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数应用题-教学教案
1.使学生学会用方程方法和算术方法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一般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分析、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使学生正确地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一般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一)全体学生列式解答,再说一说列式的依据.
两地相距13千米,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2小时相遇,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3÷2-5
=6.5-5
=1.5(千米)
根据:路程÷相遇时间-甲速度=乙速度
(二)教师提问:谁来说一说相遇问题的三量关系?
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
总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
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三)引新
刚才同学们练习题分析解答得很正确,现在老师把这道道中的已知条件改变一下,看看你们还会解答吗?(将2小时改为 小时)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例1
例1.两地相距13千米,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 小时相遇.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读题,分析数量关系.
2.学生尝试解答.
方法一:解:设乙每小时行 千米.
方法二:(千米)
3.质疑:观察这道例题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应用题有什么不同?在解答时,两种解法之间思路上有什么不同?
相同: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相同;
不同:数据不同,由整数变成分数.
4.练习
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9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小时后两车在途中相遇,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二)教学例2
例2.一个水果店运一批水果,第一次运了50千克,第二次运了70千克,两次正好运了这批水果的,这批水果有多少千克?
1.学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并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找到等量关系.
由此得出:一批水果的重量 第一次+第二次
2.列式解答
方法一:解:设这批水果有 千克
方法二:
3.以组为单位说一说解题的思路和依据.
4.练习
六年级一班有男生23人,女生22人,全班学生占六年级学生总数的 .六年级有学生多少人?
三、巩固练习
(一)写出下列各题的等量关系式并列出算式
1.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184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小时后两车相遇,甲车每小时行33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打字员打一部书稿,每一天打了12页,每二天打了13页,这两天一共打了这部书稿的 .这部书稿有多少页?
(二)选择适当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一根长绳,第一次截去它的,第二次截去 米,还剩7米,这根绳子长多少米?
2.甲、乙二人分别从相距22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对走出,甲每小时行3千米,乙每小时行 千米,两人多少小时后相遇?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分数应用题和以前所学的知识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
五、课后作业
1.商店运来苹果4吨,比运来的橘子的2倍少 吨.运来橘子多少吨?
2.一套西装160元,其中裤子的价格是上衣的 .上衣和裤子的价格各是多少元?
六、板书设计
分数应用题
例1.两地相距13千米,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
小时相遇.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例2.一个水果店运一批水果,第一次运了50千克,第二次运了
70千克,两次正好运了这批水果的,这批水果有多少千克?
解:设乙每小时行 千米
答:,乙每小时行 千米.
解:设这批水果有 千克
答:这批水果有480千克. 教案点评:
教学程序安排紧凑,教学方法得当,语言简炼,重点突出,整体安排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适合儿童特点。
第二篇:分数应用题专题教案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典型解法的整理和复习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应用题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整、小数倍数关系应用题的继续和深化,是研究数量之间份数关系的典型应用题。分数应用题涉及的知识面广,题目变化的形式多,解题的思路宽,既有独特的思维模式,又有基本的解题思路。小学即将毕业阶段,如何通过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方法的复习,让孩子们掌握一些基本解题方法,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从而达到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之目的,笔者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和体会,总结出以下一些典型方法,以飨读者。
一、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是研究数学问题的重要思想,画线段图能将题目中抽象的数量关系,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进行分析、推理和计算,从而降低解题难度。画线段图常常与其它解题方法结合使用,可以说,它是学生弄清分数(百分数)应用题题意、分析其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
1【例1】一桶油第一次用去,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去20千克,还剩下22千克。原
5来这桶油有多少千克?
[分析与解]
11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这桶油的千克数×(1--)=20+22
5511则这桶油的千克数为:(20+22)÷(1--)=70(千克)
【例2】一堆煤,第一次用去这堆煤的20%,第二次用去290千克,这时剩下的煤比原来这堆煤的一半还多10千克,求原来这堆煤共有多少千克?
