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第一课原始人的创造
第二单元
辉煌的美术历程 第一课
原始人的创造
教学目标
1、了解美术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2、了解中国与西方原始艺术的多种形式。
3、探讨原始艺术与原始人观念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这些美术作品对原始人的生存有什么意义。教具与学具
1、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2、学具:笔记本、笔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教学:教师提问,如果我们在不使用文字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传递和记录信息?同学们可以分小组来讨论。教师要启发学生多想象一些方法。
2、教师总结:在没有文字的时代,人们可以运用肢体语言、声音和一些形象来传递或者记录信息。而这些形式后来都演变成了一些艺术形式。美术也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
3、教师提问:你觉得在原始的时代,即还没有文字的时代,原始人需要美术品做什么?
4、学生思考并回答。比如说:
1、装饰一些物品。
2、传递或记录信息。教师对学生的认识进行归纳总结。(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对学生站在现代生活的观念上所提出的一些看法予以否认)。
5、阅读教材:让学生带着这些答案去阅读教材的第15页、第16页,让学生按照如下的图表对教材内容进行理解并将内容填写在相应的空格处。
美术品的种类 骨头、贝壳 彩陶器 玉器 岩画 雕塑
造型手法 如钻孔
功能 装饰品
观念 装饰
注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
我们希望我们的生活用品美观一些,那么原始人会不会有这样的愿望?(彩陶上的装饰)。
我们会制作一些具有纪念意义或者对我们有重要意义的物品,那原始人呢?(人面鱼纹盆、玉器、雕塑女神像等)
现代人在制作生活用品的时候,除了希望它们美观,还希望它们的造型和 功能符合我们的生活要求,那原始人会不会?(尖底瓶、白陶规)
如果我们的亲人去世,我们会用一些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原始人虽然没 有文字,但他们会不会用一些方法来表达这种情感?(良渚文化墓地现场)
在我们现代社会中,我们分成不同的国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旗。那 原始社会有没有国家?如果没有国家,原始人按照什么关系生活在一起。他们有 没有自己的标志?(图腾,玉琮)
你认为中国的“龙”这种图形最早有什么作用?(图腾)
你认为女性在原始时代的地位重要吗?为什么?(种族繁衍,红山文化女神像、孕妇像)
你认为原始时代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怎样的?
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写到黑板上,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图表,并思考上述问题(括号内的内容是供教师参考的答案),建议学生阅读一下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在同学们完成之后,请同学们派一些代表将自己分析的结果写到黑板上。
6、教师总结:教师总结学生们的认识,并指出
1、原始人所制造的美术品都是源于他们生存的需要,有着很强的功能性。除了装饰器物的纹饰之外,没有专门为欣赏而创作的美术作品。
2、这些美术作品体现了原始人生存的各方面的观念,所以也是我们了解他们生存方式的一个重要途径。甚至有一些物品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它们可以将人类的历史推向更遥远的时代。就像我们在前面谈到的,人们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之下,可以用美术品去传达和记录信息。
3、我们现代的很多审美观念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接着教师建议同学们对作品的视觉形式与观念之间进行更深入地分析。可以完成“活动建议一”。
7、对活动以及课程进行总结。
第二课时:
1、导入: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基础。
2、教师提问:原始时代就相当于人类的婴儿或者童年时期,人类在自然中非常弱小,除了不断与自然抗争之外(如劳动、以集体的形式与自然搏斗、希望种族繁衍之外),原始人还有没有其它方式来获得生存下去的力量。
3、学生阅读:要求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阅读教材第18页“巫术”并思考。
⊙注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小时候我们会害怕黑夜和打雷等自然现象?原始人会不会有这种感受?当你童年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会不会觉得其中隐藏着我们不知道的东西。或者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会不会幻想有一些神秘的东西来帮助你?
