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课题实验方案_一[五篇]

时间:2019-05-12 17:22: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课题实验方案_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课题实验方案_一》。

第一篇: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课题实验方案_一

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课题

实 验 方 案

——姚家店镇中心小学语文课题组

一、问题提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便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心。而经典更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所载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之经典作为源头活水。

自从2001年语文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学大纲变为课程标准,教科书变了,教学方式变了,评价方式变了…… 语文教学必须创新发展,与时俱进,这是毋庸质疑的。但是,由于两极性震荡思维定势的影响,一提到“新”课程改革,似乎就是越新越好,与以往的语文教学越不一样越好。实际教学中,不仅对于我国古代传统语文教学积累的宝贵经验(如集中识字,注重积累,熟读精思等)缺乏认真的学习、借鉴,而且对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出现的被实践证明是切实有效的好的做法(注重“双基”,读写结合,对于语文能力训练体系的探索等)也没有进行理性、客观的审视、研究,从而导致语文教师思想困惑,语文教学实践混乱,教了多年的语文教师竟然不知该如何上语文课了。同时,由于一直以来语文课程内容的部分缺失,语文教科书实际上充当着并不称职的“课程内容”“教学内容”的角色,导致语文教学中出现教师对于教学内容取舍有很大的随意性,往往是教同一篇课文,不同教师教学差异很大;而且由于教材的编写从内容和形式上的更新都跟不上社会和教育发展的步伐,旧教材中对学生语文能力训练内容不明确,加之绝大多数语文教师教学水平的局限,长此以往使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发展前景堪忧。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也造成社会信仰迷茫、道德滑坡、文化低俗、追求享乐、利欲熏心等等社会问题,而表现在小学生身上就是个人至上、冷漠自私、缺乏友爱、盲目攀比,他们吃的是麦当劳、肯德基,穿的的耐克、阿迪达斯,看的是日本的卡通漫画、美国的好莱坞大片……造成这一问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传承的断层,人们渐渐疏离、淡忘了经典。同时,由于种种原因社会上出现了对英语的关注和投入的精力甚至超过了作为母语的汉语的可悲的现象。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培养学生成为21世纪素质优良的中国人,是各个学科共同担负的责任。但语文学科起着独特的、别的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因为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地质层,积淀了中华文化的精粹。”“观乎人文,化成天下”。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来注重文明教化的民族,在树德务滋中化民成俗,在润物无声中春风化人。上个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的一些诺贝尔奖获得者曾在法国巴黎发表共同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这是时代赋予语文教育、语文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基于以上原因,提出“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课题,旨在研究探索在新的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与中华经典文化传承有效整合的办法,从而进一步推进语文课程改革,使语文教学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的发展,也使语文教学有更深、更肥沃的生存土壤。教学的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发展前景堪忧。

二、研究背景及理论依据

(一)研究背景 在长期以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与应试紧密联系在一起,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老师的教走不出教材,走不出课堂,没有多少价值的“满堂问”和缺少语言训练价值的单纯课文内容分析仍严重的充斥着教学;而学生对于“读”总是显得毫无兴趣,“读”起来也是索然无味。尤其是在我们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收、少慢差费的现状更加突出:有的教师教学观1 念没有发生实质性的转变,缺乏对新课标、新理论的理解和反思;有的教师依然习惯于教书本、教“教案”,教学过程机械、单一,缺少动态生成的精彩;有的教师依然习惯将大量宝贵的时间用来重复一些低效的劳动,弄的师生身心疲惫,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阅读的兴趣始终无法建立。

(二)理论依据 语文最要掌握的技能就是读写;最要进行的教育就是情思。经典诗文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所具有的文学价值以能它所包蕴的人文精神更是毋庸臵疑。诵读它,可以修养身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诵读它,可以让人懂得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开展经典诵读,有利于使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专家认为,“道德”、“品性”、“气质”等重要价格素养,很难“教”成,靠的是“陶冶”、“熏习”或“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经典教材中皆是美心美文。让学生熟诵于口,濡染于心,会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品性和修养,比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经典教材都是文言,经典诵读就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像我们的古人一样接受文言的滋养,奠定雄厚的文言基础。

经典诵读还能开发学生右脑(即祖先脑),使人增强智慧,学习效率倍增。在诵读过程中,孩子完全无心而放松,反复念唱的音韵律动与眼看经文的视觉作用,皆能刺激右脑。在左右脑同步运作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开发三至五倍,并可以同步开发孩子的记忆力、专注力、理解力与创造力。

三、研究主旨和特点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和培养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要求,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通过实施科学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和多种方式的经典诵读活动,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滋养性灵、启迪心智、塑造精神的双重目的,使“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从而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语文教学之中。

初步设想:

1、不改变现行教材和现行教学计划,不增加课时,不增加教师、学生、家长负担;

2、促使小学生提高语文阅读、习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实效性,力争效率高、效果好;

3、充分发挥“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学改革实验的优势,通过给经典全文注音的方式,有效解决小学生识字量少的问题;

4、通过采用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活动,鼓励学生以享受的态度诵读经典,只求全面体验,不为短期功利性的硬性理解。

