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茶文化内涵与中国文人,,,,,,,,,,,,,,,,,,,,,,,

时间:2019-05-12 17:03: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传统茶文化内涵与中国文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传统茶文化内涵与中国文人,,,,,,,,,,,,,,,,,,,,,,,》。

第一篇:中国传统茶文化内涵与中国文人,,,,,,,,,,,,,,,,,,,,,,,

从《茶经》看陆羽的思想观念

[摘要] 在《茶经》中,陆羽把儒释道三家的思想都融贯其中,儒家的中庸仪礼精俭,道家的自然随顺,佛教的超脱忌俗等等,这些思想融汇在一起就成为中国茶道的基本格调与风貌。通过饮茶,明心思性,增强修养,提高审美情趣,完善人生价值取向,形成了高雅的精神文化。这也是陆羽期望通过《茶经》表达的愿望和人生追求。从中我们也能够中看到陆羽自身陆羽的精行俭德、高雅脱俗思想的思想观念。

[关键词] 《茶经》 ;陆羽;儒家;道家;禅宗

茶作为一种饮料始于秦汉,自此开始茶便慢慢走进中华民族每个家庭的生活中。在这影响着无数中华儿女的茶文化中,陆羽在其中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而陆羽的《茶经》又在其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对茶叶及其茶文化的发生、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创始作用,是故,《唐才子传》即称陆羽《茶经》之后“天下益知饮茶矣”1。而其他学者对《茶经》之意义与价值亦多有探讨,如赵天相在《<茶经>的意义与陆羽的追求》一文中指出:《茶经》的价值和意义可以从不同角度获得高度评价,但以为最根本的意义,最重要的价值,在于陆羽从我国数千年来对茶叶食用、药用、引用的多种利用中,从茶叶羹饮、混饮、清饮的不同饮用方式中,通过茶经的有效倡导,最终历史地确立了茶叶“饮用”和“清饮”的主导地位。金珍淑在《关于陆羽<茶经>中饮茶观点的研究》论文中认为陆羽撰写《茶经》的动机是陆羽不仅在佛家禅僧的养育成长,而且还受到当时寺院中的流行的饮茶风俗影响。钱大宇先生在《陆羽茶经的人文精神》中认为:《茶经》把物质的茶给予精神外化,把茶的特性升华为一种精神象征,并延伸至人生历程的‘教化’范畴之中。寇丹在《陆羽和茶经研究》一书中从文化上、心理上、时代背景上分析关于陆羽思想性格、论述陆羽理想、《茶经》诞生基础、《茶经》文化内涵都别具慧眼,自成一家,因此也引起学术界的极大关注,等等;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陆羽《茶经》首创了中国茶道的精神,其将饮茶活动与儒、道、佛三教精神融为一体,使饮茶这种活动成为精行俭德、陶冶情操的一种手段,为后世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典范。有鉴于此,本文拟从对《茶经》文本的考察出发,来剖析陆羽的思想境界。

一、儒学观念

陆羽儒学的开始应该追溯到李齐物身上,蒋寅先生《大历诗人研究》:“鸿渐见赏于李齐物,蒙授诗集不仅使他入于世流,同时也使他得到诗学上的实际教益,激励他去研习诗歌。”也正是因为李齐物的帮助使陆羽师从邹夫子研习儒学,从而开始了他的儒学之旅。使他的思 1 北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陆羽传》[M]卷一九六.北京:中华书局,1975.5611 想很大部分都受到儒家的影响。因此这些儒家思想对陆羽本人和《茶经》有着巨大的影响。

“茶与儒通,通在中庸之道,通在格物致知,克明峻德,通在齐家治国平天下”,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茶和中国儒学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儒家思想核心的中庸思想更是贯穿于整部《茶经》当中。《中庸》原文中写到:“喜怒哀乐之末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正是这种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思想,在陆羽的《茶经》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如“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的采茶论、“茶之否,存于口诀”的评茶论、“慎勿⋯⋯使凉炎不匀”的煮茶论、“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的沸水论2等。这些内容都体现了对儒家中庸的恰到好处的把握。“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 这是要想住出好茶的“中和”之度的原则,也是儒家一直以来推崇的“中庸”之道。例如礼茶的动作,既要突突礼仪之美,又不过于夸张;选择茶器时,既讲究了造型与材质,又不失端庄;沏茶过程中,碳火煮水的温度既不过高,也不过低;放置茶叶时,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斟茶时,也按照了同样的原则,“七分茶”,不多也不少,需要恰到好处。茶,从陆羽推崇清饮以来都是最被认为清雅醇厚的代表,而茶人茶事也要相应的纯洁平和。茶文化之中更是处处渗透着和的思想,可以说和已成为中国茶文化应有的内在特质。而在中国的儒家思想中,“和”占着重要地位。一杯清茶,可以更多地修养身性。一个人可以通过茶来陶冶情操、颐养身心,以求达到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而中国人一直以来也推崇于此,文人齐聚一堂,饮茶对诗,追求文人内心的风雅脱俗,百姓齐聚一堂,共饮清茶,以求解渴和谐。陆羽是一个文人,也是一个茶人,陆羽作《茶经》也正是自己内心对清雅脱俗的追求。

儒家重视礼教,在儒家的礼仪文化影响下使中国成为一个礼仪之邦。《茶经》七之事篇中引张君举《食檄》,宾客到来,见面寒暄之后,立即请他喝富有白沫的三杯好茶。《桐君录》中也皆以茶作为招待客人、顺应人情的需要。同时我们都知道儒家思想一直以来都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对于中国文人来说其影响力更是无可厚非的。儒家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在《茶经》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中国一直以来被称为“礼仪之邦”,这是因为我们一直都以礼待人,讲究进退有度,讲究礼尚往来,而茶作为中国家家户户必备饮品更是在其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如今在广东潮州等许多地方依旧是家家户户备有茶具,客人一来,便必须泡上一壶好茶,以彰显礼仪。

当然陆羽的《茶经》中还有着儒家的精俭思想。如在《茶经》的一之源章节中,陆羽提出了这样的说法:“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这不仅是《茶经》的开端,也是它的主旨。这与儒家的精俭思想相符。《大学》中说道:“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而茶的诸多功效都是有益于个人修身的,一方面饮茶有益于健康的体魄,另一方面饮茶有益于静心、激发思维等。作为中华茶文化的奠基人,陆羽将儒家修身养性、克己复礼的追求引入茶文化,将品茶作为人格修炼的手段,他在《茶经》一之源中就认为真正的茶人必须是“精行俭德之人”。可以说,陆羽就是在提倡“精行俭德”的理想人格,而陆羽自己也是不断朝这个目标进行实践和修炼。

孙长龙.谈陆羽《茶经》的儒家思想[J].福建.福建茶业,2015 《茶经》中茶文化与儒家思想的结合,更是让茶代表的德的思想成为必然。其中中庸之道与精行俭德作为陆羽《茶经》中所表达的主要儒家观点,也是陆羽儒家的思想观点,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仍旧具有着重要意义。

二、道家思想

陆羽的一身也受到了道家的影响,正如陆羽给自己取名姓。陆羽以《周易》为自己占卦,得“蹇”之“渐”卦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3,因而给自己取名为陆羽字鸿渐。由此可见道家对陆羽的影响也是极大的。

