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四川省教育心理学自考试题-答案(5篇范例)

时间:2019-05-12 17:33: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历年四川省教育心理学自考试题-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历年四川省教育心理学自考试题-答案》。

第一篇:历年四川省教育心理学自考试题-答案

四川省200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单选题(15题×1分=15分)1、20世纪30年代-50年代是教育心理学学科发展的(B)A、初创时期 B、过渡时期 C、发展时期 D、停顿时期

2、个人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者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的过程称为个体(A)A、社会化 B、人格化 C、价值化 D、人文化

3、莫雷若提出的收集关于班级和学校内学生非正式群体信息的手段是(B)A、观察法 B、社会测量法 C、实验法 D、行动研究法

4、教学目标的心理功能有启动、导向、激励以及(D)A、沟通 B、管理 C、评价 D、聚合

5、皮亚杰认为,抽象思维阶段大体是出现在儿童(C)A、2-7岁 B、7-12岁 C、11-15岁 D、15岁以后

6、在经典反射的形成过程中是一项关键性因素的是(B)A、评价 B、强化 C、反应 D、刺激

7、如果看到他人的行为受到惩罚,就会削弱或者抑制这种行为的倾向称为(D)A、直接强化 B、符号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强化

8、提出“迁移”的心理学家是(B)A、罗杰斯 B、桑代克 C、纳金斯 D、奥苏贝尔

9、事物的属性或者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是(B)A、经验 B、知识 C、道德 D、技能

10、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被称为学习(B)A、需要 B、动机 C、奖赏 D、兴趣

11、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称为学习(C)A、班风 B、心境 C、心理气氛 D、情绪体验

12、通过一系列的科学程序(如编制题目、施测和评分等)来了解学生某一方面的学习行为结果被称为(C)A、评定 B、考试 C、测验 D、测量

13、一个人从事某项实际工作之前,对自己所能达到的成绩的主观估计被称为(C)

A、评价 B、理想 C、志向水平D、成就动机

14、早在20世纪30年代,人们就已经发现了智商分布规律是(A)A、正态分布 B、偏态分布 C、常态分布 D、离散分布

15、反映测量的真实性、正确性。即该测验与所要测量的目标特征相符合的程度的指标称为(D)A、信度 B、难度 C、区分度 D、效度

二、多选题(5题×2分=10分,完全正确才得分)

16、具体而言,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应该包含的基本支柱有(ABD)A、学会认知 B、学会做事

C、学会沟通 D、学会生存 E、善于表达

17、儿童发展的一般趋势是(ABCDE)A、综合的分化 B、平衡化 C、概念化 D、社会化 E、个性化

18、科尔伯格把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分为(ABC)

A、前习俗阶段 B、习俗阶段 C、后习俗阶段 D、前道德阶段 E、良心阶段

19、奥苏伯尔认为影响迁移与保持的认知结构变量主要是(ABCD)A、可利用性 B、稳定性 C、清晰性 D、可辨别性 E、反馈性

20、对于现实的课堂教学而言,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源有(ADE)A、学习兴趣 B、父母奖赏

C、教师教学 D、成就动机 E、交往动机

三、名词解释(5题×3分=15分)

21、课(课是教学的一个基本单位,指在一定时间内,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达到的教学目的。)

2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是指积极主动地把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23、组织者(组织者指在有意义接受学习中,在呈现正式的学习材料之前,使用学生可理解的语言所提供的一些引导性材料。)

24、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就是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是学习行为的激活和唤起。)

25、教学策略(学习策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式。教学策略设计具体包括四个方面:课的划分、教学顺序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

四、简答题(6题×6分=36分)26、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西方学校教育心理学发展具有怎样现在的特点? 1.学与教问题成为学校教育心理研究的中心问题

2.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深入学与教过程的研究之中,比较重视研究较为复杂的学生学习过程,研究方法越来越先进

3.重视研究课堂教学的心理学问题,强调理论的实际应用,重视学习的个别指导(因材施教)问题

4.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识、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对情感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增多,对学习的条件也有较系统的研究。5.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学校教育、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影响增加。

27、怎样理解罗森塔尔效应?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教师期望的这种效应就是“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革马利翁效应”。

28、班杜拉指出“引起观察式学习”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榜样或范例要能引起观察者注意,也就是说刺激的本质要决定注意的产生 2.是否复习所观察的行为,以增强记忆 3.是否强化通过观察而学习的行为

4.能否灵活的将观察到的行为用于自己的行为之中

29、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学习情况的相似性 2.学习材料的性质 3.学习活动的多样性 4.原学习的熟练和理解程度 5.年龄特征 6.智力水平

30、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进行学生解答问题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 2.问题的难易应适合学生的学习能力

3.指导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 4.提供较充裕的时间和适当的自由

5.鼓励学生验证答案,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

31、学习测量和评定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1.诊断功能 2.反馈与鞭策功能 3.管理功能 4.教育心理功能

五、论述题(2题×12分=24分)

32、试分析遗忘产生的主要原因,谈谈在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克服遗忘? 遗忘产生的原因:生理原因、记忆痕迹衰退、干扰

克服遗忘的策略:注意营养和健康,防止大脑创伤和心理障碍;加强记忆信心,提供愉快的学习经验;提倡理解基础上的记忆,使用合理的记忆方法;复习;过度学习;记忆术(环境联结法、连锁法、数字-文字变换法)

32、认知结构变量的含义是什么?谈谈操作认知结构变量的主要策略有哪些? 长期的(一般的)认知结构变量指在某一学科内的全部知识的内容和组织特征,这些特征影响同一学科中未来的一般学习成绩。

短期的(特殊的)认知结构变量指学生在学习某一相对小的知识单元时,他的认知结构中对这一新的学习产生影响并有直接关系的概念和命题的内容和组织特征。四川省200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心理

一、单选题(15题×1分=15分)

1、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从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开始的,其出版时间为(B)A、1863年 B、1903年 C、1913年 D、1919年 2、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心问题的是(D)A、学 B、教 C、教与学 D、学与教

3、学校教育心理学最常用的和最适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C)A、观察法 B、调查法 C、自然实验法 D、实验室实验法

4、从心理学角度,把企求诱导学习的一种活动系统或者工作制度称为(D)A、授课 B、班级 C、激励 D、教学 5、20世纪50年代提出社会测量法的美国心理学家是(D)A、奥苏伯尔 B、桑代克 C、班杜拉 D、莫雷若

6、教师的中心角色是(A)A、教员 B、榜样 C、课题管理者 D、权威人物

7、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实现(C)

A、促进社会的发展 B、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 C、以人为中心的发展 D、促进学校的发展

8、皮亚杰认为,7-11岁儿童处于认知发展阶段的(C)A、感觉运动阶段 B、思维准备阶段 C、思维阶段 D、抽象思维阶段

9、皮亚杰在认知发展论中把促使过程系统化和组成连贯系统的倾向称为(D)A、适应 B、转换 C、平衡 D、组织

10、提出学习试误说理论的心理学家是(C)A、奥苏伯尔 B、巴普罗夫 C、桑代克 D、斯金纳

11、布鲁纳认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是(B)A、动作学习B、语言学习 C、知识转换 D、能力形成

