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无言的父爱文本交流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7:28: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无言的父爱文本交流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无言的父爱文本交流教学设计》。

第一篇: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无言的父爱文本交流教学设计

《无言的父爱》教学设计(文本交流)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课文,体会和感受课文中表现的这种极其珍贵的父爱。

3、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重、难点: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亲深沉的爱,感受父女之间那种浓浓的亲情。重点: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爱,是父母伴随着孩子寻找金翅雀时的提心吊胆,是母亲重病缠身时仍对病儿无微不至的关怀。至爱,无需言语!今天,我们继续爱的旅程,去领略一位父亲爱的表达。

二、自读课文,概括大意。

1、快速浏览课文,勾画出读不准的字词,在小组同学的帮助下尽力解决。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试用简单的话概括。你认为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3、小组轮读课文,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梳理课文大意。

4、全班交流。

结合学生回答,师引领学生以“父——爱”为线索,理出文章脉络:文章先写了父亲由于特殊的生活经历造就的性格特点,然后写了他的性格特点造就的对子女独特的爱的表达方式。

三、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中心话题:从文章中哪些地方能体会到父亲对“我”的爱?为什么说这爱是“无言”的?在课文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句段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

1、结合中心话题,选择感受深刻的段落细读,在小组里说一说体会。

2、全班交流。

预设:

师:从课文哪些地方能体会到父亲的爱呢?为什么?

“而对我来说,最值得骄傲的应该是他亲手为我制作的小玩意儿。”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一直用“亲手做”这样的方式表达对我的爱,而不是用言语。

为了让我拥有那个心仪却又无力购买的玩具木房子,父亲“果然搁下了家里的许多事情,和我忙活起木头房子来。”而且“陆续花了四个月的辛苦劳动”。这样的用心,正是因为父亲深深理解我对这个玩具房子的喜爱,因而尽力满足我。让我得到了那个“实在是一个孩子所能得到的最好的礼物”。父亲“用他的双手”将我的梦想变为了现实。这一切都缘于父亲对“我”的爱。

师:“无言”就是没有语言吗?文中多处写到了“父亲”对“我”说的话,你认为有什么含义呢?

父亲告诉“我”,他小时候自己动手做玩具货车,还觉得“那比从店里买来的任何玩具车都要贵重呢”。这是为了让我懂得,只有自己动手创造的,才是最珍贵的。

父亲教育我,“我能够为你提供许多方便,但不能造就你的生活”。这是为了让我懂得:“只有自己动手,才能创造幸福的生活”。

师:你怎么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小时候,父亲用双手帮“我”实现梦想,也是用实际行动让“我”明白:只有用自己的双手,才能实现梦想。传承了父亲勤劳的品质,不正是“我身上最要紧的部分”吗?这才是父亲给予我的“最珍贵的财富”。

3、小结:

学完文章,你们懂得了什么道理?

父爱,以无言的表达,让我们懂得了:“人生的幸福,要用自己的双手来创造。”

四、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父爱的文章,体会父爱不同方式的表达!

五、作业。

选择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父爱的感恩。

第二篇: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勇气问题交流教学设计

《勇气》教学设计(问题交流)

教学目标:

1、理解“颀长、迟疑、单枪匹马、寥寥可数”等词语,自觉积累文中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简要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简要复述课文。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什么是勇气?同学们想一想,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是最值得欣赏和佩服的勇气? 学生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回答,老师总结:见义勇为是勇气,敢说真话是勇气,大胆创新是勇气,不畏强暴是勇气,敢于批评别人是勇气,敢于解剖自己更是勇气。在战场上为正义而战,浴血奋斗,流血牺牲是战士的勇气;为了人类的解放,为了自由、平等、光明、幸福的未来,不怕一切困难和危险更是一种勇气,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勇气。

二、自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通过独立阅读解决自己的问题。

2、默读课文,把课文中你感受深的句子或段落勾画出来,并做简要批注。

三、交流合作。讨论以下问题:

问题一:文章标题叫做“勇气”,作者在文中也提到了两种“勇气”:美国青年的勇气和法国妇女的勇气。你认为作者更看重哪一种勇气?为什么?