[分析与解]
显然,这堆煤的千克数×(1-20%-50%)=290+10 则这堆煤的千克数为:(290+10)÷(1-20%-50%)=1000(千克)
二、对应思想
量率对应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根本思想,量率对应是通过题中具体数量与抽象分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量率对应常常和画线段图结合使用,效果极佳。)
【例3】缝纫机厂女职工占全厂职工人数的工多少人?
[分析与解] 解题的关键是找到与具体数量144人的相对应的分率。
从线段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女职工占
7,比男职工少144人,缝纫机厂共有职207713,男职工占1-=,女职工比男职工少20202013733占全厂职工人数的-=,也就是144人与全厂人数的相对应。全厂的人数为:
2020101077
144÷(1--)=480(人)
20201【例4】菜农张大伯卖一批大白菜,第一天卖出这批大白菜的,第二天卖出余下的,35这时还剩下240千克大白菜未卖,这批大白菜共有多少千克?
[分析与解]
从线段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240千克的对应分率是第一天卖出后余下的(1-)。
35则第一天卖出后余下的大白菜千克数为:
240÷(1-2)=400(千克)
51同理400千克的对应分率为这批大白菜的(1-),则这批大白菜的千克数为:
400÷(1-)=600(千克)
3三、转化思想
转化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手段,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个解题过程都离不开转化。它是把某一个数学问题,通过适当的变化转化成另一个数学问题来进行思考、求解,从而实现从繁到简、由难到易的转化。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常常含有几个不同的单位“1”,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将不同的单位“1”转化成统一的单位“1”,使隐蔽的数量关系明朗化。
1、从分数的意义出发,把分数变成份数进行“率”的转化
【例5】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分析与解]
男生人数是女生的4,是将女生人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5份,男生是这样的454,男生人数是学生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5份,学生总人数为这样的(4+5)份,求男生人数是学生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4份是(4+5)份的几分之几?
4÷(4+5)= 94,若弟给兄4元,则弟
5【例6】兄弟两人各有人民币若干元,其中弟的钱数是兄的2的钱数是兄的,求兄弟两人原来各有多少元?
3[分析与解] 兄弟两人的总钱数是不变量,把它看作单位“1”,原来弟的钱数占两人总钱数的后来弟的钱数占两人总钱数的4÷(2,则两人的总钱数为: 234,4542-)=90(元)4523
4弟原来的钱数为:90×=40(元)
45
兄原来的钱数为:90-40=50(元)
2、直接运用分率计算进行“率”的转化
【例7】甲是乙的[分析与解] 24,乙是丙的,甲是丙的的几分之几? 3524
42甲是乙的,乙是丙的,求甲是丙的的几分之几?就是求的是多少?
3553428
×=
531
5【例8】某工厂计划一月份生产一批零件,由于改进生产工艺,结果上半月生产了计31划的,下半月比上半月多生产了,这样全月实际生产了1980个零件,一月份计划生产55多少个?
[分析与解] 113是以上半月的产量为“1”,下半月比上半月多生产,即下半月生产了计划的×555118318(1+)=。则计划的(+)为1980个,计划生产个数为:
5255253
311980÷[+×(1+)]=1500(个)
5553、通过恒等变形,进行“率”的转化
【例9】甲的[分析与解]
43=乙× 57443
4方法1:等式两边同除以得:甲×=乙×÷
557518
甲=乙×
2534
方法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得:甲∶乙=∶
7543等于乙的,甲是乙的几分之几? 57
由条件可得等式:甲×化简得:甲∶乙=15:28
即甲是乙的18。2【例10】五(2)班有学生54人,男生人数的75%和女生人数的80%都参加了课外兴趣小组,而未参加课外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刚好相等,这个班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分析与解] 由条件可得等式:
男生人数×(1-75%)=
女生人数×(1-80%)
男生人数∶女生人数=4:5 就是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4。
54女生人数:54÷(1+)=30(人)
男生人数:54-30=24(人)
四、变中求定的解题思想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中有许多数量前后发生变化的题型,一个数量的变化,往往引起另一个数量的变化,但总存在着不变量。解题时要善于抓住不变量为单位“1”,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1、部分量不变
【例11】有两种糖放在一起,其中软糖占1总数的,求软糖有多少块?