四、研究内容和策略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根据不同类型课文和不同年级特点构建相应的阅读教学模式,如“情境朗读模式”、“自主选择模式”、“探究讨论模式”、“角色体验模式”、“言语学习模式”等。每种模式均包括:①模式类型;②适用范围;③教学程序;④教学策略。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与训练方法研究

1、依据课程标准对各学段阅读能力的要求,研究确定每篇课文的功能类型和具体、明确的教学内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训练点),并设计相应的练习。

在明确年级、主题单元语文训练目标的基础上,在一篇课文的教学中实施“课时目标教学”,即要确定出每一节课的语文训练目标,做到集中、具体、可测,每节课以2-4个为宜。

在每一课时的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效率;在完成课时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每节课用3—5分钟的时间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如正音、说话、朗读、写字、速读等。

2、扩大阅读量。小学阶段的阅读总量达到300万字。(1)一是要充分利用好“自读课本”;二是要加强课外阅读;(2)利用阅读教学时间(午读)开设“自由阅读课”,重点是阅读“中华经典诵读”篇目,一、二年级每周一节,三至五年级每周二节。学生可以阅读自带书籍,也可以到阅览室阅读。

3、进行速读训练。从中年级开始进行有计划的速读训练。

(三)经典诵读实施研究

1、经典诵读的内容。

中华文化经典博大精深、浩如烟海。时代不同了,现在小学生学习的科目多,在经典诵读方面不可能花费很大的精力(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负担问题),所以应该精心选择中华文化经典中最具代表性、传承性的核心内容,对于有些内容适当删减,并要与时俱进,同时诵读一些编写质量高的现代韵文。具体诵读内容及字数:

低年段:诵读蒙学经典如《三字经》、《弟子规》《小学生必备古诗词52首》

中年段:诵读《千字文》、《笠翁对韵》(精选)、《增广贤文》(精选)《治家格言》和古诗词58首

高年段:“四书五经”内容选读、古诗词60首及《毛泽东诗词选》(选读)

2、经典诵读的实施。

(1)利用晨读、晨诵课、语文课等时间,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充分、高效利用时间诵读经典。(2)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如诵读接龙、诵读传花、诵读表演等,让学生在动一动、演一演、玩一玩中快乐诵读。

(3)举行各种诵读竞赛活动(“千古美文”朗读比赛、经典古诗文名句填空比赛、诗词短剧表演赛等)。

(4)每个实验学生拥有一张“亲近经典”成绩记载卡,记载学生诵读的进度、比赛的成绩等。

(5)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墙报、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和途径,营造浓郁的校园经典诵读的文化氛围。

(6)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开展“经典诵读亲子一刻钟”活动,将经典诵读向家庭延伸,巩固诵读效果。

五、研究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在实验过程中,把每个学年与学段当做一个整体,从整体上把握“经典诵读”的训练体系、训练目标和训练重点,发挥其整体效应。

2、主题实践性原则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经典诵读”应关注学生的主体实践,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把研究的着力点放在知道学生“读什么、怎样读”上。

3、有序性原则 首先是教学内容的有序,其次是经典诵读的有序,有计划又步骤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以体现整个过程的阶梯性,使学生的阅读科学合理地渐进积累与发展。

4、反馈性原则 实验高度重视教学信息的反馈,经常性通过测试、问卷、访谈等形式,调查了解实验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控实验过程,提高研究质量。

5、发展性原则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双向发展,有力地实现以教师的成长来影响学生的成长,让学生的成长来促进教师的成长。

6、拓展性原则 拓展学生的阅读领域,让学生投入到更丰富地学习中去,是经典诵读的必由之路。教师不仅要注意沟通教材前后一体的联系,而且要引导学生把握课内与课外的联系,去拓展阅读途径,使他们“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六、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1.3——2011.6)

(1)查阅有关文献,对本课题研究的价值进行论证;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明确开展课题研究的意义;(2)撰写本课题开题申请报告,成立课题实验小组,培训实验教师,明确研究的方向和任务。撰写课题研究方案,讨论研究课题实施策略;

(3)对实验小组实验教师进行明确分工,责任到位。(4)根据学生实际选择、拟定经典诵读的内容。

(二)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1.9——2014.8)(1)按照研究方案在实验班级实施“经典诵读”;

(2)组织实验教师以使用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为研究内容,分别从阅读和习作两个方面进行具体教学内容的研究;

(3)每月召开一次实验教师联系会,交流、总结研究经验,布臵研究任务;(4)课题实验教师要不断发现、总结典型经验、做法;

(5)组织实验教师参与教学观摩研讨会、学生诵读汇报会、优秀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论文评选等活动;

(6)每学期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撰写阶段性小结报告。(7)2012年10月至12月迎接课题实验中期评估鉴定。

(三)课题总结与结题阶段(2014.8—2014.10)课题总结:整理资料,形成成果。

课题结题:收集成果,装订资料,迎接结题验收。预期研究成果:

①课题研究阶段性报告、结题报告、自评报告; ②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论文集;

