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动能定理在单物体多运动过程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动能定理在单物体多运动过程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能熟练应用动能定理求解单物体多运动过程问题。【重点难点】 动能定理在单物体多运动过程中的应用
【学法指导】 归纳 总结 【知识梳理】
1、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______而具有的能(2)表达式:Ek=______(3)单位:动能的单位是_______(4)标矢性:动能是_______,只有正值。
(5)相对性:由于速度具有相对性,所以动能具有_______,大小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中学物理中,一般选取_______为参考系。
2、动能定理
(1)内容:在一个过程中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________ ___。(2)表达式:W=_____________;物理意义:____ _的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量度。(3)因果关系:合外力的功是引起物体 的原因。(4)与动能的关系:W>0 物体的动能____ W<0 物体的动能____ W=0 物体的动能____(5)适用条件: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_______ __;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________ _。【探究】用动能定理求解单物体多过程问题
如图所示装置由AB、BC、CD三段轨道组成,轨道交接处均由很小的圆弧平滑连接,其中轨道AB、CD段是光滑的,水平轨道BC的长度s=5m,轨道CD足够长且倾角θ=37°,A、D两点离轨道BC的高度分别为h1=4.30m、h2=1.35m.现让质量为m的小滑块自A点由静止释放.已知小滑块与轨道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重力加速度g取10 m/s,sin37°=0.6,cos37°=0.8.求:小滑块第一次到达D点时的速度大小;
【互动探究】若轨道CD段不光滑,动摩擦因数也为μ=0.5,试求小滑块在CD段上滑的最大高度h3.方法总结:使用动能定理求解单物体多运动过程问题的方法
2
1、了解由哪些过程构成,选哪个过程研究;
2、分析每个过程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运动情况;
3、各个力做功有何特点,对动能的变化有无贡献;
4、从总体上把握全过程,按受力分析顺序表达出各力在各阶段做功的总功,5、对所研究的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列方程。找出初、末状态的动能;
【反馈训练】
1.质量为m的物体从地面上方H高处无初速释放,陷入地面的深度为h,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
A.重力对物体做功为mgH B.重力对物体做功为mg(H+h)C.合力对物体做的总功为零 D.地面对物体的平均阻力为mg(H+h)/h
2.如图所示,轻弹簧左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右端点在O位置.质量为m的物块A(可视为质点)以初速度v0从距O点右方x0的P点处向左运动,与弹簧接触后压缩弹簧,将弹簧右端压到O′点位置后, A又被弹簧弹回,A离开弹簧后, 恰好回到P点,物块A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1)物块A从P点出发又回到P点的过程, 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2)O点和O′点间的距离x1.【课后作业】 课本P83页的练习题
第二篇:《动能定理的应用》教学设计
《动能定理的应用》教学设计
(一)知识回顾
1、总功的两种求法
W 总= F合·S cosθ(各力均为恒力时)
W 总=W1+W2 +…(运动中受力变化时)
2、动能定理的表述:
W合=Ek 表达式为:
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二)动能定理的应用1、2、3、4、5、常规题(匀变速直线运动)多过程问题 求变力做功问题 求解曲线运动问题 其他问题
(三)典型例题分析 例
1、恒力直线运动
一架喷气式飞机,质量
m5.0103kg
,起
s5.3102m飞过程中从静止开始滑跑的路程为 时,达到起飞速度
v60m/s
。在此过程中飞机受到的平均阻力是飞机重量的0.02倍(k=0.02)。求飞机受到的牵引力F。
例
2、多过程问题
铁球从1m高处掉入沙坑,已知铁球在下陷过程中受到沙子的平均阻力为铁球重力的20倍,则铁球在沙中下陷深度为多少m?
例
3、求解曲线运动变力做功问题
某人从距地面25m高处水平抛出一小球,小球质量100g,出手时速度大小为10m/s,落地时速度大小为16m/s,取g=10m/s2,试求:
(1)人抛球时对小球做多少功?
