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教学活动的组织与调控
谈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与调控
二级培训资料:叶连江
(一)课堂气氛——两营造
课堂气氛是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情绪、情感和心里活动状态的表现。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间知识传递的过程,还是一个情感的交流的过程。一个合作、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会形成一种极具感染力的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使学生受到感化和熏陶,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小组合作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使课堂信息交流多样化,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平等参与的学习机会,这将有助于良好课堂气氛的形成。其方法有二:
1.情感沟通,营造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
(1)热爱每个学生。由于遗传因素、教育条件、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同,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作为教师应该热爱和关心每一个学生。我们大家知道,如果教师喜“优”厌“差”,使学习暂时困难的学生受到“冷遇”,他们就会对学习活动产生畏惧情绪和自卑感,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丧失学习的信心,从厌恶教师到厌恶教师所担任的学科;反之,如果教师能够厚爱他们,提问、板演、发表意见、个别辅导等都有他们的“用武之地”,在他们心目中切实建立起可亲、可爱、可敬的形象,他们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表现出异常积极的学习热情。
(2)发挥语言、表情的积极作用。
当学生圆满的回答教师提问时,我们应该用赞许的目光注视伴之以恳切的语言:“真棒”、“很好”、“真会动脑筋”等口头表扬;当学生对问题紧锁双眉,困惑不解,或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我们则用“别急”、“慢慢想”、“明白了吗”等温柔体贴的话语鼓励并伴之以信任的眼神。根据课堂上的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兴奋、疑惑、沉思、惊讶等表情,我们应该做出赞许或给出一个会心的微笑,从而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流,促使学生愉快的进行思考。
2.教学相长,营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的课堂氛围
学生只有积极主动的参与,他们才能在学习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进而发展自我;只有全体学生都有参与机会,每个学生才能有充分发展的机会。因此,在教学中“给学生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这样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主动地、积极地表现自己,使他们的不同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真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
(二)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三个如何
1、如何吸引学生。如何吸引学生,变“要我学习数学”为“我要学习数学”,是我们数学教师面临的艰巨任务和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吸引学生主要方式归纳起来可能有这样几个关键词:联系、挑战、变化和魅力。联系是指教学设计要联系学生的客观现实和数学现实,与其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相联系。挑战是指教学任务对学生具有挑战性,我们应尽可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感到学习充实收获大。一些精彩幽默的语言,挥洒自如的教态,简练漂亮的板书板画,得体的仪表,亲切的话语,热情地鼓励,信任的目光,敏捷的思维,娴熟的解题技巧等,都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如果我们能够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意志这些精神需要,教学效果将会是持久而巨大的。
2、如何启发学生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是经过积极思考,想弄明白而没有弄通的抑郁的心理状态。孔子认为在此条件下教师才能去引导学生把问题弄通,即去“启”。“悱”是经过思考,想要表达而又表达不出来的困难境地。孔子建议在这样的条件下教师才能去指导学生把想法表达出来,即去“发”。所以学生积极思考探索但又遇到困难是教师进行启发的前提条件。
启发时我们要考虑: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与学生的现实之间有多大的距离,应该设计哪些问题或进行哪些活动架桥铺路,化解困难。引导学生“愤悱”状态的操作要领:符合教学内容的需要及情绪特点;具有能被学生“跳一跳,摘得到”的难度;有想象的余地,能激活潜力。
3.如何与学生交流。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情境中与学生交流是师生之间的教学信息传递与反馈的行为过程,良好的师生交流能建立并保持高度互动的课堂气氛。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教学对话为主要形式,对话质量是决定数学课堂质量的主要因素。教学对话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提供学生参与教学、相互交流的机会,及时地得到教学反馈。有一些学生就因为一次出色的教学对话,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功感受,从此却爱上数学学习。
