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谈教学中如何做好备课环节
谈谈教学中如何做好备课环节 杞志芳 勐董中学
摘要: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性很强的课程。具有很强时代性,认真备课就成为思想品德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备课备什么:备教材、备练习、备教法、备学生
关键词:如何做好 备课
备课顾名思义就是教师为课堂教学作准备的过程。从直接关系看,临上课前的教学设计是备课,准备教具是备课,到图书馆、网络上查找资料是备课,与别人研究教材、探讨教学方法等也是备课 —— 教师备课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备课,它以学科教学为核心,向师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辐射,既包括写在备课笔记上的有形教案,更指融入教师心田的无形教案。有形教案的备课是为课堂设置预案,设定程序,以完成教学任务,其书面表现形式就是写教案,包括手写和打印,是看得见的存在,是教案存在的主要形式。所谓无形教案,即所谓的“腹案”,是蕴涵在教师思想与感情深处的“教案”。它融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底蕴、情感态度、教育机智、语言表达于一体,并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之中。
备课是一项充满灵性、充满创造性的工作,它既有一般可遵循的规律和原理,同时更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差异性。备课过程中,最珍贵的就是那些属于自己的东西。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做好备课环节:
一、备教材,所谓备教材,就是备教学内容,主要是指对教材内容的处理过程,是遵循教学大纲,按照学期授课计划,围绕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加工的过程。
这一过程应做好以下几点:首先,要真正吃透”教材内容,做到“熟能生巧”;①理清教材中各个内容领域的编排线索,善于将某一知识点放置于这一单元、这一学段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这样,才能进一步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即这一知识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知识的学习作准备的。②读教材。要把握好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读教参中的教材分析、教学建议,包括教材的每一个信息,每一句提示语,每一个练习,把握好教材设计的意图。但也不要被它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所束缚,而应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合理调整教材,既要尊重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其次,是要科学地对教材进行再处理。既要防止机械地重复教材,照搬教材内 1 容,又要处理好教材与相关课程之间的衔接和联系;要设计好每次新课的导入方式、提问 ;注意延展性,传统备课中学习目标的确定是一种知识的预设,而新课程要求达成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并通过知识与技能、态度的结合,认知与情感的结合来实现课程的总体目标。例如,九年级思想品德对全面建设小康的“全面”的理解,往往以组合式单选或材料分析题的形式来考查。我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教材过程中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等方面去分析、理解。在记忆、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根据题意和问题的设置层次来分析、判断用什么知识点来回答,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例如我在讲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时候,这课的主题是“认识和理解有关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内容”,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相关的音乐,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在播放音乐时,学生非常用心,对此非常感兴趣,教学效果十分理想。相反,我没有认真备课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与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二、备练习。要对教材上或习题册上的习题进行精心的分类和挑选,以确定教学内容的深广度,亦可设计实例习题和提高创新能力的综合实践性习题。解题的训练要善于挖掘教材知识的潜在功能,恰当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延伸、拓展,使学生不仅获得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而且使课本以外的知识得以补充,把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大背景紧密地联系起来,让他们真正理解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这就是教学要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和思想方法。例如:2008年11月某市市政府3部公务员效能投诉电话,共接听投诉电话276件,属于受理范围的85件,已经办理完成的74件,11件正在办理中。从投诉内容看,投诉工作态度不良的30件,占36%;投诉工作效率低的23件,占27%;投诉执法不公的14件,占17%;其他18件,占21%。办理完成的74件投诉中,共有21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理。其中,受到批评教育18人,通报批评2人,调离工作岗位1人。(1)材料表明市民在运用法律赋予的什么权利?(2)市政府认真办理市民投诉有什么意义?
(3)从两个方面分析说明,材料对青少年参与社会生活和学习、成长有什么指导意义?
分析:此题的材料取之当地的媒体,是社会生活事实。按照分析材料-形成观 2 点-自身行为要求设计问题,涉及到初
二、初三两个年级教材内容,跨度大,综合性强。问题(1)答案比较简单,主要指公民的监督权、批评建议权;问题(2)可从以下方面回答:加强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促使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勤政、廉洁,市政府取信于民;有利于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提高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更好的体现人民当家作主;问题(3)可从增强权利意识、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学会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为建设法治国家作贡献等方面回答。
例如:备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可持续发展战略》。澜沧江滚滚南来,滚滚北去。她孕育了澜沧江灿烂的文明,滋养着勤劳的后代,承载着无尽的财富与梦想。然而,由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过量排放,妈妈河已成为污染最紧张的河流。部分河段河水变黑发臭,鱼虾锐减,住民饮水断供,两岸耕种田被迫弃耕„„ 请运用所学知识,联合上述材料谈谈加强水资源保护的必要性?怎么办型问题一般来讲都是给定了主体是谁应该怎么办,如党、国家、当局、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并指定要回覆某一方面,有时不告诉确定主体,则应该自己多角度思考回覆。国家角度:大政方针(制定、实行)个人角度:生活细节(意识、行动)
三、备教法。教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所采用的方法。教法的采用对教学工作的成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教学的关键所在,而教法的确定主要依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情况以及教师素养四个方面。教师只有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教法,以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收到好的学习效果。
目前的教学方法种类很多,如情境导入法、讲授法、发现法、问题法、讨论法、观察法、动手实践法等等,这些教学方法各有各的优点和长处,但谁也不能绝对地说哪一种方法好,哪一种方法不好。某节课可能只运用一种方法即可达到良好的效果,而另一节课就可能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只有从教学内容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才能真正设计出灵活适用奏效的优良教法,才能真正体现出每个教师自身的教学特色,否则,即使已被众多教师公认的教法,如孤立地运用,或机械地运用也都难以奏效,甚至适得其反。
例如教学《挫折面前也从容》。新课导入:播放视频《千手观音》。大家了解《千手观音》里那个领舞女孩吗?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千手观音”领舞邰丽华的人生舞台。两岁时邰丽华因一次高烧注射链霉素失去了听力;上学后最能打动 3 她的是这里的一门特殊课程--律动课;15岁那年邰丽华被选入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学习舞蹈;17岁那年她就立下志愿要上大学;1994年考取了湖北美术学院装潢设计系,成为一名大学生;今天邰丽华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里的台柱子。问:邰丽华的人生经历,给了我们什么启示?透过邰丽华的人生经历,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树立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明白在挫折面前采取挑战的姿态,不但能战胜挫折,而且能够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成为一个成功的人。由此导入新课“挫折面前也从容”。此课我用情境导入法、讲授法、发现法、讨论法、观察法。例如我说:请三个男女学生将他们的眼睛用黑布蒙起来,同时用棉花塞住耳朵,静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其他同学默读将要学习的课本内容《人生而平等》。三分钟后,再放开三个同学的眼和耳,请他们谈谈自己在这三分钟内的感受。教师根据这三个学生的感受,引导学生关注、理解、尊重弱势群体到平等待人。此课我用动手实践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动思维能力,体现了思想性特点。
四、备学生。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备课时既要备教材,备练习、备教法、又要备学生,必须做到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备学生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备学生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那就要求我们备课时把心思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并与学生积极互动上。
例如到民族中学课堂竞赛时,备课之前,最让我头疼的就是我对学生的不了解,因为要借学生上课,了解学生是头等大事。首先我和这个班级的班主任了解到,这些学生很活泼,了解到这一点,我开始把课的教学设计向活动化方向设计。课的导入部分我用带礼物来与学生拉近距离,学生的参与兴趣高昂。并且在此课堂中我采用奖励机制,学生争先恐后回答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比较理想,得了一等奖。但是却给了我一个警示,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集中营,该怎样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这需要我们在备每节课之前,认真全面的先去备学生。总之,教学之路是悠远而漫长的,需要我们教师用一个谦虚谨慎的态度去钻研,而在这条路上,学生就是陪我们一直走下去的人,也是值得我们去了解去关爱的同路人!
