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自考心理咨询与辅导复习资料打印
1、学校心理辅导含义
2、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
3、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
4、学校心理辅导的途径
5、现代社会变迁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6、异常心理的划分标准
7、对心理健康标准的认识(如何理解心理健康标准)
8、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
9、影响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条件主要有两条:
10、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1、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辅导(如何辅导)
12、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3、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14、早期职业辅导运动的代表人物是帕森斯
精神卫生运动的创始人为比尔斯。
15、心理辅导与德育的异同或关系。
16、学习辅导涵义
17、学习辅导的目标:通过辅导使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
18、学习辅导的内容(动、情、行、能)
19、学习动机的作用 20、学习动机的激发。
21、良好学习情绪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
22、什么是学习过度焦虑?
23、学习过度焦虑的消除。
24、制定学习计划的意义
25、制定学习计划的原则?
26、作业规范的辅导包括哪些方面?
27、复习辅导。
28、预习的指导。
29、自学能力的培养
30、掌握学习策略能力的培养
31、人格辅导的是教育者运用有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理论与技术,帮助和促进学生社会适应和价格健康成长和发展教育活动。
32、人格辅导的目标:促进适应、铸造人格。
33、人格辅导的内容。
34、自我意识
35、自我意识辅导的涵义:
36、自我辅导活动的宗旨(目标):
37、自我意识辅导的实例分析(38、情绪辅导的内涵:
39、情绪辅导的目标:
40、人际交往辅导的内涵:
41、人际交往辅导的直接目标
42、人际交往辅导的内容。
43、如何进行人际交往辅导?
44、青春期概念
45、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46、青春期主要的心理问题?
47、青春期辅导的内涵。
48、青春期辅导的目标
49、青春期辅导的内容。
50、青春期辅导的途径与方法。
51、休闲的功能?
52、休闲辅导的基本途径与内容有哪些?
53、职业辅导是帮助学生选择职业、准备职业、安
置职业、并在职业上取得成功的过程。
54、学校职业辅导的目标。
55、学校职业辅导的任务。
56、职业辅导的内容。
57、职业辅导的原则。
58、职业类型的六边型图和部分职业名称举
59、了解自己辅导。
60、全面了解自己的方法。61、职业的价值。62、“生命彩虹图”是由职业理论研究家萨帕 63、正确认识心理辅导课程与素质教育的几个关系?
64、什么是心理辅导课程?
65、心理辅导课各程要注意以下问题。66、心理辅导课程的最终目标是梯状学生健全的人格,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及良好的心理品质。可分为如下两个目标: 67、心理辅导课程的原则。
68、心理辅导课的活动形式不: 69、心理辅导课程的实践形式。70、心理辅导教材的内容结构 71、心理辅导课程的教学方法。72、课堂心理辅导的概念。73、学科渗透式的教学设计 74、课堂管理的模式 75、有效的课堂管理。
76、课堂行为问题的成因分析。77、课堂行为问题的处理策略。
78、学习困难学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学习效果低
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要求的学生。79、学习困难学生的鉴别。80、学习困难学生的分类。
81、学习困难学生的诊断(重要)82、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教学策略? 83、个别辅导的理论。
84、本我、自我、超我如何和谐发展? 85、个别辅导的主要技术。86、个别辅导的原则。
87、个别辅导的基本过程。
88、学生心理困惑的个别辅导。89、团体是指一群人彼此互相沟通一段时间,以使
每个人不需要通过他人,能与其他人面对面的沟通。
90、团体辅导是指在团队领导的带领 91、团体的分类。
92、团体辅导的功能(或特点)。93、团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的区别。94、团体辅导的基本过程(定向、冲突、凝聚整合、成效、巩固六个阶段。)95、影响团体过程的基本因素。
96、领导者的角色作用。97、团体过程的领导技巧。98、团体互动技巧。
99、学校团体辅导的设计与操作。100、学生心理档案的规划。101、测量的基本知识。102、测验心理。
103、心理辅导管理的各级功能。
104、学生心理辅导服务员的四项任务。105、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者的基本任务: 106、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者的职责。
107、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108、学校心理辅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09、学校心理辅导课程和评价。
110、教师人格修养的意义。
111、教师心理健康的基本要素。112、家庭教育的常见误区。113、家庭心理辅导的任务。
《心理咨询与辅导》复习提纲
1、学校心理辅导含义
学校心理辅导是指教育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行为科学乃至精神医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集体辅导、个体辅导、教育教学中心的心理辅导以及家庭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节,从而充分开发自身潜能,促进其心理健康与人格和谐的一种教育活动。
2、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具体以发展性目标为主,防治性目标为辅。①发展性目标:
a、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b、帮助学生学习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合群性、同情心。
c、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生活环境,热爱学校生活。
d、帮助学生发展其学习能力,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良好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
e、帮助学生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f、帮助学生提高在学习、生活中学会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经常保持乐观、平和、愉快的心境。
g、帮助学生培养独立自主的精神,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要负责。
h、帮助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与创造精神。②防治性目标:
a、辅导学习困难的学生,改进他们的学业。b、辅导有情绪困扰、行为问题的学生,改善他们的情绪,矫正他们的行为。
c、辅导家庭环境不利的学生,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d、辅导学业优秀的学生与智力超常的学生,使他们获得更佳的发展。
e、辅导有心理困扰的学生,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3、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
①、学习辅导、②、人格辅导、③、生活辅导、④、职业辅导。
4、学校心理辅导的途径 两条:
一条是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途径; 另一条是针对有心理困扰或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途径。
5、现代社会变迁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大题准
备)?从消极的一面来看 ①、升学压力、②、独生子女的教育、③、不利的家庭环境(离异家庭、寄养家庭、贫困家庭、富裕家庭)、④、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
6、异常心理的划分标准
①、经验标准、②、社会规范的标准、③、临床诊断标准、④、统计学标准。
7、对心理健康标准的认识(如何理解心理健康标准)
①、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②、心理健康是一种积极的社会适应。③、心理健康是健全的人格发展,即人的心理是知、情、行统整的过程。④、心理健康的相对性。
8、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 ①、具有良好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心态与意识。
②、能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保持愉悦、平静。
③、能承受挫折。④、能较正确地认识周围的环境,适应环境并能改选环境。
⑤、人际关系协调,具有合群、同情、爱心、助人的精神。
⑥、具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⑦、思维发展正常,并能激发创造力。
⑧、有积极的人生态度、道德观、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规范。
9、影响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条件主要有两条: 一是个体的生理发展条件(ⅰ、身体外形的变化;
ⅱ、体内机能的发育; ⅲ、神经系统的发育;),二是客观环境的变化。
10、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①、心理发展是的,尤其是思维、记忆、知觉等能力。
②、心理发展是平稳协调的。③、心理发展是开放的。④、心理发展是可塑的。
⑤、心理发展的矛盾性。
11、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辅导(如何辅导,简答)①、帮助小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做好入学的心理准备。
②、帮助小学生适应集体生活、学习交往,培养合群性、责任感。③、帮助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激发兴趣,培养求知欲,促进思维、记忆等智力因素发展。
④、帮助小学生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各种心理问题,树立勤奋,克服自卑,变危机为转机。⑤、帮助小学生初步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与良好的品德行为规范。
12、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①、认知发展。
②、性意识的觉醒。③、不成熟的“成人感”。④、学习成绩分化激烈。⑤、同一性问题。所谓同一性是个体对自己的本质、价值、信仰及一生趋势的一种相当一和比较完满的意识。通俗地说,就是个体在寻求“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
13、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①、不平衡性。②、动荡性。③、自主性。④、进取性。⑤、闭锁性。⑥、社会性。
14、早期职业辅导运动的代表人物是帕森斯
精神卫生运动的创始人为比尔斯。专著为《一颗自我发现的心》
15、心理辅导与德育的异同或关系。
①、德育工作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规范或法律规范教育,是解决政治方向、思想倾向、道德价值观念的问题,解决人的社会倾向性问题。
而心理辅导则主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发展潜能,使学生更好适应学校、家庭和社会。可以说心理辅导解决“育人”任务中基础层次的问题。②、德育要求学生达到“君子”境界,心理辅导要求学生达到“凡人”境界。
16、学习辅导涵义 包含两个方面:①、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心理上的困惑。
②、让学生自己开发自身的学习潜能。
17、学习辅导的目标:通过辅导使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
18、学习辅导的内容(动、情、行、能)①、学习动机辅导。②、学习情绪辅导。③、学习行为辅导。④、学习能力辅导。
19、学习动机的作用:动力作用;维持作用。
20、学习动机的激发。①、认知内驱力的激发。(求奇法、求新法。求趣法。)②、自我提高内驱力的激发。(作业批改激励法、学习内容自选法、效果自我评定法、习题自编法、小先生法、互助法。)
③、附属内驱力的激发。(表扬法、奖励法。)
21、良好学习情绪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
①、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②、要有科学的爱的表达方式。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兴趣的激发、间接兴趣的激发。)
22、什么是学习过度焦虑?
不同的心理学家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学习过度焦虑又叫考试焦虑,主要反应在考试怯场上,一般有如下特点: ①、当事者在考试前夕普遍有一种提心吊胆的感觉,担心考试考不好。②、考试时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出汗,手颤抖,还有的伴有尿频,腹痛,头脑一片空白。③、当事者一般都会曾经有过考试失败的经历。④、当事者受到考试的压力比较大(压力有来自家长处,学校老师处,学生自身。)
23、学习过度焦虑的消除。①、认知辅导。②、松弛训练。③、自我暗示。④、劳逸结合。
24、制定学习计划的意义。①、明确学习目标。②、做到学而有序。③、提高学习效率。④、磨练学习意志。
25、制定学习计划的原则? ①、差异性原则。②、整体性原则。③、发展性原则。④、可行性原则。⑤、变通性原则。
26、作业规范的辅导包括哪些方面?
①、在态度上,力求专心致志,一丝不苟,准确
率高,字迹端正,书面整洁。②、方法上,要有序地进行作业。③、习惯上,要求独立完成。
27、复习辅导。
①、复习须及时。②、复习须思考。③、复习须多样。
28、预习的指导。
①、要求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②、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养成动手习惯,做预习笔记,将重点、难点记下。
③、预习时也要多动脑筋,找寻重点、难点的过程就是动脑筋的过程。
29、自学能力的培养
自学能力是一种依靠自己获得知识、技能的综合能力。结构中包括阅读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
思维能力的培养。{质疑法、竞赛法、训练法(专门与结合训练)}
30、掌握学习策略能力的培养 ①、学习方法。
②、学习的调节和控制。
③、元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即认知的认知。包括三方面: ⅰ、元认知知识; ⅱ、元认知体验; ⅲ、元认知监控。
元认知的培养可从下述几方面入手:
ⅰ、认识自己的认知特点。
ⅱ、根据自己的认知特点制定切合自己实际的学习计划。
ⅲ、在执行学习计划的过程中监控和调节自己的计划。
31、人格辅导的是教育者运用有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理论与技术,帮助和促进学生社会适应和价格健康成长和发展教育活动。
32、人格辅导的目标:促进适应、铸造人格。
33、人格辅导的内容。①、自我意识的培养。
ⅰ、自我认识与接纳 ⅱ、自我控制。②、情绪辅导。
③、人际交往辅导。④、青春期辅导。
34、自我意识
①、亦称自我、自我觉知、自我觉察,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认识自己的所有身心状况,包括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与他人和环境的关系。
②、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
ⅰ、自我认识。ⅱ、自我体验。ⅲ、自我控制。
35、自我意识辅导的涵义:就是根据心理辅导的原理,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恰当地评价和接纳自己,并有效地控制自己的一种辅导活动。
36、自我辅导活动的宗旨(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并推动其自我意识水平向更高阶段发展,为学生有效适应环境铺垫良好的基础。
37、自我意识辅导的实例分析(会从自我认识辅导和自我控制辅导角度分析。)P109。
38、情绪辅导的内涵:是运用有关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认识、接纳和把握自己的情绪,学会恰当地表达情绪以促进理解和交流,并学会控制、疏导自己的情绪,处理自己的情绪困扰,增进自己心理健康的一种教育活动。
39、情绪辅导的目标:
①、帮助个体正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 ②、帮助个体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③、帮助个体养成乐观的生活态度,增强对快乐的情绪体验; ④、帮助个体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处理自己的情绪困扰。
40、人际交往辅导的内涵:就是运用有关心理辅
导的理论、技术和手段来指导、训练学生的人际交往过程和人际交往活动,藉此增进学生人际互动和社会适应,改进人际关系,推动学生价格成长和成熟的过程。
41、人际交往辅导的直接目标是增进学生的人际
互动和社会适应,改进学生的人际关系,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42、人际交往辅导的内容。①、学生同伴的交往和沟通。
②、学生父母和老师为代表的成人的沟通与交往。
43、如何进行人际交往辅导?
