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实验方案

时间:2019-05-12 01:57: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阅读教学实验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阅读教学实验方案》。

第一篇:语文阅读教学实验方案

语文阅读教学实验方案(名著 导读)

一、课题背景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新修订的教学大纲着眼于学生精神实质的培养和语文整体素质的提高,第一次明确具体地指定了中学生名著必读书目,这使文学名著名著的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得到了法定意义上的提升。

本校语文科的中考成绩,多年来都处在全市倒数几名,原因何在?归结为三点:方言所造成的严重障碍;急功近利的思想和学习方式;阅读量过少,阅读面过窄,阅读倾向不正确。文学名著使人超越,不单表现在语言表达、文化积淀上,而且包含着人的高雅情趣和文明举止,正是“读破万卷书,下笔如有神”“腹有诗书气自华”。可见,搞好名著研究阅读这一课题,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还能使 他们形成一定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进而发展他们的健康个性与健全人格。

二、实验依据

1、研究性学习的本义

研究性学习指的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它贯穿于整个学校教育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很明显,它包括了所有学科的课堂教学。简而言之,就是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强烈的学习主体意识,主动思考一些“为什么”,勤于发现问题、勇于表达见解,达到“投入—发现—交流—拓展—提高”的良性循环,把从一篇篇文章、一本本书中所掌握的零碎的“个”的知识,上升为“类”的水平,使“个”在“类”的层面上形成关系和延续。这就是系统论基本原理“系统大于部分之和”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2、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线

对学生来说,语文是学习而不是做练习,对教师来说则是示范和指导,而且所指导的必须是有过语文阅读经验的学生。语文教材只是最低限度保证学生学习的数量,保证学生具备最低的素养。语文教育应该是不封顶的,要允许学生有一定的区间,学生也应主动去拓展这个区间。

在语文学习中,我们要将阅读的重点转为作品本身。文学阅读就是对话,是作家、作品、读者三者的对话。作品的意义,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形成的。所以,阅读有三个层次,一是读出作者,二是读出社会,三是读出自己。

三、实验目标

1、以学生能够“发展个性,健全人格”为根本目标。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力求让学生获得高层次语言素材的熏陶。

2、学会阅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创新精神。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好其他学科提供保障,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好基础。

3、激活知识存储,综合运用知识。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四、实验模式

1、教学内容问题化。根据语文学科性质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特点,由教师和学生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各种形式的有价值的问题,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设置逻辑起点。

2、教学过程探究化。学生主动地获取各种资料,包括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甚至是网络资料,在获得基本知识之后,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探究型。

3、教学活动网络化。网络化地第一个意义,指的改变过去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科书的单一状况,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养成学生从网络获取资源的能力和习惯。第二个意义,指的是学生将能力、方法作为活的知识来学习、运用,建立起“知识是活的”的观念,使传统意义上相对立的知识、方法、能力形成网络。

因此,研究性课堂阅读教学有三种主要的形式:

1、课文精读: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深入思考。

2、主题性研读:主题式阅读指的是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按照点圆式信息传输路径阅读大量有关文本。这种阅读丰富灵活,信息容量大、外延宽,传输路径具有辐射性。

3、选择性阅读:利用信息网络,学生在网上快速阅读,然后根据需要选取最有用的文章或段落进行精读,这是一种由“面”及“点”的信息输入方式。

五、实施原则

1、以常规教学为中心,以课堂为阵地。

2、以“自主、互动、探讨、交流”为主要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

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与传统学科教学优化整合。

4、按照我校语文科三年的教学计划,落实初中三年一盘棋的基本思路。

5、不急功近利,放眼于未来。

六、课外名著阅读实施步骤

以《三国演义》为例,对实施程序加以说明。

1、准备工作。

(1)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在新生入学训练的级会里,作专题学习指导:为什么要开展阅读活动,课外阅读该读些什么,怎样读书。开学后,由科任老师多次加以动员、具体分析指导。

(2)消除各种阻力。主要对策有:①所有语文教师立场坚定,一致“对外”;②耐心解释,分化瓦解,逐渐减弱阻力;③协调具体做法,有限度地妥协;④展示效果、成果;⑤发动学生,让绝大多数学生站在语文教师一边。

2、图书来源。以学生自购或互借为辅,基本上依靠图书馆。

3、要求。每周写内容概括和读后感各一篇。内容概括的具体要求是:①只限于当周所阅读的内容;②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来写,一定要摆脱原著半文半白的影响;③不少于500字;④概括的最终效果,要达到让没读过原著的人,能明白《三国演义》的主要事件、人物特征、前因后果等;⑤对个别集中精力写读后感的学生,可以酌情减少或免去内容概括。读后感的要求是:①每篇围绕一个中心来写,可以不受当周内容的限制;②重在“感”,不能是故事的重复;③力求有自己的见解,不求全不求深;④300字以上。

4、指导。

课堂的指导、讨论的次数、深度因任课教师而异,但每周最少要收四分之一的学生的内容概括和读后感作适当的点评。

在期中考试以后,根据前半段的情况,各班推荐3名左右比较有心得体会的学生(共40名左右),组成读书会。读书会每周三16:05至17:35活动,由负责该活动的教师组织讨论、辩论。每次一个专题,专题由教师事先提出,讨论由学生主持、主要发言和记录,教师点拨

