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培养创造力的景观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基于培养创造力的景观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摘 要:景观设计作为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需要一个景观设计师必须具备多种能力,其中艺术创作力是最为重要的。然而传统的景观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关注的是课程的原理性学习和本体性学习,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有所欠缺,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尝试从诠释什么是创造力和创造力包含哪些成分的角度,对应速写、造型基础和设计初步三门基础课程探索出相应的教学途径,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关键词:景观设计;基础课程;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6-0259-04
在中国,对于景观设计的研究有着漫长的历史,已经达到比较成熟的水平。但是就教育界而言,中国的景观设计又属于新兴的边缘型、应用型学科。景观设计作为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需要一个景观设计师必须具备独特新颖的艺术创作力、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综合的组织管理能力[1]。其中,艺术创作力是设计师最为重要的具备能力。然而当前中国的景观设计,从南到北有不少作品照搬模仿,千篇一律,以致很少有个性鲜明、耐人寻味、意味深远的作品[2]。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景观设计教育没有跟上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步伐,没有应对社会需求的复杂性、多变性而培养出素质与技能并举的专业人才。对景观设计教育的创新探索,呼之欲出。国内很多学者对此提出一系列的方法论及观点。在景观设计教育中,低年级基础课程目标的设置,任务内容的制定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整个景观设计专业的认识、专业兴趣培养和思维拓展训练。基础课程教学是景观设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尝试从景观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入手,分析当前景观设计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从诠释创造力及其构成的角度探寻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学途径,为学生后期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中国当前景观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景观设计教育在中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开办景观设计专业的院校大致分为三类:艺术类设计学院、工科类建筑学院和农林类园林学院。每类院校在专业培养方向上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但是低年级的专业基础课程布置上都有共同之处。景观设计基础课程主要有素描、色彩、专业绘画、造型基础、测绘与制图、设计初步等。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这些基础课程注重的都是原理性学习和本体性学习,强调课程本身教授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性。这样的教学模式存在三个问题。第一,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长期表现的是脱节,没有承上启下的内在联系。拿素描课程来举例说明。学生学习素描,了解物体的明暗、光影、体积、质感等要素,掌握深入刻画物体的能力[3]。但是很多学生不明白大一期间学习的素描对后来高年级的专业课程有何关联,大部分学生只是把素描当作专业设计课程作业的表现手法。第二,学生在传统的基础课程教学模式中,只是被动接触那些既成概念、原理,而且往往持一种确定无疑的态度,这种忽略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分析性、探索性、实验性的纯理论学习,不可能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4]。学生接受的课程训练大多培养的是一种比照式线性思维,是以很多优秀的“样板”作品为母版进行设计作业,只是一个由眼到手的简单过程,没有“心”的参与,自然也就不可能产生创新思维。第三,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存在部分重叠关系,这样重复性教学训练,没有突出专业特色,没有做到循序渐进。比如,传统模式的专业绘画课程教学,学生学习的还是图画直观表现能力,只不过相对于素描、色彩,绘画对象更多专注于景观园林,手头工具由铅笔、水粉画笔改为马克笔、绘图笔而已,完全没有意识到专业绘画对于设计思维能力培养的作用。还有设计初步课程中学习各种形式美的规律和景观设计原理,这与高年级专业设计课程里的设计知识完全重复,学生完成的设计作业区别无非是用地规模的大小、尺度差异而已。设计初步课程的教学,并没有给学生带来初步设计的能力。这与基础课程的开设目的事与愿违。以上这三个问题,严重制约了基础课程应有的作用。这些所谓的专业基础课程并没有“专业化”,没有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二、诠释创造力的内涵及其构成
针对上述讨论的问题,我们追本寻源,需要弄清楚什么是创造力,创造力包涵哪些成分。这样才能有效地寻找出基于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课程教学途径。所谓创造力,是指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5]。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例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更新技术,发明新设备、新方法,创作新作品都是创造力的表现。创造力是一系列连续的、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
创造力的特征包涵敏感性、变通性和独创性。首先,敏感性是指人容易接受新事物,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它体现在人们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探知欲望和敏锐的洞察力。其次,变通性是指思维的灵活性,是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适应性,能自由地展开联想。再次,独创性是指产生新的非凡思想的能力,是创造力最为重要的特性。根据对创造力内涵和特性的分析,我们得出创造力的体现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敏锐地发现问题、变通已知信息分析问题、寻找独特新奇的观念来解决问题。通过以上对创造力的认识和解构,我们得出创造力是由观察思维能力、变通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组成。