49,再放入16块硬糖以后,软糖占两种糖20[分析与解]
根据题意,硬糖块数、两种糖的总块数都发生变化,但软糖块数不变,可以确定软糖块数为单位“1”,则原来硬糖块数是软糖块数的(1-以后,后来硬糖块数是软糖块数的(1-
9911)÷=倍。加入16块硬糖2020911)÷=3倍,这样16块硬糖相当于软糖的3-441116=倍,从而求出软糖的块数。991199
16÷[(1-)÷-(1-)÷]=9(块)
4420202、和不变 【例12】小明看一本课外读物,读了几天后,已读的页数是剩下页数的,后来他又
81读了20页,这时已读的页数是剩下页数的,这本课外读物共有多少页?
6[分析与解]
根据题意,已读页数和未读页数都发生了变化,但这本书的总页数不变,可把总页数
1,又读了20页后,这时已读页数占总页数18111的,这20页占这本书总页数的(-),则这本课外读物的页数为: 161618120÷(-)=630(页)
16181
【例13】兄弟三人合买一台彩电,老大出的钱是其他两人出钱总数的,老二出的钱
21是其他两人出钱总数的,老三比老二多出400元。问这台彩电多少钱?
3看作单位“1”,原来已读页数占总页数的[分析与解]
从字面上看 111和的单位“1”都是其他两人出钱的总数,但含义是不同的,是以老2325
1是以老大和老三出钱的总数为单位“1”。但三人出钱31的总数(彩电价格)是不变的,把它确定为单位“1”,老大出的钱数相当于彩电价格的,1211老二出的钱相当于彩电价格的,老三出的钱数相当于彩电价格的1--
131211155=,400元相当于彩电价格的-=。这台彩电的价格为: 131212136111
400÷(1---)=2400(元)
121313二和老三出钱的总数为单位“1”,五、假设思想
假设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常用有推测性假设法和冲突式假设法。
1、推测性假设法
推测性假设法是通过假定,再按照题的条件进行推理,然后调整设定内容,从而得到正确答案。【例14】一条公路修了1000米后,剩下部分比全长的少200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5[分析与解]
由题意知,假设少修200米,也就是修1000-200=800(米),那么剩下部分正好是全33长的,因此已修的800米占全长的(1-),所以这条公路全长为:
53(1000-200)÷(1-)=2000(米)
52、冲突式假设法
冲突式假设法是解应用题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通过对某种量的大胆假设,再依照已知条件进行推算,根据数量上出现的矛盾冲突,进行比较,作适当调整,从而找到正确答案的方法。
【例15】甲、乙两班共有96人,选出甲班人数的学兴趣小组,问甲、乙两班原来各有多少人?
[分析与解] 11,则选出96×=24(人),假设比实际多选出24-22=2(人)。441111
1调整:这是因为把选出乙班人数的假设为选出,多算了-=,由此可先算
54452011和乙班人数的,组成22人的数4
5假设两班都选出出乙班原来的人数。
(96×-22)÷(-)=40(人)
445
甲班原来的人数:
96-40=56(人)
【例16】某书店出售一种挂历,每售出1本可得18元利润。售出一部分后每本减价10元出售,全部售完。已知减价出售的挂历本数是减价前出售挂历本数的种挂历共获利润2870元。书店共售出这种挂历多少本?
