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富强_民主_文明_和谐_教案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张震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个方面切入,以此为基础,阐述这一重要理论创新对于当代中国在价值体系方面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团结和带领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的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展示,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合作学习,发现问题,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背景、过程、特点等的教学,教会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新时期面临新形势情况下提出的科学命题,通过学习其科学内涵,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及提出的背景。今天的对于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讨论交流中,我们组主要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个方面切入,以此为基础,阐述这一重要理论创新对于当代中国在价值体系方面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团结和带领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的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总的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主义社会的政府和人民共同为之努力奋斗的价值取向,也就是共同理想。如果一个社会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就无所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于中国来说,2013年12月23日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24字核心价值观分成3个层面: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的重要性
价值观是人们心中的深层信念系统,核心价值观能否与时俱进,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生活方式 深刻变化,这给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们在思想认识上的多样性、多变 性日益增强,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多彩纷呈。在这种思想多样、价值多元的条件下,只有大力 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凝聚全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才能真正在全社会形成巨大的价值 共识和思想共鸣,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方向。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实现 “中国梦”的思想动力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一简洁明了的表达,不仅让国内广大群众很快明白国家和民族追求什么、人民追求什么,而且减少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多地从意识形态角度去解读的可能性,让国际社会明白中国人拼命努力到底是追求什么伟大目标,对中国的战略意图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中国梦响应世界各民族的伟大梦想,有助于加强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第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实现国家建设目标的思想要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是立足国家层面概括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就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无论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 明建设,都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追求目标,我们党在过去曾经把这个共同价值追求表述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繁荣,人民幸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通过经 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的宏伟目标,这个宏伟目标从价值追求角度来说就是要达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也就 是说经济上要越来越富强,政治上要越来越民主,文化上越来越文明,社会和生态上要越来越和谐。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符合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体中国人民寻求民族复兴的共同愿景,是一个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 发活力、振奋精神的价值目标。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
第五,“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深刻内涵。
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当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为世界瞩目,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汇聚、升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成为共同追求。
1)富强
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
我们的国家自从摆脱横亘在国民头顶的三座大山以后就一直在向国富民强的目标奋力竞发。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终于取得了一些成绩,比如GDP的巨大跃升,社会基础建设的逐步完善,以及航空航天事业的喜人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升到世界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但是由于着发展结构的不完善,这些发展结果的光环上并不那么光艳。有批评者整天对与国家发展抱有消极的心理,批评用上亿的衬衣换取一架飞机,用低廉的价格打开国际市场的商品和所消耗的农民工劳动不成比例,等等。但是我却不这样认为,正是在这样的付出中,我看到了这个国家的希望,为了国家富强,民族付出了太多。
劳动密集型产业日复一日的辛劳,拥挤,脏乱,疲乏,耗尽了工人的年华,他们创造了财富,却无法享受。被工作廉价的劳动力,被工厂隔绝的世界,被生存磨灭的理想。国家就是在无数个付出者的肩膀上前行。但是,一个国家的强盛史,又必定是一次全民付出的史,甚至是几代人的付出。世界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德国机械制造业、日本纺织工业的崛起,都是一部默默奉献的历史。
正因为处于崛起前的黎明时期,所以更应该将“富强”的信念扎根于人民心中,为国家的未来而努力拼搏。
2)民主
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
中国的民主进程:
从中国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上说,马克思主义是尊重人权、促进民主的,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建立在资本主义世界无产阶级对抗资本主义的情形下,而上个世纪中上叶资本树叶和全球政局发生巨大变化,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没经历资本经济高度发展而直接从封建或军阀混战进入社会主义的,中国是这样的,所以中国若建立民主,只能在社会主义阶段中发展。
在事实上,中国也是积极建设民主的,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中就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国家供给必须的物质上的便利,以保证公民享受这些自由”。
中国的民主建设必然不会像欧洲那样经过数次起义和复辟事件就建立起来,中国民主的发展必然是伴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循序渐进的: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刑法》取消了投机倒把罪;
八十年代后,中国开始建立法治社会,律师数量从最初的寥寥无几发展到今天的庞大人群;
1989年4月,通过《行政诉讼法》;基层官员开始直接选举而不是以前的上级任命;
03年通过了《行政许可法》,04年宪法修正案中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07通过《物权法》;
再有,英文维基百科解禁,中文维基百科和BBC网站也可以正常访问了。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在不断地进化并保持先进性,现在的党员中既有农民工人,也有企业家。台湾在国民党独裁时期,台学者李敖曾说“国民党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政党,而是一个大家族,而我认为现在的共产党也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政党,而逐渐变得像一个领导管理国家政权的精英组织”。
从本质意义 上来讲,只有社会主义民主、自由和平等才是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民主、自由和平等,而资本主义制 度下的所谓民主、自由、平等是虚伪的、靠不住的。
可以说,中国的民主发展是较快也较平稳的,中国只用了30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西方近百年的民主建设任务,虽然中国在民主建设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总的来说,中国的民主进程是有效地顺应了经济发展要求和人民民主意识提升带来的民主权利需求的。
3)文明
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中国梦”不仅是物质之梦,更是精神之梦。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随着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中华文明也必将顺应时代发展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这是国家主席习近平访欧演讲时的重要论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重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贯彻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精神文明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社会主义文化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4)和谐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继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上提出的新论断。
在构建和谐社会阶段的进程中,党始终围绕着“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对支撑构建和谐社会阶段价值理念进行理论创新,对和谐社会阶段的制度体系进行创新,真正从法的意义上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国家和谐共进。构建和谐社会是与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互动共进的历史进程
“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以人为本就是要在构建和谐社会阶段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把“ 以人为本”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落脚点,就是要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结合起来,让人民真正享受到改革开反放的成果。
第六,个人感言
社会主义核心值直观的提出,是党站在新的发展阶段所提出的全体国人的精神家园,当国家在改革与发展中潮流中前进时,更需要与全体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将国民的思想团结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追求中来,自信地,坚定地为了同一个巨人的梦想而奋斗,为国家的荣耀而拼搏
第二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教案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从国家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目标:
培育当代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如何引导青年学生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或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 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
