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题探究课题小结(精选5篇)

时间:2019-05-12 16:40: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问题探究课题小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问题探究课题小结》。

第一篇:小学数学问题探究课题小结

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以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为主,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能探索性学习。我们要利用好问题的形成,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应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和探索空间,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不断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探究。我们要主要防止教学过程窄化探究性学习的功能,防止教师作用的边缘化和空洞化,要充分信任学生防止教师过度干预学生的探索过程。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让学生知道怎样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智能的结构》中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以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为主。新课程改革很关注对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探索性学习;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要让学生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可见,新课程改革把指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作为改革重点之一。那么如何使探索性学习成为农村小学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学习方式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利用好问题的形成,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教学中我们会提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可以说充斥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合理的质疑是学生思维的起点,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探索欲望从潜伏状态迅速转入活跃状态。如果我们设计好教学中的提问,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就可以把学生引入探索的学习状态中,让学生明确探索的目标,激发强烈的探索欲望。什么是好的提问呢?我认为问题能直接给出的话最好,如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那么探索学习就成功了一大半了。因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提要贴近学生自己的思维实际,更能引发其探究的欲望。如“能被3整除的数”的教学中,我们在学习前可以让学生随便说几个数,然后师生之间比一比,谁先得出答案。老师的神速一定会让学生提出“为什么”的问题,然后激发学生自己去探求,这实际就是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强烈欲望。

二、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和探索空间,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学习是一个过程,探索性学习更应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和推断的过程。因此,教师作为这个过程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更应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如在小组学习中,我们应给小组中的每一位学生发表意见和思考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在教学中特别要强调“学生为主”的意识,不要让探索学习过程匆匆而过。当孩子围绕着任务要求正热烈讨论时,千万不要因为教学计划而中断学生的学习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他所说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实际上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同样,它也是探究的必要条件。有了时间保障,我们还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探究的空间。在“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我们就需要考虑学生是如何获得乘法分配律的?他们是否真正经历了获得知识的过程?学生得到的仅仅是知识还是在过程中生成了方法、学会了合作交流?、、、、、、我设计了这样的片段:(1)独立思考。54×(4+7)、6×100+9×100、(6+9)×100、54×4+54×7,哪些等式相等?你有什么感想?(2)65×(30+42)、100×2=100×

8、(a+b)×c,你能写成另外的形式吗?(3)小组合作研究,(250+12)×40、96×19+4×

19,哪个题目容易计算?为什么?(4)概括出乘法分配律。这样,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发现、去探究,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经历一个自主探索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索学习的能力。

三、不断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探究。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索知识,获得知识。在合作交流中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控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更好、更深入地进行探究,并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过程的调节和学习效果的恰当评价。如在教学“条形统计图”中收集信息资料的过程,像让学生收集零花钱的情况、调查兴趣小组的人数情况、学生的体重情况,都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合作的方式收集。在制作统计图时,我们让学生根据出示的统计表制成条形统计图。然后反馈交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再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我们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制作提出问题,看统计图考考自己组内的同学。这样的过程鼓励了学生在合作交流的学习中产生思维碰撞,从而达到培养发展学生探索性学习的效果。再如“编两步应用题”的教学中,可以分组让学生编应用题,适时反馈,这样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每个学生在合作交流中,通过倾听他人意见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并将思维引向深入,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探索性学习。

在教学中,我觉得让学生在探索中将实际问题用数学关系表示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还可以有意识的在实践中指导学生探索,适当延伸探索性学习。然而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我认为应当防止以下几个不良倾向的发生: 小学数学问题探究课题小结

