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学习课程后对你进行物理规律教学设计有什么启示

时间:2019-05-12 16:48: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请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学习课程后对你进行物理规律教学设计有什么启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请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学习课程后对你进行物理规律教学设计有什么启示》。

第一篇:请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学习课程后对你进行物理规律教学设计有什么启示

请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学习课程后对你进行物理规律教学设计有什么启示?

通过课程学习后使我懂得物理规律教学设计过程,一般来说应当经历一个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习物理规律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得出结论,然后将得出的结论运用于实际,使知识从弄懂到会用。物理规律教学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完成上述认识的过程。因此,物理规律的教学设计过程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一、创设物理情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科学探究始于问题,物理规律教学过程要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物理规律的内涵,首先必须确定需要研究的科学问题。为了形成科学问题,教师需要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即充分展示相关的物理现象,激励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启发和引导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筛选问题,确定出所要认识和解决的科学问题。所创设的情境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环境,真实、可感,尽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问题提出的方式也应该灵活处理,即可由教师基于现象或理论提出,也可以是教师启发学生提出等方式。

例如在探究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受到浮力的作用、在什么情况下不受浮力,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轻重、大小、形状、材料是否有关?首先教师手拿乒乓球浸没在水中,然后松开手,乒乓球立即上浮到水面;换用皮球,结果相同;换用玻璃球,玻璃球下沉。教师紧接着提问:“为什么乒乓球、皮球能上浮?玻璃球下沉?”

学生猜想:

1、乒乓球、皮球能上浮是因为水对它有浮力。

2、玻璃球下沉是因为没有受到水的浮力。

3、玻璃球因为比乒乓球、皮球重而不受浮力。

4、玻璃球因为比乒乓球、皮球密度大而不受浮力。

5、因为玻璃球是实心的,所以不受浮力。

6、因为乒乓球、皮球是空心的,所以受浮力作用。

通过设置实验情境,让学生经过仔细观察,比较乒乓球、皮球、玻璃球的浮沉,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这三者的密度大小、重力大小、空实心情况等进行猜测,这些猜测应该说是基于生活经验基础之上的,不是瞎猜乱想。当然,猜测不一定正确,因而要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二、引导学生探索物理规律,促进知识构建

物理规律教学设计中科学探究的组织,首先要确定建立规律的基本途径,即“实验归纳”或“理论演绎”,并在探究过程中恰当地体现科学探究的要素,灵活设计和安排学生的猜想、计划、操作、推证、评价、交流等活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探究-建构”过程,不宜一味地强求探究模式的完整。对科学问题的研究要重视定性探讨,这对学生深刻理解规律的物理意义是十分重要的。同时,规律教学要尽可能结合物理学史作一些拓展,并在评价环节反思探究过程中的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学生在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个探究要解决多个问题的情况。这时教师应让学生先分析、讨论该探究要解决哪些问题,每个问题有哪几种解决的方法,根据现有的条件和探究的要求,各应选择哪几种方法为好,然后根据这些被选中的方法确定需要什么实验器材,按这些方法的逻辑关系构思出操作步骤。

例如,设计“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实验方案时,推理得出“电磁铁的线圈匝数越多,通过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将越强”的假设后,通过逻辑思维,很容易分析出实验要解决的问题有三个:怎样测量磁性强弱?怎样改变和测量电流?怎样改变线圈的匝数?这时就可以发动学生来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如:(1)怎样测量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生A:看它能吸引起多少根大头针或小铁钉。生B:看它能吸引起多少铁屑(用天平称)。

生C:看它对某一铁块的吸引力(根据把被电磁铁吸住的铁块拉开的弹簧秤的读数)有多大。(2)怎样改变和测量通过电磁铁线圈的电流?

生D: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大小。

生E:用增减电池来改变线圈中的电流,用串联小灯泡的亮度来比较电流的大小。(3)怎样改变电磁铁线圈的匝数?

