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研究生课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试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英语课程标准(二级)中的内容标准分为()部分。A、语言技能、听说技能、情感态度、学习方法和文化意识 B、语言技能、读写能力、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历史文化 C、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 D、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
2.新内容与学生的原有观念之间存在三种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其中,新内容包含原有观念属于(A)。
A、上位关系 B、下位关系 C、组合关系 D、并列关系
3.WebQuest是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D)等人于1995年开发的一种课程计划。A、杜威 B、布鲁纳 C、斯金纳 D、伯尼.道奇 4.在交流与讨论中,(D)的目的是小组学生解决共同的问题。A、头脑风暴 B、同步讨论 C、辩论 D、合作性讨论
5.教学目标的结构或分类并不是唯一的,不同的教学理论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但最有影响的是布卢姆的分类,他把教学目标分为(A)三大领域。
A、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B、了解、理解和应用 C、生理、心理和情感 D、认知、情感和学习策略
6.课程整合中的教师评价可简化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D)的评价,第二阶段是对教学实施的评价,第三阶段是总结经验,形成模式。
A、教学管理 B、教学行为 C、教学科研 D、教学设计
7.为了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进程,学校必须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师培训。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教师的培训的组织工作存在(A)两种方式。
A、由点及面,逐层推进;全员、全程培训 B、由面到点,分层推进;全员培训 C、由上到下,全程培训
D、由点及面,分层推进;全体培训
8.信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以及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促使传统教育发生彻底的变革,国外称这种变革为“(C)”。
A、第二次教育革命 B、第三次教育革命
D
C、第四次教育革命 D、第五次教育革命
9.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多种多样,下面(D)不属于创新型模式。A、合作学习B、探索和发现学习
C、问题解决学习D、基于计算机的课堂讲演、练习、讨论
10.从狭义上说,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以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A)为主干,结合集成电路技术、光盘技术、机器人技术、高清晰度电视技术等的综合技术.A、计算机技术 B、文字 C、纸张 D、印刷术
1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从一开始只定位于语文教学,现在已经开展到各个学科,提出一种新的“四结合”,及即(D)。
A、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创新精神、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B、课程内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C、课程资源、课程内容、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D、学科教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12.在交流与讨论中,要求学生之间对各自提出的观点不作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和讨论,而是尽可能多的提出与讨论问题相关的观点,这种交流与讨论形式是指(A)。
A、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B、辩论
C、合作性讨论 D、异步讨论(如BBS、电子邮件讨论等)13.综合实践课主要包括(A)几部分。
A、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B、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会实践,劳动技术 C、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实践,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
D、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14.一般情况下,导航栏由(B)构成。
A、标题和导航文字图 B、题头图和导航文字图 C、题头图和备注 D、框架和导航文字图
15.在执教《美国南北战争》一课时,从电影《乱世佳人》中截取几段战争场面,反映葛底斯堡战役底油画,战争形势图以及林肯图像、生平介绍等,并把这些影、像、图、文等资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种方式是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地(A)方法。
A、创设历史情景
B、提供多种通道信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C、模拟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
D、模拟占据空间广的事物
16、下面的(A)不属于科学课程。A、历史 B、化学 C、物理 D、生物
17、(A)是指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体系,它具有特定的教学理论指导,具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定位,对教学因素及其组合结构具有特定的要求,对教学活动及其流程具有特定的规定。
