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七单元加与减二
第七单元
加与减
(二)《古人计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勤于动口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
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是重点;对“数位”的理解是难点。学情分析:
学生在幼儿园里几经认识了11-20各数,能按顺序说出各数。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我们班里有多少个学生?(师生一起数,个数大于10)咦?这大于10的数该怎样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二、活动一:建立数位概念.
数一数,有几只羊,用小棒代表羊的只数,需要几根小棒?(课件:主题图)
(一)数小棒
1.老师手里有几根小棒?我们来数一数,1、2、3、4、5、6、7、8、9、10.
2.一根一根数,有10根小棒,也就是10个1.现在我们把它捆成一捆,它就成了1个十.
3.学生自己数出10根小棒,并将10根捆成一捆,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
4.让学生再拿出1根小棒.
(1)现在是几根小棒?
(2)它是由什么组成的?(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3)它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它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二)介绍计数器及数位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的1就表示是10.
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11.
一边拨一边说:“在个位上拨几,在十位上拨几.”
3.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数、认、读、写12~20各数.
三、活动二:快速拨数.
(一)师生互练
1.教师说数,学生快速在计数器上拨出.
2.说一说它的含义及是怎么拨的.
(二)生生互练
一人说数,另一人拨出,并说一说.两人互换再练.
四、活动三:对口令.
(一)师生互对
例:教师说16,学生对1个十和6个一.
教师说1个十和7个一,学生对17.
(二)生生互对
五、活动四:实践应用
找一找生活中的11~20各数,密切数与生活的联系.
找一找,说一说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到或用到了11~20各数.
六、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古人计数
10+1=11 10+9=19 10+10=20 教学反思: 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的方法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动手摆小棒让学生认识11—20各数,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自主学习新知的乐趣,体验获取成功的喜悦。《搭积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搭积木等活动,进一步体会简单的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2.使学生根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不进位加减法的算理,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学情分析:
学生在幼儿园里经常玩搭积木的游戏,多数学生能根据所搭的积木说出算式。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小棒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搭积木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吗?
2.淘气和笑笑搭好了两摞积木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3.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
4.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有可能是:
(1)笑笑左边一摞搭了十块,右边一摞是三块,笑笑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0+5=15.淘气也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八块,拿走了右边两块,右边剩下8-2=6,现在共有10+6=16。
(2)笑笑本来一共搭了13块积木,再放2块,算式为13+2=15,。
淘气本来一共搭了18块积木,拿走2块,算式为18-2=16。
(3)数数的方法。
借助书上的毛毛虫帮学生理解数数的方法。
二、活动二:动手操作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示一个十(画图、用学具盒里的东西或其它物体都可以)。
2.请你任意添加一个图或其它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
3.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图意和算式是怎样组成的(出示图片:小棒、三角形)
10+1=11 11-1=10 11-10=1
10+6=16 16-6=10 16-10=6
4.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一个十添加一个一是十一,十一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的,所以算式是10+1=11,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一根还剩下十根所以算式是11-1=10,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十根还剩下一根,所以算式是11-10=1。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78页的练习题
四、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高兴吗?我和你们一样高兴,因为,我们在玩中也学到了一些数学知识,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教学反思: 通过实物演示、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规律,学生兴趣浓厚,效果不错。
《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方法。
2、在与同学的交流过程中,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方法的简便性,初步了解“满十进一”的计算道理。教学重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含义,使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学情分析
学生能够借助手指计算出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按规律填数 _____4 _____6 _____8、9_____
2、.9+()=10
问:9+几等于10?强调:9和1凑成10。
3.抢答: 9+1+1= 9+1+3= 9+1+8= 9+1+5=
抢答后问:你们为什么能算得这么快?
得出:9加1得几,10再加几就得十几,这种题目很好算。
4.怎样相加才能算得快?为什么?
