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有效策略的探究
关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有效策略的探究
888
()
摘要:写作,它既是人们表情达意、交流信息的需要,又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语文课程应当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对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有效策略的探究是必要的。关键词: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有效策略
写作,它既是人们表情达意、交流信息的需要,又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语文课程应当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培养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而作文教学的重要意义是十分突出的,但是,我们身边大部分小学生对写作缺少足够兴趣,自信与真情实感,这些状况都是不争的事实。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作文教学,对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做以下探究。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作文教学的步入“两难”境地。
当前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两难”问题,教师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严重脱离生活实际,脱离学生实际;指导上存在严重问题,指导不到位,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指导过于具体,束缚了学生自由想象的思维,从而学生的写作趋向雷同,干瘪、乏味、缺乏创新;不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致使学生的作文中假话连篇,假故事、假感情频频出现。许多语文教师将作文教学看作自己的一块心病,部分教师认为作文教学短时期内难以看到成效,不容易教学,因此忽略了作文教学。在实际写作训练过程中枯燥单一,学生们只能被动地应付教师留给的任务,缺少写作激情,还有教师将写作课程上成了其他课程,最后使得学生缺乏阅读分析能力,在写作方面更是一事无成,语文成绩直线下降。
学生方面:
学生写作文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从下笔。往往会出现乱编的情况;语言积累少,干巴巴的,难以写具体;对周围事物缺少留心的观察;缺乏想象力;题材千篇一律,难以表达真情实感。
(二)写作模式过于框架与模式化。
写作模式过于框架与模式化,阻碍了小学生创作思维。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从选材、立意到为学生列提纲、提供完整范文,都专门罗列出来,我们说这种越俎代庖的现象直接阻碍了小学生的创作思维,因此,创作出来的文章是千人一面,部分教师为了让小学生在考试中获得优秀成绩,在日常不注重写作训练,却依靠期末考试前押题目,让学生背范文。最终导致学生不管文章是否与题目相符,就将文章全部写上去,阻碍了学生们的创造能力。
(三)忽略培养学生对待作文的健康情感。
一些小学教师并不鼓励学生们的“我笔写我口,我笔写我心”的行为,对学生们的要求较高,很多教师们批改作文,明明知道学生写的事和人都是假的,但是只要是创作方式符合题目要求,就不会多作评价。还有些教师不管作为是学生自己写的亦或是抄袭的,只要是看着好的就在全班当范文读,对学生表扬,但是对一些学生费劲心思写的真实经历却以缺少文采为由,不但不给予表扬,反而对某些缺点横加指责,严重损伤了学生们的自尊心,失去写作兴趣,使他们,怕了写作文,慢慢厌倦了写作文,把它视为苦差事。
(四)写作形式单一化。
根据当前我国小学作文教学现状来看,单一的命题形式训练依然占据了统治位置,忽略了学生们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与实际作文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是导致现代小学作文教学出现少、慢、差、费力等情况的重要原因。所以我们必须要从传统单一的书面命题中脱离出来,让创作题材多元化,表现形式多样化,训练方式多元化,与现代生活相符,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符合,只有这样才能够调动起小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与兴趣,从整体上提升了写作能力。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作文,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在对《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部分的研读过程中,笔者在思考小学生的写作时,产生了关于小学写作有效策略的思考问。
(一)亲和鼓励,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写作的愿望,那么习作的教学目的是很难达到的。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因此在作文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鼓励实践,调动写作积极性。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把老师的架子放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用商量的语气和学生讨论并适当引导学生该写什么,怎么样写。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仅限定范围而不限定题目,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给学生机会和平台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在教学中我经常会采取拿学生的作文当作范文来宣读,鼓励学生向期刊投稿,将学生的习作打印成册,举行作文比赛等方式来鼓励学生,让他们有被认同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自觉写作的兴趣。
(二)观察积累素材,研读掌握方法。
