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0:09: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太阳系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太阳系教学设计》。

第一篇:太阳系教学设计

太阳系教学设计

【导入】提到太阳系,同学们会想到什么?(太阳)(八大行星)

【师】可能同学们马上会想到太阳和八大行星,那太阳系的成员只有八大行星和太阳吗?(不是)

【师】那你还知道哪些其他成员?

(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

【师】很好,太阳系的成员不只有太阳和八大行星,还有一些其他的小的天体,弄清太阳系的成员,是正确认识太阳系的基础。那这么多的天体是杂乱无章的分布在太阳系中吗?(不是的,太阳系中的天体是排列有序的,其运动是有规律的)【师】那应该是如何分布的呢?

(太阳系中除太阳以外的天体或近或远都在绕太阳公转)【师】为什么各个天体都会绕太阳公转呢?(因为太阳的质量最大,引力最强)【师】太阳的质量有多大呢?

(太阳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是太阳系中体积和质量最大的天体)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读图4-38:太阳系的示意图,认识太阳系中主要天体是如何分布的?(按与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小行星集中分布在火星跟木星之间)

【师】太阳,我们在第一节已经详细的介绍过了,今天我们着重来介绍太阳系的其他天体。首先我们来介绍八大行星,介绍行星的同时,不可避免的要介绍一下绕着它运转的卫星。那什么是行星,什么是卫星呢?

(行星是一种比太阳小得多的球状天体,绕太阳公转;卫星是围绕行星运行的球状天体)【师】行星和卫星是除太阳以外,人类最早关注到的天体,通过肉眼观察就可以看到水星,金星,木星,火星,土星等行星,神话故事中的太白金星,爱神维纳斯等形象的原型都是太阳系中的这些行星。随着天文望远镜的问世以及航天器的运用,对太阳系统这些天体的认识也变得更加丰富。

【师】首先请同学们阅读表4-2,认识八大行星在质量和体积。从表中同学们看到哪两颗行星体积和质量最大?(木星和土星)

【师】质量体积和地球最相近的行星是哪颗?(金星)

【师】那八大行星除了质量和体积上有差异之外,还有哪些不同呢?

(颜色也不同,水星是银灰色的,金星是金黄色的,地球是蓝色的,火星是红色的,木星有一圈圈的环带,有大红斑,土星有光环,天王星是淡蓝色的,海王星是深蓝色的)[展示八大行星对比图]

【师】在这个图上,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出,离太阳较远的木土天海四个大家伙,块头比较大,可以算是行星中的四大天王,我们称之为类木行星;而离太阳较近的水金地火这四个小家伙,个头要小得多,我们称之为类地行星。【师】接下来我们就分别来介绍这些行星。【水星】这是水手一号探测器拍摄的水星,同学们看一下他和我们学过的什么天体比较像?(月球)

【师】如果不加说明的话,很有可能会把它当作月球,可以看到上面有大量的环形山。那同学们结合表4-2思考一下,为什么水星上的地貌和月球都是相似的?

(水星的质量和体积都比地球要小得多,因此引力就小,吸引不住大气,没有大气层就会做到小天体撞击)【金星】接下来我们来看金星,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我们中国管它叫金星,还叫它启明星,还有常庚星,太白金星,都很吉祥。西方管它叫维纳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爱神,可见人们对金星的情有独钟,另外从质量和体积上看,金星是和地球最像的一个行星,那你想不想去金星上走一走呢?(想)

【师】看样子同学们还是不了解金星,只是被神话的美妙给迷惑了。[展示金星图片]

【师】我们看这是一张探测器拍摄的金星图片,他表面浓云密布,这说明了什么?(金星有浓密的大气层)

【师】金星的大气层非常的浓密,气压非常的高,人要是上去会被压成馅饼。【师】你还知道其中都是些什么气体吗?(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师】二氧化碳是一种很强的温室气体,会导致气温上升,近年来通过一些先进的观测技术,我们发现金星表面确实是一个温度非常高的世界。表面温度超过400度,就跟我们吃烧烤时烤炉里红红的木炭一样的烫。

【师】所以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你到了金星,会有怎样的经历呢?(在金星的大气层中窒息而死,然后被金星的大气压压扁,最后在金星的表面上被烙成馅饼)【师】据说前苏联曾经发射探测器去探测金星,但是一到金星表面就瘫痪了,这就是金星她美丽的名字下的真实写照,其实是一番炼狱般的世界。

【地球】地球我们很熟悉,就不说了,[展示地球图片]看一下这是地球,他可以算得上是我们宇宙中最美丽的天体了。

【火星】再看火星,它跟金星完全相反,火星表面是一个冰冻的世界,平均温度是-55℃,比我们地球上的南北极还要寒冷。但在极端的宇宙环境中,已经算得上是和地球最相近的了,那火星的温度为什么这么低呢?(火星没有浓密的大气层)【师】那大气有没有呢?