(2)小球在空中运动时克服阻力做功多少? 动能定理是物理学的重要规律。
应用动能定理分析问题,只需考虑物体初、末状态的动能与所做的功,而不必考虑物体加速度和时间,因而往往比用牛顿定律和运动学规律更简便。
第三篇:《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和力与运动的关系描述物体的浮沉条件;
2.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或浮力的大小,使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处于不同的浮沉状态;
2.认识浮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浮沉原理的学习,体验科学、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
2.通过浮力知识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激发学生学习情趣;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实验,激发学习欲望。发展积极探索的精神,获得谋求内部协调统一的成功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是在上一节学习浮力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并与上一节内容构成完整的浮力知识体系。本节知识是前面所学力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与力、重力、二力合成和密度等知识联系密切。本节内容包括两个知识点:一是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是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和密度计的浮沉原理。前者重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而后者重在使学生认识到浮沉条件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意义。物体的浮沉条件是分析各种浮沉现象的基础,所以通过实验观察,认识物体的浮沉现象及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要弄清浮沉条件,关键是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本节教材要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的变化,并比较浮力和重力的大小,需要较强的思维能力,因此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策略
根据浮力知识的教学分解,本节教学的主要知识有两个:一是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是浮沉条件的应用。知识本身的难度并不算大,但贯穿在从如何调节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去理解浮力的应用事例这个分析过程要求较高,是进行本节教学的关键,为此,本节教学的策略设计是:首先观察、分析、比较物体的浮沉情况,引导学生从受力条件和密度条件两个方面认识物体的浮沉条件,通过调节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达到理解浮沉条件在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诸方面的应用。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烧杯、水、土豆、苹果、橡皮泥、潜水艇模型、热气球模型。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5分钟)
视频展示潜水艇。
思考:潜水艇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却能自由地上浮与下沉,它是怎样在水中实现浮沉的呢?
教师再做一个演示实验,将土豆和苹果一起放进水里,让学生观察:土豆在水中下沉,而苹果是漂浮在水面上的。用力向下压苹果使浸没在水中,一松手,苹果又向上浮起。
以上的现象都与物体的浮沉有关,今天我们就亲自来探究影响物体浮沉的条件。
学生观看,体会浮沉现象。
从生活和实验两个方面设置悬念,引入课题。新课教学(30分钟)
在上面的基础上,介绍名词:上浮、下沉、漂浮。
问:能让苹果在水中下沉,让土豆在水中上浮吗?
我们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为什么你们的做法能达到上述效果呢?这还要从力与运动的关系讲起。
思考: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它们的方向怎样?(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两个个力:重力和浮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如果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浮力大小相等,物体将处于什么状态?(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物体将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状态时,它受到的重力和浮力有什么关系?(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状态时,都是平衡状态。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浮力满足二力平衡条件,它们大小相等)。
如果向下的重力大于向上的浮力,物体将怎样?(物体将下沉)。
如果向下的重力小于向上的浮力,物体将怎样?(体将上浮)。
总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浮沉情况取决于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当物体浸没在液体时,若重力大于浮力,则物体下沉;若重力小于浮力,则物体上浮;若重力等于浮力,则物体悬浮;当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它所受到的重力等于浮力。
问:现在你能回答为什么给苹果扎上几枚铁钉,能让原本在水面漂浮的苹果下沉?在水里加一些盐,为什么能让原来沉在水底的土豆向上浮起?最后漂浮在水面上?
问:向上浮起的土豆能一直向上运动吗?最后处于什么状态?(不能。当土豆露出液面后,随着上浮,土豆排开液体的体积逐渐减小,受到的浮力就逐渐减小。当浮力等于重力时,土豆不再上浮,于是漂浮在水面上)。
问:刚才做让土豆上浮实验时,我看到有同学采用了把土豆切成两块的方法。切成两块确实能减少土豆的重力,这种方法能让土豆上浮吗?为什么?(不能。因为减少重力的同时,也减少了土豆受到的浮力。对于一块土豆,还是重力大于浮力,所以它仍下沉)。
问:如果把土豆切得更小一些,它是否可能在水中上浮?(不能)。
问:上述过程中,可变的是土豆受到的重力和浮力,不变的是它总在水中下沉。大家想想,还有什么不变?(密度。因为密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不随质量和体积改变)。