③小学语文人教版各年级课文阅读教学内容与训练设计汇编; ④小学语文人教版各年级习作教学资料汇编; ⑤小学生经典诵读资料集。

七、课题组成员 组长:陈晓艳

成员:张红艳、刘正新、乐绪兰、高春艳、邓永喜、李新、徐绍华

执笔:陈晓艳

2011年春

第二篇:小学语文学科合作学习探索与实践研究课题实验方案

小学语文学科合作学习探索与实践研究

实验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二十一世纪,当今世界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出现,使得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国力竞争的根本就是知识竞争、人才竞争。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形成和实施科学的教学、学习模式,让学生更科学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习惯,培养学生的素质,培育新型人才是当前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提出:“学科教学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语文学科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传统教学中,学生很少有相互接触、共同学习的机会,学生以单独学习为主,强调学生之间的竞争,学生缺乏合作意识,不会合作,现代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经验和共享与小组成员的合作。合作学习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学的“多边活动”,提倡师生、生生、师师之间的多边的互动合作,充分调动教学中各种动态因素的密切合作性,构成全方位的合作运行体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行为,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从而顺应教育社会化的需要,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方面,接受式学习的作用仍然很重要。但过多的依赖接受学习,将制约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在教学中实施合作式学习教学模式,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不现实的,知识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参与、探索、自我构建而获得的。在学习过程中,合作与交流是重要的学习方法和形式。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的课堂教学环境,并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使学生主动学习、获取适应社会和个人发展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新课程理念不但关注学科知识与技能,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更强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合作学习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亲历学习的过程,便于学生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交流学习经验与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

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们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利于加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教师在研究水平,实现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改变和革新语文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力性,加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培养学生个性和创造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我校的素质教育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

基于以上原因,我校提出“小学语文学科合作学习探索与实践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力求实现的目标和研究内容

实践方面,通过课题实验,探索现代语文教学方式原理指导下的小学语文实施新课程教育教学的教学模式,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具体研究目标:

1、实现课堂教学教师角色的真正转变,由单纯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转化为为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真诚地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创造一种新型的课堂文化。

2、变传统的传授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教学模式,强调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体现学习的合作性、探究性、创新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探索学生合作学习学习模式,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形成良好学习方法和习惯,为学生终身学习、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4、改革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评价体系,深化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探索课堂教学学习评价目标、方法等。

三、研究的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语文教师素质。

开展合作学习的探索与实践研究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课题组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教育观,建立以合作学习为主的学习观,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2、倡导新的教学策略

(1)、合作教学策略。

(2)、活动教学策略。

(3)、探究教学策略。

3、在教学中体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1)、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合作者。

(2)、课程的开发者。

4、在教学中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更新。

(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3)、创新学习。

5、实现教学评价的转变。

(1)、合作学习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2)、学生学习评价的转变。

四、课题最终研究成果

1、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探索与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2、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探索与实践工作报告

3、形成一定研究理论,完成实验论文。

4、提供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教学案例。

五、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

2、开放性原则。

3、实践性原则。

4、互动性原则。

六、研究方法

实验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

七、研究对象

金桥中心校全体学生

大堰小学二年级学生

八、研究周期和程序

1、研究周期:三年(2003.3——2006.6)

2、研究程序:

3、(1)、实验准备阶段(2003.3——2003.6)

组建课题组、拟定论证实验方案,确定研究对象,作好前期测查工作,申请课题立项。

4、(2)、全面实验阶段(2003.6——2006.1)

按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深入课题研究,定时组织课题组活动,开展课题实验交流,作好课题实验情况汇报,收集好课题实验资料。

5、(3)、实验总结阶段(2006.1——2006.6)

总结实验经验、完成实验研究报告、收集实验成果、申报结题验收。

九、实验组织

1、实验领导小组:

张祥寿金桥中心校校长

沈世友金桥中心校支部书记

沈庭建学校教导主任

秦春梅学校教科室主任

李国焱大堰小学主任教师

2、实验指导小组:

罗裕明万盛区教师进修校校长

范建平万盛区教师进修校支部书记

张华平万盛区教师进修校办公室主任

陈会初万盛区教师进修校小教部主任

付巨琴万盛区教师进修校语文教研员

3、课题研究小组

课题负责人:陈莉金桥中心校语文教研组组长

研究人员: 罗加玉金桥中心校语文教师

向明忠金桥中心校语文教师

王家梦金桥中心校语文教师

杨波金桥中心校语文教师

张有芳金桥中心校语文教师 张明会金桥中心校语文教师 朱树明金桥中心校语文教师 郑琴金桥中心校语文教师 张禄金桥中心校语文教师 张大春金桥中心校语文教师 梁小丽

大堰小学语文教师 金桥中心校小学语文学科合作学习探索与实践研究课题组2003年4月15日

第三篇:农民工子女教育策略研究课题实验方案

农民工子女教育策略研究

课题实验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农民工子女入学难问题,成为当今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然而农民工子女入学后的学习状况却同样让人忧虑,同样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校地处城区边缘,农民工子女在我校学生中比例非常高,由于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受教育程度、工作状况、收入水平、居住环境等的差异,使处于同一个班的城乡孩子的家庭教育、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心理感知、话语体系等方面出现了很大的差别,在与同学的交往中经常受到城市孩子的排斥,甚至是冷嘲热讽,导致农民工子女自卑、自闭、心理不平衡、不适应、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给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业、身体、心理素质的提高带来诸多困难,农民工子女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明显低于城市学生,给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带来诸多不便。为此,我校提出农民工子女教育策略研究课题,本课题拟通过对产生这些差异和问题的原因的研究,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切实改善农民工子女的学习、生活,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水平,更好地发挥学校在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拟从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学生学习差异入手,分析研究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研究探寻消除农民工子女心理障碍的方法,研究探寻培养农民工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探寻提高农民工子女学业水平的措施。