中国传统的道家文化,主张“虚其心,实其腹,弱其表,强其骨”,排除名利物欲的诱惑,养心怡身,全形全神,逍遥而自在,以个体生命的养护和发展为其宗旨。道家主张崇尚自然、朴素、真,并提供重生、贵生、养生的思想,在茶道中还注入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为茶道树立了灵魂。寇丹先生的《据于道,依于佛,尊于儒——关于<茶经>的文化内涵》一文提到:我们从远古传说中和陆羽设计的风炉上,《茶经》中写的“飞去(升)”、“羽化”、“轻身”、“换骨”词汇,卢全《七碗茶歌》用的“至精”、“不奢”(俭)、“肌骨清”、“通仙灵”、“两腋清风”、“蓬莱”4等等,都可以看出源自道家“大象无形”的文化底蕴。陆羽茶道的表达也主要蕴含在第四篇茶之器二十四件茶器之中,陆羽单独列一卷来介绍他们,足以可见陆羽对这些茶具的重视。“道者,器之道5”,器以载道,道具正是“道”的体现者。尤其在茶鼎的介绍上,更是多次出现各种卦象。陆羽《茶经》“七之事”中也有着道家的思想。

陆羽在《茶经》中我们能够深刻的体会到道家所推崇的接近自然、随顺自然的内涵。而这些内涵给茶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陆羽《茶经》中强调“茶性俭”,作为饮料“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这其中闪烁着《周易》“君子以反身修德”之思想光辉。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魏晋至唐,是道教的普及时期,很多文人都是道教信徒,像李白那样干脆加入道士籍的文人也大有人在。而茶文化中的道家精神主要体现的是对自然之趣的追求,体现一种冲淡自然的情趣。唐代灵一的《青山潭饮茶》中曰:“野泉烟火白云间, 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 青溪流水暮潺潺。”宋代苏轼在其《汲江煎茶》中也写到:“活水还须活火煎, 自临钓石取深清。”道教推崇自然,追寻自然,茶道之中亦感悟到自然之趣,道教又与茶相结合,一起追求着宁静致远、超凡脱俗的清新淡雅。当然这样的联系还体现在道家的养生悦志中。我们都知道饮茶有益于身心健康,“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6。陆羽《茶经》云:“茶之为用, 味至寒, 茶之性俭。”又云饮茶是:“啜苦咽甘。”这些都颇符合古人所推崇的养生观。养生追求清淡、倡导摒弃物欲以达到内心宁静进而养神。“解渴生津、止痛去烦、舒筋活骨、明目等功效”使茶本身具有养神益气的作用,因此茶不仅与道家的追求有所相同,同时在道家追求的养生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茶叶作为一种著名的保健饮品,34 语出《周易.渐》卦.寇丹.据于道,依于佛,尊于儒——关于<茶经>的文化内涵[J].江西.农业考古,1999(04)5 明清.王夫之,关于道器关系的唯物主义命题 6 《神农本草经》 具有很大的养生功效,作为清香淡雅的代表,还具有养心的功效,可以保持内心的清雅。

茶道一直以来就是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喝茶也是一种介于物质和精神之间的行为。自陆羽《茶经》盛行以后茶道就开始盛行,世人把喝茶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享受。道教对于饮茶风俗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这一作用是通过医药学和养生服食,从技术到意识形态,从科学合理性和宗教神秘性等方面施加的。但是不可否认,道教对于中国茶文化形成有着重要作用,与中国文人也有着密切联系。陆羽作为中国茶道的开端,其思想观念不仅对茶道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也与茶道的思想观念有着一致,在《茶经》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陆羽所追求的自然随顺、养生悦志的思想。

三、禅宗思想

陆羽,从小被父母遗弃,被智积禅师收养在寺庙中,这便开始了他的佛家禅宗之旅。智积禅师特别爱好饮茶,更是一位精通茗饮之人。陆羽自幼为其伺茶,学会了如何煮一壶好茶,这也便开始了他的“茶道”。由于其从小在寺庙里受到佛教禅宗思想的影响,其所著《茶经》中随处可以看到佛教禅宗的色彩。佛教禅宗主张“静心”和“坐禅”,坐禅则要求“跏趺而坐,头正背直,不动不摇、不委不倚”,不能吃和睡,只允许早、中两餐进食。而僧人从饮茶中发现,饮茶既可提神醒脑、消除疲乏、修身养性,又能补充水分,获得丰富的营养。陆羽在《茶经》中也明确指出了茶的功效,“解渴生津、止痛去烦、舒筋活骨、明目等功效,宜于精行俭德之人。”因此,茶自然就成为僧徒们坐禅时最理想的饮品。“茶禅一味”这四个字,是目前最“俗”(熟)也是最雅的一句话,它几乎成了现今茶文化、茶道的一句口头禅,这句话又更好的体现在中国文人身上。而陆羽的《茶经》中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茶禅一味。

茶文化有着佛家禅宗的超脱情怀,这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世人。陆建伟撰写《陆羽思想中的禅性意向》一文提到:“陆羽在《茶经》中不自觉地隐含着禅的双重文化品性。一方面是繁多的外在程式如采、造、器、煮、饮等;另一方面是借助外在的程式直指茶之性(禅)。”而茶的这些特性对文人来说更是一种精神的超脱与寄宿。陆羽的至交皎然在一首《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中曰: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7。皎然将品茶和悟道联系在一起,算是一个开头,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诗人所追求得超脱的心境。因心境的超脱,文人更好的追求高雅清淡之趣,从而作品更能激起文人的文思。茶使人脱俗,升华到一个文学的境界、美的境界。

茶的玄妙高雅脱俗与中国文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陆羽作为中国文人的代表,有着中国文人一直以来都具有的独特的魅力,他们为气节而活,为情与趣而活。“达者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这句古训深受文人士大夫的认同,他们自恃清高淡雅,不愿流入世俗之河,他们多数有着自己的精神追求。但是不论任何一个朝代的文人都对茶十分喜爱。他们以茶会友,以茶传道,以茶为文。禅门中对茶这种以追求自我精神解脱为宗旨的文化,与文人的情趣不谋而合,因此中国文人在思维以及言行上极力推崇禅学,在生活中追求茶的那种玄妙之趣以 7 唐.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及内心的宁静,从而达到文人所要追求的高雅脱俗。到了明中叶,随着士大夫的禅悦之风盛行,茶与参禅的联系就更加紧密了。

佛家忌俗思想更是与文人密切相连。陆羽在《茶经》中写道“茶性俭,不宜广”以及明代徐次纾在《茶疏》饮啜篇中写道“若巨器屡巡,满中泻饮,待停少温,或求浓苦,何以农匠劳作,但需涓滴,何论品尝,何止风味乎”8,由此可见茶的忌俗思想也是被世人所推崇的。在佛教中“俗气”是与“禅气”相对的。陆羽在《茶经》下卷“六之饮”中曾对当时民间在茶中“用葱、姜、橘皮、茱萸、薄荷之等”同煮而饮的行为进行了讥评,提倡清茶的饮用。这种清茶的喝法,与禅门对于空灵、清淡的尊崇有直接的关系,这也正是追求清雅的世人所推崇的。因此在陆羽的《茶经》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文章所体现的禅宗趣味,这与中国人所倡导的“忌俗”观念不谋而合。国人一直以来都追求内心真、善、美,追求不计较世俗,不计较外在,这正是与茶的“忌俗”相吻合。“雅俗观”是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雅”一直居于主导地位,是文人士大夫所推崇的,“尚雅鄙俗”一直根深蒂固的在文人思想中。陆羽《茶经》所体现的佛教禅宗思想对文人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陆羽的《茶经》与佛家禅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佛教对陆羽的影响非常之大。追求内心的宁静,追求高雅避俗,追求精神超脱,这些佛家禅宗的色彩我们可以很明确的从陆羽《茶经》中看到,也可以从中体悟出陆羽本人的佛教禅宗思想色彩。

气味清香,口感清新,余味清淡,韵味清雅,这就是茶。陆羽的《茶经》中融汇着儒释道三家的思想观念,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陆羽其要传达的思想和留下的茶道精神。被称为“茶圣”的陆羽使饮茶成为时尚,人人好之。然而文如其人,陆羽其实并没有一点神仙之气,而是《茶经》中所称道的“精行俭德之人”。而陆羽的《茶经》在其中又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他通过这部作品使中国的茶文化得以起始和发展。而陆羽在《茶经》背后所表达的思想观念为茶文化奠定了基础,儒释道三教相互融合奠定了又体现着陆羽的追求。茶文化内涵独具特色,它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儒释道三教的思想文化汇合。茶的“精行俭德”作为陆羽《茶经》的核心思想,贯穿全文,也是历来茶文化精神的代表。佛教的超脱忌俗,儒家的中庸精俭仪礼,道家的自然隐逸,这些都在《茶经》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同时这也是陆羽的思想观念。通过饮茶,明心思性,增强修养,提高审美情趣,完善人生价值取向,形成了高雅的精神文化。这也是陆羽期望通过《茶经》来表达自己精行俭德、高雅脱俗的愿望和人生追求。

[参考文献] [1][唐]陆羽.《茶经》 宋百川学海本

[2]陆羽著,沈冬梅编著.《茶经》[M].北京;中华书局,2010.9 [3]王从仁.中国茶文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6 [4]陈香白.中国茶文化[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4 8 徐次纾.《茶疏》饮啜篇[M],广百川学海本 [5]陈珲,吕国利著.中国茶文化寻踪[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0.6 [6] LIN Yutang,The Importance of Living,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9,p.223.