(有,但很稀薄,密度只有地球的1%)

【师】正因为火星大气稀薄,保温能力差,温度低,那我们干嘛叫他火星呢?(火星的颜色一片橙红,仿佛上面是一片火海)

【师】很好,火星得名于它的外观,表面布满了棕黄色的岩石。是一个固体星球。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火星上有这么一个白白的部分,你们猜这是什么呢?(冰)【师】很好,在火星的南北两极地区,有干冰和冰水层覆盖,说明火星上曾经是有固体水的。为此美国前专门发射的凤凰号火星探测器专门探测火星上的水,结果确实发现了存在冰冻水。科学家还根据火星上的一些地貌推测,很久以前火星上是有液态水存在的,这意味着火星上曾经有过适应生命生存的环境。为什么这么说呢?

(地球上就是因为有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和一定厚度合适一会的大气层,才出现生命,而根据探测,火星上确实满足过这样的条件)

【师】正因为如此,火星成为地球上人类可以探测的最近的行星。

【师】刚才我们已经介绍完了四个类地行星,那做什么觉得类地行星有什么特点呢?(①体积小,质量小 ②距离太阳近③卫星较少 ④温度相对较高 ⑤都是固体星球)

【师】接下来我们介绍类木行星,类木行星的表面温度很低,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离太阳较远)

【师】既然它们的温度都很低,那为什么书上说他们是气体星球呢?

【师】类木行星的表面温度确实很低,但是他们有非常厚的大气层,主要成分是不易液化的小分子的氢,氦构成的大气。

【师】总的来说类木行星有哪些特点呢:首先是个头比较大,第二距离太阳较远,表面温度低,第三都是以气态和液态为主体。

【木星和土星】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木星和土星,它们的体积非常大,质量也非常棒,卫星表面的一个特点就是有大红斑,这实际上是木星的大气运动,土星的特点是它的光环,俨然像一个草帽漂浮在宇宙空间,非常的壮观美丽,实际上,这个光环就是一些围绕着土星运转的碎块和微粒。我喜欢土星体积大,质量大,所以卫星也很多,木星有66颗卫星,土星有62颗卫星。所以木星和土星俨然是一个袖珍的太阳系。在众多的卫星中,我们比较感兴趣的是土星的土卫六。我们来看一段视频了解一下。

[播放央视纪录片《旅行到宇宙边缘》中有关土卫六的视频片段:强调土卫六上存在液态的物质,发现的和地球形成初期类似的变化,是科学家认为的宇宙中可能孕育产生生命的地方] 【师】介绍完了太阳系中几个重要的行星及卫星,我们在认识太阳系中的小天体,首先是小行星,它们主要分布在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将近有几十万颗,规模相当的庞大。

[展示小行星的图片]

【师】小行星的形状大小和一般的星星有什么不同?(形状不规则,体积小,质量小)

【师】正因为小行星的质量小,惯性也小,运动状态很容易改变。稍有扰动就会脱离小行星带,一旦被其他行星俘获,就会发生剧烈的撞击。据说地球上的恐龙就是因为小行星撞击而灭绝的。

【彗星】另外一种和小行星类似的小天体就是彗星,质量也很小,形状也不规则。但是他有着自己的特点,谁找到了?

(彗星在运行时会拖着一条尾巴)

【师】根据彗星将一个特点,我们将彗星的结构分为彗核,彗发和彗尾。【师】你知道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条尾巴吗?

[展示彗星在太阳系轨道上各个位置的彗尾的朝向](太阳风的吹拂而引起)

【师】这说明,彗星在受到太阳光吹照射下会释放出气态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太阳风的吹拂下,形成了彗尾。【师】那小行星在太阳风的吹拂下,为什么不形成尾巴呢?说明彗星的成分结构跟小行星一样吗?(不一样)

【师】彗星中有怎样的成分呢?(彗星的成分主要集中在彗核上,由岩石的碎片固体微粒和水结冰而形成的大冰球)[展示哈雷彗星]

【师】彗星和日食月食一样,也是难得一见的天文奇观。这是著名的哈雷彗星,它的轨道非常扁长,绕日周期是76年,他最近一次出现的时间是在1986年,很遗憾同学们那个时候还没生出来,如果你想再次看到它,等到什么时候呢?(2062年)

【师】卫星在运行过程中也有可能被行星俘获,发生剧烈撞击的现象。[介绍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撞击木星的事件]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撞的是木星呢?(木星质量大,体积大,引力大)

【师】你觉得太阳系中的四大天王,对四个小家伙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保护作用,当外来的天体进入太阳系时,容易被类木行星俘获,阻止了他们进入类地行星轨道)

【师】正因为有了内木行星的保护,现今的类地行星空间才能够比较稳定,那是不是就意味着没有小天体光顾我们地球了吗?(不是的)

【师】虽然一些大的小天体不再光顾地球了,但是一些小的小天体一直在进入地球的空间。比如流星,就是太阳系中的一些固体小块,闯入地球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燃烧发光而划亮夜空的现象。那些没有烧尽的流星体落到,地球表面就叫做陨星,有成分主要是岩石的,就叫做陨石。

【师】所以这里有很多的名称,当固体小块没有进入地球大气层时叫什么?(流行体)

【师】进入大气层时呢?(流星)

【师】落到地面上呢?(陨星或陨石)

【师】到此为止,太阳系中的成员基本上介绍的差不多了。在认识太阳系的历史过程中,很多科学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甚至牺牲了生命。课后同学们可以阅读一下课本153页上的阅读资料,了解一下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过程。

第二篇:《太阳系》教学设计(精选)

5、太阳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过程与方法:

1、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

2、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收集和整理资料,并进行交流,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

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3、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的。【教学重点】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教学难点】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大行星数据表、八个铁丝制成的支架、橡皮泥、小皮球、直尺等;教师事先考察制作太阳系模型的室外场地。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小组内先进行交流。【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探新知。

(一)、认识太阳系。

1、提出问题: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同学们都知道了月球围绕地球运动,它们还一起围绕太阳运动,那么还有哪些天体也在不停地围绕着太阳运动呢?