本课题拟设置如下子课题,从这几个方面展开课题的研究:(1)杨柳街小学生源结构及特征研究;(2)城市学生与农民工子女行为习惯比较研究;(3)城市学生与农民工子女学习现状比较研究;(4)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策略研究;(5)农民工子女心理辅导策略研究;(6)农民工子女课堂教学策略研究;(7)农民工子女课外辅导策略研究

三、研究方法及思路:

1、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边研究边总结边调整改进。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前农民工子女的学习生活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主要因素,以便对症下药。

(1)调查我校农民工子女学生学习、生活状况,发现问题,确定操作变量。

(2)调查、总结、推广教师在农民工子女学生教育教学中的新思路、运用的新方法、形成的新思想、取得的新经验。

(3)调查开展课题研究后的农民工子女学生发展情况,为以后教学提供实例依据,并反馈、调整实际操作。

3、实验观察研究法: 就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某些策略举措进行具有较强可比性的实验研究。

4、经验总结法: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得失经验,在实验发展的契机中推动自身质的发展。通过操作变量,观察变化,前后测定对比,分析因果关系,使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再用理性结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四、课题研究实施步骤、阶段性目标和预期成果(1)课题研究实施步骤及阶段性目标

题研究时间从2012年3月——2015年6月,历时三年多,经历准备、实践研究、总结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3月——2012年8月)提出课题,建立课题组;开展主研人员培训;设计研究方案,组织有关人员,制定研究计划;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做好课题开题准备。

第二阶段:实践研究阶段(2012年9月——2014年8月)

①、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②、请专家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辅导。③、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④、根据研究方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具体实施,同时开展好各子课题的研究。

⑤、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⑥、每半年召开一次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⑦、完成各子课题的实验,写好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与结题阶段(2014年9月——2015年6月)①、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②、申请结题,举办研究成果展览。

③、召开验收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2)预期成果

①、课题研究的方案、结题报告。

②、展示研究成果的论文、教育教育随笔、教育叙事、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等文集。

③、教育教学实践中展示研究成果——举办课堂教学和其他教育形 式的观摩活动。

④、整理活动档案(主要包括研究过程中积累的文字、数据、图片和音像资料等)。

五、课题的组织机构;

(一)成立课题研究指导组

邀请市教科院、区教科所的领导、专家建立课题研究指导组,组织指导教师的理论学习、集中培训,指导各课题小组建立学习共同体,扎实开展理论研讨、课题研究教育教学实践,指导参与教师撰写研究论文、教育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学课例、教育叙事等文章,促进教师理论水平不断提升、实践能力不断提高、专业素质不断发展,实现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进而全面提高农民工子女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水平之目标。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二)成立课题研究领导组

组 长:廖明侠

副组长:张眠宬

成 员:青 松 周永红 肖红梅 施世萍 李 颖 唐均华

陈贵明 杨 雪

领导组职责

组 长:负责课题研究全面工作,统领、指导、督查课题研究工作具体落实。

副组长:协助组长制订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计划、制度及必要的经费落实;组织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带领并指导理论学习和相关培训工作。

成员:在组长、副组长的带领下,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组织参与教师共同学习,深入探讨,不断反思,积极实践。

(三)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第一小组:组长 青 松 成员: 杨柳街小学生源结构及特征研究子课题组教师;

第二小组:组长 周永红 成员:农民工子女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子课题组教师;

第三小组:组长 肖红梅 成员:城市学生与农民工子女学习现状比较研究子课题组教师;

第四小组:组长 李 颖 成员:城市学生与农民工子女行为习惯比较研究子课题组教师;

第五小组:组长 唐均华 成员:农民工子女心理辅导策略研究子课题组教师; 第六小组:组长 施世萍 成员: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策略研究子课题组教师;

第七小组:组长 陈贵明 成员;农民工子女课外辅导策略研究子课题组教师;

第八小组:组长 杨雪 成员:课题秘书组教师。

职责:在课题研究指导组的指导和学校课题研究领导组下,根据课题实施方案及相关计划、制度,认真、扎实、有效地开展研究活动和教育教学实践,完成课题研究工作。

六、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首先是组织领导的保障。课题实验要由校领导挂帅,并成立相应的课题组,课题实验工作要纳入学校的管理之中,尤其是教学管理和名师工程的管理,把课题实验工作作为科研兴校的主要载体。

