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请你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才能科学、正确地对学生作出评价。
素质教育的课程教学评价是一种发展性的评价,是一种而向全体、着眼于明天、侧重于发展、有利于改进的评价。其目的主要是能够促进全体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使教师的教学能力获得进一步的提高。它强调评价教学要从整体出发,出发点和归宿是使每个学生都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是一种面向全员的评价活动;它强调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表现评价能力的发展;它强调评价必须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形成乐学乐教、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一、对学生进行课程评价的内容
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关注全面,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并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因此,评价学生的学也应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评价观,既要看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如何,又要看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创造力是否得到了发展,是否培养了学科兴趣,是否具有一定的学科素养。
第一,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人们从事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或预期结果。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是进行学习活动的战略前提,是提高学习积极性、自学性和学习效率的关键。学习目标是否确立,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方面体现出来。因此,对学生学习目标的评价标准为: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动机明确,学习兴趣浓,注意力集中,听课率高。
第二,学习过程。可以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的学习自学性、积极性、协作性、创新性、自制性和纪律性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具体标准为: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体意识强,能主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课堂答问面广,发言率高;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质疑面广,发问率高;学生对于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因素,能够主动加以制止和控制;学生能主动配合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能遵守纪律,课堂教学严肃、生动、活泼。
第三,学习方法。学生是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掌握和具备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习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有关,也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好的学习方法包括:坚持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时巩固练习;学会科学运筹时间;学会有目的地收集、整理资料;学会有效地利用学习工具等。
第四、学习效果。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技能发展水平、智力能力发展水平、思想品德发展水平三个层面。从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所掌握的基本知识技能、基本能力(包括自学能力、表达能力、质疑能力、想像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辨别能力、操作能力、计算能力、归纳能力)、思想认识、特长发展等五个方面加以评价。学生能够对本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的思想、知识、能力、特长素质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和发展,是学习效果好的评价标准。
二、对学生进行课程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评价原则有方向性、科学性、全面性和教育性等原则。具体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第一、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有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学科目标以各科课程标准为依据,评价标准应该用清楚、简练、可测量的目标术语加以表述。
第二、选择并设计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工具、方法的选择与使用要适合内容的性质与需要,评价学生内容的多样化,对应的评价工具和方法也应注重多样化,如行为观察、情境测验、学习日记或成长记录等。
第三、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的资料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的资料,这是评价的关键,评价学生的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和同伴观察与评价、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成绩与作品集、有关说明学生进步的证据等。收集资料的方法有:标准化考试,学生工作范例,对学生观察、访谈等。
