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巧用修辞靓语言—写作中的修辞运用教案

时间:2019-05-12 16:56: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考语文 巧用修辞靓语言—写作中的修辞运用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考语文 巧用修辞靓语言—写作中的修辞运用教案》。

第一篇:中考语文 巧用修辞靓语言—写作中的修辞运用教案

花一样的语言 ———写作中的修辞运用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修辞的有关知识。

2、让学生明白,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妙用,可令语言更加优美,美化文章。

3、积累部分优美语句,学会修饰自己的文句。教学重难点

目标1、2是重点,目标3既是是重点也是难点。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欣赏歌曲《童年》,由修辞手法导入)“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童年》 “鲜花曾告诉我,你怎样走过。”《同一首歌》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为你做的嫁衣?”《同桌的你》

大部分学生在作文时都苦于语言平淡,缺乏文采。俗语说的好“人要衣装马要鞍”,语言一样要包装。打扮一个人,可以描眉、涂唇彩、腮红、画眼浅,各式各样、方方面面。打扮一段语言呢?今天推荐一种——修辞手法。

二、复习修辞知识

比喻、拟人、夸张、反复、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一书中早就指出“修辞原是达意传情的手段。主要是为着情和意,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

即:修辞就是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使语言表达得鲜明、生动。

(以自己为例)我今天的发型是扎了一个?马尾辫。接下来往下看,头发下面我的眉毛,能看清吗?什么眉型?多少年来我梦寐以求的,眉毛是柳叶眉,眼睛是杏眼,嘴巴是樱桃小口,脸型是?瓜子脸。大家都知道呀!很好,其实就在刚才不经意间我们已经运用了一连串的比喻修辞手法,在哪?马尾辫,瓜子脸等。为什么大家这么喜欢用修辞?原因很简单,因为修辞格它可以使我们的语言更加地生动、形象,更个性化。四个字总结:就叫化蛹成蝶、点石成金。所以我们想要语言生动并不困难,再贪心一些,想要文章优秀也无须痛苦,修辞是一剂良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练一练。

三、修辞在写作中的运用

(一)文段欣赏

夜,好静谧,柔和的月光洒了一地银白;夜,好深沉,父亲那时起时落的鼾声犹如一首

用心

爱心

专心 1

动人的月光曲,回荡在夜色上空。望着熟睡中父亲的脸,我的思绪也飘向那片圣洁的夜空„„

(二)巧用比喻

精彩的比喻句能为全文增色。比喻,被称为语言艺术之花,它有助于说理和描写,而且可增添情趣,增加文采。

例:他的头发像干草一样蓬松,暗无光泽。陶影的手抖得像在弹拨一张无形的古筝。

——毕淑敏《一厘米》

多媒体展示“人物表情”

练: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将人物不同的表情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来。

(三)妙用排比

排比句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无论哪种文体,恰当地运用排比句,均可以增加文章的语言气势,读来酣畅淋漓,令人振奋。

例: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妈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我其实还记得,还记得来时泥泞的路,还记得赤足跑过石板的清凉,还记得家里厚重的木门栓,还有,还有我们曾共同依偎走过的那条小巷,那条深深的小巷。”

——林莉《小巷深处》

练:描写四季,构成一组排比。

(三)善于引用(诗词名句、名人名言、成语格言、歌词俗语等)

善于引用使文章文采飞扬。引用恰当,能使语言精当,既增添文章的说服力,又平添文章的人文内涵。

例:“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猴子现在虽说看不见了,三峡中山水的险恶形势,我想同往日是没有什么不同的。

——刘大杰《巴东三峡》

练:幸福是什么?幸福是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流连忘返;幸福是陶渊明“

,”的悠闲自得;幸福是苏轼“

,”的美好愿望;幸福是„„

(四)综合运用

每一种修辞都分别具有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平日里,我们只要能有意识的使用,就一定能为语言增添一份灵动的色彩。而如果我们能合理的综合运用,那种效果你将意想不到。

例: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朱自清《春》

用心

爱心

专心 2

回首,感叹历史长河;远眺,望见未来之河川。未来不是梦,因为奔动的流水会带我寻找无边的大海;未来不是梦,因为奔腾的流水会赋予我不竭的追梦动力;未来不是梦,因为永远的流水会为我冲击每一片广阔的天地!

——2007年厦门一考生《岸•流水•奔放》

(文章结束语,三个比喻句构成排比,点明题旨,别有一番韵味,让读者感悟出人生的哲理与内涵,催人奋进。)

练:以“语文”为话题,来写一段话。

语文,好比一缕轻风,骀荡着我的心海,使我的天空四季常春。语文,好比一轮骄阳,照耀着我的心灵,使我的世界光明永存。语文,好比一阵细雨,滋润着我的心田,使我的人生永不枯竭。语文,轻轻从我身边走过,飘飘然„„

——2006年江苏考生《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

小结:修辞是装饰语言的花朵。只要你能多多采撷,用心呵护,就能给语言镶上一道道漂亮的花边,就能使文章多几分靓丽的光彩,就能提高文章的艺术品位。果真如此,何愁我们的文章不被人青睐?

四、结语

只要我们恰当的运用修辞,你的语言文章定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山石可能歌唱,流水将要动情,花草也会开心,枯木也能逢春。所以请记住:“梅花香自苦寒来,语言靓从修辞出。”这就是这节课的十字总结,希望同学们能够了解修辞,运用修辞乃至最终巧妙的掌控修辞,完成本课学习的目标。

五、布置作业

回顾以往的作文,运用所学的修辞知识,选择一至两篇进行修改。

六、反思

附:

1、“如果,寂寞是一朵即将枯萎的花,知识就是滋润万物的甘露。如果,苦难是一片浩淼无涯的海,智慧就是乘风破浪的巨轮。如果,愚笨是一扇禁锢思维的大门,感悟就是开启潜能的钥匙。”

用心

爱心

专心 3

“正是书海的无涯,丰富了平淡的生活,让世界变得婀娜多姿。正是知识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进程,让历史的车轮永不停歇。正是书籍,舞动了人类腾飞的翅膀。”

——2006年高考云南考生《舞动飞翔的翅膀》

(整齐的排比句式,既亮人眼目又铺展了文意。用语简洁,但铿锵有力,气贯长虹。)

2、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是那静谧的荷塘,是秦皇岛外滔天白浪里的打鱼船,是那青天里的一行白鹭,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是那山重水复的柳暗花明。(2000年高考作文《冷香飞上语文》)

3、诚信如春天第一缕阳光,令人向往,敞开胸怀去接受;如夏天的一块西瓜,含在口中,甜到心里;如秋天远方飘来的一片火红的枫叶,勾起无限牵挂;如冬天漫天飘飞的雪花,永远那么纯洁。(2001年高考作文《诚信——永远的绿卡》)

4、唐时的风,吹动了多少公子的飘飘白衣;宋时的雨,打湿了多少女子的乌黑鬓发?那是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是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他们正痴仰着那张张沧桑的脸、期待祝福的脸、渴望热切的脸。(2005年江西《明月,照着我们的脸》)5、2006年高考重庆考生的《是停,还是走》一文中,为了阐述自己“走与停是一种面对困难的心理测试”的观点,作者写道“战死沙场的文天祥不停下精忠报国的肝胆,毅然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壮语;怀才不遇的李白不停下游览天下的豪气,毅然留下‘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情画意;年少有为的王勃不停下远大志向的抱负,诚然写下‘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决心„„这里作者引用前人自己的话,来说明了他们各自的选择。这样写,不但体现了个人的学养,而且平添了文章的人文内涵。

6、古语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凡立功名于世者,无不是从小处做起,注意点点滴滴的积累,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品德才能,不断自我完善的。若无每日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毅力,那么祖逖又怎能北伐中原而名垂千古!若无长年笔走龙蛇墨染池水的工夫,那么王羲之又怎能挥毫盖世被尊为书圣呢?若无半生钻研演算草稿盈筐的血汗,那么陈景润又怎能摘取明珠享誉世界呢?

