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实验教案

时间:2019-05-12 17:59: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解剖学实验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解剖学实验教案》。

第一篇:解剖学实验教案

实验一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实验目的】

1、掌握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了解上皮组织的分布,比较各类上皮组织结构与功能特点。

2、掌握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软骨组织的结构与分类、骨组织的结构,了解疏松结缔组织的基本构成。

3、掌握三种肌肉组织结构特点,比较三类肌肉组织结构与功能特点。

4、掌握神经元的结构特点、神经纤维结构与分类。【实验内容】

1、观察单层上皮组织、复层上皮组织、柱状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

2、观察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骨组织的结构特点;

3、观察三种肌肉组织的结构特点;

4、观察神经元,运动神经末梢的结构特点。【实验学时】 4学时

【实验方法】演示法、观察法

【实验材料与器具】 显微镜,层上皮组织、复层上皮组织、柱状上皮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骨组织切片、平滑肌、骨骼肌、心肌、神经元、运动神经末梢切片 【实验作业】

1、绘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单层扁平上皮图。

2、绘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疏松结缔组织图。

3、绘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骨骼肌组织纵切图。

4、绘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神经元图。

实验二 运动系统—骨与骨连接、骨骼肌

【实验目的】

1、观察四种形态骨,掌握骨的分类方法及形态结构特点;

2、掌握人体全身骨的组成及特点;

3、掌握人体上肢骨、下肢骨、躯干骨和头颅骨的组成及各骨的名称;

4、掌握全身各骨的结构特点及各骨的主要骨性标志;

5、通过观察肌肉标本或模型,能辨认出全身主要肌肉,进一步了解其位置、形态和起、止点;

6、理解全身主要肌肉的功能。【实验内容】

1、观察骨的一般形态和结构;

2、观察全身各骨;

3、全身主要的骨骼肌。【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方法】演示法、观察法

【实验材料与器具】全身骨骼模型和标本 【实验作业】

1、脑颅骨共有几块,分别写出其名称。

2、说明脊椎骨各部分的特点。

3、与吸气有关的肌肉主要有那些?

4、与肩关节运动有关的肌肉有那些?

5、简述胸锁乳突肌的其止点及其功能。

实验三 内脏系统的形态观察

【实验目的】

1、观察消化器官模型,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其各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

2、观察呼吸器官模型,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其各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

3、观察循环器官模型,了解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其各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

4、观察泌尿器官模型,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其各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实验内容】

1、观察消化系统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大体解剖结构;

2、观察胃、小肠和肝小叶组织切片;

3、观察呼吸系统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大体解剖结构;

4、观察器官和肺组织切片;

5、观察循环系统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大体解剖结构;

6、观察泌尿系统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大体解剖结构;

7、观肾脏组织切片。【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方法】演示法、观察法

【实验材料与器具】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组成模型,显微镜,肺组织切片,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组成模型,肾脏组织切片 【实验作业】

1、简述消化系统的基本组成。

2、绘制肺显微结构简图。

3、简述循环系统的基本组成。

4、绘制肾脏显微结构简图。

实验四 感觉器官

【实验目的】

1、了解眼的解剖结构;

2、了解耳的大体解剖结构。【实验内容】

1、观察视器的构造;

2、观察耳的形态结构。【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方法】演示法、观察法 【实验材料与器具】眼和耳模型 【实验作业】

1、简述眼的折光系统;

2、耳蜗中有那些感受器,并简述其功能。

实验五 神经系统

【实验目的】

1、了解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

2、掌握大脑、小脑、间脑、脑干的基本形态结构;

3、掌握脊髓的基本特征及其内部结构;

4、了解外周神经的分布;

5、掌握锥体传导路和内侧丘系的基本结构。

【实验内容】

1、观察大脑,小脑、间脑、脑干的形态结构;

2、观察脊髓形态结构;

3、观察脊髓的显微结构;

4、观察12对脑神经的分布情况及其功能;

5、观察脊神经前支的分布及其功能;

6、观察自主神经的分布;

7、观察锥体传导路和丘系传导路。【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方法】演示法、观察法

【实验材料与器具】脑和脊髓模型,显微镜,脊髓切片,脑神经和脊神经分布模型、自主神经分布模型,传导路模型 【实验作业】

1、脑干上有那几对脑神经?

2、简述脊髓的形态特征。

3、简述骶丛中主要神经的分布。

4、简述一般感觉传导通路。

第二篇:《植物形态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植物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1013101 适用专业:农学专业、植保专业、园艺专业、园林专业、资源与环保专业本科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 开课学期:第2学期 学 时 数:20学时

一、制定本课程实验大纲的依据 依据2000级植物学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为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而制定。

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的作用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其使用方法,掌握临时制片、徒手切片方法及植物绘图技术。同时,丰富和验证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科学的工作方法。

三、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及学生能力标准 教学目的:熟练掌握植物形态解剖学实验的技能和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1.了解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熟练掌握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掌握徒手切片及临时制片方法;

3.熟练掌握植物绘图技术; 4.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质体、植物细胞后含物、胞间连丝、组织结构; 5.观察被子植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形态结构,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规律; 6.观察被子植物生殖器官——花、果实和种子的结构。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植物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实践中有关问题的能力。

四、学时分配、教学形式及实验性质 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学时为50学时,其中实验20学时(课内)。教学形式:实验前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内容,实验课上指导教师概述实验的目的、基本原理、方法,并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具体实验步骤,指导学生完成实验结果的讨论,并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性质:一部分实验为验证性实验,一部分实验为应用性实验。

五、实验成绩评定 根据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及实验完成情况逐项打分,并结合实验报告情况综合评分,实验成绩单独记分。

六、实验项目、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实验项目、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序号 实 验 内 容 实 验 目 的 学 时 周 次

一 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胞结构1 显微镜使用方法、细胞观察 2 的观察

(一)二 植物细胞的观察

(二)质体及植物细胞的后含物 2 1 三 植物细胞的观察

(三)细胞有丝分裂和胞间连丝 2 1 四 植物组织的观察 机械组织、输导组织 2 1 五 植物种子的观察 种子的类型和结构 2 1 六 植物根的观察 根的初生、次生结构 2 1 七 植物茎的观察 茎的初生、次生结构 2 1

八 植物叶的观察 双子叶、禾本科叶片的结构 2 1 九 2 1 植物生殖器官的观察

(一)掌握花药的结构特点

十 1 植物生殖器官的观察

(二)胚珠、胚囊结构、胚乳发育 2

七、教材

采用教材:《植物学实验实习指导》,谢国文主编。

修订日期:2004年8月15日

第三篇:《五官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五官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供五年

Ⅰ 前言 五官解剖学是研究眼、耳、鼻、咽、喉等局部形态结构的科学,是临床眼科学与耳鼻咽喉科学的基础性学科。该门学科是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眼耳鼻喉科学方向学生在系统解剖学学习之后学习,研究与眼科和耳鼻咽喉科疾病的发病机理、诊断、治疗有关的眼、耳、鼻、咽、喉以及食管、气管的解剖,其教学目的是通过对这些器官的解剖,为临床眼科学和耳鼻咽喉科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五官解剖学的实验教学学习,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按眼、鼻、耳、咽、喉部及颈前区几个大的部分进行实地解剖,辅以部分标本示教,通过实地解剖和示教标本的观察,学习和掌握各部的解剖学基础理论知识。课前认真预习。每次课教师课前提示时交待清楚应着重解剖观察与思考的解剖结构,课后小结时指出需注意复习的问题,与临床关系密切的结构。课后复习时要求写出书面小结。在眼、外鼻与鼻腔、鼻旁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眼耳鼻喉科学方向使用)一次课堂讨论,总结各部分的解剖情况及必须掌握的知识。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眼耳鼻喉科学方向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的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 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掌握内容下划实线,熟悉内容下划虚线,了解内容不划线)便于学生重点学习。二