三、景观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培养创造力的三种途径
景观设计中的创造力是指根据景观设计项目的客观需要和实际条件,设计师以一切已知信息和经验为基础,对景观进行科学地定性、定位及定量,发掘场地中各种矛盾,运用各种思维形态和思维形式有效综合地处理,按照形式美的规则,创造出新颖独特的景观,解决问题。分析得出创造力的三种成分和景观设计中创造力的涵义后,我们相应的在景观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加强这三方面能力的训练、引导,帮助学生从“被教”转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下面是为加强三种思维能力而探索出的三种基础课程教学途径。它们分别对应于速写、造型基础和设计初步三门基础课程。
(一)强化学生速写训练,加强学生观察思维能力
速写,是训练脑、眼、手三者协调合作的有效方法。速写的题材非常丰富,无所不包。校园景观环境中的一草一木,人物景象,建筑植物等都可以成为速写表现的对象。通过大量的速写训练,能够使学生做到心手相应。速写的具体训练形式有写生和默写两种。写生,让学生对景观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是一种“景观印象”,包括景观要素的形态、尺度关系等。而默写会加深学生对景观的感性认识直至理性认识,是一种“视觉日记”。写生中出现的问题在默写中一定会再次出现。这时学生就会自觉地思考景观本质问题,比如景观要素之间如何衔接,人们如何使用景观设施。这样一来,速写就很容易的和其他专业课程产生联系,促使学生自觉地思考专业问题,学习专业知识。通过强化速写训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观察理解能力,运用归纳、概括、提炼的手法表现现实环境,使学生明确景观创作是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审美和分析的欲望。学生将自己所爱、所想用速写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与园林景观创作结合在一起,这样创作的作品才是充满诗意的。画笔已不再是简单的绘画工具,而是抒发灵魂和情感的用物。比如美国著名的景观设计师劳伦斯?海尔普林在他的《笔记》一书中,用速写的形式大量记录了石块周围水的运动、石块块面、纹理和质感变化等自然现象及变化过程的观察结果。正是这种认识事物良好的习惯,使得海尔普林后来设计出很多艺术再现自然水景的优秀作品。速写,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能力。
不仅如此,速写让学生练就一双熟练灵巧的手,以便随时记下头脑中的设想和构思,为今后发展设计的形象思维能力打下扎实基础。学生在学会各种透视表现后,可以借助速写的方式完成“立体盒子”式的造型基础训练(见图1),培养出空间想象力和将想象出的造型进行正确表达的能力。很多缺乏速写训练的学生在高年级的专业设计课程中,经常抱怨自己“想的出来,画不出来”,其实这不是手的问题,这是习惯问题,如果手总是不能成为辅助思维的工具与脑同步,那么习惯性逃避速写的结果可能会逐渐演变为“画不出来,也想不出来”[6]。
(二)融会贯通于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之间,加强学生变通思维能力
造型基础课程中,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把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分裂开来对待。两门课程虽然都有形态构成规律、形态构成法则等相通知识体系,但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有意识地锻炼学生平面、立体构成之间的互通能力。这两个课程长期割裂开来教学,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延伸性。比如,一个方案可以涉及到平面、立体构成两方面内容,但由于课程的独立限制了方案的发展,阻碍了学生空间感的培养。而且,独立的课程设置使得平面、立体构成中大多相似的基础理论重复教学,浪费教学课时。再加之造型基础课程的作业往往是纯艺术设计方面的,课程设计比较陈旧,没有与景观设计专业特色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枯燥乏味,没有主动性。平面、立体构成没有调动学生的艺术潜力和创新意识,对后期高年级专业课程没有起到支撑作用。我们尝试将平面构成与立体构成融合在一起教学,加强学生对两者变换的能力。在具体教学中,一方面我们可以让学生用平面构成的语言和抽象的思维理解分析优秀的设计作品,进一步理解设计大师在创作过程中的设计思路、形式语言和设计手法,加强对景观设计专业形式语言的理解[7]。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分析理解现代主义设计作品是极为有效的,让学生做上真正“专业化”的平面构成训练。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图形创造力和空间理解能力。这种平面构成训练使得学生通过抽象的形状和色块来寻找出表达设计情感的途径,是一种剥离具象,摆脱束缚的学习设计过程,而且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优秀的平面作品中,吸取养分,为专业设计课程提供设计素材和灵感源泉。这种学习方式在设计大师中不胜枚举。比如美国现代主义景观大师丘奇早年从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中提取锯齿线、钢琴线、肾形等形式语言来结合形成简洁流动的景观平面,创造了一系列“加州风格”庭园(见图2)。巴西设计大师马尔克斯也是受到表现主义等先锋艺术平面作品的影响进行景观创作。学生在加强平面、立体构成变换训练后,可以对其他不同艺术类型进行变通,扩展设计思路。平面、立体构成的结合教学,激发了学生创作热情,还起到了复习、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主观认识,最重要的是这两个课程融合训练调动了一切感性、理性的因素,强化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审美鉴赏力,最后培养出学生的创造力。
(三)设计初步课程教学引入信息交合法,加强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随着现代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设计师可以较自由地应用光影、色彩、声音、质感等形式要素与地形、水体、植物、建筑小品等形体要素创造园林景观[8]。景观要素各自的特征综合地决定空间质量。比如,空间形体的线型,具有活泼的、稳定的、简单醒目的等几十种设计涵义,能表达丰富的情感,使人产生联想。还有,地面铺装的材料、平面形状、图案、色彩等要素的不同,也能创造出视觉层次丰富的景观空间。因此,学生在后期专业课程中,只有以熟悉各要素特征为基础,才能准确地利用好它们,表达出所希望形成的景观效果。为此,应用信息交合法来教授设计初步课程能很好的达到以上目的。我们将形式要素和形体要素看作景观设计的两个维度,再将形式、形体所包含的个元素看作各自维度上的节点信息,然后将一个维度上的各点信息与另一个维度上的信息进行交合,结果可以变换出许许多多的组合。学生将岩石、水、植物、砖、瓦、钢、塑料、玻璃等自然和人工素材综合运用在景观设计中,并且满足不同的设计需求,创造出各异的景观形象。通过训练,学生认识到相同色调不同肌理的材质放在一起,能体现出朴质无华的特征,而不同色调相同质地的搭配又能体现出光彩夺目的气氛。信息交合发指导下的景观小品制作能加强学生对各种材质的色彩感、质感的真实把握,从而提升学生对设计形式语言的驾驭能力。这种发散思维训练有助于设计师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设计作品。比如彼得沃克用金黄色不锈钢代替石材建造池壁(见图3),玛莎施瓦茨用面包圈装饰铺装(见图4),海尔普林用混凝土再现自然山水地形(见图5)。这些设计大师都热衷各种材料的尝试,设计出耳目一新的景观作品。在设计初步课程教学中,学生可以尝试形式形体要素的交合训练,包括异质同构、同质异构等手法设计出不同景观特征的建筑小品,以适应不同环境、功能的要求。学生在后来的专业设计课程中,熟练地使用这些形式形体要素构造景观,焕发出要素应有的魅力。
