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推荐)

时间:2019-05-12 16:37: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推荐)》。

第一篇: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推荐)

小学五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要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2-15页。教材通过创设情境,进一步帮助学生复习认识的数。学生在叙述这些数的实际意义中,让他们体会到自己就生活在一个数的世界里。通过学生分一分的活动,引出自然数、整数的概念。在学生认识整数后,教材并没有从整数的概念入手来认识倍数与因数,而是利用整数乘法认识的,体会倍数与因数的含义。这又是学好找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还有利于学习约分、通分知识。因此掌握2和5的倍数特征后,能轻松地找出3的倍数的特征。在学习找因数时,教材安排了-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学生一般会用乘法进行思考,这一安排让学生通过形象的排列特点,理解抽象地找因数的方法;找质数也用了-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并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将这些数分为两类,一揭示指数和合数的概念,进而认识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最后一节安排了专题活动---数的奇偶性,它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与方法的机会。

二、学生分析。

根据对学生的前测得知:学生对分数和小数有初步的了解,对负数不够了解,对整数的理解是没有零头的数,如500,30等,但是学生对数的世界充满好奇,并具备一定的探索能力;学生在探索中有能力揭示2,3,5的倍数的特征。但是概括特征时,语言还需要教师指导;对因数这个名词,学生在二年级时就已经认识,结合拼长方形列算式,找因数,学生容易接受;学生在掌握2,3,5的倍数特征以及熟练找出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后有利于找质数的学习,找质数比较抽象,在教学时要注重找出质数的方法的多样性及灵活性;在前五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奇数和偶数等知识。

三、设计理念。

课前激起学生的兴趣,唤起对数的回忆,从书上给的0,1,2,3,4,5,6等几个特殊数的认识推广到更多,培养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不重复不遗漏的找到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是学生自己发现规律的,教师只是指导其进行归纳;此外,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活动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表面到实质发现;同时,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进行指导。

四、教学要求。

教的要求:

A. 教师要熟读教材,理清本单元知识层次和意义,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B. 准备每节课的教具,安排学生准备学具,提前布置预习及学生课前该完成的任务,设计问题导学单和问题训练拓展单。

学的要求:

A. 积极认真对本单元进行结构化预习,会发现问题,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准备上课必需的学具,完成导学单、训练单;

B. 学会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小组分工角色职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为别人提供服务。

五、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况,认识自然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六、重难点。

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七、教学方法。

教的方法: 1.组织教学活动法

2.情境教学法: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 3.引导对话交流讨论法 4.讲授法 5.关键问题指导法 学的方法:

1.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课前预习法:要求学生课前完成例题及部分练习题的预习,完成问题导学单

3.练习法:学生按时按量完成课后练习,问题训练。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谈话引入。

2、创设谈话环境后,将课本第2页的情境图呈现,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二、进行新课,探究新知。

1、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请同学们观察这些数,按照它们的特征可以怎样分类呢?它们各属于哪一类呢?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你在生活中都遇到过哪些数?把你想到的数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它们是哪一类数?

3、统一认识,突出重点,建立数学模型。

(1)认识倍数和因数。再次引导观察情境图思考。从图中你还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1)列出乘法算式:5×4=20(元)(2)以算式为例,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引导思考:在乘法5×4=20中,5和4是什么数?20是什么数?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3)18是6和3的倍数,6的3是18的因数。

指出:倍数和因数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各自不能独立存在。

4、尝试练习,巩固新知。观察第3页上的“找一找”,(1)判断。请你用自己的方法判断,然后全班交流。(2)找7的倍数。

(3)独立做课本第3页第2题,集体订正。教师指导。

5、质疑问难,释疑解难。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2-3页的2、3题内容,巡视并答疑,教师指导,集体订正。

6、新课小结。

做游戏:同学们,要下课了,让我们一起做一个游戏,规则是这样的,老师出示一张卡片,看看你的学号是卡片上的数倍数,然后到讲台前大声说一句“几是几的倍数,或几是几的因数”。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巩固性练习。做课本第3页的题目。

2、综合性练习。

找出下列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4和5 7和11

13和15

3和9

6和24 16和24

3、拓展性练习。

写出下列各分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68159615()()()()()()81220114530