首先,防止教学过程窄化探究性学习的功能。

探究性学习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更重要的是在知识探寻的过程中孕育一种问题意识,亲自寻找并实践解决问题的途径,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只重视其知识获得功能,而只灌输式地“教”学生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如果我们在探索过程中只把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抽取出来深化训练,实际上仍只是知识的传授,成了关于方法的知识的传授。那样的话,探究性学习实质上成了为探究而探究。因此,我们在这过程中应让学生面对问题探寻个性化的方法,强调过程性探索,在经历和体验中理解探索性学习。如在“年、月、日”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过程。⒈观察手中的年历卡(学生每人手中各有一张年历卡,分别是2001年~2012年及1800年、1900年、2000年、2400年),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并说说判断方法。⒉设疑,老师出生在1972年,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让学生产生寻找新的判断方法的欲望。⒊讨论:用什么办法来研究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可以先统计每人手中的年份数,寻找规律。⒋观察统计出的学习材料,小组讨论发现的规律。⒌反馈得出“4年一闰”的规律,并通过猜想树立假设“用年份数除以4,没有余数是闰年,有余数是平年”。⒍验证假设。⒎引导学生质疑:1800年、1900年的年份数除以4,也没有余数,为什么是平年。⒏阅读书本,知道“公历年份数是整百数时,须除以400”。这样设计就留给了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交流中发现,在过程中领悟探究的真谛。

其次,防止教师作用的边缘化和空洞化。

在发展学生探索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应是旁观者,更不要做局外人。教师和学生都应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在探索性学习中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必须深入学生探究的过程,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深入开展。如在“加法的含义”教学中,教师出示动态蘑菇图象,学生观察。

问:通过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生:左边有6个蘑菇、、、、、、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是一个一个看出来的。

生2:左边蘑菇上面写着“6个”,所以不用数,一看就知道了。

师:你的方法真好,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右边有1个蘑菇、小问号,问我们“共有几个蘑菇?”

师:谁来把小蘑菇算一算,一共有几个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1:6+2=8,一共有8个蘑菇。要求“共有几个蘑菇?”就是把“左边的6个”和“右边的2个”和起来,所以用6加2等于8。

生2:老师,2+6=8行不行?

师:对!要求共有几个蘑菇,只是把两边蘑菇的个数加起来就可以了。等式可以是6+2=8,也可以是2+6=8。

在这样的探究性学习中,师生间通过广泛的信息交流,就形成了教师与学生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学习共同体”,从中也体现出教师在其中应发挥的作用。

再次,防止教师过度干预学生的探索过程。

我们的传统说:三十而立。所以,成人常常认为孩子生来是需要被帮助、被保护的——没有成人的帮助,孩子怎么长大?教师也一样,我们同样害怕一旦放开手后,学生会跌跌撞撞,会错误百出,学习会偏离既定的方向,课堂会不可收拾。所以,教师认为自己必须善尽保护、帮助之责。但殊不知,对于学生发展而言这样的帮助更是束缚,更是枷锁。如果教师长期为孩子提供这样的帮助,而学生也习惯于依赖教师这样的帮助,那么,他们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又从何谈起呢?当习惯于教师帮助的学生面对问题不会再说“我试试”,而只会说“老师还没教过,我不会”。教师好心的帮助就成了扼杀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元凶”。学生要不要这样的帮助,答案也就不言而喻了。其实我们应该知道,孩子并不怕跌倒,他们本来就是在跌跌撞撞中认识这个原本陌生的世界的,如果生命的成长需要成本,那么这样的跌撞就是他们该付出的成本之一。我们惟有懂得释放,孩子才能展现独立,才能张扬个性。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而不是学生学习的领导者、驱赶者和搀扶者,这个“度”的把握在让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除了这几方面的倾向,我们还要注意探究性学习的实效性问题,防止学生无效参与现象的出现,探究性学习的形式化倾向等等。

以上这些是我在让学生尝试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总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探索活动贯穿始终,教师在其中发挥应有的组织、引导作用,并亲身参与学生的探索过程。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给予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放手让学生探究的空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学生学会在复杂的环境中运用探究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发现、创造,以适应未来终身学习的需要,实现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课题研究小组第三阶段小结

在学校相关科室的领导和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课题研究小组进入第三阶段的研究,现对本阶段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总体情况

在前两个阶段工作的基础上,课题组又经过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带着对课堂教学中的种种疑问,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本课题组老师把“数形结合”思想,运用到了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及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全体研究人员针对课题研究方案中拟定的研究内容,分年级按计划划全面实施研究过工作,做好研究记录,反思行动结果,定期组织研讨,并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初步形成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方式方法。