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阐述学生作文与生活的关系:“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学生提供了获得个性体验的可能,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引导学生乐于观察、善于观察。社会生活、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美丽的大自然,学生投身其间,其乐无穷,如果让学生稍加留意,并随时将自己耳闻目睹的感到有趣的、印象深刻的东西以日记的形式记下来,日子久了,学生就获得了作文的很多材料。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可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学习作者怎样拟题、怎样选材、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过渡照应的方法,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获取多方面的语文知识,培养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学习《桂林山水》第二、三自然段,作者运用对比手法、排比手法写出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特点后,可激发学生你能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介绍你所去过的一个地方,表现出那个地方的突出特点吗?学生有了文章作范例,手里多了一个写作的拐棍,有写自己去过的地方就会心中有数„„
(三)精妙的评语,点燃激情,激活创造思维。
作文评语是教师对一篇作文的优缺点所作的分析、指点和评价,是指导学生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能在教师的评语中读出教师对白己的习作从选材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标点符号等方面的评价,对自己习作的优缺点一目了然。精妙的评语,往往能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点燃学生的写作激情,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因此,教师在评改学生的作文时,一定要用心写好作文评语,既要讲求评语的实效性,又要注重评语的艺术性,使整个训练不断向纵深发展。多用平等式、激励式、导向式、幽默式、个体式评语等,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作出不同的评改,做到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犹如一架钢琴,当你触动它的琴键时,总会发出叮咚的声响。但愿我们语文老师能深谙乐理,真情投入;分析、反思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用作文教学有效策略这双春风化雨的手把它弹起来,奏出和谐美妙的旋律,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中增强写作能力,提高人格修养。
第二篇:有效创设小学语文教学情境的策略探究
有效创设小学语文教学情境的策略探究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要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离开了教学情境,也就难以进行教学,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情境,以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理解和掌握。
一、创设“图画勾勒”,简化情境
直观的图画,有时可以弥补文字叙述的形象性,一幅简笔画就可以让学生看得清清楚楚,感受得真真切切,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
苏教版六下《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文章按照游览的顺序来写的。教学第一课时,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后,为了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教者便让学生根据文字的介绍,用简笔画在纸上画出作者游览的路线及金华双龙洞的大致环境。另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画,画后给同学们介绍这样画的依据(朗读出文中相应的语句)。就这样,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尤其对外洞、孔隙、内洞有了直观的感受,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很多时候,当凭语言很难描述清晰时,只需寥寥数笔画出文本表达的意思来,学生便一目了然。这样的简笔画,不但丰富了教学语言,使语言信息和图像信息同时参与教学过程,还化解教学难点,变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影视资料”演播情境
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为语文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很多语言文字描述的内涵,可以通过一组组的镜头,甚至是视频片段表达。
苏教版五下《灰椋鸟》第4自然段描写了作者观赏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灰椋鸟的数量由少到多,面积由小到大,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阅读感悟,可以感受到灰椋鸟越来越多。然而,灰椋鸟归林场面的“壮观”是难以想象、理解透彻的。笔者在教学时,先让学生通过朗读文本想象出一幅幅画面;再播放灰椋鸟归林的图片:空中先出现几个小黑点,然后慢慢扩大、增多,最后铺天盖地,黑压压一大群。当学生看到这一画面时,无不被灰椋鸟的气势所折服、所吸引,由衷地感受到这是一种生命的壮观。很多时候,文本中不少文字的描述仅仅通过朗读和想象并不能得到透彻的体悟,合理利用影视资料,往往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设“实物演示”直观情境
学生一般对科普性、知识性的课文中介绍的物体比较陌生,要想使学生迅速认识并熟悉某一事物,提高学习积极性,可以创设“实物演示”情境,选取实物让学生观察,更直观去感知事物。苏教版四下《人类的“老师”》一文中这样写道:“一个人握住一个鸡蛋使劲地捏,无论怎样用力,也不能把它捏碎。”对于这一点,很多学生并没有生活体验,在他们的眼中,鸡蛋是那么容易破碎,平时都轻拿轻放,从未使劲捏过。如果理解不了这点,对于“薄壳结构”的建筑物是否真的坚固,就会持怀疑态度。教者带了些生鸡蛋到课堂上,让每个学生都亲自体验了“使劲捏鸡蛋”。教者作为成年人,力气较大,也演示了“使劲捏鸡蛋”。事实证明,鸡蛋确实无法捏碎。通过这样直观的“实物演示”,学生完全信服了,就会主动探索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变得积极而又兴奋,很容易就理解了“薄壳结构”的建筑物既轻便又省料还坚固的原理。创设“实物演示”情境,既直观又牢牢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创新意识,何乐不为?
