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真实·扎实·和谐·灵活:教师的教学素养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小学语文·
真实·扎实·和谐·灵活:教师的教学素养
人们常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那么教师发展应以什么为本?我以为是素养为本。抓教师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具体体现。教师素养的内涵是多方面的,但是语文教师在教学方面的素养,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内涵。这里专就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素养谈点浅见。
一、“真实”和“扎实”是课堂教学的生命
坚决拒绝“表演课”、“作秀课”,回到真实的语文课堂,展示真实的语文教学,获得真实的语文学习成效,是课程改革进程中语文教育界获得的重要共识,也是随着课改的深化,语文教师心中产生的共同追求。我以为,有些东西如果作假,影响可能只是一时;但基础教育如果作假,会影响人的一生,甚至危及国家、社会的未来。我们的各种语文观摩课,如果能够在这方面做出示范,做到像平时教学一样自然、本色,课力求上得自然流畅,不雕琢,不做作,一字一音、一点一画,老老实实地教,老老实实地学,真正像平时一样地朗读、书写,不端架子,不做花功,展示最真实的常态,追求教学的整体有效性,这便是执教老师教学素养的体现,从某种意义来说,这是值得尊敬的成功者。
小学语文课就是一门扎扎实实的课,小学语文老师的素养首要的体现,就是扎实的语文教学基本功,如重视正字音、析字形,落实词语教学,加强有层次的朗读和默读指导,在朗读或默读中引导学生反复感受、体验、品味,这样帮助学生学习语言,是抓住了语文的基本功。但是学习语文知识不等于死记概念、定义,而是把知识贯穿于语感、语境、语用之中,在这里,知识是帮助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的拐杖,教学不是为了展现知识自身的系统性,知识的概念体系。如果重视基本功,重视语用,在教学中就能够抓住课文中关键的词语和句段,做到以词带句、以句带段、以段带篇,而杜绝架空分析、无度拓展的情况。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桂林山水》时,通过具体的字词句,引领学生进入到文本所展示的优美情境中,让学生在优美的情境中去揣摩、品味语言,这样一丝不苟地指导读和写,才是语文教学的良好境界。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小学语文·
二、“和谐”和“灵活”是课程改革的新追求
新课程倡导营造民主开放、活泼生动的教学氛围,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堂上的学习主体——学生,应该得到老师充分的尊重,比如说,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的阅读初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尊重他们对文本的多元解读,而不要去做那种绝对的、权威的、以势压人的评判。而老师也并未放弃自己的责任,如有完整、明晰、有层次感的教学设计,注意把握好教学的重点、难点,注意在教学对话中步步引导、时时点拨,扶着学生在学习语言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这才是真正的语文阅读课。比如有的老师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特别重视阅读方法的切实指导,抓住几个神与普罗米修斯之间的关系,概括故事展开的线索,引导学生去举一反三,这就是在指导一种阅读方法;又比如,教学《晏子使楚》的老师,非常注意教给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去梳理文章大意的方法。正是由于学生—教师这两个主体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教与学相互依存,才使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成为可能。
有了真实、扎实的基础,又有了双主体作用的发挥,才有灵活的、适当的教学的方法和技巧。方法技巧与真实、扎实相比,后者才是“本”,前者是跟着这个“本”而来的,这个关系不能颠倒。关于教学方法,我要特别强调一点,即阅读教学中怎样抓住课文的局部来切入文本,然后指向对文本整体的理解?这个问题值得认真探究。对课文教学切入点的选择,可以是一个关键词语,也可以是一个或几个重点语句,或者一两个课文段落,或者是选课文的某一种表达手法,这都需要灵活运用;而在其背后则是老师对文本的深入把握,这样才能真正从课文局部切入,然后引导学生从局部的感受,到对课文整体的领悟。当然,在讨论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度”的把握,也就是方法技巧运用得是否得当、适切。如有的老师教学《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开头播放李叔同的歌曲《送别》,花了不少教学时间,老师的意图可能想创造一种回忆童年的情境,从而导入课文,但歌曲内容及表达的感情与课文情境似乎不甚匹配,这样的导引是否必须?又如《荷花》一文的教学,用多媒体展示了不少关于荷花的图画,对图画的过度关注,是对理解课文起了促进作用,还是相反,实际上干扰了学生体验形象、品味语言的语文活动?《蜜蜂引路》是低年级的课文,老师在教学中用魔方给孩子做游戏,孩子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但这个活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小学语文·
