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教学设计 教案

时间:2019-05-12 17:26: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2课 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教学设计 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2课 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教学设计 教案》。

第一篇:第2课 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内阁的起源、形成惯例、开始形成、完善,内阁主要职权,首相、内阁和政府产生的程序;英国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建立、内容、特点

理解与运用:探究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探究英国代议制的主要内容、特点和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英国形成责任制内阁,建立代议制民主政治,促进了英国的发展,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英国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影响 难点

英国代议制民主的主要内容

3.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标签

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对于你们来说,也许家里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小房间吧。它是你学习休息的地方,它是你的秘密,它是你的特殊!你们知道吗,在英国历史上却又这样一个特殊的小房间:它曾是英王单独会见或举行秘密会议的地方,它是一个政治制度的由来,它是一个政治框架名称的由来。英国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机构里包括了它。它是什么?英国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里包括了什么?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学习探究的问题。【讲授新课】

一、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提问:什么是责任制内阁?学生思考回答。

1、含义:内阁由议会产生,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学习探究】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又是如何形成的?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教师放幻灯总结:

2、形成过程:没有任何成文法律为依据,依靠惯例形成的(1)起源:16-18世纪初,枢密院中外交委员会

(2)形成:18世纪早期,英王退出内阁,,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3)发展:18C后期,形成内阁可以提前大选惯例(4)完善:19世纪上半期,两党制度建立而完善 【探究学习】责任制内阁的主要职权有哪些?

3、主要职权:

⑴对提交议会讨论的政策做出最后的决定。(2)按照议会规定的政策行使最高行政权力。(3)协调和确定政府各部的职权。提问:议会与内阁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4、议会与内阁的关系

最高的立法机关议会产生议会,阁员大多由议员兼任,内阁必须集体对议会负责,因此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学习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2001年的英国大选中,440多万选民选出659个下议院席位。工党大获全胜,赢得了659个议席中的413席,在议会中占有161个席位的优势。在今年的英国大选中,由于选区的调整,总席位减少到646个。材料二:2005年5月,在已经公布的619个议席中,工党占据353席,已经超过了赢得大选所必需的324席。这使得工党首次赢得在英国大选中的“三连胜”,布莱尔也成为第一位连续三届入住唐宁街10号的工党领导人。思考:你知道英国首相是怎么选出来的吗? 选民投票选出在议会的议席,在议会获得多数票的政党的领袖自然成为英国首相.材料: 2005年,布莱尔忙于组阁,将不参加莫斯科纪念卫国战争庆典。在新内阁中,前内政大臣、外交大臣、财政大臣、教育大臣仍留任原职。前卫生大臣约翰·里德改任国防大臣,前贸易和工业大臣帕特里厦·休伊特改任卫生大臣,前国防大臣杰夫·胡恩改任议会下院领袖,前议会下院领袖、掌玺大臣兼威尔士事务大臣彼得·海因改任北爱尔兰事务大臣。此外,曾任内政大臣的戴维·布伦基特出任就业和养老金大臣。新内阁新设生产力、能源和工业大臣一职,由前就业和养老金大臣艾伦·约翰逊担任。思考:(1)内阁成员人数多少?对成员有何要求?

20人左右,必须是下议院多数党成员。

(2)你知道布莱尔作为首相的三重身份吗?布莱尔有哪些权力?政府首脑;议会领袖;政党领袖;

职权:行政权、立法权、任免权(内阁成员和非内阁成员等)、领导内阁权、制定执行国家大政方针等。

【学习探究】通过以上的学习,英国内阁制原则有哪些?

5、内阁制原则:(1)产生方式:

下院多数党领袖为内阁首相;内阁成员由首相从下院多数党议员中挑选任命。(2)统治方式:

全体一致,集体负责制。(3)去留方式:

内阁失去下议院信任时,全体辞职或请求国王下令解散下院,重新进行大选。

二、英国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影响

1、代议制的含义: 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和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

2、英国宪政(或政治制度)的特点:

(1)君主制、民主制、贵族制三者融为一体。(2)保留君主,代表国家,但“统而不治”。(3)以议会和责任内阁为权力核心。

(4)没有一部成文宪法,不成文的习惯法与惯例在政治生活起着更大作用。(5)基本政治框架保留着中世纪的传统特征。(6)发展的渐进性与创新性。

3、影响:

(1)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 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