生F:使用中间带抽头的、能改变线圈匝数的现成电磁铁产品。生G:临时制作电磁铁线圈,边实验,边绕制。

当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法找到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方案的可行性,如实验是否精确,器材是否普及,操作是否简单等。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可对这些方案进行合理组合。另外在讨论中应当注意针对学生在理解和运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便使学生对这一物理规律获得比较正确的理解。

三、指导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物理规律之后,要及时将规律教学导入深化、活化的阶段,指导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教师需要选用一些难度适当、与实际相联系的问题,以及一些适当的新情境问题,通过示范、师生共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来,丰富和发展对物理规律的意义建构。同时,教师要认识到,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根据规律的重要程度以及问题解决的难度,与后续的习题教学、复习教学统筹规划,有序安排。

例如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这一内容,学生通过实验得出“流速越快的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慢的地方压强越大的规律”从而使学生能知道飞机为什么能上天,火车进站时人为什么要站在安全线以外等。

第二篇:请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学习课程后对你进行物理规律教学设计有什么启示

、请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学习课程后对你进行物理规律教学设计有什么启示?

学习课程后对我进行物理规律教学设计带来了下面几点启示:

1.实施好规律探究的教学,应注意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合理整合。

一是要充分运用好知识与技能这一载体。传统的规律教学中的经验和方法有可取之处,应继承和发扬。在此基础上,我们更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往

教师“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记”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主动学习。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教学倾向,但不是不要知识技能,而是要关注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关注能力发展和情感培养。知识技能仍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不容忽视。

知识技能是落实过程方法的载体,脱离了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方法就变得空洞和流于形式,同时,知识技能仍是课程的重要目标。在教改实验中,许多老师在课堂上片面地追求活动热热闹闹,知识技能得不到应有的落实,这也是应该加以纠正和预防的。

二是要注意过程与方法,不要搞成模式化。探究的七个要素不是在每一个探究中都全面要求,根据实际情况能进行几个就进行,要做到恰到好处。《标准》中有规律探究要求的内容必须要探究。就某一个科学内容而言,可以突出科学探究的某一要素或几个要素,也可以包含所有要素。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老师总是把科学探究的每个环节和盘托出,反之,每次遇到科学探究,就片面强调实验方案设计或分析论证环节,不给学生提供对其他环节的体验的机会,这都是不科学的。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落实好。它体现在学生参与的活动中,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及时点评。如:进行实验探究时,不要一人一组,最好是两人一组,可以互相协作,便于讨论。各组设计不同的实验在课堂中交流,遇到难题时同学之间可以互相提示、补充……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建立团队精神、协作意识,在学生动手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2.实施好规律探究的教学应注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探究的内容应由简单到复杂,探究的程序应由只包括部分要素的不完整探究逐步过渡到包括所有要素的完整探究。对科学探究过程的学习,先从部分的环节、简单的探究入手,有计划地让学生对探究进行逐步深入和全面的认识,教师的指导应从着重加强到逐渐减弱。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环节在探究学习开始时要着重强化(感性的、形象的思考的成分多一点),随着探究教学推进,方案设计、分析论证要着重深入培养(理性的、抽象的成分多一点)。

例如,探究声音的音调和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色光的混合规律,并不要求对探究全过程各要素的学习,这两个例子猜想与假设的意义就不是很大。声的探究(简单的探究)、光的探究(操作观察与收集数据)、热的探究(图像的分析处理)、电的探究(探究方案的设计)要求逐步提高,教师自己要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3.探究的程序性知识和基本方法不能简单地反复说教,要在探究实践中逐步认识。

教学活动中的科学探究是对科学研究过程的一种模拟,其探究结果不是一目了然或带有很强的必然性的,教材编排上对探究结论也特地不给出或是在另一页写出。新课程的特点就是知识、技能和方法等不是给予,而是发现(探究教学的早期表现形式就是“发现法教学”和“问题解决法教学”,强调在做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没有丰富的体验,这就不是真正经历探究过程。

同时,教学活动中的科学探究是对已具有科学结论的问题探究,应引导学生根据经验作出指向性的判断。毫无目标的探究活动只会困难重重,不会有强烈的成功体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探究问题的兴趣。

4.科学探究教学中既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又要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