总之,做好了以上这几点,就能上出一堂成功出色的课。
【参考文献】 [1]《思想品德思想品德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2】http://scpx.cersp.com/article/browse/264739.jspx
2012-10-11 4
第二篇:谈谈备课与教学设计
谈谈备课与教学设计
要想搞好课堂教学,首先就应该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教案的实用性出发,抓好备课和教学设计,使其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更好地发挥教学设计对于课堂教学的推动作用,而不是追求形式,搞教条主义。要重实效,轻形式,给教师创造一个备课创新的好氛围。学校应改变对于备课统一的僵化的要求,允许教师采用多样化的备课方式,鼓励教师设计风格不同的教学方案,为他们开展研究性备课、合作性备课提供必要的自由、宽松的氛围。另外,要鼓励教师把备课同贯彻新课程标准结合起来,使新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如单元整体教学法等)体现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备课分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两种。个人备课是教师自己专研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活动。集体备课是由相同学科和相同年级的教师共同专研教材,解决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等问题的活动。编辑本段备课意义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对教师而言,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编辑本段备课分类
①
教研室集体备课
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在学期(或学年)开始以前制订。它的作用在于明确整个学期(或学年)教学工作的任务和范围,并作
出通盘的安排。它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总的说明,包括教材、学生基本情况的分析,教学目的、教学总时数,预定复习、考试和考查时间等;二是教学进度计划表。②单元(或课题)计划。在一个单元(或课题)的教学开始以前制订。它的作用在于对一个单元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包括单元(或课题)名称、教学目的、课时分配、课的类型、教学方法、电化教学手段和教具的利用等项目。③课时计划(教案)。上每节课之前制订。它对每一节课进行缜密的设计,是教师讲课的依据,直接关系到课的质量。它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项目:班级、学科、课题、教学目的、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有的还列有教具、板书设计和课后自我分析等项目。上课进程中,对原定课时计划,有时根据具体情况可做适当调整。编辑本段备课要求 专研教材
专研教材包括专研学科课程标准、教科书和阅读相关参考书。首先,专研学科
备课
课程标准是指教师要清楚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教材体系、结构、基本内容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其次,专研教科书是指教师要熟练掌握教科书的内容,包括教科书的编写意图、组织结构、重点章节等;再次,教师应在专研教科书的基础上广泛阅读有关参考书,精选材料来充实教学内容。了解学生
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熟悉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其次,要了解班级情况,如班风等;再次,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设计教法
教师在专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要考虑用什么方法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以促进他们能力、品德等方面的发展,要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特点等来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编辑本段备课方法
实行师生合作形式集体备课制,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就集体备课而言,进行三种层次的集体备课。
一是教材集体备课.就是使用新教材前针对整本教材应教哪些知识、培养哪些能力等集体研究一次。
二是单元集体备课。即在每单元教学前,针对单元教学目标、训练重点等集体研究一次。三是课文集体备课。第一次讨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训练的重点内容,使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大致的教案、学案等。第二次讨论教案、学案的设计是否合适、恰当等,并提出修改意见。
从备课开始,就让学生帮助老师搜集资料,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行同年级老师集体备课基础上的主备老师分工负责备课制,集中了老师们的智慧,丰富了教学内容,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果。还减少了老师的单打独奏式备课麻烦和抄袭教案的低效甚至无效劳动时间,腾出时间来加强自身学习,更新知识,增强教师应有的人格魅力。真是一举多得,一改多赢。
编辑本段集体备课 运作方法
教师集体备课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其具体运作方式如下:
1、组织管理:
集体备课由教学处(或教科研室)实施管理。一般由教研组长具体主持集体备课活动;公共科和规模较大、门类较多的专业教研组可分成若干备课组,由备课组长负责具体实施,教研组长指导并参加各小组的备课活动。
2、活动过程:
(1)活动准备——“二研”、“三定”
组长提前通知全组成员在集体活动前认真研读教材、大纲,通知中明确集体活动的“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
(2)集中研讨——“四备”
集中研讨即组长在集体备课时间里召集本组教师提出备课要求,听取中心发言人的发言,讨论备课提纲。讨论中心发言人提出备课提纲时,应包括备重点、备难点、备教法、备作业(还应包含单元检测)。讨论时要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允许不同意见的争鸣。(3)修改提纲——“五统一”
根据集体讨论的内容,中心发言人修改备课提纲,要充分体现“五统一”:统一教学思想,统一“双基”、“双力”(智力、能力)和“双育”的内容与要求,统一课时安排,统一达标题目,统一考核要求。同时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建议。
(4)撰写教案
各任课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备课提纲和各班的学情,撰写教案。此时,在不离开“五统一”的前提下,发挥各人特长。
(5)信息反馈
下一次集中时,把根据备课提纲实施时反映出来的重点问题提出来,供以后借鉴。
3、时间安排:学校可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每学期规定几次,或每周一次。视各校各组教师组成情况而定。如果将每周集体备课的时间排进课表,那就更加制度化、规范化了。
必须坚持的“三性”原则
1、统一性原则。
集体备课的实质是同步教学,具体实施中教学目标、教学进度、作业训练、资料使用、检测评估等必须统一。特别是教学进度和目标检测,一旦失去了统一,就不能在集体讨论中获得正确的信息,及时矫正教学实践。
2、超前性原则
分配撰写备课提纲的任务和提供备课提纲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任课教师的提纲准备任务在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时一并分配,便于教师早作准备,收集资料,钻研大纲和教材。备课提纲的讨论一般要超前一周。
3、完整性原则
划定备课任务应考虑到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保持其内容的完整性。一般依据教材的单元或章节来划分比较合适,切忌人为地将教材割裂开来。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1、正确处理好个人钻研与集体讨论的关系。
