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系列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时间:2019-05-12 16:58: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水滴系列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水滴系列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第一篇:水滴系列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型:新授课 年级:八年级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通过讲述近代交通通信在中国的出现、文化生活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化,充分凸显了“社会生活的变化”这一主题:一是火车轮船的出现,给人们的出行和商品流通带来了便利;二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有线电报的传入给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三是照相和电影的传入,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四是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的改变愚昧落后习俗的一系列法令,是民主共和的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社会生活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变化必将对政治、经济、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二、课程标准

1.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2.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和掌握火车、轮船、电报、电话、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的相关史实。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搜集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对所掌握资料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帮助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得出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工业文明的传入,在改造中国社会物质文明的同时,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这些变化是以我们中华民族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但中国社会生活的这些变化客观上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社会习俗的变化。难点: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近代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让子弹飞》的视频剪辑

教师:同学们,视频展现的众多马匹在铁轨上拉火车的情景,看似滑稽。但是这个故事发生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火车确实是那个时期的新鲜玩意。那么,火车是怎样传入中国的呢?它给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感受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设计意图:以《让子弹飞》的视频和老师声情并茂的语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扬鞭起航步正轨——近代交通通信的出现

教师:同学们,假期爸妈带你们出去旅行,经常乘坐哪些交通工具呢? 学生:汽车;飞机;火车······

教师:这些交通工具给我们的旅行带来了方便与快捷。你知道工业革命后,相继传入中国的交通工具有哪些吗? 学生:轮船、火车。

展示:

以蒸汽机为动力的火车和轮教师:这两种交通工具与古代的马车、手推车、木船相比有何优点? 学生:速度快;载人或载货多;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小。展示:

材料一 对利用轮船的货运主来说,轮船的快速性能,又意味着经营资金周转的加快、周期的缩短,其结果必然导致贸易与货运额的加大,“蒸汽创造商业”一语的含义或许就在这里。

由于轮船技术的不断改进„„据统计,各个通商口岸进出外籍船舶货物吨位自1864年的660余万吨增至1894年的将近3000万吨。30年间增长近4倍半。—— 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夫地方之有铁路,譬如人身血脉流通,手足灵捷„„其未建铁路者,则如风痹之人,半体不遂,举动不灵,横逆之来,无可相助,亦惟任其侮辱而莫之御。

——郑观应《盛世危言》 教师:近代交通工具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学生: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还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促进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教师:你能举一例说明吗?

学生:在滇越铁路通车以前,从昆明到上海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到达。通车后,可以先乘火车到海防,再转乘轮船到上海,全程只需短短几天。

教师:中国古代居外的人们用书信向家人传报平安呢。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的通讯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学生: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

教师:有线电报与过去的书信传递相比有何优势?

学生:速度快,安全系数高,效率高。

教师:有线电报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哪些方便?

学生:商人可以用来传递生意信息;记者可以用它从外地发回新闻报道;老百姓与亲友联系也用上了电报。

教师:两次工业革命的文明成果相继传入中国,使中国在交通和通信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西方文明的影响远不止这些,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发生了变化。

(设计意图:此环节从火车的传入入手,设计中有视频,有图片,有材料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近代交通通信的引入,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是社会的进步。)

二、春风拂面展风姿——文化生活的变迁

教师:近代以来,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也得到了丰富,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出近代在文化生活方面对人们影响较大的有哪些新成果? 学生:照相、电影、报纸和出版机构。

教师:在没有照相、电影、电视、录像带的古代,如果想把一件事、一个人的真实面目保留下来,可以采取什么方式?

学生:找画师画像。

展示: 慈禧太后画像(左一)及照片(右三幅)

教师:与画像相比照片有何优点? 学生:清晰;逼真;栩栩如生。展示:

近代中国发生的具有深远历史意义一组照片

教师:请结合以上照片谈谈照相传入中国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以相片的形式锁定了历史的瞬间;保留了历史证据,提供了历史资料。

教师:报纸和出版机构也对近代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报纸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报纸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人们可以通过报纸了解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从报纸上寻找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教师: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中,人们用哪些报刊宣传他们的思想? 学生:维新变法时期是借助《中外纪闻》;辛亥革命时期是借助《民报》;新文化运动时期是借助《新青年》和《每周评论》。教师:当时最著名的报纸指的是什么? 学生: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展示:

教师:《申报》学生:新闻、教师:报纸的版机构是学生:1897年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教师:商务印书馆现在还在运作。同学们家里有很多的字典、工具书的出版机构都是商务印书馆。1897年创立于上海的商务印书馆,至今已走过了近111年的历程。它的创立标志着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开始。一百多年来,商务印书馆从最初一个小小的印刷作坊,逐步发展成为现当代中国首屈一指的出版和文化机构,历经沧桑、默默耕耘,人才荟萃、名家辈出,至今出版各类书刊近5万种,为开启民智、昌明教育、普及知识、传播文化、扶助学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图片展示,材料分析以及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培养学生搜集、分析文字资料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渡:随着西方近代文明的传入,中国的社会习俗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三、文明新风进万家——社会习俗的变化 教师:思考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改变社会习俗颁布了哪些法令?

学生:剪辫;易服;废止缠足;废除跪拜礼,代之以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表演:

刊载的主要内有哪些呢? 评论,还有广告。

出现促进了出版机构的兴起。中国近代最著名的出哪个?

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 4 表演场景 1:“军警为行人剪辫”

表演场景2:“孙中山和盐商”

表演场景3:“废礼仪”“改称呼”

(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展示: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时报》之《新陈代谢》 教师:资料展现了社会习俗的哪些变化?

学生:剪辫,易服,废缠足;废阴历改阳历,废跪拜改鞠躬。教师:你们能从礼仪和称谓上的变化体会到什么?

学生:体会到了由等级差异到人格平等的变化,理解了废除陋习的必要。展示:

辛亥革命后军警为行人剪辫子

教师:民国初年在服装方面,女性的旗袍开始普及,中山装成为男士追求的时尚。展示:

旗袍 中山装

教师:中山装的四个口袋代表“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前襟的五粒纽扣和五个口袋(一个在内侧)分别表示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宪法学说,即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还有监察权;衣领为翻领封闭式,表示严谨的治国理念;衣袋上面弧形中间突出的袋盖,笔山形代表重视知识分子,背部不缝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教师:社会习俗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有很快的变化吗? 学生:传统的习惯势力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

教师: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文明新风渐趋形成,但受传统文化势力的影响,社会习俗的变化又是有限的;要想是文明新风成为社会民众的共同行为,还必须 5 推翻落后的封建制度,建立人民民主的新国家。

(设计意图:本环节结合资料、图片,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讨论、表演历史剧为主,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习俗带来的巨大变化。)

(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四、追根溯源探究竟——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

展示: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在西学东渐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交汇、碰撞。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隔绝状况,逐渐踏上蜕变与新生的近代思想文化历程。

——选自容闳《西学东渐记》

材料二 洋务运动时期的中西体用之争,大体局限于要不要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层面,但毕竟冲击了传统“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选自夏东元《洋务运动史》

材料三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 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四 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国家体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确认了主权在民,法律至上,民主、平等的原则;明确提出保障人民的各项民主自由权利。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教师: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自鸦片战争始,在列强的侵略下,先进的知识分子掀起了学习西方的热潮,冲击了中国的传统社会文化;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推动;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在宪法、法令方面的改革措施的冲击;民主、自由、平等观念的深入人心,追求西方的社会生活成为一种时尚。

教师: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原因是多方面,它的出现既与西方列强的侵略有关,又与西学东渐的浪潮有关,与开眼看世界的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有关,还与辛亥革命的冲击有关。社会习俗的变化是历史的必然,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必将会有更大的变化。

(设计意图:结合材料,使学生探究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借助历史资料分析问题和概括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多层面、多角度的思考问题。)

六、课堂检测

测验题目一:我国古代有领先世界的四大发明,那么,为什么近代以后,许多发明都是西方传进来的?近代社会的变迁,曾受到“闭关锁国”政策的封锁,曾受到封建守旧派抨击、曾遭受中国民众的排斥,但外来的物质和文化缺不断让中国近代的社会生活发生变化。从中我们得出什么启示?

