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MHP―CDIO模式的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MHP―CDIO模式的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趋向于多学科、多层次、多领域,社会需要的规划师应是集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工程实践能力于一体,基础理论扎实,社会责任感强,有正确的价值观,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综合型人才。文章分析了目前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人文素质教育缺失、忽视职业道德培养、对工程实践重视不够、轻视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等问题,在探讨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工程实践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工程教育改革成果,提出了城乡规划专业MHP―CDIO教学模式,并对该教学模式的目标构想、设计方案、实现途径和具体运作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城乡规划专业;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工程实践;MHP―CDIO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TU98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6)02-0015-06
随着教育部将“城市规划专业”改名为“城乡规划专业”,以及将“城乡规划学”升级为一级学科之后,城乡规划的内容不再局限于物质空间规划,而是集建筑、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等多学科内容于一体,具有科学、技术、人文、艺术、社会等学科的综合属性。城乡规划专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适应城乡建设发展需要,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正确的价值观及综合思维与专业分析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一、目前城乡规划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人文素质教育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处于快速城市化建设阶段,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也在不断涌现,如社会隔离、文化缺失、人情淡漠、贫富加剧等。城乡规划应以为公众服务、维护公共利益、提升社会整体价值、促进经济增长、协调各方利益、保护投资环境、传播信息为宗旨,而多数高校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仍“以专业为中心、以行业为目标”,教学模式依然停留在物质形态规划层面,课程设置弱化人文、社会等基础科学,人为削弱人文素质教育,教学内容过分注重实用性、应用型,表现出强烈的功利性和注重短期行为,培养的学生仅是缺乏“理性思考”的“物化的人”。这样培养的规划师只是开发商雇佣的工具,所做的规划往往以开发商的私利为主,他们漠视弱势群体的生存空间,将人文关怀和公平公正抛之脑后,丧失了规划师最基本的价值观[1]。
(二)忽视职业道德的培养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意指大学教育应重在德育。奉献社会是一种无私忘我的精神,是职业道德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每个从业者职业道德修养的最终目标。城市规划工作是对城市稀缺资源分配的介入,关系到平衡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分配比例。然而现实中规划从业行为的实际情况已经与职业化教育所提出的规划信仰严重脱节,造成行业信仰与从业行为之间的内在冲突,具体表现为职业角色多样化与维护公共利益一致性、个体价值与整体利益、效率要求与公平原则之间的冲突。规划服务对象的价值判断,左右了规划师的价值取向,削弱了规划师的专业权威,引起了社会公众对规划师职业群体信仰与行为的质疑,出现了职业道德的严重危机[2]。城市大搞标志性建筑物,办公楼越建越大,摩天大楼越盖越高,马路越修越宽,草坪越铺越大,开发区和中心商业区泛滥,别墅豪宅随处可见,“媚俗”之风盛行,违法违规、无证违证、压价竞争、变相出卖规划资质、规划不切实际与好大喜功、设计成果抄袭雷同等种种不良现象十分突出。
(三)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差
在工程教育改革研讨会上,多所高校工科教授一致认为:“虽然中国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程教育,培养了最多的工程技术人才,但是现在的工科学生动手能力比20年前要差。” 城乡规划专业实践应用性强,而目前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还远远不够,学生还是主要通过课堂授课接受实践教育,即使有工程实践训练,也是纸上谈兵走形式。学生所接受的实践类课程教育趋于理想化、空洞化,特别是设计类课程,基本上是真题假作、假题假作,与实践项目结合不紧密,前期调研分析不深入,设计思路和设计理念难免主管臆断,缺乏实用性、客观性,设计出发点以应付完成作业为主,很少考虑规划设计的社会属性,要么以牺牲公众利益换取高容积率,要么高端大气上档次以标新立异,等等。
(四)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由重义转向了利义均衡或偏重功利,理想信念由高远转向现实,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的成才观在大学生中有一定的市场,追求功利、淡于修养、实用第一成为大学生选择知识的价值标准,这些都将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工作取向和职业修养。在此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学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严重影响。
二、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工程实践教育的内涵
(一)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所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人文素养不仅表现在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心理素质、思想素质上,还表现在有意识的行为上,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民族精神、改善思维方式、增强非智力因素等。冯友兰先生曾经说过,“大学教育应该培养‘人’,而不是制造‘机器’!”而蔡元培先生则进一步提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其人文素养的高低,既是其文明程度和生存状态的重要标志,也是支撑其发展的底蕴。”而如今的教育却只注重“知”的灌输,不重视“情”与“志”的培养,导致“习艺愈勤去修养愈远”的状况。作为从事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如果头脑中没有“为人”的观念,缺少“为人民设计,造福人民”的思想,要想学好设计,做好设计作品,恐怕是不可能的。
(二)职业道德
主要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是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它既是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又是行业对社会所担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具体包括:(1)精益求精的职业技能 ;(2)高尚的职业道德。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由此可见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当今城市建设中,规划师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规划师的职业道德却令人堪忧,利益选择就是规划师职业道德的最好体现。
(三)工程实践能力
即从事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能力,具体表现在学生从事城市各种类型规划设计工作的能力,如城市总体规划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建筑单体设计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才能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价值。对于设计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必须的,但更为重要的是将理论知识融入实际工程项目中才能检验理论的真伪,通过实践推动理论的发展。
三、城乡规划专业MHP―CDIO教学模式
城乡规划专业“以物质形态规划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新形势下已经不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研究成果,即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相关专业得到大力推广,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城乡规划专业作为培养未来城市建设的高级规划师,应该借鉴该模式进行教学研究和探索,制定一套完整、系统、科学的专业教学体系,MHP―CDIO教学模式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图1)。这一创新模式将规划师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与工程实践通过CDIO模式运用到专业教学中,旨在培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深厚的人文涵养、扎实的专业技能的规划师。
四、MHP―CDIO模式在城乡规划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一)城乡规划专业 MHP教学目标构想