五四运动距今已经95周年了。请同学们谈谈五四运动的精神是什么? 答案: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五四运动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洪流中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青春乐章。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到了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下面就具体介绍一下本节课内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讲授新课: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从国家层面上提炼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准确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一方面要看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普遍价值和作用,另一方面更要看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对于社会主义的特殊意义和特别要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不是社会主义独创,更不是社会主义独有,而是千百年来人们对理想社会和理想国家的普遍追求,代表了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方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虽然不是社会主义独创和独有,但社会主义作为比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更高阶段的社会形态,“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就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同时社会主义也赋予“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以新的含义和要求,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发展到了一个更高阶段。
民富国强统一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邓小平同志指出:“没有贫穷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他还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国强是指国家经济发达,国力强大。国家强盛是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是新社会战胜旧社会、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国家强盛了,共同富裕才有充分的物质保障;只有坚持将共同富裕作为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让广大人民都能共享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才能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的社会性质。把富强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就是要求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尽快赶上和超过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惟有这样,才能为社会主义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才能从容应对针对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各种挑战,才能让老百姓充分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使社会主义立于不败之地。“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民主,其本意是指按照多数人的意愿作出决定的一种制度,同时也指人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是人的一种社会存在方式。民主对于社会主义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邓小平同志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这里有三层意思:一是指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前提。无产阶级只有“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才能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才能有条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二是指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是人民当家做主人的社会,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只有通过一系列的民主制度安排,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让人民群众自己来选择领导者,自己来做出事关他们根本利益的重大决策,自己来管理他们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自己来监督权力的运行,才能体现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三是指民主是一项制度保证——它防止权力异化,保证政治清廉,消除腐败,实现社风良好,能够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文明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
文明,指由人们的思想水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社会风气、行为规则、发展理念所构成的一种精神状态和发展境界。文明与野蛮相对立,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优越更进步的社会形态,当然也应当更加文明。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广东时,既高度肯定了广东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成绩,又强调指出:“广东二十年赶上亚洲‘四小龙’,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他们,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文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一方面要求我们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另一方面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尊重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用文明的手段和方法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和谐,有助于发挥整个社会的创造力和谐,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和谐社会”就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其主要内容为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谐社会是千百年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社会,也是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把共产主义定义为“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恩格斯在《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中也把共产主义称为“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还直接提到了“社会和谐”的概念,并阐述了和谐社会的最高境界就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就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因此,把和谐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既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又体现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还代表了当今时代发展潮流,同时对于我们正确处理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冲突,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团结社会各方面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整个社会的创造力,更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要求,分别针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领域,各自代表了其中最重要的价值,各有其特殊地位和作用。富强体现的是社会主义的物质性要求,民主体现的是社会主义的主体性要求,文明体现的是社会主义的伦理性要求,和谐体现的是社会主义的关系性要求。四个核心价值的相互关系是:富强是基,是民主、文明、和谐的物质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还直接提到了“社会和谐”的概念,并阐述了和谐社会的最高境界就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就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因此,把和谐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既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又体现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还代表了当今时代发展潮流,同时对于我们正确处理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冲突,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团结社会各方面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整个社会的创造力,更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教学总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的精华,我们对传统文化应坚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态度,坚持自我纠正、自我更新的做法,强化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凝聚人心的力量,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中国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我们不能数典忘祖,而要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努力培养实现中国梦的优秀人才。
一个民族、国家,特别是像中国这样历史悠久、拥有独特传统文化的社会主义发展大国,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青春梦和中国梦是共融的。作为当代青年,要有理想、肯担当,主动到艰苦的环境中锤炼自己,为了目标和理想顽强拼搏、不懈奋斗,争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
第三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今天的对于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讨论交流中,我们组主要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个方面切入,以此为基础,阐述这一重要理论创新对于当代中国在价值体系方面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团结和带领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的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总的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主义社会的政府和人民共同为之努力奋斗的价值取向,也就是共同理想。如果一个社会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就无所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中国来说,2013年12月23日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24字核心价值观分成3个层面: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的重要性