第四、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革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革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这是素质教育评价的意义所在。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应根据信息收集后的分析报告,根据学生发展的成就、潜能和不足,明确学生发展的改革要点,用清楚、简练、可测量的术语表达出来,制定改进计划。在改进计划中要注意将学生发展不足的领域向其发展优势领域迁移,促进其潜能发展。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是教学还是评价都应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为出发点。评价应有益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应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语言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自我评价对于学习能力发展的意义、并学会自我评价的方法。在各类评价活动中,学生都应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合作者。评价应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评价使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东方风来满眼春”,春天是令人生出无限遐想的季节,让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携起手来,不畏艰难,锐意进取,从搞好课程评价入手,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张开热情的双臂,去拥抱繁花似锦,万紫千红的素质教育的春天。
第二篇:结合教学实际,谈一谈信息技术对化学教学的作用重点
结合教学实际,谈一谈信息技术对化学教学的作用? 1.网络信息可以方便地获得自己想要的教学资源。
因特网上有许许多多收费或免费的资源,为教师及时获得最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资料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例如,对于那一道题的答案或解法有疑问可以把该题通过网络搜索,获得许多人的解法或看法,开拓了自己的思路非常方便。再如,利用我校订购的教学资源网站,可以获得大量的教案、习题、和高考信息,为我们的备考、组卷和及时获得最新的高考信息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还有,对于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老师,可以在网络上搜索相关文章进行下载学习或在线学习和培训,像我们现在进行的网络在线培训在传统的教学时代是无法想象的。总之,通过网络这个海量的信息来源使教育水平的提高实现了平均化,它尤其使偏远落后地区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无限的可能性。
2.利用信息技术和手段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可利用ppt、电子白板、实物投影,加快了课堂的推进效率,加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使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活动更多是信息。例如,在高三复习的时候,我们可以把一些比较复杂的实验题的图展示在白板上,进行讲解或讨论,这样清楚规范的装置图比学生看着自己的试卷或老师画在黑板上效果要好的多。再如,在物质结构的教学中,利用三维立体图像或三维动画观察物质的微观结构的特征,要比看着课本讲解效果好许多。还有利用ppt虽然不能完全替代板书,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教师的写量,节省了时间,使课堂教学更有效。还有,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特点,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利用信息技术记录和保留自己在教学中的各种资料。
利用电脑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资料及时的积累保存,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并且还可以很容易地与同行间进行交流讨论。
第三篇:结合教学实际,浅谈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
结合作文教学实际,浅谈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
徐
骏
一、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对于这一点,我是这样理解的: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因此教师所开展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学生这一中心而展开的,为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一定社会需要的身心健康发展、高素质的发展中的社会人。由教师代表社会向学生不断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之间不断形成了知与不知,能与不能,愿与不愿的矛盾,通过教师的教育引导,唤醒学生积极向上的主动状态,使这种新的要求成为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师生双方的积极努力,矛盾得以解决,学生的已有发展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教育过程就是在这种矛盾中不断解决中向前推进的,学生也是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发展的。
