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非典”引发居住建筑设计教学改革与研究
“非典”引发居住建筑设计教学改革与研究
(刘旭红
王尔
周祥
王宇飞
成 果 总 结
2006年2月
王平)
“非典”引发居住建筑设计教学改革与研究
(刘旭红
王尔
周祥
王宇飞
王平)
成 果 总 结
2003年,“非典”曾经肆虐大半个中国。这场疫情所引发的思考也集中在各个方面,作为建筑教育工作者与建筑师,我们认为,建筑环境尤其是居住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对“非典”的流行应该负有一定的责任。居住建筑设计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影响着居民的身体健康,像“非典”这类的疫情,由于其传播途径的特殊性,对居住建筑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不能够在这次疫情中吸取教训,类似的紧急情况在将来必定重演。因此,经过“非典” 后,健康的住宅、健康的人居环境前所未有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创造出更加舒适、更加安全、更加健康的居住建筑,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市场的需求。
建筑设计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对培养高级建筑人才、特别是优秀建筑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多年从事居住建筑教育的教师,如何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培养综合素质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适应21世纪建设和发展需要的建筑人才,是新形势下高校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更好地发挥其教育职能作用所要探讨的问题。
将教学成果应用到居住建筑设计的教学实践中,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分析居住建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居住建筑设计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教学大纲在二年级上学期设有别墅设计课程,三年级上学期设有多层住宅设计课程,四年级下学期设有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可见对此建筑设计类型的重视程度。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看,学生对居住建筑设计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很多学生对居住建筑本身的理解不深入,有时仅仅去观照一个外型。一些人存在“越奇特越有创意”的认识误区,使得设计思想混乱,远离建筑本质。对外立面过分投入,力求使建筑标新立异,从而忽略了对户型和内部形式的研究和改进。尤其在南方地区,住宅对于自然通风、采光要求高,应该更注重内部形式的改进和研究。
第二,学生偏重建筑形式和空间变化,往往忽略了住宅的功能使用、地区气候特点和建筑节能,住宅层高偏低,开窗面积不够,过于依赖空调等设施。
第三,户型设计上真正关注人性化、个性化的不多,户内空间较单调、呆板,客厅与餐厅分区不明显,走道狭长,仅为纯功能空间以及狭长形的阳台实用性较 差,对厅的采光及景观有一定的影响。
第四,住宅的朝向、采光和通风也是学生们难深入理解的,总是认为朝向好可用空调来解决,采光不足用人工照明,往往出现住宅间距过窄,房屋进深偏大,不少住宅户型日照不足的设计。
第五,现在的参考资料丰富,加上一些楼盘的售楼资料,微机互连网使用,学生有的就盲目地抄袭拷贝,建筑教育的目的难以实现,不能满足建筑业发展和变化的现实需求。
二、让学生了解居住建筑的发展过程,关注社会需求信息
住宅设计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也要满足居住模式日益变革的需要。80年代初,住宅设计是满足数量型、粗放型,不论平面型式上还是立面造型上都是千篇一律。90年代的住宅设计无论在面积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发生了根本变化,“大厅小卧”、“三大一小一多”、“多居室大面积型”等等,形式繁多,基本上满足了当时人们的居住需求。进入2000年后,人们已不再满足于一般意义上的居住概念,对住宅的需求由量向质的方向转化,住宅设计有三大新趋向:空间人性化、环境生态化以及生活个性化,同时人们对小区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让学生了解住宅的过去并对其进行剖析,能使学生站在一个新的平台上进行创作;同时关注当今住宅的发展趋势及设计理念,对学生设计观念的创新,从而产生更优秀的设计作品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改革教学过程,加强创造能力的培养
学校在培养建筑人才上一是应注重加强基本功训练。许多老专家基本功都很扎实,动手能力强。现在都用计算机,反而忽视了基本的动手能力。二是加强理论学习指导,加强建筑观的培养。建筑语言是多元的,各流派都有其不同的特质和内涵,不能只学表面东西,要让学生明白究竟是什么因素促成了一个流派。单纯的复制不可能出现宏篇巨制。三是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学生实践能力强,勤奋踏实,可创新能力不足。但新奇、奇特不是创新,要与地域文化紧密结合。四是在培养过程中挖掘学生的个性。国外许多教授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性进行个别指导,关注的是学生建筑创作思维的发展。
(一)教学中善于使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
