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科学《太阳系大家族》教学设计(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2 16:25: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六年级科学《太阳系大家族》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六年级科学《太阳系大家族》教学设计》。

第一篇:小学六年级科学《太阳系大家族》教学设计

优选教育资料

《太阳系大家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太阳系及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

2.知道四季的成因

3.能够用模拟实验探究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四季成因。

2.探究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之间的关系 3.初步了解组成太阳系的有哪些主要天体。

三、教学难点: 1.了解四季成因。

2.探究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地球仪、手电筒、温度计两支,小太阳,实验记录纸,制作太阳、地球标签,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秒表、20厘米长的橡皮筋、皮球每组各一个。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幻灯片一:出示宇宙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么?

2、谈话:看着浩瀚的宇宙世界,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遨游太空?想不想去宇宙一探究竟?今天老师就带着你们我们乘上宇宙飞船去探索宇宙,飞船就要起飞了,同学们请坐好,系上安全带我们来一起倒数十个数:10、9、8.。。

优选教育资料

播放宇宙视频,配音:现在你们来到了美丽的外太空,这里有流星的出没,彗星的来临和一望无际的尽头,宇宙给人们的感觉总是神秘的,但在它那神秘的面纱下还藏着许许多多的知识!

3、幻灯片二:猜一猜:谁知道我们现在到哪一站了?

4、引入课题:对了,太阳系是个特殊的大家族,这个家族有八个孩子,外形性格各不相同,它们围饶太阳这位母亲不停旋转,即保持一定的距离又不会分离,我们居住的地球就是这个大家族中最美丽的一个孩子,今天呢,我们就来拜访一下这个神秘的大家族。幻灯片三:太阳系大家族。二、四季的形成

1、提问:在太阳系中,地球是怎样围绕太阳转动的呢? 请两个同学来模拟 幻灯片五:播放动画

2、讲解:地球在自西向东的逆时针自转的同时也绕着太阳在自西向东的公转,在宇宙中,像太阳这样能够发光发热的星体我们称为恒星,围绕恒星旋转的星体我们称为行星,比如地球,围绕行星旋转的称为卫星,比如月球。

3、谈话:之前我们学习过地球的自转形成了日夜交替,那么地球的公转会产生什么现象?

4、提问:地球的公转是怎样产生四季交替的呢?

5、演示实验:(两个温度计,一个斜放,一个平放,用小太阳取暖器代替阳光,几分钟后观察温度变化)等待中。。(1)提问:两个温度计为什么要这样放置?(2)猜一猜:这两个温度计,哪个温度会高一些?

优选教育资料

(3)测量:(拿出直角三角尺)我们来量一下,斜放的温度计于小太阳的发光处形成了一个直角,也就是说太阳是直射这个温度计的,测量平放的温度计于小太阳的角度大于90度,阳光是斜射,那我们来看看是不是这样的?取下温度计让学生读出数据。

板书:平放:受到光的斜射

度----

度 上升

度 斜放:受到光的直射

度----

度 上升

(4)实验结论:受到光直射的温度比受到光斜射的温度要高,6、提问: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会不会产生有的区域被太阳直射而有的区域被太阳斜射而引起温度不同呢?

(1)演示实验:请两个同学来和老师一起做个演示实验(地球仪,手电筒)(2)讲解:原来地球公转时地轴并不是竖直的,而是斜着身子保持一定的角度,大家可别小看了这个角度,它可是产生四季交替的主要原因,(学生转动地球仪)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南半球为夏季,北半球为冬季,当太阳直射赤道时,南半球北半球的温度均衡分别为秋季和春季。(3)总结:四季的成因 三、八大行星

1、谈话:之前我们提到了在太阳系中,地球并不是孤孤单单的,他还有很多的兄弟姐妹,下面我们的宇宙飞船就要去拜访一下地球的兄弟姐妹们。播放视频:太阳系大家族

2、提问:结合课本还有刚才的视频,你们可以说一说太阳系中都有哪些行星么?我们能不能用最快的速度按离太阳距离由近到远的顺序迅速背下?

3、谐音记忆:水晶球着火把木头烧成土,土散到天涯海角。

优选教育资料

4、巩固:出示图片,学生按顺序贴出行星(鼓掌)方法提示:可以将谐音记忆法运用在其他学科中学习

5、总结:结合课本和图片说说什么是太阳系?(太阳系中有什么?)

6、出示课件,太阳系的概念。

四、公转周期

1、谈话:大家知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的时间为一年,那么其他行星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多久呢?

2、探究

●提问:不同的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不同,大家想一想,那不同的距离与公转周期有没有什么关系?

●假设:行星与太阳的距离越远公转周期越长

幻灯片十三、十四:出示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教师演示试验方法,请学生来演示一次 ●学生分组实验(实验员,记录员,计时员)●交流:请一个小组的同学来向大家展示试验结果 ●分析:行星距离太阳的距离越远公转周期就越长。●结论:行星与太阳的距离越远公转周期越长。

幻灯片十六: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与我们的演示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否相同?

五、宇宙飞船返航视频

六、提问:回到地球以后,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了解宇宙的知识呢? 布置课后任务 收集关于太阳的知识。

七、结课

优选教育资料

同学们,在浩瀚的宇宙空间中,太阳系只能算沧海一粟,宇宙还有许许多多的奥妙等着我们去发现,那么今天我们的宇宙之旅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同学们的精彩表现,下课。

第二篇:六年级《太阳系大家族》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探索宇宙,从熟悉月球的孩子的教材开始学习,逐渐增强学生对月球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激发学生注重科学探索的热情,相关问题,解开宇宙的奥秘。太阳是我们最近的星,地球也是行星中太阳能电池的大家庭,了解太阳系是迈向宇宙的第一步,本课程将从广阔宇宙的方向引导学生,从对地球的理解开始,了解太阳系的成员和构成,了解地球革命以形成四季变化,关键是引导学生了解太阳系的运动,初步了解宇宙。

分析:

这类知识为六年级学生,大多数学生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太阳系的一些知识,但缺乏知识的整合,只需要以预览的前提为目标是的,本课需要特别是,第六年学生掌握了很多科学探究方法,对学习科学兴趣浓厚,通过小组探讨实验,可以成功完成计划的学习,这个教学目标课。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初步了解太阳系和太阳系八大行星。2,知道四季的原因。

过程和方法:

可用于模拟行星与太阳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星旋转周期之间的关系。

情绪,态度和价值观

1,体验和广阔的宇宙相比,个人的小。

2,意识到人类对宇宙的理解是不断发展的,不断探索未知领域。

3,培养学生自我探索,团结合作,勇于探索精神和交流,处理,应用信息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构成太阳系的主要天体。

难以教:

探索行星与太阳系和行星周期之间的距离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间:一课

教师准备:橡胶塞,钩码,温度计,太阳图片,文字和视频信息。

学生准备:细绳,笔管,教学过程:

一,引进兴趣。

(1)谈话介绍:在大家面前展现的是一张美丽的明星地图,你想到什么?