引导。讨论的话题如:①《三国演义》的创作思想;②三国人物的阶层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③三国人物的出场;④三国人物的美与丑;⑤三国计谋的根据、实施及效果;⑥三国智慧与现代社会;⑦曹操;⑧刘备;⑨诸葛亮;⑩关羽与张飞。

部分讨论记录、辩论文章等还以手抄报的形式在报栏上展示。

5、录像。为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原著与改编的差异、体会文字形象与可视形象的差异,每周选播一集《三国演义》的电视剧让学生观看。

6、考查。

(1)每周内容概括和读后感的检查,课堂点评讨论的检查

(2)在期中、期末考试中,将名著纳入考试内容,占3%至6%的分数。

七、研究内容

1、教材课文及读本。

2、中外名著。

3、报刊杂志上的时文美篇。

4、电视诗歌散文欣赏。

例如,在课外阅读方面,我们初步拟定了限制性计划和弹性计划。限制性计划,就是所有学生都必须按时按量完成的阅读任务。初拟如下:

初一:第一学期《三国演义》,寒假《围城》,第二学期《水浒传》(按新大纲的要求,《水浒传》放在初中,但由于没什么学生在初中时读过该书,因此暂时作这样的安排),暑假《老人与海》《骆驼祥子》。

初二:第一学期《巴黎圣母院》、《论语通译》,寒假《复活》,第二学期《红楼梦》,暑假《繁星•春水》《名人传》《家》《雷雨》《泰

戈尔诗选》。

弹性计划:一是提供上百部的中外名著目录,二是介绍名篇美文,三是指导或帮助学生购买书籍(如唐诗宋词鉴赏词典)、杂志(如华中师大的《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报纸(如《语文报》《杂文报》《南方周末》),让学生自由阅读。必要时,或是学生有要求时,再加以方向性的指导。

八、实验对象

全校学生

九、预期成果及评价内容

1、师生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精神,丰富课堂语文教学的内容;在一定意义上让学生找到课外学习的方向。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素质,特别是研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发展情况;使学生知识增长、能力提高和成绩进步,特别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口头表达能力。

3、要求学生,自选角度,自定题目,在下一学期的一个月内,完成上一学期所阅读名著的相关论文一篇,字数在2500至3500之间。经教师修改后,学生继续修改,在学期结束前结集。

4、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及教育总结能力(撰写论文)的提高。

十、实验小组成员

李凡象田达喜熊先明王伟滕明道

2010-09-23

第二篇:创新教学实验方案

《小学新课程教学创新实验研究》实验方案

长春市朝阳区明德小学

一、课题内涵的理解

我们对创新性教学的基本内涵的理解:

1、创新性教学的本质是充分展示人类的创造力,并使之转化为学生自己个人的创造力;

2、创新性教学的目的是实现学生认知的发展,而不是单纯的稳定和延续;

3、创新性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个人的认识成为一个活的有机体;

4、创新性教学的基本途径是实现学生认识的自然发展,这种个人认识的自然发展过程的实质在于重演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过程。

二、课题背景简析

——在国际上发达国家中,百年之前就提出并展开创新性教学实验研究,而且取得了百年后令人瞩目的成果,民族整体素质提高了,科技发达了,成了发达国家。

——在中国,纵观历史,创造发明有过辉煌与自豪,虽然创新教育早在二十世纪20年代就提出来了,但是因种种原因并没有得到重视,在开放搞活的今天,从被人“轰炸”与“限制”,以及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与国民整体素质不相适应的反思中,找到了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再到创新教育为素质教育的核心这一既方向准确,又便于操作的新感觉,认识到提高综合国力,培养新型人才,是创新性教学的目标。

——传统教育以知识传授为本,整齐划一的教育制度严重地束缚了受教育者思维火花的迸发,束缚了人的个性发展,压制了一批又一批具有灵气,善于发现和认识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蕴含的基本规律并有相应能力、勇于 创新的人才。教育上的削足适履,本末倒行,导致亿万人争过“独木桥”,为闯过独木桥,学生视分如命根,教师视分为能力,学校视分为荣誉,家长为分不惜重金。学生超重学习,不堪重负。其结果是知识水平提高了,实践能力却没有了。

——领导是氛围,政策是环境,邓小平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为这一理论创造了氛围,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阵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千年之交,国家教育部又出台了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政策,为开展创新教育提供了可靠的领导与政策、时间与空间的环境。基于这样的背景与现状,又逢这样的氛围与政策,真乃开展创新性教学的千载良机,我们不可错过。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本课题的哲学基础在马克思对人的本质分析中,指出人具有主动性,自主性,社会性以及高度创造性等基本属性,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的最高表现,而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层次,是全面发展人的根本特征和最高目标,这一论述为教育充分尊重人的主体性,充分开发人的创造力奠定了基础。

2、现代脑科学对人的潜能的研究是本课题的生理学依据生理学家,心理学家们的大量研究成果,证明了人的创造能力与人脑的功能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而且只有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功能都得到相互协调、平衡发展,创新潜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开发、高度的发展。近年来,人们对于大脑两半球功能优势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对右脑功能的新认识,给我们进行创新教育、开发人的创新潜能提供了科学的生理学依据,只有创新教育才能更好地实现右脑功能和左脑功能的 高度协调。

3、创造力理论与现代教学理论是本研究的教学基础有关创造力的研究已有很长的历史并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成果。自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对创造力进行专门研究以来,这种研究就未曾间断过。特别是80年代,在以往进行的创造力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许多专家学者通过实验研究,提出了一些关于创造力的新认识、新理论,如创造力的各种构成模式、创造力认知成份理论。创造力投资理论、创造性思维品质的研究等等,这些研究成果为创新教育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一些符合创新教育价值取向的现代教学理论诸如建构主义学习论,主体教学论,活动数学论等等,也为我们进行创新教育研究提供了借鉴模式。