(2)英国代议制民主在各种政治体制的创新,为欧洲和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3)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使英国政治稳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4)顺应了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社会的历史潮流,促进了资产阶级政治文明的发展。

(5)对于欧洲和北美地区、英国海外殖民地等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课堂小结】英国的议会制度对其他国家议会制度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树立了一种政治模式,很多国家都采用了英国的议会制度;美国的众议院也是按照英国下院的模式建立起来的)【教学反思】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英国的议会制度对其他国家议会制度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树立了一种政治模式,很多国家都采用了英国的议会制度;美国的众议院也是按照英国下院的模式建立起来的)

课后习题

请将英国的代议制民主与雅典城邦的民主进行对比。解题关键:弄清这两种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进行对比分析。思路引领:对比出主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作答。

答案提示:相同的都是人类追求的自由和民主的政治理想。雅典城邦的民主是全体公民有权直接参与城邦事务管理即实行的直接民主;英国代议制民主实行的间接民主,不过,它具有更多的弹性、更广泛的包容性、更大的自由度。

板书

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第二篇: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二课时跟踪检测(九)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

(九)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政治就是与魔鬼结盟,但立宪政治中与魔鬼结盟则是化敌为友,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相处又相互制约,把作恶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与核心是()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C.市民的整体素质

B.权力的制约与监督 D.革命的彻底性

解析:选B “让两个魔鬼友好相处又相互制约”体现的是“权力的制约与监督”。

2.英国是一个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国家,继承中包含着渐变,这种交融和渐变在18世纪体现在()A.既保留了宗教信仰又断绝了与罗马的关系 B.既保留了国王又使其处于“统而不治” C.既保留了议会又使内阁权力超过议会 D.保留了下院又不断减弱它的权力

解析:选B 本题考查英国政治体制的演变。继承传统反映在保留了国王,渐变表现在逐渐限制王权,使国王“统而不治”,是“虚位”。内阁制形成,首相是掌握国家实权的关键人物。B项与材料相符;A项是16世纪;C、D两项表述不正确。

3.《大国崛起》纪录片这样评价英国:三方面的优势造就了它的崛起,一是制度,二是科技,三是工业。其中“制度”是指()A.君主立宪制、联邦制 C.总统制、联邦制

B.君主立宪制、责任制内阁 D.议会制、总统制

解析:选B 解答本题时注意联系17、18世纪英国的政治制度,联邦制、总统制都不符合英国;议会制普遍存在于近代资本主义国家,不是英国独具的;英国典型的制度是君主立宪制和责任制内阁。

4.英国著名歌剧《劳兰斯》中的一段唱词流传很广:“我时常感到可爱滑稽,人间万事是这样离奇:降临到人世间的每个活生生的男孩和女孩,要么是一个小自由党人,要么是一名‘小托利’。”这段唱词反映了英国政治生活的主要趋势是()A.责任制内阁的逐渐形成 C.两党制的政治影响巨大

B.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 D.内阁成为最高行政机关

解析:选C 题干材料说明任何一个英国人都要受到辉格党(自由党的前身)或托利党的影响,符合英国两党制自17世纪中后期不断发展的史实,故C项符合题意。

5.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 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 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解析:选C 题干中“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说明责任制内阁制度中的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首相与内阁成员共进退,因此,C项正确;A项“主要原则”说法错误;B项“享有平等权力”说法错误;D项“政党之间的斗争”说法错误。

6.对英国国家元首伊丽莎白二世和政府首脑卡梅伦及其关系表述正确的是()①卡梅伦的权力受到伊丽莎白二世的制约 ②如果现在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以卡梅伦为首的内阁就一定要下台 ③议会通过的议案,伊丽莎白二世基本无权否决 ④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以卡梅伦为首的内阁可以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A.②③④ C.④

B.③④ D.①③

解析:选B 英国的政治体制是君主立宪制,君主的权力受到制约,①错误;当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后,政府首脑也可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②存在片面性。B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7题14 分,第8题12分,共26分)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比一切东西更有利的莫不如挖掉这些罪恶的根源,那就是不经议会同意,而妄以国王陛下名义,向人民征税或征收其财产税的专断权力;如今,已由两院断定并以国会的一项法案,宣布这权力是违反法律的。

——《大抗议书》(1641年12月1日送呈国王)材料二 洛克认为,在自然状态里,总会有一些人侵犯他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因此需要政府通过法律来保护人权。于是,人们订立契约,建立政府。但是,政府的权力不能太大,必须依法行事,还必须实行分权。