四、创设“角色转换”表演情境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结合文本内容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设计各种游戏,其中最直接有效的便是“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参与表演,使课文中的角色不只是固定在书本上,而是来到学生身边,这就促使学生带着角色转换的真切感受理解课文,对课文中的人物有了亲切感,很自然就能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苏教版三下《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一篇深受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他们学得兴趣盎然。学完课文,看到书后有一道作业题: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又见到了那匹小红马,他会怎么说,怎么做?教师边安排学生进行即兴表演,“小骆驼”将“小红马”带到沙漠,“小骆驼”从最初的自卑逐渐变得自信起来,并为自己的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途感到自豪,“小红马”最后也真诚地向“小骆驼”道歉。两个同学的表演惟妙惟肖,不仅语言流利,神情举止完全符合人物内心的感受。这难道不是创设“角色转换”表演情境要达到的最佳效果吗?
五、创设“设身处地”想象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学生身临其境的情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展示探究式教学的课堂魅力。苏教版五下《水》的作者,花大量笔墨写村子里的人们在下雨天冲进雨里洗澡的快乐。作为江南水乡的孩子是无法体会到的,一场雨为何能让全村男女老少都像过节一样快乐。虽然字里行间无不透出舒畅与快乐,可是由于地理位置与生活环境的差异,学生跟文本始终有距离。教者为了跨越这一障碍,便用一种“拉家常”的方式与学生聊开了。“同学们,天气预报说今天最高温度大概多少℃啊?”“35℃。”“你们每天都洗澡吗?”“是的。”“如果这么高的温度,让你一个星期洗一次澡呢?”“……”“如果气温升到38℃,还是一个月才能洗一次澡,你有什么感觉?”“如果一年不洗澡呢?”此时,学生个个都说实在受不了了,好希望能痛痛快快洗一个澡啊!这时候,教师再描述:“今天,乌云密布,几声闷雷后,天空立即下起了一场大雨,你会怎么做?”学生纷纷表示,要立即冲进雨里痛痛快快洗个澡。教者再追问:“此时你的心情如何?”学生就能非常深刻地体会到这场雨带来的快乐。通过创设想象情境,让学生能“设身处地”地思考,就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感知主人公的境遇与内心世界,理解文本的表达意图。
众多的实践证明,创设合适的情境进行教学无疑是有效的,“情境”在教学活动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感受到了乐趣。
(作者单位:苏州外国语学校)
第三篇:地理有效教学课堂问题设计策略探究
地理有效教学课堂问题设计策略探究
作者:不详 来源:不详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07日 点击数:
如无法通过下载软件进行资源下载,请登录后在资源下载链接上右击,并选择“目标另存为”下载。
【摘要】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实施有效地地理教学,笔者认为教学问题的设计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依据笔者对有效教学的理解,展开探讨了地理教学问题设计的三个策略。
【关键词】有效教学 地理教学 问题设计
威海市第二中学地理组
王琳琳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开展,素质教育逐步落实的今天,教师不得不面临一个事实,就是怎样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完成原有的教学任务。“有效教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也是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的一种教学形式。有效教学就是有效率的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在有效教学中,教师应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建者”、“指导者”、“帮助者”。那么教师的创建、指导和帮助作用怎样体现?笔者认为,课堂中教学问题的设计是关键所在。“问题课程”是当今教学的最好形式,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如何设计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已成为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根据笔者对有效教学的理解,结合地理教学的特点,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地理有效教学课堂问题设计的一些基本策略:
一、设计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主动参与有效教学活动。
主动、积极、愉快,是有效教学中学生的情绪特征。有效教学产生的基本条件,是学生有对所学内容主动加工的心理倾向。在某种程度上讲,它将对能否实现有效教学起决定性的作用。教师重点调理的内容也在于此,调理的结果就是要使尽量多的学生有主动、积极、愉快的情绪来参与教学。也就是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了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创设问题情境,从视、听、触等多方位积极为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充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创设问题情景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地理教学中经常接触的方式主要有单纯的语言、文字材料、图片、音乐、视频短片等。选择恰当的方式,给学生的感官、甚至心灵带来冲击,使之主动参与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进行洪灾教学的过程中,播放我国1998年抗洪救灾的视频短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然后再提出探究问题“我国洪灾频发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在进行黄土高原的教学时,先播放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陕北民歌《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学生从歌词当中感受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而后展开教学。