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是教学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它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信息量,改变了学生在课堂上接触信息的传统方式和旧有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更多的主动接受、自觉学习。因此,教学中使用现代 2 化媒体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潜力巨大。居住建筑设计是一门信息量大、图片多、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环节主要是集中讲授设计原理,学生进行设计,方案以个别辅导为主。课堂上教师应使用现代化多媒体授课,以其丰富的色、声、图、文以及动感、技巧,生动直观地、科学准确地传递大量信息,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开阔眼界和创造新思维视野,促进学生思考;有利于设计和演示科学有趣的板书,设计和演示科学有趣的工程实例。有利于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和时代性;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
另外在学生设计过程中,聘请专家学者作专题讲座,邀请设计院的项目负责人作讲座,使学生了解一个项目从立项、设计到竣工各步骤的细节、解决设计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矛盾的方法和建筑师应当掌握哪些相关专业知识。这样提高学生设计的兴趣,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设计潜能,设计出更好作品。
(二)选择真实的设计题目,增加设计难度
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创作欲望,培养学生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设计院找一个已经完成的设计,稍加改动以符合教学大纲要求,作为课程设计题目,这样比起假题目来说,“条条框框”多了,要解决问题的难度也增大了。首先是户型设计复杂化,根据工程实际要求,商品房户型种类较多,面积跨度也较大,户型比例比假题目控制的严格。只要学生认真的按任务书要求来做,所得到的锻炼是非常全面的。这样学生有了一种真题真做的感觉,能提高学生们对专业课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了解到住宅的发展动态,使设计满足社会的需求。
(三)通过交流改进设计方法,提高设计水平
作为一种学习的辅助手段,同学间的互评交流也是十分有益的。首先,同学间的互评交流为大家畅所欲言,发表独到意见创造一个良好气氛,通过互评交流不仅可以很好地锻炼方案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够促进形成认真学习深入思考之风;其次,同学间的互评交流必然形成不同的角度、不同立场、不同观念、不同见解的大碰撞,它既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逐步提高设计观念,改进设计方法,又有利于学生相互启发,学会通过改变视角更全面、更真实地认识问题,进而达到更完美地解决问题之目的。
(四)结合课题组织参观调研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性教学环节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把参观调研作为建筑学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实践环节。调研前,老师根据课题的不同,指导学生参观的城市选择重点参观项目,要求学生每到一地,都要留心考察并收集相关的资料,让学生积累设计创作资料,然后提交参观调研实习报告,以此来评定实习成绩。
(五)注意建筑法规的学习及相关专业知识的积累
从往届的学生住宅设计作业分析,发现其中的共性问题是忽略对建筑法规的学习和相关专业知识的积累,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习国家颁布的有关居住建筑方面的规范,使学生对建筑分类、耐火等级的划分、防火间距和消防车道的设置,楼梯和封闭楼梯间的具体应用都有较系统的了解。还可以聘请设计院的经验丰富的建筑师、工程师为设计课的辅导教师,评议和指导学生的设计。
四、指导学生的几点体会
(一)教师自身应注重参与工程实践
在当今社会引进人才看文凭、职称评定看科研论文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下,有的教师不重视自身的职业实践,没有工程实践经历,授课时照本宣科,大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培养出为社会生产实践服务的优秀学生,教师应该适当地参与工程设计实践,在实践中不断补充知识,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在这方面,我校的建筑设计研究院为我们提供了便利,鼓励教师参与各种工程实践。笔者深深感到,多年的建筑设计实践所积累的工程经验为教学提供的大量素材是书本知识所无法比拟的。学生对工程实例的介绍有浓厚的兴趣,将工程中一些成功实例结合课本相关知识讲解时,学生注意力集中,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大大提高,课堂教学也变得新鲜、生动活泼、有趣。
(二)不断培养学生组织协调能力
建筑设计是一个分工协作的复杂过程,在建筑从策划、设计到施工、验收使用的漫长过程中,建筑师对外联系着使用者、投资者和建造者,对内协调着结构、水、暖、电各工种,承担着核心和纽带的作用。建筑师要组织各类人员的协同工作,同时必须协调众人之间一些不可避免的矛盾。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先教会学生做人,不断培养学生组织协调能力,让学生懂得:学会与人和谐共处才能真正做好一个项目。
五、结论
居住建筑设计量大面广,如果仅仅理解为一般意义的设计住宅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从世界范围来看,对健康住宅的要求在很多发达国家都很重视。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加,人民卫生健康意识的进步,也一定会对健康住宅有很大的需要。而且,“非典”更加促使我们加快健康住宅的研究。通过一年多的研究,我们完成了项目设计的内容,并达到了项目设计的研究目标。研究不但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对教育方法的改进,而且通过研究结果的利用,也提高了教学效果,推动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并为下一步更加深入的研究健康住宅打下一定的基础,对提高居住建筑的经济效益、社 4 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具有实际意义的研究价值。