集体备课,不仅仅是集中讨论,一般采取集中讨论与个人钻研相结合的形式。如果仅仅依靠听中心发言人的说课,讨论是不能成功的。要发动全组成员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讨论的时候才可能各抒己见,百花齐放。所以,个人钻研是前提。这大概就是“功夫在诗外”。集中讨论时,组长要
善于引导,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还要善于总结,概括大家的长处,指导中心发言人整理备课提纲。
2、正确处理好备课与试讲的关系。
备课是讲课的基础,讲课以备课提纲为指导。集体备课之后,由一人或几人进行试教,每次教后及时组织评课。执教者发挥自己的特长,上出自己的风格。备的内容统一,教的风格可以百花齐放,方法可以各有不同。概括地说,备课要统一,上课在不离开备课提纲的情况下,可以百花齐放。千万不能出现“千人一面”的局面。
3、正确处理好骨干领路与培养新教师的关系。
集体备课的中心发言人一般挑选本组骨干。一来有把握,二来组长也省心。备课是贯穿于每学期的全过程,从培养新教师的角度出发,也应给新同志压压担子,让新同志来当“中心发言人”,同时采取“青蓝结对”的方法,然后逐步放手。这样可以一举数得
第三篇:备课五环节
备课成败的5个关键点
备课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备出一份好的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也能使教师教学更有底气,甚至变得胸有成竹。同时,好的教案设计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式、效率等多个方面,最终对整个课堂课的教学效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认为无论是哪门学科,教师真正要备好一堂课,就必须脚踏实地,并结合自身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创造性地研究和设计。下面结合科学学科教学,简单谈谈决定备课成败的5个“关键点”。
一、“研读”是备课的必要前提
研读就是要知根知底。“备课备什么?”这是必须要知道的问题。我认为教师首先要“研读”与备课内容相关的一切资料。
细分一下,“研读”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备课前要吃透了课程标准要求,这是一个重要的前提。例如作为一个科学老师,如果连《科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基本理念等一点都不清楚,就无法备得出一份符合学生特点和学习实际的科学教案;二是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地位、作用和前后联系一定要弄清楚,免得走“重复路”、“半段路”或“走过头”;三是要极为细致、认真地品读和读透教学内容的每个细节。如《科学课》每一个教学内容上都有很多问题、实验方案、图片、知识点、提示、表格„„这些内容的答案是什么,作用是什么,和学生的关系是什么,和教学的条件有什么联系,重点在什么地方,难点在哪里等等一切问题都要搞清楚。像有些实验必要时要自己亲自尝试做一做;四是“研读”学生、自己和教学条件。对学生教师应该熟悉他们的学习基础和其他各种条件,对自己教学这个内容的能力和水平要有一个自我认识,当然学校的教学条件和自己能够创设的教学条件也要了如指掌。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除了发挥自己的力量外,还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依靠集体的力量来“研读”,但目的是为了达到最佳的“研读”效果,对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比较恰当地确定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的方向。
二、“博学”是备课的重要基础
博学”就能做到厚积薄发,也能使我们触类旁通,甚至顿生灵感。因为一个人的创造力是有限的,所以教师必须通过广泛学习,不断积累,关键时刻才能一点一点发挥出来。我觉得备课前教师博学的途径很多,如、广泛阅读、听课取经、研究教案、专家指导等等。
广泛阅读,这是教师丰富内涵的必然途径。例如,科学课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而这个学科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有动物、植物、人体、宇宙、环保、能源、电学、光学、力学、磁等等。课间课后学生很可能提出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问题,如果教师什么都回答不上,久而久之,威信就自然失去了;反之,教师博学多才,学生怎么问也问不倒,那学生就会由衷敬佩,学习动力也就会倍增,所以阅读学习是教师备课前的必修课。
听课取经、研究教案,这是教师备好一堂课的捷径。有机会多听课,特别是公开课,教师可以学到教学设计等很多好的教学基本功;同样研究杂志、网络等媒体上大量现成的教案也可以了解自己所需的教案设计的思路和方法,所以这两种途径都能迅速帮助教师拓展备课的思路,提升备课水平。
专家指导,这是一种机会难得、提升自我最快的途径。得到专家点拨,有时就会茅塞顿开,所以教师要积极把握和创造机会向尽可能多的教学专家请教。一方面可以向学校“请进来”的专家请教;另一方面,教师平时要广交教学好友,特别是要利用现代通讯条件(如网络)和教学专家建立交流联系途径,这样遇到问题可以及时请教。
三、“细致”是备课的基本要求
“细致”即是备课设计要考虑周密。备课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如何针对教学对象开展教学活动,教学中应该实现什么目标,怎样实现教学目标,可能会出现什么意外,怎样调控教学进展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在课前备课中都应该有方案设计和预见。如果考虑约周密,课堂教学实效就可能更好。环节扎实,方法新颖
针对教学内容和已经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师要设计清晰、由易到难的教学环节来达成目标。一般来讲,科学课的教学环节主要有:导入、教学、巩固、拓展等四个环节。
导入”要突出一个“新”字,要用新颖的方法(例如情境法、猜谜法、故事法、实验法、悬念法等等)来吸引学生,引导学生渐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师生的重点互动活动。教师要从实际出发,积极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通过实验、考察、讨论等探究方法主动学习,锻炼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的意识,多一些尊重和宽容,鼓励学生多实践多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学有所得,同时也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巩固”环节的设计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能力得到再锻炼,但不能简单地重复。“拓展”是科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科学也要用科学,科学课中许多实验和探究活动仅仅依靠课堂是完不成的,例如种植、饲养等活动还需要利用课余时间,所以“拓展”实际就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延伸活动,也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保障。
总之,教学设计要遵循“五个性”,即活动性、科学性、系统性、启发性、教育性和有效性。关注生成,提前应对
科学课中,面对鲜活的具有主动探究能力的学生,教师随时都有可能遇到学生生成的各种新问题,这些可以统称为生成性资源。生成性资源具有随机性、突发性等特点,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活动中即时产生的。对生成性资源的发现和处理反映了教师备课的深度和广度,也是一名教师课堂教学智慧的突出体现。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提前应对。
首先,备课时教师要充分预设。生成性资源尽管对教师把握课堂教学增加了难度,甚至有时是不可预测的,但教师备课前可以进行细致分析,将每一个环节中学生可能生成的情况作出多种预测,并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这样做,可以使教师有备无患,真正做到应对自如。
其次,经常与学生沟通,变被动准备为主动准备。学生在课堂中可能生成的资源,由于师生思维之间的差异,光靠教师独自思考,预设时不一定能够全部考虑周到,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遇到问题应该主动走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思考动向,这样也可以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
