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设计 教案

时间:2019-05-12 17:39: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设计 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设计 教案》。

第一篇: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了解空间中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观察与类比加深了对这些位置关系的理解、掌握;(2)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空间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难点:用图形表达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3.教学用具

投影仪等.4.标签

数学,立体几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以及课本P49的思考题为载体,提出了:空间中直线与平面有多少种位置关系?(板书课题)

(二)研探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身边的实物,从而直观、准确地归纳出直线与平面有三种位置关系:

(1)直线在平面内 —— 有无数个公共点(2)直线与平面相交 ——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3)直线在平面平行 —— 没有公共点

指出:直线与平面相交或平行的情况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可用a 表示

α来

例4(投影)师生共同完成例4 例4的给出加深了学生对这几种位置关系的理解。

2、引导学生对生活实例以及对长方体模型的观察、思考,准确归纳出两个平面之间有两种位置关系:

(1)两个平面平行 —— 没有公共点

(2)两个平面相交 —— 有且只有一条公共直线

用类比的方法,学生很快地理解与掌握了新内容,这两种位置关系用图形表示为

教师指出:画两个相互平行的平面时,要注意使表示平面的两个平行四边形的对应边平行。教材P51 探究

让学生独立思考,稍后教师作指导,加深学生对这两种位置关系的理解 教材P51 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检查、指导

(三)归纳整理、整体认识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本节课的知识脉络,提升他们掌握知识的层次。

(四)作业

1、让学生回去整理这三节课的内容,理清脉络。

2、教材P51习题2.1 A组第3题、第5题,B组第1题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本节课的知识脉络,提升他们掌握知识的层次。

课后习题 作业

1、让学生回去整理这三节课的内容,理清脉络。

2、教材P51习题2.1 A组第3题、第5题,B组第1题

板书 略

第二篇: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知识点总结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知识点总结

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 1.直线在平面内的判定

(1)利用公理1:一直线上不重合的两点在平面内,则这条直线在平面内.(2)若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则经过第一个平面内的一点垂直于第二个平面的直线在第一个平面内,即若α⊥β,A∈α,AB⊥β,则ABα.(3)过一点和一条已知直线垂直的所有直线,都在过此点而垂直于已知直线的平面内,即若A∈a,a⊥b,A∈α,b⊥α,则aα.(4)过平面外一点和该平面平行的直线,都在过此点而与该平面平行的平面内,即若Pα,P∈β,β∥α,P∈a,a∥α,则aβ.(5)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过这个平面内一点与这条直线平行的直线必在这个平面内,即若a∥α,A∈α,A∈b,b∥a,则bα.2.存在性和唯一性定理

(1)过直线外一点与这条直线平行的直线有且只有一条;(2)过一点与已知平面垂直的直线有且只有一条;(3)过平面外一点与这个平面平行的平面有且只有一个;(4)与两条异面直线都垂直相交的直线有且只有一条;(5)过一点与已知直线垂直的平面有且只有一个;

(6)过平面的一条斜线且与该平面垂直的平面有且只有一个;(7)过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而与另一条平行的平面有且只有一个;

(8)过两条互相垂直的异面直线中的一条而与另一条垂直的平面有且只有一个.3.射影及有关性质

(1)点在平面上的射影自一点向平面引垂线,垂足叫做这点在这个平面上的射影,点的射影还是点.(2)直线在平面上的射影自直线上的两个点向平面引垂线,过两垂足的直线叫做直线在这平面上的射影.和射影面垂直的直线的射影是一个点;不与射影面垂直的直线的射影是一条直线.(3)图形在平面上的射影一个平面图形上所有的点在一个平面上的射影的集合叫做这个平面图形在该平面上的射影.当图形所在平面与射影面垂直时,射影是一条线段; 当图形所在平面不与射影面垂直时,射影仍是一个图形.(4)射影的有关性质

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所引的垂线段和斜线段中:(i)射影相等的两条斜线段相等,射影较长的斜线段也较长;(ii)相等的斜线段的射影相等,较长的斜线段的射影也较长;(iii)垂线段比任何一条斜线段都短.4.空间中的各种角 等角定理及其推论