教师在保证大纲掌握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熟悉内容和介绍了解内容。三 总教学参考学时为48学时,理论与实验学时之比1:1。即理论24学时,实验24学时。四 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应用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王斌全,1版,2003年。

II 正文 实验一 颅 一 教学目的 在上理论课的基础上,通过对实物标本的学习,掌握分离颅骨和颅的整体观,为学习五官局部解剖打下基础。同时给学生复习掌握系统解剖学中有关五官解剖的基本知识:呼吸系统中鼻、咽、喉,感觉器官的视器、前庭蜗器。二

教学要求 1

(一)熟悉脑颅与面颅的骨组成及位置。(二)掌握脑颅骨中颞骨、蝶骨、筛骨、额骨的位置、分部和主要结构;了解脑颅骨中的顶骨、枕骨的位置和结构。(三)掌握面颅骨中上颌骨的解剖,熟悉参与面颅形成的其它各骨的位置和主要结构。(四)熟悉颅底内面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的骨组成,掌握颅底内面的孔、裂。(五)掌握颅前面观中眶的形态,掌握眶四壁的骨组成和形态结构,掌握泪囊窝的组成,了解眶的各种测量数据。(六)掌握眶壁的孔裂及通过的结构,特别是眶上裂、眶下裂与视神经管。熟悉眶的毗邻,了解其与鼻旁窦的关系。(七)熟悉颅前面观中骨性鼻腔的骨组成、形态结构,掌握骨性鼻腔的孔裂及交通。(八)掌握颅侧面观中颞下窝、翼腭窝的位置与交通。了解颅整体观的其它各面。(九)了解系统解剖学中有关五官解剖的基本知识。三 教学内容(一)颅骨共23块:脑颅骨有8块,面颅骨有15块。

(二)脑颅骨:颞骨、蝶骨、筛骨、额骨的位置、分部和主要结构。顶骨、枕骨的位置和结构。

(三)面颅骨:上颌骨的位置、分部和主要结构。下鼻甲、腭骨、颧骨、鼻骨、泪骨、犁骨、下颌 骨、舌骨的位置和结构。

(四)颅底内面观: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骨组成,颅底内面的孔、裂。

(五)颅前面观:眶的形态,眶四壁的骨组成、形态、结构。泪囊窝。眶的测量。眶壁的孔裂及通 过的结构。眶的毗邻,与鼻旁窦的关系。

(六)颅前面观:骨性鼻腔的组成、形态、重要结构、孔裂及交通。4对骨性鼻旁窦的位置、开口。(七)颅侧面观:颞下窝、翼腭窝的位置与交通。

(八)颅顶面观、后面观和颅底外面观。(九)系统解剖学中鼻、咽、喉、视器、前庭蜗器的解剖基本知识。

实验二 头部的血管神经 一 教学目的 在系统解剖学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对头部实物标本和脑的神经和血管标本的学习,掌握十二对脑神经、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颈外动脉、硬脑膜窦,为学习五官局部解剖打下基础。二

教学要求(一)掌握脑神经的名称、性质、连脑部位和进出颅部位。(二)掌握嗅神经、视神经、前庭蜗神经的走行、分布。(三)掌握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的走行、分布。了解睫状神经节的位置与性质。(四)掌握三叉神经的分支分布。了解三叉神经节的位置与性质。(五)掌握面神经的分支分布。了解翼腭神经节和下颌下神经节的位置与性质。(六)掌握舌咽神经的分支分布。了解耳神经节的位置与性质。(七)掌握迷走神经的主干走行、主要分支的分布。2

(八)熟悉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的走行及其主要分支分布。掌握颈外动脉的分支分布。(九)熟悉脑的被膜和蛛网膜下隙的概念。(十)熟悉硬脑膜窦的名称、位置。三

教学内容(一)脑神经的名称、性质、连脑部位和进出颅部位。

(二)嗅神经、视神经、前庭蜗神经的走行、分布。

(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的走行、分布。睫状神经节。

(四)三叉神经的分支分布:上颌神经、眼神经、下颌神经。三叉神经节。

(五)面神经的分支分布。翼腭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六)舌咽神经的分支分布。耳神经节。

(七)迷走神经的主干走行、主要分支的分布。

(八)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的走行及其主要分支分布。颈外动脉的分支分布: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颞浅动脉、上颌动脉。

(九)脑的被膜:硬脑膜、脑蛛网膜、软脑膜;蛛网膜下隙的概念。

(十)硬脑膜窦的名称、位置: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横窦、乙状窦、海绵窦。实验三 眼球的构造 一 教学目的 在对系统解剖学中眼球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学习,把理论课讲解的知识进一步巩固,掌握眼球较细小的解剖结构,从深层次上加深对眼球结构的理解与掌握。二 教学要求(一)掌握眼球三层壁分部及各部名称。(二)掌握角膜的特点、分部及层次。(三)熟悉巩膜的特点,掌握角膜缘、巩膜距、巩膜静脉窦。(四)熟悉虹膜的形态、层次结构、虹膜的颜色与人种的关系;掌握虹膜基质层内瞳孔括约肌与瞳孔开大肌及其与瞳孔对光反射的关系。(五)掌握睫状体的位置、形态与睫状肌;了解脉络膜周隙、脉络膜的层次结构。(六)掌握视网膜分部、视神经盘、黄斑;熟悉视网膜的各层细胞及其功能意义。(七)掌握眼球内容物的组成、各部结构特点及功能。(八)掌握眼房的围成和交通。掌握前房角、滤帘及其意义。掌握房水的产生、作用及其循环途径(前回流途径)。(九)掌握晶状体的组成。熟悉玻璃体的位置和功能。(十)掌握眼的屈光系统组成及其调节。三 教学内容(一)眼球三层壁分部及各部名称。

(二)角膜的特点、分部及层次。

(三)巩膜的特点,瞳孔、瞳孔括约肌、瞳孔开大肌,角膜缘、巩膜距、巩膜静脉窦。

(四)虹膜的形态、层次结构、特点;

(五)睫状体的位置、形态与睫状肌;脉络膜周隙、脉络膜的层次结构。

(六)视网膜的分部、视神经盘与黄斑;视网膜的各层细胞及其功能意义。

(七)眼球内容物的组成及各部的位置、结构特点、功能。

(八)眼房的围成和交通。前房角、滤帘及其意义。房水的产生、作用及其循环途径。

(九)晶状体的组成。玻璃体的位置和功能。

(十)眼的屈光系统组成及其调节。

实验四 眼副属器、眶内血管及眼的神经支配 一 教学目的 通过实验课的学习,把理论课上讲解的眼副属器、眶内血管及眼的神经支配观察学习,加深理解与掌握,同时通过学生对整颅实物标本中眶内血管神经的亲自解剖,以期望学生对课堂知识更好理解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二 教学要求(一)掌握睑的层次结构及血管、神经支配。掌握眼轮匝肌的分部与作用。掌握上睑提肌的作用。(二)掌握结膜的分部与结膜囊的概念。了解眶筋膜的概念。掌握眶筋膜的种类。(三)掌握泪器的组成。掌握泪腺的位置及导管开口。熟悉泪腺的血管、神经支配。熟悉鼻泪管的分部及鼻泪管下端的开口。掌握泪液由何处产生,其排至鼻腔的途径如何。(四)掌握眼球外肌的名称、起止及功能。了解第一、第二眼位的概念。了解总腱环与眼外肌、视神经鞘、眶骨膜、硬脑膜、眶内神经血管的关系。掌握眼球外肌的神经支配,了解各神经的走行及易受损伤的部位、造成损伤的原因及受损后的主要表现。(五)掌握视觉冲动的传导通路。了解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内囊、视辐射的纤维排列及视皮质,熟悉各部损伤后的临床表现。熟悉瞳孔对光反射传导通路及视神经与动眼神经损伤后的临床表现。(六)掌握眶内动脉的来源;掌握眼动脉的起始、走行、主要的分支与分布;掌握眼球动脉的两个系统及其供血规律;掌握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来源、走行和分布。熟悉虹膜动脉大环与小环的位置、形成、供血区。(七)熟悉视器静脉引流的三个方向;了解眼上、眼下静脉的汇成、位置、引流范围与引流方向;了解眼球静脉的两个系统及引流情况。(八)熟悉眶内神经的名称、性质、分布与功能。了解眼球的神经分布。(九)掌握视神经起止、行程与分部及其三层被膜与脑的三层被膜的关系。三 教学内容 4(一)睑的层次结构、血管、神经支配。眼轮匝肌的分部与作用。上睑提肌的作用。