12、当新的学习材料作为原先获得知识的特例产生时产生的同化模式是(A)A、派生类属 B、相关类属 C、上位类属 D、下位类属

13、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称为(D)A、类属 B、同化 C、顺应 D、迁移

14、正负迁移的分类依据是迁移的(D)A、时间 B、难易度 C、方向 D、性质

15、反映测验分数的稳定性、可靠性的指标,即指测验的前后一致性程度的指标称为(A)A、信度 B、难度 C、区分度 D、效度

二、多选题(5题×2分=10分,完全正确才得分)

16、教师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有(CE)A、民主化 B、产业化 C、专业化 D、技术化 E、人性化

17、一个学习过程或者学习事件的构成要素主要有(BCD)A、教师 B、学习者 C、刺激情境 D、反应 E、课程

18、发散思维具有的特征是(BCD)A、机械性 B、变通性 C、独创性 D、流畅性 E、意义性

19、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标准是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的联系是(AC)A、实质性 B、典型性 C、非人为 D、逻辑性 E、机械性

20、布鲁姆把评定分为(ABD)A、配制性评定 B、形成性评定

C、发现性评定 D、总结性评定 E、成长性评定

三、名词解释(5题×3分=15分)

21、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体系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的过程。

22、有意义学习: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非人为(非任意)实质性的(非字面的)联系的过程。

23、认知结构:广义的认知结构指某一学习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狭义的认知结构是指学习者在某一特殊知识领域内的观念的内容和组织。

24、审题:也叫分析课题,就是掌握课题的任务和条件,形成有关课题的印象。

25、教学设计:是一种实施教学系统方法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程序。

四、简答题(6题×6分=36分)

26、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对教师有何意义? 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 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3.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27、美国心理学家史莫克认为,教师应该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班集体的作用去提高教学效率?

1.利用教师对班级的期望,使学生加强对自己与对班级的期望 2.利用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 3.利用教师对学生的接纳和爱护,促进学生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4.利用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效应,发展与修正学生的共同行为标准 5.利用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增强学生间彼此沟通的能力

6.利用师生和班级共同奋斗的目标,加强学生间相互合作、团结一致的精神

28、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论对教师有何启示?

1.有效的道德教育或品德陶冶必须根据各时期道德观念发展的特征而实施 2.对早期儿童教条式的说教,忽略儿童对权威的看法与对需要的满足,很容易造成道貌岸然实则功利横行的现象

3.负责教养者不应抱有“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想法,让“趁热打铁”的各时期荒废过去,因为某一时期的道德观念若不能充分发展而欲于后来设法补救,其功效可疑

29、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是什么? 1.学习材料必须具备逻辑意义

2.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适当的知识基础 3.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0、促进知识理解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1.通过直观教学,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2.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概括水平3.利用变式和比较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4.通过语言明确揭示概念和原理的内容 5.使知识具体化,通过应用加深理解 6.使知识系统化,进一步理解教材

31、良好课题管理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1.以积极的指导为主,以消极的管理为辅 2.培养良好行为于先,奖惩管理于后 3.师生共同制定可能达成的行为标准

4.采取民主是领导,培养学生群居共处的合作态度

5.改善处理问题行为的知识能力和技巧,以他律为始,以自律为终 6.减少造成不良行为的校内及校外刺激因素

五、论述题(2题×12分=24分)

32、试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有效促进迁移? 1.合理的安排课程与组织教材 2.提高概括水平,强调理解

3.课内和课外练习配合,提供应用机会 4.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 5.培养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

33、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结合教学谈谈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学生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 成熟与年龄特征; 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 学生的自相水平和价值观; 学生的焦虑程度

2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发挥目标激励作用; 引起心理上的不确定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通过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学习竞赛和奖惩激发学习动机; 与学生签订学习协议

四川省2007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15题×1分=15分)

1、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从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开始的,其出版时间为(A)

A、1863年 B、1903年 C、1913年 D、1919年 2、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心问题的是(D)A、学 B、教 C、教与学 D、学与教

3、个人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者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的过程称为个体(C)A、价值化 B、人格化 C、社会化 D、性格化

4、美国学者马杰提出的学习目标应该包括的基本要素有行为、条件和(C)A、管理 B、评价 C、标准 D、沟通 5、7-11岁儿童处于认知发展阶段的(D)A、感觉运动阶段 B、思维准备阶段 C、抽象思维阶段 D、思维阶段

6、学校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理论是(C)A、教学论 B、人格理论 C、学习理论 D、关系理论

7、“望梅止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描绘的是(A)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试误说原理 D、认知结构主义原理

8、当新的学习材料作为原先获得知识的特例产生时产生的同化模式是(A)A、派生类属 B、相关类属 C、上位学习D、下位学习

9、关于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的分类主张最初提出的是(C)A、罗杰斯 B、桑代克 C、加涅 D、奥苏伯尔

10、“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说明的学习现象是(B)A、动机 B、迁移 C、练习D、心向

11、事物的属性或者联系在人脑中的主印象是(D)A、经验 B、技能 C、道德 D、知识

12、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被称为学习(C)A、需要 B、奖赏 C、动机 D、兴趣

13、一个人从事某项实际工作之前,对自己所能达到的成绩的主观估计被称为(D)

A、评价 B、理想 C、成就动机 D、志向水平

14、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称为课堂(B)A、班风 B、心理气氛 C、心境 D、情绪体验

15、一般在各年、各学期开始时和开始前施行,其目的是要了解学生是否具有达到教学目标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评定类型是(D)A、形成性评定 B、过程性评定 C、总结性评定 D、配制性评定

二、多选题(5题×2分=10分,完全正确才得分)

16、非正式学生群体的特点主要有(ACD)A、群体内部的一致性 B、不良行为者多 C、情感依赖性 D、往往有领袖人物 E、对班集体有消极影响

17、课作为教学的一个基本单位,主要包括的要素有(BDE)

A、教室与教材 B、一段时间 C、班级和教学设备 D、教师与学生 E、师生相互作用

18、皮亚杰认为人从他过去的生物方面继承的基本行为倾向有(BD)A、条件反射 B、组织 C、本能 D、适应 E、移情

19、社会学习理论强调学习中的(ABE)A、替代强化 B、符号强化 C、间接强化 D、直接强化 E、自我强化

20、对于现实的课堂教学而言,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源有 A、学习兴趣 B、父母奖赏 C、教师教学 D、成就动机 E、交往动机

三、名词解释(5题×3分=15分)

21、非正式学生群体

22、概念形成

23、组织者

24、智能不足儿童

25、教学策略

四、简答题(6题×6分=36分)

26、谈谈教师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

27、怎样理解罗森塔尔效应?

28、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论给予教师什么启示。

29、简诉布鲁纳认知发现理论的主要观点。

30、什么是认知结构?认知结构变量的主要有哪些?

ADE)(31、培养学生积极自我意识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五、论述题(2题×12分=24分)

32、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你对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的教学原则的理解。

33、影响学生问题解决的主要心理因素有哪些?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进行学生解答问题能力的培养?