动设计,对理解课文是必须的么?与这堂课教学设计整体的关联度究竟如何?抑或游戏只是成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一个点缀呢?这些教学案例,值得我们深思。
三、准确解读文本和把握教学内容,是教师素养的核心
造成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有多种多样,但从根本上来说,在于解读文本的能力有高下之分。在我看来,解读文本的能力,是语文教师教学素养的核心部分。没有了对文本的解读能力,谈不上其他的专业素养,即其他的专业素养都是建立在解读文本能力的基础上的。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收放自如、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这本事来自哪里?仅仅来自他们的技巧和方法么?不是的,首先来自他们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和把握。能够深入地钻研文本,能够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文本中去充分地感受体验,这样的老师,他在教语文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进行一种生命的活动。有了这个解读的功夫和能力,教学的重点、难点就容易明确,应该运用怎样的教学方法也容易清楚。反之,对文本的把握不深入透彻,教学也可能如隔靴搔痒。比如说,课文《军需处长》的题材是红军长征的艰苦生活,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核心人物是为了克服行军途中巨大困难而英勇牺牲的红军军需处长,另一个人物就是将军。所以对这篇文章的把握,就应该抓住两个人物,而两人中,死去的军需处长在课文中展示的就像一尊凝固的雕像,没有办法去深入体验他的内心活动了,那就应该通过活着的将军来解读他。那么在教学中抓住描写将军的那些地方呢?其实,课文中有两个非常精彩的词语,一个是课文前面说,有人死了,将军“愣”了一下;后面有人告诉他,死去的是军需处长,他又“愣”了。我琢磨这两个“愣”字,觉得大有文章可做,可以抓住它们来发掘语言文字背后的丰富蕴涵。第一个“愣”字,在我看来,表现的是将军内心的有点出乎意料,虽然死人了,但是毕竟在情理之中,因为课文前面描写了那么严酷的自然条件,死一个人的事是非常容易发生的。后一个“愣”字就不同了,将军知道这个死去的人竟就是军需处长,是他怪罪的对象,他前面竟然误判了,这才是完全出乎意料之外、又不合常理的。所以我觉得,将军的前一个“愣”是震怒,而后一个“愣”则是震撼,这里作者写出了听到军需处长牺牲的消息后,将军心灵的震撼!但是,有的执教老师却把大量时间花在分析课文前面的背景描写,一直没有进入到人物上面,更不会去挖掘人物的心理,当然,对作者是怎样写出主人公的性格光彩、怎样展示英雄人物的崇高悲壮的内心世界,就不甚了了。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小学语文·
你看,对文本的把握出了偏差,重点、难点就选择不准,教学目标就很难实现了。
那么,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应该放在“写什么”,还是放在“怎样写”上?我认为“怎样写”才是重点。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其功能主要是学习语言,学习运用语言,因此,语文课可以有各种目标,但是语文课离开了语言文字,所有的目标都无所附丽。我们带领学生阅读一篇篇范文,重点主要不在关注这些文章写了些什么内容,而是要学习作者是怎样写的,作者是怎样为那个特定的内容和情感寻找最适合的表达形式的;或者说,即使要了解文章“写什么”,在语文课上也主要应该通过研究“怎样写”来了解。作者对字句的推敲,就是情感表达的调整,情感表达不同,运用的语言文字就不一样。因此课标在规定的语文阅读目标中提示要重视语言文字的品味、揣摩和运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能因为对这个问题理解的差异,造成了教学目标的差别、甚至偏差。不少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往往大部分是属于对课文内容理解方面的。如从“怎样写”的角度教学,就应着重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的语言运用,如为什么这里用短句?为什么这里用排比句?为什么这个句子不顺着说,而要倒着说?为什么这段文字要先写这个,然后才接着写那个?为什么《军需处长》一文这里用了“愣”,那里又用了“愣”?两个“愣”字的表现意义一样吗?就是说,只有研究课文的语言表达,才能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老师们应牢记:课文内容并不等同于教学内容。
