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是实施教学的工具

时间:2019-05-12 17:01: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材是实施教学的工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材是实施教学的工具》。

第一篇:教材是实施教学的工具

教材是实施教学的工具,而不是惟一的标准。

我们是用教材去教数学,而不是教教材上的数学。

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的前提是树立正确的教材观;遵循的原则是“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并把要求“层次化”、教学“特色化”;还必须具有科学性;必须考虑时代和科学的进步,有意识地调整教学内容。

一、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前提。

二、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就是:“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挖掘教材,超越教材,发展教材

三、要创造性地使用好新教材,还需要把新教材的要求“层次化”

四、创造性使用新教材必须把教学“特色化”。

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符合数学科学,要有科学性。

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考虑时代和科学的进步,有意识地调整教学内容

一、善于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二、二、敢于为学生提供开放性的教学内容

三、勤于创设开放性的练习

叶圣陶老先生有过精辟的论述:“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拓展教育教学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融入教学过程,使教学充满生命力;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知识建构者;它还可以开阔教师教育视野,激励教师更新观念,运用智慧创造性地教学。

也给小学数学教材做一做加减法

--关于小学数学教材整合的思考

教材是实施教学的工具,而不是惟一的标准,并非唯一的教学课程资源。教材本身就存在地域性和学生个性,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应给教材也做做加减法,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选择学习材料时首先要考虑的是用好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教师要树立争取的教材观,尊重教材但不“唯”教材,“基于”教材又能“再生”教材。如果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或教材的呈现方式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发展,教师就要创造性地出来教材,发现和选择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材料,力求提供有价值的学习材料,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

展。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材是重要的教育教学因素。中小学教材改革和建设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以往的基础教育改革,主要是围绕教科书的改革进行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也把教科书作为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的最主要依据,很多教师几乎完全根据教科书的内容和顺序进行教学,很少有自己开发教材的意识和行为。目前,随着人们对新课程倡导的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等的关注和思考程度的深入,人们也开始关注中小学教材建设问题。

随着小学数学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我们渐渐发现,重视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研究的目标。长期以来,我们学校和老师正因为完全执行着指令性的课程计划,所以不可能具备多少课程意识和课程利用与开发的能力,而且在职前培训中也很少接触到课程资源这一概念,缺乏对新课程资源的识别、开发和运用的能力,甚至不少教师只知道有教材,而不知道有课程,将教材当作成学科教学的唯一课程资源。实践让我们意识到,学科课程资源是新课程设计与实施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利用与开发课程资源,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对于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新课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怎么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呢?首先,我们当教师的就必须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广阔的和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其次,我们要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素材。这个好素材包括了好的情境,好的问题和好的练习等。

一、怎么看教材?

二、为什么在加减?

三、怎么加减?

整合教材资源 彰显教学智慧

——“质数和合数”两个教学片段对比分析与思考

浙江省东阳市外国语小学 张玉华

【摘 要】本文对两位老师的“质数和合数” 教学片段进行对比,提出了教师必须努力打破教材的界限,应该有意识地整合教材资源,引进与之相关的资源并加以开发和利用,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做到“活”用学习材料。同时,注意拓展数学课程资源,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生活实际,平时注意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把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感兴趣的事情组织加工成富有生产性和开放性的学习材料,适时补充学习内容,组织学生自我探究,使新知内化、拓展,彰显教师的教学智慧,提高课堂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整合;教材;资源;数学;教学

随着课改的实施,教师的“资源意识”在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数学老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已经明显地意识到:必须努力打破教材的界限,引进与之相关的资源并加以开发和利用,从而让学生获得持续的发展。我们教师应该努力整合教材资源,在“活”用学习材料、拓展课程资源、补充开放内容、探究生成问题等方面进行思考,从而提高课堂数学教学效果。教学片段对比进行分析与思考。片段一:质数和合数

那么如何整合教材资源,提高课堂数学教学效果呢?下面我以两位老师的(质数和合数的认识部分略,以下是质数和合数的判断练习)师: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已经能够知道了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那么除了黑板上的这些数,你还能举一些质数和合数的例子吗?请同学们把它们写在本子上,看谁写得对,写得多。

生2:31、41、51是质数,32、42、52是合数。生1:19、23、27是质数,10、15、20是合数。生:用省略号表示。

师:还有吗?还有这么多同学想说,可是黑板只有这么大,怎么办?

合数:4、6、8、9、10、15、20、32、42、52……)(板书:质数:2、3、5、13、19、23、27、31、41、51…… 生:27不是质数。

师:这几位同学举出的这些数是不是质数?(指板书)我们来判断一下。

师:27为什么不是质数呢?

生:因为27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约数3和9,所以是合数。生:51我也有点怀疑,它可能不是质数。师:同学们觉得呢?

(其实还有许多学生对于100以内较大的数,不能确定它们是不是质数)

(接下去的作业练习中,学生对诸如51、61、71、81、91、47、57、67、87、97等数的判断还是经常出错。)

【分析】上述现象的产生,已经成为许多教师教这一部分的一个永久的“痛”,也似乎成为学生学习这一部分的一个难题或障碍。甚至到小学毕业,有的学生似乎也没有弄清楚质数与合数,而且与在这之前学习的奇数与偶数、倍数与因数,以及之后学的质因数、分解质因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纠缠在一起,成为“数的整除”这一小学重要知识点的教学“瓶颈”。

于是,我问了许多教师,每当他们说到这一部分的教学,都摇头,说:“难教!”而且,我翻阅了一些教材,针对“质数和合数”这一知识点,无论是苏教版、人教版还是北师大版,它的教材编排大体都差不多,都是从“找一找一些整数的约数”这一点出发来开展教学,然后匆忙得出结论,××样的数是质数,××样的数是合数,然后就用“演绎法”,让学生去判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我还发现由于教材本身编排的结构性不强,教者就会就事论事,没有进行充分的归纳,结果对“质数和合数”这一知识点的理解总不够深刻。

正当我万分困惑的时候,我有幸听到了缪建平老师的一堂课。他没有按课本编排的体系去教学,而是重新组织了“有结构的材料”,进行“师生共探”式的教学实践。这也许是他下面设计的“另类的”课堂教学之所以取得成功的真正原因吧。

教学片段二:“另类的”课堂教学片段

①复习约数的概念,然后让学生依次写出1~20各数的约数。

(请注意:课本上不是按规律出示1~20数的,而是随意出示了几个数,这似乎不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建构”)

②仔细观察1~20各数的约数的特点,将它们进行分类。只有一个约数的数有1

只有两个约数的数有2、3、5、7、11、13、17、19 有两个以上约数的数有4、6、8、9、10、12、14、15、16、18、20(培养学生的分析、分类和综合能力)

③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开动脑筋,帮其中的两组数各取一个名字。(满足学生“创造”的欲望)

④教师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接着又引导学生对自然数进行分类,分为

1、质数和合数。(由于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质数与合数的感性材料,因此抽象和概括概念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⑤辨析练习:分辨一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即时巩固很有必要)

⑥再次共探,引导学生尝试制作100以内的质数表。学生拿出教师课前印发的1~100自然数表,引导学生按要求画去2、3、5、7的倍数,但要保留它们本身,看看剩下的数是些什么数。再简单介绍了“筛法”的由来。

(这一段教学,再次引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奇妙无比)⑦布置“探究性作业”(如右图),把共同探究延伸到课外。

【分析】在这里,缪老师对教材资源就进行了“整合”,他不只是调整教材的顺序,而且还将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综合起来了,使各个知识点之间互相照应,融合为新的主题。这也可以认为是“师生智慧资源的整合”。

通过这样的探究性作业,既巩固了知识,同时又完善了学生的关于质数、合数认知结构。学生对100以内的各个数“数感”得以增强,应该说对100以内每个数的因数都知道了,这样他们在判断质数与合数,及以后在分解质因数,求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时候,在判断两个数有没有公因数或是不是互质数的时候,就会变得比较轻松,变得应对自如了,这样可以不断增加学生学习这一知识点的信心。

【思考与收获】如何整合教材资源,彰显教学智慧?