材料三 自18世纪早期,英王乔治一世不再参加内阁会议,而是指定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主持,久而久之,英王不出席内阁会议,由下院多数党领袖主持内阁会议,就形成为一种政治惯例。沃波尔当政期间,英国的内阁制开始形成,之后进一步完善,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国王与议会的矛盾从本质上反映了什么?这一矛盾是通过什么方式解决的?(4分)(2)材料二体现了洛克民主思想的哪些政治原则?(2分)(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英国代议制民主制度的特点。(2分)(4)据上述材料概述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的基本历程。(6分)解析:本题以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确立为切入点,综合考查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的过程等知识。第(1)问中第一小问应注意材料一中所反映的议会与国王的相互关系方面,从阶级的观点分析、归纳;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简要概括。第(2)问应注意紧扣材料,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如“需要政府通过法律 来保护人权”“政府的权力不能太大,必须依法行事,还必须实行分权”等,据此可分析、归纳其原则。第(3)问应注意结合材料三,从英王、内阁、议会、政党之间的相互关系方面概括、归纳其特点。第(4)问应注意从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主要特点,从限制王权、思想论证、确立制度三个方面来分析、归纳基本历程。

答案:(1)本质:反映了资产阶级与封建专制之间的矛盾。方式: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立法的方式解决。(2)自由、法治、分权。

(3)国王“统而不治”;政党政治;内阁对议会负责。

(4)要求限制王权;提出民主思想加以论证;建立责任制内阁,完善君主立宪制。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毫无法律根据而征收吨税和磅税„„肥皂、食盐、酒、皮革、煤以及类此的一切最通用和最必需的物品的专卖。„„比一切东西更有利的莫如挖掉那些罪恶的根源,那就是不经国会同意,而妄以国王陛下名义,向人民征税或征收其财产税的专断权力;如今,已由两院断定并以国会的一项法案,宣布这样权力是违犯法律的。

——《大抗议书》(1641年11月国会通过,12月1日送呈国王)材料二 《权利法案》本身并没有多少新的内容,它的一些基本条款在1215年的《自由大宪章》、1628年的《权利请愿书》、1641年的《大抗议书》和1679年的《人身保护法》中已经提了出来。它的重要意义在于把英国议会和人民一再争取和重申的原则再一次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王章辉《英国文化与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大抗议书》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台的政治原因。(6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权利法案》与《大抗议书》的关系。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民主政治实践的特点。(6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毫无法律根据而征收吨税和磅税”“一切最通用和最必需的物品的专卖”可知《大抗议书》揭露国王擅自征税和实行专卖制的行为;从材料一“挖掉那些罪恶的根源,那就是不经国会同意,而妄以国王陛下名义,向人民征税或征收其财产税的专断权力”信息可知《大抗议书》要求限制王权,非经国会同意不得征税。原因据时代背景分析。第(2)问,从材料二“《权利法案》本身并没有多少新的内容,它的一些基本条款在„„1641年的《大抗议书》„„中已经提了出来”可知两者是继承发展的关系;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渐进性、连续性、妥协性、创新性等方面进行概括其特点。

答案:(1)内容:揭露国王擅自征税和实行专卖制的行为;要求限制王权,非经国会同意不得征税。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加强君主专制(“国王随意征税和罚款,实行高压政策”);旧贵族与资产阶级、新贵族矛盾加剧;议会政治的传统。

(2)关系:继承发展。

特点:逐步确立议会至上原则;以法律形式巩固民主成果;重视对传统的继承;斗争具有渐进性、长期性。

第三篇: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教案

第二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从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的过程、皇帝制度的确立、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的形成、郡县两级制的内容;

(2)理解:秦朝统一的历史条件、皇权是封建专制国家社会的权力中心、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郡县制的历史概念;

(3)运用:分析秦朝统一的历史必然性、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

2、过程与方法

(1)历史插图学习法:利用人物画像,文物图片,历史专题片,感知历史表象,再造历史形象,对历史人物加深记忆和理解;

(2)史论结合法:分析史实,得出秦统一六国的历史必然性;

(3)综合归纳法:阅读历史材料和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理解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的内容;

(4)联系比较法:比较分析郡县制与分封制,掌握郡县制的历史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的学习,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进步作用,逐步形成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五、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