对小学语文老师来说,真是学无止境,教无止境,而提高语文老师的专业素养,是其中的关键。只要认准方向,坚持不懈,我们将会追求到一种更高的语文教学境界,一代高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师,也将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真正成长起来。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方智范
(原载《教师论坛》2009年第10期)
第二篇:教师真实
鸡鸣即起,一日开始:先看学生,赶到班里;检查卫生,辅导自习。哪个缺课,谁又晚起;仔细询问,调查摸底。昨日开会,头发脾气: 要当教师,先做傻子;拼命干活,莫要索取。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撑不着你,饿不死你。若不想干,可以退出;若干不好,我不聘你。博士难找,学士遍地!二十分钟,早餐即毕;锅先不刷,碗亦不洗。急急忙忙,办公室去;先去打水,再来扫地。N摞作业,等你去批: 对的打√,写上评语;还得表扬,以资鼓励。错的打×,误在哪里? 来龙去脉,一一指出。分析到位,讲清道理;一丝一毫,马虎不得。阅完作业,再出试题;单元过关,章节测试。昨天月考,今日摸底; 期末期中,不计其数。题量适中,难易有度;查查网页,翻翻题库。今天出完,明日印出;抓紧考完,加班阅毕。忽然想起,张三李四; 排名后退,是何道理?叫到身边,促膝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老师期盼,父母嘱咐;展望未来,充满荆棘。事关前程,怎能儿戏? 张三痛哭,李四流涕:痛改前非,看我下次。不听音乐,不看电视; 刮风不管,下雨不顾。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多背单词,多做习题; 下次月考,找回位置。老师听罢,始露笑意;期中考试,就看你的!谈话已毕,铃声响起;拿起教案,奔向教室。师生礼毕,一课即始; 先评作业,昨天做的。普遍问题,大家注意;个别错误,单独处理。今天学习,中国历史;文革部分,不出考题。这块内容,我们删去; 半个课时,很快过去。现在来做,巩固练习;选择答案,A B C D。回答不错,学的可以;再找时间,做张卷子。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不要忘记,课前预习。两节课下,已近中午;口干舌燥,四肢乏力。热点剩饭,了以充饥;床头一歪,权作休息。刚入梦乡,铃声又起; 抖起精神,再上班去!明天上课,观摩学习;校长也听,教师都去。精心准备,小心应付;制作课件,打印练习。幻灯电脑,现代工具; 全体观摩,怎能缺一。上述各项,准备完毕;电话铃声,骤然响起。政教主任,叫你快去:有位同学,是你班的;一夜未归,在网吧里。找其谈话,通知父母;写出检查,等候处理。不知不觉,西山日暮; 吃罢晚饭,辅导自习。学法指导,疑难解释;有何疑问,尽管提出。辅导完毕,正要离去;突然想起,还有一事。有人反映,学生小纪; 跟女同学,眉来眼去。关键时期,这还了得?叫上小纪,到没人处; 把你找来,可知何事?从实招来,不得回避。学生小纪,支支吾吾: 我殊不知,老师明示。青春少年,阳光沐浴;情窦初开,本不为奇。但要清楚,学习目的;一切围绕,学习成绩。有碍升学,必须放弃; 他日登榜,出人头地。男子丈夫,何患无妻?学校规章,利害得失; 一条一条,清楚分析。小纪听罢,泪眼流涕:从今以后,专心学习; 若是再犯,我是白痴!转眼放学,学生离去,喝一口水,喘一口气; 十点过后,再查夜去。水管已关,廊灯已闭;夜深人静,呼噜声起。一天工作,终告结束;轻手轻脚,回到家里。两眼一合,已然梦里: 不是上课,就是考试;醒时梦里,并无二致。匆匆忙忙,奔校赶去
忽见眼前,众人攒聚;通知栏中,贴一告示:教师老吕,四十有七; 疾病突发,撒手西去!明日医院,告别仪式;没有课者,务必前去。看罢唏嘘,悲哉老吕;辛劳一生,英年早逝。房小无车,更无积蓄; 妻儿无靠,父母无依。高风亮节,名扬十里;今日作别,后会何期? 悲上心头,心痛如撕; 蓦然惊醒,泪面如洗 天已微明,铃声又起; 新的一天,又要开始。
原来国家的名字如此浪漫
c.h.i.n.a.中国
come here.i need affection.来这 我需要爱
k.o.r.e.a.韩国
keep optimistic regardless of every adversity.虽然事与愿违保持乐观
h.o.l.l.a.n.d 荷兰
hope our love lasts and never dies.希望我们的爱永恒不变
i.t.a.l.y.意大利
I trust and love you.我相信你和爱你
l.i.b.y.a.利比亚
love is beautiful;you also.爱是美丽的 你也是
f.r.a.n.c.e.法兰西
friendships remain and never can end.友谊永固
怎样做好历史课堂笔记
笔记有很多种:如课堂笔记(又分要点记录,课堂随记),课后整理笔记,课后摘抄笔记等等,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好笔记,可以把零散的知识收起来,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这有利于巩固消化已学过的知识,并开阔视野,拓展思维,补充教材,突破课堂的局限,更有利以后复习,勤做笔记,做好笔记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途径,那怎样做好笔记呢?