7、选择是一个崭新的开端。选择高耸入云的峭崖,便需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信念;选择波涌浪滚大海,便需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豪情;选择寒风劲厉的荒漠,便需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博大胸怀„„

8、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是流动的美;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是婉转的美;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村庄是淡雅的美。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感悟美的心灵。

用心

爱心

专心 4

第二篇:教案修辞巧用

教学主题:

花一样的语言 ———写作中的修辞运用

教学重难点:

1、复习巩固修辞的有关知识。

2、让学生明白,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妙用,可令语言更加优美,美化文章。

3、积累部分优美语句,学会修饰自己的文句。

教学过程: 1.导入

创设情境(欣赏歌曲《童年》,由修辞手法导入)“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童年》 “鲜花曾告诉我,你怎样走过。”《同一首歌》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为你做的嫁衣?”《同桌的你》

大部分学生在作文时都苦于语言平淡,缺乏文采。俗语说的好“人要衣装马要鞍”,语言一样要包装。打扮一个人,可以描眉、涂唇彩、腮红、画眼浅,各式各样、方方面面。打扮一段语言呢?今天推荐一种——修辞手法。

2.呈现

复习修辞知识

比喻、拟人、夸张、反复、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一书中早就指出“修辞原是达意传情的手段。主要是为着情和意,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

即:修辞就是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使语言表达得鲜明、生动。

(以自己为例)我今天的发型是扎了一个?马尾辫。接下来往下看,头发下面我的眉毛,能看清吗?什么眉型?多少年来我梦寐以求的,眉毛是柳叶眉,眼睛是杏眼,嘴巴是樱桃小口,脸型是?瓜子脸。大家都知道呀!很好,其实就在刚才不经意间我们已经运用了一连串的比喻修辞手法,在哪?马尾辫,瓜子脸等。为什么大家这么喜欢用修辞?原因很简单,因为修辞格它可以使我们的语言更加地生动、形象,更个性化。四个字总结:就叫化蛹成蝶、点石成金。所以我们想要语言生动并不困难,再贪心一些,想要文章优秀也无须痛苦,修辞是一剂良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练一练。

三、修辞在写作中的运用

(一)文段欣赏

夜,好静谧,柔和的月光洒了一地银白;夜,好深沉,父亲那时起时落的鼾声犹如一首动人的月光曲,回荡在夜色上空。望着熟睡中父亲的脸,我的思绪也飘向那片圣洁的夜空„„

(二)巧用比喻

精彩的比喻句能为全文增色。比喻,被称为语言艺术之花,它有助于说理和描写,而且可增添情趣,增加文采。

例:他的头发像干草一样蓬松,暗无光泽。陶影的手抖得像在弹拨一张无形的古筝。——毕淑敏《一厘米》 多媒体展示“人物表情”

练: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将人物不同的表情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来。

(三)妙用排比 排比句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无论哪种文体,恰当地运用排比句,均可以增加文章的语言气势,读来酣畅淋漓,令人振奋。

例: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妈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我其实还记得,还记得来时泥泞的路,还记得赤足跑过石板的清凉,还记得家里厚重的木门栓,还有,还有我们曾共同依偎走过的那条小巷,那条深深的小巷。”

——林莉《小巷深处》 练:描写四季,构成一组排比。

(三)善于引用(诗词名句、名人名言、成语格言、歌词俗语等)

善于引用使文章文采飞扬。引用恰当,能使语言精当,既增添文章的说服力,又平添文章的人文内涵。

例:“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猴子现在虽说看不见了,三峡中山水的险恶形势,我想同往日是没有什么不同的。

——刘大杰《巴东三峡》

练:幸福是什么?幸福是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流连忘返;幸福是陶渊明“,”的悠闲自得;幸福是苏轼“,”的美好愿望;幸福是„„

(四)综合运用

每一种修辞都分别具有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平日里,我们只要能有意识的使用,就一定能为语言增添一份灵动的色彩。而如果我们能合理的综合运用,那种效果你将意想不到。

例: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朱自清《春》

回首,感叹历史长河;远眺,望见未来之河川。未来不是梦,因为奔动的流水会带我寻找无边的大海;未来不是梦,因为奔腾的流水会赋予我不竭的追梦动力;未来不是梦,因为永远的流水会为我冲击每一片广阔的天地!

——2007年厦门一考生《岸•流水•奔放》

(文章结束语,三个比喻句构成排比,点明题旨,别有一番韵味,让读者感悟出人生的哲理与内涵,催人奋进。)

练:以“语文”为话题,来写一段话。语文,好比一缕轻风,骀荡着我的心海,使我的天空四季常春。语文,好比一轮骄阳,照耀着我的心灵,使我的世界光明永存。语文,好比一阵细雨,滋润着我的心田,使我的人生永不枯竭。语文,轻轻从我身边走过,飘飘然„„

——2006年江苏考生《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

小结:修辞是装饰语言的花朵。只要你能多多采撷,用心呵护,就能给语言镶上一道道漂亮的花边,就能使文章多几分靓丽的光彩,就能提高文章的艺术品位。果真如此,何愁我们的文章不被人青睐?

欣赏积累好句

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是那静谧的荷塘,是秦皇岛外滔天白浪里的打鱼船,是那青天里的一行白鹭,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是那山重水复的柳暗花明。

诚信如春天第一缕阳光,令人向往,敞开胸怀去接受;如夏天的一块西瓜,含在口中,甜到心里;如秋天远方飘来的一片火红的枫叶,勾起无限牵挂;如冬天漫天飘飞的雪花,永远那么纯洁。(高考作文《诚信——永远的绿卡》)

唐时的风,吹动了多少公子的飘飘白衣;宋时的雨,打湿了多少女子的乌黑鬓发?那是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是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他们正痴仰着那张张沧桑的脸、期待祝福的脸、渴望热切的脸。(《明月,照着我们的脸》)

2006年高考重庆考生的《是停,还是走》一文中,为了阐述自己“走与停是一种面对困难的心理测试”的观点,作者写道“战死沙场的文天祥不停下精忠报国的肝胆,毅然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壮语;怀才不遇的李白不停下游览天下的豪气,毅然留下‘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情画意;年少有为的王勃不停下远大志向的抱负,诚然写下‘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决心„„这里作者引用前人自己的话,来说明了他们各自的选择。这样写,不但体现了个人的学养,而且平添了文章的人文内涵。

古语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凡立功名于世者,无不是从小处做起,注意点点滴滴的积累,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品德才能,不断自我完善的。若无每日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毅力,那么祖逖又怎能北伐中原而名垂千古!若无长年笔走龙蛇墨染池水的工夫,那么王羲之又怎能挥毫盖世被尊为书圣呢?若无半生钻研演算草稿盈筐的血汗,那么陈景润又怎能摘取明珠享誉世界呢?

选择是一个崭新的开端。选择高耸入云的峭崖,便需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信念;选择波涌浪滚大海,便需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豪情;选择寒风劲厉的荒漠,便需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博大胸怀„„

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是流动的美;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是婉转的美;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村庄是淡雅的美。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感悟美的心灵。

3.练习与检测

课堂练习 4.小结

只要我们恰当的运用修辞,你的语言文章定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山石可能歌唱,流水将要动情,花草也会开心,枯木也能逢春。所以请记住:“梅花香自苦寒来,语言靓从修辞出。”这就是这节课的十字总结,希望同学们能够了解修辞,运用修辞乃至最终巧妙的掌控修辞,完成本课学习的目标。整齐的排比句式,既亮人眼目又铺展了文意。用语简洁,但铿锵有力,气贯长虹。)

5.作业

帮你学练习题

第三篇:正确运用修辞教案

2013届高考复习:正确使用修辞教案

【教学目标】

(一)复习修辞格知识,能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二)熟悉修辞考查题型,积累解题技巧。【教学重点、难点】

修辞考查题型,掌握综合运用修辞的方法。【课时安排】两个课时

【复习方法】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重点点拨实际运用,提高运用能力,借助多媒体。

【教学过程与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

对于语言表达来说,语法解决通不通的问题,逻辑解决对不对的问题,修辞解决好不好的问题,现在高考命题更加注重以能力立意为主,那么对修辞的考查无疑是重中之重。

对于修辞的认识,其实绝不仅限于修辞方法。它的内涵远比修辞方法大得多,而且也都在高考的考试范围之内。

一、考试要求:

《考试说明》对常见的修辞方法作了明确的规定,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八种。需要注意的是,学习修辞方法的目的是指导语言运用,而不是仅仅辨认概念,指认文句中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学生应能够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方法使用得是否得当,进而辨其优劣。

二、考查方式:

修辞方法重在考查运用,一般从两个方面考查:一是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辨认和理解;二是根据表达语意的需要,正确灵活的运用修辞方法,能够理解修辞所表达的内容和表达作用;能够评价修辞运用的优劣;能够根据要求运用修辞方法。后者是高考考查重点,命题时多与扩展语句、选用句式、仿用句式兼顾考查。

高考的选择题中,近几年已没有单纯的修辞题。而是放在以下题型中去考:a诗歌鉴赏题中,结合诗句内容考查包括修辞方法在内的写法;b现代文阅读题中,结合文章内容考查修辞方法所表达的内容及作用;c 语言运用题(第五大题)中,根据表达需要运用修辞方法写作(造句)。

本环节小结:有效的复习,其前提就是要有明确的复习目标,所以每一个同学在进行每一个知识点的复习时,都应该首先要理清复习目标。从以上的分析操作,我们也基本了解了理清复习目标的方法。

三、高考新要求:

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其中的“文”就是文采,就是语言生动而形象,这要靠修辞来实现。修辞是运用语言的艺术,是恰当地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手段。

“常见的修辞方法”,则指考试所要考查的常见、常用或熟悉的修辞手法,对比,《语文考试大纲》作了十分明确的界定,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正确运用这些常见的修辞方法,是《语文考试大纲》在“语文知识和语言表达”效果方面的一项重要要求,前几年虽有加了星号暂不列入考查范围的情况,可仍在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仿写等题目中有所涉及,可以说,它一直属于高考热点之一。

修辞考查的目的不是单纯考查概念,而是要求能够指导语言实践。考生要能够对语言运用中的常见修辞方法进行辨识,能够对语境中运用修辞方法所表达的内容和表达作用有准确的理解,能够对语言运用修辞方法的恰当与否、优劣得失进行鉴别评价,能够根据语意和语境要求恰当地运用修辞方法,能够对作品中修辞方法运用的效果加以鉴赏。

四、命题透视:

高考对常见修辞方法的考查,总体上表现为三个“综合”。

1.多种修辞方法综合考查。它不是单单测试某一种修辞方法,常常是将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反问等几种修辞方法交织融合起来,要求考生解答时能够加以兼顾。

2.准确辨识与正确运用综合考查。它一般不是单一地考查辨识能力,而是将运用能力一并考查,并将运用能力作为考查的重点。要求考生根据规定的情境,运用一定的修辞方法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或表达对事物的认识。

3.修辞方法的考查与其他考查方式综合进行。近几年的修辞试题,常与扩展语句、选用句式、仿用和变换句式一起考查,更注重考生综合表达能力的检验。

从命题角度看,本考点试题主要有客观选择和主观表达两种题型。客观选择题题旨单一,眉目清晰,有利于减小审题难度,多是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辨认和理解。主观表达题更能考查考生综合运用修辞性语言的能力,更能区分出考生的语文灵性差异,多是根据表达语意的需要,正确灵活地运用修辞方法,要求考生能够理解修辞所表达的内容和作用,能够介修辞运用的优劣,能够根据要求使用相应的修辞方法。而这些作为修辞题材的,表达方式上有描写的语段,有议论的语段,也有抒情的语段。应该看到,修辞能力考查中主观表达题是重点,其中理解与评价能力的考查多在诗歌鉴赏题和现代文阅读中,它要求考生结合诗文中点语句内容的理解去分析修辞方法的运用技巧、表达内容及其作用;而包括修辞方法的写法考查题多设在语言运用题中。

4.高考示例: ◆(2006安徽卷11题)请从下列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中任选一组,说明你更喜欢其中哪一位,并陈述理由。(6分)

第1组:孔子与庄子

第2组:项羽与刘邦

第3组:李白与杜甫

第4组:林黛玉与薛宝钗

[要求]①对所选组中两个人物或形象进行比较。②不出现常识性错误。③字数在50—70字之间。

[答案]示例:唐代诗坛的两位泰斗——李白与杜甫,我更喜欢李白。喜欢他“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才气,喜欢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骨气,喜欢他“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傲气。

[思考]这是一道非常“精彩”的好题,它利于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法起了“指挥棒”的作用。这道题还和中学教材紧密联系,四组人物在语文教材中都出现过,都不冷僻。它紧抓课本,又向课外阅读延伸,选择余地也较大,考生尽可选择自己最拿手的来写。这道题避免了与教材不搭边,让人感到读语文课本没用,和高考联系不上的弊端,有利于语文教学。

◆(辽宁卷12)请以“爱护动物”为主题,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写一句公益广告词(2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鸟为例:(1)呵护小鸟,放飞希望.(2)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待母归。合乎主题给1分,正确运用比拟修辞手法给2分,每超过一字扣除1分。

[思考]公益广告词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新题型。广告词简洁、精炼,利于表情达意,简洁得体,也是中学语文教学法应该涉及的对象,而公益广告词除此之外,还传播社会文明,弘扬道德风尚。为公益事业写广告词,要语言得体,充满人文色彩。公益性事业有很多,如说普通话、义务献血、扶贫济困、交通安全、环境保护、社会公德等等,题材广泛,贴近人们生活。这就要求考生注意平时的积累,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五、研习内容:

《考试大纲》限定考查八种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正确运用的前提是准确理解和掌握这八种修辞方法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

⒈比喻

⑴比喻的特点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⑵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两者缺一不可。

下列几种情况,虽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 就说那个野葱吧,香气和家葱一样,味道却像刚结出的李子。

(作比较)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表猜测)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表想象)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像徐洪刚、李向群等。(表列举)⑶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布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前面。四周的山把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例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⑷比喻的注意点

①喻体要常见、易懂,②比喻要贴切,③要注意思想感情。⒉比拟

⑴比拟的特点

比拟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⑵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②拟物(把人当物写或把甲物当乙物写)。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⒊借代

⑴借代的特点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借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⑵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几年来的文治武功,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用“子曰诗云”代四书五经之类)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用“一针一线”代群众的财物)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用“诸葛亮”代具有聪明才智的人)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用“鲁迅”代鲁迅的作品)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用“眉”代人的头)

⑥个别代一般。例如:当皇帝或蒋介石出来的时候,街道上便打扫干净,洒上清水;可是他们的大轿或汽车不经过的地方,便永远没有见过扫帚和水桶。(用“扫帚”“水桶”代清扫街道的工具)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阿Q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用“银的”“铜的”代银币和铜钱)

⑧地名代本体。例如:艾奇逊在这里强奸了美国的民意,这是华尔街的“民意”,不是美国的民意。(用“华尔街”代美国垄断资产阶级)⑶借代的注意点

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的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

⒋夸张

⑴夸张的特点

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⑵夸张的种类

①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缩小夸张。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③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⑶夸张的注意点

①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②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③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性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⒌对偶

⑴对偶的特点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

⑵对偶的种类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例如:不因鹏翼展,哪得鸟途通。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⒍排比

⑴排比的特点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

⑵排比的种类

①成分排比。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②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⒎设问

设问的特点是“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只问不答。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自问自答)

又如: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问而不答)

⒏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句末一般用问号,有的也可用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⑴ 问而无答的反问。包括用肯定句表否定的内容和用否定句表肯定的内容两种形式。

例如:这对于具有共产主义世界观的人来说,又有什么可以值得骄傲的呢?(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再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受责备的地方吗?(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⑵问而有答的反问。例如: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可以肯定说是一个英雄,一个大大的英雄。

六、几种常见修辞方法的区别:

1.比喻与比拟 比喻的本质是以熟知比陌生,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凡喻必非类”,喻体与本体不能是同一类事物,这是比喻的基本特征。像“人比黄花瘦”“日出江花红胜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沦送我情”虽没有比喻词,却都是比喻,而“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虽用了“像”,却不是比喻。

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或把物人化,或把人物化、把甲物乙物化。其特征是把甲事物模拟成乙事物写。如:“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只要我们拿起刀,恶霸就会夹着尾巴跑”,“(口号)飞到人们的耳朵里,钻进人们的头脑中,流到人们的嘴巴上”。