定理若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则这两个角相等.推论若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则这两组直线所成的锐角(或直角)相等.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1)定义:a、b是两条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意一点O,分别引直线a′∥a,b′∥b,则a′和b′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和b所成的角.(2)取值范围:0°<θ≤90°.(3)求解方法

①根据定义,通过平移,找到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 ②解含有θ的三角形,求出角θ的大小.5.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1)定义 和平面所成的角有三种:

(i)垂线 面所成的角 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ii)垂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直线垂直于平面,则它们所成的角是直角.(iii)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则它们所成的角是0°的角.(2)取值范围0°≤θ≤90°(3)求解方法

①作出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找到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θ.②解含θ的三角形,求出其大小.③最小角定理

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这条斜线和平面内经过斜足的直线所成的一切角中最小的角,亦可说,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不大于斜线与平面内任何直线所成的角.6.二面角及二面角的平面角

(1)半平面 直线把平面分成两个部分,每一部分都叫做半平面.(2)二面角 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即二面角由半平面一棱一半平面组成.若两个平面相交,则以两个平面的交线为棱形成四个二面角.二面角的大小用它的平面角来度量,通常认为二面角的平面角θ的取值范围是 0°<θ≤180°(3)二面角的平面角

①以二面角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分别在两个面内作垂直于棱的射线,这两条射线所组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如图,∠PCD是二面角α-AB-β的平面角.平面角∠PCD的大小与顶点C在棱AB上的位置无关.②二面角的平面角具有下列性质:

(i)二面角的棱垂直于它的平面角所在的平面,即AB⊥平面PCD.(ii)从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一边上任意一点(异于角的顶点)作另一面的垂线,垂足必在平面角的另一边(或其反向延长线)上.(iii)二面角的平面角所在的平面与二面角的两个面都垂直,即平面PCD⊥α,平面PCD⊥β.③找(或作)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主要方法.(i)定义法(ii)垂面法(iii)三垂线法

(Ⅳ)根据特殊图形的性质(4)求二面角大小的常见方法

①先找(或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θ,再通过解三角形求得θ的值.②利用面积射影定理 S′=S·cosα

其中S为二面角一个面内平面图形的面积,S′是这个平面图形在另一个面上的射影图形的面积,α为二面角的大小.③利用异面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二面角的大小.7.空间的各种距离 点到平面的距离

(1)定义 面外一点引一个平面的垂线,这个点和垂足间的距离叫做这个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2)求点面距离常用的方法: 1)直接利用定义求

①找到(或作出)表示距离的线段; ②抓住线段(所求距离)所在三角形解之.2)利用两平面互相垂直的性质.即如果已知点在已知平面的垂面上,则已知点到两平面交线的距离就是所求的点面距离.3)体积法其步骤是:①在平面内选取适当三点,和已知点构成三棱锥;②求出此三棱锥的体积V和所取三点构成三角形的面积S;③由V=S·h,求出h即为所求.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不必作出垂线即可求点面距离.难点在于如何构造合适的三棱锥以便于计算.4)转化法将点到平面的距离转化为(平行)直线与平面的距离来求.8.直线和平面的距离

(1)定义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这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平面的距离,叫做这条直线和平面的距离.(2)求线面距离常用的方法

①直接利用定义求证(或连或作)某线段为距离,然后通过解三角形计算之.②将线面距离转化为点面距离,然后运用解三角形或体积法求解之.③作辅助垂直平面,把求线面距离转化为求点线距离.9.平行平面的距离(1)定义 个平行平面同时垂直的直线,叫做这两个平行平面的公垂线.公垂线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部分,叫做这两个平行平面的公垂线段.两个平行平面的公垂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2)求平行平面距离常用的方法 ①直接利用定义求

证(或连或作)某线段为距离,然后通过解三角形计算之.②把面面平行距离转化为线面平行距离,再转化为线线平行距离,最后转化为点线(面)距离,通过解三角形或体积法求解之.10.异面直线的距离

(1)定义 条异面直线都垂直相交的直线叫做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在这两条异面直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任何两条确定的异面直线都存在唯一的公垂线段.(2)求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常用的方法

①定义法 题目所给的条件,找出(或作出)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段,再根据有关定理、性质求出公垂线段的长.此法一般多用于两异面直线互相垂直的情形.②转化法 为以下两种形式:线面距离面面距离 ③等体积法④最值法⑤射影法⑥公式法

第三篇: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了解空间中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观察与类比加深了对这些位置关系的理解、掌握;(2)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空间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难点:用图形表达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三、学法与教法

1、学法:学生借助实物,通过观察、类比、思考等,较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教法:观察类比,探究交流。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1)相交;(2)平行;(3)异面

2.公理4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推理模式: .