教学对话不仅是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回答,它还包含语言交流对话和非语言交流对话,在语言交流对话中除了传统课堂上常常采用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外,还包括学生的发问。我们怎样鼓励学生发问也很值得关注,因为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为此,我们首先要经常地鼓励发问的学生,还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另外,师生板演是数学教学课堂对话中书面语言常用的交流形式。教师的板演除了合理布局外,板演内容要高度概括精练,不宜一段一段的抄写教案上的内容,使学生注意力分散,又抓不住要领。对学生的板演不能只看答案的正确与否,培养学生的数学书面语言表达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方面。
(三)合理科学的控制教学时间 搞好课堂教学组织必须合理科学的分配与控制每个教学环节所需要的时间,让分散局部的时间成为科学的、高效的组合整体,使得教师能够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突出重点,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为此,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按时上课,教学过程中按教学设计的要求逐步展开,既不能前松后紧,也不能前紧后松,适时的完成教学任务,准时下课,不拖堂。其次,要注意小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的特点,把讲解的新内容把握在最佳的教学时间内。再次,我们还要掌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双边活动有时是轻松的对答,有时是学生对老师提出的一连串问题,有时又是任凭学生自由发问,没有一点拘束,这些都是课堂教学节奏的表现。好的课堂教学节奏对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组织是十分必要的,我们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课堂教学的结构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反应来掌握和调整教学节奏。
(四)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没有反馈就谈不上良好的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是双向的,可分为对教师教的反馈和对学生学的反馈两方面。学生可以从教师的评定、要求和态度中获得对自己学习状况的反馈信息,凡是得到肯定的就强化,得到否定的就改正,从而主动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作业、眼神、表情、行为及整个课堂的气氛中获得关于教的反馈信息,随时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式和进程。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巡视和学生讨论获取群体反馈信息,通过设问、质疑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最后通过作业批改获取知识、技能、情感、学习态度等方面的信息。
反馈的目的在于调控教学过程,所以必须弄清学生出现问题的症结所在和错误原因,弄清学生是否真懂。教师对学生的反馈信息要及时评价,但这种评价要成为激励学生求知上进、积极听课的动力,而不能成为惩戒学生的手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五)掌控反应调控技能
有了对教与学信息的反馈,教师就要做好课堂教学的组织工作。教师还要掌握反应调控技能,能够机智、灵活地处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意外事件,使得教学得以正常进行。在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活泼好动的小学生,他们在教学中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是不足为奇的。无论意外事件是出于教师还是学生方面,作为教师既不能置之不理,听之任之,也不能无端训斥或束手无策。意外情况的出现恰恰是教师施展自己教育机智和才华的机会,只有因势利导,在一种健康的气氛中妥善地解决问题,才能保证顺利的实施既定的教学目标。
课堂上出现的意外事件大体有两类:一类是与认知因素有关的意外事件,如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一些意料之外的问题或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疏漏或错误等。另一类是与非认知因素有关的意外事件,如课前发生的事,使学生产生了亢奋或低落情绪,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氛围,课中外来因素的突然干扰,或个别学生恶作剧使教学秩序失控,教师因处理个别学生的问题而产生的节外生枝等。无论在教学中遇到哪类意外事件,教师都要及时处理,特别是学生之间发生的问题应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尽快稳定课堂秩序,尽可能把问题控制在较小范围内。
总之,教师要从关心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采取控制感情以不变应万变,因势利导巧妙融合的方法,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其实,这里所谈的也是通过一个月的理论学习和一个月的影子研修、跟班实习,特别是参与璧山实验小学的课堂教学活动(听常规课6节、磨课4节、赛课15节),在理论联系实践之后,我们几个成员一起总结出来的经验,不对不妥之处肯定很多,仅供参考。不过大家知道“教虽有法,但教无定法。”这可能就是“同课异构”吧!古人云:“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绳锯木断非一日能成。”“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绣花针”的道理大家都明白,要想有所作为尚需继续努力,无论天寒地冻还是阳光普照都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坚持,一定就会成功!
大爱无言,些许点拨,茅塞顿开,成就辉煌人生;大爱无声,种下爱的种子,浇灌满园春色!
各位老师,让我们从这里起航,继续在教育的路上前行,捧着一颗真诚的心,播撒爱的阳光,在挥洒五彩汗水的辛勤付出中,带着希望上路,怀着憧憬登程,不管风雨,不管泥泞,播种希望的种子,收获明天的辉煌,创造人生最灿烂的风景!祝大家:学有所成!空杯而来满载而归!谢谢大家!