①、人际交往辅导要与学生的现行交往实践结合,辅导的成效应以学生交往实践中寻求,教师有责任提醒和指导要求学生将辅导的成果迁移于日常交往实践。②、人际交往辅导可利用有关的社会关系测量来探查学生群体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善,对具体资料加以整理、分析和处理后,教师心中有数,为辅导提供基础。③、在人际交往辅导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起到组织、协调和指导者作用,与学生协商建立适当的活动规则,保证辅导活动所必需的心理氛围、舆论氛围及秩序,以此使活动朝着健康的,有益的、有建设 方向开展。④、人际交往辅导渗透在班主任工作、教学过程、教育过程中。
⑤、学校和教师应加强对家长的相应辅导。⑥、对少数有严重交往障碍和人际适应不良的儿
童,辅导教师应予以个别辅导。
44、青春期概念
又称青少年期或“生发期”。从广义上说,是指个体从儿童迈向成年期的一个过渡时期。或者说是从发身到发育成熟的成长期。年龄约是从12或13岁开始,20多岁结束。
45、青春期的心理特点。①、智力获得了巨大进步。
②、自我意识高涨,性意识萌动。
③、情绪体验日趋丰富、细致,稳定性降低,矛盾与变化强烈突出。④、在人际交往方面,增加了对同伴关系的依赖,与父母家庭的联系削弱,对教师的依赖与批评共存。⑤、两性话题成了青春期发展的中心内容,亦使
少年的意识、心境、行为染上了一层神秘、难以捉摸的色彩。
46、青春期主要的心理问题? ①、心理生物性紊乱。②、情绪问题。
③、性别角色混乱。④、人格冲突。⑤、人际冲突。⑥、性心理问题。
47、青春期辅导的内涵。
是指以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为特定对象、以青春期突出的心理现象和行为为主要内容的一种辅导活动。它是一种运用心理辅导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推动、促进和引导青少年心理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和帮助青少年顺利度过这一发展时期的教育活动。
48、青春期辅导的目标
①、青春期辅导要帮助青少年对即将到来的身体、生理的快速增长和发育做好准备,并认识和接纳这些变化,为顺利度过青春期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②、青春其他辅导要帮助青少年学会处理由一系列身体、生理的快速变化而带来的心理适应问题,学会相应的策略和技巧。③、青春期辅导要帮助青少年培养健康的性心理和性价值观,恰当处理两性关系,平衡度过性困惑期。
49、青春期辅导的内容。
①、认识、接纳和塑造自己的青春期形象。②、青春期辅导。③、性心理辅导。
50、青春期辅导的途径与方法。①、讲座。
②、集体讨论。③、活动设计。④、个别咨询。
51、休闲的功能?
对于人的发展有多种价值。①、松驰身心。
②、满足个人需要与兴趣。③、扩展知识和生活经验。④、增进个人身心发展。
52、休闲辅导的基本途径与内容有哪些? ①、校内。
ⅰ、开设休闲辅导课程。ⅱ、组织学生休闲团体。ⅲ、课余休闲活动。②、校外。
ⅰ、建立社区休闲活动中心。ⅱ、开设了家长休闲辅导讲座。ⅲ、开辟休闲活动基地。
53、职业辅导是帮助学生选择职业、准备职业、安置职业、并在职业上取得成功的过程。
54、学校职业辅导的目标。
①、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培养劳动习惯,懂得平
凡劳动的社会价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职业观、择业观。
②、帮助学生从身边职业开始,逐步深入社会。③、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引导学生扬长避短,提高学生各种素质,发掘学生的潜能。④、帮助学生正确协调个人志愿和国家需要之间的关系,根据国家需要和自己的特点确立初步的职业意向,提高升学和就业的决策能力。
55、学校职业辅导的任务。
①、从起始年级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职业观和职业理想教育,并向他们讲解社会主要职业和专业的有关知识,使他们形成正确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理想。②、收集和积累学生的个人资料,同时调查和了解企事业用人单位、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和高一级普通学校的职业、专业的内容,招工和招生的条件,以及有关工种的劳动强度和报酬待遇。③、对毕业生进行个别指导和咨询,帮助他们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特点来确定就业或升学的方向,选择合适的职业或专业,同时学校也可向用人单位和高一级学校推荐合适的人才。
56、职业辅导的内容。①、了解职业辅导。②、了解自已辅导。③、人生探索辅导。④、合理选择辅导。
57、职业辅导的原则。
①、独立性和渗透性相结合的原则。
②、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原则。③、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
58、职业类型的六边型图和部分职业名称举例。P157
59、了解自己辅导。①、了解职业能力。②、了解职业兴趣。③、了解职业个性。
60、全面了解自己的方法。①、轶事记录法。②、评定量表法。③、自传法。④、讨论法。⑤、会谈法。⑥、问卷法。
⑦、日记行事表法。⑧、测验法。61、职业的价值。①、维持生存。②、发展自己。③、贡献社会。62、“生命彩虹图”是由职业理论研究家萨帕提出的。它用自然界的彩虹的轮廓形象地反映了人一生的角色在时间上的透视。(图P178)
63、正确认识心理辅导课程与素质教育的几个关系?
①、关于培养目标。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心理辅导课程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并服务于全体学生,按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个性心理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激发潜能;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和环境适应能力。
②、关于教育模式。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也是一种教育实践模式,不仅强调全面性,而且强调全体性、基础性和发展性。③、关于教育方法。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教育,而每个有个性的学生组成了这个全体,心理辅导课程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差异,教育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促进发展。
64、什么是心理辅导课程?
是指学校积极地按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通过各种辅导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培养、训练、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激发潜能;增强社会适应;帮助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各种心理问题,维护心理健康,达到塑造和完善人格品质的学校心理辅导形式。65、心理辅导课各程要注意以下问题。①、由心理辅导课程目标决定,辅导课程必须保证全体学生全身心地参与,人人平等,相互服务,自觉接纳辅导内容,促进个性发展。②、由心理辅导课程原则决定,辅导老师通过组织的心理活动,达到老师的帮助与学生自助相结合。③、由心理辅导课程的关系决定,实施心理辅导课程的师生双方必须遵循理解和尊重,理解和尊重是信任的前提,是辅导课程成功的保证。④、由心理辅导课程的内容决定,课程应该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解决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问题,来组织课程活动内容。⑤、由心理辅导课程的教学方法决定,辅导教师必须了解学生,课程活动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合理地、自由地表达情绪,在活动中认识自我和他人。⑥、由心理辅导课程的效果决定,课程活动既要根据目标实施活动,又要以学生即心理需要、第三的心理问题,来决定辅导活动的内容和方法。⑦、由心理辅导课程对象决定,辅导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必须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定。
66、心理辅导课程的最终目标是梯状学生健全的人格,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及良好的心理品质。可分为如下两个目标:
①、发展性目标:侧重于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心理品质的培养,帮助学生自我完善,促进他们健康成长。②、预防性目标: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在学习、工作、生活和成长中的心理问题,懂得如何
去改变和纠正不健康的心理,达到良好的社会适应和积极健康的情绪。
67、心理辅导课程的原则。①、信任原则。②、接受性原则。③、发展性原则。④、自主性原则。⑤、合作性原则。⑥、活动性原则。⑦、配合性原则。
68、心理辅导课的活动形式不: ①、角色活动。②、表演活动。③、游戏活动。④、体育活动。
69、心理辅导课程的实践形式。
①、社会活动(春游、秋游、旅游、团队活动)②、社会考察(参观、访问、社会调查)③、社会服务(志愿者服务、公益劳动)④、社会实践(军训、学农)70、心理辅导教材的内容结构
①、一般中小学课程内容包含课程结构的四个
要素:认知经验要素、道德经验要素、审美经验要素和健身经验要素。
②、我们觉得心理辅导课程教材内容结构就有
五个基本要素: ⅰ、认知经验要素。ⅱ、意志品质要素。ⅲ、情感经验要素。ⅳ、社会经验要素。ⅴ、生活经验要素。
71、心理辅导课程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自述法。③、角色法。④、讨论法。⑤、情景法。⑥、综合法。
72、课堂心理辅导的概念。
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活动的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
73、学科渗透式的教学设计:其特点是以学科的特点与学生需达成的相关的学习技能、社会技能、情感态度技能相结合,心理辅导技术与教学技术相结合,来设计教学。74、课堂管理的模式
勒温提出的三种领导方式:即民主型(人际关系型、自主型管理模式)、专制型(权威型、恐吓型管理模式)、放任型(放任型管理模式)的领导方式。而食谱型、训导型、行为矫治型管理模式介于民主型与专制一霎时领导方式之间。三种领导方式各有所长,各有所短。75、有效的课堂管理。
①、课堂秩序的建立。
②、课堂活动组织与反馈。
③、课堂中的奖励与惩罚(非常重要)
使用奖励要注意以下几点: ⅰ、淡化奖励的外部控制作用。
ⅱ、奖励要与学生实际付出的努力相一致。ⅲ、应在课堂建立一套明确的奖励办法。ⅳ、奖励的方式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ⅴ、奖励要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使用惩罚要注意以下几点: ⅰ、惩罚应“就事论事”,避免翻“老帐”;避免过多地涉及学生个人过去的经历。ⅱ、切忌把惩罚作为教师报复泄愤的手段。ⅲ、切忌体罚学生。
ⅳ、坚持正面教育为主。76、课堂行为问题的成因分析。
造成学生课堂行为问题有来自个体的原因,也有来自环境的原因。
①、个体的原因。ⅰ、性格上原因。
ⅱ、生理上的原因。
ⅲ、态度与动机的原因。
②、环境因素分析。ⅰ、教师的行为。
ⅱ、家庭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ⅲ、社会传媒的不良影响。
77、课堂行为问题的处理策略。
①、教师“中止授课”的策略。
②、教师对课堂行为问题的分析评估策略。③、利用同辈集体的资源。
78、学习困难学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要求的学生。
79、学习困难学生的鉴别。①、智力标准。
②、学业不良标准。
③、学习过程表现异常。80、学习困难学生的分类。①、暂时性困难学生。②、能力型困难 ③、动力型困难。④、整体型困难。
81、学习困难学生的诊断(重要)①、课堂行为分析。
ⅰ、对教师讲课的反应。ⅱ、课堂作业时的反应。ⅲ、不安定的课堂表现。ⅳ、回答问题的表现。②、作业错误分析。③、能力诊断。④、出声思维诊断。(德国心理学家顿克首创。)⑤、教育会诊。
82、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教学策略? ①、分层递进教学。
ⅰ、学生分层。ⅱ、目标分层。ⅲ、分层施教。
ⅳ、分层评价。
ⅴ、矫正、调节、分层提高。②、成功教学。
ⅰ、低起点。ⅱ、小步子。ⅲ、多活动。ⅳ、快反馈。以下非常重要 83、个别辅导的理论。①、精神分析理论。
Ⅰ、人格结构理论(全面掌握)。
ⅰ、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
ⅱ、自我是自已可以意识到的“我”的一部
分。
ⅲ、超我在人格结构中处于最上层。ⅳ、本我、自我、超我必须和谐发展。Ⅱ、潜意识理论。Ⅲ、泛性论理论。Ⅳ、梦的理论。②、行为主义理论
Ⅰ、代表人物:华生和斯金纳
Ⅱ、公式为:S-O-R(刺激-中间变量-行
为)。Ⅲ、是一种学习的理论,认为人的心理是后天受环境影响的结果,这种影响就是学习,病态心理是通过学习得来的,也要通过学习来进行行为矫正。Ⅳ、几个重要实验;
ⅰ、儿童恐惧实验(兔子实验)。
ⅱ、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老鼠操纵环境的行为是获得食物的工具,故也叫工具性条件反射,或叫工具性学习。斯金纳的研究所得出的规律,称为习得律。)③、人本主义理论。
Ⅰ、代表人物: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Ⅱ、当事人中心疗法:是将治疗权力从治疗者手中夺回,移交给当事人,同时也用“当事人”一词来代替“病人”,这是一大创举。Ⅲ、观点:
ⅰ、心理治疗中的非指示性原理。ⅱ、辅导的基本条件—真诚、尊重与同感(将
心比心)。
ⅲ、造型倾向理论。④、认知主义理论。
Ⅰ、代表人物:阿·贝克。
Ⅱ、观点:心身疾病的形成与发展是认知、情绪对躯体症状持久相互作用的结果。
84、本我、自我、超我如何和谐发展?