(二)结膜的分部与结膜囊的概念。眶筋膜的概念。眶筋膜的种类。

(三)泪器的组成。泪腺的位置、导管开口、血管、神经支配。鼻泪管的分部、开口。泪液的产生 及其排出途径。

(四)眼球外肌的名称、起止及功能。第一、第二眼位的概念。总腱环与眼外肌、视神经鞘、眶骨 膜、硬脑膜、眶内神经血管的关系。眼球外肌的神经支配,各神经的走行及易受损伤的部位、造成损伤的原因及受损后的主要表现。(五)视觉冲动的传导通路及其各部损伤后的临床表现。瞳孔对光反射传导通路及视神经与动眼神 经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六)眶内动脉的来源;眼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眼球动脉的两个系统及其供血规律;视 网膜中央动脉的来源、走行和分布。虹膜动脉大环与小环的位置、形成、供血区。

(七)视器静脉引流的三个方向;眼上、眼下静脉的汇成、位置、引流范围与引流方向;眼球静脉 的两个系统及引流情况。(八)眶内神经的名称、性质、分布与功能。眼球的神经分布。视神经起止、行程、分部及其三层 被膜与脑的三层被膜的关系。

实验五

外鼻、鼻腔

教学目的 通过实验课的学习,把理论课上讲解的外鼻与鼻腔的结构观察学习,加深理解与掌握,同时通过学生对整颅实物标本中外鼻与鼻腔的亲自解剖,以便学生对外鼻与鼻腔更好理解、掌握以及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二

教学要求(一)掌握鼻的组成,了解鼻的功能。(二)熟悉外鼻形态学及其支架结构,熟悉梨状孔的构成。了解外鼻的血管神经,熟悉外鼻静脉循环的特点(危险三角区静脉回流)。(三)掌握鼻腔的分部,熟悉鼻前庭的结构特点,熟悉固有鼻腔粘膜的分区及其构造特点。(四)熟悉固有鼻腔四壁的构成、结构及毗邻;掌握鼻中隔构成和分部;掌握固有鼻腔外侧壁中鼻道的结构-钩突、筛泡,熟悉窦口鼻道复合体的结构及其临床意义,掌握嗅裂和总鼻道的概念。(五)熟悉鼻腔动脉血液供应(来源)及其主要分支分布;掌握鼻中隔前下部血管网(Little区、Little动脉丛)与鼻后外侧静脉丛及其临床意义,即掌握鼻出血的常见部位;熟悉鼻腔的静脉回流方向;掌握鼻腔神经来源、主要分支(嗅神经及筛前、筛后神经)分布;了解鼻腔淋巴 5

引流的方向。三 教学内容(一)鼻的组成、功能。(二)外鼻形态学及其支架结构。梨状孔。外鼻的血管神经,外鼻静脉循环的特点。(三)鼻腔的分部,鼻前庭的结构特点,固有鼻腔粘膜的分区及其构造特点。(四)固有鼻腔四壁的构成、结构与毗邻关系,鼻中隔构成和分部;钩突、筛泡、窦口鼻道复合体、嗅裂、总鼻道的概念。

(五)鼻腔动脉血液供应及其分支分布;鼻中隔前下部血管网(Little区、Little动脉丛)与鼻后外 侧静脉丛及其临床意义;鼻腔的静脉引流方向;鼻腔神经来源、主要分支分布;鼻腔淋巴引 流。实验六

鼻旁窦 一 教学目的 通过实验课的学习,把理论课上讲解的鼻旁窦、鼻的血管与神经观察学习,加深理解与掌握,同时通过学生对整颅实物标本中鼻旁窦、鼻的血管与神经的亲自解剖,以便学生对鼻旁窦、鼻的血管与神经更好理解、掌握以及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二 教学要求(一)掌握鼻旁窦的组成及分组。了解鼻旁窦的功能。了解鼻旁窦的血管分布和神经支配。(二)掌握蝶骨的位置、形态结构,掌握蝶窦各壁的毗邻、开口部位及体表投影。了解蝶窦的分型及其与垂体手术的关系。(三)掌握额骨的位置、形态结构,掌握额窦各壁的毗邻、开口部位及体表投影。(四)掌握筛骨的位置、形态结构,掌握筛窦各壁的组成、毗邻、开口部位及体表投影。(五)掌握上颌骨的位置、形态结构,掌握上颌窦各壁的毗邻、开口部位及体表投影。(六)熟悉鼻腔和鼻旁窦的位置及其与颅腔、眼眶和口腔的毗邻关系。了解前颅底与各鼻窦毗邻关系。(七)掌握海绵窦的位置、交通(静脉血回流)及其内走行结构(外侧壁)。(八)熟悉颈内动脉分部及颈内动脉海绵窦部的分段及特点。三 教学内容(一)鼻旁窦的组成、分组、功能、血管分布、神经支配。

(二)蝶骨、额骨、筛骨、上颌骨的位置、形态结构。(三)蝶窦、额窦、筛窦、上颌窦的位置、窦腔各壁的毗邻结构、开口部位、体表投影及临床意义。

(四)鼻腔和鼻旁窦的位置及其与颅腔、眼眶和口腔的毗邻关系。前颅底与各鼻窦毗邻关系。

(五)海绵窦的位置、交通及其内走行结构。6

(六)颈内动脉分部及颈内动脉海绵窦部的分段及特点。实验七

颞骨、外耳 一 教学目的 通过实验课的学习,把理论课上讲解的颞骨、外耳的解剖观察学习,加深理解与掌握,同时通过学生对整颅实物标本中颞骨、外耳的亲自解剖,以便学生对理论知识更好理解、掌握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颞骨的位置和分部,掌握颞骨鳞部的外耳道上三角和道上棘的概念;熟悉颞骨岩部的形态,掌握其前、后两面的结构;熟悉颞骨乳突部的结构特点和乙状窦的颅外标志线。(二)掌握面神经的走行与分段,了解面神经与迷路及鼓室的关系。熟悉面神经在面神经管内的三个分支,掌握面神经的面部分支分布;了解不同部位的面神经损伤及其表现的不同。(三)掌握耳的组成(分部)。熟悉耳各部所在的颞骨的位置。(四)掌握外耳的组成。熟悉耳廓的结构和形态学特点,了解耳廓的血管、淋巴管与神经。掌握外耳道的起止、走行、分部以及与颞下颌关节的关系。掌握外耳道软骨切迹的位置及临床意义。掌握鼓膜的位置、形态、组织结构、分部和正常(解剖)标志。了解外耳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三

教学内容(一)颞骨的位置和分部,外耳道上三角和道上棘的概念;颞骨岩部的形态、结构;颞骨乳突部的 结构特点和乙状窦的颅外标志线。(二)面神经的走行、分段、与迷路及鼓室的关系。面神经在面神经管内和面部的分支分布以及不 同部位面神经损伤的表现。(三)耳的分部及各部所在的颞骨的位置。