2.注重问题的语言表达技巧。问题的提出必须以语言为凭借,教师通过巧妙地措辞、情趣盎然的描述、鞭辟入里的分析、恰到好处的点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太阳为什么始终东升西落?”,“我们常用‘太阳从西边出来’这句话来形容违背常理的事,这其中有什么科学依据呢?”,两句话提出的都是同一个问题,但语言的运用是不同的,很显然,后者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3.注重问题要能贴近生活。当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与生活相近时,便会对问题产生一种亲切感,学生渴望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所以,生活中的问题与地理教学的结合点,就是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也就是学生的兴趣所在。如,在学习海陆风时,教师可以引发学生思考“我们在白天和晚上去海边,站立在海岸上,风向有什么不同?”,这样的问题学生会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去海边玩耍是每个学生都经历过的事情,陌生是因为他们没想到这其中也包含了地理知识,因而更容易激发学习兴趣。
4、注重问题的游戏性。有着近十几年在校学习经历的高中生,已经对“你问我答”的提问方式非常熟悉,熟悉也就无所谓兴趣。既然如此,我们就要突破传统,创新问题设计,把问题内容寓于游戏之中,把学生至于游戏角色之中,大大增强问题的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如,在进行工业集聚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创设三种角色:企业家、当地的居民、政府行政领导人,学生自愿选择充当其中一种角色,从该角色的立场出发,阐明工业集聚的优缺点。
二、设计的问题内容应该以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为起点,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
有效教学的产生,除了我们在上一个问题中提出的,学生必须有对所学内容主动加工的心理倾向和加工能力外,还要具备现行学习所需要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
有效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自己的理解,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形成新的知识经验,为下一个学习内容做准备。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的目的,就是要学生能够在有效学习的过程中,获取新的知识框架,并解决问题。那么,问题的设计就要考虑到学生原有的地理知识及技能(主要是指整合知识的技能),是否能满足解决问题的需要。
依据学生原有的地理知识及技能能否满足解决问题的需要,我们把问题的设计分为三种情况:
1.学生原有的地理知识及技能能够满足解决问题的需要。这类问题的设计比较简单,不用做过多的铺垫与启发,直接设问即可。如,当学生具备了“地球的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的知识储备时,“太阳为什么总是东升西落?”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就轻而易举了。
2.学生原有的地理知识能满足解决问题的需要,但技能不能满足需要。这类问题的设计就需要有层次性、启发性,把大问题化解为若干个小问题,以便弥补在技能上的不足。这类情况在地球运动部分的问题解决中常会遇到。
3.学生原有的地理知识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需要,但技能能满足需要。也就是用以掌握的技能解决未知的问题,这类问题在设计时,就要在问题前附加能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信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三、设计的问题能激发生成、创新的思想,促进学生交流,培养学生能力。
有效教学的直接效应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有效教学强烈反对死记硬背,反对题海战,反对疲劳战,反对课内损失课外补,反对牺牲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获得单方面的分数。它强调知识的有效学习,强调全面,强调效率。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知识,还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联想、创造等多方面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也就是在无形中,要求教师采用科学实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那么,怎样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切实贯彻有效教学的理念,引发学生探究学习、研究学习、合作学习等科学实效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显然需要作为教者的我们,为学生搭建一个多功能的平台,即教学问题的设计不要只局限于当前学习的内容,问题的答案应属于开放性的,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及探索空间。如,“当前地球上的热带雨林正以每天 75000英亩 的速度消失,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办法来制止人类惊人的森林砍伐行为?”
