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歌曲《龙的传人》 教学 设计
歌曲《龙的传人》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展示龙的资料及图片工艺品,启发学生了解龙的形象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
2、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清晰的咬字吐字、激动的情绪演唱《龙的传人》并背唱前两段。通过欣赏歌曲《龙的传人》,体验歌词内容。
3、通过音乐互动教学培养学生主动的参与各种音乐活动,锻炼他们的合作与协调能力,增进群体意识、有感情的演唱歌曲。2学情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见识的扩展,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受流行音乐的影响,已经不满足于课堂教学上的曲子,他们对音乐课的兴趣逐渐减弱,他们渴望音乐,却不喜欢书本上的歌曲。因此,培养对音乐课的兴趣和热情一日不可懈怠,让学生转为从心底上真心喜欢音乐,并具有一定的优劣作品辨别能力刻不容缓。3重点难点
学生能主动地参与互动教学并能自信的演唱歌曲。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很高兴和你们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世界,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图片,你们认识这是什么动物吗? 生:龙
师:据说龙是由九种动物合成的,我们来观察一下是哪九种动物? 师:它们分别是虾眼、鹿角、牛嘴、狗鼻、鲢须、狮鬃、蛇尾、鱼鳞、鹰爪,后来经过不断地融合,最终组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条形象逼真的龙。龙是远古的四大神兽之一,是历代皇权的象征,是中国的吉祥物。比如历代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皇帝穿的衣服称为龙袍,坐的椅子称为龙椅。北京故宫的九龙壁,南方的赛龙舟,舞龙等等都和龙有关。还有很多和龙有关的艺术品。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一些关于龙的电视剧和歌曲,你能说一说吗? 生: 《小龙人》 范晓萱《豆豆龙》 谭晶《龙图腾》……
师:那我们今天就和老师一起学习一首和龙有关的歌曲《龙的传人》
首先请同学们仔细聆听一遍这首歌。(教师播放张明敏演唱的《龙的传人》)活动2【活动】作曲简介
师:这首歌是由台湾音乐人侯德健作词作曲,他在创作这首歌的时候是1979年,正值中美建交、美台断交之时,侯德健得知此消息后感到心情非常沉重,即在此背景下以十分悲愤的心情写出这首歌的。
活动3【练习】学唱歌曲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学唱这首歌。(听唱法)1)让同学有节奏的把歌词读出来 2)跟着录音轻声模唱 3)老师教唱2遍
4)师生跟着录音一起唱 活动4【测试】分组对唱
试唱第2段
师:讨论一下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情绪去演唱这首歌呢? 生:沉重 悲愤(四)分组对唱歌曲 把自己的感情加进去,男女生对唱(五)教师提问
师: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有自立世界民族之林的英雄气概。全世界的炎黄子孙一脉相连,都以“龙的传人”自称。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我们把自己说成是“龙的传人”?
生:因为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龙是威力无比、变化万千、无所不能的,它集各种动物特点于一身,又象征着中国人对自由完美的向往和追求,所以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六)听赏歌曲
复听:张明敏《龙的传人》,看看他是如何演绎这首歌的。思考一下换了演唱者,歌曲给你带来了什么不同的感觉? 生:充满了流行音乐的味道 活动5【作业】作业
1、课下试唱第3段,并思考歌曲第3段中的“四面楚歌”指的是哪个故事?