[7]Hall,E.Beyond Culture[M].Garden City,New York:Anchor Books,1976/1977.[8]黄志浩.茶与中国传统文化[J].江苏;.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6 [9]刘静.陆羽《茶经》的传播与接受[J].江西;华东交通大学,2011 [10]胡长春.中国文人与茶文化[J]..江西;农业考古,2006

第二篇: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精神内涵的思考

对中国传统茶文化内涵的思考

———————————————————————————————————————————————————————————————————————————————————

对中国传统茶文化内涵的思考

[摘 要] 茶文化是东方文化的精髓部分和重要文化遗产。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吸收了儒、道、佛三家的思想精华,对国人性格和处世心态的养成有着重要影响。按照社会文化需求内部结构的四个层次,对茶文化可从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的角度来分析,而本文重点从心态文化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词] 茶文化;精神内涵;发展历程;现实意义

中国是茶的故乡,从神农尝百草发现茶以来,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我国人民在茶树的栽培管理、茶叶的加工制作、饮茶的方法、茶具的生产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生煮羹饮到饼茶散茶、从单一绿茶到多种茶类、从手工操作到机械化制茶、从饮茶的物质层面到品茶的精神层面等,期间经历了复杂的变革,并由此形成了内涵丰富、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茶文化。随着茶叶的外销,这种文化也传播至海外,并且派生发展成为一种国际文化。在日本,茶不仅被视为是“万病之药”,是“原子时代的饮料”,而且在长期的饮茶实践中,使饮茶脱离了日常物质生活需求的范围,发展升华成为一种优雅的文化艺能——茶道。

中国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体现在“理、敬、清、融”的中国茶德上,讲究中和之美,更崇尚自然美、随和美。历史悠久、形式完美、内涵厚重的中国茶文化,是一个从形式到内容,从物态到精神的结合体系,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特殊创造和中华民族思想的集中体现。

对中国传统茶文化内涵的思考

———————————————————————————————————————————————————————————————————————————————————

成了“喝礼儿”、“喝气派”、“玩茶”。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微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

二、中国茶文化的内部结构

1.中国茶文化需求的内部结构

中国茶文化的结构有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对其进行考察显然也具备物态、制度、行为以及心态文化4 个方面的内容。茶文化的物质文化,即从事茶叶生产的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不仅包括茶叶的育种、栽培、加工、包装、运输以及保鲜等创造性劳动与研究,也包括人们品茶、饮茶过程中所使用的茶叶、水、茶具以及桌椅、茶室等主观存在的物品和建筑物。茶文化的制度文化,即从事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行为规范,诸如贡茶制度、茶叶专卖制、茶马贸易等。茶文化的行为文化,即人们在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其核心部分是历史形成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长期对生活意义的认识。中国茶文化的心态文化,通常以茶俗、茶礼、茶艺等形式表现出来,其内化于人的心理,长久积淀在民族文化的深层,形成民族独特的心理结构,最难发生变化。

2.中国茶文化的心态文化

对中国传统茶文化内涵的思考

———————————————————————————————————————————————————————————————————————————————————

加大,而品味茶文化,可以使人的精神和身心放松,以应付人生的挑战。

当今时代,人类社会正处于一个大变革的时期,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茶是色、香、味、形四美俱全之物,正与人们追求真善美、追求超越的精神相契合;茶道的“和、静、清、俭”精神,恰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相适应。因此,在现代社会弘扬茶道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通过饮茶、研习茶道、学习茶文化,使人类能够在精神上掌握自身,达到精神与物质的和谐统一。茶道所蕴涵的超越、和谐、俭省等精神是值得我们大力弘扬的。

茶的俭淡、精清、恬静、冲和的特质,与现代人的心理需要正相契合,故“茶道”内容应反映现实社会处境下人们的心灵渴求,引导人们追求品茶的精神境界,使品茶生活成为人生旅途和心灵的“安定所”。茶香飘处,收敛奢欲,洗心涤烦,振作向上,人伦和谐,其乐融融。

茶饮具有清新、雅逸的天然特性,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炼身心。古人把饮茶的好处归纳为“十德”:即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中国人不轻易言道,在中国饮食、玩乐诸活动中能升华为“道”的只有饮茶。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早在唐朝以前,国人就已在世界上首先将饮茶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

对中国传统茶文化内涵的思考

———————————————————————————————————————————————————————————————————————————————————

茶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就应该催生出与之相适应的和谐文化,这其中就包括茶文化。茶文化带来的和谐理念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茶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凝聚力、向心力和亲和力,将在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人文环境、生成文明世界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认可。

【参考文献】

[1] 陈文华.中国茶文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2] 黎莉.中国的茶文化与和谐社会[J].市场论坛,2010(6).[3] 李朝千.中日饮茶文化之比较[J].安顺学院学报,2009,11(5).[4] 赵丽娟.浅谈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J].商业经济,2010(14).[5] 鲁鸣皋.试析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J].农业考古,2003(2).-

第三篇: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和内涵

www.xiexiebang.com

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和内涵

追寻中国茶文化的源头,首先要廓清中国茶叶的源起。唐代陆羽《茶经》就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而断定神农氏的依据是《神农本草经》和《神农食经》。前者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后者载:“茶茗久服,令人悦志。”这一传说一直流传到当代。

神农时代是中华民族成长史中极为远古的时期。茶叶的发现及开始应用应看作是整个神农部落时代的历史活动。有关研究表明: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中,三国以前以及晋代、南北朝时期应属于茶文化的启蒙和萌芽阶段。大量资料证实,中国西南地区是世界茶树源产中心,更确切地说在云南省,但茶文化的起点却在四川,这是由于当时四川巴蜀的经济、文化要比云南发达。大约在商末周初,巴蜀人已经饮茶,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伐纣时,巴蜀人已用所产之茶作为“纳贡”珍品;西汉初期(公元前53年),蒙顶山甘露寺普慧禅师(俗名吴理真)便开始人工种植茶树。公元4世纪末以前,由于对茶叶的崇拜,巴蜀已出现以茶命人名、以茶命地名的情况。可以说我国的巴蜀地区是人类饮茶、种植茶最早的地方。到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饮茶之风盛行。并且,这一时期饮茶开始进入文学和精神领域,中国最早的茶诗在这一时期出现,其代表是西晋杜育所作的《赋》。

到了唐代,中国茶文化已基本形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了较丰富的茶叶物质,茶叶生产、加工有了一定的规模:二是茶叶科学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茶事活动 www.xiexiebang.com 由实践开始上升到理论;三是饮茶在精神领域有了较完美的体现,如提出茶道、茶礼、茶文化与中国的儒、禅、道哲学思想紧密结合;四是有较多的茶文化著作和茶诗茶画作品产生等;五是作为上层建筑的茶政开始出现。

