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教案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东北地区农业、工业的基本概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东北地区的农业、工业的基本状况,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判断推理思维。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东北地区的教学,培养学生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东北地区的重工业与其矿产资源的分布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1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东北地区的矿产资源主要有哪些?它们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
二、农产品生产基地
、活动
(1)你知道东北地区有哪些著名的农产品吗?请举例说明。
(2)图6-30至6-33所示的农作物,能在东北地区自然生长的有哪些?结合图6-
28、6-29,说一说它们的主要分布地区。
2、东北地区以盛产玉米、水稻、春小麦为主。其中以玉米种植发展最快,以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相对集中。甜菜生产集中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
3、活动
(1)计算下表,并分析计算结果。
XX年全国和东北地区部分农产品产量
全
国
东
北
地
区
总产量(万吨)
人均产量
产量(万吨)
占全国比重
人均产量
稻谷
9760
28700
玉米
7724
4789
豆类
896
718
(2)议一议,表中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三、重工业基地
、活动
读东北地区矿产资源与主要工业中心分布图,完成下列任务。
①说一说,东北地区有哪些重要的矿产资源?
②说出哈尔滨、长春、沈阳的主要工业部门;想一想,这些工业部门的形成,与这些城市附近地区的资源状况有何关联?
③议一议,东北地区工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阅读:辽中南工业基地
沈阳是机械工业中心,鞍山和本溪是钢铁工业基地,抚顺是石油化学工业和装备制造基地,辽阳是化学工业基地,大连是综合工业中心和造船工业基地。
3、东北工业基地的战略转型矿区沉陷、生态恶化、环境污染成为制约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重要瓶颈。
4、活动
(1)针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工业发展问题,大家出了不少好主意。下列建议是否可行,谈谈你的看法。加大资源勘察力度、减少资源和能源浪费、发展观光旅游业、从工矿城市向综合性城市转型、提高资源开采加工水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收集家乡的地形图、城镇分布图、工农业布局图以及相关统计资料,运用本章学习的方法,完成下列任务。
①描述家乡的地理位置,分析其特点。
②归纳家乡的地形、气候特征。
③家乡的城镇分布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是怎样形成的?
④家乡的产业布局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是怎样形成的?
教学后记
第二篇:第六章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第六章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引情激趣、导入新课】
【展示目标、学生自学】
学习目标:
1、在人口分布图上指出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特点并能说出其形成原因。
2、在东北地区主要民族分布图上指出有哪些主要少数民族。
3、在城市与铁路图上指出主要城市及铁路的分布,说一说东北地区城市分布的特点。自主学习:
一、认真阅读课本31—32页《人口分布》的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1、完成“活动”题
2、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中部和南部的为稠密。
3、东北地区有。
4、5、旗袍源于满族女性传统的。
【合作探究】
二、读课本34 页图及33—34页课文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铁路连接着各和。
2、找出主要城市(活动1)
东北地区城市分布的特点是:城市集中分布在地区。
3、找出哈大线、滨绥线、滨洲线。
4、重要城市:
(1)哈尔滨
(2)长春是中国著名的基地,是中国汽车工业的“”。
(3)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城市和枢纽。
【教师点拨、释疑解难】
【训练检测、巩固新知】
学习检测P27—28
【拓展延伸、涵养智能】
课本35页活动②
第三篇:东北地区
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学习目标:
1、掌握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环境条件
2、掌握东北地区的土地资源及其开发状况
3、学会对某地的农业发展条件进行分析的方法
学习重点:
东北地区的范围、自然特征、土地资源及其开发状况
知识链接:
一、自然环境
1、东北地区的范围
2、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3、东北地区的地貌格局
4、东北地区的经纬度、邻国、临海
5、东北地区大部分属于什么气候区,自南向北跨越的温度带,每个温度带的积温及其作物
分别是什么?
6、东北地区的植被以什么为主
7、东北地区的黑土和黑钙土主要分布的位置,黑土的特点
二、土地资源及其开发
1、土地资源丰富的表现
2、东北地区的耕地、宜农荒地、林地、草地、湿地的分布
3、东北地区荒地的开发形式、出现的问题、解决的措施
4、沼泽的生态功能
5、三江平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的原因
6、俄罗斯的亚洲部分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沿岸沼泽广布的原因
7、三江平原发展农业的条件
三、农业生产和布局
第四篇: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等概念;了解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基本规律。2.过程与方法:
学会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的计算方法;能使用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分析得出气温的变化规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充分认识到气温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学会关注生活,感受“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基本理念。
【教学重点】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以及气温曲线图的判读。【教学难点】绘制标准的气温曲线图,以及气温曲线图的判读。【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启发、反思、互助、探究、综合、讨论、提问
【教学课时】一课时(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导入:一则气温与战争的故事
二战期间,希特勒侵略苏联,莫斯科保卫战是因为严冬到来温度骤降德国的坦克里的油料都结冰了,而苏联的增援部队是从西伯里亚来的不怕冷的,结果苏联赢了。板书: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二)新课讲解
1.大家能不能举例说明气温对其我们生活的影响。气温对饮食的影响 气温对建筑的影响 气温对农作物的影响 气温对交通的影响‘
2.如何观测气温,阅读材料。
3.我们在描述气温的时候总是用到一些描述气温的值。
日最高气温
日最低气温
日平均气温
月平均气温
年平均气温
4.展示图片
1)读各个时间段的气温,2)4次观测中气温最高值、最低值分别是多少?
