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酸碱盐复习课教案解读[最终版]
酸碱盐复习课(第1课时)
宜兴市画溪中学 万旭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2)会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解决一些常见问题:鉴别、除杂等。(3)能并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2.过程和方法:
通过一些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根据所学知识来进行归纳,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重点难点
重点和难点:利用酸碱盐的性质,解决物质共存、转化、除杂、鉴别等一系列问题。
三、教学方法
引导--归纳——运用教学模式
四、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展示图片,让学生写出物质或俗名的化学式
写出化学式
复习物质的俗名以及物质的分类
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
酸碱盐之间互相交换成分,会发生复分HCl+AgNO
解反应,需要什么条件? 3判断下列反应是否能发生? HCl+NaNO3(展示反应的离子结合过程)
HCl+NaOH HCl+Na2CO3
H2SO4+BaCl2
<练习> 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 能发生的写出化学方程式,不能的打Na2CO3+Ca(OH2 “×”。
MgCl2+KNO3
总结:不溶性的物质有:
NaOH+CuSO4 练习:A、NaCl AgNO3 B、Na2CO3 HCl 下列物质能否共存的问题:
C、CaCl2 Na2CO3 D、KCl MgSO4
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写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练习
总结:从离子的角度进行分析
除杂:除去杂质,但不能带入新的杂质 练习
从离子角度分析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鉴别:根据现象的不同,进行鉴别。
总结:H2SO4和Ca(OH2的鉴别方法。
总结:酸碱盐之间除了相互之间发生反应以外,各自还有哪些化学性讨论并总结 构建完整的酸碱盐化学质呢?
问题:鉴别三种无色液体:
H2SO4, NaOH,Na2CO3
利用现有用品和试剂,完成鉴别试验
学生讨论,得出各种方法
学生演示完成
性质的知识脉络
激发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勇于地探索和研究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第二篇:酸碱盐复习课教案
酸碱盐复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通过对酸、碱盐性质的复习,进一步掌握各类物质的性质。
2、巩固有关重要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某些化学反应的规律。学会运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某些置换反应能否发生;学会运用酸、碱、盐溶解性表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教学重点教学】
1、物质的分类。
2、常见酸碱盐的通性及物质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 一:学会归纳
1、物质的简单分类。
2、本章常见的化合物
二、学会比较
1、物质的颜色
2、物质名称
3、学以致用:写化学式,归类。
判断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化学反应,能反应的写出化学方程式,不能反应的说明理由: 铁和稀硫酸
银和稀盐酸
铁和硫酸铜溶液
铜和氯化银 镁和硝酸锌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铁溶液 碳酸钙和稀盐酸 硫酸锌溶液和硝酸钠溶液
三、酸碱盐的性质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五、练一练
六、学会归纳、归纳提高
1.金属跟酸、金属跟盐是否能发生反应,要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加以判断。2.铁跟盐酸、稀硫酸等起置换反应,生成亚
铁盐。
3.金属跟硝酸起反应时,由于硝酸的氧化性很强,一般不生成氢气。且即使活动性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也能和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钠、钾等化学性质极为活泼的金属,跟盐溶液反应的情况比较复杂,例如钠跟硫酸铜溶液反应:
2Na+2H2O=2NaOH+H2↑
2NaOH+CuSO4=Na2SO4+Cu(OH)2↓
5.复分解反应能不能发生,要考虑生成物中是否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6.盐跟碱、盐跟盐反应时,反应物必须是可溶的。
七、初中化学制盐的八种方法
(1)金属+酸→盐+氢气
(2)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3)酸+金属氧化物→盐+水(4)酸+碱→盐十水
(5)酸+盐→新盐+新酸
(6)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7)碱+盐→新碱+新盐
(8)盐+盐→两种新盐
八、练习提高
1.写出制取ZnCl2的可能方法的化学方程式。
第三篇:初三化学酸碱盐复习教案解读
酸、碱、盐的复习
复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复习课的深度、广度和容量是新授课教学所难以达到的,它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整理知识、形成知识系统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实践能力的好机会。以往的复习课,我很注重知识点的串讲和知识点的运用,但我发现学生只是习惯于做笔记,没有真正理解,所以复习效果不尽人意,更谈不上思维的创新和能力的提高。我想只要改变这种以老师为主的复习方法,将思维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讨、自主总结、自主实都得到提高。
教学过程: 区别方法。
课前我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精心挑选了4组物质: a、稀硫酸、石灰水、硝酸铵溶液 b、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c、稀硫酸、石灰水、碳酸钠溶液 d、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钠溶液
交给实验老师准备好实验用具。我想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设置巧妙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启
课堂上,我将事先设计的4组物质在类别上有 有的组的同学翻出酸、碱、有的组的同学则各自思考„„
a(12、Fe(2)CaCO
3、CuSO 4(3)BaCl
2、CuSO 4(4)Na 2CO 3
(5)BaCl
2、石蕊溶液(7)Mg(OH2(8)Ba(OH2(9)CO
2、Ca(OH2(10)2 1)看颜色、Na 2CO 3(2)CuSO 4(3)Fe(4)测pH 值(5)(6)看颜色、NH 4NO 3(7)Ca(OH2(8)大理石、看颜色或CO 2(9)10)组内的物质反应
