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2017学年人教版选修3-3 9.2 液体 教案
9.2
《液体》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属于选修内容,高考时属于选做题的命题范围,难度要求不大。所以在教学中应该以传授基础知识为主,不宜出现难度太大的练习题。二.教学目标
1.知道液体的微观结构特点;知道液体的各向同性和流动性可用液体的微观结构说明。
2.知道生活中的表面张力现象。
3.知道生活中的浸润和不浸润现象,了解毛细现象。4.了解液晶的特性及应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液体的三种特殊物理现象。
2.液晶的特性及其在现实技术中的应用。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虽然对液体有一些感性认识,但是这部分的理论对于学生仍旧是全新的。教学时应该通过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结合阅读课本,使之上到理论的高度。五.教学方法:
由于本节课的实验效果比较明显,因此,应该创造条件,尽可能地通过实验,使学生增加感性知识,并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能较轻松地学好本节内容。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液体的性质介于气体和固体之间,它一方面像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不易压缩,另一方面又像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这些性质都是由液体的微观结构决定的,本节课我们就学习液体的有关知识。
(二)进行新课 1.液体的微观结构
教师介绍:液体分子也像固体一样是聚集在一起的,且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不像固体中的微粒那样强。
[多媒体模拟液体的微观结构情况] 学生阅读课文,回答思考题。(投影)阅读思考题
(1)为什么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且不易压缩?(2)为什么液体具有流动性?(3)为什么液体的扩散比固体快?
(4)为什么说只有晶体才能叫做真正的固体? 学生解答思考题:
(1)因为液体中的分子也像固体分子一样聚集在一起,且分子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所以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且不易压缩.
(2)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比固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小,液体分子可以在液体中移动,这是液体具有流动性的原因.
(3)由于分子在液体里的移动比在固体中容易得多,所以液体的扩散比固体的扩散快.
(4)非晶体的微观结构跟液体非常类似,可看作是粘滞性极大的液体,所以严格说,只有晶体才能叫做真正的固体。
2.液体的表面张力 [学生每两人一组实验] 实验一:
把一根棉线的两端系在铁丝环上(棉线不要张紧),然后把环浸入肥皂水里,再拿出环上就布满了肥皂水的薄膜,这时薄膜上的棉线是松弛的。
用针刺破棉线左侧的薄膜,观察薄膜和棉线的变化。
重做这个实验,再用热针刺破棉线右侧的薄膜,观察棉线和薄膜发生的变化。实验二:
把一个棉线圈系在铁丝环上,使环上布满肥皂水的薄膜,这时膜上的棉线圈是松弛的。用热针刺破棉线圈里的肥皂膜,观察棉线圈外的薄膜和棉线圈有什么变化。[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在实验一中,刺破棉线左侧的薄膜,右侧的薄膜就会收缩,使棉线向右弯成弧形;刺破棉线右侧的薄膜,左侧的薄膜就会收缩,使棉线向左弯成弧形。
在实验二中,刺破棉线圈里的肥皂膜后,棉线圈外的薄膜就会收缩,使棉线圈张紧成圆形。
教师:从上述二个实验中,我们看到了肥皂膜有一种收缩趋势,这里必然存在着力的作用,那么上述情况中棉线受到怎样的力呢?
学生:在实验一中,棉线受到肥皂膜的拉力,实验二中,棉线圈受到肥皂膜的沿圆环半径方向的向外拉力。
教师:为什么会存在这样一种力,而导致液体的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呢,这是因为表面层的位置而决定的。
[介绍表面层]
教师:液体跟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叫做表面层。
[投影]液体表面附近分子分布的示意图,[用课本图9.2-5在实物投影仪上投影即可]
教师:从分子分布密度看,在液体的表面层与液体的内部有什么区别?
学生:表面层的分子分布比内部疏些。
教师:表面层的分子分布之所以比内部疏些,是因为处于液体表面层的分子,只显著受到液体内侧分子的作用,其外侧气体分子的作用与之相比可忽略不计,故受力不均,这样使速度较大的分子很容易冲出液面,成为蒸汽,就造成表面层分子较稀疏。
教师:液体表面层与内部的分子分布疏密不同,又造成了它们分子相互作用的怎样的不同特点呢?
液体内部分子较密,分子和分子间几乎是紧挨着的,稍远一些就相吸,稍近一些就相斥,分子间经常保持平衡距离,决定了液体分子不像气体分子那样可以无限扩散,而只能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和旋转。
液体表面层由于分子较稀,分子之间距离就较大些,彼此之间的斥力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在这个特殊层中分子间的引力作用占优势,所以液体表面层中,任何两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牵引力,这就造成液体表面层具有收缩趋势。
[投影] [师据图说明]
上图所示是在液面上画一条分界线MN,把液面分为①和②两部分,由于液体表面层中的引力作用,液面①对液面②有引力F1的作用,液面②对液面①有引力F2的作用,F1和F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总结]像F1、F2这种液面各部分之间相互吸引的力,叫做表面张力. 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液面有收缩的趋势. 3.浸润和不浸润
[演示]取一块洁净的玻璃板,分别插入水银和水中,然后再取出,观察现象.
[现象]玻璃板从水银中取出后,玻璃板上没有附着水银;玻璃板从水中取出后,玻璃板上会沾上一层水.
[总结]液体附着在固体表面的现象叫浸润现象.液体不附着在固体表面的现象叫不浸润现象.