明确: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这一重点:作者更看重法国妇女的勇气。一方面,作者不厌其烦地引述将军的话,用意很明显。另一方面,美国青年身上所体现出的更多的是一种个体的智慧与勇气的量。而法国妇女身上所体现出的因为渴望和平,痛恨战争而产生的信仰的勇气和力量,则更多地体现出人类由于对和平的渴望而产生的巨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勇 1 气是人类向往自由、光明、幸福的美好品质,是人类由野蛮迈向文明,不断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

问题二:当美国伞兵第二次回到农家门前时,是什么原因使得那个刚刚失去丈夫的法国妇女再次收留了他?她前后两次回答说:“哦,当然啦。”这两个“当然”中所包含的意义是否一样?

明确:这个法国妇女之所以会再次救助这个美国伞兵,是因为她痛恨战争,痛恨占领她家园的侵略者,痛恨战争带来的一切罪恶。对和平的渴望和信仰使她在这样一个惨烈的环境中仍然能保持善良与镇定。这一切使她在刚刚因收留这个美国伞兵而失去丈夫后能够再次坚定他毫不迟疑地收留他。两个“当然”所包含的意义是一样的。但是,第二个“当然”包含着更大的勇气,更加表现了这位法国妇女内心的坚定。

四、品讨朗读。

1、美国伞兵的到来使他们一家遭受巨大的灾难,但法国妇女两次都以她的勇气回答说:“哦,当然啦。”比较之下,法国妇女哪一次更需要勇气?(第二次)

2、文章的题目叫做“勇气”,作者在文中也提到两种“勇气”,同学们知道是哪两种勇气吗?

明确:美国青年的勇气和法国妇女的勇气。

3、你认为两种勇气一样吗?作者更看重哪种勇气?为什么? 明确:不一样。

美国伞兵所表现出来的勇气是他的勇敢、智慧和顽强。

法国妇女表现出来的勇气还有她的勇敢、镇定、坚强和她心中崇高的信仰。

五、拓展迁移。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许多需要勇气才能去做的事情,下面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举例说明勇气的重要性。

六、请同学畅谈对文中人物的印象看法。

问题一:在整个故事中,联系美国伞兵所作所为,你认为他表现了怎样的“勇气”? 答案不要求统一。

问题二:你如何理解作者对“法国妇女”的描写?

第三篇: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葵花之最读悟交流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葵花之最》教学设计(读悟交流)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理解“五湖四海、迢迢、一往情深、不可思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昆仑山自然环境的恶劣,体会高原葵花顽强的生命力,学习边防战士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热爱祖国。热爱生命、顽强勇敢、乐观向上的精神。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学重点:

感受昆仑山自然环境的恶劣,体会高原葵花顽强的生命力,学习边防战士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热爱祖国。热爱生命、顽强勇敢、乐观向上的精神。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板书课题,(指导“葵”字的书写)。平常大家见过的葵花大都生长在哪里?(学生自由谈)通过预习你了解了本文所描述的葵花生活在——昆仑山上。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学生简介“我的资料夹”。

迄今为止,昆仑山还人迹罕至,但是兵站的战士却长年驻守在这里。这篇课文的作者毕淑敏就曾在这里当兵十一年,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到她生活的地方去看一看这棵不同一般的葵花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试着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守卫在昆仑山的解放军女战士,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亲手种活了一棵向日葵。虽然它是那样小,而且最终被昆仑山的冰雪凝固了,但是在战士们心中,它是最高的。

三、交流初读收获,概括文章重点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思考课文围绕“葵花”讲了哪些事情?可以在文中做出标记。

2、交流思考的问题,整理出课文的主线。课文围绕“葵花”讲了三件事:(1)收到葵花子,收到请求;

(2)种下葵花籽并呵护其中仅存的一棵冲破生命的极限成长起来;(3)葵花绽放生命的姿彩,最终被昆仑山的冰雪凝固了。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完成习字册或书写生字词、扩展词语。

第二课时

一、回顾引入。

课文围绕“葵花”讲了哪些事情?

