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上信息技术教案资料(合集5篇)

时间:2019-05-12 16:55: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5上信息技术教案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5上信息技术教案资料》。

第一篇:5上信息技术教案资料

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1、信息交流方式

教学目标:

1、了解交流方式的变化,知道常见的交流方式及其特点

2、知道常用的网络交流方式,通过在线交流,感受网络交流的快捷 重点:知道常见的交流方式及其特点 难点:概括交流方式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每天都会有新的事物产生。你关注过这些吗?你了解古人是怎么传递信息的吗?从古自今,信息传递方式有了千变万化,对我们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影响,让我们一起走进信息世界,去了解信息交流方式的改变是怎样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1、观看3段视频,思考以下三个问题。(1)视频中都有哪些信息交流方式?

(2)日常生活中你用到过哪些信息交流方式?(3)你都是用它们来干什么?

二、探究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

1、观看《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了解古人传递信息方式

预设:“烽火”来传递信息,“长跑”传递信息,“漂流瓶”来传递信息

2、其他途径传递信息的方式,通过什么方式知道的? 预设:“信使、孔明灯”从书上看到的。

“响箭”传递,我从网上查到的。“信鸽”,听家人说“飞鸽传书”的故事。

三、走进现代信息时代

导语:通过大家的努力,搜集到了这么多关于古人传递信息的资料,我相信还会有一些方式是我们没有发现的,希望以后大家留心这方面的信息。接着让我们走进现代信息时代。

1、从阅读材料中你了解到现代哪些信息传递的方式? 预设:信件、报刊

师:这些都是依靠于火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的邮政系统。电报、电话、网络

2、除了阅读材料中讲到的这些,你还知道现代那些传递信息的方式? 预设:短信、广播、电视。

3、网络提供的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哪些呢? 预设:QQ,聊天室,博客,校内网,微博,论坛等等

4、对比三种交流方式的优缺点,表格记录

三、做一个文明小网民

思考:如何做个有自我保护意识的文明网民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交流,然后回答问题。

四、练习作业

把交流方式的表格上传到学习的平台中

五、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由于教材编排未考虑到零起点的情况,而在教学过程,班级中存在大量零起点的情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添加了不少的讲授内容,解决掉学生零起点的问题。

由于学生对网络信息交流的掌握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学生实践的时候采用分组活动,将基础好的学生分配到每个小组中去,实现互帮互学,基本解决了学生差异的问题。关于引导学生做一个文明的网民,是一个重点,同时更是一个难点。如果采用简单的教条式教学,生搬硬套地灌输,效果不会很好。在课堂教学中考虑以具体现象由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逐步形成统一的观点,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这样既使学生实践了网络交流的基本操作,又引导学生形成了对网络的正确认识,做到了两全其美。

由于本课添加了部分教材中没有的内容,在最后部分又采用了学生讨论的形式,因此教学的时间和节奏上就比较难以把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适当的取舍,否则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

2、邮件传祝福

教学目标:

1、通过邮件的收发,知道电子邮箱地址的组成,了解收信人、发信人、主题等要素。

2、掌握Web方式写信、收信的一般方法,感受网络通讯的便捷。

3、通过防范和拒收陌生、垃圾邮件,提高网络安全的意识。重点:发送电子邮件

难点:理解电子邮箱地址的组成 教学流程:

一、图片导入

电子邮件自1969年诞生以来,已经成为因特网非常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在因特网上收发邮件,既经济又方便快捷。在过几天,中秋节到了,大家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传递祝福给你的家人、朋友。

二、了解电子邮件的组成

1、电子邮箱地址

电子邮箱地址包括用户名和邮件服务器域名,中间用@连接 如:jilingdou@zje.org

2、写出自己的电子邮箱,向同桌介绍格式

三、介绍电子邮件发送流程(以QQ邮箱为例)

1、登陆自己的电子邮箱

2、单击“写信”

3、单击“发送”

4、对比电子邮件和书信 都有:收件人地址、主题、正文

5、指名上台演示邮件发送

6、教师小结。(课件演示)登陆方法

三、查收电子邮件

1、撰写中秋祝福词

2、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祝福词

3、查收自己的邮件(1)登陆电子邮箱

(2)单击邮件“主题”查看内容

五、邮箱安全有保障

电子邮件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所以我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邮箱。

1、不要把自己的电子邮件地址到处公布,这样容易引来一些垃圾邮件和病毒的攻击。

2、对于一些不明来历的信件,我们尽量不打开。以免电脑感染病毒。

3、在电脑教室,亲戚朋友家等公共场所用完邮箱后应该及时退出,以防止别人盗用你的邮箱。(大家看看自己的邮箱,在哪儿退出呢?)

五、拓展延伸

1、简单介绍世界第一封电子邮件

2、了解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

六、课堂小结谈收获;谈谈你在这节课都有什么收获,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

3、网络快递员;教学目标:;

1、理解电子邮件中附件的概念,知道有回形针标志的;

2、进一步熟练掌握接受与发送带附件的电子邮件的技;

3、通过邮件的收发,感受网络为交流带来的便捷;重点:接受与发送带附件的电子邮件;难点:理解附件的概念;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师:上节课同学们都会收发邮件了吗?

六、课堂小结谈收获

谈谈你在这节课都有什么收获,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方法?

3、网络快递员

教学目标:

1、理解电子邮件中附件的概念,知道有回形针标志的邮件是带有附件的

2、进一步熟练掌握接受与发送带附件的电子邮件的技巧,熟悉电子邮件的相关礼仪。

3、通过邮件的收发,感受网络为交流带来的便捷。重点:接受与发送带附件的电子邮件 难点:理解附件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同学们都会收发邮件了吗?师:老师这有个文件,能不能通过邮件发送给你们,怎么办呢?引出“附件”

二、传授新知

导语:请同学们自己看书,找找看怎么增加附件,一会我会请一个小老师来帮我。生试着在发邮件页面找到附件,尝试增加附件。

1、点名学生上教师机演示。

2、布置任务(1)在资料里找一张图片,发送给同桌。(2)查看完成情况

小结:如果我们要发送附件数量多,一个一个加很麻烦,应该要先打包压缩后,再发送。

3、检查邮件

(1)如果附件里收到格式是EXE的文件,大家要小心,很可能是病毒,不要打开看。

(2)QQ邮箱使用小技巧定时发送邮件、邮件回执

三、作业

回家先去问问父母的生日,邮箱,发送定时祝福邮件给他们,给他们一个惊喜。

4、采集生活点滴

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多媒体采集设备,了解它们的功能

2、通过录制并保存声音文件、获取数码相机中的照片,初步掌握声音和图片素材的采集方法,感受数字化信息存储的优势。

3、通过对多媒体素材文件的整理,巩固文件整理能力,强化分类整理意识 重点:声音的采集方法 难点:采集合适的多媒体素材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校园里的生活是美好的,绿色的草坪、可爱的伙伴、愉快的游戏……能不能把它们记录下来,保存到电脑中呢?需要用到什么工具?

二、认识采集工具

(1)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实物或利用屏幕播放该输入设备的多种样式图片,并指出这种工具能帮我们获取怎样的信息。

(2)认识拓展:你还知道哪些采集工具?

(3)认识小结:这些工具都能帮我们获取生活中的声音、图像、影像,并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在电脑中。

三、应用采集工具

(1)录制一首歌曲要用到什么采集工具?仅仅把话筒放在电脑边上就能录制了吗?

(2)教师或请学生示范“话筒连接主机音频输入处,启动录音机程序”(3)若有条件,可以小组为单位用数码相机拍摄电脑室内学习环境,并由教师或学生示范输出数码照片的方法

(4)提问并屏幕演示:你知道摄像机里的影像是怎样输入到电脑中的吗?(强调设备连接和软件辅助)(5)小结:要使采集工具中的信息保存到电脑中,一般需要用什么来帮忙?

四、资料整理。

(1)提问:获取的信息多了,存放在一个地方就会显得较为杂乱,有没有好的管理方法?

(2)让学生用建文件夹的方法来分类存放采集的资料文件

5、浏览数码图库

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的图片浏览软件,掌握用ACDSee查看图片的基本方法,体验图片浏览软件查看图片的便捷

2、通过用ACDSee管理图片文件,掌握在ACDSee中重命名文件的两种方法,进一步强化分类整理文件的意识

重点:掌握用ACDSee查看图片的方法 难点:批量重命名文件的操作方法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老师在你们“照片”文件夹中存放了最新拍摄的校园风景照片,想不想看看?

二、浏览照片

(1)学生尝试寻找并用各种方法浏览新的照片

指出:这样一张张地浏览照片,不是很方便,有没有快捷的方法呢?(2)介绍ACDSee软件界面(3)学生尝试用ACDSee浏览照片

(4)问:怎样才能将照片的缩略图放大呢? 鼓励学生看书自学、同桌合作尝试解决。

三、整理照片

(1)提出问题:文件夹中的照片多了,就会显得杂乱,有什么好方法呢?(建文件夹进行归类、用中文重命名照片文件。)(2)提出问题:你觉得我们的照片可以分成几类?应建几个文件夹? 并在ACDSee中作建文件夹的示范

(3)怎样把照片移到相应文件夹中呢?让学生进一步通过看书尝试自学解决 练习建议:

本课的练习可以先引导学生发现所有照片的文件名有什么问题?然后示范一个照片文件的重命名操作,最后让学生完成照片文件下所有文件的重命名。本课练习难度不大,但比较费时。

四、拓展延伸

介绍ACDSee的另类功能

1、为图像文件解压。

利用ACDSee将压缩图转化为“Uncompressed TIF”。在“File/Save as”中的“保存类型”选择“TIFF”,然后在“Options”中将“Compress”选为“None”。

2、更改文件日期

首先将系统日期调整到相应的值,选中欲更改日期的文件,然后单击“Tools/Change timestamps”,在对话框中选择“Current date&time”,点“OK”即可。ACDSee默认只显示图形文件

3、去掉图形中的黑点。

启动ACDSee,选中欲插入的图形文件,选取“Tools/Convert”命令,并设置转化为TIF文件,点击“Format Settings”设置相应的压缩格式为“CCITT Group3(或CCITT Group4)”,就把这个图像转为黑白。

4.、迅速查找图像文件

如果图像文件不具有标准的文件扩展名,ACDSee;

6、精彩图片剪辑;教学目标:;

1、掌握用主要工具栏按钮旋转图片的方法;

2、掌握用“修改”菜单剪裁图片的方法;

3、通过比较,知道图片尺寸大小与图片文件大小的区;重点:掌握旋转图片和剪裁图片的方法;难点:图片尺寸大小与图片文件大小概念的区别;教学过程:;1.提出问题;用数码相机拍摄景物时,有时常把其他不想要的景物

如果图像文件不具有标准的文件扩展名,ACDSee会认为它不是图像文件,这样在浏览窗口ACDSee不会显示该文件的预览图。我们可以设定让ACDSee通过访问每个文件的头部信息来确定它是否为图像文件。进入“设置”菜单,选取“Tools/Options/Files List”标签项的“Reading Image Information”项中的除了“Never”的所有选项。选择生效后,ACDSee每进入一个文件目录,都会扫描目录内的文件头部,提取图像格式和尺寸信息,这样对非标准后缀名的图像文件就可以浏览查看了。

6、精彩图片剪辑

教学目标:

1、掌握用主要工具栏按钮旋转图片的方法

2、掌握用“修改”菜单剪裁图片的方法

3、通过比较,知道图片尺寸大小与图片文件大小的区别 重点:掌握旋转图片和剪裁图片的方法 难点:图片尺寸大小与图片文件大小概念的区别 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

用数码相机拍摄景物时,有时常把其他不想要的景物也拍摄进去了,有没有好的补救方法呢?(修剪。)

这一点,ACDSee能帮助我们轻松解决。2.照片修剪。

(1)出示照片,引导学生分析照片:你觉得哪些地方需要剪裁掉。(2)教师或学生示范剪裁过程,指出:选定的部分保留下来,没有选定的部分就被剪裁掉了。并强调:只有最后按“保存”钮才能将效果保留下来。

(3)学生尝试。

(4)“如果操作失误了怎么办呢?”引导知识迁移,用好ACDSee中的“撤消”功能。

(5)出示照片,提出问题:有时照片拍得太暗了,用ACDSee能不能解决呢?让学生利用工具栏上的工具试试,也可以看书自学。

(6)用“有时候要处理的照片很多,如果每幅照片都要这样调整就会显得效率很低,有没有快捷一点的方法呢?”来引出“教你一招”的内容。

(7)“工具栏其他按钮有什么作用呢?想不想试试?”让学生尝试工具栏上的其他图像修改工具。

3.上传照片。

要求学生上传各自修改的照片到网络学习的平台中,互相评价,研究怎样修改效果最好。

4.学习小结。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你对ACDSee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你最欣赏ACDSee的什么功能?

7、轻松调节图片

教学目标:

1、了解ACDSee“编辑”任务工具栏中各类工具的功能

2、掌握调节图片的亮度和色彩、调整图片大小的方法

3、在用各种色彩调节工具完善图片的过程中,感受图像处理软件的强大功能,激发机一部学习图像处理技术的兴趣。

重点:调节图片的亮度,调整图片的大小 难点:根据需要恰当调节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几张亮度偏暗并且大小不合适的校园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思考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二、新授

1、首先复习一下前面学习的ACDsee,从而引出可以利用ACDsee来处理图片的明暗和大小。

2、调节图片亮度

(1)出示比较暗的图片:有时候照片拍的太暗了,我们用ACDsee怎么解决呢?让学生利用工具栏上的工具试试,也可以看书自学。

(2)让成功完成的学生示范操作(教师根据情况适当补充)(3)让同学自己尝试多种调节图片亮度的途径。

3、调整图片大小

师:大家刚才是不是也注意到我们播放的那组照片中大小不一,看起来不够整齐。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怎样调整图片大小。

(1)首先打开一个图片。

(2)在编辑任务工具栏中选择“调整大小”,打开编辑窗口,通过改变图片宽度和高度百分比的方式调整图片大小。

(3)保存图片。(4)让同学利用“估计新的文件大小”功能估计文件大小。(5)让学生尝试改变不同的参数值来调整图片大小。

4、同学们还可以再尝试利用ACDsee编辑任务工具栏中的其他调节工具,仔细观察图片的变化。

三、小结

软件的使用都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同学们要大胆实践,多多尝试,才能更好的使用软件。

8、聆听数字音乐

教学目标:

1、认识“作曲大师”软件界面的组成,掌握“作曲大师”打开文件的方法,学会在“作曲大师”中控制音乐播放的方法。

2、通过调入并播放MIDI乐曲,掌握“创作大师”调入MIDI乐曲的方法,感受数字音乐的神奇魅力,激发创作乐曲的欲望。

重点:用“作曲大师”播放乐曲 难点:了解MIDI文件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平时上网都做些什么啊? 预设:打游戏、听音乐、查资料……

是啊,网上有那么多好听的歌曲,大家有没有想过,自己也来创作一首好听的歌曲呢?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它叫“作曲大师”

二、认识作曲大师

1、打开作曲大师

2、说说看,作曲大师和我们前面用过的WORD、ACDSee有什么异同? 可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法,通过“作曲大师”软件和学生已熟悉的软件(如:word、ACDSee等)界面比较,先让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再在课堂上交流归纳,从而了解“作曲大师”软件界面,也可采用传统的讲演法,教师边演示边讲解“作曲大师”的界面

3、教师总结介绍“作曲大师”界面。

三、试听美妙乐曲

1、我们简单地认识了“作曲大师”,那么想不想听听用他来作的歌曲啊?