问:很好。对于物体的浮沉条件,从力的关系看,取决于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从密度看,取决于物体的密度与它所在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如果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密度,物体在液体中悬浮;如果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密度,物体在液体中下沉;如果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密度,物体在液体中上浮,最后漂浮。
对于实心物体,根据F浮=ρ液gV排,G =ρ物gV物,可以通过比较物体和液体的密度来判断。
状态
漂浮
悬浮
上浮
下沉(沉底)
力的关系
F浮=G物
F浮=G物
F浮>G物
F浮 密度关系 ρ液>ρ物 ρ液=ρ物 ρ液>ρ物 ρ液<ρ物 这一点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证明。利用密度关系,怎样解释土豆在水中原来下沉、切成小块还是下沉、水中加盐就能上浮? 让学生观察,充分讨论、操作后,汇报做法。给苹果扎上几枚铁钉,能让原本在水面漂浮的苹果下沉。在水里加一些盐,能让原来沉在水底的土豆向上浮起,最后漂浮在水面上。如果控制好铁钉和盐的数量,浸没在水里的苹果和土豆还可以保持静止,既不上浮,也不下沉(这种情况叫悬浮)。 学生讨论并回答。给苹果扎上几枚铁钉,就是增大苹果受到的重力。当苹果受到的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时,苹果下沉。在水里加一些盐,增大了液体的密度,所以能增大土豆受到的浮力。当土豆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土豆上浮。 学生回答:土豆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土豆在水中下沉;切成小块土豆的密度不变,还是大于水的密度,所以还下沉;在水中加盐,增大了水的密度,使水的密度大于土豆的密度,土豆就能上浮了。 熟悉有关概念术语,为进一步研究浮沉条件做好铺垫。 层层剖析,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浮力的利用 学生实验:把橡皮泥捏成团放在水面,观察橡皮泥的运动状态。再把橡皮泥捏成碗形或船形放在水面,观察橡皮泥的运动状态。 引导学生分析,当把橡皮泥捏成碗形或船形放在水面时,虽然它受到的重力没有改变,但是由于它排开水的体积增大,受到的浮力增大,所以能漂浮在水面上。对于钢铁制造的轮船,只要空心的程度足够大,也能漂浮在水面上。 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制潜水艇模型来感受潜水艇的浮沉原理: 器材:空塑料眼药水瓶一只,大铁钉一只,自行车气门芯皮一根,还有胶带、锥子、小刀等。 制作:如图1,用胶带将眼药水瓶和大铁钉缠在一起,在塑料瓶紧靠铁钉的侧壁上用锥子戳几个小孔,再用小刀将瓶口削尖,在瓶口处接上自行车气门芯皮,这就做成了潜水艇模型。 思考:把模型进入水中,从管内吸气,模型将怎样?为什么?向管内吹气,模型又将怎样?为什么? 学生通过实验就会发现:把潜水艇模型放入水中,向外吸气时,由于内部的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就会从侧壁上的小孔进入塑料瓶,使模型的重力增加,大于它受到的浮力,于是模型下潜;反之,向管内吹气,会把部分水排出模型,使模型的重力减少,小于它受到的浮力,于是模型上浮。由此总结出潜水艇的浮沉原理是:通过改变自重实现上浮和下沉。 演示以下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找一个非常薄的塑料袋,口向下放置,并将袋口用透明胶带适当粘合变小(不要封死),使它变为上大下小的气球形状,用酒精灯在袋口处对空气加热,几分钟后,气球即可升空。在观察之后,请学生思考:(1)热气球为什么会升起来?(热空气的密度较小,使得热气球的重力小于它受到的浮力,所以上浮)(2)假如由你来设计一个吊篮的热气球,为了使它能降回地面,你打算采用什么办法?为什么?(停止加热,气球就会缩小体积,减小浮力,降回地面)并指出:热气球、氢气球、飞艇都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的。 漂浮的道理。 学生进行实验,并通过分析思考明白轮船能 学生实验并思考潜水艇的浮沉原理。 学生观察并思考气球的浮沉原理。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思考分析问题能力。 总结(5分钟)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发表在论坛上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老师恰当总结。 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在网上论坛与老师同学交流,最后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点。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混合式教学”在经济法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探讨 【摘要】经济法是法学本科生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他从企业组织关系、市场管理关系、宏观经济调控关系等方面为我国市场经济运行起着协调作用。越来越多的学生审时度势着重关注经济法课程,也有的学生以经济法为以后职业生涯的方向,因此,经济法课程的教学的改革也成为教学改革的热议话题。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普及,传统的经济法课程教学模式也被重重击醒,各网络平台的经济法课程相继推出,对原本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现代互联网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才能丰富课堂,满足学生的需要,“混合式教学”是一种将传统与网络平台优势互补的教学模式,运作良好的话可以成为经济法课堂教学的改革的风向标。 【关键词】经济法课堂教学混合式教学 经济法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听众的方式组织课堂。而“混合式教学”将网络平台教学的优势融入了传统教学的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新型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混合式教学”模式其实在教学实践工作中已经被广泛应用,很多教师都对这一模式在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中进行了探索,本文通过学习和实践教学经验的总结就经济法课程教学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了相关探讨。 一、关于“混合式教学”概述 (一)“混合式教学”的概念及特征 “混合式教学”又称混合学习,或融合学习。