在这一时期,世界第一部茶叶、茶文化专著——《茶经》问世,它由唐代陆羽所著,成书于公元780年。《茶经》内容十分丰富,是一本茶叶百科全书。它涉及生物学、栽培学、制茶学、分类学、生态学、数理学等;同时,还记载了唐代以前有关茶的不同神话、寓言、史籍、诗赋、传记、地理、数理等书籍,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品。

到宋代至明初,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可以说到了鼎盛时期。因此,我们说:“茶兴于唐、盛于宋。”在这一时期,茶叶产品开始由团茶发展为散茶,打破了团茶、饼茶一统天下的局面,同时出现了团茶、饼茶、散茶、末茶。茶区也大面积地进行了南移,使茶业上市提前一个月。这一历史时期茶文化空前繁荣,宋徽宗赵佶带头在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亲著《大观茶论》一书。到元代、明代,中国传统的制茶方法已基本具备,同时更多的文人置身于茶,像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话》、《陆羽烹茶图》、《品茶图》以及唐寅的《烹茶画卷》和《事茗图》等传世作品诞生。

到了清代,中国茶文化发展更加深入,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例如清末民初,城市茶馆兴起,并发展成为适合社会各阶层所需的活动场所,它把茶与曲艺、诗会、戏剧和灯谜等民间文化活动融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茶馆文化”,“客来敬茶”也已成为普通人家的礼仪美德。由于茶叶制作技术的发展,清代基本形成现今的六大茶类,除最初的绿茶之外,出现了白茶、黄茶、红茶、黑茶、青茶(乌龙茶)。茶类的增多,泡茶技艺有别,又加上中国地域和民族的差异,使茶文化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综观中国茶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茶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概括地说,茶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茶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茶文化的结构体系包括有关茶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茶文化的物质形态表现为茶的历史文物、遗迹、茶诗词、茶书画、茶歌舞、各种名优茶、茶馆、茶具、饮茶技艺和茶艺表演等;精神形态表现为茶德、茶道精神、以茶待客、以茶养廉、以茶养性、茶禅一味等;还有介于中间状态的表现形式,如茶政、茶法、茶礼规、茶习俗等属制度文化范畴的内容。

第四篇:浅谈中国茶艺与茶文化

浅谈中国茶艺与茶文化

摘要:主要介绍了茶的加工、泡法、茶具及功能,并着重就中国的茶艺与茶文化展开讨论。

关键词:茶叶、中国茶艺、中国茶文化、分类、原产地、功能

一、绪论

“以茶散闷气,以茶驱腥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疠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茶十德》唐·刘贞亮)

春花秋月无情,沧海桑田巨变.世间上许多国度,都发生过文明的“颠覆”,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发生过文化的“断裂”.然而,若从神农时代算,中国茶文化已经历悠悠四,五千载的岁月.到底中国茶文化有怎样的不老“基因”,长生“密码”,使其在漫长岁月中,历旧弘亲友,生生不已然而这些似乎并非世人所关注的,人们只注意茶的喝,却没留意到在每一杯茶的背后都富含着茶的文化.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的奇芭,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重拾古老的茶文化,领略茶的真境地.二、茶叶基本知识

1.茶史漫谈

1.1茶的起源

茶树的学名全称为 Camellia Sinecsis(L.)O.Kuntze,茶树在植物学分类系统中,属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t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lamydeae),山茶目(Theales),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茶树是一种多年生的常绿木本植物。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茶、最早人工栽培茶树和加工茶叶的国家,世界各国最初所饮用的茶叶、引种的茶树、饮茶方法、茶树栽培及茶叶加工技术、茶事礼俗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播过去的,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陆羽《茶经》里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传说中的炎帝神农氏是茶的发现者,同时他也是传说中的发明药物来治疗疾病的人。神农氏为了辨别草物的药理作用,曾经亲口品尝百草。有一次他在野处考察休息时,用釜锅煮水,恰巧有几片叶子飘落进来,使锅里的水变成黄绿色。神农氏不以为意,喝了一点其中的汤水,却惊奇的发现,这黄绿色的水味道清香,竟是一味不可多得的药材。随着时间的推移,神农氏得出了这种植物能够解渴生津、提神醒脑和利尿解毒的作用。

至于“茶”的名字的来源,也和神农氏有关。传说中的神农氏,长着一个玻璃一样的透明的肚子,但凡是吃进肚子里的食物都能够看得清清楚楚,因此能够知道这种食物对于身体的利弊,这也是他多次中毒不死的原因。他喝了黄绿色的水这后,看见这种水在肚子里流淌,所到之处,把肠胃擦洗得干干净净。于是他就把这种植物叫做“擦”,后来就转化为“茶”的发音。

1.2茶的传播

根据史料记载和实地调查,多数学者已经确认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在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茶树起源于中国,茶叶的发现、种植、利用在中国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茶的知识、文化也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而风靡全球,茶叶从一种民间饮品变成一种产业、一种商品、一种文化。而茶叶贸易不仅吸引了世界的商人,更是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成为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铺路石。

茶树在中国的传播,首先是从四川传入当时政治文化中心陕西、甘肃一带,但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不能大量栽培。秦汉以后,中国统一,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日渐密切,茶树由四川传到长江中下游—带,由于地理气候上的有利条件,逐渐取代了巴蜀在茶业上的中心地位。到了唐、宋时期,茶叶已成为日常不可缺少的物品。茶叶产区遍及四川、陕西、湖南、湖北、福建、江苏、浙江、安徽、河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14个省区,几乎与近代茶区相当,达到了有史以来的兴盛阶段;同时,也使茶叶从一种地区性的小农生产变成了一种全国性的社会经济、社会文化的产物。统治阶级制定了各种制度来控制茶叶的生产、贸易、税收等。自此,茶的生产作为一种产业逐渐普及、发展起来。

1.3目前我国茶区的分布范围

中国茶区分布在北纬18度到37度,东经94度到112度的广阔范围内。我国有浙江、江苏、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陕西、甘肃、西藏、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广东、海南、江西、台湾等20个省市区产茶,从海拔几十米的平原到海拔2600米的高山,有上千个县市产茶。而各地的地形、土壤、气候、等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对茶树生长发育和茶叶生产影响极大。在不同地区,生长着不同品种的茶树,从而决定了不同的茶叶品质。

目前我国茶区大致分为4个,即:江北茶区、江南茶区、西南茶区、华南茶区。

2.茶树特征

2.1茶叶鲜叶化学成分种类及含量:

2.2茶树的生长环境

茶树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地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既受环境制约,又影响周围环境。因此,合理地选择自然环境和适当的人工调整,是保证茶树质量和保持周围环境的关键。3.茶叶的生产与加工

3.1茶叶的采摘

由于我国制茶种类很多,制法各异,对青叶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因而形成不同的采摘标准和采摘方法,总的来说,合理采茶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标准采、适时采、分批多次采、留叶采。

鲜叶自茶树上采下后,内部即开始发生生理化变化。为了使鲜叶保持新鲜,不致引起劣变,必须合理而及时地将鲜叶按级分别盛装,运送到加工茶厂。在装运时,鲜叶不能装压过紧,以免叶温升高劣变,因此不能用不通风的布袋或塑料袋盛装,要用有小孔通气的竹箩盛装,将鲜叶松散装入箩内,不能压紧,同时装运工具要保持清洁,不能有异味,并应尽量缩短运送时间,做到采下鲜叶随装随运。

鲜叶运到加工茶厂后,收叶要及时验收,根据鲜叶的嫩度、匀度、净度和新鲜度等4个因素,评定等级,过磅称重,分级摊放。摊放鲜叶的场所应阴凉、清洁、空气流通。鲜叶摊放的厚度,春茶以15-20厘米,夏秋茶以10-15厘米为宜,并随时检查叶温,适当进行翻拌。翻拌时要轻,以免鲜叶受伤变红。