学生自主回答。

2、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有关太阳系资料的收集,现在让我们来开个有关太阳系的交流会,请各组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资料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展示。说说:

(1)哪些天体在围绕着太阳运动?

(2)这些天体有哪些特点?

(3)它们之间是如何排列的?

3、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做补充。(最好是有关太阳系的科普录像资料)

4、小结: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以前人们对太阳系了解不多,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太阳系特别是八大行星了解的越来越多。“神州”号系列飞船的发射成功,让我们中国人的千年飞天梦,今朝变成真。

(二)、建立太阳系模型。

1、谈话:我们已经对太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能更好地认识太阳系,让我们用橡皮泥捏成球表示八大行星,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比例,试着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

2、讨论:怎样才能建好模型?需要哪些相关数据才能保证我们建的模型相对准确?

3、阅读课本56页有关八大行星的数据资料。

4、尝试根据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来建模型,思考:

(1)如何在桌面上将八大行星摆列出来?

(预设:把表中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按相同比例缩小,将“太阳”及“八大行星”在桌子上排开。)

(2)如果要对八大行星与太阳距离的数据进行处理,该如何处理?

(3)试将橡皮泥球粘在铁丝制成的支架上代表八大行星,在桌面上建立模型。

(4)建好之后有何发现?与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系的示意图有何不同?

5、尝试依据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以及八大行星的赤道直径进行建模:

(1)如果要利用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以及八大行星的赤道直径这两组数据来建造模型,该怎么做?

(2)数据处理后的结果如何?我们还能在桌面上建太阳系模型吗?为什么?

(3)如果要建一个较为合理的模型,有什么好办法?

6、简单介绍一下后面几组数据:

自转周期是行星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公转周期是指行星围绕太阳转动一周所需的时间。我们在建模过程中,可以暂时不用考虑这些数据。

(另外:轨道倾角是指行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轨道平面的夹角,也就是说在公转过程中,行星与地球不处于同一平面,如果用模型来表示就是橡皮泥球在支架上的高低不同。建模时同样可暂不考虑这些数据。)

7、到操场上建立太阳系模型:

假若将太阳的直径缩小到14厘米,其他行星的直径是多大呢?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是多远呢?我们能在操场上完成这样的游戏吗?

(说明:可以按上面的比例缩小行星与太阳间的距离,选择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这四个离太阳比较近的行星建立局部模型,让学生举着这几个行星的模型按一定的距离围绕“太阳”转动,感受太阳系的浩渺。)

(假若将太阳的直径缩小到14厘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四个行星的直径按同样的比例分别缩小为0.05厘米、0.12厘米、0.13厘米、0.07厘米;这四个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分别是5.8米、10.8米、15米、22.8米)

8、交流在建造模型过程中的体会。

二、小结

在建太阳系模型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体会或发现吗?

(学生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建立的太阳系模型,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八大行星在太阳系的空间分布不是均匀的;八大行星的大小差异很大;在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是十分渺小的。)

板书设计:

5、太阳系

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

第三篇:太阳系教学设计

《太阳系》教学设计

一、概念分析

《太阳系》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下《宇宙》单元的第五课。教材让学生形成的科学概念是: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为了构建太阳系的科学概念,教材安排了两大活动:“认识太阳系”和“建一个太阳系模型”。从教材安排看出其意图在于借助建模活动构建概念。两大活动相比之下后者更为重要,那就是让学生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此活动不仅可以加深太阳系中的组成天体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理解力,建立有关宇宙空间的概念。本课学习之前,教材已按排有建模的活动,如造环形山、日食和月食。虽然学生之前有了建模的体验活动,但造环形山主要是根据事物的特点来模仿的,日食和月食是根据事物的变化来模拟的。而本课却是根据数据来建模的,所以本课的建模活动有相当大的难度。

二、学生分析

对于六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来说,学习太阳系知识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会从各种渠道获得各种各样关于太阳系的信息。他们可能会说出太阳是恒星,能说出太阳系的几大行星,甚至个别学生还能说出更多的知识。但大多数学生对太阳系的认识是模糊的,浅意识的,尤其对于太阳系其他天体的组成、行星的大小、位置排列等,更是知之甚少。因此本课学习就要让学生建立对太阳系的完整认识,并在建模过程中,认识到太阳系的辽阔,宇宙的浩瀚。

另外,虽说是六年级学生,但学生缺乏对数据的敏感性和处理能力。教材中虽然提供了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有关数据,但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和处理能力显然不够,不能从数据的背后去发现蕴含在数据中的有关太阳系的真实情况。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理解力也是偏弱。学生往往专注于现实情境的观察,对宇宙空间及天体的运行缺乏在头脑中建立立体的形象,这也是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所决定的。根据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2、过程与方法:能对数据、信息按需求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来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认识到收集、整理和交流资料是科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教学重点】:建构科学概念(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教学难点】: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的模型。【教学准备】

1、学生:(每小组)橡皮泥、米尺、研学案

2、教师:教学PPT、50米皮尺、太阳系的教学视频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示太阳系在宇宙中的图片。

2、谈话:同学们,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个美丽的星系,它就是:太阳系。板书课题。

二、初步了解太阳系:

1、谈谈对太阳系的认识?