科学探究中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得越好,创新精神和能力越能得到培养。因此,要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讨论、操作的机会和时间;引导提问、讨论和发言时,多征求学生的意见,多对学生提一提你想到什么、你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等。

在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给予及时的引导与评议。尊重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自主性,也不是对学生想的、说的和做的不管不问。如果教师缺乏引导,学生提的问题与探究课题没有足够的相关性;如果教师不注意组织管理,学生的活动参与缺乏目的性;如果教师不重视及时的评议总结,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甚至对科学的结论在认识上含糊不清,这些都是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出现的不良现象。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其实只会使教师的指导作用变得更有价值,要求更高。

第三篇: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学习课程后对你进行物理规律教学设计的启示

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学习课程后对你进行物理规律教学设计的启示

学习了《物理规律教学设计》的课程后我对物理教学有了更高层次的理解,我很受启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逐渐以这种新的物理教学理念为主并加以利用实施,在学习中,我有以下启示

一、要改变以往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首先应该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让我们教师淡化以往的学科观念,用现代科学教育的理念来指导物理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书本。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我们教师不能像以往那样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机器,而要把学生看成一个有自己的思想和想法的独立的个体。

二、要改变以往的物理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传统的物理教学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题海战术,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方法和技能,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践性和理论性都很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也必须体现物理的这种实践性。物理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活动。

三、要增加物理学习的灵活性,让学生自身能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本领。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和选择研究问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的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性学习对学生的学习内容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学生仍然以过去那种看课本,学课本的方式进行学习的话,就可能成了新的“书呆子”,而不能培养实际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分析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教材会发现,新的物理教材一改传统教材知识间严密的逻辑顺序,尽力突破学科本位的观念,注重生活中的现象及经验,努力体现出要在生活中学习物理知识,“从生活走向物理”。教材内容既面向全体学生又针对不同个体,提供给学生最基础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确保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四、要积极探索物理教学的新方式。在现代科学教育的理念下,应该探索新的评价体系,来适应新的教学改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课程获得科学知识,仅仅是物理学科教育中的一个方面;而通过物理课的学习掌握知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才是物理学科的主要目的。

第四篇: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你如何实施校本研修

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你如何实施校本研修。

1.校本研修的途径

校本研修又名校本培训,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发展学校的研修。要切实开展在综合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校本研修,需要多角度、多方面地整合力量,创造良好的校本研修生态环境,让教师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体反思实践中实现专业发展。

基本途径是:

(1)教师不脱离工作岗位,转换角色,就在学校接受全面的研修。(2)因校制宜地制定校本研修的方案、计划,建立校本研修的管理制度、评价制度、激励机制,从而保证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贴近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有常规性的全员研训模式和非全员性个别化的研训模式。

2.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你如何实施校本研修。

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社会的需求。要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从自己的教学中寻找突破口,促使自己的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1)要按时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并做好记录,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要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认真开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和批改的研究,发严格要求自己,在每周听一节课之后,与同组的老师共同讨论分析,取长补短,发表自己的见解,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2)要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反思自己的备课;反思上课时遇到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处理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自己确实掌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丰富、完善了自己的课堂,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参加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自我素质。积极参与远程研修活动,认真聆听专家的指导,多看看同行们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思考,并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评论,及时与各位沟通交流,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使自己能够更及时的了解外面的世界。同时进行自主学习模式。我学习教学理论、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计划,并实施计划,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

13一节好课的标准:

我认为一节好课并不等于一节好看的课,它有一定的衡量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目标明确:教师要明确每一堂课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应达成的目标,并且要紧紧围绕目标组织教学活动。

2、内容正确:要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

3、方法得当: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使教学取得较好效果。

4、组织有效:教师要密切关注教学的进程,对偶发事件能及时处理。

5、体验积极: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师生都处在积极的双方在良好的情感体验中完成教学任务。

15作为一名新教师,你准备怎样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1、向名家学习,复制成功是走向成功的捷径;

2、向身边的名师学习,与身边的榜样同行;

3、向学生学习,教学相长;

4、在读书中提高,要做教书人,先做读书人;