本我主要功能力求保护自己;超我的作用是在社会规范的原则下,控制与监督自己的行为;自我一方面要正确处理本我的欲望,另一方面又要符合超我的标准,充当本我与超我两者的协调者。如果本我或超我任何一方占优势,对另一方进行统治时,人很可能就会出现不正常行为或躯体上疾病,一旦本我失去所有控制,人就会成为精神病患者。85、个别辅导的主要技术。①、聆听技术。
要建立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即辅导教师与当事者之间的心灵互动关系。Ⅰ、使用方法:
ⅰ、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ⅱ、必须让当事者坐着。两者以约900坐,有助于眼光灵活接触。ⅲ、要用恰当的体态去聆听,目光要与当事者适当接触。ⅳ、还要适当地提问,开放性提问或闭锁性提问。ⅴ、应用对焦技术,听一段后应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问对不对。对焦技术在聆听技术中是关键的一步。Ⅱ、注意事项: ⅰ、切忌武断。
ⅱ、不要急于教育。②、暗示技术。
分为积极暗示与消极暗示。也叫正面暗示与负面暗示。
在个别辅导中使用暗示很有好处。Ⅰ、使用方法:
ⅰ、对每一个当事人都抱有充分的信心,相信他们本身具有能克服自己问题的潜能。ⅱ、对学生辅导时坚持做到三多三少,即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多帮助少埋怨。
ⅲ、对学习困难,有焦虑、恐惧等症状的学生,可以教他们进行自我暗示。注意事项:
ⅰ、千万不要用“不要怕”、“不要慌”之类的话。因为这是负面暗示。ⅱ、多用“我很镇静”、“我胆子挺大”等的正面暗示。
③、松弛技术。Ⅰ、呼吸松弛。Ⅱ、冥想松弛。Ⅲ、肌肉松弛。④、系统脱敏技术。
Ⅰ、创立者:著名精神病学家沃尔帕。Ⅱ、是在掌握松弛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减少引起焦虑等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Ⅲ、分为两步。
ⅰ、制定一张焦虑层次表。
ⅱ、先让当事者肌肉完全放松,从最低的焦虑层次进行想象。
ⅲ、此法的关键是当事从想象情景向向现实情景转移,如果能在引进恐惧的情景中保持放松状态,焦虑就不会再出现,辅导即告成功。
⑤、行为改变技术。
Ⅰ、一切行为均是学习得来的。Ⅱ、行为本身无好坏之分,完全由情景的适当
与否而定,行为是被环境因素所制约的。
Ⅲ、使用行为改变技术的几个具体策略。(或
要据行为改变技术设计一个行为改正方案。)
ⅰ、增强(强化)包括正增强(适当地给以物质或精神奖励)与负增强(适当给以不愉快的体验,使不良行为因要躲避此不愉快的体验而减少)。
ⅱ、消退(不理会或不注意,使其在“自讨没趣”中不再出现。)
ⅲ、抑制不良行为(在可能出现不良行为时,要创造条件让当事者表现良好行为。)ⅳ、逐步形成(明确订出行为改变的标准,有步骤地养成所期望的良好行为。)ⅴ、隔离(以改变环境的方式使当事人改变原产生不良行为的不良环境。)ⅵ、剥夺(以称反应代价法。即在未达到某项行为标准时即剥夺某项权利。)
Ⅳ、行为改变技术的程序如下:
ⅰ、确定终点行为。ⅱ、分析起点行为。ⅲ、设计有利情景。(选择增强措施,与家长联系。)
ⅳ、选择适当策略。(增强、。逐步养成、剥夺。)
ⅴ、分析效果。⑥、理情治疗技术。
Ⅰ、基于“ABC”理论。
A指存在的一件事实;
B是个人对A的看法和信念; C是指个人情绪反应。正确表示:A→B→C Ⅱ、具体操作技术:
ⅰ、说明ABC理论。ⅱ、驳斥。ⅲ、分析。
ⅳ、理性的自我认识。ⅴ、家庭作业。
86、个别辅导的原则。Ⅰ、真诚原则。(诚则灵,坦率地表示自己的看法。)
Ⅱ、尊重原则。(尊重当事者的人格和真实问题。)
Ⅲ、理解原则。(能体验他人的精神世界,分担当事人的各种负荷压力。要与“同情”区分)Ⅳ、整体原则。(要用系统论观点指导辅导,注重来访者心理素质与心理问题的整体联系,个体心理与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内在联系。即通过全面了解情况,分析当事者的主要矛盾,从而调动他们的内在积极因素。)Ⅴ、差异原则。(做辅导时,要注意当事者的个别差异,做到有的放矢,区别对待。)Ⅵ、自律原则。(帮助当事者挖掘出自己的心理潜能,来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
Ⅶ、保密原则。(对当事人的个人隐私,辅导教师须绝对保守秘密。)87、个别辅导的基本过程。
Ⅰ、接纳。(无条件接纳;热忱接待;正确运用聆听技术。)
Ⅱ、诊断(充分了解当事者的各种情况,必要时还要作心理测试;在此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作出诊断,要判断是否属于自己的辅导问题,相应作出处理。诊断要力求准确。)Ⅲ、干预(进入对当事者心理上的帮助过程,是纠正当事者的心理烦恼,发展健康心理的实质性阶段。)Ⅳ、随访。(当事者心理问题基本解决,个别辅导即告段落,欢迎当事者有事即来,同时也要进行相应的了解。)
88、学生心理困惑的个别辅导。①、抑郁辅导 Ⅰ、诊断。
抑郁有六种表现:
ⅰ、兴趣减退甚至丧失; ⅱ、对前途悲观失望; ⅲ、无助感;
ⅳ、感到精神疲惫; ⅴ、自我评价下降;
ⅵ、感到生活或生命本身没有意义。Ⅱ、干预。
在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可进行心理辅导。Ⅲ、案例。
②、考试焦虑辅导。Ⅰ、诊断。
有如下表现:
ⅰ、平时学习成绩较好者;
ⅱ、考试前均有担心考不好的意念。
ⅲ、考试时有体象反应。如心悸、出汗、尿频、腹痛等。ⅳ、家长、老师、或自己对考试的期望过高,压力过大。
Ⅱ、干预。进行认知辅导、松弛训练、自我暗示。严重的可进行系统脱敏或催眠治疗。Ⅲ、案例。
③、强迫症的辅导。Ⅰ、诊断。
有如下表现:
ⅰ、有难以摆脱的重复动作或重复意念; ⅱ、自己感到苦恼,想寻求帮助; ⅲ、有三个月以上的病史。Ⅱ、干预。措施有:
ⅰ、认知、理情辅导,改变错误的认知; ⅱ、家庭作业; ⅲ、让患者“冒险”。Ⅲ、案例。
④、社交恐怖的辅导。Ⅰ、诊断。有如下表现:
ⅰ、在一对一的社交场合下,会产生强烈的不安;
ⅱ、强烈不安常常伴有体象发作,如脸红、出汗、恶心、打嗝、颤抖,严重的还会晕倒。
ⅲ、怕看人家的眼睛,往往用眼睛的余光看
人。
Ⅱ、干预。措施有: ⅰ、松弛训练。ⅱ、松弛训练。ⅲ、系统脱敏。
ⅳ、行为改变技术。Ⅲ、案例。⑤、口吃矫正。
Ⅰ、诊断。主要症状有:
ⅰ、类型:难发、连发、中阻、拖音、或综
合上述两种以上情况。
ⅱ、多余动作:如拍腿、跺脚等。
Ⅱ、干预。如认知辅导,松弛训练,发音法训
练、催眠治疗。Ⅲ、案例。
⑥、多动症的辅导。Ⅰ、诊断。主要表现:
ⅰ、注意力严重涣散;
ⅱ、过分好动,坐立不安;
ⅲ、做事丢三拉四,不能坚持到底; ⅳ、用兴奋剂利他效果好。Ⅱ、干预。先服用咖啡或利他林或匹莫林等兴
奋剂,同时进行注意力集中训练。Ⅲ、案例。
89、团体是指一群人彼此互相沟通一段时间,以
使每个人不需要通过他人,能与其他人面对面的沟通。
90、团体辅导是指在团队领导的带领下,团体成员围绕某一共同关心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与人际互动,相互启发、诱导,形成团体的共识与目标,进而改变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
91、团体的分类。
Ⅰ、团体勒温的团体动力训练分:
ⅰ、训练团体。ⅱ、个人成长团体。ⅲ、学习团体。
Ⅱ、团体成员的问题性质分
ⅰ、同质团体。是指团体成员的年龄、学历、生活经历、心理的困扰,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相似。
ⅱ、异质团体。是指团体成员的某些背景或
个人特质不在相同。
Ⅲ、团体辅导活动有无设计、有无目标分。ⅰ、结构性团体。ⅱ、非结构性团体。
92、团体辅导的功能(或特点)。
Ⅰ、在互动中增进对自己对他人的了解。Ⅱ、经验与感受的分享。
Ⅲ、多元的价值观与信息的冲击。
Ⅳ、反馈的功效。
Ⅴ、现实生活的实验室。Ⅵ、经济效益。
93、团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的区别。
Ⅰ、个体辅导适用下列情况:
ⅰ、当事人有危机状况产生时,其状况和可能解决的方法又相当复杂。ⅱ、当事人的问题需要高度保密。
ⅲ、当事人在团体中说话表现出非常害怕,参与团体活动比较困难。
ⅳ、当事人与同辈的关系不良,其言行经常被团体拒绝。
ⅴ、个体对自己的感受、动机和行为的觉知了解很有限或极复杂,感到无法在团体中与人分享。
Ⅱ、团体辅导适用下列情况:
ⅰ、想学习和了解他人的想法。
ⅱ、想在同辈团体中与人交往,学习社交技巧。
ⅲ、愿意在团体中与他人分享经验与观念,获得团体的接纳与支持,以促进自己成长。
ⅳ、想了解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也想了解、认识他人、培养自己的合群性。ⅴ、解决学生中共同性的心理问题。
柯比认为,团体辅导是一种有系统的辅导计划,强调辅导中预防的一面,计划的内容以发展中的个体一生面临的关键事件为主题。
94、团体辅导的基本过程(定向、冲突、凝聚整合、成效、巩固六个阶段。)①、定向阶段。
Ⅰ、此阶段成员有如下反应:
ⅰ、焦虑担心。
ⅱ、气氛沉默。ⅲ、防卫心理。
ⅳ、依赖领导者。此阶段团体的重点工作是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
Ⅱ、此阶段团体的任务有: ⅰ、协助成员彼此认识。ⅱ、澄清团体目标。
ⅲ、创造安全信任的气氛。ⅳ、建立团体规范。
ⅴ、让成员了解团体是大家的。②、冲突阶段。
Ⅰ、此阶段团体的特征: ⅰ、焦虑与挣扎。ⅱ、抗拒与防卫。ⅲ、冲突。
ⅳ、挑战领导者。
Ⅱ、此阶段团体的任务:
ⅰ、理解、接纳成员的负面情绪。
ⅱ、鼓励成员认识自己的焦虑与矛盾。ⅲ、帮助成员将防御性行为转化为建设性行为。
③、凝聚整合阶段。
Ⅰ、此阶段的团体特征:
ⅰ、信任与接纳。ⅱ、和谐的整体感。ⅲ、认同和承诺。
Ⅱ、团体在这阶段的任务是:
ⅰ、协助成员更深刻地认识自己。ⅱ、鼓励成员相互关心与帮助。
④、成效阶段。
Ⅰ、此阶段的特征:
ⅰ、对团体充满信心与希望。ⅱ、深层的自我暴露。ⅲ、面质。
ⅳ、认知重建。Ⅱ、此阶段的任务是:
ⅰ、以身示范和塑造行为。
ⅱ、协助成员从团体经验中认知重建。ⅲ、协助成员把领悟化为行动。
⑤、巩固阶段。
Ⅰ、此阶段的特征:
ⅰ、惜别依依。
ⅱ、对外面世界的担心。
ⅲ、团体有时呈现松散现象。Ⅱ、此阶段的任务:
ⅰ、处理好成员离别的情绪。ⅱ、协助成员整理学习成果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ⅲ、反馈与祝福。ⅳ、提醒保密。ⅴ、提供继续学习或进一步服务的信息资源。
ⅵ、评估团体效能。
95、影响团体过程的基本因素。
有三个因素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就是规范、沟通、内聚力。
①、规范。主要是指风俗、文化、语言、时尚、舆论、规则等行为规范,以及各种不同的价值标准。
团体规范的作用: Ⅰ、维持团体的作用。Ⅱ、认知的标准化作用。Ⅲ、行为的定向作用。
②、沟通。是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传递。Ⅰ、团体互动的特点:
ⅰ、沟通双方互为主体。
ⅱ、沟通能调整双方的关系。ⅲ、沟通受到主观经验的制约。Ⅱ、米德尔曼提出了四种沟通模式: ⅰ、辐射型 ⅱ、圆圈型
ⅲ、热椅子型。ⅳ、自由漂浮型。
③、凝聚力。是指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以及
团体对成员的吸引力。
96、领导者的角色作用。
有两在任务:一是完成团体任务与目标,称为
任务领导行为。二是维持团体的人际关系和气氛,称为过程领导行为。
①、任务领导行为上承担如下角色:
Ⅰ、发动者。Ⅱ、协调者。Ⅲ、诊断者。
②、过程领导行为上承担如下角色:
Ⅰ、气氛缓和者。Ⅱ、调节者。Ⅲ、鼓励者。
Ⅳ、规则执行者。
97、团体过程的领导技巧。
特罗斯把领导技巧分为三方面:反应技巧、交互作用技巧、行动技巧。①、反应技巧。Ⅰ、积极倾听。Ⅱ、同理心。Ⅲ、澄清。
Ⅳ、提炼归纳。②、交互作用技巧。Ⅰ、支持、Ⅱ、联结。Ⅲ、执中。Ⅳ、阻止。③、行动技巧。Ⅰ、发问。Ⅱ、调节。Ⅲ、示范。Ⅳ、建议。98、团体互动技巧。
①、反馈与控制。
反馈是成员在团体中学习的重要资源,它级修正个人的想法、态度和行为,并直接影响团体行为的改变。
控制是指个人的行为限制或引导其他成员的行为,而自己也为其他人的言行所影响。是一个循环过程,是促成个体或团体行为改变的一种机制。②、暗示。
Ⅰ、暗示的特征: ⅰ、暗示是一种能够引起受暗示者反应的刺激。
ⅱ、暗示不是说服,无需讲道理,仅是提示。
ⅲ、暗示不是感染、模仿,它是让人接受某种观念,并按这种观念行事。Ⅱ、暗示的分类。ⅰ、直接暗示。把某一事物的意义直接提供给受暗示者,使人迅速而无意识的接受的一种暗示。ⅱ、间接暗示。由暗示者公私合营其他事物或行为为其中介,将某一事物的意义间接提供受暗示者,使人接受暗示。ⅲ、自我暗示。即运用意念自我暗示,有积极的自我暗示和消极的自我暗示。
ⅳ、反暗示。凡外界刺激物的结果引起了相反的反应。
③、模仿。Ⅰ、分类。
ⅰ、自发的模仿。无意识的模仿他人。(有先天本能的模仿与后天学得的模仿。)ⅱ、自觉的模仿。是有意识的模仿他人。(适应性模仿和选择性模仿。)
Ⅱ、有影响力的榜样有以下几个特点。
ⅰ、相似性。
ⅱ、地位和声誉。ⅲ、能力水平。ⅳ、热情和教养。
④、感染。是通过某种方式引起他人相同的情绪和行动。
99、学校团体辅导的设计与操作。①、设计程序。Ⅰ、组成小组。
ⅰ决定小组成员。
ⅱ、培训组长与组员。
Ⅱ、建立目标。应注意以下几点。ⅰ、目标应与学生成长密切相关。ⅱ、目标应明确具体。
ⅲ、目标应得到学生的认同。Ⅲ、设计活动。
内容可以有系列专题型和单一专题。Ⅳ、团体辅导效能评估。100、学生心理档案的规划。
①、建档的目的。为了促进每个学生健康发展。②、建档的原则。Ⅰ、客观性原则。Ⅱ、适用性原则。③、根据辅导工作目的和实施途径、方法的不同分为三类。
Ⅰ、A类。以发展为目标。Ⅱ、B类。以教育为目标。Ⅲ、C类。以诊治为目标。④、心理档案的内容。Ⅰ、背景资料。Ⅱ、在校表现。Ⅲ、心理素质。101、测量的基本知识。
①、定义:对客观事物进行某种数量化的测定。②、测量的要素。
Ⅰ、测量对象-事物的属性。Ⅱ、测量-工具某种法则。
Ⅲ、测量结果-某种数字表达形式。③、心理测验三要素。Ⅰ、行为样组。Ⅱ、标准化。Ⅲ、客观性。
ⅰ、信度:指测验结果的可信程度。只有测验结果接近或等于实际真值或多次测量结果十分接近。才能认为测验结果是可靠
的。ⅱ、效度。表示测验实际测量出所测选择性或功能的真实性程度。分为三类: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结构效度。
102、测验心理。①、主测心理。对测验客观性会产生直接的影响。Ⅰ、主测与被关系的心理。主测者知觉反映被测对象时,由被测对象引起的心理现象,常见的有:
ⅰ、顺序位置效应。ⅱ、晕轮效应。(遮掩性、弥散性。)ⅲ、对比效应。ⅳ、雷同效应。ⅴ、失落效应。ⅵ、类群效应。
Ⅱ、主测个体自我心理。ⅰ、心理定势。ⅱ、角色心理 ⅲ、模式效应。ⅳ、疲劳效应。
103、心理辅导管理的各级功能。(了解)
①、校长室。提出学校心理辅导课程目标、心理辅导工作目标,各年级学生心理健康和发展目标,对各年级辅导成员提出要求,了解评估学校心理辅导工作。
②、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组。由分管校长、教导主任、专职教师、心理辅导员组成,选编心理辅导课程教材、组织培训、指导教研、个案研究、协调各方面的力量。
③、班主任。了解、提供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水平,选用心理辅导课程教材,参与个别学生心理辅导,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④、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者。即心理辅导员、心理咨询师。参与心理辅导课程教学、选编教材、负责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服务。„ ⑤、心理辅导活动课程专职教师。选编心理辅导课程教材、进行心理辅导课程教学。⑥、学生心理服务员。为心理辅导室做好服务工作、参与班级或低年级同伴心理辅导工作、开展相关宣传。⑦、任课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自觉参与对学生心理辅导。
⑧、家长。重视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配合学校心理辅导工作。
104、学生心理辅导服务员的四项任务。①、积极配合心理辅导活动课程教学,在辅导课程活动中起骨干组织作用,通过他们的参与、组织来感染其他学生。②、课后能随时帮助其他同学,协助疏导心理问题或及时把同学中心理问题反映给心理教师。③、他们是学校心理辅导活动室的服务员,使其他同学受益于学校心理辅导室。④、他们可以以自己亲身的体验、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去服务帮助低年级学生,达到相互服
务的目的。
105、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者的基本任务: ①、给学校管理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启示或顾问。
②、克服和预防学生智力、情感、意志和个性发展中的偏向。③、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的冲突、人际交往和相互理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④、给学生发展和提高心理品质予以真诚的服务。
106、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者的职责。
①、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管理体系参与、顾问和咨询。