四、结语
强化速写、变通平面与立体构成、应用信息交合法教授设计初步课程等三种具体的教学途径从2013年至2015年,在实际教学中已经摸索了三届。通过这三种教学途径,学生在景观设计基础课程学习中注入了丰富的感情和精力,不断激励他们对设计创造力的追求,对自身价值的提升。一环扣一环的教学思路,使得学生真正实现在实践中探索,在动手制作中感悟设计的真谛,认识到创造力的重要性。当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其中的不足。这种课程的设置让学生从多领域的角度学习设计并且具备宏观的思考能力,但也拉大了学生之间的优劣差距,难以把握教学整体质量。课程作业的多角度、多形式给予学生自由创作的空间,却也存在着考核评估标准难以统一的问题。这三种教学途径都是针对某一具体课程而设计的,不是全面系统地景观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本文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要完善基于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景观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模式,还得需要大家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呙智强.景观设计概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1.〔2〕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第2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264.〔3〕杨辉.景观建筑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探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27(11):58.〔4〕秦春林.对景观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中课题应用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8):108.〔5〕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心理学基础(第2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202.〔6〕赵航,景观.建筑设计手绘传达[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22.〔7〕刘毅娟.造型基础.平面[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142.〔8〕衣学慧.园林工程建设作品鉴赏[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264.(责任编辑 赛汉)
第二篇: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研究
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研究
摘要:文章讨论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基础会计学的兴趣:首先培养学习会计的间接兴趣,然后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培养直接兴趣主要从教学语言、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着手;最后指出只有将间接兴趣与直接兴趣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学生将学习真正内化为自身的心理需要,产生理想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间接兴趣;直接兴趣;基础会计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1、激发学生学习基础会计学的间接兴趣
所谓间接兴趣是指由事物的目的和任务引起的,对事物的未来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例如:有的同学开始对学习英语本身并不感兴趣,但认识到学好英语对自己今后的升学以及就业很有帮助,因而就下定决心学习英语,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间接兴趣。学生在学习基础会计学之前,对基础会计学理解偏颇,有的可能认为会计就是记记账,算算数,很简单,没必要把它当成一门课程来学;而有的学生又会认为,学习会计要整天与数字打交道,因此,跟数学有很密切的关系,而数学则是自己最头痛的学科,因而产生恐惧的心理,觉得会计也很难学。要消除学生的学习会计的这些阻碍,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会计的间接兴趣。所以,教师首先要上好会计学的第一堂课,通过自身的讲解,改变学生对基础会计学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会计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对学习会计的间接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基础会计学的间接兴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很多办法,例如给学生列举古今中外著名的正反会计案例以及经济热点问题,有力地阐述“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的观点,以此来抓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起他们的求知欲,从而激发他们学习会计的间接兴趣。
2、培养学生学习基础会计学的直接兴趣