一、“活”用学习材料——多样化

教科书并非唯一的教学课程资源。在教学活动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选择学习材料时首先要考虑的是用好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教师要树立争取的教材观,尊重教材但不“唯”教材,“基于”教材又能“再生”教材。如果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或教材的呈现方式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发展,教师就要创造性地出来教材,发现和选择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材料,力求提供有价值的学习材料,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

首先,教材上的知识是静态的,它只是为知识的传递提供了可能,教师要善于对教材进行教学法的再加工,将教材中静态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能主动参与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式过程。

其次,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有时是有差异的,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在了解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的基础上调整教材所提供的学习材料,也可以在把握学生所占用或提供的学习资源的基础上现场生成学习材料。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活”用教材要避免进入误区,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前提是钻研教材、把握教材,而不是随意改变教材上的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一味追求改变教材,选择学习材料“随心所欲”、“凭空想象”,在没有把握教材本质的情况下改变学习材料,反而没有达成教学目标。

二、拓展课程资源——过程化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教材上的知识是静态的,它为知识的传递提供了可能。一般的教材限于篇幅,不可能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讲得十分详尽,学生看到的大多是思维的结果,而不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活动的过程。

教师要善于把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现代社会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组织、提炼、转化学生身边熟悉的问题作为数学教学的活教材,使学习材料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使学习材料生动活泼,充满真实感和亲切感。也就是要选择学生熟悉的、可接受的、有趣味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的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密切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不应该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应该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每位教师都要做个有心人,注意拓展数学课程资源,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生活实际,平时就注意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把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感兴趣的事情组织加工成富有生产性和开放性的学习材料。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拓展数学课程资源时,在关注学习材料的现实性和趣味性的同时,不要忽视学习材料的“数学味”,不要忽视学习材料的目的性、实效性和科学性,避免走入“乱用材料”、“滥用材料”等误区。

三、补充开放内容——灵活化

开放性学习材料,信息呈现形式多样,并具有可选择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性的学习材料是给学生创造了自由发展的更大空间,能更好地关注不同学生的发展、满足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进程与学习需求,适当补充一些开放性的学习材料。对获取的资源我们可根据教学需要予以灵活加工处理,但不等于盲目地人为编造,不能使鲜活的现实失真,应该让学生在信服的数学教材资源中体验数学文化的价值,并领略其无穷的魅力。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是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

四、探究生成问题——网络化

在数学学习中,教师、教材与学生之间动态互补,师生双边都可以修正、补充、完善学习材料,教材已不是限于固定的文字文本形式,成为教与学的唯一凭据。这种网络式取材方式(如下图)是让学生在教师、自我、教材的互动

中提炼本质,反思补充,逐步建构,教学中可以由学生提供大量的研究素材,教师组织学生自我探究,形成初步感知后,再让学生自学课本。总结规律性方法,提出疑难问题,最后由教师呈现生活材料,使新知内化、拓展。

教材

教师 学生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积极地研读《课程标准》及新课程教材,敏锐地发现课堂中学生的困惑或疑难处,机智地从“教材资源”的角度去重新审视教学,科学而大胆地努力“整合教材资源”。我们应当把重点放在学习的过程上而不仅仅是放在学习结果上,可以大胆地想象这可能是课程本身的问题,可能它是一种不适合儿童学习的课程教材,我们必须改变它、整合它、优化它,使之更加适合学生去学习,去探究,去发现,去对它感兴趣,对数学越来越有好感。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才是真知识、活知识、有用的知识,而不是假知识、死知识、无用的“垃圾”!我们认为只有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彰显教师的教学智慧,凸现教师的“课堂教学智慧”!

第二篇:教学工具

数学本身就被看作一种工具,是人类认识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的眼睛和钥匙,数学用量化和逻辑为描述事物的运动变化提供了统一的和严密的基础,并通过不断衍生新的数学分支来表述人类已经扩展极大和绩效的世界体系提供强大而有力的工具。

• 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善于利用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在数学学习中要善于借助数学工具。

课堂教学的改革要求教师以新的视角去审视“数学工具”的现实内涵,并以发展性的眼光审读它的价值取向。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过程。数学活动的过程是学生收获知识的过程,是发展思维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努力为学生的数学活动创造条件,“数学工具”则是学生数学活动的重要媒介,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的空间。数字尺子,数轴,坐标系,百格图,方格纸等都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基本工具,用好这些“数学工具”,学生便有了“做”数学的机会,用好这些“数学工具”学生将有机会体验数学、经历数学。

• 学生需要的不止是一碗水,一桶水,与其准备一缸水不如帮助学生找到水源。• 学生找不到方向时,与其告诉学生方向不如给他们指南针。• 学生找不到位置时,与其帮助找位置不如给学生一张地图,或者学生会主动去查地图。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数学工具就是“水源”、是“指南针”、是“地图”,可以带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策略。“数学工具”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还将有助于学生习得数学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面对新问题、新挑战时,心中有“招”。

例如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数轴、方格纸、坐标系等数学工具就有着广泛的应用: • 数 轴:认数、加减法、负数、比较大小、24 时计时法、„ • 方格纸:平行、垂直、认数、平移、旋转、图形„ • 坐标系:数对表示位置、正反比例、统计„ 下面重点介绍方格纸和数轴的使用策略: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轴 ”的使用策略

关于数轴:虽然小学阶段不学习数轴,但 数轴的方法可以下放到小学。作为数形结合的工具来促进数学教学。灵活应用数轴,能起到化繁为简,事半功倍的效果。数轴的原型: 温度计、直尺、杆秤等。

(一)小学数学中的数轴

1.问题1:什么是数轴?

各版本教材中都在很多时候运用了“数直线”,下面主要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在人教版教材中,在学生认识数、感受数与数之间关系等重要时机,呈现了丰富的、直观的、有效的能够促进学生建立数感的学习材料。如认识整数时的实物图;认识分数和小数时的实物图、线段图等„„这些材料都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知基础,为学生认识抽象的数,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感性支撑。

除此之外,在认识乘法、千米的认识、年月日、因数倍数等内容中也都有体现。学生正式学习数轴是在七年级(初中一年级)“有理数”单元中。教材中写道:一般地,在数学中人们用画图的方式把数“直观化”,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number axis)。它满足: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 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通常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上)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或下)为负方向;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个点,依次表示 1,2,3 „„从原点向左,用类似方法依次表示-1,-2,-3,„„。教材中还明确指出:“数轴的出现对数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以它作基础,很多数学问题都可以借助图直观地表示。”

在小学阶段很长时间的学习中,学生们可能并不知道“数轴”这个名称,或并不清楚它的准确含义,但他们能够看懂数轴,甚至能够用好数轴。实践中,我们发现数轴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数,更准确地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为学生数感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问题 2 :小学认数的范围

实数与数轴的对话:

• 实数: “ 我是一个数字王国 , 包括两个民族 , 一个是有理数民族 , 另一个是无理数民族...”