在“混合式教学”活动中,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利用互联网教学是两种最基本的教学形式,既包括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形式,也学生课后的网络平台学习。“混合式教学”模式既重视“教学的主导性”,也强调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理念,同时“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顺利进行也离不开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混合教学模式最大的亮点是将面授的优点和网上教学的优点很好的进行了结合,在教学实践中既能显示出老师的主导作用,又能显示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最终完成教学目标的要求。 (二)经济法课程教学中“混合式教学”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正以惊人的速度发生着改变,从效率和资源节省的角度也曾有人大胆的提出逐步废除课堂教学,由此引起了一阵热议。当第一轮网络平台学习完全可以替代传统课堂学习的讨论热潮退去之后,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开始就这个问题上趋于理性,网络平台在线学习的方式具有丰富一些优势固然无疑质疑,但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师的课堂教学,缺乏了学校的组织,老师的参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学习效果是无法达到预期理想的。网络平台学习本身所具有的优越性是无可否定的,但它也存在着难以避免的缺陷,这些缺陷只有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相互补充才能相得益彰。 网络平台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通过网络平台的学习增加了知识的信息量,同时也加快了获取相关知识的速度。教师针对这种情况,通过分析学生需求、教学内容、实际教学环境等,据此充分利用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的优势互补来提高学生的认知效果。混合式学习的核心就是要将传统课堂教学和数字化学习的优势相结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在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一)经济法课程的学习特点 从某个层面上来看,经济法的学习是动态的。教材的基本理论知识是固定的,枯燥的,条款式的。经济法课程学习的特点是体系庞大、结构松散、综合性强、时效性快等。从学生自身的差异来看,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完全相同,学生对各种网络平台学习的适应程度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同样的学习内容和问题往往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解决这些差异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在课堂上引进“混合式教学”。这种传统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混合”,使每个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个体性”特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案,让网络学习成为课堂学习重要的辅助工具。 (二)经济法课程教学的现状 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或者说课堂教学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和适应现代学生的需要了,经济法课程的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突出表现在内容较为大纲化,信息时代性跟不上。经济法课程作为法学专业的必修课,考核的方式基本上是以考试为主,所以在每个学期开学之初,教室爆满,然后学生出勤越来越差,靠出勤率占成绩比例来维持到课率,到期末的时候,学生最期待的就是老师划重点,因为成绩是依靠期末一张卷来体现的,这种只注重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核方式,不重视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考试的结果,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学生只能靠临时短期的强化记忆来应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这就凸显出来了。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是经济法教学的不二选择 在经济法的教学实践中,也许我们并没有去考量“混合式教学”是一种什么教学模式,只是根据实际情况很自然而然地运用上了这种教学模式。最初,每次在上新课之前都会布置一些网上阅读资料或者视频,这样让学生对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初步的了解之后,在课堂讲授本理论时,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教师及时找到学生的兴趣所在,尤其是一些关于社会热点的经济法问题,这样就能很好的调动不同的学生的积极性,课堂进展会更顺利。同时教师在课前也会有意识的去关注一下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例如:《商标法》的理解和掌握,应该通过网络平台搜集相关商标的实际案例,在课堂教学上融合知识点的学习,放射性扩展所涉知识点,深入分析后,再通过网络查看相关争论的焦点做出客观的判断。而经济法的课程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考核方式也有其特点,开放式的考核形式,更注重对学生知识的考查转向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一改过去单一的纸笔考查模式,转向了基于网络的现代化的考查方式,这样加大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视,同时化解了期末考试的风险。 三、经济法教学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完善 在经济法教学中引用“混合式教学”的模式是以优化学生学习效果和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为目的的,对于经济法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完善提出浅见如下: (一)“混合式教学”贯穿于经济法的教与学的全过程 经济法的培养目标集中表现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这里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处理好网络平台与传统课堂的关系。