测验题目二:完成《助学》相关内容。

七、板书设计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扬鞭起航步正轨——近代交通通讯的出现

二、春风拂面展风姿——文化生活的变迁

三、文明新风进万家——社会习俗的变化

四、追根溯源探究竟——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

八、教学反思

根据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对本节课进行了整合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材料、结合图片及小组内合作加强对交通方面火车轮船传入中国时间和作用的掌握,加强对近代通讯方面有线电报传入的时间和影响的掌握。使学生认识到交通和通讯的引入对中国经济、文化和生活的影响。第二部分向学生讲述文化生活变迁的基本内容。通过向学生讲解西方发明的照相、电影传入和中文报纸、文化出版机构的基本内容,在师生互动,小组讨论,循序渐进地使学生掌握其内容及对近代文化生活的影响。第三部分借助图片、材料,直观形象地展现社会习俗的变化,使学生知道辛亥革命的冲击是社会习俗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同时,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情境演出,加强学生对社会习俗内容的理解。通过小组的讨论和情境演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意识和分析问题和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第四部分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究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以材料展示为突破口,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理解、概括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资料并归纳历史信息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明白社会习俗的变化是中国近代社会变化的一部分,它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具有历史进步性。

历史作为人文学科,知识性、趣味性是学生乐学的关键激趣导入,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有针对性的多用。

第二篇: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初二历史学科《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NO:20

(总第20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近代交通工具轮船和火车传入中国;有线电报在中国的出现;电影和照相技术的传入;商务印书馆的创办;社会习俗的变化。

2、能通过分析近代科技发明给人类带来的重大变化的原因等,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近代交通、通讯工具与技术传入中国。

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

[教学难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缓慢与不平衡的原因。[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怎样的趋势?我们今天看看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

自学思考题:

1、近代交通的出现:19世纪,西方发明的近代交通工具 传入中国,年,商人修建的 铁路是在中国第一条运营的铁路。

思考:近代交通工具的传入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2、有线电报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什么好处?

3、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等法令;还废除了有损人格的,代之以文明简单的、;取消了 之类的称谓,代之以、等平等的称谓。

思考:这些社会习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4.阅读课文说明电影、照相、报纸、商务印书馆各有什么影响?

(二)合作探究:

1、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1)在交通通讯方面:火车,轮船出现,使人们的出行的速度加快,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有线电报及电话的出现,方便了人们远距离的传递信息。

(2)在文化生活方面:照相和电影的传入,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镜头;报纸的出现,使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文化出版机构的出现,有得信息的传播。

(3)社会习俗方面:在装束上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在礼节上,废除跪拜礼,代之以鞠躬、握手礼;在称谓上取消“大人”,“老爷”等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的平等的称呼。改变了不好的社会习俗,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

原因:西方文明的传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结果,还有中国人民革命和创新的结果。

2、我们应当如何评价西方文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一方面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丰富了中国社会的生活,使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社会习俗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另一方面也便利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进一步侵略。

3、我国古代有领先世界的四大发明,那么为什么近代以后,许多工作发明都是从西方传进来的?面对这样的差异,你有何感想?

中国近代科学的落后有封建制度的原因,在封建专制制度统治下,统治者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的政策,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乃至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科学技术没能拓展自己发展的空间。从教育制度上看,不注意发明创造,缺乏对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没有把自然科学与生产技术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古代是农业文明发展先进的国家,其科技发明属封建社会的农业文明,而近代的科技发明以近代科学理论为基础,其科技发明成果能转化为生产技术和生产力。日益丰富着近代工业社会的物质基础。

感想:当前我们国家应该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高举“科教兴国”的旗帜,这样才会使我们国家在经济上有更长足的发展,才会使我国强大起来。在世界上真正的立于不败之地。

(三)拓展延伸:

1、讨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是否完美无缺,毫无瑕疵?

(1)轮船只是在沿海沿江的口岸城市才出现;(2)铁路的数量也很稀少,平均每个人只有几厘米长。(3)电影和报纸,只有在城市才能看到。(4)照相,只是极少数有钱人家的奢侈享受。(5)在社会习俗方面,传统的习惯势力也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的。

2、以自己家庭为主题,收集自家的老照片,建立家庭影集,了解自己家庭的发展变化。

(四)系统总结:

说出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中的几个“第一”或“之最”

(五)教学反思:

第三篇: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一、学习目标

1.知道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四位先进中国人做出的主要贡献。2.简述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基本情况。

3.知道鲁迅、徐悲鸿、聂耳和冼星海等人的成就。

二、自主学习

第一部分内容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1.詹天佑与京张铁路 2.侯德榜与侯氏制碱法 3.新式教育的发展