以CDIO工程教育模式为基础的城乡规划专业MHP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行业操守,通过城市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区域规划、环境心理学、中国传统文化鉴赏等课程,以及人文学科的系列讲座、多种形式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读书活动和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情怀,引导学生从区域大视角全面分析社会问题,以人的基本需求考虑具体的规划工程项目设计、构思及运作。教学中以实际工程项目作为城乡规划专业设计类课程的教学任务,摆脱过去“理想化”的课程设计,以“理论研究―调研分析―实习训练―工程实践”为思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以能力为导向强化设计方案的社会实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地方建设提供“会规划、能设计、懂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二)城乡规划专业MHP教学设计方案
城乡规划专业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培养学生扎实的工程实践能力是专业教学的核心,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延伸,是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MHP教学模式以培养工程实践能力为主线,开展多类型、多层次的实践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实践机会,对学生进行各种专业能力的训练。同时将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实践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综合专业素养(图2)。
城乡规划专业教学体系分四大板块对学生进行专业综合素养的培养。第一板块:理论教学,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这一环节注重基础教育,着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个性品德和对职业的正确认识,明确职业目标,掌握职业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方式,培养创新思维和意识。第二板块:设计类课程教学,遵循从简单到复杂、先单体后群体原则,先进行建筑单体的设计,再进行建筑群体设计,最后到城市总体设计。在此教学环节,尽可能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设计题目,模拟设计院工作模式进行课程教学。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基本城市规划设计能力,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围绕项目设计对学生进行专业驾驭能力、熟知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第三板块:快题训练,围绕建筑设计、园林景观和规划设计三方面内容进行六次实战演练,着重培养学生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信息驾驭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创新能力、书面和专业表达能力。第四板块:各类实习和毕业设计,城乡规划专业大致设置了城市建筑认识实习、综合社会调研、设计院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四个实践环节。这一环节要求学生从基础资料的收集、现场调研到最终设计成果的制作,全程参与设计院实际工程项目设计,主要培养学生团体协作和沟通能力、各类矛盾和冲突的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等,强化职业技能的培养。
(三)城乡规划专业MHP教学模式的实现途径
一是,改革原有的课程体系,增大基础课比重,开设如历史、哲学、文学、艺术、伦理学、心理学、管理学等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关注人、尊重人,重道德、重人格的人文精神。在专业教学内容的设置中明确规划师的职业方向和职业责任,有意识地将人文学科内容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要求学生参与规划编制、实施、管理等过程,学会运用哲学辩证的方法探究城市深层次的社会经济矛盾,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职业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是,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中增加城市社会学、城市美学、城市文化学、城市哲学等课程,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素养。
三是,在专业主干理论课程中,重点讲授城市规划的作用、规划师的职业特点、城市管理与法规等知识,培养学生的政策、法律意识,使学生真正了解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四是,在规划设计类课程中重点传授正确的规划价值观,任课教师必须严格要求学生,要以理性、严谨的态度进行规划设计,避免主观和随意,每一个设计和判断背后都要有足够的事实和分析作基础。
五是,每门设计课程要求学生从前期的实地调研、部门资料收集、听取公众对规划设计的意见,到后期的文本、图鉴、附件以及最终成果制作全程参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强化对工作性质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层次和类型的专业设计大赛,以关注社会热点和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等问题为设计出发点,在设计方案的评审中将人文教育的相关内容纳入成绩评价指标体系,提高设计方案的生命力,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在此环节重点向学生灌输维护公共权益和整体利益的思想。让学生明白公众参与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敬畏感[3]。
七是,在各类实习环节,安排学生到设计院、施工现场观摩,在实际工作中认识自己的责任,体会规划师在工作中保持职业道德和公平公正的重要性,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四)城乡规划专业MHP教学模式的具体运作
1.教学目标定位合理
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决定了城乡规划专业教育应从以物质空间为主趋向多学科、多维度,要把基础学科、工程学科、边缘学科和人文学科等方面的课程相互交织贯穿起来,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形成多学科、多层次、多领域交叉的教学框架,从政策、经济、社会、空间规划等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厚基础+宽口径+专业化”的、具有创新素质的高等专业人才。
2.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基地建设
城市“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的黄金定律告诉我们,规划教育也应遵循“三分理论、七分实践”的原则。著名规划学者邹德慈先生认为“城市是城市规划教育的大课堂和实验室”,接触城市,融入城市,才是进行规划实践教育的最好途径。教育的根本目标是顺应社会需求变化服务社会。高校应及时调整教学体系,强化设计,面向实践,提倡创新。教学中应重视实践教学,减少理论课时,增加更多实践类型课程,提供更多实践机会给学生,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将实习实践、毕业设计和就业三者统一起来,真正发挥实践基地的教育教学作用。
3.改革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
理论课程采取讨论式、任务驱动式、案例分析、情境模拟等教学方法,将“价值判断”“公共政策”“公众参与”“规划管理”“物权权属”等现代规划概念融入理论教学中,强调规划公平、公正的社会目标。讨论式教学方法能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思考,参与讨论,使学生视野开阔,心胸博大,思维灵活,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综合分析能力;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内容,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案例教学方法重在教会学生掌握处理私人利益与公众利益冲突的能力,恪守规划师的职业道德;情景模拟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工作中复杂的社会关系和冲突,分析不同情况下公众、雇主和同事的关系,以及可能采取的策略和方法,学会用建设性的态度处理问题。实践类课程分为设计类课程和实习锻炼,设计类课程多采取体验式教学,让学生体验设计师、政府规划管理者、开发商等多重职业身份和职业氛围,加深对规划职能的全面了解。设计课以实际工程项目为题,在收集基础资料、前期调研阶段,教师应带领学生到设计场地亲身感受,对设计地块及其周边环境作系统调查,现场讲解设计任务。可要求学生换位思考问题,如作为使用者对地块设计的要求,作为设计师对所设计地块的理解,也可以站在开发商的角度提出对地块的开发要求等等,这样做出的设计方案才能避免主观臆断而更有实用性。采取分组设计,但任课教师应作个别指导或亲自实践、示范,也应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特别是在方案交流和成果评讲阶段,要让学生走上讲台,模拟方案评审会流程进行讲解,教师和其他学生担任评审专家等角色,对方案提出修改意见或提出不同见解。教师要以鼓励的方式精心点评,拾遗补缺[4]。实习环节要求学生必须真正走出课堂,融入社会大熔炉进行实践锻炼,体验规划师工作环境、工作氛围和工作流程等,真正了解作为规划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
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教师要自觉地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始终,要把文化素质教育的有关内容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5],使学生真正将理论与实际、科技与人文结合起来。
4.建设多元化师资队伍
城乡规划专业每门实践类课程教学均需要多名教师承担,而师资力量短缺为这类课程的开设带来极大障碍。为保证教学质量,可以聘请当地优秀的规划师和从事规划工作的官员作为客座教师,为学生授课和作专题讲座,也可以将从事相关规划工作的各界人士请进来,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推动教育界和职业界的互动。也可以聘请研究生担任助教,他们与学生年龄相仿,易沟通,可以传授绘图技巧和设计方法,交流设计心得,介绍校外实习经历、见解、社会实践经验、设计技能等。