4、在学生理解“巫术”这一概念之后,教师介绍欧洲的岩洞壁画和威伦道夫的维纳斯雕像,并且让学生观察教材中史前欧洲的地图,在上一节课学习的基础上分小组完成思考与交流。
⊙注意: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岩洞壁画与维纳斯雕像所分布的位置以及当时的冰川的位置,推测当时原始人的生活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大胆想象这些作品与原始人的生活之间的关系。
5、引导学生阅读并讨论“巨石阵”的有关资料,进一步讨论“原始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主题。(即既有巫术的理解,但也初步掌握了一些自然规律)。
6、完成活动建议二:教师可以采取分组辩论的方法,请同学们各自准备材料,分别支持“艺术起源于巫术”这一论点或反对这一论点。
7、教师总结:原始人所创作的美术品,有些源于劳动和生活的积累,有一些源于对祈求生存的愿望,与巫术有关系。
版本二: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研究》课题教案
——《原始人的创造》教学设计 福建三明九中 美术组
池宝玉
教材分析:《原始人的创造》是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二单元第一节,本节主要讲述了关于美术起源的知识,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历史素养,使学生建立基本的知识框架和历史观念,了解美术的演进过程。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造型艺术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甚至在文字出现之前,人们就掌握了用各种材料表现形象、满足生存需要的技能。
2、中国原始社会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以及这些作品与人们的生活以及观念之间的关系。
3、西方比较有代表性的原始美术作品,以及这些作品与原始人的观念之间的关系。
本课内容用2课时完成,第一个课时讲述中国的原始美术,第二个课时讲述外国的原始美术作品。两节课的内容要互相衔接,以统合的思路来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美术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2、了解中国与西方原始艺术的多种形式。
3、探讨原始艺术与原始人观念之间的联系。
(二)能力目标: 能从原始形态和意识形态上及观念上分析原始人的审美观念。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审美情操让学生感受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以促进学生多元情感体验和文化体验,渗透热爱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原始人的审美观念;美术作品对原始人的生存的意义。
教学准备:
1、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2、学具:笔记本、笔、、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教学:
1、教师出示三明市万寿岩图片(我们来看一组照片)
三明市万寿岩旧石器文化遗址,位于三元区岩前镇(2000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2001年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单位,遗址对研究人类活动有重要意义。人工铺石南面是全国首次发现,世界罕见,我们从这组照片可以发现原始人类生存条件极其简陋,且使用工具也极其简单。
2、出示学生收集的图片:(我们再来看一组你们当中的同学收集的有关原始美术作品的图片。(涡纹彩陶瓶、人面鱼纹盆、鹰尊、白陶规、拉斯科岩画等),瑞典的塔努姆岩画,(大约公元前1800年),(描绘人类、动物、武器、船只,其它物品或是一些场景)。这些远古时期的美术作品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原始人是如何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掌握复杂的手工技艺?他们又需要这些美术作品来做什么用呢?(课题:原始人的创造)
二、新课教学:
教师提问:你觉得在原始的时代,即还没有文字的时代,原始人需要美术品做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比如说:
1、装饰一些物品。
2、传递或记录信息。教师对学生的认识进行归纳总结。回答的很好。除了你们说的这些用途外,有没有其他用途?接下来我们一起来阅读教材,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
1、出示课件,学习活动一: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①原始人希望他们的生活用品美观一些,如何在彩陶上进行装饰?(彩陶上的装饰纹样,自然界的一些动植物或自然现象,用点、直线、曲线、圆形等最简单的几仃图形加以组合,创造出饱满而富有韵律感的图案)。
②我们会制作一些具有纪念意义或者对我们有重要意义的物品,那原始人呢?你觉得课本哪些范例可以说明对原始人类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人面鱼纹盆----是否是反映遥远的图腾信仰,玉器----原始图腾符号,彩塑女神像----渴望自身繁衍的祈愿)
③原始人在制作生活用品的时候,除了希望它们美观,还希望它们的造型和功能符合他们的生活要求,举例说明。(尖底瓶、白陶规)
④良渚文化墓地出土的大玉琮是否说明了原始人类的某些观念和信仰?(见课本14页:倒梯形的羽冠人纹是夸张变形了的人形图案。它可能是当时紧成熟的图腾形式,即以人形为原型的图腾。)
⑤你认为中国的“龙”这种图形最早有什么作用?(图腾)
⑥你认为女性在原始时代的地位重要吗?为什么?(种族繁衍,红山文化女神像、孕
2、播放图片学生分析讨论分析原始美术作品中所体现的形式特征与审美观念之间的关系.①播放原始彩陶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彩陶图案装饰纹样。
②播放图片比较分析将军崖岩画稷神崇拜图和欧洲的岩洞壁画(比较符号化图像和写实性图像)
③播放图片比较原始女性雕像和红山文化女神头像(比较写实性图像和夸张处理的图像)。④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图表(各小组互相评分)
图像特征
图像范例
功能特征
推测原始人的审美观念
规整的图像
(陶罐)
实用