3.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4.等角定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所成的锐角(或直角)相等.5.空间两条异面直线的画法

6.异面直线定理:连结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不经过此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推理模式: 与 是异面直线

7.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已知两条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一点 作直线,所成的角的大小与点 的选择无关,把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异面直线 所成的角(或夹角).为了简便,点 通常取在异面直线的一条上

8.异面直线垂直:如果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则叫两条异面直线垂直.两条异面直线 垂直,记作 .

(二)研探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身边的实物,从而直观、准确地归纳出直线与平面有三种位置关系:

(1)直线在平面内 —— 有无数个公共点

(2)直线与平面相交 ——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3)直线在平面平行 —— 没有公共点

指出:直线与平面相交或平行的情况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可用a α来表示

a α a∩α=A a∥α

例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

?内,则L∥?⑴若直线L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

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平行?平行,则L与平面?(2)若直线L与平面

(3)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另一条也与这个平面平行

内任意一条直线都没有公共点?平行,则L与平面?(4)若直线L与平面

(A)0(B)1(C)2(D)

32、探析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① 以长方体为例,探究相关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联系生活中的实例找面面关系.② 讨论得出:相交、平行。

→定义:平行:没有公共点;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符号表示:α∥β、α∩β=b

→举实例:…

③ 画法:相交:……。平行:使两个平行四边形的对应边互相平行

④ 练习: 画平行平面;画一条直线和两个平行平面相交;画一个平面和两个平行平面相交

探究:A.分别在两平行平面的两条直线有什么位置关系?

B.三个平面两两相交,可以有交线多少条? C.三个平面可以将空间分成多少部分?

D.若,则

(三)、巩固练习

1.选择题,则a∥b??,b? ④若a∥?,则a∥?,则a∥b ③若a∥b,b∥?,b∥? ②若a∥?,则a∥??表示平面)①若a∥b,b?(1)以下命题(其中a,b表示直线,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A)0个(B)1个(C)2个(D)3个,则直线a,b的位置关系①平行;②垂直不相交;③垂直相交;④相交;⑤不垂直且不相交.其中可能成立的有()?,b∥?(2)已知a∥

(A)2个(B)3个(C)4个(D)5个的位置关系一定是()?的距离都是a,则直线AB和平面?外有两点A、B,它们到平面?(3)如果平面

??(A)平行(B)相交(C)平行或相交(D)AB

=l,则l()?∩?,?,n∥平面?(4)已知m,n为异面直线,m∥平面

(A)与m,n都相交(B)与m,n中至少一条相交

(C)与m,n都不相交(D)与m,n中一条相交

教材P51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检查、指导

(四)归纳整理、整体认识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本节课的知识脉络,提升他们掌握知识的层次。

(五)作业:

1、让学生回去整理这三节课的内容,理清脉络。

2、教材P51习题2.1 A组第5题

第四篇: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西吉县回民中学

潘燕

教材分析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在直观认识和理解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抽象出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它既是研究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各种位置关系的开始,又是学习这些位置关系的基础。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空间意识和空间想象能力,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研究,但在分析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方面比较欠缺。在合作交流意识方面,发展不够均衡,有待加强。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间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理解异面直线的概念、画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3)理解并掌握公理4;(4)理解并掌握等角定理;

(5)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范围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师生的共同讨论与讲授法相结合;(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不断归纳整理所学知识。

3、情感与价值

让学生感受到掌握空间两直线关系的必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异面直线的概念、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与简单角的求法;公理4的运用.

难点:异面直线概念的理解与求法. 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思考与教师交流、概括,从而较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教学用具:投影仪、投影片、长方体模型、三角板 教学过程设计:

思考问题:空间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

设计意图:由教科书第44页“思考”中的问题,引起学生注意,诱发学生探知的欲望,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

师生活动:(虚拟)教师放课件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日光灯所在线与黑板左右两侧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让学生发现,直线与直线有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位置关系.我们今天上课的内容是:

板书:空间中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观察:如图,长方体ABCD-A'B'C'D'中,线段A'B'所在直线与线段BC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如何? 学生:既不相交,又不平行.