2、通过各种方式创设情景,设置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文学作品,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了解这段历史的兴趣。

1、《古风》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雄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铭功会稽岭,聘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郦山隈。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2、杜牧《阿房宫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提问:这两篇文学作品隐含的最主要历史信息有哪些? 答:秦王嬴政统一六国。

过渡:两部文学作品都反映了秦统一六国的史实,那么统一之后该采取什么制度来治理国家呢?这就是本科所要学习的中央集权制度,先来了解一下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大背景。

【讲授新课】

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诸侯争霸

(1)概况:①春秋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争霸战争不断。(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卧薪尝胆: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立志报仇,经过几十年努力,转弱为强,最终灭了吴国)②战国时期,一些强大诸侯纷纷改称“王”(由公、侯、伯、子、男改为王,如赵武灵王、齐威王、秦庄襄王等);一些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进行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改革或变法(魏国李悝、楚国吴起),力图通过兼并战争统一天下。

2、秦朝统一

(1)统一的过程:①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公元前227年,荆轲刺秦王)②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3、秦朝统一的条件

(1)统一的必然性:①战国时期,由于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为同一奠定了物质条件(战国以来封建经济的飞跃发展,以及由于交通发达和物资交流,使各地区经济联系大大加强,因而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这一时期货币、度量衡不一,以及关卡林立、以邻为壑的政治上的分裂割据状态已严重地阻碍经济的发展,因此统一又是经济发展的需要);②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渴望统一(秦统一是通过长期战争实现的,在战争中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由于长期战祸,使人民饱受战争的苦难,人民要求统一。);③大国兼并小国,局部统一扩大(春秋初期诸侯国有一百四十多个,战国后期只剩下7个大的诸侯国);④各民族的初步融合(秦向西方和西南方发展,形成了诸夏和西戎、羌、西南夷的各族融合中心;燕赵向北方发展,形成了诸夏与匈奴、东胡、林胡、楼烦等的融合中心;楚向东南、西南发展,形成了诸夏和百越、西南夷的融合中心)。

(2)秦朝统一的可能性:①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实力(秦通过商鞅变法,在各方面发展很快,具备了实现统一的条件。政治上,秦实行“法治”比较彻底,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秦居关中又据四川“天府之国”,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战,兴修水利,拥有足够的财力物力。军事上,秦奖励军功,军队勇敢善战,加之又居险要,大有摧枯拉朽之势。外交政策上,秦灵活地运用远交近攻、合纵连横的政策,有效地摧毁了东方六国的统治);②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嬴政继承了自秦孝公以来变法革新、奖励耕战的一系列政策,选贤任能、历兵秣马、富国强兵、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③韩非子法家思想的影响(参见必修Ⅲ)

过渡:秦的统一,标志着中国进入“大一统”政治时代。那么如何来治理这个刚建立起来的统一国家呢?秦始皇有自己的一套方案。

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1、皇帝称号的由来

阅读材料: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提问:阅读材料,并结合第九夜的《历史从横》,想想皇帝的称号是怎么来的吗? 答: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号。

2、皇帝制度的特征(1)皇帝独尊:“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统一大业的产物,显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和地位。天子自称“朕”,“命”为“制”,“令”为“诏 ”,印为“玺”。以“皇帝”之称代替“王”之号也反映了神化君权的新统治观念的出现。从此,“皇帝”成为我国历代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结合【历史纵横】)

(2)皇权至上:秦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依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如阳陵虎符(秦朝阳陵铜虎符中分为二,左右半符各有错金篆书铭文“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12字。右半留存在朝廷,左半发给地方官吏或统兵的将帅。调动军队时,须由使臣持符验合方能生效。用虎符调兵是保证兵权在皇帝手中的重要制度)。

(3)皇位世袭:秦始皇自称“始皇帝”,希望由自己开始,子孙能够二世、三世乃至千万世地传承,永掌政权。

3、中央官制

(1)设置及职能:

“三公”: 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后世习称“三公”,是秦朝中央三个最高官职。丞相是皇帝的第一助手,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有左、右二丞相。秦始皇时,王绾、李斯等先后任丞相。御史大夫乃丞相的副手,地位相当于副丞相,负责掌理奏章、下达诏令和监察百官。太尉是秦朝最高军事长官,负责全国军事事务。今天的古籍中没有记载秦始皇曾任命谁任此职,故推断是秦始皇自掌军权。