第二部分内容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1.向西方学习的人们 2.文学巨匠鲁迅

3.艺术家徐悲鸿、聂耳、冼星海

三、先学

四、后教 ⒈科学成就

⑴.铁路工程师——詹天佑,组织修建京张铁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建成通车。

⑵.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

20世纪20年代,研制出生产纯度达99%的纯白

纯碱,取名为

“红三角”,打破了西方对制碱技术的垄断。1940年,发明联合制碱法,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⒉新式教育的发端

⑴.中国近代 教育的开端——新式学堂的创办

创办:洋务运动期间,1862年在北京设立京师同文馆,清政府先后在全国开办30多家新式学堂。(特点:重视外语、科技和军事人才的培养)⑵.近代 中国设立的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

设立:1898年,维新变法的“新政”之一,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目的:“广育人才,讲求实务”。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⑶.科举制度的废除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对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做出规定。

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制度,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宣告结束。向西方学习的人们

⑴.魏源(地主阶级思想家)代表作:《海国图志》

内容:系统介绍西方历史、地理和科学知识,提出学习西方,抵御外来侵略的重要思想,即“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对传统闭关自守观念的挑战。⑵.严复(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译著:《天演论》

内容:阐发“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和“自强保种”“救亡图存”的道理,激发国人变法图强的斗志。

2.文学巨匠鲁迅(弃医从文)

代表作: ⑴.小说:

《狂人日记》——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强烈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孔乙己》、《药》、《阿Q正传》、《祝福》等小说,取得很高的文学成就,⑵.杂文:

后来由于革命的需要,创造出大量针砭时弊的杂文,它们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空前高度。3.艺术家

⑴.近代 杰出美术大师——徐悲鸿 代表作:《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

创作特点:运用中国传统绘画工具,把中国画和西洋画融合为一体,创造独特的风格。他主张绘画要描写人民的生活。⑵.人民音乐家——聂耳 代表作:《义勇军进行曲》——杰出代表,在民族危难时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勇气和信心。此外还有《毕业歌》《大路歌》《开路先锋》等30多首歌曲。⑶.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代表作:《黄河大合唱》这首歌以恢弘的旋律,发出中华民族英勇抗敌的怒吼,极大振奋民族精神,成为不朽乐章。

五、小结

1、詹天佑与 京张铁路

2、侯德榜与侯氏制碱法(1940年发明联合制碱法)

3、新式教育的发展

(新式教育的开端、科举制度的废除)

1、向西方学习的人们: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严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救亡图存”

2、文学巨匠鲁迅——《狂人日记》

3、艺术家:

徐悲鸿:《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

耳:《义勇军进行曲》

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六、当堂训练习题巩固

1、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A.京汉铁路

B.京张铁路

C.京莆铁路

D.京九铁路

2、京张铁路铁路全线通车的时间是()

A.1909年

B.1908年

C.1910年

D.1912年

3、下面有关京张铁路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京张铁路是国民政府组织修建的;

B.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C京张铁路的建成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

D.京张铁路的建成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4、下面关于侯德榜的说法错误的是()

A.侯德榜是驰名中外的化学家;

B.侯德榜撰写了《纯碱制造》;

C.20世纪20年代,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D.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

5、将西方教育方式引入中国是在()

A.鸦片战争前后

B.戊戌变法前后

C.甲午中日战争前后

D.辛亥革命前后

6、新式学堂创建于()

A.鸦片战争前后

B.戊戌变法前后

C.洋务运动前后

D.辛亥革命前后

7、京师大学堂是哪一所大学的前身()

A.清华大学B.北京师范大学C.南开大学D北京大学

8、科举制度废止与()

A.1904年

B.1905年

C.1906年

D.1907年

9、《海国图志》的作者是()

A.林则徐

B.严复

C.龚自珍

D.魏源

10、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是()

A.林则徐

B.严复

C.龚自珍

D.魏源

11、阐发“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是()

A.林则徐

B.严复

C.龚自珍

D.魏源

12、下面作品不是鲁迅的是()

A.《狂人日记》 B.《药》 C.孔乙己》 D.《愚公移山》

13、《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是()

A.鲁迅

B.徐悲鸿

C.聂耳

D.冼星海

14、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新中国的国歌。这首歌的词作是()