A、教学模式 B、教学结构 C、教学设计 D、教学方法
18、与“知识点之间相互关联”的教学信息组织结构相对应的软件导航是(D A、有线性的横向导航 B、线性的纵向导航 C、非线性的树状导航 D、非线性的网状导航
19、(C)主要是按照一定标准收集起来的学生认知活动的成果。A、客观题测验 B、表现性评价 C、档案袋分析 D、论文题测验
20、在进行教师培训时,认为“技术优先”的是(A)A、分离模式 B、整合模式 C、锯齿模式 D、交替模式
21、帕金斯(Perkins,1991)认为学习环境包括的五个关键成分是(D)A、信息库;符号板;现象视窗;建构工具箱;支持系统 B、信息资源;符号板;现象视窗;建构工具箱;任务管理者 C、信息资源;符号板;现象视窗;认知工具;任务管理者 D、信息库;符号板;现象视窗;建构工具箱;任务管理者
22、信息技术整合于英语阅读教学的优势不包括(C)A、提供广泛的英语阅读学习资源 B、提供支持学生进行阅读实践活动的工具 C、交流方式单一 D、提供各种学习策略
23、在(C)视图下,不能完全显示三个区域也不可调节各区面积的大小。A、大纲视图 B、幻灯片视图 C、幻灯片浏览视图 D、普通视图)。
24、斯滕伯格关于教师专业知识的看法是(B)A、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条件性知识 B、内容知识;教学法的知识;实践的知识
C、学科内容知识;学习者和学习的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
D、广泛的普通教育;所要任教的学科内容;教育文献;反省的实践经验
25、最适合课堂讲演、操练和练习的硬件排列方式是(A)A、横排 B、纵排 C、环形 D、两侧
26、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第二阶段中,又可以划分为(B)四个层次。A、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作为个别辅导工具、作为协作工具、作为研发工具 B、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作为信息加工工具、作为协作工具、作为研发工具 C、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作为信息加工工具、作为演示工具、作为开发工具 D、信息技术提供资源、作为信息处理工具、作为协作工具、作为交流工具
27、(A)是学校情境中通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学生大多是无意接受隐含于环境中的经验。
A、隐性课程 B、学科课程 C、显性课程 D、活动课程
28、美国信息素养国家标准的(C)内容描述的是理解技术系统的特性及操作,精通技术的使用。
A、技术效能工具 B、社会、伦理及人文问题 C、基本操作和概念 D、技术通信工具
29、在空间与图形部分与信息技术的链接中,“能使用绘图软件为一个房间设计各种布局”的信息技术可以与(A)的内容标准相结合。
A、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B、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C、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D、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度
二、判断题:
1、地理、历史、思想与品德都属于自然科学。(错)
2、计算机操练和练习反馈的设计是关系到操练与练习软件成败的至关重要的内容。任何计算机操练与练习的反馈,都需要遵循一定的反馈原则。(对)
3、整合的教学情境是指使用电脑、多媒体和网络。(错)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的简单过程,存在着固定的模式,教师只要掌握这个模式,就能在教学中应用自如。(错)
5、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广度则可以划分为完善型和创新型。(错)
6、整合课程实现的是学生的经验整合、社会整合和知识整合。(对)
7、认知学徒制是一种典型的认知主义教学模式。(错)
8、将气旋与反气旋运动过程设计成三维立体图与二维平面图结合运用的表现形式,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气旋中心气流以及反气旋中心气流辐散下沉导致凝云雨或晴朗天气的全过程。使学生能直观的认识气旋与反气旋。(对)
9、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使得学生从“听”数学的学习方式,改变成在教师的指导下“做”数学。(对)
10、美国学者古德莱德认为正式的课程是指在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程。(错)
11、[美]国际教育技术协会认为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应该能够利用技术资源(如计算器、数据采集探测器、录像、教育软件)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并开展扩展性学习。(错)
12、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下,学生能获得更多的标准英语语音的刺激,更丰富的英语单词学习情景,文本、图形、图像、视频、声音等多种形式的信息被结合在一起,围绕单词的学习。(对)
13、接受学习一定是被动的。(错)
14、我国在2001年启动中小学“校校通”网络教育工程。(错)
15、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适合于学生先前经验和教学内容的情景,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让学生利用信息资源、同学资源、教师资源主动建构知识,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促进者,从中心走向边缘。(对)
16、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只需关注本学科内容,不需要注意信息技术对本学科内容的影响而导致学习内容的变化。(错)
17、在美国的“社区”案例中,“运用交互式的教育节目”的活动是NETS绩效的“使用技术资源解决问题、相互交流,并举例说明想法、观点和情节”指标。(对)
18、传统的课堂教学很容易实现个别辅导。(错)
19、信息技术必须与学科课程整合才能实质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对)20、电子邮件调查法属于被动调查法。(对)
21、理科课堂中的解题练习都属于操练和练习的范畴。(对)
22、利用信息技术的情景性、真实性,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激活学生的先前经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
