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3课时 不进位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名师教案

时间:2019-05-12 17:55: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3课时 不进位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名师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3课时 不进位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名师教案》。

第一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3课时 不进位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名师教案

第3课时

不进位的笔算乘法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笔算乘法(教材第46页例1及“做一做”,第47页练习十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计算。提问:用一位数乘多位数,我们该怎样计算?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口算。27×20

82×40

52×60

12×90 18×30

24×50

19×70

53×20 提问:两位数乘整十数你是怎样口算的。【新课讲授】

1.谈话导入: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但有时也需要我们计算出准确的结果。例如到商店里买东西,要付多少钱是不能估算的,不能给大概的钱,必须算出准确的结果,所以我们还必须掌握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不进位)2.出示教材第46页的例题1。(1)出示主体图以及例题1:

王老师到书店买书,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

(2)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要求一共买了多少本?该怎样列式?

1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师:14乘2,我们已经会算,14乘12我们还没学过,这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提问:谁能把14乘12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知识呢?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

(3)汇报:一种方法可以把12套书分成10套和2套两部分,我们可求出10套书多少本,再求出2套书多少本,然后把这两部分的书加起来就是王老师一共买的本数。

板书:

师:刚才我们求一共买多少本书,计算时一共用了3个竖式,大家想一想,我们能不能把这3个竖式给并起来写成一个竖式呢?

(4)讲解14乘12竖式。

刚才我们是先算什么?怎样算?教师讲评时用纸把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盖住。那计算2乘14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2乘4表示8个一,再算2乘1表示2个十,合起来是28,在28的旁边注明14×2的积)

此时,教师揭去盖在第二个因数十位“1”的纸,并问:

第二步要再算什么?怎样算?(第二步算的是10套书一共多少本,用10乘14,得140,在140的旁边注明14×10的积)

教师对着竖式说明:十位上的1表示10,所以用十位的1乘14就是用10乘14,先用10乘4得40,4要写在十位上,个位写0,再用10去乘1,得10,但这个1不是表示1个十,10乘1得到的10应该表示10个十,10个十就是100,所以这个1必须写在百位上,因此,要在140的旁边注明14×10的积。

第三步算的是什么?(把10套书的本数和2套书的本数加起来,也就是把28和140加起来,得168)

说明:在把两个乘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简便,这个零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掉)

请一个同学复述一遍竖式计算的过程。

3.提问:这个竖式同前面的三个竖式有没有联系?哪种方法更简便?

4.议一议: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5.引导小结,归纳笔算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竖式计算时,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要和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46页的“做一做”。

(1)先看23×13,提问,两个因数分别是多少?

(2)69是用哪位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的积,下一步应该用哪位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出的积是多少?

(3)23乘13得多少?

(4)其余的题目独立完成,要求列竖式,最后教师讲评。2.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2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开展比赛:看谁算得对,算完后互相检查计算的过程和结果,评一评,谁完成的最好。

3.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1题。从题目中你知道哪些信息?(每排22个鸡蛋,共13排)要求一共有多少个鸡蛋,怎样算呢? 指名说一说。【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强调: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竖式计算时,先分别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和十位分别同第一个因数相乘,乘得积的末位同第二个因数的数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3~5题。2.完成《典中点》中本课时练习。教学板书:

不进位的笔算乘法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竖式计算时,先分别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和十位分别同第一个因数相乘,乘得积的末位同第二个因数的数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在教学新知时,我首先让学生重点分析情境图,找出今天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14×12,再让学生利用刚刚学习的估算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钱,最后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再在小组内交流。通过交流,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口算方法,即14×10=140,14×2=28,140+28=168(本)。当学生用竖式计算时,我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每一步计算的结果,尤其是理解为什么可以省略十位末尾的0不写。本节课特别重视让学生叙述计算过程,让学生在“说”中理解算理。本节课从学生课堂反馈的情况看,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只有少数个别学生还需进行课后辅导。

第二篇:第3课时 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

2.笔算乘法

第1课时 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学内容】

笔算乘法(教材第46页例1及“做一做”,第47页练习十第1~5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挂图

【情景导入】

1.计算。提问:用一位数乘多位数,我们该怎样计算?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口算。

27×20 82×40 52×60 12×90 18×30 24×50 19×70 53×20 提问:两位数乘整十数你是怎样口算的。【新课讲授】

1.谈话导入: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但有时也需要我们计算出准确的结果。例如到商店里买东西,要付多少钱是不能估算的,不能给大概的钱,必须算出准确的结果,所以我们还必须掌握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不进位)2.出示教材第46页的例题1。(1)出示主体图以及例题1:

王老师到书店买了一套书,共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2)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要求一共买了多少本?该怎样列式?