A.聂耳

B.冼星海

C.田汉

D.沈从文

15、同学们,本单元的历史人物,你敬佩的是哪

一位呢?请说出敬佩的理由。练一练

徐悲鸿

《黄河大合唱》

鲁迅

《愚公移山》 冼星海

《义勇军进行曲》

聂耳

《孔乙己》

第四篇: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1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火车、轮船、有线电报、电话以及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新闻报纸、出版事业在中国的出现。掌握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通过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前后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归纳、概括能力;通过分组活动、编演情景剧,培养学生团体协作、创作表演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近代科技成果,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师生互动方式,通过提问、表演、撰写论文、讨论完成有关知识的处理、问题的生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

(3)学生编演情景剧:通过扮演不同角色,体现新式交通通讯工具传入带来的变化以及辛亥革命前后的服饰、礼节和称谓等习俗变化,从中体验变化的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西方科技的传入,改造了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发展,并与辛亥革命一同影响着社会习俗的变化。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1)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3)了解民国以来剪辫易服、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教学难点

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近代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对历史发展的进程感,形成文明史观和进步史观。

教学过程

一、利用谈话导入

师生交流:假期到过哪些地方去旅行?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假期一般有哪些娱乐活动?和同学、朋友怎样联系?(得出:交通、娱乐、通讯方式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再以一则“旧闻播报”──“淞沪铁路通车”导入新课:

十九世纪后半期,许多科技发明纷纷由西方传入中国,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投影课题)

二、初学课文,整体感知(快速浏览全文)

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的?

生答:

1、近代交通通讯的出现

2、近代文化生活的变迁

3、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

三、依据子课题,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1组:精读第一子目,出示情景剧《穿越时空的旅行》,学生演练,并针对近代交通通讯的出现,提出自己还想弄清楚的问题。

2组:下发助学资料(附后),结合课文内容,研究近代文化生活的变迁,分别撰写百字小论文。

3组:研究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自编自演情景短剧来展示这些变化。(重点指导:怎样把“剪辫子,易服饰,变礼节,改称呼,废缠足”编成情景短剧,为学生提供道具:剪刀、用毛线编成的辫子、西服)

四、成果展示:

1.汇报《穿越时空的旅行》

①我们从中得到哪些有效的信息?(生答:近代火车、轮船传入中国,使人们出行变得方便、快捷,促进了商品流通;电报、电话也在这一时期传入中国,便于人们通讯联系)

②你还想了解到哪些有关近代交通通讯的问题?(生成问题、配合投影探究解决)

2.宣读历史小论文“文化生活的变迁”

①我们了解到哪些重要的信息?(照相、电影传入中国、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及代表作品、中文报纸的出现和发展、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商务印刷书馆及其贡献)

②无声电影是如何让观众明白人物在说什么?(思考交流)

3.自编自演情景剧:《剪辫子》《盐商见总统》

①我们从中发现了社会习俗的哪些变化?(剪辫子、易服饰、改称呼、变礼节、废缠足,通过投影展示一一了解)

②这些变化体现了当时社会怎样的发展趋势?(通过讨论得出:剪辫易服、废缠足表现出自由、民主的潮流;改称呼、变礼节反映出平等的发展趋势)

五.小结、巩固

请同学小结本课内容;(投影配合)以抢答的方式巩固本课所学

?

中国建造的第一艘轮船是

?

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运营的铁路是

?

我国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

?

我国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是

?

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是

?

中国近代最著名的报纸是

?

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六、延伸:

1、我国古代有四大发明,为什么近代许多发明都是由西方传进来的?(讨论交流:近代封建统治的腐朽,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科举制度的毒害。教师点拨:更深刻的原因在于封建农业文明与西方工业文明的差距,导致近代中国在科技发明创新上落后了)要赶超西方科技,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对外开放,汲取一切先进文明;改革教育,鼓励创新……)

2、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给中国社会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火车、轮船的传入,使交通更方便、快捷,促进了商品流通;电报、电话的出现,方便了人们交流沟通、传递信息;照相、电影的传入,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这些科技成果的传入,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发展,并与辛亥革命一起影响着社会习俗的变化,向着民主、自由、平等的方向不断迈进。)

(附:下发给第二小组的助学资料)

电影传入中国

1896年8月11日法国商人在上海徐园“又一村”茶楼内放映的“西洋影戏”。这是中国人第一次接触到电影。

中国的民族制片业,开始于外国电影传入9年之后的1905年。这一年的春夏之交,老北京的著名实业家任庆泰(1850-1932),在他自己开设的“丰泰”照像馆的天庭里主持拍摄了第一部国产片《定军山》。这是一部由谭鑫培主演的同名京剧的无声影片,片场约5分钟,它标志着中国电影业的正式的诞生。