最后,及时总结应对生成性活动的经验。每一堂课上总有很多生成性的资源,教师在不断应对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一些方法,例如因势利导法、留有悬念法等等。这些好的方法,教师要在平时认真总结,通过课后反思,归纳梳理,形成新的课堂教学中的成功经验。
当然,课堂上一切都有可能发生,生成性资源不是都能在备课时预测到的,很多结果是由课堂的推进状态以及教师的处理方式决定的。但是教师如果能进行充分准备,并且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倾听学生不同的声音,那么学生生成的思维火花就会被点燃,成为师生创新的火花,成为课堂上精彩的瞬间。语言锤炼,简洁优美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育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所以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备课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科学学科的特征,我觉得科学课的教学语言应该锤炼得简洁优美,具体有五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语言要生动形象,学生喜欢听;二是语言要简洁精炼,学生容易听;三是语言要富含知识,学生有收获;四是语言要科学规范,学生能模仿;五是语言要激情激思,学生受启发。
课堂中,教学语言做到了高度概括、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条理清晰,学生才能在短时间内掌握知识体系,才能明白教师引领要求,并进行科学有效地探究,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四、“创新”是备课的成功亮点
一堂效果显著,能够吸引学生的好课,必然有很多与众不同之处,而成就这种好课的前提应该是备课中有创新。我认为科学备课中最需要创新的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 教学内容选择上有创新。
科学教材在编写时都会充分考虑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并且选择各种地方的教学素材,正因为这样,对于同一个地方,教材中的素材不一定全部适合本地区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创造性地选择适合学生学习探究的材料。例如研究“土壤的成分”时,教师要学生准备的土壤就应该是学生身边找得到的。像苏州地区土地肥沃的黏土和壤土多,沙土少,学生研究自己找到的土壤就更加兴奋。教学技术使用上有创新。
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将学生看不清、听不见、想不出、说不好的自然现象,运用各种教育技术(如实验、动画、录像、音频、投影等)巧妙地呈现出来,使学生看得清、听得见、想得出、说得好,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教学技术创新的过程。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平时充分学习和掌握教育技术的功能,并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性使用,熟练了才能有创新使用的灵感迸发出来。教学方法运用上有创新。
教学中,如果我们总是用同样的方法对待所有的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来教所有的内容,不断重复着昨天的故事,那受教育的学生自然就会感到索然无味,所以教师备课中要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多变性和多样性。要选择好的教学方法,教师首先加强学习,不断更新自己心中的“教学方法库”;其次,教师要像作家创作一样需要一点“灵感”,需要充分联想归纳,形成创意独到的学生喜爱的教学设计。例如,针对学生很难探究的宇宙知识,教师可以选择网络虚拟探究法,引导学生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针对学生喜欢饲养的小动物,教师可以采用实践探究法,指导学生在饲养中培养观察、动手等各种能力,获得饲养的方法等等。教学能力应变上有创新。
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往往会发生许多难以预料的突发事情。例如,在教学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学生不小心手弄破了,或者东西掉在地方发出响亮的声音了,或者外面飞进了小动物了等等情况。当这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时,教师如果反应敏捷,巧妙处理,非但不会影响教学实效,甚至反过来可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教师在应对问题时,要有自己很独到的应变能力,特别对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的突发事(如东西掉地上)时,更要不断变换处理方法。应变能力的创新在于教师对课堂把握的熟练程度,也在于教师平时的经验积累,还在于教师对师生关系的正确定位。
五、“传承”是备课的价值延伸
每一次备课都是教师的一种创新劳动,凝聚了教师很多心血。特别是公开课的准备,教师更是尽了一切力量,费了无数精力。因此,一套备课其实就是教师的一份财富,不应该随意丢弃,而应该很好地传承下去。如何传承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呢? 坚持撰写教学反思。
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的备课都可以总结出得失经验。当我们再次上到这个教学内容时,这些经验就能帮助我们扬长避短,少走弯路,提高教学实效。所以,在每次教学之后教师要进行积极深刻地反思,并将反思加在备课后面。写教学反思可以将课堂上星星点点的启发和顿误、有特色的教学方法和典型问题等等内容记录下来,既要记“成功之举”,也要记“败笔之处”,还要记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和想法。鼓励反复使用备课。
备课要传承好,发挥其更大价值,教师应该反复使用。这样既可以减少教师忙于案头的一些重复劳动,还可以节省出更多的时间让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并结合反思内容进行修改,使备课不断精益求精。反复使用不仅仅局限于自己,还可以和同行交流,让他人在使用中给你指出改进的地方。积极使用电子备课。
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中的使用,大大方便了教师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并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备课中,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可以将原来的手写备课,改变为电子备课。电子备课由于修改、携带和保存都很方便,所以这种改变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传承好备课,真正发挥备课的重复使用的功能。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备课就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所以,教师在备课中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同时还要勇于创新、积极实践,让优秀的备课帮助教师用最少的时间与精力获得事半功倍教学效果,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第四篇:夯实备课环节
夯实备课环节,实现有效教学---小学音乐有效备课的实践研究
[ 2009-12-1 14:16:00 | By: yangmanli ]
一、研究背景
有效教学是课改的一大追求,也是我们音乐教学中永恒的话题。在每一个40分钟的音乐课堂上,我们能带给学生怎样的精彩,学生能否真正融入其中且都有所收获,都取决于备课质量的优劣。也就是说,备课是课堂教学质量的“风向标”,而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保证,也是教师不断丰富自己教学经验和提高文化水平及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
但是,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音乐备课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它的宗旨已逐渐从缜密的“作战计划”转变到无效的“机械劳动”,形成了“备课”、“上课”的两张皮现象,导致了音乐课堂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 现象一:应付检查,蒙混过关