[分析与解]
根据减价出售的挂历本数是减价前出售挂历本数的2,我们假设减价前出售的挂历为32。书店售完这33本,减价出售的挂历为2本,则售出这2+3=5(本)挂历所获的利润为:
18×3+(18-10)×2=70(元)
这与实际共获利润2870元相矛盾,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调整:这是因为把出售的挂历假设为5本,根据实际共获利润是假设所获利润的2870÷70=41倍,实际共售出挂历的本数也应该是假设5本的41倍。即5×41=205(本)
六、用方程解应用题思想
在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时,数量关系比较复杂,特别是逆向思考的应用题,往往棘手,而这些的应用题用列方程解答则简单易行。列方程解应用题一开始就用字母表示未知量,使它与已知量处于同等地位,同时运算,组成等式,然后解答出未知数的值。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根据题中已知条件找出的等量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例17】某工厂第一车间人数比第二车间的4多16人,如果从第二车间调40人到第5一车间,这时两个车间的人数正好相等,原来两个车间各有多少人? [分析与解]
根据题意,有如下数量关系:
第一车间人数+40人=第二车间人数-40人
解:设第二车间有X人。
4X+16+40=X-40 544X+16=×480+16=400(人)5解得:
X=480
第一车间人数为:
【例18】老师买来一些本子和铅笔作奖品,已知本子本数与铅笔支数的比是4∶3,每位竞赛获奖的同学奖8本本子和5支铅笔,奖了7位同学后,剩下的本子本数与铅笔支数的比是3∶4,老师买来本子、铅笔各多少? [分析与解] 根据题意,有如下数量关系:
(本子本数-8×7)∶(铅笔支数-5×7)=3∶4 解:设老师买来本子4X本,铅笔3X支。
(4X-8×7)∶(3X-5×7)=3∶4
解得:
X = 17
本子数:4X=4×17=68(本)
铅笔数:3X=3×17=51(本)
第三篇:分数应用题教案
六年级总复习教学设计之分数应用题
课题:分数应用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的解答.
2.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综合能力.
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的解答.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且能够数量、正确的解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老师这里有两个数,一个是6,另一个是3.你能够用6与3提问并且进行回答吗?
学生回答:
(1)3是6的几分之几?
(2)6是3的几倍?
(3)3比6少几分之几?
(4)6比3多几分之几?
(5)6占6与3总和的几分之几?
(6)3是6与3差的几倍?……
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复习分数应用题.(板书:分数应用题的复习)
二、复习探讨.
(一)教学例4.
学校举办的美术展览中,有50幅水彩画,80幅蜡笔画.___________?
1.教师提问:根据已知条件,你都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
2.反馈:
(1)水彩画和蜡笔画共多少幅?
(2)水彩画比笔画少多少幅?
(3)蜡笔画比水彩画多几分之几?
(4)水彩画比蜡笔画少几分之几?(5)水彩画是蜡笔画的几分之几?
(6)蜡笔画是水彩画的几分之几?
(7)……
3.教师质疑.
(1)5问和6问为什么解答方法不同?(单位“1”不同)
(2)3问和4问的问题有什么不同?(单位“1”不同)
(二)例题变式.
1.学校举办的美术展览中,有50幅水彩画,蜡笔画比水彩画多3/5,蜡笔画有多少幅?
2.学校举办的美术展览中,有80幅蜡笔画,蜡笔画比水彩画多3/5,水彩画和蜡笔画一共有多少幅?
(1)学生独立解答.
(2)学生讨论两道题的区别.
教师总结:看来我们做分数应用题时,需要认真审题并且在找准单位1的同时注意找准对应关系.
(三)深化.
如果题目中的分数发生了变化,我们还会解答吗?
1.仓库里有15吨钢材,第一次用去总数的20%,第二次用去总数的1/2,还剩下多少吨钢材?
2.仓库里有一些钢材,第一次用去总数的20%,第二次用去总数的1/2,还剩下15吨,仓库里有多少吨钢材?
(1)学生独立解答.
(2)学生讨论两道题的区别.