5.考核体系科学化、全面化
一套成功的规划设计方案,除了注重方案的新颖、功能的合理、娴熟的设计技巧之外,更应重视人文关怀[6]。真正的规划师除了具备系统的城乡规划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外,还应具备突出的综合分析问题、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较强的综合认知能力,以及调查、分析、设计、表达等基本技能,这就要求对专业课程特别是实践类课程的考核要多样化、全面化,按照图2所示的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要求制定考核体系,对方案的评审加入人文素养的考核指标,建立基于全过程考核的多元化评价模式,力求能全面、客观地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
6.加强校企合作,实现校际联合指导设计
为了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要求,结合城乡规划专业自身特点,可以采取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人才。企业提供工程实践项目和锻炼机会,企业职工担任指导教师,协助学校教师完成实践教学任务;高校为企业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并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培养学生,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从而达到校企双方的互惠互利。
在当今跨领域和跨学科的合作竞争越来越频繁的背景下,规划类院校应加快校际联合步伐,对设计类课程和毕业设计,应根据实际需求,联合不同学科背景的高校,从设计选题、调研方法、规划设计过程及评价环节等方面进行联合指导设计[7],为跨地域的师生提供互动平台,创造交流和探讨机会,达到开阔眼界、扩展思维、提升专业能力、促进团队协作、提高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目的。
五、结语
专业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在多学科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要培养具备坚实理论基础与应用实践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必须更新人才培养目标,在推进专业教学模式的道路上博采众长,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高早亮,等.基于H-CDIO模式的城市规划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4(4): 39-43.[2]李山勇.当前加强城市规划专业人文素养教学改革的若干创新与思考[J].科教文汇,2012(12): 61-62.[3]马玲.注册规划师的素质与职业道德[C].2005年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615-1617.[4]袁敏,缪百安.城市规划专业设计类课程体验式教学研究[J].科技信息,2008(15): 228-229.[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Z].1998.[6]陈祥华.艺术设计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4.[7]姚朋,等.风景园林专业校际联合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初探[C].2013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年会论文集(下),784-786.(编辑 王 宣)
第二篇:基于CDIO模式的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改革实践
基于CDIO模式的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改革实践
刘崇进* 贝承训** 彭传正* 周晓明** 林春景*
* 广东白云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
内容摘要:根据CDIO模式,为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对大学物理实验课进行了新的教学设计。通过“磁阻效应的测量”实验的教学实践,结果显示,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CDIO模式,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教学效果 0.引言
从2000年起,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组成的跨国研究获得Knut and Alice Wallenberg基金会近2000万美元资助,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创立了 CDIO 工程教育模式,并成立了以 CDIO命名的国际合作组织。根据产品或工程项目从研发到运行服务的四个生命周期阶段,即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形成了CDIO 工程教育改革的理念[1-3]。CDIO工程教育理念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欧美20多年来工程教育改革的理念,更重要的是系统地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CDIO教学大纲、以及全面实施以及检验测评的12条标准,由此形成了工程教育的CDIO模式。采用CDIO教学大纲,按CDIO工程教育模式培养的学生,深受社会与企业欢迎。
CDIO教学大纲中指出,大学物理是工科各专业必备的基础科学的学科,麻省理工大学(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各工科中必备的基础科学学科都包括了大学物理,而大学物理实验是大学物理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CDIO的12条标准中,第6条标准明确指出,实践场所和实验室不仅是动手实践学习的地方,而且是学习科学知识和培养团队精神的场所。CDIO教学大纲中个人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中,强调了实验的探索和知识发现。早在2007年,Christopher Teoh 和Nhut Tan Ho等人,根据CDIO模式,采用积极主动的教学方法进行实验教学改革 [4-5]。2010年,我国的江楠和孙志刚等人采用了CDIO模式,进行了电磁学实验的教学改革 [6]。我们根据CDIO模式,参考他们的实验教学方法,进行了大学物理实验课的创新性设计,并通过“磁阻效应的测量”实验教学的实践,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2.根据CDIO模式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的教学方法分析
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的传统教学中,不论是证实性的实验,还是综合性的实验,或者设计性的实验,首先用大量的原理介绍来引导学生入门,再根据实验的要求,来完成实验。学生做完实验后,获得了一定的知识,但学生的创造力和能动性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也没有得应有的提升。可以说,传统的大学物理实验课教学培养的是“知识型学生”。如何把“知识型学生”转化为“创造型的学生”,进而培养具备一定专业知识技能和较好综合素质的创新型学生,使他们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这是目前理工类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CDIO教育模式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途径[7]。
CDIO模式的特点就是构建一体化的教学和学习计划,采用“做中学”项目学习方法[7],要求学生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完成该项目,以便培养学生应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交流沟通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把“做中学”项目学习方式应用到“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使这门传统的实验课融合经典和现代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良好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即培养学生应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交流沟通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做中学”项目学习方法(Learning By Doing,Learning By Using and Learning By Thinking)是根据项目的生命周期阶段: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查找资料和阅读资料,分组讨论研究等方式,解决从构思设计项目到实现完成项目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因此,“做中学”项目学习方法,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习,提高了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本身的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学生的项目学习方式相对应的是教师的项目教学方法,该方法主要是在设计项目时,让每个学生做项目中感兴趣的部分,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项目。Karsten H.Clement等人在构建一体化的实验课教学计划时,把一个具体的实验,作为一个项目来处理[8]。因此,我们在构建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计划时,也把一个具体的大学物理实验作为一个项目来处理,实验教学中除了采用传统讲授知识的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方式如电子化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外,还采用“做中学”的项目教学方法,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根据CDIO模式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的教学设计
