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青岛版三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资料:说课稿

时间:2019-05-12 17:12: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青岛版三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资料: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青岛版三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资料:说课稿》。

第一篇:小学数学青岛版三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资料:说课稿

小学数学青岛版三年级上册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与作用

今天我说的课是《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两位数乘一位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乘法》的第一课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

2、教学目标及依据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

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会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②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强化独立思考的意识,在交流算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学会优化计算策略,锻炼思维的灵活性。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倾听同学的意见,体验合作的快乐,树立创新意识。

3、重点与难点突破及途径

本节教学重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并掌握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本节教学难点是:理解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突破途径:我利用媒体优势,通过创设情境提出新的计算问题,让学生为解决问题而探索算法,把计算与解决问题融合在一起,学生通过提出问题、探索算法到解决问题,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创造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索多种算法,体会了算法的多样化和优化相结合,体验到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创造性,以及成功的喜悦。

二、教材处理

1、学生状况: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和两位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乘除法计算的重要基础。

2、内容的组织安排:本课首先通过创设大象运木头的情境引出整十数乘一位数的例题,接着呈现了学生可能出现的四种算法,以此提倡算法多样化。之后的“试一试”继续利用例题情境巩固整十数乘一位数的算法。接着教材又通过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小猴采桃的情境引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例题,在学生自己探索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乘法的笔算方法,为了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和方法,教材先出示分步演算的过程,然后再简化中间环节,得出一般写法。“试一试”要求学生直接用竖式计算出成3×21的结果。最后,教材提示学生“可以用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想想做做”第1-3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第4-6题安排了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关键的。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分组讨论法、问题讨论法、教师导学法、学生自学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学习方法:古人主张:“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上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打下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渗透学生学法指导,如:(自学法、实验探究法、动手动脑)

第二篇:小学数学青岛版三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资料:公开课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青岛版三年级上册

《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公开课教学反思

今天在学校开了一节公开课_____《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在谈及反思之前我说点我自己对课以外的一点感受:

我以为有之前课的铺垫:因为这不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在乘法竖式计算的方法和算理上掌握的还行(至少孩子们给我的反馈是这样);两外加上我已经不是第一次上公开课了,我想这节课我会不紧张了吧····

当一位数学上的前辈们,踏入我们班,坐在后面的时候,我心跳加速了。在新授时我的脸更是红到了耳根,原来我还是那么紧张,生怕出错,看来淡定离我真是有点远。不过在课上,甘主任时不时的对我点头微笑,让我心里有点底了,不管上的好不好,至少在那种情况下,我觉得得到了别人的认可,我的心才放松下来,慢慢进入角色,看来这也是一种艺术。如果换作是我的学生在回答问题,他不知道对错,如果我也给与这种眼神或微笑,我想孩子至少会少了份课堂上的忐忑。

接下来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反思,可能不够成熟: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和运用估算进行验算;难点是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算理。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中的一次进位,所以本节课算是在已有乘法计算基础上的顺迁移,对于新授我复习导入,在学生已有经验的积累下,为了体现课堂的“本真”,所以这节课放手让学生自己估算说理由,紧接着学生自己探索计算的方法并说算理,然后用学生总结的方法加以应用,真真正正的让学生“多说、多交流、多动手、多思考”,整个课下来还是蛮顺的。在解读教材之后,还对教材做了一点自己的理解,稍稍提高了本节课的难度,好像效果还蛮好的(例题是新授48乘3,48的估算好像更容易一些)。可是今天我体会到了:只要你想钻研,课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总会留有遗憾。

因此,对于本节课的不足有以下几点,希望以后多多注意:

(1)难点的强调不够,没有上出亮点。本节课虽然学生的正确率挺高的,可是计算本身的算理也许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因为本人只是在新授,由学生计算出

29x2=58时,我询问了几个学生2代表什么,而2乘9等于18,其中18表示什么,几个学生分享了一下自己的想法,加上之前也学习过类似算理。而恰恰就是在这里,我忽视了课堂是面对全体学生的,我以学生的计算结果为依据,就将算理一带而过。这恰恰是我的一个失误,因为学生之所然还不够,应该还要知其所以然,如:在计算25乘8时,我就应该在强调一下算理,先放手让学生思考,在组织讨论交流,这样收到的效果也许更深刻,因为在计算教学中算理是命脉,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练习的专研设计不够,而且呈现形式也显得极大的“落伍”——单一。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流程,首先想想做做3就应该提前,在学习估算之后就呈现,则显得更具有巩固理解性;然后就是就书讲题实在不科学,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更多的是获得经验,由感官等形象刺激上升为抽象理解应用。最好题目用可见呈现,并伴有学生自己上台板演比较,这远远超过了口答这种形式的反馈效果。

(3)板书设计不到位,还要加强。提问语,尤其是突出重难点的提问语,一定要精准,否则肯定会有碍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

还有很多值得我好好钻研和学习的地方,需要多多努力!也有另一点体会,众人拾柴火焰高,希望前辈们多多指导,提出宝贵的经验!谢谢!