其次是师资队伍的保障。本课题采取全员参与的模式,同时精心挑选课题组成员,选择那些观念新、功底厚、热爱教育事业、有科学态度、奉献精神和较强的科研能力的教师为课题组成员,努力探索“研训一体化”的队伍培养模式。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着力培训教师队伍,通过课题研究的实践来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素养。本课题主研教师20 人,其中本科学历 15 人,专科5人;50 岁以上有经验的老教师 1 人,35-49 岁中层骨干13人,35 岁以下年青教师6人;市级骨干教师4人,区级骨干教师10人;获得过区级以上赛课一等奖的12人;主研人员均为我校教师中的精英,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绝大多数都主持和参加过课题研究,经验丰富,参与研究活动的内在动机很强,有利于克服困难,完成研究任务;课题组成员均有较高的写作水平,均有论文在市级以上获奖,擅长将研究发现提炼出研究成果;参研人员年龄都在中青年,完全有时间和精力完成此项研究。廖明侠,中学高级教师,合川区骨干校长,曾组织指导过十余个市区校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十余篇论文在省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张眠宬,小学高级教师,合川区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组织指导主研过十余个市区校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其主研的《立足素质教育,推荐乡村教改》、《以生活为中心,寓教于乐》获重庆市基础教育改革成果二、三等奖,十余篇论文市级奖励;周永红,重庆市骨干教师,区优秀教师、区课改先进个人,组织参与过多个区市级课题研究;周丽萍,合川区骨干教师,全国优秀辅导员,对学生家庭教育指导、差生辅导、学困生转化很有研究。

第三建立制度保障,健全相关制度。

(1)学习研讨制度。要组织课题组成员阅读相关书目,围绕承担的课题做好学习笔记,定期召开学习研讨会、实验研究会并做好记录,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我们的实验工作。

(2)通报例会制度。要及时填写“课题研究进展情况表”,及时掌握、分析、研究、实验的情况,课题组成员要定期召开例会,通报每个阶段课题研究情况。

(3)专题调研制度。领导小组成员定期到子课题组进行专题调研(原则上每学期一次),通过听汇报、听课、参与活动、现状调查、座谈讨论、查阅资料等形式检查、指导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并以此作为过程性评估的依据。

(4)协作交流制度。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要大力倡导协作的风气,做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形成科研合力,达到共同研究、共同探索、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各子课题组要不断输入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和阶段成果。

(5)评比表彰制度。要对课题实验的理论分析、数据整理、实验案例、论文总结和物化成果进行阶段性和终结性的评价,并对实验成果突出者和单位予以表彰。拟设课题实验论文奖、课题实验贡献奖、课题著书发表奖、课题软件制作奖、课题资源开发奖、优秀实验课例奖等。

再次是后勤服务的保障。为研究提供各项物资条件,确保研究所需硬件设施及对队伍研训、资料积累、整理数据、成果奖励经费等。

第四篇:小学生态课堂与生本化教学研究课题实验方案

“小学生态课堂与生本化教学研究”课题实验方案

一、课题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意义

生态性课堂是一种微观的生态环境,是学生和教师共同活动的最基本的生态环境,具有独特的结构体系和生态特征,是教育生态环境的核心区域和学生个性化成长与发展的内存空间,也是师生群体和谐共生、互动双赢的生命舞台。它包括课堂生态硬环境与课堂生态心理环境(软环境)等。其中,课堂生态心理环境具有核心的生态位价值,在生态位中居于顶层,是影响学生个性化成长与发展的关键要素。课堂教学生态环境是师生生命体及其交流所必须的情境组成的统一整体,具有共生性、社会性、动态性、开放性四大特征。上述四个特征也决定了和谐式课堂生态具有愉悦的学习氛围等目标取向。而共生性是课堂教学生态环境最主要的生态特征。

(二)课题目前要解决的问题

纵观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生态环境,结果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课堂生态并不和谐,制约着学生的个性成长与发展:一是快乐教学的虚化。教学依然追求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整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引导;追求精英教学,忽视学生的差异资源和差异指导;追求教学即时效应,忽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等;二是主体地位的弱化。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总是有意无意地被忽视。

为此,建构生态性课堂,营造以生本为目的的课堂教学生态,既可以为学校德育提供阵地与途径,又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方向与目的;通过将课堂教学与学校德育的有机结合,真正实践与建构“教育教学一体化”的理论体系。建设生本化课堂教学生态,对学校教育实践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价值:第一,为课堂教学寻找到更具成长性的教育目的,避免学生因为短期内学科知识的学习障碍而退出受教育过程;第二,全面考虑学生的成长要素,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丰富课堂教学中的成长氛围,提高师生的课堂满意度;第三,营造有利于师生可持续成长的课堂教学生态,探索生本化的生态课堂的基本模式。

二、理论依据 1.运用教育生态学理论。国内外生态学理论,特别是教育生态学理论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适度借鉴国内的生态教育研究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成果,如将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运用于对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如确定教育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使教育生态学真正成为具有科学性的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如生态学对于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研究的适切性的确证。

适度运用生态学原理规律如生态位原理、生物节律、动态平衡等生态学理论成果,探寻生态课堂的主要特征,遵循生态规律,对课堂上主要的生态因子重新定位,构建具有低碳、自然、健康、多样、和谐、共长等特质的生态课堂。

2.运用案例研究理论。案例是一种以对实际情景的描述而引起的分析、讨论、演绎、归纳、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或者说:案例是一个实际情景的描述,在这个情景中,包含着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案例研究是指对运用课堂观察等方法对教学案例进行研究,提出生态教育教学案例的衡量指标体系,通过案例研究开发生态课堂教学案例群。