2、任务一:在研学案上画出自己所认识的太阳系。学习提示:除了地球、月球外,还有哪些天体在围绕太阳运动?

这些天体有什么特点? 它们在在排列上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六年级的学生对于太阳系的认识并不是空白的。关于太阳系,学生已经有一定认识,那就是学生的前概念。显然这些前概念是零散的、模糊的、甚至不科学的。以画图形成呈现学生的前概念,有利于形成认知冲突,为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奠定基础。)

3、观看关于太阳系的教学视频。

4、交流评价:根据视频资料评价一下哪个小组画得更科学。

5、修改小组所画的太阳系。

6、小结归纳: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由八大行星、矮行星、卫星和小天体(包括小行星和彗星)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八大行星从近到远排列的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设计意图:以视频、资料作参考,以小组评价作方式,重新修正太阳系的画法,这也是一个简单的建模过程,有效形成太阳系的概念形成。顺利完成第一个教学目标。通过小组评议互相学习提高,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这种学习形式的好处。)

三、初步建构太阳系:

1、任务二:借助研学案提供的数据(八个行星赤道直径、与太阳平均距离),用橡皮泥做出这八个行星的模型。

2、仔细观察表格内的数据,思考:怎样做八大行星的模型?需要考虑什么问题?

3、研讨问题:怎样做八大行星的模型?需要考虑什么问题? 方法提示:

(1)按比例缩小行星的大小。建议可缩小20亿倍,计算结果后再做模型。教师 PPT显示缩小20亿倍后的数据。

(2)按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排列。(3)八大行星模型跟实际的距离比

(设计意图:虽说是六年级学生,但学生缺乏对数据的敏感性和处理能力。教材中虽然提供了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有关数据,但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和处理能力显然不够,不能从数据的背后去发现蕴含在数据中的有关太阳系的真实情况。因此这环节不急于让学生“动手做”,而且让学生“动脑思”。老师要引导学生从数据中找到信息,有助于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建模活动的达成。)

4、小组根据讨论结果,合作完成八个行星的模型制作,并在桌面上摆出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位置。

5、小组交流观察:看看建造的模型还有什么问题?

四、再建太阳系模型:

1、八大行星的赤道直径缩小了20亿倍,那么它们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也应缩小多少倍?(出示水星距离太阳缩小20亿倍的数据)

2、把黑板当成太阳,请一学生用皮尺拉一拉水星距离太阳的距离,体会到按这个比例缩小数据是无法在教室内建构太阳系模型的。

3、出示其他行星距离太阳系的数据,进一步体会到就是在操场上也无法完成太阳系模型的建构。

4、已经把八大行星按比例缩成这么小了,想想它的真实距离和大小,你有什么要说的?

(设计意图:通过改变太阳系缩小比例,引发学生空间想象,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和理解力。从而感受到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五、拓展活动:

1、以缩小100亿倍的数据,到操场上建造出太阳系的模型

2、交流模拟建造太阳系的感受。

3、查阅太阳系的其他天体资料,进一步了解太阳系。(设计意图:新课程理念倡导开放性的课堂,课堂学习不仅限于课堂,更希望将孩子引导到课外继续探索。这样学生才可以可持续发展。)

板书设计:

太阳系 矮行星、卫星和小天体

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行星距离遥远 分享:

第四篇:太阳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资料,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太阳系的组成。

2.通过建构模型,让学生感知太阳系中太阳和八大行星的空间排列及特点。

3.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建构太阳系中太阳和八大行星模型,感知太阳系的空间排列及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KT板,橡皮泥,泡沫球,竹签,盘子。

学生:KT板,尺子,橡皮泥,泡沫球,竹签,盘子,学习单,书本内容。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房子模型吗?如果我们要做个教室模型,需要放入些什么东西?”“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教室就是我们的家,那我们的家庭成员放在哪?”(罗列做模型要素)

一、揭示课题

“我们的教室在地球上就是一个点,而地球在浩瀚的宇宙中也是一个点,宇宙中有一个重要的天体系统,它就是太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太阳系》”(板书课题)

二、认识太阳系

1.太阳系的组成“你们知道太阳系中有哪些成员?”(学生说,教师板书)

“冥王星原来属于九大行星,现在为什么被降级了?”(课件出示)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永无止境,到目前为止,人们发现的太阳系的组成。”(课件出示)

2.八大行星的位置

“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认识太阳系的八大行星,那你知道它们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是怎样排列的吗?”