教师:这种关系我们定义为异面直线.

板书:1.异面直线的定义:把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直线叫做异面直线.(关键点: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概念辨析: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请同学思考后回答:

如图,AD'平面A'B'C'D',BC平面ABCD,问AD',BC是否是异面关系。

教师:同学们要理解定义中关键词“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虽然直线AD',BC是不在同一底面上,但它们却在对角面A1BCD1内,因此,它们不是异面直线。

由学生归纳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且仅有三种:

板书:2.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

板书:3.异面直线画法:(幻灯片给出图形及小标题):

(1).一个平面衬托画法:

(2).两个平面衬托画法:

(1)师: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在空间中,是否有类似的规律? 组织学生思考:

长方体ABCD-A'B'C'D'中,BB'∥AA',DD'∥AA',BB'与DD'平行吗?

生:平行

再联系其他相应实例归纳出公理4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符号表示为:设a、b、c是三条直线

a∥b c∥b 强调:公理4实质上是说平行具有传递性,在平面、空间这个性质都适用。

公理4作用:判断空间两条直线平行的依据。(2)例2(投影片)

例2的讲解让学生掌握了公理4的运用(3)教材P47探究

让学生在思考和交流中提升了对公理4的运用能力。

4、组织学生思考教材P47的思考题

(投影)

让学生观察、思考:

∠ADC与A'D'C'、∠ADC与∠A'B'C'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这两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

生:∠ADC = A'D'C',∠ADC + ∠A'B'C' = 1800 教师画出更具一般性的图形,师生共同归纳出如下定理

=>a∥c

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教师强调:并非所有关于平面图形的结论都可以推广到空间中来。

5、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共同交流,导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概念。(1)师:如图,已知异面直线a、b,经过空间中任一点O作直线a'∥a、b'∥b,我们把a'与b'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异面直线a与b所成的角(夹角)。

(2)强调:

① a'与b'所成的角的大小只由a、b的相互位置来确定,与O的选

2择无关,为了简便,点O一般取在两直线中的一条上;

②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0,);

③ 当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记作a⊥b;

④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有共面垂直与异面垂直两种情形; ⑤ 计算中,通常把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3)例3(投影)

例3的给出让学生掌握了如何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从而巩固了所学知识。

课堂练习

教材P49 练习1、2 充分调动学生动手的积极性,教师适时给予肯定。课堂小结

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了解:(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内容?(2)计算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应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理解异面直线的概念;会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为异面直线;理解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概念;会求简单的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大小。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感知数学,体验数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化归转化能力;了解科学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训练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使用信息技术上还是很不成熟的,这既与客观条件有关系,也与我自己的认识和能力有关系,以后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当然,在利用信息技术的同时,双基的训练不能忽略,还应当进一步加强,数学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不能为了用课件而用课件,在这节课我深有体会,比如课堂上我发现有部分学生忙于记笔记,而跟不上上课的思路,导致引导起来比较费力一些。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和课堂情形,灵活处理,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从学生的发展这个角度来灵活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

第五篇:高考二轮复习数学理配套讲义9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微专题9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018·全国卷Ⅱ·T9·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2018·浙江高考·T6·直线与平面平行

2017·全国卷Ⅱ·T10·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2017·全国卷Ⅲ·T16·圆锥、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1.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考查线线、线面、面面位置关系的判定与性质定理,对命题的真假进行判断,属基础题。

2.空间中的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也是高考必考内容,多出现在立体几何解答题中的第(1)问。

考向一

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判断

【例1】(1)已知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l,m,n是不同的直线,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A.若l⊥m,l⊥n,m⊂α,n⊂α,则l⊥α