教师总结:虽然分数应用题与百分数应用题在表现形式上不同,但是数量关系相同.同样需要注意认真审题并且在找准单位1的同时注意找准对应关系.
三、巩固反馈.
1.分析下面每个题的含义,然后列出文字表达式.(1)今年的产量比去年的产量增加了百分之几?
(2)实际用电比计划节约了百分之几?
(3)十月份的利润比九月份的利润超过了百分之几?
(4)1999年的电视机价格比1998年降低了百分之几?
(5)现在生产一个零件的时间比原来缩短了百分之几?
(6)十一月份比十二月份超额完成了百分之几?
2.列式不计算.
(1)油菜子的出油率是42%,2100千克油菜子可以榨油多少千克?
(2)油菜子的出油率是42%,一个榨油厂榨出菜子油2100千克,用油菜子多少千克?
(3)某工厂计划制造拖拉机550台,比原计划超额完成了50台,超额了百分之几?
3.判断并且说明理由.
男生比女生多20%,女生就比男生少20%.()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小时行了全程的1/7,第二小时比第一小时多行了16千米,这时距离乙地还有94千米.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课后作业.
某体操队有60名男队员,(1)女队员比男队员多1/5,女队员有多少名?
(2)男队员比女队员多1/5,体操队员共有多少名?
第四篇: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教学教案(范文模版)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能正确地解答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以及工程问题,提高学生分析推理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复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它们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提高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二、复习基本方法
1.提问: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可以按怎样的顺序分析思考? 2.分数乘法应用题。
(1)校园里有桂树28棵,玉兰树棵数是桂树的,玉兰树有多少棵?(2)校园里有桂树28棵,玉兰树棵数比桂树少,玉兰树有多少棵?
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提问:这两题为什么都用算术方法解答?列出的算式为什么不一样?从这里可以看出,分析数量关系时要注意什么? 3.分数除法应用题。
(1)校园里有玉兰树21棵,正好是桂树棵数的,桂树有多少棵?(2)校园里有玉兰树21棵,正好比桂树棵数多,桂树有多少棵? 指名学生口答方程,老师板书。提问:这两题为什么都用方程解答?为什么列出的方程不一样?你认为,这里的应用题分析数量关系也要注意什么? 4.小结。
从上面两组题可以看出,在分数应用题里,先确定单位“1”的量,如果已知单位“1”的量,用算术方法解答;当单位“1”的量未知时,用方程解答比较方便。分析数量关系时,还要注意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果问题或已知数量与题里的“几分之几”不对应,就是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解答时先要根据题里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找出相应的数量关系式,然后对照数量关系式列出算式或方程解答。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六第12题。
要求学生根据问题列出两个算式。(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各是怎样想的,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式列式的。2.做练习十六第13题。
(1)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或方程。集体订正,说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2)提问:第(2)题与第(1)题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为什么都用算术方法解答?为什么两题的算式不一样?指出;当所求的数量与分数对应时,就直接用一步计算求出结果;当所求数量与分数不对应时,就要用单位“1”的数量加上或减去几分之几的对应量,求出结果。(3)提问:第(3)题与第(2)题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为什么解题方法不一样?解题时都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列式子的?指出:从这里的比较可以知道,根据单位“l”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可以确定用算术方法做还是用方程解答。但不管用什么方法,都需要先分析,根据数量的对应关系找出数量关系式,再对照数量关系式列式子解答。3.做练习十六第14题。
让学生说一说这两题的数量关系,强调根据题意,一桶油的重量减去第一次用去的,再减去第二次用去的,就等于剩下的重量。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提问:解题过程中有哪些是相同的?哪里不同?为什么?指出: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还要注意题里分数是表示的什么意义,弄清是表示两个量的关系还是具体数量。4.做练习十六第16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每一步求的什么。提问:这类应用题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四、课堂小结
提问: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过程怎样?解题时还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五、讲解思考题
学生读题。提问:第二次降低的是哪个价格的15%?想一想第一次降价后的价格可以看做原价的百分之几?(1—20%)请同学们课后思考一下怎样算,自己试一试。
六、课堂作业
1.完成练习十六第12~14题的计算。2.练习十六第15题。
第五篇: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教案
1.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方法.