“离太阳最近的是谁?最远的呢?”“地球在水星旁边吗?”

“请同学们阅读书本内容,用桌子上的盘子摆一摆它们的位置。”

(黑板上小结,画轨道)

三、建构模型

1.如何做

“今天,我们要在教室里制作一个太阳系中太阳和八大行星模型。那该怎么做这个模型呢?”“这个模型中的物品名称是?”(板书:太阳,八大行星)

“它们的形状,做多大?”(板书:球体)“用什么材料?””今天我们用黏土。”“如何给八大行星定位置?”

2.定大小,距离

“距离是以太阳为中心的平均距离,为什么是平均距离?”

“徐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块边长为1米的KT板,红色区域代表太阳,它宽5厘米,也就意味着最远的行星海王星到太阳的距离是95厘米,那你算算缩小多少比较合适?”

“这是八大行星实际的大小,它用赤道直径来表示,如果我们按照刚才距离的比例同等缩小,最小的水星实际是?缩小到5万亿分之一是多少?能做出来吗?”

“今天在我们课堂上很难实现,看来我们不能等比例缩小,那缩小多少比较合适呢?我们以最大的木星为例,你算算缩小多少比较合适?这是一个泡沫球,它的直径是14厘米,比实际的木星缩小了多少?缩小到10亿分之一,我们看一下,可行吗?

3.温馨提示

4.学生建构

5.交流研讨:

(1)一小组上来介绍自己做的,其它组有没有做错的?

(2)你们组在制作中遇到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3)在做模型中你们有什么收获?

四、总结

“今天,我们利用橡皮泥,竹签等材料,将相关数据进行了处理,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比例,试着建构了一个太阳系中太阳和八大行星的模型,这种方法就是建构模型。那真实的太阳系是怎样的呢?我们通过视频来了解一下。”

【板书设计】

太阳系

做模型:物品名称太阳八大行星太阳系的组成材料橡皮泥等

形状大小球体

位置贴八大行星画轨道

第五篇:《太阳系大家族》教学设计

《太阳系大家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对搜集到的有关太阳的各种信息进行总结评价。

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计算等方法整理、加工太阳系的有关数据。能够用安全的方法观测太阳。

能够用一定的器材给八大行星排列位置。尝试着模拟太阳系运动的游戏。

知识与技能

知道太阳系的构成,知道九大行星的名字及排列顺序。明确恒星、行星、卫星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了解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过程。知道太阳的有关知识。

了解太阳系中有关行星、彗星、小行星和流星的知识。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精神及交流、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和茫茫宇宙相比人的个体的渺小。

意识到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不断发展,不断向未知领域探索的。

教学准备

有关太阳的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等,橡皮泥、记录纸、网球等。

教学过程:

1.导入激趣。

(1)谈话导入: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幅美丽的星空图,你想到了什么或者你想说些什么呢?(2)帮助学生认识三类星:恒星、行星和卫星。学生面对满天繁星展开想像的翅膀,并能说说自己对宇宙天体的认识,尤其对恒星、行星、卫星三类星的认

识。

(3)激趣:你们向往神秘的宇宙太空吗?你们想探索神奇的宇宙奥秘吗?让我们一起乘上宇宙飞船飞上太空来探索宇宙的无穷奥秘吧!由学生面对满天繁星引入本课,从学生每天看到的熟悉的星星谈起。面对满天星斗,学生会想到很多,例如有些是本身能发光,有些不能,于是引出恒星、行星、卫星的概念,为本课学习扫除概念上的障碍。模拟升空的情景,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把自己置身于广阔的宇宙空间,去探索无穷的宇宙奥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让学生自主探究有关太阳系的知识。

(1)要求学生能够对太阳系的构成有一定的认识,井能说出九大行星的名称及其排列顺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太阳系以及太阳系中行星的运行轨迹,看看能发现什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得越多越好,并且能用一些办法记住九大行星及其排列顺序。

(2)引导学生进入“宇宙之旅”、“小天文馆”网站,或提供相关材料,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太阳系。学生在浏览网站或阅读的时候,小组可以提出问题或回答别人的提问,教师将对提问或发表言论多的小组颁发奖品——天文知识卡片。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参与这个活动。

(3)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一段的教学中,学生对太阳系的构成完全由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发现,尤其是八大行星的名称及排列顺序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记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的精神。但因为学生自己寻找的有关知识很庞杂,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3.实地观测太阳。

由于太阳光的强度比我们眼睛可以承受的强度高10000倍,所以用来直接观测太阳的减光设备,必须能够将阳光减弱10000倍。小学生可进行的太阳观测,主要集中在量度太阳影子或投影位置的变化及当有日食发生时量度太阳形状的变化。这两种变化均可使用鞋盒针孔投影仪量度。使用鞋盒针孔投影仪时,如观测时间较长,应注意鞋盒底部太阳投影位置的变化,最多只能持续观测约两小时,并且太阳的影像会由鞋盒底部的西面移往东面。(1)活动前准备:鞋盒、胶水、剪刀、锡纸、针。