3.2茶叶加工

茶叶之所以会分成那么多种类,并不是因为茶树树种的关系,不是说这棵茶树叫乌龙茶树,制造出来的茶就是乌龙茶,这一棵茶树叫红茶树,制造出来的就是红茶。茶叶的不同是因为制造工艺的不同,你喜欢把它制成红茶,就采用红茶制造工艺;喜欢制成绿茶,就采用绿茶制造工艺。在茶叶制造方法上,影响茶叶品质最主要的工艺是萎凋、杀青、发酵、揉捻以及焙火。

3.3茶叶分类

中国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叶种类丰富多彩,居世界之冠。我国的茶叶不仅种类很多,名称也很复杂,故茶叶行家们也有句俗话“茶叶喝到老,茶名记不了”。在这里,我们根据茶叶制造方法,结合茶叶品质的特点来分类,将茶叶分为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基本茶类有绿茶、红茶、青茶、黄茶、白茶和黑茶六大茶类。以上述六大基本茶类为原料,进行再加工的产品,统称为再加工茶类,主要包括花茶、紧压茶、速溶茶、罐装茶、药用保健茶和造型工艺茶等。我国传统十大名茶就是这浩如烟海的花色品种中的茶叶珍品。它们是: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太平猴魁、黄山毛峰、六安瓜片、信阳毛尖、君山银针、安溪铁观音、凤凰水仙、祁门红茶

三、茶文化

什么是中国茶文化? 简单说来就是“由技至艺、由艺而道”。通俗地说,便是首先把制茶、煮茶的技术艺术化,然后再从艺术的品饮享受中使精神升华,体味天地人生的大道。茶在被应用过程中产生的文化和社会现象。茶文化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包括:茶艺、茶道、茶的礼仪、精神以及在各阶层人民中的表现和与茶相关的众多文化现象。这些不是单纯的物质文化,也不是单纯的精神文化,而是二者巧妙的结合;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又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变化着内容。

中国的茶文化集中体现了儒、佛、道三家思想的精华,奠定了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的基础——儒家:中庸茶心、积极的入世精神,公正、平和、谦恭,以理服人、以礼待人,留有余地。并在茶事活动中世俗化;道家:则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返璞归真;佛家:将禅茶一味,体现了井然、朴素、养性、修身、敛性的气氛,也糅合了儒家、道家的思想感情。因而中国的茶文化内容也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含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饮茶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二十一个方面。

1、茶与文人

茶,凭其独有的清新韵味,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为它留下不朽诗篇。因而古今茶文可谓是琳琅满目,最早的涉茶文是西汉王褒的记事散文《僮约》,其中就有“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等语。而就体裁而言,有赋,如杜育《荈赋》、梅尧臣《南有嘉茗赋》等;有记,如欧阳修《大明水记》和《浮槎山水记》、唐庚《斗茶记》等;有序,皮日休《茶经》序,吕温《三月三日茶宴序》等;有跋,如沈周《跋<茶录>》等;有传,如陆羽《陆文学自传》,苏轼《叶嘉传》等;有表,如柳宗元《代武中丞谢新茶表》、丁渭《进新茶表》等;有启,如杨万里《谢傅尚书惠茶启》等;有颂,如周履靖《茶德颂》等;有铭,如李贽《茶夹铭》、张岱《瓷壶铭》等;有檄,如张岱《斗茶檄》等。此外尚有大量的记事、记人、写景、状物的叙事和抒情茶文。

2、茶之药用

中华医药学是一个丰富宝库。茶之为药用,历史悠久。古籍中有不少记载。如《本草》、《药书》、《华佗食论》、《茶谱》等都记载了茶的止渴、提神、消食、利尿、治喘、去痰、明目益思,除痰去疾,消炎解毒、益寿延年等20多项功效。唐代大医药学家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称:“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几乎神化了茶的药用价值。

随着现代茶叶生物化学的深入研究,到目前为止,已分离和鉴定茶叶已知化合物共有500多种,并经过多种实验和临床证明,茶叶的药理作用还有减肥、降压、强心、补血、抗动脉硬化、降血糖、抗癌、抗幅射等等。最近,我国医药界又从绿茶中提取一种水溶性植物色素--茶色素,临床证明有调节血酯、抗凝促纤溶、改善微循环、增加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生长等作用,是茶药理研究又一重大突破,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饮茶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有人预言,茶叶将成为21世纪最受欢迎的健康饮料。因此,只要提倡科学饮茶的适量饮茶,可以说,茶对人体健康长寿有百利而无一害。这正是中华茶文化与养生关系密切的物质基础。

3、茶艺天地

3.1茶艺概述 3.1.1茶艺简介

茶艺,简单地说就是泡茶程序和技艺手法,也可理解为“运用沏茶技艺从事沏泡茶的活动”,包括了沏泡茶的技术与艺术两个方面。特点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恰当地选择与配置饮茶环境、茶、茶具、水,充分发挥茶的品质(色、香、味、形更佳)特征,用适宜的技艺弥补茶的某些不足。侧重于泡茶人对特定茶品本质的理解与相应沏茶、品茶技艺的掌握。要点在于沏泡技法的娴熟掌握.茶艺与品茶的主要区别在于茶艺主要侧重于人的主观能动性,“会喝好茶”。品茶侧重于对好茶茶、好水、美器、雅境的欣赏和品味,即“有好茶喝”。最好的茶艺既要求动作优美,又要朴素自然,既要求符合茶性,能够将茶美妙的滋味最恰当地冲泡出来,又能显示出泡茶者平和的心态。所以虽然泡茶是生活常事,但要真正泡好一杯茶则是一项技艺、一门艺术。泡茶时涉及茶叶、水、茶具、时间、环境等许多因素。把握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是泡茶的基本技艺。3.1.2茶艺范围

凡是有关茶叶的产、制、销、用等一系列的过程,都属于茶艺的范围。例如:茶山之旅、参观制茶过程;如何选购茶叶、如何泡好一壶茶、如何享用一杯茶;茶与壶的关系、茶文化史、茶叶经营、茶艺美学等,都是属于茶艺活动的范围。

3.1.3茶艺具体内容

茶艺的具体内容包含了技艺、礼法和道三个部分: 1.技艺是指茶艺的技巧和工艺; 2.礼法是指礼仪和规范;3.道是指一种修行,一种生活的道路、方向,是人生哲学。

3.1.4茶艺分类

从历史上看,中华茶艺则有煎茶茶艺、点茶茶艺、泡茶茶艺三大类。茶艺分类标准第二应依据主泡饮茶具来分类。在泡茶茶艺中,又因使用泡茶茶具的不同而分为壶泡法和杯泡法两大类。壶泡法是在茶壶中泡茶,然后分斟到茶杯(盏)中饮用;杯泡法是直接在茶杯(盏)中泡茶并饮用,明代人称之为“撮泡”,撮茶入杯而泡。清代以来,从壶泡法茶艺又分化出专属冲泡青茶的工夫茶艺,杯泡法茶艺又可细分为盖杯泡法茶艺和玻璃杯泡法茶艺。工夫茶艺原特指冲泡青茶的茶艺,当代茶人又借鉴工夫茶具和泡法来冲泡非青茶类的茶,故另称之为工夫法茶艺,以与工夫茶艺相区别。这样,泡茶茶艺可分为工夫茶艺、壶泡茶艺、盖杯泡茶艺、玻璃杯泡茶艺、工夫法茶艺五类。若算上少数民族和某些地方的饮茶习俗--民俗茶艺,则当代茶艺可分为工夫茶艺、壶泡茶艺、盖杯泡茶艺、玻璃杯泡茶艺、工夫法茶艺、民俗茶艺六类。民俗茶艺的情况特殊,方法不一,多属调饮,实难作为一类,这里姑且将其单列。