2.渗透对应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应用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正确灵活的判断单位“1”.
教学过程
一、复习、质疑、引新
1.说出、、米 的意义.
2.列式计算
20的 是多少?6的 是多少?
学生完成后,可请同学说一说这两个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谈话:同学们,我们知道,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这是乘法意义的扩展出现的新问题,那么这一意义还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出示课题:分数应用题)
二、探索、质疑、悟理
(一)教学例1(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自编)
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吃了多少千克?
1.读题.理解题意,知道题中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搞清数量间的关系.
2.分析.
教师提问:重点分析哪句话呢?“吃了 ”这句话是分率句.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把100千克白菜平均分成5份,吃了这样的4份).
3.画图.(演示课件:分数乘法应用题1)
画图说明:a.量在下,率在上,先画单位“1”
b.十份以里分份,十份以上画示意图.
c.画图用尺子,用铅笔.
4.尝试解答.
解法一:用自己学过的整数乘法做
(千克)
解法二:
5.小结:知道一个数是多少,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像这样的应用题,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乘法解答.
(二)巩固练习
六年级一班有学生44人,参加合唱队的占全班学生的,参加合唱队有多少人?
1.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三)教学例2
例2.小林身高 米,小强身高是小林的,小强身高多少米?
1.演示课件:分数乘法应用题2
2.求参加合唱队有多少人实际上就是求 米的 是多少。
3.列式:(米)
答:小强身高 米.
(四)变式练习
小强身高 米,小林身高是小强的 倍,小林身高多少米?
三、归纳、总结
1.今天所学题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2.用分数乘法解答的题的条件和问题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哪里入手分析?
共同点:都是已知单位“1”和分率,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从分率可入手分析
四、训练、深化
(一)先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1.一只鸭重 千克,一只鸡的重量是鸭的,这只鸡重多少千克?
2.一个排球定价36元,一个篮球的价格是一个排球的,一个蓝球多少元?
(二)提高题
1.一桶油400千克,用去,用去多少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一桶油400千克,用去 吨,用去多少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五、课后作业
(一)修路队计划修路4千米,已经修了。修了多少千米?
(二)一头鲸长7米,头部长占。这头鲸的头部长多少米?
(三)成昆铁路全长1100千米,桥梁和隧道约占全长的。桥梁和隧道约长多少千米?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节教案的设计着重让学生掌握分析方法,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例1的讲授,通过让学生分析已知条件,以线段图为手段找到题中的数量关系。在明确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得出,求问题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从而很自然的由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探究活动
活动目的
1.使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
2.熟练判断单位“1”,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单位“1”的量.
活动题目
某班的学生不到50人,在一次考试中,有 的学生得“优”,×的学生得“良”,的学生“及格”,那么有多少人“不及格”,这个班的学生有多少人?
活动过程
1.学生分组讨论:这道题目能不能解答?是否缺少条件?应该怎样解答?
2.学生汇报思路.
3.扩展:如果去掉“某班的学生不到50人”这个条件,是否还能解答?
题目分析
由 的学生得“优”,可以知道全班学生数必能被7整除;同样,全班学生数也能被3、2整除.所以全班人数必能被7、3、2整除,即全班人数必是7、3、2的倍数.7×3×2=42,而42恰不满50,符合题意,因此“不及格”人数有:42×(1- - -)=1(人).
全班有42人.
扩展说明
如果去掉“某班的学生不到50人”这个条件,分析思路同样如此,但是可能有的班级会出现84这个条件,会出现两个答案.
活动反思
由于生活中某些量必须取整数,如人数,棵数的感,因此解题时,往往先利用倍数的方法解,这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