(一)做好课堂笔记:课堂笔记的内容主要是老师所讲解的重难点问题,如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观点,重要结论,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例,老师板书的知识框架与线索,听讲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和疑难批注等许多内容。决不是记下老师所讲的每一句话,在黑板上所写的每个字,而这样实际上既无必要,又不可能。由于记笔记不能影响听课,因此,记课堂笔记时,书写速度要快,对历史名词,概念等尽量简记,对较长的句子可抓住句子的主干缩写或关键词,还可以自己定义一些特殊的简单的符号来代替文字等,从而节约时间。
(二)做好课后整理笔记。课后整理笔记就是把课堂笔记进行整理,可就原笔记基础上进行补充、修改、完善,也可重新处理,做好课后整理笔记,实际上也是一个再回顾、领悟、巩固知识的过程,可以收到较好的复习巩固的效果。
(三)做好课后摘抄笔记。信息时代,知识更新加快,而我们的教材,课堂提供的信息量很有限。因此,同学们应充分利用各种现有资源和手段(图书馆、媒体、网络等),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新的历史知识。这对我们学习历史也很重要,开阔我们的视野和知识,培养我们的多向思维,全面分析和看待历史现象,从而弥补教材与课堂教学的不足。做好课后摘抄笔记,就是把通过各种途径有针对性地搜集来的信息整理出来,进而进一步理解教材,把握学术观点与学术动态。如何进行课前预习
课前准备尤为重要,准备充分才能从容应对,草草上阵,必然手忙脚乱,势必影响你上课的效率,因此,别小看课前几分钟的准备工作。课前准备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学习用具准备:课本、资料、笔记本、笔(记号笔)、作业、试卷等,都应摆放在桌面的显著位置,收起与历史学习无关的一切。
(二)心态准备:用具准备好后,立刻静下心来,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不要再去想着预备铃响前的事情了,更不要余兴未尽,忘乎所以,十分被动。
(三)知识准备:在进入学习状态的基础上,回忆上节历史课的内容梗概或重难点,理清历史发展线索,体会历史发展规律,衔接下节内容。
给班主任的三条建议
为了形成有关班主任的建议,我做了一些前期的准备。
第一,研究几位著名班主任的经验。我的询问是:如果要用三句话概括出辽宁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经验,这三句话是什么?如果要用三句话概括北京任小艾老师的班主任经验,这三句话是什么?如果要用三句话概括四川李镇西老师的班主任经验,这三句话是什么?如果要用三句话概括上海万玮老师的班主任经验,这三句话是什么?
同时,作为一个研究者,我不得不追问:在这些著名的“班主任经验”或“班主任兵法”中,有没有反人性的地方?这是一个令人难堪的追问,我无法具体地支持谁的班主任经验是非人性的或反人性的,我只能正面地把他们的经验中符合人性的经验推举出来,对于那些可能隐藏了非人性的或反人性的所谓经验,我用括弧把它们括起来,尽量不让那些经验溜进我个人归纳的“三条建议”。
第二,在网上搜索有关“优秀班主任”、“文明班级”的评价标准与实施办法。搜索的结果是:网上有大量的有关“优秀班主任”、“文明班级”的评价标准与实施办法的不同版本。这些版本措辞略有不同,但是,它们一致显示了对学生的规范和控制。我对此早有预料,但看到真实的材料之后,还是感到吃惊。我们可以从“优秀班主任”、“文明班级”的评价标准与实施办法中看出班主任的生存状态。
我承认,学校的管理者(比如校长)在制订“优秀班主任”、“文明班级”的评价标准时,认为那些评价标准与实施办法对学校的管理工作是有意义的,对维持学校教育的纪律与
规范尤其有意义。
我也承认,学校管理者不会有意地让学校成为监狱、让学生成为囚犯、让班主任成为监狱长或牢房看守者。很少有校长站出来理直气壮地说,我就是要让我的学校成为军营,更没有校长站出来说:我就是要让我的学校成为监狱。不过,老实说,那些“优秀班主任”、“文明班级”的评价标准与实施办法还是让我感到吃惊,感到难受。
第三,研究香港学校的“班主任”经验。从我在香港所做的个案研究来看,他们有哪些“班主任”经验可供借鉴?