六、研究进程期间形成的论文
研究进程期间形成的三篇论文,并已公开发表。
⑴基于实践的居住建筑设计教育思考.北方论丛.2005(2)
⑵健康住宅探索——以河畔新苑规划设计方案为例.高等建筑教育.2005(2)
⑶适应社会需求,创新教学方法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增刊
七.教改成果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研究成果的利用,及时运用到实际工程实践中,科研成果服务了社会,创造了价值,产生社会效益,也提高了学院、学校的影响力。主要成果应用有:
⑴广州官洲国际生物岛复建用房工程设计,项目负责人,342万元 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
成果第一完成人刘旭红老师负责在研的广州官洲国际生物岛复建用房工程设计,这是成果应用的典型实例。此项目是2005年5月广州市建设工程公开招投标中标实施方案,两个住宅小区规划及设计,总建筑面积达16万多平方米,合同总经费342万元。刘旭红老师作为项目总负责人,在整个项目的策划、投标、设计的过程中,运用了阶段研究成果,居住建筑设计始终应贯穿以人为本,人类居住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理念,倡导健康住宅设计,为居住者营造出健康、安全、舒适和环保的高品质住宅和住区。本着居住者的健康放在首位,以人为本、节约能源、经济实用、美观大方,创造出健康、优雅、趣味、舒适的邻里生活环境,受到专家和业主的好评,一举成为中标实施方案。通过此大项目的投标、设计,我们不但用科研成果服务了社会,创造了价值,产生社会效益,也提高了学院、学校的影响力。在整个工程设计过程中的体验以及由此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再次成为能及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的宝贵财富,形成科研与教学良性互动的局面。
第二篇:居住建筑设计教学大纲
1521231017 住宅设计
课程英文名称:Residential design 学分/总学时: 2.5/48 实践学时: 16 开课专业:建筑学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建筑设计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其专业性、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都很强,对培养获得建筑设计师、工程师初步训练的高等工程技术应用人才有着重要作用。课程主要阐述居住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包括现场、实践教学)、作业、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一般类型中小型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素养和绘制建筑设计图纸的基本技能,本课程的教学任务要求学生:(1)了解居住建筑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设计程序,能正确选用相关建筑图集和技术资料;(2)掌握居住建筑基本构造的基本原理,并了解其经济性;(3)接受建筑设计和制图的基本训练,掌握建筑制图主要方法;(4)了解相关结构和施工的初步知识,具有解决建筑设计施工中的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的初步能力。
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
要求学生在相应的学习阶段应了解和掌握的知识有:画法几何、建筑初步、建筑概论、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设计
(一)~
(三)。
三、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建议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1.通过专业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的意识,使学生重视掌握第一手资料,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2.通过本课程设计,初步掌握住宅设计的内容和方法,巩固和加深对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的学习与理解,以及对住宅建筑设计规范等的了解;3.学习、分析国内外优秀居住建筑设计的思路、方法,并了解其设计的基本手法和设计技能;4.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努力营造具有社会、经济、历史、空间艺术内涵的居住建筑,合理实现居住建筑设计的使用、景观、安全、卫生、美观、艺术等方面的要求。
[1] 理论讲解
4学时
教学内容基本要求:讲解居住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居住建筑设计案例分析、设计任务书分析。
[2] 现场调研
4学时
教学内容基本要求:由老师带队调研温州市的居住小区,现场讲解居住建筑设计的要领和原理,回答学生的疑难问题,要求学生拍摄现场照片并做调查分析报告。
[3] 调研报告分析与讲评 4学时
教学内容基本要求:由学生介绍自己的调查分析报告,并由老师点评。[4] 设计草图一草 4学时
教学内容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作出住宅设计的草图,指导老师针对每个同学的设计理念进行引导,落实设计构思并修改草图。
[5] 设计草图二草 4学时
教学内容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作出住宅设计单元布置图、平、立、剖面,方案草模(三维数字草模),用建筑设计软件绘制、分析并调整方案。
[6] 设计草图三草 4学时
教学内容基本要求:用建筑设计软件绘制、分析建筑设计方案、深化设计,深度基本达到正式图纸要求。
[7] 设计成果制作 4学时
教学内容基本要求:正式图纸绘制、设计成果整理、分析。[8] 设计作业讲评 4学时
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学生讲解方案、总结设计心得体会,并进行同学讨论、老师点评。