“九卿”:指奉常 郎中令、卫尉、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太仆等。这里的“九”并非确数,言其“多”也。“九卿”是指“三公”以下中央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主要官职。如掌管刑狱、司法的廷尉,掌管钱谷的治粟内史等。

(2)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①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要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最高官职,如“三公”等相互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政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

②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宗正(掌管皇帝亲族或外戚勋贵等有关事务)、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秦朝唯有赵高曾任郎中令)、将作少府(掌治宫室)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

(3)评价(作用):

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然而,对于军政大事的决议,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1、沿革:最早在春秋时期设置,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推行,秦统一中国后全面推行。(回到【前言】,秦始皇最终采纳了李斯的建议)

2、目的: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大一统局面。(结合“秦朝疆域图”)

3、内容——郡县两级地方官僚机构的建立

(1)郡——长官郡守:郡,为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全国划36郡。郡级行政机关由郡守主持全郡政务,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另设郡尉,负责军务,直接领兵;郡监(也称“监御史”),监察郡之行政,并有牵制郡守的作用。

(2)县——长官县长或县令:郡下辖若干县。县级行政机构由县令(不满万户之县长官称县长)主持政务,县尉负责军事和治安,县丞负责司法。郡县官吏都由中央政府任免。

3(3)乡里——基层机构:县以下是乡、里等基层行政机构,详见课本第11页[历史纵横]栏中的材料。乡的长官有三老、有秩、啬夫、游缴;里的长官称里正。

秦时,户籍的保存与管理、赋税徭役的征调以及地方军队的基本编制都是以县为单位的。县级机构是秦朝实行统治最重要的一级机构。秦以后,郡制没有保留到封建社会后期,但县制却长期实行。秦朝县制机构管理的模式,对历代封建王朝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作用: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统治,有利于统一局面的发展和巩固。秦朝郡县制与西周分封制的比较

都属于统治和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但两者又有着明显的区别。

其一,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

其二,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其三,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中央对地方的制约关系及其地方权力的大小。

至此,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包括三个要素:皇帝制度、中央官制、郡县制。

五、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积极

对秦朝: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对后世: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2、消极:皇帝依靠其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形成暴政,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如秦王朝在农民起义打击下,二世而亡,成为一个短命王朝。

六、巩固统一的措施

参见教材P10“历史纵横”,指导学生阅读后再归纳

①制定细密、严酷的法律——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肉刑,有斩足、宫、劓、黥等肢体刑);

②修筑万里长城——防御匈奴(秦统一以后,保留了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北方的长城,加以修缮和连接,建成一条西起陇西郡临洮,东至辽东郡的长城,长五千多公里。);

③开灵渠——加强联系,维护安定统治(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它沟通湘、漓二水,联系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成为联络中原与岭南地区的水路通道,是保证秦始皇统一岭南的一项战略工程);④修建驰道、直道,统一车轨——有助于统一国家概念的加强(规定车轮的间距为6尺。便利交通往来,促进了当时各地经济、文化交流,也有利于政令的通达,军队的调遣,以维护国家的统一);

⑤统一文字——促进各地文化交流(统一文字,焚书坑儒,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严禁私学,加强思想控制);⑥统一货币(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⑦统一度(长度)、量(体积)、衡(重量)。

第四篇:第2课《一面》教学设计

第2课《一面》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把握叙事六要素。

2.学习由远及近描写外貌,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3.感受鲁迅对进步青年的关心与影响。

学习重点难点:

理解、运用外貌描写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学习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生活中人们常有这样的感受:有的人,尽管朝夕相处,一旦离开,难以给你留下一个清晰的影象;有的人,即使初见一面,却象刀刻斧斫似的,在你的脑海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鲁迅先生就属于后一种人。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在上海病逝,举国上下,人们以各种方式表达沉痛的悼念。有一个叫阿累的人,他曾与鲁迅见过一面,先生的外貌和言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在鲁迅逝世当月,他把哀思诉诸笔端,写成了一篇,题目为《一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这篇。(板书标题)

二、考考你、注音或写字

duó()步

地jiào()

镶qiàn()

困jiǒng()摩suō()

抖sǒu()

恣()情

书jǐ()

jū()躬

nüè()待

hè()然

yīn()切

ào()悔

chóuchú()tuí()唐dǒu()峭

2、解释词语:

颓唐:精神萎靡。

困软:困乏疲惫。

殷勤:热情而周到。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情突然出现。

莽撞:鲁莽冒失。

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

摩挲:用手抚摩。

打眼:显眼,惹人注意。

憎恶:憎恨,厌恶。

揩油:比喻占公家或别人的便宜。

恣情:放纵感情。

不能自己: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

三、学生展示资料

.我了解的鲁迅:

918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之后,鲁迅连续发表了多篇短篇小说,后来编入《呐喊》《彷徨》两个短篇小说集,分别于1923年和1926年出版。鲁迅还创作了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诗集《野草》。鲁迅一生写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15部杂文集。鲁迅晚年还完成了一部小说集《故事新编》。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于上海。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动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

2.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阿累,生于1909年,原名朱一苇,现名朱凡,江苏涟水人。在南京金陵大学附中、上海立达学园上过学,后考入上海同文书院学习日语,最后毕业于上海艺术大学。1931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2年参加“左翼剧联”。同年8月考入上海英商公共汽车公司当售票员,不久加入共青团,接着参加中国共产党。

作者阿累当时是上海英商汽车公司一个普通的汽车售票员,他回忆了在内山书店与鲁迅先生偶尔相遇的“一面”的印象,逼真地勾画了鲁迅先生真切动人的形象,从而写出了“一面”的力量、“一面”的意义,从一个侧面深刻地反映了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一面》是一篇回忆鲁迅的,最初发表在1936年11月5日出版的《中流》杂志一卷五期上,当时离鲁迅逝世只有半个月时间,第二年收入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鲁迅先生纪念集》。在这以后的四十多年中,多次被收入各地结集出版的鲁迅回忆录里。

四、学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

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读完以后,用简洁的语言讲述出故事情节。(抓住叙述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明确:四年前,“我”在内山书店和鲁迅有过一面之缘,在先生的推荐下,我用一元钱买下了两本书,同时也被先生的崇高人格所感动。

小结: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这种记叙顺序叫顺叙。

(二)研读课文:

重点分析对鲁迅的外貌描写,学习通过外貌描写来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主要写的是谁?是采用什么方法来描写的?

明确:鲁迅外貌描写(板书)

2.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

学生读有关文句(三处)。比较三处语句的异同点。

师总结:同:都是突出鲁迅的“瘦”,作者如同一位摄影师,对鲁迅的外貌进行了由远及近、由粗到细的摄制。异:观察的距离不同。

3、这三处外貌描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鲁迅外貌的哪一特征?

明确:瘦,6处写“瘦”

作者为什么着力刻画鲁迅的这一外貌特征?请你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明确:“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鲁迅翻译外国作品,窃得外国革命的火种,来照亮中国革命前进的道路。

明确:瘦——突出鲁迅把整个生命贡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4、作者是一个被人轻视的工人,但是鲁迅先生却赠书给他,这表明鲁迅具有怎样的品质?

明确:热爱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

5、小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同学们,鲁迅被誉为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受到人们的爱戴与尊敬,就是因为他具有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就是因为他具有热爱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高尚情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伟大的一生再次表明:有益于人民的人,人民永远记住他。我们要以鲁迅为楷模,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通过对三处外貌描写的分析,我们知道了:与观察对象的远近距离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不相同。这一点在写作中应当注意。

举生活中一事例进一步说明。(或学生习作中的病例。)

五、写作练习:以同学为观察对象,练习外貌描写(思想性格允许揣摩)。小组交流后,请前、中、后三排代表同学读写作片段。

六、布置作业:

从远及近写一个同学或老师的外貌。

第二课时

一、品味语言:

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鲁迅的形象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用他的一句诗来说,就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因此鲁迅才是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师傅、战士”,那么对于这些称呼,你是怎么样理解的呢?

明确:“同志”,表示志同道合,鲁迅和广大革命者包括广大的共产党人有着共同的革命志向。“朋友”,表示亲密无间,鲁迅热爱广大革命人民,“俯首甘为孺子牛。”“父亲”,表示崇敬和热爱。“师傅”,表示循循善诱,鲁迅热忱地指导广大革命青年。“战士”,表示顽强战斗,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在战斗中总是呐喊着前进。