四、总结评价。

五、作业布置。

1、找出下列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3和5

8和9 5和15

7和21 11和33 60和12

2、在括号里填一个数,使它和已知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

4和()

9和()

12和()

15和()

3、在括号里填一个数,使它和已知数的最大公因数就是所填的数。19和()

12和()

21和()

22和()

板书设计:

找最大公因数

12的因数: 1、2、3、4、6、12 18的因数: 1、2、3、6、9、18

12和18的公因数: 1、2、3、6

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 6

第二篇: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倍数与因数教学

设计

郭必勇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要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2-15页。教材通过创设情境,进一步帮助学生复习认识的数。学生在叙述这些数的实际意义中,让他们体会到自己就生活在一个数的世界里。通过学生分一分的活动,引出自然数、整数的概念。在学生认识整数后,教材并没有从整数的概念入手来认识倍数与因数,而是利用整数乘法认识的,体会倍数与因数的含义。这又是学好找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还有利于学习约分、通分知识。因此掌握2和5的倍数特征后,能轻松地找出3的倍数的特征。在学习找因数时,教材安排了-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学生一般会用乘法进行思考,这一安排让学生通过形象的排列特点,理解抽象地找因数的方法;找质数也用了-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并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将这些数分为两类,一揭示指数和合数的概念,进而认识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最后一节安排了专题活动---数的奇偶性,它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与方法的机会。

二、学生分析。

根据对学生的前测得知:学生对分数和小数有初步的了解,对负数不够了解,对整数的理解是没有零头的数,如500,30等,但是学生对数的世界充满好奇,并具备一定的探索能力;学生在探索中有能力揭示2,3,5的倍数的特征。但是概括特征时,语言还需要教师指导;对因数这个名词,学生在二年级时就已经认识,结合拼长方形列算式,找因数,学生容易接受;学生在掌握2,3,5的倍数特征以及熟练找出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后有利于找质数的学习,找质数比较抽象,在教学时要注重找出质数的方法的多样性及灵活性;在前五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奇数和偶数等知识。

三、设计理念。

课前激起学生的兴趣,唤起对数的回忆,从书上给的0,1,2,3,4,5,6等几个特殊数的认识推广到更多,培养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不重复不遗漏的找到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是学生自己发现规律的,教师只是指导其进行归纳;此外,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活动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表面到实质发现;同时,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进行指导。

四、教学要求。

教的要求:

A. 教师要熟读教材,理清本单元知识层次和意义,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B. 准备每节课的教具,安排学生准备学具,提前布置预习及学生课前该完成的任务,设计问题导学单和问题训练拓展单。

学的要求:

A. 积极认真对本单元进行结构化预习,会发现问题,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准备上课必需的学具,完成导学单、训练单;

B. 学会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小组分工角色职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为别人提供服务。

五、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况,认识自然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六、重难点。

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七、教学方法。教的方法:1.组织教学活动法2.情境教学法: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3.引导对话交流讨论法4.讲授法5.关键问题指导法学的方法: 1.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课前预习法:要求学生课前完成例题及部分练习题的预习,完成问题导学单 3.练习法:学生按时按量完成课后练习,问题训练。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谈话引入。

2、创设谈话环境后,将课本第2页的情境图呈现,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二、进行新课,探究新知。

1、自主探索,获取新知。请同学们观察这些数,按照它们的特征可以怎样分类呢?它们各属于哪一类呢?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你在生活中都遇到过哪些数?把你想到的数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它们是哪一类数?

3、统一认识,突出重点,建立数学模型。

(1)认识倍数和因数。再次引导观察情境图思考。从图中你还可以得到哪些信息?(1)列出乘法算式:5×4=20(元)

(2)以算式为例,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引导思考:在乘法5×4=20中,5和4是什么数?20是什么数?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3)18是6和3的倍数,6的3是18的因数。

指出:倍数和因数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各自不能独立存在。

4、尝试练习,巩固新知。

观察第3页上的“找一找”,(1)判断。请你用自己的方法判断,然后全班交流。(2)找7的倍数。

(3)独立做课本第3页第2题,集体订正。教师指导。

5、质疑问难,释疑解难。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2-3页的2、3题内容,巡视并答疑,教师指导,集体订正。