2、“作曲大师”软件本身就带了一些他人创作的乐曲,我们先一起来听一听。

3、教师演示

单击“开心创作”—调入旧曲—调入范例(如外婆的澎湖湾)—试听乐曲

4、自己动手打开你喜欢的乐曲来听听

课采用教师演示打开“开心创作”菜单栏中“调入旧曲”的方式,调入范例作品《粉刷匠》,师生共同欣赏乐曲,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通过“试一试”,让学生打开范例作品欣赏。从而学会利用“作品大师”来欣赏乐曲。

教师引导学生打开“开心创作”菜单,发现最近打开过的乐曲会出现在“最近曲

目”栏目中,点名通过打开“最近曲目”中的乐曲也能欣赏乐曲。小结:因特网上有丰富的音乐资源,利用“作曲大师”就能欣赏来自远方的MIDI音乐。

9、MIDI乐曲变化多

教学目标:

1、了解“作曲大师”工程文件MJP格式

2、通过输入《粉刷匠》乐曲,掌握在“作曲大师”中输入乐曲的方法

3、掌握在“作曲大师”概念演奏乐曲、乐曲音色进行演奏的方法,能选择合适的乐器和音色演奏,感受电子乐曲的特点。

重点:音符的输入 难点:音符的输入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

播放用不同乐器演奏的乐曲,让小朋友猜猜这是什么乐器?我们的“作曲大师”也可以根据不同的乐谱演奏出美妙的音乐呢,还能通过选用多种乐器演奏出不通过的效果呢!

二、输入乐曲

导语:老师很喜欢一首曲子,想把它推荐给大家欣赏,可惜在网上找不到这首曲子,不过老师记得这曲子的谱,你们说怎么办呢?

1、输入乐曲

选择一首自己熟悉的乐曲(《粉刷匠》),在系统按钮;

2、教师演示;教师演示如何输入音符,需要时还可选择附点、增时线;

3、试一试;让学生输入范例作品《粉刷匠》,在做中学;

三、变换演奏;

1、作曲大师卡通人;卡通人:其实这么多乐器的声音都是我发出来的,我可;如何改变乐曲的音色,让乐曲的欣赏效果变得不同,;

2、教师演示;调入乐曲,在“随心设置”菜单中,单击“声部设置”

选择一首自己熟悉的乐曲(《粉刷匠》),在系统按钮中选择各个音符,然后在乐谱输入区中单击,就可以把音符“写”在“谱”上。

2、教师演示

教师演示如何输入音符,需要时还可选择附点、增时线、减时线等。

3、试一试

让学生输入范例作品《粉刷匠》,在做中学。

三、变换演奏

1、作曲大师卡通人

卡通人:其实这么多乐器的声音都是我发出来的,我可神奇啦!如何改变乐曲的音色,让乐曲的欣赏效果变得不同,2、教师演示

调入乐曲,在“随心设置”菜单中,单击“声部设置”,出现“设置与信息”对话框,选择乐器选择中的大钢琴演奏乐曲。在演示时,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3、试一试

进行尝试训练,并让学生观察“设置与信息”对话框,探索如何改变乐曲的速度和音量。亲自体会乐曲的变化多样,享受音乐的美妙。

四、保存乐曲

在“开心创作”中选保存文件功能即可进入保存画面,进行保存。

五、总结:师生共同小结本课内容。

10、创作MIDI乐曲

教学目标:

1、了解电子音乐创作的一般过程,学会设置乐曲的调性、节奏和音色

2、通过发布音乐、学会导出MIDI音乐

3、通过创作乐曲,感受多媒体作品创作的艰辛,进一步增强版权保护意识 重点:掌握乐曲创作的基本法 难点:根据需要设置乐曲的调性、节奏和音色 教学过程:

1、情境创设

播放学生范例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通过谈话引入:“作曲大师”不但能欣赏优美的乐曲,还能创作乐曲,刚才听到的乐曲就是小朋友自己利用“创作大师”创作的乐曲,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2、乐曲创作

乐曲创作分“构思乐曲”、“谱写音符”、“发布音乐”三部曲

要创作乐曲先要“构思乐曲”,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常听见的、熟悉的一些小调,或者一些熟悉的儿歌、利用这些熟悉的曲调自己动手来作曲。可以先在纸上写谱,然后教师对怎样选择调号进行指导,学生驶入音符进行尝试,进入“谱写音符”阶段,再让学生自己欣赏,感受播放的速度,感受不同乐器的声音魅力,教师对学生进行简单旋律的创作启蒙,培养学生信息的处理能力,MIDI是目前国际流行的音乐文件,也是互联网上最常用的音乐文件格式,引导学生把自创乐

曲转换成MIDI音乐;最后引导学生把自创乐曲作品上传到网络平台“发布音乐”,先按学习小组相互欣赏,交流评价作品,把典型的学生作品进行全班展示欣赏、评价交流。

11、制作电子相册

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的电子相册制作软件

2、认识“数码大慧寺”的操作界面,掌握在“数码大师”中添加图片、音乐、边框的方法。

3、通过制作电子相册,了解多媒体作品的一般过程,体验创作的成就感 重点:在“数码大师”中添加图片、音乐、边框的方法 难点:围绕主题选择合适的素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很多同学会想要是能把这些精美的图片制作成一本相册该多好?(首先播放一组春色美景图,然后再播放电子相册“春天.exe”)

二、示范操作

1. 今天我们就用一款软件来完成一个漂亮的电子相册

2、分组布置任务: 今天任务以游戏方式来进行,游戏规则:

1、以组为单位,分A,B,C,D四大组

2、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人数最多的组为第一名,其他名次按同样方法推算

注:本组同学通过组内帮助完成任务的也算入人头,但必须是自己动手操作完成,不能代替,相邻组之间互相监督)

3、相邻组互派代表检查完成情况,并汇报

3.(示范)运行PocoMaker软件及基本工具 的作用

4. 基础任务演示 ①插入内页(2张)②添加图片,并调整大小,预览页面效果 5.巡视学生操作,对容易出错的问题进行 强调 倒计时提示 6. 进阶任务演示

①设置图片或页面动画,预览效果 ②插入背景音乐 7. 巡视学生操作,强调注意事项(保存等)倒计时提示 8.演示修改封面封底,生成电子相册

三、学生作品展示

1.下面请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每组推选做得最好的)2.互评,教师适当点评

3.从4组中最后推选一名做得特别漂亮的

四、总结

电子相册制作步骤

12、电子相册礼包

教学目标:

1、知道可执行文件的扩展名为”.exe”

2、通过丰富电子相册内容,掌握在“数码大师”中给图片添加文字注释、设置特效的方法。

3、通过礼品包的制作,掌握导出多媒体作品的方法,体验与人分享成果的快乐

重点:丰富电子相册作品

难点:使用恰当的注释和特效凸显作品主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同学们,上一次课我们学习了怎么制作精美的电子相册,把静止的图片,变成了动态的图片,非常漂亮。

但是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呢?怎样对每个照片进行注释说明? 怎样把相册做成一个可以独立播放的文件呢?

二、添加文字注释

1.教师演示如何给图片添加文字注释,使电子相册更加生动、丰富。单击“素材区”中的【修改名字/注释/旁白】按钮就可以在打开的窗口中给图片添加注释。

特别要注意名字,注释,旁白分别显示区域,代表含义。

2.设置特效。电子相册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特效。为图片设置合适的特效,能让相册更精彩。

单击“素材区”中的【相片特效】按钮。单击应用到指定相片按钮,在打开的窗口中给图片设置合适的特效。

三、导出礼包

“本机相册”只能用“数码大师”打开和播放,如要让电子相册能脱离“数码大师”环境独立播放,需导出成“礼品包相册”。

1.在“导航区”中选择“礼品包相册”。

2.在“礼品包专项设置”中输入礼品包标题,并制定保存路径。3.单击【开始导出】按钮导出“礼品包相册”。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对数码大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了,能把相册做的更好看。添加文字注释和设置特效,使画面更绚丽,而导出礼包,使得我们播放更加方便。

13、收集资料方法多

教学目标:

1、了解获取资料的常见方法,知道各自的特点

2、通过设计调查、采访,获取资料并整理资料的过程,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资料获取方法,形成资料整理的意识

重点:了解资料收集的各种方法,并根据主题收集资料

难点:归纳体验实地观察、采访和查阅报纸杂志这两种资料收集方法的优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数码相机让胶卷成为了历史,手机短信让空中飘满了“小纸条”,电子商务让购物足不出户,物联网让万物皆有智慧……这些都是数字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说一说:现在我们有那些渠道获取知识、收集资料?

二、实地考察与采访获取资料

要获得最直接的资料,有时候,实地考察和采访是比较好的方法。设计问题调查:智能家电

在学校里同学间互相采访的活动,然后整理资料。

三、从书刊杂志中查找资料

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可以查找相关主题的资料。

找到相关主题的内容,可以摘录下来,也可以扫描、拍摄下来。

四、利用网络搜索资料

利用因特网收集资料是学生最喜爱的收集资料方法,很多资料不一定真实,要提醒学生注意甄别。

五、交流、评价:组织学生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讲解交流。

六、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收集资料的方法?收集资料时分别要注意什么?

14、网络讨论会

教学目标:

1、了解论坛的基本功能,知道网络讨论的整个过程

2、通过实施网络调查主题,掌握发布主题的方法,学;

3、在网络交流过程中,规范网络用语,养成文明交流;重点:论坛中发布主题参与讨论;难点:调查主题的创建;

15、编辑研究报告;教学目标:;

1、通过撰写研究报告,初步掌握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

2、通过素材资料的综合应用,合成一份简单的研究报;重点:撰写研究报告;难点:报告中数据的整理与综合应用;教学过程:;以校园环境

2、通过实施网络调查主题,掌握发布主题的方法,学会对调查数据结果的分析,体会网络调查的便捷与优势

3、在网络交流过程中,规范网络用语,养成文明交流的习惯 重点:论坛中发布主题参与讨论 难点:调查主题的创建 教学过程:

师:上节课同学们通过多种途径对智能手机进行了一系列的资料搜集。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2.一、发布讨论主题 1.2.(1)、(2)、提示:3.同学们将自己

1.2.15、编辑研究报告

教学目标:

1、通过撰写研究报告,初步掌握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

2、通过素材资料的综合应用,合成一份简单的研究报告,了解数据整理的方法,并能从数据中进行一定的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

重点:撰写研究报告

难点:报告中数据的整理与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以校园环境调查为例

一、引入:

师: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环境要我们每个人来爱护,我们可以写一份报告,让身边的人对环境更加重视,大家一齐来保护环境。

二、设计报告框架

1、初步构想 师:研究报告中可以先说校园环境调查的结果,然后分析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改进的方法。注意要条理清楚

2、确定框架

打开WORD,可列出大致的结构: 题目、大标题、小标题、具体内容 例: 校园环境调查报告

一、学校环境问题

二、寻找问题原因

三、我的对策

四、撰写报告

1、报告组成:一般由标题、正文、结尾、附件等几部分组成

2、内容撰写

在写具体内容时,要充分运用自己和小组收集的文字、数据和图片资料

3、使用小工具

灵活运用自选图形,如用“椭圆“工具可以给照片中的垃圾处加上红圈,以给人提示,说明存在的问题。

四、美化文档

为吸引读者,突出观点,还要对制作完成的报告进行修饰,如:标题用艺术字,文字变换着色,样式,图文搭配等。

五、总结

在整个校园环境问题研究中,带给你最大收获的是什么?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最有趣的又是什么?你还想研究校园中或校园外的哪些问题?

六、学生练习

建议开展一个有关智能家电发展情况的调查研究,并撰写一份研究报告

第二篇: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教案资料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一、教学目标: 具体要求: 1.知识方面:理解信息的含义及特征;理解信息技术及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了解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情况。

2.能力方面: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进行辩证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信息及信息技术的理论和实际。

三、教学难点:信息技术的发展中涉及到的有关概念及其具体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该课在多媒体教室上.五、教学方法:阅读法 讲授法 提问法讨论法 比喻法

六、教学安排: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在初中我们学了有关信息技术的知识从现在起我们要继续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请看(蓝底白字投影)(教师)从这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教育是多么的重要。世纪之交,千年更迭,人类进入了以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新的时代,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哪我们看一下今天所要讲的内容:

一、什么是信息?(点击主链接图中的相应超链接,则此片蓝底从上到下打开)

1、什么是信息? A、共享信息的人越多,信息的价值就越大

比如我有一个科技成果,它是以文字或语言的方式表示的,是一条信息,知道的人越多它的价值就越大。它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或经济效益。信息是一种资源。物质、能量和信息是共同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但信息与物质和能源不同的是物质和能源使用后减少,信息使用以后却不会减少,共享信息的人越多,信息的价值就越大,这就是信息的共享性。

B、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大家谁能举出一个信息不存在的例子(设问)。不论你说不说话,睡不睡觉,你都给别人一个信息。由于宇宙中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信息是事物运的状态和方式,因此,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C、信息也会过时

(提问)大家谁能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总结:信息的时效性要求及时获得和利用信息,这样才能体现信息的价值。

D、信息离不开载体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不是事物本身,因此,它不能独立存在,必须借助某种符号和物体才能表现出来,而且同一信息还可以借助不同的载体来表现。比如新闻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来表现。信息离开载体就不能存储和传递。掌握了信息的定义和特征,对信息进行观察、了解和利用这就是信息活动,它与我们的是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二、信息活动(板书)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存储--------------------信息传递(板书)(点击主链接图中的相应超链接,则此片蓝底以百叶窗形式打开)在此可以让一位同学上来指出计算机的各个部位。(检测一下学生的掌握情况)计算机从只能处理数值到能处理各种声音及影像信息,从孤立的到相互之间的网络联系,计算机向网络化和多媒体化方向发展。

3、计算机网络请看(点击主链接图中的相应超链接,则此片从无到有同时配解说)可通过作图加比喻法。讲述此内容

4、多媒体计算机向多媒体方向发展,那什么是多媒体呢?(点击主链接图中的相应超链接,则此片从无到有出现同时配解说)计算机的发展方向:(在信息革命处已提及,此处重提,强调一下)网络及多媒体化:以internet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正迅速将全球联成一个整体,“地球村”不再是梦,信息的交流及传播没有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计算机从处理文字和数值,扩展到处理声音、图像、影像等。(讨论)简单提及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及现有水平,指出我国信息技术同世界先进技术之间的差距(印度及美国),激励学生的爱国情操,鼓励他们学好知识,报效国家。

五、回顾所学的内容: 通过多媒体回顾(总结性的)课后练习书面练习:课后作业1-4,课后完成,下一次课抽查完成情况。

2、查找有关的资料:电脑报、上网、十万个为什么之等信息学科,培养自己的课外阅读和自习的能力。课后记:

计算机病毒

[教材分析] 鉴于初中学生对计算机病毒已有耳闻,而且如今家庭电脑已是日益普及,然而计算机病毒更是让人防不胜防。在初一年就有意识地介绍有关计算机病毒的基本常识和杀毒软件的使用,对于乐此不疲的中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课,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尊重知识产权,在使用电脑过程中时刻关注计算机安全,学会防治病毒。[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及病毒的来源;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及危害性;

3、了解计算机病毒感染后的常见症状;技能目标:初步掌握应用杀毒软件进行查、杀病毒的方法;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帮助学生树立防范病毒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尊重知识产权的观念;[教学重点]如何防治计算机病毒和清除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操作方法;[课前准备]课前作业:让学生通过上网、图书馆、报刊杂志等渠道查阅有关计算机病毒的信息,每位同学可以从其特点、危害或具体实例来介绍自己对计算机病毒的认识,在课堂上交流。[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1、前言:

(引课)教师点题:与计算机打交道,我们经常会听到这么一个名词——病毒,许多同学是早有耳闻,因为她已让许多用户谈“毒”色变,只不过有些同学和她碰过面,也有的同学还未曾“谋面”。到底,病毒来了会怎样?她有什么危害呢?先来听听大家的“声音”吧!