(2)活动过程:与学生重温太阳观测方法存在危险的原因;与学生讨论为什么虽然观测太阳有危险,但仍要进行,和学生讨论太阳观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制作鞋盒针孔投影仪:在鞋盒前端开一小孔,后端开一较大的方孔,并用半透明的锡纸蒙上,对着太阳,太阳会在锡纸上留下投影;说明针孔投影仪的原理;说明针孔投影仪的优点和缺点;说明在自然界中,可利用树上树叶间的隙缝和投射在地面的影像替代针孔投影仪进行观测。

要求学生利用“鞋盒针孔投影仪”观测太阳的变化。如有日食出现,亦可用它来观测。但观测太阳时,除了要注意太阳对眼睛的影响外,还要谨防在烈日下曝晒可能出现中暑等问题。

(3)活动评估:检查学生利用鞋盒针孔投影仪所绘画的太阳影像是否正确。4.总结,课后延伸。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认识太阳系。

(2)继续激发学生探索更无穷的宇宙奥秘的兴趣,引导学生课后去访问因特网,那儿有关于太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在等着学生们呢!学生课后继续探索,让学生把网上学习、自主探究的兴趣延伸到课后。5.延伸活动。

模拟太阳系的大小的游戏。

参考资料:

知识参考:

太阳:太阳是地球的生命之源,是银河系内1000多亿颗恒星中普通的一员,分类为一颗黄矮星。太阳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人们看到的太阳表面叫“光球”,光球外围的部分是“色球”,色球的外围叫“日冕”,这三层合起来构成了太阳的大气层。太阳直径约为140万千米,是地球直径的109倍。太阳的体积大约是地球体积的130万倍。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以上都集中在太阳身上。太阳没有固态的表层,不会像地球那样整体自转。太阳赤道部分的自转周期最短,约25日;纬度40度处约27日;75度处约33日;两极处是37日。一般以日面纬度17度处的自转周期为“太阳自转恒星周期”,它是25.38日。太

阳的平均密度为1.48g/cm3,比水稍重一些。太阳里外的密度是不一样的,它的外壳大部分为气体,密度很小,但越往里面,物质越稠密,密度越大,核心的密度可能为160g/cm3,比钢的密度还要大出约20倍。太阳的总质量约为2000亿亿亿吨,是地球质量的33万倍。

水星:水星是太阳系体积最小的类地行星,它没有卫星,由于被太阳的强光遮挡,观测起来十分困难,哥白尼临终前曾为一生从未看到过水星而遗憾,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类对水星有了更多的了解。水星距离太阳最近,只有5 790万千米,是日地距离的o.387倍,赤道半径约为地球的2/5。水星上没有空气,外观同月球十分相像,表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环形山,还到处遍布大大小小的陨石坑。亿万年前水星上可能发生过火山活动,星面上还可见几处貌似火山熔岩形成的平原地区。

金星:除了太阳和月亮,天空中最亮的天体就是金星。用星等来表示亮度的话金星最亮的时候可以达到4.6等以上,比著名的天狼星还亮14倍,白天它不会被太阳完全遮掩,夜晚它还能将人和地上的物体照出影子。金星离太阳比地球离太阳近约1/3,它得到的太阳光照比地球得到的多1倍。另外,它的反照率特别大,在所有行星中名列第一,金星的反照率是0.7,也就是说,照射到金星上的太阳光,2/3以上被金星反射出来。相比之下,地球的反照率只有0.39,而月球才0.07。

火星:地球的左邻火星,颜色荧荧像火,显得非常神秘,我国古代称其为“荧惑”。火星及其两颗近距离的小卫星上都有河流状的暗色条纹,有人认为有可能是人工运河,这使得“火星人”之说盛极一时。虽然后来的探测证实,两颗小卫星是天然卫星,暗色条纹不是运河,没有火星人存在,但火星上有低级生命的说法仍不绝于耳。因此,航天时代初始,科学家们就迫不及待地用航天器近距离地对火星进行探测,并让航天器登陆火星进行生命检测,但因技术不稳定,探测结果很难有定论。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新一轮深人探测,终将揭开火星生命之谜,也将为开发火星、建设火星驻人基地打好基础。

小行量带: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它与太阳的距离大约是1.7到4.0个天文单位(AU)。小行星带中有数十亿颗小行星,这些小行星之间通常有广袤的空旷地带。小行星分为含碳的、石质或金属的,科学家们认为,如

果没有来自木星的强大引力场的阻挡,各个小行星很可能会吸附在一起形成一颗大行星。小行星是太阳系形成后的剩余物质。有推测认为它们是一颗在很久以前一次巨大碰撞中被毁的行星的遗留物,然而这些小行星更像是些从未组成过单一行星的物质。如果将所有的小行星加在一起组成一个单独的天体,它的直径还不到1500千米——比月球的半径还小。

