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文化

时间:2019-05-12 17:37: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石文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石文化》。

第一篇:石文化

绥德县第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提升办学品位,走内涵发展之路,第六小学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提炼学校文化主题、打造校园文化特色上反复推敲,精心设计,集思广益,结合学校实际,最终确定校园文化建设主题──石文化。

为此,学校组建了专门的领导班子,建立了校园文化建设长效机制,紧扣“文化引领,内涵发展”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始终坚持“高起点、高品位”的原则,以“开阔视野,陶冶性情,享受快乐”为出发点,立足本校实际,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大力开发地方资源,彰显人文魅力,力争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真正实现气息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实现文化建设与内涵发展的同步并进。

二、建设目标

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是确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用文化唤醒和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改变传统精神文化建设单一的路径,关注并丰富学生的物质和精神体验,着力发掘文化知识的陶冶价值,使学生产生精神上的共鸣,从而发挥文化陶冶功能。

三、建设特点

六小“石文化”建设以“延续性、规模性、多元性和丰厚性”为特点,自成体系。无论是显性文化还是隐性文化的建设都丰富多彩,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交融;既有时间上的纵深积淀又有内涵 上的广博积累。

四、主要内容

(一)挖掘县域文化,确立“石文化”特色

历史上人类的文明与发展,可以说一直与“石”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而中国人对石的情感,则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女娲石补天”“精卫填海”“米拜石”“石猴孙悟空”“石头记”等,这些都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石的崇敬与喜爱,是基于人们心灵深处的一种对生活繁荣的美好追求。

绥德县有着深厚的“石文化”底蕴,有“汉画像石”“石羊阵”“千狮桥”“石牌楼”“四十铺石雕”等丰富的石文化资源,2009年被文化部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石雕之乡,是名州大地精神文化的物化体现,具有广泛的民族感召力。

六小是一所新建学校,地处城东新区三十里铺大道东头,为与摩崖石刻、黄土风情园、三十里铺大道的“石文化”浑然一体,学校领导反复论证,最终形成共识:构建以“石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特色。

(二)深入师生实际,锻造“石文化”内涵

“石文化”艺术是一种发现艺术,是一种心境艺术。它美在自然,美在无瑕,质地美、神韵美、形态美、色彩美、意境美。既有硬朗、坚强、干脆、温润、沉稳、细腻等特性,又谐音“实”,有踏实、诚实、充实、朴实无华、实至名归等寓意,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由此,六小提出“点石成金”的“石文化” 办学理念。

1、校徽的设计内涵及应用

2、校旗的设计与内涵

3、校歌的设计与意义

4、“点石成金”办学理念 对己:衔石填海(勤学、多做); 对人:甘当基石(乐施、奉献); 做事:水滴穿石(用心、坚持); 做人:金石不渝(守信、光明)。

5、校训、教风、学风的内涵 校训: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勤勉)教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感化)学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

(三)打造校园文化,领悟“石文化”精髓

校园文化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的形成有其自身发生、发展的过程,并且有着形成、发展、修正和完善的不同时期。这种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就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为此,六小坚持“高起点、高品位”的原则,以“开阔视野,陶冶性情,享受快乐”为出发点,立足本校实际,营造氛围,但不刻意追求,着力从环境文化入手,以丰富多彩的系列主题活动为载体,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熏陶、激发学生对“石文化”精髓的理解、感悟,真正让校园文化发挥其正能量,并最终形成六小特有的校园文化特色——“石文化”特色。

1、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六小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特别注重环境育人,主要从自然景观、科学景观、人文景观三个方面进行建设,即自然景观主要是绿化建设,科学景观主要考虑专栏布臵、教室、寝室、办公室等部室的氛围营造;人文景观主要考虑一道(石魂大道)、两园(学园和育园)、三墙(石浮雕墙、主题文化墙、与石有关的图文和足球明星墙)建设,内有“石魂”“石赋”“石痴”“石颂” 人文景观等。既体现主旋律,又注重个性发展,学校每一个不同的区域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让一砖一石说话,让一草一木传情。”

①园区文化

学校大门外左侧设臵石浮雕壁画三幅(一墙),即精忠报国(岳母刺字)、曾子杀猪、凿壁偷光(匡衡勤学),既体现石文化内涵,又表达爱国、诚信、勤学寓意;

学校大门内左侧设臵五个专栏,学校简介(含校园平面图)、办学理念、师生行为规范,公示栏。

学校大门内右侧设臵一块“问石”(鹅卵石,高60公分左右,刻问石两字,下砌黑色大理石座),背墙大理石嵌鎏金铜字:点石成金(20公分左右),让每位老师和同学每天摸一摸,其寓意为每日问自己目标是什么?今天收获什么?

教学楼正上前方设臵校徽和“绥德县第六小学”字样(两米见方LED材质),让走进绥德和路过绥德坐火车的人了解学校;教学楼正后方设臵“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红色大字,让走进绥德的父老乡亲了解学校的教风;

教学楼三楼防护栏设臵铜字“教学楼”,二楼设臵防护栏LED 显示屏一块(1×10m);

教学楼正面两侧墙为学校“主题墙”(二墙),左侧为“点石成金”墙(不出现“点石成金”几个字),重点诠释表现:对己──衔石填海(勤学、多做),对人──甘当基石(乐施、奉献),做事──水滴穿石(用心、坚持),做人──金石不渝(守信、光明)这几句话的内涵;右侧为“女娲石补天”墙,通过女娲千难万险而补天的过程,教育学生应具有勇敢、坚强、无畏的精神(小学课文有这篇课文);

教学楼后面两侧墙涂浅蓝色和浅绿色(从上到下逐渐变淡),各画六颗大小不等的星星(银光粉),意为点亮莘莘学子未来梦想;

教学楼前的旗台用白色的花岗岩雕栏砌制,既有品位,又与“石文化”一脉相承;

教学楼正面两侧墙下设臵四个橱窗(2×6m),分别为“名师风采”、“一月之星”、“活动掠影”、“荣誉成绩”主要展示教师、学生、荣誉等;

教学楼正前方的树木间设臵六个小石凳,寓意六小,也寓意六个年级,腰鼓状,每个上面阴刻一个字:真(一年级学生天真无邪)、诚(二年级学生憨态可掬)、智(三年级学生活波可爱)、慎(四年级学生伶牙俐齿)、礼(五年级学生生龙活虎)、义(六年级学生浩然正气),主要为学生晨读或课间休息用的,也是“石文化”的一个教育载体。

教学楼与公寓楼间设臵“石魂”大道(一道),拱形走道外 侧绿化,花坛走道间设臵小石桌、小石凳(自然石2块),分别刻有撑半升盘(适合一年级玩)、捉鳖盘(适合二年级玩)、捆羊蹄盘(适合三年级玩)、打老虎盘(适合四年级玩)、五子棋盘(适合五年级玩)、象棋盘(适合六年级玩),让城里孩子感受民间传统文化之魅力;走道顶种爬山虎,入口顶端挂“石魂大道”标志;走道内侧竖有六对形态各异的石狮(石狮雕法粗犷,高约60公分,形态要符合六个年级学生特点,底座由低到高,用古式层石砌之),代表六个年级男女生,男左女右排列;走道尽头正中,设有花岗岩石制书样,下砌红色大理石梯形底座(高约1-2尺),如下图:

上面刻有散文《石赋》,作者佚名,内容如下:

教育学生从爱石到爱文化,到爱人······

教学楼背后三个花坛,名为“学园”(设有标志),中间花园正中横放大型外地石头(1.5×4m)一块,上刻“他山之石”(黑色小篆,学风),花园里用水泥和鹅卵石铺设曲径通幽的小路六条,要留六个出口;两边花坛各放本地不规则石头一块,上刻“求知”(红色舒同体)“求是”(红色小平体)字样;让学生在花坛“求知”和“求是”的过程中,来感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真正内涵;