中还有许多语言值得我们去仔细体会品味,请找出你认为写得比较恰当的词语,在课本上做出批注。

例如: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

赏析:“费力”表明我生活艰难,但还是拥有着高尚的精神追求,我是一名追求进步的青年。“——他的手多瘦啊!”是从我的观察得出的结论,在此也有强调的作用,突出了鲁迅的瘦,表现了我对鲁迅的关心,既写出了作者为鲁迅的崇高品质和自我牺牲精神所感动,也表达出作者对鲁迅由衷的感谢和崇敬之情。

明确重点句子:

.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明确:由于书脊上“鲁迅译”三个字鲜明醒目,更由于“我”心目中早有鲁迅的伟大形象,对鲁迅怀有异常崇敬的感情,因而我心情异常兴奋激动。

2.平素看贯了西装同胞的嘴脸,现在忽然受着这样的优遇,简直有点窘了起来。

明确:这一句是写内山,也是衬托鲁迅。内山与“西装同胞”不同,意味着鲁迅也与西装同胞有异。侧面表达了鲁迅先生的人民大众立场。

3.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本好。

明确:鲁迅推荐《铁流》,表现鲁迅的自谦,对战友的支持,对读者的诚恳。

4.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

明确:由于置身于狼犬密布的黑暗环境里的警觉,表现了对鲁迅先生的爱护。

二、质疑:

在课本上有这样一些句子,老师点疑问:

例如:先生明明去世了,我们本该十分悲痛,但作者却不愿恣情悲痛,还写到“这还不是恣情悲痛的时候”,这不是矛盾的吗?

明确:“不愿恣情悲痛”表示在鲁迅逝世后,仅仅感到无限悲痛是不够的,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不是时候”是指当时社会太黑暗,要赶快顽强战斗。因此“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迹,继续前进”这儿又进一步显示了“一面”给“我”的精神力量。

学生质疑,老师解答。

将重点移至最后一部分。

三、学习写作技巧:

.本文所写的事情是极平常的,但是具有典型意义,小中见大,于细微初见鲁迅的伟大品格。“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经常运用在一些短小精悍的散文中。“小”,既指篇幅的短小,更指选题的小。生活中的常情常事,常人常物,都可以成为抒写的对象。“大”,是指“小题”背后蕴藏的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对社会的透彻思考,对将来的丰富设想。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些地方能表现这种写作技巧?

明确:作者仅仅与鲁迅见了一面,但作者又仔细观察,表现出鲁迅的伟大人格魅力;极力渲染我想买书但又无钱购买的窘态,描写鲁迅“慈祥的眼光”、“奖励似的微笑”、“无偿的赠书”,这就表现出鲁迅对青年的关心、爱护和鼓励;描写鲁迅的肖像,突出头发精神抖擞地直竖着等细节,指出鲁迅虽然瘦但是很有精神,这就表现出鲁迅对旧社会的不调和战斗精神。

2.词语的感情色彩强烈,也是本文的一个写作特点,请同学们找出这些词语来。

例如:“正直”“严肃”“慈爱”等词充满了对鲁迅先生的尊敬、爱戴之情。

3.老师口头说出抓住特征写外貌也是一个特点,再次总结上节课所学过对鲁迅肖像的描写。

总结:本文的这三个特点我们可以学习并在以后的写作中借鉴这种方法。

作业:搜集有关纪念鲁迅先生的,感受鲁迅的革命精神。

第五篇:第2课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矫正坐姿和五指执笔书写方法。

2.学习掌握楷书笔画横的写法和运用。

3.掌握起笔、行笔和收笔的运笔要领。

4.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逐步提高书写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横画的运笔方法。

教学难点

横画的起笔、行笔和收笔的运笔要领,练习横的起笔、行笔和收笔过程。

教学用具

毛笔、墨汁、练习纸、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解法、示范法、对比法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带领学生一起做手指操,锻炼五指的灵活和协调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检查学生课前收集的有关书法家练字的小故事,指名两个学生讲一讲,让同学们思考从这些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引导学生答出:学习书法需要废寝忘食、勤学苦练、持之以恒等)

3、复习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坐姿。投放五指执笔的书写姿势,指名学生说一下五个小手指是怎么分工的,并上讲台展示执笔姿势,大家一起来评价优点和不足,然后小组内学生互相检查、互相纠正,看看哪位同学做的最像。,最后一块读五指执笔歌以加深巩固。

二、探究新知

1、智力抢答。

投放图片:大家猜一猜像什么?像汉字中的哪个笔画?(生:横)(师:真聪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横。)(板书课题:第2课 横)

