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评价现状分析的研究报告(合集)

时间:2019-05-12 17:45: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教学评价现状分析的研究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教学评价现状分析的研究报告》。

第一篇:教师教学评价现状分析的研究报告

教师教学评价现状分析的研究报告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教育评价对于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意义。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学的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价值上的判断,并为被评价者的自我完善和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教学评价的这一特性决定了它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教师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以促进教学活动增值,促进被评价者自我完善,最大限度地调动被评价者的积极性,发挥其潜在才能为宗旨。教师评价必须服务于教学,促进教学,使每个教师各尽其才,发挥出最大的潜能,从而迅速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教师评价的重要作用不可低估

㈠教师评价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首要保证

教师是国家教育方针的执行者,是学校教育教学思想的体现者,是各类科学知识的传递者,是学校各项教学活动的落实者,他们的工作态度、教学思想、教学水平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以致直接体现教学效果。教师评价则是对教师各类教学活动进行检测、评议并对评议结果进行信息反馈,为学校领导作出决策提供依据,那么,教师评价的标准是否客观、准确、科学将直接影响到学校领导的决策,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教师个人潜能的发挥,从而影响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㈡教师评价是推动教学活动不断增值的重要手段

通过教师评价,学校领导和教师可以获取反馈信息,教师能了解自己工作上的缺陷,从而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调节;领导能及时了解每个教师乃至全校的教学情况,既可以减少决策的失误,又能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教学安排,不断优化教学管理,这在客观上起到了督促、领导、激励教师的作用。这样的评价活动,促进了学校的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的协调发展,从而大大地推动了教学活动的不断增值。

㈢教师评价是促进教师自身不断自我完善的有效途径

任何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知识缺陷、能力缺陷、人格缺陷等等,而这些往往是教师本人很难发现或不愿自觉地去深刻检查的,通过教师评价,教师可以多渠道、多角度地发现自己的种种不足,并促使教师勇敢地去面对,更能激发教师树立终生学习的信念。不断检查自己、改造自己、充实自己,从而不断地完善自我。教师丰富的知识,全面的能力,健全的人格能赢得学生的尊重。而好学的精神本身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终身。

㈣教师评价是促使同行在竞争中不断提高,促使学校教学活动生机蓬勃的隐性措施

知识分子多的地方,也是不平静的地方,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文人相轻”之顽习,教师之间“谁也不服谁”。但若通过教师评价,将教师之间的差别明朗化,竞争公开化,则能大大地刺激教师的自尊心,激发教师的创造欲、成功感和自豪感,最大限度地激活了教师懒散的细胞,使教师的个人能力在竞争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学校的教学工作就会呈现出一种你追我赶、你赶我超的可喜局面,真正使学校做到“不治而治”,焕发无限生机。

㈤教师评价是促进学校管理科学化的有效方法

教师评价直接为学校决策提供依据的同时,也对学校领导的工作在原则上、方法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学校领导科学地管理、公正地待人、公平地处事,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必须有利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我国目前教师评价的现状

㈠评价观念的滞后

尽管倡导素质教育多年,教育界仁人志士一再呼吁改变教育观念,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但受教育能力的差异,我国目前大多数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仍没有改变以前的评价观念,仍然以升学率、分数来衡量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衡量一个教师的全部教学水平,只注重结果评价,忽视教学过程的评价。笔者所在的地区,甚至是几所颇有名气的中学,通常以考取一个所谓的“状元”抑或几个高分为荣耀,并以此来衡量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一个教师,而不管有多少学生成为中考高考的牺牲品。这种只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形成性评价的做法,给教育教学的双主体——学生和教师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在此种评价导向下,许多学生从进中学的第一天起就开始被歧视、被淘汰,最终成为学校的问题学生,社会的问题群体。有些学校还错误地将终结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混为一体,以学生考试成绩好坏来决定带快慢班的人选,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差异和教师的努力程度,也剥夺了许多教师再次努力的机会,造成了许多教师心理的不平衡,挫伤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㈡评价方法的欠科学

⒈综合评价过于绝对化

我国目前的教师评价大多采用综合的定性评价,即领导评价、同行评价(自我评价与同行评价在一起进行)、学生评价。每项评价分为四个等级: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教学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劳动过程,它是教师的学识、能力、意志、情感、道德、修养、人格情操等各个方面的集中体现,一个教师有可能其中某一个方面优秀,而其中两个方面不合格,那么,以上四个等级不可能全面地评价一个教师。况且,由于教师的工作相对独立性较强,领导与教师、同行与同行之间存在着互不了解的情况,彼此之间很难准确地评价对方。