足球场周边墙(三墙),正面墙全部用卡通绘制全世界足球名星,让学生了解和树立自己崇拜的偶像,使学校的足球队成为 学校的形象代言;左侧墙全部绘制与石有关的典故、成语图案,诗词、文章,让学生在运动之余了解历史文化和感悟蕴含道理;

教学楼北侧为“育园”(又名“石痴”,设臵标志),正中摆放长方形毛面大石头一块(2×4m),上刻“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绿色行书,校训)和数枚印章图案(红色),基座附有释文,如下图:

旨在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和培育学生人文精神和创新能力;两侧设臵石雕司南和日晷,让学生了解古代发明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知识;主题石正对面栽7棵新疆钻天杨(中间一棵代表老师,其他六棵代表六个年级学生,各挂一小牌,体现白杨精神),间隔设臵六个正方行石凳,每个上面只刻印文一个(任意摆放)。

②楼道文化

一楼楼道为“石颂”之绥德石雕大观,有汉画像石、五龙照壁、千狮桥、五龙柱、天下第一石牌楼、韩世忠雕像、永乐版画、摩崖石刻、炕头石狮、绵羊石会等图画与文字介绍,了解民俗风情,感受非物文化魅力。二楼楼道为“石颂”之中华奇石鉴赏,有雨花石、和田玉、太湖石、灵璧石、鸡血石、贺兰石、钟乳石、戈壁石、松花石、黄河石等图案和介绍,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神奇;

三楼楼道为“石颂”之天文星座物语,有大熊座、白羊座、猎户座、狮子座、人马座、金牛座、天蝎座、双子座、巨蟹座、双鱼座等图案及介绍,激发学生科学探索宇宙热情;

四楼楼道为“石颂”之师生成果分享,展示师生书画、剪纸、手工作品(统一尺寸及装裱),让师生都感受进步的快乐。

③教室文化

注重班级精气神的塑造,发挥班级师生的才智,展示班级个性,形成主题鲜明的、特色的、自成体系的班级文化。

设有班级名片、图书角(开学初让学生每人带一本课外书,放入图书角,登记借阅,读完后放回图书角并写读后感,期末归还本人)、好望角(班级之星、奖状、学生优秀作品展示、课程表等)、学习园地;

④部室文化

要求整洁优美,格调高雅,呈现出鲜明的特色和浓浓的人文情调。设有玉石会议中心(金玉良言之意)、小石头足球俱乐部(顽强硬朗之意)、雨花石广播站(五彩斑斓之意)、齐白石美术间(大师崇拜之意)、和氏璧才艺台(展示价值之意)、流星雨科普吧(神秘探索之意)、诚砺阅览阁(修身砺行之意)等;

⑤食堂文化

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精髓,设臵大型“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 苦”壁画(写真加装饰框)及有关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介绍和食品安全、食品营养等知识的宣传品,融艺术性、知识性、教育性为一体;餐桌上设有“节约粮食、科学饮食”温馨提示牌。

⑥寝室文化

力求简洁、温馨、雅致,突出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的特点。楼道设臵讲文明、讲卫生等好习惯温馨提示牌;宿舍楼设盥洗间男、女各一间(内各配臵自动洗衣机两台);宿舍设有文明公约牌和整容镜各一,统一床单、被套(暖色,学校统一洗涤);宿舍楼入口悬挂“心灵驿站”箱,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班主任或心理学老师每周看一次,让学生将自己的难言之隐或遇到困难又无法当面表达的,以书信的方式投箱,班主任或心理学老师采用单独会谈或书信回复等方式予以解答。

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精神文化,而精神文化的核心不是名言警句,而是名言警句的生成过程和良好氛围的形成过程。因此,以“点石成金”这一主题为活动主线,以素质教育为指导,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系列活动。

①“石文化”体验活动。开展玩石(一年级)、品石(二年级)、画石(三年级)、写石(四年级)、说石(五年级)、刻石(六年级)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石文化”的内涵,体验“石文化”的博大精深。逐步认同并实践“石文化”所体现的坚强、沉稳、踏实、诚实、充实、朴实等精神,并逐渐内化为自身的精神品格。②“石文化”争章活动。结合校少先队活动,设臵“石文化”特色奖章(雨花章),引导学生在争章体验中了解“石文化”内涵,争做时代好少年。

③“石文化”知识竞赛。结合校园文化建设,每年组织学生举办一次“石文化”知识竞赛活动,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让学生接受了潜移默化的教育。

④“石文化”藏品展示。学校定期组织师生将所收藏的奇石、印章、书籍、邮币、书画等实物进行展示,组织最佳藏品评选活动,激发师生的收藏欲望与热情,也从实物寻根溯源中了解“石文化”、探究“石文化”。

⑤“石文化”主题教育。学校通过各种媒介(广播、升旗、班队会等)进行养成、感恩、诚信、励志、创新、法制、安全等教育,培养青少年思想品德和政治素质,让学生从内在的自律开始,规范自己的行为,共创文明、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

3、全力提升教师素养。

六小自开办以来,特别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只有教师的真道德、真学问、真本事,才有学生的真品质、真知识、真能力。今后,学校加强教师理论学习,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开展优质课的评选和校本研修,培养教师创新与合作意识,不断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的管理制度和考评体系,真正使学校整体教育水平有质的飞跃。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3.6-7月)成立组织,调研论证,起草方案,宣传动员;

第二阶段(2013.7-9月)全面布臵,重点做好校园“一道”、“两园”、“三墙”文化设计和建设工作;

第三阶段(2013.9-10月)重点做好楼道、部室、教室文化设计与建设工作,完善园区文化建设;

第四阶段(2013.10-11月)重点做好食堂、寝室文化,并着手开发“石文化”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的相关工作;

第五阶段(2013.11-12月)查缺补漏,对照目标逐一完善,切实做好园区文化整合工作;

第六阶段(2014.3-5月)进行学校绿化、美化工程,并逐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主题教育。

六、保障措施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提高认识,采取切实措施,才能全面推进实施。

1、加强领导,明确分工。

2、全员参与,营造氛围。

3、长期规划,确保实效。

4、广开渠道,筹措资金。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周期长、见效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实践和思考的问题很多。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全校师生齐心协力、努力拼搏,六小未来将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第二篇:石文化文摘

石、爱石自古以来就是一种文化现象,爱石藏石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需求。伴随着中国历代“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文人雅士开始围绕“石头”创作文学艺术作品。我们所说的观赏石,是奇石、玩石、雅石、怪石、供石、寿石等普通称谓的总称,它是一种具有一定观赏和收藏价值的天然石质珍品。它必须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天然性、可采性及商品性。根据这几个基本特征,观赏石包括形形色色、神态各异的岩石、矿物晶体、晶簇、微型晶洞、完整的动植物化石及贵重宝石,还包括部分有重要科学价值的纪念石和具收藏意义的事件石,是雅俗共赏的天然石质艺术品。

由于观赏石具有上述特征,并集艺术性、趣闻性、知识性于一体,所以被誉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观赏石以其质朴天然之美及其不可复制的特性,成为家庭中高雅的象征,是一个人文化品味的体现,是人们交往中不可多得的高档礼品,越来越多的受到人民的喜爱与收藏。、观赏石的概念。在我国,观赏石与“玉”的概念一样,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所谓广义的观赏石不仅包括观赏石,也包括盆景石,假山石,印章石,砚石,雕刻石,风景石等等。它具有观赏、玩味、收藏、装饰价值,能使人们的感官产生美感、舒适、联想、快慰、激情、信心、欲望等一切自然形成的石质物体,不受大小,存在形式的限制。具有美学、艺术、科学、历史领域的审美趣味与意境。当今社会,大批的人群之所以投入到收藏、鉴赏奇石的队伍中来,除了它本身所展示的经济价值外,主要表现在对奇石的文化追求上。应该说,现代人欣赏、收藏观赏石的文化意趣除了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外,更注重追求养生之道,品石之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人们生活的节奏日趋紧张,人们的身心负担越来越重,玩石养生,玩石增智,赏石陶情,赏石长寿,已成为现代人追求的一种新时尚,其道理及意义在于五个方面:

1赏石有利于保持人的乐观情绪赏石有利于调节人的心里平衡。赏玩奇石,能使人进入忘我境地,如同踏入世外桃源,无形中使人精神松弛,怡然自在,进入凡人心态,什么“官位”、“权利”、“私利”、“金钱”都视为身外之物,就会平和淡泊地看待社会上的人和事,想得开,看的远,从而超脱世俗,获得心态平衡。有了平衡的心态,有利于身心健康,快乐无限,延年益寿。赏石有利于提高人的休息质量。赏玩奇石是一件十分有趣、高雅的休闲,当人们忙碌了一天紧张的工作之后,需要静下心来好好休息,以补充体内能量,消除疲倦的身体,而结伴石友到郊外深川大河去采石、捡石;晚间在自己的书房内把玩、品味自己收藏的奇石;约几位石友在一起品石、咏石、观石都是一件有趣文雅的活动,都可以使人放飞心情,忘掉白天的疲劳,调节情绪,是一种有效的休息和体力、心力的补充。

赏石的收藏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深化、丰富自己知识的过程。大自然中的各种奇石,“聚天地之精气,化日月之光华”。奇石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活字典”,远远早于人类自身的历史,人类面对奇石往往顿生一种思古之幽情,它是“无声的诗,”“不朽的画。”仁者乐石,智者也乐石,玩石和赏石是一个不断发现美的过程,是一门审美和创造的艺术,是一种文化积淀深厚的活动。通过玩石和赏石,可以使人学习到地质学、矿物学、审美学等方面的知识,从而使人领悟到中国几千年赏石文化、书画艺术的历史,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

观赏石学是一门融美学、岩石学、矿物学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要使自己的赏石玩石境界有所提高,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状况不断的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在品石、赏石、咏石活动中,游刃有余,应付自如。没有扎实的美学与地质学等多方面的基础知识,是无法胜任观赏石的采集、命题、配座与收藏的。

赏石收藏是一种文化现象,其目的是为了陶冶情操,丰富自身的业余文化生活,所以要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有选择的进行收藏,不可脱使自己所承受的经济实力,去收藏那些珍贵稀有品种,或者贪大求多,以致于使观赏石的收藏陷入盲区。

观赏石事业的发展,是新时期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它除了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特色外,同时也是一个地区精神文明发展水平及文化品味高低的集中表现。从宏观上讲,观赏石文化的发展与当地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当地社会环境和谐文明建设的发展,影响着人们个人道德素质的提高。为此,在观赏石事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抓好与之相适应的配套结合。以每当我们想到石头的品格,就应从中领会人类应该如何向石头学习,以石养德,以石修性,从而不断净化自己的心灵,不刻意的去追求职务的高低,待遇的好差,平和清淡的看待人世间、身边的事,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和美好的心灵。

在结束今天讲课之前,我们还是要感谢地球,感谢石头。既然石头给与了人类的生存发展,我们应该去拥抱大自然,拥抱多姿多彩的石头,让色泽艳丽的石头,给我们带来五彩缤纷的乐趣,带来和谐、文明,带来健康、快乐。他们舍弃方城对阵之娱、钓鱼饲鱼之乐、含饴弄孙之情、种草莳花之趣,如痴如醉地采石、赏石、玩石、藏石,亦把自己的人生阅历与工作经验...多是为了修身养性,赏心、悦目、明理(主要是玩石励志,在玩石中悟出一些为人处世的哲理),甚至要人如奇石那样静默、无所求……等,就算是玩石、赏石的最高目的和最高境界了。石道人道,以石悟道;石身人身,以石修身;石性人性,以石养性;石缘人缘,以石结缘;石乐人乐,以石寓乐;石情人情,以石陶情.说的是赏石、藏石在精神上的收获,也就是玩石之乐,颂其之石文化玩石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气度,是一种修养,我们需要不段的学习,不段的完善自己,才能和它走到一起,和它心灵对话,解读它修行墨涵:重在倡导玩石的文化,不然成天以价论石,唯美不宝,岂不是同玩石的初衷背道而驰石文化也是一 动.自古至今,人们崇尚的“石德”,就是为人诚实,事业进取,毅力顽强,不图虚名等等.以石 国各地的石友结缘,可同享玩石,赏石之乐趣,共沐石文化之光辉,...石文化是人文艺术与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石头则是自然演变和人类进步的物证。品味、鉴赏石头是雅事,解读、诠释石头则是难事。中华赏石文化的本质特点是什么?我们从中国文人画中,的

确可以窥见它的影子。这就是,在对奇石进行欣赏的时候,重内

涵、重情趣、重神韵、重意境,跟科学关系不大

玩石文化 □李玲

现在,人们收藏邮、币、卡者甚众,君不见神韵绝妙的石头也开始

悄然走进千家万户。据说,在弹丸之地的台湾岛,玩石者就不下十几万

。观赏石头,是都市人亲近大自然的一种方式。都市人的俗念、焦虑,胸中的郁闷烦恼,在这些大自然的尤物面前一扫而光,恍然如置身于大

自然之中,身心得到了放松。奇石以它的形趣,维妙维肖,这是大自然

鬼斧神工的伟力;奇石以它的理趣,意境深远,让我们沉吟,激起生命 漾动的活力。

中国的历史悠久,奇形怪异的自然景观举不胜举,而作为大自然中 的奇型怪石,经过宇宙雷鸣和山川河流的自然洗礼,已经脱胎成神似或

形似的自然之趣,日久便成为一种审美文化了。它的文化内涵除了用于

取火、盖房、做磨盘、锻打武器、制作工艺品等等的实利功效外,它还

是一种精神象征,它给人以生命的悟性。其质地,载重而不垮,可喻为

坚强的意志;其形态,刚中见柔,柔中见刚,刚柔相济,可喻为有情有

棱角的个性;其拙朴厚重,可喻为大智若愚;其坦然沉静无言,可喻为

献身的精神。我国自古就有女娲炼石补天,盘古骨骼化石造乾坤、精卫

衔石填海、夏禹凿石治洪等等的传说。人们还在石头中寄托了坚贞的情

操、顽强的毅力、鲜明的个性和美好的理想。与精美的石头为伴,与物

神游,愉悦之情溢于言表,许多历史名人以石为友,留下了可歌可泣的 佳话。

归根结底,石文化是一种审美文化,它造福于我们的物质生活,也

造福于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它引导我们进入一个有品味的境界。一方

奇石在手,可领略天地之精气日月之光辉。

一、怡情养性。品石论道,会使你领悟许多道理,给你带来一份愉悦心情。长期参与赏石活动,你的情操将得到陶冶,心灵会为之净化。

地理、地质、人文、社会方面的知识。为奇石命名、配座、攒文、配诗、配对,经常进行这些系列文化活动和艺术思维,你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将得到升华。要多接触,勤动脑,多请教行家里手,你对奇石的鉴赏力一定会逐步提高,也许某一天你会成为奇石鉴赏家。石头好玩,好在它任你玩。它虽不能言,却最可人,任你摆弄,毫无厌言,那怕一不小心弄破了它,痛心的也只能是你。結合各領域、議題統整教學:以語文、藝術與人文為主軸,搭配自然與生活科技、社會、數學、健康與體育領域及環境教育、資訊教育等議題融入教學情境中,讓玩石、文化尋根、璞詩畫語、藝文璞石壁畫,活絡孩子的學習環境中,活化生活領域,佈置美好優質的學習環境。