所谓直接兴趣,是指由于对事物或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例如,有的人开始并不喜欢学习英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感到英语学习很有意思,进而发展到每天都离不开英语,哪天不学就觉得心里好像缺点什么,这种对学习英语本身这种活动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就是我们所说的直接兴趣。而对会计学的学习也一样,如果没有间接兴趣这个基础,学生可能根本就不会认真对待会计学这门课程:如果没有直接兴趣的引导,学生便会感到学习基础会计学枯燥乏味,这样学习便不能持久,更谈不上学好这门课程。因此,只有将间接兴趣与直接兴趣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学生将基础会计学的学习真正内化为自身的心理需要,从而产生理想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学习会计学的直接兴趣,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2.1从教学对象入手,以教学语言感染学生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包括教学内容的精心准备,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教学情境的设计等等。而在做所有这些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将自己的教学对象融入其中。对独立学院的学生而言,独立学院的学生相对一本、二本的学生来说,入学的基础要差一些,学习过程中的理解能力稍显欠缺,对学习的态度比较默然,学习劲头不足。虽然独立学院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以上一些缺点,但是,独立学院学生对待生活很富有激情,也很有自己的想法:遇到自身感兴趣的问题则可以全身心积极投入。因此,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我们首先要从思想的根源上摈弃“独立学院学生在学习上存在较多缺点”这种观点,而要从他们的优点出发,用富有激情的语言去感染学生,激起他们学习的热情,教师经常用生动形象、抑扬顿挫、风趣幽默、诙谐机智的语言能够滋润学生的心田,使他们对会计学倾注更多的情感,从而产生兴趣。配合教材内容,用联系生活、贴近实际、风趣幽默的语句,也可以把抽象的问题更加具体化,深奥的道理更加形象化,枯燥的知识更加趣味化,从视觉、听觉、触觉综合的情景中,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不仅能够让学生快乐的完成学习任务,也可以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学习不再是那么枯燥、单调的事情。
2.2整合教材内容,使会计贴近日常生活
基础会计学的教材,一般都是从理论知识入手,从一开始就介绍大量的概念、原理性知识,例如,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等等内容往往都放在教材的最前面,而这些内容涉及的会计专业术语,由于专业性强,往往生涩难懂,一开始就介绍这些内容很容易让学生对基础会计学产生恐惧感、厌烦感,最后失去学习的兴趣。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有效整合教材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改变教材的顺序,从会计从业的一些基本技能入手,例如可以通过介绍财会数字的书写方法、会计常用的一些票据,进而引出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内容。教师在刚开始讲授这些知识时,要尽可能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采用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语言,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经常会碰到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例如,在解释“资金平衡原理”时,让学生思考他们这个月的开支是从哪里来的,有的学生说是父母给的;有的学生则说父母给了一部分,自己做兼职赚了一部分;还有的学生说父母给的不够用,又借了同学一部分钱;然后我就告诉学生:那么父母给的和自己赚的或者向同学借的不就正好解释了你们手头上的资金是从哪里来的吗?这其实就是资金的来源渠道。然后又让学生思考,那么这个月的开支都用到哪些地方了呢?有的同学很快给出答案:自己吃饭用了多少,买学习用品花了多少,买衣服花了多少,乘坐交通工具用了多少,还剩下多少等等,这时我又引导学生:这些开支的明细不正好解释了你们资金的使用情况吗?而且,还可以总结出:有一定的资金使用,必定有一定的资金来源,这是同一资金的两个侧面,表示资金从哪里来,又用到哪里去,而且两者的数额必定是相等的,完整的反映了资金的来龙去脉。通过这种举例方式,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会计与他们的生活很贴近,体味到学习会计的价值和乐趣,进一步阐明会计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价值,激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2.3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现已被广泛应用于教学过程中。而针对基础会计的教学来说,多媒体的引入,也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丰富了教学内容,具体表现在: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展现各种会计工作岗位,会计工作的流程,让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什么是会计:还能展示会计需要用到的工具,例如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以及支票、汇票、增值税专用发票、差旅费报销单等原始凭证,从而在会计实务中增强操作能力;通过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增强对会计基本概念的理解,例如展现几种账务处理程序、展现产品成本核算过程、展现各种账页的格式、过账、结账等流程。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也应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向结合,传统的粉笔与黑板相结合的板书方式,也有它固有的优势:能够抓住学生的学习思路,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且对于重难点问题,通过一步一步的黑板演示,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必要时,应采用黑板板书的方式将难点问题详细列示清楚。黑板板书与多媒体的有机结
合,两者的优势互补,可以更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引入,为现代教学提供了优厚的教学技术支持。但是,教学技术只是辅助教学的一个工具,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切忌使用过于花哨的图片、声音、视频,使得学生听课时过于分散注意力,而没有注重到讲述内容的实质,从而引起喧宾夺主的结果。