价值观是人们心中的深层信念系统,核心价值观能否与时俱进,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生活方式 深刻变化,这给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们在思想认识上的多样性、多变 性日益增强,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多彩纷呈。在这种思想多样、价值多元的条件下,只有大力 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凝聚全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才能真正在全社会形成巨大的价值 共识和思想共鸣,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方向。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实现 “中国梦”的思想动力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一简洁明了的表达,不仅让国内广大群众很快明白国家和民族追求什么、人民追求什么,而且减少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多地从意识形态角度去解读的可能性,让国际社会明白中国人拼命努力到底是追求什么伟大目标,对中国的战略意图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中国梦响应世界各民族的伟大梦想,有助于加强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第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实现国家建设目标的思想要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是立足国家层面概括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就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
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无论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 明建设,都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追求目标,我们党在过去曾经把这个共同价值追求表述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繁荣,人民幸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通过经 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的宏伟目标,这个宏伟目标从价值追求角度来说就是要达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也就 是说经济上要越来越富强,政治上要越来越民主,文化上越来越文明,社会和生态上要越来越和谐。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符合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体中国人民寻求民族复兴的共同愿景,是一个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 发活力、振奋精神的价值目标。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
第五,“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深刻内涵。
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当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为世界瞩目,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汇聚、升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成为共同追求。
1)富强
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
我们的国家自从摆脱横亘在国民头顶的三座大山以后就一直在向国富民强的目标奋力竞发。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终于取得了一些成绩,比如GDP的巨大跃升,社会基础建设的逐步完善,以及航空航天事业的喜人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升到世界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但是由于着发展结构的不完善,这些发展结果的光环上并不那么光艳。
有批评者整天对与国家发展抱有消极的心理,批评用上亿的衬衣换取一架飞机,用低廉的价格打开国际市场的商品和所消耗的农民工劳动不成比例,等等。但是我却不这样认为,正是在这样的付出中,我看到了这个国家的希望,为了国家富强,民族付出了太多。
劳动密集型产业日复一日的辛劳,拥挤,脏乱,疲乏,耗尽了工人的年华,他们创造了财富,却无法享受。被工作廉价的劳动力,被工厂隔绝的世界,被生存磨灭的理想。国家就是在无数个付出者的肩膀上前行。但是,一个国家的强盛史,又必定是一次全民付出的史,甚至是几代人的付出。世界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德国机械制造业、日本纺织工业的崛起,都是一部默默奉献的历史。
正因为处于崛起前的黎明时期,所以更应该将“富强”的信念扎根于人民心中,为国家的未来而努力拼搏。
2)民主
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
中国的民主进程:
从中国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上说,马克思主义是尊重人权、促进民主的,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建立在资本主义世界无产阶级对抗资本主义的情形下,而上个世纪中上叶资本树叶和全球政局发生巨大变化,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没经历资本经济高度发展而直接从封建或军阀混战进入社会主义的,中国是这样的,所以中国若建立民主,只能在社会主义阶段中发展。
在事实上,中国也是积极建设民主的,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中就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国家供给必须的物质上的便利,以保证公民享受这些自由”。
中国的民主建设必然不会像欧洲那样经过数次起义和复辟事件就建立起来,中国民主的发展必然是伴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循序渐进的: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刑法》取消了投机倒把罪;
八十年代后,中国开始建立法治社会,律师数量从最初的寥寥无几发展到今天的庞大人群;
1989年4月,通过《行政诉讼法》;基层官员开始直接选举而不是以前的上级任命; 03年通过了《行政许可法》,04年宪法修正案中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07通过《物权法》;
再有,英文维基百科解禁,中文维基百科和BBC网站也可以正常访问了。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在不断地进化并保持先进性,现在的党员中既有农民工人,也有企业家。台湾在国民党独裁时期,台学者李敖曾说“国民党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政党,而是一个大家族,而我认为现在的共产党也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政党,而逐渐变得像一个领导管理国家政权的精英组织”。
从本质意义 上来讲,只有社会主义民主、自由和平等才是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民主、自由和平等,而资本主义制 度下的所谓民主、自由、平等是虚伪的、靠不住的。
可以说,中国的民主发展是较快也较平稳的,中国只用了30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西方近百年的民主建设任务,虽然中国在民主建设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总的来说,中国的民主进程是有效地顺应了经济发展要求和人民民主意识提升带来的民主权利需求的。
3)文明
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中国梦”不仅是物质之梦,更是精神之梦。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随着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中华文明也必将顺应时代发展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这是国家主席习近平访欧演讲时的重要论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重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贯彻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精神文明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社会主义文化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4)和谐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继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上提出的新论断。
在构建和谐社会阶段的进程中,党始终围绕着“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对支撑构建和谐社会阶段价值理念进行理论创新,对和谐社会阶段的制度体系进行创新,真正从法的意义上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国家和谐共进。构建和谐社会是与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互动共进的历史进程
“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以人为本就是要在构建和谐社会阶段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把“ 以人为本”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落脚点,就是要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结合起来,让人民真正享受到改革开反放的成果。
第六,个人感言
社会主义核心值直观的提出,是党站在新的发展阶段所提出的全体国人的精神家园,当国家在改革与发展中潮流中前进时,更需要与全体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将国民的思想团结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追求中来,自信地,坚定地为了同一个巨人的梦想而奋斗,为国家的荣耀而拼搏。
第四篇:富强、民主、平等[定稿]
富强话题作文
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理论论据
民智者,富强之源也。清末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严复 非力车农无以富邦也。富强名言
汉代文学家 桓宽
欲讲富强以刷国耻,则莫要于储才。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家,维新志士 谭嗣同 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用商君法而富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司马光 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我要献出全部学识智慧。中国近代科学家、教育家 钱伟长
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孙中山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中国近代工程之父 詹天佑
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富强。毛泽东 人类的所以能进步,国家的所以能富强,社会的所以能安定,根本就都在于政治。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 郁达夫
没有一个真正富强的国家不把人才当作国宝的,或者应该倒过来说,不把人才当国宝的国家,不可能真正富强。台湾女作家 龙应台
中国需要更多这样的声音,让我们牢记这些话,做一个清醒的中国人,国家的命运仍然掌握在我们的手中,让我们都大声的呐喊:“中国富强,有我!” 军事战略专家 戴旭
她也有一个希望中国崛起之梦,但中国的这个崛起,不应该只是来自于片面的军事力量或经济富强,因为这样的大国很危险;她希望看到中国的“大国崛起”,是根源于文明的崛起。台湾女作家 龙应台 事实论据:
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量,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二)中国,何时才能富强
在东方大地上,有一条古老的巨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它曾经遭受到无数列强的侵略,但是,中华儿女不畏强暴,为了维护国家尊严和民族独立,一次又一次地与列强作斗争。尽管每次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也粉碎了列强妄图灭亡中国的美梦。
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它带领人民奋斗了28年,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
创业难,守业更难。建国初期,面对列强的封锁,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使国家度过最困难的时期。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综合实力大大提高,经济也在迅速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且,国家还未完全统一,更有一些霸权主义的国家对我国虎视耽耽。可是现在有些人就丢掉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开始过上了奢侈腐化的生活。并且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那么我可以说这样的人不配做一名中国人。
反观我国的国民素质,更是令人担忧。不少人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外国的一些提示牌上全部是中文,不都说明了我国国民素质低下吗?