⒉夸大了人际关系在评价中的作用

教师定性评价的四项中,除自我评价外,其他三项都与人际关系有直接的关系,能处理好与领导、与同事、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意味着能得到较高的评价。将人际关系凌驾于个人努力、个人能力之上,那么,学术研究、教法探讨、教改教研之风难以形成,而拉帮结派、吹牛拍马、讨好奉承之风就会盛行。

⒊重结果评价而轻过程评价的导向性错误

教学是一项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不完全取决于教师的个人努力与个人能力,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身的素质和努力,况且学生的学业成绩并不等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能。目前重结果而轻过程的评价方法,是直接阻碍素质教育进程的绊脚石,导致前几年的素质教育热降温,甚至有倒退的趋势。许多学校将结果评价(学生成绩)直接与教师的评优、晋级、奖金挂钩,完全忽视教师努力程度、工作态度、能力水平。只要有一个学生能考高分,那么所有的荣誉接踵而来,“名师出高徒”变为“高徒出名师”、“名师爱高徒”。而且,有些学校将这种不客观的结果评价作为学校下一年度人事安排的首要依据,时间久了,领导和教师形成了一种潜意识,学生考高分,就是教育质量高,意味着教师水平高,意味着下一届带快班;学生成绩差,意味着自己运气不佳。结果是教师不是寄希望于自己的努力而是自己的运气;不是把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而是聚焦于少数优生;不是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发展而是盯牢眼前的分数;不是把精力放在教改教研上而是把精力放在学生的分数排名上。这种评价的导向性,扼杀了教师的创造欲望,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细胞,使原本有个性、有灵气的学生成了由一个模子倒出来的模型。

⒋注重短暂性评价而缺乏持续性评价

对一个教师的评价应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经验的增多而不断变化。目前很多学校对教师的评价特别注重第一印象,特别是对年轻教师,认为不“虚心求教”,不按步就班地搞教学(实则是富有创造性教学)就不是一个好教师,学校领导和老教师对这样的年轻教师教学“不放心”,看着“不称心”,想着就“烦心”。这种静止落后的评价观,使许多优秀的有创造性的人才外流,也挫伤了安心教育事业的一大批教师的积极性。学校是一个不断发掘教师潜能的舞台,年轻教师是可塑性最强最有创造性的群体,他们完全可以不断发展自己,不断完善自我。

㈢量化指标体系的局限性

⒈缺乏系统性和对应性

教学活动是教师作用于学生的活动,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最有说服力,但这种评价也存在一定的误差,因为学生主要是从个人的学习角度评价教师的教学,他们缺乏对教学目标或意图、内容和方法上的总体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甚至师生关系都可能使他们在评价教师中有失客观。

领导评价更是难以客观准确。学校领导对教师的教学情况的了解只能借助一些零碎的信息,比如:一堂课,部分学生座谈会等,对教师长期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能力、人格力量等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而且将教师按四项指标进行评价,实际上只评出了两类教师,一类“优秀”(有指标限制),一类“合格”,其他两类形同虚设。“基本合格”与“合格”的区别是什么,“合格”的人中有无区别,没有领导去探究,而“不合格”的几乎没有。

教师的工作相对独立性强,同行之间对对方的教学情况也不一定十分了解,特别是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不同学科之间,同行在一起工作的时间有限,不可能对对方作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填写评价表格时只能靠印象,抑或靠人际关系。这种评价方式容易导致越是不干实事,越是缺乏开拓精神的人越能获得较高评价。

因此,领导评价、同行评价与学生评价之间经常产生极大的差异,三者之间缺乏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相对应的指标体系。

⒉重客观评价而忽视主观评价

毫无疑问,客观的定量分析法能起到较科学、准确地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实际情况。但用纯客观法往往导致将复杂现象作简单化的处理,往往导致评价者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一些目前情况下较难定量的和缺乏客观资料的因素。而这些因素对教育活动来说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离开了这些因素的评价,教学评价是不全面的。比如,教师的道德情感、人格力量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而目前还没有很好的量化指标来衡量,只能靠学生抑或教师的个人主观描述。

⒊对量化结果的处理简单化

量化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改进教学,优化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那么量化结果的分析反馈显得尤其重要。而目前许多学校的做法是,将量化结果作为“评先评优”、职务晋升和安排学校教学的唯一依据,而对教师教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未进行慎重的分析和及时反馈。教师所了解的是学生和同行给自己的评价结果,并未真正去探讨和改进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相反,这种结果处理方式,不仅起不到激励和促进的作用,而很有可能挫伤教师的自尊心,助长教师的一些消极情绪。