[演示]把玻璃板、蜡板分别插入水中取出,观察现象. [现象]水能浸润玻璃板;水不能浸润石蜡板.
[结论]同一种液体,对一些固体是浸润的,对另一些固体可能是不浸润的.例如:水能浸润玻璃,但不能浸润石蜡.
教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同种液体相对于不同固体可能浸润也可能不浸润,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其浸润,又是什么原因使其不浸润呢?
[学生阅读课文46页第四段]
教师:液体跟气体接触有表面层,液体跟固体接触有附着层,什么叫附着层? 学生:当液体与固体接触时,在接触处形成一个液体薄层,叫做附着层. 教师:与表面层相比,附着层的分子分布情况,以及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总结] 表面层中分子分布较稀,距离较远,分子间表现为相互吸引作用. 附着层里的分子,一方面受液体内部的分子作用,另一方面受固体的分子作用,由于受到固体分子作用,附着层里分子的分布,比起表面层,总是较密些,分子间距离较远些,分子间作用力可能显示出斥力,也可能显示出引力.
[教师]解释浸润和不浸润现象
附着层分子分布比表面层密,但是比液体内部是稀还是密,分子间作用显示引力还是斥力,要根据固体分子对液体分子的作用比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是弱还是强决定.
如果固体分子对液体分子引力比液体分子间的引力弱,那么附着层内分子的分布虽然比表面层密,但仍比液体内部稀,这样在附着层里分子间表现出引力,跟表面张力相似,附着层就有收缩趋势,形成了不浸润现象.
如果固体分子对液体分子的引力比液体分子间的引力强,那么附着层里分子的分布就会比液体内部更密,这样在附着层里分子间表现出斥力,跟表面层情形相反,附着层就有扩大趋势,形成了浸润现象.
[演示](1)将水装入小内径量筒里;(2)将水银装入小内径量筒里。观察液面有什么不同。
[现象]水装入内径小的量筒中时,水面成凹形.水银装入内径小的量筒中时,水银面成凸形.
[教师解释现象]因为水能浸润玻璃,所以在跟量筒内壁接触处,附着层中的斥力使接触面扩大,从而水面向下弯曲,相反,因为水银不能浸润玻璃,所以在跟量筒内壁接触处,附着层中的收缩力使接触面缩小,从而水银面向下弯曲.
[学生阅读课文46页“说一说”,了解生活中的浸润和不浸润现象,并举例。] 4.毛细现象
[演示实验,并进行实物投影]
把几根内径不同的细玻璃管插入红色的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把这些不同的细玻璃管插入水银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把几根细管插入水中时,看到管中的水面比容器中的水面高,且管的内径越小,管里的水面越高; 如果插入水银中,管中的水银面比容器中的水银面低,且管的内径越小,管里的水银面越低.
[总结]浸润液体在细管里上升的现象和不浸润液体在细管里下降的现象叫毛细现象.
能够发生毛细现象的管叫毛细管.
教师: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呢? [学生阅读课文第47页第二段] [投影]
(1)当细管插入浸润液体中时,浸润液体跟毛细管内壁接触时,引起液面的弯曲,使液面变大,而表面张力的收缩作用要使液面变小,于是管内液体随着上升,以减小液面,直到表面张力向上的拉引作用跟管内升高的液柱的重力达到平衡时,管内液体停止上升,稳定在一定的高度.
(2)当细管插入不浸润液体中时,由于附着力小于内聚力,液体沿管壁下降,形成凸形弯月面,其表面张力的合力竖直向下,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管内液体下降,直到下降液柱的重力等于表面张力的合力为止.
[学生阅读课文47页“说一说”了解生活中的毛细现象,并举例。] 5.液晶
[放录像]介绍并比较固态、液晶态和液态的分子排列示意图. [教师介绍]
从分子排列可以看出,液晶态是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的中间态.
在这种状态下的物质,一方面像液体具有流动性,另一方面又像晶体,分子在特定方向排列比较整齐,具有各向异性.
[学生活动]
阅读课文,并解答思考题。
思考题:(1)所有物质都存在液晶态吗?(2)什么样的分子的物质容易具有液晶态?
学生:不是所有物质都具有液晶态,且大多数的液晶是人工合成的。通常棒状分子、碟状分子和平板状分子的物质容易具有液晶态。
教师:液晶分子的排列是不稳定的,外界条件的微小变动都会引起分子排列的变化,因而改变液晶的某些性质.
[放录像]
(1)有一种液晶,加上电压时,液晶变为混浊状态,去掉电压时,液晶变为透明状态.
(2)有一种液晶,温度升高时,液晶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改变颜色,温度降低时,又按相反方向改变颜色.
教师总结:液晶的温度、压力、摩擦、电磁作用等的改变,都可以改变液晶的光学性质,这种性质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
学生阅读课文并叙述液晶的用途.
总结:利用电压对液晶的影响,可以制作电子手表、电子计算器、微电脑及其他仪器的显示元件.
利用液晶随温度变化改变颜色的性质可以用探测温度、检查肿瘤和检查电路中的短路点.