23、操作与练习型游戏是利用环境进行建构,学生自己控制情节发展,生成情节。(错)
24、在信息技术整合于合作学习的教学中,我们要以学习专题形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对)
25、在小学高年级段的数学标准与信息技术整合点中,在统计与概率部分,学生可以运用数学符号使用TCT交流运算结果。(错)
26、人们对于教师隐喻的微观层面指在教学中师生的交往之中的地位,如“教师是蜡烛”。(错)
27、为了进行有效的整合实践,教师首先必须刷新头脑中学生观、学习观以及教学观,需要把学生作为主体,把学习看作是学生积极主动建构的过程,把教学看作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对)
28、信息技术和教育相整合大约要经历这样五个阶段:计算机素养培养;计算机辅助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改革;基于信息技术的全面教改。(对)29、2000年,陈至立同志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的报告中提出,21世纪第一个十年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将从两个层面推进,第一个层面是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第二个层面是网络的普及和应用。(错)
30、自我调控是指在实施学习计划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为、策略的效果。(错)
第二篇:日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描述[定稿]
日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描述
《日语翻译理论与实践》是日语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也是检验和提高学生综合日语能力的必修课程。本课程旨在向学生系统地介绍翻译理论的基础知识、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相互关系及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多种翻译标准,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并确立“译德”与“译才”兼备的正确翻译理念,对国内外的翻译现状进行综合介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学习翻译理论的重要性,同时,在正确的翻译理论指导下,学习一些短文、报刊文章等的翻译方法,提高日语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把学生在课堂里学习到的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掌握好日语基础知识的同时,强化中文功底,提高学生的日汉双语互译的能力,夯实笔译基本功。
教学内容主要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1、介绍翻译简史、翻译标准、翻译性质、翻译与语义、直译与意译等理论知识
2、介绍翻译技巧与方法,如移位法、替换法、加词法、减词法等等
3、介绍各种文体的特点和翻译要点
4、翻译实践
课堂教学以日译汉为主,兼顾汉译日,重视方法论的指导,通过汉日语言的对比,探讨日汉互译的规律和要领。加强翻译实践练习,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各类常见句式和词语、特殊词语以及各类实用文体的翻译方法,掌握翻译技巧,提高翻译能力。与此同时,还需要通过实例解说,将感性认识提升理性层面上来。
本课程处于日语专业学习的高学年阶段,前期有基础阶段的《基础日语》、高学年阶段的《高级日语》等课程进行铺垫,后期有《中级口译》《高级口译》《高级笔译》等课程进行提升,各门课程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翻译课程系列。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 试卷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英语课程标准(二级)中的内容标准分为(D)部分。A、语言技能、听说技能、情感态度、学习方法和文化意识 B、语言技能、读写能力、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历史文化 C、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 D、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
2.新内容与学生的原有观念之间存在三种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其中,新内容包含原有观念属于(A)。
3.WebQuest是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D)等人于1995年开发的一种课程计划。
4.在交流与讨论中,(D)的目的是小组学生解决共同的问题。A、头脑风暴 B、同步讨论 C、辩论 D、合作性讨论
5.教学目标的结构或分类并不是唯一的,不同的教学理论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但最有影响的是布卢姆的分类,他把教学目标分为(A)三大领域。
A、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B、了解、理解和应用 C、生理、心理和情感 D、认知、情感和学习策略
6.课程整合中的教师评价可简化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D)的评价,第二阶段是对教学实施的评价,第三阶段是总结经验,形成模式。
A、教学管理 B、教学行为 C、教学科研 D、教学设计
7.为了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进程,学校必须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师培训。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教师的培训的组织工作存在(A)两种方式。
A、由点及面,逐层推进;全员、全程培训 B、由面到点,分层推进;全员培训 C、由上到下,全程培训
D、由点及面,分层推进;全体培训
8.信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以及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促使传统教育发生彻底的变革,国外称这种变革为“(C)”。
