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3课时 搭配教学设计名师教案

时间:2019-05-12 23:21: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3课时 搭配教学设计名师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3课时 搭配教学设计名师教案》。

第一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3课时 搭配教学设计名师教案

第3课时

搭配(3)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搭配(3)(教材第103页及相关习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对多种不同的事物进行简单的搭配的过程,学习有顺序有条理、由具体到抽象地进行思考,探索出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的数量关系。

2.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思维能力,培养符号感。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许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去解决,从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连线法对多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搭配。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足球比赛吗?下面是2011年亚洲杯足球赛A组的球队:

出示课件:

谈话:每两个队踢一场,一共要踢几场?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小结:像这样,一个队和另一个队不讲究顺序进行搭配就是一种组合关系。让学生思考: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呢?

【新课讲授】

(1)通过学生动手画,体会有序思想。

动手操作:让同学们拿出国旗学具,同桌两人相互摆一摆,说一说。你一共摆了多少种?你是怎样摆的?

预设:生无顺序地摆和有顺序地摆。提出让摆得有顺序的学生到电脑上演示。学生出现两种摆法。

引出:不管是用什么进行组合,在搭配的时候都要进行有顺序的搭配。那有序的搭配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交流讨论。(板书:有序,不重复,不遗漏)巩固加深:让学生把国旗学具再次有序的进行搭配。(2)由实物抽象为图形,并创新表示,体会符号思想。谈话:如果老师用图形或符号来表示4支球队。怎样把这些图形进行有序的搭配?

A

B

C

D 生有序回答图形搭配过程。

提问:怎样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这些图形所有的搭配方法呢? 讨论:用标数字、作记号、连线的方法……

再问:你能用连线的方法很快的找到答案吗?指出:在连线时,要做到不重复,也不能遗漏。

学生汇报并演示连线过程,教师及时提出:用算式可以怎样表示?(板书:3+2+1=6)

启发思考:除了用图形来表示实物,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符号来简洁的表示实物?

引导归纳:用简单的图形、字母和数字来表示更简洁明了。(3)通过变化,体会搭配规律。

谈话:如果再增加一支球队,又有多少种搭配的方法呢?学生抢答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启发思考:自己不能和自己进行比赛,所以5支球队应该从4开始进行加起,那么物体的数量与一共搭配方法的种数有什么样的联系?

归纳:物体的数量减去1开始一直加到1等于一共搭配的方法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搭配的规律。

例1:下面6个人,每2个人要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

让学生独立连线解决,并说一说这么做的理由和方法是什么。例2:如果这6个人,每2个人要通一次电话,一共要打几次电话?

生活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搭配,你找到搭配的规律了吗?同桌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奇妙的搭配?你能用搭配的知识出一道数学问题吗?(小组合作出题)

【课堂作业】

教材第103页“做一做”。【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典中点》中本课时的练习。教学板书:

搭配(3)3+2+1=6(种)

1.连线法。

2.用简单的图形、字母和数字来表示事物。教学反思:

我为学生提供典型而又丰富的研究材料,通过连一连、猜想和验证等教学活动,学生在连一连中感悟,连一连中体验,猜想中推理,交流中总结,经历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现了“以学论教”的教学理念。

将符号和图形引入搭配中,充分发挥符号的作用,以简便的方式呈现搭配的种类。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搭配的过程,使学生身临其境,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又渗透了人文关怀。

教学中的不足:在巩固练习的环节,我只做到练习了握手和打电话这两种情况,没有做到变式训练,这样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就不足。所以我认为在课堂上,教师还应提高教育机智,巧妙对待课堂中的各种学情。

第二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1课时 搭配教学设计名师教案

第1课时

搭配(1)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搭配(教材第101页及相关习题)。【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培养学生全面、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使学生找到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书写思想和方法。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十位上是“2”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 2.个位上是“0”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 3.拿出准备好的数字卡片7、3、9。

二、探究新知

1.用0、1、3、5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1)怎样摆能保证不重不漏?