• 数轴: “ 我是一条平坦的高速公路 , 不论你往哪边走 , 都永远走不到尽头.这条路我只许有理数民族和无理数民族的成员走...”

3.问题 3 :在小学数学中数轴可以用在哪里?

(1)认数:自然数、分数、小数、负数、百分数、分百小互化(2)比较数的大小

让学生在数轴上填数,这是教材中第一次出现数轴,它比写在直尺上的数更抽象,其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 10 以内数的顺序,以此加深学生对数序的理解。

此前认数时,直尺是多种实物模型中的一种(除直尺外还有实物图、算珠图等),现在继小棍(10 根一捆)之后,作为认识 11~20 的一道单独例题。明确要求学生能够把直尺上的数读出来,有助于学生理解 20 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学生在学习整数时认识和使用数轴的经验,可以帮助他们借助数轴比较小数的大小。将小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不仅能够准确地判断小数的大小关系,“大多少”、“小多少”也能够被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这也是数感建立的重要过程。

而且借助数轴比较大小,学生还会自主总结出比较大小的方法。因为在数轴上很容易看到“数量级”。学生会很明显地看到所有的三位数大于所有的两位数,借助着数轴上自然绑定的数序,找到数的位置之时,也就比较出了数的大小。

(3)加减法

学生需要要将计数与图像联系起来,“多一个”就是与计数顺序中的下一个数相联系,“少一个”则是与计数顺序中的前一个数相联系。向前数(加法的计数策略)和向后数(减法的计数策略)也能和数轴上的移动(或“跳跃”)联系起来。数轴上的“跳跃”将为以计数为基础的计算策略提供心理意象。

学生有在数轴上进行加法“跳跃”的经验,在数轴上进行乘法计算,这样的“等距离连续跳跃”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加数连加的乘法本质。

• 8和9的乘法口诀:

用数轴上的点来呈现乘法结果,不仅是数形结合的一种体现。更能够让学生在计算小动物“跳跃”过程中,均匀累加的结果。每次跳跃的距离也就是一个单位长度,借助数轴就把“ 8 ”或“ 9 ”变成了简单的一个单位。使学生清楚地知道乘法口诀中每个乘积的来源,并理解相邻两个积之间等差的关系。同时也丰富了学生对数轴的认识,感受到数轴上的点与数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估算是展现和提升学生数感的重要途径,在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出示了简易数轴(单位长度不统一),学生可以结合数轴将“往大估”与“向右移”相联系,“往小估”与“向左移”相联系,“离远了”与“差得多”相联系,“离近了”与“差的少”相联系„„数轴为学生多样化的估算策略提供了直观参照。

(4)时间 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需要相当长的过程。时刻、时间两个概念的区分;对两个时刻之间相隔时间的计算都是教学中的难点。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丰富的感知,也需要直观的手段给予辅助。在三年级《年月日》单元中有这样一幅图:

这个不完整的“数轴”的出现给学生们“帮了大忙”。教学中,很多学生都感到如果想知道“从上午 10 时到下午 14 时经过了多长时间?”似乎除了“掰着手指头数”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了。如果想知道“从上午 10 时 15 分到下午 14 时 20 分经过了多长时间?”就算“掰着手指头”也数不清楚了。可一旦画出“数轴”(或称“时间线”)很快就能“算”清楚了。在数轴上“时刻”是每个点,“时间”就是两个点之间的距离。这两个概念的不同直观明了地呈现出来。此外,在数轴上每个整时,都能够作为学生对时间进行比较和计算的标准(或参照)。使得复杂的关系变得简捷明了,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

借助顺序来理解和记忆时间的前后。而且我们说通过时间长轴与数轴的对应,可以在学习24 时计时法时,让学生清晰理解时间的周期性。可以把 12 时或 24 时作为一个新的单位在数轴上呈现。

(二)数轴的特性

• 能体现顺序:认数、比较大小、位置与方向 • 能体现间隔:加减法、位置与方向 • 能体现数量级:认数、比较大小、时间 • 能体现周期:认识时间、认数 通过数轴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渗透: • 数形结合的思想 • 对应的思想

• 数轴与线段图的关系 • 坐标系中的两个数轴 • 使成为线性序 • 看到间隔

• 交集与并集在数轴上的表示

• 通过观察数轴确定字母的取值或大小关系 • 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方格纸 ”的使用策略:

《新课程标准》把“空间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学生对空间观念的建立不仅需要数学思考,更需要实践感悟。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并善于为学生创造这样的思考空间和感悟条件。教材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了大量丰富而有效的素材,用以实现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一)小学数学中的“方格纸”

纵观小学数学教材,在与图形相关的内容学习部分,大量地使用了方格(每个小格为正方形)图和点子图。甚至在《新课程标准》各学段具体内容标准中明确指出“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实践中老师们也深感在几何教学中,用好方格图,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这一形式对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部分,以及空间观念的建立会起到怎样的作用?教师应在教学中怎样用好教材中提供的方格图?又可以怎样创造性地使用方格图,更好地开发它的价值呢? .问题 1 方格图有哪些形式?

2.问题 2 :方格图在教材中的应用

教材中对方格图的使用几乎覆盖了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的所有平面内容的学习(除长正方体、圆柱圆锥等立体图形)。教材这样的设计尊重了小学生的认知基础,顺应了小学生的认知需求,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方位感和距离感,这些也正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与组成部分。方格图都可以用在哪里?

• 图形的认识

案例1:认识平行与垂直

在四年级上学期《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中,学生正式学习“平行”与“垂直”。这是只限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学生继续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其它平面图形的知识基础。教材中的实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实物形式呈现出的线与线的关系(如:双杠、公路的两边„„);另一类是抽象的直线(如:学生绘出的不同关系的直线、用三角板画出的平行线与垂线„„)。这些学习材料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平行与垂直的概念。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水平的”或“竖直的”直线关系非常认可。对倾斜的(与水平线有夹角)的两条线的关系则不太容易认可,常有凭感觉来判断或绘图的现象。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a.“两条直线是怎样的关系?”

这是学生所熟悉的情况,判断的结果异口同声 —— “相互平行”。

b.“情况变化了,下面几幅图中两条线段还互相平行吗?”

虽然线段的长度发生变化了,方向变成竖直了,但位置关系还都是相互平行的。这组图帮助学生抛开了“线段长度”、“方向”等非本质因素,对平行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c.“你能画出与下面这条线段有平行关系的线段吗?”