(1)教学实践 根据本课题研究几个方面的的内容,组织参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尝试。

(2)案例分析 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开展讨论,探讨实践中取得的实效和存在的问题。

(3)交流小结 对教学实践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并互相交流。三 不断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价值和作用

对于数形结合的体会,应从低到高逐步渗透。初始阶段低年级孩子对抽象的数量关系的理解存在着一定困难。如果适时的让孩子们自己在纸上涂一涂、画一画,可以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就应有意识的教给学生借助图来分析理解数量关系。例如:课题组的李丽霞老师在教学“比多少应用题”时谈到比多少应用题一直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学生对谁和谁比,谁多谁少,总是分不清,造成见多就加,见少就减的错误逻辑。如果从一开始教学时,教师就教给学生借助画图来分析数量关系(当然这时的图应以实物图为主),教学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教学要真正做到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在加深问题的难度上下功夫,而是要通过有代表性的又为学生容易接受的题目,着重培养学生的画图策略,使学生能够产生迁移,这样即使遇到一些未解过的题目,学生经过自己的画图、分析也能找出解答的方法。例如,比多少、倍的认识、有余数除法、行程问题、分百应用题,以及搭配、鸡兔同笼、植树等一些特殊问题都是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重要内容。

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经验大胆思维,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画图策略固然是一种很重要的解题策略,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要灵活应用,有时需要与其它策略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达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效果。如教学《多边形的面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迁移类推,通过动手操作,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轻而易举地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之后,又将平行四边形剪、拼转化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运用同样的方法,得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数与形是数学教学研究对象的两个侧面,把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是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可以借助简单的图形、符号和文字所作的示意图,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凸显最本质的特征。

三、课题研究中的不足

课题组的部分教师对此课题研究重视程度不够。如: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本课题研究几个方面的的内容,参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尝试,并结合教学实际,开展讨论,探讨实践中取得的实效和存在的问题体会不够深„„

四、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学生方面:

1、会做的题他不画图,不会做的题找不到画图的思路,想不到画图。

2、学生利用“画图”来解决问题的意识不强,画图的能力也不强。

3、利用“画图”来检验解题过程和结果的学生几乎没有。教师方面:

1、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新课程背景下的解决问题,是否还教给学生画线段图当前画图解决问题,当前有关画图解决问题和过去相比有什么不同?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很多学生感到无从下手,也有不少学生很难会想到运用画图去分析解决问题,除非教师要求。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循序渐进地教给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

3、新教材中体现的众多解题策略,在“画图”策略上是否有系统设计?

五、今后工作的思考

督促课题组全体教师全力以赴,继续查阅资料,挖掘小学数学“数形结合”的使用范围,了解本课题研究的状况和已有的研究成果,并通过听课、磨课等形式,对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结果进行考察,对方法的使用进行反思,小结成功与不足之处。在教学实践中观察学生的表现,进行个案研究,写下教后记,以便总结实践经验,指导教学,圆满结题。

第三篇:小学数学探究

“探究课上不完”的思考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老师感叹精心设计的探究课好看不中用,产生探究课上的困惑。怎样正确理解探究教学理念,提高探究课的教学效果呢?

一、变俏为实,让探究情境“简”一些

数学教学往往伴随着一定的教学情境,尤其是探究情教学,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情景,更离不开有趣、新奇的情境。从目前情况看,有的教师盲目追求探究情境的花哨、时髦,造成非数学因素太多而干扰了学生的探究视觉,导致探究内容游离于数学问题之外,致使探究课上不完。因此,必须用务实的眼光审视教学情境,削枝留干,简化教学情境中非数学化因素,提升探究的有效性。

首先,要结合现实情形创设探究情境。这就要要求教师必须紧扣数学的探究主题,防止探究情境中的无关因素喧兵夺主,干扰探究活动的进程。例如在教学“平均分”时,教师创设了“春游分发食品”的情境,教师应把握探究的主题,让探究活动紧紧围绕“总数是多少”、“怎么分的”、“分成几份,每一份是多少”、“有没有多余”等数学问题进行,而不要掺和“这些食品是否分得合理”、“春游要注意哪些问题”等非数学问题,这样才有的放失,让探究问题因素突出数学主题而提高时效性。