[放录像]具体展示液晶的应用.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课堂总结、点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1.液体表面层具有收缩趋势,这是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结果。
2.表面张力的本质是分子引力,这是因为表面层的分子较稀,距离较大,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合力表现为引力作用的效果。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液体表面积有收缩到最小的趋势
3.知道了生活中的浸润和不浸润现象,了解了毛细现象。4.了解了液晶的特性及应用。 七.课余作业
完成“问题与练习”的题目。
第二篇:物理:9.2《液体》教案
液
体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液体的微观结构特点;知道液体的各向同性和流动性可用液体的微观结构来说明。2.知道生活中的表面张力现象。
3.知道生活中的浸润和不浸润现象,了解毛细现象。4.了解液晶的特性及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解释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交流讨论生活中表面张力现象的实例。
2.通过实验,观察浸润和不浸润现象,探究浸润和不浸润现象产生的原因,交流讨论生活中浸润和不浸润现象的实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认识到物理学对人类生活的巨大贡献,培养热爱物理,热爱生活的情操。★教学重点
1.液体的三种特殊物理现象。
2.液晶的特性及其在现实技术中的应用。★教学难点
液体产生三种特殊物理现象的原因。★教学方法
观察、实验、阅读、讨论和讲解法 ★教学用具:
如课本图45页9.2-3系有棉线的金属丝环,课本图9.2-4的系有棉线的金属丝环,肥皂水一杯,清水一杯,酒精灯、缝衣针、棉纸;洁净的玻璃板、石蜡板、水银、水,内径较细的量筒两只、水槽、水银槽、内径不同的细玻璃管几支。投影仪、投影片、CAI 课件、录像资料。★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液体的性质介于气体和固体之间,它一方面像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不易压缩,另一方面又像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这些性质都是由液体的微观结构决定的,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液体的有关知识。
(二)进行新课 1.液体的微观结构
教师介绍:液体分子也像固体一样是聚集在一起的,且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不像固体中的微粒那样强。
[多媒体模拟液体的微观结构情况] 学生阅读课文,回答思考题。(投影)阅读思考题
(1)为什么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且不易压缩?(2)为什么液体具有流动性?(3)为什么液体的扩散比固体快?
(4)为什么说只有晶体才能叫做真正的固体? 学生解答思考题:
(1)因为液体中的分子也像固体分子一样聚集在一起,且分子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所以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且不易压缩.
(2)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比固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小,液体分子可以在液体中移动,这是液体具有流动性的原因.
(3)由于分子在液体里的移动比在固体中容易得多,所以液体的扩散比固体的扩散快.(4)非晶体的微观结构跟液体非常类似,可看作是粘滞性极大的液体,所以严格说来,只有晶体才能叫做真正的固体。2.液体的表面张力 [学生每两人一组实验] 实验一:
把一根棉线的两端系在铁丝环上(棉线不要张紧),然后把环浸入肥皂水里,再拿出来环上就布满了肥皂水的薄膜,这时薄膜上的棉线是松弛的。
用针刺破棉线左侧的薄膜,观察薄膜和棉线的变化。
重做这个实验,再用热针刺破棉线右侧的薄膜,观察棉线和薄膜发生的变化。实验二:
把一个棉线圈系在铁丝环上,使环上布满肥皂水的薄膜,这时膜上的棉线圈是松弛的。用热针刺破棉线圈里的肥皂膜,观察棉线圈外的薄膜和棉线圈有什么变化。[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在实验一中,刺破棉线左侧的薄膜,右侧的薄膜就会收缩,使棉线向右弯成弧形;刺破棉线右侧的薄膜,左侧的薄膜就会收缩,使棉线向左弯成弧形。
在实验二中,刺破棉线圈里的肥皂膜后,棉线圈外的薄膜就会收缩,使棉线圈张紧成圆形。教师:从上述二个实验中,我们看到了肥皂膜有一种收缩趋势,这里必然存在着力的作用,那么上述情况中棉线受到怎样的力呢?
学生:在实验一中,棉线受到肥皂膜的拉力,实验二中,棉线圈受到肥皂膜的沿圆环半径方向的向外拉力。
教师:为什么会存在这样一种力,而导致液体的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呢,这是因为表面层的位置而决定的。
[介绍表面层]
教师:液体跟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叫做表面层。
[投影]液体表面附近分子分布的示意图,[用课本图9.2-5在实物投影仪上投影即可]
教师:从分子分布密度来看,在液体的表面层与液体的内部有什么区别?
学生:表面层的分子分布比内部疏些。教师:表面层的分子分布之所以比内部疏些,是因为处于液体表面层的分子,只显著受到液体内侧分子的作用,其外侧气体分子的作用与之相比可忽略不计,故受力不均,这样使速度较大的分子很容易冲出液面,成为蒸汽,就造成表面层分子较稀疏。
教师:液体表面层与内部的分子分布疏密不同,又造成了它们分子相互作用的怎样的不同特点呢?
液体内部分子较密,分子和分子间几乎是紧挨着的,稍远一些就相吸,稍近一些就相斥,分子间经常保持平衡距离,决定了液体分子不像气体分子那样可以无限扩散,而只能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和旋转。
液体表面层由于分子较稀,分子之间距离就较大些,彼此之间的斥力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在这个特殊层中分子间的引力作用占优势,所以液体表面层中,任何两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牵引力,这就造成液体表面层具有收缩趋势。
[投影] [师据图说明]
上图所示是在液面上画一条分界线MN,把液面分为①和②两部分,由于液体表面层中的引力作用,液面①对液面②有引力F1的作用,液面②对液面①有引力F2的作用,F1和F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总结]像F1、F2这种液面各部分之间相互吸引的力,叫做表面张力. 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液面有收缩的趋势. 3.浸润和不浸润
[演示]取一块洁净的玻璃板,分别插入水银和水中,然后再取出来,观察现象. [现象]玻璃板从水银中取出来后,玻璃板上没有附着水银;玻璃板从水中取出来后,玻璃板上会沾上一层水.