以此帮助学生丰富对不同方向平行关系的理解。起初大多数学生画出的都是这样的:

并有学生关注到了线段在方格中的位置,借助方格准确地画出了与已知线段有平行关系的线段。这时方格图发挥了重要的参照作用。

进而又有学生画出了:

都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也展现了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d.请你判断下面三组线段是否相互平行?

此时网格图已然成为了学生判断平行、理解概念的重要依据。学生对平行的认识在逐步加深,对平行的表象在悄然形成,空间观念得以有效提升。

案例2:圆的认识

(2)测量

在《四边形》的教学中,学生学习了周长的概念后有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方格图中深化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同时为发现规律,感受图形联系提供了鲜活的研究素材。再如,《面积》单元中,借助方格图帮助学生发现规律。感受并发现面积与周长之间的关系。这里的方格图不仅仅可以提供给学生简单的数据提示,以便成功地发现规律,更能够帮助学生在计算的基础上建立形的表象,这正是建立空间观念的好时机。在《多边形面积》与实践活动《铺一铺》中,方格图都发挥了测量标准的重要作用,除了帮助学生发现和总结计算方法,更为学生理解和感受面积、面积单位、面积单位的个数之间的联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不仅收获了知识,也积累了测量的意识和方法。

• 图形与变换

小学阶段,有关图形与变换内容的学习,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以及二年级下《图形与变换》单元中,方格图成为低年级学生学习简单的对称(轴对称)、平移两种图形变换的重要工具。五年级下册《图形变换》高年级学生对较复杂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依旧离依赖方格纸的标准作用。

• 位置与方向 在《位置与方向》单元教学中,引用学生熟悉的座位排序,这是学生认识位置的好素材,这时出现的一些实物图,都是认识方格图的最初事物模型。此外,大量出现的“参照轴”是简化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成为学生理解位置和方向的直观参照。在这里出现的地图中的经纬线,更是一种方格图的变式,再一次调动学生对方格图中位置的理解和认知基础,更好地感受和认识较大范围的位置关系。以前对方格图的使用,为这里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高年级位置与方向教学中,明确地引入“数对”。用一对有序数来表示一个点在平面中的位置。并借助大量方格图帮助学生感受数对与位置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以及数对中两个数的不同含义。这些不仅仅会成为学生提升空间观念的素材,也会为今后学习习近平面直角坐标系做好充分的孕伏。单元明确地引入“数对”。用一对有序数来表示一个点在平面中的位置。并借助大量方格图帮助学生感受数对与位置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以及数对中两个数的不同含义。这些不仅仅会成为学生提升空间观念的素材,也会为今后学习习近平面直角坐标系做好充分的孕伏。

(二)方格图的特性

1.方格图为学生建立方向感提供参照 —— 方位感

以往比较关注“方位”的是体育或地理学科,在感受身体活动和认识地理位置的过程中建立对正确、准确的“方位”概念。其实数学课上对学生方位的建立是空间观念的一部分,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阶段。在学生建立方位感的初期,方格图上一条条水平和竖直的线,一组组平行与垂直的关系,将为学生建立方位感提供有力的参照,从而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

2.方格图为学生感受距离提供标准 —— 距离感

在认识图形特征,建立周长和面积概念的时候,点与点之间、线与线之间的距离应该是引起学生细致关注的要点。而实际测量中必然存在的误差将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学生关注的重点,躲避不开的细节将给学最初认识图形带来没有必要的干扰。而方格图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有大小相同、整齐排列的方格相衬,“距离”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学生的心里,被学生接受和认可。这种自然而然建立起的距离感,促使教学直指概念的核心,帮助学生有效地建立概念,发展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是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需要的基本要素。空间观念主要表现为学生主动、自觉或自动化地“模糊” 2 维和 3 维空间之间界限的一种本领,是一种可以把握的能力。能够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视图与构造,直观与推理,观察与投影。通过对具体情景的探索会发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辨别方位、动手操作、想象、描述和表示、分析和推理等活动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

在小学阶段,主要是通过直观的手段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形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在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过程中,观察和感知实物是学生学习必不可少的学习经验。但总停留在直观层面,也不能够很好地完成提升空间观念的任务。由具体向抽象的转变是必要的,方格图在这个过程中就肩负了由具体到抽象、由模糊到清晰、由粗略到精确、由现象到本质的过渡。在这个过渡的过程中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可以得到充分而有序的训练,空间观念的提升也可以自然而然地落实在每部分的学习之中了。

方格图只是教材众多有效素材中的一类,对方格图进行梳理并不是说它是学生空间观念建立的唯一途径。但教学实践证明,它的确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材料。对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甚至是数学能力的培养都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教师如果发现了它的价值,能够充分地用好它,一定能够对学生空间观念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其它数学工具的使用策略:

在小学数学中有很多基本的数学工具,如百格图,坐标系,创意图等。百格图也可看成又一种方格纸。借助百格图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看数,并可看到很多数字规律。如将百格图变换列数和行数,还可以在教学乘法口诀时发挥很大作用。

结语:

希望数学工具成为学生口渴时朝向的水源,借助数学工具去解决问题。把握好基本的数学工具,运用好数轴和坐标系的度量作用,用数轴生成新的单位去度量长度;用方格纸生成直尺去量平行,生成移动的尺子去量圆,像坐标系一样去量方向与位置,图形的面积,生成三角板去量直角,并自己创造特殊角。灵活画出直观图解决问题。希望学生将数学工具作为翅膀,惬意地展翅而飞。

第三篇:语文是一门工具

语文是一门工具、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育就是通过立言以育人,用我们民族与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一代代人,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他们的人文精神积淀和终生学习能力“打底”。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对语文产生兴趣,这就需要老师下一番苦功夫。2009-2010学年我有幸担任七(3)、(5)班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几个月以来兢兢业业地工作,勤勤勉勉地教学。虽说不上是尽善尽美,但自问也是无愧于心。回想这一年的教学过程,颇有一些心得,现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初一是学习语文的黄金时期,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保证,也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因素。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靠教师的督促、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叶圣陶先生说:“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运用,就是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而运用语文的好习惯就是多读、多写、多想、多积累。让初一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非常重要,会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收到事办功倍的效果;否则学生的学习是盲目的、被动的,甚至有时不知道该干些什么。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要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在阅读课文或写作时,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怎么办?那就向工具书请教。所以凡是学生问我某个字怎么读,某个词怎么讲,我一律不说,而是让他查字典自己解决。在写作时不会写的,我也不让他问别人,还是让他查工具书。时间一长,慢慢地同学们也就养成了查工具书的习惯。

(二)、要养成广泛阅读课外书的习惯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后,我推荐学生阅读冰心的《忆读书》,可以说冰心老人一生与书为伴,从七岁时就开始读《三国演义》,一直到晚年都孜孜不倦的勤奋读书,收获颇多:读了古今中外的名著,学到了许多为人处事的大道理,能评判书中的人物,与书中的人物同呼吸共患难,还学会了比较、学会了选择书。反复揣摩、品味冰心老人的九字真言:“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读书有益处,这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眺望世界;要爱好读书,在浩如烟海的书中选择有用的书来读。”另外还要求学生必读书后的《名著引读》,并且在课余时间读完该册规定的名著,对于提前读的要给予肯定和指导。除了名著之外,还要鼓励学生多读其他有益的课外读物。