⑴性质、作用不同: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而比拟却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模写本体,重点在“拟”

⑵句式结构不同: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成。借喻虽然不出现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明喻、暗喻。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比拟句里本、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再有,比拟往往体现在动词上。如“从屋子里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中的拟体是“鸟”,可这拟体没有也不必出现,“飞”字承担着这个仿照;而“她是一只快乐的小小鸟”,则喻体鲜明,并不强调动词。

2.借代与借喻

借代是给人或事物改变名称,变换说法。它并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或以特征代本体,如“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或以具体代抽象,如“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或以专名代泛称,如“临时开个诸葛亮会”;或以部分代整体,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或以结果代原因,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或以材料代本体,如“终岁不闻丝竹声”。

借喻和借代都是以借体代本体,本体不出现。它们的区别有两点: ⑴借喻重在比方,以喻为代,可换成明喻;借代重在指称,只代不喻,不能换成明喻。例如:

①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②百年积弱叹华岁,八载干戈仗延安。

例①“完美的苍蝇”就是借喻,喻指那些反动的家伙。换成明喻,可以写成“反动的家伙像苍蝇”的形式。例②“干戈”、“延安”就是借代,“干戈”代抗日战争,“延安”代中国共产党。这是用具体的事物代抽象的事物,是不能换成明喻的。⑵借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借代的本体和借体之间具有相关性。

3.对偶与排比

排比与对偶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三点:

⑴排比是三项或三项以上的连说,而对偶则是两项的对说。

⑵排比不限字数,句式大体整齐即可,对偶不仅要求两联字数相等,还要求结构一致。

⑶排比中常含有反复出现的词语,对偶中则力求避免同字反复的现象。⒋设问与反问

设问和反问都是“明知故问”,在这一点上,它们不同于疑问句,二者的主要区别是:

⑴设问自问自答,有问必答;反问则可以不答,实际上一般也不需要作答,但是答案已十分明确。

⑵设问句后要用问号,反问句后可以用问号,感情强烈,可以用叹号。

七、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往往几种辞格结合起来使用。形式可以分为套用、连用和兼用三种:

⒈套用--一种辞格里面包含着别种辞格。例如: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排比中套用暗喻)

⒉联用---个语句中连续运用几种辞格,既不彼此相融,也不互相包含。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连用了引用、比喻)

⒊兼用--一种修辞方式又兼有两种或几种辞格。例如: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对偶、夸张、比喻)

八、明确修辞的表达效果,培养运用修辞的能力

明确八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是判断其运用正误、优劣的前提。八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如下:

⑴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繁为简洁。

⑵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形象栩栩如生,语言生动形象。⑶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⑷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丰富联想,以创造意境。

⑸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⑹排比:叙事透辟,条分缕析;结构紧凑,文意贯通;语气强劲,抒情强烈。⑺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⑻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而培养运用修辞方法的能力,不仅包括审题能力,还应包括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特别是语境分析能力。语境中往往隐含的信息较多,如果捕捉不住,拟写的语句是不会符合要求的,当然还有具体的操作能力,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等等。

九、树立大修辞观,破除片面性

首先在运用常见修辞方法的时候,要理解修辞除修辞方法外,还存在着范围的广阔性、内容的全面性。我们还要注意修辞在语音、词语、句法、篇章等方面的运用。

其次,修辞的理解和运用还得注意和语法、逻辑结合。语法管话说得通不通,逻辑管话说得对不对,而修辞管话说得好不好。说话、写文章,先要通顺、正确,然后要求好,即形象生动。

十、提高思维能力,加强修辞运用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而思想是思维的结果。因此,近年来高考对修辞运用能力的考查,与其说是考语言运用能力,不如说是考思维能力;要写得出,写得对,首先要想得出,想得对。有些考生写不出恰当的比喻句,不是因为不懂比喻手法,也不是语言表达能力差,而是思维能力不够,想不出恰当的喻体。因此,要提高修辞运用能力,关键是要提高思维能力,尤其是联想、想象能力。

十一、探究解题新思路

综观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修辞的考查多以表述题的形式出现,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综合性。它不仅涉及修辞,也涉及句式;不仅在仿写句式中考查,也在现代文阅读及古诗词鉴赏中考查;甚至高考作文中如果用上一些恰当的修辞,会使文采飞扬,赢得高分。

(一)探究命题方式

修辞方法的考查重在运用,下面就近年来常见的考查方式加以分析。

第一种类型:客观选择题

运用修辞的基本知识,辩识辞格或判断其表达作用的分析是否恰当。这类题型近几年出现并不多。

⒈判断修辞方法运用的正误。

●研习1下列各句中修辞方法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树林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轻风是海洋的呼吸。

B.珍珠是贝痛苦的结晶,是海的泪。

C.面对风暴的欺凌,松柏挺胸不屈,杨柳弯腰逢迎,江河寂然无语,高山昂然抗争。

D.太阳从地平线上露出笑脸,用她那柔美的金色手指,悄悄地捡走了草地上的珠玑。

【分析】本题考查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方法使用是否得当的能力。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必须写出物所具有的特征,这个特征和人是相通的。“杨柳弯腰逢迎”这个拟人句没有抓住风暴来临时杨柳的特征,杨柳本来就是弯腰的;风暴来临时,江河不可能寂然无语,逻辑上讲不通。正确答案为C。课堂练习

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A.孙淑伟在跳板与水面之间描绘出一连串从容的曲线。B.日记是心的轨迹,是撷取生活七色阳光的水滴。

C.笑,你是美的姐妹,你是艺术家的娇儿,你是碧空中那一抹烂漫的云彩。D.东方渐明,天空万道霞光,美丽壮观,犹如一朵含苞欲放的鲜花。

[答案] D

分析] “万道霞光”与“含苞欲放的鲜花”缺少相似点,不能构成比喻。

⒉分析修辞方法运用的效果。

●研习2 对下列语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些文字拙劣的、词不达意的、欠通的语句密密麻麻,作者有点像是骑在“文字”这匹未驯的马上,马乱蹦乱跳,把他掀下来了。

--“'文字'这匹未驯的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给抽象的事理以形象的解说,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同时也耐人寻味,给人以艺术享受。

B.南面,则是苍茫无垠的渤海,这万里长城,从燕山支脉的角山上直冲下来,一头扎进了渤海岸边,这个所在,就是那有名的老龙头,也就是那万里长城的尖端。

--这句话中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方法,用“直冲下来”“一头扎进”给静态的“万里长城”以动态的描写。语言表达既生动优美,新奇鲜活,又简洁明快,直截了当,激发了读者的艺术联想。

C.你看那黑土呵,黑得这样油光光,乌亮亮,真叫人看不够,爱不够!我忽然想起一句民谚,这样的土地,种上车杠能发芽,插下扁担会结瓜。

--语段中引用的民谚运用了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方法,既生动地突出了土地肥沃、能种出好庄稼的特征,又抒发了作者对黑土地挚爱的情怀,同时还增强了语言的对称美。D.不是有无数人在讴歌那光芒四射的朝阳、四季常青的松柏、庄严屹立的山峰、澎湃翻腾的海洋吗?不是有好些人在赞美那挺拔的白杨、明亮的灯火、奔驰的列车、崭新的日历吗?--这里连用两个反问,并套用了排比,既起到强调语意、强化语势的作用,又使语言表达跌宕有致,同时也抒发了强烈的感情。此外,还使语言富有整齐美和节奏感。

【分析】本题既考查了修辞方法,也考查了修辞的作用分析。比拟修辞的判断是正确的,但修辞作用的判断错误,混淆了比喻、借代与比拟的作用。该项中的“直截了当”与后文的“激发读者的艺术联想”矛盾。另外“比拟”可分两种--拟人和拟物,它的表述不具体,原句是把长城当作人去写,应是“拟人”。正确答案为B 课堂练习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上的景色越发奇丽。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面,像莲花,像海棠叶,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说不定你忘记自己在漓江上了呢!