答案:1-15 ACCCD CAACB DCDBD 16ACD 17BDE 18BD 19ABE 20ADE 21P28 22P174 23P258 24P398 25P455 26P6-7 27P40 28P115 29P158-164 30P255-256 31P378-379 32P204-205 33P298-299

四川省2007年4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16题×1分=16分)

1、在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认为人格发展的核心原理是(D)A、成熟论原理 B、环境论原理 C、平衡论原理 D、新生论原理

2、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B)A感觉 B、注意 C、记忆 D、思维

3、在优秀教师的诸多品质与技能中,决定教师是否优秀的关键要素是(C)A、理解学生 B、与学生有效地交流

C、课堂上的教学行为 D、稳定的专业气质

4、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项的心理学家是(D)A、加涅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布鲁姆

5、按照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分期,处于发展思维阶段的儿童年龄为(B)A、2-7岁 B、7-11岁 C、11-13岁 D、13-15岁

6、教育心理学普遍认为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出版于(B)A、1900年 B、1903年 C、1913年 D、1914年

7、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A)A、布鲁纳 B、加涅 C、奥苏伯尔 D、柯涅

8、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的创立者是(A)A、巴普罗夫 B、桑代克 C、斯金纳 D、华生

9、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B)A、讲授法 B、发现法 C、掌握学习法 D、头脑风暴法

10、“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是一种(D)A、词汇学习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

12、经过长期研究,把学生道德发展水平分为前习俗阶段、习俗阶段、后习俗阶段等三个阶段六个时期,推动了中小学道德教育研究的深入进行的心理学家是(B)

A、加里培宁 B、柯尔伯格 C、艾宾浩斯 D、埃里克森

13、根据广义的界说,被称为天才的人,其智商必需超过(C)A、100 B、120 C、140 D、150

14、一个教师可能间断或者同时扮演多种角色,但中心角色是(D)A、课题管理者 B、父母 C、团队活动领导者 D、教员

15、在直观教学中要使对象从背景中突出,必须遵循的规律是(C)A、差别律 组合律 有效律 B、差异律 活动律 分化律 C、活动律 组合律 差异律 D、组合律 准备律 应用律

16、个别教学系统(PSI)将课程教材划分为许多单元,每个单元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这种系统的开发者是心理学家(B)A、米勒 B、凯勒 C、柯克 D、比奈

二、多选题(5题×2分=10分,完全正确才得分)

17、根据学习的内容和效果,我国一般习惯于划分学习的种类包括(ABDE)A、知识的学习B、技能的学习C、经验的学习D、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学习

E、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

18、奥苏伯尔认为,同化模式主要有(ACDE)

A、并列结合学习B、概念学习C、上位学习D、下位学习E、相关类属学习

19、依据技能的性质和特点,可以相对地把技能分为(BD)A、一般技能 B、动作技能

C、特殊技能 D、智力技能 E、职业技能 20、教学设计工作的主要特点有(ACD)A、灵活性 B、操作性 C、系统性 D、具体性 E、综合性

21、计算信度系数的方法主要有(ABD)A、再测法 B、复本法 C、效标关联法 D、分半法 E、等值法

三、名词解释(5题×3分=15分)

22、智能不足儿童

23、正迁移

24、审题

25、自我意识

26、标准测验

四、简答题(5题×7分=36分)

27、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注意包括哪些内容?

28、什么是有意义学习?简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29、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0、简述学习动机的分类。

31、简述教学目标的选择标准。

五、论述题(2题×12分=24分)

32、举例说明怎样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3、什么是论文式测验?结合教学工作分析论文式测验的利弊。

答案1-16 DBCD BBAA BDCB CDCB 17ABDE 18ACDE 19BD 20ACD 21ABD 29P218-219 32P298-299 33P483-485

四川省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15题×1分=15分)

1、教育心理学学科发展的初创时期是(A)

A、1903-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50年代C、20世纪50年代-8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本世纪

2、不是直接观察被试者进行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而是通过其他相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心理活动的方法主要是(A)A、调查法 B、实验室实验法 C、自然实验法 D、观察法

3、班集体有了核心人物的出现是在班集体形成阶段的(B)A、组建阶段 B、形核阶段 C、形成阶段 D、发展阶段被

4、莫雷若提出的收集关于班级和校内学生非正式群体信息的手段是(A)A、社会测量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行动研究法

5、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实现(D)

A、促进学校的发展 B、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 C、促进师生的发展 D、以人为中心的发展

6、皮亚杰认知发展论中把促使过程系统化和组成连贯系统的倾向称为(B)A、适应 B、组织 C、平衡 D、转换

7、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是(B)A、价值观形成 B、有意义接受学习 C、有意义发现学习D、机械学习

8、如果看到他人的行为受到惩罚,就会削弱或者抑制这种行为的倾向称为(B)

A、直接强化 B、替代强化 C、符号强化 D、自我强化

9、把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其分类依据是迁移的(C)A、相互作用 B、前后方向 C、性质 D、难度

10、发现并且绘制了第一个保持曲线的心理学家是(C)A、巴拉德 B、桑代克 C、艾宾浩斯 D、奥苏伯尔

11、以机体外部动作或者运动占主导地位的技能是(B)A、智力技能 B、动作技能 C、认知技能 D、心智技能

12、早在20世纪30年代,人们就已经发现了智商分布规律是(A)A、正态分布 B、偏态分布 C、常态分布 D、离散分布

13、教学策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它的设计主要解决的问题是(D)A、程序设计 B、目标确定 C、如何学 D、如何教

14、通过一系列的科学程序(如编制题目、施测和评分等)来了解学生某一方面的学习行为结果被称为(C)A、评定 B、考试 C、测验 D、测量

15、反映测量的真实性、正确性。即该测验与所要测量的目标特征相符合的程度的指标称为(D)A、信度 B、难度 C、区分度 D、效度

二、多选题(5题×2分=10分,完全正确才得分)

16、教师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有(AE)A、专业化 B、产业化 C、技术化 D、管理民主化 E、人性化

17、发展过程的最本质的倾向表现为(AC)A、分化 B、平衡化 C、整合 D、社会化 E、个性化

18、桑代克根据动物实验提出的基本学习规律有(ACD)A、准备律 B、应用律

C、练习律 D、效果律 E、失用律

19、发散思维具有的特征是(ACD)A、变通性 B、机械性

C、独创性 D、流畅性 E、意义性 20、布鲁姆把评定分为(ABD)A、配制性评定 B、形成性评定 C、发现性评定 D、总结性评定 E、成长性评定

三、名词解释(5题×3分=15分)

21、个体社会化

22、学习(狭义)

23、认知结构

24、审题

25、学习动机

四、简答题(6题×6分=36分)

26、美国心理学家史莫克提出的对教师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班集体的作用去提高教学效果的建议有哪些?

27、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有什么异同?

28、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9、知识的理解的种类有哪些?

30、因材施教的应用原则和策略有哪些?

31、怎样完成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

五、论述题(2题×12分=24分)

32、试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有效促进迁移?