传统的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设计首先是介绍大量的原理,然后根据实验的性质如是否证实性的,还是综合性的或者设计性的实验,来具体地设计实验的目的和内容等,学生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内容来完成实验。设计基于CDIO模式的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就是构建基于CDIO模式的大学物理实验的一体化教学计划,把一个具体的大学物理实验作为一个项目处理。根据项目的四个生命周期阶段,构思和设计具体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和实验过程,使学生应用“做中学”项目学习方法,在实验中能获得有效的知识和能力;实现和和完成实验后,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应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交流沟通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大学物理实验课一般在大学一年级的第二学期和二年级的第一学期开设,学生进入大学不久,正在拓展知识和能力,学生一般还不具备全盘设计实验目的和内容的能力。因此,设计一个具体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计划时,应该循序渐进,使学生较好地学习物理实验知识、方法和技能,了解科学实验的主要过程与基本方法,为今后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重要的是,要把“做中学”的项目教学方法融入到大学物理实验课中。教师在设计具体的物理实验内容时,要预留灵活的空间,以便学生采用“做中学”的项目学习方法,分工合作,主动讨论,在“做中学”的过程中进行实验的探索和知识发现。
根据上面的分析,考虑到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正在拓展知识和能力,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需要教师构思和设计一个具体实验目的和内容。图1是基于CDIO模式的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设计流程,从图1中可以看出,教师在设计实验内容时预留灵活的空间,学生在实现和完成实验过程中,能应用“做中学”项目学习方法,做实验中感兴趣的部分,分工合作,主动讨论,共同完成实验。图1 基于CDIO模式的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设计流程
4.基于CDIO模式的 “磁阻效应的测量”实验的教学设计和实践
基于CDIO模式的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设计,对于一年级的大学生来说,重点是考虑他们的知识和能力特点,他们不需要设计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从图1可以看出,在设计具体的物理实验内容时,要预留灵活的空间,让学生能应用“学中做”的项目学习方法做实验,学生在实现和运作的周期阶段,即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能分工合作,主动讨论,进行实验的探索和知识发现,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应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交流沟通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下面,对“磁阻效应的测量”实验进行基于CDIO模式的实验教学设计和实践。构建该实验教学计划的实验内容,预留的灵活空间是:在测量锑化铟磁阻元件的电阻随磁场变化的数据[9]时,要求测量从零到最大的磁场对应的电阻变化数据,再计算磁阻元件的电阻值的相对变化量,用作图的方法验证磁阻元件的电阻相对变化量与磁场的平方成正比,正如实验书上实验内容所述。
同学们实验时,分成三人一组。一人看书,根据实验要求指出调节磁场的大小,并监视;另一人动手调节磁场;第三人记录数据。三人分工合作,进行实验。当磁场调到最大,不能再调大时,就完成了数据测量。用作图的方法验证实验结论:磁阻元件的电阻相对变化量与磁场的平方成正比。同学们根据数据作好图,如图2所示,然后进行分组分析讨论,进行实验的探索和知识发现。
C对变化量 磁敏元件电阻的相0.40.30.20.10.0050100***0磁感应强度/mT
图2 磁阻元件的电阻相对变化量与磁场的变化关系
学生分组分析讨论后,从图中发现了实验结论不完全正确,即磁阻元件的电阻相对变化量与0∽250mT范围的磁场的平方不成正比。这时候,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出来,讨论热烈。学生通过进一步分析讨论,得出了正确的结论:磁阻元件的电阻相对变化量与0∽80mT范围内的磁场的平方成正比,与80mT∽300mT范围内的磁场成线性关系。学生经过这样的分组合作做实验,经过讨论,获得新的结论,有效地培养学生应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交流沟通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5.结论
参考国内外基于CDIO模式的实验教学改革,够建了基于CDIO模式的大学物理实验的一体化教学计划,把一个具体的大学物理实验作为一个项目处理,并进行了“磁阻效应的测量”实验的教学设计和实践,获得了有益的结论:
(1)把一个具体的大学物理实验作为一个项目处理,教师采用“做中学”项目教学方法指导实验,学生采用“做中学”项目学习方法做实验;
(2)教师设计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时,实验内容要预留灵活的空间,以便学生进行实验的探索和知识发现;
(3)在设计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分工合作,主动讨论,共同完成实验(4)学生在讨论完后,能得出更全面更正确的实验结论。
(5)基于CDIO模式“磁阻效应的测量”实验的教学实践的结果表明,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交流沟通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取得了比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致谢:本文是由广东省高教协会资助的课题(项目号:协会109号),本文的完成得到了广东白云学院和华南理工大学实验室的大力支持。故作者特别感谢广东省高教协会、广东白云学院和华南理工大学实验室的领导和同仁。
参考文献:
[1] David W.Miller, Doris R.Brodeur.The CDIO Capstone Course: An Innovation in Undergraduate Systems Engineering Education.Proceedings of the 2002 American Society for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nual Conference and Exposition Copyright © 2002, American Society for Engineering Education [2] 顾佩华,陆小华。《CDIO工作坊手册》,汕头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第一版(ISBN:978-7-881120-593-0):8-9.[3] John Bankei, Kall-fredrik Berggren et al.Benchmarking Engineering Curricula with the CDIO Syllabus, Int.J.Engineering Education, Vol.21, No.1(2005),121-133 [4] Christopher Teoh, Au Siew Hong, Peh King Sing et al.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TEACHING FIRST YEARDIPLOMA IN BIOELECTRONICS, 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CDIO Conference, MIT,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USA, June 11-14, 2007 [5] Nhut Tan Ho,A Framework for Improving Learning and Retention in a Diverse Student Population,Proceedings of the 2007 American Society for Engineering Education Pacific Southwest Annual Conference(2007)
[6] 江楠,孙志刚,赵海龙。CDIO理论在《电工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科技信息,2010年第23期
[7] 王亚良,张烨,陈勇等。基于CDIO的实验项目开发与实践。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年02期:119-121
[8] Karsten H.Clement , Pernille Harris and Yvonne Agers.CDIO Projects in DTU’s Chemical and Biochemical B.Eng.Study Program, Proceeding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CDIO Conference,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 Copenhagen, June 20-23, 2011 [9] 吴扬,娄捷,陆申龙。锑化铟磁阻传感器特性测量及应用研究。《物理实验》2001年第10期:46-48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of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 Based on CDIO Model Chongjin Liu* Chengxun Bei** Chuanzheng Peng* Xiaoming Zhou** Chunjing Lin* *Guangdong Baiyun University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bstract: Teaching Design of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 is elaborated based on CDIO model so that the students can solve the practical issues and communicate and do teamwork efficiently.“Measurement of the magnetoresistance”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good teaching effects are achieved though the CDIO teaching method