其次,探究情境还应包括直接反映数学问题的数学情境。有时,直接从抽象的数学情境导入,可使探究活动有更宽裕的探究时空而充满数学味。例如,在教学“倒数”时。让学生写出乘积为1的两个数进行思考,能使探究活动更加直接而省时。

二、变多为少,让探究内容“精”一些

探究课上不完,很大程度上是探究内容臃肿、繁杂。而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如果探究点太多,而且每一点都要探究到位,势必造成探究费时,难以完成预期任务。探究寻源,是教师盲目崇尚探究教学,狭隘追求“探究内容越多越好,凡事都让学生探究”所致。要克服这一不良倾向,就要求教师处理教材时,变多为少,认真精选探究内容。

首先,教师在处理探究内容太多的教材时,不能被既定的教材,“教参”的课时划分给“框”住了,例如,在教学“面积与面积单位”时,有“面积的含义”、“面积单位的产生”、“常用的面积单位”等多个知识点,若逐一让学生探究,极易造成预设的教学内容太多而上不完。而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实际,大胆地重新划分课时,分为“面积”的教学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就不因为探究内容过多探究不能完成而发愁。

其次,教师在选择添补课外资源时,不得过分增补教学素材,否则易造成探究内容过分膨胀而上不完。例如在教学“元、角、分”时,有的教师补充了人民币产生,识别及其与外币的兑换等相关素材,势必造成课堂教学探究点过多而上不完。如果只精选与小学生认识水平相一致的“人民币的识别”这个素材,就能变多为少,实现人人能探究,探究能完成。

三,变放为扶,让探究过程“直”一些

对于探究性学习,很多教师把小学生的探究活动等同于科学研究活动,我认为只有让学生经历原汁原味的创造性探究过程,才能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课。将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探究对立教起来,教师谈“讲”色变,怕讲、忌讲,导致学生的探究脱离教师的指导而放任自流,变得盲目无序,耗时低效。事实上,小学生的探究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再创造”活动,也就是说学生的探索活动少不了教师适当的“扶”。只有坚持扶放结合,才能让学生的探

究过程由曲变直,更有实效。

首先,并非所有的知识点都有探索的价值,在数学知识体系中,数学的概念、规划、定义,并无过多探究的必要,如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数的读写法,数学符号表示等等,可以在学生理解数学算理的基础上,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这样省去不必要的放任探究,使探究活动由曲变直而省时。

其次,教师要变旁观者为指导者,当学生的探究处在“山重水复疑无路”困境之时,应适时地指点迷津,让学生在“柳暗花明又一村”中达到目标。例如,在教学时“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时,当学生认识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与分母有关,让学生对“、、1516111、、、”等分数的分母进行猜测、82510

举例、验证等充分探究后,仍然面露难色,教师应适时指出“把这些分数的分母解质因数,或许能发现其中的秘密。”这样化曲为直,就能提升探究的实效性。

四、变说为做,让探究方式“活”一些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不同于成人,但在探究性学习中,许多老师往往只注意到探究内容,而忽视了数学探究方式的选择于优化,简单地采用成人化的抽象说教或复杂演绎方式,造成学生的探究活动或徘徊不前,或肤浅粗糙,束缚了探究性学习的开展。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针对小学生的认识特点,精心选择学生能接受的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有效地探究。

首先,针对“儿童的智慧出在手指尖上”的特点,积极倡导“做中学”理念,让学生在物化情境中触摸数学。例如:在教学“一个正方形,剪去一个角,还剩下几个角?”时,如果仅局限于教师说教,那么将使探究不仅耗时,而且体验不深,更难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若让学生亲自去剪一剪,做一做,则能在操作中主动探究,发现或是3个角、或是4个角、或是5个角,省时有效地参与数学问题的解决。而且对于“4-1”不仅可以等于3,也可以等于4或5感到新奇、有趣,增加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进而热爱数学学习。