33、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主要心理因素是什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答案:1-15 AABAD BBBCC BADCB 16AE 17AC 18ACD 19ACD 20ABD 21P20 22P119 23P255 24P278 25P315 26P27-28 27P151-152 28P218-219 29P267-268 30P403 31P466-470 32P221-224 33P298-305

第二篇:自考中国古代文论历年试题答案

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马列文论》《民间文学》《现代修辞学》《中国近现代史纲》《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世界政治与国际关系》《现代教育技术与当代科学》等自考资料,自考试题以及答案哪里找?最近在一网站发现资料,如获至宝,自考的朋友若正在寻求《教师能力学》《西方文论》《中国古代文论》《马列文论》《民间文学》等自考资料,可以与大家分享一处——可参阅自考通关星的博客:进入网站务必在“谷歌”栏目输入 :“自考通关星新浪博客”找到资料试题答案汇编。《马列文论》《中国古代文论》《现代修辞学》《文艺心理学》《中国近现代史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一、二》、《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西方文论》《教师能力学》、《现代教学设计与组织》、湖南自考《比较文学研究》《论文写作研究》《现代汉语修辞学》比较文学原理教程、赵炎秋、;论文写作概论、(论文写作研究)陈果安;汉语构件语法语篇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研究)、《古代文论名篇选读》 韩湖初、陈良运,中国书籍出版社,《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冯特君 主编;现代教学设计与组织、罗明东、高翔主编;《古代文论名篇详注》历年试题答案、霍松林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试题答案汇编胡经之主编、政治学原理、杨光斌、主编。加入QQ群号85783362,或联系上面的电话或15087电话004348。进入网站务必在“谷歌”栏目输入 :“自考通关星新浪博客”找到资料试题答案汇编。

自考通关星更新资料如下:

中国古代文论(包括张少康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皮朝纲、蒲友俊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韩湖初、陈良运,中国书籍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中国古代文论名篇讲解》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张伟;<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郭绍虞主编,王文生副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中国古代文论读本 李壮鹰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版;《中国古代文论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李铎。)

教师能力学(李洪珍版)、《现代教学设计与组织》2000年版罗明东、高翔主编云南教育出版社

西方文艺理论(包含胡经之版本 北大出版社版本、华东师大出版社版本、西北大学出版社版本、高等教育出版社版本)、比较文学原理教程试题及答案、(比较文学研究)、赵炎秋、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论文写作概论试题及答案、(论文写作研究)陈果安、中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汉语构件语法语篇学试题及答案(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研究)吴启主、岳麓书社、2002年版

语言学概论、外国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

二、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二、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古代汉语、文艺心理学等资料。自考通关星的博客:进入网站务必在“谷歌”栏目输入 :“自考通关星新浪博客”找到资料试题答案汇编。《马列文论》《中国古代文论》《现代修辞学》《文艺心理学》《中国近现代史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一、二》、《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西方文论》《教师能力学》、《现代教学设计与组织》、湖南自考《比较文学研究》《论文写作研究》《现代汉语修辞学》比较文学原理教程、赵炎秋、;论文写作概论、(论文写作研究)陈果安;汉语构件语法语篇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研究)、《古代文论名篇选读》 韩湖初、陈良运,中国书籍出版社,《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冯特君 主编;现代教学设计与组织、罗明东、高翔主编;《古代文论名篇详注》历年试题答案、霍松林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试题答案汇编胡经之主编、政治学原理、杨光斌、主编。加入QQ群号85783362,或联系上面的电话或15087电话004348。进入网站务必在“谷歌”栏目输入 : “自考通关星新浪博客”找到资料试题答案汇编。http://blog.sina.com.cn/njhlch;(若点击不能连接,可复制后在网页粘贴)《古代文论名篇详注》历年试题答案

第三篇:自考文艺心理学历年试题答案及精华资料

自考文艺心理学历年试题答案及精华资料

文 艺 心 理 学 资 料

围绕【《文 艺 心 理 学 教 程

》系 童庆炳、程正民 主 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 版】

整理

历年考题(汇编)

最新模拟考题(汇编)

课本重点资料

建议:论述试题,可尝试记主干,然后根据自己的语言组织答案)联系电话:1508 004348

一、文 艺 心 理 学 过 关 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推动和影响文艺心理学发展的两股主要潮流是(B)

A.美学和文艺学的发展

B.心理学和人文主义的发展 C.科学实验和马克思主义

D.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发展 2.认为文学艺术是人的性意识升华的产物的是(A)

A.弗洛依德

B.弗洛姆

C.荣格

D.歌德

3.贝里尼提出的最著名的文艺心理学理论是(B)

A.异质同构理论

B.唤醒理论

C.深度知觉理论

D.心理距离说 4.以下不属于朱光潜著作的是(A)

A.《论诗三札》

B.《变态心理学》

C.《文艺心理学》

D.《悲剧心理学》 5.体验的核心是(A)

A.情感

B.认识

C.经历

D.意蕴

6.阿恩海姆在文艺心理学上的贡献不仅是提出了知觉概念,而且在研究绘画时还提出了著名的(C)

A.镜像阶段论

B.表现性

C.简化原则

D.格式塔质 7.马斯洛审美需要是高级需要的是(D)

A.第一个层次

B.第二个层次

C.第三个层次

D.第四个层次

8.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作为研究指导的学派的是(B)

A.实验心理学

B.社会历史文化学派

C.精神分析学派

D.人本主义心理学

9.认为艺术创造的动力来自幼儿的“自卑”情结以及追求“优越”的动机的文艺心理学家是

(B)

A.拉康

B.阿德勒 C荣格

D柯勒

10.童年经验对于艺术家的创作(B)

二、多项选择题(有的直接给答案省略错误选项)1.郭沫若认为诗歌等于以下哪些相加(ABCD)A.想象B.情调C.直觉D.适当的文字 2.文艺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有(ABCDE)

A.实验法B.观察法C.问卷法D.心理测试法E.内省法 3.艺术家的超越性具体表现为(ACD)

A.超越现实功利C.超越世俗趣味D.超越自我的个体存在 4.下列诗句表达了人生苦短的有(ABCD)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B.人生譬朝露,居此多屯蹇

C.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D.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5、文艺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ABCD)

A、艺术家心理学B、创作心理

C、艺术作品中的心理蕴含D、艺术接受中的心理活动

6、体验的生成性特征有(BCE)B、互渗性C、意象性E、回忆是其重要的形式

7、文学语言的构成法则包括:(ABCD)A、内指性:是文学语言组织的一个普遍的和基本的特征,是文学语言的无需外在验证而内在自足的特性。

B、音乐性:指文学语言组织所具有的富于音乐效果的特性。

C、陌生化:指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特性。

D、本色化:是与文学语言本来面目相符的特性。

8、对艺术接受过程产生积极能动的作用的接受主全的条件包括(ABCD)A、心理图式

B、自性定向 C、心理时空

D、惯例经验 9.集体无意识向潜动机转换的关键点有(BCE)B、原型意象

C、自主性

E、梦幻形式

10、文艺心理学研究方法主要有:(ACD)A、经验的C、实证的D、归纳的

11、中国古代有丰富的文艺心理学见解,以下属于中国古代文艺心理学观点的是(ABD)A、虚静说B、童心说D、兴会说

12、郭沫若认为诗歌等于以下哪些相加(ABCD)A、想象B、直觉C、情调D、适当的文字

13、文艺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有(ABCDE)A、实验法B、观察法C、问卷法D、心理测试法E、内省法