(2)你们一共摆出了几个两位数?是怎样摆的?(3)用什么方法记录既清楚明了又不重不漏?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教师巡视、指导。3.汇报:(1)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摆就能保证不重不漏。(2)按数位摆:

十位如果是1,可以摆出10、13、15; 十位如果是3,可以摆出30、31、35; 十位如果是5,可以摆出50、51、53。

(3)按照一定的顺序记录,就能保证不重不漏,清楚明了。教师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大家一起发现搭配的一些规律。但搭配中的问题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还有更多的搭配规律我们没有发现,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动脑筋找到和解决这些数学问题的规律。

【课堂作业】

1.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二第1题。

(1)小组活动:找四个人扮演四位师徒,一个人记录。(2)怎样交换位置更清楚明了?(3)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2.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二第2题。

独立排一排,并记录。注意排的顺序,体会方法。3.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二第3题。【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典中点》中本课时的练习。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找出了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了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记忆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第三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第8单元 第3课时 搭配(3) 教案

第3课时

搭配(3)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搭配(3)(教材第103页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对多种不同的事物进行简单的搭配的过程,学习有顺序有条理、由具体到抽象地进行思考,探索出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的数量关系。

2.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思维能力,培养符号感。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许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去解决,从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连线法对多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搭配。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足球比赛吗?下面是2011年亚洲杯足球赛A组的球队:

出示课件:

谈话:每两个队踢一场,一共要踢几场?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小结:像这样,一个队和另一个队不讲究顺序进行搭配就是一种组合关系。让学生思考: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呢?

【新课讲授】

(1)通过学生动手画,体会有序思想。

动手操作:让同学们拿出国旗学具,同桌两人相互摆一摆,说一说。你一共摆了多少种?你是怎样摆的?

预设:生无顺序地摆和有顺序地摆。提出让摆得有顺序的学生到电脑上演示。学生出现两种摆法。

引出:不管是用什么进行组合,在搭配的时候都要进行有顺序的搭配。那有序的搭配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交流讨论。(板书:有序,不重复,不遗漏)

巩固加深:让学生把国旗学具再次有序的进行搭配。

(2)由实物抽象为图形,并创新表示,体会符号思想。

谈话:如果老师用图形或符号来表示4支球队。怎样把这些图形进行有序的搭配?

A

B

C

D

生有序回答图形搭配过程。

提问:怎样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这些图形所有的搭配方法呢?

讨论:用标数字、作记号、连线的方法……

再问:你能用连线的方法很快的找到答案吗?指出:在连线时,要做到不重复,也不能遗漏。

学生汇报并演示连线过程,教师及时提出:用算式可以怎样表示?(板书:3+2+1=6)

启发思考:除了用图形来表示实物,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符号来简洁的表示实物?

引导归纳:用简单的图形、字母和数字来表示更简洁明了。

(3)通过变化,体会搭配规律。

谈话:如果再增加一支球队,又有多少种搭配的方法呢?学生抢答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启发思考:自己不能和自己进行比赛,所以5支球队应该从4开始进行加起,那么物体的数量与一共搭配方法的种数有什么样的联系?

归纳:物体的数量减去1开始一直加到1等于一共搭配的方法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搭配的规律。

例1:下面6个人,每2个人要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

让学生独立连线解决,并说一说这么做的理由和方法是什么。

例2:如果这6个人,每2个人要通一次电话,一共要打几次电话?

生活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搭配,你找到搭配的规律了吗?同桌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奇妙的搭配?你能用搭配的知识出一道数学问题吗?(小组合作出题)

【课堂作业】

教材第103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典中点》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板书:

搭配(3)

3+2+1=6(种)

1.连线法。

2.用简单的图形、字母和数字来表示事物。

教学反思:

我为学生提供典型而又丰富的研究材料,通过连一连、猜想和验证等教学活动,学生在连一连中感悟,连一连中体验,猜想中推理,交流中总结,经历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现了“以学论教”的教学理念。

将符号和图形引入搭配中,充分发挥符号的作用,以简便的方式呈现搭配的种类。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搭配的过程,使学生身临其境,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又渗透了人文关怀。

教学中的不足:在巩固练习的环节,我只做到练习了握手和打电话这两种情况,没有做到变式训练,这样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就不足。所以我认为在课堂上,教师还应提高教育机智,巧妙对待课堂中的各种学情。

第四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3课时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设计名师教案

第3课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材第15~16页例1、2及“做一做”,第19页练习四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书写格式,理解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重点难点】

1.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掌握笔算除法的步骤和商的书写位置。2.理解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的算理。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的数合在一起继续除的道理。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口算。

120÷4

280÷7

300÷5

540÷9 24÷2

84÷4

93÷3

69÷3 提问:口算24÷2时你是怎样想的? 2.计算:【新课讲授】

1.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用竖式计算比较简单的表内除法,现在我们学习稍复杂一点的笔算除法,即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

2.出示教材第15页的主题图。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画面内容,并用自己的话口述画面的内容。教师根据画面内容,编一道除法应用题。3.出示教材第15页例1。

三(1)班和三(2)班参加植树活动,共种42棵树,平均每班种多少棵?