Keywords:CDIO Model,Experiment of College Physics,Innovation,teaching effect
作者简介:刘崇进,在华南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和副教授职位,在多伦多大学做过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任广东白云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副教授。
刘崇进的通讯地址:我的通信地址是: 广州白云区江高镇学苑路1号 广东白云学院电子系刘崇进
邮编:510450 电话:*** Chongjin_liu@163.com
第三篇: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文章从会计学专业学生近几年来的就业状况入手,通过分析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考核体系、场地和师资建设、时间安排等几方面提出改革方向,旨在达到供需一致。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宋俊杰,景德镇陶瓷学院材料学院学工办主任,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教育、会计学,江西景德镇,333403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0)03-0156-0002
高等学校会计学专业是培养我国应用型会计人才的主要途径,高等学校会计学专业毕业生是我国会计人员的主要来源。然而近几年,却连续出现了会计学专业毕业生难就业和企事业单位招不到合适人才的现象。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高校生产的“产品”出现供求矛盾,用人单位看中的是日常会计操作能力和工作经验,而我们的毕业生往往是动手操作能力、应用能力差,走上工作岗位不知从何入手,不能马上胜任工作。针对这种现象我们有必要思考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而开设的实践教学,并进行调整,最终达到供需一致。
一、现有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层次不高
现在进行的会计实验教学,通常是让学生按要求对给定的一套企业某月份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虽然涉及凭证填制、账簿登记、成本计算、报表编制等整个会计循环工作;但这样的会计实验内容只是培养了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与学校培养能够进行会计工作组织与管理,能够参加企业的经营管理、预测与决策、分析与控制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的目标相距甚远。
(二)指导教师队伍参差不齐
指导教师是主导学生会计实验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实验学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但目前高校会计专业老师大部分直接来自于高校毕业生,由于其本身没有参加过会计工作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强,常常出现理论课中未涉及到的一些现实具体问题就很难把握,在模拟实验过程中只能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来想象。另一方面,学校也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计划或形成制度,在时间上、组织上和经费上都没有相应的安排和保证,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师脱离实践的现象。
(三)考核方式不健全
目前对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考核,没有一套健全规范的考核方式,多为实践教师定性考核。另外,因为会计实践环节的成绩单独计算,而实践的时间又安排在期末考试前进行,因此存在部分学生敷衍了事现象。这客观上影响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
(四)实验操作程序不规范
高校开设大部分实践性环节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尽管指导书中规定可以采取分组和单独进行,但在实际进行中指导老师还是规定实践内容必须由一个人独立操作完成全部业务。这种实践操作流程与实际中工作必须按岗位分工来进行相背离。
(五)实践场地不完善
高校扩招与校区搬迁,加上学校面对申博与申大的压力,很多学校的实验室建设跟不上,会计实践场地相对于逐年增加的会计专业学生远远不够用;其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健全,也不能够达到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的标准;所以就存在会计实训时许多学生不能在正式的实践场地内进行实训操作,或者即使在实验室进行也不能达到实验的目的。
(六)时间安排不合理
会计实践大都排在期末,其主要原因是刚刚结束一个阶段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大家对新的知识还不完全理解时,用实训这种方式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加深理解,但却忽视了大学生的学习规律。因为期末正是大学生积极备战期末考试时间,在这种大学最忙碌的时间安排实践,很少会有学生把时间真正地花在实训上,往往是敷衍了事,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会计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健全会计实践教学的考核体系
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应遵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结果与过程并重、静态与动态相统一、互评与自评相结合等原则。具体的考核评价方式有现场评估、观察、模拟、口试、笔试、暗中观察、文档制作、自我小结评定、小组评定等。会计实践性教学的考评应侧重操作技能的考核,以快和准为标准。但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大量的集操作和智力技能于一体的实践教学,而且多数侧重于智力技能,规范性和准确性是其评价的主要标准。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纪律情况也必须进行评价。注意完善实践教学的过程评价,把学习能力变化、出勤、学习态度、自我管理、合作精神、自主学习等方面的情况都作为评价与监控的指标,使课程成绩构成多样化。
(二)加大对实践教学场地的建设
改变观念,加大对实践教学场地的建设,创建高起点、新设备、现代化的实验室是实践教学质量的保证。具体来说,应建立现代化的会计实践场地,即手工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手工会计实验室必须配有会计模拟操作台、文具设备、会计资料装订机等主要仪器设备,在墙上张贴材料核算流程图、生产工艺流程图、销售核算流程图、成本核算的基础程序图等,建成企业外部环境,设计仿真会计工作环境,设立工商、税务、银行等窗口,开设企业开业申请、纳税申报、结算业务办理等实验项目,通过专业手工实验室的氛围,加深实验学生对会计实验流程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另外,在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应配备多媒体教学设施,使用CIA课件教学,有条件的还可以开发建设一个集会计、金融、税务、证券、管理为一体的电算化综合实验室,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加强会计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如何加快培养一支既有会计理论又懂会计实务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已成为解决会计教学与实践相脱离问题的瓶颈。要真正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学校要把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并从政策上加以鼓励;二是专业教师定期参加企业和社会的实践;三是从企事业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请一部分资深的会计人员担任客座教授,让他们既到学校指导会计教学工作,进行师资培训,又担任课程教学,弥补在校会计教师实践知识的不足;四是聘请公司、企业实践能力强的专家与青年教师共同担任学生实践指导教师。
(四)调整会计实训时间安排
由于在校大学生的学习时间安排规律,实训时间不宜安排在期末,相比较而言安排在下个学期期初较好。期初学习任务较轻,可以集中精力在实训上,而且学生对上个学期的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并不会感到生疏,也有利于对所学过的会计知识的复习,加深理解。
(五)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除第一课堂外还可在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开展各种有关会计方面的知识技能及竞赛。如:珠算比赛、会计基础知识比赛、会计实操比赛等,在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同时,学校也可与当地各行各业的大中型企业挂钩、与会计服务公司或事业单位联系,构建较完整的会计教学实习与就业实习基地。教师组织实习小组定期到企业的财务会计及其他业务部门实习,请企业会计人员讲解企业里发生的各项业务,使学生们能身临其境,接触企业的实际业务,配合实训室里的模拟数据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进一步帮助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整体环境和整个工作过程有一个更为深刻的印象。直接面向社会面向用人单位直接参与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税务策划成本等工作,逐步做到会计的实践教学与学生将来的岗位工作零距离。
[参考文献]
[1]邵婴之.会计专业实践实训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8,(19).[2]沈爱凤.提高会计模拟实验教学质量的思考[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3]王书珍,张砚.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实践体系的构建[J].学理论,2009,(19).[4]阴丽美.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2009,(7).[5]刘丽娜.提高高校会计实验教学质量的途径[J].中国外校教育,2009,(7).