3.2泡茶要素

3.2.1茶水比例

茶叶中各种物质在沸水中浸出的快慢与茶叶的老嫩和加工方法有关。氨基酸具有鲜爽的性质,因此茶叶中氨基酸含量多少直接影响着茶汤的鲜爽度。名优绿茶滋味之所以鲜爽、甘醇,主要是因为氨基酸的含量高和茶多酚的含量低。夏茶氨基酸的含量低而茶多酚的含量高,所以茶味苦涩。故有“春茶鲜、夏茶苦”的谚语。茶叶用量应根据不同的茶具、不同的茶叶等级而有所区别,一般而言,水多茶少,滋味淡薄;茶多水少,茶汤苦涩不爽。因此,细嫩的茶叶用量要多;较粗的茶叶,用量可少些,即所谓“细茶粗吃”、“精茶细吃”。

3.2.2泡茶水温

冲泡茶的水温高,茶汁就容易浸出;冲泡茶的水温低,茶汁浸出速度慢。泡茶的茶水一般以落开的沸水为好,这时的水温约85℃。泡茶水温的高低,还与茶的老嫩、松紧、大小有关。

3.2.3泡茶时间

茶叶冲泡时间差异很大,与茶叶种类、泡茶水温、用茶数量和饮茶习惯等都有关。冲泡时间还与茶叶老嫩和茶的形态有关。冲泡时间的长短,还以适合饮茶者的口味来确定。

3.2.4泡茶次数

茶叶冲泡次数差异很大,与茶叶种类、用茶数量和饮茶习惯等都有关。

3.3茶的冲泡技巧

3.3.1泡茶一般程序 a.温具

用热水冲淋茶壶,包括壶嘴、壶盖,同时烫淋茶杯。随即将茶壶、茶杯沥干。其目的是提高茶具温度使茶叶冲泡后温度相对稳定,不使温度过快下降,这对较粗老茶叶的冲泡,尤为重要。b.置茶

按茶壶或茶杯的大小,用茶则置一定数量的茶叶入壶(杯)。如果用盖碗泡茶,那么,泡好后可直接饮用,也可将茶汤倒入杯中饮用。c.冲泡

置茶入壶(杯)后,按照茶与水的比例,将开水冲入壶中。冲水时,除乌龙茶冲水须溢出壶口、壶嘴外,通常以冲水八分满为宜。如果使用玻璃杯或白瓷杯冲泡注重欣赏的细嫩名茶,冲水也以七八分满为度。冲水时,在民间常用“凤凰三点头”之法,即将水壶下倾上提三次,其意一是表示主人向宾客点头,欢迎致意;二是可使茶叶和茶水上下翻动,使茶汤浓度一致。d.奉茶

奉茶时,主人要面带笑容,最好用茶盘托着送给客人。如果直接用茶杯奉茶,放置客人处,手指并拢伸出,以示敬意。从客人侧面奉茶,若左侧奉茶,则用左手端杯,右手做请茶用茶姿势;若右侧奉茶,则用右手端杯,左手作请茶姿势。这时,客人可右手除拇指外其余四指并拢弯曲,轻轻敲打桌面,或微微点头,以表谢意。e.赏茶

如果饮的是高级名茶,那么,茶叶一经冲泡后,不可急于饮茶,应先观色察形,接着端杯闻香,再啜汤赏味。赏味时,应让茶汤从舌尖沿舌两侧流到舌根,再回到舌头,如此反复二三次,以留下茶汤清香甘甜的回味。f.续水

一般当已饮去 2/3(杯)的茶汤时,就应续水入壶(杯)。一到茶水全部饮尽时再续水,那么,续水后的茶汤就会淡而无味。续水通常二三次就足够了。如果还想继续饮茶,那么,应该重新冲泡。

4、茶道世界 谈到茶艺,就不得不说到茶道,很多人都认为茶艺和茶道是同一概念,但实质不然,茶艺和茶道都是茶文化的核心,茶艺注重于喝茶的技巧,艺术享受,而茶道更注重于喝茶过程中对一种哲理性的领悟。茶道是以修行得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包含茶礼、礼法、环境、修行四大要素。茶艺是茶道的基础,是茶道的必要条件,茶艺可以独立于茶道而存在。茶道以茶艺为载体,依存于茶艺。茶艺重点在“艺”,重在习茶艺术,以获得审美享受;茶道的重点在道,旨在通过茶艺修心养性、参悟大道。茶艺的内涵小于茶道,茶道的内涵包容茶艺。茶艺的外延大于茶道,其外延介于茶道和茶文化之间。

茶道可以表达为“以饮茶活动为形式,通过饮茶活动获得精神感受和思想上的需求满足”。注重饮茶活动中审美、求美、规范、礼仪及对事物细微玄妙的理解与把握,从而反映人文素养、艺术情趣、道德情操等等。茶道活动的目的不完全是为了品茶、饮茶、喝茶,而是通过茶道活动,特别注重于获得精神文化方面的享受。

5、清雅茶具

5.1主茶具乃泡茶、饮茶主要的用具,主要有茶壶、茶船、茶盅、茶杯、杯托、盖碗、冲泡器等。

5.2泡茶、饮茶时所需的各种辅助器具,以增加美感,方便操作:铺垫、茶盘、茶巾、茶巾盘、奉茶盘、茶荷、茶则、茶匙、茶夹、茶针、茶箸、渣匙、茶漏、箸匙筒、茶拂、盖置、壶垫、滤斗(滤网)、滤斗架、计时器、茶食盘、茶叉、餐巾纸、消毒柜 5.3备水器

煮水器、暖水瓶、水方、水注、水盂 5.4备茶器

茶样罐、贮茶罐(瓶)、茶瓮(箱)5.5盛运器

提柜、都篮、提袋、包壶巾、杯套 4.6泡茶席

茶车、茶桌、茶(椅)凳、坐垫 5.7茶室用品

屏风、茶挂、花器

综上所述,中华茶文化是我国传统饮茶风习和品茗技艺的结晶,具有东方文化的深厚意蕴。而贯穿中华茶文化的精神主流受到传统哲学思想影响,并与禅之兴起关系密切。历代相袭而不易。

第五篇:《 茶经》与中国茶文化

系部:工商管理系班级:10金融保险班姓名:宋佳佳学号:10103021281、请根据课程内容,简述我国6大基本茶类的各自的品质特点与冲泡方法。即绿茶红茶青茶黑茶白茶黄茶品质特点与冲泡方法。答:

1、绿茶的品质特点:绿茶干茶绿,汤色绿,叶底绿。有蒸青、烘青、晒青和炒青。

蒸青绿茶特征:采用蒸气杀青制成的绿茶称蒸青,有中国蒸青、日本蒸青、俄罗斯蒸青、印度蒸青等。蒸青应具三绿特征,即干茶深绿色、茶汤黄绿色、叶底青绿色。大部分蒸青绿茶外形做成针状。中国蒸青有仙人掌茶、煎茶、玉露茶等。仙人掌茶外形片状似仙人掌,翠绿色,茸毛披露,香味清鲜爽口。煎茶和玉露茶的外形细紧伸直似松针状。煎茶采用一芽二、三叶鲜叶用机械制成,针状不及主露茶细秀。玉露茶采一芽一、二初展鲜叶以手工制成,针状紧直平伏锋苗好,香清高、味甘醇。

烘青绿茶特征:锅炒杀青后烘干的绿茶称烘青,分普通烘青和特种烘青两种。烘青绿茶一般有耐泡的特点。普通烘青采用一芽二、三叶制成,毛茶精制手称素烘青,主要供作窨制各种花茶的茶坯。特征是条索长直带扁,有毫,色泽深绿,香清纯,味醇和,汤色叶底黄绿明亮。特种烘青一般都在清明节前后采取一芽一叶或二叶初展的幼嫩芽叶手工精心制成。