第三篇:三年级数学上册青岛版《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教学设计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教学设计

威海高区实验小学 王晓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3页,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理解并体会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学具操作,明确笔算算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积极参与共同探索问题的学习活动,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的探讨。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看了体育大课间的表演情况提出并解决了相关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1.解读信息。

同学们正在围成圈跳舞,一个同学说:“三(2)班跳舞的同学分3组,每组12人。” 2.提出问题。

师:根据上面信息,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三(2)班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 3.列出算式。

引导生列出算式,师板书:12×3= 师:为什么用乘法?

引导生分析题意:有3个组,每组12人,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求3个12相加的和是多少,所以要用乘法。

4.自主猜想。

师:想一想,12×3等于多少呢?

(根据以往教学经验,一部分学生会回答出:36。)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快速将学生带入新知的学习之中。】 活动二:操作探索,创编竖式。1.方法思考。

师:12×3,到底是不是等于36呢?我们需要验证一下。用什么验证合适呢?(引导学生说出小方块或小棒。)

2.动手操作。

师为学生准备小方块或小棒学具,引导学生用学具表示三(2)班跳舞的人数。要求:摆的学具能让人一眼看清3个组,每组12人,一共多少人。(交流中引导学生指着学具说清:每组12人,共3个组,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求3个12一共是多少。)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本环节意图通过操作学具,让所有学生在动手分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形成清晰的表象认识,为抽象成符号化竖式做准备。】

3.算法探究。(1)自主探究。

学生独立思考,试着计算3个12一共是多少。学生独立思考竖式的写法,写完后同桌交流想法,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展示。

交流中让孩子结合学具说说算式每部分表示的意思。预设学生可能出现下面情况: ①根据乘法的意义想12×3就是表示3个12相加,即12+12+12=36,或写成竖式。

②先将12分成10和2,用10×3=30,2×3=6,30+6=36。③竖式1:三个竖式。

竖式2:一个竖式,先用十位乘一位数,再用个位乘一位数,然后把两个积相加。

竖式3:一个竖式,先用个位乘一位数,再用十位乘一位数,然后把两个积相加。

竖式4: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用课件有选择地呈现以下几种方法:

(3)对比分析。

师:仔细观察各种算式,看它们有什么联系?

(引导生将22和33对比、22和44对比、33和44对比、44和55对比、55和66对比,了解口算与竖式计算的过程相同:都经历10×3=30,2×3=6的口算过程,最终是将两次的乘积相加,即30+6=36。第6种方法是在心里想乘的过程,只写出将乘积相加的结果。)

评价各种竖式计算方法。(竖式l:评价点落在“比较麻烦”上;借助竖式2和竖式3能清楚得看出计算的过程;竖式4比较简练。)

【设计意图:新课程强调学生运算能力的提高,即要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为此本环节设计一系列对比分析活动,包括:学具图与口算对比、学具图与竖式对比、口算与竖式对比,前两者都采用数形结合,将具象与抽象结合,结合摆学具的过程具体分析算式中每一部分的含义;第三种对比是抽象与抽象的对比。这些对比联系都是强化算理的过程,为内化算法打下坚实基础。】

(4)课件呈现乘法竖式的形成过程: ①由加法变化而成

②由乘法变化而成

(5)适当展示竖式的价值。

(可能个别孩子坚持认为竖式2或竖式3更能清晰得反应计算过程。)

师课件呈现以下算式并说明:有了今天学习的基础,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遇到这样的这样题目。

【设计意图: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我们的教学应该基于学生的基础,竖式的形成过程要在学生初始列式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总结、提升出来,而不是以数学家的规定。所以,该环节引入以后会遇到的数学问题,一是使孩子体会到今天所学数学知识的价值,二是让学生感受到以后的计算会更复杂,简单的计算过程能简略的要尽量简略。】

活动三:多层次练习。1.计算。

2.用竖式计算4×21。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可以选取两种不同的竖式进行展示交流,在对比中体会交换因数的位置列竖式计