(1)HCl、石蕊溶液(2)H 2SO
4、石蕊溶液、CO 2(3)用组内(4)Na 2CO 3(5)大理石、酚酞溶液、H 2SO 4(6)CO
2、酚酞溶液(7)28)HCl、CO 2(9)HCl、酚酞溶液(10)组内的物质反应
d 组的方案有:(1)CuSO
4、Ca(OH2或 Ba(OH2(2)Fe、BaCl 2(3)Na 2CO
3、BaCl 2(4)石蕊溶液(5)AgNO
3、酚酞溶液(6)CuO、酚酞溶液(7)BaCl
2、石蕊溶液(8)Na 2CO
3、CuSO 4(9)NH 4NO
3、BaCl2(10)BaCl
2、AgNO 3 我将同学们的方案写在黑板上,不加评论。只是说:“这些方案的对与否,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检验一下。”同学们开始动手实验。
创设情景,再次探究,先动脑,再动手。有的同学边做实验,边发感慨:“这个方案简单,这个方案操作复杂,这个方案很妙,我没有想到„„”也有的同学
对于同学们提出的看法,我让他们说出理由,并再次质疑:“如何加以改正呢?”有了前面的讨论和实验,同学们很快说出了正确的方案。
实验结束后,我指着黑板上的方案,问:“每组的方案很多,大家能不能从诸方案中找出一个最佳方案?”学生本以为做完实验后就万事大吉,思维陷入一种停滞阶段。
再设置一个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掀起一个高潮。当出现一个新的问题后,他们马上活跃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指出别人的不足,课堂辩论气氛热烈,已经下课了,同学们的情绪仍然很兴奋,化学复习课充满活力和智慧。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我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采取创境设疑、注重创设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思维,有的学生没有动手实验,是这次探究活动的不足。
第四篇:初中化学酸碱盐专题复习教学案解读
酸碱盐专题复习教学案 【学习目标】
1.巩固常见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2.学会运用酸碱盐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培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重点难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应用 【学习方法】讨论、归纳 【课前准备】
1.写出下列各物质的颜色:
⑴无水硫酸铜固体 ⑵硫酸铜溶液 ⑶硫酸亚铁、氯化亚铁溶液 ⑷氢氧化铜 ⑸硫酸铁、氯化铁溶液 ⑹氢氧化铁 2.常见的特殊沉淀:
⑴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⑵溶于酸有气体产生的白色沉淀:、;
⑶溶于酸无气体产生的沉淀:、、。【学习过程】 【交流讨论】
请用尽可能多的方法鉴别下列2组物质: ⑴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⑵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活动探究】
一、物质探究
例:某校兴趣小组在我市某地收集到两种岩石样品A 和B。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B 是常用的建筑材料,H 是单质,图中部分产物被略去):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A 的主要成分B 的主要成分
(2)写出图中下列步骤的化学方程式: ② ⑤ ⑥。【方法点拨】
二、关系探究
例:现有H 2SO
4、BaCl
2、NaOH、Na 2CO
3、Ca(OH2五种溶液和CO 2一种气体,有下列所示的相互转化关系。图中每条连线表示两端的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试将它的化学式填入图中相应的六个方框中。
【方法点拨】
【课堂训练】从Ba(OH2、Na 2SO
4、稀HCl、BaCl 2四种溶液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入下图方框中。
三、组成探究
例:现有一白色固体混合物,可能由BaCl
2、KOH、KNO
3、MgCl
2、CuSO 4中的几种混合而成。为证明其组成,做如下实验:
(1)取一定量该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过滤得到白色..沉淀A 和无色..溶液①,则原混合物中一定有,一定不含有 ;
(2)向无色滤液①中加入KOH 溶液,无任何现象,再加入过量..的某可溶性碳酸盐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B 和无色滤液②,则原混合物中一定还含有 ;(3)向无色滤液②中加入过量..的盐酸,然后将所得的溶液蒸干,得固体C。如果固体C 中只有两种元素,则原混合物中一定还不含有,则加入的碳酸盐溶液是 ;如果固体C 中含有两种金属元素,则加入的碳酸盐溶液是。
【方法点拨】
【课堂训练】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 2CO
3、CuSO
4、Ca(OH2、Na 2SO
4、NaCl 等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取部分该固体溶于水,可得到澄清的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
。请回答: ①该固体中一定含有,一定不含有,可能含有。②写出其中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小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⑴酸的化学性质:
① ② ③ ④ ⑤ ⑵碱的化学性质: ① ② ③ ④ ⑶盐的化学性质: ① ② ③ ④
四、拓展探究
例: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图是关于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
“ ”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A、C 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请完善这个知识网络:
(1写出A、B、C 的化学式: ;。
(2试写出HC l →B 的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方法点拨】 【课后拓展】
1.右图是常见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1 写出图中相应物质的化学式:酸(2)写出图中反应②和④的化学方程式: ② ④
(3)总结化学反应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请根据上图总结出酸、碱、盐相互反应的规律(写2 点、。
2.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由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铵、碳酸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做实验得以下结果:
(1)将此固体粉末加到水中,得到无色溶液;
(2)在溶液中加入硝酸钡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得到沉淀和滤液。(3)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白色沉淀部分溶解....