(启发)学生汇报:学生根据自己收集有关病毒信息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创设良好学习氛围)。

目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增长知识,对病毒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

2、讲解: 师:刚才大家从不同方面介绍了自己对病毒的认识。究竟病毒是怎么回事?请看下面一段“计算机病毒的故事。提示:注意病毒的“独白”。①什么是计算机的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特殊的程序,是人为编写的能够侵入计算机系统并危害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特殊计算机程序称之。

(解释概念)特别指出以下几个方面,目的:启发学生对病毒的正确认识计算机病毒是某些人编写的特殊程序;为何称为“病毒”?由于她像生物病毒一样是有复制和破坏能力故而形象称之;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有何危害呢?是不是感染上病毒就立即发作? 计算机病毒出现时有何“征兆”呢?(层层深入)什么情况下,你要警惕自己电脑是否感染上病毒呢? 师:假如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的计算机突然不能使用了;运行速度明显变慢了;昨天还使用的文件,今天却无法运行……这都有可能是病毒“惹的祸”。

师:大家有没有见过“病毒”发作时的样子呢?可怕不可怕?(接着演示几种病毒发作的现象)演示后,指出危害最大病毒发作时没有这些直观的现象,例如CIH病毒是 第一个直接攻击、破坏硬件的病毒。师: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有何影响呢?(继续播放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②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的影响? a、经常无故地“死机”;b、运行速度明显下降;c、屏幕上显示莫名的信息;d、部分文件被破坏或删除;e、破坏整个硬盘或软盘上的数据。师:引导学生“透过这些现象”看计算机病毒的特点。③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a、破坏性 b、隐蔽性 c、潜伏性 d、传染性 e、激发性 f、广泛性以CIH和杀手13病毒为例简要介绍病毒的特点。师:这些病毒是从什么地方“进口”来的呢? 软盘、盗版光盘、网络、硬盘 师:可万一你的计算机染上“病毒”后,该怎么办呢? ④如何防治病毒

a、软盘:对于来历不明的外来软盘要先查、杀病毒再使用;b、光盘:建议使用正版光盘软件;c、网络:安装实时监控软件;d、硬盘:安装病毒防火墙。

(介绍瑞星杀毒软件的使用方法,通过电脑演示操作方法)

3、总结:我们要用安全防范的眼光来看待计算机病毒,时时处处关心计算机安全,并没有哪一种杀毒软件可以“一夫当关”对付任何病毒的入侵,因为每天都可能有新的计算机病毒产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使用电脑时就更应该树立安全防范意识,让“病毒”远离我们。

4、作业:给学生提供“病毒知识网站”,让学生深入了解病毒,找一找几种着名的杀毒软件和最新的病毒,并记录下来。课后记:

第二节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教学内容 计算机系统

教学目的

1、知道计算机系统构成,建立软件、硬件的概念

2、掌握计算机硬件构成,了解计算机基本配置

3、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 计算机硬件构成及相关概念 教学难点 存储器的相关概念

教学方法 注意根据高中学生自身特点,倡导探究自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手段 电子板书、多媒体网络 教学过程

[板书] 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和配置 计算机软件系统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板书] 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和配置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计算机硬件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组成 其中: 中央处理器(CPU)由控制器、运算器组成,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存储器 存放二进制表示的数据和指令,计算机性能与存储容量和读写速度有关

存储容量用存储器包含的字节(byte)数表示,单位为B 1B = 8位(bit)1KB = 1024B 1MB = 1024 KB 1GB =1024MB 存储器又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内存储器

一是随机存储器(RAM),可读可写,断电后信息丢失 一是只读存储器(ROM),只读不写,断电后信息不丢失 外存储器

主要包含磁盘和光盘,其中磁盘分为 软盘、硬盘和U盘,相对内存的存储容量要大得多,价格低,速度慢,断电后信息不丢失 常用软盘规格为 3.5 英寸,容量为 1.44 MB 常用硬盘一般容量为几十GB 常用光盘分为只读光盘CD-ROM和可改写光盘,容量640MB 输入和输出设备

将人们使用的各种信息转换为计算机可识别的二进制代码存入内存(一般介绍计算机基本配置,要求学生写出自己计算机的硬件配置)计算机软件系统:

计算机软件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用户能够使用计算机所必须的基本软件,用于计算机的管理,维护,控制,运行及语言翻译处理,是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包括操作系统(如Win98),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 应用软件——为解决某一具体问题设计的具有特殊功能的软件,直接面向使用者(如Microsoft office,kv300)的软件。小结:计算机系统组成图(略)课后记:

第三篇:六上信息技术教案

信 息 技 术 教 案

第1、2课 走进PowerPoint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会启动、退出PowerPoint 2003的方法。2.初步认识PowerPoint 2003的窗口及主要功能。

3.掌握在幻灯片上输入文字、设置格式的方法,学会制作标题幻灯片。4.掌握放映幻灯片的方法。

5.通过观看、欣赏幻灯片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结合任务认识PowerPoint的窗口,掌握标题幻灯片的制作方法,在实践操作的中促使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教学内容。

6.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PowerPoint是一种用于展示、汇报的工具软件,使学生知道能用PowerPoint制作作品来展示自己的风采、想法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和价值。

7.能制作标题幻灯片并能进行保存。[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标题幻灯片的制作及放映。2.难点:幻灯片的文本编辑。[教学过程]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PowerPoint 2003是办公自动化软件Office 2003中的一个重要软件,它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编辑在一个作品中。用它制作多媒体演示幻灯片,简单方便,学生易于接受。由于本课是PowerPoint 2003的第一课时,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体会PowerPoint 2003的方便和有趣之处,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PowerPoint 2003的学习,是在学生掌握Word 2003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PowerPoint与Word的操作相似,所以在认识PowerPoint窗口的时候应该多用比较、迁移的方法组织教学。

2.教学方法指导

(1)引入新课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个演示文稿,其中包括漂亮的背景、多变的动画、声音效果和学生喜欢的卡通电影片断,并介绍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特点和作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PowerPoint 2003的兴趣。

(2)启动PowerPoint 2003的方法,与前面学过的启动Word有些相似。启动PowerPoint 2003也有两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与先前学过的Word进行比较,自行掌握另一种通过双击桌面快捷方式图标来启动PowerPoint 2003的方法。同样,退出PowerPoint 2003的两种方法也让学生与Word进行比较,并尝试操作。在探究园中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3)运行PowerPoint2003,引导学生观察界面,并与Word界面进行比较,消除学生的陌生感,建议通过知识迁移来进行学习,实现有意义的建构。

(4)选择默认的“标题幻灯片”版式,目的是让学生以熟悉的文本输入方法完成第一张幻灯片的制作。字体、字型、字号和字的颜色设置等,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并与Word进行比较。

(5)放映幻灯片,既可以通过执行“幻灯片放映(D)→观看放映(V)”命令,也可以通过单击“幻灯片放映”按钮,观看放映效果。建议用一种方法演示,另一种方法让学生尝试,并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6)保存文件时简介文件的扩展名“.ppt”,便于学生查找文件。建议保存到每个学生自己的文件夹中,既有利于形成一个完整的作品,又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

(7)整个PowerPoint 2003单元,教材共有“讲”、“练”两条线,以“我的兴趣爱好”讲解,以“我们的运动会”实践,建议以任务为驱动、精讲多练。另外“我们的运动会”演示文稿有很多留白的地方,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去操作,把握好“练”这条线,将整个幻灯片的知识点串起来。

启动PowerPoint的几种方法:

启动PowerPoint与启动其他应用程序的方法一样,一般有以下几种: 1.从开始菜单的程序组中启动。2.利用桌面的快捷方式启动。3.用开始中的运行命令启动。此外还有:

从安装目录中启动、从工具栏的快速启动中运行PowerPoint(如果工具栏的快速启动中有PowerPoint快速启动方式)、设置成开机自动运行等。

以上方式一般只需要掌握第1、2种方法即可。在桌面上启动幻灯片的放映

前面讲述幻灯片的放映时,必须先启动PowerPoint,再利用其中的命令来放映。还有一种方法不用预先启动PowerPoint,在Windows桌面上就可以放映幻灯片,只需将演示文稿保存为“幻灯片放映”类型。

首先打开要演示文稿,单击“文件”菜单,选择“另存为”命令,弹出“另存为”对话框,单击该对话框的“保存类型”框右面的下拉箭头,在列出的清单中选择“PowerPoint 放映(*.pps)”类型,然后单击“保存”按钮。保存后演示文稿文件的扩展名为pps。

该文稿可以从PowerPoint窗口或Windows的桌面上打开,打开后都会自动放映。如果从Windows桌面上启动幻灯片的放映,只需在“我的电脑”或“资源管理器”中选中要放映的文件,然后右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上单击“放映”命令,即开始放映。放映退出时,PowerPoint会自动关闭并回到Windows的桌面上。如果在PowerPoint中启动,放映完毕时,演示文稿仍然保持在打开状态,同时可以利用PowerPoint对文稿进行再编辑。

利用PowerPoint播放器进行放映

PowerPoint播放器是PowerPoint提供的一个独立放映工具,名称是Ppview32。它的功能就是在没有安装PowerPoint的计算机上,通过PowerPoint播放器放映幻灯片。使用“播放器”放映幻灯片之前,必须先在要运行幻灯片放映的计算机上安装“播放器”,“播放器”是与 PowerPoint一起提供的,位于 CD-ROM 的“PFilesMSOfficeOfficeXlators”文件夹中,也可以通过Internet免费获得。若在安装PowerPoint时安装“播放器”,则“播放器”会位于硬盘上的“Program FilesMicrosoft OfficeOfficeXlators”文件夹中。

在计算机中安装PowerPoint 播放器就可以放映幻灯片。例如,要到外地展示一个幻灯文件,可以将制作完成的幻灯片文件和PowerPoint 播放器“Ppview32.exe”文件复制到U盘中,就可在Windows环境中展示了。安装PowerPoint播放器后,选择要放映的演示文稿,单击“显示”按钮开始放映幻灯片。

第3、4课 编辑演示文稿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会打开演示文稿,并插入新幻灯片。2.掌握插入文本框、艺术字的方法。3.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利用迁移规律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使学生领会将新旧知识进行对比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4.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树立学习信心,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5.制作出内容丰富的幻灯片。[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插入新幻灯片、文本框、艺术字的方法。2.难点:插入文本框。[教学过程]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该项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初识PowerPoint 2003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于PowerPoint 2003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例如已经认识了PowerPoint 2003窗口、学会制作标题幻灯片、保存PowerPoint文件、关闭PowerPoint2003等,本节课在此基础上力求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如何插入新幻灯片、文本框、艺术字。

2.教学方法指导

(1)课前通过谈话导入,鼓励、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PowerPoint2003的兴趣。

(2)打开演示文稿前让学生清楚文件存放的路径及文件名。演示文稿既可以在PowerPoint程序中打开,也可以直接在“我的电脑”中找到文件,通过双击演示文稿的文件名打开文件。

(3)插入幻灯片是本课的重点,学生学会插入一张新幻灯片并学会文字编辑后,再插入其它的幻灯片就不是难事了,由于方法相同,所以一定要让学生学会操作,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可以采取学生独立操作、个别演示、临近学生互相观看操作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并能够熟练地进行此项操作。

(4)插入文本框既是本课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出示任务后,分步骤进行操作,每一个环节完成后,请学生互相观看,检查学习效果,纠正错误。该操作与插入新幻灯片的不同之处在于需要指定插入位置,单击插入位置的上一张幻灯片,然后执行“插入新幻灯片”命令,插入的新幻灯片紧邻选中的幻灯片后,如果学生插入的位置不对,是对插入新幻灯片的知识点没弄清,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撤消操作重新插入。新幻灯片插入后,再进行文本框插入的操作,这个环节中,鼠标操作不熟练或者没有认真按照教材上要求去做的学生可能会完不成任务,教师要注意巡视。另外,文本框设定后如果没有及时输入文字内容,同时鼠标单击了屏幕上其它地方,则会出现找不到文本框位置的情况,因此教师一定要提醒学生按照步骤操作。

(5)插入艺术字,这项操作在学习Word的时候学生已经学习过,因此在这里教师要注意分析、对比任务,使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技能来解决这个问题,在分析任务时,教师稍作引导,等学生醒悟后让学生自己看书并完成操作。教师在讲解时,一定要指出“插入→图片”命令还包括:剪贴画、来自文件、自选图形等,为下节课做好铺垫,实现知识的迁移。

(6)教材中插入艺术字的实践,建议让学生根据内容插入合适的艺术字标题,例如“精彩的瞬间”标题,便于在后面的知识点中对幻灯片进行设计,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有利于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7)演示文稿与幻灯片的区别:演示文稿是整体而言;而幻灯片是其中的每一张,正是由这每一张个体的幻灯片构成了演示文稿这个整体。

(8)关于本课最后的“实践园”,仅为学生提供了范本,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对于水平一般的学生可以,而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确定一个主题,运用相关知识完成作品,从而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参考资料]

运行已保存的演示文稿的几种方法

运行已保存的演示文稿的方法与打开Word文档的方法一样,一般有以下几种:

1.找到文件存放位置,双击该文件直接打开。

2.先运行PowerPoint,然后用“文件”菜单中的“打开”命令打开。3.用开始中的运行命令启动。插入新幻灯片

1.若要插入一个新的空白幻灯片,请执行下列操作之一:(1)在“格式”工具栏上,单击“新幻灯片”按钮。

(2)将插入点移到“大纲”或“幻灯片”选项卡上,然后按回车键。2.在“幻灯片版式”任务窗格(任务窗格:Office 应用程序中提供常用命令的窗口。它的位置适宜,尺寸又小,您可以一边使用这些命令,同时继续处理文件。)中,单击所需的版式。

第5、6课 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在幻灯片中插入剪贴画、图片文件、自选图形的基本操作方法。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利用迁移规律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使学生领会将新旧知识进行对比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创新与行为

能制作图文并茂的幻灯片。[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插入剪贴画、图片文件、自选图形的基本操作方法。2.难点:插入图片文件。[教学方法与手段]

任务驱动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任务为主线,在教学中注意对比,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互助相结合。

[教学准备]

1.制作好本课效果的幻灯片文件。

2.将学生要用到的图片复制到服务器中并设置共享。[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引入任务

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两个演示文稿,请你们来做个裁判,评一评,哪个演示文稿更漂亮,为什么?

(1)课件演示。(2)观察讨论。(3)教师归纳。

师:一个演示文稿只有文字,另一个演示文稿既有文字,又有图片,这使得演示文稿图文并茂、赏心悦目。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4)板书:第23课 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2.任务驱动 自主探究 任务一:插入剪贴画

(1)打开“我的爱好”演示稿。

(2)插入一张“标题和文本”的幻灯片,插入文本。

(3)出示任务:小问号在这张幻灯片上插入了一张与主题相符的图片,你知道他是怎么操作的吗?

(4)小组合作。①看书自学。②尝试操作。③反馈质疑。(5)汇报交流。(6)巩固深化。

在“我们的运动会”演示文稿中插入剪贴画图片。任务二:插入图片文件

师:同学们刚才在插入剪贴画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这张图片?(1)出示任务:插入一张新幻灯片输入古诗“西湖”,并配图片文件 “Water lilies”配合。

(2)尝试操作。(3)交流总结。(4)巩固深化。

在“我们的运动会”的演示文稿中添加图片。(5)评价欣赏。

任务三:插入自选图形

师:有时还需要自选图形的点缀,怎么插入呢?