3)计算:你会使用数学方法计算气温的平均值?
4)思考:如何求得一个月、一年的平均气温?
5.午热晨凉,冬寒夏暑,分别指出了气温在不断的变化中。请同学们体会分别指出了什么变化?
气温在这一日之内的变化情况,叫作“气温日变化”。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3.12,找出最高气温(午后14点)和最低气温(日出前后),计算该地“气温日较差” =31-24.5=6.5℃
我们了解了一天内的气温是怎样变化的,那么一年内的气温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6.给出南半球某地和北半球某地的年内各月平均气温的数据(看课本51页活动2),把学生分成两组,每组负责绘制一幅气温变化曲线图。
绘图前指导学生阅读课本52页的作图步骤,指出找到适合的刻度是绘制标准气温曲线图的关键。【本课小结】:
小结:希望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还地球一个舒适气温!【板书设计】: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气温与生活
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月平均气温:一月内各日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年平均气温:一年内各月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
二、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和日较差
规律: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和年较差
规律:北半球: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大陆上——1月最高,7月最低; 海洋上——2月最高,8月最低。【本课总结】
本节课通过读图,实验等方法,使学生初步掌握了描述气温的值、气温的季节变化,对我们的生活环境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课后作业】填充图册相关内容
第五篇: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详细教案
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地图描述出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表特征。能够通过回忆,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说出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2、能够从地形、土壤、气候、水资源等方面分析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优势。
3、能够通过读图分析出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特点。【重点、难点】
重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和布局特点。
难点:分析一个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的方法。【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讲授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一节我们学习了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在早期掠夺式的开发方式下,导致了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后来在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的带领下,进行梯级开发,综合治理,最终使得田纳西河流域从美国最贫穷的地方变成了一个经济高速度增长环境美丽的地方。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把眼光从国外再转回到国内,有谁知道著名笑星赵本山的家乡在哪里?(东北),到底是怎么样的地方能够培养处本山大叔这样的人才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本山大叔的家乡——东北地区。看看到底是怎么样的地方可以培养出本山大叔这样的人才来。(讲述):打开课本48页,看48页内容和49页图2-3-1,了解东北地区的概况。完成黑板上的板书。
三、讲授新课
板书: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板书:
一、东北地区的概况
范围: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面积:124万平方千米 人口:约1.2亿
地表特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讲述)听说老赵说他的家乡特别美丽,依山伴水,那么我们一起来看图2-3-1东北地区的范围和地形,看他说的话是否属实。请同学先来找找东北的山:西部:大兴安岭
北部:小兴安岭
东部:长白山
(讲述)东北三面环山,而且都是有名的大山,还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山区要想穷变富,发展林业是道路?山区蕴藏着丰富的森林资源,东北林区是中国三大林区中林木蓄积量最多的地方。
再请同学来找找东北的水,北部:黑龙江
东部:乌苏里江
中部:嫩江、松花江
南部:辽河、鸭绿江
恩恩,看来老赵没有说谎,的确是依山伴水,这里还有中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是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部分组成。如果记住这三个平原呢?谁有好方法?