并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在滤液里,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
试纸变蓝色。从实验可判断出,该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5)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
3.(1)白色沉淀A 的化学式为,Ⅰ、Ⅱ分别为 操作。
(2)向无色溶液中加Na 2CO 3溶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经分析知,原溶液中的杂质由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杂质的成分可能是(有几种填几种):① ②
③ ④
4.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NaOH,变质程度怎样? 【设计方案】先称取21.2g 的NaOH 样品(杂质为Na 2CO 3),配成溶液,然后向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直至过量,根据生成CO 2的质量计算出Na 2CO 3的质量,从而进一步确定样品中NaOH 的质
量分数。
【进行实验】实验测得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产生CO 2 气体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数据处理】写出以下计算过程:(1)该样品中Na 2CO 3的质量为多少?(2)该样品中NaOH 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反思与交流】①从图中0~A 点说明:在NaOH 与Na 2CO 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强酸,首先反应的物质是 ;②根据反应方程式分析,NaOH 部分变质或全部变质,与没有变质的NaOH 相比,中和反应时消耗强酸的量。【自主探究】
请回忆碱和盐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写出对应的方程式 m(硫酸/gm(CO /g2
第五篇:初中化学酸碱盐复习学案解读
碱1.定义 2.识别 3.强弱程度
4.碱的通性:1>与指示剂 2>与非金属氧化物 3>与盐
5.常见的碱: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第五单元
济南开元学校教案学案一体化
题目第五单元常见的酸和碱课时基础巩固: 1.我们把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________的化合物叫做酸,把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
部是________的化合物叫做碱.2.紫色石蕊试液遇到酸变成______,遇到碱变成_____;无色酚酞试液遇到酸______,遇到碱
_______;蓝色石蕊试纸遇到酸溶液变成_____,红色石蕊试纸遇到碱溶液变成_____ 3.化学家通常用PH表示溶液的酸碱性强弱,PH<7时溶液显___性,PH越小,酸性越
___;PH>7时溶液显___性,PH越大,碱性越___;PH=7时溶液显___性.4.由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的化合物叫做盐;_____和____作用生成___和____的反应
叫做中和反应.5.浓硫酸具有_______性、________性、_________性.6.怎样稀释浓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氢氧化钠是___色固体,___溶于水,俗名_____、______、________.氢氧化钙俗称_____或
_______,____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这样的反应就叫做复
分解反应.9.下列物质中,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A.水 B.稀硫酸 C.氯化钠溶液 D.氢氧化钡溶液
10.常用牙膏的pH范围是8.5~9,对它的酸碱性判断正确的是(A.呈碱性 B.呈酸性
C.呈中性 D.无法判断
11.下列物质露置空气中质量减小的是(A.浓盐酸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 D.氯化钠
12.按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下列各组物质属于同一类别的是(A.氯化钠和碳酸钙 B.氢氧化钠和硝酸钾 C.氧化镁和氯化氢 D.氧化钙和氢氧化钙
13.下列物质不能鉴别稀盐酸和食盐水的是(A.pH试纸 B.紫色石蕊试纸 C.无色酚酞试液 D.铁丝
14.在实验室常用浓硫酸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这是利用浓硫酸的(A.酸性
B.吸水性 C.脱水性 D.氧化性
15.北京市正在实施“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其中修缮长城使用了大量的氧氧化钙。
氢氧化钙的俗称是(A火碱 B烧碱 C熟石灰 D小苏打