2.4设计仿真的会计实验流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讲述记账凭证这章的内容时,除了要使用多媒体技术将会计实务中的会计凭证展示给学生看之外,还要将前面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会计凭证的填制的实践内容相结合起来,尽管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能熟练编制会计分录,但由于没有实际去接触会计凭证,使学生总有一种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感觉,因此,教师可以仿照真实的经济业务处理流程进行会计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实务会计人员的工作,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对会计的兴趣。例如在讲解会计凭证的填制和会计账簿的登记内容时,可以购买或印制与真实凭证相似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并把学生作相应的分组,每组学生共同完成不同经济业务的会计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等,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基础会计的操作流程,这样不仅达到教学目的,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2.5加强课堂讨论和练习,及时给予指导
基础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要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除了将知识讲得透彻、易懂之外,还需要学生及时加以练习,强化所学知识。而课后作业及练习往往不能让学生与老师及时沟通,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因此,笔者提倡在课堂上应该留有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讨论和练习。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派代表将小组的主要观点陈述出来,讨论结束后,由老师作总结,表扬做得好的,鼓励做得不够好的。另外,通过适当的课堂练习,教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程度。例如,在讲授工业企业主要生产经营过程的核算时,要求学生开始学会用借贷记账法编制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涉及的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这就需要学生多加练习,因此,笔者在讲授相关内容后,往往留些课堂作业,让学生当堂练习,并到下面去走动,查看每位学生的完成情况,并对他们予以指导。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及时掌握所学知识,学生与老师的及时沟通还可以联络彼此的感情。
3、结 语
在基础会计学课程的学习中,只有培养了学生的间接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再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并将间接兴趣与直接兴趣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学生将学习真正内化为自身的心理需要,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乐学”。我们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对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吴萍,谈非会计专业学生会计课程学习兴趣的培养[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1)
[2]杨静,如何在会计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J],考试周刊,2009(34)
第三篇:如何培养创造力(范文)
《如何培养创造力》改写
夏邑县实验中学987
正确答案不唯一
创新需有创造力
创造思维赖自信
汲取知识是第一
灵活运用多尝试
抓住灵感莫放弃
心动付之以行动
锲而不舍保恒信
第四篇:如何培养和发挥创造力
如何培养和发挥创造力
相对论之父爱因斯坦于1936年10月15日在美国高等教育300周年的纪念大会上讲到:“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统一规格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管理大师德鲁克也说,对企业来讲,要么创新要么死亡。可见,创造力不管是对个人,还是对企业,甚至是国家和社会,都是不断发展的源泉。但是,现实中的很多因素都限制,甚至扼杀了我们的创造力,其中有四大因素扼杀创造力:
1、思维标准化:指人的思维方向、方法和技能规范化与模型化,追求的是思维的准确性和逻辑性,但很容易导致人思想僵化;
2、功能固着化:指个人将某种对象的功能或用途看成是固有不变的,是思维缺乏灵活性、独创性的表现;
3、知识无活力化:指个人所学的知识很少或不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学生在智力上不是越来越发展,而是越来越压抑,终而使人学非所用,学用脱离,最后变得越学越蠢;
4、知识传授权威化:指绝对相信所学过的知识,全无批判意识,导致思想的僵化和禁锢。扼杀创造力后果的严重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并使它发挥到实处。下面,我将从学校教师、企业、个人自身三个方面去理解如何培养和发挥创造力。
一、学校教师
(一)教师要注意诱发学生创造意识,使学生形成创造思维的习惯
1、营造有利于学生创造意识形成的教学环境
创造欲望的形成是受所处环境的刺激。教学环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它将学生与特定的问题连接起来,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创造欲望,促成学生从普通的思维意识向创造意识转变。从而促使学生建立良好的探索愿望,使学生明确探索目的,促成创造意识。
2、利用创造成果激励学生的创造意识
创造热情和欲望是对创造成果的情感体验。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创造成果对学生创造意识激励的潜在动力,要充分觉悟到只有教师合理利用创造性的理论成果教学。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
3、让学生了解创造的意义
只有明白了重要性,人才会去重视。如果学生没有对创造能力的意义的正确理解和理性价值态度,那么学生就不会形成积极和正确的创造行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引导学生认识、领悟创造的价值意义,感受创造的魅力。