--此句运用了多个比喻句,写出漓江两岸石乳的千姿百态,进而表现了漓江景色的奇丽。

B.我们总希望一切都是完美的,总希望所有的机缘都能在同时出现,总希望整条路上都是和风丽日、鸟语花香。却没想到,追求完美的我们,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一种极端的不完美。

--句中三个“总希望”领起的排比句强调了“我们”对“完美”的希求,以及对完美难以得到的深深的惋惜。

C.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

--运用拟人方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海、山浑然一体的优美意境。

D.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此句运用了借代的方法,句中用具体而又可感的“骨头”代替实际存在却不可触摸的抽象精神,给人以形象、深刻的感受。

[答案]B

[分析]三个“总希望”领起的排比句强调了“我们”对“完美”的希求,但并没有表达“对完美难以得到的深深的惋惜”。“却没想到”后面表达的应是作者对“我们”希求完美的这种思想的否定。

第二种类型:主观表达题

就是提供语境,运用修辞方法造句、仿句及变换句式等,或者在现代文大阅读和诗歌鉴赏中考查。

⒈在仿写变换句式中考查

与这类题结合起来的考查的最多修辞格是比喻、排比、对偶、拟人等。对这一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目的要求,然后分析所给的语句,弄清其在内容、句式、用词、色彩、语气等方面的特点,进而展开必要的联想想象,最后按要求表达出来。这一类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主要形式,估计在将来的高考中还会重现。● 研习3读下列文字,在空缺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和句子,使前后句子协调,构成排比。

什么样的年龄最理想?什么样的心灵最明亮?什么样的人生最美好?什么样的青春最辉煌?鲜花说,我开放的年龄千枝秀;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太阳说,我燃烧的青春四海光芒。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考查排比句的仿写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弄清题目的明示信息与隐含信息。题目要求前后句子协调,构成排比,这是明示信息;再审读所给句子,原文段的前四个问句已明示了下文回答时的陈述对象应该分别是“年龄”、“心灵”、“人生”、“青春”,而且在回答的例句中,“鲜花”对应“年龄”,“太阳”对应“青春”,所以一、三两空所填的事物,应分别和“心灵”、“人生”对应。从句式上看,第二空所填,应与上面相应句式照应;第四空所填,应与其下面相应句子的句式一致。以上就是隐含信息。仿写时不能脱离这些信息要求。

【答案】(l)月亮,我坦露的心灵万里明。(2)海鸥,我搏浪的人生一路壮观。课堂练习

另举两个例子填入下面的空格内,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庄子是先秦乃至传统中国的最伟大的批判者,正是他的逍遥,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文化;,。无论是逍遥,呐喊还是抨击,他们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思想者和批判者。

[答案]鲁迅是现代中国最有力的批判者,正是他的呐喊,唤醒了无数沉睡的国人;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最杰出的批判者,正是他的抨击,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上流社会的种种丑恶。

[分析]要注意分析例句的隐含要求,既要“形似”,又要“神似”。

⒉在现代文大阅读中考查修辞方法,多是考查其表达效果

做这类题首先要确认所用的修辞方法,在答题时必须点明其所用的修辞方法,然后回答它的表达作用。

⒊在诗歌鉴赏中考查

多是判断所用的修辞方法和说明它的表达效果。

齐安郡中偶题

杜 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二)总结命题规律

⒈通过分析高考试题,修辞方法的考查有以下特点:

⑴从命题角度看,本考点试题主要有客观选择和主观表达两种题型。客观选择题旨单一,眉目清晰,有利于减小审题难度;主观表达更能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修辞性语言的能力,更能区分出考生的语文灵性差异。

⑵从试题取材看,能够作为修辞题材料的,主要是那些描写、叙述或抒情方面的语段,比喻论证性的语段也可以作为修辞题材料,说明性的语段一般不进入修辞性试题。

⑶未来的修辞性试题有可能不囿于已经面世的题型,“连贯”性修辞题、“扩展”性试题、词语选用型试题等也有可能在高考试卷中占有一席之地,考生只有全面掌握各种修辞知识,提高语言表达素养,才能取得满意的成绩。

⒉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方法的考题,大致可分两类,其解法也不相同。

⑴判断修辞方法运用的正误:一是从辨格入手,然后根据该修辞格的规则,对各题支逐一进行审查,从中得出合乎题干要求的答案;二是从修辞效果方面审查,表达效果好的就是正确的,效果不好的就是错误的。

⑵运用相应的修辞方法书写句子:要明确题目要求,根据题目提供的条件,在充分考虑内容和形式相应称的前提下,展开必要的想象,最后按要求表述出来。

特别强调的是,不论哪种题型,都应该认真读题,明确题目中显性和隐性要求。要像诗人咏诗一样,进入角色,最大可能地激活思维细胞,占领思维空间,发掘思维潜力,找准做题角度。

(三)修辞解题提醒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必须做到三点:

⒈了解八种常见修辞方法的特点和形式。易混淆修辞格可用分组比较法,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⒉明确各种常见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平时练笔或作文时,能够有意识地较熟练地运用常见的八种修辞方法表情达意。

⒊具体做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捕捉有效信息,深入分析语境。

〖课堂小结〗

提高修辞方法运用的水平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所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广大考生带着激情阅读,开阔阅读视野,掌握一定的修辞知识,背诵一些名篇名言,在写作中加强修辞运用。那种企图做几道试题就能奏效的思想是不可取的。

巩固练习

⒈下列各句中,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莽莽苍苍的原野,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支正在覆灭的船队,而那丛生的荒草,便是海藻,杂陈的乱石,便是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

B、在不同风格的作品中,有的感情汹涌澎湃,有如奔腾在草原上的野马;有的感情含而不露,就像朦胧月下的荷花。

C、于是,我从记忆的树上摘下一片叶子,写下了《扳着指头数到十》这篇小说。

D、我拥抱着夏日的黎明,惊醒那温馨而生动的气息,美丽的花朵睁眼凝望,黑夜的轻翼悄然翔起。

⒉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晚霞如同一片赤红的落叶坠到铺着黄尘的地上,斜阳之下的山冈变成了暗紫,好像是云海之中的礁石。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从色彩和形象两个方面写出晚霞之下山冈的景色。B、风是调皮的小男孩,抓把土抛到空中,趁机扯乱女孩子的长发;风是年老的画家,一味选用灰色调,造出昏黄的画面;风是不高明的小偷,溜进屋时弄响了门,逃走时还在窗台下留下了脚印。

--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而生动地描绘出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情趣。

C、他肚子里有墨水儿,脑瓜又灵,看个文件什么的,只要拿眼把题目一扫,里面的内容便能猜个大概。--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方法,形象而生动地点明了“他”有知识有文化。D、蛙眼对运动的物体简直是“明察秋毫”,而对静止不动的物体却“视而不见”。--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了蛙眼对不同事物的观察特点,鲜明地表现出蛙眼的特征。

⒊研读下面选文,按要求答题

尽管是风欺雪凌的日子,你(树叶)总是默默地等待着春天,渐渐地蕴蓄着充足的力量。一天清晨,微雨初歇,无数的珍珠散落在枝头,那是一滴一滴的雨点亲吻着稚嫩的尖芽,婷妍交辉。我感到绿意萌动膨胀起来了。春天就要来临了。

⑴精当的修辞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请就选文中某一处修辞运用作简要评析。(30字左右)

答:。

⑵炼字是写作必不可少的基本功,有时能收到一字传神之效。下面的诗句和选文中“膨胀”二字内涵最接近的一句是 A.千树万树梨花开 B.红杏枝头春意闹

C.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 D.桃溪浅处不胜舟

⒋依照下列例句,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一个丧失了自我的人,在人生和世界的激流中,他必然会像初冬从树上飘落下来的最后一片枯叶,在西风残照中孤零零地漫无目的地乱舞。(《人是什么》)⒌下面这首诗缺了两句,请你补上。(要求补写的句子在内容和形式上与整体保持一致,每句7个字)

啊,逆流而上吧,我同时代的青年!摇起勤奋的桨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校准理想的罗盘。切莫怡然地随波逐流,切莫留恋于避风的港湾。迎着风雨去探索人生吧,让浪花缀满勇进的船舷。

⒍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经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棉球”这个喻体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

B、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

--后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象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

C、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

--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削冗繁说成是“减肥”,生动幽默。

D、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晚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

--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观海的痴迷程度,生动形象,有感染力。7.在下面横线处各补上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形成完整的排比句。(4分)