第四篇:城乡规划专业导论
一、我国资环专业设置背景
1998年教育部组织进行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修订工作,对1993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了修订,将将资源环境区划与管理、经济地理学与城乡区域规划两个专业合并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以下简称“资环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是在全球性的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城镇化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设置的。
一、我国资环专业设置背景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诸如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资源问题、能源问题、生态保护、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城乡规划、村落布局、农业生产、工业布局、交通运输、经济开发区规划、区域开发、经济发展、房地产开发、区际贸易、风水选址、环境变迁、区域差异、旅游开发与规划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具有很强的地理成分,是地理科学直接研究或参与研究才能解决的问题。
二、财经类院校资环专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自1999年开始全国高校设置此专业的数量逐年上升,到2006年财经类院校设置该专业的数量占全国该专业高校总数的8.89%。由于财经类院校的任务特点更加具有从经济学、管理学等角度分析和解决上述问题的实力和理论基础,所以该专业在财经类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
1、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改革的重要方向
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人在未来社会中发展潜力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只有具备全新观念的人才能不断地创造新的产业和产品,才能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资环专业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地方文化建设和为高校自身改革服务等多种功能[[i]]。因而很多专业科技工作者,积极开展应用理论的研究和实验,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资源环境科学工作者原有的研究领域越来越受到相关专业的挑战,有可能迅速地分化出去,使本学科受到了严峻的分化。资环专业一定要在培养合格的基层区域规划管理工作者上下更大的力气,才不致于被淘汰,特别是要培养出具有崇高理想、乐于奉献、具有敬业精神、掌握全面的文化知识特别是地理科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合格人才。
2、构建科学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是关键
教学工作的主导在当今社会中仍然是教师,根本性地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和人才观念才是深化改革的关键,只有教师在观念上和行动上改变了传统的作法,才能在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上得到应用。教师观念的转变,最主要的是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出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教师工作的出发点。人才观念的转变要认识到人的综合素质应该包括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敬业精神,刻苦工作,有刚直不阿的品质,有广博的社会文化知识,博览群书,能够不间断地学习和研究,对于所从事的职业前沿问题心中有数,业务能力较强,具有敏锐的思维能力和观察力及洞察力,身体健康,有强健的体魄,心理健康,能够正常与他人相处共事,对于社会和他人有责任感,关心社会进步和他人,有常人的心态和对事业的强烈追求。
3、专业课程调整和教学内容的更新是重点
教学工作是个计划性很强的工作,必须有先进的教学计划,有科学和具有前瞻性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因此在现阶段,要彻底研究地理科学专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例如应该尽量多开些人文科学的课程,如文学修养、艺术欣赏、历史常识、生态理论与实践等,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在专业课教学上尽量压缩自然地理学的教学内容,增开一些人文地理科学方面的课程,增大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在处理事物时能够全面、周到地思维;也应该增加一些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上的课程,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使其掌握从教能,可以从事多种职业和工作,终生受益。
4、武装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技术是保障
教育要实现三个面向,必须有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技术作为保障。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现代化就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进行相应的投入。对于资环专业专业来说,除了实现计算机教学之外,还要搞好其它现代化手段的应用,实现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和数据处理的现代化,提高科研和教学水平,实现本科高层次的办学需要;还要搞好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实际教学中的演示和示范,以教师本身的示范作用影响学生和教育学生,使现代化教学成为学生的终生追求目标之一。
三、财经类院校资环专业创新型人才结构体系
1、灵活而相对稳定的创新型人才结构目标
财经类院校的资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首先要突出管理学的特点,要培养具有上述三个方面的实用型管理人才,突出在资源、环境和规划的内容,最终落实到管理人才培养上来。同时,要根据其实用性的原则,经常适当地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方向,设定几个相对稳定的人才目标,避免盲目性。
例如可以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设置房地产咨询策划方向,在新农村建设中可以设置乡村规划方向,在旅游业发展中可以设置旅游资源调查和规划方向,在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设置资源管理、环境管理等方向。
只有一个总的管理学目标,加上灵活的方向目标,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具备创新能力、掌握管理理论和专业技术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这是这个专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
2、“四位一体”创新型教学内容体系
笔者认为财经类院校资环专业的创新型教学内容体系,要主要体现这四个方面:
(1)是地理科学的内容体系。这是因为该专业的根基在地理科学,它本身就是由地理科学演变而来的,只有发挥地理科学综合分析的优势,才能实现其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
(2)是经济学理论的内容体系,特别是要加强经济学基础理论和区域经济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内容体系。这是财经类院校的突出优势,也是有别于师范类院校的特色之一,通过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教学,使得学生学会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3)是管理学的内容体系。管理学是财经类院校的强项,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学习是体现该专业在财经类院校的突出特色,也是学生未来发挥作用的长项,要结合方法目标开设相应的管理学理论和方法课程,特别是要开设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实际管理方面的课程,强化专业的实用型原则;
(4)专业方向课程内容体系。专业方向课程是该专业的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体现该专业创新型、实用型的内容体系。方向课程设置要主要体现其方向性,每个方向课程至少要有5-6门必修课程作为保障,还有适当增加一些专业选修课程。方向课程的设置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变化而变化,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及时更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3、多层次知识结构的师资体系
笔者认为,对于财经类院校来说,资环专业的师资队伍要体现如下知识结构层次:
(1)是地理科学的师资主力。地理科学师资队伍是该专业的主力,这是由该专业的学科发展特点决定的,同时也是该专业培养目标中的综合管理人才决定的。这是因为地理科学为这个专业提供基本理论和方法,提供综合分析和综合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和方法,这就是地理科学背景教师发挥作用的地方,也是该专业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基本保障。这部分师资既要体现理论型同时又要体现其应用型;
(2)是经管类师资队伍。经管类师资队伍是财经类院校的长处,经管类师资队伍可以保障该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这是有别于师范类院校的突出特点,也是发挥财经类院校特色所在。这类教师主要要体现经管类理论特别是区域经济问题的分析理论和方法,区域经济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式,保障学生的专业知识得以应用;