中国第一座电影院──1907年第一座电影院平安电影公司在北京长安街建成,由外商经营。

中国第一个电影制片公司──1909年美国人布拉斯基久在上海香港路创办亚细亚影戏公司。这是中国土地上的第一家影片摄制公司。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1931年3月15日,由明星公司摄制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上映。

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1941年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铁扇公主》完成,公映后受到好评。

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电影──1962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我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故事影片《魔术师的奇遇》。

中国电影是中国人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凭藉自己的智慧创造的关于中国的“电影”。从1905年开始,中国电影就这样在经历了从短片到长片、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等诸种技术演变的同时,也不断以影像的方式,承载和表达着中国人近一个世纪的好恶与思索、苦难与奋争、光荣与梦想。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创办于1897年。

一百多年前的上海,西方的印刷技术已很普及,曾在报馆当排字工人的夏瑞芳、鲍咸昌等几个人,于1897年以集资入股形式,成立了“商务印书馆”,主要印刷学校所用的课本。

商务印书馆集编译、出版、发行为一体,在其百年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足迹。商务印书馆以编译介绍国外重要学术著作而闻名海内外。清末,他们就出版了我国著名思想家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推动了哲学界的变革维新,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此后,相继推出严复的一系列译著,介绍西方先进的学术思想,影响很大。30年代,他们出版的《汉译世界名著丛书》,印行两百余种,其规模之大,品种之全为全国首屈一指。在工具书的编纂出版方面,商务印书馆数十年来,成绩卓著,在全国可谓独一无二。他们于解放前出版的《辞源》、《新华字典》等辞书,经多次修订,已成为全国最有影响的工具书。解放后,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词典》、《大俄汉词典》、《现代日汉大辞典》、《新汉德词典》等数百种辞书,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成为我国最权威的辞书。

1932年,商务印书馆曾遭受侵华日军的轰炸,使总务处、编译所、印刷厂及“东方图书馆”等,损失很重,元气大伤。解放后的1954年,商务印书馆由上海迁至北京。根据国家统筹安排,为发挥商务印书馆的传统优势,确立了以翻译出版外国政治、经济、哲学、历史、地理等学术著作和各类大型词典、工具书等书为主的方针,成为我国具有翻译、编辑、出版特色的重点出版社之一。进入90年代以来,商务印书馆发挥自身优势,根据市场需求,扩大经营范围,翻译出版了当代外国名著《西方的智慧》、《挑战风险》等。为开拓国内外市场,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及新加坡等国家的著名出版机构合作,出版了《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现代汉语八百词》(日文版)、《中国自然地理纲要》等中外文工具书,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2007年举办了诞辰110周年庆典。百年老书馆,正跨入一个新时期。

照相术的发明和传入中国

1837年,路易·雅克·芒戴·达盖尔成功地发明了一种实用的摄影术,1839年,达盖尔把他的技术公布于世,摄影术在法国正式诞生。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传入中国的香港、广州等地。今天司空见惯的照相馆,清末在中国刚刚出现的时候称为:画楼、影相铺、像馆、照相楼、照相号、照相寓等。

咸丰年间(1851—1861)在香港合伙经营油画业的画师周森峰、张老秋、谢芬三人,合资请当地外国兵营中的一个会摄影的人传授摄影术,学成后置办器材,增加了照相业务,同时还兼营画像。他们店名叫“宜昌”画楼,这是中国人最早开设的照相馆之一。尤其是当时照相还不具备放大技术,很多中国人想要“大照片”,画楼只能是先拍摄一个小照片,然后由画师再根据照片画像放大。

有闲阶层是像馆的主要顾客,象当时的戏剧演员、社会名流及社会富有阶层中一些人都把照相作为享受生活,自娱自乐的一种手段。照相术特别受到皇室和达官贵人的追捧。慈禧 太后酷爱照相,第一次请日本摄影师照相,赏赐竟达2万金,后来还聘了专职的摄影师;末代皇帝溥仪也非常喜爱照相,留下了许多生活照片,但是这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照相是可望不可及的奢侈享受。