2、回家后把这首歌唱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篇:歌曲 《送别》 教学 设计
歌曲 《送别》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会唱歌曲《送别》
2、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初步认识影视歌曲、学堂乐歌
1、会唱歌曲《送别》 2学情分析
学生声乐零基础,声乐必须从头抓起。想要改变学生以前的错误的唱歌方式,是一件困难的事。需要从学生呼吸方法上改变。《送别》是一首具有衔接意义的歌曲。难度不大,学起来容易。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演唱歌曲,理解歌曲情感意境
2.了解陈叔同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唱出歌曲所表达的情感。4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欣赏根据四大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
师:同学们,今天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并且请大家来猜猜它的歌名? 播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
2、简介歌曲
这首歌曲是依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改编的电视剧主题歌曲《枉凝眉》。四大古典名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尤其在中央电视台将其拍摄成电视剧后,其主题旋律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广大群众非常喜爱的电视歌曲。主题歌曲恰如其分的突出作品的主题,起到了歌颂主题思想,帮助观众明确理解作品思想内涵的作用。
一、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也是一首影视歌曲,它是一部老电影《城南旧事》的插曲--《送别》
二、认识作者: 李叔同(1880-1942)又名弘一法师。浙江平湖人,中国著名音乐家、戏剧活动家。
1880年9月生于天津,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1942年10月逝世于福建泉州开元寺。李叔同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除音乐、戏剧外,绘画、书法、诗词均所擅长。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皆出其门下。主要音乐代表作品有《送别》、《西湖》、等。
三、歌曲介绍: 1945年,在杭州第一师范人教的李叔同,写了这首著名的《送别》。它属于李叔同早年的创作的“学堂乐歌”,所谓“学堂乐歌”是指清末明初一批有抱负的知识分子,鼓吹音乐对思想启蒙的重大作用,积极倡导在学校中开设音乐课,同时,一 些在日本留学的青年学子,借当时流行于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上新词,编成新的歌曲。此外“学堂乐歌”还常常采用中国国典诗词来填写新的歌词。李叔同的《送别》就具有这些鲜明的“学堂乐歌”的特点,一是,古典诗词体填写歌词,二是,选用美国流行曲调作谱。不了解这些背景,难免会对《送别》不同于现代歌曲的某些特点感到困惑和不解。
四、学唱歌曲
1.听音范唱播放《送别》
师:我们在听到时候看看这首歌曲是几拍子,速度? 生:回答 师:概括,四四拍、中速稍慢、、再次听《送别》 师:一起来听听这首歌曲,注意歌曲的特点和情绪 师:谁来说说歌曲的特点和情绪? 师:说的很正确,这首歌曲特点,旋律平缓悠长,凄美柔婉,节奏也比较简单,表达李叔同对“金兰之”交友人分别时的离愁别绪,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思想感情。情绪:忧伤惆怅深情 师:好,那么下面把旋律带上跟着老师一起学唱这首歌曲
1、先来朗诵一遍歌词
2、学生一起朗诵
3、老师领唱简谱
4、学生聆听歌曲,跟着音乐轻声哼唱
5、教师领唱
6、学生一起唱
三、扩展。
除了这首《送别》外,你们知道的还有哪些关于离别惆怅的歌曲或者诗歌文章呢? 李白写了很多离别的诗篇,其中有两首很有名: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五、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一起欣赏演唱了这首清新、淡雅、优美的《送别》。在这里老师真诚地希望同学们珍惜我们现在的师生情、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少一点冲动与矛盾,多一点宽容和帮助,为我们的和谐班级、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也让我们将来的离别不留遗憾。
2、今天的音乐课就要结束了,谢谢大家!
六、课后作业
你来试一试:借用《送别》的旋律,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填上一段新词,唱给家人听。
第三篇:歌曲《清晨》教学设计
歌曲《清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和愉快的心情演唱二声部歌曲《清晨》。
2、能和同学合作,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来丰富和表现歌曲《清晨》,并从中享受音乐的乐趣。
3.在学习歌曲中让学生懂得珍惜清晨的美好时光,珍惜儿童时代的美好时光。
教学重难点:
1.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清晨》。
2.区分声乐的两种演唱形式——合唱与重唱。
教学准备: 手风琴、课件、班班通
教学方法:听唱法、自主学习、合作、示范„„ 教学过程:
课前宣讲:组织同学们唱爱国主义歌曲《我的中国心》
一、导入
二、新授
<一>学习歌曲《清晨》
1、播放《清晨》
师: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首先我们来听一遍歌曲,请你感受歌曲的情绪
(学生答:歌曲情绪„„)2、再听歌曲
根据歌曲情绪的变化可以为歌曲分为几个乐段呢?每段的情绪分别怎样?(三段:第一段活泼,第二段优美,第三段活泼)
3、自学旋律
(1)轻轻跟唱旋律,找出你认为比较难唱的地方——(学生自由发言)
(2)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与帮助,指导学生唱准歌曲,引导学生观察歌曲旋律的特点,找出相同或相似乐句,讲解“同头换尾”的概念和D.C.反复记号的作用,分析歌曲ABA三段体结构
(3)生分别齐唱一二声部旋律
(4)生分组分声部唱旋律 重点强调:每个声部的同学在演唱时声音不要太大,相互兼顾,声音均衡(二声部难度要大一些,可以让音准非常好的学生唱第二声部,老师也参与到第二声部中)
4、师示范歌曲 学生评价
5、这首歌曲一共几段歌词? 学唱第一段歌词:悄悄慢唱:间奏(3616-)她使歌曲轻快而活泼更富有动感,这一段生动地表现了人们早起迎着晨曦锻炼身体的情景。----分唱----交换----连起加快一点唱。
第二段:直接唱。-----分唱---纠正(加手势)(板书)两条龙,同头换尾。还有第二部分附点、末尾音的音高。注意看老师手势。(山坡)----交换------连快。这一段旋律优美舒展,歌曲通过对春天的草原,绿油油的秧苗。丛丛的山林等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景色的描绘,不仅表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充分表现了人们只争朝夕,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第三段同前 第四段:直接唱。歌曲在D.C.反复后又重复了第一部分的曲调,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结束全曲。四段连起来(随琴录音伴奏)
6、指导学生用轻巧、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7、全班同学一起有感情的演唱《清晨》全曲。
(三)编创
师:我们学了这么多种演唱形式,你还能为这首歌设计一种演唱形式吗?你觉得,怎样唱,才会让这首歌唱得更美呢? 分小组讨论用什么演唱方式来演唱这首歌。学生分组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歌曲。
方案范例:
方案1:演唱形式:我唱第一声部,邀一个同学唱第二声部,一道演唱这首歌,并请全组的同学为我们伴舞。
方案2:演唱形式:我们全组的同学一起来合唱这首歌。方案3:演唱形式: 我一个人独唱第一段,再和全组的同学一起合唱第二段。)
学生间相互评价,评出唱得最好的一组。
(四)、小结
师:----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希望同学们正像歌中唱的那样:“奉劝大家要起早喔喔,美好时光不要辜负了。” 伴随着歌曲离开教室。
第四篇:歌曲 《送别》 教学设计
歌曲 《送别》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分类,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演唱歌曲《送别》.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情感目标: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谊。2学情分析
我选择的内容是我国影片《城南旧事》中的插曲:《送别》。这是一首一段体的歌曲,D大调,表达出一种依依不舍的诚挚情感。歌曲的旋律优美抒情,在李叔同的填词下,使歌词和歌曲达到完美的融合,意境深远,成为一首独具特色的中国式田园诗歌。通过歌词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园;再由景写人,这种特有的中国式描摹方式,总是使文字得到了升华,升华至人们内心美好情愫之中,“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使离别那淡淡的愁情,跃然心底。这对学生的价值观又是一次很好的塑造和教化,世间还有如此美好的友情。
3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分类,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正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送别》.难点--切分音,长音的演唱及休止符的停顿 4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设计意图】以流行影视歌曲引情激趣,将学生生活中已有的音乐感受带进课堂,既拉进了师生距离,体现了教学活动与生活相结合的课改新理念,又揭示本节课的主题。(二)感受体验,学唱歌曲《送别》(20分钟)
1、播放《童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刚我们听到的歌曲是? 这是一首著名的校园歌曲? 那么什么是校园歌曲?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心境或感受的合作。那么在上世纪我们的前辈在学校唱什么呢?