三、教师教学评价的策略

㈠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前提,转变教育评价观念,转变教师评价观念

教师评价不仅要看教学成绩等硬性指标,更要看教师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学生的人格塑造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在转变问题学生中所起的作用,对整个社会发展起到的作用等软性指标。对于教师而言,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容易做到,而要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心理品质、坚韧的意志品格则要困难得多。如果教师能做到这一点,“为社会减少一粒沙子”有时比“为社会培养一个人才”在某种程度上更有意义,更能促进全民素质的提高,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从而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㈡丰富教师评价的内容,改革评价方案,使领导评价、同行评价与学生评价、教师自我评价相一致

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是否客观全面,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而学校对教师的评价要力求公正、全面、具体,评价内容应加上教师 的道德情感、人格力量以及创造性等。既要肯定教师的优点与长处,也要考核出教师的缺点和不足,促使教师改进教学,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我。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尽快地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造就出一大批名师,使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增值,增强学校的竞争力。

㈢改革评价方法

任何评价都是相对的,也是一种短暂性行为,因而很有必要将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短暂性评价和长期性评价、现状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结合起来,从而使评价结果更客观、更全面,更好地激励教师。将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既要考虑到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也要考虑到教师的努力过程和主观努力程度。因为结果(学生考试成绩)本身存在许多的偶然性,那么结果评价也就无法保证其科学性、可靠性。过程评价才是真正能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有效手段,才是真正能促使教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才,促使全民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

教育评价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不断改革、不断完善的课题,它必须与教育改革同步,它需要人事制度改革、考试制度改革的大力支持,否则,教育评价改革的步伐难以迈开,不可能从根本上真正解决问题。

第二篇:初中地理教学评价现状研究报告

初中地理教学评价现状研究报告

一、教学评价的概念界定

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教学目的和教学原则,运用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对整体或局部的教学系统进行全面考察和价值判断。教学评价涉及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课程、教师的授课质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智能、品德发展等各个领域。

本文所述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评价。

二、地理教学评价的现状

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这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性质的重新定位。在“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新课程核心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对地理课堂教学评价也有了新的思考。新课程下的教学评价体系,必须要发挥教学评估的导向作用,才能使各项教学活动不偏离新课程的标准,保证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行。与此同时,由于“中考”等因素的影响,与其它学科相比,地理教学受“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育观念及模式影响很大、积存的问题也很多。几年来,广大地理教师在各级领导部门和教研员的指导下,深入学习和理解新课程所倡导的“关注学生发展、强调教师成长、重视以学论教”等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从课堂教学到命题考试,从方法、内容到评价角度,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着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学生为本

“一堂好课,不在于教师讲得多精彩,而在于学生学得多精彩”,这是课改以来广大教师在教学评价理念方面最突出的变化。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强调的是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即:以学论教。

1、学生的活动状态。课堂上,“情绪”是学生学习的原始动力;“参与”是学生充分发挥主体地位的前提保证;“交流”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分享体验、感受成功的学习过程。新课程下的地理课堂教学评价,促使评价者和授课者对课堂上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能否进行主动探索、自由表达;是否勇于质疑、善于合作;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学习行为是否自觉;学习环境是否民主、宽松;学习氛围是否和谐、融洽等活动状态和气氛更加关注。在教学评价的引导下,教师对课堂上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和深度都能做更深入的挖掘,积极创设利于学生安全、平等交流的学习氛围。目前,多数地理课堂已经走出课改初期表面热热闹闹、实际没有真正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思维负荷不足的“形式课”误区。而以强调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状态为切入点,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2、学生的学习效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 1

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一要求,使得教学评价由过去只重视一个维度的“教学效果”的教学评价,发展成为定位于三个学习目标的达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课堂上,学生既要有丰富的知识的获得,还要有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知识体系并融会贯通的能力,同时还应在真实经历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主动跟进,积极投入,感受真挚的情感和探索体验。超越传统的评价要求,促进新课程下的地理课堂也在以往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掌握了应有的知识;是否完成了既定的学习目标;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否得到增强;是否有满足、成功、喜悦等积极的心理体验等,都成为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同时,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评价中对单位时间内(一节课)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二)以发展为本

教育教学的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但传统的教学评价中却存在着:“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了改进与激励功能;过分注重学业成绩的评价,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之间的关系;过分关注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对获取知识的过程的评价;过分偏向个别学生,忽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选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个体素质的综合、主动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教学评价必须以促进发展为目的,充分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