不少老师把备课视为一项沉重的负担,当成应付检查的“苦差事”。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于是,敷衍的“绝活”竟相上演:“勤快”的老师捧出自己的老教案一课一课抄下去,心想:这样省时又省力;“上进”的老师找来名师的教案集,原搬照抄,心想:质量好,检查时评分也高;“能干”的老师到音乐网站搜刮到一套全册的配套教案;“聪明”的老师则给旧备课本换上了新包装,简单快捷。好一招掩人耳目!
◆ 现象二:集体备课,流于形式
当前推行的集体备课,应该说很大程度上把我们从书写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可是,解放的结果是什么?一人备课,集体模仿。众人只轻松地做一回“看客”和“听客”,现成的教案让大家如获至宝。可是,用在课堂上却捉襟见肘,怎么上怎么不舒服。
◆ 现象三:教后反思,肤浅失真
教学设计尚且借助现成的教案,写教学反思就更不用说了。从现有的教学反思来看,空话连篇者居多,如“这节课上得很好”,好在何处,没了下文。有些教师是教过且过,懒于反思。有些则把教学参考书上的教学要求抄录下来充数。更有甚者,把别人的反思,克隆到自己的备课本上,也不看是否合适,只要有空隙就插入,读之令人啼笑皆非。
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为什么总是那么令人回味无穷?这无不取决于他们预约这精彩的能力——备课。这种能力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来自扎扎实实的行动,来自深度的教学感受和长期的积累总结。如果他们备课只是一味抄写,亦步亦趋,没有创造性地设计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环节,会有如此精彩绝伦的教学效果吗??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要把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实到音乐课堂教学中,备课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说,无论干什么事情,都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否则就会收效甚微,劳而无功。教学亦是如此。我们只有在课前对教材认真钻研、深究,结合学情,充分挖掘音乐作品内涵,创设性的运用和整合教学资源,有效预设生成等,才能备出高效、灵活的音乐课,才会有精彩纷呈的有效教学。
鉴于此,为了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增强,音乐学科质量步上新台阶,我们提出了“夯实备课环节,实现有效教学——小学音乐优化备课过程的实践研究”这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的课题方案。
二、概念界定
1、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包含三重含义,即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从发展的角度看,我们现在研究的有效备课应该包括无效变有效和低效变高效两个层次。
2、备课:备课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备课即大备课、终生备课,它以教材、课堂教学为核心,向师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辐射,包容了师生阅历的全部——既指写在备课本上的有形教案,更指融入心间的无形教案。狭义的备课是为课堂设置预案、程序,以完成教学任务。其书面表现形式就是写教案,但备课又不等同于写教案。
3、小学音乐的有效备课:以音乐新课程标准为观照,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备课观,在吸收传统备课经验精华的同时,跳出教师本位、教材本位、课堂本位和知识本位的习惯性认识怪圈。备课时深入音乐作品意境,与作者对话,以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和思想上的沟通,再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认知角度出发,把对音乐的个性解读和审美体验充分地融入到教材的分析和处理中。
三、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根据其理论,有效备课就是在备课中以有效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为目的,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特点来设计适应学生个性、能力发展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以建构清晰、完整的认知结构。这一阐述为本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有效备课的策略及模式提供了实质性理论支撑。
2、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是人发展的根本动力和追求目标。它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发展思想和主体发展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根据人本主义理论,学生不仅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也是我们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属点。有效备课就是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和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的备课,是体现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地位、个性发展和认知规律,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和鼓励者的备课。
3、国内的有效教学研究理论
具有代表性的是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① 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师必须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② 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③ 有效教学更多的关注可测性或量化,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④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⑤ 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提出了教师应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面对具体情景时能作出决策。
四、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对小学音乐备课实效性进行全新的观照,找到影响音乐有效备课的因素并研究出与之相对应的策略。
2、通过研究,总结出音乐有效备课的基本理念、原则、具体操作策略、评价标准等,真正提高音乐备课的实效性,实现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和谐发展。
3、通过研究,刷新教师的备课观念,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科研水平,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更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
五、研究内容和操作措施
(一)研究内容
1、调查小学音乐教师的备课现状,深入剖析并研究与之相对应的策略。
2、研究小学音乐有效备课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3、研究小学音乐有效备课的基本形式和具体操作策略。
4、研究小学音乐有效备课的基本理念及应侧重的关键部分。
5、研究衡量小学音乐备课是否有效的标准。
(二)具体操作措施
【一】备课的高度——在教材与学生的磨合中找到“共振点”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角色向广度延伸,向深度扩展,以一种课程计划者、实践者、评价者的身份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付诸实施,并评价效果。因此,我们必须刷新自身教育理念,立足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从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转变,做到“备学生”与 “备教材”的同行。