[总结]液体附着在固体表面的现象叫浸润现象.液体不附着在固体表面的现象叫不浸润现象.
[演示]把玻璃板、蜡板分别插入水中取出,观察现象. [现象]水能浸润玻璃板;水不能浸润石蜡板. [结论]同一种液体,对一些固体是浸润的,对另一些固体可能是不浸润的.例如:水能浸润玻璃,但不能浸润石蜡.
教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同种液体相对于不同固体可能浸润也可能不浸润,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其浸润,又是什么原因使其不浸润呢?
[学生阅读课文46页第四段]
教师:液体跟气体接触有表面层,液体跟固体接触有附着层,什么叫附着层? 学生:当液体与固体接触时,在接触处形成一个液体薄层,叫做附着层.
教师:与表面层相比,附着层的分子分布情况,以及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总结]
表面层中分子分布较稀,距离较远,分子间表现为相互吸引作用.
附着层里的分子,一方面受液体内部的分子作用,另一方面受固体的分子作用,由于受到固体分子作用,附着层里分子的分布,比起表面层来,总是较密些,分子间距离较远些,分子间作用力可能显示出斥力,也可能显示出引力.
[教师]解释浸润和不浸润现象
附着层分子分布比表面层密,但是比液体内部是稀还是密,分子间作用显示引力还是斥力,要根据固体分子对液体分子的作用比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是弱还是来强来决定.
如果固体分子对液体分子引力比液体分子间的引力弱,那么附着层内分子的分布虽然比表面层密,但仍比液体内部稀,这样在附着层里分子间表现出引力,跟表面张力相似,附着层就有收缩趋势,形成了不浸润现象.
如果固体分子对液体分子的引力比液体分子间的引力强,那么附着层里分子的分布就会比液体内部更密,这样在附着层里分子间表现出斥力,跟表面层情形相反,附着层就有扩大趋势,形成了浸润现象.
[演示](1)将水装入小内径量筒里;(2)将水银装入小内径量筒里。观察液面有什么不同。
[现象]水装入内径小的量筒中时,水面成凹形.水银装入内径小的量筒中时,水银面成凸形. [教师解释现象]因为水能浸润玻璃,所以在跟量筒内壁接触处,附着层中的斥力使接触面扩大,从而水面向下弯曲,相反,因为水银不能浸润玻璃,所以在跟量筒内壁接触处,附着层中的收缩力使接触面缩小,从而水银面向下弯曲.
[学生阅读课文46页“说一说”,了解生活中的浸润和不浸润现象,并举例。] 4.毛细现象
[演示实验,并进行实物投影]
把几根内径不同的细玻璃管插入红色的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把这些不同的细玻璃管插入水银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把几根细管插入水中时,看到管中的水面比容器中的水面高,且管的内径越小,管里的水面越高;
如果插入水银中,管中的水银面比容器中的水银面低,且管的内径越小,管里的水银面越低.
[总结]浸润液体在细管里上升的现象和不浸润液体在细管里下降的现象叫毛细现象.
能够发生毛细现象的管叫毛细管.
教师: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呢? [学生阅读课文第47页第二段] [投影]
(1)当细管插入浸润液体中时,浸润液体跟毛细管内壁接触时,引起液面的弯曲,使液面变大,而表面张力的收缩作用要使液面变小,于是管内液体随着上升,以减小液面,直到表面张力向上的拉引作用跟管内升高的液柱的重力达到平衡时,管内液体停止上升,稳定在一定的高度.
(2)当细管插入不浸润液体中时,由于附着力小于内聚力,液体沿管壁下降,形成凸形弯月面,其表面张力的合力竖直向下,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管内液体下降,直到下降液柱的重力等于表面张力的合力为止.
[学生阅读课文47页“说一说”了解生活中的毛细现象,并举例。] 5.液晶 [放录像]介绍并比较固态、液晶态和液态的分子排列示意图. [教师介绍]
从分子排列可以看出,液晶态是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的中间态.
在这种状态下的物质,一方面像液体具有流动性,另一方面又像晶体,分子在特定方向排列比较整齐,具有各向异性.
[学生活动]
阅读课文,并解答思考题。
思考题:(1)所有物质都存在液晶态吗?(2)什么样的分子的物质容易具有液晶态? 学生:不是所有物质都具有液晶态,且大多数的液晶是人工合成的。通常棒状分子、碟状分子和平板状分子的物质容易具有液晶态。
教师:液晶分子的排列是不稳定的,外界条件的微小变动都会引起分子排列的变化,因而改变液晶的某些性质.
[放录像]
(1)有一种液晶,加上电压时,液晶变为混浊状态,去掉电压时,液晶变为透明状态.(2)有一种液晶,温度升高时,液晶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来改变颜色,温度降低时,又按相反方向改变颜色.
教师总结:液晶的温度、压力、摩擦、电磁作用等的改变,都可以改变液晶的光学性质,这种性质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
学生阅读课文并叙述液晶的用途.
总结:利用电压对液晶的影响,可以制作电子手表、电子计算器、微电脑及其他仪器的显示元件.
利用液晶随温度变化改变颜色的性质可以用来探测温度、检查肿瘤和检查电路中的短路点.