1、关注了地理学习方式的转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是否能够根据现有条件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有效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发现学习”、能否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成为地理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

2、关注了三维目标的达成。

教学评价由过去的“以知识为本”,过渡为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的同步发展、协调统一。在关注基础知识的同时,学生阅读及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能力、资料收集和整理的能力、简单的地理观测和调查统计能力、运用各种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地理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地理学科尤为注重的联系与发展的态度与情感等,都成为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

3、关注了地理学习过程

(1)营造地理教学情境。情境教学在当前地理教学评价中被普遍关注。在评价的触动下,地理课堂上转变了压抑、沉闷的学习环境,而是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教具、板书、学案等的辅助功能,营造浓郁的问题情境、思维情境和探究情境,为学生成功学习创造条件。

(2)体现地理教学生成。教学评价由改革初期的为追求“热热闹闹、轰轰烈烈”的“课堂学习气氛”,或是频繁的将小品、情景剧、才艺展示等统统搬进课堂,或是千锤百炼、反复彩排的“作秀课”、“表演课”等现象,逐渐过渡为关注课堂上如何体现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模糊到清晰、从错误到正确、从失败到成功;如何体现教师的循循善诱和真诚帮助,以及机敏地捕捉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对教学预设做必要的调整和改进等方面。

(3)实施地理过程性评价。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是面向“过去”的评价;关注过程的过程性评价,则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几年来,我市地理学科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有效的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探究精神,为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4、关注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转变,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教师必须由“传授者”、“监督者”、“指令者”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教师对自身角色的把握程度,决定着教师是传授知识还是激励思考、是循规蹈矩还是鼓励质疑、是唯我独尊还是平等中的首席。这些都成为教学评价时所强调的内容。

5、关注了教师对学生表现的即时评价

课堂上教师能否从“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角度,对学生思维品质、意志品质、创新意识和想象能力等方面进行激励性评价,是课改以来教学评价与以往比有明显区别之处。

三、地理教学评价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形式化问题

地理教学的评价者多是工作在一线的地理学科教师,受个人素质及理论根基等因素的影响,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把握程度并不统一,导致对地理教学的评价在很多时候还停留在表层的“形式”,而尚未触及“实质”和“内涵”。

(1)关注课堂上是否设计了探究活动和小组合作学习,却忽视了对探究问题的设置是否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趣味性、时代性、层次性和思维含量;探究活动的时间是否充足;合作学习时主题是否具有合作的意义;学生小组的分工是否明确、组织是否严谨等具体情况的评价。

(2)课堂上教师的“鼓励性评价”意识浓厚,评价水平却有待提高。

①“很好”、“你真棒”、“你太聪明了”„频繁与贫乏或过于简单的评价语言,使表扬变得廉价,学生表现得不痛不痒,失去应有的“鼓励”作用。

②重复学生的回答,对答案不置可否,使学生在回答问题过后仍是不明所以,既无法认识自己的不足,又得不到应有的鼓励,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迷失方向。

③一味的夸奖或夸大其实的评价,对学生的知识误区没有正确的引导,短时间内满足了学生的虚荣心,却对学生长期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④评价的单向性。多数课堂的教学评价只限于教师评价学生,缺少互评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欠缺了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激励自我的过程,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也使教学评价少了全面性和民主性。

⑤评价的单一性。多是教师的口头评价,对目光、表情、动作手势等评价介质的利用不充分,致使评价缺少更大的感染力。

(3)教学评价中对教师如何处理“教学生成”、怎样把握“生成资源”?等问题的理念性引导不足,导致教师不敢放手,不少课堂仍很大程度的束缚在固有的教学设计之中,难以进一步深化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4)教学评价中意见多、建议少,无法为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提供更多的帮助。

(5)过程性评价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被“简化处理”,未能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和变化,评价、反馈不及时,师生间缺少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只局限于期末一次性给出的过程性评价成绩,难以记录学习轨迹,改进学习。

2、理想化问题

(1)追求大而全的教学评价。抛开了教师和学生原有的基础和起点,要求过高,面面俱到却主次不分,缺少循序渐进的完善过程。

(2)过于追求单位时间内结果有效性和过程有效性的协调统一。有些课堂上,评价者在下课时以检测题的形式对学生当堂学习内容进行测试,并以此作为教学评价的首要依据。这种评价手段,恰恰忽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顾与内化过程、忽视了对应有技能的运用与熟练过程和情感的领悟与升华过程。因为这些过程很难在课堂有限时间内统统完成。所以,个人认为,就一节课的时间而言,如果以知识点检测的形式来考察学生,那么关注三维目标,注重思维及探究过程的课堂,很可能不如“灌输”、“强化”下的课堂效果更明显。因此,这种评价手段,如果只作为教师当堂反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途径尚可,而如果成为教学评价的标准,则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误导教师,影响课改的进一步深化。