审美意识在物质上的体现
符号化的图像
玉龙
精神(宗教、象征)
图腾标志
夸张处理的图像
威伦道夫维纳斯
精神(生殖崇拜)
反映先民的思想意识,祈求丰产、丰收
写实性的图像
彩塑女神
精神
同上
3、教师小结:在以上这四类图片中所出现的形象从总体来看都是比较质朴、粗犷的,它们表明原始社会的人们已经知道可以通过一定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愿望与一定的观念。原始人的生活状况决定了在他们生活用品和其他物品上出现的形象往往都是他们觉得比较重要的因素,比如神灵(祈求生存、繁衍、生产等等)、图腾(部落或者族群的标志,集合集体的力量)、动植物或者一些自然现象(1、万物有灵;
2、与原始人生活密切)、女性(生育能力与部落繁衍有关)。这些因素决定着原始人的生存,所以他们主要就是表现上述形象。从作品上来看,随着人类的发展与进化,原始人已经逐步具备了一定的写实能力和对形象概括和组合的能力,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区别对待装饰和巫术的需要。特别是在器物表面的装饰方面,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原始人已经比较熟练的掌握了一定的形式美的法则,比如说运用对称、均衡等法则来创造一些图案。尤其是圆形等几何图形在原始美术作品上的使用。
学习活动三:④作品欣赏,教师出示一组图片,并做简单讲解。
学习活动四:参考原始彩陶作品装饰纹样,装饰器皿。学生进行创作,进一步研究彩陶纹饰的形式演变规律。
教师进行活动指导:a、学生观察彩陶图案,课件展示一些图例。b、定出图案的骨架。c、学生创作。
三、对活动以及课程进行总结
①展示学生作品并评价。
②课堂小结:人类的文明是无数代人辛勤积累的结果,而原始美术就是我们现代美术的源头,原始人所创造的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凝聚了原始人的生存智慧以及他们的辛勤劳动。这些美术作品向我们揭示了原始人的生存秘密。通过这些原始美术作品的欣赏我们应当理解了美术这一艺术形式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
四、课外拓展:收集一些西方国家原始美术作品,思考:原始美术起源于劳动,还是起源于巫术?
第二篇:第二单元 第一课 湘美版高中美术教案原始人的创造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
主备人:杨爱元
湘美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二单元第一课
《原始人的创造》
主备人:杨爱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始美术作品的背景、材质、色彩、图形、造型、实用功能等表面特征及作品的内涵。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原始美术作品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索远古美术的愿望及美术作品的创造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原始人的创造》体验原始人的创造精神并通过自我美术作品创造宣泄学习压力或创作激励自己和他人,达到“心灵护理”的作用。[教学重点] 了解原始人创造美术作品表面形式特征及精神、情感内涵。[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原始人的创造精神达到自我创造的能力,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灵活运用,让自己更强大,更完善。[教具准备]
1、中外典型原始美术作品打制石器、串珠、彩陶和洞穴壁画、玉器、巨石阵图片;乐器陶埙图片;明清瓷器、远古龙化石图片;抽象线条和具象花卉图片。
2、教师根据一位学生“内心独白”进行陶艺图形现场创作。
3、相关绘画材料;如:素描纸、迈克笔、彩色蜡笔等。[活动要求] 用给予的抽象线条和具象花卉图片分三组进行自由重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后派代表做简单阐述。[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一年级《美术鉴赏》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主题下的第1课。这是一节鉴赏课。鉴赏内容是课题中隐藏的原始人创造的美术作品。本教材是围绕大量图片展示来阐述原始美术作品的表面形式特征。并更深层挖掘原始美术作品的内在精神及情感语言。利用思考交流方式开拓学生想象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探索原始美术的愿望。本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欣赏大量原始美术作品来了解作品的表面形式、原始美术的样式。懂得简单辨别原始美术作品;教学重点是通过深层次挖掘原始美术作品内涵;教学难点,也是高潮。我将现代中学生处于强大学习压力及青春期不稳定心理作为一个突破点。是否通过原始美术作品精神与情感的语言表达方式转化为学生自我作品创作,利用作品疏导,修复不良心态,达到“心灵护理”作用。本课拟用两学时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结构:
翔宇教育集团宝应中学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
主备人:杨爱元
1、引导阶段:通过陶制乐器——埙远古悠扬音乐的聆听达到“心境合一”进入原始美术作品欣赏。
2、初探阶段:了解中外原始美术作品的表面形式特征。
3、深入阶段:原始美术的内涵——精神寄托和情感宣泄。
4、实践体验:教师示范和学生的自我创作进一步加强美术作品内在精神情感的探讨。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前准备)
二、导入阶段:3分钟
1、聆听一段音乐:
问(针对全班):能否听出是何乐器吹奏并谈谈感受。
(讨论后给予正确答案:埙——原始陶哨发展而来的陶艺乐器。用远古悠扬神秘音乐营造的氛围来欣赏分析作品的表面形式特征)
2、此处也可以直接通过一组原始图片来进行切入导入课题:
教师提问:你觉得在原始的时代,即还没有文字的时代,原始人需要美术品做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如:
1、装饰物品。
2、传递或记录信息等。
教师对学生的认识进行归纳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站在现代生活的观念上所提出的一些看法不予以否认也不明确肯定)。
三、进入课题
原始美术作品欣赏(课件展示作品)1.原始美术产生时代背景
中国原始美术作品:原始人
打制石器
钻珠 问:除了展示的原始美术作品,还知道哪些?