3.借鉴其他相关的理论学说。如卢梭的“自然教育原则”以及“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古代的“道法自然”思想,《学记》中的“善喻”教育策略,当代的中央教科所刘惊铎先生的“三重生态”道德教育理论研究等。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分主体诊断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学生、教师、管理者的角度,就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系统问题进行调查,从系统的角度分析各自认为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原因,再从不同主体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2.从学生生活质量出发建构生本化课堂教学生态。全面调查学生的家庭文化背景、在学校与班级中的自我定位与他人期待、在学科学习中的经验与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制定适合学生个性成长的课堂教学计划,形成成长性课堂教学生态。3.从教师生活情趣出发建构成长性教师专业品质。素质教育的前提是提高教师素质,因为一个高素质的教师本身就会远离应试教育,也只有一个高素质的教师才有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因此,学校与教师自我更有必要从教师生活情趣上着手,既注重教师的专业水平而注重教师的生活品位,既注重教师的个人发展又注重教师的合作能力,在此基础上提高成长性教师专业品质。

4.建构促进生本化课堂教学生态建设的保障与评价体系。学校对教师与学生的评价要注重过程性与诊断性,而过程性与诊断性的前提是要适应性。对课堂教学的过程评价是为了保障教师有实施生本化课堂教学的基础,诊断评价是能够科学地帮助与引领教师建设生本化课堂教学生态。

四、研究过程

课题共分为四个阶段,包括课题设计与文献收集阶段、方案设计与实验实施阶段、方案优化与研究总结阶段、研究成果的形成阶段。

课题设计与文献收集阶段(2014年5月——2014年8月),对课题予以全面的设计,并广泛收集相关的研究文献,组织课题研究人员进行整理与学习;

方案设计与实验实施阶段(2014年9月——2015年9月),设计建构生本化课堂教学生态的具体方案,并在学校特定班级与年级进行行动研究,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研究方案。

方案优化与研究总结阶段(2015年10月——2015年12月),在对生态课堂建设进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逐步制定建构生本化课堂教学生态的管理制度与评价体系,在学校进行初步运转,并根据运转情况进行调整与优化。

研究成果的形成阶段(2015年12月——2016年5月),收集研究过程中的所有材料,对课题研究全过程进行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成果。

五、完成课题条件可行性分析

1、本课题关注学生的需要、强调课堂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与新课程理念相吻合,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2、本课题查阅了大量有关的研究成果资料,所以理论依据较为充分,目标意识清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国内外关于此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取得了一些颇有价值的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借鉴。

3、我校通过校本培训和教师自身学习有关教育专著,提供了研究的基础,课题组成员有扎实的现代教育技术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为顺利完成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

4、校长室和教科室的重视,为实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5、网上查阅和学习为课题研究提供了资源保证。

六、预期成果

1、课题的研究报告。

2、生活化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

3、专题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经验总结、反思)

4、课题研究资料分类归档

七、组织机构

课题负责人:张茂艳

研究 人 员:李文侠 于 海 郭淑梅 冯春涛 王美波

丁 丽 林艳芬 刘晓霞 杨成娟 杨丽娟

刘 瑶 赵文晶 吕淑英

第五篇:小学生语文发展性评价与检测实验研究课题经验

“小学生语文发展性评价与检测实验研究”课题,旨在贯彻和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建立健全语文学科课程评价体系,推动小学语文学科改革。XX年我们教研室和6所学校参与了这一课题实验。我们积极实践,大胆探索,努力建构体现现代评价理念、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新的评价体系,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面对问题找根源,评价改革是关键

长期以来,小学生语文评价一直沿用一张试卷定学业的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存在三个弊端:一是内容过于狭窄(偏重于知识的死记硬背,题型偏、怪、难);二是手段不尽科学(侧重于分数),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分数成为评价学校、教师、学生的唯一标准,导致考试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三是形式过于单一(仅趋限于书面)。这三方面忽略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忽略了老师、家长、学生全方位的评价,多数学生无法体验学习的成功和乐趣,自己的潜能和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常年笔和纸的机械摩擦中,在汗水和泪水的煎熬里,逐渐消蚀了语文学习的激情,衰减了语文学习的灵性,抑制了身心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低下的后果。

针对问题,我们认为,要全面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关键在于淡化分数的选拔、甄别功能,将评价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充分发挥评价对于学生发展的激励、导向作用。“小学生语文发展性评价与检测”实验课题的主要目的就是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历程,采取有效评价手段,激励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

那么,语文学科的评价到底评什么?如何评?我们组织实验教师认真学习课题实验纲要。课题对评价的内容、方法、步骤、要求做了详实的诠释。借助课题实验的东风,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五大板块,结合语文学科的四大任务(让学生学会识字写字、学会读书、学会表达、学会写作),我们觉得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评价,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为了易于操作,我们把它归纳为“四个一”,即:写一笔好字,提高汉字书写能力;练一副好口才,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写一手好文章,用心灵描绘美好生活;记一肚子好诗文,让经典滋润学生心灵。为了使“四个一”落实到教师、学生的具体教学时践中,我们实施了“14111”工程,即:上好一课(向语文课堂教学要效益)、建立四本(日记本、习作本、课外阅读登记本、古诗文学习积累本)、加强一写(硬笔字书写)、狠抓一背(积累经典诗文及优美片断)、落实一读(课外阅读)。方向明确以后,我们先后出台了《芮城县教研室关于小学生语文素养实行分项测查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写字、古诗文教学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落实新课标精神、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实施意见》等,作为较长一段时间语文学习的指导性文件。先后编写了一系列县域地方教材:与教材同步的写字本,在练习写字的同时巩固所学字词;与教材配套的“1+x”课外阅读书,即一个话题,多篇文章,拓宽学生阅读面,实现课内课外相结合;课外诵读本,引导积累经典诗文;统一规范了学生的阅读登记本、古诗文积累本等。