B.若l⊥α,l∥β,则α⊥β

C.若α⊥β,α∩β=l,m⊂α,m⊥l,则m⊥β

D.若α⊥β,m⊥α,n⊥β,则m⊥n

(2)已知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若α⊥γ,β⊥γ,则α∥β

B.若m⊥α,n⊥α,则m∥n

C.若m∥α,n∥α,则m∥n

D.若l∥α,α∥β,则l∥β

解析(1)由l⊥m,l⊥n,m⊂α,n⊂α,不能推出l⊥α,缺少条件m与n相交,故A不正确;若l⊥α,l∥β,则过l作平面γ,使γ∩β=c,则l∥c,故c⊥α,c⊂β,故α⊥β,B正确;根据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知C正确;D正确。故选A。

(2)若α⊥γ,β⊥γ,则α与β相交或平行,故A错误;若m⊥α,n⊥α,则由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得m∥n,故B正确;若m∥α,n∥α,则m与n相交、平行或异面,故C错误;若l∥α,α∥β,则l⊂β或l∥β,故D错误。故选B。

答案(1)A(2)B

判断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主要依据四个公理、平行关系和垂直关系的有关定义及定理,具体处理时可以构建长方体或三棱锥等模型,把要考查的点、线、面融入模型中,判断会简洁明了。如果要否定一结论,只需找到一个反例即可。

变|式|训|练

1.已知直线a,b和平面α,β,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有________(只填序号)。

①若a∥b,则a平行于经过b的任何平面;

②若a∥α,b∥α,则a∥b;

③若a∥α,b∥β,且α⊥β,则a⊥b;

④若α∩β=a,且b∥α,则b∥a。

解析 ①若a∥b,a,b可以确定平面,则a平行于经过b的任何平面,不正确;②若a∥α,b∥α,则a∥b或a,b相交、异面,不正确;③若a∥α,b∥β,且α⊥β,则a,b关系不确定,不正确;④若α∩β=a,且b∥α,则b与a关系不确定,不正确。

答案 ①②③④

2.(2018·益阳、湘潭调研)下图中,G,N,M,H分别是正三棱柱(两底面为正三角形的直棱柱)的顶点或所在棱的中点,则表示直线GH,MN是异面直线的图形有()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由题意,可知题图①中,GH∥MN,因此直线GH与MN共面;题图②中,G,H,N三点共面,但M∉平面GHN,因此直线GH与MN异面;题图③中,连接MG,则GM∥HN,因此直线GH与MN共面;题图④中,连接GN,G,M,N三点共面,但H∉平面GMN,所以直线GH与MN异面。故选C。

答案 C

考向二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例2】(2018·全国卷Ⅱ)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1,AA1=,则异面直线AD1与DB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B.

C.

D.

解析

解法一:以D为坐标原点,DA,DC,DD1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D(0,0,0),A(1,0,0),B1(1,1,),D1(0,0,),所以=(-1,0,),=(1,1,),因为cos〈,〉===,所以异面直线AD1与DB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故选C。

解法二:如图,补上一相同的长方体CDEF-C1D1E1F1,连接DE1,B1E1。易知AD1∥DE1,则∠B1DE1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AD1与DB1所成角。因为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1,AA1=,所以DE1===2,DB1==,B1E1===,在△B1DE1中,由余弦定理,得cos∠B1DE1==>0,所以∠B1DE1为锐角,即为异面直线AD1与DB1所成的角,即异面直线AD1与DB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故选C。

解法三:如图,连接BD1,交DB1于点O,取AB的中点M,连接DM,OM,易知O为BD1的中点,所以AD1∥OM,则∠MOD为异面直线AD1与DB1所成角。因为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1,AA1=,AD1==2,DM==,DB1==,所以OM=AD1=1,OD=DB1=,于是在△DMO中,由余弦定理,得cos∠MOD==,即异面直线AD1与DB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故选C。

答案 C

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一般是用平移法把异面直线平移为相交直线,然后再解三角形求解。

变|式|训|练

(2018·陕西质量检测)已知△ABC与△BCD均为正三角形,且AB=4。若平面ABC⊥平面BCD,且异面直线AB和CD所成的角为θ,则cosθ=()

A.-  B.

C.-

D.