四、实践学习内容和基本要求、学时分配
1.居住小区现场调研
4学时
基本要求:由老师带队调研温州市的居住小区,现场讲解居住建筑设计的要领和原理,回答学生的疑难问题,要求学生拍摄现场照片并做调查分析报告。
2.居住建筑空间工作模型
8学时
基本要求:根据地形条件和设计任务书,作出学生自己设计的单元空间模型,分析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和建筑内部空间的关系并调整设计方案。
3.居住建筑三维数字模型制作及分析 4 学时
基本要求:用三维建筑设计软件建立居住建筑三维模型,并用模拟分析软件对居住建筑三维模型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优化设计方案。
课程学习中要求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和学习内容中,以实地建筑测绘、建筑考察调研分析、设计工作模型分析、三维建筑数字建筑模型制作、分析等进行辅助性学习,加深对居住建筑设计的要领和原理的学习,并根据分析结果优化和深入设计方案。
五、教材及学生参考书
教
材: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张文忠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年版 学习参考用书:
1.《建筑设计资料集》1—8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年版
2.建筑设计系列丛书 :《建筑设计手法》《建筑小环境设计》《建筑方案设计》《建筑室内外环境设计》《建筑群体设计》《建筑空间设计》等 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3.《图解思考》 Paul Laseau.-3rd ed 邱贤丰等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年版 4.《景观设计学》
John·O·Simonds.-3rd ed 俞孔坚等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年版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年版
六、课外学习要求
由于本课程教学内容量大、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相对灵活、学生课题设计工作任务较难和周期较长等特点,要求学生在各阶段学习中,必须花费一定量的时间进行资料收集分析、建筑考察调研、设计绘图等,因此从某一角度讲,本课程课外学习甚至比课堂教学与学习更为重要。
七、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
本课程一般不适于采用常规试卷方法进行考试,而以课程设计各阶段所完成设计草图、调研报告、模型、设计成果图等设计资料进行综合评定。
八、其它说明
本课程在各学期具体教学内容、大纲要求另详见各学期教学计划与任务书计划,详细学时分配根据教学进度计划执行。
有关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的说明详见本课程各学期具体教学计划。
如果有实际工程项目或设计竞赛题目在时间和内容方面与课程设计内容和时间相似,可以采用实际工程项目或设计竞赛题目作为课程设计题目。
第三篇:《居住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居住建筑设计(1)》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居住建筑设计 Residential Architectural Design
二、课程编码:0208077
三、学时与学分:40/2.5
四、先修课程:设计初步等设计类基础课程
五、课程性质:必修
六、课程教学目标及要求
通过本课程,使学生初步掌握以设计图纸作为设计研究和表达的工具。熟练掌握基本的建筑设计方法,例如对总体环境的把握,对建筑功能的分配,对平面布局的理解,对方案的综合深入等,并树立一些相对完整的建筑设计方法和观念、形成初步的建筑技术概念。培养和引导学生的专业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通过讲授基本的建筑原理知识、理念,学习研究、欣赏国内外优秀的设计作品。集中讲授有关建筑特别是住宅建筑设计(SOHO)的基本概念、类型划分、特征、设计形式,了解古今中外住宅设计的发展进程,学会运用物质技术及艺术手段,创造出功能合理,立意新颖的作品。并能脱离抄绘阶段进入实质的设计阶段,为以后的各类设计打下基础。
七、适用学科专业
环境艺术设计方向
八、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章 导论:导论(2学时)
【内容】
怎样认识建筑,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建筑空间,建筑和环境。
【基本要求】
(1)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知识;(2)掌握建筑设计的入门手段。【重点与难点】
重点: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知识;
难点:建筑空间。
第二章 住宅建筑设计(4学时)
【内容】
住宅的类型、套型设计,别墅的形态、特征,别墅的设计要点,SOHO型住宅 的概念、设计特色
【基本要求】
(1)了解住宅设计的基本类型及特征;
(2)掌握SOHO型住宅的设计要素,设计方法等知识;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住宅设计的基本类型及特征;
难点:别墅的形态、特征,别墅的设计要点。第三章 设计规范(4学时)
【内容】
住宅的平、立、剖面特点及设计原则,各种与制图相关的规范。
【基本要求】
能熟练掌握各种建筑设计规范,并能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重点与难点】
重点:住宅的平、立、剖面特点;
难点:各种建筑设计规范。第四章 作品赏析(2学时)
【内容】
各种优秀作品赏析。
【基本要求】
开阔眼界,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 【重点与难点】
重点:开阔眼界;
难点: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第五章 课程设计(28学时)
【内容】
进行设计草图、正图阶段。
【基本要求】