3、功利化问题

课堂教学评价的主阵地多在各种评优、观摩及研讨活动的现场,使得教师对最关键、最重要的常态课重视不够,日常教学中缺少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及时反思、专研的精神,未能实现教学评价功能的最大化。

四、地理教学评价的设想

1、认真学习有关新课程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及方法,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从理论到实践层面予以更多的指导,促使教师教学理念发生根本转变,使教学评价从“形式”到“内涵”,“触摸”教育本质问题,对其进行“把脉”和“诊治”,引导教师运用科学的教学评价标准,对教学工作自觉地进行理性思考和剖析,使教学评价在“自评”与“他评”中“常态化”,真正服务于教学。

2、制定符合初中地理教学实际情况的评价体系,使教师在一定方案设计的指导下,有所遵循和侧重

地实施教学评价。

3、注重对学生地理创新实践能力的评价。可以适当开展“读图比赛”、“地理能力竞赛”等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突出地理学科的“有用性”和“发展性”,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及实践操作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考察学生综合分析及处理地理信息、探索可行性方案、进行科学决策和判断的能力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内化知识、熟练技能,将“以发展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

4、改变地理考试“闭卷”的唯一性。从目前来看,书面考试仍然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发展情况进行评价的重要方式。但从考试的形式上看,封闭式考试评价受到时空限制较大,无法对学生探索问题的水平和创造性进行有效的评价。因此可以适当设置开放型或操作型的考试评价。例如:结合2009年世界气候峰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布置命题:就气候问题及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进行评述。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在命题的引领下,查找资料、思考问题,真正地深入到研究主题之中,通过撰写小论文、演讲、辩论等形式呈现研究结果,教师对研究结果及研究过程中表现出的能力、态度、情感等进行评价。用开放型考试评价弥补闭卷考试时无法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的缺憾。再如: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测量工具,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一定时间内分别完成校园平面图、楼层平面图、教室平面图的测绘任务,以此对学生进行操作型或合作型考试的评价。多形式评价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评价本身,更使学生有机会从课堂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丰富情感、提高兴趣,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5、加强对学生“过程性评价”的管理,使过程性评价真正贯穿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

中学地理教学评价,是一项意义十分重大的工作,如何有效利用教学评价将新理念、新要求转化为教师常态化的教学行为,我们还要在诸多问题中不断探索。也许路途艰难,但我们会选择永不停步!

参考文献:

1、地理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2、杨久俊 万伟 秦德林 吴永军 《新课程教学评价与方法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年6月

第三篇:班主任教学评价研究报告

班主任教学评价研究报告

研究意义:

1.促进教师发展需求和学校发展需求的融合,为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提供了保证。

2.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校工作氛围,提高学校工作质量和效益。

3.有利于加快实施素质教育的步伐。传统的教师评价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惟一标准,使得教师几乎把全部精力放在应付考试上,而无暇顾及学生实践能力与创造性的发挥。发展性教师评价注重的是全方位的工作,因此有利于把教师从只注重课堂教学、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的怪圈中解放出来,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使教师切实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拥护者和实践者。

研究内容

1、多主体评价。教师自我评价。可以说每一个教师对自己是最了解的,对自己工作的背景和工作对象是最清楚的,他们最知道自己工作中的优势和困难,同时他们也都具备一定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我反思能力。因此,我们在对教师的评价时注意充分发挥教师本人的作用,突出教师在整个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事评价。同事间特别是同一个教研组或同一个年级组之间的教师整天在一起合作共事,他们对彼此间的优点、缺点、长处、不足等情况颇为了解,同事对教师的工作有着较深刻的共鸣。所以,同事评价是重要的学习和交流机会,被评教师可从同事评价中获得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和经验,对于引进教育教学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都非常有益。学生、家长评价。这种评价就是通过座谈访谈、调查问卷、评价量表、家长开放日活动等形式由学生、家长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教学效果等作出评价。学生和家长对老师的评价结果与教师自评、同事互评以及领导评价的结果往往是一致的。