(三)、要养成坚持写周记的习惯

许多学生怕写作文,有人甚至拒绝写作。如果让学生坚持写周记,在写作内容上加以指导,消除畏难情绪,定会让学生喜欢写作。因为周记的内容是广泛的:平常不好说的、不敢说的,都可写进周记里。把自己内心的情感倾述在周记中;可以把对外界的观察写在周记中,比如观察老师同学的外貌特征,花、鸟、草、虫,也可写对人生的感悟;读了一篇文章之后,有感而发,写点心得体会也可。总之,世间万物均为我用……但必须要求学生写出中心明确,文从字顺的东西,不要记流水帐。其次字数上要规定每篇必须在300字左右,要带有小标题。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由怕写而变为喜欢写作;由找不到写的内容而变为有话可写,每周我都要求学生写一篇周记,每周一我会收上来认真的阅读和批改,写出详细的评语。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又开辟了一条师生沟通的渠道,同时还增进了师生的感情。学生有了说心里话的地方,感情也就有了归属。这样写作也得到了训练,学生何乐而不为呢?

二、细研教材,潜心备课。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难点。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认真钻研教材,大到思想感情、课文内涵,小到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把握知识的逻辑,才能运用自如。在备课的时候要以学生为主,要站在初一学生的角度来想,要学会用他们的思维来看待每一篇文章!而且还经常和同课头的老师一起备课,共同探讨,寻求最好的方法来处理每一课。新一轮的初一语文教材,在和学生一起学习中,使我获得了很多的乐趣,也增加了以前没有的一些经验。

三、、重视朗读、培养语感。

我每天都利用早读课时间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以提高他们的语感。他们语言表达能力较差,这样也制约了他们的阅读及写作能力,所以我对两班中这样的学生规定每天早上必须大声朗读课文20分钟,而且要说普通话。经过这学期,他们虽然还不是很好,但也了明显的进步。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初一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经常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常言道:“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孩子的心。”老师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对学生起到鼓励的作用。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搂搂他的肩,摸摸他的头等。从赞美着手,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这样学生信任你、喜欢你,自然也就喜欢你所教的这门课了。

五、自订学习目标,增强学习信心。

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相差悬殊,统一标准,统一要求是不可能的,老师靠硬手段去压更是不行。怎么办好呢?我一改以往的教育方式,采取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让学生自己订出每一单元测试的目标成绩,每个人都以第一单元测试成绩为基础标准。指导学生订目标成绩时要结合自己的实际,订出的目标成绩要明确,要紧紧围绕自己的目标成绩去学习。每次订出的目标成绩都先由家长过目、签名。每次实现了目标成绩都在班上给予表扬、鼓励,并向家长报喜。不能实现目标成绩的则鼓励他继续努力,直到达标为止。在实施学习目标时,我还采用了以优带差,营造一种互相学习,互帮互助,你追我赶的优良学风。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强了,学习成绩也比开学之初提高了许多。

六、注意师德修养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非常注意自己的师德修养。平时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并经常注意翻阅报纸和杂志,努力掌握最新的教育动态和教育信息,学以致用,时刻调整自己的方向,使自己能随时跟上时代的发展,合乎素质教育的要求。在为人师表方面,严格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谨言慎行,不忘以德育人,时刻注意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向优秀教师看齐,爱岗敬业,诲人不倦。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循循善诱,不只对学生如此,平时与领导群众关系和谐,口碑好,与本组及相关处室工作人员合作愉快,人际关系较好。廉洁从教,无私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身于教育教学工作中。

总之,本学期,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学生学习两极分化严重,行为习惯还不够规范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发扬优点,改正不足,争取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上都有所长进。

第四篇:英语是一门工具学科

小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要求与培养

武汉市汉阳区永安堂小学王嘉楠

“万丈高楼平地起”——这句话在教育教学中同样适用,它说明了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它肯定了教师不可忽视的作用及地位。从最近两年提出的双本教育(师本和生本)理念及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应证。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一个人终身学习的基础,对学生而言,学习要先有趣并且有效从而达到高效。在我们教研活动中,我们看到热闹的同时也会冷静地去思考这节课下来学生学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基础教育同样也体现在幼儿园阶段,可以看出大众对基础教育的重视是日益明显。孩子们在这里开始他们学习的第一步,开始与人合作的第一步,开始认识社会的第一步。许许多多的第一步为他今后作出贡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小学英语教学而言,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英语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学生需要学习一定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还得从听、说、读、写这几个方面来培养。英语学习必须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的训练,没有捷径,但可以事半功倍,两者决不矛盾。可以说,英语学习的过程也是习惯养成的过程。小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也就是要有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下面我就这四个方面展开来说。

一、听,迈出与人沟通的第一步。

要求:认真听示范发音,听清后再模仿。能用心听他人说英语。学习英语是从“听”开始的。“听”是“说 ”的前提,没有“听”,就无从模仿“说”。只有先听清了,听懂了,才可能说得准,说得好。用心多听他人说英语,有助于培养对英语语言的敏捷反应。因此,培养学生认真听教师或者录音的示范发音,用心听他人说英语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小学英语一般从三年级开始起步,在他们的第一册课本里很少出现英语文字,多以五彩缤纷的图片呈现,在学生初学英语阶段,能让其集中全部注意力,听录音,试着去理解录音内容,然后正确模仿。与教材配套的录音中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声音,对学生有莫大的吸引力,声音自然地道,情景生动逼真,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仔细去听,自觉地去感受语言的魅力,才会有兴趣,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所以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使用这些音效,让学生适应各种不同的音色,而不是单一地让学生听自己说。

我们不难发现,小学生特别善于模仿,爱模仿,模仿力强,但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在课堂上,常有学生一听教师示范发音,就急于开口说,轻声地跟讲,结果导致自身发音欠准,还影响了他人听音。因此,在英语起始教学阶段,教师就要训练学生静心听的能力,我们可采用一些简单的方式,培养起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默契。如“手势暗示法”,教师随着示范发音给以手势“一”和“二”,这时学生边听教师发音,边看教师嘴形,注意观察其嘴形的大、小、扁、圆及变化情况,做到看、听结合,当手势打到“三”时,全班齐声说。这样做,学生的发音容易到位,模仿的效果好。小学生听录音跟读,往往只满足于“听到”,能跟得上说,跟得上读,而不注意语音、语调、句子的重音、停顿等。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听清”,在播放录音前,可分步分层提出听的具体要求,让每听一遍录音,学生能达到一个目标。

而英语课堂又是小学生用英语交际的主要场合。在课堂上,他们有很多听英语的机会。

但低年段的小学生有意注意的能力较弱,维持时间较短,在听同学发言时特别容易走神。教师可采用活泼可爱的声音结合生动形象的姿体语言将学生的吸引力牢牢抓住,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活动形式,让孩子们参与到你设置的环节中来。要尽量避免枯燥机械的操练,在实际操作中找准学生的“喜好”来设计活动,编排游戏。“开火车”的游戏优点是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可以用“有意点叫”让学生有意识地听讲,及时将分心的小家伙拉回课堂。个别提问,是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有征对性地训练学生能力,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时在教学内容上设置“牵制性”提问,“逼”学生专心听他人说英语,不听,就无法参与。如,教师问某生:What’s your name?How oldare you?Where are you from?随即转用第三人称问其他学生:What’s his name ?How old is he?Where is hefrom? 除此之外,还可以请一个学生用英语自述,然后让听的学生按此内容相互问答。还可请学生指出发言者哪儿讲错了,该如何纠正等等,引导学生用心听他人说英语。