第四,阅读西方教育文献中有关班级管理的经验,看西方学校的教师是怎样管理他们的班级的。
第五,访谈(当面访谈或电话访谈)广东省的一些班主任,请他们谈谈自己做班主任的经验,也请他们提出:如果参加班主任的研讨会,他们最希望听到哪些方面的经验。第六,根据以上所获得的班主任信息,整理有关班主任的经验或建议。根据“归纳主义”的原则,班主任经验的提炼程序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尽可能多地提出相关的经验与建议,形成的标题是《给班主任的22条建议》。第二步,将某些“细小经验”整合为一条“重要经验”。然后,将所有的“重要经验”控制在三条之内。我的考虑是:如果经验太多,就陷入琐碎与平庸。如果不能用 “三条经验”或“三条建议”说出班主任的秘密,那么,即使用三十条、一百条,也还是无法提出有意义的班主任经验或班主任建议。
今天提交的“三条建议”(或 “三条经验”)是:
第一,敢于承认“班主任”是一个“领导者”而不只是“执行者”。第二,敢于承认“班主任”是一个“学术领袖”而不是“活动家”。第三,敢于承认“班主任”是一个有人性的、常态的“正常人”而不是一个工作狂或奴役狂的“病人”。
敢于承认“班主任”是一个“领导者”而不只是“执行者”
每一个班主任都应该勇敢地告诉自己:我是一个“主任”。中国有各种类型的主任,班主任算是一类。班主任虽然也是教师,但班主任与一般教师不同的地方在于:班主任不只是
教学者,他首先是管理者。班主任是学校里的 CEO。什么是“主任”?就是“负主要责任的人”、“主持工作完成任务的人”、“主要担任者”。不管别人是否承认,班主任自己要敢于承认:我是一个主任;我是一个领导者;我是班级的领袖。“执行者”可以只满足于上传下达、唯唯诺诺。但是,作为“领导者”,作为“领袖”,班主任必须发展自己的“领袖
智慧”。
“领袖智慧”的积极状态是:学会愉快地“与人打交道”;学会尊重并保护他人的自由。
“领袖智慧”的底线是:不害怕与人交往,使自己免于人际交往的痛苦;不干涉、挤占他人的自由,使他人的自由免于被挤占被剥夺。
每一个班主任都可以询问自己:我害怕与人(学生、家长、学科教师、校长等等)打交道吗?
然后再询问自己:我剥夺他人(学生、家长、学科教师、校长等等)的自由了吗? 任何管理者,都面临一个选择:要么专制,要么民主。如果选择民主,这就意味着:
第一,所有的班级管理,都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而不是限制学生的自由。不轻易以“为了班集体的荣誉”为理由而取消学生个人的自由。
第二,所有的班级管理,都由学生自己决策、执行,班主任只是一个促进者和评估者。班主任的主要职责是说服,而不是发号施令。班级管理中的“民主”首先显示为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另外,为了处理班级的公共事务,让学生“选举”自己的“学生领袖”并监督“学生领袖”的办事行为与办事能力。可以考虑在班级中设立“班委会”和“学委会”两个机构。“班委会”由“班长”领导,“学委会”由 “会长”领导。班委会由班长自由组阁。“学委会”由各个学科的“科代表”组成。
“学委会”和“班委会”的关系是:班委会的班长做出重大决策尤其是有关学习的决策时,必须得到学委会三分之二以上会员的认可。班委会的“班长”若做事不力或者犯了严重的错误,学委会可以征求班主任的意见并启动“罢免班长”的程序。
“学委会”的“会长”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自愿”为他人的学习提供服务;第二,有高水平的学业成就。与之相应,“科代表”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自愿为他人的学习提供服务;第二,在某个学科领域有高水平的学业成就,是某个学科的“学科带头人”。
“班委会”的“班长”的学业成就不必优异,他是学生的生活领袖而不必是学术领袖。他只需向本班的学生做出两个承诺:第一,我自愿为他人“服务”;第二,我有能力为他人 “服务”。
减少“班委”的成员。“班委”中不单独设立“劳动委员”或“后勤部长”,因为班长本身就是班级里的劳动委员和后勤部长。
“班长”的基本职责是为他人提供服务。班长并没有多少权力,必须尽可能降低班长的权力欲望。他只是一个服务者,是“公众的仆人”。他是“公仆”。
因此,学生在竞选班长时需要考虑自己的得失。但是,班长是班级里最高荣誉的学生“领袖”。人有追求 “领袖”的欲望。这个欲望将推动学生参加班长的竞选。
班长的角色:他是一个没有多少 “权力”的学生“领袖”。
班委会的班长和学委会的会长由竞选产生。任期均不超过两届。每一届任期为半年。每个人都可以自愿竞选班长和会长,由全班学生“投票”决定竞选的结果。敢于承认“班主任”是一个 “学术领袖”而不是“活动家” “活动家”可以左右逢源、呼朋引伴、高谈阔论。
但是,作为“学术领袖”,班主任必须把发展“学术智慧”作为自己的基本使命。“学术智慧”的核心是:“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
“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的积极状态是:使一切班级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业成就,也使一切班级活动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的底线是:勿追求班级活动的花样与虚荣,勿使班级活动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构成侵扰。
每一个班主任都可以询问自己:我组织的学生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有关吗?这些学术活动是否有利于我的专业成长?