晒青绿茶特征:锅炒杀青揉捻晒干的绿茶称晒青。晒青一般特征是色泽墨绿或黑褐,汤色橙黄,有不同程度的日晒气味。其中以云南大叶种鲜叶制成的品质较好,称滇青。其特征是条索肥壮多毫,色泽深绿,香味较浓,收敛性强。炒青绿茶特征:锅炒杀青揉捻炒干的绿茶称炒青。分长炒青、圆炒青和特种炒青。①长炒青特征:条形紧直浑圆有锋苗、色绿润、香清高、味浓醇、汤色叶底黄绿明亮。炒青比烘青条紧而身骨重,汤味较浓。

②圆炒青特征:圆炒青又称平炒青,制成出口珠茶称平绿,因起源于绍兴县平水镇加工集散而得名。圆炒青颗粒细圆紧实,色泽绿润,香味醇和。精制后的珠茶颗粒更圆紧光滑似珍珠,乌绿起霜,香味也提高,叶底有盘花芽叶。从珠茶中筛分出来的长形茶称南茶,条短肥实,又称平绿珍眉。轻片称秀眉。

③特种炒青特征:按形状可分为扁片形、卷曲形、针形圆珠形、直条形等。西湖龙井是特种炒青绿茶,叶片扁平光滑挺直,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

四绝著称。

2、红茶的品质特点:红汤红叶,味醇厚,是把鲜叶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制成。

3、青茶的品质特点: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外形条索粗壮,色泽青灰有光;内质香气馥郁芬芳,汤色清沏全黄,滋味浓醇鲜爽,叶底绿叶红镶边。

4、黑茶的品质特征:外形黑润,汤色褐黄或褐红,香气有樟香、槟榔香和清香,滋味醇厚不涩,叶底黄褐粗老——黑茶加工要求鲜叶有一定成熟度,一般为一芽三四叶或一芽五六叶。黑茶较为耐藏,品质越陈越优,药理作用也越好。

5、白茶的品质特征:白茶白色芽毫多,汤浅黄,毫香显,毫味重。按芽叶嫩度和鲜叶的茶树品种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和贡眉三种。白毫银针纯为毫芽,不带梗蒂,肥壮长大,形状如针,色泽银白,香气清鲜,毫香浓。汤浅杏黄色。白牡丹、贡眉(寿眉)外形毫芽多而肥壮,叶张肥嫩,叶态平伏舒展,叶缘垂卷,叶面有隆起波纹,叶尖微翘、芽叶相连而稍并拢。叶面色泽灰绿、墨绿或翠绿,叶背银白色、叶脉微红。香气毫香浓显,滋味鲜爽醇厚清甜,汤色橙黄明亮。叶底匀亮,灰绿到黄绿,梗及叶脉微红。白牡丹毫芽特别肥壮长大,两叶抱芽,遍披白色茸毛,毫香特显,滋味醇厚,品质胜贡胥。

6、黄茶的品质特征:黄茶以三黄(色黄、汤黄、叶底黄)为品质特征。

一、绿茶的冲泡方法:绿茶的冲泡方法很多,选用哪种方法冲泡,不但取决于茶叶的品种,还取决于该茶叶的鲜嫩程度。掌握好茶量与水量的比例以及水温、冲泡时间,是冲泡绿茶的关键(其实也是冲泡所有茶叶的关键)。如果掌握不好,不但容易失去该茶叶特有香气和细腻口感,而且会有苦涩感。冲泡细嫩度高的名优绿茶,茶叶与水的标准比例是150㏕水/3g茶叶,即50/1。依据茶叶嫩度,水温可从70-95℃。冲泡时间因茶叶品质和注水方法而不同,一般可从15秒—2分钟不等。

现在介绍几种常用的冲泡方法:

1.上投法:先一次性向茶杯(茶碗)中注足热水,待水温适度时再投放茶叶。此法多适用于细嫩炒青(如特级龙井、特级碧螺春、特级信阳毛尖、六安瓜片、老竹大方等等)、细嫩烘青(如竹溪龙峰、汀溪兰香、黄山毛峰、太平猴魁、敬亭绿雪等等)等细嫩度极好的绿茶。此法水温要掌握得非常准确,越是嫩度好的茶叶,水温要求越低,有的茶叶可等待至70℃时再投放。因此平常品饮操作难度较大,不很方便。

2.中投法:投放茶叶后,先注入三分之一热水(尤其是对于刚从冰箱内取出的茶叶),待茶叶吸足水分,舒展开来后,再注满热水。此法适用于虽细嫩但很松展或很紧实(如英山云雾、竹叶青、婺源茗眉)的绿茶

3.下投法:先投放茶叶,然后一次性向茶杯(茶碗)注足热水。此法适用于细嫩度较差的一般绿茶。

4.先凉后热法:投放茶叶后,先用少许可饮用的常温凉水浸泡三分钟左右,使茶叶吸足水分,充分舒展,在将热水一次注足。此时的热水温度要求可以略高些,85-95℃。冬天水温在100℃也可以。此法适用于冲泡各级嫩度茶叶,但要掌握得恰到好处。

以上各法冲泡的每一泡茶水,应在3-5分钟之内品完,或先将茶水沥出至品尝杯中之后品饮,这样边冲泡边品饮,每一泡茶汤的浓度均匀,口感会比较好。而茶叶在茶汤中浸泡时间过长,随着茶汤温度降低,汤色和口感都会变差。

二、红茶的冲泡方法:要冲泡一壶好茶要注意的事项为茶叶、水、温度、时间、茶具等,只要掌握这些要素,必能冲泡出一壶好茶。1.茶叶好,茶量适中。

要冲泡一壶好茶,选择高品质的茶叶是必要条件。基本上,冲泡一杯红茶约一茶匙或6克的茶叶量,用150-200cc的热水冲泡;冲泡壶茶则视容量大小决定。条形茶可冲泡2-3次,碎茶或茶袋泡至香味及汤色已尽失时。

红茶的冲泡方法与过程♀铁观音是什么味道。

2.水质与水温。

自古饮茶即注重水质,好的水可以让茶益加发挥其甘醇美味。一般而言,无色无味且含氧量高的水最适宜用来泡茶,又以泉水、井水及溪水最佳,市售的矿泉水若是纯水或天然水亦可代替。

家中的自来水由于多添加有氧,宜在大容器中静置一夜,待氯气散失再以煮沸。此外,煮过的水则空气已减少,若二度用以煮沸冲泡,会使红茶特有的芳香及色泽大打折扣。至于冲泡的水温要在90-100℃之间。最精确的做法是以温度计

测量,但如此未免失去情趣,一般的做法是让水沸腾后,熄火稍待片刻再行冲泡等待时间的多寡需视室温而定。若难以控制时间,另有方便之法为“高冲法”,即将热水壶高举,如此热水注入壶中时会有一段缓冲,亦有降温效果。

3.冲泡时间。

红茶的冲泡方法与过程♀铁观音是什么味道。

要冲泡出一壶好茶,泡好后茶叶需与茶汤分离,此时冲泡时间的掌握便成为关键。若冲泡时间过久,则茶叶中的单宁酸和儿茶素会全部释放出来,使茶汤变得苦涩。反之,冲泡时间过短,茶叶中的氨基酸释放量不足,则泡不出红茶的香甜,茶汤会带有明显的水味。若无法以时间控制,可根据茶汤的色泽来判断,只要茶汤颜色正确,必可泡出一杯好茶。由于不同茶叶的茶汤色泽不同,必须凭经验加以判断,但大体来说,茶汤要明亮清澈、色泽潋艳,不可有混浊状。