2、讲述学习笔画的重要性。

让学生回忆一下汉字的基本笔画有哪些?(生:横、竖、撇、捺等)(师:这些笔画就好比盖大楼的砖瓦,虽然简单,却是基础,无论简单还是复杂的汉字,都是由这些笔画组成的,把笔画写好了,字体就会看着很漂亮,笔画写的不好看,字就会看着歪歪扭扭。所以想写好楷书,首先应掌握基本笔画的形态和写法。横画是汉字的主要笔画之一,是汉字的基本骨架,在字中起着横梁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横的写法。)(板书:

一、形态

二、写法)

3、我来读贴认识横。

投放:带有长横和短横组合的例字。仔细观察,横的形态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并回答,总结出横有长横和短横之分,写法基本一样,一长一短。

(1)横画大多左低右高,有些横画中间稍微有个弧度。

(2)有的横画的左端稍尖,中间部分稍细,收尾处较粗。

4、我来分析。

(1)请大家认真观察长横的书写方法。

(2)观察运笔。

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我们应该怎样写横(教师指名几名学生回答问题,并指导学生逐步思考和分析)

A、起笔:先在米字格中确定好起笔的位置,笔锋先向左轻入纸,朝右下斜按笔。

B、行笔:接着调整笔锋,向右行笔。

C、收笔:然后收笔时向右下顿笔,最后回锋收笔。

注意:笔画的长短、倾斜和弧度,以及收笔的位置和形态。

(3)教师示范书写。

示范横画的写法。学生伸出小手,以手代笔作握笔状在空中跟老师一块写,提醒学生注意横的起笔的位置,以及起笔、行笔、收笔的运笔方法。学生认真听讲,注意运笔方法。

5、书写实践(我来临摹)

1、指导学生书写五个横画。注意横的起笔的位置,以及起笔、行笔、收笔的运笔方法。注意坐姿和执笔的方法。找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讲解优点及时鼓励,指出存在的不足。

2、指导学生观察课本第8页的三个例字,比较横的形态差别,再分析它们的写法,告诉学生写字前要对字做到心中有数,最后再拿起毛笔,尝试描红。双钩填墨,临摹例字。

3、教师巡视指导,纠错。提醒学生注意运笔的方法,注意字的长横短横区分开;对坐姿端正、握笔姿势正确、字又写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

4、展示评价(我来评价)

引导学生进行先自评、互评,然后教师点评。

(1)自评:说说自己是否学会了横的写法,检查描红是否完全盖住了红色,是否超过了红线,双钩填墨是否完全填满,是否掌握了运笔方法等。

(2)互评:引导学生说说谁的执笔姿势规范,运笔过程正确等。

(3)教师点评:对写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不好的地方指出不足和改进的方法,然后点出共同存在的问题。

6、知识拓展

1、投放学生书法作品和名家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陶冶情操,提高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审美能力。

2、投放书法名人故事,激励学生热爱书法,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练习书法。

小结:同学们练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练习书法,老师希望大家人人努力,争取成为小小书法家!

下载第2课 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教学设计 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2课 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教学设计 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2课但愿人长久 教学设计大全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苏教版)六年制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教材简析】 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

    高中历史第2课教学设计

    篇一: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课 教案高一历史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1 2 二、课后练习。 1、张鸣在《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中写道:“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封建制原来赖以存在......

    教学设计 田忌赛马第2课

    田忌赛马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24个新词语的意思;能从课文中找出"怀疑、约定、讽刺、轻蔑"等词语的近义词。 2.能用"胸有成竹""转败为胜"造句。 3,初步学会看课题椎想......

    第2课 “贞观之治”教学设计

    第2课 “贞观之治” 建湖县裴刘学校 周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知道唐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掌握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重视纳谏的治国方针,发展生......

    第2课教案(★)

    第2“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七年级历史备课组 张丹霞 田剑 孙晶 主备人:孙晶 [课程标准]列举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主要内容和评价唐太宗, 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①记住唐太......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学案内......

    第2课 美国国父华盛顿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华盛顿的成长历程;概述华盛顿在独立战争中的主要事迹;概述华盛顿在总统任期内为美国的稳定和民主制度建设做出的卓越贡献;通过对华盛......

    第2课_美国国父华盛顿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华盛顿的成长历程;概述华盛顿在独立战争中的主要事迹;华盛顿在任总统期间为美国的稳定和民主建设做出卓越贡献的史实;通过对华盛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