(3)具有实践经验的方向教师队伍。专业方向课程是以专业方向教师为保障的,专业方向教师要充分体现其实用型,方向教师要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和成果,要能够通过课题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方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4、精良的实验实习结构体系
笔者认为主要要体系在如下三个方面:
(1)是地理实践教学环节。地理实践能力水平是这个专业学生培养成功与否的标志,没有实践能力的训练,学生的管理能力无法得以实现。这是由地理学的实践性特征决定的。地理实践环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室内实验环节,主要通过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的室内实验,训练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认识,提高学习专业知识的实践水平,第二是野外实践环节,通过野外实践培养学生的地理问题的提炼和调查分析能力,掌握具体的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是经管类实践教学环节,特别是社会学的社会实践调查方法,通过经管类实践方法学习掌握城乡调查理论和方法,结合地理科学的调查研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是有别于师范类院校该专业的,也是发挥该专业在财经类院校特点的突出作用所在。该专业以从事管理为重要方向,必须开展广泛的社会实践特别是社会调查,通过这方面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会以后工作的方法,提高工作能力;
3)是方向类实践教学环节。这个专业的学生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方向能力不强,不仅体现在方向的理论学习不够,更重要的是方向实践能力不足。
要解决这个问题主要的是通过方向实践能力的培养得以实现,方向实践教学环节要和方向课程结合,重点要使得学生有一技之长,避免出现学生理论水平较高而实践能力不足的“过软”现象。
要通过教师的课题研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方向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理论思维和观察、调查、提炼、分析问题的实践能力,特别是结合具体的实践工作开展能力训练,例如通过城乡资源调查、环境调查、规划调查等具体工作使得学生掌握该专业的实际应用方法,提高学生就业的适应能力。
几本国外地理学经典著作R.哈特向《地理学性质的透视》哈特向《地理学的性质》:当前地理学思想述评R.J.约翰斯顿《地理学与地理学家》赫特纳著《地理学 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大卫·哈维《地理学中的解释》R.基钦等著:《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
7[英]萨拉•L.霍洛韦 等编,《当代地理学要义——概念、思维与方法》
8美国重新发现地理学委员会,《重新发现地理学--与科学和社会的新关联》一书,于1997年由美国国家科学院出版。
9(加拿大)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10克鲁格曼,《新经济地理学》[英]G.L.克拉克 [美]M.P.费尔德曼 [加拿大]M.S.格特勒《牛津经济地理学手册》
1.地理学概念:
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形成演化的特征、结构、格局、过程、地域分异与人地关系等。是一门复杂学科体系的总称
geography一词源自geo(大地)和graphein(描述)。描述地球表面的科学。
2.地理学特点:
1)古老的学科—科学之母
2)现在用途广泛
3)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特点
4)以区域为研究对象
3.地理学基本内容: 地球是人类的家,人类一直都十分关心自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表面的状况,从而萌生出各种地理概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地理知识的积累,逐步形成一门研究自然界和人与自然界关系的科学,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简单地说,地理学就是研究人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开发和保护地球表面的自然资源,协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1.地理学发展历史:
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1)古代地理学:
远古至18世纪末,以描述性记载地理知识为主,缺乏理论体系,内部未学科分化,各国地理学基本上是在本国封闭条件下发展起来
在早期,以中国和古希腊成果最显著。中国《尚书·禹贡》、《管子·地员》、《山海经》、《水经注》等著作,都是世界上比较早地理学史料。后期,欧洲地理大发现涌现出了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地理探险家,他们的发现极大推动了地理学发展。
2)近代地理学:
19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
标志:德国洪堡德《宇宙》和李特尔《地学通论》两书问世
背景:产业革命的产物,各种学说分起林立。部门地理学蓬勃发展
代表:洪堡为自然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奠定了基础;美国戴维斯和德国彭克建立地貌;奥地利沃汉恩、俄国沃耶伊科夫、德国柯本的气候学;英国华莱士动物地理学;俄国道库恰耶夫土壤地理学;李特尔和德国拉采尔建立了人文地理学等等。
3)现代地理学:
时间: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
背景: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其标志是地理数量方法、理论地理学的诞生和计算机制图、地理信息系统、卫星等应用的出现。
特点:现代地理学强调地理的统一性、理论化、数量化、行为化和生态化。
2.地理学发展趋势:
(1)应用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国各地区经济开发和建设以及环境管理和保护的需要,地理学将成为一门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应用理论的基础性学科,也是一门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的应用性学科,学科的内容和结构也将发生变化
(2)综合化和数量化
地理学中方法性学科和技术性学科——地理数量方法、地图学等,将率先获得较多的发展;综合性分支学科、应用性分支学科,如综合自然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医学地理学、行为地理学、资源地理学、人口地理学等将有较快的发展;地理学中研究人文的趋势将会加强,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比重将会增大。
3.地理学研究领域:
(1)自然地理学:研究地表同人类息息相关的地理环境,地理学者曾用地理壳、景观壳、地球表层等术语称呼地球表面。它是地球各个层圈——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相互交接的界面,具有一定的面积和厚度,特别关注地域分异规律研究
(2)人文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和变化,以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学科,是地理学两个基本学科中的另一个。按研究对象可分为社会文化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政治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等分支
(3)地理技术方法: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现在智慧地球,智慧产业等
1.地理学科属性
理学-地理学
2.地理学科体系
二分法: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三分法: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
3.主要分支学科概况
第五篇: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 bylw580.com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现状分析
近几年,中国旅游及酒店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各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三大市场均取得了长足发展,酒店业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但是与之相匹配的酒店管理人才却严重短缺,成为制约中国酒店业发展的障碍之一。同样,旅游行业的导游、景点服务人员和培训主管等岗位的人才也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因此,培养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人才以及旅游管理人才追在眉睫。
乌海市毗邻宁夏、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从乌海及周边地区来看,近几年经济发展的势头强劲,第一、第二产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随着乌海及周边地区加强对旅游资源开发以及对加大对酒店餐饮业的发展力度,对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会呈现上升的态势。
酒店管理专业建立以来,其教学改革工作一直没有中断。为了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为社会输送合格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对教学计划进行了反复修订。同时加大课程体系建设的力度,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更新也进行了细致的探讨并付诸实践,效果良好。经过多年的教改,酒店管理专业得到健康发展。但是由于专业教育时间短,底子薄,在专业建设思路及各种教学条件方面还存在着好多不足之处,还不能很好的适应高职教育的新要求,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国家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居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旅游业和酒店业也将会随之迎来发展的新高峰。
