展延伸
1、你在生活中是否有听到、看到或者遇到过文中这种类似的事情,你是怎样做的?
四、小结
许多人接受忠告,只有聪明的人从中受益
——西拉士
听取意见应该是听取正确的意见,而不要看意见是谁提出的,这也是我们这则寓言的寓意之一,希望我们以后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能正确对待。
板书:
智子疑邻
案发时间
暮
雨:下雨,名词作动词 丢失物品
大量财物
失窃原因
不筑墙坏 富
父:老人
嫌疑人
? 检测问题
1、教师自身而言,问题的连续性不够,问题的针对性不够强
2、文言文的容量太少了
3、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渗透不够,学生参与度有待加强
4、文言课文的拓展不够
5、文本研读的不够深入,联系的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