(学生讨论,老师综合答案:主要是彩陶和洞穴壁画为主)2.原始美术作品的表面形式特征
中国原始典型美术作品:仰韶文化彩陶
马家窑文化彩陶 西方原始美术作品: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
英格兰巨石阵
问:彩陶是怎样制作的?彩陶的花纹是使用什么颜料绘制的?哪些图案是原始人喜欢画在陶器上的?不同彩陶造型有什么用途?尖底彩陶旋涡瓶的造型有什么奥妙?
(学生与老师共同讨论分析:分析出原始美术作品的背景、工艺制作,颜色花纹特点、造型对实用功能的影响等表面形式特征)
问:你认为女性在原始时代的地位重要吗?为什么?(种族繁衍,红山文化女神像、孕妇像)
播放图片比较原始女性雕像和红山文化女神头像(比较写实性图像和夸张处理的图
翔宇教育集团宝应中学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
主备人:杨爱元
像)
夸张处理的图像
威伦道夫维纳斯
精神(生殖崇拜)
反映先民的思想意识,祈求丰产、丰收
3、陶与瓷器的欣赏(课件展示作品)
问:“china”包含的释义
(学生答:中国和瓷器)
引导学生联想陶与瓷的关系
问:彩陶是瓷吗?陶与瓷是一个概念吗?
(学生答:回答是否定的。进行陶与瓷图片辨别分析讨论陶与瓷的异同点)引出陶与瓷的异同:共同点:2点
不同点:6点(重点阐述陶是瓷的发展基础,瓷器是中国独创。反证彩陶在中国原始美术作品的典型地位,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四、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学生们的认识,并指出
1、原始人所制造的美术品都是源于他们生存的需要,有着很强的功能性。除了装饰器物的纹饰之外,没有专门为欣赏而创作的美术作品。
2、这些美术作品体现了原始人生存的各方面的观念,所以也是我们了解他们生存方式的一个重要途径。甚至有一些物品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它们可以将人类的历史推向更遥远的时代。就像我们在前面谈到的,人们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之下,可以用美术品去传达和记录信息。
我们现代的很多审美观念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接着教师建议同学们对作品的视觉形式与观念之间进行更深入地分析。可以完成“活动建议一”。五:课堂小结:
人类的文明是无数代人辛勤积累的结果,而原始美术就是我们现代美术的源头,原始人所创造的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凝聚了原始人的生存智慧以及他们的辛勤劳动。这些美术作品向我们揭示了原始人的生存秘密。通过这些原始美术作品的欣赏我们应当理解了美术这一艺术形式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
六、课外拓展:
收集一些西方国家原始美术作品,思考:原始美术起源于劳动,还是起源于巫术?
第二课时
1、导入: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基础。
2、教师提问:原始时代就相当于人类的婴儿或者童年时期,人类在自然中非常弱
翔宇教育集团宝应中学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
主备人:杨爱元
小,除了不断与自然抗争之外(如劳动、以集体的形式与自然搏斗、希望种族繁衍之外),原始人还有没有其它方式来获得生存下去的力量。
3、学生阅读:要求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阅读教材第18页“巫术”并思考。
⊙注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小时候我们会害怕黑夜和打雷等自然现象?原始人会不会有这种感受?当你童年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会不会觉得其中隐藏着我们不知道的东西。或者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会不会幻想有一些神秘的东西来帮助你?
问:你认为最早的龙有什么用途?你小时候孤独处于雷电交加的黑夜会有什么想法?
(学生回答:很害怕,想要有神奇的力量来帮帮。通过语言设情景让学生感受处于人类童年时期原始人的想法,引导图腾产生的必然性)图片:龙山文化玉龙
现代龙造型
贵州新中国龙化石 问:龙是否真的存在?