(1)提问: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想一想这道题该怎样列式:

(学生列式:42÷2)

(2)4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谁会口算42÷2?怎样想?得多少?

(3)出示小棒,摆好42根小棒,怎样把四个十和两个一平均分成两份?要分得又对又快。

(4)笔算:42÷2。

师:刚才用分小棒的方法说明同学们口算对了,如果这道题用笔算怎样算?

①学生独立计算,反馈。

师一边讲解一边板书:先写除法的竖式,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表示4个十,4个十除以2商是2个十,要在商的十位上写2,用除数2去乘2个十,积是4个十,表示从被除数中已经分去的数,把4写在42的十位下面,4减4得0,表示十位上的数已经分完了,个位上还有2,要落下来继续除,2除以2得1,要把商写在个位上,再用除数2去乘1,积是2,表示从被除数中分去的数,写在上面落下来的被除数2的下面,2减2得0,表示个位上的数也分完了。

②提问:做笔算时,先从哪一位除起,每次除得的商写在什么位置上?

笔算除法,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4.出示教材第16页例题2。

四(1)班和四(2)班参加植树活动,共种了52棵树,平均每班种多少棵?

(1)先让学生独立分析,然后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2)让学生自行动手操作,弄清算理。

师:52平均分2份,让我们一起拿出52根小棒来试着分一分。①先分5捆,每份2捆,共分去4捆,还剩1捆,余下的1捆怎样分? ②把余下的1捆拆开,与2根小棒合并起来是12根,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③先分得的2捆,就是2个十,再分得6根,一共分了26根。师:用竖式该怎样计算呢?

我们在动手操作时,是先分整捆,也就是用2去除被除数十位上的5,商是2,写在被除数十位上面,还剩1(余1捆),余下的1和除数比较,余数比除数小,余下的1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2落下来,1个十连同个位上的2合起来是12,再把1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写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正好分完,余数是0。

(3)比较例题1和例题2的异同。

相同:都是从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要写在那一位上面。

不同:例2是被除数十位上还有余数,余下的数要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4)指导看教材质疑。

(5)小结: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如果求出一位商后还有余数,余下的数要与被除数个位落下来的数合并后,继续除。每次除后余下的数要比除数小。【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16页“做一做”。

让学生用竞赛的形式开始练习,看一看哪一组算得又对又快,并要求学生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课后作业】

1.教材第19页“练习四”第1题。2.完成《典中点》中本课时练习。教学板书: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学反思: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而学生思维以形象性为主,在教学中,单靠教师的言语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充分利用操作,通过操作让学生逐步形成一定的操作表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算理。“操作”具有看得见、摸得到的优点;“操作”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操作”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快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操作手段,丰富学生的感知材料,让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器官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操作中,在学生回答中,让学生获得结果,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逐步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第五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3课时 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名师教案

第3课时

24时计时法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24时计时法(教材第82~83页及相关习题)。【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24时计时法,知道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关系,会进行两种计时法之间的转换。

2.经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感受24时计时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生活能力。

3.在探索活动中,发展空间想象力,培养探索精神,逐步养成遵守作息制度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1.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

2.掌握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记时法的互化方法。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师:孩子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刘老师今天想考考大家的猜谜能力,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谜语。

生:钟表。

师:同学们的能力可真强,现在钟面上是几时(课件出示:钟表9时),你可能在做什么事情?

生1:上午9时,我在上课。生2:晚上9时,我在睡觉。师:原来一天中有两个9时,一个是上午9时,一个是晚上9时,(随机板书:上午9时晚上9时)像这样,在9时的前面加上上午或者晚上的词语,这种计时法叫做普通计时法。

师:谁能再举一个用普通计时法表示的时刻。生:凌晨3时早上6时中午12时下午4时晚上11时 师:同学们对普通计时法已经掌握了。【新课讲授】

1.认识24时计时法。师:老师知道大家很喜欢看电视,中央台今天有哪些精彩的节目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中央台节目单。

师:观察这个节目单,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获取信息,发言。师:同学们的眼睛可真亮,你们有问题要问吗?