班主任可以考虑一些基本的策略: 让“无为而治”成为班主任的基本信念。如无必要,切勿扰民。如无必要,勿设官职。如无必要,勿增规定。
让学生有自己支配时间的自由,不轻易以“集体活动”的名义控制学生的自由时间。真正的民主“弱序管理”,是“无为而治”。
在培育“学生组织”时,尽可能淡化“班委会”,尽可能强化“学习委员会”。班级是一个学习的地方,它的主要特征是“学习”与“生活”。不要把班级变成一个庞大的、臃肿的“人人想当官”、“人人有官当”的“官僚”机构。不要把“当官”作为诱惑来安抚某些所谓的“优秀学生”或 “招安”某些“问题学生”。
鼓励每个学生组建各种形式的 “学生社团”。
每个学生只要能够争取除本人之外的两人以上的合作者,就可以组成一个独立的“社团”。
所有“学生社团”的称谓均标识为“某某会”,比如“数学研究会”、“诗歌朗诵会”、“书法协会”、“慈善会”„„。
“学生社团”的主题最好与学习相关。鼓励以“研究性学习”的某个“主题”或“项目”作为学生社团的名称,比如“余秋雨散文研究会”„„
敢于承认“班主任”是一个有人性的、常态的“正常人”而不是一个工作狂或奴役狂的“病人”“工作狂”自己可以只工作而拒绝有情趣的生活,但他不能要求别人也像自己一样;有奴役狂的人可以奴役、控制、虐待他自己,但他不能奴役学生,甚至不能奴役自己的孩子。
“正常人”的核心是:有独立人格,有生活情趣。
有独立人格、有生活情趣的积极状态是:让自己过独立的自由生活,也让学生过独立的、自由的生活;让自己过有情趣的生活,也让学生过有情趣的生活。有独立人格、有生活情趣的底线是:不以爱的名义,不以“我是为了你好”为借口而挤占学生的自由时间;不反感不抵制学生的情趣生活。
一、成为有生活情趣的班主任。
让自己在“专家”与“业余爱好者”之间来回转换。第一,让自己成为“专家”,成为“有专业水平的班主任”。
教师如何让自己成为“专家”?教师什么时候才可以自信地称自己为“专家”? 这就是所谓的“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发展”所关注的问题。
教师可以给自己提几个问题,如果你能够给出肯定的回答,你就是一个专家:(1)圈外人士是否无法对我的工作指手画脚(我接受过专门的训练,我有一套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2)我的服务对象是否对我的服务感到满意(我的学生喜欢我,我的学生敬畏我)?
第二,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
让职业(occupation)成 为“专业”(profession),让自己成为业内的“专家”,这是教师的第一使命。
为了保持稳定的职业生活,你必须成为业内的“专家”。
但是,人一辈子只做某个领域的“专家”,你可能过得比较安稳,但很可能并不快乐(少数人例外,他的 “专 业”碰 巧 是 他 本 人 的“爱好”)。这种不快乐不是因为你无法
胜任你的职业,恰恰是因为你一辈子只拥有单一“职业”。
单一的“职业”生活往往是沉闷的。你可以在这个“职业”生活积累经验,成为高水平的“专业”人士,成为所谓的“专家”。可是,成为 “专家”又如何?成为“专家”之后就一定能够让自己快乐吗?
还是不行。除非你找到了“研究”的乐趣,否则,你的“专业”会挤压你的生活情趣,你的“专业”必然带来生活的沉闷。幸福只有一个来源。所 有的 幸福 都来自“参差多态”。即使你幸运地形成了“研究”的兴趣,可是,如果你长期地琢磨某个单一的问题,你迟早也还是会感到乏味。
快乐、开心的基本思路是:不将生活的希望完全托付给“职业”,从 “业内”走出来,发展自己的“业余”生 活,发 展 自 己 的“业 余爱好”。
“业余爱好”也许并不能给你带来经济上的富足,但它一定能够让你 “开心”。什么叫“开心”? 你如果只有“职业”,让单一的 “职业”把自己其他所有情趣都堵塞了,你的“心”就关闭了。心被关闭了,就一定不“开心”。
怎样让自己“开心”?