14、皈依体验的三种类型包括:(ABC)

三、名词解释题

1.集体无意识——指的是那种由于某种潜在体验的普遍性而形成的人类悟性的基本模式或原型的贮存。

2.原型——指的是集体无意识中一种先天倾向,是心理经验的一种先在决定因素,它使个体以其原本祖先当时面临的类似情境所表现的方式去行动。如英雄、大地母亲、智慧老人、魔鬼等都是原型。

3.自卑——阿德勒认为,自卑是人人都有的一种情绪,起源于童年期的弱小和无助,但只有附加的器质性缺陷和社会性的挫伤才会形成一种复杂的情结。

9.需要层次——在马斯洛看来,人的需要可分为7个层次,犹如一座金字塔。它们由低级到高级分别为心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需要、审美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被看作是人的最高需要。

10.人格结构——弗洛伊德的精神结构的理论,认为人格的构成包括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所谓本我,它是原始的,生来就有的潜意识部分,遵循顺应本能冲动的愉快原则。自我代表着理智,以现实的原则控制本我的活动。超我是伦理化的自我,带有理想的特征。11.文艺心理学——

四、简答题

1、格式塔文艺心理学是如何解释审美活动的生理基础的? 答:当人们看到某种客观物体或景物时,这些客观物体或景物的结构形态会通过观察者的视觉系统在大脑皮层上引起生理力的活跃,这种生理力就构成了类似物体或景物结构的内在形式。当这种生理力的内在结构形式被观察者的心理所体验到时,尽管观察者体验到的是自己大脑皮层上的变化,但他却认为是体验到了来自物体或景物的性质。在心与物之间有了这层以大脑皮层生理力的变化为中介的关系,心理事实与物理事实便被沟通了。

2、为什么马斯洛的心理学是第三思潮?

答:由于马斯洛的心理学不像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那样探求人的意识的隐蔽之处,也不像行为主义的心理学那样注重刺激与反应的模式,而是倾心于人的“高级意识心理”,从而耀眼地成为心理学的第三种力量,即精神分析与行为主义心理学之外的第三种声音。

3、谈谈马斯洛的“存在性世界”与艺术的关系。答:马斯洛的“存在性世界”是超越性体验的世界,是人们直接了解人类的最高美德与理想,是马斯大林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的最高层次:自我实现层次,是同人类的终极价值与存在价值联系在一起。在马斯洛的“存在性世界”中,艺术无疑是占据了重要地位。但是,对于存在性价值的提升与实现,艺术的作用其实是有限的、间接的,因为存在性价值更是艺术以外的重大问题。

4、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文艺心理学有什么重要特征?

答:一是决定论的原则;二是意识和活动统一的原则;三是心理在活动中发展的原则。

5、维戈茨基如何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结构的内在矛盾来揭示审美反应的心理机制?

答:在维戈茨基看来,分析作品的结构主要是分析结构的内在矛盾,从心理基础来讲就是所谓“逆向感情”的运动。正是这种运动造成艺术的感染力,产生艺术的特殊功能。他认为“逆向感情”就是构成作品内容的情绪和激情沿着两个相反而以趋向同一终点的方向发展。在终点上仿佛发生“短路”似的排除了激情,感情得到改造和净化,也就是痛苦的和不愉快的激情得到一定的舒泄,转化为相反的激情。他指出:“审美反应本身实质上就可以被归结为这种净化”,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他认为脱离心理学就无法解释文学,心理学对于理解艺术作品的结构和艺术的特殊功能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6、体验有哪些特牲?它与艺术活动有哪些同构关系?

答:体验有生命性、情感性、“忘我”、“反刍”等特性与艺术活动的心灵性、意蕴性、“移情”和“诗意”等特性是同构对应的。或者说,在艺术活动中凝结了个体体验的诸种特性。没有艺术家个体的体验的特性,艺术活动也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艺术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正是作家的个体体验的凝结与表现。

自考《文艺心理学》、《民间文学》、《现代修辞学》、《马列文论》《马列文艺论著选读》、《美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近现代史纲要》等资料可参阅 : 《马列文论》《民间文学》《现代修辞学》《文艺心理学》《中国近现代史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美学》在 “谷歌”栏目输入 :自考通关星新浪博客”找到一些资料,很不错.自考通关星更新资料如下:

中国古代文论(包括张少康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皮朝纲、蒲友俊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韩湖初、陈良运,中国书籍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中国古代文论名篇讲解》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张伟;<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郭绍虞主编,王文生副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中国古代文论读本 李壮鹰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版;《中国古代文论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李铎。)

教师能力学(李洪珍版)、《现代教学设计与组织》2000年版罗明东、高翔主编云南教育出版社

西方文艺理论(包含胡经之版本 北大出版社版本、华东师大出版社版本、西北大学出版社版本、高等教育出版社版本)、比较文学原理教程试题及答案、(比较文学研究)、赵炎秋、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论文写作概论试题及答案、(论文写作研究)陈果安、中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汉语构件语法语篇学试题及答案(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研究)吴启主、岳麓书社、2002年版

语言学概论、外国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

二、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二、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古代汉语、文艺心理学等资料。自考通关星的博客:进入网站务必在“谷歌”栏目输入 :“自考通关星新浪博客”找到资料试题答案汇编。《马列文论》《中国古代文论》《现代修辞学》《文艺心理学》《中国近现代史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一、二》、《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西方文论》《教师能力学》、《现代教学设计与组织》、湖南自考《比较文学研究》《论文写作研究》《现代汉语修辞学》比较文学原理教程、赵炎秋、;论文写作概论、(论文写作研究)陈果安;汉语构件语法语篇学(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研究)、《古代文论名篇选读》 韩湖初、陈良运,中国书籍出版社,《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冯特君 主编;现代教学设计与组织、罗明东、高翔主编;《古代文论名篇详注》历年试题答案、霍松林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试题答案汇编胡经之主编、政治学原理、杨光斌、主编。加入QQ群号85783362,或联系上面的电话或15087电话004348。进入网站务必在“谷歌”栏目输入 : “自考通关星新浪博客”找到资料试题答案汇编。http://blog.sina.com.cn/njhlch;(若点击不能连接,可复制后在网页粘贴)《古代文论名篇详注》历年试题答案

第四篇:2005年4月自考学前心理学试题答案

www.xiexiebang.com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免费免注册下载 超过2万套word文档试题和答案 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

2005年4月自考学前心理学试题答案

2005年4月自考学前心理学试题答案 www.xiexiebang.com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免费免注册下载 超过2万套word文档试题和答案

2005年4月自考学前心理学试题答案

第五篇:教育心理学自考笔记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

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

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

(2)三过程

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

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第二章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