人要懂得尊重自己,尊重自己所以不苟且,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要懂得尊重别人,;人要懂得尊重自然。

8.仿照下面这句话,另选一种景物进行描写。要求句式基本一致,并运用比拟、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5分)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⒈答案B

[分析]“奔腾在草原上的野马”喻“感情汹涌澎湃”不当,因为“野马”向前奔跑,而“汹涌”指“(水)猛烈地向上或向前翻滚”,“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应改为“大海的波涛”。

⒉[答案]D

[分析]不是“夸张”,是对比。

⒊[答案]⑴选文中运用了比喻或拟人等修辞方法,如“默默地等待着春天”、“无数的珍珠”、“一滴一滴的雨点亲吻着稚嫩的尖芽”等。

⑵B [分析] ⑴选取以上任何一处,抓住该修辞运用的效果进行评析均可,根据情况适当给分。

⑵“闹”字点染得极为生动,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 “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⒋[答案]示例:他必然会像大海中失去航向的一叶扁舟,在惊涛骇浪里颤巍巍里随波飘荡。

⒌[答案] 示例:①张满信念的风帆 ②握紧思索的舵把

[分析] 这首诗将青年人追求理想的人生经历比喻成一次海上航行,“内容一致”即要求补写的句子与航行有关;“形式一致”即要求补写的句子是动宾结构,要用比喻,①句押韵,②句不押韵。

⒍[答案]B

[分析]这道题既考查了修辞方法,也考查了修辞的作用分析。解答这类题时,首先要认真判断它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然后对照该类辞格的表达效果,结合语境再具体分析。这道题B项中前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后一个“巴金”指有巴金精神的人。所以,“后一个巴金”应改为“前一个巴金”。

7.答案:尊重别人所以不狂妄,不狂妄所以有修养;尊重自然所以不胡为,不胡为所以有理性。8.答案示例:

悠悠白云中,隐约地横亘着一座座青山,有腼腆地躲进雾霭的,有大方地露出真容的;正如一把把直指苍穹的利剑,又如碧空中腾飞的巨龙,又如绵延不断的绿色屏障。

第四篇:巧用修辞秀华章(原创教案)

巧用修辞秀华章(原创教案)

巧用修辞秀华章(原创教案)

高考对作文语言的要求是什么? 高考对作文语言的要求大致说来只有两条:一是语言通顺,二是有文采。

所谓“通顺”,就是用词准确,造句正确,句子内部组合得当,句子与句子之间上递下接,顺序合理,语意通畅;没有生造词语、文白夹杂、前言不搭后语、乱用方言俚语等毛病,简言之,就是话要说得对,这是对作文语言的基本要求。如果拿一个人来打比方的话,就是要求人“无病无灾,身体健康”;

而所谓“有文采” 则是指文章生动,活泼,传神,能把所状之物、所叙之事写得有血有肉,绘声绘色,能把所议之理阐发得生动形象、精辟透彻。一言以蔽之,就是话要说得好。如果还用前面那个比喻的话,这就相当于要求人长得五官端正,模样或俊秀、或靓丽、或清纯、或帅气。就像生活中,除了要求身体健康外,我们还会从容颜、衣着上尽量把自己打造得青春靓丽点一样,我们要想方设法把我们的语言打扮得靓靓的。纵览优秀的高考作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这方面都发挥得不错,从而文章文采飞扬。修辞为什么能有让作文语言靓丽起来呢?要弄清这个问题,还是先来看一首下面这首湖南民歌吧: 爱你爱你真爱你,请个画匠来画你。

把你画在眼睛上,整天整眼都看你!

恨你恨你真恨你,请个画匠来画你。

把你画在砧板上,刀刀剁你剁死你!

这首风格明快的民歌由于运用了反复、想像等修辞手法和重章叠唱的章法,把一个敢爱敢恨的“辣妹子”形象刻划得活灵活现,令人忍俊不禁。我们如果将其改写成“我非常地爱你,我特别地恨你”,那就是“化神奇为腐朽”了。

为了进一步加深认识,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比较吧: ①爱护小鸟,保护环境 ②呵护小鸟,放飞希望

③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待母归 这三句的表达效果是不一样的。第一句的表意虽然明确,但明显比不上二三句。这是因为拟人手法的运用,使二三句的感情色彩更加鲜明,形象更加生动,语言的亲和力更强,因此也更能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

通过上面两组比较,我们已明显感受到用不用修辞手法,表达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好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明白了修辞的神奇作用,接下来请大家自己“活动活动”吧。完成下面练习后,我们对修辞的认识就会更深刻:

1、品味下列句子,看看都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爱心: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②常常想:世上可真有命运这种东西?它是物质还是精神?难道说我们的一生都早早地被一种符咒规定,谁都无力更改?我们的手难道真是激光唱盘,所有的祸福都像音符微缩其中?

③她一点胃口也没有,饭没入口,人就饱了。

④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

⑤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了人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便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脸,啊,原来是他们!(孙犁《荷花淀》)

2、用你认为最恰当的词语填空:

如果我们惶惶不可终日,始终感到没有一个合适的位置,那麽周围的一切就会变成主人,我们得 地伺候着,我们得 地奉承着,我们得 地迎合着,我们得 地恭维着。(《位置》)知识链接:讲究用词,又叫词语的锤炼,古人叫它“炼字”。锤炼的目的,在于寻找恰当的词语,既生动贴切又新鲜活泼地表现思想感情。也就是说,词语用得好,用得传神,可达到可达到字字珠玑的效果。如,鲁迅《孔乙己》中对主人公买酒付钱时的描写:“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句中的“排”字用得极为精彩。透过这一动作,我们既可以看出这九文大钱的来之不易,又能窥见孔乙己的拘谨认真和朴实善良。这是用“付出”“交出”“拿出”等所表现不出来的。因此,讲究用词,特别是动词、形容词,定会为文章增添文采。

3、填空,完成下面这个排比句,体会一下引用使用效果。人生一路,处处关情。亲情、友情、爱情,无不让生命充满感动与绚丽。“、”是亲情的关爱;“、”是友情的牵挂;“、”是恋情的思念。(引用古代的名诗句)

知识链接:引用、化用名言警句、典故,可以使句子厚重、凝练、警策、含蓄,具有丰富的意蕴,因而使语言有文采。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阅读面广、知识面宽、文化底蕴丰厚,富有才情,在符合题意的前提下不妨多用。

4、要求使用比喻的辞格,把孩子的“又脏又瘦”与“又白又胖”具体地状描出来:

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你带的孩子又脏又瘦,人家带的孩子又白又胖。

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你带的孩子

,人家带的孩子。

知识链接:比喻就是打比方,它的好处有二:一是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一是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如“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但是主要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句中用“又长又臭懒婆娘的裹脚”来比喻长而空的文章,就将道理说得既通俗易懂,又生动幽趣。

5、依照下面的句式,以“河水”(或街道、村庄、校园)为描述对象,写一个句式相同的拟人、比喻句: 我发现我市的楼群又长高了,又变胖了。所以,我把它比做一大片蘑菇,一场雨水,就蓬蓬勃勃地生长。

知识链接:拟人就是根据想像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它的好处有三:一是色彩鲜明;二是描绘形象,生动;三是表意丰富。更利于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增强语言的亲和力,使表达显得亲切自然。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就比“大海巨浪滔天”要生动形象得多。

6、按指定的要求,改写下面画横线的句子:

杨柳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很容易成活。大多数杨柳树种插枝条都能生根。杨柳的这种到处都能生根发芽的特点,的确是一个适合发展的得天独厚的长处。

改为拟人句:

她这个人不但粗手大脚,连嗓门也大,她一开口,老远老远都能听得见。

改为夸张句:

知识链接:有时为了表达上的需要,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尽力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这就是夸张。夸张能激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情感共鸣。夸张有扩大(如“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缩小(“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超前(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面包的香味儿来了)。夸张能深刻、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7、将下列句子按要求进行修改,看看效果有何不同: ①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去掉拟人)

②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去掉排比)

知识链接:排比是一种利用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的修辞手法。它的作用是: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8、仿照下面的语段,以“魅力”开头另写一个语段。

风度是大雨中为人撑开的小伞,风度是焦阳下替人遮阴的大树;风度是诸葛亮空城上坦然的琴声,风度是周总理外交中从容的回复;风度是指挥家飘逸的手势,风度是思想者睿智的头 颅;风度是司仪得体的举止,是模特优美的款步;风度是卓别林的帽子,是王羲之的行书……

9、展开想像,将下面两个句子扩展一下,尽量写得具体、生动、形象些:

琴声吸引了许多路人驻足倾听。

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开始有些想家了。

知识链接:凝练形象的语言是有文采的一个重要标志。如果我们将抽象的陈述转换成形象的描述,就会收到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效果。

10、下面是一篇同学的习作,比较原稿和修改稿,看看修改后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原稿:

母亲说我头发太乱,同学说我头发横七竖八,我却不以 为然。现在不正流行这样吗?