(1)出示任务:在“我喜欢的一门课”中插入“太阳型”的自选图形,并及调整到合适的大小。

(2)自主探究。(3)尝试操作。(4)交流质疑。(5)巩固深化。

在“我们的运动会”的演示文稿中添加自选图形。3.自主练习、实践内化

完成实践园中的内容,并将其美化。4.交流成果、总结任务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怎样在幻灯片中插入剪贴画、图片文件和自选图形,大家掌握得较好,在演示文稿中,用什么图片,都要根据演示文稿的具体情况而定,要恰当、合适才是最好的。

第7、8课 设置幻灯片背景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会使用模板、配色方案、背景美化幻灯片。2.掌握设置彩色渐变背景的方法。

3.通过对比三种设置背景的方法,能够根据需要做出相应的选择。

4.通过了解背景的设置方法,感受信息技术的特殊美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美、欣赏美、创作美,培养学生的美感。

5.运用所学的技能,设计制作富有个性的幻灯片。[课时安排]

建议安排1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使用背景、配色方案对话框和模板美化幻灯片。2.难点:掌握设置彩色渐变背景的方法。[教学过程] 1.教学方法指导(1)教学时,可以先打开上节课制作的演示文稿,再与本课要制作的演示文稿作对比,让学生比较两者哪个美观,激发学生兴趣后,再教学新内容,同时进行审美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应用设计模板的操作比较简单,当指针指向某一设计模板时,将会显示该模板的名称,教师只要指导学生移动垂直滚动条,找到喜欢的设计模板,单击模板右侧的应用按钮,弹出快捷菜单,选择“应用于选定的幻灯片”,幻灯片的格式将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3)配色方案的教学,教师只简单介绍“标准”方式的设置,“自定义”方式的设置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行调配。可以选两个学生讲一讲各自作品的优缺点,如颜色的搭配、主题字颜色的设置是否突出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背景(K)...”命令在Word中已学习过,可以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尝试合作完成设置。需要指出的是使用前面两种方法后,还可以通过第三种方法来改变幻灯片的背景。设置彩色渐变背景是本课的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操作,设置满意的背景。

(5)第一个“讨论坊”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在操作中对比“应用于所有幻灯片”和“应用于所选幻灯片”的区别,这两个命令在PowerPoint单元经常会用到。要求学生在操作后体会到,用背景对话框设置背景,能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效果。(6)关于最后一个“实践园”,教师要引导学生,合适的背景才是最好的,并不是用的方法越多效果越好。

(7)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多尝试、多实践,用各种方法来变化背景,而评价中没有最好的和不好的,只有学生喜爱的。注意保护孩子的积极性和审美潜能。关于配色方案

配色方案由幻灯片设计中使用的八种颜色(用于背景、文本和线条、阴影、标题文本、填充、强调和超链接)组成。演示文稿的配色方案由应用的设计模板(设计模板:包含演示文稿样式的文件,包括项目符号和字体的类型和大小、占位符大小和位置、背景设计和填充、配色方案以及幻灯片母版和可选的标题母版。)确定。

①用于标题文本和正文的颜色。②用于背景、填充和阴影的颜色。

③用于超链接、填充和强调(例如项目符号)的颜色。

您可以通过选择幻灯片并显示“幻灯片设计-配色方案”任务窗格(任务窗格:Office应用程序中提供常用命令的窗口。它的位置适宜,尺寸又小,您可以一边使用这些命令,同时继续处理文件。)来查看幻灯片的配色方案。所选幻灯片的配色方案在任务窗格中显示为已选中。

设计模板包含默认配色方案以及可选的其他配色方案,这些方案都是为该模板设计的。Microsoft PowerPoint 中的默认或“空白”演示文稿也包含配色方案。

可以将配色方案应用于一个幻灯片、选定幻灯片或所有幻灯片以及备注(备注页:将作者备注显示在幻灯片下方的打印出的页面。)和讲义(讲义:演示文稿的打印版本,它可以在每页中包含多个幻灯片并给听众注释留出空间。)。

更改幻灯片背景

1.如果只希望将更改应用于选取的幻灯片,请在普通视图中选取幻灯片。否则,更改会应用于所有其它设计模板与当前选定幻灯片相同的幻灯片。

2.单击“格式”菜单,选择“背景”命令。

3.在“背景填充”下,单击图像下面的下拉箭头,再执行下列操作之一: ①从配色方案中选择一种颜色。②选择配色方案以外的一种颜色。③选择一种填充效果或图片。○4使用幻灯片母版的背景填充。4.请执行下列操作之一:

①若要将背景应用于选定的幻灯片,请单击“应用”按钮。②若要将背景应用于所有幻灯片,请单击“全部应用”按钮。

第9、10课 调整幻灯片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会选定幻灯片的方法。

2.掌握在浏览视图下浏览幻灯片方法。

3.掌握在浏览视图下浏览幻灯片方法。掌握幻灯片的移动、复制及删除等操作。

4.通过小组讨论、独立尝试的方法,使学生学会选定幻灯片的操作方法,并能根据需要,调整幻灯片的位置。

5.通过幻灯片放映的教学,强调“先选定,再操作”的原则。

6.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计算机世界的奇妙之处,使学生更加喜欢学习演示文稿的制作,在学习中学到本领,在实践中掌握技能,在展示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幻灯片的移动、复制及删除等操作方法。2.难点:编辑幻灯片。[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既是对前面课程的总结,又是对后面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引领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们通过对本课的了解,建立起成熟的演示文稿的概念,并从中了解信息处理的条件和方法。

2.教学方法指导

(1)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例如,如何方便地观看自己制作的幻灯片?)来引入新课。

(2)浏览、放映是不同的视图方式,对小学生可以描述为不同的观看形式。(3)编辑幻灯片与编辑Word文档一样,遵循“先选定,再操作”的原则,在浏览时单击某张幻灯片,即选定该张幻灯片,双击幻灯片,可以对这张幻灯片进行编辑,让学生在对比练习中进行体会。

(4)幻灯片浏览视图,既可以通过单击“幻灯片浏览视图”按钮,也可以通过执行“视图→幻灯片浏览”命令实现。教材中介绍了一种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试着探讨另一种方法。

(5)浏览视图中,在两张幻灯片中间单击,会出现一条细长的黑直线,这条细直线就是当前插入点位置,就像Word文本编辑区中的文本插入点。

(6)教材中介绍了在浏览幻灯片时移动幻灯片、复制幻灯片、删除幻灯片的方法。浏览方式下复制幻灯片的方法是:选定幻灯片,单击“复制”按钮,再单击空白处,单击“粘贴”按钮。如果复制另一个演示文稿(或新建文件),图文将作为一个对象被粘贴。第11、12课 插入影片和声音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在演示文稿中插入影片的方法。(2)学习在演示文稿中插入声音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

学会筛选、甄别声音及影片,学会通过声音、影片来烘托主题,表现主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插入声音及影片的过程中学会欣赏,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品质。

4.创新与行为

能根据主题选取合适的影片和声音文件对演示文稿进行修饰、烘托。[教学重点与难点]

幻灯片中插入影片文件与声音文件。[教学准备]

与学生成长有关的影片、动画、声音。[教学过程]

1.激情引趣,导入新课(1)欣赏影片

今天老师在电脑里放了好多好看的电影,一起去欣赏一下吧!出示影片的文件位置“D:小问号”。

幻灯片是一种媒体集成软件,我们已经学会了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怎样在幻灯片中插入影片呢?

板书课题:插入影片和声音。2.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任务一:为“我的爱好”演示文稿插入一张“我喜欢的一段影片”的幻灯片

(1)打开“我的爱好”演示文稿。

(2)插入一张空白幻灯片,输入“我喜欢的一段影片”标题。

(3)用插入图片的方法为幻灯片插入“桃花扇”影片文件,并调整播放窗口的大小。

合作探究:

①)小组看书讨论。②尝试操作。③交流反馈。

(4)播放演示文稿,全班汇报交流。(5)巩固深化。

在“我们的运动会”演示文稿中插入“运动会”影片文件。任务二:为“我的爱好”演示文稿中“我的兴趣爱好”幻灯片插入“长大以后”声音文件

(1)出示任务及“长大以后”声音文件的位置。(2)学生尝试操作。(3)交流总结。(4)巩固深化

在“我们的运动会”演示文稿中插入“运动员进行曲”声音文件。(5)评价欣赏。

3.拓展练习,内化认知

欣赏资源库中的影片及声音文件,为“我们的运动会”演示文稿添加合适的影片及声音幻灯片,使演示文稿更加丰富多彩,突出主题。

4.评价交流,完善认知

选择不同学生的作品进行交流点评,完善学生的审美认知。5.小结任务,结束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在幻灯片中插入影片和声音的方法,在演示文稿中插入什么样的影片及声音,要根据演示文稿的主题来确定,希望同学们能抓住这一点合理地完善我们的演示文稿。

第13、14课 幻灯片链接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演示文稿中超链接的制作方法。

(2)通过超链接的设置,让学生初步掌握获取交互式信息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插入超链接,制作实现自由跳转的多媒体演示文稿。(2)通过学习,初步了解规划演示文稿的基本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超链接的设置,让学生感受到信息交互的便捷性。4.创新与行为

能根据演示文稿的主题要求建立合适的超链接,实现演示文稿内容的自由跳转。

[教学重点与难点]

演示文稿中超链接的设置方法;动作按钮的设置方法。[教学准备]

“我的兴趣爱好”及“我们的运动会”演示文稿。[教学过程]

1.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演示“我的兴趣爱好”演示文稿,让学生观察超链接的作用。(2)学生讨论:怎样实现幻灯片间的自由跳转?

(3)通过文字、图片、文本框、艺术字、动作按钮等的超链接实现跳转。(4)师生小结,板书课题:第27课 幻灯片链接。2.范例讲解,掌握方法

(1)为“自我介绍”幻灯片中“我喜欢的一门课”文字设置超链接。师:示范讲解操作过程:

①打开“我的爱好”演示文稿,单击“自我介绍”幻灯片。②选定“我喜欢的一门课”文字,右击,在快捷菜单中选择 “超链接(H)...”命令,弹出“插入超链接”对话框。

③单击左侧“链接到:”中“本文档中的位置(A)”项,在“请选择文档中的位置(C):”中选择 “3.我喜欢的一门课”的幻灯片,单击“确定”按钮。

○4播放幻灯片,体验链接效果。

生:完成教师示范操作的任务,总结使用按钮进行链接的方法。

师:用这种方法,为“我喜欢的一门课”中的图片设置超链接到“中国少年雏鹰网”(http://www.xiexiebang.com)生:上机练习。师巡视指导。

师生总结:链接到幻灯片与网站地址的异同点。上机练习:

为“我们的运动会”幻灯片中的“100米冲刺”添加超链接。读一读:设置超链接还可以通过选定对象,单击“插入(I)”菜单,选择“超链接(I)...”命令,打开对话框进行设置。

(2)设置动作按钮

师:从“我喜欢的一本书”跳转到“自我介绍”幻灯片,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生:用文字、图片等超链接跳转。

师:我们除了用以上方法外,还可以通过动作按钮返回。师:为“我喜欢的一本书”插入“返回”动作按钮。示范讲解操作过程:

①依次单击“幻灯片放映”、“动作按钮”、“动作按钮:自定义”按钮,将指针移动到幻灯片合适位置,拖动出一个大小适中的按钮,弹出“动作设置”对话框。

②单击“单击鼠标”选项卡,在“超链接到”单选框下的列表中,选择“幻灯片”,在“超链接到幻灯片”中选择“2.自我介绍”。

③单击“确定”按钮,在动作按钮上添加文字“返回”,并设置文字格式。生:完成教师示范操作的任务,总结使用按钮进行链接的方法。上机练习:

为“我们的运动会”演示文稿中“精彩的瞬间”幻灯片中的文字或图片设置超链接。

评价反馈。

3.发散练习,内化认知

应用本课所学的方法,为“我们的运动会”设置适当的超链接。4.小结任务,结束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插入超链接的方法,在演示文稿中插入适当的超链接,可以使我们的演示文稿更活跃、更有灵性,希望同学们能利用这一方法实现演示文稿的自由跳转。

第15、16课 设置动画效果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幻灯片切换的设置方法。(2)学习自定义动画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幻灯片切换方式及自定义动画的设置,比较各种不同的动态显示效果,确定合适的动画方案。

(2)充分发挥儿童的好奇心,精心设计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环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不同动态效果的设置,使学生充分体会适当的动态展示效果对突出演示文稿主题的特殊作用。

(2)通过动画效果的设置,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做学习小主人的自信心。

4创新与行为

能根据演示文稿的主题要求,设置不同的切换方式及自定义动画效果,实现演示文稿内容的动态显示。

[教学重点与难点]

幻灯片的切换及自定义动画;合理地设置自定义动画效果。[教学准备]

“我的兴趣爱好”及“运动会”演示文稿。[教学过程]

1.激情引趣,导入新课(1)播放设置好切换方式及自定义动画效果的“我的兴趣爱好”演示文稿,让学生观察演示文稿播放时的动态显示效果。

(2)学生讨论:怎样设置不同的动画效果?怎样实现幻灯片间的自由切换?

(3)师生小结,引入新课。板书课题:第28课 设置动画效果。2.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任务一:为“我的兴趣爱好”幻灯片中的文字对象设置不同的动画显示效果。

(1)明确任务。(2)自主学习。

①阅读教材,学习操作过程。②小组讨论交流。③练习操作。(3)汇报交流。(4)巩固深化。

将“我们的运动会”演示文稿中各张幻灯片的内容分别设置成自己喜欢的动画效果。

任务二:设置“我的爱好”演示文稿幻灯片的切换方式。(1)明确任务。(2)自主学习。

① 阅读教材,学习操作过程。②小组讨论交流。③练习操作。(3)汇报交流。

(4)修改切换效果:将“我的爱好”演示文稿的播放速度设为“中速”,并添加“声音”。

(5)交流做法,完成设置。(6)巩固深化。

为“我们的运动会”演示文稿中的幻灯片设置切换效果。任务三:自动播放幻灯片。3.拓展练习,内化认知

为“我们的运动会”演示文稿添加不同的动画效果及切换方式。4.评价交流,完善认知

选择不同学生的作品进行交流点评,完善学生的审美认知。5.小结任务,结束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幻灯片的切换及自定义动画的方法,通过这些操作可以让演示文稿动感十足,增强演示效果。

第四篇:四年上信息技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2008-2009学第一学期)

四年级上

XXXXXXXXX学校

XXXX

教材分析

本册信息技术教材在教学内容选择上突出了“基础性”的原则,注重趣味性、启发性、探索性和开放性,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注重知识学习和上机操作的紧密结合。

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介绍了计算机的初步知识和基本操作,是计算机基本操作课的启蒙,其内容是每一位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第二单元介绍了如何用计算机听音乐、看电影、玩简单的益智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单元介绍了键盘的基本操作以及输入中英文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第四单元介绍了用GIF Animator制作简单动画的初步知识与操作,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得到更大的提高,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知识。【 课 题 】

第一课 认识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知道接收和传递信息的方式。

2、掌握一些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

3、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信息处理工具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阅读:

2.思考:我们身边有哪些现象传递给我们什么样的信息

二、合作学习1.我们身边的信息

⑴ 想一想:从教材图中的现象传递给我们什么样的信息? ⑵ 讲解:信息

⑶ 讨论与思考:大家从书籍、报刊、电视、因特网中能学到哪些知识?

2.信息的接收和传递 3.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

4.知识拓展: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

三、自主探究

你每天都接触哪些电子设备?它们为你带来了哪些便利?