(四)外耳的组成。耳廓的形态学特征、结构;耳廓的血管、淋巴管与神经。外耳道的起止、走行、分部以及与颞下颌关节的关系。外耳道软骨切迹的位置及临床意义。鼓膜的位置、形态、组 织结构、分部、解剖标志。外耳的血管、淋巴管、神经。实验八 中耳、内耳 一 教学目的 通过实验课的学习,把理论课上讲解的中耳、内耳的解剖观察学习,加深理解与掌握,同时通过学生对整颅实物标本中中耳、内耳的亲自解剖,以便学生对课堂知识更好理解、掌握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二 教学要求 7

(一)掌握中耳的组成。掌握鼓室六壁的名称、构成、各壁主要结构及其毗邻(临床意义)。掌握听小骨及其连结;熟悉运动听小骨的肌及其神经支配。(二)掌握鼓室的位置及鼓室腔的划分。了解上、中、下、后鼓室。掌握鼓室下隐窝、茎突复合体、前庭窗、蜗窗的概念。了解鼓室的粘膜皱襞及鼓室隔、鼓前峡、鼓后峡的概念与粘膜皱襞隐窝;熟悉鼓室的动脉来源与鼓室内神经。(三)掌握咽鼓管的位置、起止、结构特点,成人与小儿咽鼓管的差别;掌握婴幼儿鼻咽部感染可经咽鼓管侵入鼓室的原因。熟悉咽鼓管的运动肌及与咽鼓管咽口开张的关系;了解咽鼓管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四)了解鼓窦、乳突、面神经的部位及其与邻近组织的关系。掌握乳突窦的位置、开口,熟悉乳突窦口的围成;熟悉乳突窦与外耳道后上壁及外耳道上三角的关系;了解乳突手术腔的概念及Trautman三角的位置;了解乳突小房的分群和乳突的分型。(五)了解内耳的位置,掌握内耳的组成;掌握骨迷路的组成、各部的形态学特征,掌握蜗孔的概念;掌握膜迷路的组成、各部的续连和形态结构特点,掌握位置觉感受器与听觉感受器的名称、所在部位及其作用。(六)熟悉迷路动脉的来源及其三个分支及供血范围;了解茎乳动脉对外半规管的供血;了解内耳的静脉引流情况;熟悉内淋巴与外淋巴的概念,了解内、外淋巴液在迷路内的交通,即了解内、外淋巴液的生成及回流(了解内淋巴囊及内淋巴循环)。(七)熟悉前庭神经与蜗神经同位置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的关系及穿经内耳道底的情况。熟悉内耳道底的分部及穿过结构。(八)掌握声波的传导途径。熟悉听觉传导通路。三 教学内容(一)中耳的组成。鼓室六壁的名称、构成、各壁主要结构及其毗邻(临床意义)。听小骨及其连结;

运动听小骨的肌及其神经支配。(二)鼓室的位置及鼓室腔的划分。上、中、下、后鼓室。鼓室下隐窝、茎突复合体、前庭窗、蜗 窗的概念。鼓室的粘膜皱襞及鼓室隔、鼓前峡、鼓后峡的概念与粘膜皱襞隐窝;鼓室的动脉 来源与鼓室内神经。

(三)咽鼓管的位置、起止、结构特点,成人与小儿的差别,婴幼儿鼻咽部感染可经咽鼓管侵入鼓 室的原因。咽鼓管的运动肌及与咽鼓管咽口开张的关系;咽鼓管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四)鼓窦、乳突、面神经的部位及其与邻近组织的关系。乳突窦的位置、开口,乳突窦口的围成; 乳突窦与外耳道后上壁及外耳道上三角的关系;乳突手术腔的概念及Trautman三角的位置;

乳突小房的分群和乳突的分型。(五)内耳的位置,内耳的组成;骨迷路的组成、各部的形态学特征,蜗孔的概念;膜迷路的组成、各部的续连和形态结构特点,位置觉感受器与听觉感受器的名称、所在部位及其作用。

(六)迷路动脉的来源及其三个分支及供血范围;茎乳动脉对外半规管的供血;内耳的静脉引流情 况;内淋巴与外淋巴的概念,内、外淋巴液在迷路内的交通,即内、外淋巴液的生成及回流(内 淋巴囊及内淋巴循环)。(七)前庭神经与蜗神经同位置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的关系及穿经内耳道底的情况。内耳道底的 分部及穿过结构。

(八)声波的传导途径。听觉传导通路。实验九

咽 一 教学目的 通过实验课的学习,把理论课上讲解的咽的位置、结构、咽壁、咽周间隙、血管与神经观察学习,加深理解与掌握,同时通过学生对颈部实物标本中咽的位置、结构 咽壁、咽周间隙、血管与神经的亲自解剖,以便学生对课堂知识更好理解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咽的位置、分部与交通,了解咽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二)掌握鼻咽部的位置;熟悉增殖体的位置、特点及其意义;熟悉咽鼓管咽口及其交通和意义;掌握咽隐窝的位置及其意义。熟悉咽鼓管圆枕和咽鼓管腭襞、咽鼓管咽襞及其深面的结构。了解咽囊与颅咽管的位置关系。(三)熟悉口咽部的位置及四壁的构成,掌握咽峡与鼻咽峡的围成、意义。(四)掌握扁桃体窝的位置(四壁)。掌握腭扁桃体的形态、位置;熟悉腭扁桃体的组织结构、扁桃体被膜。(五)掌握腭扁桃体的血供和神经支配;了解腭扁桃体的静脉引流、淋巴引流。(六)掌握腭扁桃体内侧面的粘膜皱襞与扁桃体床的四层结构。掌握扁桃体的毗邻结构。(七)熟悉扁桃体周围隙及其扁桃体上窝;了解腭扁桃体和咽扁桃体的解剖和生理及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八)掌握舌会厌正中襞、咽会厌外侧襞和会厌谷及其意义。(九)熟悉喉咽部的位置。掌握喉咽部的分区、梨状隐窝的位置和意义。了解喉神经襞及其意义、环咽隙。(十)掌握腭部的组成、血供和神经支配,熟悉腭肌的名称及其作用。(十一)熟悉咽壁的四层结构、血供和神经分布(咽丛)。(十二)掌握重要咽周间隙的部位及临床意义。(十三)熟悉重要的颈淋巴结群、咽的淋巴回流及其临床意义。掌握咽淋巴内环的组成。三 教学内容 9

(一)咽的位置、分部与交通,咽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二)鼻咽部的位置;增殖体的位置、特点及其意义;咽鼓管咽口及其交通和意义;咽隐窝的位置 及其意义。咽鼓管圆枕和咽鼓管腭襞、咽鼓管咽襞及其深面的结构。咽囊与颅咽管的位置关 系。(三)口咽部的位置及四壁的构成,咽峡与鼻咽峡的围成、意义。

(四)扁桃体窝的位置(四壁)。腭扁桃体的形态、位置;腭扁桃体的组织结构、扁桃体被膜。

(五)腭扁桃体的动脉血供、神经支配、静脉引流、淋巴引流。

(六)腭扁桃体内侧面的粘膜皱襞与扁桃体床的四层结构。扁桃体的毗邻结构。

(七)扁桃体周围隙及其扁桃体上窝;腭扁桃体和咽扁桃体的解剖和生理及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 变化。(八)舌会厌正中襞、咽会厌外侧襞和会厌谷及其意义。

(九)喉咽部的位置。喉咽部的分区、梨状隐窝的位置和意义;喉神经襞及其意义;环咽隙。

(十)腭部的组成、血供和神经支配,腭肌的名称及其作用。

(十一)咽壁的四层结构、血供和神经分布(咽丛)。(十二)咽旁间隙、咽后间隙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十三)重要的颈淋巴结群、咽的淋巴回流及其临床意义。咽淋巴内环的组成。

实验十 喉 一 教学目的 通过实验课的学习,把理论课上讲解的喉的结构(软骨、连结、喉肌)、喉腔、喉的间隙、血管与神经观察学习,加深理解与掌握,同时通过学生对颈部实物标本中喉的软骨、连结、喉腔、喉肌、喉的间隙、血管与神经的亲自解剖,以期望学生对课堂知识更好理解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二