第二篇:体育课教学组织、教学调控反思
体育课组织教学反思
新学期开始了,刚刚接手新一级的一个一年级,学生表现出纪律性差,好动的特点,不管教师在课前做了多少充分的准备工作,教案写的如何的完美,但是当你面对一群组织纪律习惯不太好的学生时,你完美的教案和课前的准备都只能抛到一边,课堂的组织就成了老师主要的是事了,只有组织好课堂,内容才能得以很好地实施,才能算是一节成功的课,而课堂是老师与学生接触、交流最多的场所,是教师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加上体育课自身特点,不同于其它的课堂教学。这对于教师来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小学生缺少组织性和纪律性。那么体育课中,如何做到这一点:
首先:组织与引导起着关键作用。组织就是在课堂中有纪序,按照层次进行各种活动,不能搞“放羊式”教学,这样容易出现伤害事故,所以课堂的组织,在体育课中起重要作用。但是,组织也不是把学生栓住,这样容易把一堂课变成“死课”,学生活跃不起来,兴趣就消失,对体育就会产生厌倦情绪,因此,体育课既要组织好,还要把课堂搞活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健康第一”的宗旨才能得一展现。
其次要了解小孩子的心理。他们好动,好奇,对其他的事情非常感兴趣,喜欢听老师的表扬,鼓励等等。所以教师要抓住学生这种特点来组织教学。例如,我在四年级上课是他们不听话了,说:“老师看一看那一组小朋友守纪律,排的又快又齐,老师要给他表扬。”这样他们为了得到这个表扬,他们会做的很好的。第三适时用善意的谎言。就是要学生知道不管是什么组织都有他的纪律,人人都要遵守。要学生知道体育课是为了能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每个人都是班级的一部分,谁不遵守纪律谁就破坏整个班级的学习的环境。重视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终身锻炼身体的意识、态度、习惯,注意提供有意义的运动消遣手段与方式,满足学生运动精神娱乐等方面的追求与享受,为学生的终身体育运动奠定基础。
第三篇: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操作活动的调控
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对操作的程序、方法生疏,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加上低年级学生又有好动、好奇的特点,往往出现学具操作的主次不分、目的不明、兴趣转移、手脑脱节等现象。因此,在低年级数学教学的操作活动中,教师必须进行恰当的引导与调控。
一、操作时间的调控——突出重点
现代教学认为:一堂课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5—20分钟
。在这段时间里,学生的学习处于最佳活动状态,对外来的信息接受快、记忆深刻、思维活跃。为了确保新授知识能在最佳时间被揭示出来,使学生对新知的掌握畅通无阻,以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根据低年级数学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征,对引导学生学具操作的时间安排,必须进行科学调控,使教学重点在最佳时间内突出。
例如教学第三册“乘法的初步认识”例1“摆一摆,算一算”,可先要求学生2朵2朵地摆黄花,摆3对,然后让学生用加法来算一算:一共摆了几朵花?(2+2+2=6)接着根据算式再来说一说:这里的相同加数是什么?相同加数的个数是几?在让学生头脑中对新知初步形成一个直观印象后,教师逐一揭示:什么是乘法,乘法算式的读写,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分别表述为:(指上面加法算式)“这里3个2相加得6”;“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用乘法来计算(板书:×),读作‘乘以’”;“用乘法计算时,把相同加数写在乘号的前面,相同加数的个数写在乘号的后面(板书:2×3),读作2乘以3”;“2乘以3,表示有3个2相加”。紧接着,要让学生再次感知,要求学生3个3个地摆方块,摆4组;4个4个地摆圆片,摆5组。每次摆好后,让学生分别用加法和乘法算一算。在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抽象概括,从而把新知完整地揭示出来。为了进一步巩固和验证乘法的含义,练习中要让学生根据算式再来摆一摆……这样的教学安排,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又避免了课上操作时间过长而导致主次不分、操作时间过短而流于形式的不良倾向,使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深刻透彻,记忆牢固。
二、操作难度的调控——分散难点
让学生动手操作,是一项较有难度的思维活动。因为学生的正确操作是借助思维的紧张活动而进行的。因此,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对操作难度的调控,以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两种方法对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调控:一是教师先作操作演示,明确操作过程和动态变化,让学生从中发现操作中应注意什么问题,有什么技巧;二是让几名不同层次的学生直接参与操作,教师审时度势地针对学生在操作中所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指导,加以调控。
例如教学第三册“除法的初步认识”的第一种分法:教学一开始,教师首先以山羊公公把8个萝卜平均分给4只小兔的故事来揭示课题,教师边讲故事边在幻灯上进行操作演示:先把8个萝卜一个一个地分给4只小兔,第一次没分完,接着把剩下的萝卜再一个一个地分给这4只小兔,分完后揭示“平均分”这个概念。接着教学“例1”时,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分桃;学生进行模仿操作后,在“例2”的教学中,再指名几位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磁性黑板上操作,教师要针对学生操作中的典型错例进行集体纠正……通过这样的操作调控,可以分散教学中“平均分”这一教学难点,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操作过程的调控——明确程序