(二)教师要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科学观 首先教师要明白教育是发展,而不是挑选,更不是淘汰,教师要教会学生知的能力,要促使学生去求知。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观,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重视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重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三)注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创造是现代人的本质特征,创造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显著标志之一。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和发展形态,要刻意的去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启动学生的创造历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理论传授的创新性,运用灵活的、新颖的手段进行点拨、启导使教学过程呈现创造的气氛和活力,诱发学生的创造意识,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师要鼓励学生培养思维模式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层次性来启发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问题思考的变通性和换位性。
2、开展教学创造活动
学生的创造能力从总体上来讲是创造思维与实践活动结合的成功体现。只有创造思维和创造活动结合才能检验创造思维,才能体现创造思维的价值。
3、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学习与实际结合,强调学生自己动手,积极探索,主动发现,注意教育教学的生活化、操作化和情景化。正是在“做”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能力。
(四)教师要有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方法
1、加减法
以原有东西为基础添加或减少某些因素或在原有东西的基础上加以扩展或缩小。例如:橡皮头铅笔=铅笔+橡皮,创造多孔电源插座等.2、类比模拟法
就是用创造的客体与某一类事物进行对照,从而获得有益启发的方法。
3、缺点列举法
缺点列举法指通过发现现有事物的缺陷,把各种缺点一一列举出来,然后提出改革或革新的一种技法。要让学生感到创造发明并不高不可攀,只要想一想,动一动就可以了。
4、希望点列举法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希望点列举法指从人们的愿望出发提出许多构想,产生出实用的创造发明的一种有效的技法。
创造发明的技法还有很多,如逆向发明法、组合发明法、智力激励法、信息交合法、设问创造法、多途径思维法、立体思维法、移植发明法等。最基本的是开阔学生的思路,鼓励大家面对问题要敢想、大胆地想,设法解决问题。
二、企业
人尽其才是企业创造归属感的最好办法。如果一个企业能让员工觉得最吸引他的地方是:“我可以在这里把灵感变成现实”,那么这个企业就真正地培养和发挥了员工的创造性。对于企业来说,可以通过下面几点来培养和发挥员工的创造性。
(一)营造鼓励尝试的氛围,注重创新个性品质的锻炼
创造是一种企业行业或社会行为,其组织内部的组织因素、技术因素、经济因素等均影响创造活动的推进,其中文化的影响力非常深远。最关键的是企业要提倡创造的精神和做法,营造这样的氛围,鼓励员工在自己的本职工作或主管分配的工作之外,自己去做一些有兴趣的事情,或尝试一些特别的工作方法。员工只有具备了创新个性品质,才有可能以过人的胆识和勇气去克服困难,才能创造性地去学习和工作、追求卓越,才能去掌握运用创新思维、创新技法、创新技能,发扬团队精神、带领团队创建新的成功。
(二)高层与员工定期沟通,有意培养创新思维
及时有效的沟通非常重要。通过及时有效的沟通,企业可以让员工清楚地了解公司发展的大方向,以及每个部门的方向,并且让他们明白这些发展一定会带来员工个人的发展,不断激发员工的创新的活力,引领员工培养创新思维,这样,员工才会更愿意呆在公司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创造性意见和贡献。
(三)因人而宜制定发展计划,在实践中开发创造能力
公司的发展可以为员工带来职业发展,但现在的年轻人,很多并不是为了钱而工作,他们总是希望自我的价值能够被赏识和肯定,个人在公司里有好的职业前景。所以,企业应该重视员工的培养和发展。事实上,每个人的能力和观念都有不同的地方,所以不是每位员工将来都一定能成为管理层者,也不是每位员工都有这种追求一定要成为管理者。比如一些研发人员,在技术方面很有天份,他也非常喜欢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作为管理者,关键是了解不同员工的兴趣所在,挖掘出每个人的优点和潜力,帮助员工按照这个方向去实现他们的想法,让员工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努力地将所学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增长创造能力。
瑞典管理顾问Stefan Engeseth关于“提高企业创造力的10个建议”: 1.雇佣某方面的奇才:将能力类似的人放到一起的风险是,没有新玩意出来。
2.建立新的交流平台:日本一公司在厕所放空白建议单,为员工的创造性思维找到落脚点。
3.活水养大鱼:一个公司应该是开放的,不断接纳新人、新思想进来。4.把孩子带到班上:简易才是好生意。而孩子们恰恰可以帮助你发现简单的解决模式。5.请客户参与项目:企业忌讳的是不理会客户实际需求的闷头发明,这种发明是没有用的。
6.街道智慧:与无业务关系甚至不相识的人进行一次会议,或许是获得灵感的好方法。
7.混合不同部门人员参加会议:不同的声音充分交流,产生竞争气氛。8.变化会议安排:在客户环境中举办会议,看客户所看,可以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
9.制造不平衡:问题只出现那些稳定站立、静止不动的公司身上。10.使用简单的语言 :辞藻有时是沟通的障碍,有创意的理念也非来自辞藻。
三、个人
1、换位思维。绝大多数创造性思想都是缘于思维角度的改变。对任何事情,我们都应该尝试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不同群体等方面去看一看,想一想,往往你
会
有
一
些
意
想
不
到的发
现。
2、直觉思维:就是练习直接观察而不是间接认识。它可经由某种快捷方式而不循惯常的逻辑法则快速地进行。灵感就是属于直觉思维。
3、分解与综合。如果能将关注的事物分解得足够细,越细越好,把大问题分解成无数个小问题,对每一个问题都细致考察一遍,就可能找到突破口或开辟新的领地。
4、非常规思维。想象一下理想状态会如何,极端条件会怎样,特殊人群会有什么需要,时间起点和终端的情况呢,或者无限夸大缩小一下又如何,变成懒鬼是啥样,故意犯犯错会怎样,极小极大极多极少时又会如何等等,这些思考可能会使我们的问题简化,或者拓展。
5、艺术性。能把平凡的不起眼的事赋予更多艺术性或社会意义,比如 变得有趣、富含深意,那就是一种创造力。把复杂的公式简单化,把普通的事做得更精美,更优化组合,更节能轻便,这是一种美学创意。把简单的东西做出复杂的 结构和多样的功能来,也是一种令人惊叹的艺术。所以,做任何事,要试着把它做得细致入微,精美有趣或有意义。
6、移植思想。是一种发散思维的方法,就是将别的领域的思想方法用到自己专注的领域,或者将自己的思想方法拓展到其它领域,也就是学科交叉,甚至学科横
断
或
上
升
到
哲
学
层
次。
7、形象思维。一 定要试着用图形表达各种意思,因为形象思维能够再现事物原型,能轻易发现言语容易遗漏的空间细节和时空逻辑矛盾。
8、行胜于言。很多时候,只有亲身经历一些事情,才可能在某方面形成独到的见解。文学家如此,做科学研究的也一样。有时候不一定要有成熟想法才去做,而应边做边发现,摸索前进,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创造力之开发,不是能不能的事情,而是想不想的事情。换言之,世上的许多事情,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所以,发挥你的创造力吧!