我希望有一天,中国能真正的强大起来,不求称霸世界,但求无人敢欺:我希望有一天,我国的国民素质能真正提高:我希望有一天,所有的人都真正做到为国家着想。我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
(三)富强的中国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从此,古老的中华民族获得了新生。
如今,13亿人民已经实现温饱,正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几十年来,中国人民攻克了一道又一道的难关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中国人民在神州大地上描绘着最新最美的文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后几十年,是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几十年,是探索.建设.改革.发展的几十年,近六十年来,我们在探索中前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走向振兴.走向繁荣,让国家走上富强,走上兴旺的康庄大地,从经济领域改革到政治.文化和社会领域的改革,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转眼间,祖**亲迎来她60周年的生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了庆祝祖**亲的生日特地编写了《英雄中国》这本书,这本书介绍了祖国,日渐壮大发展的历史。逐步走上强大的道路。还介绍了祖国实现了她百年之梦,在这60年的辛苦历程中,祖国的科技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多年,经历了徒步化,骡马化,摩托化,机器化后,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嫦娥奔月”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杂交水稻„„看到这些成就,我们感到自豪,人们都想获得若贝尔奖,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获得若贝尔奖。在是世界中抬起头。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捍卫我们的国家,发展我们的国家推动我们的家园使中国在世界上留下光辉,灿烂的足迹。
(四)“中国2020”
中国,矗立在世界东方的一支雄鹰,自从1949年焕发全新面貌后,各个方面飞速上升,使他的人民摆脱了“东亚病夫”的称号,赢得了世界的尊重。现在是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技占据主流的年代,我们国家在科技生产力方面不断做大做强,令我们炎黄子孙感到无限自豪,现在就让我们畅想一下2020年的祖国吧!
2020年,我们的祖国到处使用环保材料,没有大气污染,没有能源浪费,中国的天空将是无限的湛蓝,城市中到处是森林,鸟语花香,工厂里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急剧减少,温室效应消失了,海平面恢复到正常水平。人们上班骑自行车,坐地铁,人人讲环保。世界各国纷纷向中国发出赞赏,联合国向中国政府颁发奖杯,赞誉中国组织了环境危机。
2020年,中国的国民素质得到提高,全民实现义务教育,所有的教师和同学都成了朋友,大家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学校不以成绩为目的,而是侧重素质教育,培养各种能力,多样化人才。中国将成为人才大国,这些人才将使中国社会不断高速发展,高科技、军事等工业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使中国走在世界前列。文明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不断进步,使世界人民提起中国人民赞不绝口,真正成为文明大国、世界强国。
2020年的中国令人向往,作为90后,我们一定不会忘记我们的誓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建设我们的祖国奉献我们的青春和汗水,让我们从现在起,好好学习,掌握本领,让我们和祖国一起成长吧!
2020年的中国,我们准备好了,我们来了!
(五)中国真的富强了吗?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富强了!
不错,中国真的在逐渐走向富强,可是现在已经达到了吗?然而,没有。
纵观千年来的中国富强发展史,那些建造小康社会,十八大代表大会,为水资源干枯的各种方案,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南水北调都对我国发展,富强起到了很好的开端。但目前,中国还没有正真富强起来。
就拿铺马路这种简单的事说起。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路面非“黑”即“白”(黑色沥青和白色水泥两种颜色),而在欧洲,如英国、德国、荷兰等国,彩色路面已较为普及。通过道路颜色的不同,如红、绿、蓝、黄等,提示不同车辆的驾驶者在规定的路面上行驶,从而避免了车辆的混行,大大增强了安全性。做以比较中国,这种路面只有北京,上海,香港在使用这种。
从根本的衣食住行来说,物价已经涨的吓人了。而收入的涨幅却远比不上物价的涨幅。所以,“民众的共同富裕”也是中国走向富强的重点。从“中国乞丐为什么这么多”这个话题可以看出小康社会还没有起到一定的作用。在国外人人平等,从不出现有乞丐这种情况,不工作的人和每天上班的人都可以得到相应的金钱。(他们给没有工作的人定时补贴)。所以,民众的共同富裕对我们,对国家和国家将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地位,不容忽视。
马路的颜色、我们的共同富裕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但从这点点滴滴可以看出,中国现在正是走向新一时代的阶段。
在平时生活中,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中国并不富强。不是我们说祖国的不好,这是事实,无法改变。从两方面来说,中国的经济和民众的共同富裕都没有达到大家所理想的,期待的。
中国富强了吗?民众富强了吗?国家的富强仅仅和金钱有关吗?没有,不是。我发现:在近代中国变化过程中,中国主要向西方学习,并不能说不能富强,只是效果慢了些。正真想让中国富强起来,首先要做到:自由,民主。还要勇于不断探索,向强国学习!