教学要求(一)熟悉喉的解剖位置和毗邻关系。掌握喉的构造,了解喉的生理功能。(二)熟悉喉的软骨支架;掌握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与杓状软骨的形态学特征,熟悉喉软骨的喉外部标志。了解小角软骨、楔状软骨、麦粒软骨的名称和位置。(三)掌握环甲关节与环杓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掌握弹性圆锥的外形和附着、声韧带与环甲正中韧带及其意义。熟悉方形膜的外形和附着、前庭韧带。熟悉甲状舌骨膜附着、特点以及与喉上神经的关系。(四)了解喉外韧带(舌骨会厌韧带、甲状会厌韧带、环状软骨气管韧带)。(五)掌握喉腔的通连与喉腔的分部、喉口的围成。熟悉喉室的位置、声门下区的解剖特点。10

(六)掌握声襞、声带、声门裂与声门的概念及声带的意义。熟悉前庭襞、室带、前庭裂的概念。了解喉粘膜与咽及气管粘膜的续连情况、Reinke’s间隙以及粘膜与深部结构的附着情况。(七)掌握喉内肌与喉外肌的区分。了解喉外肌和喉内肌及其生理功能。掌握喉内肌各自的名称、位置(起止点)与作用(功能)以及神经支配。掌握喉内肌功能分组。了解发音时喉内三组反射系统及其对声带的调节。(八)掌握喉上神经的走行、分支分布。掌握喉返神经的走行、分支分布及其临床意义。了解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的关系。熟悉喉的动脉来源、主要分支及其伴行静脉。了解喉的淋巴引流特点。(九)掌握会厌前间隙和声门旁间隙。三

教学内容(一)喉的解剖位置和毗邻关系。喉的构造,喉的生理功能。

(二)喉的软骨支架,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与杓状软骨的形态学特征,喉软骨的喉外部 标志。小角软骨、楔状软骨、麦粒软骨的名称和位置。

(三)环甲关节与环杓关节的组成和运动。弹性圆锥的外形和附着、声韧带与环甲正中韧带及其意 义。方形膜的外形和附着、前庭韧带。甲状舌骨膜附着、特点以及与喉上神经的关系。

(四)喉外韧带(舌骨会厌韧带、甲状会厌韧带、环状软骨气管韧带)。(五)喉腔的通连与喉腔的分部、喉口的围成。喉室的位置、声门下区的解剖特点。

(六)声襞、声带、声门裂与声门的概念及声带的意义。前庭襞、室带、前庭裂的概念。喉粘膜与 咽及气管粘膜的续连情况、Reinke’s间隙以及粘膜与深部结构的附着情况。(七)喉内肌与喉外肌的区分。喉外肌和喉内肌及其生理功能。喉内肌各自的名称、位置(起止点)与作用(功能)以及神经支配。喉内肌功能分组。发音时喉内三组反射系统及其对声带的调 节。(八)喉上神经的走行、分支分布。喉返神经的走行、分支分布及其临床意义。喉返神经与甲状腺 下动脉的关系。喉的动脉来源、主要分支及其伴行静脉。喉的淋巴引流特点。

(九)会厌前间隙和声门旁间隙。

实验十一 颈部的分区、三角及内容

教学目的 通过实验课的学习,把理论课上讲解的颈部的分区、三角及内容观察学习,加深理解与掌握,同时通过学生对颈总部实物标本中颈部的分区、三角及内容的亲自解剖,以期望学生对课堂知识更好理解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二

教学要求 11

(一)熟悉颈部的境界与分区;了解颈部的体表标志;熟悉颈部重要结构的体表投影。(二)了解颈部浅筋膜内的浅血管、浅淋巴管和皮神经。熟悉颈深部的血管、神经和淋巴回流。掌握固有颈部骨骼肌。(三)熟悉颈部的筋膜及筋膜间隙。掌握颈动脉鞘和颈动脉鞘间隙,斜角肌间隙。(四)掌握固有颈部的各三角的围成及其内容。了解颈根部的结构和椎动脉三角的形成。三

教学内容(一)颈部的境界与分区;颈部的体表标志;颈部重要结构的体表投影。

(二)颈部浅筋膜内的浅血管、浅淋巴管和皮神经。颈深部的血管、神经和淋巴回流。固有颈部骨 骼肌。

(三)颈部的筋膜及筋膜间隙。颈动脉鞘和颈动脉鞘间隙,斜角肌间隙。

(四)固有颈部的各三角的围成及其内容。颈根部的结构和椎动脉三角的形成。

实验十二 甲状腺、气管颈部、食管颈部 一

教学目的 通过实验课的学习,把理论课上讲解的甲状腺、气管颈部、食管颈部观察学习,加深理解与掌握,同时通过学生对颈部实物标本中甲状腺、气管颈部、食管颈部的亲自解剖,以期望学生对课堂知识更好理解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二 教学要求(一)掌握甲状腺的形态、位置及被膜;掌握甲状腺的血供及其与喉上神经、喉返神经的关系。熟悉甲状旁腺的形态、位置。(二)熟悉气管的位置、起止、分部、形态学特征与结构特点。掌握气管颈部的位置、毗邻。了解气管胸部的毗邻。(三)掌握施行气管切开术时切开的部位、由浅入深依次切开的层次以及注意事项。掌握气管异物较多落入右侧主支气管的解剖学原因。了解气管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四)熟悉食管的起止、走行、分部。掌握食管生理狭窄的解剖位置和临床意义。掌握食管颈部的毗邻关系,了解食管的动脉来源、食管的两个静脉丛及其意义、淋巴引流、神经分布。三

教学内容(一)甲状腺的形态、位置及被膜;甲状腺的血供及其与喉上神经、喉返神经的关系。甲状旁腺的 形态、位置。

(二)气管的位置、起止、分部、形态学特征与结构特点。气管颈部的位置、毗邻。气管胸部的毗 邻。(三)施行气管切开术时切开的部位、由浅入深依次切开的层次以及注意事项。气管异物较多落入 右侧主支气管的解剖学原因。气管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四)食管的起止、走行、分部。食管生理狭窄的解剖位置和临床意义。食管颈部的毗邻关系,了 解食管的动脉来源、食管的两个静脉丛及其意义、淋巴引流、神经分布。Ⅲ 教学组织与方法 一 实施机构:由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执行。

二 组织内容:教案讲义审核、集体教学备课、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手段应用。三 教学方法: 1.实验教学:布置实验内容,20~25人/实验室,实验分组(4~6人/组),每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操作进行五官解剖。2.辅导形式:辅导讲义、课堂答疑、第二课堂中讨论与复习等。四

考核办法:采用闭卷笔试,成绩量化:理论考试占85%,平时成绩占15%。Ⅳ 教学时数分配表 实 验 内 容 时 数 实验类型 颅 2 验证型 验证型

头部的血管神经 2 验证型 眼球的构造 2 综合型 眼副属器、眶内血管及眼的神经支配 2 验证型 外鼻、鼻腔 2 2 验证型 鼻旁窦 2 验证型 颞骨、外耳 2 验证型 中耳、内耳 2 验证型 咽 2 验证型 喉 2 验证型 颈部的分区、颈部三角及内容 2 综合型 甲状腺、气管颈部、食管颈部 合计 24 13