四、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 课 题 】

认识计算机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学会开机与关机操作

2、初步掌握移动鼠标和单击鼠标操作

3、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开机与关机操作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计算机是一种重要的信息处理工具,习惯上人们还叫它电脑,因为它像人的大脑一样,具有判断、分析和记忆能力

二、合作学习1.计算机的应用 ⑴ 讲解:

⑵ 讨论与思考和周围的同学展开讨论,计算机还有哪些应用 2.计算机的组成 ⑴ 讲解:

⑵ 看一看:你用的计算机与书上所示的一样吗? ⑶ 知识拓展: 3.开机

⑴ 讲解:启动计算机的过程,习惯上叫做开机。⑵ 学生活动1:找到并按下显示器电源开关 ⑶ 学生活动2:找到并按下主机电源开关 ⑷ 观察:开机后的画面

⑸ 讲解:桌面、图标、鼠标有几个键?与图中哪个相似? 4.初步认识鼠标

⑴ 讨论与思考:你用的鼠标有几个键?与图中哪个相似? ⑵ 讲解:移动操作

⑶ 练一练:移动鼠标至图标及任务栏,观察变化 ⑷ 讲解:单击操作 5.关机

⑴ 讲解:如何关机

⑵ 学生活动1单击“开始”按钮,并找到“关闭计算机”命令 ⑶ 学生活动2单击“关机”命令,并观察显示器变化 ⑷ 教师总结:关机操作 6.提示:你能做到吗?P11

三、自主探究

观察你使用的计算机的组成,并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四、交流汇报

五、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 课 题 】

鼠标操作 【教学目标】

1、学会鼠标的拖动、双击、右击操作

2、了解计算器窗口,掌握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

3、让学生通过认识、操作鼠标,使其在不断地尝试中感受成功,体验学习计算机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鼠标的基本操作 【课前准备】计算机教室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察与实践:用你的右手握住鼠标,看看姿势是否与书中一样

2.讲解:

二、合作学习1.鼠标的基本操作

⑴ 观察1:单击“我的电脑”图标,观察图标的变化。⑵ 观察2:单击桌面空白处,观察图标的变化 ⑶讲解:拖动操作

⑷ 练习:将桌面上的图标排成一排 ⑸ 讲解:双击操作

⑹ 试一试:双击“我的电脑”图标,单击“关闭”按钮 ⑺ 讲解:右击操作

⑻ 试一试:右击桌面空白处,观察变化,再单击空白处,观察变化。

⑼ 知识拓展: 2.用计算机计算

⑴ 示范:打开“计算器”窗口 ⑵ 练习:

⑶ 思考:如何计算2+16 ⑷ 小组交流 ⑸ 汇报总结

⑹ 提示:单击“退格”按钮,可以删除已输入的数 ⑺ 练一练:P16 ⑻ 试一试:P16

三、自主探究 用桌面上的图标拼图案

四、评价质疑

欣赏每组同学作品,并指名几位同学说说操作方法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鼠标的基本操作方法,使用计算机离不开鼠标操作,希望同学们都能正确、熟练地使用鼠标 【课后反思】 【 课 题 】

窗口操作 【教学目标】

1、了解窗口的结构

2、学会移动窗口、最大化、最小化,改变窗口大小操作

3、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增强信息意识,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学重点难点】

改变窗口操作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同学们双击“我的电脑”,观察桌面变化 2.引出本课概念窗口

二、合作学习1.认识窗口

⑴ 自主学习:根据书中标注,观察窗口各个组成部分 ⑵ 观察:标题栏左侧显示的文字 ⑶ 观察:标题栏右侧3个按钮 ⑷ 试一试:P18 ⑸ 思考:在前面课中,你打开过哪些窗口? 2.窗口的最大化与最小化

⑴ 观察与实践1:单击窗口右上角中间按钮 ⑵ 观察与实践2:再次击窗口右上角中间按钮 ⑶ 讲解:最大化、还原 ⑷ 观察3:任务栏中图标

⑸ 观察4:单击右上角第三个按钮,看敞口的变化 ⑹ 再次观察任务栏图标 ⑺ 讲解:最小化 ⑻ 练一练:P20 3.改变窗口大小 改变窗口的宽度

⑴ 观察:移鼠标至右边边框,观察指针变化 ⑵ 试验:拖动鼠标,观察窗口变化 ⑶ 讲解 ⑷ 试一试:P21 ⑸ 一点通:滚动条操作 4.移动窗口

⑴ 示范:移动窗口操作 ⑵ 练一练:P22

三、自主探究

打开“控制面板”窗口,并进行窗口操作,并试着浏览“我的电脑”窗口中命令菜单

四、评价质疑

五、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 课 题 】

听音乐和看影片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多种播放器播放音乐及观看影片

2、掌握保存影片中画面的操作方法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难点】

用播放器播放音乐

【课前准备】 CD唱片,音乐播放器,金山影霸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用计算机不仅可以听音乐,还可以看电影!神奇的计算机可以把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二、合作学习

1.计算机自动播放CD唱片

⑴ 观察:把CD放入光驱,稍等一会桌面上会显示什么?任务栏上会出现什么?音箱会传出什么?

⑵ 汇报交流

2.认识音频播放器窗口 ⑴ 观察:音频播放器窗口 ⑵ 试一试:①停止播放音乐

⑵ 重新播放音乐

③ 播放上一首曲目,下一首曲目 ④ 暂停播放音乐 ⑤ 技术播放音乐

3.选择曲目播放

⑴ 查看“曲目播放”按钮

⑵ 讲授:播放CD唱片中的第5首曲子 ⑶ 思考:如何删除列表中曲目? ⑷ 试一试:用“CD唱机”播放音乐 4.用计算机看影片

⑴示范:用“金山影霸”播放VCD ⑵观察:用“全屏”按纽,全屏播放影片 ⑶观察:屏幕最上方工具条

⑷思考:如何把窗口切换到原来的状态 ⑸讲解:如何把窗口播放方式 ⑹试一试:调整声音的大小 5.保存影片中的图片 ⑴讲解:保存影片中的画面

⑵试一试:播放一张VCD,把自己喜欢的几个画面保存起来。⑶知识拓展

三、自主探究:教材P30练习

四、评价质疑

五、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 课 题 】

玩益智游戏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鼠标单击操作。

2、经历利用计算机玩益智游戏及辅助教学的学习过程,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学重点难点】

鼠标的单击操作

【课前准备】填色游戏、连线游戏、“打地鼠”游戏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计算机不仅可以听音乐、看影碟,还可以玩游戏,寓教于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这些益智游戏。

二、合作学习1.玩填色游戏

⑴ 讲解:填色游戏操作方法 ⑵ 练一练:给窗口图形填色 2.玩连线游戏

⑴ 讲解:游戏操作方法

⑵ 比一比:和周围的同学比一比,看谁连的又快又准。3.玩“打地鼠”游戏 ⑴ 讲解 ⑵ 练习

三、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 课 题 】玩益智游戏㈡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鼠标拖动操作

2、初步了解网络基础知识

3、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鼠标的拖动操作

【课前准备】拼图游戏、打泡泡游戏、网络游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合作学习1.玩拼图游戏

⑴ 讲解:拼图游戏操作方法 ⑵ 试一试

2.玩“打泡泡”游戏

⑴ 讲解:打泡泡游戏操作方法 ⑵ 比一比 3.上网玩游戏

⑴ 讲解:IE浏览器的概念及使用 ⑵ 玩“接水果”游戏 ⑶ 比一比 4.练习:

三、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 课 题 】

认识键盘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键盘分区,掌握键盘操作的姿势

2、学会键盘操作的指法及击键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操作及掌握方法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键盘操作指法 【课前准备】键盘分布图、金山打字软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键盘是人与计算机交流信息的重要工具,利用键盘可以输入英文、中文、符号等,从而指挥计算机工作。

二、合作学习1.认识键盘 ⑴ 出示键盘分布图 ⑵ 观察:功能键区 ⑶ 观察:小键盘区 ⑷ 观察:编辑键区 ⑸ 观察:主键盘区

⑹ 讨论:主键盘区都有哪些按键

⑺ 讲解:字符键、双字符键、数字键、空格键 ⑻ 练一练:P44看一看 2.键盘操作姿势

⑴ 讲解:键盘的正确操作姿势 ⑵ 阅读:P44 3.键盘操作指法 ⑴ 讲解:八个基本键位 ⑵ 出示键盘分布图 ⑶ 讲解:手指的分布

⑷ 提示:F和J键上都有一个凸出的短线 ⑸ 讲解:10个手指的分工 ⑹ 出示指法分布图 ⑺ 学生练习4.敲键的方法 ⑴ 讲解: ⑵ 阅读:教材P45

三、课堂练习

教材P45练习1、2、3

四、评价质疑

五、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 课 题 】

输入字母和数字 【教学目标】

1、了解“记事本”窗口,让学生知道几个特殊键的基本用法。

2、学会输入字母、数字和符号并能修改输入的内容。

3、让学生通过认识、操作键盘,感受成功、体验学习计算机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输入字母、数字和符号的方法 【课前准备】记事本、键盘分布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问:八个基准键位 2.提问:手指的正确分工

二、合作学习1.认识“记事本”

⑴ 思考:如何打开“记事本” ⑵ 学生汇报演示 ⑶ 讲解:插入点,光标 ⑷ 试一试:教材P47 2.认识几个特殊键 ⑴ 出示键盘分布图

⑵ 观察与演示:Capslock(大写字母锁定键)功能与操作 ⑶ 观察与演示:上档键功能与操作 ⑷ 观察与演示:退格键功能与操作 ⑸ 观察与演示:回车键功能与操作 ⑹ 练习: 3.输入字母和数字

⑴ 学生操作1:打开“记事本”

⑵ 学生操作2:按正确的指法依次输入26个小写字母 ⑶ 学生操作3:依次输入26个大写字母 ⑷ 思考:如何移到下一行输入 ⑸ 讲解:

⑹ 思考:如何输入数字与符号 ⑺ 讲解: ⑻ 练习:

4.修改已输入的文字

⑴ 学生操作:输入教材上内容 ⑵ 思考:如何将输错的字符改正过来 ⑶ 讲解: ⑷ 练一练: 5.知识拓展

三、课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 课 题 】 输入中文 【教学目标】

1、认识“写字板”

2、学会输入单个汉字、词语、中文标点符号及切换中英文输入法操作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键盘的功能

【教学重点难点】

汉字的输入 【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室、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提问:退格键的功能、回车键的功能,如何输入大写字母

2.引入本课内容

二、合作学习

1.打开“写字板”窗口

⑴ 思考:如何打开“写字板”窗口? ⑵ 认识写字板 2.选择中文输入法

⑴ 观察:任务栏中右侧输入法图标 ⑵ 思考:如何选择“智能ABC输入法” ⑶ 讲解: 3.输入单个文字

⑴ 讲解:输入“鹊”字操作方法 ⑵ 提示:用退格键可删除错误拼音 ⑶ 思考:如何输入“阳”字 ⑷ 小组交流操作。⑸ 师生共同总结 ⑹ 练一练: 4.输入词

⑴ 讲解:输入词语方法

⑵ 小组练习:输入“骆驼”和“内蒙古”两个词 ⑶ 试一试:

⑷ 提示:隔音符号“’”的使用 ⑸ 讲解:自定义词语 ⑹ 小组练习: 5.建立新文档 ⑴ 讲解:

6.输入中文标点符号

⑴ 思考:如何输入句号和问号 ⑵ 讲解:

三、知识拓展:

四、课堂练习:教材P59 1、2、3

五、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 课 题 】

中英文混合输入 【教学目标】

1、学会中英文混合输入的操作方法

2、掌握设置文字的字体、字号及文字颜色操作

3、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之中,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混合输入中英文 【课前准备】计算机教室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生操作1:输入汉字(段、务、奔、返、屋„„)2.学生操作1:输入词语(数学、语文、学校、班级„„)3.引入本课知识

二、合作学习1.混合输入中英文

⑴ 学生操作:打开“写字板”窗口

⑵ 比一比:用智能ABC输入一行中文并回车 ⑶ 思考:如何将输入法切换成英文? ⑷ 比一比:输入第2行的英文并回车。⑸ 评比小组作品

⑹ 比一比:再次输入第3行中文并回车。⑺ 比一比:输入第4行的英文。⑻ 小组输入结果评比 ⑼ 知识拓展:ctrl+空格键的使用。2.保存文件

⑴ 思考:如何将输入的内容保存起来? ⑵ 小组交流操作 ⑶ 学生汇报演示。⑷ 总结: 3.美化文字

⑴ 思考:怎样将第1行文字选中 ⑵ 师生共同总结: ⑶ 讲解:改变字体的方法

⑷ 思考:通过改变字体操作思考如何改变字体大小 ⑸ 小组交流操作 ⑹ 练一练:

三、课堂练习:教材P63练习

四、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 课 题 】

英文打字练习【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指法操作

2、让学生通过认识、操作键盘,使其在不断地尝试中感受成功,体验学习计算机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指法的操作 【课前准备】计算机教室、金山打字软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习新课 1.启动“金山文字”

⑴ 学生操作:启动“金山打字”软件 ⑵ 讲解:操作方法 ⑶ 学生练习2.输入标点符号 ⑴ 选择课程练习标点 ⑵ 学生练习3.输入大写字母

⑴ 选择课程练习大写字母输入 ⑵ 学生练习

三、课堂练习:教材P67 1、2

四、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 课 题 】

认识GIF Animator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应用文件与文件夹,初步了解GIF Animator窗口界面。

2、会利用向导制作动画

3、通过动画制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GIF动画与GIF Animator窗口 【课前准备】Ultad GIF Animator,GIF动画素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对计算机也有了初步了解,有时我们会看到一些生动有趣的小动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简单动画的制作方法,你们愿意学吗?

二、合作学习1.文件与文件夹

⑴ 看一看:双击“13课”图标,观察窗口中显示的图标。⑵ 讲解:文件、文件夹、文件名 ⑶ 练一练:P70 ⑷ 讲解:扩展名

⑸ 观察与实践:显示扩展名操作 2.浏览GIF动画 ⑴ 学生操作:双击IE ⑵ 观察与实践:打开GIF动画操作 ⑶ 试一试:试试打开其他GIF动画 3.认识GIF Animator窗口 ⑴ 思考:如何打开动画编辑窗口 ⑵ 小组交流、汇报

⑶ 讲解:GIF Animator窗口的组成 ⑷ 试一试:试着打开一个GIF动画并欣赏 ⑸ 讲解:打开、预览、退出操作 4.制作简单的动画

⑴ 思考:怎样打开“动画向导”命令 ⑵ 小组交流 ⑶ 汇报总结

⑷ 观察与实践:制作运动员奔跑的动画 ⑸ 预览动画效果 ⑹ 小知识:帧 ⑺ 试一试:P75 5.保存动画文件

⑴ 跟我学:把动画保存到名为“运动员”文件夹中 ⑵ 跟我学:把动画保存为GIF格式的文件

三、课堂练习:P77练习1、2

四、评价交流

五、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 课 题 】

制作动态文字 【教学目标】

1、学会插入帧并在帧画面中输入文字操作,能设定文字格式

2、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重点难点】

制作动态文字

【课前准备】Ulead GIF Animator、动画文件素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看动画:“儿童节”动画文件 2.引入本课课题

二、合作学习1.设定画布的大小

⑴ 观察与实践:设定画布的大小 ⑵ 学生练习2.添加文字

⑴ 实践:找到插入文字按钮并单击 ⑵ 讲解:插入文字方法 ⑶ 实践:试着改变文字的颜色 ⑷ 讲解:设定文字格式操作 ⑸ 小知识: 3.课堂练习:

三、课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 课 题 】

使用视频滤镜 【教学目标】

1、学会使用转场效果和“视频滤镜”菜单

2、初步了解优化动画操作

3、利用计算机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重点难点】

使用视频滤镜添加特殊效果 【课前准备】Ulead GIF Animator、GIF动画素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展示:GIF动画

2.比较:你现在看到的动画和以前看到的动画有什么不同? 3.引出概念:转场效果

二、合作学习1.制作转场效果

⑴ 学生活动:启动GIF Animator ⑵ 讲解:改变“画布大小”操作

⑶ 学生活动:保存文件,并以“郊外”命名。⑷ 观察与实践:找到并单击“添加图像”按钮 ⑸ 小组讨论:如何用图像为动画添加帧画面 ⑹ 交流总结:添加画面并预览操作

⑺ 学生活动:打开“视频滤镜”菜单并观察各种命令 ⑻ 观察实践:试着为第1帧添加“翻页-果皮”命令 ⑼ 汇报展示: ⑽ 教师总结: 2.制作特殊效果

⑴ 观看:名为“麦田”的GIF动画

⑵ 学生活动:新建文件,并调整画布的大小。

⑶ 讲解:利用“视频滤镜”、“特殊”、“风”命令制作动画操作 ⑷ 保存GIF格式文件 3.优化动画

⑴ 观察:找到“优化向导”命令并打开

⑵ 学生活动:试着用“优化向导”命令美化你的动画 ⑶ 总结交流

⑷ 比一比:优化前后的动画文件那个视觉效果更好? ⑸ 小知识:

三、自主探究

依次用“视频滤镜”菜单中命令美化自动制作的动画

四、作品展示、交流评价

五、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第五篇:初三(上)信息技术教案教案

第一单元 Visual Basic初步

《认识我的工作室》教学案例

认识我的工作室l课型l新授l授课人:

教学方法和手段I自主探究、广播演示1教具1微机、教学网

教学目标

知识:

1.掌握VB6.0的启动和退出方法。

2.熟悉VB6.0的窗口界面。

3.了解VB6.0的程序设计语言基础知识。

能力:

1.培养学生调用已有知识储备的能力。

2.在主体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使用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VB6.0易学、易用、高效及功能强大的特点,逐渐产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了解VB6.0,掌握它的启动和退出。

2.熟悉VB6.0的界面,了解各种窗I=I的作用。

3.掌握对象的添加、删除及修改属性的方法。

4.了解程序代码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

1.VB6.0主界面下各个窗口的含义及作用。

2.修改对象属性时,属性窗口中各个项目的作用。

设计思路

VB6.0与word、Excel等常用的应用软件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许多不同之处。它虽然也能够像Office组件中的软件一样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但是作为面向对象的一种结构化的程序设计语言,这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因此,本教学设计的重点便是引导学生熟悉VB6.O工作室的界面、窗体,掌握对象的添加、删除及修改属性的方法。针对教学重点,拟采取以主体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按照“激趣导入一主体探究一小结示范一拓展延伸”的步骤,逐步引导学生达到目标。

一、激趣导入

屏幕广播“显示文字”的程序运行界面,单击“显示”、“退出”,展示这两个按钮的作用。

提问:大家知道用什么软件能制作出这种效果吗?