民主话题作文
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理论论据
1、民主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它是我们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最好的一种制度。——【英】邱吉尔民主
2、民主使每个人成为自己的主宰。——詹·拉·洛威尔
3、民主是在静脉和动脉中循环的健康血液,肌体的正常功能靠它维持,但它决不应出轨,就像血不能流出脉管一样。——柯尔律治
4、民主制度,天下之公理。——清·梁启超
5、民主制就是直接由全体人治理、全体人民拥有、全体人民享受的自治政体。——西·帕克
6、天下之权,惟民主是主。——清·何启
7、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制度的伟大兵工厂。对我们来讲,这是同战争本身一样严重的紧急状况。我们必须以同样的决心,同样的紧迫感,同样的爱国主义和牺牲精神来致力于我们的任务,就好象我们处在战争中表现的那样。——罗斯福
8、我们进行了二十八年的新民主义主义革命,推翻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和封建土地所有制,是成功的,彻底的。但是,肃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义残余影响这个任务,因为我们对它的重要性估计不足,以后很快会转入社会主义革命,所以没有能够完成。——邓小平
9、我信仰民主政体,因为它使每个人都能发挥出自己的能力。——伍·威尔逊
10、一切的一切都开始于相互尊重,人是有感情的动物,需要平等和民主与理解和信任。——佚名
11、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马克思
12、在我的一生当中,我已经把自己献给了非洲人民争取生存权力的斗争。我与白人统治进行了斗争,也反对黑人控制,我珍视实现民主社会的理想,在那样的社会里,所有的人都和睦相处,具有平等的权利。我希望为这个理想而生活,并去实现它,但是如果需要,我也准备为这个理想献出生命。——曼德拉
13、只要土地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继续存在,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民中的“自由和平等”就只是一种形式。——列宁
14、资本主义社会里的民主是一种残缺不全的,贫乏和虚伪和民主,是只供富人,只供少数人享受的民主。——列宁 事实论据
在华夏大地之上,轩辕黄帝及他们的后代创立了“禅让制。”在这种伟大民主制度的感召下,各个部落融入华夏民族。当我们把视线移向地中海世界。在古老的,静谧的,沉寂的帕特农神庙遗迹深处,继续着与中国迥然不同的政治制度——城邦民主制度,它使雅典在精神主义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由此,不得不说,民
主与和谐是辩证统一的,它们不应分来,是民主孕育了和谐。民主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也是民主的目标。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而如今我们也在大力倡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它又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更加显示了民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大方面讲,民主是人们的应有权利得到保障。具体来说,它使让人们有尊严的地活着,对贫困山村的孩子来说,它是让我们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对民工来说,它是我们能够得到尊重,能拿到工钱的武器;对大学生来说,会使他们不再成为“蚁族”;对党员干部来说,它是指导他们工作的至上路线;对每个人来说,它是我们能够“假装”接受好像不友善的人,能够认证聆听不想换的人讲话„„当这些问题被轻而易举的解决了,人与社会一定是和谐的。因为人与人之间都是相互的,你对他好,他也会投桃报李,在顽强的对手,也会被长期的诚意所感动。达到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无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不只是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也应当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社会。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没有和谐稳定的生态文明,我们就不可能长期生存,更别提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今,我们人类在主球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出现了人与自然不和谐现象,而这又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恩格斯曾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平等话题的作文
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理论论据
1、大殿的角石,并不高于那最低的基石。——纪伯伦
2、对一个有优越才能的人来说,懂得平等待人,是最伟大、最正直的品质-理查德·斯蒂尔
3、高调慈善和低调慈善的爱心是平等的。——陈光标
4、平等或许是一种权利,但却没有任何力量使它变为现实。——巴尔扎克
5、平等者最能与平等者相投。——西塞罗
6、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康有为
7、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所以试图平等待人纯属徒劳之举。——詹·安·弗劳德
8、世上友谊本罕见,平等友情更难求。——培根
9、斯巴达人原则是:“正义就是平等,但平等并不就是正义”。——爱献生
10、所谓平等,就是穷人不占富人的便宜。——亚里士多德
事实论据
【高分素材】
热点素材:一个白宫临时工离开前,带一家子来白宫照相纪念。他儿子告诉奥巴马自己也剪了“奥巴马头”,能不能让他摸摸奥巴马的头,看看他俩的头型是不是一样。奥巴马于是将身子弯成90度,让小孩子摸了摸头。
素材点拨:奥巴马身为美国总统,并没有那么森严的等级观念,而是欣然答应小孩子的要求,让一个白宫临时工的孩子摸了一下他的头。低头与弯腰并不都是阿谀与屈就,有时也是一种尊重、一种平等。
经典素材:“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你觉得无足轻重的人吗?你以为我是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你以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
素材点拨:这是《简・爱》这部小说中的经典对白,是简・爱维护人格尊严、争取平等地位的宣言,也正是这种追求自由平等爱情的精神博得了罗切斯特的真爱。对于一个人来说,平等和坚韧才是最重要的。每个人都应该坚强的活着,不做任何人的附庸,没有人比其他人差,不必自卑。
特色素材:杭州图书馆自2003年就实行零门槛开放,这里工地较多,吸引了不少农民工读者,不时也会有乞丐流浪汉光顾。图书馆对他们唯一的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他们自然明白让农民工群体入馆会遭遇有些人的不满,但他们义无反顾。面对一些读者的投诉,馆长褚树青说:“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 杭州图书馆因此被称为“史上最温暖图书馆”。
素材点拨:著名作家博尔赫斯说:“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馆长认为人人生而平等,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因此给了乞丐、拾荒者等人阅读的机会,尊重了他们阅读的权利,从而获得了多数人的尊敬。太阳不会因为乞丐和拾荒者的身份而拒绝给予他们阳光。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天堂里的一道美丽风景?