2、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是人们对中国清末明初新式学堂中所设的音乐课程及所教唱的歌曲的称谓。通俗点讲,就是当时新兴学校的校园歌曲,学堂乐歌的倡导、推广者以沈心工、李叔同等启蒙音乐教育家为代表。今天的年青人可能很少人认识它们,但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早期的的学堂乐歌以旧曲填新词为主,用中国民歌、小调的曲调或欧美歌曲的曲调填进创作的新词。
3、欣赏电影《城南旧事》的片段,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师:“下面老师来邀请同学们一起来看一看老电影《城南旧事》的片段,请认真体会影片中的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
4、电影《城南旧事》透过一个小女孩的纯真的眼光,展示了二十年代旧北京的社会,再现了当年那笼罩着愁云惨雾的生活。本影片采用串珠式的结构方式,串连起三段并无因果关系的故事。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来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墙脚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被偷的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后来她领来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只能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自己的童年。刚才影片中的歌曲曲名为《送别》,是李叔同根据美国人J.P奥特威所作《梦见家和母亲》填词的一首著名的学堂乐歌,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李叔同(点击课件)
5、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这首《送别》歌曲分析 节拍 四四拍子 速度 中速稍慢 力度 中强 情绪 忧伤 惆怅 深情
6、出示歌谱,学唱歌曲(1)用听唱法学唱歌谱
(2)学唱歌词。师:“同学们,我唱谱你们唱词,请注意表现出歌曲忧伤怅惘的情绪。”
(3)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让学生提出疑难,师生共同解决,进一步练唱。A、注意用自然、舒展的发声方式演唱。
B、注意斛字的读音hu.C、切分音,长音的演唱及休止符的停顿
D、歌词第一、三乐段完全相同,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也寂静冷落的气氛。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第二乐句略有变化地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恰当地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情绪。歌曲表达了一种依依不舍的送别之情。最后一句应唱得渐慢渐弱。~(4)让学生们分声部演唱歌曲《送别》
(13分钟)(三)拓展活动 听杨鸿年版本《送别》,体会歌曲的处理
(四)总结下课(2分钟)
1、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学堂乐歌这个特殊的历史产物、学唱了李叔同的代表作《送别》。歌曲完美地抒写了人生离合的真实体验和世间永存的挚意真情,从而使这首歌成为不朽的经典之作。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2、师生告别。
第五篇:歌曲 《凤阳花鼓》 教学设计(定稿)
歌曲 《凤阳花鼓》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轻快、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逐步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2.初步了解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产生背景。2学情分析
在中年级的音乐课中很一些学生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机械地学唱歌曲,缺少积极的学习状态,更谈不上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爱好了。对于学生来说,这首歌曲最难的地方就是衬词部分,通过小组合作和竞技表演让同学们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来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着重通过双手拍节奏的方法来学习这一部分。3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感受XX X节奏特点。
难点:正确掌握歌曲的难点节奏XX X 和难点乐句。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
1、教师老师边敲击小乐器,边范唱歌曲,引出歌曲,简单介绍歌曲的背景。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提出问题:聆听歌曲,这首歌曲的情绪抒情的还是欢快的? 学生活动:
1、通过聆听,引出歌曲。
2、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设计意图: 通过听辨、回忆歌曲,引出新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了解凤阳花鼓。
活动2【讲授】初步感知,熟悉旋律。
教师活动:
1、聆听歌曲,师生一同感受歌曲情绪。
2、哼唱旋律。
带着欢快的心情和节拍,用“la”跟着钢琴哼唱旋律。
3、熟悉旋律,再加入歌词跟钢琴唱。熟悉歌词,跟着音乐演唱。学生活动:
1、学生用书、笔作为打击乐器打节拍,感受歌曲。
2、学生跟着钢琴哼唱,进一步熟悉旋律。
3、熟悉旋律之后,再进行歌词的学唱。设计意图: 在学习过程中先引导学生以律动的方式,完成新课教学中的较难音乐小节,扫清歌曲教学中的难点。
活动3【讲授】新歌学习,解决难点。
教师活动:
1、学习切分节奏
师生合作,引导学生尝试二声部的节奏游戏,引出切分节奏,加以巩固。小组合作完成节拍和切分节奏的合作,老师加入钢琴进行演唱。
2、学唱衬词部分 跟着歌曲伴奏,由学生分组完成二声部节奏,演唱歌曲,老师在衬词部分加入铃鼓。
3、唱好难点乐句 聆听学生的演唱。
4、完整表现
全班同学完整演唱歌曲,引导学生用自然、轻快的声音跟着钢琴表现歌曲。演唱歌曲,分组加入不同的小乐器,为歌曲伴奏。学生活动:
1、合作完成节奏游戏,巩固切分节奏,逐步学唱歌曲。
2、学唱衬词“得儿”。
3、学唱难点乐句。
4、完整演唱歌曲。设计意图:
1、对于重难点部分着重讲解与分析让学生对于这一部分不惧怕,为的是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层层递进解决难点。
2、学生的互相学习,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学生通过听辨,提高分析和鉴赏能力。活动4【活动】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老歌新唱”
凤阳花鼓经过了百年的传唱,音乐家们对这一首经典的歌曲改编成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欣赏不同风格的《凤阳花鼓》。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凤阳花鼓》,感受因不同因素而变化不同风格的音乐,感受音乐的多元化。
活动5【测试】回顾小结,加深印象。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一个地方民歌?认识了哪一种表演乐器?学会了一个新的节奏叫什么名字?怎样表现? 回顾学习内容,加深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