(不需做答的思考题,通过龙化石头上角与神话龙的吻合提出一个悬念,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2.原始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情感表达
4、在学生理解“巫术”这一概念之后,教师介绍欧洲的岩洞壁画和威伦道夫的维纳斯雕像,并且让学生观察教材中史前欧洲的地图,在上一节课学习的基础上分小组完成思考与交流。
⊙注意: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岩洞壁画与维纳斯雕像所分布的位置以及当时的冰川的位置,推测当时原始人的生活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大胆想象这些作品与原始人的生活之间的关系。
5、引导学生阅读并讨论“巨石阵”的有关资料,进一步讨论“原始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主题。(即既有巫术的理解,但也初步掌握了一些自然规律)。
6、完成活动建议二:教师可以采取分组辩论的方法,请同学们各自准备材料,分别支持“艺术起源于巫术”这一论点或反对这一论点。
7、教师总结:原始人所创作的美术品,有些源于劳动和生活的积累,有一些源于对祈求生存的愿望,与巫术有关系。马家窑舞蹈彩陶盆
问: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看到跳舞的人物、水面等;想到多种场景及情感感受。告诉学生所看到的、想到的就是作品艺术语言。——在这里,老师应坚持不否定任何学生的想法,引导开拓学生想象思维。)
8、实践体验(精神和情感通过表面形式特征这个载体来表达的体验)a、教师示范:陶艺上的心灵地图(一位中学生内心独白)4分钟 短文展示
(教师现场展示;学生直观感受语言情感转化为作品)
翔宇教育集团宝应中学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
主备人:杨爱元
b、学生体验:8分钟 三幅花卉
一幅线图片
(以抽象线与具象花朵自由组合;学生分组讨论,派出代表阐述感受。运用所学知识创作贴近学生心态作品,激发学生在以后学习生活中创造能调节心理的作品。)
9、教师总结:
(鼓励学生富有创意的想法,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美术作品的情感护理作用。)10:学生作品欣赏讨论评价:
各学习小组分别阐述创作意图和表现手法运用(同学评价,教师肯定)
11、教师小结:
大家可以注意到本课图片中所出现的形象从总体来看都是比较质朴、粗犷的,它们表明原始社会的人们已经知道可以通过一定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愿望与一定的观念。原始人的生活状况决定了在他们生活用品和其他物品上出现的形象往往都是他们觉得比较重要的因素,比如神灵(祈求生存、繁衍、生产等等)、图腾(部落或者族群的标志,集合集体的力量)、动植物或者一些自然现象(1、万物有灵;
2、与原始人生活密切)、女性(生育能力与部落繁衍有关)。这些因素决定着原始人的生存,所以他们主要就是表现上述形象。从作品上来看,随着人类的发展与进化,原始人已经逐步具备了一定的写实能力和对形象概括和组合的能力,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区别对待装饰和巫术的需要。特别是在器物表面的装饰方面,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原始人已经比较熟练的掌握了一定的形式美的法则,比如说运用对称、均衡等法则来创造一些图案。尤其是圆形等几何图形在原始美术作品上的使用。
翔宇教育集团宝应中学
第三篇:第二单元 辉煌的美术历程- 新的实验
第二单元
辉煌的美术历程
——第7课
新的实验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新的实验》.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板书等四个方面来阐述说明我的教学构思和设计.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这一课时是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第七课《新的实验》。
本单元以时间为线索,从宗教、或从不同审美视角,来说明世界美术的发展历程。由于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的实验性艺术涉及的科技、社会、历史、宗教和思想等各方面因素的知识较多,本课教学切入点也将立足于艺术本身,努力做到内容简练、要点明确。要求学生初步了解现代主义艺术有别于传统艺术的实验性、反叛性特点,及其因此呈现出来的丰富的艺术形式、手法、材料等,并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创新的快乐。
教材地位和作用:《新的实验》是这二单元的最后一课,这一课的教学内容关键在于有别于传统艺术的实验性、反叛性特点,及其因此呈现出来的丰富的艺术形式、手法、手段、材料、媒介等,在美术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教材特别将其作为单独一课介绍,较好地突出了它的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世界现当代艺术的丰富内容;了解世界多元文化。
2、教学目标:了解20世纪50年代以来艺术发展的新动向,特别是艺术家在对艺术的看法、艺术作品的创作方法、材料、技巧等方面的变化。
3、教学重难点:
1、现代艺术实验的探索角度与方法;——创新
2、现代艺术实验的价值;——创新精神
二、说教法
说教法主要是说出本节课所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及其理论依据。
1、启发式、问题法、对比法、实验法等。
2、体现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本学科的特点,着眼于世界美术发展历程,让学生从自己视角联系文化的情境、从文化的多样性角度去认识理解二十世纪实验性美术作品的意义、形式和风格,认识到这一时代的艺术家们的思想创举。针对高中生具有较好的思维品质与辨析能力,在欣赏的同时必须渗透鉴赏,并引导学生从某一个角度去思维、去创新。为此从视觉创新入手,以“打散重构”为突破口,可望达到本节课的教学要求。