6、新课小结。

做游戏:同学们,要下课了,让我们一起做一个游戏,规则是这样的,老师出示一张卡片,看看你的学号是卡片上的数倍数,然后到讲台前大声说一句“几是几的倍数,或几是几的因数”。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巩固性练习。做课本第3页的题目。

2、综合性练习。

找出下列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4和5 7和11 13和15 3和9 6和24 16和24

3、拓展性练习。

写出下列各分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61591586()()()()()()82011451230

四、总结评价。

五、作业布置。

1、找出下列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3和5 8和9 5和15 7和21 11和33 60和12

2、在括号里填一个数,使它和已知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4和()9和()12和()15和()

3、在括号里填一个数,使它和已知数的最大公因数就是所填的数。

19和()12和()21和()22和()

第三篇: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要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2-15页。教材通过创设情境,进一步帮助学生复习认识的数。学生在叙述这些数的实际意义中,让他们体会到自己就生活在一个数的世界里。通过学生分一分的活动,引出自然数、整数的概念。在学生认识整数后,教材并没有从整数的概念入手来认识倍数与因数,而是利用整数乘法认识的,体会倍数与因数的含义。这又是学好找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还有利于学习约分、通分知识。因此掌握2和5的倍数特征后,能轻松地找出3的倍数的特征。在学习找因数时,教材安排了-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学生一般会用乘法进行思考,这一安排让学生通过形象的排列特点,理解抽象地找因数的方法;找质数也用了-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并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将这些数分为两类,一揭示指数和合数的概念,进而认识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最后一节安排了专题活动---数的奇偶性,它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与方法的机会。

二、学生分析。

根据对学生的前测得知:学生对分数和小数有初步的了解,对负数不够了解,对整数的理解是没有零头的数,如500,30等,但是学生对数的世界充满好奇,并具备一定的探索能力;学生在探索中有能力揭示2,3,5的倍数的特征。但是概括特征时,语言还需要教师指导;对因数这个名词,学生在二年级时就已经认识,结合拼长方形列算式,找因数,学生容易接受;学生在掌握2,3,5的倍数特征以及熟练找出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后有利于找质数的学习,找质数比较抽象,在教学时要注重找出质数的方法的多样性及灵活性;在前五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奇数和偶数等知识。

三、设计理念。

课前激起学生的兴趣,唤起对数的回忆,从书上给的0,1,2,3,4,5,6等几个特殊数的认识推广到更多,培养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不重复不遗漏的找到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是学生自己发现规律的,教师只是指导其进行归纳;此外,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活动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表面到实质发现;同时,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进行指导。

四、教学要求。

教的要求:

A. 教师要熟读教材,理清本单元知识层次和意义,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B. 准备每节课的教具,安排学生准备学具,提前布置预习及学生课前该完成的任务,设计问题导学单和问题训练拓展单。学的要求:

A. 积极认真对本单元进行结构化预习,会发现问题,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准备上课必需的学具,完成导学单、训练单;

B. 学会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小组分工角色职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为别人提供服务。

五、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况,认识自然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六、重难点。

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七、教学方法。教的方法:1.组织教学活动法2.情境教学法: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3.引导对话交流讨论法4.讲授法5.关键问题指导法学的方法: 1.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课前预习法:要求学生课前完成例题及部分练习题的预习,完成问题导学单。3.练习法:学生按时按量完成课后练习,问题训练。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谈话引入。

2、创设谈话环境后,将课本第2页的情境图呈现,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二、进行新课,探究新知。

1、自主探索,获取新知。请同学们观察这些数,按照它们的特征可以怎样分类呢?它们各属于哪一类呢?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你在生活中都遇到过哪些数?把你想到的数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它们是哪一类数?

3、统一认识,突出重点,建立数学模型。

(1)认识倍数和因数。再次引导观察情境图思考。从图中你还可以得到哪些 信息?