学习目标1.掌握酸和碱的定义,并能够通过指示剂辨别酸和碱 2.学会用PH值来判断酸碱的强弱 3.掌握酸和碱的通性 4.认识几种常见的酸和碱 5.加强有关酸碱的计算题 学习重点 酸和碱的通性 学习难点
有关酸和碱的计算题 知识点回顾: 1.定义 2.识别 3.强弱程度
酸 4.酸的通性:1>.与指示剂 2>.与某些活泼金属 3>.与某些金属氧化物 4>.与碱中和反应: 酸+碱盐+水 5>.与盐
5.常见的酸: 盐酸和硫酸 复分解反应
16.在CaCO 3------CaO------Ca(OH2------NaOH 的各步转化中,所属的反应类型不包括(A.置换反应 B.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7.稀硫酸有许多用途,按要求各写出一个有关的反应方程式。序号 用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用稀硫酸制硫酸钠 ② 用稀硫酸除铁锈 ③ 用稀硫酸制硫酸铜 ④
证明“银粉”成分是铝不是银
以上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填序号。
18.学习了酸和碱的知识后,小松知道了白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CH 3COOH。为了测定白醋中
醋酸的质量分数,他把4%的NaOH 溶液滴加到30 g 白醋中,待反应恰好完全时(假定其 他成分不参加反应,共用去NaOH 溶液25 g。(1已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 3COOH+NaOH=CH 3COONa+H 20,该反应的类型是____________。(2请计算白醋中醋酸的质量分数。
能力提高: 1.下列物质的PH 值如下:
能使洗涤用苏打水(Na 2CO 3产生气泡的是(A.食盐水 B.矿泉水 C.柠檬水
D.含氨洗涤液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以下的PH 值均在通常情况下测定(A.PH<7的雨水都是酸雨
B.稀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时,溶液的PH 值会逐渐增大
C.10g 10.6%的Na 2CO 3溶液与10g 10.6%的CaCl 2溶液混合后的PH>7 D.将40gNaOH 固体加入100g 49%的硫酸溶液中,所得溶液的PH>7 3.要使右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1石灰石和稀盐酸 ○2镁和稀盐酸 ○3氢氧化钠和水 ○4生石灰和水 A.○ 1○2○3○4 B..○1○2○3 C.○1○2○4 D.○2○3○4 4.在水溶液中,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这种物质是下列中的(A.KCl B.NaNO 3 C.HNO 3 D.Mg(OH2 5.给一无色溶液滴入数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使酚酞变红,这说明该溶液是(A.酸性溶液 B.酸的水溶液 C.碱性溶液 D.碱的水溶液
6.Cu 20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 2O+H 2SO 4。=Cu+ CuSO 4+H 2O。氧化铜与氢气反应后得到的Cu 中常常混有少量Cu 2O。现将10 g Cu 和Cu 2O 的混合物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过滤得到9.5g 固体,则原混合物中含Cu 2O 的质量为(A.0.9 g B.9.5 g C.0.5 g D.4.5 g
7.某生在化学晚会上表演如下魔术:用毛笔蘸取一种无色液体在一张白纸上书写了“化学魔
术”四字,然后再喷上一种无色液体,白纸上立即出现了红色的“化学魔术”四字。该生先后所用的无色液体可能是(A.石蕊溶液、稀硫酸 B.酚酞溶液、“雪碧”饮料-C.NaOH 溶液、酚酞溶液
D.CuS04溶液、NaOH 溶液 8.下列各组物质投入水中.搅拌后能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
A.KNO
3、HCl、CuCl 2 B.Ba(OH2、BaCl
2、、Na 2SO 4 C.Na 2CO
3、NaCl、Ca(OH2 D.NaOH、KCl、H 2SO 4 9.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选项 待提纯的物质 选用的试剂 操作的方法 A CaO(CaCO 3 水 溶解、过滤、结晶 B Cu(CuO 稀盐酸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CuSO 4(H 2SO 4 氢氧化钠溶液 过滤 D CO 2(CO 氧气 点燃
10.2005年1月1日起,各地环保部门开始对实验室类污染实施严格监管。某校实验室里有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10.22kg ,该校用某化工厂废弃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7﹪的稀硫酸来处理,并回收处理后的溶液。当向混合废液中加入10kg 稀硫酸时,测得溶液的PH 等于7,此时溶液的总质量为20kg。
(1原混合废液中碳酸钠的质量是多少?(2处理后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3给回收的溶液贴标签时,应如何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