解析

如图,取BC的中点O,取BD的中点E,取AC的中点F,连接OA,OE,OF,EF,则OE∥CD,OF∥AB,则∠EOF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AB与CD所成的角,依题得OE=CD=2,OF=AB=2,过点F作FG⊥BC于点G,易得FG⊥平面BCD,且FG=OA=,G为OC的中点,则OG=1,又OE=2,∠EOG=60°,所以由余弦定理得EG=

==,由勾股定理得EF2=FG2+EG2=()2+()2=6,在△OEF中,由余弦定理得cos∠EOF===,所以cosθ=。故选D。

答案 D

考向三

空间点、线、面的综合问题

【例3】(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棱CD的中点,则()

A.A1E⊥DC1

B.A1E⊥BD

C.A1E⊥BC1

D.A1E⊥AC

(2)若四面体ABCD的三组对棱分别相等,即AB=CD,AC=BD,AD=BC,给出下列结论:

①四面体ABCD每组对棱相互垂直;

②四面体ABCD每个面的面积相等;

③从四面体ABCD每个顶点出发的三条棱两两夹角之和大于90°且小于180°;

④连接四面体ABCD每组对棱中点的线段相互垂直平分;

⑤从四面体ABCD每个顶点出发的三条棱的长可作为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

解析(1)解法一:由正方体的性质,得A1B1⊥BC1,B1C⊥BC1,A1B1∩B1C=B1,所以BC1⊥平面A1B1CD。又A1E⊂平面A1B1CD,所以A1E⊥BC1。故选C。

解法二:因为A1E在平面ABCD上的投影为AE,而AE不与AC,BD垂直,所以B、D错误;因为A1E在平面BCC1B1上的投影为B1C,且B1C⊥BC1,所以A1E⊥BC1,(证明:由条件易知,BC1⊥B1C,BC1⊥CE,又CE∩B1C=C,所以BC1⊥平面CEA1B1。又A1E⊂平面CEA1B1,所以A1E⊥BC1。),C正确;因为A1E在平面DCC1D1上的投影为D1E,而D1E不与DC1垂直。A错误。故选C。

(2)对于①,如图①,AE,CF分别为BD边上的高,由AD=BC,AB=CD,BD=DB可知△ABD≌△CDB,所以AE=CF,DE=BF,当且仅当AD=AB,CD=BC时,E,F重合,此时AC⊥BD,所以当四面体ABCD为正四面体时,每组对棱才相互垂直,故①错误;对于②,由题设可知四面体的四个面全等,所以四面体ABCD每个面的面积相等,故②正确;对于③,当四面体为正四面体时,同一个顶点出发的任意两条棱的夹角均为60°,此时四面体ABCD每个顶点出发的三条棱两两夹角之和等于180°,故③错误;对于④,如图②,G,H,I,J为各边中点,因为AC=BD,所以四边形GHIJ为菱形,所以GI,HJ相互垂直平分,其他同理可得,所以连接四面体ABCD每组对棱中点的线段相互垂直平分,故④正确;对于⑤,从A点出发的三条棱为AB,AC,AD,因为AC=BD,所以AB,AC,AD可以构成三角形,其他同理可得,所以从四面体ABCD每个顶点出发的三条棱的长可作为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故⑤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为②④⑤。

答案(1)C(2)②④⑤

破解此类问题需:(1)认真审题,并细观所给的图形,利用空间直线、平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求解;(2)懂得转化,即把面面关系问题转化为线面关系问题,再把线面关系问题转化为线线关系问题,通过转化,把问题简单化,问题的解决也就水到渠成了。

变|式|训|练

1.若平面α截三棱锥所得截面为平行四边形,则该三棱锥中与平面α平行的棱有()

A.0条

B.1条

C.2条

D.0条或2条

解析 如图,因为平行于三棱锥的两条相对棱的平面截三棱锥所得的截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该三棱锥中与平面α平行的棱有2条。故选C。

答案 C

2.如图,在下列四个正方体中,A,B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N,Q为所在棱的中点,则在这四个正方体中,直线AB与平面MNQ不平行的是()

A

B

C     D

解析

解法一:对于B,如图所示,连接CD,因为AB∥CD,M,Q分别是所在棱的中点,所以MQ∥CD,所以AB∥MQ,又AB⊄平面MNQ,MQ⊂平面MNQ,所以AB∥平面MNQ。同理可证选项C,D中均有AB∥平面MNQ。故选A。

解法二:对于A,设正方体的底面对角线的交点为O(如图所示),连接OQ,则OQ∥AB,因为OQ与平面MNQ有交点,所以AB与平面MNQ有交点,即AB与平面MNQ不平行。故选A。