小结:先算凑成10的两个数,再加第三个数,这样就能很快算出结果是多少。这节课就要用这个方法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教学9+5=14
(1)出示有10个格的盒子:数一数里面有几个格?能放几瓶牛奶?老师放进9瓶,盒子外面放5瓶,要求一共有多少瓶?怎样列算式?板书:9+5=
(2)问:你能通过怎样移动能使我们很快算出得几吗?(一人说,老师演示)
A:9加5等于几,我是通过数出来的。
B:9加5等于几,把9分成4和5,5加5等于10,10加4等于14。
C:9加5等于几,把5分成1和4,9加1等于10,10加4等于14。
(3)理清计算过程:(老师再演示一次移动过程)
为什么你移动一个放在格子里呢?(因为9和1凑成10)
一个从哪儿来?(把5分成1和4)
此时板书成:9+5=9+1+4
这时可以怎样算:9加1得几?10加4得几?所以 9+5等于几? 不看图谁能说说计算过程?(指一两名说)
全班跟着老师说。
同桌互说。
(因为:9和1凑成10,把5分成1和4,9加1得10,10加4得14,所以9加5等于14。)
揭示课题:像这样的加法算式,我们就叫它为“9加几”
2.同学们,你们还想学9加几?(指名回答)
3.教学9+7=16
全班齐说计算过程(因为9和1凑成10,把7分成1和6,9加1得10,10加6得16,所以9+7=16)
师强调:为什么不把7分成2和5或3和4呢?(因为9和1凑成10)
4.试一试:9+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要先想什么?(指着9问)(要先想9和1凑成10)但要注意:分出1给9后剩下的几,不要忘了加。
最后,通过计数器演示计算过程,体会“满十进一”的计算道理。
三、练一练
1.圈一圈,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80页第1题,老师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2.第2题:左边鱼缸里有9条鱼,右边有8条,一共有几条鱼?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独立完成。
四、数学游戏“找朋友”
拿着算式9+几,问我的朋友在哪里?
如:拿着卡片2的同学说:你的朋友在这里。齐说9+2=11,以此类推。
五、全课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这样的题目是用什么方法算的?(凑十法)教学反思
用凑十法学习9的进位加法,部分学生喜欢这种方法,部分学生不喜欢用此方法,当然由于算法的多样性,学生能想出适合自己的好方法,如计算9加几的时候,她会想10加几,然后得数少一个等方法,都给予了鼓励和肯定。对于能流利地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的学生也给了表扬,掌握得还挺好。
《有几棵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2.组织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3.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学情分析
学生几经有了用“凑十法”计算进位加法的基础,现在学习8加几的进位加法应该比较容易。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进行环保教育.
1.出示图片:主题图
2.教师谈话
树林中有一些小树,分两排种植,少先队员大哥哥、大姐姐们要为小数浇水,第一排有8棵树,第二排中了6棵树,你知道大哥哥、大姐姐们工需要为多少棵树浇水吗?
二、问题摆现,体会计算多样.
(一)教学“8+6=?”
1.根据问题,同学自己思考.
2.小组交流.
3.全班讨论.(出示图片:说一说1和说一说2)
(二)比较
1.计算对比 + 6 = 15 8 + 6 = 14
教师提问:你有什么收获吗?我们再看几组,先计算,如果有收获请你验证你的想法,如果没有,请你继续总结.
2.口算
9+9 = 9+8 = 9+7 = 9+6 =
9+5 = 9+4 = 9+3 = 9+2 =
8+9 = 8+8 = 8+7 = 8+6 =
8+5 = 8+4 = 8+3 =
5.反馈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快.(说一道,算一道,并说算的方法)
8+8 7+8 8+4 5+8 8+6
8+3 8+5 2+8 4+8 8+7
9+8 8+9 3+8 6+8 8+2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一)出示图片:摆一摆,算一算
(二)出示图片:蝴蝶
四、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自主探索“8+6=?”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不同,算法也就不同,通过交流、讨论可以培养学生勇于表达、善于倾听、乐于反思的习惯,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有几只小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计算7加几、6加几、5加几、4加几、3加几,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多种计算方法的能力。
2、能正确计算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3、能运用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 :
进一步理解“凑十法”,自主探究计算7、6、5、4、3加几的各种方法。教学难点 :
培养学生使用多种计算方法的能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学习9加几、8加几的基础,继续学习7加几、6加几、5加几、4加几、3加几应该比较容易。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活思维(1)5 6 7 6 / / / /()2 3()5()()1(2)开火车,看哪组同学算的 得又对又快。
8+8= 9+6= 9+3= 8+5= “9+3”是怎样想的?“8+5”你又是怎样想的?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教材页主题图,在一片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棵很大很大的树,树上有几只小鸟,瞧!又飞来了几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呢?谁能列式计算?
(2)学生汇报交流,师板书:7+6=(3)动手操作,探讨7加几的算法
(a)同桌之间动手摆小棒,说一说可以怎样想?
(b)指名汇报。(指名到讲台前,边操作边讲解,师点拨)(c)根据学生回答,师相应板书学生的多种算法。
提问:为什么要把6分成3加3?为什么要把7分成3和4?(4评讲:哪种方法最方便?为什么?(5出示:7+5= 7+7=(a)学生独立完成。
(b)集体交流算法。(指两名学生到讲台前用计数器演示)
三、知识迁移,独立探究
1、出示:4+7= 5+6=(a)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算法。(b)评一评:你最喜欢哪种算法?