[放录像]具体展示液晶的应用.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课堂总结、点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1.液体表面层具有收缩趋势,这是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结果。
2.表面张力的本质是分子引力,这是因为表面层的分子较稀,距离较大,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合力表现为引力作用的效果。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液体表面积有收缩到最小的趋势
3.知道了生活中的浸润和不浸润现象,了解了毛细现象。4.了解了液晶的特性及应用。 ★课余作业
完成P49“问题与练习”的题目。★教学体会
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亲自实践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离开了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素质的培养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附:补充练习
1.关于液体和固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比固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强 B.液体分子同固体分子一样,也是密集在一起的 C.液体分子的热运动没有长期固体的平衡位置 D.液体的扩散比固体的扩散快
2.液体表面具有收缩趋势的原因是______ A.液体可以流动
B.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小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 C.与液体接触的容器壁的分子,对液体表面分子有吸引力 D.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 3.关于下列现象中,哪些主要是表面张力起了作用 A.小缝衣针漂浮在水面上 B.小木船漂浮在水面上 C.荷叶上的小水珠呈球形
D.慢慢向小酒杯中注水,即使水面稍高出杯口,水仍不会流出来 4.下图所示的几种情况,哪些是浸润现象______
5.用内径很小的玻璃管做成的水银气压计,其读数比实际气压______ A.偏大
B.偏小
C.相同
D.无法判断 参考解答: 1.B、C、D 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是液体分子密集在一起的缘故,但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不像固体微粒那样强,所以选项B是正确的,选项A是错误的。
液体具有流动性的原因是液体分子热运动的平衡位置不固定,液体分子可以在液体中移动,也正是因为液体分子在液体里移动比固体容易,所以其扩散也比固体的扩散快,所以选项C、D是正确的。
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B、C、D 2.D
3.ACD
4.BC
5.B
第三篇:物理:9.2《液体》教案剖析
液
体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液体的微观结构特点;知道液体的各向同性和流动性可用液体的微观结构来说明。2.知道生活中的表面张力现象。
3.知道生活中的浸润和不浸润现象,了解毛细现象。4.了解液晶的特性及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解释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交流讨论生活中表面张力现象的实例。
2.通过实验,观察浸润和不浸润现象,探究浸润和不浸润现象产生的原因,交流讨论生活中浸润和不浸润现象的实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认识到物理学对人类生活的巨大贡献,培养热爱物理,热爱生活的情操。★教学重点
1.液体的三种特殊物理现象。
2.液晶的特性及其在现实技术中的应用。★教学难点
液体产生三种特殊物理现象的原因。★教学方法
观察、实验、阅读、讨论和讲解法 ★教学用具:
如课本图45页9.2-3系有棉线的金属丝环,课本图9.2-4的系有棉线的金属丝环,肥皂水一杯,清水一杯,酒精灯、缝衣针、棉纸;洁净的玻璃板、石蜡板、水银、水,内径较细的量筒两只、水槽、水银槽、内径不同的细玻璃管几支。投影仪、投影片、CAI 课件、录像资料。★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液体的性质介于气体和固体之间,它一方面像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不易压缩,另一方面又像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这些性质都是由液体的微观结构决定的,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液体的有关知识。
(二)进行新课 1.液体的微观结构
教师介绍:液体分子也像固体一样是聚集在一起的,且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不像固体中的微粒那样强。
[多媒体模拟液体的微观结构情况] 学生阅读课文,回答思考题。(投影)阅读思考题
(1)为什么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且不易压缩?(2)为什么液体具有流动性?(3)为什么液体的扩散比固体快?
(4)为什么说只有晶体才能叫做真正的固体? 学生解答思考题:
(1)因为液体中的分子也像固体分子一样聚集在一起,且分子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所以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且不易压缩.
(2)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比固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小,液体分子可以在液体中移动,这是液体具有流动性的原因.
(3(4)非晶体的微观结构跟液体非常类似,可看作是粘滞性极大的液体,所以严格说来,只有晶体才能叫做真正的固体。2.液体的表面张力 [学生每两人一组实验] 实验一:
把一根棉线的两端系在铁丝环上(棉线不要张紧),然后把环浸入肥皂水里,再拿出来环上就布满了肥皂水的薄膜,这时薄膜上的棉线是松弛的。
用针刺破棉线左侧的薄膜,观察薄膜和棉线的变化。
重做这个实验,再用热针刺破棉线右侧的薄膜,观察棉线和薄膜发生的变化。实验二:
把一个棉线圈系在铁丝环上,使环上布满肥皂水的薄膜,这时膜上的棉线圈是松弛的。用热针刺破棉线圈里的肥皂膜,观察棉线圈外的薄膜和棉线圈有什么变化。[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在实验一中,刺破棉线左侧的薄膜,右侧的薄膜就会收缩,使棉线向右弯成弧形;刺破棉线右侧的薄膜,左侧的薄膜就会收缩,使棉线向左弯成弧形。
在实验二中,刺破棉线圈里的肥皂膜后,棉线圈外的薄膜就会收缩,使棉线圈张紧成圆形。教师:从上述二个实验中,我们看到了肥皂膜有一种收缩趋势,这里必然存在着力的作用,那么上述情况中棉线受到怎样的力呢?