第四篇:解剖学与生理学实验总结

解剖学与生理学实验总结

与人体解剖学与生理学课程相对应的,在这学期我们也做了一些解剖生理学的相关实验。虽然我们不是专业学医的,但这个实验也是要自己动手真的去解剖蟾蜍和家兔。通过对每一个解剖实验的预习,操作,对结果的分析,很好的巩固了生理学繁琐的知识点,这一学期,主要是对蟾蜍的实验,通过对蟾蜍的解剖,学会了对于简单标本的制作,影响骨骼肌的因素,离体蛙心的灌流和对心动周期的观察。通过对蟾蜍的实验,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真的是锻炼了我们的胆量,不仅是女生男生也如是。其实对于实际操作来讲,难度不是很大,我们组的操作一直都还算顺利,当然也有一些磕磕绊绊,其中比较让我们纠结就是结扎问题,尤其是在进行离体蛙心灌流时,线很容易扎不紧,插管就会容易脱落,然后插管部分又要重新做,每次实验扎线都要花费很多时间,庆幸的是,没有在蛙心离体之后插管才掉,那样的话整个实验都要重新做了,我们基本上每次实验都只用了一只青蛙。在解剖实验中,对于一些较困难的实验,我们都是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像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因素,离体蛙心灌流,还有后面的家兔实验,我们在看相关录像的时候,觉得操作也不是很难,但是操作中也需要操作者之间的配合才能顺利完成实验,也因为配合的不是很好,在实验中也浪费了很多时间。有了之前对蟾蜍的解剖的基础,在对家兔实验时,对于实际操作已经不是什么困难的事,但由于两个的身体结构有很大不同,在对于神经的分辨和血管的确定时还是花费了很多时间。

一个学期很快就过去了,还记得在第一次实验时,面对蟾蜍,班上的每个人都是满心的惊恐,但在几次试验后,已经完全没有当时的胆小,都很认真的去做实验,去分析。在这个过程,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了解了对于实验的分析,不是简单的罗列结果,而是需要根据原理,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最后给出结果,并且通过这些分析,对生理和解剖知识的学习更加深入,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印象。就我个人来讲,这样的课程设置针对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并不是很深入起到了很大的巩固效果,此次生理学实验对于我来说,更加珍贵的事这个过程,除了学医的学生,应该很少有专业会安排学生进行解剖实验,解剖实验让我了解了更多医学的知识,我觉得这是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到的。

第五篇: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72学时)

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五年制本科(理论72,实验72)课程性质: 临床医学等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教学目的: 系统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位置毗邻、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基本功能的形态科学,是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的重要基础课。要求学生通过系统解剖学的学习,一方面牢固而熟练的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技能,正确使用解剖术语,掌握常用解剖学英文词汇;另一方面培养自学、观察、综合判断、思维表达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内容: 绪论、运动系统(骨学、关节学、肌学)、内脏学(总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男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乳房、会阴、腹膜)、脉管系统(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感觉器(概述、视器、前庭蜗器)、神经系统(总论、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和内分泌系统。

指导思想和学习方法: 本大纲以系统解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本要求,培养学生以进化发展的观点、形态与功能相结合的观点、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来观察、研究和阐述人体的形态结构。教学方式: 本大纲以系统解剖学的实验标本、模型为研究、学习对象,以掌握系统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本要求,实验采取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标本、模型及自学等方法,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时,密切结合活体的观察和触摸,并适当结合一些临床病例讨论以增强对解剖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学习要求: 本大纲所列教学内容按要求程度的不同,分为“掌握内容”、“熟悉内容”和“了解内容”三级。掌握、熟悉的内容,学生必须通过反复学习与思考达到牢固掌握、熟练描述、准确指认和联系实际应用的程度。了解内容则要求学生达到一般的认识和了解。大纲中未要求的内容属参考内容。教学用书: 1.张子明 张宇新

主编,《系统解剖学实验》(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11月 2.钟世镇 主编,《系统解剖学》(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教学参考用书: 1.柏树令 主编,《系统解剖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3月 1

2.于频 主编,《系统解剖学》(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年。3.张朝佑 主编,《人体解剖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开课学期:春季学期。学时分配:实验课72学时 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时数分配 实验(实习)教学 周次 内容 学时 1 2 附肢骨 5 3 躯干骨和颅骨 5 4 关节学与躯干肌 5 5 肌学 5 6 消化系统与网膜 4 7 呼吸与泌尿系统 4 8 生殖系统和腹膜 4 9 心 4 10 动脉 4 11 静脉淋巴和感官 4 12 脊神经 4 13 脑神经脊髓 4 14 脑干和间脑 4 15 小脑和端脑 4 16 被膜血管脑脊液 4 17 传导路和内脏神经 4 18 复习与实验考试 4 合计 72

1、绪论 [熟悉]:人体的标准姿势、方位术语和人体的轴与面。胸部的主要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

2、运动系统 第一章 骨学 [掌握]:骨的构造。躯干骨的组成,椎骨的一般特征和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胸骨角、肋弓的概念。颅底内、外面的主要形态结构,眶与骨性鼻腔的形态结构。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及开口部位,颅囟的概念。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的主要形态结构。髋骨、股骨、胫骨、腓骨的主要形态结构。[熟悉]: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功能。骨的分类。胸骨的分部,肋的组成,肋骨的形态特点。脑颅骨和面颅骨的组成,下颌骨的形态特点,颅顶面、侧面和后面观的主要形态结构。上肢骨的组成,腕骨、掌骨、指骨的组成。下肢骨的组成,跗骨的组成。[了解]: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肋的区分。各分离颅骨的分部,眶与骨性鼻腔的组成,新生儿颅 2 的特征,前、后囟闭合的时间。腕骨、掌骨和指骨的形态特点。髋骨的构成,髌骨的形态,跖骨和趾骨的组成。

3、第二章 关节学 [掌握]: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椎骨的连结,脊柱的组成及整体观的特点,胸廓上、下口的组成。胸锁关节的组成及特点;肩关节、肘关节的组成、特点、辅助结构及运动;骨盆的组成、界线及小骨盆下口的构成;髋关节、膝关节的组成、特点、辅助结构及运动。[熟悉]:骨连结的分类,滑膜关节的分类及运动。脊柱的运动,胸廓的组成及形态,颅骨的连结,颞下颌关节的组成和特点。喙肩韧带的位置及作用,前臂骨的连结,桡腕关节的组成及运动;坐骨大、小孔的构成,耻骨联合的构成与特点,踝关节的组成及运动,足弓的构成、维持因素和生理意义。[了解]:纤维连结、软骨连结和骨性连接的形式与特点。胸肋关节和肋椎关节的组成,胸廓的运动。肩锁关节的组成,前臂骨间膜的特点,手部其他各关节的名称、组成和运动;骶髂关节的组成,闭孔膜与闭膜管,耻骨弓与耻骨下角,胫腓骨的连结。

4、第三章 肌学 [掌握]:咀嚼肌的名称、位置及作用。胸锁乳突肌的位置和作用。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的位置和作用。胸肌的名称、位置和作用,膈的位置、作用和裂孔,腹肌前外侧群的名称、位置和作用。三角肌的位置和作用,臂肌前、后群各肌的名称、位置和作用,能屈腕、屈指、伸腕、伸指和使前臂旋前、旋后的肌肉名称。臀大肌、梨状肌、髂腰肌的位置和作用,大腿肌的分群和作用,大腿前、后群肌的名称、位置。[熟悉]:肌的形态、构造。眼轮匝肌、口轮匝肌、颊肌的位置和作用。斜角肌间隙的构成及内容。手肌的分群、拇收肌、骨间肌和蚓状肌的位置和作用。小腿肌的分群、作用,小腿三头肌的位置、作用。[了解]:肌的起止、配布,筋膜和腱鞘的概念。颅顶肌的形态、位置。舌骨上、下肌群中主要肌肉的名称。腹直肌鞘的构成、腹股沟管的位置、内容。除三角肌外的其他上肢带肌的名称、作用。髋肌后群其他各肌的名称,大腿肌内侧群各肌的名称。