A、第二次教育革命 B、第三次教育革命 C、第四次教育革命 D、第五次教育革命 9.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多种多样,下面(D)不属于创新型模式。A、合作学习B、探索和发现学习
C、问题解决学习D、基于计算机的课堂讲演、练习、讨论
10.从狭义上说,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以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A)为主干,结合集成电路技术、光盘技术、机器人技术、高清晰度电视技术等的综合技术.A、计算机技术 B、文字 C、纸张 D、印刷术
1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从一开始只定位于语文教学,现在已经开展到各个学科,提出一种新的“四结合”,及即(D)。
A、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创新精神、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B、课程内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C、课程资源、课程内容、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D、学科教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12.在交流与讨论中,要求学生之间对各自提出的观点不作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和讨论,而是尽可能多的提出与讨论问题相关的观点,这种交流与讨论形式是指(D)。
A、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B、辩论
13.综合实践课主要包括(D)几部分。
A、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B、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会实践,劳动技术 C、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实践,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D、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14.一般情况下,导航栏由(B)构成。
A、标题和导航文字图 B、题头图和导航文字图 C、题头图和备注 D、框架和导航文字图
15.在执教《美国南北战争》一课时,从电影《乱世佳人》中截取几段战争场面,反映葛底斯堡战役底油画,战争形势图以及林肯图像、生平介绍等,并把这些影、像、图、文等资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种方式是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地(A)方法。
A、创设历史情景
B、提供多种通道信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C、模拟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 D、模拟占据空间广的事物
16、下面的(A)不属于科学课程。A、历史 B、化学 C、物理 D、生物
17、(A)是指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体系,它具有特定的教学理论指导,具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定位,对教学因素及其组合结构具有特定的要求,对教学活动及其流程具有特定的规定。
A、教学模式 B、教学结构 C、教学设计 D、教学方法
18、与“知识点之间相互关联”的教学信息组织结构相对应的软件导航是(D)。A、有线性的横向导航 B、线性的纵向导航 C、非线性的树状导航 D、非线性的网状导航
19、(C)主要是按照一定标准收集起来的学生认知活动的成果。A、客观题测验 B、表现性评价 C、档案袋分析 D、论文题测验
20、在进行教师培训时,认为“技术优先”的是(A)A、分离模式 B、整合模式 C、锯齿模式 D、交替模式
21、帕金斯(Perkins,1991)认为学习环境包括的五个关键成分是(D)A、信息库;符号板;现象视窗;建构工具箱;支持系统 B、信息资源;符号板;现象视窗;建构工具箱;任务管理者 C、信息资源;符号板;现象视窗;认知工具;任务管理者 D、信息库;符号板;现象视窗;建构工具箱;任务管理者
22、下面的结构图,是由(A)提出的。
A、加涅 B、斯金纳 C、皮亚杰 D、罗杰斯
23、信息技术整合于英语阅读教学的优势不包括(C)A、提供广泛的英语阅读学习资源 B、提供支持学生进行阅读实践活动的工具 C、交流方式单一 D、提供各种学习策略
24、在(C)视图下,不能完全显示三个区域也不可调节各区面积的大小。A、大纲视图 B、幻灯片视图 C、幻灯片浏览视图 D、普通视图
25、斯滕伯格关于教师专业知识的看法是(B)A、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条件性知识 B、内容知识;教学法的知识;实践的知识
C、学科内容知识;学习者和学习的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
D、广泛的普通教育;所要任教的学科内容;教育文献;反省的实践经验
26、最适合课堂讲演、操练和练习的硬件排列方式是(A)A、横排 B、纵排 C、环形 D、两侧
27、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第二阶段中,又可以划分为(B)四个层次。A、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作为个别辅导工具、作为协作工具、作为研发工具 B、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作为信息加工工具、作为协作工具、作为研发工具 C、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作为信息加工工具、作为演示工具、作为开发工具 D、信息技术提供资源、作为信息处理工具、作为协作工具、作为交流工具
28、(A)是学校情境中通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学生大多是无意接受隐含于环境中的经验。
A、隐性课程 B、学科课程 C、显性课程 D、活动课程
29、美国信息素养国家标准的(C)内容描述的是理解技术系统的特性及操作,精通技术的使用。
A、技术效能工具 B、社会、伦理及人文问题 C、基本操作和概念 D、技术通信工具 30、在空间与图形部分与信息技术的链接中,“能使用绘图软件为一个房间设计各种布局”的信息技术可以与(A)的内容标准相结合。