其次,由于小学生的个人经验不同,他们对同于数学问题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数学建构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这就要防止用同一模式强行指引学生的思维方向,而应放手让他们自由选择探究的方式。例如,教学“23-7”时,教师不必强行要求学生统一摆小棒来计算,而应鼓励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究,想想“23-7”等于多少,可以怎样思考?结果有的学生用画图思考,有的用摆小棒思考,还有的用“想加算减”的……由于拓宽了探究空间,所以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生动活泼的参与数学学习,提高了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第四篇:数学课题研究小结

数学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脚踏实地,不断学习

杨菊芳

在这短短半个学期里,我听了中国教师报专家李炳亭教授和学景教育专家徐世国教授关于《中国课改调研报告》及《高效课堂的诊断》的理论讲座,并结合我校部分教师课改的实践,我们数学组展开了小范围的课堂教学诊断的学习、研讨,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我主要小结以下两点: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如:听李炳亭、徐世国教授的课改专题理论讲座及外出培训学习,让我更进一步明确了“高效课堂“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方法,要想实现高效课堂教学,作为教师,一是要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二是要注重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导学案的引领下,通过自己独学去探索、去发现;三是根据学情,精心设计导学案,体现精而少的编写;四是通过帮扶对子、学习对子、小组合作充分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感悟;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注重知识的预设及动态的生成,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扎实开展“以学促研,以研促改”的课堂教学氛围。(1)在备课方面,每一位老师都能认真备课,积极参加教研活动,由个人独备、师徒备上升到集体备,学科组之间的交流,反复研讨,互相学习,力

争把课备的更完美、更好,真正体现了我们数学组是一支团结向上的科研队伍。(2)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听课、评课反思等活动,调动了年轻教师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领着青年教师尽快的成长起来。如:骨干教师张惠君老师教学的《圆柱和圆锥》整理复习课及刘雅丽老师教学的《对称图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在知识的重难点处把握上处理的很好,特别是张老师放手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圆柱、圆锥的表面积、侧面积及切割后的计算方法等剖析的淋漓尽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充分体现了张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值得我们学习的,从而弥补了我们在课堂中的不足。(3)课堂评价诊断恰到好处,得失双赢。既有利于老师改正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又能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同时也通过听课、评课等一系列教研活动,才使每一位老师都有其不同程度的发展,才能让青年教师尽快地成长起来,让他们成为今后课改教学的栋梁。

总之,通过我校开展的课堂教学诊断、研究,效果明显,有一定的成就感,从而使我对课题研究认识的更加深入,在交流、互动、合作中感悟到研究的快乐。当然,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今后我要一如既往地参与学习,参与课题研究。

2014.5.26

第五篇: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课题小结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课题小结

今年11月份,我校承担了重大课题《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研究》。自课题立项以来,我们协调组织,健全制度,在实践中反思,取得了一些成效,也需要继续更深入研究。现在做一个阶段性总结与大家交流:

一、确定自主探究式教学四步模式

1、创设情境,引入探索

教学在复习引入阶段要抓住新知识的起点,使复习铺垫做到新旧知识紧密联系,设置悬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这样,既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同时又使学生明确探索目标与方向。

2、探索新知、合作交流

学习新知阶段,教师要重视加强操作感知的指导和加强知识迁移的指导,善于为学生提供可探索的材料,让学生经历探索新知识的过程,引导学生自己想问题,导方法,做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规律,又注意启发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精神。

3、实践运用、拓展创新

在巩固练习阶段中,要求练习形式多样,层次分明,引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联系实际生活,将书本知识转为能力。

4、评价体验、总结延伸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根据学生目标要求总结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学习表现与学习体验,想提的问题,让学生向课外实践延伸,教师重视评价,关注过程,关注再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二、取得的成效

1、课题研究促进了老师的学习和实践

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学习和实践。老师在课题研究中反复学习了课程标准和相关的理论知识,重新认识了教师的角色定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践中不断的反思。