人类一出现就落到了以石头组成的岩石圈上了,经过与石头漫长的磨合,不断成长。那时人们站在石头上,砍砸着石头、打磨着石头,用加工过的石头狩猎、耕耘。人类一天天的强壮。人们面对着天上的太阳、群星在思考、在问一个个为什么?石头可以给人们各种各样的启发,使人的大脑也越来越发达,成为了万物之灵长。人们在磨石头时,磨出了宝、磨出了玉。饭吃饱了,狩猎、耕耘不用石头了。自然薄石而厚金,“贵玉而贱石”了。社会发展了,“何必易雕宫于穴处,反玉辂于椎轮者乎?”更何况玉有五德,非经琢磨不能成器,更能显示人的能力。清代的乾隆皇帝还在“静清斋”里放了用汉白玉雕制的仿天然湖石的“观悟石”,联释为“凭观悟有术,妙理契无为。”真是有钱难买“金镶玉”。将人定胜天演绎到了极致。璞石与金玉是源与流,返朴才能归真。中国的石文化在漫成的历史长河中或以自身的多彩多姿向世人展示自然的奥妙和人生的哲理,或做为其它艺术的醍醐饕餮,源源不断的为它们提供着创作的灵感。

国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化的典籍汗牛充栋,现在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地球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中究竟有多少种石头,究竟有多少雅石,是不能不感慨的说还没有哪个人能说得清楚。人的心境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可以尽虚空弥六合。一石一人一世界,面对千姿的石头,面对百态的人生真可以说是罄南山之竹也罕陈其妙。所以我们只能以明石理的办法来补漏一挂万的缺失。愿有志者和我们一起进行更多探索。

希望通过石文化的雅化作用,大家能对自然的造化更为兴叹,从载道的雅石中获得愉悦,从雅石中获得精神财富。仁者乐山仁者寿,赏石清心,赏石怡神,赏石长寿。希望通过大家与我们一起分享石文化给人们带来的心清、神怡、寿长。

石文化是一门学问,博大精深、深不可测、神奇奥秘、灵性永恒,爱石积德、以石励志、丰富人生。玩石一是强身健体,有益身心;二是怡情益智,面对千姿百态满河滩的“乱石”去识破天机、领会天意,发现、寻觅平凡中的神奇,享受人与自然和谐美妙的缘份和福气,享受大自然的赏赐和厚爱;三是赏心悦目,当发现拾到一枚天然的艺术珍品,心中会充满喜悦心情;四是积累,每发现拾到一枚奇石,是对人生感悟的积累,是对文化艺术的积累,是对缘份的积累,同时也是精神、物质、文明和财富的积累;五是崇尚自然、回归自然,每捡一枚奇石就向大自然鞠一躬,独享与天地精神往来无与伦比的感觉;六是倡导一份用心,因为用心,所以幸运,因为用心,所以就能捕捉到身边的神奇和美丽、快乐和幸福,就不会辱没、亵渎、遗忘、冷落身边的美丽。觅石、藏石、玩石、赏石,给自己一个定性、一个定位、一个理念、一个理由才能持之以恒、契而不舍、一见钟情,才能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立杆见影。玩石的感觉真好,爱石积德,积生命之德,人的一生中,去发现什么?留下什么?积智慧之德,怎样去识破天机、领会天意、感悟人生,发现平凡的神奇和美丽。积文化艺术之德,石文化是自然艺术的瑰宝,藏在山中,埋在土里,睡在水中,我们发现它们的美丽和神奇,捡回来,让世界赏识大自然的精灵。积自然之德,大自然造就了这些奇石宝贝,我们用心享受珍惜大自然的厚爱和赏赐。积缘份之德,与奇石之交,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福气享受到这份快乐和幸福、神奇和美丽的、是靠缘份,每一枚奇石都有一份缘份。

山河藏于石,一石见山河,山河之灵气、山河之神气,山魂水魄、日月之精华藏于石,人意蕴石中,石本无意,造势在人、势在人为。通过人赋予奇石的内涵,奇石就有了感情、就有了人性与灵性。石头还是那石头,人还是那个人,如何去突破、超越、升华、飞跃、点石成金,如何从视觉欣赏到思维欣赏,这就看自己的造化和缘份、福气和运气!

石头已不是石头,它是玩石者人生的载体,通过把玩的奇石,演绎自己的智慧、思想、情感、感悟、素质、休养、见解、生活。石有灵气,玩者要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才能把握、驾驭手中的奇石,玩石要保持一半清醒一半醉。

怎样才能识破天机、领会天意、感悟人生,要有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艺术、教育、体育、企业、心理、医疗等等综合素质修养去感悟奇石,悟透奇石的内涵和真谛。才能感悟、把握玩石的套路,玩资源、玩智慧、玩运气、玩缘份、玩网络、玩媒体、玩领导、玩老板、玩市场、玩人气、玩价值、玩快乐、玩人生。

玩石,要中西、古今、天人合一、融合贯通、刚柔相济、兼容并蓄,要顺心、顺眼、顺意,成形、成才、成意,要石为心声,石能通人。一枚奇石要超越、要突破、要具有生命、灵魂、思想、精神、形象,要具有形象美和心灵美,要健康、有品相、有品位、有智慧,有才华、有品德、有缘份、有人气,要给人以快乐、幸福,给人希望,寄托;给人以自豪、满足,给人以荣耀和享受,给人以美丽和财富,给人以启迪和想象,给人以激情和斗志,给人以宁静、和平、安定与和谐,给人以成就和价值,给人以人性和灵性的境界。总之,要感悟、把握、寻觅潜藏在奇石中的真、善、美、爱、情、德、仁、义,以及其中的文化、艺术、新、奇、特、吉祥如意、顺、乐、喜、旺、富、才、意、质、形、精、气、神、魂、亲、福、寿、暧、诚、朴、光、明、亮、艳、润、滑、静、远、宽、容、圆满、健全、威、霸、王、大、品、趣、位、稳、安、平、活、好、足、心、悠、灵、名、度、量、进、上、等等玩石的关键词,回归自然,面向生活,再现生活,体现自我,给人青春和活力,给人以轻松和洒脱,对人生、对自然、对艺术有一种功德无量的感觉。

成就奇石在天意,造化奇石在人为。把奇石和我们的生活、需求、情感、风俗、习惯、观念、时代、爱好、个性、风格、生命进行链接吧!那里有无限快乐、幸福、神奇、美丽和财富。

人玩石,易入迷。日月久,即成癖。觅奇石,涉千里。攀山川,渡河溪。冒寒暑,忍肠饥。不惜金,薄名利。质宜坚,求巧石。江水冲,风沙砺。崂山绿,藏海底。徽灵壁,出于泥。皱漏透,瘦为宜。观其神,悟涵义。勿厌小,贵在稀。保自然,雕琢忌。配底座,随形宜。选优材,巧设计。入雅室,置案几。陶情操,益身体。石文化,文献记。源中华,传国际。当世纪,鼎盛期。东亚洲,中韩日。西欧国,正兴起。嗜好者,以万计。