②、为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保障和服务。③、对家长给以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导和心理辅导。
107、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者的职业道德。①、热爱当事人。
②、热爱心理辅导工作。
③、遵守心理辅导道德规范。Ⅰ、精深的专业知识。Ⅱ、诚实守信的作风。Ⅲ、热情友善的态度。Ⅳ、严守秘密。Ⅴ、不谋私利。
108、学校心理辅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①、心理辅导的有效性。
②、对学生心理健康和发展的了解、重视。③、心理辅导的方法研究和选择。④、心理辅导的反馈与矫正。⑤、心理辅导的队伍和保障。109、学校心理辅导课程和评价。①、对课程设置的评价。
②、对辅导活动课程和教学方法和评价。③、对辅导课程效果的评价。
④、对辅导活动课程教师的评价。
110、教师人格修养的意义。①、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教
师的人格就是教育的力量。它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更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形成和发展。②、学生对教师的人格修养有着很高的期望。学
生心目中理想教师性格的特征:(按其重要性排列为)Ⅰ、平易近人。Ⅱ、没有偏见。Ⅲ、关心同学。Ⅳ、态度认真。Ⅴ、要求严格。Ⅵ、颇具耐心。Ⅶ、言行一致。Ⅷ、朴素大方。Ⅸ、开朗活泼。
Ⅹ、品德高尚。
③、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人格修养的意义。
111、教师心理健康的基本要素。①、良好的思维品质。
Ⅰ、应善于独立思考,具有思维的独创性。Ⅱ、应善于应对变化,具有思维的敏捷性。Ⅲ、思路必有清晰、明确,具有思维的慎密性。
Ⅳ、应善于深入钻研问题,具有思维的深刻性。
②、良好的情操品质。
Ⅰ、真诚。Ⅱ、博大。Ⅲ、理智。
③、良好的自我意识品质。④、良好意志的品质。112、家庭教育的常见误区。①、期望过高。②、保护过度。③、功能错位。④、方法不当。
113、家庭心理辅导的任务。①、帮助家长—认识心理健康是獐发展的重要目标。
②、帮助家长了解—家庭心理辅导的内容和途径。③、组织指导家长—学习家庭心理教育和辅导的方法。
④、帮助家长认清—提高自身素质是关键。
第二篇:自考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复习资料[推荐]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复习资料 一、名解、心理:也称心理现象,可人为帝分成心理状态,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客观事物在大脑的主观能动表现)、卫生:保卫生命,维护生机之意、心理卫生:包括一切在改进及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健康: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于完满的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体质:是指在遗传的基础上,个体在发育过程中受内外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整个有机体机能的状态、生理健康:是指人体各个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能保持良好的劳动与工作状态,没有疾病、心理冲突:是相反的或相互排斥的冲突,欲望或趋向同时出现时产生的一种矛盾心理状态、挫折:是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阻碍或干扰,以致其动机不能得到满足时产生的情绪状态 9、防御机制:是人应付紧张性刺激,维护康宁心理的手段、应激:斯通过特殊的综合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包括生物系统内非特异反应。心理学家认为由应激源引起的,伴有躯体机能和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辅导:是有关人员对当事人的帮助和指导、学校心理辅导:广义的是指各类学校中开展的面向学校各类成员的心理辅导;狭义的是专指学生的心理辅导是学校内的心理辅导人员对于前来 的学生从心理上进行指导和帮助的活动——内容和职能上看(教育和发展);对象(大、中、小学生)效能看(各级学生在心理问题是大量的)——学校心理辅导的类型有:适应性辅导
和发展性辅导、心理测量:根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们的行为确定一种数量化的价值、心理测验:是通过测量人的少数代表性的行为,对贯穿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好数量分析的科学手段、问卷法:是通过书面形式以设计的项目或问题为中介收集评估资料和数据的一种方法、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来访者的言语表情行为及日常生活等进行观察的方法、精神分析法:是把来访者所不知晓得症状产生的真正原因和意义,通过挖掘潜意的心理过程将其招回到意识范围内,使来访者真正了解到症状的真实意义,便可使症状消失、行为强化法:是教师运用强化手段来巩固学生良好行为和消除不良行为的一种方法、榜样引导法:教师利用中小学生的模仿特点,让他们通过榜样行为的观察使自己收到强化,模仿榜样的行为,从而实现受教育的目的、实况详录法:是在一段时期内,连续地,尽可能详尽地记录被观察对象所有的表现或活动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目的是无选择地记录被观察行为或现象系列中的全部细节,获得对这些行为或现象的详细地,客观地描述。、时间取样法:是在一定时间内,按照一定的时段观察预先确定好的行为或表现的方法、事件取样法:根据一定的目的观察某些特定行为或事件的完整过程的方法,它要求观察前选择与规定所要观察行为或事件的类型,观察时需等待所选行为或事件发生,再做记录、轶事记录法:通过观察者把认为有价值的、反映被观察者行为或心理的各种表现,以及被观察者显著的或典型的新出现的表现,凡是被观察者直接观察到的都可记录下来 24、二、简答、心理卫生的两重含义:1)心理卫生是人的心理健康状态2)心理卫生是增进人的心理健康,是以维护心理健康为目标和内容的一种工作、保持心理卫生的原则:1)自我意识良好2)社会功能良好3)良好的人际关系4)积极劳动实践 3、实现自知和自爱要注意的问题:1)通过对别人比较来培养,但又不能作为唯一尺度2)扩大生活领域,丰富与积累个人经验3)检讨过失,辩证事物观点,又不能脱离实际,不要对自己追求十全十美4)调整“现实我”与“理想我”的差距、良好的人际关系要点:1)真诚的鼓励和赞美2)团结的愿望和善意的批评3)尊重人,不强加于人 5、古代西方关于心理卫生的主要观点:1)强调生理、遗传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2)重视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在心理卫生中的作用3)重视家庭,学校教育在心理卫生中的作用4)认识到正常的交往、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心理保健意义 6、中国古代的心理卫生理想:1)整体恒动论史中国古代心理卫生思想的理论基础2)提倡“养心之道“与”健康之术“是中国古代心理卫生思想的精髓3)关于情绪与疾病产生,治疗的关系思想极为丰富、心理卫生的健康意义:心理卫生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维护与保持人的心理健康的规模,提供了解决人的心理健康方面的观点,提高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原则,途径与措施、方法,无疑会对人的健康有积极促进作用1)心理卫生队与防治心理疾病的意义2)心理卫生对于防治躯体疾病的意义 8、学校心理卫生的教育与发展意义:1)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标准)2)有效地解决中小学生发展中所产生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 9、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卫生的必要性的原因:1)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需要开展心理卫生工作2)社会环境因素的变化增加了对中小学生的消极不利影响 10、美国 马斯洛和密特尔提出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的10条标准: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2)能充分的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度的评价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适度的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适度的发挥自己的个性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基本的需要、作者认为研究心理健康标准明确的问题:1)是以心理的外部表现即行为表现为客观标准2)心理健康作为人的一种状态与不健康的心理与行为表现是有区别的3)心理健康的标准时一种理想尺度4)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必须沿着三个方向加以思考(心理与环境的关系、心理与行为的整统性、个体人格的稳定性)、1948年WHO提出了10条健康标准: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工作和生活,而不感到疲惫和紧张2)态度积极,勇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大小都不挑剔3)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4)能适应外界环
境的各种变化,应变能力强5)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6)体重得当,身体均匀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7)炯炯有神,善于观察,眼角不发炎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牙齿颜色正常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0)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匀称、作者认为健康心理应具备的标准:1)认知能力发展正常,智力水平处于正常范围2)情绪正常,健康3)意志健康4)心理与行为的协调与一致行为时心理的外部表现,且受人的意志的支配5)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及健全的个性7)较强的适应能力 12、影响心理健康的生物学因素:1)遗传因素2)体质因素3)性别和年龄因素4)器质性因素、影响心理健康的心理社会因素:1)家庭环境与早期教育2)冲突,挫折及防御机制3)生活事件与心理应激4)人格类型特征 14、家庭环境与早期教育的影响包括:1)亲子关系2)父母亲的教养思想、教养态度、教养方式3)父母亲的文化修养及个性4)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及气氛的影响、美国 《哲学百科全书》认为心理辅导的特征是:1)主要着重于正常人2)对人的一生提供有效地帮助3)强调个人的力量和价值4)强调认知因素,尤其是理性在选择和决定中的作用5)研究个人在制定总目标,计划以及扮演社会角色的个性差异6)考虑情境和环境的因素,强调人队于环境资源的利用以及必要时改变环境、心理辅导的一般特征:1)是建立在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基础上的工作2)斯运用心理知识,方法和技术的一种专门工作3)是辅导员通过语言等手段对当事人给予帮助的过程 17、心理辅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致性体现在:1)在基本目标和任务是一致的2)在职能上是相互衔接的3)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斯融合在一起,密不可分的、心理辅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性体现在:1)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不同的2)内容上看思想教育政治的核心问题是人生观问题3)工作角色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双方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者处主导地位,学生则是教育的对象4)工作方法上看,思想政治教育一般采用报告,课堂讲授,个别谈话,批评表扬,提供榜样,树立典型等方法、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一般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心理辅导目标的立足应是面向未来的2)心理辅导的目标应保证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3)心理辅导应是多层面的、学校心理目标的内容:1)认知发展辅导2)情绪稳定辅导3)意志优化辅导4)个性完善辅导5)学习适应辅导6)人际和谐辅导7)职业适应辅导8)心理障碍预防 21、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2)主体性原则3)活动性原则4)个别对待与面向全体相结合原则5)预防和发展相结合原则、学校心理辅导的途径:1)开设心理辅导课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3)个别心理辅导4)小组辅导、学校心理辅导人员对专门素质的要求:1)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2)特殊的职业道德3)特殊的智能结构4)健全的人格 24、特殊的职业道德的内容包括:1)全心全意地为中小学生及来访者服务2)尊重中小学生及来访者3)保持适当的人际距离、特殊的智能结构包括:1)较全面的知识素养与基本能力2)专门的知识与技能、心理辅导的操作步骤:1)开始阶段2)指导与帮助阶段3)巩固与结束阶段、开始阶段:1)建立辅导关系2)掌握来访者的资料3)进行鉴别,分析与诊断、指导与帮助阶段包括:1)制定辅导目标2)选择辅导方案3)实施指导帮助、制定辅导目标包括:1)双方共同协商2)有针对性3)目标相统一4)具体可行、心理辅导的操作技术:1)倾听的技术2)影响的技术3)观察的技术、倾听的技术:1)非言语关注2)重复3)重读4)询问5)摘要6)情感反应
31、影响的技术:1)指导2)解释3)自我开发4)影响性的摘要 32、观察的技术:1)目光注视2)面部表情3)身体语言4)声音特征5)空间距离6)沉默
33、心理评估的价值:1)对学生适应性的问题的辅导具有重要价值2)对学生发展性的问题的辅导具有重要作用3)对学生中存在的障碍性心理问题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34、心理评估的过程:1)确定评估目标2)收集资料3)实施测量4)综合评定
35、心理评估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3)动态性原则4)综合性原则5)指导性原则6)保密性原则
36、心理评估的方法:1)观察法2)谈话法3)问卷法4)测验法5)个案法
37、观察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实况详录法2)时间取样法3)事件取样法4)轶事记录法5)频率计算图示法6)清单法 38、运用观察法时应注意的问题:1)有良好的观察习惯和敏锐的观
察力2)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来决定着观察结果的真实程度3)尽量避免主观心理效应的不良影响4)把观察与思考相结合
39、心理测验的特点:1)间接性2)典型性3)系统性4)科学性 40、心理测验在心理评估中的价值:1)客观地收集到心理评估所需的资料2)有利于对来访者的心理现象进行分析3)提高心理评估的准确性与科学性4)提高心理评估的工作效率
41、心理测验的分类:1)能力,人格,学绩测验2)个别与团体测验3)文字式非文字式测验4)教育、职业与临床测验 42、使用心理测验的一般原则:1)正确认识心理测验2)保护测验内容,防治滥用测验3)做一名合格的测验者,维护心理测验的声誉4)根据测验的对象与目的的特点,选用适宜的心理测验5)应慎重地解释与心理测验结果 43、精神分析法的而基本目标:1)使潜意识意识化,使潜意识冲突表面化,从而帮助来访者重新认识自己或重建人格2)帮助来访者克服潜意识冲突
44、行为转变法的基本原理:1)异常行为习惯同正常行为一样,都是学习的结果2)既然人的行为习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同样也可以通过学习改变或消除