算的优越性。

3.如果有时间,再计算自主练习中的“坦克过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活动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今天我们学习的乘法和以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一位数”。)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第四篇: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明白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道理.初步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2.培养学生作业书写格式规范、字迹工整的好习惯.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教学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指名学生板演:34+25=2.口算.5+7 8+6 50+306+28 34+9 57+3师问:6+28=34你是怎样想的?(把 28分成 20和 8,用 6加8得14,再用14加20得3.让板演的同学口述计算过程.师问:在笔算列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板书: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加起.(二)学习新课1.导入新课.师:我把上题中的第二个加数25换成了28,(边说边板书:34+28=)这道题写成竖式怎么写?生:相同数位对齐.(教师板书竖式)师:从哪位加起?(从个位加起)师:个位4加8等于几?满十了吗?(个位 4加 8等于 12,满十了)师:个位满十了怎么办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2.教学例3.(1)边摆边说.教师在数位板第一排挂34根小棒,在第二排挂28根小棒.学生在画有计数单位的纸上摆小棒.师:34和28各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4是由3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28是由2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师:个位是几个一加几个一,得几个一?(个位是 4个一加 8个一,得 12个一)师:几个一是一个十?个位12满十了吗?(十个一是一个十,个位12满十了)师:12满十了,在竖式里怎么写呢?(2)边摆边算.师:个位 4加 8满十,将其中的 10根小棒捆成一捆,挂到十位上,说明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在竖式中怎么表示呢?就在十位下写个小1(写在横线上.学生模仿老师,也把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到十位这边)师:个位上还有2个一怎么办?(留在个位上)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个位写2.师:十位上原来是几个十加几个十?后进上来的这个十怎么办?(原来十位上是3个十加2个十,再加进上来的1个十,一共是6个十.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十位写6)(3)看竖式叙述计算过程.师:34加28,个位4加8得12,满十向十位进一,在个位写2;十位上3加2再加进上来的1得6,在十位写6.找上、中、下各一名学生看竖式口述计算过程.(4)仿例练习:(边说边做)56+37=3.教学例4.教师在数位板第一排挂46根小棒,在第二排挂24根小棒.师板书:师:个位6加4得十,(把6根小棒和4根小棒放在一起,捆成一捆,放到十位这边)10怎样写?生:向十位进1,个位写0.(师板书)师:个位不写零行不行?(师强调:个位一个也没有要用0占位)师:十位上 4加 2再加进上来的 1得 7,在十位写 7.最后得 70.4.总结法则.师:今天学的笔算加法和过去学的有什么不同?(个位满十了要进位)师:进位加法还应注意什么?(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师同时板书.全体齐读.(三)巩固反馈1.在练习本上计算.(同时请3人板演)2.在□里填什么数可以使它成为进位加法题?师:请同学们任选两个数,在练习本上计算.3.编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题.注意十位上的数不要太大,和不能超过100.学生编题,教师板书.如:26+39,45+38,37+43,54+25,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和从个位加起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2.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笔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3.会用竖式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教学重点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竖式的写法.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磁力板、小棒.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口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30+40 50+20 25+20 70+16 47+2 85+3(二)探究新知1.导入:34+5怎样口算?引导学生回答:先算4加5得9,再算30加9得39.教师明确:这道题我们也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首先学习不进位加.(板书课题)2.教学例1.(1)教学竖式的写法.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横式:34+5=_________教师演示:先在磁力板上摆出3个整捆的和4根单根的小棒表示34,再在4根单根的小棒下面摆5根单根的小棒.学生讨论: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应该把5根小棒和哪一部分合起来? 引导学生得出:5根单根的小棒要和4根单根的小棒合起来.教师讲解:写竖式时一位数5要与两位数的个位数4对齐,也就是个位和个位对齐.在第二个加数的左边空出十位的位置写上加号,然后在下面画一条横线表示等号.边讲边板书:教师提问:写坚式时一位数和两位数的哪一位对齐?为什么?(2)教学计算方法.教师演示: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一共是9根单根的,3个整捆的.教师讲解: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也就是把个位上的4和5相加,得数写在横线下面的个位上,整捆的小棒有3捆,也就是3个十,在横线下面的十位上写3.在原板书的基础上继续板书:(3)阅读教科书例1,填上得数.教师说明:书上虚线方框中的式子是为了说明计算过程,以后做题时不用写出来.(4)反馈练习:完成第75页做一做.32+6= 3+45=先让学生说说怎样对位,然后写在书上.订正时强调:一位数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得数的个位也和个位对齐.3.教学例2.(1)竖式的写法.我们会用竖式计算34加5,那么34加25怎样算呢?(板书:34+25=)教师演示:先摆34根小棒,再在它下面摆出25根小棒,整捆的和整捆的对齐,单根的和单根的对齐.学生讨论: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该怎样算?启发学生得出:单根的和单根的相加,整相的和整捆的相加.(教师点拨:也就是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学生讨论:写竖式时应该怎样对位?启发学生得出: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教师点拨: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板书:提问:写竖式时怎样对位?(2)教学计算方法.教师演示:先把单报的小棒合起来一共有9根,再把3个整捆的和2个整相的小棒合起来,是5个整相的,一共是59根,所以34加25得59.小组讨论:计算时先把哪一位上的数相加?再加哪一位上的数?引导学生汇报:先把单根的合在一起是9根,也就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4加5得9,在横线下面个位上写9.再把整捆的合在一起是5个整捆,也就是5个十,在横线下面的十位上写5教师板书:(3)阅读教科书76页例2,填上得数.回答问题:①在上面的竖式里是怎样对位的?②在上面的竖式里,是从哪位加起的?引导学生得出: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先加个位上的数,再加十位上的数,也就是从个位加起.告诉学生:以后做题虚线方框中的式子不用写