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

中国近代报刊产生的实质性标志应是康有为等人于1895年在北京创办的中国大陆最早的政论性报刊《中外纪闻》。戊戌维新时期,光绪皇帝倾向变法,对报刊的出版持宽容的态度,因而在这一时期形成了国人办报的高潮,涌现了《强学报》、《务实报》、《国闻报》、《知新报》、《湘学报》等一大批著名报刊,从而迎来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第一个蓬勃发展时期。在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同盟会创办了机关刊物《民报》,以宣传民主革命的思想;在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李大钊创办的《每周评论》,宣传“民主”、“科学”,执中国南北报界之牛耳。

外国商办报刊也迅速发展起来,其中最著名的为英国商人美查于1872年邀约友人投资,在上海创办的《申报》,该报从1872年4月30日创刊到1949年5月停刊,出版长达77年,是中国近代历史最长久的报纸。为吸引读者《申报》的新闻内容办的非常丰富,体现出较强的信息观念。以《申报》为标志,中国近代报刊的四种基本形式新闻、论说、文艺、广告被确定了下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申报》的创办掀开了中国新闻史的崭新一页。1909年该报因营业不振,产权由华人经理席子佩收买,1912年转让给近代著名的报人史良才,从此业务大兴,成为旧中国屈指可数的著名大报之一。提起《申报》,不能不谈到为《申报》发展作巨大贡献的史量才先生。正是他将《申报》发扬光大,发展成中国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国有国格,报有报格,人有人格”,是史量才掷地有声的誓言。他认为“报纸是民众喉舌,除了特别势力的压迫以外,总要为人民说些话,才站得住脚”。在遭暗杀前不久(1934年10月5日),他曾和俞颂华、黄幼雄说起他的办报,“纯以社会服务为职志,不挟任何主义,亦无任何政治背景”。史量才办《申报》二十二年,始终贯穿着他对报纸独立品格的追求,并以他的办报思想和报业实践丰富、提升了中国新闻史,创造了《申报》的黄金时代。1934年史量才被蒋介石派遣特务暗杀。

1937年7月《申报》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同年12月15日,因日军检查新闻,自动停刊。抗战期间,曾在日伪控制下出版。抗战胜利后被国民党接收,成为CC系报纸。1949年上海解放时停刊。《申报》出版时间之长,影响之广泛,同时其他报纸难以企及,在中国新闻史和社会史研究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因《申报》见证、记录了晚清以来中国曲折复杂的发展历程,被人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第五篇:水滴系列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2

第11课 北伐战争

课 型:新授

教学模式:四环节合作探究 教 具:多媒体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通过指导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式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对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通过对北伐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他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阅读导入框内容:黄埔军校的门上有一副引人注目的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拍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这幅对联使人耳目一新。它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就是要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教师补充:孙中山视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之本,在广州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学堂,国立广东大学(今天的中山大学)和黄埔军校。在大陆共创办23期,后随国民党迁往台湾高雄,在台续办至今七十八期,培养大批政治军事人才。由此导入新课。

(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

一、两党携手-----第一次国共合作

教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从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历时三年半。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改组后的国民党由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变成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革命联盟。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以后,革命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学生:思考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教师补充:

1、国共合作的背景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中共的发展陷入低潮。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国罢工达180多次,其中主要的有香港海员大罢工和京汉铁路大罢工。香港海员大罢工取得了胜利,但京汉铁路大罢工却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我党从“二七”血案中进一步认识到,没有强有力的同盟者,要战胜强大的敌人是不可能的。

2、合作原因

(一)、在列强的操纵下,封建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愈演愈烈,“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这样的革命形势和历史任务要求国共两党齐心掀起大革命。

(二)、共产党认为在中国当时的政党中,还只有国民党算得上是真的民主派。而且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国民党在当时人们的心中,有崇高的威望。孙中山在多次革命后也认识到依靠军阀搞革命是不行的。所以国共合作也是两党共同的愿望。

(三)、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推动。

3、合作方式

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主要代表。共产党要建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首先要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行合作。关于建立统一战线的方式,1922年7月党的二大提出的设想原本是实行“党外合作”,但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马林却倡议实行“党内合作”,即共产党员、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这个倡议得到了共产国际的赞同。

二、开创未来------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教师提问:国共两党合作后为革命的发展开创了怎样的新局面?