2、成长记录袋评价。成长记录袋评价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新的评价方式,也被一些学者翻译为成长档案袋。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被广泛的用于对学生的评价。这种评价方法借鉴到对教师的评价中来,在各学校创建了教师成长记录袋,主要记录、收集教师的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典型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反思、多主体评价记录、教学实绩、获奖证书、科研成果、发表论文等相关资料。

3、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是教师工作的主阵地,课堂上教师能否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科学合理地选取教学内容,积极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其情感体验等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对此,我们经常组织教师开展一课多式(多名教师用多种模式上同一节课)、多课一式(多名教师用同一种模式执教不同的课)等教学、教研沙龙活动,大家一起来评价和研究课堂教学,通过备课、说课、上课、评课等一系列研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4、典型案例评价。这种评价的具体做法就是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教育教学案例,如:观看课堂教学录像片段,评析教育教学杂志上的一些经验做法,研讨本地本校的一些典型课例等,组织教师进行研究分析,让教师了解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优势和不足,学习借鉴他人的实践经验。

第四篇:教学现状分析

堡子中学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浅见

一、学校基本情况

涪陵区蔺市镇堡子初级中学校形成于1986年,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寄宿制学校,担负着总人口近3万人的农村适龄少年的初级中等教育。现在校上课教师33人,教学班9个,在校学生344人,寄宿生251人。

二、学生现状分析及策略

1、生源减少迅速,学生入学基础较差。堡子中学近三年以每年100多人速度减少,前年 650人,去年540人,今年344人,堡子和龙泉小学毕业生成绩前50名现在在我校读书的2011级有8人,2012级有6人,2013级0人。

2、学生流动较大。成绩稍好的读到初二或初三就转到其他学校去了,转回来的不是学习差就是品行差,或者是双差。

3、留守儿童管理难度较大

学校近90%的学生是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留守学生群体现象开始出现,由此引发的留守学生教育管理问题也日益凸显,学校教育面临着因留守学生问题带来的困扰和矛盾,面临着急待解决的诸多问题。

(1)、留守学生缺少关爱呵护,亲情缺失。①父母外出务工,家庭伙伴活动减少,心理孤僻失落。②祖辈忙于家务农活,无暇顾及过问,缺失亲情关爱。③父母离异,生活压力大,冷暖无人问。

(2)、留守学生心理矛盾现象突出,行为表现不良。①承受能力差。留守学生由于独自生活的时间多,与祖辈或父母交流甚少,长时间在家庭很少受到正确的意识引导和行为规范约束。因此,不少的留守学生都在心理和行为上出现不良表现。调查显示:留守学生中28.1%不服从祖辈监护人的管教,11.6%不愿接受老师的批评。②自律能力差。调查显示:50.3%的留守学生节假日在家中不主动做家务,30.3%不能自觉主动的学习,9.4%不完成家庭作业。40%经常向家里要零花钱,70%爱随便吃零食,11.2%性格暴躁,不能克制。③自理能力差。个别留守学生到小学毕业,一直都生活在祖辈百般呵护的温床之中,进入初中后,学校生活使他(她)很不适应,有的不会洗衣服,有的不会摆放用具,不会叠被子,不能独自去理发,更有其者不会扫地等。

(3)、隔代教育不能有效监护,家校教育协调难。主要表现在:①溺爱娇纵,学校教育难进行。隔代监护不仅造成留守学生问题多有发生,而且给学校教育带来阻力,使学校教育难进行。②简单粗暴,家校教育难协调。由于监护人本身不懂事理,对孩子求全责备,极端要求,使孩子恐惧害怕,压力沉重。③无能管教,学生不良行为难制止。监护人中有的年龄大,身体不好,长期不出门,对外界信息一无所知。对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从来不过问,对孩子在家庭的不良活动从不进行任何限制和干涉。

(4)、假日真空现象严重,社会低俗文化影响较大。①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农村由于住居分散,特别是个别托亲友监护的留守学生,留守学生趁假日真空,结伴邀约、三五成群,模仿社会上的种种陋习,结拜哥们、猜拳汹酒、狂吼乱叫、赌博输钱,通宵达旦。举止张狂,其行为令人十分震惊。②低俗影视和网吧影响。调查显示:留守学生中38.2%的假日在家中沉迷影视,个别留守学生无节制上网聊QQ,打游戏,痴迷成隐,沉醉虚幻世界。这些长期受低俗文化影响的留守学生,意志消沉,心理变态,出现脱离现实生活,追求虚假人生价值的现象。

4、学生厌学情绪严重

由于受社会价值观的影响,认为读书前途渺茫,加之学习困难,多数学生存在厌学情绪,甚至逃学、弃学。

采取策略

根据学校办学理念制定以下策略:

1、建立招生小组,加强招生宣传,落实招生任务。

2、继续月考和助学金制度,鼓励优胜和进步较大的学生。

3、各班建立了留守学生个人信息档案,班主任和学科教师要掌握留守学生五个方面的情况,以利于进行针对性管理和形成学校教育合力。

4、创建学校亲情教育文化。亲情结对“五个一”。针对留守学生中亲友无力监护、父母离异家庭和无人监护三种特殊情况,组建亲情结对家庭。教师担负起履行亲情爸爸、亲情妈妈的义务,象对待自己孩子那样关心他(她)们的学习、生活、行为表现和身心健康。许多亲情结对教师长期坚持“五个一”的亲情关爱(即:一天一次见面询问,一周一次心理对话,一月一次伴陪活动,一期一次家庭走访,一年一次生日祝福)。通过亲情教育思想的渗透,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推动农村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发展;立足面向留守学生缺失的教育,在深化亲情互动,强化自律教育,全面提高留守学生的自律能力。每个班的学生由本班教师分派任务。

5、创立有效的留守学生教育实施策略。代管结对“四监护”。针对留守学生中祖辈无能管理,学生本人行为放任的情况,组建代管结对家长。代管结对的教师对这部分学生一方面有针对性的加强教育引导,一方面严格要求,严加管束,做到在“四

个方面”的监管不放松。(即:节假日监管不放松、消费监管不放松、学习监管不放松、交友监管不放松),全面促进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现在已具体落实到每位教师。

6、开展心理健康针对教育

由于留守学生亲情缺失带来的失落,隔代教育造成的放纵和压力,优越生活条件带来的满足,社会不良文化影响带来的刺激,心理疾病成为了留守学生最普遍和最突出的问题。我们把心理教育问题作为解决留守学生教育问题的一个重要突破点。一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二是进行个别心理疏导。三是准备编写校本教材。

7、开展自律教育专题活动

我们认为:留守学生教育最有效的办法是提高学生的内在素质,增强学生的自律能力,有了这个前提,外部的教育感染才能产生作用。因此,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对学校来说最中心最紧迫的任务就是紧紧抓住提高学生自律能力这个重点,多元化联动,多渠道互动,促进自律教育专题系列活动的有效开展。(1)、自律专题教育体现在“四性”:针对性、专题性、阶段性、活动性。(2)、初中学生自律教育内容有序列。七年级:学习自律、生活自律、消费自律、家庭自律教育;八年级:交友自律、娱乐自律、安全自律、待人自律;九年级:社会公德自律教育。(3)、开展“课堂教学”、“参观访问”、“自立训练”、“竞赛创优”、“感恩亲人”等自律教育实践体验活动。

8、添置了相应的配套设备,正在组建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留守学生有事可做,并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9、创建社会、家庭留守学生教育文化。通过对社会、家庭留守学生教育文化的构建,推动《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青少年犯罪法》的进一步贯彻实施;全面贯彻落实各级政府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留守学生教育政策、讲话精神;立足学校教育延伸空间,走向社会、走向家庭。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留守学生教育、共同关心留守学生成长的大教育格局。创办家长学校。保证家长学校培训工作不走过场,落在实处,收到实效。同时,学校每年统一组织2至3次毕业班家长和务工返乡家长等大型培训。

三、教师现状分析及策略

现状分析

1、尚有少数教师师德较差,责任心不强,工作敷衍了事,作业批改拖拉、马虎,上课不能尽职尽责。

2、不备课上堂,课后突击应付检查的现象较为时有发生。

3、校本研修无实质性进展。我校教师普遍对校本研修不感兴趣,认为是搞形式、走过场,再加上学校经费和条件的限制,校本教研活动没有达到促进教师教学的目的。

4、教师专业化、专门化程度不高。由于教师从上级分配来校不配套,导致教师搭课现象太过严重,这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不利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给管理带来了难度。这些现象对我校的教学工作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5、校园文化建设起步较慢,特色教育有待发展。

对策设想

1、加强师德学习。要求教师将角色正确定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加强教学检查力度,教学检查形式多样化。采取有针对性的专项检查、针对专人检查、向学生调查、普查与抽查相结合等形式。其次应加大对课堂教学的检查力度,将教师随堂听课,领导听课制度落到实处。严格按照教学常规要求和课程表上课,每一节课后都要写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教案书写要规范、要有创新,要及时对学生的各种作业进行细致批改。每周教导处检查教师教案和作业批改情况。