(2)

帮助学生了解三种类型的星星:星星,行星和卫星。学生面对星星开始想象的翅膀,可以 谈论他们对宇宙天体的理解,特别是星,行星,卫星三星。(评价:

每个人的课外知识都很丰富,老师也需要向大家学习)

(3)

你想探索神秘的宇宙吗?

让我们乘飞船飞到太空,探索宇宙的无限神秘!

【设计意图】由星星进入课堂,从学生看明星的星星谈论,动员学生的原始知识,一些学生从一些课外信息掌握了星星的知识,导致星星,行星,卫星概念,为这一课学习去除障碍的概念,让学生有沉浸感,刺激学生探索兴趣。

二,理解四季的原因。1,生产三球仪。

问题:太阳,地球和月亮怎么移动?(学生讲)老师:地球周围的月亮,地球在旋转的同时围绕太阳旋转,地球旋转时间是多久?(365天)

问题:今年我们在四个季节生活的地球怎么样? 2,学生讨论,群体实验:观察阳光直射,斜差。

(评价 :真的很棒,用以前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今天的问题。)3,学生观看,了解地球周围不同的旋转周期变化。4,学生交流的组织:通过观察你为什么发现形成四个季节的原因?太阳在地球上的位置改变,所以温度也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小组进行比较试验,探讨阳光照射的角度对物体温度的影响,进一步观察图片,了解四季的原因。

第三,让学生自我探索太阳系的知识。

(1)老师:哪些学生知道,除了地球和月亮,太阳附近有什么天体?

学生可以自由回答。

说:似乎学生对太阳系有一定的了解,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太阳系的成员及其操作特性,下面我们来看看太阳系的操作。

(2)

生成一些关于太阳系的信息,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太阳系。

仔细观察太阳系和行星在太阳系中的计划,看看能找到什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发现越多越好,并可以用一些方式记住八个行星及其顺序。(一些小组的讨论非常激烈,一些小组的想法是独一无二的,老师们都钦佩,现在要求他们报告小组。

(3)报告交流,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根据学生的报告提出问题:a。你有什么好的办法记住八个行星及其顺序? B,除了八个行星,太阳系哪个成员? C,用自己的话说太阳系的组成。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收集有关太阳的所有信息,总结,评价,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第四,探索行星与太阳系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星循环之间的关系。

1,问题:我们知道地球围绕太阳一周是一年,那么另一个行星的革命周期多长时间?

学生猜。(评价: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已经采取了美好的一步)

我们继续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如何学习?

学生讨论实验方法:问题 实验-结论是

实验材料的交换和实验步骤,实验要求。如:劳动者:在他的头上是为了安全,也容易观察;捏塑料管手不 摇动,力量均匀,不能接触绳子,注意以下绳子长度保持不变。(教师示范)

计时器,也就是计数,根据表看橡胶塞的位置,再次到位置1 环。计数到十

圆圈立即停止表。(让学生示范,教师示范)

记录器:及时记录橡胶塞

在圈子中花费的时间。测试三次后,计算平均值。

观察者:观察塑料管下面的绳长度保持不变。

(评价:集体智慧的力量真的很大,这个问题的所有方面都是思想,坚持下去,我们都是小科学家。)2,组实验,填写记录表,讨论发现。

问题

假设

实验记录

绳长度(行星和太阳之间的距离)

时间(秒)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最后结果 20cm

40cm

60厘米

结论是

3,Exchange报告,摘要。4,产生信息:这是一个科学家测量八个行星的革命周期的信息,你发现了什么?

健康:星球离开 太阳越远,地球的旋转就越长。

老师:这是更多的证明我们的实验结论是正确的。

结论:离太阳越远,行星旋转越慢;太阳越近,行星旋转得越快。

(评价:我们总结起来是正确的,科学家永远不会忘记研究后的实验材料,很多团体做,做得很好。

【设计意图】学习科学,必须有一定的实验能力。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记录,整理记录等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不能只通过老师的解释才能获得,而必须在相应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开发出来,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设计实验,分析结果可以锻炼和培养想象力和分析能力;在研究原因,结果,形成过程的概念,总结,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感应能力,分析能力;在实践中,还要培养组织能力,操作实际能力,解决问题等。因此,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更好地发展和发展学生纪律,具有科学能力。五,自我测试: 1,月亮()转动地球)同时周围)革命,转一圈为()。2,太阳系中的八个行星是(),),(),(),(),(),(),()。3 在太阳系中,行星围绕着卫星旋转)回转

4,通过本课,你有什么收获,心中有什么造成了疑惑? 6,扩展扩展:收集关于太阳的信息,一般知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了解太阳系更丰富的内容,自我探索的兴趣延伸到课后。

第三篇:《太阳系大家族》教学设计

《太阳系大家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对搜集到的有关太阳的各种信息进行总结评价。

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计算等方法整理、加工太阳系的有关数据。能够用安全的方法观测太阳。

能够用一定的器材给八大行星排列位置。尝试着模拟太阳系运动的游戏。

知识与技能

知道太阳系的构成,知道九大行星的名字及排列顺序。明确恒星、行星、卫星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了解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过程。知道太阳的有关知识。

了解太阳系中有关行星、彗星、小行星和流星的知识。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精神及交流、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和茫茫宇宙相比人的个体的渺小。

意识到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不断发展,不断向未知领域探索的。

教学准备

有关太阳的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等,橡皮泥、记录纸、网球等。

教学过程:

1.导入激趣。

(1)谈话导入: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幅美丽的星空图,你想到了什么或者你想说些什么呢?(2)帮助学生认识三类星:恒星、行星和卫星。学生面对满天繁星展开想像的翅膀,并能说说自己对宇宙天体的认识,尤其对恒星、行星、卫星三类星的认

识。

(3)激趣:你们向往神秘的宇宙太空吗?你们想探索神奇的宇宙奥秘吗?让我们一起乘上宇宙飞船飞上太空来探索宇宙的无穷奥秘吧!由学生面对满天繁星引入本课,从学生每天看到的熟悉的星星谈起。面对满天星斗,学生会想到很多,例如有些是本身能发光,有些不能,于是引出恒星、行星、卫星的概念,为本课学习扫除概念上的障碍。模拟升空的情景,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把自己置身于广阔的宇宙空间,去探索无穷的宇宙奥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让学生自主探究有关太阳系的知识。