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特征: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1、少年期(11、12岁-

14、15岁,初中阶段)

特点:

①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②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并出现反省思维;

③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但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

④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

⑤产生成人感,独立意识强;

⑥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

⑦道德行为更加自觉,但自控力不强。

2、青年初期(14、15岁-

17、18岁,高中阶段)

特点:①生理上、心理上、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

②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出现辩证思维;

③社会高级情感有了深刻发展;

④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

⑤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

(一)学习准备

1、定义;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防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2、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3、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准备。(动态)

(二)关键期

1、提出者: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动物身上存在“印刻”)

2、定义: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如:2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等。

3、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一、认识发展的阶段理论

1、代表人物:皮亚杰

2、内容:①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②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③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特点:感觉和动作分化;后期思维开始萌芽

2)前运算阶段(2-7岁)

特点: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思维受直觉表象的束缚;思维特征: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性;不可逆。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特点:思维可逆,能进行逻辑推理;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特点: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能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具有抽象逻辑思维;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思维灵活。

二、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①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②教学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③教学应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关于最近发展区

提出者:维果斯基(前苏联)

定义: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的过渡状态。

意义:

1、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2、教学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并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一)人格的发展

1、定义: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2、发展阶段: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

3、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①家庭教养模式;②学校教育;③同辈群体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1、定义: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2、组成: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3、发展阶段:

①生理自我(1岁末开始,3岁左右基本成熟)

②社会自我(3岁以后至少年期成熟)

③心理自我(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认知过程: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体现为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个别差异

(一)认知方式差异:

1、定义: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2、认知差异表现:

①场独立与场依存;提出者:威特金

场独立性的人对事物的知觉和判断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常根据自己的内部参照,独立进行分析判断;场依存性的人较多地依赖外在参照知觉事物,或者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②沉思型与冲动型;学生对问题解答的速度和准确性方面的差异。所谓沉思型是指对问题的解答速度较慢但错误较少的类型;所谓冲动型是指对问题解答速度较快但错误较多的一种类型

③辐合型与发散型:提出者:吉尔福德(美国)

(二)智力差异

1、智力反映了一个人的聪明程度,而且这种聪明程度可以通过智力测验所测定的分数(智商IQ)来衡量;

2、智商呈常态分布,即:全人口中,智力超常和智力低下者均为少数,多数人的智力处于中等水平。

3、智力量表:

斯坦福-比纳量表(比率智商)

韦克斯勒量表(离差智商)

4、差异表现:

个体差异;群体差异

(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如何因材施教)

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1、定义:性格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2、差异表现

①性格特征差异(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

②性格类型差异(外倾性和内倾型;独立型和顺从型)

3、教育含义:性格的个别差异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学校教育应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一、学习的实质与特性

(一)学习的心理实质

1、概念:广义的学习是指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这一定义说明:①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②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③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

(二)人类学习和学生的学习

1、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有本质的区别:

①人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②人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 ③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我国心理学家对人的学习的定义: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变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

①定义: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②学习内容: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二、学习的一般分类

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把学习分为八类:

①信号学习;②刺激-反应学习;③连锁学习;④言语联结学习;⑤辨别学习;⑥概念学习;⑦规则或原理学习;⑧解决问题学习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①智力技能;②认知策略;③言语信息;④动作技能;⑤态度

3、我国:①知识的学习;②技能的学习;③行为规范的学习第二节 联结学习理论

一、理论要点:

1、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2、强化起重要作用;

3、个体学到的是习惯,是反复练习和强化的结果;

4、习惯形成后,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二、代表学说: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1、把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2、联结的形成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

3、提出三个学习规律,即: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

①效果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伴随着满意的结果而增强,伴随着烦恼的结果而减弱。

②练习律是指任何联结,练习运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而不练习则会使联结力量减弱。

③准备律是指当学习者有准备时,联结实现就感到满意,联结不实现则感到烦恼,学习者不准备实现而实际联结实现时也会感到烦恼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基本规律:(理解)

1、获得与消退

2、刺激泛化与分化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基本规律:(理解)

1、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定义理解)

2、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强化;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定义理解)

3、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

(四)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1、理论要点

2、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信息流 控制结构:期望事项(学习动机)执行控制(认知策略)

3、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 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

一、理论要点:

1、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

2、学习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

3、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

二、代表学说:苛勒的完形-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苛勒的完形-顿悟说

基本内容:

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对完形派学习理论的评价:

1、肯定了主体的能动作用,把学习视为个体主动构造完形的过程,强调观察、顿悟和理解等认知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这对反对当时行为主义学习论的机械性和片面性具有重要意义;

2、完形派在肯定顿悟的同时,否定试误的作用,是片面的。

(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认知-发现说)

1、布鲁纳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2、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掌握学科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理解)

3、教师应如何做

(三)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1、学习分类:

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从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上又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2、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

(1)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实质性的联系即指这种联系是非字面的联系;非人为的联系是指建立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内在联系而非任意的联想或联系。

(2)意义学习的条件: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和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

①客观条件: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②主观条件:a、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b、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c、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3)意义学习的目的就是使符号代表的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

3、接受学习的实质和技术

(1)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

(2)接受学习的心理过程:首先在认知结构中找到能同化新知识的有关观念,然后找到新知识与起固定点作用的观念的相同点;最后找到新旧知识的不同点,从而清晰的区别新旧概念,并在思维活动中融会贯通,使知识不断系统化。

(3)影响因素: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

※关于“先行组织者”技术

①定义: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②目的: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③评价:接受学习是学习者掌握人类文化遗产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主要途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组织者”技术对促进知识的学习和保持很有价值,教师应灵活地运用这一技术。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2、基本观点:

※知识观

※学习观

※学生观 第四章 学习动机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一、动机及其功能

1、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功能:激活、指向、强化

二、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

1、学习动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2、组成:学习需要、学习期待

(1)学习需要与内驱力: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2)学习期待与诱因:

3、种类:

①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按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分)

②近景的直接性动机与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按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分)

③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按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分)

三、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惟一条件。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

一、强化理论

1、提出者: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

2、观点: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不断强化则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

3、评价:该理论过分强调引起学习行为的外部力量,忽视甚至否定了人的学习行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二、需要层次理论

1、提出者: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

2、观点: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关于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两方面含义: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

3、教育意义: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三、成就动机理论

1、提出者:阿特金森

2、观点: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分两类:力求成功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3、教育意义:

四、成败归因理论

1、提出者:维纳(美国心理学家)

2、观点:

(1)三维度:①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②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③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2)六因素:①能力高低;②努力程度;③任务难易;④运气(机遇)好坏;⑤身心状态;⑥外界环境

3、理论价值与实际作用

五、自我效能理论

1、提出者:班杜拉

2、观点:

自我效能感: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强化:三种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期待:结果期待、效能期待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

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时是启发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 第一节 学习迁移的概述

1.定义: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2、种类

①正/负迁移;②水平/垂直迁移;③一般/具体迁移;④同化性/顺应性/重组性迁移。

3、作用

①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②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关键环节;

③迁移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第二节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一、早期的迁移理论