例如:从现代高中生感兴趣的漫画中得到启示,进而以此加深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了解,尊重和理解现代艺术。
再例如:为了在课堂中展示了二十世纪实验性艺术的魅力。在课堂上展示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的作品,拓宽学生的艺术眼界,并让学生分组用有限的材料完成一个作品,表达想法,激发思维。)
三、说学法
说学法主要是说出本节课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培养哪些能力,如何调动不同层次学生 的学习的积极性。
高一年级学生,学生知识面广,获取新事物,新信息能力强,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推理,判断能力。课上利用多媒体进行欣赏,讨论,练习,总结,落实本课重点—转变学生的欣赏观念,对现代实验艺术的“求新”深刻理解,并树立理性的态度对待现代实验艺术。
本课教给学生一种“逆向的”、“反传统的”思考方式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从美术鉴赏与现代视觉设计进行横向联系,促使学生在大“艺术观”的基础上,进行对现代设计艺术的理解、学习;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考虑,帮助学生学会用发散性思维解决问题。同时也是利用高中生“反叛”的心理和“反传统”的精神,来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说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主要是说出本节课的教学思路、课堂结构、设计的理论依据等内容。
教学思路:在这个多元的时代里,艺术是一个不断扩张的概念,它与生活的界限正在不断的模糊。对于这些作品,我们既要认识到它们的创新之处,同时也要保留我们评价的权利。课堂结构:导入——授课——总结
这样安排课堂结构的理论依据:为了不因为在评判试验性艺术和传统艺术的强烈反差下引起学生对这一时期的作品产生质疑与反感,用“赏析”做为转折,正确的引导学生客观的体会、理解和思考二十世纪实验性艺术作品的内涵。
五、教学过程:
课时:1课时
1、导入:初识现代实验艺术,简单理解其意义 多媒体展示作品:中国草书、波洛克行动绘画
①老师提问:提问通过画面对比,想想传统的艺术观念是怎样形成的?(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回答)老师总结
②老师投影仪展示作品:展示一些现代美术作品,请同学们欣赏,问同学们能否接受?为什么接受?或为什么不接受?(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回答)
③老师提问:这些我们觉得不能接受的作品有没有独特价值?(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总结
④老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50-52页,并将内容填写纸上。(老师引导)⑤老师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六、老师总结,对一些观念进行具体分析。
七、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直接展出,并采用了文字与图片相配合的方式,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加强了学生对作品的记忆。
结束语:本节课的说课内容到此结束,请评委老师指正,谢谢!
第四篇:第二单元 辉煌的美术历程- 礼仪与教化
第二单元
辉煌的美术历程
——第2课
礼仪与教化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辉煌的美术历程第2课《礼仪与教化》。主要从教学目的、教学过程、教材分析、教学基本思路、、教学材料分析五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并感知人类早期文明的杰出代表——古埃及美术多方面的辉煌成就,认识它的价值和意义。
2、初步了解美术的起源和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能用所学的知识鉴赏古埃及的美术。
3、能了解古埃及美术的原始作用,深刻理解早期美术的服务对象以及发展到现在的功用。
教学重点为了解古埃及美术与古埃及人的信仰与观念,以及其服务对象及作用,了解沿用千年的风格程式。教学难点为埃及流传千年的风格程式需要在审美方式上树立正确的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采用的教学手段为资料图片展示,相关资料影像播放,师生讨论分析。
二、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导入部分
采用孩子们耳熟能详的斯芬克司的神话故事入手,由故事中的谜语作为开场导入,一步步深入设问,引出狮神人面像,从而进一步引出课题古埃及美术。
a、谜语: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谜底是人,简单解释)b、提问:这个谜语的来源?请简单介绍 狮身人面的斯芬克斯的神话故事。
c、进一步提问:世界上最著名的狮身人面像现在那里?距今多少年?(埃及,距今4500年)引出课题——古埃及美术(板书课题)第二部分:授课分为四部分(1)提问思考
a、法老修建狮身人面像的目的?为什么要把法老的身体做成狮子的形象?
古埃及法老为了制造人们对统治者的崇拜而建立起来的巨大的人工纪念碑。面部按照法老哈佛拉的形象雕刻,身体雕刻成狮子。古埃及人认为狮子是力量的象征,统治者们喜欢用狮子来比喻自己。雕像实际上是法老力量的象征,是统治者为了制造人们对他的崇拜的产物。如同商朝的鼎一样,是权利和礼仪的象征。b、狮身人面像旁边的建筑是什么?