望同道,扬正气。前人传,后人继。互交流,切磋艺。评优次,论高低。重友谊,勿贬击。求大同,存小异。

齐协力,莫分歧。多觅石,创新绩这类艺术闲章,有其高雅之趣,其美妙的天然石色彩,再结合雕刻家精心设计琢成的立体艺术,不单有其石文化的内涵,更具雕琢之心血所构成的千姿百态的艺术精华。这种雕琢艺术品无一雷同,百件百态,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它是自然界美好景观的缩影。一件艺术印钮,陈设于藏柜,玩赏于掌中,无言相对,只有内心世界之追求,界外人士是无法想象其中的乐趣,这就是收藏之独有。我们所说的石文化;简言之,石头离开了文,就无所谓化了。这里面包含着十分广博的知识和深蘧的内涵。虽说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一点东西,但比起我们今天的需求来,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古代的达官士人,权贵富商所把玩的石种也远没有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这么丰富。他们所创造的理论也不过是一种历史的局限,完全不能左右今天的奇石文化。这就需要我们的美学家,理论家和评论家为我们提供更加丰富的理论指导和适应时代的文化

食粮。

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散落在深山老林,河沟渠坝,长眠于地下,是因为有了现代的文明,才使我们重新认识了它并给了它生命。众所周知,社会进步的文明程度越高,奇石的地位就逾加显赫。人类的物质生活越富裕,奇石领域的流通就越活跃。

在一般人看来,石头是从山里拣来的,既不需要什么知识又无需花太多的钱,只要自己肯花点力气就行了,说不定还可以碰到什么宝贝,那就足可以顶它一辈子的!这种想法并不坏,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据我所知;有的人却玩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石头可至今也没玩出什么名堂来,这是为什么?山里的村夫农妇,他们长年与石头打交道,几乎无处不离石,可守着他们的宝贝却一个个被城里来的人搬走,这又是为什么?从理论上讲;这实质上就是文化素养的差异,离开了这一点,即使是宝贝摆在你面前,也会不肖一顾。大家都知道卞和献璧的故事;从某种意义上讲;不能全怪三代楚王的残暴,而是玉工的无知才害得卞和刖了双脚。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多少可以知道;玩石之道离不开最基本的文化素质和对多种艺术的了解。我们玩石、赏石和品石是在文化艺术的理论基础指导下的赏石文化, 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一个民族文化素质的综合提高往

往象征着一个民族的整体意识。

搞书法的强调字外工夫,搞绘画的强调画外工夫,写诗词的讲究古文工底,唱歌跳舞也离不开台下的十年磨砺。那么玩石呢?应该同样离不开文、史、哲的文化修养。比喻题名,配坐、赋诗,评估,论价,品赏都需要文的水分和文的含量,只有加上了文化的内含才可称之为石文化,才能体现出中华民族的那种文人精神。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发现风砺石的粗犷豪放和傲骨铮铮的性格,就不会认识太湖石的斑剥古朴和历经沧桑的亘古情怀,也不可能青睐雨花玛瑙楚楚动人的姿色和令人陶醉的娇柔。更不可能体会到顽石中那种坚韧不跋,不屈不侥的英雄气概和象征中华民族的傲然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讲;把奇石和普通石区别开来,就象人们区分雅和俗一样,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含量在质上的反映。如果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低下,那就很难说清他在玩石方面有多大的来性?一种低品味的把玩与一种高质量的精神获得是玩石中截然不同的两种概念。赏石者能从最普通的石头中发现奇石,这本生就已经证明了他的知识含量。恕我说的直白一点,很多人是来凑热闹的。就象一次盛旷空前的石展那样,参观的人数可以用万来计算,而真正为奇石之美所打动并用于行动的则渺渺无几。多数人虽然承认奇石美,只不过是人云亦云。美在何处,却说不上道道?这说明他本身就没有鉴赏能力和欣赏水平。

现在人们只注意到了“稀者为贵”的理念,却很少谈及“多则为美”的另一种说法。倘若一个收藏家仅仅只有几块石头称快的话,那就显得单调和贫乏,甚至给人倒味。珍品,精品和绝品应该是在一定比例上共存的。今天为人们称道的石文化,正是各种石头的千姿态百态,才构

成了一个令人神往而又五彩缤纷的世界。

第三篇:浅论《西游记》中的石文化

从神石孕育探究孙悟空形象的文化根源

摘要:长期以来,《西游记》中孙悟空这一形象在神话意义上的渊源众说纷纭,有“进口说”,“国货说”以及“混血说”等等,而孙悟空的石生特性往往被人忽略,本文旨在从石崇拜文化中探寻孙悟空形象的渊源所在,将孙悟空与夏启,女娲和贾宝玉形象的文化渊源进行联系和分析,试图解释孙悟空形象与石文化之间的必然联系。

关键词:《西游记》

孙悟空形象

石文化

人类石文化在人类文化不断演进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原始先民的观念中,石头具有永恒不变的性质,这背后必然有着某种神秘的自然力量。崇尚“万物有灵”观念的原始先民们将他们对于自然力量的崇拜寄托在石头上,赋予了石头作为生殖之神,保护之神等等文化内涵。而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诞生是神石孕育故事的再现,其形象的塑造必然与石文化有着深远的联系,本文将从生殖神,保护神和石性精神三个方面入手,将孙悟空形象与夏启,女娲以及贾宝玉形象的文化渊源进行关联和分析,探究孙悟空形象中所蕴含的石文化因素。

一. 生殖神崇拜意义——石猴与夏启的神性

原始先民对于石头的生殖崇拜观念由来已久,他们往往以具体的石头作为崇拜对象,定期举行祭拜活动以求得子嗣繁衍。将石头作为生殖神的观念逐渐演变为古神话中的“石生人”的原型,我们在许多的历史典籍中都能看到与石头孕育相关的故事。《淮南子》卷十九《修务训》篇中就有关于“禹生于石”的记载,有意思的是禹是灵石而生,他的儿子启也是灵石而生,在《随巢子》中有记载曰:

禹娶涂山,治洪水。通轩辕山,化为熊。涂山氏见之,惭而去,至嵩山下化为石头。禹日:“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

而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诞生与启非常相似。在《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中,作者这样描写孙悟空颇为不凡的出生: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

和启的石生一样,孙悟空“石生”现象可以说是原始神话中对石头具有生殖力和生殖功能观念的一种继承和延续。不仅同样诞生于神石,夏启与孙悟空还有同样有天赋异禀之处。石生的夏启据说颇有神通,孙悟空更是“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神奇孕育的自然杰作,他脱胎于“三丈六尺五寸高”、“两丈四尺围圆”的巨石,天生就有“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的神奇特性。除此之外,孙悟空精通七十二般变化,在与二郎神打斗时,他可以从猴形变换成鱼,鸟以及庙宇等其他形态,这与能神奇的“化为熊”的禹又有类似之处。因此在笔者看来,禹和启这两个上古神话人物对于孙悟空形象的塑造有着深远的影响。他们之间的联系以石崇拜文化为基础,其中又掺杂着原始人民朴素的生育观和对神之力量的崇拜理念的传承,塑造的孙悟空形象可以说是对古代石文化的一种遥远回应。

二. 庇护神崇拜意义——神猴与女娲的庇佑

原始先民们对石头的生殖崇拜逐渐延伸成为一种神石祭祀文化,先民们将对神灵的崇拜落实到具体的石头上,对其寄予种种神奇的光环。黄河流域作为中华民族发源地,常常出现洪水和旱灾,先民们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因此在生存忧患威胁之下,先民们赋予了石神承担起庇佑万千生灵的神圣使命。女娲炼石补天这一故事就是代表,我们在《淮南子·览冥篇》中就可以找到关于女娲补天的记载: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燧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女娲以“五色石”补救了“苍天”,拯救了天下苍生。而石头作为构成女娲神话的主要因子,其中蕴藏着深厚的原始灵石崇拜观念。同样作为石文化的代表,孙悟空必然继承了石神的神性力量,他不仅具备神奇的本领,还具有超凡的智慧,过人的才能。在去西天取经的途中,孙悟空铲除了无数妖魔鬼怪,行使了其保护者的使命。而他与妖魔的斗争意义不仅仅是为了保护唐僧,也兼有为民除害,保护天下苍生的意味。作为保护神,孙悟空是非观念分明,嫉恶如仇,其降服的妖魔往往作恶多端,因此他与妖魔进行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正义性。据汉代《遁甲开山图》中有记载曰:“古有大禹,女娲十九代孙。”可见禹属于女娲氏血系,而孙悟空的原型则是大禹治水时降伏的涡水神猿无支祁,他入龙宫得到的“如意金箍棒”是大禹治水时的定海神珍铁,可见孙悟空与神话人物大禹以及女娲形象不仅有着相同的石文化渊源,其三者内部也有间接的血缘联系,其形象的塑造可以说在石文化意义上具有一脉相承的衔接性质。三. 石性精神的显现——灵猴与贾宝玉的反抗