学生:在实验一中,棉线受到肥皂膜的拉力,实验二中,棉线圈受到肥皂膜的沿圆环半径方向的向外拉力。
教师:为什么会存在这样一种力,而导致液体的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呢,这是因为表面层的位置而决定的。
[介绍表面层]
教师:液体跟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叫做表面层。
[投影]液体表面附近分子分布的示意图,[用课本图9.2-5在实物投影仪上投影即可]
教师:从分子分布密度来看,在液体的表面层与液体的内部有什么区别? 学生:表面层的分子分布比内部疏些。教师:表面层的分子分布之所以比内部疏些,是因为处于液体表面层的分子,只显著受到液体内侧分子的作用,其外侧气体分子的作用与之相比可忽略不计,故受力不均,这样使速度较大的分子很容易冲出液面,成为蒸汽,就造成表面层分子较稀疏。
教师:液体表面层与内部的分子分布疏密不同,又造成了它们分子相互作用的怎样的不同特点呢?
液体内部分子较密,分子和分子间几乎是紧挨着的,稍远一些就相吸,稍近一些就相斥,分子间经常保持平衡距离,决定了液体分子不像气体分子那样可以无限扩散,而只能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和旋转。
液体表面层由于分子较稀,分子之间距离就较大些,彼此之间的斥力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在这个特殊层中分子间的引力作用占优势,所以液体表面层中,任何两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牵引力,这就造成液体表面层具有收缩趋势。
[投影] [师据图说明]
上图所示是在液面上画一条分界线MN,把液面分为①和②两部分,由于液体表面层中的引力作用,液面①对液面②有引力F1的作用,液面②对液面①有引力F2的作用,F1和F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总结]像F1、F2这种液面各部分之间相互吸引的力,叫做表面张力. 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液面有收缩的趋势. 3.浸润和不浸润
[演示]取一块洁净的玻璃板,分别插入水银和水中,然后再取出来,观察现象. [现象]玻璃板从水银中取出来后,玻璃板上没有附着水银;玻璃板从水中取出来后,玻璃板上会沾上一层水.
[总结]液体附着在固体表面的现象叫浸润现象.液体不附着在固体表面的现象叫不浸润现象.
[演示]把玻璃板、蜡板分别插入水中取出,观察现象. [现象]水能浸润玻璃板;水不能浸润石蜡板. [结论]同一种液体,对一些固体是浸润的,对另一些固体可能是不浸润的.例如:水能浸润玻璃,但不能浸润石蜡.
教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同种液体相对于不同固体可能浸润也可能不浸润,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其浸润,又是什么原因使其不浸润呢?
[学生阅读课文46页第四段]
教师:液体跟气体接触有表面层,液体跟固体接触有附着层,什么叫附着层? 学生:当液体与固体接触时,在接触处形成一个液体薄层,叫做附着层.
教师:与表面层相比,附着层的分子分布情况,以及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总结]
表面层中分子分布较稀,距离较远,分子间表现为相互吸引作用.
附着层里的分子,一方面受液体内部的分子作用,另一方面受固体的分子作用,由于受到固体分子作用,附着层里分子的分布,比起表面层来,总是较密些,分子间距离较远些,分子间作用力可能显示出斥力,也可能显示出引力.
[教师]解释浸润和不浸润现象
附着层分子分布比表面层密,但是比液体内部是稀还是密,分子间作用显示引力还是斥力,要根据固体分子对液体分子的作用比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是弱还是来强来决定.
如果固体分子对液体分子引力比液体分子间的引力弱,那么附着层内分子的分布虽然比表面层密,但仍比液体内部稀,这样在附着层里分子间表现出引力,跟表面张力相似,附着层就有收缩趋势,形成了不浸润现象.
如果固体分子对液体分子的引力比液体分子间的引力强,那么附着层里分子的分布就会比液体内部更密,这样在附着层里分子间表现出斥力,跟表面层情形相反,附着层就有扩大趋势,形成了浸润现象.
[演示](1)将水装入小内径量筒里;(2)将水银装入小内径量筒里。观察液面有什么不同。
[现象]水装入内径小的量筒中时,水面成凹形.水银装入内径小的量筒中时,水银面成凸形. [教师解释现象]因为水能浸润玻璃,所以在跟量筒内壁接触处,附着层中的斥力使接触面扩大,从而水面向下弯曲,相反,因为水银不能浸润玻璃,所以在跟量筒内壁接触处,附着层中的收缩力使接触面缩小,从而水银面向下弯曲.
[学生阅读课文46页“说一说”,了解生活中的浸润和不浸润现象,并举例。] 4.毛细现象
[演示实验,并进行实物投影]
把几根内径不同的细玻璃管插入红色的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把这些不同的细玻璃管插入水银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把几根细管插入水中时,看到管中的水面比容器中的水面高,且管的内径越小,管里的水面越高;
如果插入水银中,管中的水银面比容器中的水银面低,且管的内径越小,管里的水银面越低.
能够发生毛细现象的管叫毛细管.
教师: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呢? [学生阅读课文第47页第二段] [投影]
(1)当细管插入浸润液体中时,浸润液体跟毛细管内壁接触时,引起液面的弯曲,使液面变大,而表面张力的收缩作用要使液面变小,于是管内液体随着上升,以减小液面,直到表面张力向上的拉引作用跟管内升高的液柱的重力达到平衡时,管内液体停止上升,稳定在一定的高度.
(2)当细管插入不浸润液体中时,由于附着力小于内聚力,液体沿管壁下降,形成凸形弯月面,其表面张力的合力竖直向下,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管内液体下降,直到下降液柱的重力等于表面张力的合力为止.