四、实验目标

1.实验探索教会学生会学习,会创新的教育教学体系。

2.实验探索把课内创新学习的方法迁移到课外活动中去的实践活动教育体系。

3.实验探索以人为本,感悟生活,体验人间真情的教育体系。4.实验探索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五、实验研究的内容

1、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实验研究。

(1)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由“师道尊严”向师生民主转变,开展无挫伤教育,成功体验教育,允许探究中犯错误,不求全责备。

(2)实现由封闭办教育,向开放办教育的转变,实现生生沟通,师生沟通,领导与教师沟通,家长教师沟通。开展校内科际之间开放,教学一科想多科;低中高年级间开放,教低年想高年,幼小开放,小学中学间开放,教今天想明 天,校际之间开放,向社会开放,向主管领导开放,向家长开放,取得监督与支持。

(3)实现由传授知识为本的教学观向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以人为本教学观转变。开展把培养思维想象,创新求异意识做为教学目标,评价重心向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倾斜。

2、课堂创新教学实验研究。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教师是组织、引导、参谋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和谐·主动·探究·感悟”的发展目标。把创造思维训练做为课堂教学的核心贯穿在学生学习知识过程的始终,为其产生新思想,想出新问题提供创新意识氛围,寓创新教学与各个环节之中,各科教学应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打开一扇门,开辟一个新天地。

(1)课堂环节创新实验研究。课堂各个环节,要放手让学生去实践,解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敢于幻想,大胆实验。(2)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尽力减少强制灌输和划一性,创造出适宜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课堂氛围。最大限度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研究评价学生的观点、方法。学生互评、自评应成为主要形式,目标由学校设定,要开放,不封顶,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在评价过程中提高、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4)超常学生的教育培养研究。鼓励冒尖,发现与保护,培养与提高特长生。

六、实验方法

1、学习法(1)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提高理论水平,以防止盲目性和随意性;学习先进的成功经验,以缩短探索研究的周期,防止走弯路;举办学习理论、先进经验座谈会,交流心得体会。

(2)不定期举办专家专题讲座,组织教师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利用业务学习时间有针对性地学习,解决急需解决的认识与实践问题。

(3)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教育科研成果展示活动,如学习心得、论文、教案、作业设计等,在展示汇报活动中学习先进经验,补充不足之处。

2、实验法

(1)因实验法具有控制性、因果性、变革性、教育性和可重复性的特征,对开展教育科研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遵循方向性、科学性、继承和创造相结合的实验原则,遵循以人为主体的原则,这是开展教育科研关键所在。实验法开展教育科研便于操作。

3、沟通法

(1)领导教师沟通,建立有利于开展教科研的上下级关系;为教师提供勇于研究,敢于实践的“土壤”和氛围。便于排除教育科研的变量因子干扰。(2)师生沟通,建立和谐、平等、合作融洽的师生关系,实践证明:“师道尊严”破除了,学生的思想解放了,学生的思维就活跃了。减少或避免教育实验中的因变量干扰。

(3)生生沟通。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最自然实在,能互补、能内化,发挥更大潜能。

4、信息法

(1)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凭借报刊资料、“千里眼”、“顺风耳”、“网络搜寻”等手段,获得“新、快、准”信息,以保证信息的时效性,对实验的 最真实、最本质的指向调节。

(2)取得各级领导的支持与关怀,向领导汇报,倾听批评与指导,从中获得权威性信息,调整实验研究的方向或指导思想。

5、开放法

(1)对外开放。举办实验成果开放日活动,向同行开放,向家长开放,向社会媒界开放,向教育主管领导开放,在开放中倾听批评意见,深化实验研究对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功能作用。

(2)定期举办教育科研探索与实验的内部开放活动,科际之间开放,年级之间开放,达到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一体化发展的目的。

七、成果假设

如果按此方案实施教育教学,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将会得到提高,创新思维品质会逐步形成,从不同角度提问题,实践能力会大大地加强,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下基础。

八、实验管理与措施

1. 科学地设置机构,成立以校长为核心,以主管校长为执行、操作责任人的由各部门负责人、各学科组长为成员的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及课题管理小组,或教育教学研究室。

2. 建立健全创新教育实验规章制度。研究确定创新教育实验工作方向及指导思想,研究确定实验科研领导、机构、责任的规定,研究确定学校教师承担实验课题。

九、课题实施步骤与内容

启动阶段:2006年3月----2006年12月

2006年12月~2007年7月:启动、筹备、组织队伍,设计总体方案并组 织论证,确定方案。

2007年5月~12月: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单位,制定第一阶段实施方案并交流研讨,开展基础理论研究。

2008年4月~12月:召开结题会,出成果。

十、课题组成员 组长:初颖

副组长:吴丹阳成员: 王燕闽

安晓波

李枫 李广贤侯健 郭清艳7

《小学新课程教学创新实验研究》实验方案

长春市朝阳区明德小学

2007年5月

第三篇:双语教学实验方案

双语教学实验方案

2010年3月

双语教学实验方案

一、双语教学实验的提出

1、适应未来社会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21世纪是高新科技及其产业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国家之间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尤为是人才的竞争更为突出。世界已经变小了,由于电脑信息网络高速公路的全球连网和普及,生活在“地球村”中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娱乐方式、交际方式以及思维方式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学校是培养“跨世纪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基地。