5、第四章 消化系统 [掌握]:上、下消化道的概念。腭帆形成的结构,咽峡、牙周组织的概念;舌粘膜的结构,颏舌肌的作用;口腔腺的名称、位置及开口。咽的位置、区分及交通,鼻咽部的结构,咽淋巴环的组成和作用。食管狭窄的位置。胃的形态和分布。十二指肠的形态及分部,十二指肠降部的结构;空、回肠粘膜的特点。盲肠和阑尾的位置,直肠的形态和位置,肛管内面的结构。肝门的位置和结构,肝外胆道的组成和胆汁的排出途径。胰的位置与形态。3 [熟悉]:消化道的组成及区分。腭的位置与区分,牙的形态和构造,舌的形态和区分。腭扁桃体的位置和形态结构。食管的位置和分部。胃的位置,胃壁的结构。空、回肠的位置和区别。大肠的区分,结肠和盲肠的特征性结构,回盲瓣的位置。肝的位置和外形。胰液的排出途径。[了解]:牙式。梨状隐窝的位置。肛门括约肌的位置和区分。胆囊三角。

6、第五章

呼吸系统 [掌握]:喉软骨的名称、位置、形态,喉腔的区分、各部特点和交通。气管的构成,左、右主支气管的特点。肺门的位置及结构。胸膜、胸膜腔的概念。[熟悉]: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区分。鼻中隔的构成,鼻粘膜的区分和特征。环勺关节、环甲关节的组成及作用,弹性圆锥的位置。气管的位置。肺的位置与外形。胸膜隐窝的概念。纵隔的概念和区分。[了解]:鼻腔、鼻旁窦与骨性鼻腔、鼻旁窦的对比。方形膜、甲状舌骨膜、环气管韧带的位置,喉肌的名称和作用。肺段的概念。胸膜与肺的体表投影。各纵隔内的器官。

7、第六章 泌尿系统 [掌握]:肾的形态、被膜和结构。输尿管的分部与狭窄。膀胱的形态和内面结构。[熟悉]:泌尿系的组成和功能。肾的位置与比邻。膀胱的位置与比邻。尿液的排出途径。[了解]:肾段的概念,肾的畸形与异常。女性尿道。

8、第七章 男性生殖系统 [掌握]:睾丸的形态结构,附睾的位置与形态,输精管和射精管,精索的概念。阴茎的组成。男性尿道的分部、狭窄和弯曲,射精管的开口。[熟悉]: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前列腺、精囊的位置与形态。睾丸与精索的被膜。精子的产生与排出途径。[了解]:适合输精管结扎的部位,尿道球腺的位置。阴囊壁的组成和特点,阴茎包皮的形态特征。男性尿道的扩大,尿道前列腺部的结构。

9、第八章 女性生殖系统 [掌握]:卵巢的形态和固定装置,输卵管的分部与标志性结构,子宫的形态和固定装置。[熟悉]: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卵巢的位置,子宫的位置。会阴的概念,坐骨肛门窝的位置,盆膈和尿生殖膈的组成。[了解]:适合输卵管结扎的部位,阴道的位置与阴道弯的临床意义。

10、第九章 腹膜 [掌握]:腹膜及腹膜腔的概念。小网膜的位置和分部,大网膜的位置和构成。直肠子宫陷凹和直肠膀 4 胱陷凹的位置。[熟悉]:网膜囊和网膜孔境界。由腹膜形成的系膜、韧带、皱襞、隐窝和其它陷凹的名称和位置。[了解]: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

11、脉管学

第十章 心血管系统 [掌握]:体循环、肺循环和侧支循环。心的位置、外形;各心腔的主要结构;心纤维性支架的组成,室间隔的区分;心传导系的组成及各结构的位置;掌握左、右冠状动脉的分支分布,冠状窦及其属支;心包及心包腔的概念。主动脉的起止、区分,主动脉弓的三大分支;颈外动脉的分支及其主要分布;掌浅弓和掌深弓的组成和位置;腹主动脉脏支的名称、分支和分布。上腔静脉、头臂静脉的合成及主要属支,静脉角的概念;颈内静脉的起始、主要属支;上肢浅静脉的起始与注入部位;下腔静脉的起始、主要属支、走行与注入部位;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的起始,走行和注入部位;肝门静脉的特点、位置、汇合的静脉及其主要属支。[熟悉]:脉管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血管吻合。心的比邻;左、右纤维三角、房间隔、室间隔和房室隔的位置及临庆意义;心的静脉;心包窦的名称和位置。器官外动脉和器官内动脉的分布规律,肺动干的起始与分支;颈总动脉的起始与分支,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的位置与作用;锁骨下动脉的主要分支分布,腋动脉和肱动脉的起始与终止;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壁支的名称及分布;髂总动脉的起始与分支;髂内、外动脉的主要分支分布;下肢动脉干的名称和位置。静脉的特点;面静脉的特点、交通及危险三角;下颌后静脉的合成;颈外静脉的合成与注入的静脉;奇静脉和半奇静脉的起始、属支和注入部位;直肠静脉丛的位置和交通;肝门静脉系通过食管静脉丛、直肠静脉丛、脐周静脉网及其相连的静脉分别进入上、下腔静脉的途径。[了解]:胸主动脉脏支。翼静脉丛的位置与交通;上、下肢深静脉的名称;髂内、外静脉的主要属支;肝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之间交通的其它途径。

12、第十一章 淋巴系统 [掌握]:淋巴系统的组成;淋巴干的名称及其来源;局部淋巴结的概念。胸导管的起始、收授范围和注入部位;乳糜池的位置和合成。下颌下淋巴结、颈外侧淋巴结、腋淋巴结和腹股沟淋巴结的位置、收授范围。[熟悉]:毛细淋巴管的特点与分布;淋巴管的特点。右淋巴导管的合成、收授范围和注入部位。胸腹部主要淋巴结的名称。胸腺的位置与形态。脾的位置及形态。[了解]:淋巴器官的组成;淋巴结的配布特点;淋巴回流的因素及淋巴侧支循环。部分器官的淋巴引流。

13、感觉器 第十二章 视器 [掌握]:眼球壁的层次、名称及各层的分部及其主要结构和功能;眼球内容物的名称、结构特点,房 5 水的循环,晶状体的调节。泪器的组成及各部的位置;眼球外肌的名称及作用。[熟悉]:眼副器的组成及功能;结膜的分部和结膜囊。[了解]:眼球的一般形态;眼睑的形态及构造;眶脂体和眼球筋膜鞘。眼的血管和神经。

14、第十三章 前庭蜗器 [掌握]:前庭蜗器的分布。外耳道的形态特点。鼓室壁的名称、毗邻和内外侧壁的结构。骨迷路的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膜迷路的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熟悉]:外耳的组成。中耳的分部,听小骨的名称与形态特点,咽鼓管的分部及形态特点;乳突窦的位置与交通。内耳的组成及形态特点,声波的主要传导途径。[了解]:耳廓的形态结构。内耳道的位置与内容。

15、神经系统 总论 [掌握]:神经系统的区分和常用术语。[熟悉]:神经系统的功能。[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

16、第十五章 周围神经系统 第一节 脊神经 [掌握]:脊神经前、后根的性质,脊神经节的位置与性质。颈丛的组成、位置和分布,膈神经的走行和分布。臂丛的组成和位置,肌皮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和腋神经的起始、肌支和皮支的分布范围。胸神经前支的节段性分布。腰丛的组成,股神经的主要分支和分布,闭孔神经的分布。骶丛的组成,坐骨神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的分支分布。[熟悉]:周围神经系统的区分。脊神经的成分及分支分布。腰丛的位置。骶丛的位置,坐骨神经走行中通过的主要部位。[了解]:颈丛各皮支的名称。肌皮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和腋神经损伤后的症状和体征,胸长神经和胸背神经的分布。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的分布。股神经和闭孔神经损伤后的症状和体征。胫神经和腓总神经损伤后出现的症状和体征。