在经济法教学过程中把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系统的理论知识与网络平台所涉的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思维紧密的结合,以信息技术为平台,把专业理论知识融入新的案例,与社会接轨,与时俱进,以此来探索和寻求“混合式教学”的最大价值。 (三)经济法的“混合式教学”以课堂教学和网络平台学习并列进行。 网络平台的学习在尽显其优势之外,却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流和目光交流,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注意力会减弱,也不利于学生随堂思考和分析经济法所涉及的一些基本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惰性。经济法的教学需要相互讨论,甚至辩论,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做出调整和带动,同时师生双方之间的互动也是尤其必要的。目前我国网络平台的教学还处在发展阶段,其优点和缺点并存,基于经济法教学的特点,“混合式教学”是既重视传统课堂学习又合理利用网络平台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 (四)“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经济法新的动态,学生应及时进行总结应用 网络平台的学习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图文并茂的学习信息资源,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竞争和可比较的对手,所以经济法教师必须不断的融合网络平台的学习优势,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对比,同时要及时关注新法动态,及时更新知识才能满足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对知识的掌握,学生通过“混合式学习”也能督促提高教师不断的阅读与专业相关的书籍,查阅与经济法相关的案例,促使科研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于夕真《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英语教学模式.构建》.《教育探索》2007年9期.[2]葛辉.《混合学习在“数据库应用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1期.[3]罗滨《.网络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优势互补设计研究》.《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3期.[4]蒋丽珠.《混成学习的教学设计与策略》.《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4期.[5]李秀霞.《“跨文化交际”的教学模式探索》.《考试周刊》,2009年6期.作者简介:唐淑艳(1978-),女,汉,湖南邵阳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文法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商经法。 单路串口服务器在UPS动环监控应用解决方案 UPS电源的出现与计算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建立一个不停电的供电系统对于任何一个用电户都是十分需要的。但是,要把不停电系统建设得这样完善却是计算机系统促进的结果。计算机为什么要配用UPS电源呢?简单地来说,因为市电电网的供电质量差,达不到计算机系统对供电的要求。使用UPS电源是一种提高供电质量的技术措施。 而如何更好的维护UPS? 当然是对它进行监控,而如何更好更容易的实现监控,可以看下文: 一.单路串口服务器 RS232转TCP/IP RS485转TCP/IP,2种接口方便客户使用! 说明:串口转网口有两种工传输方式,1-建立socket连接方式,2-虚拟串口方式。如果是第一种,直接将本机设备的IP地址和端口号填写到用户的软件中,即可进行通信。那么另一中串口连接方式则是需要借助一个软件(如上图),将网口虚拟成一个串口,同样是在软件中编写IP地址+端口号,然后点击确定添加即可。 二.不间断电源UPS UPS(Uninterruptible Power System/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即不间断电源,是将蓄电池(多为铅酸免维护蓄电池)与主机相连接,通过主机逆变器等模块电路将直流电转换成市电的系统设备。主要用于给单台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系统或其它电力电子设备如电磁阀、压力变送器等提供稳定、不间断的电力供应。当市电输入正常时,UPS 将市电稳压后供应给负载使用,此时的UPS就是一台交流式电稳压器,同时它还向机内电池充电;当市电中断(事故停电)时,UPS 立即将电池的直流电能,通过逆变器切换转换的方法向负载继续供应220V交流电,使负载维持正常工作并保护负载软、硬件不受损坏。UPS 设备通常对电压过高或电压过低都能提供保护。 UPS按工作原理分成后备式、在线式与在线互动式三大类。 其中,我们最常用的是后备式UPS,它具备了自动稳压、断电保护等UPS最基础也最重要的功能,虽然一般有10ms左右的转换时间,但由于结构简单而具有价格便宜,可靠性高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微机、外设、POS机等领域。 后备式UPS电源又分为后备式正弦波输出UPS电源和后备式方波输出UPS电源。后备式正弦波输出UPS电源:单机输出可做到0.25KW~2KW,当市电在170V~264V间变化时,向用户提供经调压器处理的市电;当市电超出170V~264V范围时,才由UPS提供高质量的正弦波电源。 后备式方波输出UPS电源:与后备式正弦波输出UPS电源不同的只是为用户提供50Hz方波电源。 在线式UPS结构较复杂,但性能完善,能解决所有电源问题,如四通PS系列,其显著特点是能够持续零中断地输出纯净正弦波交流电,能够解决尖峰、浪涌、频率漂移等全部的电源问题;由于需要较大的投资,通常应用在关键设备与网络中心等对电力要求苛刻的环境中。 在线互动式UPS,同后备式相比较,在线互动式具有滤波功能,抗市电干扰能力很强,转换时间小于4ms,逆变输出为模拟正弦波,所以能配备服务器、路由器等网络设备,或者用在电力环境较恶劣的地区。 三、单路串口服务器在UPS动环监控应用解决方案 单路串口服务器兼并着RS232转TCP/IP RS485转TCP/IP,2种接口方便与不同类型的UPS进行连接,并且稳定。工作环境图如下第四篇:“混合式教学”在经济法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探讨
第五篇:单路串口服务器在UPS动环监控应用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