答案 A

1.(考向一)(2018·重庆六校联考)设a,b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α∥β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A.存在一条直线a,a∥α,a∥β

B.存在一条直线a,a⊂α,a∥β

C.存在两条平行直线a,b,a⊂α,b⊂β,a∥β,b∥α

D.存在两条异面直线a,b,a⊂α,b⊂β,a∥β,b∥α

解析 对于A,若存在一条直线a,a∥α,a∥β,则α∥β或α与β相交,若α∥β,则存在一条直线a,使得a∥α,a∥β,所以选项A的内容是α∥β的一个必要条件;同理,选项B,C的内容也是α∥β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对于D,可以通过平移把两条异面直线平移到一个平面中,成为相交直线,则有α∥β,所以选项D的内容是α∥β的一个充分条件。故选D。

答案 D

2.(考向二)(2018·全国卷Ⅰ)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2,AC1与平面BB1C1C所成的角为30°,则该长方体的体积为()

A.8

B.6

C.8

D.8

解析

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连接BC1,根据线面角的定义可知∠AC1B=30°,因为AB=2,所以BC1=2,从而求得CC1=2,所以该长方体的体积为V=2×2×2=8。故选C。

答案 C

3.(考向三)在底面是菱形的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点E为棱PB的中点,点F在棱AD上,平面CEF与PA交于点K,且PA=AB=3,AF=2,则等于()

A.    B.

C.    D.

解析 如图所示,延长BA,CF交于点G,连接EG,与PA的交点就是K点,则AG=6,过点A作AH∥PB,与EG交于点H,则=====。故选A。

答案 A

4.(考向三)如图,在斜三棱柱ABC-A1B1C1中,∠BAC=90°,BC1⊥AC,若P为三角形A1B1C1内一点(不含边界),则点P在底面ABC的投影可能在()

A.△ABC的内部

B.△ABC的外部

C.直线AB上

D.以上均有可能

解析 因为AC⊥AB,AC⊥BC1,所以AC⊥平面ABC1,AC⊂平面ABC,所以平面ABC1⊥平面ABC,所以C1在平面ABC上的射影H必在两平面的交线

AB上。若P为三角形A1B1C1内一点(不含边界),则点P在底面ABC的投影可能在△ABC的外部。故选B。

答案 B

5.(考向三)(2018·成都诊断)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已知底面ABCD为正方形,P为A1D1的中点,AD=2,AA1=,点Q是正方形ABCD所在平面内的一个动点,且QC=QP,则线段BQ的长度的最大值为________。

解析 以D为坐标原点,分别以DA,DC,DD1所在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P(1,0,),C(0,2,0),B(2,2,0),Q(x,y,0),因为QC=QP,所以=⇒(x-2)2+(y+2)2=4,所以(y+2)2=4-(x-2)2≤4⇒|y+2|≤2⇒-4≤y≤0,BQ===,根据-4≤y≤0可得4≤4-8y≤36,所以2≤BQ≤6,故线段BQ的长度的最大值为6。

答案 6

下载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设计 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设计 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教案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考情分析 1.本讲以考查点、线、面的位置关系为主,同时考查逻辑推理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 2.有时考查应用公理、定理证明点共线、线共点、线共......

    高中两直线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篇一: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新课改下教师的教学策略要实现新转变,由重知识传播向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学内容选择向重学生学习方法指......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设计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设计 安岳县八庙乡初级中学 邓德权 一、素质教育目标 ㈠知识教学点 ⒈使学生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⒉初步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数量关......

    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教学反思(五篇材料)

    《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教学反思 李 朝 根据新课程标准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在保证笔算训......

    点直线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复习课教案(范文)

    点、直线、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复习课教案 湖北省巴东县民族实验中学 李萍 -、学习内容 有关点、直线、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复习。 二、学习目标 1、了解点和圆、直线和圆、圆和......

    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5篇)

    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掌握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过圆上一点的圆的切线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相交、相切、......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 教学知识点: 1. 了解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2. 了解圆的切线的概念。 3. 掌握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性质。 (二) 过程目标: 1. 通......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最终定稿]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大虹桥乡阳城一中 杨跟上 一:教材: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九年级数学上册 二: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探索能力,并能在探索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