二、说,沟通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要求:能开口说英语、流利清晰、音量适度、大方自然。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动,大胆开口说英语,是英语学习必需的。从心理学、生理学角度来看,三年级学生年龄小,较高年级学生而言没有那么多的心理上的阻碍,敢说,想说,模仿力强。这恰恰是培养学生大胆开口讲英语的有利条件之一。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教材为“说”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所选内容均来源于学生学习及日常生活,是学生所熟悉的。教材具有科学性、趣味性、亲近性、实用性,为广大师生所欢迎。这是培养大胆开口讲英语的另一个有利条件。因此,教师要去了解学生,能抓住时机,在认真研读教材后,用好教材。在起始年级,就能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说的习惯做好坚实的第一步。

情感教育古人曰:“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应注重“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充分发挥人的力量。教师 要用“师爱”去赢得学生的亲近和信任,使师生感情双向交流,密切师生关系,形成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克服怕开口说英语的紧张心理,开创敢讲英语、争讲英语、爱讲英语的局 面。

同时,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优化教学方法,利用一切教学媒体(图片、实物、玩具、幻灯、投影、录像、录音、指套、木偶等等)创设情景,寓教于乐,让学生身置语境,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开口练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说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此外,教师要从课内到课外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机会。如:组织语言游戏、竞赛,开辟英语角,举办英语兴趣小组,排演英语文娱节目,强调师生间同学间用英语问候,要求学生把所学英语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小红花”、“小红星”奖励等等。以此造成说英语的氛围,激励学生多开口说英语.要做到人人大胆开口说英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生因各人的气质、性格不同,参与开口讲英语的程度也不同。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那些存在怕说、缺乏自信心的学生。著名教育学家布卢姆认为,一个人学习成功的次数越多,他的学习自信心就越强。学习成功是建立在学习自信心的基础上的。因此教师要帮助这些学生克服思想和心理障碍,要多给予鼓励和表扬,肯定其点滴甚至是微不足道的进步,进行个别耐心具体的辅导,设个坡度,扶着前进,不要急于一步到位,让他们在口语训练中有所得,感受到成功和欢乐,以增强其说英语的自信心,激起其说英语的内心欲望。

学生在讲英语时,教师最好别去打断,应允许学生暂时存在某些语言错误,待讲完后,教师再指出并纠正.这样做,不干扰学生说话的思路、意念表达,不挫伤其说话积极性,又能帮助其提高言语水平。在大胆开口 讲英语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讲话音量适度、仪表大方。三年级始学英语,要求学生大声讲英语,随着年级的升高,要求学生根据不同场合,调整自己的音量大小,声音高低,对于活动、小组操练宜轻声些,班上发言得响亮些,让全班同学都能听到。有的学生急于发言,在连续说英语时,停顿过长,还常加“嗯”。此 时,教师要注意多留给学生一点思考时间,要求先想后说,想好再说。另外,教师要提请学生注意,说话时不要低着头,或眼望天花板,或视窗外,要面对听者,举止要自然,不拘束,从小养成良好的说的习惯。

三、读,让语感来得更轻松自然。

“读”对小学生来说,主要指“朗读”。要求:能正确拼读单词,能大声流利地读短语句子甚至课文,语音、语调等基本正确。拼读单词有利于学生记忆单词,积累词汇。朗读英语有利于培养学生语音、语调、节奏、语感等,也有助于“说”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九年义务教育英语学科四年级课本开始出现较多的文字,对学生拼读单词的要求随之提高。无论是个别还是全班拼读单词,都应要求学生先读一遍单词,再拼读字母,然后再读一遍单词。培养学生拼读单词的良好习惯,有利于学生认读单词,为后面正确拼写单词奠定基础。

读英语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内容之一。“说”与“读”两者关系密切,相辅相成。学生读英语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示范作用。学生易“先入为主”,所以正确的发音习惯影响着我们的学生。因此,教师必须注重示范读和领读。授课前,教师最好先自身正音,与标准音取得一致。在自身(或音带)范读、领读时,教师可配以手势以示升调、降调、重读等,加深学生的理解。以后还可指导学生在课文上标音调符号。一般来说,新授时,不让学生领读,以免以错带错,给后面的纠正带来麻烦。在朗读语言材料时,须要求学生不要操之过急,拿来便读,要先通阅,了解内容,理解含义,揣摩音调,然后再朗读。这样,朗读的效果要好很多。

小学英语课文句子短,较为简单,又常以歌曲童谣的形式呈现,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些学生觉得这些句子都已能讲会背了,在朗读的时侯会漫不经心,不是看着去一句句地朗读,而是一古脑儿读完,有“假读”的现象。有的呢,朗读时语速、节奏掌握不好,过慢、拖沓,结巴着读,或是过快,发音不到位,没有停顿,混着一起读。特别是在集体朗读时,存在拖音明显,节奏感较差,语速偏慢等现象。对此,教师要能对症下药,变换方法,及时纠正学生朗读的不良习惯,刻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读的习惯。

四、写,提升,让学习有实质性地进展。

“写”,内容包括字母,单词,以及一些简单句子的书写。要求:学生在四线三格的抄写本上能正确、熟练、清楚地书写。能做到字母的大小写、笔顺、词距、标点和格式正确,初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小学英语从三年级开始就对学生提出了完成书面作业的要求。教师要能在课时少的情况

下完成这些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需要下很多功夫。英语书写和中文一样,有一定的规范性可依。但英语书写有它的讲究,如字母略向右倾斜,字母的大小写规律各不相同,细节方面如字母大写时不应顶到四线格的第一条线等等。在书写句子标点时句号的书写是孩子们的死穴,尽管说起来他们都知道是实心的,可每当做起来总有学生习惯性地打空心的,这就是中文书写给英语书写带来的负面干扰。因此,英语教师必须利用学习正迁移,防止学习负迁移,对学生英文书写进行严格的训练。

三年级,仍有部分学生书写坐姿、握笔方法不正确。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教英语书写时及时纠正,不要放任自流。要让学生明白书写坐姿、握笔方法不正确会影响身体健康,影响书写质量与速度,对今后学习不利,启发学生加强自我督促意识,保持正确坐姿,握笔方法。

在书写教学一开始,学写字母时,教师就必须十分重视培养学生按照规范笔顺书写,在四线三格中位置正确。值得一提的是,要强调每个字母都要稍向右斜,斜度要一致(约5°)。中国学生由于写汉字的习惯,竖直横平,有棱有角,四方端正。因此,在书写英文时,常出现直、方、角现象。对此教师要运用“比较法”教学,及时指正。但是书写规则也不是非得一笔一划地去教给学生,有很多规则应该让学生自己观察得出,这样学起来学生才会印象深刻。比如在我们呈现给学生名字类单词的时候让他们去比较,去跟其他的单词相比,得出名字的单词首个字母要大写的规律。