木星 :木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一个,它的体积可以容纳1 300多个地球。木星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300多倍,把太阳系所有其他行星的质量全加起来还不及木星质量的一半。木星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行一周需要11.86年,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是7.78亿千米。由于木星离太阳遥远,木星表面温度比地球表面低得多,“先驱者"11号宇宙飞船测得的木星温度约为一150℃。木星自转很快,自转一周只需9小时50分30秒,是太阳系中自转速度最快的行星。由于快速自转,木星形状变扁,成中腰鼓起的椭圆形。很快的自转速度带动它的大气层顶端的云层竟以约35 400千米/小时的速度旋转,这种高速产生的离心力就把云层拉成丝线,在木星赤道上空高高隆起。木星表面上有许多带状纹,每条带状纹都与木星的赤道平行,这些带状纹是木星的大气环流。

土星:土星上的一昼夜相当于地球上的lo小时14分钟,白天只有5个小时左右。由于快速自转,上星的形状变得很扁,土星的赤道半径和极半径相差6 000多千米。土星大部分物质也和木星一样,处于流体状态,与木星不同的是,土星赤道的气流是向东吹动的,与土星的自转方向相同,其速度约500米/秒。土星上有四季之分,不过每季时间很长,一个季节相当于地球上的7年多,但是即使夏季也极其寒冷。土星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密度很小,如果有个足够大的水池容纳的话,木星甚至会漂浮于水面,因为它的密度只有0.688/cm3,比水的密度(1g/cm3)小很多。土星最让入着迷的便是美丽的土星环。

天王星:天王星的体积在九大行星中仅次于木星和土星,体积约为地球的65倍,质量相当于地球的14.63倍。天王星以6.8l千米/秒的平均速度绕太阳公转,公转周期为84年。天王星最奇特的是它的自转轴几乎倒在它的轨道面上,也就是说,它是“躺”着自转的,而其他行星都是“站”在自己轨道面上自转。这使天文学家大伤脑筋,有人猜测它可能是被一颗星体撞倒的,这目前还没有被证实。天王星内部磁场很强,所包含的能量是地球的50倍。天王星的核心

是岩石物质,核心温度2 000℃~3000℃,核心外面是一层很厚的水冰和氮冰,冰外面是分子氢层,再向外就是很厚的大气层。大气层中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氢的含量占绝大部分,氮的含量约为10%~15%,这与木星的大气组成相似。天王星同地球一样有四季的变化,但是它的一季相当于地球的21年。

海王星:海王星离地球太遥远了,通过望远镜观察到,它是一颗淡绿色的行星。海王星和太阳的距离大约44.95亿千米,是地球到太阳距离的30倍。它表面单位面积受到的太阳辐射只有地球上的1/900,因此表面温度很低,达一230℃。那儿的冰层厚达8000米,在冰层下面是由岩石构成的核心,核心质量和地球差不多,温度高达2 000℃~3 000℃。冰层外面是浓密的大气层,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氢,还有甲烷和氨。海王星的内部结构与天王星差不多,但由岩石构成的核心比天王星的要大。

冥王星: 1930年,24岁的美国天文学家汤博发现了冥王垦。冥王星原是九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远的,最小的一颗行星。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通过的决议,决议开除了冥王星行星“星籍”,将冥王星归入矮行星(dwarf planet)之列。冥王星直径只有2 300千米左右,亮度很弱,用世界上最好的望远镜看也仅仅像一粒小米。冥王星沿着很扁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在它上面过一年,等于在地球上过了248.5年,从1930年被发现至1990年,它在轨道上只走了不到1/4圈。由于冥王星轨道很扁,所以当它走到近日点时,可以跑到海王星轨道里面,这时比海王星离太阳的距离还近。冥王星离太阳比地球离太阳要远38.5倍,所以接受的太阳光和热要少得多,估计太阳光照到的表面温度为-223℃,背面可低到-253℃。在这么低的温度下,除氢、氦、氖可能是气体外,其他绝大部分物质都已凝结为固态或液态。小小的冥王星却有一颗大卫星,冥卫“卡戎”的直径被定为1 200千米,为冥王星直径的52%,如此之大的卫星与行星直径之比,在太阳系里是“只此一家”。

被称为行星(planet)的天体要符合三个主要条件:1.该天体须位于围绕太阳的轨道之上。2.该天体须有足够大的质量来克服固体应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hydrostatic equilibrium)的形状(近于球形)。3.该天体须已经清空了其轨道附近的区域。

彗星:彗星是由一些未挥发的冰块组成的小而脆弱的天体。彗星的结构多种多样且十分不稳定,但所有彗星都裹着一层称为彗发的挥发性物质,在彗发中央,常可见到小而明亮的彗核(直径小于10千米),彗发和彗核一起组成了彗头。当彗星远离太阳时,由于温度很低,彗头中的挥发性物质便渐渐在彗核上凝固,仅能靠反射的阳光被看到。当彗星接近太阳时,彗核的表面由于升温而开始蒸发,汽化的微粒夹带了微小的沙粒,组成了彗发的气体和尘埃。在背向太阳的方向,自彗头会伸展出一条长逾几百万千米的明亮彗尾。当彗发产生后,尘埃反射了更多的阳光,彗发中的气体吸收紫外线并开始发出荧光,彗星吸收紫外线后产生了化学反应并释放出氢,氢脱离彗星的引力,产生了一个氢包层。由于大气的吸收,这个包层在地球上是无法看到的,但它能被探测器所发现。