二、咬文嚼字,读悟交流,理解课文重点内容。

由课文结尾入手,统领全文阅读,中心话题:“我不知道它是不是世界上最小的葵花,但我知道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葵花。”你理解作者为什么发出这样的感慨吗?请你仔细阅读课文,联系文中有关语句,谈谈你的理解。(结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体会感悟)

(一)作者猜它是不是“世界上最小的葵花”,是因为这棵葵花“才长到一尺高”、“纽扣大的花蕾”、“那花盘只有五分硬币那么大”,与我们见到的正常的葵花相比它确实可以称得上是最小的、最不引人注目的葵花了。

(二)作者说“但我知道它是世界上最高的葵花”是因为:

1、这棵葵花所处的海拔超高了世界上任何一棵葵花,是最高的,平均海拔5500米—6000米。

2、这棵葵花生长的自然环境是多么的恶劣:正因为这最高的海拔导致“昆仑山其实只有一个季节——冬天”,“整整一个冬天,除了脱水菜和军用罐头,没有见过绿色。”而“春节过后那段漫长而寒冷的日子”被人为地称为“春天”。直到“五一”,那里冰封的道路才渐渐开通。我们眼前俨然看到了冰雪漫天、人迹罕至的苍凉景象。

3、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葵花子出人意料“居然发芽了”,“先探出两片嫩黄的叶子,像试探风向的小手掌,肥厚而天真。然后舒展腰肢,前仰后合,生机盎然地长大起来”。这是一些多么顽强的生命,它们的萌发带给作者和战友们无比的惊喜和无限的希望。葵花的幼 苗在她们的眼里,就像一个个娇弱白嫩、活泼顽皮的婴儿那样天真可爱,给昆仑山带来了勃勃生机。如果说葵花是有生命的意志和品格的,那一定是超强的、高贵的。

4、然而美好的生命和无尽的希望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总会显现出必然的脆弱——“不知道该算是上个冬天最迟还是下个冬天最早的一股冷风,冻死了绝大部分葵花,只奇迹般地保存下一棵幼苗”。这唯一的葵花更成了她们的“珍爱”、她们的“宝贝”,她们每天都趴着石头围墙看葵花。虽然葵花在内地只是一种极普通的植物,但在守卫着昆仑山高原的边防战士看来,却似一个活蹦乱跳的小生灵那样惹人牵挂和怜爱。它寄托了边防女兵们无限的期望。

5、更可贵的是——“这棵幸运的葵花,一往情深地看着太阳,勇敢地展开桃形的叶子”。在这雪域高原,没有向严寒屈服,也没有向狂风低头,更没有忘记其对太阳的挚爱的本性。

6、最可贵的是——“那一年没有秋天,寒凝一切的风雪毫无先兆地骤然降临。”这昆仑山上严酷的、来势迅猛的风雪之后“向日葵却毅然不动地站立在那里”。它生命已去,精神不毁,在最后一刻,还向人们献出了自己的美丽,“居然绽开一朵明艳的花”。虽然花盘很小,却具有那样的稀世之美——葵花“像丝丝柳絮一样优雅地弯曲着,沁出极轻淡的紫色”,黄色的花瓣“箭头一般怒放着,像一棵永不泯灭的星”。在边防战士心中,它是一朵永不凋零的花。渐渐地葵花被凝固成了“一方柱形的冰晶”,它成了昆仑山上的一座冰雕、一座玉碑。这棵葵花虽小,它那不屈不挠、热爱生活的精神永远鼓舞着战士们。

三、升华主题。

你觉得我们的边防战士和这棵葵花有哪些相似之处?

1、这棵葵花生长的恶劣环境,正是我们的边防战士日夜守候的祖国边境。葵花“一往情深地看着太阳,勇敢地展开桃形的叶子”。它不正是敬爱的边防战士的象征吗?为了祖国的和平,为了人民的安宁,他们抛开个人的安逸生活,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来到这荒芜人烟的高原深山,守卫着祖国的千里防线。就像那棵葵花经受风雪的摧残一样,我们的战士们默默承受着恶劣环境对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莫非昆仑山默默地认可了这些来自亚热带的绿色幼苗,就像它认可了我们一样!” 是昆仑山认可了这些边防战士吗?不,是我们的战士们用顽强的生命力和对祖国无限的忠诚与热爱适应了昆仑山的恶劣环境。

2、葵花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绽放美丽,它那不屈不挠、忠于使命的精神正是边防战士勇敢顽强、心系祖国、乐观向上精神的化身。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们也不畏缩、不动摇,永远勇往直前、乐观向上。在他们的心中,祖国的安宁、人民的利益永远高于一切。他们的心永远向着祖国。