(1)要求学生能够对太阳系的构成有一定的认识,井能说出九大行星的名称及其排列顺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太阳系以及太阳系中行星的运行轨迹,看看能发现什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得越多越好,并且能用一些办法记住九大行星及其排列顺序。

(2)引导学生进入“宇宙之旅”、“小天文馆”网站,或提供相关材料,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太阳系。学生在浏览网站或阅读的时候,小组可以提出问题或回答别人的提问,教师将对提问或发表言论多的小组颁发奖品——天文知识卡片。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参与这个活动。

(3)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一段的教学中,学生对太阳系的构成完全由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发现,尤其是八大行星的名称及排列顺序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记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的精神。但因为学生自己寻找的有关知识很庞杂,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3.实地观测太阳。

由于太阳光的强度比我们眼睛可以承受的强度高10000倍,所以用来直接观测太阳的减光设备,必须能够将阳光减弱10000倍。小学生可进行的太阳观测,主要集中在量度太阳影子或投影位置的变化及当有日食发生时量度太阳形状的变化。这两种变化均可使用鞋盒针孔投影仪量度。使用鞋盒针孔投影仪时,如观测时间较长,应注意鞋盒底部太阳投影位置的变化,最多只能持续观测约两小时,并且太阳的影像会由鞋盒底部的西面移往东面。(1)活动前准备:鞋盒、胶水、剪刀、锡纸、针。

(2)活动过程:与学生重温太阳观测方法存在危险的原因;与学生讨论为什么虽然观测太阳有危险,但仍要进行,和学生讨论太阳观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制作鞋盒针孔投影仪:在鞋盒前端开一小孔,后端开一较大的方孔,并用半透明的锡纸蒙上,对着太阳,太阳会在锡纸上留下投影;说明针孔投影仪的原理;说明针孔投影仪的优点和缺点;说明在自然界中,可利用树上树叶间的隙缝和投射在地面的影像替代针孔投影仪进行观测。

要求学生利用“鞋盒针孔投影仪”观测太阳的变化。如有日食出现,亦可用它来观测。但观测太阳时,除了要注意太阳对眼睛的影响外,还要谨防在烈日下曝晒可能出现中暑等问题。

(3)活动评估:检查学生利用鞋盒针孔投影仪所绘画的太阳影像是否正确。4.总结,课后延伸。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认识太阳系。

(2)继续激发学生探索更无穷的宇宙奥秘的兴趣,引导学生课后去访问因特网,那儿有关于太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在等着学生们呢!学生课后继续探索,让学生把网上学习、自主探究的兴趣延伸到课后。5.延伸活动。

模拟太阳系的大小的游戏。

参考资料:

知识参考:

太阳:太阳是地球的生命之源,是银河系内1000多亿颗恒星中普通的一员,分类为一颗黄矮星。太阳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人们看到的太阳表面叫“光球”,光球外围的部分是“色球”,色球的外围叫“日冕”,这三层合起来构成了太阳的大气层。太阳直径约为140万千米,是地球直径的109倍。太阳的体积大约是地球体积的130万倍。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以上都集中在太阳身上。太阳没有固态的表层,不会像地球那样整体自转。太阳赤道部分的自转周期最短,约25日;纬度40度处约27日;75度处约33日;两极处是37日。一般以日面纬度17度处的自转周期为“太阳自转恒星周期”,它是25.38日。太

阳的平均密度为1.48g/cm3,比水稍重一些。太阳里外的密度是不一样的,它的外壳大部分为气体,密度很小,但越往里面,物质越稠密,密度越大,核心的密度可能为160g/cm3,比钢的密度还要大出约20倍。太阳的总质量约为2000亿亿亿吨,是地球质量的33万倍。

水星:水星是太阳系体积最小的类地行星,它没有卫星,由于被太阳的强光遮挡,观测起来十分困难,哥白尼临终前曾为一生从未看到过水星而遗憾,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类对水星有了更多的了解。水星距离太阳最近,只有5 790万千米,是日地距离的o.387倍,赤道半径约为地球的2/5。水星上没有空气,外观同月球十分相像,表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环形山,还到处遍布大大小小的陨石坑。亿万年前水星上可能发生过火山活动,星面上还可见几处貌似火山熔岩形成的平原地区。

金星:除了太阳和月亮,天空中最亮的天体就是金星。用星等来表示亮度的话金星最亮的时候可以达到4.6等以上,比著名的天狼星还亮14倍,白天它不会被太阳完全遮掩,夜晚它还能将人和地上的物体照出影子。金星离太阳比地球离太阳近约1/3,它得到的太阳光照比地球得到的多1倍。另外,它的反照率特别大,在所有行星中名列第一,金星的反照率是0.7,也就是说,照射到金星上的太阳光,2/3以上被金星反射出来。相比之下,地球的反照率只有0.39,而月球才0.07。

火星:地球的左邻火星,颜色荧荧像火,显得非常神秘,我国古代称其为“荧惑”。火星及其两颗近距离的小卫星上都有河流状的暗色条纹,有人认为有可能是人工运河,这使得“火星人”之说盛极一时。虽然后来的探测证实,两颗小卫星是天然卫星,暗色条纹不是运河,没有火星人存在,但火星上有低级生命的说法仍不绝于耳。因此,航天时代初始,科学家们就迫不及待地用航天器近距离地对火星进行探测,并让航天器登陆火星进行生命检测,但因技术不稳定,探测结果很难有定论。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新一轮深人探测,终将揭开火星生命之谜,也将为开发火星、建设火星驻人基地打好基础。

小行量带: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它与太阳的距离大约是1.7到4.0个天文单位(AU)。小行星带中有数十亿颗小行星,这些小行星之间通常有广袤的空旷地带。小行星分为含碳的、石质或金属的,科学家们认为,如

果没有来自木星的强大引力场的阻挡,各个小行星很可能会吸附在一起形成一颗大行星。小行星是太阳系形成后的剩余物质。有推测认为它们是一颗在很久以前一次巨大碰撞中被毁的行星的遗留物,然而这些小行星更像是些从未组成过单一行星的物质。如果将所有的小行星加在一起组成一个单独的天体,它的直径还不到1500千米——比月球的半径还小。