“跨世纪人才” 和“复合型人才”是指懂得外语和电脑操作的,又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计算能力、写作能力、电脑信息处理运用能力、现代交际能力和其它必要的生存常识,已经成为当今学生和家长们所追求的热点,因此,以双语教学的形式和手段来进行英语学习和运用就成为这个时代的必须。

2、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多年来,我国中小学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要通过学校英语课这一唯一途径,每周上3-5个课时。虽然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经历10多年的英语学习,但多数学生英语能力普遍偏低,英语学习“费时低效”的问题一直困扰大家,我们急需寻找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一种让学生直接进入外语情境, 拓展语言延伸空间, 用外语思考或交流的教学模式。《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发展的目标不是只会“哑巴英语”、高分低能的“人才”,而是能灵活运用英语去听、说、读、写,进行信息化处理,具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拓展学用渠道,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新课程赋予我们的使命。

双语教学主要担当这样的任务:为学生开辟英语实践的第二条通道,让学生的英语学习和运用拥有一片新天地。

3、学校自身创新发展的需要

办学方向具有现代化、特色化、国际化是一所好学校的标志。双语教学作为现代学校办学标志性的一部分给特色教育思想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同时更能检验学校办学机制能否顺应时代的发展。就教师个体而言,学科双语教学更能体现复合型教师的价值。

二、我市双语教学研究和实验的主要内容

核心内容:双语课程开发和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相关内容:

1、双语教师培养、培训

2、双语教材建设

3、双语环境营造与活动开展

4、双语教学质量评价

三、双语教学研究与实验的方法、策略

(一)合理开发双语课程,建构“渗透、整合、思维” 递进式双语教学模式

作为教学语言,双语教学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采用“渗透、整合、思维”梯进式双语教学模式。“渗透、整合、思维”递进式双语教学模式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将双语教学从低到高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 渗透型。即在双语课堂教学中,以汉语为主,英语作为辅助语言,教学中择机适当渗透英语。适用于双语教学的起步阶段。具体做法是:1.用英语板书,包括书本中的大小标题、关键词及专业术语。2.重点、难点知识用汉语来分析、讲解,通俗易懂、非难点的专业性不强的知识用英语讲,如课堂组织用语、导言、评价语、结束语以及学生熟悉的内容。

3.课堂上鼓励学生用英语提问,教师或其他同学用英语回答。

第二层面 整合型。即在双语课堂教学中,英语和汉语不分主次,交替使用,互为主体。学科知识点强调使用汉语讲解。这一阶段的双语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如何用英语来表达中文内客。

第三层面 思维型。这是最高层次的双语教学。这一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来思考解答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使用英语的过程中形成英语思维,在课堂教学中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汉语为辅助教学语言。

总之,英语使用的原则是根据教师本身的语言能力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在不影响学科教学的情况下尽量多的使用英语。否则学科课将会变成英语课。

在课程开发上,既要遵循四条原则:1.学科上-先辅后主 2.课程上-先理后文 3.年级上-先低后高 4.教材上-先易后难,又要依据各实验学校的教师资源,合理开设双语课程。

(二)建立良好的备课、上课、听评课制度

备课:一位优秀的双语教师是从精心备课开始的。双语教师备课肩负双重任务,一是学科的备课,二是教学语言的备课。教学语言又分书面语和口语。因此备课量较大,再加上各学科具体要求不同,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模式。每位双语教师应当不断积累本学科双语教学的备课经验,形成本学科双语教案特色。要求每课时必须体现双语教案特点,比如标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教学任务及流程、板书、后记等。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课堂用语,包括问候用语、评价用语、环节过度组织性语言、师生双边活动语言、讲解语言等都应在课前备好。要积累双语教学课件,建立双语教学资源库并实现资源共享。

上课:学科双语教学必须是持久的,只有坚持持久才有效果。每节课都要明确两个教学目标:学科教学目标和语言(双语)目标。要摆正学科教学内容与教学语言的关系,要以学科学习目标为主,语言运用为辅。要以有效的过程与方法达成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英语使用要适时、适度。不是教英语,而是逐渐渗透英语,通过循序渐进获得英语。同时要鼓励(不

是强求)学生用英语参与学习活动。每学期要开展双语公开课活动,每位双语教师都要积极参与。

听评课:各双语实验校应在校内外积极地为广大双语教师提供听课机会。每位双语教师不但要听同学科的双语课,也要听同学科的单语课和英语课。每学期至少要听课20节,并且作好听课记录和学习心得。