为使课堂教学中学具的操作更好地有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克服学生盲目操作和漫无边际的思考,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对操作过程进行全面有效的调控,使学生思维有目标、操作有方向,准确全面地认识和掌握新知。为此,教师在学具操作前有必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操作目的和要求:(1)操作什么东西;(2)怎样进行操作;(3)操作的具体数量是多少。
例如:教学第二册“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用三角形与圆片比多少。操作时,先要求学生第一行摆三角形,摆10个,每个三角形之间空开一点;待学生摆完后,再提出第二个要求:第二行摆圆片,从左往右摆6个,上行的三角形和下行的圆片要一个一个地对齐……经过这样的要求控制,学生操作有序,过程清晰,明确目的,可以避免操作时出现五花八门摆放的现象。操作图形的整齐美观,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为学生清晰地抽象概括出“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
四、操作效果的调控——实现转化
所谓操作效果,即指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实际操作,使其积聚的感性知识有效地抽象转化为理性知识。学具的操作,仅仅是把学习数学知识应用的智力活动方式“外化”为动手操作的过程,但这不是目的,其目的是通过这一外部程序“内化”为学生的智力活动形式,从而准确抽象出理性的结论,避免概括前的思维断层。因此,操作后一定要帮助学生对操作结果认真总结,准确归纳,完成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实现具体动作思维逐步到抽象逻辑思维的飞跃。
例如教学第三册“有余数的除法
”,在教“例1”时,可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先把6个梨平均分成3份,分完后把相应的横式和竖式写出来;然后再让学生把7个梨平均分成3堆,当学生发现不能分光时教师揭示课题,并讲述横式、竖式的书写与读法;在此基础上,再次让学生操作练习: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还剩几根?操作完,把竖式书写完整;通过以上的操作,在学生取得一定的感性
认识后,教师紧接着应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比较前面题里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马上会根据前面的操作及书写的算式进行观察、比较、抽象,最后概括出“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结论,且对为什么余数比除数小的原因也会很容易地了解。
第四篇:课堂教学组织与调控的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组织与调控的心得体会
要达到学生会学的目的,教师给学生以恰当的帮助起着决定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有一定的调控艺术,设计调控方案如下:
一、内容的调控。语文教学的特点之一是以文章教学为主,而一篇文章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倘若不对讲授的内容进行调控,在稍纵即逝的45分钟里,是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解决的办法是精心安排授课内容,做到把握要点,化解难点;强化基础,适时重敲;温故知新,深入拓展。要达到这个水准的前提是:教师必须“吃透两头”。只有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能始终保持“和谐共振”,从而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教法的调控。教法调控艺术水平高低是关系到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心理学研究表明,教法生动、新颖,不仅可吸引学生,而且能激发学习兴趣。教法不断变化与更新,可激起学生求知欲望。
1.导语的调控。一个新颖而富有启发性的导语,能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清楚地了解到这节课要讲的是什么,它的目的要求是什么,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机器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开动起来。
尽管导语有激发学生兴趣、渲染气氛、制造悬念等诸多功能,但若调控不当,亦会弄巧成拙,产生负面效应。因此,教师必须根据自己的特长,结合课文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启发诱导、灵活有趣的有效导语。导语力求“精”、“新”、“巧”,但绝不能牵强附会,更不能导而又导,拖泥带水。
2.语言的调控。教师语言是传授知识、引导思维、提高认识、培养能力的最基本手段,是活跃课堂气氛、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因素,是丰富的理性信息和蕴藏的潜在信息相结合的产物,是教学效果的有力保证。因此,教师语言应该准确精当、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