震动世界的“彗木相撞”事件: 1993年3月24日,美国著名天文学家苏梅克夫妇和列维在美国帕洛马山天文台,用一架46厘米口径的施密特望远镜拍下了一组照片,在这组照片中,他们发现了一颗“被压碎了的”彗星,这颗彗星被命名为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简称SL9彗星。美国的其他科学家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在基特山天文台用空间监测望远镜进行观察,证实了这颗彗星的存在。这颗彗星的彗核已经分裂成了21颗,大的直径有三四千米,小的也有500米左右。与众不同的是,这颗彗星的2l颗彗核并不像一般彗星的彗核分裂后便四散开去那样,而是排列成整齐的一列。从拍摄的照片上可看到,苏梅克一列维9号彗星具有惊人的美丽外貌,就像一串被人精心串制而成的璀璨的珠宝项链,这是一串多么巨大的项链啊,它的长度竟有近200万千米!1993年5月底,著名天文学家,国际彗星、小行星中心主任马斯顿推算出了这颗彗星的轨道,发现它曾于1992年7月7日飞越木星上空,由于受到木星的强大引力作用而土崩瓦解。马斯顿经过进一步推算,得出的结果令世界都感到震惊: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将于1994年?月与木星撞个正着!1994年7月,正如马斯顿所预言的那样,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以每秒60千米的宇宙速度,像一列高速列车一样向木星飞驰而去。北京时间7月17日4时15分,第一颗彗核撞击上了木星,紧接着,其余的彗核也接二连三地向木星撞击。宇宙空间中的这一壮烈的天体大碰撞,一直持续了5天,直到7月22日才告结束。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这串曾经美丽无比的“太空项链”,从此就消失了,变成了木星上的尘埃。这次碰撞产生的能

量,相当于20亿颗广岛原子弹爆炸的威力!爆炸产生的火球,直径达10千米,温度达到了7 000多摄氏度,比太阳表面的温度还要高。爆炸所产生的光亮是如此之强,以至连远在数亿千米以外的伽利略号宇宙飞船也能拍摄到。爆炸产生的抛射物,以每秒10多千米的速度冲上3000多千米的高空,形成一个直径达1万多千米的暗黑色尘埃云团,几乎和地球同样大小,这个尘埃云团,一直存在了几个月之久。天文学家们发现,尽管相隔如此遥远的距离,从地球望远镜所拍摄的照片上,却仍能看到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在木星上撞击出来的明显暗斑。由于距离极其遥远,这次“彗木相撞”事件不会对地球的气候和其他环境产生丝毫影响。但是,“彗木相撞”事件对地球人类所产生的心理和天文学界等方面的影响,却是准以估量的。“彗木相撞”即将发生的前夕,全世界的许多天文学家,都将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天文望远镜对准远在七八亿千米之外的木星,密切关注着这一太阳系中即将发生的重大事件。可以设想,既然彗星会与木星相撞,那么也就有可能与金星、火星、土星、水星、天王星、冥王星、海王星相撞,当然也就有可能与人类居住的地球相撞。

[简评]学生对四季的成因不怎么了解,讲了几遍才有所认识。建议以后多对此方面加强巩固。可根据我国二十四节气辅助认识四季的成因。学生对太阳系中有关行星、彗星、小行星和流星的知识非常的感兴趣,本节课时上可适当增加一课时。

下载太阳系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太阳系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太阳系》教学设计(优秀范文5篇)

    《太阳系》教学设计 兴 庆 区 八赵翠玉2013年6月小《太阳系》教学反思 兴庆区八小赵翠玉2013年6月 《太阳系》说课稿 兴 庆 区 八 小赵翠玉2013年6月 《太阳系》教学设......

    六年级《太阳系大家族》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探索宇宙,从熟悉月球的孩子的教材开始学习,逐渐增强学生对月球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激发学生注重科学探索的热情,相关问题,解开宇宙的奥秘......

    太阳系教学反思

    太阳系教学反思 太阳系教学反思1 层次一:用橡皮泥模拟建造太阳系。在这一阶段,由于学生对数据是不敏感,在他们看来,只要有了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直径数据,就可以建构太阳系模型了。......

    太阳系教学实录

    太阳系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个美丽的星系,它就是: 太阳系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段视频 《太阳系的奇迹》第一集:太阳帝国-320x240(1)(1).mp4 二、认识太阳......

    六年级《太阳系的奥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可以用自己的话来正确描述太阳系的组成和八个行星的顺序,初步建立太阳系的概念。 2.可以感觉到八个行星和太阳之间的距离,然后知道巨大的太阳系。 3.可以通读,......

    六年级《太阳系的奥秘》教学设计

    六年级《太阳系的奥秘》教学设计 六年级《太阳系的奥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正确描述太阳系的组成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初步建立太阳系的概念。 2.能感受......

    六年级下学期第9课《太阳系》教学设计

    第9课《太阳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知道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知道太阳系中有八颗行星,描述它们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科学探究:能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获取太阳系组成的相......

    六年级科学下册《太阳系》教学设计5篇

    《太阳系》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1、了解太阳系是由恒星、行星、小行星、彗星等不同天体组成的。 2、知道太阳八大行星的名称、排列顺序,对它们的大小有直观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