2、圈一圈,算一算。进一步体会“凑十”的策略和计算过程。
四、课堂小结,优化算法。今天我们发现可以用很多种方法来计算7、6、5、4、3、2加几,你能说一说这些方法吗?你觉得那种方法简便就用哪种方法来计算。教学反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时应把学生放在首位,本课通过创设情境、语言激励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练习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能正确、熟练计算9、8、7、6加几。
2、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计算9,8,7,6加几的速度。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计算9,8,7,6加几的准确性。教具准备: 课件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9、8、7、6加几的算式,现在再次巩固练习,相信一定会更加熟练。教学过程:
一、游戏活动。拍手说唱“凑十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用它加减不用愁。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三第1题。(本题结合登台阶的游戏,进一步体会20以内数的大小和顺序)
2、练习三第2题。(进一步巩固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3、第3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仔细观察,发现并交流算式中隐藏的规律。
4、第4题。本题结合图促进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并能正确计算。
5、第5题。看谁的小花开的最快?(采用游戏的形式,要求又快又准)
6、第6题。先引导学生看图,说一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7、第7题。要求准确计算,逐步达到熟练。
8、第8题。本题可以用游戏形式进行练习。
如:师举出 13,学生找出得数是13的算式。
三、拓展提升。
完成练习三第9题。
学生说题意。讨论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该怎样想?
四、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想法? 教学反思:
利用游戏导入新课,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整节课学生积极性较高,乐于参与到课堂,使枯燥的数学练习变得很有意思。
《淘气的校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议一议、做一做、想一想的活动中,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能运用10以内的数和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各种形体的特征,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在发现数学信息,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自我评价活动,形成初步的反思意识。教学重点:
学会寻找数学信息,能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学情分析:
校园是孩子们每天的活动场所,对孩子来说再也熟悉不过了,但在校园中发现数学信息,有些学生就说不上来了。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快乐的课间时光吗?你们喜欢在课间做什么呢?
2、看来同学们的课间活动真丰富呀!今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小同学可热情了,他说要带我们班的小朋友去参观他学校里的课间活动,你们想去看看吗?
二、议一议,做一做:
(1)师:小朋友们请认真看看,你能在图中发现他们在做什么,谁来说说呢?(学生可能回答踢足球、跑步、跳绳、踢毽子。)小眼睛可真明亮,看得多仔细呀!那让老师来考考你们,看看谁是最会思考的小朋友!你能找到淘气校园里的数学问题吗?请以四个同学为一个小组,先在小组内跟伙伴们说说你的发现的数学问题吧!看看与其他同学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师:讨论结束,谁来说说你的收获。
生:有六个小朋友在跳绳,有7个小朋友在踢毽子……
师:回答得可真棒,你们都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老师也发现了图中的数学信息想要和同学们分享呢!看,图中除了小朋友们在运动,还有一些物体也在在等待我们观察发现呢。你发现了教学楼是什么形状?有几层楼呢?仔细观察,你还有没有新的发现,和你的伙伴们一起分享吧!
(2)说说你们小组的发现。
(3)提出你的数学问题,大家一起来解答。
三、想一想,做一做:
师:刚刚淘气带我们去参观了他快乐的校园生活,那么回到我们的校园中、班级里,你有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吗?看看哪位小博士提出的数学问题最多,哪位数学小能人能解答得又 快有准确!
四、全课总结: 通过了这节课,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在校园中处处都能发现到数学的影子呢?其实不只是在学校里,回到家中你也能够发现很多数学信息,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生活信息的眼睛和勤于思考的小脑袋,你就能发现在生活中的每一个小角落都有数学的存在呢!教学反思:
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发言,每个学生都能锻炼自己的胆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展示意识,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起做游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在“堆一堆”和“玩一玩”的活动中,积累对图形特征的经验和利用数学解决问题。
2、能够从游戏中获得信息,体会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来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尝试寻找取胜的策略。
3、在游戏中体验到用数学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点:
能够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征。教学难点 :
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情分析:
玩游戏孩子们都很喜欢,提起游戏孩子们兴趣高昂。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开展活动。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积木吗?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积木。你们瞧,他们都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
1、玩“搭积木”游戏。老师讲解游戏规则。
①每组有十个各种形状的物体,拼搭时,10个物体都要用上。②搭出的作品要有创意。③堆得又快又高的小组获胜。
2、学生两个人一组,玩搭积木游戏。
二、评比活动,总结经验。
1、各组展示各自的作品,评选“小小设计师”。
2、全体成员进行评比,并说说评比中的发现。
3、议一议:在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三、小组合作,操作体验。
谈话:刚才的游戏,有趣么?接下来,我们要四个人一组玩一个游戏,你参加吗?