目前酒店业的高速扩张引发的管理人才缺口主要是客户部门主任、酒店业职业经理人以及餐饮经理人等岗位。根据预测,这几类岗位平均缺口都在4万人左右。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同样暴露出行业人才短缺的问题,导游、景点服务人员和培训主管等岗位的缺口也在3万人左右。根据市场调研,乌海市各星级酒店管理及高级服务人员缺口在300人左右,旅游业服务及管理人员缺口在100人左右。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原则和思路
通过理论—— 实训、理论—— 再实训的教学过程,培养现代酒店(包括旅游涉外饭店)管理所需的具有较高文化基础知识和职业道德素养、较高的酒店管理专业知识、较强专业技能及创新开拓能力的中高级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真正零试用期的高职酒店管理专门人才。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达到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熟练掌握专业英语,既有酒店管理的坚实基础,又有过硬的实际操作技能。
此外,由于酒店行业与旅游行业的关联度非常大,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有意识的向旅游行业倾斜,要求学生还应该具有旅游行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能,具备从事该行业的一些主要能力。
逐步完善“校企互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德为先、能力为本、德能并重”为原则的课程体系,根据岗位需求和能力要求设置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与教学内容;积极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的专业教师,建成一支特色鲜明、专业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强化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依托地方酒店业,深化校企合作,建立一套学生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师资校企岗位互换的有效机制,使本专业成为在乌海及周边地区享有较高知名度,在国内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及专业群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的示范专业。
采用“1.5+1.5”模式。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岗位。针对岗位分析能力模块,根据能力模块设置课程。课程设置本着“有用、够用”的原则,更新旧的教学理念,采用先认识学习后理论学习的教学方式,1年的基础理论教学+1学期的认识实习;1年的专业理论加深教学+1学期的毕业综合实习。
加强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的教学时数,整合与简化数学教学模块。增加旅游管理选修方向,开设相关理论及实践教学课程。加大课内实践的比例,选择几门专业核心课程,导人多种实践教学法,力求教学手段多样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就业指导。加强职业资格考证方面的要求,鼓励多证毕业。完善与新建校内实训设施,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一)教学理念改革本专业学生高考平均成绩不高,英语和数学的成绩一般都不够好,不少学生不但没有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甚至连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形成,遇到难题缺乏迎难而上的精神等等。为此,如何把这样的学生培养成社会和国家的有用之才,这是我们经常思考和不断探索的难题。
在教改过程中我们感到:基础课程的过分铺垫,不仅背离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要求,而且会使相当多的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丧失学习的信心。因此,为了实现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目标,也为了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基础理论”以“够用”为尺度,并且赋予教学内容实践性要求,为后续的职业技能课服务;同时,在传授知识和技能时,注意将基本的思考方法、观察方法通过日常教学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课程体系改革课程体系以职业技能的训练为主线,增设专业实务和专业实训课程,并对一些课程的内容作了较大调整,先后删去了一些实用性比较差的如VisualFoxPro、现代饭店规划与建筑设计、高等数学等课程。
将前厅、客房两部分专业核心内容合并为《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并且由原来的56课时调增为64课时,理论授课4O课时,实践授课24课时,其中校内实训8课时,实训基地现场教学16课时。
为了符合市场对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增设课程和《宴会设计与实务》课程。《酒吧经营与管理》课时56,理论课时48,课内实训8课时,由任课教师配合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全部在实训基地完成。
《宴会设计与实务》课时56,理论教学4O课时,课内实训16课时。为了加强学生对主题宴会设计的能力,增设1周单列实训。增加旅游课程的模块,开设了《导游业务》(56课时,1周单列实训)、《中国旅游地理》专业核心课,专业任选课增加了旅游方向,开设《旅行社管理》和《旅游英语》课程。变以往的先讲后练为先练后讲,第3学期安排学生进行8周的《酒店认知实习》,加上学生4周的寒期专业实践,共需要在实训基地完成12周的专业实践,专业实践以餐饮服务与管理为主,客房服务与管理为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专业综合素质。为下一学期开设的《餐饮管理》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实践基础,学生和老师普遍反映其后在这门课的学习过程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理解更深刻。
专业英语教学也进行了改革,即加强了口语训练。英语教学贴近专业,循序渐进。同时,加大《饭店英语》的(或《旅游英语》)课时量,推行实用性教学,因需施教。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避免“满堂灌”,实行“精讲多练”。要求任课教师把核心内容讲解透彻,同时结合多种教学方法,给学生更多的理论联系实践的机会,达到“弄懂会做”的目标。专业核心课程《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管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模拟练习、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给定的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完成专业实践活动。
通过“活生生”的练习和案例的剖析,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寓理论于实践教学之中。《导游业务》、《社交礼仪》将学生带出课堂,进行情景教学、现场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实行“教学互动”,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努力创造轻松、热烈的实践教学情境。
根据本专业的需要,要求专业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情景展示、音像播放、图示等多种教学手段,加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四)考核方法改革对考核方法的改革主要表现在实训操作上。对于课内实训,要求任课教师按照实训任务的每一项均评定成绩,并对实训过程中的表现给予评价。分组作业要求每一位学生写明自己的任务,按照完成情况分别作出评判。对于校外实训,则要求专业任课教师会同实训单位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训表现,综合给出成绩。凡是按照学院的提前就业政策在第5学期离校提前就业的学生,由指定的实践指导老师告知实训任务,要求学生在就业单位完成,定期向指导老师汇报完成情况,并形成书面材料。在学生完成12周实训之后,联合实训基地在第4学期开展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技能大赛,由基地实践指导教师和专业认可教师组成评审小组,对每一位学生从理论、实践考核其专业综合素质,展示其职业风采,增强学生的职业自豪感。
(五)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为了更加全面考核教学质量,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原有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了改革;运用模糊评价法重新构建学生评教指标。教学质量评价一级指标有教师风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5项。每一项一级指标又根据评判的重点内容分解出3到4个二级评价指标,针对各项指标的重要性分配权重,以定量打分的形式采用百分制打分。该指标体系比较全面地评价了教师的理论教学质量,使大家能够根据学生评价结果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一个客观认识,对下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增加学生自评环节。原有的评价体系由学生评教和教师评学两部分组成,这种互评的评价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老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仅仅站在老师的角度去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显然没有足够的说服力,只有学生自己最清楚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究竟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为此,我们设计了学生自我评价表,通过每学期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一方面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效果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老师从另外一个视角审视自己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