生活素材:萧伯纳是英国有名的戏剧家。一次,他漫步在莫斯科街头,遇到一位聪明伶俐的小女孩,便与她玩了很长时间。告别时,萧伯纳把头一扬,幽默地对小姑娘说:“别忘了回去告诉你的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闻名的萧伯纳!”哪知小女孩看了萧伯纳一眼,学着大人的口气说:“请回去也告诉您的妈妈,就说今天同您玩的是莫斯科女孩安妮娜!”萧伯纳愣住了,他觉得刚才自己太自以为是了,一时间不知说什么才好。
素材点拨:不平等的现实催生了人们追求平等的愿望。一个人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骄傲,要永远谦虚。小姑娘这颗追求平等的心让人震撼和肃然起敬。
优秀议论文:人人生而平等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句话来源于1776年发表的着名的《独立宣言》。
人人生而平等。平等是与生俱来的,是上天对人性的关怀而赐予每个人的礼物。每个人一出生就与他人平等,不分地位,不分贵贱,不分种族,即使有任何差别。是平等让人与人之间存在公平的待遇,是平等让人拥有了追求幸福的权利。
一架飞往纽约的飞机上,一位富有的中年白人妇女被安排坐在一位黑人旁边。她怒目而视,而黑人却以微笑回应。白人妇女发脾气,说不能忍受坐在黑人身旁,要求换位子。几分钟后,空服员回来了说,经济舱已经客满了,但头等舱还有一个空位。而且她已经获得机长的特别许可,他认为要一名乘客不应该和一个这么令人讨厌的人同坐。随后空服员转向那名黑人邀请他到头等舱。顿时周边的乘客热烈鼓掌。
美国着名的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发表演讲:“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生活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
每个种族都是有尊严的,诋毁,谩骂的话不应数落在他们身上,友好的待遇不应被剥夺。白人妇女的无礼行为表明种族歧视思想在她脑海里已像毒雾挥之不去,平等从来不属于一个令人讨厌的人,尤其是黑人,即使他很善良。而机长和空服员的表现让乘客明白,上帝的儿女都是平等的,公平的待遇从不缺失。
杭州有一图书馆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因此也有乞丐或拾荒者进去阅览。唯一他们要求是把手洗干净。有人不能忍受,找到馆长诸树青,说允许他们进入是对其他人的不尊重。而他回答道:“我无法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
他们也是一群平凡的小市民,轻蔑,厌恶的眼光不应聚集在他们身上,进入图书馆的权利不应被剥夺。人们的过分言语表明贵贱有别的思想蒙蔽他们的双眼,让他们看不到那些和他们一样平等的人,即使是卑微的拾荒者。而馆长诸树青恰恰欢迎他们的到来,让众人明白,大家是平等的,正义的天平从不倾斜。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大殿的角石,并不高于那最低的基石。”我们是人生殿堂上的石块,因为平等,所以地位作用不能否定我们处于相同的高度。
请记住:平等是我们一出生就被赋予的礼物,而平等对待每一个人是我们被赋予的职责。
第五篇:富强 民主 文明的中国15-9-20
富强、民主、文明的中国
2012年11月29日,总书记在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后说:“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习总书记谈话中提到的富强、民主、文明一直以来都是党和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在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层面部署了不同的战略方针,富强、民主、文明分别是我们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中追求的三大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出的精神内涵,是已写入党章和国家宪法的党的基本主张及国家发展目标,反映了中国人民寻求民族复兴的心声和愿景,在核心价值观中居于统领地位。“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重要支撑。“富强、民主、文明”是当下中国在党的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从十六届四中全会到十八大,党和政府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2013年12月23日中央办公厅印发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24字的核心价值观分为3个层面,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必然要求。古往今来,富强一直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鸦片战争以来,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一度陷入落后挨打的境地,面对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举起富国强民的旗帜,前仆后继。早期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行变法图强,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期望发展实业强国富民。这些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探索虽然都失败了,但是中华民族各阶级人民为实现民族富强的拼搏精神仍值得称赞。随后,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国家富强的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落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肩上。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国家富强的目标就被写入了党的报告、大会和各项章程中。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独立的新中国,一个独立的新中国是国家富强的前提条件。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国家富强提供了政治前提和制度保障。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
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向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产业结构变动活跃,经济持续高速增长。30年来,中国的GDP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在1978—2007年间,中国的经济增速有16年超过10%,只有3年低于7%。30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14倍,2010年中国GDP总量首次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进出口总量跃居世界第二(2011年)。至此,我国已提前完成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部署的前两步,正在为国家富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而奋斗。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在实现国家富强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随着经济发展,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已经从温饱型进入小康型并逐步向富裕型过渡的阶段,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步走向小康水平。1949年以前,我国人民生活毫无保障。现在,我们建立了以免费医疗(城市公费医疗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免费教育(中小学免费义务教育)、免费养老(城市退休制度和农村集体养老制度)制度为中心的高福利制度。不仅免费,而且医疗、教育等方面达到了世界先进的水平。仅以医疗为例。我国建立了一套富有创意的、适应中国实际情况的三级医疗卫生体系,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放在预防和消除传染病、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建国后,霍乱很快在我国绝迹。1955年,基本控制了人间鼠疫,1959年,性病基本被消灭。20世纪60年代初,比世界范围早了十余年灭绝天花;结核病的死亡率从建国初期的250/10万下降到40/10万;麻疹、乙脑、白喉、脊髓灰质炎、破伤风、百日咳
等传染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1949年到1978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增加到68岁,这是当时发展中国家难得的成就。1976年合作医疗在全国的普及率达到90%以上,获得了满足农民基本医疗需求的最高效益,因此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是发展中国家群体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范例”。