1、四人一组开展游戏
2、教师介绍游戏规则。
①一边摸牌,一边算牌上数的和。②结果比10大的被淘汰。③ 结果最大的人获胜。
④ 结果一样大的,谁摸牌少谁获胜。
3、第一轮游戏开始。
① 4人一组,展示各组的游戏情况。② 游戏后,小组派代表说说游戏中的发现。
4、出示第91页的“玩一玩”主题图。①提问:淘气已经摸了3、5,还摸吗?
②淘气如果继续摸牌,摸到几才能获胜?摸到1可以吗?为什么?
5、第二轮游戏开始。①展示某一小组的游戏情况。②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总结活动,深化认识。
通过今天的数学活动,你有那些想说的? 教学反思: 本课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在活动中积累经验,发展数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二篇: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加与减二复习教案
《加与减二》复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并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2、通过2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加减法的学习,让学习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具有初步的应用意识。
3、学生体会20以内的仅为加法,并能解决与此相关的应用问题。
4、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慨念进行表达的能力。
2、使学生根据11至20各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
4、组织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体会数学和生活密切相关。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会读、会写11-20各数,掌握各数的组成、顺序及大小。
2、认识十位与个位。
3、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难点:
1、会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2、认识数位,了解每个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教学内容
复习回顾,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用了一周的时间学习了第七单元,学习了古人计数的方法-图形表示、“数的组成”、“凑十法”、“加法表”。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一下,看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
一、复习数的组成:
师:13是个几位数,各位是几,表示什么?十位的数是几?表示什么?
生:13是个两位数,各位的数是3,表示3个一,十位的数是1,表示一个十。
师:这个数是由几个一和几个十组成的? 生:3个一和一个十组成的.巩固练习:
(1)我是10前面的一个数,我是几?(2)我比9少1,我是几?(3)我是12和14中间的一个数,我是几?
(4)我是19后面的一个数,我是几?(5)我比18少1,我是几?(6)我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我是几?
2、读出下面各数
46 54 18 80 98 13
3、填空
(1)38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2)25里有()个十和()个一.
(3)()个十和()个一组成23.
(4)4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
二、复习凑十法
启发谈话:我们已经学会了9加几、8加几的进位加法,同学们是用什么方法算得又对又快?(用凑十法)对!用凑十法来计算,谁能告诉大家9加几怎样凑十?(9和1凑成十)8加几怎样凑十?(8和2凑成十)那7加几呢?(7和3凑成十)你们真聪明,7加几还没学,你们就知道了用7和3凑成十来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复习凑十法。
1、出示小棒图:
圈一圈,画一画。圈出10个在计算。
先贴出9个小棒,再贴出3个小棒。师说:谁能看图编一道加法应用题.
指名学生编题:左边有9个小棒,3个小棒,一共有多少个小棒? 师问:根据同学们编的题,应该怎样列式?怎样算?
师问:9+3=12你是怎样想的?
老师指名一个同学到前面边口述边演示想的过程.
老师指小棒图说:我们看到9,想到了1,于是就要先把3个小棒分成1个 和2个,9个和1个凑成10个,10个再加剩下的2个,等于12个.
(2)谁能看算式把想的过程再说一遍?学生说老师连线:
师问:为什么要把3分成1和2?
2、想一想:
7+4=□
7+6=□
7+7=□
师说:我们不看图、不摆实物,这几道题谁会算?
自己小声说怎样想.两人一组悄悄算.
指名说:7+4=□怎样想.
7+6=□怎样想.
7+7=□怎样想?
师说:你们真聪明,不用看图、不用摆实物、运用凑十法很快就把这几道题算出来了.
三、解决问题
1、教室里有8个小朋友,又进来4个,现在教室里有多少个小朋友?
这道题求现在有多少个小朋友,就是把教室里的小朋友和又进来的小朋友合起来,列式为□○□=□(),答:现在教室里有______个小朋友。
2、教室里有8个小朋友,出去了4个小朋友,现在教室里有多少个小朋友?
这道题求现在有多少个小朋友,就是从教室里的小朋友里面去掉出去的小朋友,列式为□○□=□(),答:现在教室里有______个小朋友。
3、(1)小云有9个纸飞机,又做了4个,现在有多少个?
(2)学校有10只兔子,卖了7只,现在有多少只?
先让学生读懂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然后再列式计算。
4、从树上飞走9只小鸟,又飞走了4只小鸟,两次共飞走了多少只小鸟?