吉萨三大金字塔,其中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哈佛拉就是胡夫的儿子。c、金字塔的原始作用?——法老的陵墓
讨论:金字塔从外表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请同学朗读游记
金字塔非常突兀地屹立在开罗西南的高地上,没有任何铺垫和过渡。关于金字塔的图片和报道,我已经看到过很多,按说是不陌生的,但目光接触的一刹那,还是不由自主地被震撼和俘获,心生惊悚(sŏng),与生俱来的渺小感就充斥全身。
金字塔除了作为陵墓,法老还出于一种什么样的目的把它修建的如此高大?(对于人的精神有一种震慑作用,对于当时神化法老本身以及更好的从精神上统治臣民有很大的作用。)
金字塔作为法老的陵墓,外部宏伟壮观,内部也被精心的装饰有许多壁画。(引出下一部分内容——埃及壁画)(2)壁画影像播放,壁画图片展示
壁画记录了法老或贵族的丰功伟绩和日常生活,空白部分用文字填满,当时只有贵族才能够有权利习字。a、讨论总结古埃及壁画中人物各个部位的角度变化,讨论原因。
头部侧面,眼睛正面,肩部正面,腿部侧面,古埃及人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清晰完整的包括在一个图形里。b、埃及绘画即定程式总结,影像播放 埃及的壁画非常装饰,但是雕塑非常写实。(引出雕塑的内容)(3)结合欣赏雕塑《拉荷特普及其妻诺夫尔特公主像》 展示欣赏图坦卡蒙王陵出土的法老黄金面具。
(4)对比《涅菲尔蒂王后像》和《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 西方美术史家认为雕塑史上的两件最美的女子雕像 讨论思考:喜欢哪一个?说出理由
最后进行总结,古埃及美术的原始作用:为法老和他的统治服务,体现了君主化的神权。同时播放片段影像动态总结。
三、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了解在美术史上“礼仪与教化”这一要求的出现对美术创作的影响;了解围绕这一主题在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以及印第安文明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美术风格以及这些作品产生的具体社会背景。学习活动分析:
本课共安排了三个活动,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以及思考与交流灵活的安排。这三个活动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特别要让他们理解这种要求并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俗话说:“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也就是说,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出现了国家和不同的阶级之后,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规定了一系列的道德和法律来维护自己的统治。这些要求也必然反映在美术创作中,因为美术作品中所出现的直观的视觉形象很适合宣扬这些思想,甚至它比抽象的文字更生动,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所以中国人提出了美术作品要“成教化,助人伦”这一观点。
第一个活动主要是从历史演变的角度,让学生了解社会政治与文化观念的变化对青铜器的影响,让学生打破原有的比较粗略的观察美术品的方法,学会较为细致的分析作品的变化。这个活动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表面上看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实际上如果很好的结合教材并加以适当引导的话,他们也可以很好地完成。关键是教师在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将观察与分析科学化、系统化,并且与教材中所列举的同时代的作品进行比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建议这个活动采用“比较鉴赏法”与表格的形式,将观察内容一一地加以列举并比较,并运用教材所介绍的知识对比较的结果进行分析。表格内容可以先由学生讨论,教师加以总结。其内容大致可以包括: 观察内容: 器物名称:时代:器形:四足的形状:花纹:铭文: 社会观念:
第二个活动主要是通过对作品的比较,让学生明确“礼仪与教化”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是一个很具体的社会要求,它渗透在不同社会阶层、不同人群的生活中。比如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是为了规劝女性要遵守女性应有的道德,而南北朝时期的孝子棺线刻所宣扬的“孝子故事”是强调对父母乃至祖先的恭敬,这在当时已经被社会大多数人所接纳等等。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这个活动的时候,可以结合教材所讲的内容,让学生按照活动建议逐一分析。
第三个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在理解“风格”这一概念的基础上,学会对特定的风格进行归纳总结。同时,也使学生对古埃及时期的独特艺术风格能够有所了解。这个活动建议用表格的形式完成,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结合教材内容对观察的结果加以分析。
观察内容 形体 空间关系 轮廓 色彩 风格 总结
《美杜姆群鹅图》 比较写实,正侧面 无透视、平面化处理 用线条勾勒平涂,用纯色 较细腻(结合教材内容)
四、教学基本思路:本课的教学主要是围绕着“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而展开的。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当文字、国家以及阶级差别出现之后,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就必然会运用一定的道德与法律来约束人民。而美术作品是宣扬这种思想的重要手段。接下来分析中国商朝到魏晋时期社会政治、道德观念对美术创作的影响以及世界其它地区如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印第安文明的情况。
五、教学材料分析: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1、当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出现了成熟的文字和统一的国家之后,围绕“礼仪与教化”这一主题,美术创作所发生的变化。