45、行为转变法的方法:1)放松法2)系统脱敏法3)厌恶法4)暴露法5)代币法6)示范法7)行为契约法8)生物反馈法
46、罗杰斯“机能完善”的特征:1)乐于接受一切经验2)时刻保持生活充实3)信任自己的机体感受4)有较强的自由感5)有高度的创造性
47、贝克在认知过程中的认知歪曲形式:1)注意推断2)选择性概括3)过度引申4)扩大或缩小5)走极端的思维
48、认知重建的方法:1)三栏目技术2)自我指导训练3)合理情绪想像法4)合理情绪自助表 49、中小学生心理辅导课程的总目标: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和训练,调节中小学生心理机能,开发其心理潜能,让学生懂得自我心理保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其人格健全发展和心理全面素质提高,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
50、中小学生心理辅导课程的教学方法:1)角色扮演法2)价值观辨析法3)榜样引导法4)行为强化法
51、常用角色扮演法:1)相声表演2)哑剧表演3)角色互换4)小品表演
52、常用价值观辨析法(拉斯、西蒙):1)小组讨论法2)两难问题法3)脑力激荡法
53、常用榜样引导法(班杜拉):1)参观访问2)媒体教学
54、常用行为强化法(斯金纳):1)奖励2)惩罚3)强化不相容反应
55、认知能力高度发展的人:1)敏锐的观察力2)较高的记忆力3)稳定的注意力4)丰富的想象力5)严密灵活的思维能力 56、小学生认观察力的发展特点:1)目的性较差2)缺乏精确性3)缺乏顺序性4)缺乏深刻性 57、小学生记忆力的发展特点:1)有意记忆逐渐增强2)意义记忆迅速发展 58、小学生注意力的发展特点:1)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无意注意仍起作用2)注意的范围依然有限3)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较差4)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 59、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特点:1)有意想象增强2)想象更富于现实性3)想象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多 60、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1)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2)思维的基本过程日益完善 61、初中生观察力的发展特点:1)自觉性增强2)持久性增强3)精确性日益提高 62、初中生记忆力发展的特点:1)有意性进一步加强2)意义记忆开始占据主导地位3)抽象记忆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 63、初中生注意力的发展特点:1)有意注意进一步发展2)注意的稳定性不端正增强 64、初中生想象力的发展特点:1)有意想象逐渐占主要地位2)想象日趋现实化3)创造想象日益发展 65、初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1)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2)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日益增强 66、如何进行记忆力的训练:1)保持信心2)集中注意力3)理解后记忆4)探寻规律5)运用联想6)多重感官参与7)不断复习67、如何进行复习达到最佳效果:1)复习要及时2)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3)要适当的过度学习68、怎样掌握记忆的方法:1)形象记忆2)歌诀记忆3)联想记忆4)情感记忆
69、如何进行注意力的训练:1)明确学习目标2)学会积极的暗示3)建立虚席兴趣4)外化心理5)保持身体健康6)避免单调7)选择适当的学习环境8)合理运用代替法9)适当运用逐渐注意法 70、如何进行思维训练:1)改变听课方式2)作业中需要有思考的内容3)要有丰富的知识4)要有善于进行求异思维的习惯
71、中小学生适应性认知卫生问题:1)过分概括2)追求完美3)虚拟陈述4)过分担忧5)无法控制6)走极端7)不敢面对8)过分依赖9)无法改变10)绝对化 72、小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1)内容日益丰富2)体验日益深刻3)情绪日益稳定,可控性增强4)高
级情感逐渐发展(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73初中生情绪发展的特点;1)情绪活动的丰富性2)情绪活动的心境化3)情绪体验的冲动性4)情绪变化的两极性(复杂与简单共存、强与弱共存。波动与稳定共存、微妙的隐蔽性)74、发展性情绪卫生问题辅导:1)做情绪健康的人2)学会自我赞美3)自主训练法4)合理宣泄法5)呼吸调节法6)表情调节法
75、适应性情绪卫生问题辅导:1)沮丧2)紧张3)消极4)急躁5)冷漠6)愤怒7)嫉妒8)厌倦9)忧愁10)抑郁11)情绪不稳定 76、适应性个性卫生问题:1)偏激2)嫉妒3)依赖4)孤僻5)固执6)暴躁7)神经质8)自卑9)自我中心10)焦虑 77、怎样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1)接受自己2)以发展为动力3)不要完全以“我”为核心4)不要自卑自怜5)不要伤害自己 78、怎样人学生正确看待他人:1)喜欢他人2)容忍他人的观点3)重视他人4)不要总想支配他人5)不要依赖他人6)借鉴特任的看法 79、怎样正确看待环境:1)热爱生活2)世界并不是黑白分明的3)体验逆境与失败4)适应环境5珍惜环境 80、适应性个性卫生问题辅导:1)拖延2)固执3)对抗4)怯需5)孤僻6)依赖7)自负8)自卑9)压抑10)狭隘11)偏执12)猜疑13)偏执型人格障碍14)疫症型人格障碍15)攻击型人格障碍 81、怎样调控心理状态:1)增强学习信心2)调节学习情绪3)预防学习疲劳4)调整应试心理 82、适应性学习卫生问题辅导:1)考试怯场2)注意力分散3)学习疲劳4)意志薄弱5)马虎6)学习方法不当 83、发展性交往卫生问题辅导:1)认识交往的功能2)把握交往的原则3)学会保持友谊
84、认识交往的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交流功能2)提高学习,工作效率3)促进人的身心健康4)促进良好个性的形成5)人际交往时获得知识的手段6)人际交往对群体有协调功能 85、把握交往的原则:1)平等2)尊重3)真诚4)互助互利5)信用6)宽容
86、学会保持友谊:1)珍视友情2)运用正确的交往方式3)形成积极的个性品质4)改变不良的交往行为 87、适应性交往卫生问题辅导:1)异性交往紧张2)师生交往困难3)亲子关系困难4)孤独5)羞怯6)自我中心7)自私8)从众9)害羞 88、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1)神经症2)人格障碍3)心身疾病4)性变态5)精神病
89、怎样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等预防神经症的产生: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2)对自己的期望不宜过高3)学会自我调控情绪4)主动地进行人际交往
90、常见心理障碍的辅导:1)抑郁症2)恐怖症3)强迫症4)焦虑症5)疑病症6)学校恐怖症 三、填空选择、自知是对自己有客观,清楚的认识与评价;自爱是自尊、自信、自制、自然;自知是自爱的基础 2、心理卫生思想的产生:古希腊“希波克拉底“”体液学说“——柏拉图:西方先哲的智慧之说——中国古代春秋之初:管仲(正静、守
一、平正)3、美国 比奈 是心理卫生运动倡导者《自觉之心》、1908年5月成立了全世界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康奈狄克州心理卫生协会” 5、1930年,在华盛顿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与会代表来自53个国家,有3000多人。6、现代健康包含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适应社会、美国 坎布斯人格健全特质:积极地自我观念、恰当地认同他人,能面对和接受现实,能对自己周围的事及环境有较清楚的知觉,主观经验丰富,可供随时提取使用 8、70年代以来,把健康定义为“一种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满状态”、史密斯 1955年认为“心理辅导”是一个关系,在这个关系中,其中一个人努力去协助当事人对自己需要做的决定,计划和适应等种种有关事实做出解释、泰勒 1969年认为“心理辅导”是一个过程,辅导员可以协助当事人增强生活的适应能力,辅导室发展性的,使人的潜质能得到充分发展、帕特森 1974年认为“心理辅导”是一个帮助人的过程,两人所要建立的某种关系不但是必要的条件,而且那关系是足够令人改变和成长的、精神分析法:又称心理分析法,创始人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12、潜意识理论:意识、下意识、无意识 弗洛伊德第一次提出、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人格的基本结构 14、个人中心法:卡尔 罗杰斯 1951年《来访者中心治疗》“第三种势力”、心理分析的方法:1)自由联想2)移情3)阻抗4)阐释、人本主义理论认为自我实现是人类最基本的动机“自我概念” 17、行为转变法代表人物:巴甫洛夫、华生、斯金纳、沃尔帕、艾森克、班杜拉,华生首次提出 18、马斯洛“似本能”、个人中心论:1)真诚2)无
条件的积极尊重3)共情的理解 20、认知重建法:五六十年代 美国 艾里斯、贝克、麦肯鲍姆 21、艾里斯 50年代创立了“理性情绪治疗法”(RET)他把它归类为ABC理论A指外来的激发性生活事件B指来访者内在的非理性的认知系统C指出现在病人身上的不良结果、中小学生适应性认知问题的具体表现在:1)过分概括化2)绝对化要求3)极端化、中小学生发展性认知卫生问题的辅导:1)记忆力训练2)注意力训练3)思维能力训练 24、自主训练法是 德国柏林大学教授“舒尔兹”发现的一种方法 25、学习过程一般分为: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评价、小学生的交往特点主要表现在从对师长的依赖向自主发展,从对成人权威的完全信服到开始表现富有批判性的怀疑和思考、初中生交往的特点:稳定性、亲密性、矛盾性、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的特点 29、青春期适应性心理卫生问题辅导:1)性冲动2)同性恋3)遗精困惑4)性焦虑5)手淫6)拒绝求爱
第三篇:自考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复习资料[范文模版]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名词解释题目录
1.1.心理:也可称为心理活动或心理现象,可人为地分成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三大部分。
1.2.心理状态:是对某一时刻个体全部心理活动综合水平的描述,反映了心理的时间性、方向性和能动性,包括生理唤醒、意识、潜意识、定势、注意等心理现象。
1.3.心理过程:是对认知活动、情绪情感活动和意志行为活动的概括.反映了个体心理的历程性和动力性。
1.4.个性心理:由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部分构成.反映了个体心理的稳定性、独特性、完整性及动力方向性。
1.5.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包括一切旨在改进及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有两重含义。一重含义是,心理卫生是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另一重含义是增进人的心理健康。
2.1.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于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2.2.体质
2.3.心理冲突
2.4.挫折
2.5.心理防御机制
2.6.应激
2.7.社会性应激源
3.1.心理辅导
3.2.学校心理辅导
3.3.广义的学校心理辅导
3.4.狭义的学校心理辅导
3.5.适应性辅导
3.6.发展性辅导
3.7.个别心理辅导
3.8.小组辅导
4.1.重复
4.2.重读
4.3.开放式询问
4.4.封闭式提问
4.5.摘要
4.6.情感反应
4.7.指导
4.8.解释
4.9.自我开放
4.10.影响性接要
5.1.心理评估
5.2.心理评估的客观性原则
5.3.心理评估的整体性原则
5.4.心理评估的动态性原则 5.5.心理评估的综合性原则 5.6.心理评估的指导性原则 5.7.观察法 5.8.谈话法 5.9.问卷法 5.10.心理测量 5.11.心理测验 6.1.“二次加工” 6.2.阻抗
6.3.系统脱敏法 6.4.厌恶法 6.5.代币法 6.6.生物反馈法
6.7.无条件的积极尊重 6.8.移情的理解 6.9.注意推断 6.10.选择性概括 6.11.过度引申 6.12.走极端的思维 6.13.认知重建法 7.1.角色扮演法 7.2.两难问题法 7.3.行为强化法 7.4.强化 7.5.正强化 7.6.负强化 7.7.惩罚 7.8.奖励
7.9.强化不相容反应 7.10.榜样引导法 8.1.代替法 8.2.渐进注意法 8.3.思维定势 8.4.不良认知 9.1.情绪 9.2.情感
9.3.自主训练法 9.4.呼吸调节法 10.1.个性心理 10.2.自律性 10.3.角色互换 10.4.对抗 11.1.学习策略
11.2.准备复习11.3.准备性复习11.4.梳理性复习11.5.学习评价 11.6.学习疲劳
14.1.障碍性心理问题 14.2.神经症 14.3.人格障碍 14.4.心身疾病 14.5.性变态 14.6.精神病 14.7.抑郁症 14.8.恐怖症 14.9.强迫症 14.10.焦虑症 14.11.疑病症 14.12.学校恐怖症 14.13.失眠 14.14.多动症 14.15.遗尿症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简答题目录
1.1.试答保持心理卫生的原则。答:保持心理卫生的原则包括自我意识良好、社会功能良好、人际关系良好和积极劳动实践。
1.2.简要分析西方心理卫生思想的主要观点。答:与古代西方自然科学,特别是关于人的生命现象认识水平相适应,对心理卫生方面的认识可归为以下几个观点:(1)强调生理、遗传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2)重视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在心理卫生中的整合作用;(3)重视家庭、学校教育在心理卫生中的作用;(4)认识到正常的交往、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心理保健意义。
1.3.简要分析古代中国心理卫生思想的主要观点。答:由于中国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古代关于心理卫生的思想不仅有其独特的见解,精辟的论述,而且还有其自身的理论框架及表现形式。(1)整体恒动论是中国古代心理卫生思想的理论基础;(2)提倡“养心之道”与“健身之术”是中国古代心理卫生思想的精髓;(3)关于情绪与疾病产生、治疗关系的思想极其丰富。
2.1.请简要说出世界卫生组织在1948年提出的10条健康标准。答:(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工作和生活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2)态度积极,勇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大小都不挑剔;(3)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4)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应变能力强;(5)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6)体重得当,身体均匀,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7)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眼睑不发炎;(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齿龈颜色正常;(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0)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匀称。
2.2.请叙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络(Mas1ow)和密特尔曼(Mitte1man)提出的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
2.3.一般认为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四条原则是什么?