木星 :木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一个,它的体积可以容纳1 300多个地球。木星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300多倍,把太阳系所有其他行星的质量全加起来还不及木星质量的一半。木星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行一周需要11.86年,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是7.78亿千米。由于木星离太阳遥远,木星表面温度比地球表面低得多,“先驱者"11号宇宙飞船测得的木星温度约为一150℃。木星自转很快,自转一周只需9小时50分30秒,是太阳系中自转速度最快的行星。由于快速自转,木星形状变扁,成中腰鼓起的椭圆形。很快的自转速度带动它的大气层顶端的云层竟以约35 400千米/小时的速度旋转,这种高速产生的离心力就把云层拉成丝线,在木星赤道上空高高隆起。木星表面上有许多带状纹,每条带状纹都与木星的赤道平行,这些带状纹是木星的大气环流。

土星:土星上的一昼夜相当于地球上的lo小时14分钟,白天只有5个小时左右。由于快速自转,上星的形状变得很扁,土星的赤道半径和极半径相差6 000多千米。土星大部分物质也和木星一样,处于流体状态,与木星不同的是,土星赤道的气流是向东吹动的,与土星的自转方向相同,其速度约500米/秒。土星上有四季之分,不过每季时间很长,一个季节相当于地球上的7年多,但是即使夏季也极其寒冷。土星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密度很小,如果有个足够大的水池容纳的话,木星甚至会漂浮于水面,因为它的密度只有0.688/cm3,比水的密度(1g/cm3)小很多。土星最让入着迷的便是美丽的土星环。

天王星:天王星的体积在九大行星中仅次于木星和土星,体积约为地球的65倍,质量相当于地球的14.63倍。天王星以6.8l千米/秒的平均速度绕太阳公转,公转周期为84年。天王星最奇特的是它的自转轴几乎倒在它的轨道面上,也就是说,它是“躺”着自转的,而其他行星都是“站”在自己轨道面上自转。这使天文学家大伤脑筋,有人猜测它可能是被一颗星体撞倒的,这目前还没有被证实。天王星内部磁场很强,所包含的能量是地球的50倍。天王星的核心

是岩石物质,核心温度2 000℃~3000℃,核心外面是一层很厚的水冰和氮冰,冰外面是分子氢层,再向外就是很厚的大气层。大气层中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氢的含量占绝大部分,氮的含量约为10%~15%,这与木星的大气组成相似。天王星同地球一样有四季的变化,但是它的一季相当于地球的21年。

海王星:海王星离地球太遥远了,通过望远镜观察到,它是一颗淡绿色的行星。海王星和太阳的距离大约44.95亿千米,是地球到太阳距离的30倍。它表面单位面积受到的太阳辐射只有地球上的1/900,因此表面温度很低,达一230℃。那儿的冰层厚达8000米,在冰层下面是由岩石构成的核心,核心质量和地球差不多,温度高达2 000℃~3 000℃。冰层外面是浓密的大气层,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氢,还有甲烷和氨。海王星的内部结构与天王星差不多,但由岩石构成的核心比天王星的要大。

冥王星: 1930年,24岁的美国天文学家汤博发现了冥王垦。冥王星原是九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远的,最小的一颗行星。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通过的决议,决议开除了冥王星行星“星籍”,将冥王星归入矮行星(dwarf planet)之列。冥王星直径只有2 300千米左右,亮度很弱,用世界上最好的望远镜看也仅仅像一粒小米。冥王星沿着很扁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在它上面过一年,等于在地球上过了248.5年,从1930年被发现至1990年,它在轨道上只走了不到1/4圈。由于冥王星轨道很扁,所以当它走到近日点时,可以跑到海王星轨道里面,这时比海王星离太阳的距离还近。冥王星离太阳比地球离太阳要远38.5倍,所以接受的太阳光和热要少得多,估计太阳光照到的表面温度为-223℃,背面可低到-253℃。在这么低的温度下,除氢、氦、氖可能是气体外,其他绝大部分物质都已凝结为固态或液态。小小的冥王星却有一颗大卫星,冥卫“卡戎”的直径被定为1 200千米,为冥王星直径的52%,如此之大的卫星与行星直径之比,在太阳系里是“只此一家”。

被称为行星(planet)的天体要符合三个主要条件:1.该天体须位于围绕太阳的轨道之上。2.该天体须有足够大的质量来克服固体应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hydrostatic equilibrium)的形状(近于球形)。3.该天体须已经清空了其轨道附近的区域。

彗星:彗星是由一些未挥发的冰块组成的小而脆弱的天体。彗星的结构多种多样且十分不稳定,但所有彗星都裹着一层称为彗发的挥发性物质,在彗发中央,常可见到小而明亮的彗核(直径小于10千米),彗发和彗核一起组成了彗头。当彗星远离太阳时,由于温度很低,彗头中的挥发性物质便渐渐在彗核上凝固,仅能靠反射的阳光被看到。当彗星接近太阳时,彗核的表面由于升温而开始蒸发,汽化的微粒夹带了微小的沙粒,组成了彗发的气体和尘埃。在背向太阳的方向,自彗头会伸展出一条长逾几百万千米的明亮彗尾。当彗发产生后,尘埃反射了更多的阳光,彗发中的气体吸收紫外线并开始发出荧光,彗星吸收紫外线后产生了化学反应并释放出氢,氢脱离彗星的引力,产生了一个氢包层。由于大气的吸收,这个包层在地球上是无法看到的,但它能被探测器所发现。

震动世界的“彗木相撞”事件: 1993年3月24日,美国著名天文学家苏梅克夫妇和列维在美国帕洛马山天文台,用一架46厘米口径的施密特望远镜拍下了一组照片,在这组照片中,他们发现了一颗“被压碎了的”彗星,这颗彗星被命名为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简称SL9彗星。美国的其他科学家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在基特山天文台用空间监测望远镜进行观察,证实了这颗彗星的存在。这颗彗星的彗核已经分裂成了21颗,大的直径有三四千米,小的也有500米左右。与众不同的是,这颗彗星的2l颗彗核并不像一般彗星的彗核分裂后便四散开去那样,而是排列成整齐的一列。从拍摄的照片上可看到,苏梅克一列维9号彗星具有惊人的美丽外貌,就像一串被人精心串制而成的璀璨的珠宝项链,这是一串多么巨大的项链啊,它的长度竟有近200万千米!1993年5月底,著名天文学家,国际彗星、小行星中心主任马斯顿推算出了这颗彗星的轨道,发现它曾于1992年7月7日飞越木星上空,由于受到木星的强大引力作用而土崩瓦解。马斯顿经过进一步推算,得出的结果令世界都感到震惊: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将于1994年?月与木星撞个正着!1994年7月,正如马斯顿所预言的那样,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以每秒60千米的宇宙速度,像一列高速列车一样向木星飞驰而去。北京时间7月17日4时15分,第一颗彗核撞击上了木星,紧接着,其余的彗核也接二连三地向木星撞击。宇宙空间中的这一壮烈的天体大碰撞,一直持续了5天,直到7月22日才告结束。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这串曾经美丽无比的“太空项链”,从此就消失了,变成了木星上的尘埃。这次碰撞产生的能