1、备学生:分析学情,找准起点
充分地了解学生的现有音乐知识和艺术素养,预测课堂中学生的反应和可能出现的教学问题之外,在备课中多参考他们的现有知识水平和认知角度,使课堂教学尽可能让他们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
● 深入研究学生,找准教学起点。● 关注个别差异,采取分层教学。
2、备教材:理解透彻,胸有成竹
教师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有多透彻,准备的教材有多充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因此,备课时我们一定要吃透教材,熟悉音乐作品,沉浸到音乐意境中去,与作者对话,以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和思想上的沟通,然后再把对音乐的解读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把自己富有特色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地融入到教材的分析和处理中。
● 深入研究教材 ● 准确制定目标 ● 把握好重难点 ● 明晰教学主线 【二】、备课的宽度——在已知和未来的穿越中找到“联通点”
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为价值取向,跳出“教教材”的圈子,把备课的焦点聚集在三维目标的落实上,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领悟教材的精髓,把教材用活,让学生学活,从而帮助学生达到“会学、乐学”的境界。于是,有了“备学法”与“备过程”的同辉。
1、备学法:关注主体,重在引导
传统的备课较侧重备老师的教法,从老师的角度来思考这个知识点怎么教,重难点要怎么突破,而忽视了怎样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结果,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学习很辛苦,且成效不高。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中激发学生思维,开发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因此,我们应侧重备学生的学法,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努力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用学生的视角审视教材,拓宽学习渠道,力避主观臆造。对关键性问题的设计,要体现课题性、开发性、综合性等特点,要有较强的预见性并设计相应对策。
2、备过程:不拘一格,彰显个性
要想课堂教学达到流芳溢彩的效果,我们在流程的设计上要敢于打破常规,彰显个性化风格,使教学环节上烙上“我”之痕迹,以别具一格的设计刺激学生的感官,诱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让课堂教学波澜起伏,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三】备课的深度——在学科与生活的互通中找到“链接点”
要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多,备课所占有的材料必须充分而有意义。于是,从建立知识联系和应用角度出发,有了“备整合”与“备经典”的同路。
1、备整合:立足本体,拓宽视野
教材资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我们可以借助网络优势,不断更新,丰富自己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智慧。在钻研音乐作品过程中精心选点、设点,立足课本,跳出课堂,让知识向生活延伸。
● 单音乐教材的重组,拓展艺术思维 ● 跨学科教材的重组,拓宽人文视野 ● 与日常生活的沟通,拓宽教学空间
2、备经典:关注细节,彰显魅力 ● 创设亮点,焕发异彩
一堂好课的精彩必定来自于其独特的教学亮点。但教学的亮点不在其外表是否华丽,关键要看能否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了认知与情感交融成一片的良好教学境界。
﹡ 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 ﹡ 独具匠心的提问技巧 ﹡ 富有魅力的教学语言 ﹡ 别出心裁的创编活动 ﹡ „„
● 预设生成,预约精彩
用自己的慧眼捕捉课堂中的每一朵浪花,每一抹亮色,让学生自由畅谈个人真实的想法,使课堂在对话中生成,学生在生成中感悟。【四】备课的力度——在个体与集体的关联中找到“平衡点”
备课,既是个体行为,又是集体行为。于是,从关注教师群体品位的角度出发,有了“备自己”与“备大家”的同心。
1、备自己:自我修整,精进不休
备课中的其他环节,如备学生、备教材等,在一般理解下都属于课堂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与之相比,备自己似乎贯彻在教学过程的始终。笼统地说这是一个在备课过程中,不断研究自己,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和反思自己的过程。
● 备心态:以开放的胸怀、积极的态度应对新的挑战。● 备思想:变课堂中的“独裁者”为“平等中的首席”。
第五篇:谈谈备课论文
谈 谈 备 课
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流沙坡小学
武 瑞 芳
2011.6
谈 谈 备 课
太原市迎泽区流沙坡小学 武瑞芳
“备课”对教师而言是一个常用专用名词,更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作为一个青年教师就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某一教育机构进行过多次调查发现。
1:数学教师上课前有教案的占30%。无教案的占70%。30%里面任教年龄不满5年的占90%的新教师。还有8%的是老教师.2%的中青年教师。
分析意见:这一现象说明,新教师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些,教学经验不足,怕的是课堂上没有要讲的内容;中青年教师的反映是,没有必要写教案,因为教学的各个环节我都知道,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早已在我心中。有了教案反而不好上课;老教师则说,我们老了,有时说上句不知道下句,提前备课是有必要的。
2:数学教师上课时拿教案上课的占5%,不拿教案的占95%。
3:教师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照抄教案占90%。理由是我们都是购买的优秀教案,这些都是专家编写的,比我们这普通的教师考虑周到得多,如果我能按上面写的上课,那就不错了。
4:90%的教师一致认为,照抄教案花的时间多,还不如去网上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题,或是把时间用在辅导几个差生上,多写几个教学反思,也许效果还好得多。有的学校进行大循环式上课,一届学生教完了又再来,教案也抄一次再抄一次,如此循环地做着无用功。
看到这里,我找到了共鸣,我认为无论如何课前备课是有绝对必要的,这项“战前准备”,不仅仅是因为它对课堂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教学的效果有着近乎直接的影响,更是因为备课体现了一名教师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备课的充分与否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决定了上课的质量。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必须先从备课着手,让孩子们“乐之数学”
一、新课标下的备课方式
其实,备课的真正目标就一个---那就是如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而要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备课时就要紧紧围绕两个字---“有效”。而有效目标必须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师生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所以备课形式应该是丰富多样、灵活多样的,要因课程内容,教师能力水平的不同而异。根据备课把握的内容、备课参与的人数、备课的先后时间,一般把备课形式分为以下几种:
(一)、根据备课把握的内容来分,可以分为宏观备课和微观备课。