2.4.影响一个人心理健康的生物学因素有哪些?
2.5.简要叙述一下人在挫折之后一般会出现的消极反应,并说明人面对挫折的反应与哪些因素有关。
2.6.试简述心理防御机制的运用会给人带来哪些影响。
3.1.简答发展性辅导的特点。
3.2.简述学校心理辅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益处。
3.3。简述心理辅导目标的一般特征。
3.4.简要回答学校心理辅导的一些具体目标。
3.5.简述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
3.6.简述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与途径。
3.7.心理辅导工作对学校心理辅导人员的专门素质要求是什么?
4.1.要建立起积极的辅导关系,需要辅导员做些什么?
4.2.简述心理辅导目标确定的价值、原则与方法。
4.3.简述确定辅导方案应明确的内容。
4.4.简述运用非言语关注的作用。
4.5.简述重复的作用及正确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4.6.简述重读的作用。
4.7.简述情感反应在倾听技术中的价值。
4.8.简答运用解释技术时应注意的事项。
4.9.简答自我开放的层次。
4.10.简答影响性摘要在心理辅导中的作用。
5.1.在心理评估中,贯彻客观性原则,要求辅导员做到哪几点?
5.2.简答在心理评估中贯彻整体性原则需要注意哪几点。
5.3.简答在心理评估中贯彻动态性原则需做到什么。
5.4.简答运用观察法进行心理评估时应遵循的要求。
5.5.简答一个合格的谈话计划应包括的内容。
5.6.简述心理测验在心理评估中的独特价值。
5.7.简述正确使用心理测验的一般原则。
6.1.简答新弗洛伊德学派的共同点。
6.2.简答精神分析法对辅导对象的要求。
6.3.简要论述一下精神分析法的贡献与局限。
6.4.请简要回答一下行为转变法的辅导过程。
6.5.使用代币法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6.6.简要分析一下生物反馈法的特点并说明运用的内容。
6.7.请你分析一下行为转变法的贡献与局限。
6.8.请说明一下个人中心法的辅导过程的步骤。
6.9.简述个人中心法的共情的层次及作用。
6.10.对个人中心法做一下你个人的评价。
6.11.请简述一下认知重建法的基本辅导过程。
6.12.三栏目技术的基本假设是什么?
6.13.弗洛伊德对梦的基本解释是什么?
7.1.简答中小学心理辅导课程的总目标。
7.2.简答运用角色扮演法时应遵循的原则。
7.3.简答价值观辨析法的内涵。
7.4.简答榜样引导法的内涵及使用原则。
7.5.简答使用行为强化法应遵循的原则。
7.6.简答使用奖励时的注意事项。
7.7.简答使用惩罚时应注意的事项。
8.1.简答小学生注意力发展的特点。
8.2.简答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动力与特点。
8.3.简答中小学生适应性卫生问题中“过分概括”的症状表现及辅导要点。
8.4.简答中小学生适应性卫生问题中“追求完美”的症状表现及辅导要点。
8.5.简答中小学生适应性卫生问题中“虚拟陈述”的症状表现及辅导要点。
8.6.简答中小学生适应性卫生问题中“无法控制”的症状表现及辅导要点。
8.7.简答中小学生适应性卫生问题中“过分依赖”的症状表现及辅导要点。
9.1.简述情绪健康人的共同的行为特点。
9.2.简述“学会自我赞美”的方法步骤。
9.3.简答“自主训练法”的方法步骤。
9.4.当使用“呼吸调节法”调节情绪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9.5.根据你的知识,简述一下最大限度地缩短沮丧时间的对策。
9.6.简答一下消沉情绪的特征及走出消沉情绪的对策。
9.7.简述一下情绪不稳定的表现及辅导要点。
10.1.简答初中生个性发展的特点。
10.2.简述一下健康个性的标准。
10.3.拖延是一种不良的个性,请简答它的典型症状以及辅导要点。
10.4.简答怯懦个性的表现以及对此种个性的辅导要点。
10.5.简答自负个性的产生原因及此种个性的辅导要点。
10.6.简述形成压抑性格的主观原因,并简答此种个性的辅导要点。
10.7.简述一下猜疑个性的症状表现及产生的一般原因。
10.8.简述一下偏执型人格的主要表现。
11.1.从刘晓明对中学教师的调查报告结果以及你自己的理解,简述造成中学生注意力无法集中的主要原因。
11.2.简述预习笔记的种类及各自做的方法。
11.3.简述做课堂笔记的好处及做好课堂笔记的方法。
11.4.用一个图表简要表述一下复习形式的种类。
11.5.简述一下进行学习评价时可采用的方法。
11.6.简述一下预防学习疲劳的“精神松弛法”的方法步骤。
11.7.简述一下马虎症状的辅导要点。
11.8.简述一下意志薄弱症状的辅导要点。
12.1.从1997年刘晓明的调查结果加上你的理解,简述一下中学生面临的主要交往问题。
12.2.简述“自我暗示”作用的机理。
12.3.请简述对抗“异性交往紧张”的完成行为作业法的方法步骤。
12.4.简述造成羞怯的主要原因。
12.5.简述“自我中心”的表现症状、产生原因及辅导要点。
12.6.简述从众心理的危害及辅导要点。12.7.简述害羞心理的表现症状及辅导要点。13.1.简述青春期情感发展的特点。
13.2.简述一下同性恋的表现及辅导方法。13.3.简述一下性焦虑的辅导要点。13.4.简述静坐观音训练的步骤方法。
14.1.简述一下不同的神经症相对于其他的心理障碍的一些共同之处。14.2.简述一下人格障碍的基本特征。14.3.预防人格障碍要注意哪些问题? 14.4.请简要说明一下心理因素影响身体健康的机制。14.5.请简述一下抑郁症的辅导要点。14.6.请简要回答焦虑症的辅导要点。
14.7.请简述一下疑病症的临床表现及辅导要点。14.8.请简述一下口吃的症状表现及辅导要点。14.9.请简述一下遗尿症的症状表现及辅导要点。
论述题目录
1.1.试论心理卫生的健康意义。
1.1.试论心理卫生的健康意义。答:心理卫生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维护与保持人的心理健康的规律。提供了解决人的心理健康方面的观点,提高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原则、途径、措施、方法,无疑会对人的健康有积极促进作用。心理卫生作为一项工作、活动或事业,它给人以全新的健康观念,使人普遍增强保持心理卫生、预防心理疾病、及时解决心理问题的意识,无疑对提高整个人类的健康水平有积极意义。具体来说:(1)心理卫生对防治心理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等,给现代人的心理上施加了相当大的压力,这些社会心理因素成为影响人的精神健康的重要因素。心理卫生指导,帮助人正确应付或努力减轻心理与社会的不良刺激,帮助人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这对防治各类心理疾患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心理卫生可帮助人及时解决各种适应性与发展性问题及个别心理障碍,提高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卫生还对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障碍的预防、诊治等方面提供一些有效、直接的帮助。(2)心理卫生对防治躯体疾病也具有重要意义。心身疾病又称为心理生理疾病,它见于医疗临床各科,致病因素主要是心理应激、个性心理特征,通过神经生理、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等心理因素影响身体机能,从而生病。而心身疾病主要是由不良的思想认知与生活习惯造成的,心理卫生运动的开展对其的消除会有重大的作用。自考交流网
1.2.《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关于心理卫生是这样注释的:“心理卫生包括一切旨在改进及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诸如精神疾病的康复及预防;减轻由充满冲突的世界带来的精神压力,以及使处于能按身心潜能进行活动的健康水平。”据此请阐述一下心理卫生的内涵。
2.1.请根据你所学的内容,阐述一下健康心理的标准。
2.2.请根据你见到的事件和所学到的知识,阐述一下家庭环境与早期教育是如何影响人的心理健康的。
2.3.举例论述一下中小学生常出现的心理应激以及由心理应激所带来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3.1.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谈一下为什么心理辅导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学校心理辅导。
3.2.学校心理辅导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4.1.请论述一下在心理辅导中常出现的沉默的种类及其应对方法。
5.1.心理测验是心理评估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对它的结果解释也需要专业人员才能从事。请谈一下对其结果解释时应注意的问题。
5.2.在谈话法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提高谈话效果,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请谈谈你的看法。
6.1.请你具体谈一下在运用自由联想法时的做法与注意点。
6.2.请简述一下行为转变法的基本原理。
6.3.请具体谈一下厌恶法的基本原理,并举例说明其操作步骤。
7.1.请你具体论述一下使用脑力激荡法的步骤与主要的训练内容。
8.1.请具体阐述一下记忆力训练的方法步骤。
8.2.请论述一下注意力训练的方法步骤。
8.3.有学生认为“危险或可怕的事随时可以发生”,请鉴定这一症状属何种适应性卫生问题,并且给出辅导方法。
9.1.在当今社会,社会竞争压力的变大,节奏的变快,以至于一部分人无论什么工作,见了就做,不加考虑,不做计划,急见成效,处理问题冲动盲目,结果造成工作成绩上不去,从而着急,又形成越急越上不去的恶性循环局面。请根据你的知识判定这属于哪种适应性问题,请说出这种问题的典型症状,并具体论述一下此种症状的辅导方法。
9.2.嫉妒是一种常见的心态,请阐述一下嫉妒这种情绪的弊端,并提出对中小学生进行此种情绪辅导应注意的问题。
9.3.《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的性格属于抑郁质,此种性格发展过分会出现抑郁的心理问题。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分析一下造成抑郁性格的原因,并提出克服抑郁性格的方法。
10.1.固执这种个性在中小学生中并不少见,经常在校园中会听到诸如“我认为这样就是对的!”孰不知其时他已经错到极点了,诸如“我怎么是固执呢?”“你们要不是固执怎么会有我固执呢?”之类的话语。请就此种现象论述一下固执个性产生的原因及克服固执的常用方法。
10.2.怯懦的学生在学校易发展自卑的个性,并且固步自封,不求进步,易受人欺负。请给这些学生提一些具体建议,以克服自己的怯懦个性。
10.3.请论述一下孤僻个性产生的原因及辅导要点。
10.4.依赖性强是一部分现代独生子女的一个通病。请论述~下依赖这种个性的危害,并提出克服依赖性的具体方法。
10.5.请具体阐述一下对狭隘这种个性的辅导方法。
11.1.在中学生当中,缺少自信是常见的学习卫生问题,请结合学生的实际,论述一下培养学生自信的方法。
11.2.有些学生平时学习不错,可一上考场就紧张,发挥不出自己应有的水平。请具体论述一下为预防和消除考试怯场,提高应试心理的水平,所要进行的训练方法。
11.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会遇到注意力分散的问题,请具体阐述一下克服注意力分散可采用的方法。
12.1.在青春期,由于青少年的独立性增强,相应地产生逆反心理,使亲子关系面临危机。请阐述一下亲子关系出现危机的原因,以及具体的解决方法。
12.2.自私是影响人际关系的一种不好的心理,请根据你的理解,具体分析一下自私心理的本质、产生的原因以及纠治方法。
13.1.请具体阐述一下对性冲动心理的辅导方法。
13.2.遗精是青少年朋友的正常生理现象,可许多同学对之常感惶惑,认为会伤身体,危及脑功能的健康,请给出此种心理的具体的辅导要点。
13.3.手淫是几乎每个长大的人都会经历的。请针对此情况,给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进行一下心理辅导,使他们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手淫。
14.1.请具体论述一下强迫症的分类及强迫观念的辅导方法。
14.2.失眠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睡眠障碍。请根据你的理解论述一下它产生的原因及辅导方法。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填空题
1.1.心理,也称【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可人为地分成【心理状态】,【心理过程】,【个性心理】三大部分。
1.2.心理过程是对【认知活动】、【情绪情感活动】、【意志行为活动】的概括,反映了个体心理的历程性和动力性。
1.3.个性心理由【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两部分构成。
1.4.卫生指【心理卫生】和【生理卫生】两方面。
1.5.【孔子】(人名)从修身养性的角度提出诗歌、音乐对陶冶人的性情的作用,即“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1.6.【形神一体论】是祖国传统医学对形体与精神二者关系的精辟概括。
1.7.提倡【养心之道】与【健身之术】是中国古代心理卫生思想的精髓。自考交流网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实际应用题
1.1.面对当今社会中小学生身心发育的提前成熟及发育特点,以及社会的急剧转型给他们的心理所带来的激烈冲击,并根据当前教育的现状,请举例说明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卫生教育的意义。