第五篇:培养孩子创造力
培养孩子创造性六大绝招
◎ 招数1:不要有问必答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好奇心是人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感到新奇而有兴趣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是推动人们主动求异,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因。好奇心在孩子身上尤甚,其基本表现就是不断地提出“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
对待孩子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必答”。有些问题可以鼓励和引导孩子自己思考寻求答案。
◎ 招数2:赞美孩子的创造性
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这种创造潜能就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因此用心观察孩子在日常活动中的表现,就可以发现他的创造力。比如,孩子一会儿把扫帚当马骑,一会儿把它当冲锋枪,一会儿又用它来堆雪人,其中有丰富的想象,有“发散思维”,发现了同一事物的不同用处,这就是创造性的表现。
◎ 招数3:教孩子有趣地解决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常碰到一些小困难、小问题,每当这时,不要急于帮孩子解决,而要让他自己想想办法。
1.小猫把球掉到了河里,很着急,你帮它想想办法,怎样才能把球取上来,办法想得越多越好。
2.水可以做什么用?(洗头、洗衣服、洗水果等属洗涤类的用途,还有饮用、灭火、饲养、发电、做掺和剂、冷却等变通性用途。)
3.家长把一块小积木放进一个不能伸进手去的瓶子里,让孩子在不翻倒瓶子的条件下,想办法把积木从瓶中取出来。孩子想的办法越多,而且比较合理越好。
4.给孩子两个三角形,要求他拼出五种以上的图形
◎ 招数4:根据故事开头编结尾
故事:在一棵大树下,有一只狡猾的狐狸,它几天没有吃东西了,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忽然,它抬头一看,树上有一只蹦蹦跳跳的小松鼠。狐狸眼珠子骨碌碌一转,说:“小松鼠你爸爸会闭着眼睛跳下来,你会吗?”小松鼠说:“我当然会啦。”说着,它闭上眼睛往下一跳。狐狸连忙跑过去,一把抓住小松鼠,刚要往嘴里送,这时„„后来,聪明的小松鼠没有让狐狸吃掉,你知道它想了什么办法吗?
◎ 招数5:在音乐、绘画中表现
1.让孩子在充分感受音乐的同时,要求他为歌曲配上动作,鼓励孩子表达内心的情感。
2.为歌曲写新词。首先要注意让孩子把基本曲调掌握,启发他思考添新词。
3.让孩子画意愿画,使孩子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也可给孩子规定一个主题,让孩子围绕这个主题,通过对知识经验的回忆来加工与绘画。比如,要求孩子画小猫,孩子可能画小猫钓鱼,小猫捉老鼠,小猫的一家,小孩抱着小猫,加菲猫,还可能画《宠物小精灵》里的喵喵和猫老大等。
◎ 招数6:在游戏中想象
游戏,特别是建构游戏和角色游戏,能够发展孩子的创造思维。用积木搭各种建筑物时,孩子可以凭自己的想象和意愿,无拘无束地进行建构,在玩商店、邮局、医院、餐厅、幼儿园等游戏中孩子可以在人物和活动情节上根据自己的经验任意进行创造性想象。◎ >>>>孩子10岁前应该玩的32个游戏
世人周知,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智慧的民族,中国孩子智商高,在各类知识性考试中往往是出类拔萃的,但中国孩子的思考力和创造力为什么不如人家呢?
“教育就是叫人去思维”
教育教人以知识,是因为再没有别的东西可教。但知识并不能代替思维,如同思维不能代替知识一样。在大多数实际生活中,知识从来就是不完全的(因为我们处理的事情往往涉及将来),所以我们需要思维。
创造力也是一种思维能力,它并不是漫无边际、天马行空式的创意,而是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新事物、帮助人适应环境的能力。
但相对来说,并不是比较聪明的人,就一定有较高的创造力。事
实上,历史上有很多有成就的人,本身智商不一定很高,书也不一定读得呱呱叫,但因为他们点子多、心思巧,遇到问题决不放弃,所以成就反而比一般人高出许多。
知识与思维有密切的联系,但决不是同一个东西。有些孩子非常善于思考,很有创造力,但在校的考试成绩可能很一般;有些孩子的考试成绩非常好,但不善于独立思考,没有创造力,所谓“高分低能”就是指这类学生。
因此,孩子读书、学习,有着双重的目的:一是掌握知识,一是发展思维技能。大多数父母和教师往往注意前者而忽略后者。但教授一门知识课的更为重要的意义恰恰是为了使孩
子的思维技能得到发展。“教育就是叫人去思维”,这句话很有道理。所以,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思维力方面应注意一些方法:
三、训练孩子的发散思维
我们经常碰到以下两类问题:
一类问题,就像课本上的习题——提出的问题很明确,要求我们运用已经学过的某些知识,针对问题“聚会思维”;而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往往是惟一的,这就像我们回答“1十1”只能等于2,等于别的就意味着错误。
另一类问题,就是可能有多种答案的问题——有时问题在开始时并不十分明确。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大量问题都是属于这种类型。解决这类问题,除了要努力明确问题外,还要打破平时习惯想法的束缚,将自己的思想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扩散开去考虑问题,这叫“发散思维”;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往往是很多个创造性的设想,并且不能绝对他说哪个设想最好,只能根据实际的情况,评定某个设想更为合适。
比如“回形针有什么用?”