通过草图的不断修正,完成正图;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住宅建筑设计草图的不断修正;
难点:设计草图修正。
九、使用教材、讲义与参考资料
教材:《住宅建筑设计》,刘文军、付瑶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07-01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第二版 朱昌廉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参考资料:《建筑设计资料集》3,4,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06-02 《室内设计资料集》,张绮曼,郑曙旸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十、课程考试
考核方式:快题考试(闭卷)
评分方式:平时成绩占40%,快题考试占60%
修订人:赵婕 审定人:罗维安
2009 年 11 月 27 日
第四篇:居住建筑设计论文-建筑设计教学论文第一篇
建筑设计教学论文第一篇
一、高职院校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学生的特点
中国教育在线发布《2011年高招调查报告》称,由于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全国高考生源在2008年到达历史最高人数1050万后开始全面下降,并且呈现下降速度加快的趋势,这一趋势可能会延续至2017到2020年前后。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下降,也就是现在参加高考的这批人数下降。这直接导致了各高校因生源紧缺,纷纷降低录取分数线。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时学习能力有所下降,自我约束力弱,没有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学生多为理科生,接触过绘画的学生较少,很多是“零绘画基础”,空间想象力、观察力不足,对素描课的认识较少,学习兴趣较低。因此,针对现在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实际,教学模式应有所改变。
二、思维模式培养 1.学习素描的重要性
素描不只是简单地写实与具象地表现,其可被抽象理解为借助铅笔、橡皮等物质材料与工具,运用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的相互作用下进行的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绘画,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被放在了较重要的位置。素描是绘画艺术造型语言的基础,包含了造型艺术的一切基本法则、规律和要素,同时也是一种独立的表现手段和艺术样式。教师可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素描作品,并强调素描与其他专业课的关系,积极引发学生
对课堂的兴趣,增强其学习的趣味性。2.素描的认知培养
素描是走向艺术创作和设计的成功之路的基础,素描中有很多概念是相互渗透的,在描绘形体时要涉及结构、空间等其他素描元素,也会涉及艺术表现手法,如构图、线条、明暗关系等。每个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学生需要不断调整、平衡、协调,不断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培养学生敏锐观察物象特征、把握和感知形象的能力,使其具有一定的自我辨析能力。这些对于参加过艺考的高考生来说相对容易,而对于刚入校的建筑设计技术学生来说相对困难。
三、教学策略与模式创新 1.课堂教学内容安排
学校为建筑设计技术的学生在入学第一学期安排了64个课时的素描课。时间短、任务紧、学生基础薄弱,这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无形的压力。怎样合理安排素描课堂时间和教学内容以更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如何与其他专业课进行衔接成了首要问题。学生仅靠上课时间练习远远不够,需要以作业配合课堂指导。没有绘画基础的学生可从石膏几何形体开始练起,将结构素描与明暗素描结合练习,从而对形体的结构、明暗关系有一个总体认识和了解,并通过三大面、五大调子来塑造空间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选择适当的时候将结构与明暗素描延伸为设计素描,不可急于求成,应以鼓励为主,要求学生稳学稳练。学生应发挥主观能动性,由简单的几何形体想象
现实中的物体,或由现实中的物体理解几何形体的组合。2.观察模式的培养
观察要从整体入手,整体是相对于局部的概念,局部是整体的一部分,受整体的制约。初学素描的学生容易关注琐碎细节,忽视画面的整体性,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把任何东西都看做是简单几形体的习惯,感受形体的完整性,建筑亦可视为几何形体组合。整体观察有利于学生获得造型因素之间的关系,抓取一个明确的整体印象,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局部。素描中的形象因素是多重的,相互比较的观察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应学会把某一物体与其他物体相互比较,观察其造型特点、位置、明暗色调,将每一处信息都纳入一个相互关联、依据的观察系统,而不是孤立、片面地理解。凡是与造型相关的透视、比例、形状、结构、体面、明暗、空间等诸因素均能成为比较的对象。随着不断深入比较,画面中的问题也不断展露,这对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是一个训练眼力、培养直觉的过程。观察还应注意外部现象和内在结构,表面的形体总是由其内部结构决定的,而内部的构造又总是呈现出表面的特征。3.构图训练