(三)双语教师的培训、培养

双语教学成功的关键在教师。双语教师面临双重任务:学科教学和双语使用。学科专业毕业的教师可能缺乏英语能力,而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可能欠缺所教学科的教学能力,这些教师都需要在新的领域里重新构建知识体系和教学体系。所以,双语教师自我学习提高和参加培训是至关重要的。各实验学校要为双语教师的发展搭建平台。学科双语教师要与英语教师“结对子”,以便在语言运用上遇到障碍时能得到及时解决。同样从事学科教学的英语出身的教师要同学科教师“结对子”,相互备课、教研。各实验学校要随着新教师队伍的增加,物色人选,不断充实到双语教学的队伍中来。市、县区英语教研员也是双语教研员。要深入研究双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做双语教学的专家。要深入一线开展对双语教师的培训和对双语教学的指导。各实验学校积极搭建双语教学平台,吸引学科教师参加双语教学活动。同时充分发挥英语专业教师资源,鼓励他们进行非英语学科主题实践课的双语教学。在双语教师培训方面要有计划地对英语专业的教师进行学科专业知识和教法的培训,对非英语专业教师加强英语语言特别是口语的培训。要鼓励教师参与外出进修、个人自修、集中与分散等多渠道相结合的培训活动。有外教的学校,要充分利用外籍教师的语言资源优势。学校要单独成立了英语(双语)教研组,为外籍教师和中方教师在一起工作、交流创造机会和条件。具体做法是:1)为每位外籍教师指派一位中方英语教师当教学助教。助教的主要职责是与外教共同备课。2)建立外藉教师参加学校教研制度。在参与教研活动过程中,中外教师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补充、共同提高。3)定期开展外教教学观摩与评价活动,为中方教师了解西方文化,借鉴国外的教学方法提供机会。通过长期与外籍教师在一起工作和学习,我们教师的英语听说能力一定会有很大提高。

(四)营造双语环境、开展双语活动

教育是讲环境的,环境是人格的魔术师。校园中一景一物,皆具教育内涵,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优美的校园双语文化和环境能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加强双语教学氛围的整体设计,精心设计校园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让每一面墙,每一件物,每一句口号,每一个标记,都不但从语言上,更是从思想品德上给学生以无声的熏陶,让学生一走进校门,就感受到一个仿真语言环境,时时、事事、处处看到英语,听到英语,使用英语,逐步让英语成为校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际的手段。

学习和掌握一门语言只有大量地实践和反复操练,而目前英语的练习形式大部分被“打钩”做选择题代替了。打开书什么都认识,合上书什么都没了。面对外语教学的现状,要使语言真正活起来,外语教育应把老师、学生从“讲解、做题”的怪圈中解放出来,以一种既符合学生学习特点,也符合外语教学规律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收看英语影视节目和收听英语广播、组织英语故事会、朗诵会、演讲比赛、双语文化节;创办双语角、编写双语小报、每日给学生一句英语、开展各类教师、学生竞赛活动。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可以每周安排一两天的下午以双语形式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兴趣活动。如影视专场、合唱队、计算机、绘画、陶艺、书法、摄影等。学校也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一、二次校外活动,以拓展视野,接触社会。让学生在愉快的校园生活中,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触英语和使用英语。

(五)合理开发双语教材

1、引进原版双语教材,结合现行教材,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能

力进行改编,逐步形成校本课程。

2、多渠道地引进国内各学科的双语教材。

3、合作编写适合本地区的双语教材。

(六)完善双语实验的组织结构和制度保障

1、各双语实验学校要组建新的课题管理组织结构:

1)一名校级领导主抓双语教学工作;

2)成立双语教研组并有专人担任组长;

3)落实双语教学实验人员:由双语教师和部分英语教师组成。

4)成立实验指导组,由县区教研员—学校领导—教研组长—实验教师四方面人员组成。

2、制定学校、学科双语教学实验短期和长期计划,并按计划逐步实施。

3、确定实验班级和对比班级,定期进行质量分析和比较,作出适当的调整。

4、建立实验过程中的评价机制。注重对实验班级的学科教学成绩和学生英语水平的双重目标的考量,通过对比分析,作出阶段性评价。各双语实验学校要在双语教师的工作上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名誉支持和待遇支持。

5、注意积累实验过程中各种材料,包括备课笔记,听评课记录,研讨,观摩活动等文字和影像资料,每次活动要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按文字、图片、音像分类存档。

第四篇:最新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方案

辛 安 完 小

2017-2018学语文主题学习实施方案

“主题学习”是语文教学的一场新的革命,它必将带来无限广阔的前景。实验在我县开展一年来,我校教师与学生对语文“主题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处于农村的我们还是一个新的挑战,于是根据我校具体的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方案。

一、领导重视,提供支持和保障,为学生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这项实验的进展,学校专门成立了语文主题学习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的组长,对主题学习开展情况进行全面的调度。

二、多种举措,确保主题学习顺利进行 1.形成研究常规,明确实施要求。

为保证实验的顺利开展,我校明确要求了主题学习常规。

(1)本周研究下周的学习内容,语文教师每周二下午集体研究教材,周四下午集体研究主题丛书,教师必须保证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学完主题学习丛书,不能作为课外阅读作业。

(2)“主题学习”有整合备课,有单元设计,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验中遇到的真实问题,解决主题学习实验中最主要的问题或者困惑。(3)注重听课、评课。除常规的听课、领导推门听课外,学校经常组织教师上汇报课、展示课、研究课,在反复的听与评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锤炼教师的课堂授课艺术。2.积极参加培训研讨,借鉴成功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主题学习实验的过程中,我们积极参加市、县教研室组织的各级各类培训研讨活动,学习借鉴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促进实验的顺利实施。3.加强主题学习备课,精心设计学案

新学期伊始,备课组长分好工,各语文教师明确自己所负责的主题学习方面的任务。老师们根据分工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广泛搜集资料。语文教师要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积极改革备课制度和方法探索“主题学习”备课模式,设计行之有效的能够发展学生个性的开放性教案,鼓励教师精心设计学案。