二、明确主题

本节课就通过这个小程序,让我们一起走入Visual Basic的世界!

三、主体探究

(一)探究任务

VB就是‘Visual Basic的简称,现在通用的版本是6.O。下面就请大家对照课本的“实战演练”部分,主动了解和尝试一下VB6.O主界面的工具箱中各控件的名称和功能,工具栏中各按钮的功能,菜单栏中各菜单项的作用。

(二)探究要求

前十分钟:以对照课本自主完成为主,除了遵循书上的步骤,还应注意课本右侧的“提示”。

后五分钟;四人小组讨论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做好记录并小组协商解决。

(三)开始探究

四、小结示范

(一)问题解决

组织全班汇总小组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解决问题。

(二)知识补充

1.工具箱

2.窗体设计器

3.窗体布局窗口

4.工程管理器

观看老师的屏幕广播。

结合已有知识,考虑老师提出的问题。

明确本节的主题,认定教学目标。

看清老师布置的任务,找到课本对应的页面。

看清要求,准备动手尝试。

小组分工,确定组长和记录

开始对照课本进行探究。

各组记录员表述本组遇到的问题(不可重复)。

对照屏幕广播,了解VB中主要的工程设计工具。

提前打开“显示文字”程序,在运行的最大化状态下广播。

多媒体出示教学目标。

多媒体出示探究任务与要求。

教师在解决问题时,做好引导者,重在让学生发表见解。

多媒体出示补充的知识。

5.属性窗口

6.代码窗口

(三)小结

1.启动VB

2.执行程序:

打开一运行一退出

3.修改程序:

添加一删除一修改属性

4.修改程序代码

五、拓展延伸

(一)自我巩固

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自我巩固与小结。

(二)拓展提高

1.完成课本后“白测考场”中的题目

2.完成课本后“自测考场”中的题目

3.自学“阅览室”。

与教师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

好学生:简单回顾后进行拓展。‘

中等生:回顾问题与整节知识,尝试完成拓展第l题。

后进生:回顾本节“实战演练”,完成对VB的系统认识。

多媒体出示本课小结。

第二课: 我的日期时间程序

教材分析

(1)掌握窗体、标签控件和命令按钮的使用方法。

(2)掌握Ft期时间函数的使用方法。

(3)熟悉vB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

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亲手实践经历vB开发程序的全过程,经历分析问题、设计界面、设置对象属性、编写代码、调试运行、保存文件等环节,通过经历“日期时间”程序设计的的全过程来领悟VB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分析问题入手,设计程序,然后解决问题的良好的程序设计习惯;培养学培养学生自主完成VB程序的兴趣和热情。

2.重点和难点

重点:依据对问题的分析设计合适的程序界面。.

难点:对VB程序开发全过程的把握。

二、教学建议

本课内容是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VB程序的开始,是一个启蒙学习的过程,要让学生在反复实践中体会窗体、标签控件和命令按钮的功能与作用,不要泛泛地讲,要给学生创设情景,创设实践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探索。

实战演练

本课设计的日期时间查询程序突出了标签框、命令按钮的功能,此程序简单易实现,适合初识VB的学生掌握,实战演练重点突出VB程序实现的全过程,开发VB程序所要的经历的各环节。

分析问题:是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让学生思维从问题向程序转化,提炼出向题与程序界面中用到的控件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的这种思维方式是“分析问题,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老师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时可以加上演示现有完成的程序让学生去体会。

设计程序界面: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建议老师先用传统的边讲边演示的方法讲解界面的设计和对象的属性设置,然后再让学生参照课本的内容自主或小组合作完成。为了巩固本环节的学习,教师可以依据问题创设不同的界面让学生举一反三地加强训练。

编写程序代码: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初步了解编写代码的过程和方法,体会编码对程序的控制作用,积累代码编写的方法和经验。建议老师采用先讲后练再扩展的三步方法去完成。

调试运行程序:建议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可以针对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总结或提示。

调试与运行、生成可执行文件这两个环节不是本节课的重点,可以采用老师边说学

生边做的方式完成。

2.知识集装箱

栏目中设置了三项内容,建议先对窗体、标签与命令按钮的内容在“实战演练”中穿插讲解,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系统地学习。第二项和第三项内容学生自学就可以了。

三、自测考场参考答案

1.程序代码:

Private Sub Cmdblue—Click()

Labell.Caption=”欢迎来到VB大世界!”

Labell.ForeColor=vbBlue’

End Sub

Private Sub Cmdclear—Click()

Labell.Caption=””

End Sub

Private Sub Cmdgreen—Click()

Labell.Caption=-”欢迎来到VB大世界!”

Labell.ForeColor=vbGreen

End Sub

Private Sub Cmdred—Click()

Labell.Caption=”欢迎来到VB大世界!”

Labell.ForeColor=vbRed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l—Click()

End.

End Sub

第3课设计加法器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文本框控件的功能。

(2)掌握文本框控件的使用方法。

(3)掌握标签框和文本框在显示编辑文本中的异同点。

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编写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程序,体会文本框实现交互作用的过程。体验文本框和标签框的功能差别是学习本节课的重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问题、从问题中归纳出程序设计过程的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程序设计习惯。

2.重点和难点

重点:文本框的功能实现。

难点:文本框与标签框的功能差别。、让学生体会文本框在程序实现中的交互作用;体验文本框和标签框在功能上的差异是本节课教学的主线,可以采用比喻法、游戏法等帮助学生理解。I

《设计加法器》教学案例

课题:设计“加法器”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文本框”控件的使用。

2.掌握“标签框”、“命令按钮”及“文本框”的组合应用方法。

3.掌握“标签框”和“文本框”在显示编辑文本中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了解VB程序设计的整个过程和思路。

2.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从学中做,到做中学。

3.实施分组协作学习的方法,使每个学生的学习都有所收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VB程序设计的学习兴趣。

2.促进学生养成认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好习惯。

3.能够有效地体现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标签框”、“命令按钮”、“文本框”三个控件的绘制和布局。

2.“标签框”、“命令按钮”、“文本框”三个控件的属性设置。

3.“标签框”、“命令按钮”、“文本框”三个控件的后台运行代码。

教学难点

1.让学生了解VB程序设计的整个过程和思路。

2.使用“标签框”和“文本框”这两个控件的区别。

3.对于程序代码,学生能够融会贯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演示几个VB趣味小程序(有男生喜欢的小游戏,有女生喜欢的,还有其他方面的,大约三四个),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这些小型程序制作过程都会用到我们数学中 的“+”(加法)运算。作为初学者,要想成为一名程序设计高手,“+”运算是必不可少的。

然后导入制作“加法器”,并展示给学生。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1.大任务——制作“加法器”

(为了让学生了解VB程序设计的整个过程和思路,使用一个形象的比喻:一个木偶Flash动画,它的外观比喻成“加法器”的外观;当拉动木偶身上的线时,木偶才运动起来,好比是“加法器”的程序代码,没有它就无法使用一样)

把大任务分为三个小任务:

任务一:制作“加法器”的外观界面。

展示“加法器”,让学生观察它的外观组成部分(三个文本框、两个标签、三个按钮)。

教师演示进行文本框与标签对比,以及怎样使用工具箱中这三种控件的绘制。(1分钟)

学生操作,并自己调整布局。

自行验证:跟老师出示的进行对比。

任务二:设置“加法器”中各对象的属性值。

对比上面的“加法器”与完整的“加法器”界面,询问你更喜欢哪个界面?引入属性窗口的设置。

教师用大屏幕出示几个常用的属性值,只演示1~2个的操作方法,并对文本框与标签属性中Text与Caption属性值进行区分。

学生操作,尝试修改其他的属性值,看界面上有没有变化。

要求:自行美化界面。

任务三:给“加法器”中需要设置行为的对象添加代码。(三个按钮)

展示木偶Flash动画,拉动线,使静止的木偶动起来。然后,展示未完成的“加法器”与完成了的“加法器”:外观一样,但未完成的“加法器”不运行,完成的“加法器”则运行良好。引入添加代码。

教师讲解,并简要分析语法的规则。

学生操作完成,并运行程序,验证运行情况。

2.提高篇——融会贯通

任务一:在“加法器”程序中,修改成为“减法器”。

让学生思考讨论之后,回答怎样修改,然后找学生上台展示想法。最后学生操作完

成。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助完成,并巡视、答疑。‘

操作快的学生,再让他们修改成“乘法器”和“除法器”。

任务二:设计“清除文本框”程序。’

教师引导学生先进行问题分析,然后让学生分组互助完成操作,教师巡视、答疑。最

后让学生来讲解做法。

三、小结

这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

1.操作知识技能(教师可提示).

2.学习方法上(教师可提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学生答不出时,教师直接引导)

四、祝语

成为IT界精英;一名优秀的软件设计高手

第4课设计“万年历小时钟”程序

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外部控件的调用方法。

(2)初步学会时钟控件的使用方法。

(3)掌握时间函数Timer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一

本节课在前三节课学习的基础上新引ATSb部控件日历和计时器控件,通过对这两

种控件的使用使学生对VB编写程序的思路进一步扩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VB程序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更深层次地认识VB程序开发的

奥妙。

2.重点和难点:

重点:计时器控件的使用方法和外部控件的调用方法。

难点:计时器控件属性的设置和Timer事件代码的编写。

本课接触的新知识点和思维点比较多,外部控件、计时器控件、Timer函数、设置蜂鸣声、在窗体中加载图标都是新知识。本课将这些内容用一食完整的程序贯穿,建议老师。上课时先演示完整程序的运行情况,然后采用传统的任务驱动法实施教学,将任务分解成多个小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

1.实战演练,本课设计的万年历小时钟程序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实战演练这一环节要引导学生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程序的全过程,来掌握外部控件的调用和计时器控件的使用方法。

分析问题:是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这一环节,老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计时器控件的Interval属性和Timer事件的意义和作用。建议老师突出使用演示法教学,可以采用演示不同的Interval属性值示例程序,让学生体会Interval属性的含义。同样可以演示Interval属性相同但触发的Timer-事件不同的示例,让学生体会Timer事件的含义。对外部控件的理解也可以采用演示法。

设计程序界面: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建议老师根据课本中的步骤将教学内容分解成多个环节组织教学,不同的环节根据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边演示边练习、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形式。

编写程序代码:有了前面三节课学习的基础,本环节的内容相对简单。老师可以在学生完成课本内容的基础上适当举一反三,增加Ti。reel。事件的一些变化,加深学生对Timer事件的理解。

调试运行程序:本环节给学生留下的拓展空间很大,完全是一个引导学生扩展思维和张扬个性的环节,建议老师采用自主探索、小组合作、教师机演示的方法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2.知识集装箱

栏目中设置了两项内容,建议在“实战演练”环节中穿插对计时器控件和VB外部控

件相关知识的讲解。本栏目的内容建议在学生完成实战演练环节后自学完成。

1.程序代码:

Private Sub Timerl一Timer()

Labell.Caption=Now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l一Click()

。Timerl.Enabled—True;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2一Click()

Timerl.Enabled—False

end Sub·

第二单元用Visual Basic语言解决问题

本单元在呈现体例与内容选取上有很大特色,采取了与以往学习程序设计完全不同的做法。不再以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规则及代码编写为线索来组织教材,而是以提高学生利用程序设计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将语法规则及代码编写相关知识渗透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并通过“知识集装箱”等栏目加以总结和提升,给学生自学以及教师拓展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本单元内容是学完上一单元内容,在对VB开发环境较为熟悉的基础上,对控件、对象、属性等概念有了较为感性的认识,并能熟练地设计制作程序界面之后对程序设计思想及方法的深入学习。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分为两个阶段:第5课至第9课为第一个阶段,通过完成各种不同的任务,来学习变量、构成三种程序基本结构的语句及语法规则等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第10课至第12课为第二个学习阶段,是在上一个阶段的基础上对三种基本结构学习的提升,通过数组、穷举法、递推法的学习体现算法的初步思想,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课时:1

课题

参考课时数(节)

第5课数据的存储箱——变量

第6课双路径决策——If语句

第7课多路径决策——Select语句

第8课计数循环——For Next语句

第9课条件循环——Do Loop语句

第10课数据的集装箱——数组

第11课用穷举法解决问题

第12课用递推法解决问题

第5课数据的存储箱——变量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变量的含义及作用,并能合理地定义使用变量

(2)了解常见的几种数据类型及其含义。

(3)了解常见的几种标准函数及其作用。

(4)了解顺序程序结构。

(5)掌握变量的赋值及数据输出。

过程与方法

本课内容的核心是变量,围绕这一核心,通过具体任务的实践,展开变量的定义、变量的赋值、变量的输出等教学环节。教学中要体现知识与技能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模式。

情意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提高学生对程序设计的浓厚兴趣。

(2)通过对代码编写的学习,锻炼学生的意志,养成严格、认真的做事态度。

2.教学重点

(1)合理定义变量,存储数据。

(2)编写顺序结构程序,解决简单问题。

3.教学难点。

(1)变量及赋值语句的含义及作用。

(2)数据类型的含义及作用。

本课内容是学习程序设计的基础,涉及较多的以前没有接触到的概念。这些知识点的教学应合理地渗透于“实战演练”的教学之中,采用类比的方法,将较难理解的概念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联系,通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解决问题来体会、理解这些知识点,也就是在做中来学习。例如变量的交换,可以与交换两个容器里的某两种液体来进行对比。避免直接罗列枯燥的概念、然后再练习的做法。