四、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数的组成”、“凑十法”、“加法表”,同学们可以将今天学到的方法分享的爸爸妈妈,共同去解决生活的数学问题。
第三篇: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加与减(二)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加与减(二)教
案(新版北师大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七单元加与减
(二)单元教学内容
(1)
掌握20以内数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以及十加几和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
(2)
掌握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的加法,即20以内进位加法,以及用20以内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掌握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即“20以内退位减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数出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掌握20以内数的大小,认识十位和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迅速写出11—20各数,熟练口算十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能力目标: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和运用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用数学的兴趣,体验学有用数学的快乐。
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在认识了1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在认识11—20各数并不难。但是然学生建立数位的概念有难度,所以让学生建立“十位”“个位”的概念作为难点。
(2)学生已经有了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应该不会很难,但应该引导学生从多种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这也是本单元的重点。
单元教学重点
学生已经有了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应该不会很难,但应该引导学生从多种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这也是本单元的重点。
单元教学难点
学生在认识了1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在认识11—20各数并不难。但是然学生建立数位的概念有难度,所以让学生建立“十位”“个位”的概念作为难点。
教学方法
(1)
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使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2)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
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引导学生自觉比较自己的算法,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
学困生突破方法
(1)
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2)
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课时划分
古人计数2课时
练习三
课时
搭积木
课时
做个加法表
课时
有几瓶牛奶
课时
数学好玩
课时
有几棵树
课时
一起做游戏
课时
有几只小鸟
课时
课题
古人计数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勤于动口的习惯。
教学重点
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对“数位”的理解
教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教学导入
活动一:建立数位概念.
师:数一数,有几只羊,用小棒代表羊的只数,需要几根小棒?(:主题图)
(一)数小棒
.老师手里有几根小棒?我们来数一数,1、2、3、4、5、6、7、8、9、10.
2.一根一根数,有10根小棒,也就是10个1.现在我们把它捆成一捆,它就成了1个十.
3.让学生再拿出1根小棒.
(1)现在是几根小棒?
(2)它是由什么组成的?
(3)它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二)介绍计数器及数位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的1就表示是10.
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11.
3.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数、认、读、写12~20各数.
师生一起数,个数大于10
生:自己数出10根小棒,并将10根捆成一捆,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
生: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生:它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生:一边拨一边说:“在个位上拨几,在十位上拨几.”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二、活动二:快速拨数.
(一)师生互练
1.教师说数,学生快速在计数器上拨出.
2.说一说它的含义及是怎么拨的.
(二)生生互练
一人说数,另一人拨出,并说一说.两人互换再练.
三、活动三:对口令.
(一)师生互对
例:教师说16,学生对1个十和6个一.
(二)生生互对
四、活动四:填、读尺子上的数.
(一)出示图片:写一写
(二)教师提问
1.比15小比11大的数有那些?
2.17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
3.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五、活动五:
找一找生活中的11~20各数,密切数与生活的联系.
七、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
师说1个十和7个一,学生对17.
找一找,说一说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到或用到了11~20各数.
板书设计:
古人计数
0+1=11
0+9=19
0+10=20
教学反思:
课题
搭积木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使学生根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是重点;
教学难点
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示是难点。
教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活动一: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一)搭积木(出示图片:说一说1)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吗?
2.明明和丁丁搭好了两摞积木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3.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师板书:10+5=15
6-2=14
4.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
(二)小结
我们通过观察画面,动脑思考帮助明明和丁丁解决了他们搭积木情况,列出了算式而且找到了搭积木的块数.你们真聪明.
二、活动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
(一)动手操作
.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示一个十(画图、用学具盒里的东西或其它物体都可以).
2.请你任意添加一个图或其它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
3.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图意和算式是怎样组成的(出示图片:小棒、三角形).
0+1=11 11-1=10
11-10=1 10+6=16
16-6=10 16-10=6
10+7=17 17-7=10
17-10=7
4、(1)明明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三块,明明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0+5=15.(2)丁丁也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十八块,拿走了两块是十四块,所以就是16-2=14.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4.任意举出一列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一个十添加一个一是十一,十一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的,所以算式是10+1=11,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一根还剩下十根所以算式是11-1=10,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十根还剩下一根,所以算式是11-10=1.
三、教师小结
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列出这么多的加减法算式,这充分体现了你们善于动脑思考的结果.