1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师:14乘2,我们已经会算,14乘12我们还没学过,这是用两位数乘的乘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提问:谁能把14乘12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知识呢?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3)汇报:一种方法可以把12本书分成10本和2本两部分,我们可求出10本书多少钱,再求出2本书多少钱,然后把这两部分的钱加起来就是王老师要付的钱。

板书:

师:刚才我们求一共买多少本书,计算时一共用了3个竖式,大家想一想,我们能不能把这3个竖式给并起来写成一个竖式呢?

(4)讲解14乘12竖式。

刚才我们是先算什么?怎样算?教师讲评时用纸把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盖住。那计算2乘14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2乘4表示8个一,再算2乘1表示2个十,合起来是28,在28的旁边注明14×2的积)

此时,教师揭去盖在第二个因数十位“1”的纸,并问:

第二步要再算什么?怎样算?(第二步算的是10本书一共多少钱,用10乘14,得140,在140的旁边注明14×10的积)

教师对着竖式说明:十位上的1表示10,所以用十位的1乘14就是用10乘14,先用10乘4得40,4要写在十位上,个位写0,再用10去乘1,得10,但这个1不是表示1个十,10乘1得到的10应该表示10个十,10个十就是100,所以这个1必须写在百位上,因此,要在140的旁边注明1×10的积。

第三步算的是什么?(把10本书的钱和2本书的钱加起来,也就是把28和140加起来,得168)

说明:在把两个乘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简便,这个零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掉)

请一个同学复述一遍竖式计算的过程。

3.提问:这个竖式同前面的三个竖式有没有联系?哪种方法更简便? 4.议一议: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5.引导小结,归纳笔算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竖式计算时,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 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要和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46页的“做一做”。

(1)先看23×13,提问,两个因数分别是多少?

(2)69是用哪位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的积,下一步应该用哪位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出的积是多少?

(3)23乘13得多少?

(4)其余的题目独立完成,要求列竖式,最后教师讲评。2.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2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开展比赛:看谁算得对,算完后互相检查计算的过程和结果,评一评,谁完成的最好。

3.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1题。从题目中你知道哪些信息?(每排22个鸡蛋,共13排)要求一共有多少个鸡蛋,怎样算呢? 指名说一说。【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强调: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竖式计算时,先分别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和十位分别同第一个因数相乘,乘得积的末位同第二个因数的数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3~5题。2.完成《创优作业100分》中本课时练习。

第1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竖式计算时,先分别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和十位分别同第一个因数相乘,乘得积的末位同第二个因数的数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第三篇:三年级数学上册《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上册《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第60页例1,练习十三第1~4题。

设计思想 :

本节课是一节计算课,传统的计算教学是枯燥乏味的,为了打破传统的计算教学方法,突出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时,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迎接元旦为背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感受知识的发展过程,体验、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算法的多样化,并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这样几个特点:

1、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注意知识的迁移。

2、通过合作交流,突现学生的主体性,实现算法的多样化。

3、设计多种练习,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材分析 :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是学生在掌握了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口算的基础上,探讨每一数位上的积都不满十的任意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引出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通过计算使学生懂得任意两、三位数乘一位数,都是把这个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乘这个一位数,再把所得的积相加。这一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它体现了多位数乘法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掌握了它,多位数乘法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迁移、类推。而且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熟练程度还会影响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的准确率和速度。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

学情分析 :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一般不会列出乘法笔算竖式的,许多学生都会利用口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笔算竖式是计算的通法,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竖式。刚开始用竖式计算的时候,有的学生可能会从高位算起,这时教师不必急于去纠正,这个问题可以留待以后学习进位乘法时再加以解决。

教学目标:

1、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难点:竖式计算的算理。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入

元旦到了。小明、小华和小英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他们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从这幅图画中,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他们每人都有一盒彩笔,每盒12枝。他们一共有多少枝彩笔呢?)

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盒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

(设计意图:适当给予学生帮助理解图意,并给出明确的问题,让学生有思考方向)小精灵问了: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生解决问题时间,适当给差生帮助,也给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时间,顾及全体学生。)

二、探究建模

(一)请同学们说一说:(1)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2)12×3表示什么意思?