(2)列出乘法算式:5×4=20(元)

(3)以算式为例,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引导思考:在乘法5×4=20中,5和4是什么数?20是什么数?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4)18是6和3的倍数,6的3是18的因数。

指出:倍数和因数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各自不能独立存在。

4、尝试练习,巩固新知。

观察第3页上的“找一找”,(1)判断。请你用自己的方法判断,然后全班交流。(2)找7的倍数。

(3)独立做课本第3页第2题,集体订正。教师指导。

5、质疑问难,释疑解难。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2-3页的2、3题内容,巡视并答疑,教师指导,集体订正。

6、新课小结。

做游戏:同学们,要下课了,让我们一起做一个游戏,规则是这样的,老

师出示一张卡片,看看你的学号是卡片上的数倍数,然后到讲台前大声说一句“几是几的倍数,或几是几的因数”。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巩固性练习。做课本第3页的题目。

2、综合性练习。

找出下列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4和5 7和11 13和15 3和9 6和24 16和24

3、拓展性练习。

写出下列各分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61591586()()()()()()82011451230

四、总结评价。

五、作业布置。

1、找出下列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3和5 8和9 5和15 7和21 11和33 60和12

2、在括号里填一个数,使它和已知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4和()9和()12和()15和()

3、在括号里填一个数,使它和已知数的最大公因数就是所填的数。19和()12和()21和()22和()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通过教授学生认识“因数和倍数”,并掌握他们的特征:因数和倍数不能单独存在,并通过观察比较几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知道几个数公有的因数(或倍数)叫做他们的公因数(或公倍数),且能够在几个数的因数(或倍数还)中找出他们的公因数(或公倍数)。

接下来学习“2、3、5的倍数的特征”。发现2、5、3倍数的规律和特点。在此之前还要向学生教学什么是“奇数”什么是“偶数”,只有掌握了奇数与偶数,学习“

2、5的倍数”的特征就会简单容易得多。而“3的倍数”的特征就是引导学生把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的到的数如果是3的倍数的话,说明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那么,又如何让学生学习掌握质数与合数呢?在教学中,我主要是让学生把1~20的因数分别写出来,并按照奇数为一列偶数为一列来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然后归类整理:只有1个因数的有哪些数?有两个因数的有哪些数?有3个以上因数的有哪些数?学生分好之后,教师明确:向这样只有2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有2个以上因数个数的数叫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那么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就可以分为“

1、质数、合数”三大类。

为了让学生巩固质数与合数,再让学生找出1~100以内的所有质数:先划掉除了2以外所有2的倍数,再划掉3的倍数、划掉5的倍数、最后划掉7的倍数,所剩下的数就是质数,并且让学生数出、记住100以内有25个质数。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去判定100以外的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最后,再学生讲解介绍“分解质因数”,知道用短除法来分解质因数。然后对整个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类,让学生熟记一些特殊的规律与数字,多做一些练习,加强的后进生的关注和辅导。

第四篇: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板书课题:倍数与因数 1.在一次运动会上,有两个班同学分别排出下面两种队形,(课本情境图1)你能算一算每个班队形的人数吗?

2.生汇报,师板书:9×4=36(人)或4×9=36(人)

7×5=35(人)或5×7=35(人)

3.在算式9×4=36中,我们可以说36是9和4的倍数,同时,我们也可以说9和4是36的因数。师相机板书课题:倍数与因数

二、探究新知

(一)认一认

1.在5×7=35中,你能说出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吗? 指名交流

2.出示:25×3=75 25×4=100 先同桌说一说后指名交流,说出其中的因数和倍数关系。3.0×2=0,我们能说0是0和2的倍数,0和2是0的因数吗?为什么?(因为0乘任何数都等于0,研究它没有意义。)

归纳小结: 研究倍数和因数的范围。“只在自然数(零除外)的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

(二)说一说

1.你能自己写一道乘法算式,并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吗? 同桌之间合作完成,交流展示 2.出示:12×2= 24,24×2= 48

3.有2道题,请同学们判断对不对?(1)24是倍数,对吗?为什么?24是因数,对吗?为什么?应该怎么说?

从中我们明白了: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4.出示除法算式:75÷25=3,你还能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吗?(乘法与除法互为逆运算,)

(三)找一找

出示课本31页第4个问题

1.你能准确地判断哪些数是7的倍数?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后,先自己找出7的倍数,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找倍数的方法。

全班交流找倍数的方法。(倍数与因数的意义,整除)

让学生在比较后得出用乘法算式的方法来找一个数的倍数比较方便快捷。2.你能写出100以内7的倍数吗?写一写,200以内呢?1000以内呢?10000以内呢?能写完吗?

3.你能写出50以内4的倍数吗?6的倍数呢?„„

4.仔细观察这些数,你发现倍数有什么特征?学生自由说。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一个倍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穷的。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2.3.5,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

四、本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能分享一下吗?