板书设计:
搭积木
3+2=5
3+2=15
课题
有几瓶牛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际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
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9+?的进位加法是重点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凑十法的意义是难点。
教具准备
计数器、小棒。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宠物小精灵皮卡丘)你们认识它吗?喜不喜欢皮卡丘?今天皮卡丘就来到了我们的课上和我们一起学习。
2.游戏
(1)下面皮卡丘请我们同桌的小朋友先来做个凑十的拍手游戏:
你拍1,我拍9,我们都是好朋友。
你拍2,我拍8,团结起来力量大。
你拍3,我拍7,我们从小爱学习。
你拍4,我拍6,说话老实不吹牛。
你拍5,我拍5,两数凑十不马虎。
(2)提问:
师:看到7。
生:想到3。
师:看到1。
生:想到9。
师:看到4。
生:想到6。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谈话引入:
出示“有几瓶牛奶“图
师:小猴子不知道两个箱子里有几瓶牛奶,请同学们帮忙算一算。
2、探究算法
(1)四人小组,学习研究(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a.小明:我是用小棒数出来的,1,2,3……14,一共14瓶。
b.小东:我用的是加法,9+5,把9凑成10。先从5瓶里拿出1瓶,和9瓶放在一起,是10瓶,10+4=14
9+5
=14
教师板书:
9 + 5 = 14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c.小华:我也用加法,9+5,把5凑成10。从9里拿出5,和5放在一起是10瓶,10+4=14
9+5=
5把9分成4和5
教师板书:
9+5=14
d.小娟:我和大家的方法都不一样,是用计数器算出来的,先拨9个,再拨1个,是一个十,把个位上的10个拨去,在十位上拨上1,再在个位上拨上4个,是14个。
3、新课小结:
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好?说一说,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去计算。
4、体会算法。
试一试(72页)用你最喜欢的方法计算,并和同桌说说你的算法。
师:我发现有些小朋友算得很快,你们能把你算得快的秘密告诉大家吗?
三、巩固提高,发展思维。
.圈一圈,算一算:完成73页1题。
(学生在圈的时候,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如拆大数或拆小数等。教师应该鼓励用不同的方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可以让其通过实物操作帮助理解问题。
2.看一看,说一说:完成73页2题。
3.数学游戏:完成73页游戏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说一说图的意思,然后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9 + 5 = 14
9+5=14
1 4
4 5
10
10
教学反思:
课题
有几棵树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能力目标:组织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是重点;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是难点。
教具准备
计数器、小黑板、小棒。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情境引入,进行环保教育.
.出示图片:主题图
2.教师谈话
树林中有一些小树,分两排种植,少先队员大哥哥、大姐姐们要为小数浇水,第一排有8棵树,第二排中了6棵树,你知道大哥哥、大姐姐们工需要为多少棵树浇水吗?
二、问题摆现,体会计算多样.
(一)教学“8+?”
.根据问题,同学自己思考.
2.小组交流.
3.全班讨论.(出示图片:说一说1和说一说2)
(二)比较
.计算对比
9+6=15 8+6=14
教师提问:你有什么收获吗?我们再看几组,先计算,如果有收获请你验证你的想法,如果没有,请你继续总结.
2.口算
9+9=
9+8=
9+7=
9+6=
9+5=
9+4=
9+3=
9+2=
8+9=
8+8=
8+7=
8+6=
8+5=
8+4=
8+3=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3.小组交流心得.
4.全班交流小结.
9加几就减1,8加几就减2.
5.反馈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快.(说一道,算一道,并说算的方法)
8+8
7+8
8+4
5+8
8+6
8+3
8+5
2+8
4+8
8+7
9+8
8+9
3+8
6+8
8+2
板书设计:
8+6=14
8+6=14
2 4
4 4
教学反思:
课题
有几只小鸟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同学能够根据一幅图写出加法算式,并算出得数。
能力目标:掌握6和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情感目标:使同学能够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6和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同学能够提高计算能力
教具准备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8和10的加法,谁能说出,计算方法。
(2)开火车,快速说出结果。
二、新授
(一)、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列式,计算。
2、说出计算方法。
(把其中一个数分开,使其中一个数与另一个加数的和为10,然后再与另一个数相加。)
7+6=13
7+
6=13
3、做一做,说一说。
凑10法
4、圈一圈,算一算。
先圈出10,再把剩下的加上。
5、练习。接着往下算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三、巩固练习
、84页第1题
先看图,观察,在列式。
用方法计算结果。
2、第2题,学生自己做,汇报结果。
全班交流。
3、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84页第3题。
4、小结
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有几只小鸟
7+6=13
7+
6=13
课题
练习三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理解进位加法和不进家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能力目标:能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加减法。
教学难点
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教具准备。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复习
举例子复习不进位加法与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过程)
二、基本练习
指导完成第3题。
(1)、独立完成。
(2)、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三、变式练习
、指导完成第1题。
(1)、指导看懂题意。
(2)、学生完成后交流结果。
2、指导第2题。
(思考
(1)、看图理解题意。
(2)、完成后校对结果。
3、指导第7题。
(1)、明确方法。
(2)、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4、指导第6题。
(1)、、看图理解题意。
(2)、完成后校对结果。
四、提高练习
、指导第5题。
(1)、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开火车,说答案。
五、开放性练习。(指导第9题)
、先独立解题。
2、在小组中交流,讨论:怎样才能把算式更好地写出来?
3、交流。
六、总结
本节课你解决了那些问题?