1、形式训练说

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

2、共同要素说(桑代克)

迁移是非常具体的、并且是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的要素

3、经验类化说(贾德)

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

4、关系转化说(格式塔心理学家)

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的关系的理解

二、现代的迁移理论

1、强调认知结构在迁移中的作用,主张认知结构中的某些成分是决定迁移能否发生的根本条件。

安德森:认为产生式是认知的基本成分,由一个或多个条件——动作配对构成。

加特纳、吉克:认为前后两种情境中的结构特征、内在关系与联系等本质特性是关键。

2、强调外界环境与主体的相互作用对迁移的影响

强调通过社会交互作用与合作学习,可以促进迁移的产生。

3、迁移的实质

是新旧经验的整合过程。整合是新旧经验的一体化现象,即通过分析、抽象、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使新旧经验相互作用,从而形成在结构上一体化、系统化,在功能上能稳定调节活动的一个完整的心理系统。整合可以通过同化、顺应与重组来实现。第三节 迁移与教学

一、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1、相似性

2、原有认知结构

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二、促进迁移的教学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第一节 知识学习概述

一、知识

1、定义: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2、类型:①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反映活动的深度)②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反映活动的形式)

2、知识学习

类型: ①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②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3、知识学习的过程

知识获得→知识保持→知识提取

4、知识学习的作用: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①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②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③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第二节 知识的获得

1、知识学习的第一个阶段,条件是:

①必须获得充分的感性经验;

②必须对所获得的感性经验进行充分的思维加工。

通过直观和概括两个环节来实现。

2、知识直观

(1)类型:①实物直观;②模象直观;③言语直观

(2)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①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②加强词与形象配合

③运用感知规律(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⑤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3、知识概括:

(1)类型:感性概括、理性概括

(2)如何有效进行知识概括

①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②正确运用变式

③科学地进行比较

④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第三节 知识的保持

一、记忆系统及其特点

二、知识的遗忘及其原因

1、遗忘进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2、遗忘理论——遗忘原因

①痕迹衰退说(最古老亚里士多德、桑代克):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消退随时间推移自动发生。

②干扰说(占统治地位):前摄抑制、后摄抑制是由于在学习和加快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

③同化说(奥苏伯尔):实质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④动机说(弗洛伊德):遗忘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压抑理论)

3、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①深度加工材料

②有效运用记忆术

③进行组块化编码

④适当过度学习

⑤合理进行复习: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第七章 技能的形成 第一节 技能的概述

1、定义: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2、特点:①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不同于本能行为。②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于认知经验的知识。③技能中的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3、种类:①操作技能:动作技能、运动技能 ②心智技能:能力技能、认知技能

4、作用:能够对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还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第二节 操作技能的形成

一、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1、操作定向:含义,定向映象

2、操作模仿:含义,动作特点(四点)

3、操作整合:含义,动作特点(四点)

4、操作熟练:含义,动作特点(四点)

二、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第三节 心智技能的形成

一、理论

1、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加理培林 前苏联)

动作的定向阶段→物质与物质化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2、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安德森)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

3、我国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①原型定向②原型操作③原型内化

二、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第八章 学习策略 第一节 学习策略概述

1、定义: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2、特征:①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②是有效学习所需的③是有关学习过程的④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有规则和技能构成

3、分类: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第二节 典型的学习策略

一、认知策略

(一)复述策略

1、定义: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2、常用的几种方法:①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②排除相互干扰;③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④多种感官参与;⑤复习形式多样化;⑥画线。

(二)精细加工策略

1、定义: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2、常用策略:①记忆术(位置记忆法、缩减和编歌决、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想象、语义联想);②做笔记;③提问;④生成性学习;⑤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三)组织策略

1、定义:使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2、常用策略:①列提纲;②利用图形(系统结构图、流程图);③利用表格(一览表、双向表)。

二、元认知策略

(一)概念:

1、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包括: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

①元认知知识(知道做什么):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包括对人人作为学习的认识、对任务的认识、对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认识。

②元认知控制(何时、如何做什么):包括制定认知计划、监视计划的执行以及对认知过程的调整和修改。

2、常用策略:①计划策略②监视策略③调节策略

三、资源管理策略

1、学习时间管理:统筹安排学习时间、高效利用最佳时间、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2、学习环境的设置:注意调节自然条件,设计好学习的空间

3、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自我激励

4、学习工具的利用

5、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 第三节 学习策略的训练

一、原则 ①主体性原则②内化性原则③特定性原则④生成性原则⑤有效的监控⑥个人自我效能感

二、方法

指导教学模式;程序化训练模式;完形训练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 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第一节 问题解决概述

一、问题解决的含义

1、问题:

①定义: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景 ②分类:有结构问题、无结构问题

2、问题解决:

①定义: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②问题解决的特点: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

二、问题解决的过程

1、发现问题——问题解决的首要环节。

2、理解问题——形成问题的表征;在头脑中形成问题空间。

3、提出假设——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算法式、启发式)

4、检验假设——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直接检验、间接检验)

三、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问题的表征;

2、已有的知识经验;

3、定势与功能固着;

4、个体的个性心理特性。

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①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②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的知识的概括③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①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②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①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②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③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第二节 创造性及其培养

一、创造性及其特征

1、概念: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2、创造性的基本特征: ①流畅性②变通性③独创性

二、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环境;智力: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却是必要条件;个性:高创造性者的个性特征①具有幽默感②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③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④喜欢幻想⑤具有强烈的好奇心⑥具有独立性

三、创造性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①保护好奇心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④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①发散思维训练②推测与假设训练③自我设计训练④头脑风暴训练

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第一节 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

(一)态度

1.定义: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2.实质:①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②态度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③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

3、态度的结构 ①认知成分②情感成分③行为成分

(二)品德

1、定义: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2、实质:①反映了人的社会特性,是将外在于个体的社会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是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②具有相对稳定性;③是认识与行为的统一。

3、心理结构:①道德认识——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②道德情感——直觉的、想象的、伦理的道德情感③道德行为——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技能、习惯)

(三)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1、相同点:实质相同、结构一致

2、区别:①范围不同:态度大;品德小。②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态度有五种水平(接受、反应、评价、组织、性格化);品德是价值观念性格化时的稳定态度。第二节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1、道德发展阶段论(皮亚杰 瑞士)①10岁以前,他律道德 ②10岁以后,自律道德

2、道德发展阶段论(两难故事法)柯尔伯格 美国 三水平六阶段: ①前习俗水平: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②习俗水平:寻求认可取向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③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取向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二)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

①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②自我意识增强③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④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①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②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第三节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

(一)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依从→认同→内化

(二)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1、外部条件(家庭的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

2、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个体其他因素)第四节 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有效的说服;树立良好的榜样;利用群体约定;价值辨析;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一、概念: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二、心理健康标准(六条):

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3、自我调控能力

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三、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①焦虑症②抑郁症③强迫症④恐怖症⑤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⑥性偏差⑦进食障碍⑧睡眠障碍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第二节 心理评估

一、定义: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资料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二、参考架构:健康模式、疾病模式