很简单——让你的“心”从单一的职业生活中解放出来,让“心”向各种可能的“业余爱好”重新开放。心打开了,就“开心”了。
二、成为有人性有人权意识的班主任。
所谓有人性和有人权意识,主要是指班主任尊重学生的正常欲望和天赋权利。有“人权”意识的人,不会让工作占据了自己的全部时间,也不会用课程表所规定的学习时间之外的琐碎的“规定活动”挤占学生的自由时间。
班主任是否敢于给自己做一个决定:谁要是挤占了我的自由时间,我就跟他斗争? 然后,再给自己做另外一个决定:让我的学生有自由选择的生活,我绝不挤占学生的自由时间。
有人性的班主任尊重自己的正常欲望,也因此绝不鄙视、压制学生的正常欲望。人有哪些正常的欲望? 第一,占有欲。
比如,将“业余爱好”发展成为 “副业”。
“副业”与业余爱好一样,它在 “职业”之外。但是,“副业”不同于“业余爱好”。“副业”就意味着:它不仅是自己所“爱好”的,它还能够给自己带来额外的益处,尤其是经济上和情感上的收益。
“副业”这个词语曾经受到批判,后来“平反”了,农民发展“副业”,成为进步的迹象。
农民可以名正言顺地发展“副业”了,教师呢?教师是否可以发展 “副业”? 第二,爱欲。
有人性的班主任不会鼓励学生去 “早恋”,但也不会将中小学生群体中发生的纯美的“恋情”视为洪水猛兽。
班主任面临的真实困难在于:情感总是不稳定的。学生一旦卷入情感纠葛,学生的知识学习将受到干扰甚至破坏。作为班主任,缓解这类难题的办法是:尊重学生的所有欲望,但尊重不是放纵。第三,探究欲。
这是所有班主任和教师都不会反对的欲望。不过,一般而言,教师更看重学生是否有良好的记忆力,笔纸考试中能获得高分。
如果测试的试题是合理的,那么,探究欲望强烈的学生将获得高分。但是,现实的困难是:一个对昆虫有强烈的探究欲望的学生有可能在数学或语文考试中失败。一个对文学有激情的学生有可能在数学考试中不尽如人意。
缓解这类难题的办法仍然是:尊重学生的所有欲望,但尊重不是放纵。
面对类似的困难,班主任只能依照一些人性化的原则,而不必指望有一个具体的班主任兵法或班主任药方。
第三篇:教师必备的教学素养
高效课堂:教师必备的教学素养
我们都爱孩子,希望他们将来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那么请家长先从提高自身做起,要知道,家长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身教更甚于言教。
一是回答好三个问题。
任何一位学科教师、任何一节课都必须回答好三个问题:(1)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
教师要回答的是学生的课堂学习目标问题: 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2)你怎样把学生带到哪里?
教师要回答的是学习策略和学习过程问题。(3)你如何确信你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 教师要回答的是学习效果的评价问题。回答不好这三个问题,一定不是一节好课。二是具备三种基本能力。
即设计教学的能力(编写学习指导书、编制导学案)、实施教学的能力(构建课堂生态)、评价教学的能力(达标测评、跟踪发展)。
设计教学的能力是基础,实施教学的能力是关键,评价教学的能力是保障。不具备这三种基本能力的教师,一定不是一位合格教师,也一定不是一位好教师。(姊妹篇:“高效课堂”考察学习的九点感想 更多主题:教育教学/家庭教育)
三是把握三个前提。
即把握学科思想,掌握学科知识体系,明确学科课程目标。把握不好这三个前提,教学设计就无从谈起。四是做到三个读懂。
即读懂课标和教材(学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
不懂得“课堂,究竟是谁的?”,既是师道问题,又是师德问题。五是完成六个转变。
即教师变学长、讲堂变学堂、教室变学室、教材变学材、教案变学案、教学目标变学习目标。
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思考教学,既是新课程的要求,又是师道的要求。
六是明确课堂方向。
课堂教学,避免教学目标的虚化,有效地把握和利用课程资源。避免教学内容的泛化,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要把握教师的引导性,避免教师使命的缺失。
坚持教材是基本资源,灵活运用、扩展、开发、构建多种教学资源;坚持真正“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教师主导下的主体性;坚持以启发探究式教学为主,追求教学方法多样化。(姊妹篇:“高效课堂”考察学习的九点感想 更多主题:教育教学/家庭教育)
七是解读课程标准。
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整合教材(学材),科学设置课堂学习目标,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标志;是学科课程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
如果不进行学科课程建设,课程改革就是一句空话!