17、第十五章 周围神经系 第二节 脑神经 [掌握]:嗅神经、视神经的性质、起始、入颅部位、连接脑的部位。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的性质、纤维成份、起始核、出脑部位、出颅部位和分布。三叉神经的性质、纤维成份、起始或终止核、出、入脑和出、入的颅部位;三叉神经节的性质、位置及三大分支的名称和分布,下颌神经的纤维组成及主要分支、分布。面神经的性质、纤维成份、起始或终止核、出、入脑和出、入的颅部位,主要分支和分布。前庭蜗神经的性质、纤维成份、起始部位、终止核、入脑和入颅部位。舌咽神经、迷走神经的性质、纤维成份、起始或终止核、主要分支和分布。

副神经和舌下神经的性质、纤维成份、起始核、出脑和出颅部位及分布。[熟悉]:脑神经的纤维成分。动眼神经损伤后出现的症状与体征。眼神经、上颌神经的主要分支和分布。喉上神经走行中的伴行关系及分布。舌下神经损伤出现的症状与体征。[了解]:脑神经与脊神经的基本差别。嗅神经损伤后的症状。展神经损伤时的症状与体征。面神经在面神经管内和管外分别损伤时的症状与体征。

18、第十五章 周围神经系 第三节 内脏神经系统 [掌握]: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和周围部的组成,交感干的组成,交通支的区分、纤维性质及其去向。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熟悉]:内脏神经的区分。内脏运动神经的特点及分布。支配瞳孔开大肌的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来源、节后神经元的位置及节后纤维的走行。支配瞳孔括约肌的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来源、节后神经元的位置。内脏大、小的组成、相关的交感神经节及节后纤维的分布。[了解]:内脏运动神经和躯体运动神经的区别。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腰内脏神经节前纤维的起始部位、节后神经元的位置及节后纤维的分布。盆内脏神经节前纤维的起始部位、节后神经元的位置及节后纤维的分布。颈、胸、腰、盆部交感干神经节的数目及其分支和分布。支配泪腺、唾液腺的副交感纤维的起始部位、走行、经过的神经节。

19、第十四章 中枢神经系统 第一节 脊髓 [掌握]:脊髓的外形。脊髓灰质的分部和Rexed分层,灰质板层的功能及与核团的对应关系;脊髓白质的分部,后索和外侧索通过纤维束的名称和功能。[熟悉]:脊髓的位置,脊髓节与椎骨的对应关系。前索通过的纤维束。脊髓的前角、后角、白质前连和半离断时出现的症状或体征。[了解]:脊髓网状结构的位置。脊髓反射。20、第十四章 中枢神经系统 第二节 脑 [掌握]: 脑干:脑干的组成及各部的主要结构(包括菱形窝)。脑神经核柱的名称、性质和组成;与眼球和舌运动有关的脑神经核的名称、位置、纤维联系,特殊内脏运动柱各核团的名称、纤维联系和功能;脑干内非脑神经核的名称,位置与性质;脑干内长的上、下行纤维束名称、起始、终止、性质、各纤维束交叉的部位。小脑:小脑的形态、小脑核的概念与组成。小脑分叶和机能分区。间脑:间脑的位置与分部。背侧丘脑的形态,腹后核的区分、功能及纤维联系。下丘脑的位置,组成及功能。端脑:端脑的分叶和主要沟回的名称、位置。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第I躯体运动区,第I躯体感觉区、视区、听区、各语言中枢的位置及损伤表现;基底核的组成,纹状体的概念、区分和功能; 7

内囊的位置、分部、各部通过纤维束及损伤表现。[熟悉]: 脑干:第四脑室的位置、境界,脉络组织、脉络丛的概念。脑脊液从第四脑室进入蛛网膜下腔的途径。小脑: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小脑损伤的临床表现。间脑:第三脑室的位置与交通。后丘脑、底丘脑的位置,组成及功能。端脑:侧脑室的位置、分部及交通。大脑半球髓质的分类,连合纤维的组成。[了解]: 脑干:网状结构的概念及功能组合;各代表平面的结构与损伤后的表现。小脑:小脑扁桃体的临床意义。小脑皮质的细胞构筑特点。间脑:背侧丘脑核团的分类及功能(除腹后核)。上丘脑的位置和组成。端脑:大脑皮质的细胞构筑,大脑皮质的分区(Brodmann),外囊和最外囊的位置,联络纤维的组成。边缘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1、第十六章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掌握]: 感觉传导通路: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各级神经元胞体的位置、名称,纤维束的名称、交叉部位、行程中通过的主要部位和终止部位,不同部位损伤的表现。躯干和四肢痛、温觉传导通路各级神经元胞体的位置、名称,纤维束的名称、交叉部位、行程中通过的主要部位和终止部位,不同部位损伤的表现。视觉传导通路各级神经元的位置、名称,纤维束的名称、交叉部位和特点、行程中通过的主要部位和终止部位,不同部位损伤的表现。运动传导通路:运动传导通路神经元的位置。锥体系的组成、各束的起始、主要走行部位、交叉部位和终止部位,各束的不同部位损伤后的临床表现;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临床表现;面神经核与面神经损伤后的症状与体征。[熟悉]:头面部痛、温觉传导通路神经元胞体的位置、名称,纤维束的名称、交叉部位、行程中通过的主要部位和终止部位,不同部位损伤的表现。瞳孔对光反射的途径、直接与间接对光反射的概念,视神经和动眼神经分别损伤时瞳孔对光反射的改变情况。舌下神经核与舌下神经损伤后的症状与体征。锥体外系的特点和功能及主要的锥体外系通路。[了解]:听觉传导路的途径和特点。平衡觉传导路的途径。锥体外系的组成。

22、第十七章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掌握]:脑和脊髓的被膜的层次关系,硬膜外隙的位置、内容和特点,蛛网膜下隙及终池的位置与内容;硬脑膜的构成和特点,大脑镰和小脑幕的位置,硬脑膜窦的名称、位置和血液回流的途径。脑的动脉来源,颈内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主要分支和分布,大脑动脉环的构成、位置。脑脊液的产生与循环。8

[熟悉]:蛛网膜粒的位置与作用;软膜的特点,脉络丛的形成和作用;小脑幕切迹疝的解剖学基础。[了解]:齿状韧带的位置与作用。脊髓动脉的来源;大脑内、外静脉的血流。脑屏障的组成。9

下载解剖学实验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解剖学实验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畜解剖学》教案2家(五篇)

    《家畜解剖学》教案 绪论 一、解剖学的定义:广义的解剖学包括大体解剖学和显微解剖学(组织学)两部分。狭义的解剖学叫大体解剖学,它是一门最古老的科学,是借助于刀、剪、锯等解......

    《解剖学》教学大纲

    供三年制助产专业使用《解剖学》教学大纲(网络版)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 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解剖学》是供三年制助产专业使用,由人体解剖学、细胞学、组织学和胚胎......

    解剖学复习

    一、 1、内分泌系统:2、感受器:3、心传导系统:4、淋巴小结:5、胰:6、垂体:7、视器:8、窦房结:9、免疫系统:10、小肠绒毛:11、中枢淋巴器官:12、灰质:13、房室结:14、胸膜腔:15、内分泌腺:......

    解剖学重点归纳

    希望大家考出好成绩哈。。。。。。 冯家立 正常人体解剖学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 1. 解剖学的标准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两足并拢,足尖向前,两上 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

    解剖学教学大纲

    解剖学-Ⅰ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解剖学-Ⅰ (Anatomy Ⅰ) 课程号 50126799 课程类别 基础课 学时 共160,理论课64,实验课96 学分 10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

    解剖学论文

    关于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论文关键词]护理专业 解剖学教学 改革 [论文摘要]解剖学是基础医学中重要的学科之一,是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础,是护理专业学生......

    医学基础课程 -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推荐五篇)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人体解剖学 英文名称:Humananatomy 实验学时:48 适应对象:医学、药学专业本科生 指导教材:《人体解剖学》(第八版)王云祥主编2005年 参考书:《......

    运动解剖学教案12物质代谢

    第十二课时 人体运动的物质代谢结构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脉管系统的器官名称; 2. 掌握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脉管系统的主要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