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在消费方面,居民消费质量明显提高,吃、穿、住、用都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旅游支出在居民日常消费支出的比重中逐年增加。在居民消费水平增加的基础上,我国市场机制不断完善,不断采取措施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在投资、出口方面,2001年11月10日,中国经过15年的努力,在卡塔尔的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终于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法律文件。伴随着会议主席的一声槌响,我国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第143个成员国。1986年7月10日,中国向世贸组织的前身——关贸总协定递交复关申请,1995中国申请入世,2001年9月13日与最后一个谈判对手墨西哥达成协议。15年的谈判复杂且充满变数,最终中方与所有成员就加入世贸组织后若干年市场开放的领域、时间和程度等达成了协议。成功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市场化的改革正在逐渐与世界经济接轨,中国经济由此将开始真正参与到世界竞争中来。可以说,中国加入直接贸易组织,既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十几年来,取得成就的认可,也是对飞速发展的巨大挑战。
从1978年到2012年,中国对外贸易额从109亿美元增加到38700亿美元,对外贸易额在世界中的排名由原来的27位攀升为世界第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利用世贸组织的规则来协调和解决国际贸易争端,更好的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推动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贸易新秩序。中国积极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对外经济政策,在加入世贸组织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中国大陆优越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外商投资,外资企业纷纷进驻中国,合资企业不断增加,逐步转变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技术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产业,实现经济持续平稳增长。
民主是实现政治民主、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更是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但现实问题是:在一个幅员众多,地域辽阔的国家里,是无法真正做到让全体人民当家作主的。卢梭曾经说过:“就民主制这个名词的严格意义而言,真正的民主制从来就不曾有过,而且永远也不会有。多数人统治而少数人被统治,那是违反自然的秩序的。我们不能想象人民无休无止地开大会来讨论公共事务”。所以在政治实践和制度层面,国家只能采取一定的形式确保体现多数人的意见,视为选举。然后根据选举的结果来形式一定的机构来执行人民的意志,视为代议。同时为了保障人民意志的执行,产生法律来监督政府的行为。由此可见,主权在民的原则,合法选民的选举,法律的监督是民主政治的三大要义。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家。封建社会,是一个家天下的社会。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无民主可言。五千年的君主专制,为我国的民主政治的发展留了不可想象的阻碍。直至孙中山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并系统的提出了三民主义思想:民生、民族、民权,才有了中国民主政治的萌芽。虽然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没有成功,中国也没有实现独立,“三民主义”在某些方面也显得不够成熟,但他对“君权”和专制制度的彻底否定吹响中国人民追求民主政治的号角。对其的不断反思也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立与发展。由此可见,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因为历史原因和政治原因缺乏民主建设,封建社会和军阀混战时期不可能实行政治民主。因此,中国若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必须从社会主义阶段发展。
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建国以来,我党在几代领导人的领导下实现了民主政治的建立、完善、创新发展阶段。其中,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对民主政治的探索时期,也是我国政治体制模式的建立与发展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继承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使得中国在政治民主化进程中迈出了一大步。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毛泽东形成和丰富了他的民主政治思想,他一再强调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坚持从群众来到群众去,坚
持一切依靠群众,由群众监督政府等等。中共八大报告第一次用党的文献形式确立了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民主政治方针。
建国后,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化进程开端是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举行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这次会议上获得通过,正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了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国之初,由于各方面条件不够成熟,并没有实现全国普选,因此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此后,经过几年的过渡,1953年,我国进行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普选,实现了自下而上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中就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国家供给必须的物质上的便利,以保证公民享受这些自由”,这部宪法保证了人民的权利。遗憾的是,在1957年以后,经历了阶级斗争扩大化、文化大革命等历史事件,中国民主政治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民主政治的进程也缓慢下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逐步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进入发展完善阶段。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了建设高度民主目标的思想,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方向,只有建立了高度的民主,才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才能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快
速向前发展。中国共产党在十二大上正式指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为此,我们党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完善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采取了许多改革措施;加强了同民主党派的合作,充分发挥民主党派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重视和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发展了基层民主,使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日趋完善等。此后,党的十四大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十五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纲领,十六大把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些举措都加快了我国建构既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又符合本国实际的政治体制的进程。
民主政治的建设离不开依法治国。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刑法》取消了投机倒把罪;八十年代后,中国开始建立法治社会,律师数量急剧增加;1989年4月,通过《行政诉讼法》;基层官员开始直接选举而不是以前的上级任命;2003年通过了《行政许可法》,2004年宪法修正案中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2007通过《物权法》。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国家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1982年宪法突出了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将“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从1954年宪法第三章改为第二章,放在更加显著的位置。2004年修宪,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成为宪法原则,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