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整合教材(学材),从基于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出发,科学设置符合“学情”的学习目标,是教师的基本功,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条件。
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整合教材(学材),科学设置课堂学习目标,实质上就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开发(二次开发)问题,也就是国家课程在本校的有效实施问题,更是学科教师的学科能力问题。不会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开发(二次开发)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
八是构建道德课堂生态。
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推进课程就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文化的传承。任何一位教师在课堂上都在“营造”着一种课堂文化氛围和课堂生态,学生都在进行着某种“文化适应”和自然成长。
课堂中面临的问题实质上就是文化(生态)问题;可以说,课堂生态是现代学校文化的最高境界。
构建道德课堂生态,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开展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互动的教学活动,实现从“单向型教学”向“多向型教学”转变。
倡导以问题为纽带、进行启发探究教学,实现从“记忆型教学”向“思维型教学”转变。
通过倡导合作学习,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从“应试型教学”向“素养型教学”转变。
第四篇:扎实推进写字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素养
扎实推进写字教学 全面提升学生素养
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好字”更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学生书写要达到规范、端正、整洁、美观。但现实中,写字教学的状况不容乐观。笔者旨在从“认识写字教学意义,加强写字师资培训,激发学生写字兴趣,讲究科学有序指导,发挥评价导向功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一、统一认识,强化写字教学意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写好汉字是我们每一位中国人的义务,更是每一位华夏儿女的自豪与骄傲。
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
二、练好过硬本领,发挥示范作用
“一个教师就是一本活字帖”。对学生写字影响最大的是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的字。作为人师,我们要不断学习书法知识,苦练好“三字”(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基本功。
三、针对儿童心理,激发写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写字有了兴趣,就能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并逐步形成用心学、认真写、刻苦练的学风。故事激趣。爱听故事是小孩子的天性。从古到今有许多书法家练字的轶事趣闻。在写字教学中我们应向学生有重点地介绍他们勤学苦练书法的事迹。
四、遵循书写规律,讲究指导方法
写字课是进行写字教学的主阵地。上好这一课,对指导学生写字能起到一种强化作用。在写字课上,我们可从三个方面指导学生写字。
(一)是看清字形,把字写正确。
(二)是分析结构,把字写端正。
(三)是寻找差距,把字写美观。练字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小学毕业前能写一手规范、工整、美观的钢笔字。遵循这一要求,我们应进一步严格要求学生,从热爱祖国语言文字这一高度激发学生的写字情趣。每次写好字,应让学生自己跟字帖上的字作比较,看哪些字临写得很象,哪些字还有差距,要进一步改进。
五、坚持持之以恒,重视培养习惯
写字是一种技能,必须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才能形成。因此在掌握写字要领之后,需要反复地练习,在练中学,在练习中逐步掌握书写规律。要课内练,课外练。还要练得精,就是说对练的内容要有所选择,对练的方法要加以指导,对练的时间要加以分配。研究表明,分散练习写字胜于集中练习,练习的次数要多,但每次练习的时间不应过长,相当于“少吃多餐更益于身体健康”。
对于小学生来说,每天要保证练习写字一次,时间宜在20分钟左右。经常练习会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不管是写字课里的习字,还是识字课中的写字,或者阅读作文课中的写字,教师都要认真指导,严格要求。要始终注意提示学生认真执行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姿势、书写顺序;要求笔笔认真、字字端正、行行整齐、篇篇整洁。发现缺点和错误,教师要及时予以指导和纠正。
六、改进评价方式,发挥导向功能
写字教学的评价要有利于引导绝大多数学生对写字、书法的兴趣;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具有基本规范的写字技能。
第五篇:教师素养
学习《怎样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人文素养是一个人素养的基础和核心,人文的意义是人学,是人的反观、自省和自审之学。它超越了生理学的层面和心理学的意趣。而在人的自我超越之处领悟人性和人道,进而用人所创造的价值之光去净化人的心灵。人文精神就是要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和幸福为本。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提高人的素质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目标。人文素养的缺失构成教师成长的最大障碍,缺乏人文精神的教师不可能真正成长起来。教师的综合文化素养状况直接影响教师的成长,影响着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师必须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承担起历史重任,完成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
因为没有人文素养的提高,就不会有教师综合文化素养的提高;没有人文素养的教师,也不可能具有真正的科学精神,也就不会有很高的审美修养。人文素养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根本之所在。科学离不开人文,否则就会失去主导,走向邪道。所以,只有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才能确实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素养。只有具有人文素养才能真正懂得并尊重科学,努力去把握科学的本质,并把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新课程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那么,只有具备人文素养,才能真正树立“以人为 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念,在教育与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当“人”看,当作有情感的、鲜活的、思想性格各异的、独立的人,而不是把他们当作“工程师”手下的“产品”,当作“园丁”手下的“花朵”。教育毕竟不同于植物的栽培或动物的饲养那样的工作。教育是通过主体、为了主体的发展,而在主体间进行的一种精神交流和对话。通过这种交流对话,引导、激发学生的自觉意识、自尊意识,使其主动地寻求自我发展和进步的目标,不断完善自己。
教师的人文素养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它表现为在教师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成长的关心,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强烈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一定是具有人文精神的教师。只有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教师才可能从教书匠成长为能师、经师甚至名师。而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教师就必需善于读书,学会学习,与时俱进。要养成勤耕不辍、终身学习的习惯。
因此我要学会学习和读书,在博览群书中思考、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拓宽文化的视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尤其要阅读经典,与人类的思想家、教育家对话,学习他们的研究成果,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还要向周围其他同事学习,学习他们的教书育人的经验和方法;还要利用计算机网络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熟练的运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还要积极向教学实践学习,积累经验,不断思考、总结,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等等。
总之,努力读书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培育人文精神,是我成功的必备条件,是我成长为能师、经师乃至优秀教师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