清代产生的小说《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从名字便可想见其受古代石文化传承影响之深。在《红楼梦》中第一回就指出: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十二丈、见方二十四丈大的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那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下一块未用,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才不得入选,遂自怨自愧,日夜悲号惭愧。”

后来这块石头遇见一僧人,他大展幻术,将其变为一块美玉,携至“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小说中的主人公贾宝玉就是这块灵石入世化身的,他落地时便含着一块美玉,因此可以说贾宝玉实质上也同样是灵石所生。

石头的特性是顽固不化,灵石之子身上必然带有石头坚毅顽强不妥协的特质,因此无论是孙悟空还是贾宝玉,其一生必然与传统文化格格不入,继而成为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叛逆者。不过他们俩一个反叛的是天界神权专制的压迫,另一个则是抵制封建礼教的重重束缚。在《西游记》中,孙悟空为了追求生的绝对自由,闹龙宫强取定海神针,闯地府勾划生死簿,甚至在大闹天宫时喊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号。这种敢于向一切权威挑战的勇气反映出他对天朝统治的极度蔑视,更是其反抗天朝神权专制的集中体现。相比于孙悟空轰轰烈烈的斗争,贾宝玉的反抗则主要体现在对封建伦理思想的不苟同。他肯定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个性,强调平等的意识,追求爱情自由。在封建官僚体系下立志不参加科举,在传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观念下反对“金玉良缘”,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

毫无疑问,这两者的思想行为都体现着质的共性——强烈的反抗和斗争精神,这种精神无疑是神石文化的进一步发扬光大。而这两者之间也具有深密的关联,《红楼梦》以灵石传说开篇,显然是受到《西游记》的启发,在其正文中,《西游记》被多次提及:在《红楼梦》中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花生香”中,贾宝玉在贾珍处看戏,上演的就是《孙行者闹天宫》的戏文;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中,贾母让宝钗点戏,点的也是《西游记》;第三十九回“村姥姥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寻根究底”中,李纨云:“我成日家和人说笑,有个唐僧取经,就有个白马来驮他。这里也是指《西游记》中唐僧骑白马去西天取经的故事;还有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王熙凤效戏彩斑衣”中,贾母编造出孙行者见阎王的新故事。《红楼梦》中如此频繁的提及《西游记》的取经故事,可见二者之间必然有文化意义上的关联性。很难说曹雪芹在塑造贾宝玉这一文学形象时,在多大程度上受到《西游记》的影响,但不可置疑的是,《红楼梦》与《西游记》中的灵石之子故事肯定与中国石崇拜文化的发展传承息息相关。

从《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灵石孕育情节入手追根溯源,我们不难在其形象上探寻出上古先民石文化崇拜观念的痕迹。孙悟空作为灵石之子所显现出的神性进一步在其身上展现为机智勇敢的特性,追求自由的精神和强烈的斗争性,从文化意义上来说,孙悟空这一文学形象的塑造背后离不开远古石崇拜文化的深厚底蕴。

参考文献:

【1】(明)吴承恩.西游记.中州古籍出版2007.【2】(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3】(西汉)刘安.淮南子·修务.顾迁译注.中华书局,2009 【4】仲高.中国石崇拜信仰探究.民族艺术,1998,【5】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丁由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81. 【6】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社套科学出版社.1995 【7】崔小敬.石头的天路历程与尘世历劫——《西游记》与《红楼梦》石头原型的文化阐释.红楼梦学刊,2000.【8】袁珂.中国神话通论.巴蜀书社,1993.【9】马昌仪,刘锡诚.石与石神.北京学苑出版社,1994.【10】除华龙.中国神话文化.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11】汪洋.论女娲神话中的灵石信仰.东北师范大学,2006. 【12】龚维英.孙悟空与夏启.学术月刊,1984.【13】顾颉刚.童书业.鲧禹的传说-古史辨:第7册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第四篇:中石:文化与书法

欧阳中石先生“文化与书法”讲座观点整理来源: 李煜华夏的日志

今天下午,我有幸聆听了欧阳中石先生在大礼堂的讲座——文化与书法。在讲座开始之前,我和美术社的同学们去后台拜访老先生,向他请教了一些书法方面的问题,并且合影。虽然先生已经不如几年前在荧屏上精神矍铄,但在交谈时先生仍然思维敏捷,问答之间充满睿智。会面结束之时,先生更是谦虚地说:“这只是我自己乱说的,不一定对。”大家之风,与众不同。

欧阳先生的作品:

下面是先生讲座的主要内容:

什么是文化?词典上的定义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总和”尤为关键。具体的实物只是文化的结果,或者说产物,而非文化本身。

下面我们来看古书上的“文”:《易经》中说: “物相杂曰文。”《礼记》中说:“五色成文而不乱。”因此,所谓文,是美好事物依据一定规律的巧妙组合。

再来说“化”,依据偏旁部首,化的偏旁是“匕”。对于这个字,我们从“匕”来理解。化的篆书写法是个角度来说,化强调的是变化。

,右侧的“匕”是倒过来的人,可以理解为人的变化。从这

总的来说,文化就是把一切事物变为文,以文化之。因而文化的必然要求就是事物要向美的方向发展。

具体说来,社会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的产物。语言的出现方便了人们的交流,但是它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空间上的限制,比如声音难以传远,再比如方言、不同语种之间交流困难。时间上的限制,例如声音难以持久。而文字的出现则很大程度上突破了语言在这两方面的局限。当然,语言不能完全代表客观事物,而文字也不能直接反映客观事物。

汉字自象形始,又有其他的造字法加入,表意丰富,对具体和抽象的事物均能清楚反映。是中华民族长期实践中的科学产物,是中华文化之根。

学习汉字,我们应该有“一入一出”的过程。“入”即是认识汉字,“出”则是良好地书写汉字。由此产生了一门学问——“书法”。应当注意的是,书法不等同于写字的方法,也不是写出来的汉字,所谓“写书法”,根本不通。书法就是用美的方法将汉字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学问。

对于“书”,我们从书的篆书写法来看:,上半部分是手拿着笔的象形,下半部分是“者”的篆书写法,可见,书是用笔写出之物。而略作简化的篆书写法则是部分仍旧是手拿笔,下半部分是“曰”。因而,所谓书,也是“用笔说话”。

,上半

而对于“写”,我们可以将其与同音的“泻”相类比,往“流出”的意义上理解。引申一下,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呈现出客观事物,因而,写与书几乎同义。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研究书法还有用处吗?当然有。在当今时代,书法的任务有二:其一,进一步研究汉字的起源,发展;其二,研究如何更美、更好地将汉字呈现出来并在实践中努力达致。

以下是大家的提问与先生的回答。括号里的字是我自己的理解与阐发,仅代表个人观点。

提问:

一、美术社成员与先生会面时提的问题:

我们和先生的合影

1.对于书法的取法,有人认为,应当博采众家之长,也有人认为,贵专不贵博。请问先生如何看待书法学习中取法的博与专?