A、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B、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C、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D、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度
二、判断题:
1、地理、历史、思想与品德都属于自然科学。(错)
2、计算机操练和练习反馈的设计是关系到操练与练习软件成败的至关重要的内容。任何计算机操练与练习的反馈,都需要遵循一定的反馈原则。(对)
3、整合的教学情境是指使用电脑、多媒体和网络。(错)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的简单过程,存在着固定的模式,教师只要掌握这个模式,就能在教学中应用自如。(错)
5、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广度则可以划分为完善型和创新型。(错)
6、整合课程实现的是学生的经验整合、社会整合和知识整合。(对)
7、认知学徒制是一种典型的认知主义教学模式。(错)
8、将气旋与反气旋运动过程设计成三维立体图与二维平面图结合运用的表现形式,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气旋中心气流以及反气旋中心气流辐散下沉导致凝云雨或晴朗天气的全过程。使学生能直观的认识气旋与反气旋。(对)
9、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使得学生从“听”数学的学习方式,改变成在教师的指导下“做”数学。(对)
10、美国学者古德莱德认为正式的课程是指在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程。(错)
11、[美]国际教育技术协会认为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应该能够利用技术资源(如计算器、数据采集探测器、录像、教育软件)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并开展扩展性学习。(错)
12、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下,学生能获得更多的标准英语语音的刺激,更丰富的英语单词学习情景,文本、图形、图像、视频、声音等多种形式的信息被结合在一起,围绕单词的学习。(对)
13、接受学习一定是被动的。(错)
14、我国在2001年启动中小学“校校通”网络教育工程。(错)
15、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适合于学生先前经验和教学内容的情景,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让学生利用信息资源、同学资源、教师资源主动建构知识,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促进者,从中心走向边缘。(对)
16、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只需关注本学科内容,不需要注意信息技术对本学科内容的影响而导致学习内容的变化。(错)
17、在美国的“社区”案例中,“运用交互式的教育节目”的活动是NETS绩效的“使用技术资源解决问题、相互交流,并举例说明想法、观点和情节”指标。(对)
18、传统的课堂教学很容易实现个别辅导。(错)
19、信息技术必须与学科课程整合才能实质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对)20、电子邮件调查法属于被动调查法。(对)
21、理科课堂中的解题练习都属于操练和练习的范畴。(对)
22、利用信息技术的情景性、真实性,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激活学生的先前经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
23、操作与练习型游戏是利用环境进行建构,学生自己控制情节发展,生成情节。(错)
24、在信息技术整合于合作学习的教学中,我们要以学习专题形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对)
25、在小学高年级段的数学标准与信息技术整合点中,在统计与概率部分,学生可以运用数学符号使用TCT交流运算结果。(错)
26、人们对于教师隐喻的微观层面指在教学中师生的交往之中的地位,如“教师是蜡烛”。(错)
27、为了进行有效的整合实践,教师首先必须刷新头脑中学生观、学习观以及教学观,需要把学生作为主体,把学习看作是学生积极主动建构的过程,把教学看作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对)
28、信息技术和教育相整合大约要经历这样五个阶段:计算机素养培养;计算机辅助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改革;基于信息技术的全面教改。(对)29、2000年,陈至立同志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的报告中提出,21世纪第一个十年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将从两个层面推进,第一个层面是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第二个层面是网络的普及和应用。(错)
30、自我调控是指在实施学习计划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为、策略的效果。(错)
PPT操作题:
POWERPOINT操作用到的文件均存放在c:SL01目录下;
1.应用模板“沙石型(SANDSTONE)”,将“茶文化”的标题设置为“黑体”,大小为“72”,删去第一张幻灯片的副标题占位符,在此位置添加“c:SL01”目录下的“TEA.GIF”图片。
2.在第二张幻灯片上“茶的分类”标题后添加自选图形基本形状中的“左大括号”,对“红茶类”设置超链接,链接到标题为“红茶类”的幻灯片。3.对第三张幻灯片上的“标题1”和“文本2”设置动画:“飞入”、“底部”、“整批发送”。4.设置第四张幻灯片表格中的文字“中部居中”,填充表格所有单元格为“白色”。5.对全部幻灯片设置切换方式为“水平百叶窗”,切换速度为中速。
第四篇: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 题目
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
一、单选&判断
1.课程定义的几个维度:
①.学科维度:将课程看作是教学的科目,注重教材,学科体系。②.经验维度: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课程,综合课程,主题活动,关注儿童的兴趣。③.计划维度:过分强调课程的预设。2.怎样判断一个目标是以教师角度来写还是幼儿角度来写?