5、在研究中提高,做课题,写论文 17 你觉得怎样才能上好第一节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第一节课是为人师者必须重视的问题。在第一节课中,要让学生对老师留下良好印象,对学科产生浓厚兴趣。

要想让学生对老师留下良好印象,老师就要适当讲究仪表,服装、发型都要得体、自然、朴素、大方;要想让学生对老师留下良好印象,就要注重情感因素,要面带微笑,情绪饱满,举止得体,语言幽默。

要想让学生对学科产生兴趣,教师就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现自己的业务水平。

第五篇:结合音乐教学实际,谈谈如何进行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

结合音乐教学实际,谈谈如何进行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

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的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鉴赏、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进行审美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启迪学生智慧,陶冶高尚情操,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地发展。音乐课是学生喜欢的课程之一,如何让学生真正喜欢音乐、喜欢音乐课,首先要弄清楚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因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密切相关。面对新课标的特点,怎样做才能更好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首先我们先要知道课堂教学有效性指什么?怎样的课堂是有效的?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组织音乐课堂教学,把对音乐悟性不同的学生引进艺术殿堂,是搞好音乐教学的关键。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表现在不同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

按照这样的标准,我不断探索并尝试寻找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造愉快的音乐课堂。反思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现象,如教师辛苦备课,学生却对内容不感兴趣,不知道听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听;教学内容随意性比较大,课堂教学目标难以顺利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等等,面对这些常见问题,该如何实现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一、整合教材内容,用好、用活教材

教材是构成教学的重要要素之一,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和主要对象。要想上好课,就必须立足于教材,研读教材,做好对教材的二度开发,并适度整合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的增删、置换、重构、组合,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做教材的“奴隶”。上课并非是对教材内容的简单复述和直接意义上的“教教材”,相反要揣摩编者的意图,并结合新教材的要求和新课程的理念,本着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灵活掌握教学目标,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教教材,即“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如《音乐鉴赏》,它的单元教学内容比较丰满,曲目涉及面广,数量多,在中外结合、古今结合的同时,还选择了一些现代气息较强的曲目。另外,还有意识地加强了广东地方音乐的曲目以突出地方性教学。那么在备课内容的选择上就应该有所取舍,不能贪多,进行走马观花式的浏览性欣赏,而应该分析编者意图,选择最能体现编者意图的作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充分挖掘教材,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进行有深度的鉴赏。

二、从学生角度出发,利用学生好动、活泼、热情的特点,构建师生双向互动的课堂教学。

如果我们能够以平等的姿态,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及时捕捉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信息,激发课堂的活力,动态调整并完善教学进程,通过教学内容的游戏化和师生之间的互动来有效的达到教学目的,充分的让学生动起来,通过打节奏、做游戏、律动、舞蹈、表演等多种形式和组织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么一个良性的师生“双向互动式”的课堂很自然的就呈现在眼前。因此,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本着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理念,以师生互教互学,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现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借鉴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理论——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将“学习”•按照其效果划分为“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两种类型。根据奥苏贝尔提出的“有意义学习”带来的启示,在挖掘教材内容的同时,充分了解和利用学生已经知道的知识作为所教新内容与学生的切合点,为新课做好铺垫,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更好的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关系。因为“课”是上给学生的,只有让学生乐意接受,他们才会接受的好,这犹如数学中的交集,公共元素越多,交集的范围越大,对于教学而言,所教内容与学生最近发展区切合越多,学生越易于接受,课堂的教学目标就越易于实现,有效性也随之提高。

比如在《音乐鉴赏》第二单元说唱音乐中的曲艺篇,如何帮助学生掌握、体验曲艺作品,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因为不止是学生,连我本人对曲艺也不是很熟悉,那如何让没有什么音高概念的学生更容易掌握和了解呢?光靠讲学生是很难体会和感受的,后来经过研读教材,我发现教材作品《丑末寅初》的旋律起伏与作品歌词的声调有着密切的关联。