2、课题研究使教师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研究主要来探讨课堂中怎样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变教师的灌输为学生主动地去以旧知构建新知,变接受的过程为探索发现解决的过程。

三、通过研究有以下几点思考:

1、创设平等自主的氛围是探究的先决条件

创设平等的师生关系时进行自主探究的先决条件。教师要敢于放手,把时间和空间放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但是仅仅放开是不够的。在一些文章中谈到:教师在实践自主探究教学方式时,开始积极性高,后来感觉效果不如原来的,慢慢回到过去旧的方式。我觉得根本原因不是这种方式的弊端,而是实践中出了问题,教师不仅仅要学会放,还要精心设计,培养学生的各种习惯和能力。例如小组

合作探究学习,怎样分组,组内怎样学习,如何有效利用时间防止无效的合作,怎样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如何在适当的时机“收”起来,引导学生有一个总的认识,这都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2、探究的形式要与内容结合自主研究教学模式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些相应的形势作为支撑。例如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设计让学生充分提问的环节,在探究过程中设计小组合作、辩论、表演等活动形式,没有形式学生就无法活动、探索,没有时间学生的思维就无法发散。但问题是如何利用好各种形式,关键是形式与内容结合好,避免空洞流于形式。学生提出问题要合理梳理,学生合作表演等活动要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把握。

3、教师的位置和作用

教师在课堂中如何把握自己的位置,这是令新课改中教师迷惑的问题。在我们课题小组在一块反复交流、相互听课之后,让我明白了课堂上老师不是省事了,而需要积极的与学生合作,给遇到位的指导,课前老师要深挖教材后才能做到这一点,课堂会因为老师和学生的深入学习而生动。所以,我觉得老师要在课外下大功夫,在课堂中才能起到点拨和帮助学生提炼的作用。

4、怎样融合探究理念与其他教学理念

课堂中,任何一种教学理念都需要和其他教学理念融合运用,这样才能不让自主探究的方法显得疲惫。教学中往往形成定式走向单

一。无论是什么名堂的教学方法,我们不妨追根溯源,找找他的理论

基础是什么,这样脑子中就明晰了。自主探究教学方式的运用也要融合其他的教学方式,包括接受性学习和情境教学、活动教学等方式。

总之,我校的课题研究刚刚起步,恳请各位领导和老师给与指导和帮助,自主探究模式课堂阶段总结

岳春杰

下载小学数学问题探究课题小结(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问题探究课题小结(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课题小结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课题小结杨巧红 本课题前期研究活动开展以来,我们课题组按照课题研究方案,进行有序研究,收到良好的研究效果。 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都体会到“一刀切”......

    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课题计划小结

    “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阶段研究小结 2009——2010学年 埔上中心小学 肖金凤 本学年围绕“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这一主题内容,针对学生的学情、教材的情况和创设的方法这三......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课题小结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课题小结小学数学教学经历了一次巨大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的洗礼,学生变得爱问、爱交流,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上不断闪现......

    小学数学提高计算能力课题小结

    小学数学提高计算能力课题小结 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虽然掌握了计算方法,却往往还会出现计算错误,计算的准确率很低。这不仅直接影响到对文字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效果,而且......

    七年级数学几何问题探究

    七年级数学下暑假复习几何问题探究 1. 如图1,A、B两点同时从原点O出发,点A以每秒x个单位长度沿x轴的负方向运动,点B以每秒y个单位长度沿y轴的正方向运动. (1)若∣x+2y-5∣+∣2x-y∣=0......

    小学语文课题小结[本站推荐]

    小学语文课题小结(精选多篇) 因而综合性学习的出现,适应了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新变化,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2.新课改的需要。新一轮......

    小学书法课题小结

    《小学语文书法教学健康课堂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小结 自仓颉造字以来,文字记载了华夏大地上一段段文明、一段段历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汉字是中华民族......

    随堂小练笔策略探究课题小结

    “小学语文随堂小练笔策略探究”课题小结 这一学期是我校的“小学语文随堂小练笔策略探究”这一县级课题研究的初步探索阶段,作为课题成员,我积极参加了课题研究,现将本学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