修改稿:

老妈说我满头“秀发”连一堆枯茅草也不如,同学说我的发型有点谢霆锋的“叛逆版”的模样,也就是“强盗般”的。对此,本人打心眼里不屑一顾。公元1998年,满 大街最流行的不就是那种把头发一根根拉直再剪得参差不齐乱七八糟零零碎碎然后做得蓬蓬松松的“乱发”吗?这真是“天然去雕饰”,又省money又cool!你们花钱还做不成这么粗 犷自然呢?(引自《中学语文教学》2000年第9期)

11、佳段欣赏:

①秦砖汉瓦,唐风宋雨,古人们在诗词的浩浩海洋中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境界。同是送别,王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勃“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同是惜时,李白“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曹孟德“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同是咏梅,陆游叹“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王安石“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而毛泽东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同是黄昏日落,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而毛泽东则“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同是战争残酷,曹孟德慨叹“千里无鸡鸣”;而毛泽东“战地黄花分外香”。你能说谁人更佳,谁人更绝?不不不,不同的人,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思维,谁都不可以对之妄加否定!(节选自湖南满分作文《创新——个性的凸现》)

评点:在这段文字,作者在叙述中综合运用了引用、排比、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显得气势磅礴,文思飞扬,很好地表现了作者的才情。

②篱笆修筑竖三桩,暖流涌动感心房。感恩从来都不是无缘无故存在的,我们感恩是因为曾经获得和索取——父母的爱,朋友的情,师长的教导……曾经有一股清泉,润泽心田;曾经有一阵和风,唤醒希望;曾经有那么一个人,在你困苦时,把手伸向了你。这份帮助,也许是送来千金,也许只是投来一个小小的眼神,但都足以让我们心生温暖,渡过难关。感动,就这么悄无声息地在心田里发芽。在心的指引下,我们感恩。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感恩图报,也许在心灵接受到爱的讯息时只产生谢意,那么,何不把它化为行动——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个温暖的肩膀,都行。感恩于朋友,梁山好汉两肋插刀;恩于他人,武子岳父结草衔环;感恩于人民,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们以行动感恩,青史留美名。一万次的空想都不及一次行动,再大的谢意也比不上实质性的帮助。感恩是心头的一张邮票,惟有用行动去传递,才是真实而美丽的。

评点: 这里运用了比喻、排比、对比、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读起来使人感到生动形象,语言优美。“感恩于朋友,梁山好汉两肋插刀;恩于他人,武子岳父结草衔环;感恩于人民,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组排比既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感恩的不同形式,又使语气自然流畅,很有气势。

12、佳篇欣赏 四季之乐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飘飞的柳絮说:“春回大地了。”轻轻松松换上春装,潇潇洒洒打个电话:“三月,我们去踏青。”带上心情,换上春装,我们去追寻春的倩影。蜂喧蝶舞,树笑花闹,我们去那快乐老家。笔奏响了清流,脚步惊醒了春草,心情感染了万物。春风里,我们心情跳舞。景美好,心好乐,情好悦。“咯嚓”,友人定格下我灿烂的笑容。阳春美景令人陶醉,是春风唤醒了我刚刚经历冬眠的快乐。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炎炎夏日,夹一本书,我躲进了竹林,眼睛旅行在竹林的小道上,心灵便开始散步在美妙的故事中。曼妙的自然之景里,我放任着;美妙的书本之旅上,我忘情着。情飘着,心也荡着,直到山那边的快乐王国。蝉的大联唱中,昭君出塞时的黄沙,貂蝉月下轻舞时的团扇,玉环华清池洗浴时的白绫,西子浣纱时的波纹,已是潜意识里的另一种快乐!让人慨叹的乐,原来在夏日阴下的书页里。

“一片梧桐一声秋,一支芭蕉一分愁。”然而,愁云散尽乐不尽,秋至喜随亦未知。梧桐结出了黑黑的籽,枫叶换上了红红的衣。于是快乐便装满了梧桐籽,夹满了枫叶片。月上柳梢头,我独自吹笛黄昏后。一种意境,朦胧着;一支乐曲,飘荡着。邀我共舞,月无语,惟有清辉悠悠,送我一分清幽之乐。有点儿枯败的柳枝不想扫我的兴,送我一段婆娑舞。我吹着,它舞着,月夜里,这儿有一幅欢乐的秋愉图。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冬雪将兆出一个丰年,呼唤出丰年竹篮里的风情。雪花飘飘,如白蝶舞空,似仙鹤蹈云。房白了,树白了,人也白了。粉妆玉砌的世界里,孩子们在嬉戏,我也在嬉戏。给雪翁抺个鬼脸,给雪婆涂了个红唇,给雪郎戴个瓜帽,给雪姑系块红绸,快快乐乐,无长无少,无忧无虑。寒气早飞九天外,暖意正蕴五脏内。这是幅冬欢图,它的线条是好心情,它的色彩是心情好。

评点:本文以四季为序,用排比段展开,句式灵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的应用也为文章生色不少。

13、阅读下面文字,然后按要求做题:

总有一种感动让人泪流满面,总有一种震撼让人热泪长流,总有一种幸福让人悄然落泪。泪水,不止是悲伤的产物,也不止是脆弱和幼稚的代名词。她是人类最淳朴的具体表现,放射出善良、真诚和爱的光芒;她就像一朵开放在春寒中的梅花,素洁、高雅、美丽而又充满了柔情。

有泪水在,我们的情感仍然饱满;有泪水在,我们的灵魂仍然高贵,有泪水在,我们的人生才会幸福而光彩。请以“泪”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请在恰当的前提下尽量多用一些修辞手法,扮靓语言。

附:参考答案:

1、依次为:排比、反问、夸张(超前)、借代、比拟(拟物)

2、跑前跑后、忽左忽右、上窜下跳、内揣外度

3、人生一路,处处关情。亲情、友情、爱情,无不让生命充满感动与绚丽。“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亲情的关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友情的牵挂;“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恋情的思念。

4、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你带的孩子就象刚刚炭化过的电杆,又脏又瘦,人家带的孩子就象大雪天里堆出的雪娃娃,又白又胖。

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怎么你带的就跟才从垃圾堆里拣出来的,人家带的就像才剥壳的鸡蛋心子,又白又胖又光鲜。

5、河水:我看到家乡的河水又变胖了,变淘气了。因此,我把它比做一条调皮的龙,一到夏天,就桀骜不驯起来。

6、①杨柳具有走到哪就会在哪里生存的本领。②她一开口,隔座出也能听得见。

7、①去掉拟人,文句就缺少幽默,就少了灵气。②去掉排比,就没有气势,语言的表现张力也大大削弱了。

8、魅力是六弦琴上流动的音符,魅力是调色盘里翻飞的油彩;魅力是苏东坡高唱“大江东去”,魅力是李清照低吟“寻寻觅觅”;魅力是球王贝利灵巧的脚,魅力是拳王泰森刚劲的拳…… 魅力是冬日里的一缕暖阳,魅力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魅力是杨澜自信的微笑,魅力是宋祖英磁性的放歌,魅力是周恩来外交中的从容,魅力是邓小平改革中的开拓

9、①优美的《梁山伯和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轻轻地飘出小楼的窗口,穿过蒙蒙细雨,散落在林间的小路上。许多行人情不自禁地放慢了脚步,听得如痴如醉。