(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教师提问:这道题该怎样算呢?

让小组内每个同学先思考3分钟,在纸上算算看,能不能算出来。也可以摆出小棒(或其他学具)或画画图等。如果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法都写出来。

算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小组长归纳一下本小组一共想出了哪几种算法。这时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尤其要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

(设计意图:集中大家的智慧解决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全班汇报。由各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小组的各种算法,教师将其板演在黑板上。

(二)分类评价

教师提出要求:现在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算法,我们能不能把这些算法分分类,看看一共有几种思路。

估计学生的算法可能有如下几类:

1.摆学具求得数。

引导学生摆。因为一个因数是12,所以一行摆1捆零2根;因为另一个因数是3,所以摆3行,一共摆了3捆零6根,也就是得36。

2.画图求出得数。

3.连加法。

12+12+12=36 4.数的分解组成。

10×3=30

2×3=6

30+6=36 5.拆数法。(转化成表内乘法)

8×3=24

或7×3=21

或6×3=18 4×3=12

5×3=15

18+18=36 24+12=36

21+15=36

评价各种算法,组织学生议论,每一种算法是怎么算的,各有什么适用范围。

1.摆学具和画图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我们学了数学以后就应尽量使用计算的方法来算。

2.根据乘法的含义用连加的方法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因数的个数比较多,算起来就比较麻烦。

3.把一个因数分解成几个十和几个一,分别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把几个乘积加起来。这种方法不管因数是几都能算。

4.把一个因数拆成几个一位数,再分别和另一个因数相乘,然后把几个乘积相加,这种方法不管因数是几也都能算,但有时也比较麻烦。如25×6=9×6+8×6+5×6+3×6等。

(三)介绍竖式

从刚才议论的结果来看,用数的分解组成方法来算比较简便。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三个算式像加法竖式那样合并成一个竖式呢?下面就请大家打开课本第74页看看小英是怎样列出乘法竖式的?

课件一步一步展示竖式的书写过程,突出书写的步骤和书写的位置,边演示边说明。

设计意图:教师的讲解,让学生理解竖式每一步的意义,为今后用竖式解决乘法计算打下良好基础学生经过思考与倾听教师的讲解,对笔算乘法充分理解,掌握了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先出示有部分积相加的竖式,再出示简便竖式,并说明为什么可以写成简便竖式。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如有发现错误,指导订正。

三、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作业。每道题先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

四、回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

多位数乘一位数 2 ×

———— 3 6

第四篇:《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

《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

共7课时,总第32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3、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插图:今天妈妈带小利去买书,他一共要付出多少钱?

1、请你先帮他估一估,大约付多少钱?

2、怎样才能知道估算的钱数最接近正确答案呢?这就需要我们准确的计算出24×12的得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

二、探索尝试,寻找方法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你能想办法算出得数吗?试试看

2、组内交流,整理方法

3、全班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4、方法归类:连加,连乘,拆数

5、学生分组讨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6、研究笔算的方法

在研究刚才这些方法时,有些同学却用了跟这三种不一样的方法,就是竖式计算。

你们知道每一步的意思吗?学生讨论交流×1

2×12

48„„2×24的积48„„2×24的积

24„„10×24的积

你发现了什么?(拆数)

7、教师讲解笔算方法:是不是所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用竖式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数位)

三、巩固法则,实践应用

1、游戏:智闯马虎宫,找找开门密码(P63页“做一做”)23×13 41×21 23×31 32×12 43×12 22×14

2、口算比赛:P64页第1、2题。

3、生独立完成P64页第3、4题。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第五篇:《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笔算乘法(不进位)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60页例1与“做一做”及练习十三相关习题。

例1教学不进位的乘法,呈现了不同的算法,提示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促使不同方法的生成。接着重点学习笔算,让学生了解乘的顺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会正确计算。

(二)核心能力

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过程,理解算理,明确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掌握算法。在自主探索、交流的过程中,培养迁移能力和运算能力。

(三)学习目标

1.通过解决一共有多少支彩笔的问题,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感受算法的多样化。

2.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并能正确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3.能正确利用笔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四)学习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及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并能正确计算。

(五)学习难点

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笔算乘法(不进位)》名师教学课件、课时作业。

二、学习设计

(一)导入

课件呈现:课本第60页情境图。教师介绍:屏幕上的三位小朋友正在用彩笔画画。

学生仔细观察,并说一说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学生自由汇报,教师给予引导或肯定.【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寻找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并选择相关信息提出乘法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问题探究 1.引导发现:

问题1:怎样求一共有多少支彩笔?你能用什么方法解决? 2.初次探究:

独立思考,交流汇报:

(1)让学生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计算方法之后,再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2)汇报展示:有选择的请几个代表说一说,完整的表述出每种算法,教师板书,可能有:

方法一:12个3连加是36 方法二:3个12连加是36 方法三:口算12×3(10×3+2×3=36)方法四: 竖式计算

(3)学生在汇报算法时,教师再将学生的口算方法的过程用思路图形式板书出来,如例题中所示。如果有学生是用想笔算的方法来口算的,教师也要给予肯定。

3.观察比较:

问题:对比这几种方法,你能理解计算的道理吗? 引导学生发现:

第一、二这两种方法比较相似:都是求的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种方法相同加数是第二个乘数,而第二种方法相同加数是第一个乘数。(在归纳时,利用课件逐步演示)前三种都是口算,第四种是列竖式计算。

引出课题:笔算乘法。

问题:比一比,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呢?理由是什么?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方法三最简单,因为计算简便。4.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问题:你能把方法三的过程用一个竖式表示出来吗? ①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②汇报交流,反馈算法。

预设一: 预设二:

③师生互动,交流算法。

问题:这两种方法,你能看懂吗?它们计算的道理一样吗?哪一种方法简便些?

用3和个位上的2相乘得几,写在哪儿?为什么?(并和口算中的每一步对应起来)

④ 课件出示小棒图,借助小棒图验证结果,进一步理解算理。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已有的口算方法,经历用竖式表达的探索过程,在交流中进一步沟通竖式、操作与口算方法的联系,明确每一步计算的含义,更好地理解算理。】

教师边讲解边完成板书。板书:

⑤质疑讨论、明确算法。

讨论:为什么要从个位乘起,而不先从十位乘起?(如果先乘十位,当个位乘完需要进位的时候,还需要改变十位上的数,这样计算既麻烦又容易出错)

5.迁移类推,掌握算法。

123×3 24×2 234×2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交流后小结算法:用竖式计算时,要从个位乘起,与哪一位相乘,乘得的积就写在哪一位的下面。

(三)巩固训练

1.用竖式计算(第60页做一做)2.帮帮小马虎。

(四)全课小结

学生谈体会: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总结:在今后遇到较大的数相乘时,用竖式既能体现计算的过程,又能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率,帮助我们解决许多问题。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积极表达,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掌握,同时教师明确指出转化的重要性。】

三、课时作业 1.列竖式计算。

14×2 33×3 21×4 43×2 423×2 212×3 221×4 132×3 答案:略。

解析:【考查目标2】考查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答案:略。

解析:【考查目标2】考查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算理和计算方法。从已知数入手,找到突破口。

3.买体育用品。

1.张老师买了2副球拍要花多少钱?

2.李老师有500元钱,买了3个足球后,还剩多少钱? 答案:43×2=86(元)500-132×3=104(元)

解析:【考查目标3】考查利用笔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先算出3个足球多少钱,再用500减去花去的钱就是剩下的钱。

下载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3课时 不进位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名师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3课时 不进位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名师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 ——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 丁瑜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46页例2笔算乘法(不进位)。 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一节计算课,传统的计算教学......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进位)》教案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进位)》教案 【学习目标】 会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咱们一起来学习进位的笔算乘法。板书“笔算......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进位)》教案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进位)》教案 学习目标 会正确笔算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咱们一起来学习进位的笔算乘法。[板书“笔算乘法(进位)”] 二、出示......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笔算乘法(不进位)1教学设计(五篇材料)

    不进位笔算乘法 学习目标: 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掌握计算方法,理解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课前准备: 1.小棒:3捆零6根 2.计算:30×2=50×6=......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笔算乘法(进位)教学设计

    笔算乘法(进位)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2.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

    三年级上册数学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设计

    三年级上册数学《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60页例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的算理,经历竖式的形......

    教学设计 笔算乘法(不连续进位)

    笔算乘法:不连续进位教学设计 春荣小学 郭龙 教学内容:教科书61页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与操作,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解“满十进一”“满几十进几”的算理,初步掌握笔......

    《笔算乘法不进位》优秀教学设计(推荐)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