3.提问的调控。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开启学生思维活动的钥匙。如何把问题设计得恰当有力,使之成为信息传递给学生,决非一日之功。那么,怎样才能调控好这一手段呢?首先问题要难易适中,必须符合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其次,所提问题要适度。此外,提问还要注意优差生兼顾,使其各有所得,共同提高,从而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4.板书的调控。板书是高度浓缩的“提炼”艺术,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重要手段,是课堂教学的“眼睛”。在语文教学中,一个好的板书,就是一个缩微教案,它能把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教者的教学思路清晰地展示在学生眼前,便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形式。板书无定法。不同课文、不同课型,有不同的板书样式。就是同一教材,由于侧重点不同,板书的内容和形式也不同。但不管什么样的板书,都要突出其知识性、启发性、形象性。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板书,用板书调控教学,服务教学。
三、教态的调控。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列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人接受信息的效果公式:信息的总效果=7%文字+38%音调+55%面部表情。从这一公式中我们可充分看到,教师的非语言教学行为对学生接受信息具有重要的强化作用,教态的适度变化在教学中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我们观摩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讲课,不难发现他们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运用了教态的变化来调控教学。
四、信息反馈的调控。美国某大学有一句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此名言说的是练习的功能。的确,布置练习,是教师帮助学生形成学科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重要环节,也是知识信息反馈的途径之一。练习的形式会借助小黑板、讲义、幻灯等手段和工具,使其多样化,以强化学生学科知识,促进其知识技能的迁移。
第五篇:初中体育课教学的组织和调控学习心得
初中体育课教学的组织和调控学习心得
体育课的组织教学 主要包括:严格执行体育课堂常规、基本队列、体操队形、编班分组和分组教学、组织学生练习和锻炼、安排保护帮助和休息(合理的间歇时间)、科学安排练习的队形和调动队伍;科学合理地布置场地、器材 以及体育干部与骨干的培养和使用等。课的各项活动的组织工作是交错进行,互相联系的。所以,教师应根据实情全面考虑各项教学组织工作的具体操作,做到统筹安排,相互配合,讲究实效。
教学组织形式:
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实现课的教学目标而确定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关系的组织结构方式。
一、全班教学
(1)它采取的是同步学习的方式,全体学生每次的学习内容、进度及采用的教学行为都是相同的,并且学生所有的表现都可以直接反馈给教师。
(2)它以教师的系统讲授为主,辅之以其他各种有效的方法向学生呈现教材,比如讲解、示范、谈话、课堂讨论等等。
(3)按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编成固定的班级,人数固定,教授同样教材。
(4)每节课都有统一规定的教学时间,按照统一的教学时间表,课与课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歇。班级教学的基本形式: 1.按性别分班(男女分班)2.按兴趣爱好分班
3.小班教学(20-30 人)
二、分组教学
分组教学形式一般能适合学生的体育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它和班级教学相辅相成。分组教学一般有以下几种:(1)随机分组、自然分组(2)同质分组(3)异质分组(4)帮教型分组(5)友伴型分组 三.个别教学
个别教学一般是指教师因人而异地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式。教学调控:
一、调控学生心理 1 .集中注意力与激发兴趣 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集中注意力的练习趣味游戏
视听材料(图板、照片、课件--)创设情境
准备活动有新意、有趣味 2 .良好的教学心态。
教师情态的表露会感染学生的情绪,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学会对自己的情态进行调控。
仪表(运动服干净整洁、发型整齐利索、口令洪亮、动作准确)
工作热情,积极性高,课堂上教师的心态是否健康,对学生的影响较大,积极良好的心态能让我们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充满热情,这对一堂课的掌控是至关重要的。(用心教学、关爱学生)
语言。首先,语言要准确、生动、形象。语言必须准确、要有科学性,绝不能出现知识性、概念性的错误;其次,掌握好时机,善于鼓励表扬;第三,必须讲究语言的生动、形象,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感染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
语言要富有幽默感。不能把幽默理解为插科打诨,取笑逗乐。正确的做法是:幽默而不轻佻、诙谐而不油滑。(规范、诙谐、幽默)
二、调控课堂气氛 2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3 .收放有度。
三、调控教学节奏。1 . 快慢适中 .动静搭配
动:身体练习、参与活动 静:听讲、观察、思考
适合于“静”态的环境:教学的起始,教师对动作要领、方法的解析与示范、达成目标与要求、练习的价值、对学生心理的激励。
适合于“动”态的环境: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感知、体验并参与各种练习的过程。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静而不死,动而不乱,动静结合,活而有序。3 .起伏有致
跌宕起伏的课堂教学节奏使课堂教学活动富有韵味,能让学生充分享受体育运动的美,也有利于师生情感与思想的沟通,使课堂充满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