1、宏观备课,是指对一个教学阶段所授内容的宏观把握。开学伊始,在通读教材、大纲的基础上,明确教材的指导思想,掌握全书的知识结构以及前后单元的内在联系,确定总的思路和方法,并在时间安排上做好阶段性授课、平时测试、复习等的书面计划,制定出切实可行较为全面的教学计划,为阶段性授课拟定一个初步框架。每个学期开始之前,区教研室对即将参加新课程教学的教师进行的新课程培训,引领教师把握整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备课方式。
2、微观备课,是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设计的具体细节的备课。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备课,设计的主题就是如何紧紧抓住学生的思路,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培养融为一体,贯穿在40分钟的课时教学活动中,并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根据参与备课的人数来分,可以分为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
1、教师的个人备课是集体备课的基础,个人备课要遵循以下四条:第一,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这是备课的基础。第二,要在确定双基目标的基础上,落实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教育及每节课目标要求,这是备课的关键。第三,要在深入了解学生实际的同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学习方法和意志,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是备课中不可忽视的。第四,要在全面掌握全局的基础上,有目的地设计教学程序。对讲授的内容、基本训练、教学方法、教具使用、复习提问的内容、板书设计、作业选择等,怎么设计、怎样安排、都要周密计划好,使教学成为有目的的系统活动。在此基础上,要求教师写出课时计划,这是备课的重点。
2、集体备课是教师之间互相交流教改信息,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艺术的一项重要措施。集体备课是在教师个人独立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集体交流的,在教学、教研中应该发挥备课组的集体作用。为了便于研究,可以确定每次备课组活动的主讲人。主讲教师应事先准备,拟定近阶段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再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各教师拿出个案,进行一人主讲,集体讨论的方式进行备课。每一位教师在集体备课中,都应当积极参与讨论,对课堂中学生主题性的凸显、能力的培养、重难点的突出与突破等方面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然后再对个案进行修改,变成一个比较优秀的教案。这样的交流修正,使每位具有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认识风格的教师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共同提高。
(三)、根据备课的时间先后来分,可以分为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
1、课前备课
要想上一堂成功的课,仅仅有一个成功的集体教案是不够的,它还与教师素质、学生素质、学生的情绪、课前的活动等有着必然的联系。所以,上课前,教师还应了解学生的上课前心理状况。既包括已获取的信息质量所给学生带来的情绪及心理体验,诸如成功所带来的兴奋,失败导致的沮丧;也包括上节课的基本信息,如学生体育课中做了强烈运动,累得满头大汗等。根据对学生课前情况的交接,进行课前备课。如:对于刚刚上完体育课的学生来说,如果马上让他们回答需要逻辑推理的问题,效果往往不好。这样,我们就要在课前对原有的上课过程进行一定的调整,可先聊些轻松的话题或提些 简单易答的问题,让学生有个适应过程,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课后备课
在教学活动中,多数教师注重的是“课前”和“课中”。对课后往往不够重视。而实际上,在课后作些教学反思,写些教学心得,然后再改写教案,进行课后备课,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记录:
(1)教学目标达到没有?表现在哪些方面?(2)教师的教学机智。
(3)学生灵感和创新思维记录。(4)失误分析及调整设想。(5)还可写下“再教设计”。
教学反思后回过头来写一份详案效果不错,可以使教学设计的环节有的放矢。写的目的不在多,而在于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在于精写。
(四)、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减轻教师工作负担,有条件的学校可提倡在网上备课。
网络备课的好处有:
1、资源丰富。可以从各大网站找到与教学相关的教案,素材。
2、保存时间长,以备后用。一名教师只要能把一到六年级的备课资料建立一个文件夹,以后备课就相对简单多了,只做修改就可以。学校检查时打开电脑就能看到教师的备课。
3、可以建立校园网,把每位教师的教案放到校园网这个平台上,供全校教师查阅,有得于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质量。
4、节省资源,学校教师备课要花去大量的纸,墨等,网上备课实现无纸化办公。
5、节省人力,可以减轻老师负担,把时间花在找典型课例,辅导学生上。
二、备课应该关注些什么
备课是有技巧的预设框框,进行成功的备课,应不断关注以下四个方面的。
(一)、为何而学。为什么要学习数学?为什么要学习这部分的数学知识?学习它,对学生的成长有好处吗?有哪些好处?通过学习,需达成什么样的目标?备课时,我们的脑海中必须要不断地浮现这些问题。只有清楚了这些问题,备课才会有方向。
(二)、学习什么。这是涉及学习内容的问题。哪些内容是有价值和重要的?哪些内容可以作教学法的加工,使其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怎样选择教学资源与教学材料,我们在备课时,应予以反复掂量。
(三)、怎么学。备课时,一定要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学生,我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会怎么做?我更在乎什么?这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
(四)、学得怎样。对照目标,在备课时,我们必须考虑到对学生学习的检测与评 价。
三、备课的步骤和方法
(一)、确立目标点。
课时教学目标必须明确而具体,具有可检测性。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进行目标设计。如果说发展性领域的目标是隐性目标,很难在一节课内发生明显的变化,不便于检测的话,那么认知性领域的目标应该是显性的,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应该有明显的变化,是可以检测的。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不是一节课中方方面面都突出,而是突出一个方面。有的课可能更多贡献的是“过程”,有的课可能更多贡献的是“结果”。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备课时,我们首先要分析,先看课标的总体要求,再把这一单元的目标、本节课的目标确立好,把目标变成问题。
(二)、抓住重难点和关键点
当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几个知识点时,教师需要明确哪些是教学的重、难点,以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以至影响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一般来说,数学的基本概念、法则、公式、性质都是教学的重点。确定教材重点,要以教材本身为依据,研究所教学的内容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价值。在整个知识系统中,关系全局的这部分知识,可定为教材的重点。
难点,就是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小学数学教材中,有的内容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理解;有的内容纵横交错。比较复杂;有的内容本质属性比较隐蔽;有的体现了新观点和新方法;有的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呈现了较大的差距等等。这种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内容,通常称之为教材的难点。教学难点要根据教材的广度和深度、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心理特征来确定。教材难点有时和重点是一致的。