四、总结全文,再读课文。文章借葵花来讴歌了守卫在昆仑山的边防战士们为祖国、为人民,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不屈不挠、乐观顽强的精神面貌。

带着你的理解,带着你对那棵葵花的敬意、对边防站的敬意再次阅读全文。

五、拓展:讲一讲你了解的边防战士动人的事迹。

第四篇:2017年春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2017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红星小学黄贵华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有学生27人,经过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师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的素质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后进生的惰性较明显,时时需要他人的提醒,并且学生比较急躁,这些都是我应该注意而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二、教学成绩: 在这一学期以来,为抓好本班的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我努力做了一下工作:

1、认真备课,设计好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领会教材内容,深入钻研教材,合理使用教材,抓好重难点的教学,在教学中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强化教学的针对性,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2、课堂教学:能用新的课程改革理念,尽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组动配合教师的教学,恰当、合理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组讨论、思考,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做好动手、动脑、动口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形成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教学活动中获得新知,体验成功的喜悦,锻炼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

3、评价与改作:及时批改作业,了解学习情况。严格要求,耐心辅导,及时查缺不漏,尽量做到当面批改,及时补差。

4、组织好每次单元测验,及时批改、总结、评价、更正。当检测不理想时,评价尽量用肯定赞扬的语气,少批评,多教育,因势利导,巧妙婉转的提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帮助他们改变学习方法。

5、辅导:班上差生人数多,补差是一个更加艰难的任务,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主要是尊重爱护他们的自尊心,逐步培养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改掉学习上的懒惰、散漫、厌学的坏毛病,逐步提高学习成绩。

三、存在问题:

1、注重阅读短文分析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基本功的训练落实。

2、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学习氛围不够好,特别是后进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3、与学生的交流不够,对后进生的说服教育,找不到行之有效的方法,教育效果不理想,后进生的学习效果不佳。

总之,以上这些问题力求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提高。

第五篇:六年级下册《春之古韵》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诵读能力、想象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

3、、情感价值与态度: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性,陶冶学生美的情操。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

培养学生初步赏析诗歌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伴着优美的旋律,在碧绿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在春眠不知晓,处处闻啼鸟的诗句中走进春的世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伴着柳枝摇曳,伴着春花竞放,激发兴趣,引入正轨)

二、介绍学习诗歌的方法

介绍平常诗歌学习的一般流程:读诗→解诗→悟诗→赏诗→读诗(背诵

二、学习三首古诗

1、读诗(利用多媒体展现诗句说对应的图景,快乐地学习)

2、解诗

1)诗歌的背景,作者

2)诗歌的大意

3)根据诗歌所绘景物寻找作者的游踪(或者寻找作者的情感思路)

三、练习:

1、《春夜喜雨》里的“雨”是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

2、《钱塘湖春行》中诗人的行踪如何?你能带我们去走一趟吗?

3、《江南春》为什么以“江南春”为题?

4、请同学尝试以画来展现古诗所展现的春之古韵。

下载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无言的父爱文本交流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无言的父爱文本交流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教学设计 鲁教版

    《黄河颂》 【晨读在线】 l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l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 l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早晨文本感悟教学设计

    《早晨》教学设计(文本感悟)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和煦、惺忪、惬意、醇厚”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想象一切事物在早晨充满着......

    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勇气简单引导教学设计

    《勇气》教学设计(简单引导) 教学目标: 1、理解“颀长、迟疑、单枪匹马、寥寥可数”等词语,自觉积累文中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简要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精选4篇)

    篇1: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一、语文课程标准对本册的要求(一)识字与写字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2.硬笔......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款教学设计

    1.文言文两则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

    六年级语文下册《灯光》教学设计

    《灯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读读记记“战地、围歼”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课文的表达顺序。 3、 从郝副营长的神情、谈话和行动......

    语文六年级下册的教学设计

    语文六年级下册的教学设计 语文六年级下册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能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懂得“穷”并不可怕,它也许是促进人们奋发进取的动......

    六年级语文下册《匆匆》教学设计

    《匆匆》教学设计 《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引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喟。 这篇文章很注意修辞,文中第一自然段用长短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