宪法和法律规定了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法律规定县、乡两级人大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全国人大代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各级人大代表、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和人民政府副职领导人员,一律由差额选举产生。
坚持民族平等、实现人民自由、各民族人民共同当家作主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由之路。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汉族占全国人口的92%,其他55个民族占8%。国家一贯重视各民族平等和团结,宪法对少数民族的事务和权利作了更详细的规定。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享有一定的自治权,自治机关既有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共性,也有其特殊性。少数民族参加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地方各级权力机关的权利,一直受到特殊照顾,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代表每届均大大高于占全国总人口8%的比例。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各民族人民共同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总体来看,中国的民主发展是较快也较平稳的,中国只用了30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西方近百年的民主建设任务,虽然中国在民主建设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总的来说,中国的民主进程是有效地顺应了经济发展要求和人民民主意识提升带来的民主权利需求的。
“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
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在中华文明的五千年历史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汉字文化、四大发明、丝绸之路等这些印记着中华文化的历史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非常重视文化工作,先后提出了文化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创新内容、形式和手段,促进了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
当今世界形势下,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要求更加迫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事业得以复苏,而且走上繁荣发展之路。中国终于实现了“穷国办大教育”的夙愿,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注重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和西部教育。在先进科技方面,科学人员勇攀科技高峰。神州系列飞船和探月的成功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达到新水平。同时,科技界也正在完成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编制,确立了未来十几年内科学技术的发展战略和方向。在文化建设方面,电视文艺大放异彩,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成为全国老百姓的“文化年夜饭”。《于无声处》、《丝路花雨》、《人到中年》,一部部作品笔力扛鼎。《渴望》、《四世同堂》、《周恩来》【补充更有代表性,影响力的作品】等作品呈现出一个伟大时代厚重而细腻的文学艺术质地。体育事业发展迅速,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夏季奥运会,成功申请举办2020年冬季奥运会。在中国体育事业强劲发展的背后,群众性体育运动蓬勃发展,人民身体素质明显提高,我们彻底甩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
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道路上,我们要把握好方向,在加强文化建设的同时注重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1949年,毛泽东签署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道路的新方向。党和政府领导全国人民清除腐朽没落的旧文化,借鉴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创造适应新时代群众需要的新文化,为文化事业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我们党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摆到了突出位置,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的精神文明建设决议,对进一步加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要求。结合时代发展要求,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我们党又进一步提出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到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从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到西柏坡精神,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到新时期的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我们不断丰富着伟大的民族精神。
当下,《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实施,使得社会公德、职业
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深入人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制定顺应时代要求,全社会都在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尽力尽责;从孔繁森、李润五到任长霞„„一大批典型人物为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一个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正在逐步形成,民族精神空前振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花开遍文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以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窗口”创建为标志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村村通”、“手拉手”、“心连心”、“三下乡”、“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百县千乡文化工程”等等,有力地推动着我国文化建设的步伐;“五个一工程”、国家图书奖,弘扬主旋律,体现多样化。74卷《中国大百科全书》、323卷《世界文学名著》等大批图书精品相继推出,标志着我国出版的新水平;随着“扫黄打非”斗争的深入,图书音像市场监管更加有力,非法音像出版物受到了沉重打击,出版音像制品得到了有效保护„„
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文化体制改革促进了文化艺术的更大繁荣。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繁花竞秀:舞剧《红梅赞》、歌剧《苍原》、京剧《华子良》等以铿锵的锣鼓和飞扬的旋律,一次次重燃人们的激情;电视剧《长征》、《延安颂》、《省委书记》,电影《生死抉择》、《郑培民》、《张思德》等跨越时空,声情并茂唱响时代主旋律;小说《中国制造》、《国家干部》等文学创作笔走惊雷,气势磅礴,展示了中国人民在新世纪新
阶段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
文化体制改革也加速了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国家大剧院、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等6个大型文化项目都已落成。近几年的文化基础设施投入,是过去几十年的总和。群众文化生活条件大力改善,先进文化的传播有了坚实的物质载体。如今无论穿行于城市还是乡村,鳞次栉比的文化建筑塑造着泱泱大国的文化形象。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中国在践行富强、民主、文明的奋斗目标上迈出了更大的步伐,相信在未来,中国将继续秉承这种精神,努力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在世界舞台上呈现出一个更加“富强、民主、文明”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