譬如,以我的语文作文教学为例。我带的是职高学生,其中许多学生考试时往往作文交“白卷”,问其原因说是“不会写”。他们面对的首先是“会”写还是“不会”写的问题,所以作为职业高中老师就是应面对学生学“会”写作的需求。那如何教会学生写作文呢?关键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可能有的老师觉得上作文课是最轻松的事:布置一个题目,把要求简单说一下,就放手让学生自由写作。至于学生如何绞尽脑汁,挖空心思,那是学生的事了,等到作文讲评时挑几篇好的读一下就完事大吉。说实话,这样的作文教学可能教一辈子也不会有什么长进,反而让学生更加厌恶上作文课。针对职业高中生基础差,阅读,写作水平低的特点,作为语文教师,我觉得干脆可以采取手把手教“走路”的方法,带着学生一段一段往下写。以一篇作文题《讲诚信并不吃亏》为例,我把它分成以下这样三个教学步骤:
第一步:确定写什么,即第一段先要学生明白什么是诚信,从课堂反映来看,一开始,有的学生连什么是诚信都不知道。所以教师有必要进行解释。指导学生在文章第一段给诚信一定程度的解释或定义。
第二步:从哪几个角度写。这个阶段是主体,在明白了什么是诚信后,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了起来。有的说自己的父母做生意货发出去,收货人赖帐不给钱。有的说现在很多考试都可以找枪手„„由此看来,当今社会缺乏诚信,产生信用危机的状况学生大都有切身体会。教师可以引导他们从反面举例,再引到题目上,使大家明白拥有诚信,失去的可能是短期的金钱利益,换来的却是长远的信任利益和自身的良心的安定。
第三步:总结阶段。教师可让学生列举提高社会诚信度的措施。同学们也是七嘴八舌各抒己见。
按照以上三个步骤指导出来的学生的作文,有的人可能会认为这会出现全班一个“骨架”的情形,是一种应试模板。但实际上对职业高中生而言,却是非常有效的。因为这如同刚学书法的人总是从描红开始,在有了一定基础后才能丢掉模板自由书写。这是一个打基础的过程,俗话说“熟能生巧”,要达到巧的程度,没有模板,恐怕连熟都困难,更谈不上巧了。只有基础扎实了,熟悉套路了,也就融会贯通了。何况,现在给学生的还只是“骨架”,其中的“血肉”还要他们自己去充实呢。
用这种方法组织作文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因为每次作文课,教师自己要先完成一篇作文,提出自己的提纲,学生可以自己写,也可以参照教师所给的提纲。而一些优秀学生的写作思路还可以影响老师。这样的作文课教师就不是一杯茶,一张报纸那么轻松地度过了,而是要大量的前期准备。但换来的是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虽苦犹乐。
二、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学生的个别差异要求教师尊重差异,个体的全面发展是个体个性充分发展的结果,因此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个体,平等关注每一个学生,给予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和表现的机会。还是以作文教学为例,因材施教,应当让每个学生在作文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类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肯定,每个人都喜欢被人赞扬。职业高中的学生有着太多的被否定的经历,这使得他们特别渴望激励与肯定,简单的一句表扬和鼓励甚至会改变整个人的精神面貌。那么如何让学生在作文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呢?我们觉得可以从降低作文要求入手,根据不同层次的同学制定不同的写作要求。如职高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选择的范文是复杂的记叙文,按照常规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本单元后也得写一篇复杂的记叙文。开始我也是这样去做的。可是对绝大多数职高生来说,他连一件事也叙不清,又怎能写好一篇复杂的记叙文呢?结果大部分学生胡乱地写了一通,有的干脆找本作文选抄一篇交差了事。这样的写作学生当然没有成就感了。后来我在教学中改变了以往的做法,尝试对不同层次的同学制定不同的写作要求。如个别基础好的同学要求他们能通过几件事去表现中心;基础一般的同学要求他们能把一件事写清楚,并能根据中心合理处理材料的详略;对基础特别差的同学,干脆就要求他们书写工整,尽量不写病句和错别字。然后看学生有没有做到所要求的标准,做到的就肯定,就该得满分,这样对每个同学来讲首先就是一种诱惑,大家写作的积极性被激发了,从交上来的作文来看,大家都写得很认真,再也没有了抄袭之作。因为学生写好作文后也能知道自己大致能得多少分,而不会觉得每次写与不写一个样了,因为学生看到自己的努力会有成果,他们有了成就感!对教师来讲,给每个学生定一个明确而要求较低的目标,当然,这个“低”也是有底线的,是学生稍加努力便可达到的目标,这不仅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能让每个学生的写作训练有针对性,长此以往反复训练,会使每个同学整个作文的全程训练有一个明确的序列性,从而使每个学生的写作水平得以提高。
三、尊重学生,维护学生利益。
尊重学生是维护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最近本要求。落实到具体的作文评价中,就是看这个评价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生活的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
现以一次具体的作文评价为例谈谈我的做法。一次我让同学写一篇游记,一位同学写去西湖游玩,可是他化了一大半的篇幅写自己如何去西湖,真到了西湖,他又无话可说了,三言两语便宣告结束。这属于典型的选材不当,详略不当!按以往评价的方法,我一定给他一个不及格!可是这次我没有这样做,而是就他本人进行了纵向比较,觉得他虽然文章写得不好,但他的书写比以前工整多了,书写的内容比以前多了,错别字也少了,这就是进步,而且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我当即对他的这些进步进行了肯定,并给了一个不错的分数,然后再指出他的缺点,告诉他哪里应该删除,哪里应该补充,鼓励他进行修改。他受到了激励,变得兴致勃勃,当即表示愿意修改。经过反复修改,那篇游记虽然简单,却也有了游记的样子!我在班里表扬了他,他很开心,作文的兴趣也因此浓了。由此,我感慨万千,我觉得教师评价一个学生的作文,不能拘泥于眼前,而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你的一个小小的肯定和对他的尊重,能让一个学生受到鼓舞,及时尝到成功的喜悦,这会激发他写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相反,则会让学生永远地对作文甚至对生活失去兴趣!