[学生阅读课文47页“说一说”了解生活中的毛细现象,并举例。] 5.液晶 [放录像]介绍并比较固态、液晶态和液态的分子排列示意图. [教师介绍]
从分子排列可以看出,液晶态是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的中间态.
在这种状态下的物质,一方面像液体具有流动性,另一方面又像晶体,分子在特定方向排列比较整齐,具有各向异性.
[学生活动]
阅读课文,并解答思考题。
思考题:(1)所有物质都存在液晶态吗?(2)什么样的分子的物质容易具有液晶态? 学生:不是所有物质都具有液晶态,且大多数的液晶是人工合成的。通常棒状分子、碟状分子和平板状分子的物质容易具有液晶态。
教师:液晶分子的排列是不稳定的,外界条件的微小变动都会引起分子排列的变化,因而改变液晶的某些性质.
[放录像]
(1)有一种液晶,加上电压时,液晶变为混浊状态,去掉电压时,液晶变为透明状态.(2)有一种液晶,温度升高时,液晶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来改变颜色,温度降低时,又按相反方向改变颜色.
教师总结:液晶的温度、压力、摩擦、电磁作用等的改变,都可以改变液晶的光学性质,这种性质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
学生阅读课文并叙述液晶的用途.
总结:利用电压对液晶的影响,可以制作电子手表、电子计算器、微电脑及其他仪器的显示元件.
利用液晶随温度变化改变颜色的性质可以用来探测温度、检查肿瘤和检查电路中的短路点.
[放录像]具体展示液晶的应用.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课堂总结、点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1.液体表面层具有收缩趋势,这是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结果。
2.表面张力的本质是分子引力,这是因为表面层的分子较稀,距离较大,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合力表现为引力作用的效果。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液体表面积有收缩到最小的趋势
3.知道了生活中的浸润和不浸润现象,了解了毛细现象。4★课余作业
完成P49“问题与练习”的题目。★教学体会
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亲自实践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离开了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素质的培养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附:补充练习
1.关于液体和固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比固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强 B.液体分子同固体分子一样,也是密集在一起的 C.液体分子的热运动没有长期固体的平衡位置 D.液体的扩散比固体的扩散快
2.液体表面具有收缩趋势的原因是______ A.液体可以流动
B.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小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 C.与液体接触的容器壁的分子,对液体表面分子有吸引力 D.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 3.关于下列现象中,哪些主要是表面张力起了作用
A.小缝衣针漂浮在水面上 B.小木船漂浮在水面上 C.荷叶上的小水珠呈球形
D.慢慢向小酒杯中注水,即使水面稍高出杯口,水仍不会流出来 4.下图所示的几种情况,哪些是浸润现象______
5.用内径很小的玻璃管做成的水银气压计,其读数比实际气压______ A.偏大
B参考解答: 1.B、C、D 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是液体分子密集在一起的缘故,但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不像固体微粒那样强,所以选项B是正确的,选项A是错误的。
液体具有流动性的原因是液体分子热运动的平衡位置不固定,液体分子可以在液体中移动,也正是因为液体分子在液体里移动比固体容易,所以其扩散也比固体的扩散快,所以选项C、D是正确的。
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B、C、D 2.D
3.ACD
4.BC
5.B
C.相同
D.无法判断
第四篇:9.2液体的压强教案
《液体的压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了解液体压强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 认识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形形色色的连通器。2.过程与方法
◎ 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 尝试采用不同实验方法探究问题,增强创新意识和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 能联系生活、社会实际,解释相关现象,提高科学技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2.难点:正确理解液体的深度,能从题设条件中分析出隐含条件。【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准备好实验器材:薄塑料袋、盛水的容器、、矿泉水瓶两个(一个瓶身扎竖直方向扎三个小孔,各异底部挖空、侧壁扎一小孔、瓶底瓶盖包上橡皮膜的各一只)。【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展示有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坝上窄下宽,为什么潜水需要不同的装备,还有海洋馆的潜水员,被压扁的深海带鱼,看起来非常厚重的潜水艇,是不是在水里面存在一双无形的打手对这些东西有压力作用呢?是不是就可以说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呢?)引出本节课的课题-----------§13.2 液体的压强 二.新课教学
(上节课我们学过固体的压强,一物体由于对另一物体表面有压力作用,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大小我们把它叫做压强,满足公式PFS,那液体的压强有什么特点呢?接下来,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做几个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一)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演示实验(做实验前可想让学生猜想实验现象,明确观察目的,做好观察的思想准备。)1.用封膜的矿泉水瓶做实验:
①竖直放置,装入水,发现下端的橡皮膜向下突出,说明液体由于重力作用,对容器下方有压强。
②水平放置,装入水,发现两端的橡皮膜向外突出,说明液体由于流动作用,对容器侧面有压强。
③用塑料袋装水时,它会胀起来,让学生感知液体会产生压强,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 用扎了孔的矿泉水瓶做实验 ①矿泉水瓶装有水,让学生观察到水从小孔流出来,且处于不同位置的小孔流出来的的射程
都不一样。(可先将三个小孔封上,让学生一个一个思考他们的射程。)让学生知道射程不一样的原因是因为液体的压强不一样,液体的压强跟深度有关。且压强随液体的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②在矿泉水瓶另一边再扎一个小孔与其中任一个小孔等高,观察水的射程相等,说明同一液体的深度,压强相等。
引导学生把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2)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在同一深度,各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也可引导学生猜想(4)在相同深度,液体的压强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二、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
通过以上了实验,同学们知道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那液体的压强到底有多大呢?接下来我们以水的压强为例,同学们猜想一下,水的压强会和那些因素有关?