教材中有些内容对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些内容就是教材的关键。作为教材的关键,它在攻克难点、突出重点过程中往往具有突破口的作用。一旦处理好教材的关键,与其相关的教学内容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三)、了解学生情况
具体说备学生应该注意以下内容:
1、对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的特征的了解。
2、对小学生基础水平、智力水平,学习习惯的了解。
3、了解学生的特点以及家庭状况。
4、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差生的原因,因人施教。
学生走进教室时并不是一张白纸,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建构主义理论也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是知识的简单接受过程,而是学习主体基于自身原有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因此,只有尽 可能多地了解学生,分析学生,掌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品质,才能做到准确、恰当的预设,才能确保有效教学的开展。
(四)、备教材
1、备教材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从信息论的角度来说,教学内容的广度就是一节课传输给学生的信息量。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大,知识点过多,学生难以接受;而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小,知识点过少,则浪费时间,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备教材时,教师要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
2、备教材的顺序。新教材对教学内容的顺序已经有所安排,但是教材中设计的教学顺序是最基本的,不可能太细。教学时,教师往往还要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做更具体细致的安排。
3、备教材中隐含的教育资源。新教材中例题、习题的选择素材,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接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实际情况用游戏、表演等活动,将情境图提供的内容进一步动作化、情境化,使学生全身心地投身于真实的活动环境中,增加实际体验,切身感受数学的奇妙与无所不在。
总之,备教材时既要尊重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既要灵活运用教材,又要根据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理解,切实发挥新教材的作用。同时,教师也不能局限于手中的一本教材,可以参照别的版本教材对本节课的内容是怎样编排的,有没有可取之处;也可以查一查其他资料中关于本课内容的相关叙述,有没有可以借鉴的地方;还可以收集现实生活中对本课教学有用的资源等等。一句话,备教材时,教师要紧紧抓住以上三个“备”,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五)、教学方法的选择
每一节课都有多种教法,用哪种教法最适应,学生最容易接受,是最重要的。因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而一节课需要多种方法的利用,才能得到预期的目的,采用一种方法是不够的。教法应选择教学目标和任务教材内容年级及小学生心理特点而定,并注意处理好以下关系,从教育学的关系看要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之间对全班学生的统一要求,与学生的个别差异之间的关系;从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内容和方法看,要正确处理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掌握知识技能和发展认识能力的关系这些基本原则,在选择教法时要充分考虑并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更新的教学方法。
(六)、备教学艺术和教具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师的语言力求准确科学,简明精练,条理清晰,深入浅出,生动形象,有艺术魅力,提高自己语言表达水平。
(七)、提升反思
四、以“认识负数”一课为例说说我的备课的过程。
(一)我每做一节公开课的前期工作所耗费的时间,要比真正动手写教学设计的时间多 得多,大约是后者用时的2-3倍;
前期工作第一步“三读”
第一读:读课标,读课标上所有与负数有关的内容
一定要先读课标,绝对是有指导意义的,而且要逐字逐句读,课标的语言、词汇相当精辟,一不留神,就会有所偏差。
第二读:“读教材”
关键是读例题是否与课标的精神完全契合,这点很重要,因为这可以决定你在上课的时候,选不选用教材所提供的例子,有条件的话,尽量多读几个版本的教材,这样在选择例题方面,空间会很大。
第三读:“读教参”
教参一定要最后再读,有经验的老师,都有这样一个感觉,那就是教参上的一些观点并不完全正确,在这里读教参要重点读„„对你确立教学目标是有很大帮助的。
前期工作第二步,做题
包括做教材上的例题、习题,练习册上的,教材全解上的,反正只要是你手头上有的,属于授课内容范围内的题,都要拿来做一做,不可有遗漏,有老师可能会说,做同类型题不是浪费时间吗,可我认为这点时间浪费的值,做题的目的不仅是让你找有没有更适合的例题、练习题,而是当你亲身经历了做题的这个过程,在做题时产生的问题、做题所用的时间,对你在课堂上的生成的把握都是有好处的。教师只有通过多做题,才能掌握本章的知识点。因为现在数学书上所设计的内容并不是很全面,所以只有通过做题来发现知识点。而且有些看似类似的题目可能里面所含的知识点就不一样,所以还是要每一道题都做过去。
前期工作第三步:列提纲
提纲内容包括定课型、三维目标、重难点、关键,教学流程,前期工作第四步:搜集素材
包括教案集、名师教案、网上的教案、课件,统统拿来备用。
(二)、前期工作完毕后,后期工作就该开始动手写教学设计了,也就是写教学过程,一定要用笔写在纸上,因为这也是一个二次思考的过程,因为教学目标、重难点关键在前期工作中已基本明确了,而数学教学的过程不外乎老三样,即“导入、新授、练习”,注重对不同教学思路的追问,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质疑,注重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就能预约出课堂的精彩。
首先是导入: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为它不但可以抓住学生,更能吸引听课老师的眼球,所以是颇费脑筋的,高段数学的导入,常用的不外乎有生活情景导入,游戏导入,复习导入,开门见山导入,迁移类推导入等等,考虑到是异地授课,与学生不熟,游戏可以拉近师生距离,增进了解,营造气氛,所以我选择了游戏导入。其次是新授:人教版教材相比苏教版而言,在例题与习题的呈现形式上稍逊一筹,所以例题我选择了苏教版的。
第三是练习部分:为了进一步达成教学目标,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练习中我选择了大量的生活中的负数。
除此之外,在数学课上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也成为了新课改的一个必然趋势,能让学生在看似枯燥的数学知识中感悟到一些有人情味的东西,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而课的结尾,又将是画龙点睛的一笔,是让学生谈谈收获,还是延伸到下一个内容,或拓展一个新课题,课后研究,抑或是布置一个有新意的作业,让学生自主动手,消化所学,无论哪个都得找到一个好的切入口,一气呵成,与本节课融为一体,千万不可虎头蛇尾。
备好课以后,还要试着说课。最后一步,就是做课件了。
就是这么一个过程,虽然一遍遍做下来,但每次做完课后还是有这样那样的不满意,所以,一定要写反思。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非常出色的公开课,听课的一位老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用终身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确实,从某种角度看,教师的工作除了真正课堂上的教学以外,其为教学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可看作“备课”,就如现在的你,我,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