3.维果茨基理论:“最近发展区”、“鹰架教学”和“心理工具”。4.成熟理论:影响和重视材料和活动的选择,而选择的主要依据是儿童的兴趣。
5.经验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洛克和蒙台梭利。唯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贝尔。
6.课程编制的实践模式采用的课程型方式是“审议”方式。课程审议是课程编制中不可缺少的一步。
7.布卢姆:建立了“教育目标分类学”,学习的所有领域都可以分为三个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8.表现性目标:强调的是个性化,目标指向的是培养儿童学生的创造性,更多用在艺术领域。
9.逻辑顺序:根据学科本身的系统及其内在的联系组织课程内容。心理顺序:以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原则组织课程内容。
10.瑞吉欧教育的课程生成:与幼儿在一起,三分之一是确定的,三分之二是课程理念 儿童的自然发展 儿童一般能力的获得(游戏多,低结构)(强调于儿童自然发展和一般能力)教师预定的教育任务学业知识技能的获得(教学多,高结构)(强调教师教学的学业知识、能力)不确定的或新的事物。
11.海伊∕斯科普课程:强调主动学习,是儿童发展过程的核心,创设兴趣区,给孩子主动学习兴趣,“49条关键经验”。
12.凯米和德弗里斯的早期教育是根据皮亚杰的理论,以知识建构为核心的教育方案。
13.光谱方案的理论根据: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费尔德门——认知发展的非普遍性理论
14.幼儿园课程最为核心的方面是价值取向;课程的价值问题是课程的核心问题。
15.直接教学模式的主要目标:帮助儿童获得进入小学所需要的读、写、算的基本技能。
16.幼儿园课程在许多方面有别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的课程,其最明显的差别 表现在对教育对象不同。17.过程模式:斯坦豪斯提出
18.幼儿园课程评价可用于三个方面:①.对课程方案本身的评价; ②.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 ③.对课程效果的评价。19.凯米的课程看作是将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运用于学前教育实践的典范。
20.蒙台梭利教育是以感官为核心。
21.主题网:允许教师根据需要加以更改、增加或删除,是可以灵活调整的。
22.光谱方案:较为成功地解决知识、技能与一般能力,教师教学与儿童需要,个体与集体等的关系。
23.目标游离评价算不上是一种完善的评价类型。
例子:目标游离评价在幼儿园课程中的运用,可以用以下例子说明:某幼儿园领导与教职工认为本园的目标已基本达到,但未经外部人士的评价,故拟进行一项目标游离评价,邀请某幼教界权威人士,与其他幼儿园的园主任、教师、家长和某教育心理专家一起组成评价小组。在对该园目标并不了解的基础上(未听取有关目标的汇报),评价人员用三天时间连续观察机构的运行情况,与儿童、家长、教职工等谈话,审阅书面记录与材料。最后,根据所掌握的全部资料写出评价报告,向该幼儿园提供相当可观的有关该园工作情况的信息。该评价报告不仅肯定某些预定目标的成效与影响,而且指出一些未预料的积极或消极影响。24.80年代以来,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是以从下到上(从民间到官方)的方式进行的。
25.班克街早期教育方案的特点以及它与其他教育方案的最大区别:“发展—互
26.瑞吉欧在活动档案记录中,强调记录幼儿的表现,不仅记录活动过程,而且也在活动结束后记录。
27.可以对课程进行评价的对象:园长、教师、家长、儿童以及教育行政人员。
28.布朗芬伦纳生态系统中,小系统包括:家长、教师以及与儿童最为密切接触的其他人员。教育系统:小系统、中间系统、外系统和大系统。
29.能运用直线曲线是从幼儿角度表达的。
二、名词解释
1.活动课程:以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而实施课程。
2.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3.方案教学的含义:指的是这样一种课程组织形式:儿童在教师的支持、帮助和引导下,围绕某个大家感兴趣的生活中的课题或认识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意义,建构认识。
4.发展适宜性的定义:一是基于对人类发展的研究,课程和教育要适宜儿童的年龄;二是基于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人格、学习方式和家庭背景,课程和教育要适宜儿童的个体差异。
5.儿童中心课程:儿童中心课程强调根据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组织课程内容。从这种课程的命名就可以看出,这种课程关注的不是学科,而是儿童,课程内容的组织以儿童为中心,而且内容可以根据儿童兴趣和需要的变化而变化。
6.园本课程内涵:实质上一个以幼儿园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即园长、教师、课程专家、幼儿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等活动。
7.幼儿园课程评价:是针对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和组成成分,分析和判断幼儿园课程价值的过程,即评估由幼儿园课程的影响所引起的变化的数量和程度。
8.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评价,旨在通过对课程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材料的分析和判断,调整和改进课程方案,使正在形成中的课程更为完善。
三、简答题
1.泰勒原理的主要内容