2011年我们又承担了“山西省小学生语文能力评价与检测”实验研究的第二轮实验。在多次参与省、市级课题实验培训中,我们在运城市教研室课题组下发的《运城市“小学生语文能力评价实验与研究”第二轮课题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小学生写字和课外阅读的指导意见》《运城市小学生语文学业评价实施方案》的基础上,依靠有效的评价杠杆,对评价内容及方式方法进行完善、充实,逐步由分数评价到等级评价,由等级评价到达标评价,由单一评价到综合评价,由书面考试到多元测查。将书面考试、分项测查与技能展示相结合,将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力求探索一条促进小学生语文能力全面发展的科学评价之路。

二、多元评价为支点,上下驱动促发展

1.评价内容多元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更要注重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我们不只关注学生书面考试,更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态度、方法以及终结效果;不仅关注学生的写,更关注学生的听、说、读、诵等方面的能力。我们提出的“四个一”和加强师生课外阅读、努力创建书香校园关注的就是学生的说、读、写、诵,力求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2.评价方式多样

在评价方式上,我们采用“三位一体”多样化评价体系。即书面考试+分项测查+技能展示,做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1)书面考试达标化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我们深深认识到,一张考卷定终身的时代已经过去,尤其是对小学生,不要为了100分把孩子的童年变成100岁,不要让孩子耗费大量时间去做一些机械、重复、僵化、中看不中用的语文练习题,根本无暇去读书、积累和写作。虽然学生做习题快速准确,但对提高语文读写能力收效甚微。为此,我们大胆提出书面考试达标化,只要考试成绩达到试卷总分的80%为达标,60%为合格,彻底淡化了分数评价给师生带来的过重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腾出时间让学生去读、去记、去说、去写。

(2)分项测查精细化

分项测查是一项细致、复杂,费人又费力,但又十分重要的工作。做实了,效果显著,倘若流于形式,那就是神马浮云。XX年开始,我们出台了《小学生语文能力分项测查实施方案》,经过多次实践改进,逐步得以完善。每学年末深入各校进行分项测查,多年如一日。参加课题实验之后,我们参照课题要求,从数量、质量、批改、评价等方面充实和完善了测查细则,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先进行自测、小组测、家长测、教师测,并登记造册。随后,教研室组织专人深入各校,随机抽取一个年级一个班级进行测查。

a、硬笔字测查。师生硬笔字书写做为每年一项必测内容。除了查看师生的写字本外,教研室还进行师生临场写字,统一内容、统一时间、统一纸张,粉笔字现场计分,钢笔字密封带回,着专人评分。作为量化学校的指标之一。

b、口语交际测查。口语交际是每学期学生语文能力测查的主要内容之一。结合本学期教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在书面测试中,有专门考查学生“说话”“口语交际”能力的内容。然后举行讲故事、口头作文、辩论会、小记者采访等活动,具体形式是:每个年级拟定10个话题,学生任抽一个,准备5分钟后,现场展示,或由教师现场给出话题进行即兴发言,根据学生表达能力给分。

c、阅读能力测查。要求学生根据教研室规定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出示自己一学期内的阅读书目及图书,测查组随机抽取其中一段或一篇,让学生进行朗读,看是否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随后根据读文内容随机提问,考查学生是否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能迅速获取信息,对文中人物或事件能提出自己的认识与理解,帮助学生养成基本的阅读能力和习惯;查看统一配发的阅读登记本,从内容、数量、批改、评语等方面进行评价;查看学校图书室或班级图书角;查看好词好句摘抄本,主要看数量和质量。根据所查情况计分。

d、经典诗文测查。让学生大量诵读经典诗文,对于传承祖国优秀文化,陶冶学生美好心灵意义深远,尤其对文化底蕴的积淀效果明显。每学期初,我们将各年级诵读内容提前确定并公布,学年末测查落实。去年,我们将诵读内容编印成册,分解到每一周,确保诵读常态化。教研室不定期组织人员深入学校,任意抽取班级一定比例的学生进行测查,依据诵读标准量化打分。

e、日记、习作测查。重点看内容、篇数、教师的批改、评语和日期,学校是否做到定期检查等。发现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总结推广。去年12月,我们在南街小学进行常规检查时,发现教师陈晓华在三年级学生起步作文书面语表达训练方面有思想、有方法、有措施、有效果,我们给予充分肯定,并于今年4月,在南街小学召开全县习作教学研讨会,教师们受益匪浅,收到很好效果。