构图是绘画时根据题材的思想要求,把要表现的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协调完整的画面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构图时注意主次分明、疏密有致、视觉均衡。无论画面中有多少要表现的物体,都要先突出主体,不能散漫无序、主次不分。主体主导画面的整体布局,次要的物体处于服从地位。根据画面的需要,可主观调整物体间 的距离,使画面疏密有致、有节奏感。除了主次、疏密,还要注意画面的视觉均衡,如果画面重心不稳,偏向任意一个方向都会使人看了不舒服。视觉均衡不等于平均分配,不同的构图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如常见的水平式构图给人安定有力感、垂直式构图严肃端庄、S型构图优雅有变化、三角形构图稳定、长方形构图有较强的和谐感、圆形构图饱满有力等。教师对初学的学生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其构图,给出几种单个形体,让学生自己设计常见的构图方式,以培养其审美意识。4.素描造型的训练
素描造型离不开透视,透视对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实际应用时往往将透视规律加以自己的想象,导致形体透视不准。素描透视分为三种: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学生在掌握透视的原理以及基本概念后,可通过结构素描培养较好的透视感觉。结构在造型艺术中指包含于物象外在形态之中的内部构造,物体复杂的外部形态之中的单纯几何性特征,也指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榫接、契合关系。结构素描练习可加深学生对透视的认识。学生在将形体画准了之后再进行光影素描训练。不同光照条件下物体的受光面不同,可分为背光面、正受光面、斜受光面,即素描中常说的黑、白、灰。调子是由光产生的,立体物象的各个转折面以不同的角度受光,形成了深浅不一的调子,整体说来分为五个:亮色调、灰色调、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设计素描是在传统素描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是设计与素描的结合,教师由于学时有限不能展开细讲,可以在多媒体教室以理论课的方式让学生观看优秀的设计素描作品,以拓展学生的设计创意思维,并安排一次设计素描作业讲评。对没有绘画基础的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学生来说,64个学时显得时间尤为紧迫,学生应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绘画练习相结合,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要求也不能像对艺术专业学生那样严格,要做到特殊专业特殊对待,把培养学生建立画面空间感和审美放在首要位置。一幅作品往往需要分成几部分进行训练,先是进行小幅的构图训练,经检查合格后再在画面中根据构图方式练习结构素描,透视无误后再进行光影素描,从而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五篇:中学生物教学改革与研究
课程名称:中学生物教学改革与研究 任课教师:李娟 学生:郭相振 学号:2014171582 对中学生物教学改革中部分问题的思考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科学教育的价值、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自课程改革以来,我国中学生物教学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和调整的问题。本文从生物教育的整体出发,对当前中学生物教学改革、课程教学、实验优化教学等方面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关键词:生物教育改革 课程改革 实验优化教学
生命科学代表着21世纪自然科学的前沿,已经成为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作为基础教育理的高中生物教学应要为迎接生命科学时代作好人才的准备。随着生物科学和学科理论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培养学生应有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素养,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且成为是当今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物教育面临着很多新的要求和挑战。在改革中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果,但是仍然有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许多教师仍然把知识的记忆当作教学的一切,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思维。
一些教师未能建立科学的教学观和知识观,虽然希望与学生有更多更好的交流,但往往在课堂上没能提供有效的问题情境,不能组织起真正有效的讨论和交流,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的生物学思维比较肤浅。
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很多学校并没有真正的进行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而大多数学校缺乏必要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原本可以很生动的生物课显得枯燥、无趣。由于学校没有实验经费投入,生物教学无实验室,无实验器材,无实验材料,严重影响着生物学的教学。
教学评价中的问题:只注重注重分数,而忽略其他方面因素。
仍然按照传统方式进行,忽视了除分数以外诸多方面的评价,如学生的品德、学习态度、操作技能、创新意识及能力等等,教师只从考试成绩上对学生进行人为的划等、分类和排队,强调评价的管理功能。这样一来,教学评价由教师独揽,学生没有评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对概念不能很好的理解,对术语、词汇的记忆和使用能力也较差,势必会挫伤一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从上述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教师没有深入研究生物教学的改革,迫于上级或学校要求才进行高效课堂、导学案教学等形式主义的改革措施。在很多地方我们的课程改革都成为了一种形式。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因是多维度的,在客观方面:学校对教学研究的不重视,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体系和标准有问题,教育教学设施落后,教育教学资源缺乏,教师待遇太差等多种因素。