另外,在我们大多数的示范课上我们总看到很多优秀的英语教师习惯使用卡片,在卡片上呈现单词,呈现句子。在课堂上要用的时候直接往黑板上一啪。其实对初学英语的孩子来说,培养他们书写能力是极为不利的。学生感受不到书写的过程,他们看到的是成品,不知道是怎么得来的。所以教师的示范写是相当关键的。为了巩固学生的书写基础,提高他们书写的规范性和美观性,最好还要做出明确的示范。英语学习是长期的,教师要能坚持不懈地抓好单词、句子、段、篇的书写及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为了避免书写的枯燥性,教师不要让学生单纯地机械抄写,需要开动脑筋设计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书写作业。比如分类别来写你知道的单词,让学生自己去回忆所学过的单词,在忘记的情况下带着问题去翻书去解决问题更有益。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设计,做到切实有效。使学生真正能养成良好的书写的习惯。

教师还要能及时讲评书写中的错误,设计一些改错题,连线题,让学生参与进来。有征对性地讲评,查漏补缺。

总之,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不会自然生成的,而是经有意识培养形成的。小学生学习英语,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所以,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源于我们,他们的启蒙教师。当然家长的配合监督会让我们的教学在真正实施起来会有更好的效果。教师和家长一起来重视孩子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注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实施教学计划。为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孩子而努力。

【参考文献】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

《小学英语优秀教学案例》

第五篇: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经历了口头语言、文字和书籍、印刷教材、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五个使用阶段。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对而言的。传统教学手段主要指一部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几副历史挂图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各种电化教育器材和教材,即把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电影机、VCD机、DVD机、计算机等等搬入课堂,作为直观教具应用于各学科教学领域。因利用其声、光、电等现代化科学技术辅助教学,又称为“电化教学”。

编辑本段教学手段与方法

1、教师用授渔的方法而不是授鱼的方法。教师认真讲授每一堂课、每一章节。老挝文是拼音文字,其词汇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拼读不难,但要记住其多个含义就难了,我们在讲解词义时,都举一反三,把每个词义都讲深讲透并举例用法;在讲授老挝语句子结构特点时,将其与汉语句子结构特点进行比较,最终解决了老挝语各类词汇的用法和句子结构规律。这一方法很重要。我们发现个别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都是因为弄不懂词义,没有掌握句子结构的规律,显得极没有信心,而掌握词义和句子结构规律的学生,学习兴趣大,显得很有信心,学习成绩好。把词义及用法和句子结构规律教给学生就像把钥匙给学生让他们去打开老挝语知识这个大门。

2、加强听、说、读、写、译的基本功训练。

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如何关系到能不能实现培养目标的问题,本专业各门课程都要围绕培养目标这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虽然有口语、视听说、阅读和翻译等有侧重训练的课程,但精读课在使学生掌握基本词汇和语法的基础上也根据课程的特点进行了上述及格方面的训练。我们要求学生课前一定要预习,上课时不看课本而是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解课文和回答问题。二年级开始尽量完全用老挝语讲课,到高年级全部用老挝语上课。每一章节都留一定的世界给学生讨论。讨论内容有与该章节词义和语法有关或与思想内容有关的问题。要求学生用老挝语进行讨论。老师在讲授词义和语法时,有目的地进行外译中、中译外的训练,而不是等到高年级开翻译课时才进行翻译训练。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我们都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要求学生模仿电台播音员那样朗读老挝语文章,定期进行用老挝文写作比赛,用老挝语讲故事比赛。我们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尽量用老挝语进行交流。基本功训练不仅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将书面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讲授课文过程中采用与学生沟通的互动方式。

教师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学生用所学的词汇、语法结合实际造句,鼓励学生大胆对老师的教学提出问题,甚至可以否认。教学中老师虽然处于 主导地位,但在关系上与学生是平等的,课堂上可以争论。这种关系定位使课堂气氛活跃,在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了解到学生的需要,查找问题的所在,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4、开辟第二课堂活动。

在我校外语学院教学楼外的相思湖畔开设了外语角。老挝语专业和其他专业学生和在我校学习的老挝留学生和其他国家的留学生,每周定期在那里进行交流。除了外语角活动外,我们还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我校老挝留学生和老挝籍教师的有利条件,利用课外活动和节假日时间与老挝留学生和老挝籍教师交往,带他们上街买东西或游戏或举行各类活动,练习口语,充当翻译。通过与老挝人的接触、交往,学生的听说能力得到了提高。

5、第三年到所学语言对象国的大学留学一年。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起,每届学生第三年都到老挝国家大学留学一年,使他们有一年的时间置身在所学语言对象国里。教他们的全是老挝教师,接触的都是老挝人,不仅学到地道的老挝语而且对老挝的社会、风土人情有切身地了解。这一方法很有效,学生的专业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大部分学生回来后,能讲一口流利、地道的老挝语。四年级毕业前,一些要老挝语翻译的公司为了考察这个学生能不能用,先让他们跟公司到老挝考察,让他们当公司的翻译。接受考验的学生很有信心,较好的完成了任务,公司就决定录用他们。这些都得益于在国外留学一年。编辑本段教学手段现代化现代化基础 1.社会发展基础

19世纪末以来,世界人口激增带来巨大的入学压力;人类知识总量的激增与老化周期缩短对教育提出了挑战;高涨的民主运动对普及教育的要求等成为促进教学手段现代化的社会因素。2.科学发展基础

神经生理学家Brodmann认为人的大脑功能分为52个功能区,Sprey裂脑实验研究中发现人的左右脑各有分工(左脑半球主要管理语言、逻辑思维;右脑半球主要管理形态结构、时间与空间)。心理学家Trechler关于感官与学习的关系研究发现,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而获得的知识分别是83%、11%、3.5%、1.5%、1.0%。这表明,各种感官都与知识的获得相关联,教学中应当调动学生的一切感官特别是视觉、听觉,最好的教学手段是视听结合、兼用形象与声音来呈现教学内容。3.技术基础

自19世纪末以来,幻灯、电影、电视机、计算机等相继发明,并不断地在教学领域推广使用。这些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直接地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技术基础,正是这些现代科技把教学手段现代化变成了现实。而且,由于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设备电子化、兼用形声呈现教学信息、对教学内容作一定的变换“处理”、教学的时间与空间适应性强等方面的特点,因此它的出现对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1)拓展了教育的时空,使传统阶段教育向现代终身教育发展成为可能;(2)引起教育内部的深刻变革,促使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冲击传统的教育结构、制度,促使现代教育体系的确立;引起教师与学生的教学行为的变化;把传统的教师←—→学生教学系统发展成为教师←—→教学机器←—→学生的新型教学系统;发展教育内容的表现形式,增强教育、教学的吸引力;改变教科书的概念。(3)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降低了教育成本,增进了教育的效率。由此可见,教学手段现代化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它对促进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当重视教学手段现代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特别是在实践上如何卓有成效地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进程。现代化策略

(一)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整合

从辩证的角度看,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各有优点与不足。现代化教学手段多长于知识的传授、长于智力发展,而短于品德、情感、审美教育,师生之间缺乏人际交往、情感交往,学生难以从教师那里受到思想、情感、人格、审美方面的熏陶和感染;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还存在短于具体的技能、技巧的培养,对眼、耳的过度刺激有害学生的感官。