三、主题学习实验的实施策略

(一)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主题学习实验要求我们一学期不仅要学完课本知识,更要读完配套的主题学习丛书,这就要求我们加快课本学习步伐,加大课堂容量。对刚刚开始参加实验的班级,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提出了“先放后收,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实施策略。所谓“先放后收,循序渐进”,就是先让学生进行完全自由式的开放性的阅读,让学生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然后再进行指导,逐步的进行规范,最后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目的。1.先“放”——完全自由式的开放性阅读

让学生带自己最喜欢的书籍来学校读,并且要把带来的书推荐给小组的其他同学,进行交换阅读。即使是最不爱读书的学生也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我们就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2.再“收”——教师有目的的指导阅读

在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后,教师就开始指导规范学生的阅读。先将阅读教材给学生,仍然让他们自由阅读,读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或段落,把学生的兴趣转移到主题学习材料上来。3.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一步,建立读书笔记本。学生已经对阅读产生了兴趣,也明白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建立读书笔记已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开始建立读书笔记时,仍然是自由式的记录,不必要提出太多的要求和规定。过一段时间之后,可以对那些做的比较认真、比较使用的读书笔记进行展示,并对学生提出表扬,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起到以点带面、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让学生慢慢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第二步,规范读书笔记。学生一开始做的读书笔记是比较杂乱的,只是记录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时,老师对如何写读书笔记进行规范指导,让学生对记录内容进行初步分类,如:精彩语段、知识撷英、名言警句、古典诗词等,使内容条理化、系统化,便于查阅和使用。

第三步,写批注,记心得。在充分的积累之后,教师要适当指导学生写批注的方法并让学生对所记内容进行圈点批注,或者简单写出自己的感受。

(二)用好“课外“场,让主题升华人格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丰富语言积累,运用语言,形成语文能力。如果在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中也以“主题”形式出现开展系列活动,学生就不仅在实践语文,而且在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感悟、延伸,在实践主题,运用主题中,将主题思想内化为自己精神世界的一部分。(1)选择方法,投入学习

对于课外主题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方法比较多,常见的有查、画、编、赏、谈等几种。如何让学生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行研究学习至关重要,因此,在课本教材的教学中,要求教师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选择。

(2)注重评价,多元参与

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情感体验、活动成果都是评价的内容。让学生在记录、交流、评价中表达情感,提升情感,在生活中实践,在生活中运用,得到精神的满足和智慧的提升。(3)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巩固主题学习效果

为培养和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促进主题学习教学改革实验的开展,对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授予“小博士”、“小小演讲家”、“文学之星”等称号。以丰富多采的活动推动主题学习教学改革不断走向深入和成熟。

A.举办语文主题学习手抄报。让学生把开展主题学习以后自己的收获、感悟、方法、建议等写在手抄报上,班内交流,班级间交流,学校展评,择优奖励,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读书看报的兴趣,推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深入开展。B.举办师生读书知识竞赛。从“语文主题学习”教材、诗文诵读等篇目中选择相关内容,组织教师、学生共同参加读书知识竞赛,既推动读书活动与实验的进一步开展,又可以融洽师生关系。

C.组织作文比赛。根据现在的作文考试形式,结合学习内容,组织学生作文比赛。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或者层层推荐,作文形式灵活多样,或现场作文,或组织征文。

D.定期开展阅读交流会,表扬鼓励读书积极分子。交流的形式可以是背诵一个片段、可以是有感情朗读一段,可以说一说读后感等。E.课内课外多措并举,培养阅读情趣。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阅览室、图书室阅读活动。(学校图书室实行开放式阅读、超市式管理。)学生每周利用活动课定期进阅览室集中阅读,提高阅览室和主题学习书目的利用效率,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其余时间每个班级教师可依学生年龄特点挑选合适书目放置班级图书角,学生可以自由翻阅。这样能充分利用分散时间,扩大阅读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学生写作水平。

总之,“主题”不仅是教学的内容,更是一种教育的形式。我们在语文主题学习中一定要立足“主题学习材料”,整合多种资源,以此为平台,引导学生主动读、悟、记、听、说、写,参与各种语文活动,学用结合,互相促进,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体验紧密结合,真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第五篇:《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问题研究》实验方案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语文教学

脱节问题的调查与对策研究》

实 验 方 案

卢龙县教育局教研室 付跃红

二零零六年十二月

一、课题名称: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问题的调查与对策研究》

二、目的和意义

我县基础教育于2003年秋季进入新课程改革实验以后,逐渐打破了中小学教研各自为战、彼此孤立的传统局面。在视导和教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严重的脱节问题。这个问题普遍存在于各中小学。它所带来的影响阻碍孩子的语文学习乃至终生学习,反过来又抑制着中小学教师的良性心理体验和教学能力发展,形成一种相互抱怨的推诿心理。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淡薄、知识底码浅薄、学习方法欠缺、学习能力低下,中学教师责怪小学教师语文基础没给打好,小学教师埋怨中学教师把学生兴趣教跑了。如此形成非良性循环,长此以往,对孩子的终生发展很无益。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兼顾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的影响不言而喻。如何在新课改形式下,充分运用新理念,搞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是摆在中小学语文教研员和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通过调查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问题并进行对策研究,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学和教育水平,这是语文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正是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精神,以2007——2008届小学毕业班和中学七年级学生为观察样本,运用观察、统计、访问、调查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中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调整固有的教学模式,巩固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掌握和熟练运用语文学习方法,提高语文综合素质,为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式下提高基础教育阶段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

研究的目的在于在中小学教学教学方法上进行理念的衔接性变革,由中小学各自为战变为相互沟通,通过实践探索一条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规律,构建以学法为中心的教学法理论体系,寻找优化中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途径。