量,相当于20亿颗广岛原子弹爆炸的威力!爆炸产生的火球,直径达10千米,温度达到了7 000多摄氏度,比太阳表面的温度还要高。爆炸所产生的光亮是如此之强,以至连远在数亿千米以外的伽利略号宇宙飞船也能拍摄到。爆炸产生的抛射物,以每秒10多千米的速度冲上3000多千米的高空,形成一个直径达1万多千米的暗黑色尘埃云团,几乎和地球同样大小,这个尘埃云团,一直存在了几个月之久。天文学家们发现,尽管相隔如此遥远的距离,从地球望远镜所拍摄的照片上,却仍能看到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在木星上撞击出来的明显暗斑。由于距离极其遥远,这次“彗木相撞”事件不会对地球的气候和其他环境产生丝毫影响。但是,“彗木相撞”事件对地球人类所产生的心理和天文学界等方面的影响,却是准以估量的。“彗木相撞”即将发生的前夕,全世界的许多天文学家,都将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天文望远镜对准远在七八亿千米之外的木星,密切关注着这一太阳系中即将发生的重大事件。可以设想,既然彗星会与木星相撞,那么也就有可能与金星、火星、土星、水星、天王星、冥王星、海王星相撞,当然也就有可能与人类居住的地球相撞。

[简评]学生对四季的成因不怎么了解,讲了几遍才有所认识。建议以后多对此方面加强巩固。可根据我国二十四节气辅助认识四季的成因。学生对太阳系中有关行星、彗星、小行星和流星的知识非常的感兴趣,本节课时上可适当增加一课时。

第四篇: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太阳系大家族》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太阳系大家族》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太阳系大家族》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

全册PPT课件下载页面:http:/// 2《太阳系大家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对搜集到的有关太阳的各种信息进行总结评价。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计算等方法整理、加工太阳系的有关数据。

能够用安全的方法观测太阳。

能够用一定的器材给八大行星排列位置。尝试着模拟太阳系运动的游戏。

知识与技能

知道太阳系的构成,知道九大行星的名字及排列顺序。明确恒星、行星、卫星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了解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过程。知道太阳的有关知识。

了解太阳系中有关行星、彗星、小行星和流星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精神及交流、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和茫茫宇宙相比人的个体的渺小。

意识到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不断发展,不断向未知领域探索的。教学准备

有关太阳的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等,橡皮泥、记录纸、网球等。教学过程: 1.导入激趣。

(1)谈话导入: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幅美丽的星空图,你想到了什么或者你想说些什么呢?(2)帮助学生认识三类星:恒星、行星和卫星。学生面对满天繁星展开想像的翅膀,并能说说自己对宇宙天体的认识,尤其对恒星、行星、卫星三类星的认识。

(3)激趣:你们向往神秘的宇宙太空吗?你们想探索神奇的宇宙奥秘吗?让我们一起乘上宇宙飞船飞上太空来探索宇宙的无穷奥秘吧!由学生面对满天繁星引入本课,从学生每天看到的熟悉的星星谈起。面对满天星斗,学生会想到很多,例如有些是本身能发光,有些不能,于是引出恒星、行星、卫星的概念,为本课学习扫除概念上的障碍。模拟升空的情景,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把自己置身于广阔的宇宙空间,去探索无穷的宇宙奥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2.让学生自主探究有关太阳系的知识。

(1)要求学生能够对太阳系的构成有一定的认识,井能说出九大行星的名称及其排列顺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太阳系以及太阳系中行星的运行轨迹,看看能发现什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得越多越好,并且能用一些办法记住九大行星及其排列顺序。

(2)引导学生进入“宇宙之旅”、“小天文馆”网站,或提供相关材料,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太阳系。学生在浏览网站或阅读的时候,小组可以提出问题或回答别人的提问,教师将对提问或发表言论多的小组颁发奖品——天文知识卡片。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参与这个活动。

(3)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一段的教学中,学生对太阳系的构成完全由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发现,尤其是八大行星的名称及排列顺序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记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的精神。但因为学生自己寻找的有关知识很庞杂,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3.实地观测太阳。

由于太阳光的强度比我们眼睛可以承受的强度高10000倍,所以用来直接观测太阳的减光设备,必须能够将阳光减弱10000倍。小学生可进行的太阳观测,主要集中在量度太阳影子或投影位置的变化及当有日食发生时量度太阳形状的变化。这两种变化均可使用鞋盒针孔投影仪量度。使用鞋盒针孔投影仪时,如观测时间较长,应注意鞋盒底部太阳投影位置的变化,最多只能持续观测约两小时,并且太阳的影像会由鞋盒底部的西面移往东面。

(1)活动前准备:鞋盒、胶水、剪刀、锡纸、针。(2)活动过程:与学生重温太阳观测方法存在危险的原因;与学生讨论为什么虽然观测太阳有危险,但仍要进行,和学生讨论太阳观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制作鞋盒针孔投影仪:在鞋盒前端开一小孔,后端开一较大的方孔,并用半透明的锡纸蒙上,对着太阳,太阳会在锡纸上留下投影;说明针孔投影仪的原理;说明针孔投影仪的优点和缺点;说明在自然界中,可利用树上树叶间的隙缝和投射在地面的影像替代针孔投影仪进行观测。

要求学生利用“鞋盒针孔投影仪”观测太阳的变化。如有日食出现,亦可用它来观测。但观测太阳时,除了要注意太阳对眼睛的影响外,还要谨防在烈日下曝晒可能出现中暑等问题。

(3)活动评估:检查学生利用鞋盒针孔投影仪所绘画的太阳影像是否正确。4.总结,课后延伸。(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认识太阳系。(2)继续激发学生探索更无穷的宇宙奥秘的兴趣,引导学生课后去访问因特网,那儿有关于太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在等着学生们呢!学生课后继续探索,让学生把网上学习、自主探究的兴趣延伸到课后。5.延伸活动。