1.实战演练

课本通过设置现实中计算打折商品价格这一生活情境,提出完成“打折商品计价器”任务。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体现任务的现实性、实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解决问题的价值。“实战演练”栏目是本课教学的主体,本课教学目标应在整个“演练”过程中得到贯彻实现。

分析问题:是教学的重要环节。由于问题比较简单,建议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找出采用传统方式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进一步提出如果用计算机来实现这一任务,需要解决哪些问题,从而为引出变量这一概念埋下伏笔,体现信息需求的思想。

由课本例题可以看出顺序结构程序的特征。这种结构的程序比较简单,就是按照语句的排列顺序依次执行的机制。顺序结构的执行顺序是自上而下,依次执行,因此编写程序也必须遵守这一规定,否则程序执行结果就不对。

设计程序界面:不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建议让学生按照课本范例自己设计完成;

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范例的基础上进行界面创新,以达到更加美观的效果。

编写程序代码: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学中建议教师根据前面的“分析问题”,围绕变量这一核心知识点,通过引入图示、形象比喻等方法使学生理解变量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要定义数据类型、什么形式的程序结构是顺序结构等问题。教学中还要注意对前面讲过的对象及属性等概念的复习和应用。

调试运行程序:不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建议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可以针对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总结或提示。

2.知识集装箱

栏目中集中了六项内容,建议将其中的变量、数据类型、Print语句穿插于“实战演练”中,作较详细的讲解。而其他内容,教师可以在第二课时中,设计若干实践性题目进行针对性教学。对于某些较简单的内容如表达式等,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来完成。

第6课双路径决策——If语句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能掌握If语句的基本格式和功能。

(2)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判断条件。

(3)掌握If语句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过程与方法

本课活动是通过解决一个密码验证问题的过程,掌握使用If语句来实现双路径决策,体验分支结构程序的一般设计方法。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程序流程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逐步改变学生以往单一的顺序执行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判断的能力。认识到学习程序流程图是我们学习计算机的一个基本步骤,发展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学习态度的严谨性。

2.教学重点

(1)If语句的使用方法。

(2)使用分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

3.教学难点

If语句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基本上已能够从控件箱中将控件拖放到窗体上,然后设置其属性,定义动作,并已经掌握变量的定义和使用,能够完成顺序结构程序的设计。本课建{立在学生已学习顺序结构的基础之上,为后续学习循环结构作铺垫。

1.实战演练

“实战演练”栏目是本课教学的主体,本课教学目标应在整个“演练”过程中得到贯彻实现VB中If语句的分支结构对学生来说,并不难理解,特别是学生在英语中已学过If引导的条件从句,它和

VB中的If语句有诸多相似之处。本节课的重心放在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如何利用If语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战演练”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应合理地渗透于“实战演练”的教学之中,如流程图的基本符号及用法、I{语句的一般格式等。避免先讲授枯燥的概念,再完成“实战演练”的做法,造成学用脱节。

分析问题:课本通过交置现实中“密码验证’’这一生活情境,将分支结构的程序设计融入其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情况,进行恰当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利用程序设计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分支结构与顺序结构不同,它是依据一定的条件选择执行路径,而不是严格按照语句出现的物理顺序来执行。分支结构程序设计方法的关键在于构造合适的分支条件和分析程序流程,根据不同的程序流程选择适当的分支语句a

分支结构适合于带有逻辑条件判断的计算,设计这类程序时往往都要先绘制其程序流程图,然后根据程序流程图写出源程序,这样就把程序设计分析与语言分开,使得问题变得简单,易于理解。因此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应结合问题蜮出流程图。在画流程图的训练上可使用拓展训练中的第2题。刚开始学生可能对于流程图的一些符号记不住,可让学生参照教材中的流程图来完成本题的算法设计。画流程图一定使用规范的符号,从而为以后设计更为复杂的程序打下坚实的基础。

设计程序界面:为了获得较为一致的运行界面,教师可以提供“界面图+对象属性表”给学生。界面图上标明了控件对象的类型、数量和位置,见教材图6—3。建议让学生按照课本范例自己设计完成,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范例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界面设计不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编写程序代码:本环节是让学生通过程序代码解决双路径决策问题的关键,是教学重点,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建议教师根据前面的“分析问题”,以及事先画出的流程图,以规范的命令格式,一步一步地教会学生使用If语句编写程序代码来解决本课的任务。在本环节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判断条件,能够根据条件的不同编写出不同的程序代码。可以采取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试~试如何确定判断条件;当判断条件发生变化时,程序代码应该如何改写。

调试运行程序:在程序代码编写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因为变量的定义、程序流程的控制、代码的输入错误等因素造成程序不能运行,或运行过程中出现错误,甚至不能得出正确的运行结果。这时教师应加强巡回指导,建议让学生仔细观察程序,自主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让其他同学以帮助查找错误的方式来调试程序,以增强对程序的阅读能力,并对出现的共性问题集中讲解或提示。-

2.知识集装箱

在本栏目中共有三项内容,建议将其中的流程图简介结合“分析问题”作较详细的讲解,让学生明确解决较复杂的问题往往需事先画出流程图,以帮助程序设计者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明确算法。对于基本符号以及使用流程图的~般规则需要学生记忆,可适当补充一些例题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另外两项内容分别是If语句的一般格式释消息框的使用方法简介。任何计算机高级语言,其语句的语法格式都有严密的定义。

化,并把简化了的格式称为常用或一般格式。

教材中对这些格式进行描述时作了一些简

由于学生还处于VB学习的初级阶段,简化语法描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保证语句使用效果的前提下,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所有语句的语法,在VB联机帮助文档MSDN Library中都有详细的说明,同时还有如何使用这些语句的示例。对一些掌握计算机语富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应该鼓励他们学习完整严密的语句语法。通过学习,可以更灵活地使用语句,提高编程永平。同时,教师可为学有余力并对程序设计感兴趣的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他们解决,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双路径决策——If语句》教学案例

课题:第6课双路径决策„If语句} 教师角色:主持人、裁判员

授课模式

分组擂台赛模式l教具i网络平台、多媒体教室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If语句的语法结构。

(2)使学生学会使用If语句进行程序设计,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协作性学习能力、审美能力及创新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双路径决策——If语句”,掌握分支结构的程序设计,学会基本的程序设

计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作品展示与后期总结,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

培养学生自我反省、积极进取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形成良好的合作性学习习惯。

重点

If语句的格式及编程应用。

分析教材分析

1.“双路径决策——If语句”格式简单,功能显著,易于理解、掌握和运用。

2.“If语句”是简单的程序设计基础,是标准的三种程序结构之一。

3.“If语句”不仅是以前程序设计的进一步拓宽,更是以后学习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模块化的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教学安排

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学生分组准备,宣布比赛规则。

2.实施阶段:细化任务,通过合作完成任务,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估。

3.拓展阶段:学生才艺展示,引导学以致用,完成相对要求更高的任务。

4.总结阶段:作品反思,评比展示小组作品,引导学生小结,修正。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准备阶段

1.小组划分

2.宣布比赛规

(2分钟)

一列6人分为1组(同桌不同组),共8个小组。

答题及评分:根据屏幕显示要求,进行(1)答题;(2)同桌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调试、测试互评,教师点评。两项累计为本组得分。每组记分统计员1名,采用相互计分、统计的原则。

书籍、答案纸张,文具准备

第7课多路径决策——select语句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能掌握Select语句的基本格式。

(2)掌握Select语句中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能使用Select语句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本课活动通过设计一个“四则运算计算器”的过程,掌握使用Select语句实现多路径决策,体验多分支结构程序一般设计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加复杂的、有更多选项的选择判断能力,增强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2.教学重点

(1)使用多分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

(2)Select语句的使用方法。

3.教学难点

Select语句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教学建议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用多分支结构设计“四则运算计算器”的程序,因而“实战演练”活动是达成教学目标最重要的活动形式。在实践活动中,要采用各种办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程序设计就如同学游泳一样,学了许多游泳的姿势,最终一定要下水去游起来,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掌握。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和指导实践活动,努力让所有学生都获得这种成功的体验。

1.实战演练

本课通过帮小红设计一个“计算器”的程序,用于检验小红计算正确与否这一情境,提出编写“四则运算计算器”这一任务。因为每次进行的都是加、减、乘、除中的某一种运算,所以这是一个“多选一”的问题。为了方便快捷地解决这个问题,最好使用多路径决策。通过“实战演练”来让学生学会通过多路径决策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学会多分支结构程序的编写,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分析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范例要进行充分分析,让学生明确该问题是一个“多选一”的问题,在问题分析的过程中要画出较为详细的流程图。也可以利用辅助教学软件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算法。同时,通过问题分析,让学生知道界面中需要哪些控件及它们的属性。为了避免在程序中用O作除数现象的发生,还要判断是否O作除数等问题,培养学生缜密思考的习惯。

设计程序界面:在进行学生实践活动之前,教师需讲解清楚界面要求,需要用到哪些控件,对这些控件的属性需要做哪些设置等。在编制程序时,应该分析清楚哪个事件发生时完成哪些计算与处理,通过哪些事件的发生来完成整个程序功能。为了获得较为一致的运行界面,教师可以提供“界面图+对象属性表”给学生。界面图上标明了控件对象的类型、数量和位置,见教材图7—3,建议让学生按照课本范例自己设计完成,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范例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于学生初次在VB中接触到单选标记和复选标记的使用,教师应结合知识集装箱中的相关内容,给学生补充相关知识,也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界面设计不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编写程序代码:本环节是学生实践活动的最重要环节,实践活动的目的是用VB编写代码解决具体问题。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由于学生的能力存在差异,部分同学可能完成较快,而另一些同学则有许多困难,在实践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可安排能力强的学生做小老师,帮助其他同学一起解决问题,共同提高编程能力。杜绝学生照着课本上的程序代码直接输入就算完成任务的现象发生。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让他们参考教材中的代码,以帮助学生理解、体会实现的过程。

调试运行程序:通过多媒体网络广播系统,展示个别有代表性学生的结果。首先引导学生判断该程序对不对,告诉学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运行此程序才能知道对不对。其次,若程序不对,引导学生分析此程序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这个错误将导致什么样的结果?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帮助部分有困难的学生重新调整思路,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2.知识集装箱

本栏目中包含两项内容,建议将select选择语句的基本格式穿插于“实战演练”中,做较详细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多分支结构语句的使用方法及程序的执行过程。对于case后面的测试条件教材限于篇幅没有展开详细的讲解,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掌握如何设置测试条件。对于测试表达式的几种情况可举例如下:

Case 20 表示当表达式的值为20时,执行后面的语句组。

Case 2,4,6,8 表示当表达式的值为2或4或6或8时,执行后面的语句组。

Case 1 to 5 表示当表达式的值在1到5之间时,执行后面的语句组。

Case Is>=10 表示当表达式的值大于或等于10时,执行后面的语句组。

单选标记与复选标记作为一种控件,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用它们以及怎么用。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网站向有兴趣的学生、有能力的学生提供更多实例,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Textl.Text)/400)Then

ts==29 Else

ts=:28

End If

End Select

Label4.Caption---=ts

End Sub

第8课计数循环——For Next语句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能掌握For Next循环语句的基本格式和功能。

(2)掌握For Next计数循环语句中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3)能使用For Next计数循环语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本课活动通过设计一个累加器的过程,掌握使用For Next语句实现计数循环程序设计,体验循环结构程序一般设计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使用循环结构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学习兴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逐步改变学生以往单一的顺序执行的思维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教学重点

(1)For Next语句的格式和功能。

(2)For Next循环程序的执行过程及循环变量的变化。

(3)使用计数循环结构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难点

(1)For Next循环的执行过程,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循环变量的变化情况。

(2)For Next计数循环语句中的使用方法及注意的问题。

(3)学生运用For Next语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的内容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顺序结构和分支结构的基础之上,学生已初步掌握了调试程序的基本方法,又为后续的数组学习作了铺垫。多数学生对程序设计兴趣不大,因为学生认为生活离程序设计过于遥远,而且程序设计要求学生的逻辑思维非常强,学生理解比较困难。所以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注重学习内容和学生生活相联系,注重能力训练与问题解决相联系,提出处于“最近发展区的”、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果子,从而激起学生“摘取”的兴趣。把复杂的问题进行分解,教师仅引领,通过反馈逐步提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领悟技术中的思想和方法。

本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去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探索,合作学习,掌握知识后能举一反三,遇到类似问题能够通过类推的方式加以解决。

1.实战演练

循环程序设计作为三种基本的程序结构之一,其作用是使一段程序反复执行。通过完成“实战演练”这一学习任务,使学生对算法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对实现独立编程树立信心。本课建立在学生已学习分支结构程序设计的基础之上,它为设计循环结构程序做好了铺垫。在一些算法中,经常会出现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条件,反复执行某一处理步骤的情况,这就是循环结构。反复执行的处理步骤为循环体,显然,循环结构中一定包含条件结构。本节课的重心是结合学生学习、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明确采用循环结构程序设计解决过程重复问题的方法,掌握For Next语句的格式,注意循环变量的变化。“实战演练”中所涉及知识点和技能点,应合理地渗透于“实战演练”的教学之中,如For Next语句的一般格式、滚动条的使用方法等。避免先讲授枯燥的概念、再完成“实战演练”的做法,造成学用脱节。

分析问题:课本通过为提高银行业务员珠算能力而编写一个验证珠算结果正确与否的累加器程序的生活情境,将计数循环结构的程序设计融入其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情况,另外设计恰当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利用程序设计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在进行问题分析的过程中,可用类比的方法,通过描述使用顺序结构的算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观察使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弊端以及解决过程中有哪些规律可循,以便导入使用循环结构算法解决类似问题的一般方法。要突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因为用流程图描述算法,能够把解决问题的步骤清晰、直观地表示出来,所以一定要绘制好流程图,确定循环变量和循环体。

设计程序界面:界面设计不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为了获得较为一致的运行界面,教师可以提供“界面图+对象属性表”给学生。界面图上标明了控件对象的类型、数量和位置,见教材图8—3,建议让学生按照课本范例自己设计完成,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范例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于学生初次在VB中接触到滚动条的使用,教师应结合知识集装箱中的相关内容,给学生补充相关知识,也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

编写程序代码:解决这个任务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使用程序解决重复控制的问题。程序中实现重复控制的方法之一是循环,用循环语句来表示。本节教材中介绍了For Next 循环结构,它主要用于循环次数已知的情况,因此也被称为计数循环。教材中给出了它的一般格式,在进行编写代码之前应首先向学生介绍循环语句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并向学生讲清有关步长的问题,步长是循环变量的增量,其值可以是正数(递增

网上一位老师的导入: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初次见面我先做一下自我介绍,他们给我起了个代号叫女1号(因为不能说姓名,而我又抽到了一号),在这堂课上你们就可以称呼我为女一号,至于真是的姓名,咱们课下可以交流!虽然第一次和同学们见面但我认为我们会成为很好的朋友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计算机!你们喜欢计算机吗?

生:喜欢

师:既然咱们都喜欢计算机,那么你们知道计算机界的老大是谁吗?

生:微软

师:微软的谁?

生:比尔 盖茨

师:对比尔

盖茨。他是世界首富,据说他的豪宅花费了1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是多少呀?

生:7亿多人民币

师:比尔 盖茨的住宅称为豪宅并不紧急你因为它花费高,而且因为它被称为高科技的未来。比如说地板吧,咱们同学家的地板是不是为了大方美观,或者爸爸妈妈容易拖洗?而他家的地板不仅仅大方美观还可以根据人的体温来调节温度和湿度。有些同学的家里是不是害怕遭小偷?他家可不怕,因为进比尔家的人都必须带上一个智能识别针,在识别针里面有这个人的相关资料!就算是你是比尔认识的人没有带识别针也是不可以进入的!所以啦比尔的家里是从来都不怕遭小偷的!别看比尔是世界首富,但是在你们这年龄也是个初中生呢。对了同学们听说过高斯吗?