4、加强校本教研。首先必须建立一套考评和激励机制,以激发教师搞教研的内在动力。其次,为教师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创造机会,使他们能更多地、更方便地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来。再者,重视对教师教研活动的技术指导,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教研活动从少到多,从多到好。

5、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应立足于实际,着眼于未来,既考虑到教师所学的专业,也要考虑学校的岗位需求。学校应引导教师进行专业定位,并通过培训、校本研修、帮扶等措施帮助教师不断谋求专业发展。开展读书活动,要求教师每人每期记读书笔记,并撰写读书心得。

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浓厚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办学底蕴,育人于潜移默化之中;发展特色教育也有利于提升学校的办学品味,符合素质教育理念。考虑到我们学校缺乏这方面的经验,我们将在认真学习外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从零开始,边做边学。

我相信,在全体师生及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堡子中学一定能打造成一所合格的特色学校。

2011.4.6

第五篇: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现状

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现状:

1.评价功能失调 , 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忽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本质功能。

2.评价内容片面 , 强调知识和技能,忽视综合素养;注重结果,忽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3.评价方法单一:过分注重量化评价,忽视质性评价;过分注重测试,忽视了访谈、观察、成长记录袋等评价手段的运用。

4.评价的主体错位 , 教师是评价的唯一主体 , 教师与学生是主宰与服从的关系等等。

在评价的主体上 , 教师是单一的主体 , 教师是评价的权威。师生之间的关系是评价和被评价的关系。在评价过程中 ,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 纠错” “ 挑毛病” , 教师的“批改”“评分”都是一锤定音,教师是至高无上的主宰者 , 学生始终处于“被考”“被查”“被评”的地位,凡涉及评价,尤其是终结性评价、评等级,学生基本上是无权参与的。学生是接受评价的被判者。这种单一主体的教师评价 , 其弊端在于 :一是评价的结果容易出现片面、主观 , 使评价失去全面和客观 , 被评价者对评价的结果难以认同 , 因而评价的实效性不强。二是扭曲了正常的师生关系。在评价过程中 , 由于教师总是要千方百计地找学生的“ 茬儿” , 学生因而不得不通过弄虚作假的办法来应付教师的“ 挑战” , 久而久之 , 师生之间自然会产生对立的情绪。三是使学生的持续发展失去了原动力。因为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 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不到应有的保护 ,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就会受到很大限制。而且 , 学生对这种评价往往持有一种应付、对抗、惧怕、逃避的态度 , 试想 , 这样的评价 , 怎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鉴于此,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部分列举了若干评价原则,使其在评价的目的、评价的价值取向、评价的具体方式及评价的主体等方面与传统的评价方式有了明显的区别。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为什么评价

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评价什么

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还应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谁来评价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关于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

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应避免语文评价的繁琐化。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客观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

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为主,要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

下载教师教学评价现状分析的研究报告(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教学评价现状分析的研究报告(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自我现状分析

    教师自我现状分析 我是一名参加工作多年的教师,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当好人梯,对教育事业忠贞不二、矢志不渝、无怨无悔,用良好的师德去影响教育学生,对同事坦忱热情,对学生......

    教师工作现状分析

    教师教学现状分析及反思 教师教学现状的分析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 1、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较大转变。新的教育理念已逐渐渗透到教师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解释者和......

    教师个人现状分析

    教师个人现状分析武胜县鼓匠初中:蒋云华【内容摘要】兴国在教,兴教在师。建设一支合格的、高水平的、持续稳定发展的教师队伍,是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作为一名......

    党员教师教学现状分析及整改方案

    天生炕分场学校党员教师教学现状分析及整改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组织部和局党委对提升我校党员教师整体工作水平,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减轻中小学生过......

    阅读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课题研究报告

    荣昌县教育科学“十二五”2012年度规划课题 农村小学校阅读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研 究 报 告 荣昌县广顺小学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小学生课外阅读”是一个老话题,之......

    教师教学评价行为的内涵分析(精选)

    教师教学评价行为的内涵分析 马会梅 (红河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云南 蒙自 661100)【摘要】教师教学评价行为是教师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行为。教学评价行为作为教育评价学......

    初中英语教师教学研究报告

    初中英语教学研究报告 一个优秀的教育者,首先应该是一个优秀的学习者。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深刻意识到,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首先必须转变思想理念,提高认识,树立新的课程观、育......

    教学论文小学科学命题评价现状分析和研究

    小学科学命题评价现状分析和研究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评价方法多样,其中笔纸测验评价作为学生学习评价的重要工具,笔纸测验评价结果对于科学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具有较强的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