4.茶具。

红茶诱人的香气主要是藉着热气散发出来。煮沸的水若直接注入冰冷的茶壶,泡好后再倒入冰冷的茶杯,热度会因此大为降低,香味即不能发挥出来。故在冲泡前,应先将茶壶以热水烫过,并在茶杯中盛以热水,待茶叶快冲泡好时,将杯中的水全掉,再注入泡好的茶汤。茶壶内若还有茶尚未倒出,最好套以保温罩以维持茶温,尤其是在秋冬饮茶时,茶温瞬间即降,保温罩是必备的道具之一。

三、青茶的冲泡方法:

烫壶:将沸水冲入壶中至溢满为止.倒水:将壶内的水倒出至茶船中。

置茶:这是比较讲究的置茶方式,将一茶漏斗放在壶口处,然后用茶匙拨茶入壶。

注水:将烧的水注入壶中,至泡沫溢出壶口。

倒茶:(1).先提壶沿茶船沿逆行转圈,用意在于刮去壶底的水滴,俗称“关公巡城”(是因为一般壶都是红色,刚从茶池中提出时热气腾腾,有如关公威风凛凛,带兵巡城),注意磨壶时的方向,右手执壶的欢迎喝茶时要逆时针方向磨,送客时则往顺时针方向磨,如是左手提壶,则反之。(2).将壶中的茶倒入公道杯,可使茶汤均匀。(3).另一种均匀茶的方法是在用茶壶轮流给几杯同时倒茶,当将要倒完时,把剩下的茶汤分别点入各杯中,俗称“韩

信点兵”。注意倒茶时不能一次倒满一杯,至七分满处为好。

分茶:将茶中的茶汤到入茶杯中,以七分满为宜。

奉茶:自由取饮,或由专人奉上。

去渣:用渣匙将壶中茶渣清出。

以备后用:客人离去后,洗杯,洗壶以备下次用。

四、黑茶的冲泡方法:

1、冲泡黑茶宜选择粗犷、大气的茶具。一般选用茶具以一般用厚壁紫陶壶或如意杯冲泡;公道杯和品茗杯则以透明玻璃杯为佳,便于观赏汤色。此茶宜过滤后用玻璃杯饮用,其汤色十分漂亮,极具观赏性。

2、先放入适量的茶叶(视喝茶人数而定,如一人喝的话一次取茶十克以内即可),散茶直接放入;茶砖、饼茶取一块打碎放入茶具中。

3、注入100℃的开水冲泡。可快饮也可三泡再饮。此茶极耐泡!可随时添加开水泡饮多杯,如添加一次开水您都长泡不饮尽的话,可以从早到晚喝一天,中途不必换新茶冲沏。

4、黑茶是发酵茶,所以,第一次冲泡的水一般不喝,即第一次冲入水便倒掉,从第二次冲泡喝起。

五、白茶的冲泡方法:

安吉白茶冲泡前的准备

1、茶叶选择:要选择一芽二叶初展,干茶翠绿鲜活略带金黄色,香气清鲜爽,外形细秀、匀整的优质安吉白茶。

2、泡茶用水:冲泡安吉白茶选用境内黄浦江源头水是最佳选择。由于安吉白茶原料细嫩,叶张较薄,所以冲泡时水温不宜太高,一般掌握在80-85℃为宜。一般泡茶选用纯净水或过滤水为好,不适合使用矿泉水或矿物质水,矿泉水或矿物质水中的矿物质粉味会影响茶汤的味道。

3、茶具:冲泡安吉白茶选用透明玻璃杯或透明玻璃盖碗。通过玻璃杯可以尽情地欣赏安吉白茶在水中千姿百态,品其味、闻其香,更能观其叶白脉翠的独特品格。除冲泡杯外,冲泡安吉白茶还需要备有:玻璃冲水壶,观水瓶、竹制的本色茶盘,茶托、茶荷、茶匙、茶枝、茶巾和白色瓷质漂盘等器具。

安吉白茶的冲泡:

1、备具:将安吉白茶冲泡时的用具逐一端到表演台上。

2、备水:将沸水倒在玻璃壶中备用。

3、观水:取黄浦江源头水,高冲于观水瓶中,再插入白茶鲜

叶枝条,泉水清彻,枝条在水中漂浮,给人以动感。

4、赏鲜叶:安吉白茶鲜叶形似兰花,叶肉玉白,叶脉翠绿,鲜活欲出。

5、温杯:倒入少许开水于茶杯中,茶艺小姐双手捧杯,转旋后将水倒于孟。

6、置茶:用茶匙取安吉白茶少许置放在茶荷中,然后向每个杯中投入3克左右白茶。

7、浸润泡:提举冲水壶将水沿杯壁冲入杯中,水量约为杯子的四分之一,目的是浸润茶叶使其初步展开。

8、运茶遥香:左手托杯底,右手扶杯,将茶杯顺时针方向轻轻转动,使茶叶进一步吸收水分,香气充分发挥,遥香约0.5分钟。

9、冲泡:冲泡时采用回旋注水法,可以欣赏到茶叶在杯中上下旋转,加水量控制在约占杯子的三分之二为宜。冲泡后静放2分钟。

10、奉茶:用茶盘将刚沏好的安吉白茶奉送到来宾面前。

11、品茶:品饮安吉白茶先闻香,再观汤色和杯中上下浮动玉白透明形似兰花的芽叶,然后小口品饮,茶味鲜爽,回味甘甜,口齿留香。

12、观叶底:安吉白茶与其他茶不同,除其滋味鲜醇、香气清雅外,叶张的透明和茎脉的翠绿是其独有的特征。观叶底可以看到冲泡后的茶叶在漂盘中的优美姿态。

13、收具:客人品茶后离去,及时收具,并向来宾致意送别。

六、黄茶的冲泡方法:黄茶对于紫砂的器型并不挑剔,但是水温不宜太高,70-80度之间比较合适。如果用盖碗冲泡,则可以欣赏到黄茶美丽的茶叶变化。以君山银针为例,将70度左右的开水先快后慢地冲入盖碗,以一半水为宜,稍候将水加七八分满,加盖使茶充分吸收水分,5分钟后去掉盖,茶的形态在水和热的作用下会发生奇特的变化--茶叶会在杯中上下浮动,最终个个直立,出现罕见的“三起三落”现象。

下载中国传统茶文化内涵与中国文人,,,,,,,,,,,,,,,,,,,,,,,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传统茶文化内涵与中国文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是中国的韵味。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

    中国茶文化与酒文化整理(西班牙语)

    喝酒 Beber alcohol, protocolo chino 在酒桌上喝酒也有很多学问讲究,以下是一些酒桌上不得不注意的小细节。 Cuando se bebe en la mesa también existen algunas reglas.......

    孔子与中国文人论文五篇范文

    [摘要]孔子是先秦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可谓历史久远根深蒂固。本文选取孔子与中国文人这一角度,着重探讨孔子影响下的中国文人的精神和思想,以及孔子思想对于现......

    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文化内涵是什么?面对中国房地产市场上种种建筑文化的变异现象,我们需要增强民族的自信和文化的自省。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是什......

    中国茶文化基础知识

    中国茶文化基础知识 1 ( 第一部分 茶叶的类别 中国茶叶的类别(共分7类) 1、绿茶类:绿茶是我国类别最多,销量最大,产量最高的茶类。外观造型千姿百态,香气滋味各俱特色,十分诱人。......

    中国茶文化学习心得

    中国茶文化论文 这个学期选了中国茶文化这门选修课,使我对我国的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又多 了一份了解,对中华文化多了一份热爱,对我们中华民族多了一份敬仰与骄傲。 在品味中国茶......

    中国茶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中国茶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姓名:陈皖湘 学号:0902020203 系别:中文与传媒系 摘要:中国茶历史悠久,中国的茶文化也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为我们所敬仰。但是国际化的趋势是否......

    中国茶文化调查报告

    中国茶文化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中国茶文化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涪陵实验中学高2013级4班 苟珈瑞(组长) 刘菲菲 张鑫 冷雪妃 杨英培 李红伶 指导老师:杨寿文 一、问题产生的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