因此,对待二者不可偏废,应当使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协调。所以,应对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做出科学的分析,对应当或必须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课程内容则做出硬性规定,要求教师必须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而在需要教师运用传统教学手段的课程内容则要求教师尽可能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这样,不但可以起到发挥教师引导学生科学地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自学、学会自学的作用,而且也使教师能够对学生自学中由教学机器不能够回答的特殊问题进行个别的解答,也可预防学生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非常事件、甚至犯罪活动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二)制定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政策

与早发内生型现代化的由下而上、通过漫长的自然演化使教育完成现代化有所不同,我国教育现代化是与社会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相联系的,如若依靠民众的觉悟、资金的缓慢积累来完成教育现代化则势必延误教育现代化的时机。

因此,必须走由上而下、强化政府行政主导作用的道路。这在珠江三角洲、海南地区已取得了成功。因此,国家应当从宏观政策方面,在政策导向、投资规划、项目实施、过程管理和项目检查等方面发挥政策性、权威性的指导作用。

(1)建立一个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政策保障体系。比如建立一个由中央与地方的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学校领导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专家组成的行政机构,便于国家对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实施具有全面的、整体的管理。

(2)制定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管理制度,对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中的资金投放、项目选择、进展情况、岗位编制、质量效益等方面按照制度、准则进行具体管理,使得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能够落到实处。(3)采用国家资助、社会赞助与学校出资相结合的策略,多方筹资以解决资金问题。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购买、研制、使用提供足够的资金。

(4)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就学人口众多,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差距较大的国家,这个实情决定了教学手段现代化不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同时达到某一个水平,而只能是根据各个地区的发育水平、教育发展程度而分地区、有差别地实施教学手段现代化计划。全面启动与差别实施是我国教学手段现代化发展的基本决策思维。有所侧重、分阶段地推进又是实施教学手段现代化的一个策略。教师技术培训

教师在是否乐意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效果如何等方面具有较大的能动作用。

故应当开展对现行教师、师范学校学生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培训工作,使教师懂得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准则,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技术。1.组织理论学习

要求教师进修有关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课程,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2.开展教学演示

组织教师参加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演示,使教师通过使用演示来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技术。3.组织教学观访

组织教师参观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较为先进的学校,通过观访提高教师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认识与使用水平。4.开展科技活动

组织教师参观新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展览会,传递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最新情报与信息。5.开展研制活动

组织教师参加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自制、检修讲习班,提高教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制作水平、维护水平。加强微观管理

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微观管理也是更好地促进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1.建立现代化教学媒体的使用管理制度 学校、地区乃至国家应当对现有的教学硬件、软件进行整理、分类、登记、注册,且层层上报,建立一个大型的关于现有教学硬件与软件的网络信息系统。这样不但便于对现代化教学手段情况的掌握,而且也可以避免现有教学媒体的丢失、破坏,而且还有利于对现有教学媒体的科学配置、统一调度与使用,避免重复购置。

2.建立现代化教学手段设备的互借、租赁制度,扩大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的频率、地域范围我国乃至世界的教育中都存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率低下的问题。有的研究者在对我国目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情况调查之后指出,在许多学校中,现代化教学媒体使用频率较低,常常是点缀在公开课上,摆设在实验室中,而很少真正地进入课堂教学。现代化教学手段更多地是在总结评比、参观交流、招生公告等场合充当装饰品而已,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3.审核课程内容对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的域限,界定课程应当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范围

应该承认,现在存在一些教师不愿意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事实。因为在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时,涉及到教学设备的布置准备、教学硬件设备的检查与维护、教学软件的选择或制作、使用后的清洁及收藏等方面的工作,比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要“麻烦”得多。因此,图方便的教师往往不愿意自觉地选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对此,应当建立一个审核组织,在研究现行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对现行课程内容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范围做出规定。同时还制定政策,对在教育、教学中积极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教师进行奖励。提高技术水平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软件技术水平直接制约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一方面,教学媒体软件的制作技术尚不全面成熟;另一方面教学软件的制作确有相当的技术难度,因为它涉及到多门学科的理论与技术,而同时精通多方面学科、熟悉制作全过程技术的人员较少。所以,教学软件成为世界性的问题。

我国在教学手段现代化的过程中,应当从战略发展的角度来规划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队伍的建设。

一方面,紧跟世界技术发展的潮流,掌握最新的教育技术;另一方面,加紧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学校中,特别是师范学校中重视现代教学媒体的教育工作,培养出一大批懂得某分科专业知识、懂得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技术制作、懂得教育心理科学的复合型人才。这既能使我国的教学软件达到自立,提高发展水平,又能起到提高教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水平的作用。解决思想障碍 1.使全体人们,特别是教育工作者,认识到教学手段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教学手段从传统到现代化,它的发展又经历了不断地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几个阶段,其发展的基本取向是向现代化的更高层次迈进。2.使人们更深刻地认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特点和强大的功能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向来以“大道无形”、“重神轻巧”为特征,因此,存在一种内隐的对有“形”教学手段的排斥心态,从而妨碍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发展。

所以,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许多人脑中还是一个概念,此外,还要克服定势思维,摈弃传统教学中形成的行为陋习。现在在相当多的教师中仍然存在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再加一块黑板就可以“打天下”的习惯,存在对传统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定势认识,现代教学方法与手段在头脑中没有一席之地。

下载教材是实施教学的工具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材是实施教学的工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线H5页面制作工具-教材5篇

    78秀网络传单制作工具 在线H5页面制作工具操作教材 第一步:注册78秀网络传单会员(如图1)。 (图1) 第二步:登陆78秀网络传单会员中心(如图2)。 (图2) 第三步:登陆成功后(如图3)。 78秀网络......

    解读教材是教学的基石[大全五篇]

    解读教材是教学的基石 丹洲镇中心小学 杨元裕 【关键词】 教材 解读 教学 本学期,我参加了语文课题组活动,在这个过程我中,我有幸得到课题组领导的指导,上了一节公开课,听了很多......

    实施新课程教学,转变观念是关键

    实施新课程教学,转变观念是关键 学习《走进新课程》的体会 ——南岭中心小学钟玺香 上周,我们学校组织全校老师认真、系统地观看了《走进新课程》系列VCD光碟,随后,学校组织老师......

    2011年是实施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一年。全县各级党组织要深刻认识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

    2011年是实施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县档案局党支部在县直机关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强党支部建......

    2011年是实施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六五”普法规划的启动之年,做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意义重大。2011年全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推进依法治县、建设文......

    警察是国家的强力工具

    警察是国家的强力工具,处于社会矛盾的最前沿,警察往往是第一个面孔出现在民众的对立面。使警察变成了焦点、中心,使警察的外部大的工作环境恶化到了极点。 制度上的缺陷也导致......

    概率论是入党的科学工具[推荐]

    概率论是雷电防护技术决策中的科学工具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许颖 ( 北京 清河 100192) [摘要]本文通过大量例证,反对“防雷不谈什么概率论”的错误观点。 [关键词]雷电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