1、黄埔军校的建立

学生:1924年,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黄埔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学生思考:孙中山为什么要建立黄埔军校?【培养军事政治人才】

教师总结:孙中山认识到过去自己进行的革命过程中,所以靠的对象只是会党、新军、各派军阀等,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这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2、国共两党合作北伐,使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教师:引导学生看书P51—52和《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找出北伐的时间、目的,北伐的对象、北伐的胜利进军。

学生:在书本中很容易找到,时间:1926年,目的: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军阀吴、孙、张的实力》表,指出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是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中国封建统治的代表,他们拥兵自重,统治着中国大部分富庶的地区,因此是要消灭的首要对象。

教师:观看北伐战争视频资料,再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用动态的方式展示北伐军的作战方针、进军路线和重要战役地点等。

教师补充:在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下,北伐军制定了正确的行动方针,首先向军阀吴佩孚部队盘踞的湖南、湖北进军。共产党人叶挺领导的、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组成的第四军独立团是北伐先锋。在各界民众的支持下,北伐军高歌猛进。进入湖北后,军阀吴佩孚企图凭借汀泗桥、贺胜桥的险要地势阻止北伐军的进攻。经过浴血奋战,北伐军终于在1926年8月下旬攻下汀泗桥、咸宁和贺胜桥,击溃吴佩孚主力,并在10月10日攻占武昌。在战斗中,叶挺独立团战功卓著,所在的第四军被誉为“铁军”,叶挺更是被誉为北伐名将。曹渊等一批共产党员在战斗中壮烈牺牲。与此同时,北伐军向江西进军。经过艰苦战斗,11月占领九江、南昌,并一举歼灭了军阀孙传芳的主力。同时,福建、浙江等省的军阀也纷纷倒向北伐军。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仅半年,就取得了惊人的进展,控制了南方大部分省区。国民革命军冯玉祥部也控制了西北地区,并准备东出潼关,响应北伐军。北伐战争的胜利大局已定。北伐途中,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在广东、湖南、湖北等省领导工农群众积极参与运输、救护、宣传、联络等工作,为北伐胜利进军提供了有利保障。就在全国革命形势不断高涨、北伐胜利进军之时,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面目暴露出来。1927年4月和7月,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北伐战争的胜利果实被窃取。学生:思考北伐军胜利进军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宣传共产党的纲领,扩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党开始掌握部分革命武装;广大人民群众受到一次革命洗礼,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三:分道扬镳,合作破裂

学生:思考轰轰烈烈大革命为什么失败了?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教师小结: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右派和新军阀势力,在1927年后加紧反革命扩张。先是反对迁都革命中心武汉,接着公开亮出反共反革命旗帜,在各地接连制造一系列反革命叛变事件。诸如上海四一二政变、广州四一五政变、北京四二八政变、湖北夏斗寅叛变、长沙马日事变,以及冯玉祥倒向反革命,等等,使国共合作处于危急关头。1927年5月,中共虽然召开五大,力图挽回局面,但未能真正解决任何实际问题。7 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国共合作最后破裂,大革命遭到惨败。四:建立反动政府

教师:指导学生看书,蒋介石建立了一个什么样的政府,它代表着谁的利益? 学生:看书后回答提问。

教师寄语: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中国共产党也有了极大的发展。但是,这次国共合作给中国共产党的经验教训是极其深刻的。主要是:

1、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是必要的、正确的,但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这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2、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农民问题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心问题,必须放手发动农民,坚决依靠农民,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3、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必须重视武装斗争,建立党和人民直接掌握的革命军队。布置作业:做历史助学,P49—51 板书设计:

一、两党携手-----第一次国共合作

二、开创未来------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三:分道扬镳,合作破裂 四:建立反动政府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1924年在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撮合下国共两党以“党内合作”的形式实现了第一次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但是,革命统一战线仅维持了三年半时间,在革命形式一片大好,即将取得国民革命胜利之时,国民党右派却突然叛变革命,疯狂屠杀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国共合作宣告破裂,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民大革命失败了。,本课内容删减较多,比如国共两党合作后,开创的新局面,两次东征,北伐的历史背景,原因,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经验教训等等,都需要学生思考,老师讲授,让学生明白整个历史事件的发展经过。本课我采用四环节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同时又补充了很多历史资料,课堂时间显得不够用,我想应该删减一些内容,让学生有做题的时间也许会更好。

下载水滴系列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水滴系列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