解说:两句话虽然都表达了小提琴演奏的艺术效果,但前一句只是一般性的交代,没有写出小提琴的演奏内容和旋律之美,也没有写出听众的沉醉之态,体现不出小提琴演奏的艺术效果,显得枯燥无味,缺乏应有的艺术美感。

②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喜欢一个人爬上顶楼,面对家的方向,去读雁阵、夕阳。(颜文静《寻人启事》)解说:两句话虽然都表达“女孩想家了”,但前一句只是一般性的交代,“想家”是抽象的、模糊的,而后一句是通过女孩“一个人爬上顶楼,面对家的方向,去读雁阵、夕阳”的意象,蕴蓄思念萦怀、感伤别离的孤独感、凄凉感的,给人的印象特别深 10:“秀发”是反语、“一堆枯茅草”是比喻,“叛逆版”“强盗般”等都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天然去雕饰”是引用。“money”和“cool”是镶嵌。语言诙谐而又富有生活气息,将人物塑造得很有个性。

第五篇:中考修辞教案

中考修辞专题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回顾中学阶段常见的修辞手法。2熟练掌握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3 在仿句中能灵活运用修辞手法。

一 回顾中学阶段常见的修辞手法

明确修辞的作用:是通过对语言进行修饰和调整来提高表达效果,要求在说话时不仅要说得“对”,而且要说得“好”。

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反复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也就是用某一种事物或情境来比另一种事物或情境。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比喻的事物。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 如:“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其中“春天”是本体,“娃娃”是喻体。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这类比喻叫做暗喻。如:“母亲啊!你(本体)是 荷叶(喻体),我(本体)是 红莲(喻体)。”

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这种比喻叫借喻。

如: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喻体)了,我再也说不出话。

练习1:下面各句中没有用比喻修辞的是()A、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B、人造的强光把举镐挥斧的影子投射在二楼公寓的窗帘上,跳跃奔腾如巨无霸。C、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D、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练习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文字与整个句子构成最恰切的比喻关系的一项是()夕阳像个贪杯的汉子,红着脸向后山倒去,霎时,① :山峦、田野、屋舍 ②,揭开它还可以看见一个红色的梦。

A.① 西天犹如燃烧着的火一般

② 仿佛披上一层红红的轻纱

B.① 西天好像是一团燃烧的火球

② 仿佛披上一层金色的轻纱

C.① 西天犹如燃烧着的火一般

② 仿佛穿上一件金色的外衣 D.① 西天好像是一团燃烧的火球

② 仿佛穿上一件红红的外衣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和思想感情。

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那天空”这是把非生物的拟人化;“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这是把有生命的拟人化;

“玻璃窗上的冰花已给太阳晒化了,窗外的积雪还是厚厚地盖在地上,对面的屋顶也是白皑皑的。冬天全没有离开大地的意思,好像要长久赖下去似的。”这是把抽象的概念拟人化。

练习4:下面没有运用拟人方法的是()

A、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B、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梦中?

C、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D、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儿赶趟儿。

3、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一组句子或词语排列起来,以增强语势,加深感情。

如:“痛苦与欢乐,生活与梦幻,摆脱与追求,都在这舞姿与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如:“痛苦与欢乐,生活与梦幻,摆脱与追求,都在这舞姿与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4、反复——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如“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这是连续反复。“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这是间隔反复。

5、对偶——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这种辞格叫对偶。

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是正对;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反对;

6、夸张——在描写人或事物时,故意言过其实,尽量做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如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是扩大夸张;

“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这是缩小夸张;

“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这是超前夸张。

7、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

反问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到表达者的真意。反问也叫激问、反诘、诘问。

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

“你难道没有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8、设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

如“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它包括„„”

二、修辞的作用:

1、比喻:对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2、拟人:可以使描写的事物生动形象,能鲜明地表现作者对所描写的事物的态度和感情。

3、排比:增强气势;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4、反复:表达强烈的情感

5、对偶:对偶句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

6、夸张:深刻、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7、反问:加强语气。

8、设问:提醒注意,引导思考。

三、运用修辞的注意点:

1、比喻:

(1)喻体要常见、易懂。如果喻体不是读者熟知的事物,就达不到比喻的目的。

(2)比喻要贴切。必须对喻体和本体的共同点作认真的分析概括,如果忽视了这个共同点信手拈来,就容易在比喻的运用中喻而失当。

2、排比:

排比必须利用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体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

3、反问:肯定反问表否定,否定反问表肯定。

4、设问:设问句必需由问句和答句共同组成,否则则是一般的疑问句。练习

1、指出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A.太阳像一团火球,热辣辣地 炙烤着大地。()

B.燕子在屋檐下唱着歌,告诉人们春天到了。()C.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D.这样的服务态度,怎能让人好受呢?()

E.是什么使不起眼的他变成了举世瞩目的科学巨人?不是别的,是坚持不懈的努力。()

2、删改句子中画线的部分,使它与前面的句子组成对偶句。清风明月本无价,临近的水渺远的山,皆有情意。改后为:清风明月本无价。

三 灵活运用修辞手法

1、请仿照例句,另写一个句子。

山间的小溪,并不因大海在脚下而停止歌唱。仿句:

天上的繁星,并不因黑夜在身边而停止发光。、以“时间”开头,仿照“时间好比一条河流,它能帮助我们洗刷心灵的污垢。”仿写一个句子。

仿句:

时间好比一个圆规,它能帮助我们汲取人生的精华。

时间好比一面战鼓,它能推促我们加快前进的脚步。、仿照下面排比句的句式,以“月亮说”和“海鸥说” 为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

什么样的年龄最理想?什么样的心灵最明亮?什么样的人生最美好?什么样的青春最辉煌?鲜花说:我绽放的年龄最理想;月亮说:;海鸥说: ;太阳说:我燃烧的青春最辉煌。

答案:我奉献的心灵最明亮;我搏击的人生最美好;

4、请仿照“我们既赞美中国画的清峻,又欣赏西洋画的浓烈”,造一个句子。

我们既崇仰居庸关长城的雄伟,又赞叹艾菲尔铁塔的壮观。

5、仿照开头两句句式,通过联想,在后面三道横线上填上相应的词语。

妈妈的头发白了,把满头的黑发给了我;妈妈的腰弯了,______________;妈妈的_________,把明亮的双眸给了我;妈妈的面容老了,______________.4

下载中考语文 巧用修辞靓语言—写作中的修辞运用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考语文 巧用修辞靓语言—写作中的修辞运用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广告语中修辞的运用

    论文题目:浅谈广告语中修辞的应用论文作者:梁倩倩院 校:辽宁科技学院系 别:艺术系专 业:广告设计与制作准考证号:身份证号:联系电话:电子邮箱:Q Q: 050108130177 ***028......

    相声小品中的修辞运用

    The Figure of Speech in the Cross-talk and Short SketchThe figure of speech can be seen everywhere in our daily life----in the literary works, in the music, eve......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如何运用修辞赏析句子教案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 ------如何运用修辞赏析句子 教案 一、迷语竟猜 早上开门,晚上关门,走近一看,门里有人。 (打人体一器官名) 写在前面的话 在现代文阅读中,重点句的赏析有......

    高考语言运用修辞导学案★

    高考语言运用修辞导学案 高考语言运用修辞导学案转自 白云悠悠一、复习目标 1、梳理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对偶、设问、反问。 2、提高在语言运用中修辞能力。二......

    广告设计中视觉修辞的运用

    广告设计中视觉修辞的运用 广告是通过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宣传内容进行设计,进而传播出去达到一种劝消费的目的,它是大众沟通的一种形式。广告既帮助大众了解最新产品信息,同时......

    dfs_service_《巧用修辞,作文更靓》教学设计(教师用)

    《巧用修辞,作文更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各种常用修辞的特点,并把它运用到写作中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品味、比较等活动,让学生掌握常用修辞的写作技......

    广告中的语言修辞现象(推荐阅读)

    广告中的语言修辞现象 摘要:广告既要推销产品或服务,又要推广思想观念,广告语言就必须具有极大的鼓动性、高度的艺术性和独特的创造性。修辞手段的使用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打......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教案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教案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教案 【课题】复习“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课型】复习【教学目的】 ⒈明确考纲要求,掌握八种修辞格。 ⒉熟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