生1:为什么这些时间的前面没有加“上午、下午、晚上”的词语? 生2:16时是几时?

生3:《美术星空》和《七巧板》间隔多长时间?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非常有价值,先猜想一下16:00是几时?(课件出示)

生1:4时。师:是4时吗?

生:下午4时。师追问:16:00为什么是下午4时?

生:时针第一圈走了12个小时,再走4小时就是16时。16时就是下午4时。

师:真聪明,不愧是我们班的小数学家。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种新的计时法。(板书:24时计时法)

2.感知24时计时法。

师:课件出示(晚上12时),这是几时? 生:晚上12时。

师:对,当我们沉睡在梦乡时,新的一天开始了。晚上12时它既是前一天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也可以说成是0时。(课件演示:0时)

师:请把你钟面上的时刻调到0时,利用钟表学具,从0时开始,边拨边数,研究一下从0时往后是几时?然后把你的发现与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咱们看哪个小组的研究最深入,发现最多!学生汇报研究结果。

师:每个小组的研究发现都非常了不起,现在我们来证实一下你们的想法。开始一天的旅程吧!(课件出示)

师:可以跟着数。一天结束了吗? 生:没有。

师:从0时到12时,时针走了几圈?是几小时? 生:1圈,12小时。

师:时针继续转动,现在是几时? 生:13时。追问:为什么是13时?

生:时针已经走了12个小时,再加上1小时就是13时。师:说得真好,掌声送给他。老师希望其他同学也能像他一样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师:继续,现在是几时? 生:17时,我正在写作业。

师: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现在是几时? 生:24时。(0时)我们正在睡觉。师:一天结束了吗?(结束了)

师:从12时到24时,时针走了几圈?是几小时? 生:1圈,12小时。(课件出示:一天的时间。)

师:小博士告诉大家,这种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

师:根据刚才的研究探索,(课件出示:钟表)想一想,外圈数和内圈数有什么关系?

生1:内圈是时针走第1圈的时间。外圈是时针走第2圈的时间。生2:外圈数比内圈数多12。3.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互换。

师:同学们已经会用24时计时法计时了,想不想做小主持人预报节目?正好我们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正在招聘小广播员,条件是要用24时计时法预报,你想试试吗?老师相信你能行!课件出示:红领巾广播站节目预报。学生自己练习播报。

师:谁第一个来应聘?(指名播报)生生互评、学生自评、根据学生表现师小结。

师:现在我们来思考一下:普通计时法是怎样转化成24时计时法的?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如果是第一圈的时间,直接把前面的词语去掉。如果是第二圈的时间,把前面的词语去掉,还要在几时的基础上再加12。

师:24时计时法又是怎样转化成普通计时法的?

生:如果是第一圈的时间,直接加上前面的词语。如果是第二圈的时间,把前面的词语加上,还要用几时减掉12。

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这两种计时法之间的转化。24时计时法因为使用方便,被广泛的应用于交通、邮电、广播等许多部门。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用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

生:电话、万年历、手机、电视……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想法,真了不起。那赶紧来挑战一下!

【课堂作业】

教材第83页“做一做”。【课堂小结】

同学们,一节课40分钟就在我们的研究、讨论、交流中,不知不觉地过去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课后作业】

1.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八”第1题。2.完成《典中点》中本课时的练习。教学板书:

24时计时法

24时计时法:在一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从凌晨0:00到中午12:00,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相同,中午12:00以后,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对应时刻相差12小时。教学反思:

24时计时法是一种比较重要的计时方法。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运用得比较多的还是普通计时法。如何使学生接受24时计时法并学会用它来计时,是这节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本节课的教学,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教学。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课前猜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钟面,说说你可能在做什么事情? 通过对普通计时法的简单介绍,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换做铺垫。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了中央台精彩的电视节目,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为24时计时法的学习做好铺垫。

2.充分利用生活资源,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有趣的事物。因此,应紧密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选取生动有趣、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开展数学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体验。在本课的教学中,以课本中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为教学资源,通过画面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钟面上的时刻,使学生经历了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

下载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3课时 搭配教学设计名师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3课时 搭配教学设计名师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