“学起于思,思缘于疑”,只要教师在教学中秉承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精心选编问题,特别是设置具有启发性、创新性的问题,这不仅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还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创造力,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深远意义。
第四篇: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摘 要: 群文阅读教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全新阅读教学形式,是由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向多篇多文本阅读教学形式的转变,因而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就成了众多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群文阅读 有效策略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群文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只要学生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才能有序进行。心理学家皮尔杰指出,一切有效的活动都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一种内驱力,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兴趣,就会视阅读为一种快乐、一种需要,就会满腔热情地读。谈到阅读兴趣的培养,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内容涉及面广、健康有教育性的优秀作品,也可以让学生以自主的心态投入阅读,由“要我读”变为“我要读”。例如在上完群文阅读课《金色的鱼钩》、《丰碑》后学生对长征中发生的故事和英雄人物相关故事充满好奇,主动找相关书籍阅读并熟练讲述。还可以定期不定期地开展阅读活动,以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享受阅读乐趣和引发阅读热情。
二、准确实际地定位教学目标
群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否准确,是关系到群文阅读课堂教学能否落实的关键。如何才能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呢?首先要吃透阅读教学目标,第一学段阅读目标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第二学段阅读目标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第三学段阅读目标是“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只有细心研读课程目标才能深入领会其要义,只有领会其要义,准确把握阅读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对群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定位才会准确。其次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情是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的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群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定位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准确的目标定位必须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面、学习能力、思维发展等,目标不能设置得过高也不能过多,否则课堂上很难落实。
三、有效合理地选择教学文本
教师在实施群文阅读时一定要选好文本,有的放矢。可以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多元开发,也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和补充,寻找文本关联,巧妙选取文本,还可以根据文体和需求选择课外文本。因为群文阅读首先是群文,然后是阅读,所以首先要选好文本,围绕一个主题把多个文本聚在一起,这给了教师选择文本、组合文本、呈现文本极大的自由度。依据群文关联的主题,恰当地选择一组文本,是教学目标、学生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也是课堂成功的关键。根据预设的群文阅读教学目标,从文章内容、作者、题材、人文内涵、语言形式、表达方式等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选取文本,进行科学搭配,注重层次与整体效果,使文本的选择更趋合理,更好地为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培养提供服务。文本选择切忌贪多不消化,一般在一节课中安排四篇左右的文章即可满足阅读教学需求。由于文本数量较多,需要将这些文本按照一定的顺序呈现给学生,才能达到群文阅读教学的效果。教师可根据文本主题和特点,按照篇幅由短到长、语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主题层层深入的原则呈现文章。这样教师易教,学生易学,可操作性强,学生在有序的文本共读中掌握群文阅读、生活化阅读的方法,对群文主题的认识更全面、深刻、准确,还可以学到不同作者的表现手法。
四、努力精心的设计教学议题
一组选文中可以设计一个或者多个仪题,一个好的议题既能唤起学生的阅读体验,又能激发学生共同阅读、分享的兴趣。因此,在设计议题时可以为学生提供具备可议论性特点的议题,可议论性就是给予读者思考和赋予意义的空间,让学生可以在这个空间内发挥创造性,充分与文本对话,从而形成不同的见解。具体到群文阅读课堂上,就是群文的议题要为学生和教师深入探讨多文本提供积极参与的空间。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比较性特点的议题,对同一议题的多文本进行比较阅读,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增长知识,发现特征及规律。比较阅读时可以进行形式的比较、内容的比较、相同点的比较、不同点的比较等。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具备迁移性特点的议题,指导学生将从重点学习的文章中获得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到后面要学习的一组文章之中。中间也可以穿插具备冲突性特点的议题,针对群文的不同体裁、不同表达形式、不同语言风格、不同思想观点,在学生感到疑惑处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在讨论中解决疑惑。群文阅读教学从“一篇”走向“一群”,采用“议题”而非“主题”作为选择文本、结构课堂的基础,毫无疑问这样的阅读教学为适应课标的要求探索到了一条捷径。
五、适时恰当地运用教学评价
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强调:“要重视学生阅读的评价。应根据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察其阅读的兴趣、习惯、品味、方法和能力。”评价是联系教师与学生思维、情感的重要环节,评价实施得好可使学生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思维轨迹,树立阅读信心,提高阅读的兴趣,使评价过程称为一个激励――提高――再激励――再提高的良性循环过程。那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如何适时有效评价呢?首先,教师要尽可能地活用文本中的关键词语、互动中学生的语言、自身姿态表情动作进行评价。其次,教师要用激励和欣赏语言进行适时评价,群文阅读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教师的激励与欣赏评价对学生来说不只是简单的激励语言,更是一种宝贵的人生财富。再次要让学生评价学生,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可以彰显同伴的欣赏与反思,也可以让学生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用欣赏的眼光看别人,学会用别人的长处丰厚自己的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卞国湘.群文阅读的实践与研究[N].2011(1).[3]蒋军晶.语文课上更重要的事――关于单篇到“群文”的新思考[J].人民教育.[4]刘荣华.小学群文阅读的价值、课型及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2(11).[5]冯学敏.教学新模式――单元整合?群文阅读.