模拟太阳系的大小的游戏。

了一些网站,利用Frontpage2000进行了重新组合、添加,制作了网页(太阳系)和(宇宙探秘),学生利用传神2000可以浏览页面,利用Windows自带的Netmeeting进行小组协作学习,利用传神2000中的“BBS论坛”,全班围绕一些问题进行交流学习。

第五篇:太阳系大家族 教学反思

太阳系大家族

教学反思

本课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收集大量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了本课的相关知识,还掌握了大量的课外资料,使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大大增加,并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在教学“四季成因”的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适时给予点拨,学生在课件的演示过程中,归纳、总结,最终内化成自己的知识,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四季的成因。尤其是在学生了解8大行星的时候,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汇报资料的过程中体验成功。

太阳系离我们较遥远,大多数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少接触相关的知识,所以,单凭课堂上有老师单粗纯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但是有了课件的使用,一切就不同了,学生可以直观看到遥远的太空,走进太阳系,用以往不曾有过的视角去审视茫茫宇宙。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难以弄懂的知识,一下子就被学生认识了。

看星座》教学反思

1、“放”要找对时机

刚接触新基础不久,平时说得最多的,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就属“放”与“收”了。在之前的一节画宇宙飞船的课中,我认识到要学生发挥想象力画的课型,一开始老师不用讲太多,可以直接“放”下去先让学生画,学生的想象力还是比较丰富的,然后根据学生画的画进行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归纳总结画画的方法,这样能够充分利用到课堂生成资源,并给予了学生思考的机会。于是我第一次试上《星座的联想》这课时也用了这种策略,可是学生画的画已经不能用糟透了来形容了,而是他们根本就不会画,画不出来,所以更不用讲拿他们的画来进行评讲了。我也知道要允许学生犯错,因为学生犯的错误就是一种很好的课堂生成资源,可是那种错误也要犯得有价值,能起到一种教育作用啊!每节课都是不一样的,我们要根据课的不同类型,不同难度,还有学生的已有水平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不是一条道儿走到黑。这课和上次画宇宙飞船虽然课型相同,但难易程度明显不同,星座离我们太遥远了,大人都不太了解,更何况小学生呢,像“双子”,“摩羯”他们根本就不知其为何物。于是在第二次上的时候,我选了几张星座图让学生欣赏,并从这些图里面总结归纳出联想的方法,当他们了解了这些方法再画的时候,已经看不到第一次上时学生那种满脸迷茫的神情了,取而代之的是急切想尝试的那股劲,当然学生的作业也是出乎我意料的好。

所以学生不知道的该告诉就要直接告诉他,不会的就要去引导他,并不是不管学生是否能够发展,一味的“放”就是新基础。像我试上时那样的“放”就是放得太没价值,还浪费了课堂上宝贵的时间。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很重要,可以让学生少走不必要的弯路,知道了学习方法后再让学生画,那也是一种“放”啊!所以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找准时机再“放”!2、“放”有多种含义

现在上美术课老师尽量少讲,直接先让学生自己画,好像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新基础中的“放”字。但是“放”的含义仅仅就是这样吗?其实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可以根据需要来“放”,比如,让学生小组讨论;欣赏图片时让学生自己归纳出联想方法;还有让学生先构思,然后再说说准备怎样来设计星座图,这些都属于“放”,给学生自主探究,思考的机会就是一种很好的“放”的方法。

我在欣赏图片这一环节中,还过于保守,没有真正放开来,我的本意是要让学生自己来归纳联想方法,但学生不会讲自然而然就变成我讲了,经过点播后明白原来是我引导的方法不对,同时呈现所有的图片要比单独呈现图片要好,前者,学生可以通过对不同的图片进行比较来找出不同的联想方法。登月之旅 反思

我遵循人类认识月球的历程,通过多媒体辅助手段引导学生沿着人类探索月球奥秘的足迹自主探究月球的特点,学会收集更多的关于月球的资料和所要研究的问题。利用多种途径让学生自主进行科学知识的探究,同时通过数据分析和按比例的球体大小对比形成初步的地·月空间概念,并通过沙盘模拟实验探究环形的形成。上下来的感觉基本还是满意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课标》指出:科学课程应该是开放的,教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料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的科学现象的体验,丰富他们的学习经验,使得课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在课始,我利用嫦娥奔月的图片与动人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知道了人们开始对月亮的探索只是凭着想象。

(2)科学课的目标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在帮助学生梳理了本册教材后,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就关注这些内容,以便在教学这些课时,由书本上的内容引入一个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感受科学学习是无止境的。我在让学生了解月球的概貌前,先让他们回忆平时看到的月亮表面有什么特点,然后再通过卫星拍摄的一些图片,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

(3)教师可以讲述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号,登上月球后离开指挥舱踏上月球的精彩瞬间,引出我们将走进宇宙,了解宇宙。我们可以充分展开想象的空间,去探索用自己的行动去探索地球以外的东西。本来学生对宇宙就充满了好奇,加上这些生动故事的描述,学生对所学的材料一定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但这堂课也有一些遗憾。比如在时间的安排上前松后紧,以至于学生观看阿姆斯特朗登月的视频时间不够。

铁钉生锈了 教学反思

[ 钢铁会生锈,这是人人皆知的。铁生锈是个复杂的过程,铁生锈与铁接触空气中的氧气、水分以及各种酸碱盐等类物质有关。本课紧接上课,以学生熟悉的铁钉生锈为例子,让学生在观察铁钉生锈的过程中,了解铁生锈的原因,进而理解各种防锈方法的原理。在教学我注重了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让学生回忆在哪里见过铁制品生锈的现象,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起学生对生锈环境的关注,并为后续研究生锈的原因做好铺垫。

第二、通过比较铁生锈与铁的不同,知道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生锈的过程

是一种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第三、1、引导学生做出各种假设。

2、引导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提醒学生参考王刚小组的计划,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制定本组的研究方案。由于学生经验不足,对实验的器材选择;有水、无水的环境创设;有氧、无氧条件的考虑等往往不周到,我在学生初步完成设计的基础上,利用分组汇报、互相补充等教学方式完善学生的实验方案。然后,利用提前准备的凉开水、植物油、砂纸、无锈铁钉、自来水或透明塑料袋、干燥剂等组装实验器材,以便课后观察研究。

3、我经常提醒学生注意观察铁钉的变化,及时记录实验现象,交流各组的发现。

4、学生交流实验结果,概括铁钉生锈原因。

第四、介绍防锈方法,明晰防锈原理,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对铁生锈条件的认识,最后的拓展活动,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发现其中的原理。