这就好办了,我先用“你去哪里?”作例子,让学生用夸张而清楚的发音,把这句话读出来,然后再借助旋律线的形式把每一个字的声调起伏画出来,接下来再进行一个大胆的尝试,即把刚才的句子,依据声调的起伏变化,把它“唱”出来,这样一来学生觉得很有意思,就来劲了,经过几次举例练习,我用PPT 把《丑末寅初》作品中的歌词投影出来,再让学生按照刚才的规律,把它唱出来,然后我来唱旋律,让同学来找两者之间的联系,经过对比演唱和旋律线的对比,学生很容易就发现了其中的规律——旋律音的起伏是随着歌词声调的变化基本是一致的,接着我又趁热打铁,让学生继续用上述方法,把作品的前四句尝试唱出来。这样借助学生对语言声调的掌握,学生很容易就学会了作品的前四句。比较容易的达到通过学唱作品感受京韵大鼓风格的教学目标。

四、教师——当好课堂的“导演”和课堂教学“生成性资源”的重组者 教学是实现教学效果的必要经过,这犹如剧本的演出,成功与否有一个好剧本外(教案),更重要的是导演以何种思路来更好地对剧本进行演绎(教学过程),如何让演员以最佳的状态对剧本进行表演。教学也正是如此,课堂是舞台,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而一堂课能否实现好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导演”能否以独特的角度、视野来演绎剧本、指导演员。

可如何当好这个“导演”,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既需要在课前尽可能地对教学过程实施中学生可能出现的种种“可能”加以猜想推测,又要具备良好的教学敏感,敏捷地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稍纵即逝的变化;不断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见机而作,适时调整教学进程和教学内容,形成新的教学步骤;使课堂教学更贴近每个学生的实际状态,让学生思绪飞扬、兴趣盎然,使师生积极互动,涌现新的问题和答案,使教学过程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引领学生共同进入 “发幽探微”的教学境界。

作为教师要学会倾听来自学生心中的不同的声音、尊重来自学生内心的真实的思考。相反,如果教师强制粗暴地干预,批评这些“不同的声音”,必然造成学生心灵的封闭,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也就无法生成,教学资源的重新生成也就无法完成。因此,要想当好课堂的“导演”和课堂教学“生成性资源”的重组者,就要做好学生的朋友,去关注学生,了解学生。

五、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多媒体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的普遍,它一改以往知识只能在黑板上平面的展示给学生的历史,让知识立体化、直观化的呈现在学生眼前,充分利用视觉冲击,更好地辅助教师达到教学目标。尤其是互联网的运用,更是给教学如虎添翼的感觉,在音乐课中更是如此。

比如《音乐鉴赏》一书第一单元第三节——生活之音中,著名华裔音乐家“谭盾”的作品《永恒的水》,这是一部多媒体协奏曲,课堂上如果学生单纯的去听这部作品,也就是感觉有不同类型的水声,至于不同声音的水声是如何来的,学生很难猜测,也不能直观的去感受——原来最普通的水也可以充当乐器这样奇妙的事情,那么我利用教室中的多媒体平台,播放了作品的视频片断,一开始在“谭盾”有力的指挥下音乐给了一个强音,一下在让学生振奋起来,而后面更多的著名打击乐家利用各种生活中的器物,如长玻璃管、圆锥、单面小鼓等等,击水发出带着各种不同节奏和音色的水声,让学生又惊奇、又赞叹。最终没有做过多的引导,学生体会到了章节开始的一段话——真正的艺术没有任何例外:它直接来自内心,来自对生活的体验,对生活的思考和实践。

所以在音乐课堂中合理利用多媒体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实现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直观、形象的感受音乐。但是在音乐课中多媒体的使用也要适可而止,合理使用,不要喧宾夺主,忽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毕竟它对教学的帮助是在“辅助”层面上。

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才是最成功的教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体现出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教学要讲求效率,教学方法要讲求效果。面对新课改,教师要尽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价值。这需要我们教师充分备好教材,备好学情,完善教学的各个环节,音乐课尤其如此,在比较开放的课堂中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从而实践新课程理念。

下载请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学习课程后对你进行物理规律教学设计有什么启示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请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学习课程后对你进行物理规律教学设计有什么启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