同时,讲评应该层次化。学生的作文水平往往是参差不齐的。因此在作文讲评课中,教师应该把目光投向全体同学,把阳光雨露洒到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教师要注意多层次挖掘,努力让每一个水平层面上的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都能得到肯定和认可,使他们惊喜地发现自己潜在的能力。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一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对于有着太多的被否定经历的职高学生来说,就是要不断地使他们受到激励,他们一旦接收到被赏识的信息,便会立即点燃希望之火,进而产生极大的热情。
以上便是我对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关系的认识。总而言之,教师与学生并不是一对矛盾体,作为成年人,我们经历了更多,接受了更多,我们用自己的生命经验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独立成长,也就是说,教师切不可仅仅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
第四篇: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谈你对“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艺术”的认识。
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要和学生良好的沟通,必须从一下几点出发:
一、对学生的问题要有效回应。
在学生有问题时,多数教师都能感觉出来,但是,对教师而言,仅仅看出问题是什么时候发生是不够的,还需进一步解决问题。教师之所以在解决问题的失败往往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做出有效回应。其中教师之所以做出对学生而言的无效回应是由于不恰当的语言和站错沟通立场所造成的。由于这些不恰当的语言和沟通立场导致了冲突和误会。
二、师生沟通中的口语艺术
语言是人类交往、沟通的工具。师生沟通的艺术实际上也就是师生间的语言交流艺术。为了适应师生沟通中的不同情景和学生的各种差异,教师除了要重视语言的表达内容外,还要重视表达语言的技巧。
(一)、幽默。
幽默是人际关系中必不可少的“润滑剂”。人们都喜欢幽默的交谈和幽默的话语。具有幽默的教师一走进学生中间,学生就会感到快乐,沟通也就通畅了。
(二)、委婉。
在师生的沟通中,教师的话虽然完全正确,但学生却因为碍于情感而感到难以接受,这时直言不讳效果一般就不好了。如果把话语磨去一些“棱角”,使对方在听话时仍能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也许就能既从理智上,又在情感上接受老师的意见了。
(三)、含蓄。
如一为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介绍一位因犯错误逃学刚来报到的学生时说:“由于大家都知道原因,某同学终于在今天回到了自己班级„„”这种说法既不伤同学的面子也没有被全班同学误解为包庇。还可以采用“反语”,“模糊”,“沉默”等说话艺术。
三、积极聆听
听学生讲话时心不在焉,三心二意,往往是师生沟通失败的重要原因。良好的沟通,需要耐心的聆听对方,了解他心中的感受。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聆听的态度,可以使学生觉得受到重视并肯定自己的价值,要避免当学生在讲话时,急于表达自己的反应,后注意力不集中在对方的讲话上,打断学生的讲话等。
第五篇:请结合教学实际请谈谈如何引导学生注意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请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引导学生注意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到目前为止,社会上还有很多人认为历史就是死记硬背,是负担,因而对历史极不重视。显然,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众所周知,学习历史并不是让学生机械地记住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而是要为现实服务,要学生以史为鉴,以史为镜。历史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将历史和现实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社会找到一面“镜子”,让每个学生都从历史长河中找到启发,成为思想者,更成为智慧者。
例如当进行到《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一课冷战部分时,我给学生们放一小段《Go West》音频,而后问道:“同学们有没有听过这首歌?”学生们回答:它是德国世界杯送别曲,现在中国的某些体育节目也把它作为前奏。我补充:“这首歌诞生于1993年,同学们通过歌词——Go West, life is peaceful there(向西而行,那里的生活是安宁的), Go West, in the open air(向西而行,那里的空气是自由的), Go West, where the skies are blue(向西而行,那里的天空是湛蓝的)„„可以感受到什么?” 学生回答:冷战的痕迹。我接着问道:“社会主义中国没有抵制歌颂西方的《Go West》,反而把它作为体育节目前奏,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冷战结束了。我总结:“冷战的根源是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这是否意味着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就不能和睦相处?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只要国与国之间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能够实现和平相处,共同发展。”不但是否定了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作为处理国家之间关系唯一原则的错误做法,也提前让学生领会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