五、布置作业

写出100以内全部8的倍数。

第五篇: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倍数与因数

《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31-32页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2.能力目标:初步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数的所有倍数。

3.情感目标:积极参与数学的学习活动,初步养成乐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教学难点:体会倍数和因数的相互依存关系,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种关系,你们和爸爸、妈妈的关系是„..那在这节课我和你们的关系就是......对,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我们是相互依存的。大家知道吗?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两数之间的倍数与因数关系。

板书课题:倍数与因数

二、探究新知

1、结合情境图,列出算式 3×8=24 或 8×3=24 说说算式中每个数字表示的意义及分别叫什么?

2、学习倍数和因数(1)含义

对于乘法算式中数的关系,我们还有另一种说法:24是3和8的倍数;3和8是24的因数(需进一步使学生明确,24是3的倍数也是8的倍数;3是24的因数,8也是24的因数)

(2)举例说明。

出示一个乘法算式25×3=75

先同桌说一说后指名交流,说出其中的因数和倍数关系。

(3)探讨:乘法与除法互为逆运算,那么3×8= 24 改为24÷3=8 或 24÷8=3 这

时,你还能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吗?

(4)归纳小结:研究倍数和因数的范围。教师根据课堂生成,相机给出“只在自然数(零除外)的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这个规定。(5)我写你说。

同桌合作,一个同学写算式另一个同学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后进行全班交流。

3、学习找一个数的倍数(1)出示课本31页第4个问题

(2)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后,先自己找出7的倍数,小组内交流自己找的方法。

全班交流时让学生在比较后得出用乘法算式的方法来找一个数的倍数比较方便快捷。同时使学生领悟到:这个数是7的倍数,那么7同时也是这个数的因数。(3)同桌合作讨论:你还能找出7的其它倍数吗?4的倍数有哪些?使学生体会到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

(4)归纳: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一个数最大的倍数是无限大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三、巩固练习

1、判断

2、完成练一练第1题

3、比一比:看谁找的快。(在课本上完成)(1)自己找,比比谁找的快。要求作出各自的符号。(2)组织交流,比比谁的方法好,比比谁找的对。(3)归纳。说说哪几个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

4、游戏 :找朋友(9的倍数)

要求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两位数,当老师说出自己心目中的幸运数字时,如果你喜欢的数字是老师喜欢数字的倍数,我们就是前世有缘的人。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或有疑惑的地方吗?

五、布置作业

独立练习,写出100以内全部8的倍数。交流时,体会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进一步明确方法。

板书设计: 倍数与因数

3×8=24

24是3和8的倍数

24÷3=8 3和8是24的因数

24÷8=3

相互依存 课后反思:

1、本节课我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参与的兴趣,感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采用同桌合作的学习模式,独立尝试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给学生搭建一个自助活动的空间和交流的平台。

3、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4、就整个教学过程来看,人有部分同学未能积极参与进来,老师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到位,对学生放手仍不够大胆等,当然需要提升和改进的地方还远不止这些,还望各位多多指点,谢谢!

下载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1

    《倍数和因数》---李明老师教学实录 一、教材分析: 整除概念是贯穿这部分教材的一条主线。签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具备了大量的区分整除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基础,对整除的含义已经......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倍数与因数说课稿

    《倍数与因数》说课 ——薛卫兵 各位领导、同仁们: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倍数与因数》。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和说教学反思六......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倍数和因数》教学实录 玉林市东环小学钟静 一、单元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自然数,认识倍数与因数,能找出10以内某......

    五年级数学因数与倍数

    小学五年级数学因数与倍数练习题(3) 一、填空(30分) 1、像0,1,2,3,4,5,6,……这样的数是 2、像-3,-2,-1,0,1,2,3,……这样的数是 3、有一个算式7×8=56,那么可以说和是的因数,是和的倍数。 4、是2......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因数和倍数》教案

    教材分析: 以乘、除法知识拓展方式,引入对因数与倍数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分散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借助乘法算......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12-1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会判断......

    2014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倍数与因数》 教案(5篇材料)

    第三单元 倍数与因数 教学内容:倍数与因数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

    小学五年级数学因数与倍数教案

    因数与倍数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