这样一个问题,有兴趣的话,您
可以先考考自己的小孩。
发散性思维要求一题多解,供参考的答案有:
回形针除了可以用来“别住纸张”外,还可以有以下的用途:
可以让回形针利用衬衣口袋,别住“服务员”或“小队长”等标志;
可以用它代替发夹,夹住散乱的头发;也可代替领带夹子;
假如有很多回形针的话,可以把它们联结起来,成为链条;
可以把回形针的一头拉开,代替牙签,剔除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当然最好不要这么做);同样可用它剔除地板、桌子缓和指甲缝的脏东西等等;
必要时,可以把整个回形拉直,当作鞋带使用——把它穿过鞋带孔扭结起来;
把回形针缝在窗帘布上端,代替窗帘圈;可将它别在纸模型飞机的头部,做重锤用;将许多回形针串联起来,还能做项链,等等
一、要善于对孩子发问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发问对于培养孩子是很重要的。要想激发孩子的潜能及创造力,父母必须掌握向孩子发问的形式和技巧。要善用发问的技巧,也学会听孩子发问。因为这既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更可激发孩子的思考能力,同时可培养其表达能力。
发问时,不要只问对或错的封闭式问题,最好依据孩子的能力,问一些没有惟一答案的开放性问题,如:茶杯有些什么用途?多少加多少等于10?等等。
台湾学者陈龙安总结出发问技巧的“十字诀”。这“十字诀”是:假、例、比、替、除、可、想、组、六、类。
“假”:就是以“假如„„”的方式和孩子玩问答游戏;
“例”:即是多举例;
“比”:比较东西和东西间的异同;
“替”:让孩子多想些有什么是可以替代的;
“除”:用这样的公式启发,除了„„还有什么;
“可”:可能会怎么样。
“想”:让孩子想象各种情况;
“组”:把不同的东西组合在一起会如何。
“六”:就是“六何”检讨策略,即为何、何人、何时、何事、何处、如何。举例来说,孩子要去郊游,就可和孩子讨论请谁一起去?何时去?为何要去?到哪里去?带什么去?问题愈多元化,孩子所受到的思考刺激愈多;
“类”:是多和孩子类推各种可能。
二、为孩子创造“想问”的情境
孩子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这对孩子思维的发展极其重要。或许有些父母会问,如何才能让孩子想问、会问?要让孩子想问题并提出问题,一个重要的做法、是安排一个情境,以激发孩子想问的兴趣。所谓安排“情境”,有某些技巧可依循。
首先,让孩子感到好奇。如故事说一半、让孩子好奇地想问结果;玩猜谜游戏,给一些暗示,等等„„;然后引导孩子如何问得清楚,而且能有礼貌地问。
其次,鼓励孩子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在孩子的天性中,有一种求知的欲望、他们心中原本有着无数个“为什么”,想了解这个奇妙世界的本来面目。是成人习以为常的姿态和不以为然的态度,逐渐扼杀了孩子的这种求知冲动。
因此,父母如果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积极思考,对孩子的提问努力表现出自己的兴趣,与孩子一起去思考,去寻求未知的答案,孩子提出问题的欲望就会不断增强。
影响孩子一生的6种好性格
人的性格品质是多方面的,以下6个方面是良好性格的基础,如果从小具有这6种性格品质,长大了其他优良品质都会自然派生出来。
(一)快乐活泼
快乐的孩子爱笑不爱哭,无忧无虑。而活泼并不只是好动,更不等同于吵闹。活泼的孩子有6个表现:
表情活泼:脸部表情丰富生动,看得出微笑、高兴、着急等情绪,可跟大人开玩笑;嘴巴活泼:表达、吐词清晰,喜欢讲故事见闻、猜谜语、说绕口令等;
感知活泼:见过的、听过的、做过的记得快,认颜色、形状、方向都很清楚;双手活泼:会劳动,会做手工,饲养小动物、种花种草等,手很灵巧;
身体活泼:表现在能歌善舞,爱做游戏、爱运动等;
思想活泼:喜欢提问、讨论、争论、识字和读书等。
(二)安静专注
不能安静专注的人难以成就大事,活泼的内在表现就是安静。而专注的孩子,即使是玩也能玩得专心,全身心地投入在玩耍中,得到最大的快乐和收获。而不能专注的孩子,该静静不下来,注意分散,“玩野”之后到小学再去纠正就很困难了,智力发展也会受到严重影
(三)勇敢自信
婴幼儿的勇敢自信主要表现在不怕黑暗、鬼怪、孤独、小动物、陌生人和陌生环境等。如果孩子感觉到自己很可爱,即使只是潜意识的感觉,也会有自信情感的流露,这与骄傲、没礼貌、不友好的性格完全是两码事,不可混为一谈。
(四)勤劳善良
从小会劳动的人以劳动为乐,也会关心人。大人回到家,孩子帮你拿拖鞋,你的鼓励“宝宝真乖、真能干”是对他最好的肯定。从小关心家人和周围的人,这样的孩子一定是个道德高尚的人。我建议4-5岁的孩子要学会做饭,5-6岁的孩子要学会做菜。
(五)独立精神
孩子的独立性格应该表现在从小自己会睡、会坐、会玩;1岁以后可自己吃饭,吃得好、吃得快;会走之后,能够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父母的字典里没有“催”字。如果一个连吃饭都要家长七八遍催促、没有责任感的人,以后上学、找工作等都会依赖人,何谈成材?
(六)创造精神
表现在对新奇的事情爱看、爱听、爱摸、爱做、爱问、爱记;喜欢自己动手,想办法玩耍,搞小发明等;家长特别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求异、逆向和发散思维。
性格的培养是有规律的,不靠督促、说教和打骂,而是靠不露痕迹的“潜教育”,包括环境育人、行为育人、爱的教育和积极暗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