课题
做个加法表
课型
整理复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经历整理加法表的活动,初步了解算式之间的联系,提高2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正确率。
能力目标:在观察、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能熟练计算20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难点
能够通过观察思考,在加法表中找规律。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20以内进位加法表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所有加法,今天我们和以前一样,系统的整理我们学过的所有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式。整理成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你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明确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
二、探究新知:
.整理加法表。
师:先在小组内把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式写在卡片上,注意写得越完整越好。(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写卡片。)
师:想一想先确定一个标准,按什么分类整理呢?
••••••通过再次引导整理加法表时,引导学生明确整理的依据和标准,并给出部分例子做参考,降低教学难度,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师:想一想第二行的算式呢?
师:你还有那些发现?
师:你明白同学们说的意思了吗?请和同桌合作,一起仿照上面同学的发现开始整理,完成课本P87的表格吧!(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活动,关注学生的合作。)
组织交流展示各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
•找出得数是11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找出得数是12的算式排成一排。
•有些加法算式里面都有9等。
•第一行两个数相加都是11。
•第二行两个数相加都是12。往下写8+4、7+5……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2.再次探索规律。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加法表,我们再来仔细看看从中我们都发现了哪些规律?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表现很出色,学会了整理20以内进位加法算式,而且还有很多有趣的发现,找到了很多藏起来的秘密,请和更多的朋友分享你的发现和快乐。
表中算式的排列有明显的规律,也有隐含的规律,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归纳、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梳理能力。
板书设计:
做个加法表
把加法表填完整。
课题
淘气的校园
课型
综合与实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体会数学思想。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议一议、做一做、想一想的活动中,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能运用10以内的数和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各种形体的特征,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能力目标:在发现数学信息,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自我评价活动,形成初步的反思意识。
情感目标:积累思考经验,开阔眼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寻找数学信息,能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具准备
cAI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快乐的课间时光吗?你们喜欢在课间做什么呢?
2、今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小同学可热情了,他说要带我们班的小朋友去参观他学校里的课间活动,你们想去看看吗?
二、议一议,做一做:
(1)师:小朋友们请认真看看,你能在图中发现他们在做什么,谁来说说呢?你能找到淘气校园里的数学问题吗?请以四个同学为一个小组,先在小组内跟伙伴们说说你的发现的数学问题吧!看看与其他同学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师:谁来说说你的收获。
师: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来记录你们发现的数学问题呢?
师:(3)师:既然大家提出了这么多切实可行的办法,现在老师先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拿出你们桌上的记录本,小组内以分工的形式,一个同学用笔记录下其他小朋友的数学信息,其他的小朋友可以汇报自己获得的数学信息。
师:(4)看,图中除了小朋友们在运动,还有一些物体也在在等待我们观察发现呢。你发现了教学楼是什么形状?有几层楼呢?仔细观察,你还有没有新的发现,和你的伙伴们一起分享吧!
2、说说你们小组的发现。
3、提出你的数学问题,大家一起来解答
(学生发言谈谈自己在下课后的课间活动。)
(学生可能回答踢足球、跑步、跳绳、踢毽子。)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可巡视,听听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结果。)
生:有六个小朋友在跳绳,有7个小朋友在踢毽子……
(学生以小组分工的形式记录数学信息,教师可巡视小组的完成情况,适当的给予指导。)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二、想一想,做一做:
师:刚刚淘气带我们去参观了他快乐的校园生活,那么回到我们的校园中、班级里,你有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吗?
看看哪位小博士提出的数学问题最多,哪位数学小能人能解答得又快有准确!
三、全课总结:通过了这节课,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在校园中处处都能发现到数学的影子呢?其实不只是在学校里,回到家中你也能够发现很多数学信息,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生活信息的眼睛和勤于思考的小脑袋,你就能发现在生活中的每一个小角落都有数学的存在呢!
四、自我评价。
根据课本第89页一个自我评价表,评价自己本节课的表现。
让学生在小组内收集组员的数学问题和数学信息,然后在班级的中大胆说出自己组内的信息记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一起做游戏
课型
数学游戏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堆一堆”和“玩一玩”的活动中,积累对图形特征的经验和利用数学解决问题。
能力目标:能够从游戏中获得信息,体会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来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尝试寻找取胜的策略。
情感目标:在游戏中体验到用数学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能够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积木、扑克牌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游戏导入,开展活动。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积木吗?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积木。你们瞧,他们都是什么形状的?
、玩“搭积木”游戏。老师讲解游戏规则。
①每组有十个各种形状的物体,拼搭时,10个物体都要用上。
②搭出的作品要有创意。
③堆得又快又高的小组获胜。
2、学生两个人一组,玩搭积木游戏。
二、评比活动,总结经验。、各组展示各自的作品,评选“小小设计师”。
2、全体成员进行评比,并说说评比中的发现。
3、议一议。
在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生: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
生:同桌合作游戏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三、小组合作,操作体验。
谈话:刚才的游戏,有趣么?接下来,我们要四个人一组玩一个游戏,你参加吗?