先生:我认为,应当以专为主,专而后博。通一家便易于举一反三,博通百家,而且也只有专精一家才能旁通百家。切忌心有旁骛,杂学乱临。(这个问题是学习书法的人都会遇到的,对于先生的看法,我也基本认同。此外,我还认为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将“专”与“博”结合。比如,我主要学习的是一个风格非常粗犷大气的碑帖,那么,在尽可能肖似的同时,也可以辅助性地临习风格与之相近的其他碑帖,加深对这种风格的理解。而且,也适当临习一些风格与之相反的,秀丽精到的碑帖,以求用笔的细腻与精到,弥补用笔粗疏之弊。当然,这一切只是为了辅助“专”。)

2.那么,请问先生,我们应当如何衡量“专”?或者说“专”的标准是什么?

先生:要做到“专”,一是眼力准,二是手上功夫到位。也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准确地把握字形与笔法。

3.应该如何认识古代碑帖,特别是其中那些看上去“不好的”地方?

先生:在实践中,通常有人对于那些看起来“不好”的地方,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修改。但是,进一步想,你认为不好,那它就真的不好了吗?不见得。而且,还可能你认为不好的地方别人反而认为好。此外,著名碑帖经过历史浪潮的淘洗,仍能被封为圭臬,可见其必有过人之处。所以,在临习的时候,应当尽可能忠实于原帖,不要妄加“己意”。

(补充:先生所说并不意味着古代的名碑名帖尽善尽美,什么碑帖有什么特点,什么优缺点,从历代书论中可以窥其端倪。而古今许多名家也有临帖之作传世。所以在学习传统的时候,可以参考经典书论,名家临习的范本来加深理解。)

二、现场提问

1.请问先生,为何文字也是科学的结晶?

先生:首先,文字突破了语言在声音层面的局限,起到了记录语言的作用。其次,从象形开始,为了更好地描述客观事物,人们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汉字的构成,使其能够最大程度地描述、表达这个世界,因而其中必然有科学的成分。

2.请问先生如何看待汉字简化对于书法的影响?

先生:汉字简化是近代以来人们提高书写效率,不断实践的产物。从这个意义上,汉字简化用更简单的方法来表达和描述世界,是一种进步,在推进文化传播上具有重要作用。当然,在简化的过程中,考虑得也不可能尽善尽美,有些文字会丧失了原有的表意。电脑对于书法,对于汉字的书写,并非是一种“损伤”,而是促进书法的发展。当然,书法的发展也可以促进电脑更好地表现汉字之美。

(现代技术对于书法的促进作用比如现在我们可以在网上很容易地找到历代名碑名帖,进行书法方面的交流,甚至有作者在创作作品的时候现在电脑上“打草稿”——把他临习的碑帖进行“集字”,出一个效果图,再来自己写。当然这个方法好不好还有争论,这里不加以赘述。)

3.历史上有不少人品行为世所不耻,但是他们的书法水平却非常高。对于书品与人品的关系,先生怎么看?

先生:常言道,字如其人。我认为字与人的发展具有一致性。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坏人写不出好看的字”。人品的好坏与书写技能的高低并无关系。人品对于书品的影响更多地在于字的性灵、气质上,当然字如其人的说法不能绝对化。

(我认为“字如其人”只是一种说法而已,更客观的说法应该是不同性格,不同际遇会对书写主体的书法风格有一定影响。但是人品与书法应该真的不具有什么关系吧。比如说,我为人不好,但是我很爱书法,书写技能以及对书法的理解都非常精深,那我的字就不好?)

4.请问先生如何看待“火星文”?

先生:创新是需要的,但是“新”应当和历史上的高度相适应,新而不高不可取。此外,“新”还应当能为大家接受。

5.当下书坛,对于楷书的风格有两个倾向,一是书协副主席旭宇先生提倡的“今楷”,横不平竖不直,但在展览中盛行。另一种是田英章先生的严谨端正的楷书,但也有人讥之为字奴,字匠。请问先生如何评价这种差异?

上图:旭宇《楷书千字文》局部

上图:田英章楷书中堂

先生:关于“什么是美”的问题,并没有,也不可能有硬性规定。人们的审美之间有差异。只要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其就有存在的合理性。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更应该委诸历史,广大人民的选择。

(对于这个问题,先生的回答比较“圆滑”,既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那先生对于两种风格也必然有自己的取舍。我认为,旭宇与田英章两位先生的书法都各有长短。前者的书法看似散乱,但笔画、线条之间自由韵致。但是从大的观感上,显然难以带来视觉上的美感。后者的风格更趋向传统,结构合理,笔画精到。但是,仔细来看,有过于刻板之弊。所以,我理想中的完美风格是二者的折中。传统与现代,两种风格的冲突,在当下的确被广泛讨论。我认为,当前展览中所谓新形式、现代书风、丑书等等绝大多数不可取,陷入了造作、狂怪的圈子中,而缺乏审美上的快感,形式上的各种拼接,特效更是文胜于质。我们应该回归传统,深挖其精华而非浮光掠影地东截取一点,西截取一点,加上自己并不见得高明的间接,就凑成新风格。)

第五篇:北石小学善文化

北石小学“善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承留中心校北石小学 王二勇

当前未成年人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由于社会上各种消极因素的负面影响。作为独生子女一代的他们,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总结当前学生道德行为的表现,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不能善待自己和他人。对自己,不够自尊、自爱、自主、自控。对他人,缺乏同情、友爱、礼让、守信。二是不能善待家庭、集体和国家。对家庭,缺乏关爱和负责;对集体,缺乏关心和责任心;对国家,缺乏尊敬和热爱。三是不能善待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对人类社会,缺乏尊重和学习;对生态环境,缺乏保护意识和建设思想。

针对这种状况,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校提出了“善文化”教育理念。对学生的善提出四个层次的含义:一是不做坏事;二是做好该做的事;三是经常做善事;四是制止别人做坏事,帮助其改正。同时对教师提出“善点”,对家长提出“善导”,对学生还提出学习上的“善学”;对每个人提出“善孝、善待、善行”的教育理念。

善点:即善于点拨、点化、点燃。教师应用教育智慧点拨学生成长知识、点化学生行为思想、点燃学生成功人生。

善学:即善于预学、独学、对学、组学、群学。让学生培养预习学习的习惯,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并且能与同学进行有效的两两对学、小组学习和群体学习。

善导:即善于引导、教导。家长对孩子要和蔼的循循善诱,要正确的行为引导孩子,正确的思想教导孩子,拒绝怒骂、体罚等粗暴教育方法。

善孝:百善孝为先。孝除了回报父母的养育,对父母的肯定,尊重父母的指令意愿行事之外,还要做好自己,立身扬名,让父母为之骄傲,不为儿孙所苦所累,担惊受怕,此乃大孝也。

善待: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善待同学善待亲人善待自己,善待每个人,善待生命,善待大自然。

善行:日行一善,善行一生。让所有的学生、老师、家长能日日做一件小小善事,日月积累,使人心存善念,与人为善,善行一生。

实施“善文化”的具体措施如下:

一、建立善文化建设领导小组

为了充分挖掘善文化资源,构建以“善”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学校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善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专人具体负责带领语文老师搜集、整理善文化教育资源(从家长、学生、教师中征集),编辑善文化校本教材;学校将善文化教育纳入学校工作。各类计划制订和实施过程中都要贯注善文化教育,积累善文化资源,学生管理要“以善定规,以善导言,以善立行”,课堂教学更要循循善诱,时时、事事、处处渗透善文化理念。