《神奇的水》教学反思

《神奇的水》一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一个科学探究过程。根据餐巾纸和水相互作用的结果,认识毛细现象发生的原因;同时使学生认识水的表面张力。基本过程是:以谜语导入,提出与学生生活经验相驳的现象,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实验前提出明确的要求,交给学生实验的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比较实验的材料,得出结论: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然后用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些现象。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经历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经历怎样思考,怎样验证自己的解释。经过这样思考,全体学生明白了假设的内容,经历了一次由此及彼,学习全面思考的过程。

在教水的表面张力时,让学生知道杯中的水要满,但忽视了强调实验中“杯中的水一定要很满”这一环节,以致于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实验结果出现了误差。也有部分学生在放的时候动作不够轻,结果水洒了出来,而且有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小心碰到了桌子,水也洒了出来,对实验结果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得出结论时,有点突然,学生对水表面张力理解的还不够透彻。

另外,在教学时间的把握上,还不够准确,课堂上的教学机智还需要磨练

《地球上的水》教学反思

地球上的人类和一切生物,都与水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它不仅孕育了生命,还为人类提供了物质资源和文明发展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水在地球上的分布。知道我国淡水 资源的匮乏,提高了节水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地球上水的存量以及它的分布。通过图片和地球仪的展示,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了审美情趣,激发了儿童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真正了解了人们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极少。大家都要提倡节约用水,尤其是不能污染淡水资源。

学生带着好奇心一起走进实验室探索怎样净化水.咸水变淡水的实验。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了解了水的分布,认识了淡水资源的珍贵,知道了为什么要节约用水,在日常生活中怎样节约用水。同时更加积极主动地走向社会宣传爱水.护水的重

《观察水》教学反思

从钻研教材到进行教学设计到最后的上课,我从中发现许多值得我去注意去思考的地方。

减少老师的活动时间,预设弹性设计,提高课堂实效:许多老师在课前预设的教学环节都很具完整性,可课一上下来,常常有许多我们预想不到的状况发生,为了处理这些状况,我们经常感到时间不够用,又为了不破坏课的完整性,所以只好拖课。而我这堂课由于知识性的内容较浅显,所以课堂上没有什么所谓的“意外”发生,一节课下来,反而觉得时间很充裕,后面的总结显得有意在拖沓了。拖课,学生没兴趣再听下去,也影响了学生下节课的学习,不好。剩余时间,没有充分利用宝贵的40分钟,也不行。那么该如何把握课堂40分钟,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做了以下几点思考:(1)、减少老师的说话时间。科学探究课要把大部分时间让给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老师经常是放不开,怕孩子偏离了主题,所以经常反复唠叨实验要求、注意事项,浪费了很多时间。老师在课堂上要做到废话少说,长话短说。教学语言要简洁有力,不重复,不提一些无效问题。提出问题时,不要花太多的时间在选择要叫哪个学生回答上面。只要我们多注意,一定能在课堂上节省出许多时间来给学生进行更充分的探究活动。(2)预设弹性设计。比如我这堂课,如果不把运水比赛从这节课删掉,而是预设在最后一个环节,看到时间还充裕,那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活动,这样我在后面的时间就能充分利用了。时间是宝贵的,要想提高课堂时效性,那么教师应先学会把握好课堂40分钟,提高时间的利用率。最后在游戏活动结束,我没有注重学生的总结,匆忙结束了课程,使游戏的最总目的没有达到。

实验是课堂的重要部分,实验是为了寻求真相,但有些实验,特别是对比实验,要控制变量,经常会导致实验结果与现实有所出入。这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实事求是地面对现实,及时分析是什么原因,还可以借机生成二次探究,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七色光》教学反思

一、整合效果看课前准备

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自行研究色光的混合,首先先通过陀螺的旋转混合色光,然后是拓展——混合各种颜色。2个操作都不难,但是这得有材料和软件的支持,脱离了材料和软件的支持,将是纸上谈兵、空无一物,学生虽然能够接受有这么一回事,但是缺乏体验,这样的刺激很快就会淡忘。所以课前一定要准备好相应的材料、软件,上课时让学生动起手来,这样才能达到整合课程资源,最大限度的利用课堂时间获得最大的感受体验。

二、整合手段服务学生体验

色光的混合是不是要让学生能够记住那么多的颜色组合后能调出怎样的新颜色呢?不是的,目的其实是让学生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了解混合后颜色会发生变化,能知道一两个混合的结果就可以了,毕竟知识会遗忘的,但是这样的体验却能带来高昂的兴趣、热情、成就感,这是比知识技能更宝贵的东西。不管使用的手段如何,其根本目的也是为体验而服务的。

三、整合目的是为了提高效果

课程整合的目的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的,这是检验整合效果的决定性标准,所以整合一定要为教学服务,以实现提高教学、学习的效果,千万不能出现为了整合而整合的情况,留于形式的多样、新颖、花哨,却不能实在的提高学习的效果。《七色光》一课里,利用软件进行色光混合的模拟实验,是对陀螺旋转实验的补充,而不是替代,它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于色光混合的理解而设立,教学效果表明,这样的做法确实体现了它的价值。

《降落伞》教学反思

一、设计环节,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要探究降落伞下降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所以问题的提出就需要有产生问题的情景。我认为问题由学生提出更能体现探究的价值,由此课前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降落伞,上课时教师有意识地选择有代表性的降落伞,到教室前展示。学生在展示降落伞时,发现有的降落速度快,有的速度慢。学生通过观察很快发现了问题:降落伞下降不一样快。教师随机引出:你认为降落伞下降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之后,学生顺理成章地切入本课探究的主题。

二、适时引导,使探究更加科学合理,思维得到提升

教师的课堂上的引导是不可少的,特别是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实验需要一定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进行对比实验一定要让学生在实验之前明确“你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在试验中什么应该变化?什么不能改变?”,让学生初步学会控制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才能进行有效的实验!