2、中国商朝到魏晋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种类和美术作品,以及这些作品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3、两河流域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4、古埃及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5、古印度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6、美洲印第安文明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之后,美术作品的功能、形式和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与国家以及阶级的出现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个阶段,美术开始成为统治者服务,成为权力的象征或宣扬特定的法律与道德观念的一种形式。教材围绕着这一主题,分析了这些观念与美术创作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了中国与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在中国美术在这一时期的发展方面,教材中分析了从中国商朝直至魏晋时期美术现象。在商代,最典型的美术作品就是青铜器。当时的青铜器不是普通的生活器皿,而是权力的象征,从纹饰上来看有着一定的威慑力。并且根据贵族的等级,还确定了青铜器拥有的数量和形式。这显然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道德要求,目的是维护统治者的权力。而这一要求随着统治阶级权力的分散而逐步消失,所以我们看到在春秋、战国时期,在纹饰和器物的造型方面不再显得恐怖,而是华丽和繁琐。而到了秦代,最有代表性的秦始皇兵马俑就是为帝王守灵的雕塑,它体现的就是权力和威严。[教案]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了解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出现的美术现象。
3、了解在这一背景之下古埃及、巴比伦以及古印度、印第安文明中出现的美术现象。■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在这一时期的美术创作是如何实现这一要求的? ■教具与学具
1、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2、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 附:作业纸设计
时代或地区 典型的美术品 形式特征 所体现的观念 如何为统治者服务 为什么选择这种形式 导致变化的原因 中国商代 青铜器 纹饰、器形 权力的象征,用威严、恐怖的形象起到震慑的作用。
1、区分社会等级。
2、用于贵族阶层的生活和祭祀。青铜是当时最贵重、最耐用的物质材料。权力分散,衰落。
秦代 雕塑 写实性较强、整体排山倒海,排列有序 权力的象征,用威严的形象起到震慑作用。守卫陵墓 用写实性的雕塑取代真人陪葬这一古老的习俗,给人一种真实感。秦代的灭亡。
汉代 雕塑 循石造像 宣扬保家卫国、效忠皇帝的思想,儒家思想中的忠。通过对霍去病功绩的表彰来树立榜样,间接的要求人们为统治者服务。利用石头的动态塑造形象。
画像石 在石头上雕刻形象 对祖先的恭敬,儒家思想中的孝。维护社会的稳定 石棺刻画 在石棺上雕刻形象 对父母的孝心,儒家思想中的孝。维护社会的稳定 魏晋时期 绘画 线描(高古游丝描)儒家思想中对女性的道德要求。维护社会的稳定
古巴比伦 石柱 上部为浮雕,下部为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神化统治者,维护权力。质地坚硬,可以长期保存。古埃及 建筑 金字塔 埃及人对生与死的看法 神化统治者,维护权力。具有威慑力,显示法老的权力。雕塑 狮身人面像 绘画 墓室中的壁画 古印度
印第安文明
第五篇:美术鉴赏《原始人的创造》教案
美术鉴赏《原始人的创造》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美术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2、了解中国与西方原始艺术的多种形式。
3、探讨原始艺术与原始人观念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这些美术作品对原始人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2、引导学生动手训练标志设计。
教具与学具
1、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2、学具:笔记本、笔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陶器
1、展示图片导入教学:不使用文字的情况下,人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传递和记录信息?同学们可以分小组来讨论。教师要启发学生多想象一些方法。
2、教师总结:在没有文字的时代,人们可以运用肢体语言、声音和一些形象来传递或者记录信息。掌握规律变成美的形式后来都演变成了一些艺术形式。
3、学生思考并回答。比如说:
1、装饰饰纹。
2、造型特点对生活的启示。根据代表文化解释。(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连系在现代生活的观念上所提出的一些看法)。的造型和功能符合我们的生活要求,那原始人会不会?(尖底瓶、白陶规)
二、玉器(不同文化特点)与现代玉器比较展示图片(良渚文化墓地现场)。
在我们现代社会中,我们分成不同的国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旗。那原始社会有没有国家?如果没有国家,原始人按照什么关系生活在一起。他们有没有自己的标志?(图腾,玉琮)
你认为中国的“龙”这种图形最早有什么作用?(图腾)
(1)|什么是原始图腾?什么是标志?怎表现?
三、(1)岩画传达什么?展示图片。
四、雕像展示图片:
你认为女性在原始时代的地位重要吗?为什么?(种族繁衍,红山文化女神像、孕妇像)
你认为原始时代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怎样的?
五、、原始建筑:掌握什么技术?有什么想法?
教师总结:教师总结学生们的认识,并指出
1、原始人所制造的美术品都是源于他们生存的需要,有着很强的功能性。除了装饰器物的纹饰之外,没有专门为欣赏而创作的美术作品。
2、这些美术作品体现了原始人生存的各方面的观念,所以也是我们了解他们生存方式的一个重要途径。甚至有一些物品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它们可以将人类的历史推向更遥远的时代。视觉形式与观念之间进行更深入地分析。可以完成“活动建议一”。
六、布置作业: 对活动以及课程进行总结。
七、安全教育。板书设计:
一、陶器。
二、玉器
三、岩画。
四、雕像。
五、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