第五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课本第86~87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5题。

连续进位乘法是在学习了不连续进位乘法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要比不连续进位的计算更复杂。如果学生没有很好的掌握进位的方法或者计算不熟练,会造成计算上的错误。通过这个例题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哪一位上的积满几十都要向前一位进位的道理,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减少乘法计算的错误率,按此顺序进行教学,既完全符合学生坚持由已知到未知,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又利于建构起科学的知识网络。根据本课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中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继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会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中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进行计算连续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单一的算理、算法及技能训练,学生深感计算枯燥,《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课创设了计算“3盒水彩笔一共有多少枝?”的现实情境,使学生感悟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过程,指出“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中,学生主要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去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运用练习法复习旧知和巩固新学内容、用讲解法来引导学生理解算理、用演示法清晰的展示学习的计算方法,故事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环境更生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三、说教学设计

第一个环节是复习为新授作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

20×370×83×5032×27×1

12.笔算;28×

3(1)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2)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

提问:个位上是怎样算的?为什么十位上是8?

(3)提问笔算时要注意些什么?(算乘法时,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运用乘法的这一计算方法继续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板书课题)

第二个环节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新课。

1.教学例题

(1)谈话:小朋友,幼儿园老师为大班的小朋友买了些彩色笔(出示例题图),看图你知道老师买了几盒?每盒又是几枝呢?你能帮助老师先估计一下大约一共有多少枝吗?

(2)同桌讨论,交流估计的结果。

在班内指名说说是怎样估算的。

学生可能这样估算:48接近50,50×3=150,大约有150枝,或48比50少一点,50×3=150,共有的枝数比150少一点。

(3)我们估计的怎么样呢,自己动手算一算吧

①先独立探索,在算式的方框中填写。

②同桌讨论,交流算法和书写方法。

③回报交流,理解掌握。

教师有选择地出示几位学生的算式(实物投影展示),分别说说是怎样计算的?(结合板书)重点引导学生说说积的每一位上的得数的由来以及书写位置。

(4)用估算检验笔算。

谈话:刚才我们估计出了得数大约是多少,现在你们计算出的积在这个范围内吗?这说明了什么?如果得数与150枝相差很多说明什么?应该怎么办?

2.小结计算方法。

提问:今天学习的乘法计算题有什么特点?(在课题中补充板书:连续)

在计算连续进位乘法时,你觉得应该注意些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并强调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和书写方法。

第三个环节是联系实际,巩固深化。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题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2)指名板演,集体讲评做法。订正时注意相乘满十是否进位了,有没有加上进位的数。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1)谈话;今天,我们学习了连续进位乘的方法,下面就请小朋友用自己学到的本领当回小大夫,和我们的啄木鸟一起带大树找找病因,再把蛀虫给找出来。

(2)出示题目,学生同桌讨论错在哪里,再改正过来。

(3)指名交流,集体订正。

(4)提问:通过给大树看病,你觉得有什办法能预防这些病?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各自在书上连线,指名说答案,集体订正,指名说说是怎样估算的。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做在课堂作业本上。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独立思考后,先在小组内交流。

指名在班内说出自己的想法,共同修正、补充。

最后是评价鼓励,全课总结。

谈话:这堂课,同学们通过自己动脑,与同伴密切合作获得并掌握了新知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关心,你能告诉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还要提醒同学们应注意些什么?

下载小学数学青岛版三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资料: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青岛版三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资料: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