三、连通器
1.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容器叫做连通器。
2.连通器里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水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3.举例分析连通器:茶壶、锅炉的水位计、花洒、水塔与自来水管。4.介绍连通器的应用之一——三峡船闸。四.巩固练习:
1.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各图中的操作。
(1)比较图中代号为______的三幅图,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方向的压强相等。
(2)比较图中代号为_____的两幅图,可以知道:在深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密度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__________。
(3)比较代号为______的三幅图,可以知道: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两只容器中分别盛有相同高度的酒精和水,A、B、C三点中,液体产生的压强分别为pA、pB、pC,则pA、pB、pC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
提高题:
3.如图两一样的试管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不同种液体,液面恰好在同一水平线上,则管底受到液体的压强()
A.P甲=P乙
B.P甲
C.P甲>P乙 D.无法比较大小
五.布置作业:课本P73---
1、2。
六.教学后记:
第五篇:咬文嚼字 教案人教选修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3.4 咬文嚼字 教案(人教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文中有关几个实例的尝试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从而自觉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
2、引导学生注意对本文语言的质疑分析,培养求实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打一谜语让同学们猜:小老鼠看书--咬文嚼字
小老鼠学习的精神应该推广:把书吃掉,消化掉,成为一个很有品位的小老鼠。
二、解题
“咬文嚼字”一般解释为:过分地斟酌字词(死抠字眼,不领会精神实质)。作者赋予这个成语一种新的意义,就是在文字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作者提倡“咬文嚼字”,认为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文字的优劣要从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现的意境上去辨别,文字的运用,要从思想感情的透彻、凝练、创新入手。
三、作者介绍
朱光潜(1897-1986),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笔名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美学史著作,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代表了中国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的水平。朱光潜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这是朱光潜不尚空谈、着眼现在、脚踏实地的治学精神的体现。他的座右铭:“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主要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四、课文分析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咬文嚼字》全文8段,1—7段是文章的主体,为第一部分。8段表明文章的主旨,是文章的第二部分。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原文:红杏枝头春意浓
改文:红杏枝头春意闹
解说:非一“闹”字,不能形容其杏之红,其红之浓。“闹”将无“声”的景象随着上有“声”的意味。日常经验里的视觉、听觉等感觉被彼此打通,多层次地将审美的精微感受传达出来。
最后在总结课内外诸多实例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语言跟思想情感走,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观点性语段在最后一段,作者主要的观点是:
1、应该有谨严精神;
2、只有咬文嚼字,不断推陈翻新,追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可能达到艺术的完美。
补充资料: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注解:幽居:指隐居处.云根:古人认为云生在山石上,石为云根.幽期:归隐所约的日期.译文:幽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往来,只有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歇宿在池边的树上,归来的僧人正在月下敲响山门.走过小桥呈现出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正在飘动,好像山石在移动.我暂时要离开这里,但不久还要回来,要按照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决不食言.锦 瑟 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译文:锦瑟呀,你为何竟然有五十条弦?每弦每节,都令人怀思黄金华年。我心象庄子,为蝴蝶晓梦而迷惘; 又象望帝化杜鹃,寄托春心哀怨 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
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只是当年却漫不经心,早已惘然。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青玉案 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塘路,但目送,芳尘去。——眼看此女走近又离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猜想她住什么地方?有夫否?
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或许是那女子气质高雅,使人想他应住在这种“月台
花榭,琐窗朱户”的华屋吧。
碧云冉冉衡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从清晨等到日暮,佳人不再来,写了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心全乱了,愁绪满怀。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喻情于景,愁如一川烟草,偏此时又下起梅雨,满
城飘起柳絮,春天的雨有时确实使人恼啊。
贺铸一生所识女子颇多,为何只对此女有这种情思,有两个原因:一是这位女子与作者已亡故的妻有些相像,产生“移情”心理;二是这位女子与作者心目中的女性偶像十分贴近,使用权他一见而钟情。
宋•苏轼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小团月是一种名品茶(在当时是贡茶)第二泉指的是二泉亭品二泉水和眺望太湖
例子:
红杏枝头春意“浓”
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 《玉楼春》
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縠皱:即皱纱,喻水的波纹。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浮生:指飘浮无定的短暂人生
刘公勇在词话里称“一闹字卓绝千古”。“闹”字好就好在准确、鲜明、生动,带有动态地刻画春天的蓬勃生机,并把作者对春天这样一个万物萌发,生机盎然的季节的到来的欣喜用一个“闹”字表达了出来。作者的感情态度尽含于一个闹字之中。
课堂小练习:
在诗中的括号内,填入六个字,构成六幅画。塞鸿秋·浔阳即景 元·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淮山数点青如(),江帆几片疾如(),山泉千尺飞如()。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塞鸿一字来如()。
原诗
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霞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四)阅读下列文字,说说修改稿好在哪里?
原稿: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wx.jtyjy.com
老渔民长得高大结实,看样子60岁左右,嘴巴下留着一把花白胡子。瞧他那眉目神气,就像秋天的晴空一样,晴朗又透明又深沉。
修改稿:
老渔民长得高大结实,留着一把花白胡子。瞧他那眉目神气,就像秋天的高空一样,又晴朗又深沉。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wx.jty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