而从我们教师的主观方面来分析,原因如下:
首先,中学教师的负担是很重,压力很大。一般每个教师每周都要上16-20节课,再加上升学考试的压力,可想而知,他们面临多大的压力,根本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教研方面的工作。其次,教师首先是人,然后才是教师。应试教育中谁是受害者,难道仅仅只有学生吗?而实际上教师同样是受害者,许多教师在“辛辛苦苦地折磨学生”,换来的只是学生的冷漠和社会的谴责。最后,许多教师只是在年复一年机械重复所教的知识,没有反思,没有提炼华,没有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然而真正的教育没有重复,只有创新。在各种内因和外因的作用下,特别是高道德要求下,教师已成为社会上心理问题、亚健康人数最多的一类工种。还有很多教师在职称到达最高后就不愿再继续进行教学改革的深入研究,或者对此不积极甚至持反对态度。这些都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生物教学改革的步伐。
由于教师的教学研究与改革的态度,以及高考制度的缺陷,使得我们在教学中不可避免的过分追求分数与升学率,这又使得学生们陷入做题与背题机械学习的深渊中。使得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最终导致课改的种种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得提高教师教学教研动力提高教师素质,改变学生学习态度和兴趣等各方面下功夫。
首先,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着力改善教师的生态环境,创设增强教师幸福感的外部环境,营造充满人文关怀和情趣的氛围。使教师能够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重视和加强教师专业发展文化的建设。创造良好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氛围,让教师在学习型组织中成长。其次,要改革教学评价机制。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评价也需加以改革,评价内容应兼顾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个方面,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公正、合理。而不是仅靠学生的学习成绩来判断一个老师或者是一个学校的教学成果。此外,我们教师本身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教学过程不仅是教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教师才能在专业水平、教学艺术、教学理念上提升自己。在现实的学习层面,许多教师是以学科为本位,在本学科的知识领域范围内不断地进修,从而达到学科权威。学科素质是教师作为一种专业的基本骨架,而教育思想才是从事教育事业的血液。教师才华的提升离不开对教育事业的深度哲理性的反思,反思知识传授的最佳途经,反思不同教育行为对学生发生的作用,反思学生的行为对教育的反作用,反思一切的教学与教育过程,使一切教育现象成为反思的起点,使一切行为为反思所用。好学才会避免僵化的教,教师只有通过终身学习和不断反思才能有充分的自信和决心向“高原现象”挑战。才能使教师在提高教学素质的同时,不断向一个个顶峰跨越。
1.以学生为本。生物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学生,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科思维,完善学生的健康人格。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对整个社会发展的作用,使学生能从生物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表演的舞台,让学生得以全面发展。
2.改进课堂教学。生物学教学应使学生学习比较系统的生物基础知识,初步掌握生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分类、遗传、进化和生态的基础知识,并了解这些基础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在教学中要注意开展师生双向活动,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因势利导,结合讲授课、讨论课和实验课,不断加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更多地获得生物学基础知识和获取基本的实验技能,了解生物学发展的前景以激发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学习热情。
3.加强对生物课的重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都应该加强对生物学科的重视,改变教学现状,探索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应该增加投资,切实改善生物学教学环境,引进各种实验设备,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改变教学手段。中学生物教学应该结合中学生的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教法,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实现教学过程智能化、现代化,使生物教学跳出文字和教室,使学习成为兴趣,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继红,《中学生物教学改革浅谈》道客巴巴分享文档
[2] 梁秋英,《中学生物教学研究现状与问题思考》中学生物教学杂志社 [3] 薛金良,《中学生物教学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百度文库(未知单位)[4] 冯莉,《中学生物学教学改革的研究思路》黑龙江省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