(3)技能展示常态化

a、竞赛活动

每学期,我们都有目的、有重点地组织全县性的师生技能展示活动,为学生搭建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先后组织过师生写字、主题演讲、看图说话、习作、讲故事、经典诗文诵读、手抄报等竞赛活动。要求人人参与,层层选拔推荐,并将竞赛成绩作为量化教师、学生、学校的指标之一。

b、听课评课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战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效利用评价手段,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要求教师不仅研究教法,更注重学法指导和学法研究。从2011年开始,每年3月进行的听课评课月活动,9月进行的骨干教师评选,10月进行的优质课巡回观摩等,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提升了教师的执教能力。多元评价成为我们衡量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标准之一。

c、教学会议

一年一度的教育教学工作会,旨在总结经验,寻找问题,部署新学年工作。像这样集中在会议室里的会我们已经坚持了二十多年。自XX年起,我们改革会议形式,由以往念念材料、发发奖,改为深入基层观摩交流。所有参会人员重点观看师生写字、经典诵读、阅读积累、日记习作、有效课堂、常规管理、课题实验、校本教研等,这样做既为承办学校、师生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又提供了相互评价、相互学习的机会。

三、悉心研究不间断,综合素养成效显

课题实验以来,我们深深感到评价机制的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他们爱学、乐学、善学,使语文学习的“四个一”和“四大任务”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明显提高。

1、师生写字

由于我们始终如一地坚持,多种形式的评价,如今,不论是城里的老师、学生,还是农村学校的老师、学生,甚至是偏远山区的老师、学生,人人都能写一笔整洁、漂亮、规范的汉字。

2、习作汇编

把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作品或经过老师批改的优秀习作,还有参加各种作文大赛获奖作品以及报刊上发表的文章整理汇编,装订成册,学生自己设计个性封面,起个好听的名字,比如“花开的声音”“习作岛”“我的习作小屋”“金色童年”“放飞理想”等,充满了童趣和诗意。提升了学生的成就感,培养了学生的人格情操,激励学生朝更高目标迈进。

3、诵读积累

诵读经典已成为一种习惯。每一位学生都能背几十首(句)甚至几百首(句)经典诗词、名人名言、警句格言等,并能在自己的日记、习作和日常交流中基本做到灵活运用。

4、评价档案

由学生动手,将自己所获得的奖状或能体现语文学习进步的相关资料,如:每次竞赛活动、测查结果、发表或获奖的文章、优秀作品、书面考试试卷、演讲稿等装入档案袋。记录成长足迹,时刻鞭策自己努力学习,这对学生和家长来说别提有多高兴和自豪。

四、成绩面前找差距,坚定信念谱新篇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们的实验进展顺利,各方面工作均取得优异成绩。2011年运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管理现场会在我县召开,与会领导及全市13个县、市的教育局领导、校长、部分教师代表深入到我县的8所农村学校进行观摩,对我县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会议结束之后,全市13个县、市及河南、陕西有关教育同仁,先后来我县进行观摩指导。2011年5月全市多元智能暨书法进校园现场会在我县召开,与会领导又一次高度评价了我们的语文教学成果。2011年4月,在省课题组、教科院组织的课题研讨会上,我们教研室做了经验交流。今年4月,我们教研室被评为全省课题实验先进集体。

我们的课题实验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冷静思考,我们觉得还存在以下困惑:

1.小学生语文发展性评价体系与初中学生语文能力发展如何更有效地衔接,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可持续地发展。

2.实施课题实验,教师负担过重,教师专业素养与师资水平成为制约课题进一步实施和发展的瓶颈。充分发挥教研室职能,不断提升全县专任教师业务能力,是我们今后要加大力气做实做好的工作。

3.家长与教师在评价的内容与方式上时常出现异议,需进一步完善。家长参与到评价体系中来的频率和效果有待提高,新的评价观被家长完全接受还需要一个较长的实践过程。

4.我们的课题研究还只处于操作层面上,研究的成果还只是零零碎碎,不是很系统。恳切希望通过专家引领和理论提升作进一步的整合与提炼,形成较为完整的评价体系。

“小学生语文能力发展性评价与检测”实验研究课题的探索和实践已扬帆启航并初显成效,今后我们将深入推进课题研究成果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小型多样更具针对性的专题实验,做好做实每一个细节,进一步完善学生语文能力发展性评价体系。我们坚信,历史记载艰辛,岁月彰显峥嵘,只要不断努力,勤奋耕耘,一定能取得课题实验的理想效果。

下载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课题实验方案_一[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课题实验方案_一[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导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课题方案

    “学导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课题方案2009-04-16 21:55:55| 分类: 3、课题研究|举报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泽州一中学研处 常光明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时代背景 21世......

    初中学生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实验方案

    初中学生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实验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在国外,有关养成教育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国外的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青少年道德......

    经典诵读系列赛一 活动方案

    经典诵读系列赛(一) 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落实“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要求,彰显中华国学文化魅力,传承国学文化,弘扬人文精神。通过组织师生参......

    实验中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推荐5篇)

    实验中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经典著作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通过文化经典,民族精神才得以传播和不......

    肇东实验幼儿园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肇东实验幼儿园经典诵读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经典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延绵不绝的长廊。孩子们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

    光泽县实验小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让书香飘满园 光泽县实验小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弘扬学校优秀的读书传统,广泛传播读书树人的理念,光泽实小规划、制定经典诵读活动方案,以新颖活泼、形式多样的读书活......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现实意义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

    保康一中大语文-开放式教改实验方案(精选合集)

    保康一中 “大语文·开放式”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我校贯彻实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已经历三届近十年的时间,从落实情况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