三、心理评估的意义

1、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

2、检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手段

四、常用方法 心理测验;评估性会谈技术:①倾听②鼓励③询问④反映⑤澄清⑥面质;观察法、自述法 第三节 心理辅导

一、心理辅导及其目标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①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②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③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④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⑤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⑥小组辅导

2、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做出良好适应。

3、心理辅导目标 ①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基本目标 ②寻求发展——高级目标

二、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1、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惩罚法、自我控制法

2、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全身松弛训练、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

3、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理性情绪辅导(艾里斯提出)第十二章 教学设计 第一节 设置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及其意义

1、概念: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2、意义:①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价②指导教学策略的选用③指引学生学习

二、教学目标的分类(布卢姆)

1、认知目标(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2、情感目标(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

3、动作技能目标(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

三、教学目标的表述

1、行为目标

2、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

四、任务分析:是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

第二节 组织教学过程

基本要素:教学事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课堂教学环境

一、教学事项: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加涅)

1、引起学生注意

2、提示教学目标

3、唤起先前经验

4、呈现教学内容

5、提供学习指导

6、展现学习行为

7、适时给予反馈

8、评定学习结果

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二、教学方法

1、定义: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

2、基本方法:讲解法;演示法;课堂问答;练习;指导法;讨论法;实验法;游戏;参观法;实习作业

三、教学媒体 使教学遵循:经验的直接动作表征、经验的图像表征、经验的符号表征

四、课堂教学环境 课堂物理环境,课堂社会环境 第三节 选择教学策略

一、定义: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包括:教学事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师生相互作用设计

二、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指导教学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一)发现教学

1、定义:又称启发式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

2、教学设计四原则(布鲁纳):

①教师要将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 ②要配合学生的经验,适当组织教材

③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适当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 ④确保材料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二)情境教学 含义:指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三)合作学习

1、定义:指学生们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2、设计实施五特征: ①分工合作②密切配合③各自尽力④社会互动⑤团体历程

四、个别化教学:

1、基本环节:①诊断学生的初始学业水平或学习不足;②提供教师与学生或机器与学生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③引入有序的和结构货摊教学材料,随之以操练和练习;④容许学生以自己速度向前学。

2、经典模式①程序教学(创始:普莱西,贡献最大:斯金纳)②计算机辅助教学③掌握学习(布卢姆)第十三章 课堂管理 第一节 课堂管理概述

(一)定义:课堂管理: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二)功能:制约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和维持的功能。

(三)影响因素:教师的领导风格(直接影响);班级规模(重要因素);班级的性质(情境因素);对教师的期望

第二节 课堂群体的管理

(一)群体: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

1、正式群体:是有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指责权利明确,组织地位确定。

2、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目的和内容。协调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

(二)群体动力(勒温

最早研究)

1、群体凝聚力

2、群体规范

3、课堂气氛:

①概念: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综合状态

②影响因素: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教师的情绪状态 ③影响途径:接受、反馈、输入、输出

4、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①吸引与排斥;②合作与竞争 第三节 课堂纪律的管理

一、课堂纪律的性质:

1、概念: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2、类型:①教师促成的纪律②集体促成的纪律③任务促成的纪律④自我促成的纪律

二、课堂结构与课堂纪律

1、定义: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这课堂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

2、两部分: ①课堂情境结构 ②课堂教学结构

三、问题行为与课堂纪律

(一)问题行为的性质

(二)问题行为的类型

(三)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

1、正确对待学生的课堂行为

2、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 第十四章 教学测量与评价

第一节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一)教学评价:指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其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做出决策。包括确定评估目标、搜集有关的资料、描述并分析资料、形成价值判断以及做出决定等步骤。

(二)教育评价与测量及测验的关系:测量和测验是对学习结果的客观描述,而教学评价是对客观结果的主观判断与解释,是以客观描述为基础;测量与测验所得到的结果,只有通过教育评价,才能判断这种客观描述的实际意义,才有实际价值。

(三)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分类

1、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根据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

2、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根据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

3、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根据教学评价的功能)

4、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教学评价的严谨程度)

(四)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 第二节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一)教学评价

1、内容包括:①认知;②技能;③情感

2、常用手段:认知和技能领域:标准化成就测验、教师自编测验

情感与道德表现:非测验性的评价手段(案卷分析、观察、谈话等)

(二)标准化成就测验

1、定义: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成就水平的测验

2、特点:由专门机构或专家学者编制;施测条件、计分手段、分数的解释完全相同

3、优越性:客观性、计划性、可比性

4、问题:与学校课程之间关系很不协调;测验结果的不当使用,对个体造成不良影响。

(三)教师自编测验

1、定义: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特定的教学服务的。

2、测验的计划(略)

3、自编测验的类型(客观题主观题)

4、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

①信度——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

②效度——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③区分度——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

5、自编测验的常见错误

(四)非测验的评价技术

1、案卷分析

2、观察

3、情感评价

(五)教学评价结果的处理与报告

1、评分

2、合格与不合格

3、其他方式:个人鉴定、定期的综合评价等 第十五章 教师心理

第一节 教师的心理特征和职业成就的关系

一、教师的特征和职业成就的关系

1、教师的认知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

2、教师的人格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

二、教师的期望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第二节 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比较研究

1、课时计划的差异

2、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①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②吸引学生注意力;③教材的呈现④课堂练习;⑤家庭作业的检查;⑥教学策略的运用

3、课后评价的差异 第三节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一、教师成长的历程

1、关注生存阶段;

2、关注情境阶段;

3、关注学生阶段;

二、教师成长与发展的途径(4点)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下载历年四川省教育心理学自考试题-答案(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历年四川省教育心理学自考试题-答案(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历年自考语言学概论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5篇

    2005年10月自考语言学概论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分,共26分) 1.D 2.C 3.B 4.B 5.B 6。D 7.A 8.C 9.C 10.A 11.D 12。A 13.D 14.C 15.B 16.D 17.A......

    2007年10月全国自考法律文书写作历年试题答案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答案免费免注册直接下载 全部WORD文档 2007年10月份全国自考法律文书写作历年试题答案 一选择 1-5DBDAC6-10DCBDC11-15ABBAC 二、简答题 1:参考答案: 按......

    心理学试题及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3分,共3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中) 1.某种感觉的韦伯分数越小,说明该感觉越( B )。 A.迟钝B.敏锐C.正常 D.低常 2.听到悦耳的歌声,这时人们的心理活动主......

    心理学历年简答

    36.简述帮助学生建构积极自我意识的措施?①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已②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自我体验③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37.简述迁移在学校教育中的主要作用。①对提......

    北大自考《教育心理学》听课笔记

    北大自考《教育心理学》听课笔记 2007年10月10日 星期三 01:56 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是在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独......

    四川省教育心理学A名词解释、简答题总结

    奥苏贝尔对有意义学习条件的认识: 1、学习材料必须要具备逻辑意义2、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适当的知识基础3、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政治学概论历年试题答案

    全国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政治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1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

    四川省教师资格证心理学A历年真题_(2006年—2011年)

    四川2011年4月教师资格(A)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标号填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20分) 1.孩子的第一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