生:没有(听说过)

师:给你们一点提示(副板书:1+2+3+。。+100=),高斯是德国著名的数学家,想起来了吗?

生:知道了

师:你们知道了,很不巧的是比尔的老师也知道,他就想了你们都已经是高中生了,就不给你么出那么简单的了,于是他出了这么一道题(板书:1+3+5+。。+101=?)。同学们你们能算出来吗?

生:能(不能)

师:如果给你们足够的时间你们能不能算出来呀?

生:能

师:是不是就是1+3=4 4+5=9 这样加下去?

生:是

师:比尔那时候也是这么做的!他做了好几天呀,后来呢他接触了电脑,学习了一种叫visualbasic的语言,里面有一个语句结构,只要输入一些数,就很快得到了答案,于是比尔就对电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后来就成为世界首富了!同学们想不想学习一下比尔学的那种结构呢?

生:想

师:他学的这种结构就叫做(板书:循环结构——for next 语句)

(于是这样就导入到了正题,别看很多如果真的用语言说的话也就3-5分钟,这样能给同学拉进距离,而且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这样的话5分钟的导入也是值得的)

下面就是新授课(略)

新授课中,只要注意多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叫学生起来回答的时候一定要激励学生多夸奖,不要吝惜自己的语言,比如说你真的是太聪明了,从来没见过像你那么聪明的学生;真的答得太好了,巾帼不让须眉哈!等等。虽然在我们看来这些语言有些肉麻,但是学生是爱听的,毕竟他们才是初中生。并且在课上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也不要急于否定,应该问下其他同学他回答得是否正确,正确的在什么地方,错误在什么地方,让同学来判断!

总之,课堂上学生是主角,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导航和总结的配叫作用,一定要弄清楚自己在整个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九课

学生刚刚学习了For Next循环语句,理解掌握了For。Next循环语句的语句格式、执行过程,并且通过学习知道For Next:循环语句适合解决循环次数事先能够确定的问题。在某些情况下,循环的次数无法预先知道,但已知在什么条件下应该循环时,使用Do语句来描述这样的循环比较合适。

1.实战演练

在授课过程中,对于Do Loop循环结构的格式及使用方法应渗透于“实战演练”教学之中,在做中学。同时,引导学生对Do Loop和For Next循环结构进行比较,发现它们在语句格式、执行过程、应用环境等方面的异同。

分析问题:首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去猜想对折的次数,引导学生去思考。可能有些学生会试图用For Next循环结构来解决这个问题,找出循环变量的初值为1,终值不确定,无法完成。运用已有的知识无法解决现有的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For Next循环语句是用来解决循环次数事先能确定的问题的,而当前这个问题中的循环次数是未知的,所以用For Next循环语句无法解决。要解决这类问题,就要用到循环语句的另一种语句Do Loop循环语句。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画出流程图帮助梳理解决问题的思路。

设计程序界面:界面设计不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为了获得较为一致的运行界面,教师可以提供“界面图+对象属性表”给学生。界面图上标明了控件对象的类型、数量和位置,见教材图9—3。解决这个问题不涉及新的控件使用,建议让学生按照课本范例自己。设计完成,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范例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编写程序代码:本环节是学生实践活动的最重要的环节,实践活动的目的是用VB编写代码解决具体问题,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编写代码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能力存在差异,部分同学可能会较快完成,而另一些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可充分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帮助其他同学一起解决问题,共同提高编程能力。要避免学生照着课本上的程序代码直接输入就算完成任务的现象发生。

调试运行: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利用多媒体广播系统出示某个有代表性学生的解题结果,其他同学对其程序进行分析评价。以征询的口气问:哪位做错的同学能站起来告诉大家,你错在哪里?怎么错的?以此给其他同学提个醒,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此处要化错误为资源,化难堪为体面,目的是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对于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师生可共同分析,帮分部分薄弱学生理清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对课堂情况作总结性评述,引导学生在调试程序过程中对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作梳理。

2.知识集装箱

本环节只介绍了循环结构的两种形式,而在“实战演练”中只用到了其中的第二种格式,其实质是直到型循环结构。对于第一种格式当型循环结构,教材只介绍了其格式,没有安排学生进行实践体验活动。为了加深学生对此语句的了解,教师可以考虑通过语句改写、结合学生实际增加一些针对该语句格式的练习,以加强对它的深刻认识,并能根据

第十课:数据集装箱—数组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数组的概念

(2)

理解变量与数组在存储数据时的区别。

(3)

掌握定义数组的方法。

(4)

学会合理地定义数组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核心要突出数组与单个变量相比在存储数据上所体现出的节省空间、易于管理、提高效率等特征。教学中以数组与变量的区别为切人点,通过经历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对数组的应用以及使用数组的意义有感性的认识和体会,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感受到解决具有大量数据问题所带来的成功喜悦,激发学生乐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问题的热情。

2.教学重点

(1)数组的定义方法。

(2)数组元素的赋值。

3.教学难点

数组元素的批量赋值及输出。

教学建议

数组在程序设计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也是进行程序设计所必需的手段。本课的学习是建立在学完三种基本程序结构,并对具有大规模数据量且较为复杂的问题有解决体验的基础上。在教学中,建议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根据数据的特征来合理定义数组。通过学习要使学生掌握:在什么情况下、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怎样定义数组可以将数据科学有效地进行处理,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1.实战演练

教材通过设置现实生活中演讲大赛的生活情境,提出设计“计分程序”这一任务。在教学引入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这一任务与前面所遇到的任务在数据存储量上的区别,从而使学生能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分析解决问题。潜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一种意识,当遇到具有该特点的任务需要完成时,可以采用本课所学知识来解决。

分析问题:是本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建议教师按照教材的思路,先让学生用定义变量的方法来试图解决问题,进而提出假设评委人数增大时,定义变量是否是最佳的选择;使学生体会到对于大规模

数据的存储,定义变量方式所存在的局限,从而引出数组这一概念。这样就突出了数组的本质。

设计程序界面:该程序界面涉及的对象较多,学生可能会花费较多的时间来制作该界面。因为制作界面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因此建议教师在课前制作该程序界面的半成品,在上课前发给学生,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代码编写的任务中。本课用到Frame框架控件来设置不同的显示区域,使程序界面友好且美观。这是一个新控件,建议教师对该控件的用法作较详细的补充说明。

编写程序代码:正确定义数组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也是完成该任务的关键。建议P43

第十一课 用穷举法解决问题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穷举法的基本思想。

(2)掌握求余运算和整除运算。

(3)学会应用穷举法编写程序解决问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什么是穷举法,如何用多重循环来实现穷举法是本节课的教学核心。穸举问题的穷举策略很重要,如何设计恰当的穷举变量,如何设定恰当的变量穷举范围,如何进行判断减少穷举的次数、提高穷举效率,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其间也将进发出学生的各种创新思维。教师可以多组织小组讨论活动,注意抓住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展开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应用算法解决问题的成功和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热情。树立规则、规范意识。

2.教学重点

(1)穷举法的基本思想。

(2)穷举法适用解决问题的特征。

(3)穷举法的程序实现。

3.教学难点

如何设定恰当的变量穷举范围,减少进行穷举的次数,提高穷举效率。

教学中联系现实生活提出问题,从身边简单问题人手亲历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编写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初步了解算法的思想,进而总结出哪一类的、具有什么特征的问题适合于用穷举法来解决。初步了解算法、程序、程序设计语言之间的关系,认识算法和程序设计的地位和作用。本课内容是对算法学习的引入,为高中阶段对算法的学习打下基础。

1.实战演练

课本通过设置现实生活中查找密码这一情境,提出设计“找密码”程序的任务。在教学引入时,建议教师多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人们经常采用穷举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但当穷举的范围足够大时,采用人工方式穷举就无法完成。进而提出应用计算机代替人工来实现穷举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展开本课的教学。

分析问题:是本课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着重让学生归纳出问题中数据的特征及变化规律,也就是归纳出密码可能出现的范围及变化规律。这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

然后还要明确如何对密码进行判断,其条件如何设置。这时可以将“知识集装箱”中整除和取余的教学内容,结合如何判断整除问题在此处讲解。

设计程序界面:该程序界面较为简单,建议学生独立设计完成。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范例的基础上进行界面创新,以取得程序界面更加美观的效果。

编写程序代码: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根据前面的分析,已经对问题中所涉及数据的变化范围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此处的任务是如何用程序将范围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密码一一列举出来。这需要完成两项关键性工作:一是要合理地设计穷举变量,明确每个变量数据变化的范围,最终构造一个多重循环来实现所有数据的枚举。二是明确问题答案的判断条件,合理设置循环体。教学中建议教师抓住以上两个关键点来展开教学。

调试运行程序:不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首先让学生检验程序的正确性。然后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探索去解决。教师可队针对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总结或提示,以锻炼学生调试程序的能力。.

2.知识集装箱

栏目中提出穷举算法的概念,并举出了一个典型的用穷举法解决问题的例子,并对适用于穷举法解

决问题的特点作了一般性总结。建议教师在此基础上再列举一些实例,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来完成,以此巩固提高这部分所学的知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有两种顺序:一种是可以在引入问题的同时,逐步渗透说明穷举算法的思想。另一种是,一开始不提算法,而是到任务完成后总结归纳出穷举算法的思想。这两种顺序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及教学设计灵活应用。

三、拓展训练参考答案

1.改正后语句为:

Private Sub Commandl—1Click()

Dim x As Long

For a--0 To 9

For b:0 To 9

F0r d=0 To 9

For e=0 To 9

x:a*lO000+b*1000+1*100+d*10+e

If(x Mod 81一O)And(x Mod 91=0)Then Textl.Textmx

Next e,d,b,a

End Sub

2.程序界面:略

程序代码:

Private SUb Coremandl Click()

《用穷举法解决问题》教学案例

1.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穷举算法的基本思想。

(2)能够根据具体问题的要求,使用穷举法设计算法,编写程序求解问题。

2.教学重点和难点

(1)穷举算法的基本思想。

(2)穷举算法的程序实现。

3.教学准备

一个完整的寻找密码的程序。

4.教学方法

与学生进行互动探讨式教学,引导学生一步步去思考,从而总结出穷举法的基本思想;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提供给学生源程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针对不同的穷举对象和范围修改源程序,探究学习能力。

5.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最近,老师遇到了一点小小的麻烦,同

学们想知道是什么麻烦吗?愿意帮助老师

吗?

简述事情原委,点明教师的烦恼:忘记

创设情景

了邮箱的密码,而该邮箱中有很多同学发来

思考、讨论:怎样找出邮

引入问题的珍贵照片。箱的密码?

提供有关密码的线索:密码是一个五位

整数;中间的一位数是1;该五位数是81和

91的倍数。

问题:怎样找出邮箱的密码?

方法1:对每个五位数,逐

个验证是否符合三条线索,如

果符合,该数就是邮箱的密码。

方法2:设所求的五位数

是x,由于x是81和91的倍

分析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从可行性、验证的数,而81和91的最大公约数

对象和范围、效率等方面评价学生提出的解

是l,所以x一定是81*91即

寻求方法

决方法。7371的倍数。设10100<一y

*7371<=99199,可求出y 的范围是:2~13。因此,只要

逐个求出y。7371的中间一

位数字,若是1则该数就是邮

箱的密码„„

第二单元用、,isu脚Basic语言解决问题

续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方法1和方法2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把

问题答案涉及的可能情况一一列举出来,并

根据问题提供的条件逐个作出判断,从中挑

写出方法1和方法2的归纳小结

选符合条件的答案。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穷举对象和范围。

叫做穷举法,也叫枚举法。

使用穷举法要注意穷举的对象和范围。

上机操作:先运行程序,设计程序

以方法1为例,讲解穷举法的程序实现

观察得到的邮箱密码是多少;

解决问题

方法,并写出程序。

再打开源程序,阅读并分析程

序的执行过程。

点拨:如何求整数x的百位数字?(x 合作完成:修改老师提供

课堂拓展的源程序,用方法2解决问

mod 1000)div 10

题。

归纳总结

使用穷举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完成教材“拓展训练”中

课外拓展的第2题。

第12课.递推法解决问题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递推算法的基本思想。,(2)学会应用变量的迭代解决简单问题。

(3)掌握用程序实现递推法解决问题的方法。‘j

过程与方法

本课的核心是学习递推算法的思想,以及如何应用递推解决问题。教学中通过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推出递推公式,再由初始状态出发,按递推公式一步步推导出最终结果。这一过程中要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这也是用递推法解决问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倡导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勤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勇于探求科学知识的精神。

2.教学重点

(1)递推算法的基本思想。

(2)归纳推导递推关系式。

(3)变量的迭代。

(4)递推算法的程序实现。

3.教学难点

(1)递推关系式的确立。

(2)理解递推的过程。

二、教学建议

二、教学建议

生活中人们经常用到递推法,对于这一方法其实并不陌生。本课的核心是如何让计算机代替人的思维自动地进行推理,来寻求问题的答案。

1.实战演练,教材通过设置兔子繁殖这一有趣的问题,提出本课任务。建议教师由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生活中人们经常用递推的方式来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然后提出如何让计算机按照人的思维进行递推,展开本课教学。‘

分析问题:是本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按照题意一一出前n个月兔子繁殖的数量。然后仔细观察产生的这一数列,找到数据之间的变化规律,从中归纳出递推公式。这一过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本课的核心。

设计程序界面:该程序界面较为简单,建议学生独立设计完成。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范例的基础上进行界面创新,以达到程序界面更加美观的效果。

编写程序代码: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求出递推关系式,建议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即引入不同的符号来代表某些事物,并总结其变化规律。这一方法也是序设计必须掌握的方法。教学中教师要强调三点:(1)确定初始状态;(2)确定递推公式;(3)确定终止状态。教师要总结递推的两种情况:(1)顺推。由初始状态开始,按照递推公式,推导出最终结果。(2)逆推。由最终状态开始,按照递推公式,推导出所求的初始状态。对于逆推可以让有能力的学生去探索实现。

数学归纳是找到递推公式的实用的方法,教材中没有指出该方法,建议教师对数学归纳的方法作适当的补充。

调试运行程序:不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应首先让学生通过测试数据来检验程序的正确性,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探索去解决。教师可以针对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总结或提示,以锻炼学生调试程序的能力。

2.知识集装箱

栏目中对递推算法的思想作了简单的总结,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递推算法这一概

P51

下载5上信息技术教案资料(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5上信息技术教案资料(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第一册( 上 )教案

    泰山版第一册(上)信息技术教案 教 师:王巧 学 校:北店子小学 1 第一单元 感受信息世界 一、单元概述 本单元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引入,旨在加强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交流......

    七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第1单元 信息技术简介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信息、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的传输等概念 2、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方法 3、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内......

    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上

    第一单元认识身边的电器 WORD的应用于提高 第一课 制作电器资料卡 一、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在WORD中插入表格 2、调整表格格式 3、在表格中输入资料信息 4、插入艺术字 5......

    信息技术教案三年级上

    第1课 与新朋友见面 教学目标: 1.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初步了解计算机的日常应用。 2.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难点:激发学生学习......

    三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

    生活中的信息技术 一、教学目标: 1、能通过身边的实力了解生活中的信息技术。 2、通过观察和列举日常生活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的例子,体会信息技术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信息技术教案六年级上

    第1课走进计算机 教学目的: 1、能说出电脑的各个部分 2、知道电脑需要软件才能运用 教学重点: 电脑是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的 教学难点: 电脑是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的 教学步骤: 一、引......

    五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上

    小学五年级上册微机 备 课 教 案 廖义棋 二零一四年九月一日 第一课 计算机的发展及种类 教学内容:计算和计算机形成、发展过程。 教学目的: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一直处于......

    三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

    湖阳中心学校常识技能课 第1课 初识神奇新朋友 教学内容:教材第2-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知道各部分的名称,明确地知道在机房上课应该遵守的机房规则;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