三江平原——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
松嫩平原——松花江、嫩江
辽河平原——辽河
完全可以用用河流的名字来记住这三个平原,也由此可以得知,东北平原也是由流水冲积而成的冲积平原。
那根据我们从图中得到的地理信息,同学们能否用八个字来描述这里的地表特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转乘:东北不仅仅培养出赵本山这样的大师外,还培育出市场上广受欢迎的大米。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东北大米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在课本48页第三段画出来、齐读。
发展农业的主要优势表现在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回忆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因素(自然因素:土地资源、气候、土壤、水源、地形等;社会因素:市场、交通、国家政策、劳动力等)。快速阅读课本49~51页,找出自然资源优势要点。
板书:
二、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发展
1、自然资源条件
把要点画出来,齐读。下面我们分点来详细学习。
板书:(1)土地资源
A、耕地面积广阔(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B、土壤肥沃:(介绍各种土壤—阅读黑土—图2-3-3-沼泽地)
C、宜农荒地多
D、宜林、牧等荒地多
东北地区拥有我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他的耕地面积非常广,现有耕地约2000万公顷,占全国耕地的19.7%,主要集中在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也因为耕地广大而且集中,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的普及。这里人口少,耕地面积广,人们只需留很小部分给自己吃,绝大部分都是作为商品卖出,所以使得这里的农作物商品率特别高。这里的土壤肥沃,广泛分布着黑土和黑钙土。土壤有很多种,例如,这里的黑土,黑钙土,红壤,棕壤,褐壤,漂灰壤等等。我们福建广东一带主要就是红壤。而黑土是中国各种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最高的。看阅读黑土。看图2-3-3.各种土壤的分布:黑土——松嫩平原东北和北部、三江平原西部。黑钙土——松嫩平原中部和西部沼泽地分布广泛,多分布在沟谷低地,因为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湿度大,再加上冻土层的存在,蒸发量小,在三江平原三条大江在此汇集,水量过多一时无法排泄,就会在这里蔓延,水积在这里,蒸发量小,日积月累就发展成为沼泽地,就是人们说的“除了兔子就是狼,光长野草不打粮”的大荒地。这里的宜农荒地最多,还有大量的宜林宜牧荒地、沙地、沼泽地,具有多种利用前景,发展潜力大。
板书:(1)土地资源——阔、肥→种植业 板书:(2)气候资源
A、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多雨而短促
B、降水:400~800MM,东南向西北递减,越靠近海洋,降水量越多。C、热量:自南向北递减:
D.、雨热同期,可以满足一年一熟的农作物需求,适宜种植春小麦、水稻、高粱、大豆、玉米、甜菜,南部可种棉花和冬小麦
春小麦——春节过后播种,8、9月份收割。适宜在冬季很冷的地方种)冬小麦——
9、10月份播种,次年4、5月份收割。板书:(2)气候资源——适宜
思考:东北大米因质量优,广受市场欢迎,这与气候有什么关系?
(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因此品质上乘,在加上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需施用农药,天然具有绿色大米优势)接着看一下他的森林资源如何,板书:(3)森林资源——丰富→林业
在前面我们知道这里三面环山,山区面积广大,山区要想穷变富,发展林业是道路,这里的林地面积大,森林资源丰富。
板书:(3)森林资源——丰富→林业
林地面积大:占全国林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分布于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中国三大林区:东北林区:
西南林区: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喜山南坡 东南林区:台湾、福建、江西等地。
看图2-3-5东北地区森林地区森林资源的分布
再来看看他的草场自然和渔业资源
板书:(4)草场资源和渔业资源——兼备→畜牧业、渔业
草场类型:由于为湿润半湿润地区,因此为森林草甸草原。主要分布在三个平原,呼伦贝尔草原与科尔沁草原。
水产资源:海岸线长、滩涂面积广,拥有辽东湾与海洋岛两大渔场。板书:(4)草场资源和渔业资源——兼备→畜牧业、渔业
转乘:由此可知东北地区具有发展农、林、牧、渔业的自然优势。条件如此好的地方,为何曾被称为“北大荒”?如今是否还是“北大荒”?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它的社会经济条件如何。
板书:
2、社会经济条件
东北地区的工业部门比较齐全,基本形成了以机械、化学、石油、冶金为主的完整工业体系,南部有辽中南工业基地,是中国的重工业基地,工业的发展为农业的机械化奠定了基础。工业的发展,为东北农业的机械化提供了保证,同时带动着更多荒地的开垦,“北大荒”也因此变成了“北大仓”。
板书:(1)工业部门齐全,工业发展为现代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农业的布局有所改变,因为种植技术的进步和水稻市场需求的增加,农田面积增加,向东西部推进,玉米和水稻生产面积增大,草原面积缩小。随着城市的发展,副食品基地大量涌现。
板书:(2)农业布局的改变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东北地区的基本概况和农业发展的条件极其发展,东北地区位于我国东北部,包括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广人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其中重点内容是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和布局特点,大家必须掌握。【作业布置】
东北地区由“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但报纸上又有“北大仓”即将变为“北大荒”的说法,思考为何报纸如此说,东北地区农业的开发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使得东北地区能够可持续发展?预习下一框题,找出答案。【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东北地区的概况
范围: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面积:124万平方千米 人口:约1.2亿
地表特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二、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发展
1、自然资源条件
(1)土地资源——阔、肥→种植业(2)气候资源——适宜
(3)森林资源——丰富→林业
(4)草场资源和渔业资源——兼备→畜牧业、渔业
2、社会经济条件
(1)工业部门齐全,工业发展为现代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农业布局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