1.1.曾有报道指出,某高校有入校新生,入校一年即申请自动退学,查其原因,竟是由于生活不能自理,不能与他人友好相处造成的,而学业上竟不是主要问题。从中可以窥到当前学校教育中的某些弊端,忽视了心理素质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的重点。首先,学校心理卫生提供了健康的内涵或标准,为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确定了方向与具体内容,也为教师在培养学生方面提供了正确原则,从而使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各项活动均能取得成效。其次,作为学校心理卫生工作重要形式的学校心理学、心理卫生学的知识讲座,可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与把握人的心理全貌,清楚了解自己的心理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与内容,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在发展自己的心理素质方面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目前的各类中小学校中,学生的厌学情绪、思想品德等问题已成为当前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河南某市中学学生曾某因同桌比自己成绩好,而把同桌致死,由此可见在中小学校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已不是小问题。此类报道层出不穷,加上中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承担着发展任务的多样性与艰巨性,又加上其活动的局限性与年龄特征,在发展中自然会遇到许多问题.而心理卫生能给中小学生一种正确的心理卫生观念,更能给予中小学生解决身心,特别是心理与行为问题以合理、有效的途径与方式、方法。另外社会的巨大动荡,特别是在我国社会处于体制改革的转型时期,又给中小学生的心理带来巨大的冲击,以及他们在目前社会中所承受的压力,家庭分裂造成的伤害,影视媒体给他们的不良影响等,都使他们脆弱的心理难以承受。心理卫生工作的开展可以有效地解决中小学生发展中所产生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更好地促进其健康成长。
3.1.假如你是一名中学的心理辅导老师。请你为你们的学校写一份如何在学校中开展心理辅导的计划。注意:一定要切实可行,且中间必须具体包括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辅导的内容。自考交流网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考点串讲
第一章心理卫生概述
一、心理、卫生与心理卫生
(一)心理也称心理活动,心理现象。心理具体含义如下三个方面:
1.心理状态:对某一时刻个体全部心理活动综合水平的描述,反映了心理的时间性、方向性、能动性。如生理唤醒、意识、潜意识、定势、注意等心理现象。
2.心理过程:对认知活动、情绪情感活动、意志行为活动的概括,反映了个体心理的历程性、动力性,简单说是知、情、意,认知活动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言语等心理活动。
3.个性心理
(1)个性倾向性:如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它反映了个体心理的稳定性、独特性、完整性及动力方向性。
(二)卫生:一般意义上指保卫生命、维护生机
在谈到卫生时,应既注意生理卫生,又要注意心理卫生,只有如此才能达到增强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
(三)心理卫生
对心理卫生有多种不同的理解,较常见的有:
1.指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2.指一门学科,即心理卫生学;
3.指一种事业、活动或服务工作。
二、保持心理卫生的原则
(一)自我意识良好
核心是自知和自爱。
自知:对自己有客观、清楚的认识与评价。
自爱:即自尊、自信、自制和自强。
自知是自爱的基础。实现自知和自爱要注意:
1.通过比较知道自己的能力,又不作为唯一的尺度;
2.扩大生活领域,丰富生活经验;
3.检查自己,不求完美;
4.调整“现实我”与“理想我”的差距,保证身心健康。
(二)社会功能良好
即社会适应自如。
(三)良好的人际关系
既有朋友来往,乐于助人,也能接受别人情感和物质的帮助。
以下三点对良好的人际关系十分重要:自考交流网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多项选择题
1.1.下面属于心理状态的心理现象是【ABCDE】A.生理唤醒B.意识C.潜意识D.定势E.注意
1.2.下面属于个性倾向性的是【ABCDE】A.需要B.动机C.兴趣D.信念E.理想
1.3.下面哪几项属于我国古代大家管仲的养心思想【ABC】A.正静B.平正C.守一D.恬淡E.虚无
1.4.现代医学模式认为,人的哪几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决定或制约着人的健康和疾病【ABC】A.生物因素B.心理因素C.社会因素D.环境因素E.教育因素
1.5.下面属于整体恒动论思想的是【ABCDE】A.人与天地相应也B.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于地天,应于物类C.形神一体论D.七情致病说E.形具而神生
1.6.下面哪几种中国古代思想说明情绪与疾病产生、治疗的关系密切【ADE】A.“暴喜伤阳,暴怒伤肝,穷思伤脾,极忧伤心,过悲伤肺,多恐伤肾,善惊伤胆”B.人与天地相应也C.行夏令,则民多疾役D.和喜怒而安居处E.莫嗔怒养肝气,少思虑养心气自考交流网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单项选择题
1.1.一切旨在改进及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称之为【D】A.身心保健B.卫生C.心理健康D.心理卫生
1.2.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心理的构成成分【D】A.心理状态B.心理过程C.个性心理D.社会适应
1.3.就心理卫生来说,自我意识良好的核心是【A】A.自知和自爱B.自尊和自信C.自制和自强D.自谦和自知
1.4.下面哪位古代哲人提出了“体液学说”【B】A.柏拉图B.希波克拉底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
1.5.哪位古代哲人认为形成一个健康人格的决定因素是理性、精神以及维持生命的食欲能力或“性爱”的相互协调一致;并且指出人的精神失常主要是躯体因素造成的,此外,心理因素和神学因素也在其中起着作用。【A】A.柏拉图B.希波克拉底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
1.6.中国古代的哪位大家把善心、定心、全心、大心等作为最理想的心理状态,以此作为内心修养的标准,并提出相应的养心之术【C】A.孔子B.老子C.管仲D.庄子
第四篇:自考_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_复习资料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名词解释题目录
1.1.心理:也可称为心理活动或心理现象,可人为地分成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三大部分。
1.2.心理状态:是对某一时刻个体全部心理活动综合水平的描述,反映了心理的时间性、方向性和能动性,包括生理唤醒、意识、潜意识、定势、注意等心理现象。
1.3.心理过程:是对认知活动、情绪情感活动和意志行为活动的概括.反映了个体心理的历程性和动力性。
1.4.个性心理:由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部分构成.反映了个体心理的稳定性、独特性、完整性及动力方向性。
1.5.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包括一切旨在改进及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有两重含义。一重含义是,心理卫生是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另一重含义是增进人的心理健康。
2.1.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于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2.2.体质
2.3.心理冲突
2.4.挫折
2.5.心理防御机制
2.6.应激
2.7.社会性应激源
3.1.心理辅导
3.2.学校心理辅导
3.3.广义的学校心理辅导
3.4.狭义的学校心理辅导
3.5.适应性辅导
3.6.发展性辅导
3.7.个别心理辅导
3.8.小组辅导
4.1.重复
4.2.重读
4.3.开放式询问
4.4.封闭式提问
4.5.摘要
4.6.情感反应
4.7.指导
4.8.解释
4.9.自我开放
4.10.影响性接要
5.1.心理评估
5.2.心理评估的客观性原则
5.3.心理评估的整体性原则
5.4.心理评估的动态性原则 5.5.心理评估的综合性原则 5.6.心理评估的指导性原则 5.7.观察法 5.8.谈话法 5.9.问卷法 5.10.心理测量 5.11.心理测验 6.1.“二次加工” 6.2.阻抗
6.3.系统脱敏法 6.4.厌恶法 6.5.代币法 6.6.生物反馈法
6.7.无条件的积极尊重 6.8.移情的理解 6.9.注意推断 6.10.选择性概括 6.11.过度引申 6.12.走极端的思维 6.13.认知重建法 7.1.角色扮演法 7.2.两难问题法 7.3.行为强化法 7.4.强化 7.5.正强化 7.6.负强化 7.7.惩罚 7.8.奖励
7.9.强化不相容反应 7.10.榜样引导法 8.1.代替法 8.2.渐进注意法 8.3.思维定势 8.4.不良认知 9.1.情绪 9.2.情感
9.3.自主训练法 9.4.呼吸调节法 10.1.个性心理 10.2.自律性 10.3.角色互换 10.4.对抗 11.1.学习策略
11.2.准备复习11.3.准备性复习11.4.梳理性复习11.5.学习评价 11.6.学习疲劳
14.1.障碍性心理问题 14.2.神经症 14.3.人格障碍 14.4.心身疾病 14.5.性变态 14.6.精神病 14.7.抑郁症 14.8.恐怖症 14.9.强迫症 14.10.焦虑症 14.11.疑病症 14.12.学校恐怖症 14.13.失眠 14.14.多动症 14.15.遗尿症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简答题目录
1.1.试答保持心理卫生的原则。答:保持心理卫生的原则包括自我意识良好、社会功能良好、人际关系良好和积极劳动实践。
1.2.简要分析西方心理卫生思想的主要观点。答:与古代西方自然科学,特别是关于人的生命现象认识水平相适应,对心理卫生方面的认识可归为以下几个观点:(1)强调生理、遗传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2)重视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在心理卫生中的整合作用;(3)重视家庭、学校教育在心理卫生中的作用;(4)认识到正常的交往、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心理保健意义。
1.3.简要分析古代中国心理卫生思想的主要观点。答:由于中国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古代关于心理卫生的思想不仅有其独特的见解,精辟的论述,而且还有其自身的理论框架及表现形式。(1)整体恒动论是中国古代心理卫生思想的理论基础;(2)提倡“养心之道”与“健身之术”是中国古代心理卫生思想的精髓;(3)关于情绪与疾病产生、治疗关系的思想极其丰富。
2.1.请简要说出世界卫生组织在1948年提出的10条健康标准。答:(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工作和生活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2)态度积极,勇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大小都不挑剔;(3)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4)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应变能力强;(5)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6)体重得当,身体均匀,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7)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眼睑不发炎;(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齿龈颜色正常;(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0)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匀称。
2.2.请叙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络(Mas1ow)和密特尔曼(Mitte1man)提出的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
2.3.一般认为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四条原则是什么?
2.4.影响一个人心理健康的生物学因素有哪些?
2.5.简要叙述一下人在挫折之后一般会出现的消极反应,并说明人面对挫折的反应与哪些因素有关。
2.6.试简述心理防御机制的运用会给人带来哪些影响。
3.1.简答发展性辅导的特点。
3.2.简述学校心理辅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益处。
3.3。简述心理辅导目标的一般特征。
3.4.简要回答学校心理辅导的一些具体目标。
3.5.简述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
3.6.简述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与途径。
3.7.心理辅导工作对学校心理辅导人员的专门素质要求是什么?
4.1.要建立起积极的辅导关系,需要辅导员做些什么?
4.2.简述心理辅导目标确定的价值、原则与方法。
4.3.简述确定辅导方案应明确的内容。
4.4.简述运用非言语关注的作用。
4.5.简述重复的作用及正确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4.6.简述重读的作用。
4.7.简述情感反应在倾听技术中的价值。
4.8.简答运用解释技术时应注意的事项。
4.9.简答自我开放的层次。
4.10.简答影响性摘要在心理辅导中的作用。
5.1.在心理评估中,贯彻客观性原则,要求辅导员做到哪几点?
5.2.简答在心理评估中贯彻整体性原则需要注意哪几点。
5.3.简答在心理评估中贯彻动态性原则需做到什么。
5.4.简答运用观察法进行心理评估时应遵循的要求。
5.5.简答一个合格的谈话计划应包括的内容。
5.6.简述心理测验在心理评估中的独特价值。
5.7.简述正确使用心理测验的一般原则。
6.1.简答新弗洛伊德学派的共同点。
6.2.简答精神分析法对辅导对象的要求。
6.3.简要论述一下精神分析法的贡献与局限。
6.4.请简要回答一下行为转变法的辅导过程。
6.5.使用代币法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6.6.简要分析一下生物反馈法的特点并说明运用的内容。
6.7.请你分析一下行为转变法的贡献与局限。
6.8.请说明一下个人中心法的辅导过程的步骤。
6.9.简述个人中心法的共情的层次及作用。
6.10.对个人中心法做一下你个人的评价。
6.11.请简述一下认知重建法的基本辅导过程。
6.12.三栏目技术的基本假设是什么?
6.13.弗洛伊德对梦的基本解释是什么?