泰勒认为编织者必须回答四个问题:①.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②.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③.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④.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2.维果茨基理论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
从维果茨基的理论获得启示:①.幼儿园课程应该既能适合儿童的发展,又能对儿童的认知具有挑战性;②.幼儿园课程应该能够帮助儿童获得智慧的和社会交往的技能,特别重要的是获得语言的技能;③.幼儿园课程应该能够通过提供支持,对儿童的思维提出挑战,并使儿童获得成功;④.幼儿园课程还应该为儿童提供文化工具,帮助儿童适应所处的外部世界和文化情景。3.在光谱方案中,选择这些活动的理由 ①.能反映各种类型的智能;
②.在各个学习领域内,能强调和练习关键能力; ③.在有意义的背景中能与问题解决的技能有关; ④.能为教师提供有关为每个儿童准备适合的课程的信息。4.园本课程的特点
①.在课程特性方面,园本课程具有特色性; ②.在课程权利方面,园本课程具有自主性;
③.在课程民主性方面,园本课程具有民主参与性与开放性的特点; ④.在课程开发方面,园本课程具有生成性。5.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区别与于联系
区别:①.课程的计划性,显性课程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有意参与活动的成分很大;而隐性课程则是无计划的、无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主要获得的是隐含于课程中的经验。②.学习的环境,显性课程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获得知识和技能,而隐性课程则主要通过学校环境而得到知识、态度和价值观。③.学生的学习结果,学生在显性课程中获得的主要是预期性的学术知识,而在隐性课程中,学生获取的主要是非预期性的东西。
联系: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①.在显性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常常伴随着隐性课程;②.隐性课程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地转化为显性课程。6.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的影响
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对幼儿园课程的编制产生过相当的影响,并将进一步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幼儿园课程编制过程中,①.淡化课程目标的预设,强调儿童活动的过程; ②.淡化教师在教育活动组织中的计划性和控制性,强调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活动,尊重儿童的选择和创造; ③.淡化根据客观标准对幼儿园教育进行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强调教师自我在教育评价中的作用。这样一些指导思想和做法,与过程模式的基本思路是一致的。7.海伊∕斯科普课程中教师的作用
①.提供丰富的材料和活动,使儿童能对材料和活动进行选择; ②.明确要求儿童运用某种方式决定计划和制定目标,并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找到和评判不同解决问题的办法;
③.通过提问、建议和环境设计,为儿童创造与其思维发展、语言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有关的关键经验的活动情景。8.方案教学主题的选择
①.选择的主题应与儿童的生活相贴近,并能被用于他的日常生活; ②.应能引起儿童的兴趣,并能运用已学的技能; ③.应能为儿童未来的生活做准备; ④.应有益于平衡幼儿园的课程; ⑤.应能充分运用幼儿园和社区的资源。
四、论述题 1.瑞吉欧
1).瑞吉欧教育体系的背景:
①.背景: 瑞吉欧的悠久文化,政治传统,使瑞吉欧的市民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就早期教育不断开展的话,也得到当地市政的大力投资(享有12%的政府拨款)。社区的大家庭式环境使幼儿体验和理解,合作与分享。
②.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 杜威的进步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教育思想
艾沙克斯的英国幼儿学校教育实践克伯屈提出的设计教学法
③.建构主义理论影响:皮亚杰理论对瑞吉欧教育体系产生最大的影响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 2).瑞吉欧中的方案活动的特点:
方案活动是瑞吉欧教育体系课程的主要特征之一。①.创造性表现和表达是知识建构的基本要素 ②.共同建构在方案活动中有重要的地位 ③.记录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习的结果 3).瑞吉欧教育体系中教师的作用:
①.教师是儿童的伙伴、养育者和指导者;
②.在学习活动中,瑞吉欧的教师是儿童的共同建构者; ③.教师与儿童和家长之间处于互动关系。4).瑞吉欧教育的评价:
涉及到了后现代主义的各个主题,向人们展示了他们对儿童,儿童期,早期教育机构,成人与儿童的关系,教师的职业身份等问题的崭新的理解,但是我们不能盲目地照搬瑞吉欧,不同的文化背景孕有不同的教育实践,我们需要的是开放的心态和理性的思维。2.班克街(银行街)1).班克街理论基础:
①.弗洛伊德及其追随者的心理动力学理论;
②.皮亚杰等一些研究兴趣在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发展心理学家的理论; ③.杜威等一些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的理论 2).班克街的早期教育法案的基本理念、:
儿童认知发展和个性发展与其社会化过程是不可分离的,托幼机构是社会的一部分,它与家庭和社会其他机构分担对儿童教育的职责,它不应被看作是“学课”的地方。因此,教育的目标应依据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特定的学业成就。3).课程要素:
①.班克街早期教育方案的教育目标: 培养儿童有效地作用于环境的能力; 促进儿童自主性和个性的发展;
培养儿童的社会性;
鼓励儿童的创造性。
②.班克街的早期教育内容: “社会学习”是该方案的核心 ③.早期教育方案的实施方法: 主题网和课程轮。④.评价: 班克街长期主张更宽泛的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是立足于理解儿童如何了解属于自己的世界,并为儿童提供一系列的机会让他们表达自己的理解。
⑤.教师的作用: 在儿童社会情感发展方面的作用/在儿童认知发展方面的作用
⑥.与家庭的共同工作: 包括教师深入家庭以及家长参与教育机构工作等,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形式。班克街家庭中心就是其中之一。⑦.对班克街教育方案评价:
优点: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儿童兴趣和需要的满足,鼓励儿童主动地参加活动。
缺点:较少顾及儿童生活所处的文化背景。
五、案例分析
1.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中,经常出现的两大矛盾以及什么是课程实施 1).课程实施是将课程计划付诸于教育实践的过程,以旨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和课程目标。2).矛盾:
第一个矛盾:教师预先选择的课程内容,不符合孩子的兴趣。第二个矛盾:教师预先设想的教育目标课程教学程序,进度,重点与实际的活动进展情况不一样,不一致。
第五篇: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
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
对于幼儿园课程的研究,我国起步较晚,而且走过不少的曲折路程。本世纪二三十年代,老一辈学前教育的先驱,如陈鹤琴、张雪门、张宗麟等人,对当时那些严重脱离中国国情的幼儿园课程模式进行了锐意改革,以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幼儿园课程,形成了“但愿设计法”、“整个教学法”、“活教育”、“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等设计幼儿园课程的指导思想,主张儿童“在活动中学”,通过实际生活获得发展。他们对幼儿园课程的研究和实践,留下了丰硕的成果,为学前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全面学习苏联的教育理论和课程模式,建立了分科课程,进行分科教学,幼儿园采用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术等课程。同时,全面批判美国杜威实用主义、儿童中心论,也全面否定了我国陈鹤琴等老一辈幼儿教育家的“活教育”思想。其结果是我国幼儿园课程走向单一模式,变得僵化,仍旧严重脱离了中国国情和实际。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中,幼儿园课程研究受到了摧残,失去了发展方向。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也为幼儿园课程的研究工作积累了极为引人注目的经验教训,值得后人去认真地加以总结和汲取。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进行了大变革,要求幼儿园课程做出相应的改革,一方面吸收外国先进的学前教育理论和课程模式,另一方面,借鉴陈鹤琴、张雪门、张宗麟等老前辈的幼儿园课程思想,逐渐形成了综合性主题教育课程、整体教育课程、活动教育课程、游戏教育课程等多种课程模式。新世纪之初,全国开展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课程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并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局面。
关于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和幼儿园课程的性质是当前幼儿园课程研究的热点问题,相对于中小学的课程,幼儿园课程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性质;从上个世纪初,我国开始对幼儿园课程展开了研究,到今天已经进行了几次大的改革,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程对我们今天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和今后的发展有重要的启示意义;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其中的主要观点对幼儿园课程的事实和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国外的一些幼儿园课程理论以及我国老一辈教育家创设的幼儿园课程理论对我们今天的幼儿园课程理论和实践工作有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