研究视角是从侧重研究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入手,调查中小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喜爱程度、学习效果等,发现课堂教学中来自于教学内容、目标以及教师、教法等方面的导致中小学脱节的原因,寻找解决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问题的课堂教学改进点。在研究课堂教学的同时向课外学习方面拓展,探索有效衔接的良策。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一)理论意义

1、整合认识论、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理论,探索构建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理论。心理学显示,学习者认知过程和身心特点在不断变化,但这个过程是渐进的,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学生差异并非跳跃性的。因此本课题通过比较研究能更好地揭示中小学生语文学习心理发展规律,构建新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基础理论。

2、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寻求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和家庭、社会大语文教育相协调的,适应社会变革及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能解决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现象的理论支点和对策。一是依据语文新课程标准把握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的性质和任务,二是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使教与学有机统一。

3、实现构建民族化与现代化相结合的语文教学新体系的理论设想。现代化指语文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都要现代化、科学化;民族化指继承发扬传统语文教育的精华,突出汉语文的民族特点。只有中小学语文教学均实现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构建民族化与现代化相结合的语文教学新体系。

(二)应用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在应用价值方面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研究,可引起中小学语文教师对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问题的重视,运用研究的有效策略解决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问题。使学生通过有效衔接的学习方式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加强语文素养,从不同领域、不同层次感悟积累,对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形成发自肺腑的倾向和喜爱。

(三)同类研究现状述评

泰安市中学让中学教师充实小学师资,更新小学教师的教学观念,邀请全体小学毕业生到中学进行联谊活动,了解中学的校史、校风、校容,介绍初中的学习任务、要求和方法;小学毕业生入校第一个月集中学习学校自编的《中小学教师衔接实验教材》。江苏于殿信老师提出要做好学生学习观念的衔接,通过复习小学语文重点内容做好记忆和思维、学习习惯和方法的衔接,并展开读写双翼由套路作文向开放式读写的大语文过渡。海宁市郭连芬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迅速适应中学学习。

(四)创新程度

中小学衔接的研究之前综合性研究居多,语文学科方面也多侧重研究中学如何做。而本课题的研究重视中小学一线教师、中小学语文教研员、总校校长和中小学视导员的共同参与,在于发现新课改背景下导致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问题的因素,并通过中小学双向互动,打破固有的界限,积极改革中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调整中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习惯和方法,调整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策略和评价方式,从而探索适应新课改和中小学生新特点的有效衔接策略。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和立意有一定的新意。

(五)研究假说

在新课改背景下,如果能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脱节问题,并运用合理对策解决其问题,那么就有利于实现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培育小学生毕业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习得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夯实语文基础知识,发展语文综合能力;进一步激发中学新生浓厚的语 文学习兴趣,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养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具备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全面提高综合素养。

三、研究目标

(1)构建促进中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衔接的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探索促进中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衔接的课外学习途径。

(3)激发中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掌握科学的方法,提高语文综合素养。(4)培养中小学语文教师对学习者和语文学科的研究热情,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能力。

四、研究内容

(1)探寻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内容等与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关系。

(2)进行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现象调查。一是调查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生语文学习状况,包括不同的学习心理、态度、习惯、方法、需求等;二是调查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状况,包括教学态度、手段、评价方式等。对调查结果进行系统归类、统计分析,比照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找出导致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的因素。

(3)探索中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衔接的具体策略。

五、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对象选取卢龙镇燕河营镇西吴庄小学六年级和燕河营镇中学七年级学生。

六、研究方法与措施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取调查法、个案分析法、尝试筛选法经验总结法。

1、调查法。①问卷调查法。②座谈调查法。③课堂观察法。通过调查了解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现象极及原因。

2、个案分析法。通过对初中一年级学生和小学毕业班学生语文学习个案的分析和对中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案例的分析,研究导致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的教与学两方面的因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尝试筛选法

就同一教学内容或同一类问题,可以设计几种方案,经过尝试、对比、分析、论证,从中筛选出可行性方案。

4、经验总结法。通过综合整理,以论文、课例、结题报告等形式,总结研究解决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问题的有效策略,在研究中提高。

为了确保实验积极稳妥地进行,要做到三个落实:

1、组织落实 成立课题组.课题组成员组成:教研室副主任、小学语文教研员、实验学校校长、实验教师。

课题组负责制定课题、实验研究计划和实验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经常深入实验学校,以听课、座谈等形式,了解实验的动态,对实验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修改和完善实验方案。

2、任务落实

课题组成员做好开题报告、中期论证报告和实验总结。每学期认真拟定课题研究计划,做好研究记录,写一份阶段性研究报告,组织一次实验研讨会。实验教师每学期精选两课教学预设,撰写不少于总课时三分之一的教学随笔,写一篇教学论文,一份调查报告。每学年写一份实验工作总结。到实验结题时,整理四—五份有价值的个案分析。

3、活动落实

认真落实实验活动计划。活动力争做到:组织有序,形式新颖,内容充实,效果明显。

七、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两年(2007年1月——2008年12月)

(一)准备阶段(2007年1月——8月)(1)确定研究人员及实验教师。

(2)学习新课改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及相关的外地教学经验。(3)走出去、请专家辅导,了解语文教学前沿性策略。

(二)实施阶段(2007年9月——2008年8月)

(1)制定实验计划,做好实验教师集体备课和课例研究等活动安排。

(2)为实验班学生建立学生档案,通过问卷、座谈、课堂观察等形式了解中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方法、习惯和效果。