在传统课程中,教师往往会低估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按照教师所设计的方法做实验,这样不仅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会使学生走进“坐吃山空”的误区。与其让学生按步就班地机械学习,不如多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去学习,哪怕有些尝试可能是错误的,但也能通过学生之间按照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相互质疑,相互补充,使之完善。例如学生在提出用改变“轻重”的方法来研究,就经历了同学们相互之间不断提出质疑,不断进行改进,并且还通过实验演示,在教师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的情况下,最后才确定其方案。刚开始,学生只说准备两个降落伞,重物一重一轻,看哪个下落得快些?马上就有学生指出:要同时松手。于是我让一组同学上台演示,是伞面一大一小两个降落伞,刚拿起降落伞,同学们在叫:这样比不行。因为降落伞的大小不一样。至此,“降落伞”方案已趋完善,科学了。学生也在这个过程中思维逐渐成熟起来,他们已明白要做对比实验必须在同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科学课堂应留有一定的余地,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才智、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和机会。在学生对“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进行对比实验的基础上,适时抛出问题:你能做一个下降速度最慢的降落伞吗?这是一个十分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拓展思维,综合运用自己今天学到的各种知识进行再一次的制作,有效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从各种角度去思考、去探究,让科学探究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积极性。同时这也是本课教学一个很好的总结。

三、对实验材料的思考

在实验过程中,实验材料的结构性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为了实验的需求,我为学生准备了大小不一的六边形塑料若干,长短不一的细绳若干,还采用不粘胶粘绳的方法,既省时,有美观;既方便,又省钱。学生做时又掌握了制作的技巧。知识和技能都得到提升。

如果再准备不同材质的降落伞伞面,可以想象,学生的探究会更更广泛,内容会更充实。

四、课堂中不足

学生对自己选择的内容研究完后,又开始了其他感兴趣问题的研究,我了解以后,觉得内容很新颖的。由于时间问题,没给学生时间说说再研究的内容,我觉得这是一个遗憾。下节课,我一定会安排学生互相交流研究内容的机会。

一切都在运动中》——教学反思

上了两个班的《一切都在运动中》,这节课研究的就是参照物的概念,利用它来判断物体的运动,这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光凭直接讲述学生很难理解,这就要求老师举恰当的例子,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使学生们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并培养学生用相对的、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

理解参照物的概念是重点,也是难点。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观看动画《牧羊曲》,找出动画中,哪些物体动了,学生们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说出了很多动的物体。但当叫他们说出为什么你认为他动了的时候,大部分学生的回答都是:“我就看到他在动。”这时候我发现还是课本上通过两幅图来对比的例子比较容易让学生理解。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说老师走来走去,动没动?然后引出参照物的概念,让同学们结合刚才的例子,理解参照物的概念,为下面的探究打基础。在判断乘电梯的那个小男孩是不是在运动的问题上,学生有的说运动了,有的说没有在运动。说没有在运动的理由基本都是,小男孩没有在运动,是电梯带动他运动的。认为他运动的理由是,他从上面到下面来了。这时候我对这两种答案都表示肯定,都是正确的。因为你们各有各的理由,而且理由都很充分,然后启发同学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不同的情况?然后引出我们看问题要全面,加强对“相对于”三个字的理解。

然后,我叫学生们动手做了移动课本(课本上放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的实验,最后叫学生问学生物体运动了没,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加深对“参照物”概念的理解。知道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同。

为了巩固学生对“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同。”的理解,我叫学生判断老师的眼镜有没有动,学生一听都看着我,注意力和兴趣都提高了不少。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觉得学生对判断物体是否运动还很模糊,“相对于”的概念对它们还太深。为此进行了改进。

通过多次摆放东西加强学生对位置的理解,经过这一系列的练习,学生更易接受“位置发生变化”的意思。

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的时候,只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能够真正跟着老师的思路进行思考,在理解参照物的基础上运用于实际生活,这一要求还是很难的。所以在下一节课上,我打算以此基础加以强化,力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理解!

《怎么搭配食物》教学反思

本节课课堂气氛较好,大部分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而且学生对学生的内容较感兴趣,对于难点把握的较好,学生能参与到课堂中,教学有效率,在课堂中注重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学生各抒己见,而且课堂上注意给学生充分的鼓励与肯定,教学设计步骤清晰,理论联系实际,形象直观。怎样搭配膳食才能获取均衡的营养呢?课本给我们呈现了一幅膳食宝塔图,读懂这幅图的含义,是学生活动的基础。因此,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让孩子们通过看书阅读理解图义,辅以老师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均衡营养的认识。由于宝塔中营养搭配是一天中食物营养标准,具体到各餐中该怎样搭配呢?在搭配膳食营养活动中,让学生利用已有的一天中食物搭配与均衡膳食宝塔进行整体比较,关注每一餐是否也注意到各种营养均衡了。比如:早餐很多同学是米粉+肉,通过比较反思,发现营养不均衡,缺少维生素,应补充蔬菜或水果。通过阅读讨论膳食原则,同学们对均衡膳食有了一个新的理解,从小树立健康生活的意识。

在营养宝塔图中,首先教师要作一定讲解,再由学生回答,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生在读懂了这个图以后,就会与自己的饮食进行比较,另外把食物进行分类,也可以用直观的方法,进行一定的练习,最后设计晚餐,选择几名学生的设计点评,最后,理论联系实际,提出一些关于营养的问题。

下载小学六年级科学《太阳系大家族》教学设计(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六年级科学《太阳系大家族》教学设计(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六年级科学下册《太阳系》教学设计5篇

    《太阳系》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1、了解太阳系是由恒星、行星、小行星、彗星等不同天体组成的。 2、知道太阳八大行星的名称、排列顺序,对它们的大小有直观的印象......

    太阳系大家族教案详细5篇范文

    太阳系大家族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太阳太阳系及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2、知道四季的成因。 3、能够做阳光直射与斜射形成的温度差异的实验。4、能够用模拟实验探究行星与太......

    《2. 太阳系大家族》教案2

    《2. 太阳系大家族》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太阳系的构成,八大行星的一些特征及其运动规律。 2、通过对太阳系的认识,使学生体会到宇宙中的天体是相互联系的......

    《2. 太阳系大家族》教案1

    《2. 太阳系大家族》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太阳系及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 2、知道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姿态,并且知道地球公转和自转是同时进行的。 3、知道四季的成因,......

    宁兴学校延艳红陶春荣六年级上册科学《太阳系大家族》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评价材料: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第一课一课时 《太阳系大家族》 学校 宁兴学校 姓名 陶春荣延艳红 年级 六年级 科目 科学 编号 《太阳系大家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小学科学太阳和太阳系

    1、太阳和太阳系 一、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二、 教学目标: 1、 了解太阳的体积、直径、温度和太阳系的组成。 2、 培养探究太阳和太阳系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 1、白天与黑夜......

    六年级《太阳系的奥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可以用自己的话来正确描述太阳系的组成和八个行星的顺序,初步建立太阳系的概念。 2.可以感觉到八个行星和太阳之间的距离,然后知道巨大的太阳系。 3.可以通读,......

    六年级《太阳系的奥秘》教学设计

    六年级《太阳系的奥秘》教学设计 六年级《太阳系的奥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正确描述太阳系的组成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初步建立太阳系的概念。 2.能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