二、努力构建校园文化平台

(1)打造校园文化环境 营造浓厚“善文化”氛围

在一进校门就能赫然看到“向善、求真、诚信”的校训;学校大门右侧开辟为以“善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墙,设计“善”的标识,体现“善”文化教育的核心理念;在教学楼每层走廊墙壁上悬挂以“善”文化为主题的图片、书法作品宣传语(由老师、学生、家长、教育专家及社会知名人士书写);在教学楼每层楼梯口分别起一个能够反映“善”文化特点的名字:“知善”、“行善”、“乐善”、“至善”。学校的“善文化”长廊悬挂着“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从”,“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善言善语;让教师、学生一进校门就能感受到“善文化”的芬芳扑面而来。同时学校赋楼房以“善”名,标“善”念于校园,给教学楼、办公楼等主体建筑及主干道起一个能够反映“善”文化特点的名字,如知善楼、行善楼、本善楼、立善楼等等。在校园的醒目处,科学设计标识出一些浓缩的体现“善”文化教育的核心理念,诸如“存善心、有善念、行善举、做善事、成善人、扬善学”等口号,“继承善的传统、推行善的教育、弘扬善的文化”等标语,让充满生机的校园里处处洋溢着“善”文化的浓厚氛围,使校园真正变成了师生们学习文化、养成道德、提升思想的“善园”。

(2)打造积极向上教师团队 “善文化”教育落到实效 硬件上的打造旨在给学生一个轻松接受“善文化”教育的氛围,教师队伍的博雅则为学生成长提供了更为便捷之路。

学校教师文化以打造“善文化”为核心,进而使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理想和信念、高品位的职业境界、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先进的教育思想、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踏实而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独特的个人魅力。学校重视对教师队伍的培养,从提升教师的教育观念到教师的行为文化的塑造,尤其是“善文化方面”的培训要纳入校本培训计划。学校将定期面向全体教职工开展“善文化”讲坛活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让教师更直接地聆听或直接感受善的真谛,加深对“善文化”教育的理解。学校要求全体教职工关心善文化,阅读有关善的著作,如《大学》、《论语》、《学记》、《师说》等,并要求每位教师完成一定数量的研究学习心得。

三、开发研究“善文化”课程

中国的善文化源远流长,善格言警人警世,善人、善事、善举枚不胜举。因此,学校筛选善历史、善典故、善格言、名善人,搜集新善举、新故事;编写既有地方特色,又切合师生实际的《善文化教育读本》,把善文化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要求教师们深入挖掘善的哲理,并及时深入地加以讲解,对学生进行有意识地启迪和引导,使每一位学生都真正理解了“善”的核心内涵。讲授“善”的知识、倡导“善”的观念、传播“善”的文化。

四、以德育活动为载体,充分实施“善文化”活动课程

以德育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善文化”的兴趣,是实现传统“善文化教育”与德行教育整合的有效手段。学校将以“为善教育”研究作为学校核心德育主题,进一步在活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重视学生“为善”的培养,实现实践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逐步形成以“为善”为主体的德育特色。

(1)坚持在学生中开展“日行一善”主题教育。以“善心、善言、善行”为主要活动内容,以“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环境”为活动对象,以“善待学校、善待家庭、善待社会”为活动范围,通过“习善、积善、扬善”的发展过程,让孩子们以善小而必为从而积善成德,形成健全的人格,“善行一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合格公民。

班内树立榜样的力量,让做好人好事成为实验的一种校园时尚。班主任要以毛主席的“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这句话,作为每个学生的座右铭坚持下去,各班在每月定期召开“日行一善”主题班会,在同学们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了班级“日行一善”活动计划,确定班级活动主题。各班针对实际开展一系列整体性活动: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帮助学困生提高成绩;同学病了有人照看;母亲节之际为母亲行一善;毕业之际留一句善言„„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日行一善”不再仅仅是一种愿望、一种提议、一种要求,更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一种品质。

(2)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活动 弘扬善文化精神

学校开设“善行义举榜”、开展善文化主题板报评比和手抄报展评、开展“善文化典故收集活动”、开展“寻找他人和自己的善举活动”、开展班级特色的善文化宣传口号征集活动、开展“善融笔墨,精彩校园”书法比赛;开展“善入生活,德孝进户”美德传承活动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挖掘出善文化资源,接受善的教育。

(3)利用传统节日开展“善文化”教育活动。

“善文化”教育旨在教育我们的学生继承发扬民族优良传统,教育他们从善如流。我国有许多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节日,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关于这些流传下来节日为我们提供了教育学生从善的最佳时机,如清明祭祖,中秋回家探望家人,重阳慰问老人等告诉我们善的要义。

(4)开展“善文化”综合系列教育活动。

善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学以致用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须注重养成教育,所以,学校强调行“善”,且行之以善,无所谓大小,我们要求从细微处做起,从具体的小事情做起,从每一天开始做起,从现在从眼前做起,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坚持不懈,落实于行,才能以小见大,积少成多,心善如水,从善如流。例如,坚持组织好每周的升旗仪式教育,重视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善文化”为载体,抓好黑板报,校园广播站建设,充分发挥宣传教育作用;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好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工作。同时在校内成立了“善文化”教育研讨小组并定期请专家讲座,组织编写校本教材供师生阅读,组织学生进行从善故事的演讲比赛,收集善言善语相互交流,举行善文化手抄报展览,举办“善在我心中”征文活动等等。师生在正常的生活学习中,接受了“善”的教育,渗透了“善”的思想,实践了“善”的真义。

作为教育工作者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重担,就要善于挖掘出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作为学校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有针对性地对当代青少年进行灌输、熏陶和引导。中华民族悠远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含义广泛,善文化就是孟子“性善论”思想文化的传承。我们要抓住这一特殊的文化资源,立足学生教育,突出品德培养,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以构建特色鲜明的“善文化”教育体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既会做事、又懂做人的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

下载石文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石文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漫谈源远流长的赏石文化

    漫谈源远流长的赏石文化 安阳周水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石文化史。人类的祖先从旧石器时代利用天然石块为工具和武器,到新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从......

    石庄村文化活动室简介

    石庄村文化活动室简介 一、石庄村文化活动室组织沿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村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我村原有的多功能活动室已不能满足村民对文化活......

    欧阳中石:文化与书法

    欧阳中石:文化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07-06-21 03:46 光明日报 演讲人:欧阳中石 时间:2007年2月1日 地点:光明日报社 ■特约主持人开场语: 大家好!今天我们很高兴请到了欧阳中......

    奇石文化高峰论坛(写写帮整理)

    《 奇石文化高峰论坛 》活动流程第一环节: 领导关怀2:30论坛正式开始主持人串词内容:1、主要表现龙岗区政府对此次奇石博览会的高度关注及感谢各级领导们的支持!2、介绍到场嘉......

    乌石村文化室筹建情况和捐款办法

    乌石村文化室筹建情况和捐款办法 一、 文化室的选址问题 文化室定建符氏祠堂旧址,原因有三: 1、符氏祠堂曾经是我村村民接受文化启蒙教育的摇篮。 早在民国十六年(1927年),符氏祠......

    学校石文化特色活动展示剧本(合集5篇)

    六合区实验小学迎青奥“小魁星·古韵润童”特色展示系列活动之一小魁星诗社:“石文化”主题活动展示串联词【背景】PPT滚动播放奇石图片【导入词】平常的石头,在大自然这位神......

    石淼谈做企业需要感恩文化

    石淼谈做企业需要感恩文化(石淼) 发布时间:2011-2-16 16:55:10阅读次数:3458 次评论次数:0 次 精神是一个人存在的支柱,文化也就好比一个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是一个企业存在的真......

    2012年.江石乡思想文化宣传要点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是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的重要一年,也是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年。2012年,我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