(3)为实验教师建立教师档案,通过问卷、座谈、课堂观察等形式了解教师教学方法。(4)组织研究人员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认识学科性质和特点,了解第三学段和第四学段语文教学阶段目标,把握知识与能力的衔接点。

(5)做好实验课例研究,定期组织中小学师生研讨。(6)进行形成性检测和质量分析,做好阶段性总结。(7)做好实验资料搜集整理工作。

(三)总结阶段(2008年9月——12月)(1)整理资料,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总结成果,撰写实验论文、实验报告,搜集其他资料。

(3)筹备、召开结题会,聘请上级主管部门听取研究汇报,接受评估验收。

八、成果形式

本研究成果包括:、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研究课例、案例分析、论文随笔、典型教案、课堂实录、学生读书笔记等。

九、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组组长:

付跃红 1966 小学高级 本科 县教研室副主任 主持 课题组成员:

王 金 1957 中学高级 邸 飞 1962 中学高级 王秀敏 1959 小学高级 曹 伟 1979 小学一级 杨永奎 1971 中学一级 吴京鸽 1978 小学高级 成俊郿 1968 小学高级 李红蓓 1981 中学一级 课题指导:

李志如1968 中学高级

本科 县教研室副主任

课题组人员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参与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成员为中小学语文教研员、镇总校长、镇总校中小学视导员和一线骨干教师。其中有两位省和国家优秀教研员,两位省级优秀实验教师。这些同志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有丰富的工作实践经历和较强的改革创新意识。课题组成员平均年龄37岁,研究热情高,事业心强。课题组成员主持或参与研究的《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方式研究》《对小学生语文学习定性评价的研究》《运用理读课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等九项课题获全国“十五”规划课题等二、三等奖,省级二、三等奖,《对小学生语文学习定性评价的研究》在秦皇岛市推广。课题主持人连续七年担任《河北教育》“小学语文知识概要与学法指导”编写组成员。参与编写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师用书,经国家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参与编写冀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思想品德第十册及教师用书第九册、第十册,经国家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激趣策略》等数十篇论文获国家级奖。

课题组实验教师所在学校除传统设备外,还有微机室、多媒体室、远程教育接收室,能进行网络学习,接受远程教育,可以迅捷查阅资料。

本科

燕河镇总校长 主管研究经费 本科

县教研室中学教研员 指导中学教研

本科

县教研室小学教研员 指导小学教研

本科

县教研室小学教研员 指导小学教研

本科

燕河镇总校中学视导员 指导中学教研

专科

燕河镇总校小学视导员 组织和协调 专科

燕河镇中心小学教师 实验教师

本科

燕河镇中学教师 实验教师

十、经费预算情况

研究人员所在单位划拨专项资金计14000.00元。

主持人所在卢龙县教育局教研室提供部分资金,每学期1500.00元,累计6000.00元。课题组其他研究人员所在单位卢龙县燕河镇总校提供部分资金,每学期1000.00元,累计4000.00元。

课题组其他研究人员所在单位卢龙县燕河镇总校燕河小学、燕河中学提供部分资金,每学期计1000.00元,累计4000.00元。

保障措施:(1)做到专款专用。

(2)在日常办公支出中优先解决研究过程中所需的费用。(3)避免因经费紧张而终止研究。

附:主要参考文献

张志公 语文教育论集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朱作仁,祝新华 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导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陆志平语文课程新探——新课程理念与语文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潘涌 语文新课程与教学的解放.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倪文锦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杨再隋 语文课程的新视野.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 李维 学习心理学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0 邵瑞珍 教育心理学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 王丽 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8 叶圣陶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 顾明远 黄济 教育学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2 叶谰 教育概论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语文教学

脱节问题的调查与对策研究》课题组

执笔 付跃红 二零零六年十二月

下载语文阅读教学实验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阅读教学实验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问题研究》实验方案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问题的 调查与对策研究学院:文学院班级:09级6班姓名:文承乾学号:200902140630指导老师:曾红军老师一、课题名称: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语文教学脱......

    实验小学语文知识竞赛活动方案

    淳安县实验小学语文知识竞赛方案一、目的为了更好务实语文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不断开拓视野,丰富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学校开展立足课内......

    九年级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方案(最终定稿)

    六年级语文主题学习实施方案 双鹤中心校语文教研组 我校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方面,一直坚持不断地探索,在主题阅读材料的使用、阅读时间的分配、正确处理阅读材料与课本的关......

    《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问题研究》实验方案(共5篇)

    《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实验课题》 实 验 方 案 顺城中心小学 刘志明 1 一、课题的提出 现阶段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严重的脱节问题。这个问题普遍存在于各中小学。它所带来......

    小学语文导放式教学实验方案的论文

    一、实验课题小学语文“导放式教学”课题研究二、开题时间二0xx年九月三、实验目标以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语文课程标准和新大纲精神为指导,创造生动、开放的教学环境提供给......

    五年级语文小课题实验方案01

    《通过完成思路图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模式及策略研究》 ———新建路小学五年级语文组小课题实验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课程标......

    2011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课题实验方案

    “综合性”学习小学语文一、实验课题: “综合性”学习小学语文二、实验目标: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注重语文课程改革,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

    英语有效教学实验方案1

    英语有效教学实验方案 ——小组活动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李 玉 一、 课题的提出 课题组对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依据以下几个方面的需要: (一) 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 英语是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