第五篇:小学语文作文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作文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摘 要】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通过作文学习了解简单的写作方法,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以此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自身理解能力的发展,作文教学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能力,教师就必须关注教学的有效性,选择合理的教学策略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本文集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研究小学语文作文有效教学策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教师教学内容的展现形式,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很好的吸引学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而如果教学策略选择使用不当,则很可能会引起学生的抵触,学生逐渐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选择合理的教学策略就显得十分重要。在传统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自己的教学目的,为了帮助学生可以在考试中获得较好的成绩,往往会教授学生一些写作方法,要求学生将这些方法套在自己的作文中。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就会缺乏真情实感,可读性也较低。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但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反而会回导致创新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改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质量,我们必须转变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真正有效掌握写作技巧,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一、鼓励学生开拓创新写作内容
仔细研究现有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不难发现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往往都是以自己的讲解为主,先给学生展示一篇范文,向学生分析这篇范文好在哪里,从句型、字词等角度入手,夸奖这篇文章,然后再安排学生对同一主题进行写作。很多学生为了能够获得教师的表扬,会机械式的在自己的作文中套用范文中的内容,如“我的奶奶长着花白的胡子”,出现一些较为低级的错误。也有的学生甚至会从网上抄袭一篇文章来应付教师,仅仅就是为了获得一个好看的分数。但这些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却没有丝毫的帮助。由此可见,教师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式,转变灌输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开拓创新写作内容,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
以我自己的实际教学为例,在给三四年级学生进行写作教学时,常常会遇到的写作形式就是看图写作。这个阶段正是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我的写作教学方法较为开放,对学生的要求较少,主要就是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某次教?W中,我给学生观察了一幅图片,图片内容是很多人蹲在地上捡钱,而一边站着一个手里攥着钱流眼泪的老奶奶,我要求学生先观察图片,简单想象自己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为了避免学生之间互相干扰,我并没有提问,而是要求学生直接根据图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写一篇400字的作文。经过之前的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一定的肯定,大胆的发挥了自己的想法,写出的作文各有各的特点。
二、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得写作素材
作文来源于生活,也反映生活,作文的一大用处之一就是用来记录生活。但在传统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的整个教学却偏向于理论化,教师会向学生传授一些写作技巧,例如如何开好头,如何进行结尾,中间的故事如何展开等,然后安排学生进行训练。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写出的作文存在一定的相似性,缺乏可读性,分数自然也就无法发提高。因此,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得写作素材是有效作文教学的要求。很多教师只专注于教学,忽略了生活内容的作用。在写作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发现生活中与写作主题相似的事件,然后再安排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写出来的作文自然也就会各不相同。
例如,我在安排学生进行《快乐的周末》这一主题的写作时,先提问学生:“大家还记得自己在上周做了些什么吗?”有的学生回答:“上周我和妈妈一起去爬山了。”也有的学生回答:“上周末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进行了大扫除。”先带领学生回忆了自己上周末做的事情,营造出一种快乐的气氛,然后再安排学生进行写作,学生会自然而然的将刚才自己的想法写在作文中。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可以很有效的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写出的作文具有一定的可读性。
三、结合说话教学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表达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如果教师直截了当的让学生进行写作,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难。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作文内容的构思,也不知道如何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有效的表达是优秀作文的基础。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说话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在进行写作前,先就某一主让学生进行讨论或者是提问学生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会重新组合有关的词汇,争取让大家都可以理解自己的想法。然后再安排学生进行写作,有了说话作为基础,学生写出的作文逻辑会更加合理,表达也会更好。
【结 语】
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所有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追求的目标。同时,教学效率作文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准,提高教学的效率也十分必要。为了实现这两个目标,教师就需要重新构建教学课堂,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将其中不合理之处进行完善;坚持学习和了解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写作能力和写作意识,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习从生活中获得写作素材,不断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结合说话教学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以此一步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罗黎明.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西部皮革,2016(38)
【2】喻娇.提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才智,2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