7.1.简答中小学心理辅导课程的总目标。
7.2.简答运用角色扮演法时应遵循的原则。
7.3.简答价值观辨析法的内涵。
7.4.简答榜样引导法的内涵及使用原则。
7.5.简答使用行为强化法应遵循的原则。
7.6.简答使用奖励时的注意事项。
7.7.简答使用惩罚时应注意的事项。
8.1.简答小学生注意力发展的特点。
8.2.简答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动力与特点。
8.3.简答中小学生适应性卫生问题中“过分概括”的症状表现及辅导要点。
8.4.简答中小学生适应性卫生问题中“追求完美”的症状表现及辅导要点。
8.5.简答中小学生适应性卫生问题中“虚拟陈述”的症状表现及辅导要点。
8.6.简答中小学生适应性卫生问题中“无法控制”的症状表现及辅导要点。
8.7.简答中小学生适应性卫生问题中“过分依赖”的症状表现及辅导要点。
9.1.简述情绪健康人的共同的行为特点。
9.2.简述“学会自我赞美”的方法步骤。
9.3.简答“自主训练法”的方法步骤。
9.4.当使用“呼吸调节法”调节情绪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9.5.根据你的知识,简述一下最大限度地缩短沮丧时间的对策。
9.6.简答一下消沉情绪的特征及走出消沉情绪的对策。
9.7.简述一下情绪不稳定的表现及辅导要点。
10.1.简答初中生个性发展的特点。
10.2.简述一下健康个性的标准。
10.3.拖延是一种不良的个性,请简答它的典型症状以及辅导要点。
10.4.简答怯懦个性的表现以及对此种个性的辅导要点。
10.5.简答自负个性的产生原因及此种个性的辅导要点。
10.6.简述形成压抑性格的主观原因,并简答此种个性的辅导要点。
10.7.简述一下猜疑个性的症状表现及产生的一般原因。
10.8.简述一下偏执型人格的主要表现。
11.1.从刘晓明对中学教师的调查报告结果以及你自己的理解,简述造成中学生注意力无法集中的主要原因。
11.2.简述预习笔记的种类及各自做的方法。
11.3.简述做课堂笔记的好处及做好课堂笔记的方法。
11.4.用一个图表简要表述一下复习形式的种类。
11.5.简述一下进行学习评价时可采用的方法。
11.6.简述一下预防学习疲劳的“精神松弛法”的方法步骤。
11.7.简述一下马虎症状的辅导要点。
11.8.简述一下意志薄弱症状的辅导要点。
12.1.从1997年刘晓明的调查结果加上你的理解,简述一下中学生面临的主要交往问题。
12.2.简述“自我暗示”作用的机理。
12.3.请简述对抗“异性交往紧张”的完成行为作业法的方法步骤。
12.4.简述造成羞怯的主要原因。
12.5.简述“自我中心”的表现症状、产生原因及辅导要点。
12.6.简述从众心理的危害及辅导要点。12.7.简述害羞心理的表现症状及辅导要点。13.1.简述青春期情感发展的特点。
13.2.简述一下同性恋的表现及辅导方法。13.3.简述一下性焦虑的辅导要点。13.4.简述静坐观音训练的步骤方法。
14.1.简述一下不同的神经症相对于其他的心理障碍的一些共同之处。14.2.简述一下人格障碍的基本特征。14.3.预防人格障碍要注意哪些问题? 14.4.请简要说明一下心理因素影响身体健康的机制。14.5.请简述一下抑郁症的辅导要点。14.6.请简要回答焦虑症的辅导要点。
14.7.请简述一下疑病症的临床表现及辅导要点。14.8.请简述一下口吃的症状表现及辅导要点。14.9.请简述一下遗尿症的症状表现及辅导要点。
论述题目录
1.1.试论心理卫生的健康意义。
1.1.试论心理卫生的健康意义。答:心理卫生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维护与保持人的心理健康的规律。提供了解决人的心理健康方面的观点,提高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原则、途径、措施、方法,无疑会对人的健康有积极促进作用。心理卫生作为一项工作、活动或事业,它给人以全新的健康观念,使人普遍增强保持心理卫生、预防心理疾病、及时解决心理问题的意识,无疑对提高整个人类的健康水平有积极意义。具体来说:(1)心理卫生对防治心理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等,给现代人的心理上施加了相当大的压力,这些社会心理因素成为影响人的精神健康的重要因素。心理卫生指导,帮助人正确应付或努力减轻心理与社会的不良刺激,帮助人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这对防治各类心理疾患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心理卫生可帮助人及时解决各种适应性与发展性问题及个别心理障碍,提高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卫生还对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障碍的预防、诊治等方面提供一些有效、直接的帮助。(2)心理卫生对防治躯体疾病也具有重要意义。心身疾病又称为心理生理疾病,它见于医疗临床各科,致病因素主要是心理应激、个性心理特征,通过神经生理、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等心理因素影响身体机能,从而生病。而心身疾病主要是由不良的思想认知与生活习惯造成的,心理卫生运动的开展对其的消除会有重大的作用
1.2.《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关于心理卫生是这样注释的:“心理卫生包括一切旨在改进及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诸如精神疾病的康复及预防;减轻由充满冲突的世界带来的精神压力,以及使处于能按身心潜能进行活动的健康水平。”据此请阐述一下心理卫生的内涵。
2.1.请根据你所学的内容,阐述一下健康心理的标准。
2.2.请根据你见到的事件和所学到的知识,阐述一下家庭环境与早期教育是如何影响人的心理健康的。
2.3.举例论述一下中小学生常出现的心理应激以及由心理应激所带来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3.1.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谈一下为什么心理辅导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学校心理辅导。
3.2.学校心理辅导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4.1.请论述一下在心理辅导中常出现的沉默的种类及其应对方法。
5.1.心理测验是心理评估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对它的结果解释也需要专业人员才能从事。请谈一下对其结果解释时应注意的问题。
5.2.在谈话法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提高谈话效果,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请谈谈你的看法。
6.1.请你具体谈一下在运用自由联想法时的做法与注意点。
6.2.请简述一下行为转变法的基本原理。
6.3.请具体谈一下厌恶法的基本原理,并举例说明其操作步骤。
7.1.请你具体论述一下使用脑力激荡法的步骤与主要的训练内容。
8.1.请具体阐述一下记忆力训练的方法步骤。
8.2.请论述一下注意力训练的方法步骤。
8.3.有学生认为“危险或可怕的事随时可以发生”,请鉴定这一症状属何种适应性卫生问题,并且给出辅导方法。
9.1.在当今社会,社会竞争压力的变大,节奏的变快,以至于一部分人无论什么工作,见了就做,不加考虑,不做计划,急见成效,处理问题冲动盲目,结果造成工作成绩上不去,从而着急,又形成越急越上不去的恶性循环局面。请根据你的知识判定这属于哪种适应性问题,请说出这种问题的典型症状,并具体论述一下此种症状的辅导方法。
9.2.嫉妒是一种常见的心态,请阐述一下嫉妒这种情绪的弊端,并提出对中小学生进行此种情绪辅导应注意的问题。
9.3.《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的性格属于抑郁质,此种性格发展过分会出现抑郁的心理问题。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分析一下造成抑郁性格的原因,并提出克服抑郁性格的方法。
10.1.固执这种个性在中小学生中并不少见,经常在校园中会听到诸如“我认为这样就是对的!”孰不知其时他已经错到极点了,诸如“我怎么是固执呢?”“你们要不是固执怎么会有我固执呢?”之类的话语。请就此种现象论述一下固执个性产生的原因及克服固执的常用方法。
10.2.怯懦的学生在学校易发展自卑的个性,并且固步自封,不求进步,易受人欺负。请给这些学生提一些具体建议,以克服自己的怯懦个性。
10.3.请论述一下孤僻个性产生的原因及辅导要点。
10.4.依赖性强是一部分现代独生子女的一个通病。请论述~下依赖这种个性的危害,并提出克服依赖性的具体方法。
10.5.请具体阐述一下对狭隘这种个性的辅导方法。
11.1.在中学生当中,缺少自信是常见的学习卫生问题,请结合学生的实际,论述一下培养学生自信的方法。
11.2.有些学生平时学习不错,可一上考场就紧张,发挥不出自己应有的水平。请具体论述一下为预防和消除考试怯场,提高应试心理的水平,所要进行的训练方法。
11.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会遇到注意力分散的问题,请具体阐述一下克服注意力分散可采用的方法。
12.1.在青春期,由于青少年的独立性增强,相应地产生逆反心理,使亲子关系面临危机。请阐述一下亲子关系出现危机的原因,以及具体的解决方法。
12.2.自私是影响人际关系的一种不好的心理,请根据你的理解,具体分析一下自私心理的本质、产生的原因以及纠治方法。
13.1.请具体阐述一下对性冲动心理的辅导方法。
13.2.遗精是青少年朋友的正常生理现象,可许多同学对之常感惶惑,认为会伤身体,危及脑功能的健康,请给出此种心理的具体的辅导要点。
13.3.手淫是几乎每个长大的人都会经历的。请针对此情况,给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进行一下心理辅导,使他们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手淫。
14.1.请具体论述一下强迫症的分类及强迫观念的辅导方法。
14.2.失眠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睡眠障碍。请根据你的理解论述一下它产生的原因及辅导方法。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填空题
1.1.心理,也称【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可人为地分成【心理状态】,【心理过程】,【个性心理】三大部分。
1.2.心理过程是对【认知活动】、【情绪情感活动】、【意志行为活动】的概括,反映了个体心理的历程性和动力性。
1.3.个性心理由【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两部分构成。
1.4.卫生指【心理卫生】和【生理卫生】两方面。
1.5.【孔子】(人名)从修身养性的角度提出诗歌、音乐对陶冶人的性情的作用,即“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1.6.【形神一体论】是祖国传统医学对形体与精神二者关系的精辟概括。
1.7.提倡【养心之道】与【健身之术】是中国古代心理卫生思想的精髓。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实际应用题
1.1.面对当今社会中小学生身心发育的提前成熟及发育特点,以及社会的急剧转型给他们的心理所带来的激烈冲击,并根据当前教育的现状,请举例说明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卫生教育的意义。
1.1.曾有报道指出,某高校有入校新生,入校一年即申请自动退学,查其原因,竟是由于生活不能自理,不能与他人友好相处造成的,而学业上竟不是主要问题。从中可以窥到当前学校教育中的某些弊端,忽视了心理素质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的重点。首先,学校心理卫生提供了健康的内涵或标准,为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确定了方向与具体内容,也为教师在培养学生方面提供了正确原则,从而使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各项活动均能取得成效。其次,作为学校心理卫生工作重要形式的学校心理学、心理卫生学的知识讲座,可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与把握人的心理全貌,清楚了解自己的心理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与内容,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在发展自己的心理素质方面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目前的各类中小学校中,学生的厌学情绪、思想品德等问题已成为当前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河南某市中学学生曾某因同桌比自己成绩好,而把同桌致死,由此可见在中小学校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已不是小问题。此类报道层出不穷,加上中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承担着发展任务的多样性与艰巨性,又加上其活动的局限性与年龄特征,在发展中自然会遇到许多问题.而心理卫生能给中小学生一种正确的心理卫生观念,更能给予中小学生解决身心,特别是心理与行为问题以合理、有效的途径与方式、方法。另外社会的巨大动荡,特别是在我国社会处于体制改革的转型时期,又给中小学生的心理带来巨大的冲击,以及他们在目前社会中所承受的压力,家庭分裂造成的伤害,影视媒体给他们的不良影响等,都使他们脆弱的心理难以承受。心理卫生工作的开展可以有效地解决中小学生发展中所产生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更好地促进其健康成长。
3.1.假如你是一名中学的心理辅导老师。请你为你们的学校写一份如何在学校中开展心理辅导的计划。注意:一定要切实可行,且中间必须具体包括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辅导的内容
第五篇:《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复习资料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卫生网校>医学自考> 正文
热点:搜索课程 辅导书自考《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复习资料 2010-8-17 18:2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心理卫生概论
世界卫生组织在1948年成立时通过的宪章所规定的:“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心理卫生的内容有哪些方面?(简答)
答:心理卫生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预防各种心理障碍的发生,同时对心理障碍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和康复;
其次,是根据人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制定出保持各年龄阶段心理健康的一般和特殊的心理卫生的原则和方法;
第三,是提供人们在生活、工作和劳动的各个领域中进行活动时所要注意的心理卫生原则和措施;
第四,制定培养和锻炼健康人格的心理卫生原则和措施。
心理卫生是通过各种有益的教育和训练以及周围世界的良好影响,维护和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各种心理障碍的发生,并对心理障碍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和康复,使人处于一种完整的健康状态。
祖国医学中的“七情学说”可以说是对心理卫生的思想最具体最全面的阐述。
在国外,心理卫生的思想起源于古希腊。
这一举措被认为是世界心理卫生的起点,比奈尔亦被视为心理卫生运动的先驱者,但此时心理卫生尚未形成大规模的运动。
现代心理卫生始于1908年的美国,而对现代心理卫生运动兴起做出直接贡献的是美国的比尔斯。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了一本名为《自觉之心》
经典的心理健康标准(选择)
1.马斯洛自我实现者的模式
2.罗杰斯的机能充分发挥者理论
3.奥尔波特的“成熟者”模式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的著名论断就是马斯洛提出来的。
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论述/简答)
一、智力发展正常。正常智力水平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劳动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人们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保持动态平衡的心理保证。因此,智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
二、了解自我,悦纳自我。人要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心理健康者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正确地了解自我、评价自我,又能接受自我。
三、接受他人,善与人处。人与人之间正常、友好的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四、正视现实,接受现实。心理健康的人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现实和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
五、热爱生活,乐于工作。心理健康的人能珍惜和热爱生活,积极投身于生活,并在活动中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他们还在学习和工作中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并从工作的成果中获得激励和满足。
六、能适当地表现情绪。心理健康的人愉快、乐观、开朗等积极的情绪体验始终占优势状态,虽然有时也会有悲伤、忧愁、焦虑和愤怒等消极情绪。
七、健全的人格。
健全的人格的主要标志有:
1.人格的各个结构要素不存在明显的缺陷与偏差;
2.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
3.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有效地支配自己的心理行为;
4.有相对完整统一的心理特征。
八、心理行为符合年龄与性别特征。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与同年龄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如果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如十多岁的少年外出时总是需要父母陪伴,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此外,人的心理行为也应与其性别特征大致相符,如果女子过于男性化,男子过于女子气、“娘娘腔”则易造成社会性别角色的反差和冲突,难于适应社会和群体,造成心理的失衡和痛苦,影响正常的生活。
健康的情绪状态有如下三方面的标志:(选择)
1.情绪稳定。一个人情绪活动不稳定,变化无常是情绪不健康的表现;
2.心情愉快。如果一个人经常心情低落或紧张不安,则是情绪不健康的表现;
3.情绪的变化有其适当的原因。如果一个人受到挫折反而高兴,受人表扬反而愤怒;或者事过境迁之后,一个人仍旧沉溺于原有的情绪中长期不能自拔,便是情绪异常,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心理健康评估原则(简答)
1.个体心理活动要与生物学特征相符;
2.个体心理活动要与客观环境相符。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任何正常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无论形式或内容均应与客观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保持一致即保持心理与环境的同一一性。
3.个体心理活动内部各成分间协调统一。一个人的认知、体验、情感、意志行为在自身是一个完整和谐一致的统一体。这种整体性是确保个体具有良好社会功能和有效地进行活动的心理基础。
4.人格的稳定性。个性心理特征形成后,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并在一切生活中显示其区别于他人的独特性,在没有重大变故的情况下,一般不易改变。
心理卫生的具体工作中应注意哪些方面的内容?(简答)
答:在具体的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仅适合于大多数人,没有全部达到其标准的人并非意味着心理不健康,但在某一标准方面极端异常的人,必定是属于心理异常;
2.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它受时代、民族、文化等因素制约,会随着时间、地点、人群发生变化;
3.心理健康有一定的时间概念,异常心理和行为的偶尔出现不能成为心理变态的依据,而异常心理和行为究竟维持多久才能属于变态或病态,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4.心理不健康不等于有精神疾病;
5.心理健康并不意味着完美无缺
6.尽管有关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人们不一定能完全达到,但是,心理健康评估的四条原则性的标准却是心理健康者必须要做到的。
心理卫生学的任务有哪些?(简答)
答:心理卫生学的任务有:
1.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心理卫生意识;是心理卫生工作的首要任务。
2.研究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因素可综合归纳为心理的、生物的、社会的等几方面。
3.研究并制定维护和提高人们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探索预防、诊断和治疗心理疾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