1、四人一组开展游
2、教师介绍游戏规则。
①一边摸牌,一边算牌上数的和。
②结果比10大的被淘汰。
③结果最大的人获胜。
④结果一样大的,谁摸牌少谁获胜。
3、第一轮游戏开始。
①4人一组,展示各组的游戏情况。
②游戏后,小组派代表说说游戏中的发现。
4、出示第91页的“玩一玩”主题图。
①提问:淘气已经摸了3、5,还摸吗?
②淘气如果继续摸牌,摸到几才能获胜?摸到1可以吗?为什么?
5、第二轮游戏开始。
①展示某一小组的游戏情况。
②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总结活动,深化认识。
通过今天的数学活动,你有那些想说的?
第四篇:2018-2019学年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测试题及答案
2018-2019学年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测试题及答案
满分:
考试时间: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看图写数。
【答案】14
二、填一填。
1.1个十和7个一组成()。
【答案】17
2.与18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答案】17
3.11读作(),二十写作()。
【答案】十一
4.14里面有()个十和()个一;20里面有()个十。
【答案】1
5.17和20之间有()个数。
【答案】2
三、照样子画一画,填一填。
7+6=()
【答案】13
8+5=()
【答案】13
(画法不唯一)
四、算一算。
【答案】第一行:15
第二行:18
五、看图列算式。
【答案】8+5=13(或5+8=13)
六、找规律,填一填。
1.11,13,(),17,()。
【答案】15
2.0,5,(),(),20。
【答案】10
七、在〇里填上“>”“<”或“=”。
9+3〇3+9
7+8〇14+2
10-8〇12+3
8+6〇9+4
9+8〇12+2
5+7〇2+10
【答案】第一行:=
<
<
第二行:>
>
=
八、右边的哪些数字加起来是12?填一填。
【答案】8
3+9=12
2+10=12
(画线部分答案不唯一)
九、看图列算式。
【答案】8+7=15(或7+8=15)
9+6=15(或6+9=15)
十、捡贝壳。
1.小明和小丽一共捡了几个贝壳?
【答案】6+7=13(或7+6=13)
2.你也来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吧。
【答案】小明和小红一共捡了几个贝壳?
7+12=19(或12+7=19)
(答案不唯一)
第五篇:加与减 教学反思
《加与减
(一)》教学反思
二年级 许玲玲
一.本单元的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并掌握整
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3)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发展估算意识。
(4)经历与他人交 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绝大部分学生能较熟练准确地计算百以内的加减法,但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
1、个别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对于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已形成一定地思维习惯,能够较熟练地根据问题情境或自设问题情景提出相关教学问题并给予解决。因在一年级时对二十以内加减法计算掌握得不够好。如13-8=4,9+2=12,5+7=13之类的错误,可能会因此影响到百以内加减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部分学生对竖式的书写格式与要求并不清晰
3、学生估算意识差,90%以上学生对估算没有概念。
4、多数学生 对于“验算”感到很陌生,不知从何入手。
二.教学及反馈 结合学生学前情况分析和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1、利用零星时间加强20以内加减法和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训练,如利用早读或课前一分钟开展口算训练,在家里口算计时训练,在全年级开展口算大王竞赛,诸 如此类的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自觉进行口算训练的积极性,并有效地扫清了在计算三位数加减法时可能造成的问题。
2、充分利用“啄木鸟小医生”、“小法官”、“谁是高明小医生”等形式及时将学生在作业练习中存在或可能出错的问题展示出来,开展纠错训练。由于错误源于 学生,他们通常表现极大的参与兴趣,并在相互的点评中澄清了认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
3、结合丰富多彩的数学小游戏,寓学于乐。
三.思考与困惑
1、教师应尽可能将教材中的练习题都做一遍,并主动去思考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困难或解题情况,这样可以避免因教师对教材预期不足而出现的措手不及的尴尬,并给与 学生及时的点拨。如教材63页的数学游戏“神奇的495”,由于教材中并没有明确地告诉我们具体的方法,如果教师事先没有进行尝试和思考,当学生在练习中 用到含有0的三个数字时,教师可能就不知道如何指导,因为书中并没有明确说是否一定要组成三位数。而事实上计算方法应是用三个数字组成的最大数减去最小的数。教师没有准备便无法明确告诉学生真正的游戏规则。
2、在日常中注意加强对学生的估算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由于在本单元之前教材并没有出现过相关的估算要求,所以在本单元学习中当出现估算要求时多数学生不知所 措,教师可以在学习本单元之前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和渗透,增强学生的意识,那么在本单元学习中就不会感到陌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